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启知道大乾并不属于现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但是这边的版图也没有相差很多,他在想搞钱的时候,就想到了金矿、银矿这些。
然后就想到了现代周边一个国家金矿银矿不少。
所以在让手下的人出海的时候,注意些打探周边的岛国,看看有没有类似现代那种情况,结果倒真让他找到了。
皇帝确认之后,喜悦之情就再也控制不住了,将江启一顿夸,夸得江启都有些受不住了,忙道:“皇上,现在边关在打仗,这金矿还有藏书阁的事情,恐怕得等到战争结束了之后才能弄了。”
尹丹所在的地方和陈国不在一个位置,真要打的话,其实以大乾的兵力也可以打,但是现在陈国那边战况激烈,周边又不止这两三个国家,为防大乾四处为敌,最好还是等陈国的事情完结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更何况打仗这事情,可是需要大笔的银子还有粮草的,不好弄得太急了。
皇帝也清楚这些,他点着头,笑着说道:“不急,陈国这边应该撑不了多久了。”
等结束之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尽快的收入囊中了。
比边关战争结束先来临的,是冬季。
气温极速下降,而后下雪了。
但对于今年的大乾百姓来说,今年的冬季,又多了一项可以讨论的东西了,那就是棉衣和棉被,在往日里,冬天要想要保暖,那就是买动物皮毛做的袄子、毛毯之类的,或者是用蚕丝所做的被子,但毫无疑问,这些东西的价格都十分高昂,普通百姓压根就买不起。
他们所穿的衣物,顶多就是找了些芦花杂草等填充到衣服里面,起不了多少保暖的效果,把人冻得都不敢出门。
一到冬天,大家就都窝在家里的床上,一大堆人挤在一起取暖,或者是烧火烤。
总而言之,外面能看到的人都不多。
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
村子里,白茫茫的雪笼罩了大地,但和往日里不同,今年村子里在外面走的人明显多了起来了,“大春娘,你这是要去哪啊?”
一个大娘的嗓音在村子里响亮的响了起来。
大春娘回过头来,看向来人,也是满脸堆笑,“是张嫂子啊,我去挑点水回来,家里的水用完了。”
现在的村子,基本上吃水都要去水井里挑水,村里就那么一口井。
张嫂子道:“我要去河边洗点衣服,正好咱们顺路。”
两个人自然而然的就走在一起了。
在她们说话的时候,村里又有其他人陆陆续续的出来了,都是一个村的,那聚在一起就少不得要打招呼、闲聊,这要聊天,那肯定就少不了棉衣了。
大春娘摸着身上的厚棉袄忍不住感叹着,“官府当初让咱们强制种棉花可真是种对了,这棉袄穿上咋就这么暖和啊。”
说是强制,但当时老百姓们其实也没有那么不情愿,因为当初官府就说了,种出来的棉花,可以拿去卖银子。
种多少就收多少,虽然价格算不上特别贵,但也是一个进项,种棉花的土地要求也不高,横竖都是要种东西,种棉花还能卖钱呢。
张嫂子也道:“是啊,幸亏当初人家来收棉花的时候,家里给留了一些,你是不知道,那棉被晚上盖着有多暖和,可惜我家只做了一床,等明年我得多留些才是。”也是因为官府一直在宣传,让大家可以自己留一些棉花,然后再去镇上、城里找一家弹棉花的地方,让人帮忙弄好棉被。
还说了,也就头两年弹棉花的价格是官府管控,棉袄的售价也会强制规定在一个合理便宜的售价之内,可以供老百姓们有能力购买。
过了这两年,官府就不会管价格了,到时候要用多少银子才能买一件棉袄、一床棉被,就不好说了。
官府的宣传做的很到位,也说了这个东西是皇上体恤百姓才做下的措施,东西也是皇帝让江大人去海外寻找的神物,京城的百姓都买疯了等等,一套连环话术下来,老百姓基本上都会买两身棉袄,那些家里富足的,还会留着棉花去做棉被。
等到冬天一来,大家就当真体会到了棉袄的好处了,可想而知,到了明年,种棉花还有买棉袄棉被的老百姓可就多了。
毕竟人家官府都说了,这头两年原本棉花的价格会很贵,都是皇上心好,怕百姓们穿不上暖和的衣服,才强制规定了棉袄棉被的售价。
各处还时不时有锦衣卫在搜查,一旦发现有商家阳奉阴违,那等待着他们的就是牢狱之灾,还有大额的罚款。
别说,还真有顶风作案的商家,只不过被锦衣卫直接查出来的,还撸了几个官员,正好拿出来杀鸡儆猴了,这一举措,让棉花的事穿得更远,大家都在夸皇帝是个好皇帝,大乾能得到红薯、玉米这些产量大的粮食作物,现在还有保暖的棉花,简直就是上天庇佑。
一时间门,歌功颂德的话不绝于耳。
且说这小村子里,谈话还在继续,大春娘一脸羡慕的看着张嫂子,“我家当初看人家收的价格不错,就全都卖出去了,等明年,我一定得留两床弹棉被。”
张嫂子忙道:“明年可就是最后一年,之后官府就不会管棉花的价格了,国家的银子也不能全花在这上面,现在咱们的这个价格可就是皇上在后面帮咱们支付了一部分,你明年要是不买全,往后可就没这么好买了。”其实规定价格这事是江启给皇帝提议的,他知道要是不规定价格,刚一开始这价格肯定就居高不下了。
那也就违背了让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为皇帝积累声望的初衷了。
