闲得发慌的黄豆芽打算干一件大事,要用芦苇编一张大席子,能编多大就编多大,等秋天收粮食时,直接把席子铺在院子里。
这样既能避免粮食落地沾灰,又能方便收粮食,等粮食晒干是,只要把席子的四个角一起抬起来,分散到各处的粮食自然就都汇到席子中间去了。
这样就能省下用笤帚把粮食扫成一堆的时间了,而且粮食量大,扫起来特别费笤帚。
现在并不是收割芦苇的季节,收上来的芦苇不如秋冬时结实。黄豆芽想要用这些“嫩”芦苇编席子,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对于自家小妹这“异想天开”的主意,黄豆腐心里虽然觉得这事不靠谱,但嘴上却啥也不敢说,家里的三个女人都不是好惹的。
黄豆芽想做什么事,基本上都是立马就做,一刻都不想耽搁。家里的两个“男人”全都被发配割芦苇去了,一天就割了整整三大车的芦苇,铺在院子里晾晒,占了大半个院子。
这些芦苇要都编成席子,都能铺满整个院子了。
黄豆芽自然知道此时并不是芦苇收获的好时节,所以她打算用双芦苇编席子,以弥补结实度不够的缺点。
“嫩”芦苇虽然不如长成的芦苇结实,但柔韧度还是很好的,编起来也不那么废手,黄豆芽这双嫩手不至于编出老茧。
芦苇晒好了,黄豆芽就在院子里找个凉快的地方,搬个凳子开始编,编累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胳膊和腿,一天天过得还是挺快的。
黄家炸油条的买卖,经过几个大集后,基本上算是稳定了。
卖得好时,五斤面炸出的油条都能卖光了。卖得不好时,也只剩个一斤半斤的面。
油条没卖出去,黄家人也不闹心,油条炸好带回家当晌午饭,全当给家人改善伙食了。
黄家炸油条的买卖虽然稳定了,但豆腐和豆皮的买卖却不如春天好了。
主要是因为各家各户都不缺菜吃了,能靠菜园子填饱肚子,丰富饭桌子,自然也就不花“冤枉钱”买豆腐吃了。
这夏天一到,各家各户的菜园子里都长满了各色瓜果蔬菜,尤其是像黄瓜和豆角这种爬架的菜,吃都吃不完,一个不注意,菜就老了。
黄豆芽算是明白“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并不是一句吹嘘的话。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真的不容小觑。
在老家时,黄家菜园子里种的菜可都是经过精心伺候的。又是施肥又是浇水,跟长工伺候地主奶奶似的。
毕竟菜园子的面积小,再怎么精细地伺候,菜园子里长的菜也才勉强够一家五口吃。
只有到夏天瓜菜大丰收时,黄家人才能吃菜吃到饱,但还是要克制,毕竟还要留些菜晒干了,等着秋冬吃。
今年因为家里忙,再加上菜园子的面积也足够大,黄家的菜园子一直处于“放养”的状态。
顶多是菜园子的草多时,拔拔草。至于施肥浇水,那肯定是没有的,家里那点豆腐水全都浇给了前院的小麦和糯米。
没成想,就这么粗糙地伺候菜园子,菜园子依旧丰收了,竟然还能长出这么好的瓜菜。
西瓜和甜瓜的长势尤其喜人,一个秧子上至少结三个大西瓜,香瓜结得更多。
这些西瓜和甜瓜,不仅结得多,个头也很大,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早早被家里的孩子盯上了。
饴糖吃光了,现在就只能靠菜园子里这点好吃的吊着两个孩子了。黄豆芽时不时就跑到瓜田里挨个敲西瓜,盼着瓜们赶紧熟。
移民村的好处,除了没有宗族的各种繁文缛节约束之外,还有就是能品尝到各地的美味瓜果。
像黄家这种比较有先见之明,搬家之前直接把家里的菜种、粮种带过来的人家毕竟是少数,但也不妨碍移民们把老家的菜果传过来。
像张三和赵四这种奔波于各地的兵士还有很多,这些兵士们就是最好的邮差。
大家若是怀念故乡了,可以托兵士们送信,自然也可以托他们带过来一些家乡的种子。
当然,这种邮差的活计当然不是免费的,跑腿费还是要给一些的。
帮移民们往老家送信或是帮他们买东西这样的活计,是张三赵四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十分乐意干这些事情。
当初护送移民时,张赵二人就告诉过大家去哪里找他俩,黄家在老家也没什么亲人了,除了跟杜家还有点情谊之外,也没有可寄信的人了。
