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子孙满堂

    初心看了王元宝一眼, 难得这便宜儿子跟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

    系统不是让她帮助王元宝子孙满堂吗?

    那她今天就帮王元宝先收个女儿。

    初心往前站了两步,问妇人既然这么看继女不顺眼,干脆卖给她算了。

    “正好我家里还缺个干活的小丫头, 别的我不敢保证, 一顿饱饭还是让她吃上的。”

    原主是常往抱石村来的,围观的乡亲们也都认得她。

    “邓妹子是在城里做生意的, 她说这话不会作假。”

    “反正二牛跟他媳妇也有个儿子, 那么不待见大丫,干脆把她卖了,给她条活路算了。”

    “诶, 虽然咱们抱石村卖人,说出去不好听, 但也总比让大丫被人活活虐待死要强。”

    妇人冲乡亲们翻了个白眼, “大丫是我们周家的闺女, 卖不卖的, 有你们什么事?”

    乡亲们纷纷摇头, 暗骂妇人是个滚刀肉。

    妇人见乡亲们无话可说, 顿时觉得自己占了上风,脸上也带出几分得意之色。

    她接着看向初心, 先一打量,然后转动着眼珠子, 盘算道,“不瞒大娘说,我这女儿干活可是把好手,家里喂鸡喂猪打扫屋子, 都是她一个人干, 我也不是那狠心的人, 打她也是为了教她好,真要卖了她,我也舍不得。”

    妇人顿了顿,又接着说,“可话又说回来,抱石村是个穷地方,我们家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到一家子的口粮,都得精打细算,谁也不敢敞开了吃,顶多吃个五六分饱,才能保证粮食能从年头吃到年尾,你别听他们说我怎么怎么苛待继女,不给她吃饱饭,我跟她爹,连同我自己亲生的儿ᴶˢᴳᴮᴮ子,不也照样从没吃饱过么。”

    在场的谁都听得出来,妇人并不是舍不得卖继女,说了这一车话,无非是想讲价钱而已。

    初心也不是冤大头,直白告诉她,“外头买一个这么大的小丫头,顶天了一二钱银子,我买她又不能干什么重活,我还得白养着她。”

    妇人面色微变,干笑了声,“这怎么能一样呢?这可是个丫头,将来大了,你再往外一嫁,随便要个十几两银子聘礼,钱就不收回来了。”

    “二牛媳妇,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太不像话了,就算不是亲生的,也没得这样糟践人的。”

    “好歹大丫也是二牛亲生的,又不是外头捡来的,二牛也不管管。”

    妇人叉着腰蛮横骂道,“有你们什么事,一个个在这充心善的大老爷大太太的,有本事你们把她买了呀!给五钱银子我就卖,要是没钱呀,就趁早闭嘴歇着!”

    这下不光是乡亲们气的面红耳赤,王元宝更是狠狠瞪着妇人。

    “不就是五钱银子,我买,你现在就写身契!”

    初心看了眼王元宝,也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生气了。

    估计是从妇人身上,看到了前妻许氏的影子。

    初心倒不是出不起五钱银子,她只是希望能一次解决问题,省的将来人家再一后悔,大丫还得回到火坑里。

    不过王元宝都已经开了口,那就只能这么着了。

    “不光要写身契,还得你们家的人都在场,签字摁手印。”

    妇人脸上刚才浮起笑容,听到初心这话,瞬间凝滞了。

    “我是她娘,这手印我摁就不行了吗?”

    初心冷着脸,一副没商量的样子,“你这会儿说的好听,万一等你男人公婆回来,说卖错了,那我不白费工夫,再或者等将来你们瞧小丫头长得好,反悔把她要回去,嫁人配彩礼,我不是要亏大本。”

    妇人脸色几经变化,似乎是在考虑。

    卖了这个死丫头,不仅能让她眼前清净,还能给家里省下一碗粮食。

    何况那可是五钱银子,足够给全家人做几身好衣裳,过年也能多割几斤肉了。

    “摁就摁,你们谁帮个忙,去地里通知二牛跟我婆婆一声。”

    这要是放在往常,谁肯搭理妇人,别说帮她忙跑个腿,不啐她就不错了。

    不过这会儿,乡亲们都想让大丫早日脱离苦海,便派了一个腿脚跑得快的孩子,让他去地里叫人。

    等了半刻钟的样子,一个穿短褂,手脚全是泥土的男人扛着锄头赶了过来,他身后远远坠着一个头发掺着银丝的老太太。

    母子俩一前一后赶到现场,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俩人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

    二牛娘一听有五两银子,立刻就说卖。

    “二牛,去请村长,让他帮忙写身契。”

    二牛面色为难的站在那里,目光看向自己女儿时,正好对上女儿祈求的眼神。

    “娘,大丫是我女儿。”

    二牛娘猛拍了儿子一下,“一个丫头片子,你留着她在家有什么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将来大了,你还得给她出嫁妆,你卖了她能得五钱银子,还能给咱们银宝打个银锁呢。”

    二牛也不是不想卖女儿,只是当这么这么多乡亲的面,觉得丢面子而已。

    他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让乡亲们很是看不上,于是有人自发的去请村长。

    等村长一来,事情就进展的顺利多了。

    二牛娘跟她儿媳妇俩把事情定下,也不管一旁闷不吭声,满脸难堪的二牛。

    村长看了眼坐在地上,浑身狼狈,满脸都是脏污和泪痕的大丫,摇头叹了口气,说不准被被卖了对大丫来说还是件好事。

    正当村长准备提笔写身契,初心提醒道,“还劳烦村长替我在身契上加几个字,一经买卖,不得反悔,若来日想要赎人,需赔偿百倍银钱。”

    五钱银子,百倍那不就是五十两银子?

    村长看了眼二牛,结果二牛还没开口,二牛媳妇便满口答应下来。

    “写上写上,反正我们绝不会反悔。”

    村长见二牛跟二牛娘都没意见,摇了摇头,提笔加了上去。

    身契写完,剩下就是摁手印了。

    二牛媳妇迫不及待上来摁上了自己的大红手印,二牛娘紧跟其后。

    “二牛,快过来摁手印。”

    二牛娘一把拉扯住自己的儿子,把他的手上涂满红印泥,直接怼到了身契上。

    等手印摁完,二牛娘迫不及待的看向初心,“银子呢?”

    初心接过村长递来的身契,仔细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从怀里掏了五钱银子出去。

    二牛娘接过五钱银子,立刻用牙齿咬了一口,确保是真银子后,笑的满脸褶皱。

    “真是银子!”

    二牛媳妇欢欢喜喜的凑过去,婆媳俩活像做成了一桩大生意一般。

    一旁的二牛愣愣站在原地,像是谁逼迫了他一样。

    乡亲们摇了摇头,都对这一家子十分瞧不上。

    买个人折腾了这么久的时间,初心就不打算继续收黄豆了。

    初心叫王元宝带上大丫,打道回城。

    王元宝把大丫从地上拉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怜悯。

    “以后你就跟着我们,别的不敢保证,绝对没人打你,还能让你吃饱饭。”

    大丫估计是受了打击,傻呆呆的点头,然后默默跟在了王元宝的身后。

    随着三人的离去,乡亲们也四散开来,各自回家跟家里人谴责起二牛一家做下的缺德事了。

    从抱石村出来后,三人走上了官道。

    或许是受了伤的缘故,大丫走的并不快,好几次都差点掉队。

    初心把王元宝背上的黄豆接过来,让王元宝背着大丫走。

    大丫看着蹲在地上的王元宝,连忙摇头,“我、我能走。”

    “别逞强,从这走回城有一二十里地呢。”

    大丫咬着唇,眼睛里闪着泪花,最终在初心的劝说下,慢腾腾爬上了王元宝的后背。

    王元宝感觉自己像是背了一团棉花,轻飘飘的,他刻意掂了掂,似乎在确认自己背上到底有没有人。

    大丫紧张的趴在王元宝的后背上,黑乎乎的两只小手根本不敢碰王元宝的衣服,深怕自己的手弄脏了王元宝的干净衣裳。

    初心也理解大丫心里的忐忑,所以也没有问大丫什么,而是跟王元宝一路走,一路慢慢说着家常。

    或许是感受了初心跟王元宝的善意,大丫渐渐的也没有先前那么紧张,她竖起耳朵仔细听初心跟王元宝说话,后面直接睡着了。

    王元宝感受到后背上贴了一个脑袋,声音也放轻了。

    “娘,这丫头咱们带回去怎么办呀?”

    当时签身契的时候,说是买个干活的小丫头回去。

    可王元宝又不是大丫父母那样的狠心人,做不来让个头没他腰高的小丫头去干什么活。

    王元宝想了想,“要不娘认她做干女儿吧?”

    原主的几个女儿都嫁的远,几年也难得见一次。

    最主要的是原主最小的女儿,也就是王元宝的五姐,就是小时候生病没治过来夭折了。

    死的时候年纪也就跟大丫差不多,原主时常会提及这个夭折的女儿,时间长了王元宝自然记在心上。

    “我都一把年纪了,还收什么女儿,说出去人家还当我老蚌生珠,惹人笑话。”

    初心一开始就是打的给王元宝找女儿的心思,所以劝说道,“真要认女儿,那也是你认,亲生不亲生的不打紧,只要她将来能看在你养她一场的份上,能孝顺你一二分,也不枉你们父女一场。”

    王元宝一时沉默下来,估计是想到自己不能生的事情。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都不如意,你虽生了那个毛病,但至少四肢健全,人也不傻,我也想明白了,亲生的未必顶用,不是亲生的也未必个个都是白眼狼,大不了你多收几个儿子女儿,将来总能有一个出息孝顺的,到老也是你的福分。”

    初心一路上劝了不少,王元宝却一声都没吭。

    初心也没指望一两句话就让王元宝想清楚,反正日子还长着,慢慢的来。

    进城了后,大丫就醒了,说什么都要自己下来走。

    到了花枝巷,恰好又是傍晚时分,出来倒水纳凉的人不少。

    邻居们看见初心跟王元宝母子领了一个脏兮兮的小丫头回来,便问了几句。

    初心冲邻居们笑笑,解释说,“这是亲戚家的孩子,过来家里住几天。”

    且不说这话有没有人信,到底没人那么没眼色的刨根问底。

    王元宝低着头,生怕邻居们提到他,趁初心跟邻居说话的时候,快步窜到了家门口。

    初心慢腾腾过来开门,等门锁一打开,王元宝迫不及待的就钻进了院子里。

    大丫跟在初心身后,打量着对她来说十分体面的院子,一双脚踌躇着,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初心喊王元宝赶紧去挑水,也不管王元宝听没听见,走进厨房用水缸里剩下的水放锅里烧热。

    “你先洗个澡,我去给你找干净衣服。”

    初心把热水和胰子都拿ᴶˢᴳᴮᴮ到房间里,让大丫自己洗干净。

    大丫从没用过胰子,她试探摸了摸,干净的胰子上瞬间多了一道黑手印。

    这时初心已经拿了干净衣服过来,见大丫还没洗,便过去摸了摸水温。

    “水不烫,你坐下,我来给你洗吧。”

    大丫乖乖做到水盆里,抬头用黑漆漆的眼睛盯着初心,那可怜的样子,瞧着就让人心酸。

    六岁大的孩子,就已经学会看人眼色,可想而知,她从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初心先用胰子给她把身上洗干净,然后给她换上干净衣服,把她抱在腿上。

    让大丫的后脑勺枕着她的大腿,给她清洗已经干枯打结的头发。

    初心怕弄疼她,洗的时候让她要是感觉疼就出声。

    大丫小声应着,等初心给她洗完头,发现孩子早已哭的满脸通红。

    大丫一点儿声音都没漏,完全是闷着嗓子哭的,明显是早有经验。

    初心给她擦了擦眼泪,“你即到了我们家来,就算是我们家的人,我打算认你做孙女,你要是愿意,以后我儿子就是你爹,我们家里人少,我儿子又不能生养,养你也是指望你将来能养他老。”

    “我愿意!奶奶,我愿意给你做孙女。”

    大丫迫不及待的应下,她在家从来没过过一天好日,不管是亲爹还是亲奶奶,都觉得她是扫把星,一出生就克死了亲娘。

    遇到初心,是她活到现在为止,头一次被人这么细心温柔的照顾。

    她贪恋现在的一切,就算让她一辈子不嫁人,守着这个家过,她也愿意。

    “好孩子,既然你愿意,那以后你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咱们家是靠手艺吃饭的,只要脚踏实地,勤奋肯干,就不会饿肚子,奶奶慢慢教你手艺,学会了以后不用求人,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腰杆子就硬挺。”

    大丫连连点头,黝黑的眼睛里充满了坚定。

    她一定会跟着奶奶好好学手艺,将来孝顺奶奶和新爹爹。

    初心把大丫头发擦了个半干,准备去做晚饭,让大丫自己去院子里坐着纳凉。

    大丫不肯,非跟着她去厨房,要帮她烧火。

    祖孙俩从屋子里出来,刚好碰见挑水回来的王元宝。

    看到王元宝把担子放下,拎起水桶就要往水缸里倒,大丫连忙跑过去帮忙。

    “爹,我来帮你。”

    王元宝吓得手一抖,差点没让水桶砸到脚。

    “你、你叫我什么?”

    大丫以为自己说错话,咬着唇不敢出声。

    “她叫你爹。”

    初心走过去,把倒在地上的扁担捡起来,“她没叫错,我已经认了她做孙女,以后她就你是女儿。”

    王元宝脸上有点懵,又有点复杂,“这、这怎么行呢?”

    他本来是打算让他娘认大丫做女儿,怎么就变成他女儿了。

    “有什么不行的,以后她就姓王,至于叫什么名字,你这个当爹的自己好好想想。”

    初心也不管王元宝能不能消化,叫上大丫,祖孙俩一前一后进了厨房。

    王元宝看着俩人的背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晚上多了个人,初心多做了两道菜。

    大丫在家里的时候,从来不让上桌,吃饭也是等后娘分配多少就吃多少。

    大部分时候,大丫都只能吃个半饱,逢年过节来了亲戚,才能吃个七八分饱。

    端菜的时候大丫想要帮忙,初心怕她烫着,只让她端三个人的碗筷过去。

    初心跟王元宝坐下后,见大丫站在桌边发呆,便招呼她坐下。

    “咱们家没那么多规矩,赶紧坐下吃。”

    大丫坐到位置上,看着面前大半碗白米饭,以及堆得高高的红烧肉和新鲜菜,擦了擦眼泪,闷头吃了起来。

    三菜一汤,三个人吃的只剩下一点汤底子。

    初心问大丫,“吃饱了吗?”

    大丫舔了舔嘴,重重点了点头。

    初心哪里没看出来大丫还没吃饱,只是大丫以前大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初心也不敢一次让她吃太饱。

    大丫见初心收拾碗筷要去洗碗,忙追过去,“奶奶,让我来洗碗吧,这活我会干,我绝对不会把碗给打碎的。”

    “不用,你去叫你爹,让他把早上泡的豆子拿出来磨上。”

    厨房旁边的棚子下面有一个大石磨盘,往常都是原主成一点点儿的磨,一个人做豆腐到深夜。

    但是现在,初心要教会王元宝怎么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腐生意,就交给王元宝了。

    王元宝本来都打算铺床睡觉,结果听到大丫转告他娘的吩咐,顿时愣在那里。

    大丫在后娘手里待了好几年,别的不会,看眼色还是不错的。

    她看出王元宝不大想干活,便小声说,“奶奶说爹是家里干活最厉害的,家里的营生全指望爹,让我跟在爹身边多学着点。”

    王元宝其实已经不怎么抗拒一个刚买来的小丫头叫他爹,这会儿又被小丫头连吹带捧的,面上不好意思,心里却是受用的。

    “我也没你奶奶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是看多了,慢慢就会了,走吧,你待会儿在旁边看着,我慢慢教你。”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子孙满堂

    大丫跟在王元宝身后, 瘦巴巴的小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尽管往日王元宝很少干这种活,但平时他在一旁看的也不少,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为了能给新女儿演示如何磨豆子, 王元宝依葫芦画瓢, 学着他娘往日的步骤,先把泡过一天的豆子先过一遍水, 然后码到磨盘上堆满。

    “大丫, 你在旁边帮我盯着,我喊你,你就用勺子把外面的豆子推进洞里去。”

    大丫重重点头, 拿着勺子在旁边严阵以待。

    推磨盘不仅得要力气,也得讲究个巧劲儿。

    一开始王元宝推的并不顺畅, 不过想到大丫在旁边看着, 便慢慢想着他娘以前是怎么推的, 慢慢的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大丫站在旁边, 时不时的吹捧几句。

    王元宝虽然有些不好意思, 但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磨盘也推的越发有劲儿。

    这时,大丫才往厨房的方向看了一眼。

    虽然王元宝和初心同样都是她的救命恩人, 但在大丫的心里,更为信赖喜欢初心。

    以大丫的小脑袋瓜子想, 推磨盘这种力气活,自然得交给家里的男人。

    初心是长辈,又是个小脚女人,当然不能太过劳累。

    要不是大丫自己还小, 推不动磨, 也不用找法子哄王元宝这个新爹来干了。

    初心收拾好厨房出来的时候, 就看到王元宝跟大丫父女俩分工合作,干的有模有样。

    大丫眼尖,看到初心后,忙替王元宝邀功。

    “奶奶,爹好厉害,一会儿功夫就磨了小半盆豆子了。”

    初心看到王元宝那龇牙咧嘴,又不敢松开手的样子,笑了笑,“你爹是厉害,往日家里磨豆子的活,都是你爹在干,我说让你爹歇一会儿,你爹都不肯,说就这点活儿他一个人就能干。”

