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过去半个月后,江启的身体就已经好很多了,至少看着没有那么病殃殃的,他寻思着自己也该回到朝堂去了。
这休息的时候,前几天还好,但他以前忙碌惯了,无所事事几天之后就开始有些受不了了。
在安排完自己私下的人手做事后,他就干脆回去了。
早朝上,皇帝关心了江启几句,见他坚持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下了朝,江启身边就被人给围住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是朝廷官员,自然不会做什么有失体统的事情,但就随口问候几声还是能做到的。
虽然江启年纪是小了点,比起他们这些其他官员来说吗,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但人家如果都到了这个程度了,再是守着年龄之见,吃亏的也不是江启。
反倒是他们这些人才需要巴结人家。
眼见江启身边热热闹闹的围了许多人,贺茂徳自然是看不惯,这次赈灾当中,江启受到了皇上的嘉奖,在民间的威望也一下提到了最高,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更有人直接在家中给江启立像供着。
而他呢,不但忙活了一通,受苦受累,还没讨到一点好,皇上还对他有意见。
往常就算是这样的赈灾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回,还不是因为有江启当作对比,才显得他问题一堆。
他看着江启,目光不屑,直接冷哼了一声。
两人离得不远,江启自然也是听到了,他笑着看向贺茂徳,“这一大早的,是谁惹了咱们贺大人的心情不好的?”
两个朝堂大佬一对话,周遭围着的人立刻就给让开了位置。
江启向着贺茂徳走了两步。
贺茂徳阴阳怪气的说道:“还没有恭喜江大人,如今可算是升官了,也不枉费在那边辛苦了一场。”
这实际是在讽刺江启在处理瘟疫之事上是在故意做戏,就是为了显得自己有多伟大,博取皇上的欢心。
他当初在知道江启故意染上瘟疫的时候,也没有多想,只觉得江启就是年轻,太傻了,就算是想把瘟疫的解药研究出来,也不必自己去染上。
不然等身体撑不住的时候,万一解药还没有研究出来,来不及了该怎么办?
他那会儿还笑话江启,但等到回京之后,见到皇帝对江启的信重,民间对江启的溢美之词,他心里就感觉不舒坦了。
后来想一想,这世上哪有人那么傻,专门去染上瘟疫,尤其江启还这么年轻,前途一片光明,肯定是江启自己没注意给染上了,然后骗大众说自己是专门染上的,又或者,是江启本身早就已经知道这解药该怎么弄,才专门去染上。
总之,肯定不是单纯的为了百姓。
贺茂徳想想就心中不忿,这么一来,可是得了多大的好处啊,要是他自己当初也跟着一起就好了,这些功绩至少也有他的一半,可是他那会儿没看出来江启的算计,或者说就算是看出来了,他也并不敢这么做,毕竟江启要是给他来个将计就计,直接把他给拖死了该怎么办?
贺茂徳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他自觉自己看出了一切,只可惜,没人去信他的,尤其是皇帝。
江启也听出了贺茂徳口中的酸意,他笑着道:“早知道贺大人当初就该跟我一道进城去了。”不管他后来的目的是否单纯,他决定进城的那会儿就已经赢了一半。
刚进城那会儿总不能说他就觉得瘟疫不难治吧,天下怕是没人敢这么想,进城之后,他也没有躲着,多次出场去安抚百姓,在这个期间感染上的风险很大,他后面主动为了研制解药去感染瘟疫只是对前面这些的一个重大推动,让舆论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这才是那么多人都敬仰他的原因。
这天下的百姓也不是傻子,要是做的不够完美,先前人家上了头,后面总是会反应过来的。
所以江启的这一系列,完全就没有破绽。
贺茂徳在朝堂这么多年,其实也不是真的不知道,只不过被他所得到的好处给迷了眼了,心里不忿罢了。
江启能理解。
当然人家都伸手了,他也不可能不当回事,江启直接问道:“对了,贺大人,之前和你也相处了一段时间,竟是忘了好生叙旧了,我记得三年前贺大人就一心想争首辅的位置,这么多年下来,情况如何了?”