新移民们没有钱,张三赵四他们捞不到油水,但是老移民们在关外劳作几年,一般都能攒下些家底,这帮人才是张赵二人赚外快的主要对象。
故土难离,旧人难舍!没钱时,为了活命,去哪都行,有了钱,生活有了盼头,就又怀念起故乡了。
远离故乡后,除了怀念故乡的人,更怀念的是故乡的美食。
黄家种的西瓜和香瓜就是从老家带过来的,村里一些跟金氏交好的女人们,生怕自家赶不上趟儿,早早就跟金氏预定了瓜籽,打算明年也种点西瓜和香瓜,给家人解解馋。
金氏自然也跟村里的姐妹们要了不少自家没有的菜种,基本上可以预见明年家家户户菜园子的丰富度。
夏日到了,黄家种的香瓜和西瓜陆陆续续成熟了,打一桶清凉的井水,把新摘下来的西瓜和香瓜放进桶里,用水凉着,等到了天气最热的时候吃,清凉又解暑。
大豆腐卖得少了,黄家就两天做一次豆腐了,也正好好好歇个夏,养好了身体好秋收。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住的,黄家几口人尤甚。
隔一天做一次豆腐,这样就让黄豆腐多出来不少的空余时间。人一闲下来,就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从这一点上来看,黄豆芽和黄豆腐还真是亲兄妹。
黄家兄妹都是敢想敢干的人,黄豆芽想编个超大的席子,那还只是折腾自己。黄豆腐想要修一条从黄家到黄家荒地的路,却是要折腾不少人。
黄豆腐主张修的路是往东行的路,西边的荒地分给了早前移民过来的村民,跟黄家一起移民过来的八户人家的荒地都在东边呢。
把路修好了,秋收时拉车也会顺畅很多,这可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
黄豆腐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毕竟春天开荒时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路不好走的难处。
不过王老二和王老三兄弟俩却不打算跟大家一起修路。他俩家的荒地正好在路中间,若是大家想要修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俩家。
就算王家哥俩不参与修路,他俩家依旧能获利。等路修好了,他俩家就能不出力,直接享受这条好路了。
“哥几个对不住了,我大哥在镇上好不容易帮我跟我三弟找了个活,要是不去的话,我大哥那边可就得罪人了。”
王老二长了一副老实人样,但说出来的话却一点都不老实,为了躲避修路,把他家大哥都搬了出来。名字王老二的话就是个借口,但众人也没法说什么,没有理由不让人家赚钱去。
“哥几个修路时把我跟我二哥家的路给空出来,等我哥俩倒出空来自己去修!”
王老三见大家脸色不好,连忙拿话找补,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就这么的憨傻。他说完话,大家更生气了,脾气暴躁的赵老大当即骂了娘。
“赵老大,你他娘跟谁骂骂咧咧的呢!我俩就不修,你能把我俩咋地吧!”王家哥俩仗着兄弟人多,见赵老大当面骂自己,他俩也不再笑脸相迎,跟众人撕破了脸皮,开始蛮横起来。
“行!你俩家的路自己修吧!我们走!”黄豆腐一把拽住了赵老大,脸色铁青地领着其余五人出了王家的院子。
“王家这俩王八犊子真不要脸,我算是记住他俩了,以后我再跟他俩家人说一句话,我跟他家姓。”赵老大对着王家的院子呸了一口,骂骂咧咧个没完。
“赵大哥,别生气了,跟这种人生气不值当,气坏身体多划不来啊!”杨老六怕赵老大回身再跟王家哥俩打起来,赶紧拍着赵老大的后背,给他顺气。
“黄大哥,咱们这路还修不修啦?”韩老三是个没主意的,平时就知道闷头干活,一碰到大事了,就六神无主,只等着别人给拿主意。
黄豆腐叹了口气道:“不修咋整,咱们那么多地呢,秋天往回拉粮食就得拉老多趟了,那破道坑坑洼洼的,车走多了,好车也废了。”
“我家有驴还能好点,前边驴拽着,后边人推着,咋样也能把车拉家去。你们几家咋整?老爷们在前面拉车,难不成还让老娘们跟小孩在后边推?”
