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全身都是宝,河蚌肉鲜美,河蚌壳晒干了磨成粉,掺在麦麸或者稻糠里喂鸡,鸡吃了特别爱下蛋。


    黄家赶过去的两辆驴车派上了大用处,两辆车装得满满的,除了一整筐的河蚌肉之外,剩下的全是河蚌壳。


    一些人家去壳取肉后,壳子带不走,就直接扔在了河边。黄家人就把这些蚌壳都装到了车上。


    河边被丢弃的蚌壳有很多,毕竟不是谁家都像黄家人一样,这么“没正事”,赶着两架驴车来捡河蚌。


    没法去有淤泥的地方捡河蚌,黄家姑嫂二人就在岸边捡蚌壳,一不小心就捡多了,为了把这些蚌壳都带回家,两辆驴车被塞得满满的,连坐人的地方都空不出来了。


    一家人跟着莲花山村的村民们一起走回家的,等众人到家时,天都快黑了。


    黄豆芽现在尤其羡慕那些家住在大河边上的村民,像赵家村的村民们,太阳落山后再往家走都赶趟儿,有充足的时间多捡好些河蚌。


    在吃河蚌肉之前,需要用棒子使劲地捶打河蚌的肚子,把肚子里的脏东西捶打干净。


    河蚌肉经过捶打之后,一筐的河蚌就剩下半筐多点了。等再把这些河蚌烀熟,从锅里捞出来时,一大筐的河蚌“缩水”到装不满一盆。


    好在从河蚌肚子里捶打出来的脏东西,是小家禽们的最爱。小家禽们吃完后,也是特别爱下蛋。


    黄豆芽盼着家里的小家禽们吃完这些好东西后,能赶紧下几个蛋。只求入冬前,它们能开个张。


    黄豆芽被家里两个小馋猫都缠怕了。两个孩子天天追着小姑问,问这帮小家禽什么时候才能下蛋。黄豆芽都已经快忽悠不住了。


    河蚌肉烀熟后,切成小条,用大葱炒着吃,味道别提多鲜美了,口感醇厚耐嚼,而且越嚼越香。


    为了好好品味这道河鲜,黄家人这顿饭吃得要比平时慢不少。


    虽然烀熟的河蚌肉严重“缩水”,但还是很耐吃的。金氏切了二十多个河蚌肉,把一家五口人都吃撑了。


    夏天天气热,河蚌肉放不久,须得尽早处理。


    金氏就只留了下一顿要吃的河蚌肉,剩下的蚌肉全都切条,趁着阳光充足,晒在了外面,留着秋冬时解馋。


    从镇上的大河一直走回家,又在河边吹了点风,到家后,黄豆芽就觉得身体不舒服,害怕自己旧病复发,第二天就只得在家中留守了。


    在金氏的要求下,没什么大用处的黄念花,被迫留下来陪自家小姑了,其他三人驾着两辆驴车去大河继续捡河蚌。


    好不容易碰到能捡河蚌的时候,这些河蚌可都是不要钱的,此时不捡,更待何时啊。


    黄豆芽睡了个好觉后,身体好了不少,又在屋子里伸了伸胳膊,抖了抖腿,让身体热乎了,这才出了屋子晒太阳。


    虽然怕晒黑,但黄豆芽为了身体着想,还是尽量多在外面晒着。


    身体一直在变好,就算干累活,也不总气喘了,这让黄豆芽有些疏忽大意了,以为自己可以像个正常人一样劳作了,但经过这次的教训,黄豆芽算是长记性了。


    不长记性也不行啊,毕竟那哇苦哇苦的药不仅贵,也是真难喝,有买药的钱,还不如给家里孩子买点糖吃呢。


    力气活不能干了,黄豆芽就把目光移到了菜园子里。


    春播时,家里的豆角种子比较多,这些种子都被种在了地里,一不小心就种多了。


    就算家里常吃豆角,但还是有不少豆角来不及摘,已经变老了。


    老豆角的秧子特别硬,黄豆芽可不想跟这些豆角秧子硬碰硬,就带了一把剪刀进了菜园子。