“贺大人可是已经成了首辅了?”
贺茂徳嘴唇都哆嗦了,那可是首辅之位啊,当初大皇子下去了,他一直以为那个位置就是板上钉钉的就是他的,岂料最后皇上却是让杨烨成了首辅。
还有太子之位,他也以为那是二皇子的囊中之物,结果就因为江启,皇上开始在后宫新生的小孩中培养了。
这让他怎么能不生气。
偏偏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还在他面前出言讽刺,贺茂徳站在江启面前,很想找些什么话茬子能够刺回去,但江启实在没什么弱处,导致他半晌都找不到回嘴的话。
在场的官员则纷纷当自己没听到,深感自己该早些走了的,只不过要是真走了,如今也就看不成这一场好戏了。
一个官员出声接了江启的话:“江大人,如今的首辅是杨大人。”
不同于贺茂徳手下派系的人想走,其他派系的官员看热闹还是相当的得劲的,吃瓜吃的不亦乐乎,还给江启接话。
“哦,原来是这样。”江启饱含同情的看了贺茂徳一眼,说道:“那贺大人就节哀顺变了。”
“我还有事,就不在这里陪贺大人了。”
江启说完就直接离开了,他还得要去工部把该接手的东西都接手过来,早些熟悉朝堂上的总总变化,他现在已经是工部尚书,以后进内阁议事的时候,就不像原来那样,没多大的决策权。身为六部之一,他需要了解到相关的各种事情,才不会在内阁的时候吃了闷亏。
事情那么多,可没时间搁这陪着贺茂徳多斗嘴闲聊了。
贺茂徳看着江启潇洒离开的背影,气得很不得冲上去和江启打起来,当然很明显,就算江启现在看着像是一个病秧子,但人家的武力值,他肯定是打不过的。
他只能停在原地,内心无能狂怒。
戏也看完了,其他官员也感觉三三两两一起,赶紧跑路。
可不能留在这里招了贺茂徳的眼。
到了工部,江启的工作没受到什么隐藏的刁难等等,他以前本身就是从工部爬上去的,对这边的官员也熟,更何况在赈灾和瘟疫的事情上,他的举动直接将他年少登上高位可能会有的不稳,都给剔除掉了。
人家能做出那样的事情,还解决了瘟疫,怎么能说是功绩小呢。
能到现在这个位置,都是人家自己有本事。
更何况就这位的势头,谁敢跟他不对付啊,人家屁大点官位的时候就能和贺茂徳对刚呢。
处理好一部分事情,江启照例是要去内阁参与内阁大臣们的议事。
其实他回来后皇帝没说在这方面的安排,但他身为工部尚书,内阁的许多事情也会和工部相关,他过去参与议事也并不突兀。
到了地方,曾经只能坐在最后面,或者就拿个凳子坐到一边旁听,今天,江启也能坐上桌子了。
他回来虽然已经有半个月了,但是在内阁里面的这些人显然不是那种会专门去他家里拜访他的人,所以江启跟他们属实是三年多未见了,大家都各自客气的打了招呼。之后就是内阁商议朝政之事了,江启刚回来不久,在还没把情况摸清楚之前,没有多加发言。
议政之事结束之后,皇帝把江启留下来了。
皇帝又问起了江启身体的事,比起在金銮殿时要多加了几分私下的温情,“你怎么也不多歇一段时间,工部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大事。”
江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兴许是臣从小到大忙碌惯了,稍微休息几天还好,但时间长了,没有事情可做,也就觉得无聊了,还不如来上值的好。”
就跟村里的老太太去了城里,闲着就无聊,完全呆不住。
皇帝倒是有些诧异的看了江启一眼,没想到孩子年纪轻轻的这么想干活,他自己就不一样了,他天天只想贪图享乐,关于什么奏折之类的,那是一样的不想干。
所以才会有内阁这个代替他处理政事的地方。
皇帝也没多想,只道:“既然如此,倒也不错。”半个月时间,养得倒是也好了一些了,看着应该问题不大。
江卿这么会养生,在这方面应该心里有数。
江启问道:“今天臣托人送了一些东西进来,不知皇上可有看到?”棉花的事情他没有拖着,下面的人做好了棉衣还有被子之后,他就直接给皇帝拿进来了。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这些都已经弄好了,只是那个时候他在外地,还没有回来,所以就没有弄这些。
江启要送给皇帝的东西,也没人敢在其中弄虚作假,皇帝已经看到过了,他问道:“可是那个什么……棉花?”