    王元宝本来想歇一歇,可被祖孙俩连番吹捧,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磨下去。

    盆里总共泡了十斤豆子,一斤豆子可以出五斤豆腐。

    每天原主就只做这么多,刚好能卖完。

    一斤豆腐两文钱,刨除豆子的本钱和柴火钱,每天的收入大概在6-70文左右,一个月也就两钱左右。

    虽然看着没多少,但房子是自家的,平时只需买些米油肉菜柴,一年到头,还能攒下一些来。

    王元宝磨豆子的功夫,初心也没闲着,去准备点豆腐用的卤水。

    等豆子磨完,滤完豆渣,就开始下锅里煮。

    磨好的豆子不光能做成豆腐,还能做成豆皮。

    煮豆浆时,面上厚厚的一层就是豆皮,用两根长筷子跳起来,挂好晾晒,等干了以后,又是一道美食。

    先前原主做的那些豆皮,因为数量不多,所以一般都是自家人吃了。

    初心却打算拿来做一样新吃食。

    原主煮豆浆时,一锅只能出两三张豆皮,但初心特地学过,所以一锅出了十张豆皮。

    一张张冒着热气的豆皮被拿到院子里晾晒,剩下的豆浆被装到大盆里,加入卤水点制。

    中途稍微有一点凝固,呈果冻状的时候,初心舀了两碗出来,撒了点白糖进去。

    这也是原主的老传统了。

    每次做豆腐,都要先盛一碗豆花,给儿子王元宝吃。

    只不过这回,吃豆花的人变成了两个。

    王元宝捧着甜豆花,吃的嘴巴直唆气,新鲜的豆花烫得很,但就是这口烫劲儿,才吃着爽。

    大丫是头一回吃甜豆花,甜滋滋的汁水,配合上嫩如鸡蛋的豆花,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了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其余剩下的豆花,则全部倒入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容具中,用细密的纱布包裹住,压上木板,木板上再放上两块大青砖。

    这样压制一夜,豆腐也做成了。

    大丫有些舍不得一次把好吃的甜豆花给吃完,见初心忙的没个停歇,便想过去帮忙。

    “你小人家家的,好好吃你的豆花,这点活没多少,仔细烫着你。”

    王元宝的一碗ᴶˢᴳᴮᴮ豆花已经见了底,见大丫碗里还有一大碗,便故意说,“你不爱吃豆花的话,那就给我吃吧。”

    大丫看了看王元宝,乖乖把自己的碗递了过去。

    “爹吃吧,爹干活累。”

    王元宝也就是逗逗大丫,哪里真能从她嘴里抢吃的,他忙把碗推回去。

    “我跟你说着玩的,你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

    大丫听了这话,才开始慢慢把一碗甜豆花给吃完了。

    一家三口忙到半夜,才总算能歇息了。

    夜里大丫跟着初心睡一屋,初心本来还担心大丫换了环境,会睡不着,不想大丫躺上床没一会儿功夫,就睡的喷香。

    次日天微微亮,初心就醒了。

    起床做好早饭,叮嘱王元宝带着大丫别乱跑,便推着独轮车出去卖豆腐了。

    家里的豆皮还没有晒好,现在天气干,要不了三四天功夫就能晒好。

    等豆皮干了以后,她打算做一种新的吃食去买,卖豆腐的活便交给王元宝。

    家里王元宝跟大丫坐在一桌吃饭,他夜里给大丫想了个名字。

    “以后你叫王英好不好?”

    大丫从小没个正经名字,不光是她,抱石村里许多孩子都跟她差不多。

    这会儿她得了新名字,自然高兴。

    “谢谢爹。”

    王英眼睛亮晶晶的,捧着碗想了想,又忍不住说,“爹真有文化。”

    王英不识字,也不知道英字的意思,但是跟大丫一比,就显得庄重体面多了。

    父女两吃过饭,把家里收拾了一番。

    初心卖完豆腐回家,不仅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屋子,也知道了新孙女的名字。

    自此以后,王英也算是正式成为了这个家的一份子了。

    因为家里多了个王英,家里就显得干净多了。

    她是个勤快人,在家里根本闲不下来,王元宝又不忍心让她一个小丫头干活,便跟着一起忙活起来。

    人一旦有事情可做,就不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想一些有的没的了。

    这天,初心见豆皮差不多晒好了,便叫上俩人,要给他们做一样新吃食。

    初心先把豆皮用水泡软,然后用早上新称的肉,加上各种配菜调料,做成了肉馅。

    一张豆皮切成四块,包上和好的肉馅,一个个整齐码在竹子做的蒸架上,然后放进锅里隔水蒸熟。

    王元宝没见过这种吃食,“娘,这是什么吃法,拿豆腐皮包包子?”

    “偶然听人说起过,在其他地方有人用豆腐皮做包子,那滋味跟面粉做的包子大不一样,我也是忽然想起来,试上一试,待会儿出锅了,你们父女俩帮着尝尝,要是好吃,咱们以后便做这豆腐皮包子卖。”

    初心做饭的手艺要比原主强上一些,所以这段时间王元宝的胃也给养刁了。

    王英也差不多,吃的好,脸色都好看了不少。

    父女俩盯着锅里不断升腾的热气,舔嘴的动作都有些一致。

    初心让王元宝看着灶里的火,她则继续把剩下的豆腐皮给包完。

    总共做了两蒸架的豆腐皮包子,加起来差不过得有三四十个。

    初心掐着时间,等一锅蒸的差不多,就掀开锅盖,用竹筷子把蒸架给端上来。

    刚蒸熟的豆腐皮包子烫得很,初心熟练的在手上蘸了凉水,快速拿起一个豆腐皮包子见到盘子里。

    一蒸架捡完,又把剩下的摆上去,放到锅里继续蒸。

    初心拿了两个小碗,给王元宝和王英父女俩一人装了一个。

    “快尝尝,小心烫。”

    王元宝惯爱吃烫食,稍微吹了两下,就往嘴里塞。

    豆腐皮经过晒干后,变得有嚼劲,加上再这么大火一蒸,一点儿也不废牙,反而脆嫩弹牙。

    肉馅里加入了葱花和小料,丰沛的汁水,鲜甜咸香,肉馅一点儿不柴,嫩嫩的像是在吃豆腐一样。

    王元宝一双眼睛变得越来越亮,“娘,您怎么琢磨出来了,也太好吃了。”

    初心又看了眼王英,她嘴里塞了半个,慢慢嚼着,察觉到初心在看她,连忙跟着点头。

    初心满意的笑了。

    “瞎琢磨的,既然你们觉得好吃,那从明天起,卖豆腐的事情就交给元宝,我跟阿英就负责去夜市街那边卖豆腐皮包子。”

    梓州城治安一向很好,夜市街已经开了十几年,十分的热闹繁华。

    王元宝一听自己要去卖豆腐,立刻把碗给放下了。

    “娘,我、我不行。”

    初心知道王元宝心里在害怕什么,无非是怕人背后说他。

    可人家也不是个个都闲得慌,个人有个人的营生,都得想法挣钱养家户口,哪有那么多功夫去关注别人。

    何况王元宝也不是真就不能生,只是几率比旁人要低一点儿而已。

    “娘那天怎么跟你说的,没事你就好好想想。”

    王元宝到底被原主宠的有些过头,后面又经历了许氏的事情,一时钻了牛角尖。

    陡然让他一个人去,也是为难他。

    初心想了想说,“那你带上阿英,你要是张不开嘴,就让阿英帮你喊。”

    王英是吃过苦的,在她看来面子不面子的,哪有填饱肚子重要。

    家里的豆腐生意,事关一家子的生活用度,自然不能马虎。

    “放心吧奶奶,明天我跟着爹一起出去卖豆腐,我来吆喝,爹就负责算账收钱就行。”

    初心见王元宝脸上还有些踌躇,便说,“你看阿英怎么做,她还是个孩子,你当爹的得给孩子做个榜样。”

    王元宝几经挣扎,最终勉强点头,“那我试试。”

    王元宝认定了自己不能生,所以也真心拿王英当女儿待,当爹的总不能什么都躲在女儿身后,总得做出点当爹的样子来。

    豆腐皮包子不能隔夜,初心留了一些在家里给王元宝跟王英父女吃,剩下的给左右邻居家送了一些。

    晚上王元宝帮着初心推石磨,初心豆豆汁,挑豆皮,点豆腐。

    因为明天要早起,初心就让王英早早去睡了。

    次日一早,王元宝就推上独轮车,装上豆腐,带上王英一起出门了。

    早上巷子里忙活的人多,王元宝推着车,感觉浑身不自在。

    好在大家伙都赶时间,又看他推着车,走的飞快,便以为他急着去卖豆腐,也都没跟他打招呼。

    王英是第一次出来,跟着王元宝身后,在巷子里穿梭。

    碰到有人开门,就过去问要不要买豆腐。

    虽然这些人不怎么认识王元宝,但都认识初心的那辆独轮车。

    猜想是初心家里人,便都上来买。

    王元宝一路没怎么说话,只有收钱的时候才开口,其余时候都是王英跟买豆腐的客人们交谈。

    “邓婶子还有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孙女,真是好福气哟。”

    “嘴巴也甜,不像我们家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让他干活,净会顶嘴。”

    王英被夸的脸红,也不忘跟买豆腐的婶子奶奶们推销王元宝。

    “这是我爹,以后买豆腐都是我爹出来了,爹说奶奶上了年纪,让她在家里多享享福。”

    王英这话一出,一个个都挂王元宝孝顺。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总是让王元宝自在不少,脸上也多了些不好意思。

    几条巷子走完,豆腐也卖的差不多了。

    父女俩往回走,进入花枝巷后,恰好碰到了个熟人。

    “哟,这不是元宝,终于舍得出门,不在家里绣花了。”

    王元宝脸色瞬间变得涨红,双手紧紧抓着车把,明显十分紧张。

    王英忙拦在王元宝跟前,“大娘好。”

    妇人看到王英,诧异道,“诶哟,这是谁家的孩子?”

    妇人跟王元宝一家比较熟,知道她们家亲戚少,几个女儿还都嫁的远,要是过来探亲,不可能没动静。

    “我叫王英,我是王家的。”

    王英说完,朝王元宝靠过去,喊了声爹。

    妇人立刻看向王元宝,瞪大眼睛,“这是你女儿呀?”

    王元宝感觉自己像被扒光了衣服,光天化日被人盯着,他面色一点点变白,低下头就要往家走。

    王英替王元宝解释说,“大娘别误会,我爹这两天嗓子不舒服,大夫给开了药,估计回去急着喝药去了。”

    说完后,王英跟大娘道了别,才朝王元宝追过去。

    妇人已经回神,摇头失笑,“真是个机灵丫头,八成是元宝娘找哪个亲戚过继来给元宝当女儿的。”

    毕竟原主夫妻都不是什么嘴巴伶俐的人,王元宝也是个老实听话的人。

    王英刚来那两天话也少,不过倒是蛮机灵的,熟悉以后,胆子大了,话就多了起来。

    王元宝像外头有鬼追一样,急急忙忙跑回了家。

    初心没看见王英,忙问他说,“阿英呢?你出门一趟,把孩子丢了?”

    王元宝这才想起来,放下独轮车就要出去找。

    不想刚到门口,父女俩差点迎面撞上。

    “爹,你没事吧?”

    王英仔细看着王元宝的脸,怕他哪里不舒服。

    王元宝摇了摇头,也是松了口气。

    “你进去歇着吧。”

    看着王元宝又钻进房里,初心就问王英发生了什么事。

    王英就把刚才在巷子里碰见一位大娘的事情说ᴶˢᴳᴮᴮ了。

    初心看了眼王元宝房间的窗户,很快又回过头,告诉王英没什么事。

    中午王元宝照旧出来吃饭,也没看出来什么不对。

    初心以为第二天王元宝会找借口不出去卖豆腐,不想王元宝依旧早早起了。

    初心看他推着独轮车就要出去,便叫住他,“阿英还在穿鞋,你等她下。”

    王元宝回过头说,“娘,我一个人能行。”

    尽管王元宝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想到昨天他自己落荒而逃,把女儿给留下,心里满是愧疚。

    王元宝想着自己好歹已经是当爹的人了,不能总想着什么事都躲在他娘和女儿的背后,总得慢慢尝试着自己一个人做事。

    这时王英刚好从房里出来,看见王元宝,立刻跑了过来。

    “爹,我收拾好了,咱们走吧。”

    王元宝抿着唇看向初心。

    初心笑了笑,把王英拉回来,“你爹说他要一个人去,你就在家里歇着吧。”

    王英有些担忧的看向王元宝,“爹一个人能行吗?”

    王元宝想到自己被一个六岁小孩子担忧,便生出了一股勇气。

    “你跟奶奶在家等着,我卖完豆腐就回来。”

    看着王元宝离去的背影,慎重的不像是去卖豆腐,倒像是要去上什么战场一样。

    初心跟王英把早饭吃完,开始摘菜,王英有些心不在焉,明显在担心王元宝。

    祖孙俩等了大半个时辰,才听到车轮子吱呀吱呀的声音从门外传进来。

    “娘,阿英,我回来了。”

    王元宝脸上有些红,但心情明显好了不少。

    王英凑过去,“爹真厉害,居然一块豆腐都没剩。”

    “今天市场上鱼便宜,所以家家户户都买了一两块豆腐回去炖鱼汤。”

    “那也是爹会吆喝。”

    王元宝挠了挠头,有些心虚的接受了女儿的夸赞。

    接下来几日,王元宝都是独自一人出门卖豆腐。

    有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王元宝看着跟往日没多大区别,但是有了王英这个女儿以后,的的确确不一样了。

    这几天攒下的豆皮有三四十张,晾干能用的有二十多张,初心便打算今天晚上去夜市街摆摊卖豆腐皮包子。

    第80章 子孙满堂

    一张豆皮可以做四个豆腐皮包子, 每个包子也就王英的拳头大小,里面的内陷都是纯肉的,所以定价不能太低。

    中午吃过饭后, 初心先把豆腐皮包子全都包好, 装进笼屉里蒸一遍,蒸熟后隔着水盆放在井水里降温。

    这样晚上出去摆摊的时候, 只需要用炭火加热一下就能吃了。

    夜市街禁明火, 若是不在家里蒸熟,带过去用炭火现蒸,是肯定蒸不熟的。

    夏日里晚饭都吃的早, 天刚擦黑,花枝巷里的人家已经陆续从家里出来, 纳凉串门说话了。

    初心正在家收拾摆摊的东西, 炭火提前引着了一两块, 其余的木炭都放在另一个藤篮里。

    东西收拾好后, 初心带着王英一起出门, 留下王元宝在家看家。

    夜市街在城东, 从花枝巷过去,要走上两刻钟。

    沿路碰到不少朝城东方向去的百姓, 拖家带口的,或是小夫妻俩, 应该都是去夜市街玩的。

    街面上灯火通明,王英紧抓着初心的衣服,抬头四处张望。

    王英从来没有进过城,来这几天也只在花枝巷, 及附近几个巷子里转过。

    原本王英以为花枝巷就已经是很好的地方了。

    不想外面还有更繁华热闹的地方, 一如现在, 进入城东地界以后,街面两侧两三层高的楼比比皆是,红绸彩瓦,人声鼎沸。

    王英都有些看不过来了。

    “咱们就在这摆摊吧。”

    初心看附近已经有小贩在把摆摊的东西收拾出来,便就地挑了个位置。

    夜市街有衙役们分班巡逻,小贩们只需要交几个钱,就不会被驱赶。

    初心把炉火弄旺,开始加热笼屉里的豆腐皮包子。

    随着热气蒸腾,夜市街也渐渐热闹起来。

    王英站在一旁吆喝,“美味好吃的豆腐皮包子,五文钱一个,不好吃不要钱。”

    路过的百姓听到六文钱,第一想法是什么包子这么贵,就算是一品居的壹品肉包顶天也就四文钱一个。

    “当真不好吃不要钱?”

    一些百姓看到王英小小的人儿,学着大人语气说话,便觉得好玩,凑过来逗她玩。

    王英认真点头,“客人可以试吃,不好吃绝对不收钱!”

    这是在家的时候祖孙俩商量好的,豆腐皮包子定价这么贵,要是不弄点噱头一开始肯定难卖。

    “那行,你给我来一个尝尝。”

    初心拿小碟子装了一个递过去,对方直接扔了五文钱放台面上。

    初心和王英谁都没有把钱收起来,都等着客人吃满意后,再收这五文钱。

    这时,旁边窜出来个瘦脸男人。

    “给我也来一个。”

    初心装了一个递过去,瘦脸男人也顾不得烫,直接往嘴里塞。

    豆腐皮包子本就不大,成年人可能也就两口的事情,再加上瘦脸男人吃的很快,没咀嚼两下就咽进了肚子里。

    吃完后,瘦脸男人还一脸嫌弃,“这么难吃还敢买五文钱,当我是冤大头啊。”

    初心也不恼,淡定收回瘦脸男人手里的碟子,“既然客人觉得不好吃,那自然是不会收你钱的。”

    瘦脸男人轻哼了声,又抿了抿嘴,咽了个口水。

    一旁的王英气鼓鼓的,瘦脸男人分明就是在撒谎。

    要是真不好吃,怎么不吐出来,吃的比谁都快不说,现在眼睛还直勾勾盯着笼屉,怎么看都不像是他嘴里的说的难吃。

    恰好最先买豆腐皮包子的男人也吃完了。

    对方把碟子客气递还给初心,“我倒挺喜欢这豆腐皮包子的,劳烦大娘替我包上四块,我带回去给家中小子尝尝。”

    这话一出,根本不用多夸什么。

    如果豆腐皮包子真的像瘦脸男人说的那么难吃,这人怎么会再花钱买呢。

    初心用干荷叶和油纸包了四块豆腐皮包子递给男人,男人也利落付了钱。

    围观的百姓都拿眼睛去看瘦脸男人,眼神明显像是再说,他是故意吃霸王餐的人。

    瘦脸男人被瞧得不自在,梗着脖子,红脸嚷道,“谁知道他是不是你请来的托,有本事你请大家伙尝尝,要是大家都说好吃,我今天就付这个钱!”

    围观的百姓们少说有几十个,要是个个都请,今天的生意就算是白做了。

    瘦脸男人笃定初心不敢这么大方,所以才有恃无恐,得意的看着初心。

    初心怎么可能被他将住,“正好今天刚开张,那就请大伙尝尝,看看我这豆腐皮包子味道怎么样,要是不好吃,也请提点意见,我好慢慢改进。”

    反正她也不是只摆一天,今天就当是花钱做了个宣传。

    初心掀开笼屉,摆出小碟子,飞快的摆满了整个台面。

    这般大大方方的态度,引得了百姓们一众叫好。

    “我来尝尝看!”