至于说国家在后面添钱这事,那是没有的,毕竟这棉花种子就是朝廷给的,种是百姓在种,弹棉花的手艺这些有朝廷安排的专人管理,收购棉花的价格肯定比卖出棉袄的价格低一些,怎么都不可能亏本,用不着皇帝在后面补贴。
这个流言能传出来,是江启在背后深藏功与名,本身有不少的流言,可传来传去,百姓就信了他这个。
至于如何保证政策的顺利进行,自然就要靠锦衣卫了,现下锦衣卫的规模可不小,遍布各地。
听了张嫂子的话,其实大春娘一家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当家的在家也说了,咱们明年要多种点棉花,到时候一次性都弄够了。”
其他人也在插嘴,“这以前冬天可不敢在外面多待,现在这棉袄可真是个好东西。”
“咱们现在有了红薯、玉米,还有了棉花,以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至少省着点就不会饿死。
村里人俱都赞同,心里满是满足,老百姓这一辈子可不就是讲究个吃饱穿暖,眼看着一切就都要实现了,简直是美到不行。
类似的对话,在各个地方都在不断的响起,这一刻大家都对未来抱有着美好的期望。
皇帝的声望也在这个冬天瞬间门达到了巅峰。
看着各地方呈上来的奏折,皇帝也难得在处理公务的时候露出了快意的笑容,入冬以来,棉花的威力就瞬间门发挥出来了,再加上先前的红薯和玉米,纵然大部分都被百姓卖出去做种子,剩下的也多是留着自家做种,少有拿来吃的。毕竟江启当初在海外带回来的虽然不少,但是要给全国的百姓用还是不够。
可就算如此,那产量大家也是看得见的,也尝过味道,很是美味,以后大家可就不怕饿死了。
几样积累在一起,也算是厚积薄发,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人人都在说他是个圣明的皇帝,日后在史书上说不定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想到此,皇帝越发的感到爽快。
可不是嘛,主意有人出,事情有人办,身边有这么个能臣在,自己甚至有望在历史上留个贤明君主的名声,一生能有这样的际遇,谁能说不是得天独厚呢。
天下之主,无非如此了。
皇帝这一天心情都很好,想想马上就要过年了,他说道:“去把库房里的那副青玉棋子送去给江卿。”
“是,奴才这就去安排。”张公公立刻出声应和,心中不由感叹,皇上待江大人可真好,动不动就要送上些东西。
不过江大人待皇上也是一心一意。
且不提这些,今年的冬天似乎也格外的懂事,没发生什么灾祸,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冬天,过了一个好年。
而边关那边,在冬天的时候也停止了打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冬天很冷,无论是哪个国家,大家都不是铁打的,一般冬天都不会打仗。
不然别说能不能打赢,冻得发高热都没那么药材医治。
但等到气温回暖之后,那边就又打了起来,京城的热搜重新回到褚家两兄弟身上。
褚家两兄弟的战力并没有因为隔了一个冬天就有所下降,打得陈国人那是嗷嗷的叫,很快,陈国的雄心壮志就再也撑不住了,他们派人送来了求和书。
于是朝堂上对于到底要不要答应陈国的求和而争执了起来。
“咱们已经把陈国打败了,以后他们也不敢再侵犯我大乾了,现在不答应求和,你们还想做什么?”
“真要把陈国逼急了,鱼死网破,到时候咱们大乾也是讨不着好。”
总而言之,大家有争议主要还是在赔偿上面不满意,谁都没想过要把陈国给直接灭国了,那可是陈国啊,人口、面积可不小,就算和大乾相比差了不少,但也是一个大国了,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给灭了呢。
现在褚家也就才占了人家三座城,相比起来,还远着呢。
最终,大家决定求和可以,但是这么点赔偿是在寒碜谁呢,当初就占便宜没够,现在还想来耍心眼,怎么可能。
于是就先接着打吧,等什么时候陈国老实了,就再来谈求和的事。
下了朝,张公公就来到了江启的身边:“江大人,皇上有请。”
“有劳公公了。”江启跟在张公公身边过去。
张公公听了江启的话,忙道:“这是奴才该做的。”
皇帝平时和大臣讨论政务都是在内阁,但那是人多的时候用的,私下讨论的时候,就是在御书房了,江启跟着张公公一路走到了御书房。
到了门口的时候,只听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进来吧。”
江启便直接走了进去,“皇上。”
“行了,起来吧。”皇帝连忙招呼要行礼的江启,他将江启招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问的,“你可是想要边关那边继续打下去?”
固然江启当时说的是陈国的赔偿不够,继续打,给陈国一些教训,但皇帝也不是一般人,看得出这并非是江启真正的想法。
他的这位臣子,似乎想要褚家一直打下去,可再打开能如何呢,难道……江启是想要陈国灭国?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