“对。”江启说道,“就是棉花。”
在还没有讲解之前,皇帝也没看出那个棉花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毕竟在衣服还有保暖这上面,皇帝拥有太多的选择,美丽的绸缎,漂亮的皮毛,还有轻薄又保暖的蚕丝被,与之相比起来,棉花做的被子就要厚重许多了。
他问道:“那棉花可有什么独特之处?”
“当然。”江启说道:“皇上,棉花是一种适合给全天下的百姓穿的东西,它也能让所有的百姓们都能穿的起,能让他们在冬日得到保暖。”
先是给棉花定了个基调,引起皇帝的重视之后,江启才继续分析道:“棉花和蚕丝比起来,肯定是比不上,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大家也根本穿不上丝绸,而且它的优势也很明显,蚕丝需要百姓们种植桑树去喂养,每天都要花时间去采桑叶喂蚕,但是棉花不用这样,每年的四五月把它种下去,然后等着十月左右收获就行了,相当省事。”
“和葛麻做的织品相比,它在御寒上面,相当的有用,制作方法也比葛麻的要简单容易得多。”
“更重要的时候,葛麻这种植物不是任何地方能够种,它们在种植当中对土壤的肥力需求很高,很容易就让土地由好田变成坏的,减少作物的产量。”
“但是棉花不会,去年刚从海外得了这棉花之后,臣就让人在各处种过,棉花在各种土地上都能种,有些地方的土地既然不适合种植粮食,那么换成种棉花的话,也能为那个地方的百姓带来更多的收益。”
在他们讨论这些的时候,张公公早就已经机灵的让小太监去把今天江启送过来的棉花织物给拿过来了。
皇帝摸着这些,棉花听着确实是比蚕丝和葛麻要好些,他沉吟着:“真要是这么说的话,这棉花确实是对百姓有益。”尤其是在保暖御寒上。
他是知道,每年的冬天都会有不少人冻死。
这个东西要是真像江启说的那样,以后百姓们也会对朝廷心怀感恩。
当然,这东西种出来了,到时候也可以卖给周边的国家,对朝廷国库收入也有利。
他的记性还不错,“你先前说是三四月的时候播种,现在已经是六月了……”
江启说道:“这棉花是去年才被人从海外带回来的,已经实验着种过一季了,今年因着臣在外地忙着没注意到这事,他们也就把那些再次全都种下了。”
“先前的种子也不算多,臣已经派了人再次去那边多买些棉花种子带回来了,等到明天春天刚好可以种下。”
皇帝笑了起来,他倒不介意江启没有第一时间就给他献上来,这种东西当然是做臣下的研究完全,才能呈到他的面前,“好,你已经是工部尚书了,到时候就自己安排吧。”
江启答应下来。
“臣还让人在外面找寻其他的作物,希望到时候能有其他适合咱们大乾百姓的作物就更好了。”
皇帝说道:“你倒是对外面的东西很感兴趣。”
江启道:“这地方这么大,就像是咱们的丝绸还有茶叶,那些海外的国家奉为圣品,没准那边也有好用的东西呢。”
两人说完了正事,皇帝想起了自己今天故意将江启留下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江卿,你现在的年纪也差不多该娶亲了,你心中可有合适的对象?”
江启心道难道皇帝是想给他赐婚?