    “我家是做早饭生意的,清河街的王记,没有不知道的,我也尝尝。”

    百姓们十分有序的上前拿碟子品尝,瘦脸男人倒是想溜走,偏偏四周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钻不出去。

    “味道好,皮嫩肉鲜,不错,好吃!”

    “我看他八成是舌头坏了,这么好吃的东西,到他嘴里居然成了难吃,不会是想赖账吧?”

    “我虽然爱吃辣,但这个豆腐皮包子实在挑不出毛病,老板娘,这钱收好。”

    尝过的人,无不点头肯定。

    随着第一个人拿钱,剩下陆陆续续也掏出钱,放到台面上。

    王英脸上这才露出笑容,一面收钱,一面道谢。

    初心扶住王英的肩膀,“阿英,把钱还给客人,我刚才已经说了请大伙吃,就不能再收这个钱。”

    王英看了看初心,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一一把钱还给了众人。

    “大娘何需如此,我们本就不是冲着免费来的,该怎样就怎样,您家这孩子先前吆喝不要吃才不要钱,如今我们都吃着觉得好吃的很,这钱自然不能免。”

    百姓们也是看初心带这个孩子,挣钱不易,怎么愿意占她的便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非劝初心收下这个钱。

    初心却坚持不不收,众人见她如此坚定,心中也高看她几分。

    “既然大娘不肯收,那我们重新再花钱买上一份,您总不该再不收钱了吧?”

    众人上前,把剩下为数不多的豆腐皮包子,三三两两的给瓜分完了。

    趁着众人起哄买豆腐皮包子的功夫,瘦脸男人找到机会,便想趁机逃跑。

    不想他腿刚伸出去,就被人给抓了回来。

    “你不是说大伙都说好吃你就付钱,现在你却想偷溜,是不是想吃霸王餐,要不要我去喊巡街的班头过来评评理?”

    “别别别,千万别,我可没说不给钱啊。”

    瘦脸男人顿时告饶,他原本就只是想混点吃的,哪里惹得起班头。

    瘦脸男人不甘不愿的掏出五文钱,抓他的男人,才松手让他连滚带爬的跑了。

    “大娘,这是刚才那人的钱,您收ᴶˢᴳᴮᴮ好了。”

    初心忙谢过对方,让王英把钱手下。

    豆腐皮包子已经卖完,初心便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王英有些恋恋不舍的回头,但脚步却始终紧跟着初心。

    “今天带了摆摊的家伙事不方便,等过两天得闲,带上你爹,咱们三人一起好好逛逛夜市街。”

    王英却摇头说,“奶奶,还是挣钱要紧,阿英其实也不大想出来玩。”

    初心看了眼王英的头顶,笑了笑,没把她的口是心非当真。

    这么点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贪玩呢。

    从前是没有机会,每天窝在山沟沟里,又被后娘欺负着干活。

    如今到了她家,她是正经拿王英当孙女看,又不是让她当使唤丫头的,该吃就吃,该玩就玩,什么年纪就做什么年纪的事儿。

    祖孙俩回到家,王元宝也没有歇着,而是在院子里劈柴。

    “娘,阿英。”

    王元宝上来帮忙推车,好奇问道,“今天夜市街人很多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不等初心开口,王英便兴奋的告诉王元宝事情的经过,连那个瘦脸男人妄图吃霸王餐,被热心百姓给截住的事儿也告诉了王元宝。

    王元宝看了看初心,纠结了一会儿说,“要不明下回我也一起去吧。”

    原来还没觉得,家里没有小孩子的时候,王元宝总觉得自己还小,能躲在父母身后,不用应对人情杂事。

    如今家里多了一个王英以后,王元宝才慢慢意识到,他已经是个大人了。

    连六岁的王英都知道帮他娘干活,维护他娘,他又怎么能一直躲在家里呢。

    于是第二天,王元宝也加入了卖豆腐皮包子的行列。

    经过头一天的宣传,豆腐皮包子算是在夜市街有了点名声,不用怎么吆喝,都有人上来问。

    其中有些是头天买过,尝着觉得味道不错,但又没买着太多,今天便四个五个的买。

    一家子刚出来摆摊没一会儿功夫,两笼屉的豆腐皮包子便卖光了。

    见时间还早,初心就打算带王英逛一逛夜市街。

    初心让王元宝先把车送回去,然后再过来夜市街跟她们会和。

    夜市街上多的拖家带口出来玩的,摊子上不仅有卖吃食的,还有卖各种泥人、风车、糖人、小首饰。

    初心要了一个年画娃娃的糖人给王英,王英捏着糖人,左看右看,就是舍不得吃。

    祖孙俩逛到桥上,便停下来看人家放河灯,顺便等一等王元宝。

    王元宝赶过来的时候,手里还捏着一个红脸娃娃的面具。

    王元宝把面具递给王英,“过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卖这个,你戴着玩吧。”

    河面烛光粼粼,映在王英那纯黑的眸子里,似是有水光浮动。

    她忽然抬起头,小声的问,“爹能帮我戴上吗?”

    这本就不是多难的事,王元宝接过面具,给她戴在了脸上。

    红脸娃娃的嘴巴是咧着的,好像面具后面的王英也在笑一样。

    “走吧,咱们再往前面逛逛去。”

    初心牵过王英,一家三口融入游玩的百姓当中。

    *

    如今家里的挣钱的生意又多了一门,每日清早,王元宝推车出去卖豆腐。

    晚上初心带着王英去夜市街卖豆腐皮包子,王元宝就留在家里磨豆浆。

    每日煮的两锅豆浆能出一二十张豆皮,能做七八十个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包子不大,但里头是纯肉馅料的。

    如今肉价是十六文一斤,一斤肉也就只能做七八个馅儿。

    总的算来,每个豆腐皮包子的成本约在3-4文之间。

    不过对初心来说,肉这种东西不用常买,偶尔买一两回,剩下的就从随身仓库往外拿。

    王元宝不怎么关注家里买菜的事,王英还小,就更不会注意了。

    到了月底,家里算总账,发现比上个月要多了近四钱银子。

    要知道豆腐皮包子的生意也才做了半个月,挣的钱就已经赶上卖两个月豆腐了。

    王元宝都想说干脆别卖豆腐,专门卖豆腐皮包子算了。

    可一想想,他们家原就是靠卖豆腐生活的,要是不做豆腐,那豆皮还得在外买,况且也不能保证,豆腐皮的包子会一直这么好。

    这会儿人家或许是图个新鲜,等时间一长,说不准就吃腻了。

    可豆腐不一样,今天炖个鱼,明天做个煎豆腐,那都是桌上家常必备的菜。

    “家里黄豆剩下不多,明天该下乡收黄豆了。”

    王元宝应了一声,然后注意到院子里踢毽子的女儿王英,小声问,“娘,咱们还去抱石村吗,要不换一个村子吧。”

    怎么说王英都是从抱石村买来的,他们母子要是下乡收黄豆,肯定要把王英带上,不可能把她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上回跟人家说好了,不好不好去,最后再去一次吧,往后就去别的村收。”

    晚上吃饭的时候,初心就跟王英说了这事。

    王英在城里待了这么久,虽然一次都没提过抱石村的事,但心里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挨过的打,受过的罪。

    看着王英沉默下来的样子,王元宝有些不忍心,摸着她的头说,“阿英莫怕,你如今是咱们王家人,跟抱石村可没有关系。”

    王英点点头,勉强笑了笑,“谢谢爹。”

    初心冲王英招了招手,等她到跟前,变戏法似的给她塞了一颗糖。

    王英瞪大着眼睛,像是好奇初心是从哪儿变出来的。

    初心摸了摸她越发柔顺的头发,笑着说,“你要实在不愿去,就跟你爹在家看家吧。”

    “娘,路这么远,您一个背那么多豆子行吗?还是您跟阿英留在家,我下乡去吧。”

    这些日子王元宝改变不少,干活也主动了很多。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养了王英以后,王元宝才体会到爹娘养他的不容易。

    王英见初心跟王元宝推让着,想了想说,“阿英不怕,阿英想跟着爹爹和奶奶一起去乡下。”

    虽然王英潜意识还有些惧怕抱石村的前后娘,可她现在已经不是抱石村人,她现在姓王,叫王英,是梓州城花枝巷王元宝的女儿。

    次日一家三口收拾好,推上独轮车出了城。

    这回初心打算多收一些,所以推上了独轮车,比人背要省力不说,还能让王英坐在上头。

    抱石村是最远的,所以也是他们的第一站。

    时隔半个月,抱石村的乡亲们看见王英,都有些不敢认。

    这还是二牛家那个干瘦寡言的大丫吗?

    初心的手艺好,加上舍得吃,所以家里的伙食水平比其他人家都要丰盛。

    王英吃得好,身上自然就涨了点肉,加上皮肤变白了一些,脸上也能看出血色了。

    家里也没有过小孩,所以也没有什么旧衣裳。

    王英穿的都是裁了新布料,现做的新衣裳。

    王元宝疼女儿,时不时就带一两块花头绳回来,碰见货郎上门,还会给王英买头花。

    这次下乡,王元宝特地把王英往好了打扮,就是想让卖掉王英的人家看看,他们不稀罕的丫头,在他们家可是宝呢。

    初心从村口一路进去,收了十多家的豆子。

    村里人得知初心往后不再来抱石村收,一个个都认为是二牛一家卖女儿的行为,惹得初心不高兴了。

    没看见大丫到了人家后,被宝贝成什么了。

    乡亲们心中气愤不已,当着初心一家的面,谴责起二牛一家,又夸王英乖巧懂事。

    碰到这样的人家,初心便告诉他们,若来年还有黄豆,可以晒干挑好的,直接送进城南花枝巷,送多少她都收。

    听了这个保证,乡亲们才松了口气。

    毕竟卖黄豆一向是家里少有的银钱进项,要是陡然少了一遭,还不知从哪里能填补上来。

    初心在抱石村一共收了一百多斤黄豆,为了不让王英触景生情,初心跟王元宝母子也是避着二牛一家的那块地走。

    从抱石村出来后,又接连去了附近的几个村子,拢共收了二三百斤的黄豆。

    回到城里时,天已经擦黑了。

    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眼看快到八月十五,初心也是早早准备了过中秋的东西。

    到了十四这日,初心也是自己做了一些豆沙月饼。

    本地的特产月饼是五仁的,香是香,但初心吃不大惯。

    晚上一家人做完豆腐,正打算歇下,门口却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初心刚披上衣服出来,王元宝已经到了院子里。

    门一打开,就听到王元宝惊讶的声音,“二姐,你怎么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子孙满堂

    王元慧是原主的二女儿, 比王元宝要大七岁。

    十年前被原主丈夫嫁到了数百里外的禹州,因隔得远,平常只有过年的时候, 才会带着丈夫孩子上门。

    这会儿才八月, 所以王元宝才会觉得诧异。

    “二姐,这是小娟?”

    王元宝见王元慧抱着个孩子, 以为是自己的小外甥女。

    王元慧脸色有些不好, 估计是舟车劳顿,没有休息好。

    “娘睡了吗?我找娘有事。”

    “应该还没睡,先进来吧。”

    王元宝把王元慧ᴶˢᴳᴮᴮ迎进门, 然后插上门栓,回头的时候, 王元慧已经进屋了。

    “娘。”

    王元慧看到堂屋里披衣服站着的初心, 话刚出口, 声音便哽咽起来。

    初心皱了皱眉, “怎么了, 又有谁给你委屈受了?”

    原主的丈夫是做跑商的, 所以天南海北的人都认识。

    王元慧的婆家就是原主丈夫跑商时认识的人,对方家中是开茶铺的, 王元慧的丈夫是家中老二,人倒是实诚本分, 公公也是个厚道人,唯独那个婆婆,有些偏心眼,还特别的重男轻女。

    王元慧刚嫁过去头两年, 因为一直没生养, 没少被婆婆阴阳怪气。

    只不过当时原主丈夫还活着, 王元慧的婆婆再过分也只敢私底下小声吐槽。

    等王元慧生了儿子后,她婆婆才改了态度。

    因为前头已经生了一个儿子,王元慧再生女儿的时候,她婆婆才没说什么。

    可王元慧的妯娌就没她这么幸运了。

    嫁进门头一年,生了个女儿,前两年又生了个女儿,王元慧的妯娌没少被婆婆欺负。

    去年王元慧的妯娌怀了孕,上个月总算生了个儿子。

    可婆婆却借口家里孩子多,养活不起,非要王元慧的妯娌把刚三岁的二女儿给过继出去。

    “娘不知道,我婆婆挑的那户人家,根本不是什么正经人家,专门挑人家长得好的丫头过继回去养,大了后说是嫁人,其实就是送去那见不得人肮脏去处。”

    王元慧自己有女儿,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

    她气哼哼道,“我婆婆看中人家给的五十两银子,逼着让老三媳妇把兰兰给过继给人家,老三媳妇娘家没了人,老三又不管事,为了不让兰兰落到那种肮脏去处,老三媳妇便托我,给兰兰找一户好人家养着,哪怕累点苦点没事,好歹别叫她去干那伺候人的活。”

    初心记得王元慧的公公是个挺明事理的人,“你公公也同意?”

    王元慧嗐了一声,“我公公这些日子不在家,若是在家,她还敢做这种事?”

    这时,王元慧怀里的兰兰哼唧了声,揉了揉眼睛,一副要醒的样子。

    “先把她放到我房里睡吧。”

    王元慧应了声,抱着兰兰跟着初心进房间。

    等看见床上躺了个六岁的小丫头,不由愣了神。

    “这是?”

    “你侄女,叫王英。”

    初心简短给她解释一遍王英的身世,王元慧听了也是唏嘘不已。

    “世上怎么尽是这样的狠心的父母,这孩子也是可怜。”

    王元慧把兰兰放到王英身边睡下,然后跟初心到堂屋里说话。

    王元慧想让初心帮兰兰在本地找一户人家,不求多富贵,只求真心对孩子好,并且不嫌弃兰兰是个丫头。

    初心摇头说,“这样的人家难找,要是自己亲生的,疼一疼还好说,若是外头领回去的,一时有那慈悲心肠,时间长了,难免不生矛盾。”

    王元慧脸色愁苦,“这可怎么好呢,兰兰这孩子素日乖巧的很,要是给她找了个受苦受难的去处,我自己心也不安。”

    初心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还得跟家里另外两个商量一番。

    “今天也晚了,先歇下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王元慧赶了两天的路,身上困乏的很,被初心这么一说,也打起了哈欠。

    家里房间是有的,只是女儿嫁出去后,就当做库房,一直没收拾。

    幸亏是热天,初心便在房里打了地铺让王元慧睡下。

    次日早上,王元宝出去卖豆腐。

    初心现包了几十只馄饨,一人煮了一碗。

    王英醒来后,也认识了自己的二姑姑王元慧。

    王元慧来的时候不知道家里多了个王英这样的侄女,什么见面礼都没带。

    听到王英乖乖巧巧的叫人,王元慧便摸了个银锞子出来,当做见面礼送给王英。

    王英摇着头不肯拿,被王元慧强塞进手里。

    “这是姑姑给的见面礼,不能不收。”

    王英只好拿着银锞子去厨房找初心,“奶奶,这是二姑姑给的,您收着吧。”

    “行,奶奶帮你收着,等年底找银楼给你打一块小银锁。”

    初心把馄饨端到堂屋,王元慧已经把兰兰给弄起来了。

    王元慧抱着兰兰喂她吃馄饨,兰兰也很乖,馄饨递到嘴边就会咬上一小口,然后慢慢嚼着。

    吃过饭,王英就主动带着兰兰玩。

    王元慧则问初心有什么办法。

    初心看了眼院子里玩耍的小姐妹俩,低声跟王元慧解释了王元宝子嗣艰难的事。

    王元慧只知道弟媳妇是因为偷人而和离的,并不知道里头还有这一遭事。

    王元宝是家中幼子,不光原主夫妻疼,上头几个姐姐对王元宝也是一样的娇惯疼爱。

    这会儿忽然听说弟弟子嗣艰难,王元慧一颗心像是火烧火燎的,难受的无法言说。

    “好端端的,怎么会有这个毛病,大夫没说怎么治吗?”

    初心摇了摇头,“也不是完全不能生,就是得看缘分,吃药也没用。”

    王元慧唉声叹气,想不通自己唯一的弟弟,怎么会无端遭受这种事儿。

    “你也别替他担心,我也想得开,也跟元宝商量过了,孩子这事交给老天爷,有更好,没有也不强求,反正现在家里有了阿英,也不算太冷清。”

    王元慧抬眼看向外面小院,王英十分耐心的陪着兰兰玩,心中下意识起了个念头。

    “娘,要不让兰兰给元宝做女儿吧。”

    王元慧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兰兰送给谁家,她都不放心,只有自己的娘家,她知根知底的,能举誓保证兰兰一定不会受苦。

    她娘是个和气心善的人,弟弟也是个好脾气,又老实听话,最主要弟弟不能生。

    这不管是对兰兰还是对弟弟元宝来说,都是两厢合意的事。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你既然跟我想的一样,那就把兰兰留在这,等兰兰跟阿英熟悉了,我再带两个孩子一起去上户牒。”

    王元慧松了口气,“兰兰交给娘和元宝,我是最放心不过的,这样我回去也能给老三媳妇一个交代。”

    初心又说,“这事你先别往外说,总要让我先问过元宝和阿英,我估摸着他们父女八成会同意,但总要先问一问,才好去办这事。”

    王元慧点头,“这是应当的。”

    于是中午吃过饭后,初心让王英带着兰兰去睡中觉。

    先问过了王元宝的意见,王元宝得知了兰兰被抱过来的原因,自是气愤不已。

    “女孩儿难道就不是他们家的子嗣不成?”