    黄豆芽带着小侄女,手里拎着剪刀,把豆角皮已经发黄的鼓豆豆角全都剪了下来,以免这些豆角长成后直接爆皮,圆滚滚的豆角豆再落在地上浪费了。


    老豆角扒了皮,把皮烀熟了,可以喂养家里的小家禽。


    豆角豆晒在外面,晒干后可以跟着高粱米一起蒸着吃,也可以烀熟了,怼碎了,包豆包子吃。


    讲究一点的人家,还可以把豆角豆炒成豆沙,做为糕点的馅料,口感细腻润滑,唇齿留香。


    捡河蚌的旺季十分短暂,黄家人捡了三天河蚌,天就又下起了雨,岸边被河水淹没,河蚌都进了河里。


    要想捞河蚌,就得在齐腰的水中,用脚摸索河蚌,靠着抄罗子把河蚌捡起来,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会水的人继续在大河边上逮鱼捕虾捞河蚌,不会水的人就只能不情不愿地回家了。


    没有河蚌可以捞,这样大家很是失落。尤其是黄豆腐和黄念文,怨念颇深,坐在炕上,天天盼着大河的水赶紧消下去。


    黄家父子的期盼注定是失败的,大水岂是说消就消的,这可是雨季啊。


    端午前后若是天气热得早,雨水再少一些,大河水就会消退,那时也是捡河蚌的好季节。不过这么恰巧的时候比较难碰。


    今年端午节雨水大,大河水就没有消退,逮鱼捕虾都得划着船,捡河蚌更是不可能了,大河的水都没过人脑袋了,除非会憋气。


    不过为了几个河蚌,在大河里冒着没命的风险憋气,可不是正常人能办到的,这脑袋没被驴儿踢过,都干不出这扯淡事儿。


    这次村民们能捡三天的河蚌,已经算是很幸运了,这还得感谢能把河蚌吹上岸的大风。


    不过这大风除了把河蚌吹上了岸,也把庄稼吹得够呛,有些人家地里的庄稼直接吹倒了。


    不过黄家种得是黄豆,秧子矮小,根子扎得还深,未开荒的地里还有不少野草长得比较高,倒是帮着庄稼稍微挡了点风。


    黄家种的黄豆这才没有出现成片倒伏的情况,但也被风吹歪了不少。


    夏天的雨,来得急,去的也急!前一刻钟还阴云密布,大雨瓢泼,下一刻钟就拨云见日,阳光普照了。


    大雨过后,山上的蘑菇也开始疯长了,村里的女人们放下手里的针线活,纷纷拎着土篮子,往山上去了。


    金氏也跟着村里的姐妹一起上了山。


    采蘑菇要往山里面走,没法赶着驴车去。把驴拴在山外面,进了深山,驴儿被偷了都发现不了。


    为了采点蘑菇丢了驴儿,这事咋看咋不划算。


    不靠驴儿,只靠自己的双腿走去莲花山,黄豆芽只是想想,腿就开始发颤,更别提进大山里,还要到处走!


    为了自己这副小身板能少遭点罪,黄豆芽果断放弃了上山的想法,打算留在家里研磨河蚌壳。


    研磨河蚌壳是最省力气的活计,研磨前,先把河蚌壳用小锤子敲碎了,小块的蚌壳更方便研磨。


    黄豆芽进了菜园子,找了三根黄瓜,提前喂给了驴儿,免得这小东西干活干到一半就尥蹶子。


    也不怪驴儿有脾气,主要是黄家人要过分了,天天拉着驴儿干活。大热的天,也不让驴儿休息休息。


    家里这么多的河蚌壳,可够磨一阵子了,事先贿赂贿赂小驴儿,它才肯出力气。


    一家子忙忙乎乎,一刻不得闲,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七月份。黄豆腐老早就想请村长吃顿饭了,愣是也拖到了七月。