他摇摇头:“臣还没想到这个,也不清楚应该找个什么样的才好,在臣看来,这个应该得要看缘分吧,没准哪一天就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姑娘,然后就成亲了。”
皇帝见他说话大方,丝毫没有什么羞涩的地方,就知道这孩子估计还没有开窍。
他只是一时想起所以问问,没有真要立刻给江启定下来的意思,他只笑道:“等你日后有了喜欢的,朕给你们赐婚。”
能够由皇帝赐婚,那是一种荣幸,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江启立刻谢过了皇帝。
唠了一会儿嗑之后,皇帝也就放江启离开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江启就渐渐的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朝上确实没有什么大事,他显得很是游刃有余。
除了所有人都在关注他的婚事之外,江启也就没有别的烦恼了。
江家以及皇帝那里,对江启的婚事都不急,但江启确实年纪已经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了,江启只是还没有遇到喜欢的人,倒不是对成亲这件事都反感,他并不排斥成亲,只不过想要顺理成章的罢了。
他天天都在朝堂,所以这种事情倒是没有拿在他面前来说。
倒是张韵秋那边,在宴会上的行情一下好了不少,大家都想把自家的女儿、侄女之类的,全都在她面前晃一圈,恨不得让张韵秋立刻就订下自家的孩子。
张韵秋看得简直头晕眼花。
甚至还有不少的年轻女子现在格外喜欢在江家开的铺子里去买东西,没办法,江家的铺子都是自家人在管,十有就能看到张韵秋。
就连已经嫁出去的杏花,想和她交好的人都多了。
齐明月过来江家的时候,说起过一次杏花去参加宴会的盛况,简直都要哈哈大笑,“小六你现在长大了,可真是有出息了。”
江启无奈,又看向杏花,说道:“杏花姐现在怀孕了,那些人多的地方还是少去一些,免得冲撞了。”
说着,他就示意杏花伸手,顺道给杏花把把脉,看看身体情况如何。
杏花一边把手伸出来,一边解释道:“那是静怡开的宴会,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我就去了。”
静怡姓赵,就是江启曾经在翰林院的同事,凭着画图纸致富,成功在京城买下大房子的官员,赵翰林的夫人也是当初在宴会上,最先向张韵秋示好,伸出橄榄枝的人。
这么多年下来,张韵秋和赵夫人相处的不错,关系很好。
连带着,杏花也就和赵家的闺女相熟了,几个人玩的很好,就算是双方都嫁人了,情分也依旧没减。
赵静怡嫁的丈夫官位不算高,以往的聚会也都是大家相同水平的来,确实是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去。
齐明月嘲笑了一会儿江启之后,就和杏花聊她们感兴趣的话题了。
突然,她们的话题转到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吗?据说那个京城第一美人家可是出事了。”
江启插了一嘴,“不是说什么四大美人吗?这怎么就成第一的了。”这和前些日子虎娃给他说的不一样啊。
齐明月说道:“确实是有四个,不过在大家的心中,谁长得好,基本都有数,现在说的这个就是大多数都认为她是最漂亮的那个。”
解释完了之后,齐明月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一家确实是少有的,我还从未见过自己有女儿,还把别人的姑娘使劲宠爱的人家。”
“就算是当爹的不心疼闺女,怎么当娘的也是那样。”
杏花也赞同的点点头,在京城这么多年,对于家家户户,各个年龄相差不大的人家,她们都基本清楚。
所以对姜家这样的才更觉得稀奇。
“前些时间,那家的养女见不得人家亲女儿长得好,竟然让人收买了山匪,想要毁了人家的名声,结果幸好那人被人给救下来了。”
杏花睁大了眼:“还有这事?”
她还真没听说过这个,在京城这么久,她是知道京城的这些姑娘要更讲究名声一些,但是被山匪掳走什么的,就算她是从村里来的,也受不住这事啊。
这人也未免太狠毒了吧。
都是养女了,还要对人家亲生的这么下手。
江启听着听着怎么感觉有些耳熟了,该不会这个京城第一美人就是指得他先前救下来的那个人吧。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