    王元宝上头有五个姐姐,五姐虽然夭折的早,但也陪他玩耍了几年,在王元宝心里,女孩儿跟男孩儿是一样的,可老天爷偏偏要捉弄人,让他一个也生不了。

    “二姐尽管把兰兰留在这儿,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她。”

    王元慧含泪点头,“这我就放心了。”

    下晌两个孩子睡醒,初心单独问过王英的意见。

    王英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妹妹,听了兰兰的遭遇的事,也心疼不已。

    “奶奶就留下兰兰妹妹吧,我比她大,我能照顾她,带着她玩。”

    为了防止兰兰不习惯,王元慧特地多留了几天。

    平时让兰兰多跟初心等人接触,兰兰话很少,又安静,比王英刚来的时候还要乖巧几分。

    比起家里的两个大人,兰兰更黏王英。

    估计是俩人都是孩子,王英又会带着她玩,所以更亲近她一些。

    王元慧在娘家住了有五六天,她家里还有儿子女儿要照顾,也不能再多留了。

    王元慧走的时候,初心给她带上了许多吃的,有自己做的月饼,还有一些炸的零嘴,算是带给自己外孙和外孙女的礼物。

    王元慧走的时候兰兰没有哭,但是眼眶里却已经含了泪。

    虽然兰兰年纪小,但大概也有些明白,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王英也做到了一个大姐的指责,衣食起居都带着兰兰一起。

    初心跟王元宝考虑兰兰这个名字可能她听习惯了,便不给她另取名字,只改个姓,以后称作王兰。

    家里多了个孩子后,初心就不怎么带王英出去摆摊了。

    平时要是母子俩都要出门,便让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在家里看家,不管谁来敲门,一律不开,就算是邻居,也让他们等家里大人回来以后再来。

    炎热的夏季慢慢过去,来到了秋风萧瑟的秋日。

    王兰来到家里也已经有两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只会粘着王英,到后面慢慢跟初心、王元宝熟悉上,开始跟着王英一起喊奶奶和爹爹了。

    十月里,初心跟王元宝带着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去上户碟。

    当初买王英的时候,初心根本没把身契往衙门里备案,所以王英从来就不是奴籍。

    上了户碟以后,王英和王兰就是真正的王家人了。

    花枝巷的邻居们,都知道王元宝过继了两个女儿,有些人就在背地里说初心和王元宝母子傻。

    既然不能生,当然要过继儿子了,过继两ᴶˢᴳᴮᴮ个丫头有什么用,将来生了孩子,不还是人家的。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敢背地里说,谁也不傻子,那么没眼色的跑到初心一家人跟前说。

    初心的豆腐皮包子生意一直不错,只不过初心没有每天去摆摊,而是隔一日去一次。

    一个月下来,能有近五钱银子的进项,加上卖豆腐的两钱多银子,每个月的家庭收入在七钱银子左右。

    家里的每月开销,吃喝方面倒花不了多少钱,给两个孩子置办衣裳鞋袜,偶尔买点零嘴、头绳,才是大头。

    总的算来,每个月能攒下三四钱银子。

    到了年底,初心给王英和王兰姐妹俩一人打了一个银锁挂在脖子上。

    银锁下面挂着几个小巧的铃铛,晃动间,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姐妹俩爱的跟什么似的,每天晚上都要玩上一会儿,白日里就严严实实藏在衣服里,生怕被人瞧见。

    梓州的冬天从来不下雪,进入腊月后,雨水又多,屋子里总是寒津津的。

    哪怕晚上盖上两三层被子,都感觉一股钻心的凉。

    每到这种时候,姐妹俩就希望往初心身上拱,好汲取初心身上的暖意。

    年边上城里更加热闹,姐妹俩做了大红色的袄子,俩人皮肤养的白,穿上红袄,就像是年画上的人一样。

    花枝巷里的邻居,谁看了不夸姐妹俩长得好。

    王元宝现在也大变了样,也不再惧怕邻居们背后说他什么。

    碰到邻居们夸赞他两个女儿,也与有荣焉的挺起胸膛。

    家里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过年都要热闹几分。

    往年总听巷子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笑笑闹闹,点炮竹,讨喜钱,今年他们家也有了两个小的,王元宝特地早早买了几挂大鞭炮。

    不想王英跟王兰都不爱玩这个,宁愿躲在屋里翻花绳。

    没办法,王元宝只好放给他们看。

    鞭炮在巷子里噼啪炸响,耀眼的白光不断闪烁,红色纸屑漫天飞扬,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新年要来临了。

    原主丈夫跑商这些年也攒了些钱,但原主只会做豆腐,所以也从没想过要拿家里攒的银子做些其他事。

    如今家里有两个孙女,等将来长大,不管是出嫁还是招赘,那都得要银子。

    光靠卖豆腐和豆腐皮包子,速度自然过于慢了些,所以正月里,初心便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夜市街那边不光晚上热闹,白天的生意也不少。

    初心过去考察了几天,用原主丈夫留下的银子,买了一间前店后房的门面。

    这个门面前任主人原是开布庄的,后来生意做大,把店搬到了城西,这家店就这么空下来了。

    初心把门面盘下来后,简单收拾了一遍,购置好桌椅、招牌,去衙门备过案后,就准备尽快开张了。

    家里的豆腐生意初心不打算扔下,而是交给王元宝继续干。

    王元宝跟着学了半年,已经十分有模有样了。

    这家店初心打算专门卖面食和蒸糕,晚上再多加一样,做各种水果糖葫芦卖。

    豆腐皮包子的摊子就摆在店门口,母子俩还能相互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面食就是普通的手擀面,但初心做了好几种卤子,有香辣的、酸辣的、葱香的,总之能满足各种口味的客人。

    蒸糕跟普通蒸糕不一样,是用纯糯米混合红豆蜜枣蒸出来的甜糕。

    卖的时候切成菱形长条,用竹签插着,一只一文钱,也不贵,还能吃个新鲜。

    店里的生意,白天面条卖得好,晚上则是蒸糕最畅销。

    来买蒸糕的大多是带着孩子的人家,或者是结对的年轻姑娘和少妇。

    已经七岁的王英不仅能照顾四岁的妹妹王兰,还能抽空帮初心收钱,招待客人。

    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火到入夏,才慢慢平淡下来。

    夏季燥热,胃口也不大好。

    白天吃面的人少了一二成,晚上买蒸糕的却足足少了一半。

    初心便想法子,减少了蒸糕的数量,又另增了一个摊位,专门卖酸梅汤。

    酸梅汤用井水冰镇过,喝着酸爽解渴,还甜滋滋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从年头忙到了年尾。

    虽然一天都没歇过,但一年的收获足以对得起一年的忙碌。

    这一年光靠卖蒸糕和酸梅汤,就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另外还有面条,每天能卖出去个几十碗,一年下来也卖了十几两银子。

    豆腐生意还是老样子,一年合计能有个二三两。

    豆腐皮包子就要挣得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两。

    以上这些刨除掉成本,以及一家人的全年花销嚼用,还剩下五十多两银子。

    在梓州,五两银子就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

    如果你要是有自己的房产,不用付房租,花销还会更少。

    原来的邓婆子跟王元宝母子俩,一年到头都花不了二两银子。

    这一年过去,王英也活泼不少,连带着王兰话也多了一些,只不过在外人面前,王兰依旧不怎么爱说话。

    去年过年的时候,王元慧被事情绊住了脚,没能回娘家拜年,初心估摸着今年应该会来。

    今年过年,比往年更热闹,家里置办的东西也更齐全一些。

    热热闹闹吃过年夜饭,正月初三,王元慧就跟丈夫带着一双儿女上门了。

    原本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初二回娘家,可谁让王元慧嫁得太远,赶路都得一天一夜。

    王元慧带了一些特产过来,还给王英和王兰准备了两身衣裳。

    两套衣裳针脚都很细密,一看就不像是外面买的。

    王元慧私底下告诉初心,这两身衣裳是王兰的亲娘私底下偷偷做的,她当娘的没法护住自己的女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第82章 子孙满堂

    眼看着王兰比往年在家时要活泼许多, 王元慧也是满腹感叹。

    在家的时候,兰兰就跟病猫似的,大气也不敢出。

    如今在她娘家, 已经能蹦能跳, 人也爱笑了。

    “等我这次回去,老三媳妇也能彻底安心了。”

    王元慧一家四口在初心家住了两日才走, 她的一双儿女跟王英、王兰姐妹俩玩的十分投机。

    王兰本就是他们兄妹俩的堂妹, 原就相熟,他们见王英对王兰处处照顾,王兰对王英十分信赖, 自然跟王英也很快玩到一处。

    临走时,四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过完正月初八, 夜市街的店又继续开张。

    至于家里的豆腐生意, 则是初五就恢复了。

    春日融融, 百姓们的衣服也从厚厚的棉衣, 换成了轻便单薄的春衫。

    四月初的天, 暖风徐徐。

    初心家隔壁空置了近两年的院子, 终于迎来了新的住户。

    花枝巷里难得来生人,这事自然引起了巷内百姓的议论。

    然而初心一家子, 白天基本上都在夜市街那边,所以当隔壁新住户搬进去后, 她们都还不知道。

    夜里王元宝起夜,听到隔壁传来响动,还以为是进贼了。

    王元宝冲隔壁院子里呵斥两声,还扔了一块石头过去, 想吓跑小贼。

    不想院墙那头传来诧异的声音, “这是谁扔的石头?”

    王元宝心想这贼还挺大胆, 居然不跑。

    “隔壁没人,你偷不到什么东西,要是再不跑,我可去报官了。”

    家里有老有小,王元宝也怕隔壁的贼人偷不到什么东西,会翻墙跑到他们家来。

    隔壁院子里的男人这才明白过来,顿时一笑,回道,“兄弟,我不是贼,我是今天刚搬来的,我媳妇跟三个孩子正在屋里睡觉呢。”

    王元宝还有些不信,直到男人的媳妇被院子里动静吵醒,冲着窗外喊了一声,王元宝这才明白是误会。

    “真对不住,我还当是进了贼。”

    黑夜中,王元宝的脸颊红成一片,好在四周无人,没人看见。

    次日一早,隔壁一家人就上门送油果子。

    “这是家里炸的,送来给你们尝尝,我们家小子多,平时动静可能有些大,还望你们以后多多包涵。”

    王元宝看着面相憨厚的男人和贤惠大方的女人,以及身后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顿时想起自己昨夜干的事情来了。

    “原是我昨夜里对不住你,差点把你给砸了,怎么好收你们的东西,该是我带东西给你们赔罪才是。”

    王元宝忙让开位置,“快,进屋喝杯热茶吧。”

    男人忙摆了摆手,把油果子塞进王元宝手中,“不叨扰了,我们夫妻还得出去一趟,往后都是街坊邻居,昨夜那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等这一家子离开后,初心才领着王英、王兰两姐妹从屋里出来。

    “大清早的,谁来了?”

    “隔壁邻居,昨天刚搬来的。”

    王元宝简短说了昨儿夜里的事,然后冲王英和王兰两姐妹招了招手,“他们家一早送了油果子过来,我想请他们进屋喝杯热茶,人家有事要忙,就先回去了。”

    姐妹俩尝了一口油果子,脆脆的,带着一股油香,吃进嘴里还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爹尝一个,挺甜的。”

    王英给王元宝递了一个,王兰则拿了一个过去给初心。

    这ᴶˢᴳᴮᴮ种油果子最费工夫,看来隔壁的媳妇,也是手巧勤快的人。

    王元宝还要去卖豆腐,所以收拾了一下,就推上车出门了。

    等他卖完豆腐回来,一家子才收拾好,去夜市街那边开店。

    初心提前蒸了一锅蒸糕,中午的时候,让王元宝带着王英、王兰两姐妹,给隔壁邻居家送了一些过去。

    对方得了蒸糕,第二天又给初心家送了他们家做的豆沙包子。

    两家这样有来有往,慢慢的也熟悉了。

    男人姓刘,因靠给人做木工养家糊口,大伙便称他刘木匠。

    刘木匠媳妇型赵,几个儿子名字也很好记。

    老大刘铁生,老二刘木生,老三刘水生。

    十分朴实无华的名字,跟他们的性格也比较相像。

    兄弟三人都没读书,老大铁生十岁,稍微懂点事,常在家帮着刘木匠干活。

    老二木生跟王英差不多大,半大小子本就闲不住,更别提整天闷在家里了。

    没事的时候,木生就喜欢带着五岁的水生去初心的店里招王英、王兰姐妹玩。

    只是王英不大喜欢玩,只要店里有客人,她就帮忙招待客人。

    客人走了,她就收拾碗筷,去后面把碗筷给洗干净晾着。

    五岁的水生跟王英差不多大,俩人也能玩到一块儿。

    木生又不想跟两个小孩子玩,便跟在王英身后,给她递东西,倒脏水。

    因着两家离得近,几个孩子又玩得好,所以两家的关系,也比巷子里其他人家要跟亲密一些。

    到了年根底下,两家合伙一起炸丸子、做年糕。

    铁生是大哥哥,便领着下面四个小的在外头玩游戏、点鞭炮。

    今年要比往年冷,过了小年以后,梓州城里还下了点雪。

    地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白,行人踏过,印出无数双杂乱无章的脚印来。

    除夕夜,两家隔着院子,吃着属于自家的热闹团圆饭。

    孩子们都盼着玩,所以吃过饭后,门口就传来木生兄弟几个敲门的声音。

    王英吃完后,还帮王兰收拾了一下嘴巴上的油渍。

    “奶奶,爹爹,我跟妹妹出去玩啦。”

    姐妹俩跟初心、王元宝说了声,就带上年前在货郎摊子上买的二踢脚跟毽子出去找水生兄弟三个汇合了。

    王元宝找了两条初心给她们打的围巾,追到院子里,“把围巾带上,仔细着凉,不要玩太晚,也不去水边,早点回来。”

    “知道了爹。”

    王英和王兰姐妹俩异口同声回道。

    铁生在门外保证道,“放心吧,王叔,我会看好她们的。”

    铁生今年十一岁,个头已经很高了。

    平时他又是最稳重的,所以王元宝对他也比较放心。

    初心跟王元宝在家收拾桌上的剩菜,顺便把明天早上待客的东西给准备好。

    王英和王兰姐妹,跟着三生在巷子口跟其他孩子们一块儿玩。

    满城灯火通明,花枝巷也不例外,巷子口的大灯笼的红光,照在一群孩子们的头上脸上,映出一张张喜盈盈的笑脸。

    铁生看了眼巷子里家的方向,跟弟弟还有王英、王兰姐妹说,“咱们把二踢脚点了吧,看完就该回去了。”

    王兰比较怕这种动静,王英得替她捂着耳朵,所以她把二踢□□给了铁生。

    “大哥,我来点我来点。”

    木生从铁生手里抢过王英的二踢脚,用火折子点燃引线,然后快速拉着水生跑到墙根下,跟王英、王兰姐妹俩站在一起。

    二踢脚被引燃后,咻的一声,飞到空中,然后才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铁生把剩下的二踢脚摆在地上,让木生带着水生过来点。

    水生胆子小,摇着头就是不肯去。

    木生见王英一直替王兰捂着耳朵,便往前占了一部,挡在了王英身前。

    “大哥你快点,我们看着就行。”

    铁生觉得自己弟弟变得有点快,但还是用火折子,快速把几个二踢脚都点着了。

    七八个二踢脚接连飞上半空,不断的在空中炸响。

    孩子们都抬头望着天上一闪而逝的火光,然后发出哇的赞叹声。

    铁生走过去,“好了,现在该回去了吧。”

    四人跟在铁生身后,准备转身回家。

    不想这时候,竟隐隐约约传出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

    “好像有小孩儿在哭?”

    王英耳朵尖,她看了看其他人,“你们听见没有?”

    几人面面相觑,然后在四周望了望,并没有大人抱着孩子路过。

    铁生摇摇头,“可能是小猫叫,今年天冷,估计是冻得发抖,所以才听起来像小孩儿哭。”

    木生看王英仔细听声的样子,便说,“要不找找看,万一真是谁家趁热闹的时候,出来丢孩子呢。”

    三兄弟原先在老家的时候,不是没碰到过这种事,多的是狠心的父母,趁着年节时候,把不想要的孩子扔出来。

    运气好的,能碰到好心人,被捡回去当自己孩子养。

    运气稍差一些的,领回去当个使唤丫头,好歹能吃饱饭,有个遮风避雨的去处。

    实在没运气的,被家人大冷天扔出来,没活过半夜,就冻死在外面了。

    铁生很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便让王英仔细听听,带他们找一找。

    五人从巷子口出来,绕到大街上,婴儿的啼哭声就越发明显了。

    “还真有小孩儿哭,在那边!”

    木生率先跑过去,在一个街角缝隙里,看见了被襁褓包裹的两个孩子。

    王英带着王兰小跑着赶过去,几人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都露出不忍的眼神。

    木生一脸气愤,“这样小的孩子,那些大人也忍心扔出来,是真不怕她们冻死在外头。”

    王英蹲下来,摸了摸两个婴儿的脸蛋,触手冰凉。

    “先抱回去吧。”

    王英率先抱起一个,木生跟着要去抱另一个,结果被铁生拦住。

    “我来吧,你带好兰兰跟水生。”

    五人出去的时候,手上只带了玩的东西,回来却多了两个是尚在襁褓的婴儿。

    隔壁的刘木匠夫妻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

    “这是哪儿来的孩子?”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解释了发现孩子的经过,大人们也是一脸唏嘘不忍。

    刘木匠的媳妇赵氏说,“怎么有这么狠心的父母,两个娃娃还没睁眼,就舍得往冰天雪地的大街上扔。”

    刘木匠赞同点头。

    王元宝也有些义愤填膺,“女孩儿难道就不是人命,就不是她们辛苦生的?”