黄豆腐余火未消,尽量压住自己的暴躁,跟大家分析现在的状况,他可不想剩余的六人中再有人撂挑子了。
“修吧!反正也下不了多大的的力气,就是把高的地方铲平了,洼的地方填上土,咱们再拽着石磙滚几趟儿,这路也就修完了!”
杨老六向来以黄豆腐为首,杨老六听出黄豆腐是真心想修路后,就赶紧拿话安抚大家。
“咱们要是修路,不就便宜了老王家那两个瘪犊子了嘛!”赵老大还在气头上,虽然明知修路是好事,但仍旧咽不下这口气。
“也不能因为怕被他俩家占便宜,咱就不修路吧?”
韩老四家人丁单薄,他媳妇身体不好,儿子闺女年纪还小,家里主要靠他出力,他家的荒地还在大东边,他是最盼着把路修好的。
像黄家这种荒地离家近的,跟其余人家一起修路,其实是吃了亏的。
但黄豆腐为了以后着想,也不在乎吃点小亏了。路修好了,自家不仅往荒地去顺畅了,往莲花山那边去也方便了许多。
“修吧,这回先让他俩家占了便宜,以后咱们六家都不跟他们来往了,臭着他俩家,以后有他俩后悔的时候。”
杨老七年纪最小,说话还带着孩子气,不过这次他说的话,倒是得到几位哥哥的一致认同。
几个都当爹的大老爷们,跟杨老七这个大小伙子,一起非常孩子气地决定,全都要跟王家兄弟断交。
回到家后,这几个老爷们还不忘叮嘱媳妇孩子,让她们也不要跟老王家的女人和孩子来往。
黄豆腐的话刚撂下,黄念文就开心得直蹦哒,他最不爱跟老王家那几个孩子玩了。
老王家那几个孩子都特别的霸道,总抢其他孩子的吃的和玩的,黄念文也被抢过,还被王四虎推了个跟头。
好在黄念文有个厉害的小姑,黄豆芽得知自家侄子被欺负了,拎着笤帚,领着自家侄子就去算账了。
黄豆芽让侄子拿笤帚跟黄四虎对打,自己就在边上站着。黄四虎没了“援军”,被带了“武器”的黄念文直接被打哭了,至此之后,再也不敢欺负黄家的两个小孩了。
王四虎是王老二的二儿子,他们老王家的男丁都是一起排辈的。
王老二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王三虎、王四虎和王八虎,王老三家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王六虎和王七虎。王家这五个男孩是莲花山村中出了名的狗都嫌。
尤其是王老大家的大小子王三虎,都已经十二三岁的年纪了,还整天欺负村里的小孩子。
王三虎不仅爱欺负人,而且还爱偷鸡摸狗,本来夜不闭户的莲花山村村民,因为他家的到来,都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搭建篱笆了,还有好几户人家开始养狗了。
黄家的西瓜刚熟时,王三虎就带着王四虎和王六虎来偷过,这三个小子相当会祸害东西了,把黄家菜园子里的高粱都给踩倒了。
不过他们仨倒是没偷成功,正好让黄豆芽逮个正着。
黄豆芽稀罕孩子,也只是稀罕自家的孩子,她可不惯着别人家的孩子。
黄豆芽揪住了王六虎,让他的两个哥哥把高粱扶正了,这才放三人回家。
王老二媳妇因为这事还埋怨过黄豆芽,但她不敢当着黄豆芽的面说道,就只敢在金氏跟前挑拨。
金氏虽然是出了名的和气人,但她不是面人,王老二媳妇在她跟前说自家小姑子,那还能指望金氏给她好脸子。
王老二媳妇讨了个没趣,被黄家姑嫂落了面子后,心里不忿,在村里逢人就说黄豆芽是个厉害的,年纪不大,性子可泼辣了。
