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帝在前期的时候,基本不怎么管事,官场也比较乱,但是到了后期,随着江启的地位越高,大家日子就好过了,尤其是在后期贺茂徳和杨烨相继倒台之后,江启坐上了首辅的位置,官场就开始慢慢变得清明了,至少在科考上面,绝对能做到公平公正。】
天幕上的女声吐槽道:【可能就是因为当年贺茂徳儿子参加科考,他一路搞贿赂,后来还自己去批阅儿子考卷,给儿子定分数,还扔江启的卷子,估计给江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江启可不就得整治这种乱象了。】
【来,让我们说谢谢贺大人。】
贺茂徳脸黑的跟锅底似的。
但是杨烨的也好不到哪去,毕竟未来大皇子没有登位,他自己和贺茂徳也是大哥别说二哥,全都倒台了。
他自认为是清流一派,但是天幕里直接把他老底都给掀了,他哪能高兴得起来,脸都丢尽了。
【大家也别觉得等江启上位再到他发挥作用要很长的时间,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江启这人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大乾朝第一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当他考上状元的时候,其实才十三岁。】
这一下,大家都惊到了。
纵然很多百姓家里并没有供孩子读书,读书人在整个大乾百姓当中不能算太大,但没吃过猪肉不等于没见过猪跑啊,村子里或是在镇上,多多少少都存在那么一些认识的读书人,尤其是在考中之后,官差们敲锣打鼓的来报喜,有了功名,见到县令老爷都不用下跪,家里的人也不用去服役,不用交税。
这么多的好处,哪个人得了附近的人能不知道呢。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见了读书人,那就是开口说话语气都要弱上几分。
几乎人人都对读书人抱有一种敬意。
所以读书到底有多难,大家才更清楚,有些人终其一生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这种情况多得是。
否则的话,若是大多人只要读书就能考上,大家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把家里的孩子送去读书。
一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人家这孩子可太厉害了吧,十三岁就考中了呢。”
“我记得考试这事情没那么容易吧。”有的人听得都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认知了。
“当然不容易了,你没听人家天幕说了,那江大人可是少年天才,而且人家能把咱们大乾变成盛世,可想而知他有多厉害了。”
天才这种生物,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天才到江启这种程度的,还是少见。
甚至是前所未有。
一时间大家惊诧不已。
【考上状元之后,江启就被封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一年就升了一级,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江启就成了工部尚书,那可是六部尚书之一啊,人家这升官速度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所未闻,后面贺茂徳倒台,江启又成了户部尚书,再然后是首辅,那时候江启才三十多岁。】
【这个升官速度足以可见皇帝对他有多喜欢了。】
【江启是个比较理想化的人,换个意思就是说,他就是个理想中的读书人,希望上位者是明君,自己也当好臣子,辅佐皇帝一起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而皇帝对江启的偏爱也就表现在这个地方,根据史料,只要是江启在皇帝身边的时候,或许是顾及江启的存在,皇帝处事都极为公道,很是考虑百姓们的疾苦。】
说到这,天幕里的女声笑道:【其实也能理解,据说江启长得可是很好看,从小就有仙童之称,这么一个好看才华横溢的少年天才,一心崇拜着你,觉得你是个好皇帝,为了满足你的心愿费心费力,那皇帝还好意思在人家面前做出一副副昏庸的样子吗?】
【人家永盛帝也是要面子的啊。】
【江启后来去修河道的那三年,皇帝是一个模样,后来江启修完河道回来了,皇帝又是另一个模样,足以见得江启对永盛帝的影响有多深。】
【江启自身很看不惯贪官污吏,他在京城的时候,京城的百姓若是有了冤屈,他也会暗中出手帮助,所以有江启在的时候,当官还是很好混的,尤其是到了后期他掌权越多,吏治就越清明。】
皇宫里,皇帝想了想,如果江启真的是天幕中所说的那样很崇敬他的话,说不定他还真的会像是天幕里那样,当然崇敬是一方面,也得要江启本身有能力才行。
但是他实在想象不到自己怎么会给人升官升得那么快,这个人在这期间到底是做了什么?
就算天幕说他如何对江启好,但皇帝也依旧对江启很是警惕,他不相信自己能那么信任一个人。
天幕上在说完大乾朝之后,就已经在继续说其他的了。
而现实中关于这些的影响还在继续,江家吴氏乐呵呵的说道:“这江大人可真是太出息了,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能这么厉害。”
江老大也在附和着说话,“那可是十三岁的状元,说起来,好像也还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大壮你之前在学堂读书的时候有听说过这个江大人吗?”