    初心扫了一圈,喊了赵氏,“咱们俩先去房间给孩子检查检查,要是没什么伤,就先给孩子弄点吃的,等过两天衙门开门,再去报案,让衙门帮着找找孩子的父母。”

    不管孩子父母能不能找到,但流程总是走的,总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把孩子留下。

    只是众人心里大都明白,就算孩子父母听到消息,也未必会出面领走孩子。

    能够在这种天气,把两个女婴扔在大街上,摆明了就是任由这两个孩子自生自灭,又怎么可能会后悔呢。

    初心跟赵氏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进入房间,把炭盆挪到床边,然后打开了两个襁褓。

    红色的襁褓里面,是水红色的绸缎,明显不是穷人家用得起的,孩子的脖子上还挂着拇指大的小巧金锁。

    “这……”

    赵氏有些动容,“既然舍不得,又何必把孩子扔掉呢。”

    或许是有苦衷吧。

    只是在初心这,不管什么苦衷,都不至于用这种手段。

    万一两个孩子没有让家里几个孩子发现,大冷天里,刮着北风,天上还有可能飘雪粒子,很有可能冻死在街头上。

    大可找稳妥信得住的人,把孩子送给别人养,也比出此下策强。

    俩人检查过孩子,身上没什么伤,就是在外面冻的时间有些久,脸色有些青紫。

    初心弄了点儿米汤,给两个女婴喂下。

    喝过米汤后,两个女婴的脸色才慢慢恢复了正常的血色。

    晚上两个女婴就暂时留在初心家,跟初心睡在一起。

    赵氏倒是想照顾两个孩子,只是她家里小子多,住不开。

    初心家的库房早就收拾出来,给王英和王兰姐妹俩住,过年女儿们回来,王英和王兰两姐妹就暂时跟初心挤一床,等出了正月,她们再搬回去。

    因为家里多了两个女婴,王英和王兰也不怎么出去玩了。

    正月里刘木匠也不歇着,在院子里敲敲打打的,做一些家具。

    铁生就在家帮忙,木生闲不住,就过来找王英、王兰,跟她们一起看着两个女婴。

    今年不光王元慧一家来了,大女儿王元清、三女儿王元玉、四女儿王元娇也都拖家带口来看望初心,以及弟弟王元宝。

    几个姐妹齐聚到一块儿,才知道是王元慧给她们都寄了信过去。

    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多,初心便让王元宝在客栈开了四间上房,让几个女儿女婿都住在客栈里。

    大女儿王元清除了来看望初心外,也是特地来报喜的,她嫁的早,头一年就生了儿子。

    今年儿子议亲,明年八月里的好日子。

    “到时候娘可一定要来,您大外孙人生一ᴶˢᴳᴮᴮ件大喜事,您可不能缺席,还有你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得上门。”

    老四王元娇就笑着说,“行啊,我就是扔下生意不做,我也得去喝我大外甥的喜酒,到时候你可得安排好上房,不是上房,我可不住。”

    “瞧把你美的,我家就几间破茅草屋,爱住不住,你要是不来,我就告诉你大外甥,他四姨母是个小气的,舍不得喜钱银子,所以不肯来。 ”

    “你们听听,大姐夫都开了两家客栈了,连上房都舍不得让咱们姐妹住,越发小气了啊。”

    姐妹们一处笑笑闹闹,倒是让院子热闹不少。

    家中也是分作几拨,四个姐妹一处,几个连襟带元宝这个小舅子一处。

    初心最受孩子喜欢,被外孙外孙女们围着,叽叽喳喳的跟小家雀似的。

    四姐妹们在梓州住了两晚,临走的时候,都有些不舍。

    姐妹们从小一块儿长大,成婚后便天各一方,想要见上一面难上难。

    除此之外,她们也担心弟弟王元宝的婚事。

    虽说前面娶的媳妇不靠谱,但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王元宝还年轻,总得想法子,再找一个。

    对此,王元宝倒不是很在乎,家里有了王英和王兰两个女儿后,他也真心把她们当做亲生的,所以娶不娶媳妇对他来说,根本不在首位。

    姐妹几个都见过王英和王兰,对两个孩子又怜又爱。

    各自给了见面礼不说,还合伙凑钱,给姐妹俩打了两套银首饰,从项圈到手镯到脚镯。

    倒不是她们单个买不起,只不过凑在一起是个意思,也整齐些。

    初心也没让她们太破费,给几个外孙外孙女们都包了红包。

    每个人一个二两的银锞子,初心特地叮嘱孩子们不要说,等回家后再交给父母。

    四个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们走后,梓州衙门也开门了。

    初心一家并刘木匠夫妻一家,带着两个女婴,前去衙门报案。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子孙满堂

    衙门里没想到大正月里, 就有人来报案。

    梓州的治安一向好,所以对于初心等人报的找人的案子,也没有忽视。

    衙门登记以后, 便让初心暂时把孩子带回去养着, 等衙门找到孩子的父母以后,再决定孩子的去留。

    毕竟衙门也没人专门带孩子, 初心既然能捡到孩子, 说明跟孩子有缘分,让她养着,总比衙门要方便。

    结果这一养, 就是几个月过去。

    初心倒是常让王元宝去衙门里问,只是衙门至今没找到孩子的父母, 告示张贴出去不少, 附近的村子, 以及下面的县镇都问过, 一直无人上门。

    这种情况, 初心她们早就猜到, 只不过看两个女婴身上的东西,便抱着一线希望而已。

    衙门那边也打听到初心家里的两个孙女, 就是她过继领养来的,知道初心是个心善喜欢女孩儿的人, 衙门也派人上门,想让初心把这两个女婴也给领养了。

    反正两个也是养,四个也是养。

    以初心家的情况,也不是养不起。

    初心跟王元宝商量了一番, 也问过王英和王兰的意见。

    经过一家人的商议, 决定收下两个孩子。

    王英自己经历过不幸, 便对同样遭遇不幸的妹妹们百般关爱照顾。

    不管是王兰也好,还是这两个女婴,王英都做到了一个合格大姐该做的事。

    两个孩子上了户碟后,王元宝也给两个女孩取了名字。

    因是双胞胎,也分不清谁大一些,便依着个头,分了大小。

    大一些的取名为王意,小一些的取名为王珍。

    因为两个孩子还小,需要人时时照顾,白天初心就把姐妹们都带去店里。

    把店里后面的房间收拾出来,给姐妹四个休息。

    王英和王兰姐妹俩负责照看两个妹妹,要是饿了渴了,或者是要解手,就来喊一声初心就行。

    两岁内的孩子,都特别费精力。

    好在王英和王兰姐妹俩都懂事能干,帮着分担了不少。

    木生跟水生也常过来,帮着初心干活。

    日子由春到夏,王意和王珍姐妹俩也开始吃辅食了。

    因着八月里大外孙的婚姻大喜,初心也答应过要到场,便提前贴了告示,租了马车,请了两个武行的人,在八月初出发,赶到大女儿王元清婆家。

    大外孙今年十六岁,只比王元宝小个七八岁。

    王元宝是个圆脸,十分显嫩,舅甥俩站在一块儿,就跟兄弟似的。

    姐妹几个知道自己老娘又认了两个孙女,便私下跟初心通气,让她抓紧给王元宝讨个媳妇。

    不能总从外头捡孩子回来养,而且都是女孩,将来要是都嫁出去了,留下元宝一个人怎么办。

    姐妹几个虽然都不是那重男轻女的人,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初心不想干涉王元宝的婚事,过年那会儿她跟王元宝提过一回,王元宝说随缘,她总不能逼着王元宝娶妻。

    参加完大外孙的喜事后,一家子才又赶回梓州。

    木生在家门口晃悠好几天,总算等到初心一家回来,迫不及待过去帮忙拎行李。

    惹得王元宝哈哈直笑,又拍着他的肩膀夸他勤快。

    木生嘿嘿笑着,眼睛却看着王英。

    只可惜王英一心照顾妹妹们,根本没注意到木生。

    随着王意和王珍姐妹俩一天一天的长大,等到会跑会跳,王英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十四岁的王英已经有一米五的个头,来到初心家后,吃得好养得好,皮肤白的像嫩豆腐一样。

    王英是家中大姐,所以比妹妹们都要稳重,加上她爽利大方的性格,很受花枝巷的大娘婶子们的喜爱。

    从年初开始,就有不少人跟初心打听王英的婚事,想把王英定下,聘给自家的子侄。

    初心一向不大喜欢女孩儿们太早成婚,便编了原样的老借口,说要晚两年再说人家。

    这些年家里的生意不错,在王意和王珍姐妹俩学会说话的那年,初心就又开了一家店。

    店里请了伙计和厨子,专门做早饭生意,卖一些馄饨、包子。

    这是初心的老本行,经验充足,知道怎么样对食客的胃口。

    至于夜市街的店,便在今年的时候,就交给王英去管理了。

    王英从小跟着初心身边,耳濡目染,一手厨艺十分不错。

    店里的老客户见换了人,味道却没怎么变,又见王英小小年纪很有风范,对她也是赞不绝口。

    一些大娘对她很是喜爱,结账的时候,就喜欢跟王英打听她有没有人家。

    每当这个时候,木生都会过来打岔,把大娘们忽悠的连自己要说什么都忘了。

    王英每次都觉得好笑,回去还说给初心和王元宝听。

    王元宝是个直肠子,也没察觉到其中的微妙。

    初心是经历过的,哪里看不出来木生的心思。

    这小子早几年就对王英态度不一样,只不过那时候孩子们都小,初心也没在意。

    可现在王英也大了,多少要注意点儿。

    等王英去找几个妹妹说话,初心就告诉王元宝,让他以后绊着点木生,尽量让他少去夜市街那边。

    王元宝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说,“木生那孩子挺好的,干活也仔细。”

    “这是仔细不仔细的事吗?你也不想想阿英跟木生今年多大了。”

    王元宝愣了愣,而后才拍着脑袋明白过来。

    王英跟木生是同年的,只不过木生的生日在上半年,比王英要大几个月。

    可俩人的性格却大不一样,王英是大姐,所以想事情更加周全,办事也讲究稳妥。

    木生上头有铁生这个大哥,从小就不如铁生稳重,性格跳脱。

    虽说人是个实诚人,但毕竟一天大似一天,跟阿英又不是亲兄妹,多少要注意一些。

    “我等会就去找铁生说说。”

    找刘木匠夫妻明显不合适,当父母的岂能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心思。

    刘木匠夫妻俩明显也属意让王英当儿媳妇,只是王英有自己的想法,老早就跟初心、王元宝提过,要在家招赘,绝不外嫁。

    王英是王元宝头一个女儿,自然也是最疼她。

    真要让王英外嫁,王元宝也舍不得。

    下午的时候,王元宝就特地找到铁生,跟他隐晦提了两句。

    铁生向来是个稳妥性子,立刻就明白了王元宝的意思。

    当场也向王元宝保证,“王叔,你放心,最近我出去干活就把木生带上。”

    铁生跟刘木匠学了木匠手艺,经常去东家干活。

    木生不耐烦学这个,只有一张嘴皮子,能说会道。

    他们最小的兄弟水生,喜欢做吃食,之前常跟在初心身后学,初心便教了他一些。

    别看水生今年才十二岁,已经开始自己做生意了。

    每天做些小吃,自己走街串巷的卖,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

    次日一早,木生吃过饭就想去夜市街帮忙,结果被铁生给叫住。

    木生急着走,也没去看铁生的眼神,不耐烦嘟囔道,“大哥,有什么事赶紧说,我忙着呢。”

    铁生看了眼堂屋里正在吃早饭的父母,走过去说,“从ᴶˢᴳᴮᴮ今天起,你跟我一起去东家干活。”

    木生正想说他又不会木匠活,铁生先一步道,“你给我打下手,挣了钱咱们一人一半。”

    木生觉得奇怪,“我不要,我又不是没事做,何况你又不是忙不过来,带上我做什么。”

    铁生心里叹了口气,干脆把话说的更明白些,“王叔昨天找我了。”

    木生立刻抬头,看了眼铁生,“是王叔的意思?”

    见铁生点头,木生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大哥执意要带他一起去东家干活了。

    木生有些泄气,“我对阿英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从来没冒犯过,何况店里什么样的客人都有,我不去照看着,万一有人欺负阿英怎么办?”

    铁生好笑的摸了摸木生的脑袋,“梓州城的治安一向好,何况夜市街那边每天都有衙役巡街,谁会吃了豹子胆闹事,你啊,要是真想娶阿英,就更应该早做打算,你想想,要是你有一个妹子,你愿意让她嫁给一事无成,只知道围在她身边的人吗?”

    木生何尝不知道这点道理,只是读书不行,对木匠活也不感兴趣,做吃食也不行。

    他能做的就只有守在阿英身边,帮她做些小事,防止她被人欺负。

    “你这时间先跟着我,顺便好好想想将来要做什么,三百六十行,难不成还找不到一行适合你的事吗?”

    铁生安慰了弟弟两句,兄弟俩带上工具,头一回一块儿出门。

    往常王英刚到店里,木生就会跟着赶过来。

    今天半上午都快过去,也没看见木生的影子。

    王英还没想起这事,十一岁的王兰先问起了。

    “木生哥今天怎么没来,难不成是睡迷糊了,还在家没起?”

    一旁的王意和王珍姐妹俩笑了笑,一人接了一句。

    “木生哥从不赖床,他每天可积极了。”

    “只要大姐在,木生哥肯定会来的。”

    王英无奈瞪了姐妹三人一眼,“你们呀,嘴巴没个把门的,兰兰去把后面晾干净的碗端过来,小意、小珍,你们去拿点盐过来。”

    把三个妹妹都支使开,王英才伸出头,看了眼家的方向。

    街面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往常那个跳脱爱笑的人。

    王英摇了摇头,也没放在心上。

    *

    木生跟着铁生出去跑了几天,便有些受不了。

    打从他们一家搬到梓州城后,他们兄弟三人就跟隔壁王英、王兰姐妹俩一处玩。

    这么些年,木生一直在她们姐妹中,等于是王英到哪儿他到哪儿。

    这么一连几天都没见到王英,木生感觉心里难受的不行。

    他倒是想半夜爬墙,去跟王英说话,又怕被王元宝发现,对他印象更差。

    铁生看着弟弟纠结难受的样子,是又好气又好笑,没办法只要跟父母通了个气。

    刘木匠夫妻得知此事后,笑得不行。

    赵氏毫无顾忌的嘲笑起儿子,“这傻小子,平时的机灵劲儿都哪儿去了。”

    刘木匠含笑摇头,“你安抚下木生,等上两天,我给他找个地方当学徒去。”

    这事刘木匠老早就琢磨上了。

    老大继承了他的木匠手艺,老三明显对做吃食感兴趣,对于老二,他也一直头疼,让他学个什么好。

    恰巧前阵子,刘木匠碰到一个牙行的朋友,打算收个徒弟。

    牙行的生意,要的就是脑子灵活,嘴巴会说。

    二儿子木生不就恰好符合?

    对方这阵子去下头县镇办事去了,刘木匠打算等他回来后,就找机会说一下这事。

    木生不在这几天,店里的生意也照常做,只是少了个逗趣解闷的人,姐妹几个都不大习惯。

    这天中午,刚送走一批食客,姐妹几个忙着收拾碗筷。

    木生忽然来到店里,话还没说,就先帮着姐妹们一起收拾。

    王英打量了他一眼,随口问道,“听说刘伯伯给你找了差事,你怎么又跑出来了。”

    两家隔壁住着,有点什么事也瞒不住,何况两家本就亲近,刘木匠也有意让初心一家知道木生开始上进,所以当木生拜了牙行的中人做师父后,便告诉了初心一家子。

    一个有能耐的中人,还是很吃香的,养家糊口更是不在话下。

    只要帮忙撮合谈成一笔买卖,中间的好处费比辛辛苦苦做木工要强多了。

    “师父跟人喝酒去了,放我一个时辰假,反正我也没事,就过来看看你们。”

    木生不着痕迹的盯着王英,他以为自己的目光很隐秘,不想早被王兰姐妹三个看在了眼里。

    王兰带着王意、王珍躲在帘子后面,只留了一个缝隙。

    “店里生意还好吧?”

    平时木生挺会说话的,但几天没见,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有些紧张。

    王英注意到妹妹们在帘子后面,便劝木生去跟着师父。

    “店里挺好的,你刚跟着师父学,多听听多看看,没事的时候别过来这边了,仔细你师父知道,还当你玩心重。”

    木生见王英要赶他走,情绪瞬间低落下去。

    “好,我帮你收拾完这些就走。”

    木生来得快,走的也快。

    下午初心过来店里,王兰就跟初心说了中午木生过来的事。

    “奶奶,木生哥是不是想娶姐姐,您跟爹会同意吗?”