    修路时得的那三十六斤高粱,得归功于村长。当时黄豆腐忙着修路,没时间亲自上门道谢,就只让金氏给孙大娘送去了两块大豆腐。


    现在路也修好了,家里的活计也忙得差不多了,终于倒出了空,黄豆腐打算把村长请到家里来,好好跟村长喝一杯。


    七月十一的大集,黄豆腐特意剩了些油条没卖,又去集市上买了不少的烧纸和祭祀用品,又打了一斤米酒和三斤猪肉,打算回家请村长过来吃饭。


    李富贵跟他大儿子李宝柱一家都搬到了莲花山村,黄豆腐就把李宝柱也一起请到了家来。


    油条和高粱米饭做主食,金氏又做了豆角焖肉、大葱炒河蚌干、酱茄子、凉拌黄瓜和酥炸黄豆,又挖了一盘西瓜,正好凑足了六道菜。


    光看菜就能看出主人家的用心,李富贵见到这一桌子的菜,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李富贵觉得自己也没帮黄家多大的忙,到人家吃这么好的菜,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真上了饭桌,就都控制不住筷子了。


    男人嘛,一杯酒下肚,也就没啥不好意思的了,酥炸黄豆可是相当适合当下酒菜了。喝口酒,再抿几粒黄豆放进嘴里,这小滋味美极了,神仙来了也不换。


    金氏给男人那桌上完菜后,就直接撒手不管了,任由这三人在屋里唠嗑,她回小姑子那屋吃饭了。


    三人从晌午开始喝,差点没喝到太阳落山,黄豆芽都纳闷了,这帮人的酒量是得有多差,一斤米酒三个人喝,喝得舌头都大了,这未免也太菜了。


    黄豆腐跟李富贵称兄道弟,李宝柱又跟黄豆腐称兄道弟,三个人的辈分论得稀里糊涂的,真是愁死人了。


    男人的友谊很容易在酒桌上建立,本来李富贵就挺乐意跟黄豆腐唠嗑的,这回吃了一顿饭,两人唠了个尽兴,关系更铁了。


    男人们的关系处好了,连带着女人们的关系也不自觉就变得亲密了,金氏跟李宝柱的媳妇周氏也经常在一起做活。


    黄念文也被迫领着李家的三个小豆丁一起玩。


    李铁柱的年纪比黄豆腐小,但他们家已经有三个孩子了,最大的孩子比黄念花大一岁,剩下的两个孩子都比黄念花小。


    黄念文本来是不爱跟小不点们一起玩的,奈何自家爹爹让自己照顾李家的孩子,他就只能不情不愿地带着玩了。


    不过好在这帮孩子都不怎么粘人,他们仨更爱跟黄念花玩过家家,黄念文只要保证这几个孩子不被大孩子欺负就行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祭祀亲人的节日。晚饭之后,小孩子们就被大人拘在了家里,不让乱跑,以免冲撞了出来过节的鬼们。


    清明节时,黄家人已经搬来了关外,没法到黄家二老的坟前烧纸。


    黄豆腐就领着一家老小在村口,冲着老家的方向给黄家二老磕了头,烧了点纸钱。


    中元节时,可以对着黄家二老的牌位祭祀了。


    黄豆腐一家受族人的排挤,黄家二老的牌位是他花钱从祠堂里请出来的。


    黄豆腐可不想自家爹娘在黄家的祠堂里受那帮老东西的气,宁愿花钱,也要把爹娘的牌位请出来,带到关外,自己供奉。


    黄家二老的牌位旁边,还供奉着黄豆芽的牌位。


    白芷为了逝去的姑姥姥也能享受到供奉,就撒谎说立牌位可以骗过鬼差,黄豆腐一听,立马就同意了。


    自打搬到了关外,黄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确实像黄豆芽当初所预测的那样。


    这让黄豆腐对自家小妹的话更是言听计从,基本上很少反驳,毕竟自家小妹可是能跟地下的爹娘说话。


    因为信了自家小妹的话,到了清明和中元节时,黄豆腐都伤感不起来了。


    往年生活苦时,黄豆腐还背着家人,跑到爹娘的坟前哭诉。现在他再面对爹娘的牌位,除了想着给二老多烧点纸钱外,就盼着老爹在地府好好混,等自己下去时,还能借着老爹的光。


    跟自家大哥不同,知道真相的黄豆芽面对三人的牌位时,则多了几分愧疚。


    虽然知道自己是为了让全家人能活下去才撒谎,但拿已故的老人撒谎,心里总是有疙瘩的,尤其觉得对不起姑姥姥。


    黄豆芽跟着大哥大嫂,跪在牌位前,诚心诚意地给三位长辈磕了头,然后去村里的路口烧纸了,祈祷家里的长辈在地下过得好一些。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