全家都是村里的,平日里不怎么出去,消息不灵通。
但大壮先前是在镇上读书,都是读书人,指不定这方面的消息会听说过一些。
大壮摇摇头:“没听说过,可能人家还没开始考吧。”要是有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们夫子肯定会说起。
像是这种人物,名声的传播可不会受地域的限制,否管是哪里人,要是能出现,肯定会传的人尽皆知。
他坐的地方和江启挨得近,这会儿说完话,看到江启,也没过脑子,下意识的就笑着说了一句:“小六能过目不忘,他要是读书的话,说不定也能和江启大人一样,也成一个天才人物呢。”
说完之后,他就知道说错话了。
现在家里对于江启还是文生读书这件事可还没有定下来呢,而且他们家小六还和天幕上那个江启大人名字一样,结果同名不同命,差距那么大,拿两个人在一起比较,小六心里该不会不舒服吧?
江老太太向来对江启就很喜爱,她没想到两人对比起来的差距,反而是一把将江启搂着,笑呵呵的说道:“咱们小六确实是和天幕上的江大人像,上面说人家江大人也是自小就体弱多病呢,咱们小六也是,名字也一样,小六长得也好,也被人夸过跟菩萨座下的小仙童似的,还过目不忘,也能算个小天才……”
说着说着,江老太太说不下去了,这几个条件加在一起,相似的地方也未免太多了吧,同名同姓能巧合到这么多点吗?
经过江老太太这么一说,江家的其他人也都愣住了,半晌,江老大说道:“那个江大人是十三岁就考上了状元,咱们小六才四岁,满打满算也就九年时间,皇帝现在说是四十出头,活个五六十岁应该问题不大吧。”
小六应该能赶上。
这么说,那天幕上的江大人有可能是他们家的小六?
一时间,江老大两口子心中都激动不已,这要是小六以后那么有能耐,他们身为一家人,那肯定得跟着过上好日子啊。
这能不激动才怪了。
江老太太有些不敢相信:“九年也有些太久了,那皇帝不是说身体不好嘛,能等那么久?”
在所有人的心目当中,包括全天下的人,大家一致的观念就是,天幕中的江启,现在已经在开始连中六元的路上了。
毕竟皇帝看着活不长久,江启要是不快一点,怎么能完成后面当官升级的那一系列事情?
皇帝岁数大了,时间紧迫啊。
听到江老太太的话,江家其他人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也对,小六现在才开始学认字呢,皇帝哪能等到那时候去。
现场一时寂静,大家脑子里都在想着这事,其中尤以二房两口子的心情最是难以言说,在江老大猜测小六和天幕上的江大人可能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们整个人心都提起来了。
要知道,他们前几天可还是在争执着不肯让小六去读书,想要让自己的亲儿子去。
可若是小六那么厉害,那他们的脸还往哪搁呢。
听到后续说小六和江大人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两口子才松了一口气,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想法还是没有放弃,在听到天幕说的有江大人之后的官场环境好之后,他们更加肯定让儿子读书这件事。
小六固然能过目不忘,但是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好。
他们不需要儿子有江大人那么厉害,只要当个县令也就差不多了。
在这安静的时刻,反倒是老太太先注意到,他们先前的话说的太露骨了,这会儿她忙说道:“是不是都没什么,咱们小六只要有江大人一小半厉害,也那能光宗耀祖了。”
江兆恒也打了圆场,虽然他直觉自己儿子就是天幕上说的江启,但万一不是呢,还是先别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了。
等到天幕结束之后,大家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江兆恒回到屋里,跟张韵秋商量着:“咱们还是得让小六去读书才行。”
张韵秋沉默了一下,答应了下来。
她先前其实考虑过后,并不想和二房争,主要是她没办法理直气壮的让二房去供她的孩子,她自己心知肚明,小六是谁的儿子,这个真相要是江家人清楚的话,他们这一房根本就没有相争的底气。
更何况,小六现在看着是好,但小六的亲爹杨泽是个那样的人,她其实内心挺怕小六长大之后会变成那样。
若真是如此,那她就相当于把江家一家给拖到了深渊里,还耽搁了人家文生。
江家对于她来说,是恩人,是救赎,她不想因为自己而去让江家冒险。
她想着先前人家医馆说想收小六,或许可以送小六去学个医什么的,以后也是一条出路。
当然,若是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两口子找到了挣钱的法子,有能力送孩子去读书了,那自然就送小六去读。
但是在听过天幕上的那个江启辉煌的一生之后,她的想法就变了,不是想儿子和人家一样,而是同样的名字,同样的情况,人家的孩子就能读书,成为那样伟大的人,而自己的儿子却连走进学堂都是一种奢望。
她知道,儿子很喜欢读书,之前一直缠着丈夫教认字。
这样的对比之下,对儿子实在太残酷了。
她本身就想着有办法的话就送儿子去读书,现在只不过是让这个念头更加坚定了而已,“那咱们好好想想,要怎么挣钱才好。”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