    王兰比较敏感,她很早就知道木生喜欢自家大姐,大姐对木生也不是没有感觉,只是王兰总觉得大姐好像在顾忌什么。

    “你姐姐还小,婚事还不急,等过上两年再说吧。”

    初心冲王意和王珍招了招手,把三个孙女都聚在跟前,“不光你们大姐,你们三个也是一样,女孩子家太早成婚不好,成了婚婆家必定是要催生的,女人家十五六岁,身子骨都没长全乎,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挣命。”

    姐妹三个年纪还小,对嫁人都没什么兴趣。

    “我才不要嫁人,我要跟着奶奶、爹、大姐、二姐、妹妹过一辈子。”

    六岁的王意抬着下巴,十分骄傲的说着。

    王珍腼腆笑了笑,“我跟姐姐一样。”

    王兰就笑她们,“你们懂什么嫁人,现在说的是大姐的事,大姐最大,要嫁人也是大姐先嫁。”

    王意和王珍姐妹俩就嚷嚷着不让王英嫁人。

    恰好王英进来,听到姐妹俩的话,都有些哭笑不得。

    “谁说我要嫁人了,我跟奶奶和爹说过,以后招赘个男人进咱们家,只要同意这点,他以后不干活都行。”

    第84章 子孙满堂

    王英的这个心思不仅家里人知道, 隔壁刘木匠夫妻也知道。

    王元宝跟刘木匠常在一块儿说话,偶尔聊到过这个事情。

    王元宝自然是舍不得几个女儿外嫁的,只是他也明白, 一个女人家想要招赘, 难上加难。

    要是简单的嫁人,只需要考察女婿品性, 亲家公婆的为人处事即可。

    可是若要招赘, 光是同意入赘的男人就没几个,还得从中条件人品好的,无异于痴人说梦。

    王元宝也不强求, 只希望女儿们都能找个好归宿。

    初心比王元宝看得明白一些,自己这大孙女, 说不准还真能找到一个入赘的男人。

    至于能不能修成正果, 端看那小子够不够坚持, 能不能无视外人异样的目光和议论了。

    几个孩子的生辰都在下半年, 八月里是王兰过十二岁生日。

    因她年纪还小, 便只是在家治了一桌席面, 自家人一起吃了。

    姐妹们也都给王兰准备了礼物,她们个人都有私房钱, 都是初心跟王元宝每年给的压岁钱和平时的零用钱,她们日常攒着, 很少乱用。

    到了十月里王英生辰,初心就打算办大一些。

    古时,女子十四为及笄之年,算是大生日。

    初心请了相熟的近邻, 还给王英从头到脚置办了一身新的, 又打了一套头面。

    姐妹三人合伙在银楼买了一对耳坠子, 送给王英这个大姐当做及笄礼。

    赵氏送了一只银镯子,铁生、木生、水生三人凑钱买了一只玉簪。

    倒不是兄弟三人没钱,而是兄弟三个也渐渐大了,王英也是快要说人家的年纪,多少要注意一些。

    生辰这天,王英穿了一身新衣裙,再装扮上首饰,越发标志动人。

    邻居们都是看着王英长大的,从她刚来王家时,瘦黑瘦黑的,到今天出落的美人似的模样,谁看了不说初心和王元宝会养人。

    酒席上,就有不少人问初心打听,想要给王英做媒。

    去年乃至上半年,初心和王元宝还可以推脱说王英年纪小,略等大一些再提这事。

    现在生日也要过了,眼看着明年就是十五岁的人了,开始相看人家,也不算早。

    谁都知道王英是个好姑娘,娶回去家宅兴旺,心都能少操不少。

    对此,初心和王元宝还是一样的说辞。

    “我跟她爹也盼着阿英能早点定下,只是庙里师父给孩子算过八字,她小时候吃了苦头,必定要在娘家多养几年,往后福气才深呐。”

    “对对,大师说的话咱们也不能不听,少说要等到后年,才好再去说亲事的事。”

    连庙里大师都搬出来了,邻居们也只能作罢ᴶˢᴳᴮᴮ。

    反正就一二年的功夫,家里小子年纪相当的,倒还能等上一等,年纪长个两三岁的,就只能自认错过了。

    酒席结束后,刘木匠一家帮着送邻居出门。

    等人都走了,铁生、木生、水生三兄弟,帮着姐妹四人收拾桌椅板凳。

    木生刚搬了凳子进去,恰好王英也进屋,他看了看外面,发现长辈们都在说话,没注意到屋里,便把袖子里藏着的银簪子递给了王英。

    “快拿着,仔细让人瞧见了。”

    王英看了眼外面,摇头让他收回去,“你们不是送过我礼物了,这个你就拿回去,送给你娘吧。”

    眼看水生要进来,木生一急,直接把银簪子放到了王英的手心里,然后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续出去搬凳子。

    王英也怕被人发现,拧了拧眉,最终还是先把银簪子给收了起来。

    过了两天,王英找了个机会,把银簪子还给了木生。

    木生本来是特地抽空,来见王英的,没想到一见面,自己才送出去的礼物就被送回来了。

    “咱们现在也不是小时候了,这东西我不能收。”

    木生仔细看着王英,“可这只是个生辰礼物,我没有其他的意思。”

    “我知道,但是你跟铁生哥、水生一起送我的玉簪就已经够了,不用再另送我东西,总之这个你拿回去吧。”

    王英没再看木生的眼睛,固执的把银簪子送到木生眼前。

    其实彼此都明白这个银簪子的意思,也正因如此,木生才感觉自己呼吸都有些生涩起来。

    木生盯着银簪子许久,而后慢慢抬头看了眼不与他对视的王英,最后什么都没说,扭头就跑了。

    “木生——”

    王英冲木生的背影喊了一声,只是木生没有回头,身影也很快消失在街头。

    从这之后,好几个月,王英都没怎么碰见过木生。

    往常不管再忙,木生总会想办法抽出时间来见王英。

    王英还是照常做她的事情,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对来。

    反倒是王兰姐妹三个,时常在一块儿说起木生。

    “也不知道大姐跟木生哥怎么了,居然能这么长时间不说话。”

    “不会是吵架了吧,木生哥做了什么惹大姐生气的事,被大姐骂了一顿,然后就不敢上门了?”

    王珍看着二姐王兰和三姐王意的猜测,摇头小声说,“木生哥才不敢惹大姐生气呢。”

    姐妹三人对视一眼,好像是这么回事。

    *

    说起木生,自从经历王英强行要还银簪子的事情,木生就有点躲着王英的意思。

    他怕只要一见到王英,对方就总想着把银簪子还给他。

    那是他的心意,既然送出,就不会收回来。

    木生知道王英的心思,她想招赘,他也不在乎入赘。

    只是他需要先说服爹娘,为了这个准备,木生开始认真跟着师父学,慢慢上手了以后,师父就交了一些小生意给他去说和。

    说和成功之后,木生能得一笔辛苦费。

    这些钱,木生只交了一半给他娘,剩下的自己存起来。

    这是他们家的规矩,从他大哥铁生,到小弟水生,都是一样的。

    兄弟三人都明白,上交的钱,将来都是要用在他们兄弟自己身上。

    只有等三人成家以后,才不用继续上交。

    一开始木生也很不习惯,毕竟从搬到梓州后,就一直跟王英在一块儿。

    可为了能够跟王英在一起,木生只好忍耐着,每天早出晚归。

    日子转眼就到了腊月,年底的时候,梓州城也越发热闹起来。

    腊月里是王意、王珍姐妹俩的生日,木生没出面,但也凑钱跟大哥铁生、小弟水生一起买了礼物。

    姐妹俩被几人捡回家的时候,跟冻猫儿似的。

    一转眼,也长到这么大了。

    因为姐妹俩是双胞胎,所以长得也很相像,不是家里人,都很难分辨姐妹俩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姐妹俩除了长相相似,性格却截然不同。

    姐姐王意更加活泼外向一些,妹妹王珍则有些害羞内敛,有点儿像当年王兰刚来家里的时候。

    只不过王兰现在也慢慢开朗不少,或许是被王英带大的缘故,多少有点儿往王英的方向学习去了。

    到了年边上,两家一起去置办年货。

    铁生和水生都帮着拎东西,木生却不见人影。

    初心就问了一句,“木生跟他师父学的怎么样了,最近都没怎么看见他人。”

    赵氏就说,“学的还成,他师父倒是夸了他几回,这不是到了年边上,牙行里事情多,木生想多挣点钱,所以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别说你们了,我有时候都不常能看见他。”

    初心点头说,“忙点儿好,说明知道上进了,等铁生媳妇进了门,你也该张罗木生的婚事了。”

    赵氏笑了笑,“正是呢,他们兄弟三个挨得近,成婚都赶到一块儿,我跟他爹辛辛苦苦攒半辈子钱,还不够他们兄弟三娶媳妇的,将来生了小的,还得帮衬,真是前世欠了他们的。”

    年中的时候,赵氏找媒婆替铁生说了一门亲事。

    女方也是梓州城里的,家中开杂货铺,上头有个哥哥,所以女方在家还算受宠。

    赵氏对这个未来大儿媳妇十分满意,木生只比铁生小两岁,明年上半年铁生成婚后,就该轮到木生了。

    赵氏看了眼走在前面的王英,脸上笑容更深了些。

    各自回到家后,赵氏把年货都归置好,然后去院中找刘木匠。

    刘木匠上个月接了不少活,都赶着在年底完工交货,所以他每天都是早开工晚收工,吃饭都跟有人抢一样。

    这会儿赵氏来找他说话,也是头也不回的说,“有什么事就在这说吧,我这儿忙着呢。”

    “就两句话,能耽误多少功夫,这可事关你儿子的终身大事,你要是不操心就算了。”

    赵氏说完就扭身进屋,刘木匠只好放下锯子,跟了进去。

    夫妻俩来到卧房,刘木匠忙问,“是铁生的婚事有什么变故?”

    赵氏横他一眼,“你就不能想点好的,铁生好好的,别用你乌鸦嘴乱说,我要说的是木生。”

    “木生咋了,你不是说明年再找媒人,给他做亲吗?”

    “亏你还是当爹的,自己儿子是什么心事你都不知道?”

    刘木匠还真不知道,他跟妻子分工明确,他一心挣钱养家,家里的琐事和孩子们的事都是妻子在操心。

    赵氏也不指望刘木匠猜出来,干脆也不绕弯子了。

    “打从那年咱们搬到梓州来,就跟邓婶子一家做了邻居,两家这些么年相处的极好,邓婶子家的几个孙女,也是个顶个的懂事能干,尤其是阿英,我是打心眼里喜欢。”

    赵氏见刘木匠还不明白,干脆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木生打小就爱跟着阿英她们姐妹一块儿玩,这两年大了,也不曾改过,木生的婚事不用求媒人,只要问一问邓婶子就行。”

    刘木匠反应过来,“你是说木生跟阿英那孩子?”

    赵氏笑着点头,“两家当了这么多年邻居,阿英那孩子是什么品行你也看在眼里,娶了她,以后木生都不用咱们操心了。”

    刘木匠有些迟疑,“可我怎么听王老弟说,阿英那孩子想招赘,不想往外嫁。”

    赵氏嗔了刘木匠一眼,“你知道什么,哪个姑娘舍得离开家,我当初还想招赘呢,要不是看你实在是个可堪托付的人,我才不嫁你呢。”

    刘木匠笑了笑,似是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既然你也中意,木生也喜欢,等年后咱们就找媒人上门?”

    毕竟王英及笄的时候,不少人都看中了王英,只要初心放出去话去,要给孙女说人家,媒人都能把初心家的门槛给踏平了。

    “先不急着找媒人,我先问过邓婶子再说,万一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要跟咱们木生抢,我才不干这事。”

    赵氏看了眼丈夫,笑说,“咱们木生是跟阿英打小一起长大的,知根知底,如今又懂得上进,往后养家也不成问题,何况两家住的这么近,也不用担心远嫁,回娘家一趟难上难,以后隔壁住着,有什么事也方便照看。”

    赵氏觉得这事只要她去提就肯定能成,她是真心喜欢阿英这个姑娘,嫁过来她肯定拿阿英当亲女儿一般看待。

    等到木生跟阿英成婚后,他们夫妻再帮衬着,在附近买一套房子,一块儿住着,跟没出门一样,想回家随时都能回。

    赵氏打算趁过年的时候,找初心商议这个事。

    只是还没等到那天的到来,木生反倒先给刘木匠和赵氏跪下了。

    刘木匠跟赵氏都被儿子这一遭弄蒙了,还当木生在外闯了祸。

    “你先起来,有什么事慢慢说,不管发生天大的事,咱们都一家人一起想办法。”

    刘木匠跟赵氏轮番劝他,木生就是固执的跪着。

    夫妻俩都快被他给急死,木生才慢吞吞说出心里的话。

    “我想跟阿英成亲。”

    刘木匠和赵氏夫妻面面相觑,同时松了口气。

    “就为了这事?我还当ᴶˢᴳᴮᴮ什么了不得大事,你先起来,你娘已经准备过两日去问阿英她奶奶,要是她都同意,年后我们就找媒人上门提亲。”

    赵氏也说,“你邓奶奶跟你王叔,一直希望阿英嫁的近,咱们家不就正好符合,你跟阿英又是青梅竹马,她嫁过来,跟在家一样。”

    夫妻俩相视一笑,转过头发现儿子依旧没起来。

    木生低下头,“儿子想入赘。”

    “你说什么?”

    刘木匠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原本还笑着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不行,我不同意。”

    赵氏也站起来,先安抚了丈夫,然后对木生说,“你是忙糊涂了不成,咱们家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要你去上门女婿。”

    木生固执的不吭声,等刘木匠和赵氏教育过一番后,他才继续说,“家里有大哥,有小弟继承香火,少我一个也没什么关系。”

    刘木匠刚消下去的火又被他勾上来,“这是继承香火的问题吗?你个糊涂东西,我为的谁,我还不是为了你。”

    赵氏忙劝道,“好好的说,别动不动就弄得跟吵架一样,木生,你爹也是为你好,你知不知道男人入赘上门,外人一般会怎么说,你能忍受的了一时,这接下来几十年,你能保证都能忍下来吗?”

    夫妻俩也不是生气儿子要入赘,只是怕儿子年纪轻,一时糊涂,才产生这个念头。

    成婚这种事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说不玩就不玩了。

    两家现在这种关系,处的比亲戚间还要好,万一因为这事闹得不好,往后只怕要做仇人。

    木生静静听着,内心没有丝毫动摇。

    他明白自己不是一时冲动,他都仔细琢磨好几个月,想清楚入赘后要面对的一切,才来找爹娘坦白。

    “儿子都明白,希望爹娘能成全儿子。”

    作者有话说:

    第85章 子孙满堂

    木生要入赘的事情, 刘木匠和赵氏没有答应。

    这不是一件小事,夫妻俩让木生再好好想想。

    木生也没指望爹娘立刻就同意,只要他坚持下去, 总有一天能同意的。

    因为木生要入赘的事, 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一连几天都没有什么好心情。

    除夕这天, 家家户户都在家中吃年夜饭。

    木生吃的心不在焉, 刘木匠和赵氏夫妻就当看不见。

    铁生和水生兄弟俩一早注意到木生的情绪,只是看饭桌上气氛不对,也没有问出口。

    等年夜饭结束后, 铁生才把木生拉到一旁,问他最近到底是怎么回事。

    木生还想嘴硬, 被铁生给拆穿了。

    “这几个月你都没怎么去夜市街, 去王叔家送东西, 也都是水生去, 你跟阿英怎么了?”

    亲兄弟之间, 没什么事能隐瞒的过去。

    何况两个弟弟都是铁生带大的, 他亲眼看着木生是怎么黏阿英的,又怎么会不知道木生对阿英的感情。

    铁生见木生还是不说话, 便大胆猜测,“你不会是爹娘提你要入赘到阿英家的事情了吧?”

    木生立刻抬头, “大哥怎么知道。”

    铁生叹了口气,“你还真会给爹娘出难题。”

    铁生倒想得开,只是担心弟弟将来招人议论。

    短期内,弟弟跟阿英感情好, 可以不在乎这些议论。

    等哪天闹了矛盾, 吵起架来, 指不定就会后悔这件事。

    铁生是担心自己弟弟年纪小,还不知道入赘的后果。

    这天夜里,铁生哪儿都没去,拉着弟弟给他分析了入赘以后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可不管怎么说,木生都坚定不移。

    他并非一时兴起,阿英是他认定的人,不管将来发生任何事,他绝不后悔。

    因为木生这股固执劲儿,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以及铁生都决定让他自己好好冷静冷静。

    于是今年过年,两家也少在一块儿。

    这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从前两年就这样。

    毕竟两家的孩子眼看着都长大成人,再混在一起,也不好看。

    开春后,刘木匠和赵氏夫妻操办了铁生的婚事。

    家里多了个儿媳妇,赵氏在家也不无聊了。

    婆媳俩没事在家做做针线说说话,平时还能一起上街买买东西。

    春去秋来,又一年过去。

    木生也从师父手上正式出师,开始自己做中人。

    木生打小就会说,脑子又活泛,加上又跟了个好师父。

    出师后,他也是接连撮合了几桩大买卖,挣了几十两银子。

    腊月里,铁生的媳妇诊出有孕,刘木匠和赵氏夫妻高兴不已。

    只是高兴过后,又愁起木生来。

    这都一年过去了,木生还是那个想法,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也对这个儿子没了办法。

    赵氏比较想得开,“要不就顺了他意思算了,就像咱们之前说的,两家隔得这么近,是娶是嫁也没有区别,至于外人的闲话,什么时候断过,不是茶余饭后说上两句,不痛不痒的,阿英明年可就十六了,说不准邓婶子就要给她说婆家,要是错过了阿英,以木生那个死脑筋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来。”

    刘木匠愁了好几日,每每看到木生那张脸,他就又生气又心疼。

    “算了,反正日子是他自己过,将来要是后悔,我也不管了。”

    刘木匠到底还是心软,跟妻子赵氏商议过后,叫来木生,又叮嘱了一番。

    “我跟你娘同意你入赘,但人家阿英要不要你还两说,倘或将来你们能成,以后恩爱一辈子也就罢了,要是生了嫌隙,彼此埋怨起来,你可别怪我跟你娘不帮着你。”

    木生被惊喜淹没,忙不迭的给爹娘磕头。

    木生迫不及待的想去见王英,只是夜已深,只好忍耐下来。

    次日一早,王英刚一出门,就碰上了木生。

    看着木生傻笑的脸,王英有些走神。

    这一年多,木生很少在她面前露面,但她知道,有时候夜里回家,木生会偷偷跟在她身后。

    “大姐,怎么不走呀?”

    王兰姐妹三个从门口出来,见王英挡在门口,便问了一句。

    王英让过位置 ,三人才看到木生。

    “木生哥,你今天也这么晚出门呀。”

    往常木生出门早,归家晚,王兰姐妹三很少能碰见木生,所以才会这么惊讶。

    木生冲她们点头笑了笑,“今天牙行不忙,既然碰上了就一块儿走吧?”

    木生抬眼看向王英,又冲她笑了笑。

    王英有些不自在的移开目光,等木生跟几个妹妹走在了前面,王英才跟上去。

    只是走着走着,木生又落后几步,跟王英并排走到了一起。

    牙行的地方跟夜市街是两个方向,可到了分岔路口的时候,木生并没有掉头,而是继续陪着她们走。

    “你今天不用去牙行了?”

    木生抿唇笑着,“当然要去,不过去之前,想跟你说几句话。”

    木生脚步放慢,王英也跟着放慢了脚步。

    等王兰姐妹三走远了些,木生才停下来,转身看向王英。

    王英看他这副郑重认真的样子,心里隐约有个模糊的猜测。

    王英再爽利大方,到底还是个未出阁的未婚姑娘,被木生盯着,她只好微微移开眼睛,看向别处。

    木生看出王英的别扭,眼中笑意更深,用只有俩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阿英,我爹娘同意我入赘了。”

    王英立刻看向他,目光微愣,明显不敢相信。

    “你,你没睡糊涂吧?”