黄豆芽对于这个泼辣的名号倒是不反感,这年头,人越怂,别人越欺负你,你要是厉害点,没人轻易敢惹你不说,大家还会上赶着跟你交好。
黄家是做豆腐买卖的,讲究个和气生财。黄豆腐和金氏两口子,作为家里的大人,就算看不惯村里的哪个人,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点的。
但黄豆芽就不同了,黄豆芽作为家里的小姑子,就算是跟村里人起了冲突,人家也怪不到嫂子身上。
毕竟在旁人眼中,小姑子和嫂子可是天敌,黄豆芽越厉害,村里人就会愈发地同情金氏。自然也不会拿黄豆芽的事去找金氏的不痛快。
重活一世,黄豆芽可不想委屈自己,更不想让家里人受委屈,既然哥嫂不得不唱红脸,那自己就唱白脸,反正不能让旁人占了自家的便宜。
不过碰到王家兄弟俩这种无赖,黄豆芽也没啥太好的法子。
黄豆腐和其他五个男人就只能认了,路还是要修的,毕竟家已经搬到了莲花山村,也打算祖祖辈辈扎根在这里了,自然要为以后做打算。
男人们修路都是起早和贪黑修路,黄豆腐隔一天要去卖一回豆腐,会耽误些修路的时间。
黄豆腐一去卖豆腐,黄豆芽就让自家侄子牵着家里的驴儿去拉石磙。
毕竟修路是黄豆腐牵的头,自然不能给人留下偷奸耍滑的话柄,不然以后黄家在村里是没法混了。
祖祖辈辈都要在莲花山村生活,好名声是非常重要的。
王家哥俩不修路的借口是外出做工,但等众人开始修路后,这哥俩并没有外出做工,反而天天在村子里闲逛。
众人对王家兄弟的观感更差了。
像王家哥俩的行为,看着好像占了大家的便宜,但殊不知,他们家已经被全村人鄙视了。
跟王家一起移民过来的六户人家,以后肯定不会跟他俩家有任何来往了。
莲花村前一批过来的移民,本就跟他俩家不熟悉,现在一看人家都修路,就他哥俩不出来,肯定也得在心里寻思寻思咋回事。
谁都不傻,到底是咋回事,村里人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只不过是不往出说罢了。
以后真要是跟谁办点事啥的,村里人肯定不会选老王家哥俩的。
老王家那么多的儿子,十里八乡的闺女出嫁时,闺女的爹娘肯定要好好打听打听的。人一到莲花山村来问,村里没有一户人家会说他家好的。
关外男多女少,关外不少人家还是女人当家,闺女在家尤其受宠,谁家会想不开把闺女嫁给王家这样的人家呢?
以后老王家的几个小子,娶媳妇都是个难事喽。
再加上黄豆腐这个各个村子到处走的话唠,本来跟王家哥俩生的气还没消呢,碰到原来一起移民的熟人们,那是没少说这哥俩的坏话。
移民们跟黄豆腐的关系更好,这些人的心自然是向着黄豆腐的,连带着大家对老王家的印象都不好了。
修路的六户人家,除了老黄家,其余的人都是来自大家族的,且不管家族内部的兄弟们和不和睦,但是对待外人,那肯定还是站自家兄弟这一边的。
王家兄弟俩这番无赖行径,不光让村里的大部分人家远离了他俩家,就连他们的大哥和四弟五弟,风评也变得不好了。
本来老王家就是好占便宜的人家,平时村民们不喜他们的一些行为,但也不至于孤立他家。
现在村民们一致都讨厌老王家,大家聚在一起说他们家的那些破事,越说越讨厌他家,自然而然就把他家孤立了。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