    王英看着木生认真的样子,明显不像是在说谎。

    到这时候,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彼此心中都明白了。

    木生离开后,王英一整天都有些心不在焉。

    王兰三姐妹看出自家大姐有心事,回去后就跟初心说了早上碰见木生的事情。

    姐妹三都觉得王英的心不在焉,肯定跟木生有关系。

    初心倒是猜到几分,安抚了姐妹三人,晚上特地把王英叫到房里,跟她谈了谈心。

    王英也告诉了初心缘故,跟初心猜测的差不多。

    “阿英,你老实告诉奶奶,你对木生是个什么意思,要是你也愿意,趁着年底,我就去跟木生他娘谈你们俩的婚事,先定下来,等过两年,再成婚。”

    王英白润的肌肤上染上一层绯色,尽管害羞,但她也敢说出自己的心意。

    “他既然能做到这一步,剩下的事自然该咱们家去做。”

    初心笑着拍了拍王英的胳膊,“好,你们俩能成,奶奶也高兴。”

    刘木匠和赵氏夫妻早等着初心上门,他们也是头一次嫁儿子,心里怪别扭的,不过只要儿子喜欢,其他都能克服。

    何况王英这个媳妇他们夫妻也中意,只要以后两个孩子能好好的,也不用在意那些虚的。

    初心先跟赵氏通了个气,过完年后,两家才坐到一起商议定婚的事。

    王元宝没想到木生能同意入赘,一点儿没有岳父看女婿的不顺眼,反而欢喜得很。

    请媒人,定日子,走聘礼,全程热热闹闹的,一点儿不差事。

    外人不知道的,还当是谁家定媳妇。

    只有花枝巷的老邻居们知道,是老王家娶女婿,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旁人入赘,都是一场喜事办完。

    可ᴶˢᴳᴮᴮ初心一家子,却正经当做娶媳妇的规格来办,一应礼数都做全了。

    背地里说闲话的少,都觉得这桩婚事有趣的很。

    木生跟王英是青梅竹马,俩人能成也是一段佳话。

    只是到底有些可惜,没能把王英这么个好儿媳妇扒拉到自家窝里来。

    同时对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也钦佩的紧,为了这么个儿媳妇,把儿子都舍出去了。

    换了一般人家,可没有这个魄力。

    面对乡亲们的打趣,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也是大方回应,谁让他们家儿子多呢。

    俩人的婚事定在来年十月,这是两家商议后共同决定的日子。

    初心倒是想拖到王英十八,但总要考虑一下刘木匠夫妻的心情。

    开春后,初心买下了花枝巷里一处五间的大院子。

    现在家里的院子是三间房的,勉强够住,要是木生入赘进来以后,就有些住不开了。

    原本也早该买房子,只是老房子住了多年,已经有感情。

    现在即将添人进口的,没办法,只能买套大一些的院子。

    一家人住到年底才搬过去,两家隔得不远,但因十月里要结婚,木生和王英见面次数也少了。

    搬家以后,原先的房子也锁起来,当做库房来用。

    日子一天天过的极快,八月份的时候,有人打听初心家的老房子卖不卖。

    初心家又不缺钱,自然不会卖房子。

    可对方铁了心就想要他们家的房子,甚至还愿意加钱买。

    只是买房子的人不常能碰见初心一家子,便常去骚扰刘木匠一家。

    这事被初心一家知道后,初心让王元宝出面跟对方说明白,他们不打算卖房子,真想买就拿一千两银子来。

    老房子顶多天了就值七八十俩银子,一千两无异于狮子大开口。

    初心也是想借此让对方死心,不想王元宝去了一趟后,回来就有些魂不守舍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几次都把菜夹到了桌上。

    别说初心,连几个孩子都看出来了。

    吃过饭后,王英姐妹几个去收拾碗筷桌子,初心就问王元宝发生了什么事。

    王元宝抬头看了看初心,艰难地说,“娘,你知道是谁那么执着的要买咱们家的房子吗?是,是许顺娘——”

    许顺娘,也就是王元宝那个红杏出墙的前妻。

    当年她跟一个货郎私会,和离后跟着人家离开了梓州城,不想一晃十年,居然又回来了。

    “怎么,你还怕她?做错事的又不是你,她都敢挺胸抬头白日底下做人,你怕什么?”

    王元宝也知道自己怕什么,或许是那几年被许顺娘骂出心理阴影,看到对方就下意识心慌的不行。

    “再过两个月可就是阿英大婚的日子,你要不想她来闹事,就给我硬气起来。”

    王元宝自然不想有人破坏自己女儿的婚事,忙点头应下。

    “儿子知道了,下次儿子再碰见她,一定不会再跑。”

    初心有些无奈,合着便宜儿子是跑回来的,怪不得一下午都心神不宁的,估计见到许顺娘,就跟见到鬼差不多吧。

    刘木匠一家并不知道许顺娘,但花枝巷的老住民却都知道这个女人。

    许顺娘一家三口暂时租在附近的巷子里,之所以坚持要买初心家的房子,也是想故意给初心一家添堵。

    为了不让许顺娘有机会作妖惹事,初心也是提前给几个孙女说过许顺娘的事。

    王英姐妹四个对许顺娘的行为痛恨不已,都觉得她是个可恶的人。

    王意更是气哼哼的说,“奶奶,你放心,她要是敢到咱们姐妹面前来找事,我就把她干的坏事写在纸上,印上几百张,让整个梓州城都知道。”

    姐妹几个虽然没读过什么书,认些简单的字还不成问题。

    许顺娘这次回来也不是为了专门给初心一家添堵,夫妻俩带着儿子,是打算在梓州定居。

    在得知王元宝没有再娶媳妇,而是领养了四个女儿后,背地里没少嘲笑王元宝。

    只是她的那些话,没人应和她。

    一个是实在瞧不上许顺娘,另一个是王元宝虽然养的都是女儿,但个个都听话懂事,大女儿王英更是比一般人家儿子还顶用。

    况且,王英马上要成婚,并且是招赘。

    这下王元宝不仅不用嫁女儿,还能多一个儿子。

    成婚当天,花枝巷里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前来吃酒的人络绎不绝,初心的几个女儿更是早早赶了过来。

    毕竟是老王家的大喜事,将来王英生了孩子,那可是王家的子孙后代。

    许顺娘在外面看热闹,看着王元宝喜气洋洋的脸,嘲笑道,“又不是亲女儿,就算生了孩子,也跟王家没什么血缘关系,真不知道瞎高兴什么。”

    她这话一出,身边一同看热闹的人瞬间远离了她。

    “我以为谁呢,原来是她。”

    “少跟她搭茬,仔细脏了咱们的名声。”

    四周人交头接耳一番,一些原本不知道许顺娘干的那些破事的人,也都被科普了一番。

    众人看她的目光就有些不对起来,许顺娘气得要命。

    “看什么看,他王元宝自己不能生,还不许我找个能生的!”

    许顺娘觉得自己贼有理,可惜人人心里都一杆秤,是非黑白,大家都清楚。

    王英和木生成婚以后,小两口便开始同进同出。

    王兰只比王英小不到三岁,过两年也该轮到她了。

    次年六月,王英被诊出有孕。

    怀孕后,全家把王英当做玻璃人一样照顾,让王英哭笑不得。

    在全家人的呵护照顾下,次年二月二这天,经过大半夜的折腾,王英诞下了一个男孩儿。

    王英和木生统一意见,让王元宝给孩子取名字。

    王元宝抱着孙子,笑的牙齿都露在外面。

    “既然是二月里生的,就叫王春来吧。”

    这个名字实在算不上好听,可王元宝给几个女儿取名都不错,怎么轮到孙子偏取了这么个名字。

    见女儿们都不喜欢,王元宝便把取名的事抛给亲娘了。

    “你们倒是会躲懒,连孩子名字都不提前想。”

    王英跟木生笑了笑,也没反驳。

    初心仔细看过孩子后,才说,“就叫他王秉安吧,以后咱们家也顺字辈来,希望老王家能子嗣昌隆,世世代代传下去。”

    王秉安洗三过后,就不少人上门给王兰提亲。

    有王英这个能干贤惠的姐姐在前,底下三姐妹的婚事都十分抢手。

    王兰性格比王英来说,要和软一些,也更受婆婆的喜爱。

    早两年王元慧倒是提过,说是王兰的亲娘,想让王兰嫁到她表兄嫂家,亲上加亲,被初心给拒绝了。

    王兰现在是他们家的人,跟王兰的亲娘又什么关系,别说是表兄嫂家,就亲兄嫂家还不一定能好好待王兰呢。

    初心叫上全家一起替王兰挑选婆家,嫁到本地,家人都在身边,倘或遇到什么事,也有个撑腰做主的人。

    女人家最忌讳远嫁,没父母兄弟姐妹在身边,人家就下意识觉得你好欺负。

    作者有话说:

    这个故事结束就要完结了,这是我有史以来最长一本,感谢大家一路支持!

    等完结后,给大家抽奖,然后陆续会修改前面的虫和bug!

    感谢感谢!

    第86章 子孙满堂

    向王兰提亲的不仅有梓州城里的商户, 也有梓州城下面县城上的庄户人家。

    当然这个庄户,不是乡下村子里那种土里刨食的人家,而是坐拥几十上百亩的地主人家。

    以王兰的性格, 她未来夫婿一定要挑和气讲理的, 凡是有商有量,才能家和兴旺。

    在挑选孙女婿这方面, 初心也是尽量选择家中幼子, 或者是独子,男方的爹娘也得好打交道。

    如此一番挑挑选选后,最后定了梓州下面县城一户地主人家。

    这家的儿子跟王兰年数相当, 不仅是家中幼子,还读过几年书, 懂得些道理。

    虽无功名在身, 但行事进退有度, 性格温吞, 长相也是那种长辈都喜欢的斯文乖巧的样子。

    双方抽了个时间, 让孩子们见了一面。

    地点就选在城外卧安寺, 初心带着四个孙女和小曾孙一同出来上香拜佛,郑家也是用同样的借口, 两家在寺庙后山偶遇。

    从寺庙回去后,郑家就开始请媒人上门正式提亲。

    中间流成走了两三个月, 最后把婚期定在了次年六月。

    郑家那边急着抱孙子,本来想把日子定在年底,被初心用舍不得孙女的借口,多留了半年。

    定下婚期后, 王兰就很少去店里帮忙, 专心在家做针线。

    嫁妆的问题, 初心很早就跟王元宝商议过。

    家里四个孩子,除了她们母子俩养老的那一份外,剩下的东西姐妹四个平分。

    不管是招赘留在家里的王英,还是外加王兰,亦或者年纪尚小的王意和王珍,都是同样的待遇,谁也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

    夜市街那边的店,在王英成婚后就记到了她名下,店里生意是亏是赚,都是王英自己料理。

    考虑王兰嫁到了县城,初心便做主在县城买了一个铺子,经营ᴶˢᴳᴮᴮ布匹生意。

    等王兰嫁过去后,想改做别的生意也行,反正是她自己的嫁妆,由她自己做主。

    今年过年,大家都格外珍惜。

    这是王兰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年后开春,王秉安已经会到处爬了。

    王英和木生夫妻俩各忙各的事情,王秉安多数时候都是初心在带。

    有时候王元宝回来的早,就背着孙子满院子跑。

    等王秉安学会说话的时候,王兰的婚期也到了。

    提前两天,家里面边张灯结彩装扮起来。

    郑家的花轿从县城那边一早赶过来,到花枝巷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宾客都在院中喝喜酒,听到新郎官郑成到门口了,一个个围过去看热闹。

    水生和王意、王珍三人堵着门,非让郑成许诺了一堆誓言,才把人放进门。

    众人笑笑闹闹,看着新娘子出来。

    王兰穿着喜服,头戴龙凤呈祥盖头,被王英扶了出来。

    拜别初心和王元宝的时候,王兰磕头磕的十分实诚,抬起头时,灰色的石砖已经被泪水洇湿。

    王兰来到王家的时候,已经开始记事,所以她知道自己有亲爹亲娘。

    只是亲爹亲娘把她送了人,是二伯娘好心把她送到了王家,才让她过上了这十几年的好日子。

    众人依依不舍的看着郑成把王兰牵出去,送进花轿。

    听着外面吹吹打打,鞭炮齐鸣,一家子的眼眶都湿润了。

    喜酒还要继续吃,客人们一直吃到半下午才散场。

    到了晚上,则是家里人一起吃饭。

    平时都是整整齐齐一家人,陡然少了一个,总归是不大习惯的。

    木生见大家情绪都有些不高,便抱过儿子王秉安,逗着他闹了一场笑话,才让大伙心情好了一点。

    好在王兰嫁的不远,想见一面也容易,当天就能来回。

    三天后回门,王兰和郑成新婚夫妻俩坐着马车回来,下车的时候郑成回头扶着王兰。

    可以看出来,小夫妻俩目前相处还不错。

    郑成知道王兰舍不得家里人,所以回门这天跟她在娘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才启程回去。

    八月里,王英再次有孕。

    跟怀王秉安不同,这一胎反应极大,吃什么吐什么,短短一个月里,人都瘦了一圈儿。

    初心也是想法子,做各种花样,去给王英补身体。

    这种反应一直到两个月后,王英怀孕四个月的时候,才有所好转。

    刚好王兰过来给王英送家里田庄上产的瓜果,看见王英在吃腌渍的酸梅,也跟着吃了一些。

    王兰自己没觉得,跟王英许久没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王英却一直观察妹妹,本来想从脸色神情来看看妹妹过的好不好,没想到发现妹妹吃酸梅比她吃的还要多久。

    她是生养过的人,一下子就察觉出来。

    正好王意进来送水,王英就让她去请大夫。

    王兰和王意姐妹俩都担忧的看向王英,“大姐,你又哪儿不舒服了?”

    王英笑说自己没事,“请个大夫给你二姐看看,说不准明年你又要多两个外甥了。”

    王意眼睛一下子就盯到了王兰的肚子上,然后忙不迭的跑了出去。

    王兰摸着肚子,有些不敢相信。

    过了一会儿,大夫被请到家里,给姐妹两个都把了脉。

    “这位夫人怀孕已有两个多月,身体康健,没什么问题。”

    王兰惊喜不已,恨不得现在就告诉郑成。

    王英也一样,吃得好,休息的好,又没有什么烦心事,自然胎养得好。

    王英打趣道,“等会儿妹夫回来,我可得找她要喜钱。”

    姐妹们说笑一阵,初心就跟着王意进来了。

    知道王兰怀孕,又是头胎,怕她平时不注意,便仔细跟她说了注意事项。

    王兰听得仔细,王英还在一旁安慰她,平时要放宽心。

    到了中午,木生和郑成也从外面回来了。

    郑成得知王兰有孕,差点没当场失态,脸上喜色怎么都掩盖不住。

    王英说,“大夫说兰兰的身体还好,这次回去后,就少出门,多在家里转转。”

    马车颠簸,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坐久了都觉得浑身骨头都要散架,何况刚怀孕的妇人。

    郑成连连点头,“是是是,这是当然。”

    过了会儿王元宝从店里回来,听到二女儿怀孕,也是高兴不已。

    女儿们子嗣兴旺,家庭和睦,就是王元宝余生所求的了。

    为了不让王兰太受点拨,吃过午饭,初心和王元宝就催着夫妻俩回去。

    回去路上马车自然是走的极慢,颠簸也要小上一些。

    姐妹俩各自在家安胎,店里的生意则交到了王意和王珍姐妹手上,王元宝只要时常过去看看就行。

    别看王意和王珍姐妹俩今年才十三,做起生意来也是有模有样,轻易糊弄不得。

    初心见姐妹俩把店里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就决定提前买两个商铺给俩人练手。

    王英也就是孕前期人不舒服了些,现在人也恢复过来,整天闷在家里也是无事,倒不如去看看店。

    反正店里的都请了帮工和厨子,不需要王英自己动手,她只要算算账就行。

    初心一向低调,即便是攒了不少银子,也很少买什么贵重首饰,一家人也是照常过日子。

    初心问过姐妹俩各自的意见,想要开什么店。

    王意性子活泼一些,又比较喜欢折腾,选择盘了一家成衣铺子。

    平时王意自己的衣服,买回来她都会自己改动一些,看着也的确比从店里买来时,要好看不少。

    成衣铺子并非是经营不下去才要出售,而是东家要搬走,要处理梓州的产业。

    店里剩下两个本地的老师傅,和一些学徒。

    王意把这些人都留下,拿出自己平日画的一些衣裙样式,交给店里师傅们去制作成衣。

    店铺的招牌也改成专卖女人衣裙的地方,重新开业的时候,只吸引了一小部分看热闹的人。

    王意也不着急,从身边人开始推销。

    好看的衣裙谁不喜欢,慢慢的梓州城的妇人姑娘们,都开始在王意店里购买衣裙。

    一些身份较高的豪门官家女眷,看不上王意店里的布料,花钱买了图样,让家里的绣娘量身定制。

    王珍性子腼腆,不善交际,便选择开了一家炸货铺子,请了水生做店里的大师傅。

    平时店里的事情都交给水生去经营料理,她只负责算账采买。

    炸货铺子不光卖各种油果子、面果子、糖糕,经过初心的提点,还买起了炸鸡、炸串、炸肉条。

    虽然平时生意看着平平,但每月都有固定的入账,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是店里的生意高峰。

    一年到头,总得来算,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姐妹俩各自忙着,王英和王兰两姐妹也陆续生下了孩子。

    王英先两个月生,这回是个女儿。

    原本说秉字辈取女孩儿名不好听,打算女孩子就不顺字辈。

    王元宝觉得这样不好,外人听了还以为跟王秉安不是一个娘生的呢。

    一家人选了许多字,最终给孩子取名为王秉莲。

    王兰只比王英晚半个月生,她怀的是双胎,本就生的比单胎要早。

    王兰生产当天,初心和王元宝都过去陪着。

    主要担心王兰是头一胎生产,又碰上双胞胎,怕她生的艰难。

    这时候有家人在身边,也能让她心里多些安慰。

    王兰疼了一天一夜,参汤喂下去两碗,才把龙凤胎兄妹给生下来。

    大夫也早早请过来,一出产房,就让大夫把脉。

    好在除了气血有些亏损外,没有什么别的问题。

    丫鬟端来炉子上温着的补汤,王兰喝了半碗,才又睡过去。

    对于龙凤胎兄妹,郑家夫妇爱的跟什么似的,要不是孩子吃过奶要睡觉,夫妻俩还舍不得撒手。

    孩子的名字是早就取好的,几个月前就知道怀的是双胎,所以名字取了十几个,等生下来后再做选择。

    郑家夫妻拉着初心、王元宝母子,给两个孩子挑选名字。

    最后选定哥哥叫郑明修,妹妹叫郑明玉。

    初心和王元宝不放心王兰,一直在郑家的庄子上待到洗三过后,才坐车回城。

    王秉莲满月酒的时候,王兰挺着大肚子,就没回去喝酒。

    等郑明修和郑明玉兄妹俩办满月酒,王英抱着王秉莲,跟木生、王秉安坐了一辆车,一起去看望妹妹王兰。

    郑家亲戚多,好在他们家的庄子地方大,占地广,摆个百八十桌也没问题。

    初心和王元宝带着王意、王珍姐妹俩来的稍晚一些,王意店里的生意红火,来之前店里来了一位贵客,非要王意亲自到场商量样图的细节。

    姐妹们轮番抱过双胞胎,双胞胎兄妹似乎格外喜欢王意和王珍姐妹,小手挥动着,劲儿大得很。

    当天喝完满月酒,一家子就一起回城了。

    进了城门后,王意看天色还早,就在中途下了车,说要去店里看看。

    这次的生意是大户人家的当家主母要的样图,跟王意商量细节的是府里的嬷嬷,人虽然挑剔,但态度还算和善。

    王意刚一进店,伙计们ᴶˢᴳᴮᴮ就上来回话。

    “方才那位嬷嬷又来了一趟,见东家不在,就又回去了,说明日上午再来,要跟东家当面改一改裙子上的花样。”

    “我知道了。”

    王意打发伙计继续去忙,她在店里转了一圈,翻了翻订单簿后,便回去了。

    与此同时,城北一处大宅院内,上了年纪的嬷嬷走进正院,打发走伺候的丫头,一个人进了明间。

    明间靠墙的软塌上,坐着一位装扮奢华的中年妇人,头上华珠点翠,十分夺目。

    “夫人。”

    嬷嬷上前倒了杯茶,递到妇人手边。

    妇人放下书,接过茶盏,慢声问道,“怎么样?”

    嬷嬷摇了摇头,“店里伙计说,她去参加她外甥的满月酒了,我跟伙计定了时辰,明日上午再过去。”

    妇人慢慢把茶盏放到桌上,转过头来,看向嬷嬷。

    “你说,她会认出来吗?”

    嬷嬷盯着自家主子稍添岁月的眉眼,摇了摇头,“她长得跟夫人只有一二成像,要不是她脖子上戴着的金锁,奴婢也认不出来。”

    “长得像她父亲,也好。”

    烛光下,妇人眼中含泪,却忍着不肯落下。

    嬷嬷心有不忍,“夫人,事过境迁,当初丢下她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好在她们有福气,被那户人家捡走之后,从未吃过什么苦,如今咱们能做的,就是给她们选一户好人家,让她们后半生衣食无忧,也算是夫人的一片心了。”

    妇人用帕子拭干泪水,忽然问道,“俞哥儿什么时候到梓州?”

    “听外头的小子们说,六少爷是后天早上到,原本应该今天到梓州,好像是在路上因什么事耽搁了,才拖了两日的功夫。”

    妇人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次日,王意来到店里,等了半刻钟的功夫,才等到嬷嬷。

    衣裙花样的事情并没有讨论多久,嬷嬷便定下了花样,而后嬷嬷借口要选些别的样图。

    趁王意翻找样图的时候,嬷嬷假装闲聊,打听起王意的私事来。

    一开始王意也没在意,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王意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

    后来等嬷嬷提起婚事,又打听王意喜欢什么样的男子,王意才警惕起来,巧妙转移了话题,没再跟嬷嬷说样图以外的事情。

    嬷嬷拿走了图样子,爽快了付了银子。

    临走的时候,说过段时日家里要来客,到时候再来选样图,让王意多画几张款式新颖,适合小姑娘穿的衣裙。

    王意应下后,回去就开始琢磨。

    虽然嬷嬷问她私事的时候,让王意感觉有些奇怪,但谁让人家给钱爽快。

    有钱不挣不是她的风格,只要以后再跟嬷嬷交谈的时候,多长一个心眼也就是了。

    作者有话说:

    第87章 子孙满堂

    王意花了五六天的功夫, 画了四副新样图。

    春夏秋冬,各种季节的衣裙各一副。

    这回嬷嬷再来,就没有像上回那样问东问西, 拿了样图后, 什么细节都没挑,只问她自己满不满意。

    王意对自己精心画出来的样图自然满意, 嬷嬷听了她的话, 当场便把银子给付了。

    过了几日,这位嬷嬷又再次上门。

    只是这回她不是来定样图的,而是专门来给王意送东西的。

    “我们夫人很喜欢姑娘的手艺, 所以特地派我来给姑娘送些谢礼。”

    嬷嬷让了半身,两个下人抬着两个箱子放到了地上。

    “这里头的衣裳, 是根据姑娘样图制作的, 我们夫人说给姑娘也送两套, 算是答谢姑娘的巧思妙手。”

    王意有些愣神, 两套用得着用两个大箱子装吗?

    嬷嬷送完东西就走了, 也没等王意拒绝。

    王意过去打开两个箱子, 里面的确是装了两套衣裙,只不过春夏秋冬四套衣裙各两套。

    虽然初心和王元宝一直没有在穿着打扮上太过奢靡, 但王意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

    这两箱衣服,所用的布料都是上好的锦缎和绸子, 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那位嬷嬷给的样图银子,连箱子里的一套衣裙都买不起,何况对方一送就是两箱。

    王意不想收下,可又不知道那位嬷嬷到底谁家的, 没办法, 只要先伙计送到她家里去。

    王珍不知道这两箱衣裙是别人送的, 还以为是王意店里做的,拿出一套试了试,十分的合身。

    初心看到王珍穿着新衣裙,也不免点头,“你姐姐设计的样式都格外的轻灵动人,适合你们这些小姑娘。”

    王珍也很喜欢,干脆就没换下,而是继续穿着。

    傍晚王意回来,看到妹妹穿着箱子里的衣裙,刚想说那是别人送的,可下一秒,她却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那位嬷嬷送的衣裙,穿在她妹妹王珍身上,会如此合适。

    王意和王珍虽然是双胞胎姐妹,但随着俩人慢慢长大,也产生了一些区别。

    王意的个头要高一些,平时做衣服,袖子都要比王珍多出小半截来。

    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王意就没有提嬷嬷的事,而是等晚饭过后,才找到初心,跟她提了那位嬷嬷的奇怪之处。

    “我总觉得有些古怪,她说是按照我的尺寸做的,一些眼精的老绣娘,不用裁量就能精准的做出合适的尺寸衣裳我信,可是她又没见过小珍,为什么小珍穿上也那么合身?”

    初心详细问了这几天发生的事,然后让王意带她去看看那两箱衣裳。

    箱子就摆在王意的房间里,祖孙俩过去打开箱子,把里面的衣裳都钭开来。

    发现两套尺寸并不一样,一套是按照王意的尺寸做的,另一套则是按照小珍的尺寸做的。

    “对方应当没有恶意,毕竟这些衣裳的布料也不便宜。”

    初心其实心里有了个猜测,却不知道要不要告诉王意。

    “奶奶,你是不是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意发现初心的欲言又止,便忍不住追问。

    初心和王元宝并没有瞒着王意和王珍,她们姐妹俩的身世。

    王元宝至今都没有再娶,王意和王珍稍大一些的时候,就总会问到亲娘。

    因为别的孩子,都有爹有娘,而她们却只有爹,没有娘。

    从那时候起,王意和王珍姐妹俩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她们的亲生父母是谁,并不清楚,只知道她们是从雪地里捡回来的。

    初心看了眼王意脖子上的金锁,“那个嬷嬷,有没有看过你的金锁?”

    王意下意识摸上金锁,仔细一回想,好像是有那么回事。

    “我当时还以为她是在看我领口的花样。”

    王意顿了顿,忽然说,“明日我把那两箱衣服给带到店里去,等下回她再来,原样还给她们。”

    对于丢弃自己的亲生父母,要说不怨恨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王意想得开,不把仇恨留在心中。

    只是想让她原谅丢弃她们姐妹的亲生父母,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夜里姐妹俩睡到了一处,第二天,王意就把两个箱子原样抬到了店里,放到库房里存着。

    人家既然能知道王珍的身量尺寸,对于王意把箱笼抬回家又抬出来的事,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

    “看来她们都知道了。”

    秦夫人坐在绣凳上,看着院子里跟丫鬟玩藤球的小儿子,脸上笑着,可眼神中却带了几分伤感。

    “两位姑娘的养父,从未隐瞒过姑娘的身世,她们一早知道自己是大街上捡来的,大姑娘又冰雪聪明,跟夫人年轻的时候一样,能猜到也不稀奇。”

    嬷嬷奉承了句,又安慰道,“姑娘们是不知道您的难处,等她们自个做母亲,就能明白夫人的苦楚了。”

    秦夫人摇了摇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总归是我亏欠了她们。”

    嬷嬷见状,立刻转移了话题,“六少爷那边已经让人带去大姑娘店里了。”

    秦夫人这才振作几分,“让人盯紧了,俞哥儿要是有那个意思,就立刻派人去提亲。”

    嬷嬷应了声,慢慢退了出去。

    秦夫人独坐在房中,缓缓叹了口气。

    沈若俞,沈家商行的三房的嫡出少爷。

    父母早亡,从小就养在秦夫人的膝下。

    自己养的孩子自己清楚,沈若俞为人清正,君子端方,只要俩人能成,以后上无公婆管束,又有万贯家财傍身,加上还有她从旁照看。

    只要大女儿肯嫁给沈若俞,以后就只要安安心心享福即可。

    至于小女儿,她也有她的打算。

    *

    沈若俞到王意的店里选了几个样式图,王意对他的到来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只当是一个普通客户,招待完就抛到了脑后。

    沈若俞却对王意上了心,来之前,秦夫人只告诉沈若俞,她看中了一个姑娘。

    虽然对方家世一般,但人品性格都很不错。

    若是能娶回家做媳妇,一定是旺家之相。

    沈若俞一向信任秦夫人这个大伯母,去年大伯就让大伯母给他准备婚事,结果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

    如今举家来到梓州,大伯母闲暇下来,自然又重新替他操心起婚事了。

    沈若俞对自己婚事并没有ᴶˢᴳᴮᴮ什么想法,一切单凭伯父伯母做主。

    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去见王意。

    只是对方好像并不知道这件事,只把他当做普通的客人。

    沈若俞去了两回,秦夫人那边就明白了。

    王意这头还没把两箱衣裳还回去,初心那头就碰到媒人大张旗鼓的上门提亲来了。

    听到媒人是替沈氏商行三房的六少爷来提亲,初心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媒人那头可是收了银子的,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婶子别急呀,好歹听我仔细说说,这可是大户人家,您家姑娘嫁进去,那就是嫁到了福窝里,穿金戴银,使奴唤婢的,不比嫁给小生意人强?”

    初心不为所动,“沈家高门大户的,咱们家只是平头百姓,般配不上,还烦请大妹子替我回了吧。”

    媒人没能说动初心,只好回去复命。

    秦夫人那边也没为难她,而是让她想法子再去说和说和。

    “夫人,不是我不想做成这桩婚事,而是你不了解邓婶子那个人。”

    媒人也是梓州城里的老红娘了,初心家又有四个孙女,前头两个王英和王兰就是她经的手,所以对初心一家也算比较了解了。

    “这邓婶子是个疼孙女的人,她大孙女跟二孙女,定了人家后,愣是被留到十七才发嫁,家里的钱财产业,都是四个孙女平分,她们家三姑娘、四姑娘要是放到别家,今年也该说人家了,可在她们家,少说要再留上一年半载,亲事说定以后,还得再等上一年半年,哎哟,你说这事放到谁家能这么干。”

    媒人说的自己都发笑,做女人的也都能理解。

    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挣命,年纪越小越容易出事,稍大一些,也更安全一些。

    秦夫人听了连连点头,“这是应当的,是我想差了。”

    让人好生送走媒人后,秦夫人就来嬷嬷商量。

    “看来俞哥儿是不行了,老爷催得急,俞哥儿又到了岁数,让他再等上两年,我也不好交代,干脆先办了俞哥儿的婚事,她们姐妹俩我再慢慢寻摸,等邓婶子那边愿意松口,我再出面替她们保媒。”

    沈氏商行的大夫人保媒,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待遇。

    秦夫人让嬷嬷转告沈若俞,要另给他寻一门亲事。

    不想沈若俞却不同意了。

    “还劳烦嬷嬷替我转告伯母,侄儿愿意再等上两年。”

    沈若俞在王意的成衣店附近开了一家书肆,两家店属于斜对门,一眼都能看见。

    这倒不是沈若俞故意,而是下面人经手买的店铺,不想就这么巧。

    俩人偶尔会碰上,王意认出是曾经的客人,便点头示意。

    一来二去,俩人也算认识了。

    虽然算不上熟悉,但也能说上两句话。

    沈若俞的意思被嬷嬷转告给秦夫人,秦夫人倒是很高兴。

    沈若俞才是最优选,这样女儿才能回到自己身边。

    秦夫人和嬷嬷没有过多打扰王意,只是让人暗中照看,所以初心一家子都没有发现躲在背后的秦夫人。

    *

    随着姐妹俩年岁渐长,外甥王秉安也到了进私塾开蒙的年纪。

    因为沈若俞的书肆就开在成衣店的对面,所以王意特地去挑了一些开蒙的书,以及笔墨纸砚,打算送给王秉安。

    沈若俞帮着挑了一些,结账的时候,还送了一本字帖。

    王意本想一起付钱,沈若俞却不肯收。

    “好歹咱们也算是朋友,就当是我送给外甥的礼物。”

    沈若俞含笑看着王意,心中却在想,不知道伯母有没有请媒人上门提亲。

    王意回到家后,才后知后觉的反应沈若俞那句话有些不对。

    只是沈若俞往常给她的印象太过于君子,所以王意也没有往其他方向想,以为沈若俞只是一时说错而已。

    王秉安收到书后,带着妹妹王秉莲一起摆弄。

    王英看了一眼,便笑着跟王意说,“最近上门提亲的人这么多,你就没有自己中意的?”

    王意摇了摇头,“奶奶跟爹满意就行,我相信奶奶的眼光。”

    王英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有王英和王兰姐妹俩的婚事在前,前来给王意和王珍提亲的人,家庭条件也拔高了不少。

    初心和王元宝都快挑花了眼,这个合适,那个也不错。

    “好好挑两个,回头再给她们姐妹俩自己选选。”

    这一下子要嫁两个女儿,王元宝是又欣慰又舍不得。

    可没办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木生一样,能够无视他人的异样眼神,坚定入赘到他们家。

    母子俩从提亲的人家中,挑选了四五个出来。

    刚把剩下的帖子收拢起来,媒人又再次上门了。

    “邓婶子,我又来了给你道喜了。”

    媒人脸上的褶子都快笑出来了。

    最近这阵子,她都来初心家报过七八回喜了。

    可这一回,媒人的腰杆挺的比以往都直。

    “邓婶子还记不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沈氏商行,我知道当初婶子是觉得两位姑娘年纪小,舍不得定人家,人家沈家六少爷巴巴等了两年,一听到婶子要给姑娘选人家,就找了我来,专门给你们家三姑娘提亲。”

    初心不动声色跟王元宝交换了一个眼神,也没有一口否决,“不知道妹子对沈氏商行了解多少,这既然要做亲家,我肯定是要打听清楚的。”

    媒人也没多想,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初心。

    初心听完心里就有数了。

    “麻烦妹子了,这帖子我先留着,容我考虑考虑。”

    见初心没一口回绝,媒人脸上笑容更深了。

    “行,婶子慢慢考虑,要是有准信,可一定通知我。”

    “一定,一定。”

    王元宝忙起身答应,然后把媒人给送出了门。

    回来后,王元宝才问起这个沈氏商行的事情。

    初心就告诉他,两年前这个沈氏商行的六少爷就上门提过亲。

    只是那个时候,她觉得两个孙女年纪还小,就一口回绝了。

    “沈家高门大户的,要是把小意嫁过去,万一受了什么委屈,咱们也没本事给她撑腰。”

    王元宝觉得不大靠谱,有些不喜欢这个沈氏商行的六少爷。

    沈家那边等了几日,却等到了王家相看的消息。

    沈若俞有些坐不住,一直在书肆等着王意回店里。

    这一等就是一整天,第二天王意才来到成衣店。

    不想刚进门,就被沈若俞给叫住了。

    俩人就这么站在门口,沈若俞当着伙计的面,问王意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提亲。

    王意这才想起来,“那个沈家六少爷,就是你?”

    沈若俞点头,然后推开两步,冲王意欠身拱手。

    “若是平时有什么得罪之处,还请告知。”

    “你没有得罪我,只是咱们两家家世不般配,我只是平头百姓,高攀不上。”

    王意对沈若俞也却有好感,只是这点好感还不足以让她踏入高门大户,以后就缩在那小小一方天地里,再也不能出来。

    沈若俞从没想过会是这个缘故,他还想替自己辩解什么。

    王意却忽然问他,“你们沈家是不是有个嬷嬷,容长脸,下巴上有颗痣,平时不怎么爱笑。”

    沈若俞想了想,“你说的应该是我大伯母身边的季嬷嬷,她的确曾到过你的店里,买过几个样式图。”

    王意垂下眼皮,低声问道,“你知道这位季嬷嬷是哪儿的人吗?”

    “季嬷嬷家乡何处我并不知道,但我大伯母是梓州人士,季嬷嬷跟着我大伯母多年,应当也是梓州人士。”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