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跃龙门(科举) > 第97章 雨季了
    天色渐暗,厚重的乌云从远处飘来,黑云压城的同时,狂风大作,树影摇曳,飞沙走石。


    “沈哥,雨季要到了,明日我找工匠来补屋顶!”


    曹许光见天色不妙,从长凳上跳起来,将院里晾晒的衣裳一把薅在怀里。


    衣裳刚收完,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他边往屋里跑,边对书案后的沈长林大喊。


    县衙后面有几方小院,大多年久失修,沈长林挑了一间勉强能住人的,着人打扫后,带着曹许光住了进去。


    之前几个月没碰上雨季,住得还算舒心,雨季到后,屋外大雨倾盆,屋内便小雨淅沥,早就该修葺修葺了。


    沈长林点了头,不忘叮嘱:“找个收费便宜的工匠。”


    “知道。”


    曹许光说着,点了盏烛灯端到书桌旁,手撑着下巴疑惑发问:“沈哥,你都这么有钱了,咋舍不得花呢?住豪宅穿锦衣,吃山珍海味,那日子多好。”


    “我一年俸禄只区区百两,不算有钱。”沈长林批着公文,语气冷静的答道。


    曹许光挠了挠头,更加疑惑了。


    沈长林十分清楚曹二在疑惑什么,他和海青县的百姓认知一样,都认为县衙银库等于县令私库:“那十多万库银不是我的。”


    “不是沈哥的,还能是谁的?”按照曹许光的脑回路,他实在想不明白。


    沈长林继续批阅公文,没有和曹许光多解释,说千道万,不如做一件实事有效。


    -


    海青县水脉多,近海,每年雨季来袭时,百姓们都提心吊胆,因为这意味着城村内涝、河堤决口、山洪泥流的事会频繁发生,每年雨季过后,因天灾而丧命的百姓名单,能写满一张巨大的宣纸,小小的名字背后,是一家人的灾难。


    因此沈长林早有加固桥堤,修筑泄洪水道的想法,雨季到来前,沈长林便着人将全县有坍塌危险、易出险情的地方做了汇总,再从中挑选最危险的几处,先行修缮。


    毕竟基础建设是要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十几万两库银对个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全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能紧着最危急处。


    -


    阵阵闷雷在天边炸响,兼空气闷热天色阴沉,天地仿佛一个巨大蒸笼。


    眼看又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海青县半霞村的村民,偕老带幼,背着包袱披着蓑衣,纷纷往村里的宋神庙奔去。


    不同于村野的无名小庙,半霞村的这座宋神庙,乃敕造,是一座拥有两配殿的大庙,曾经也香火如云,巍峨华丽过。


    但这都是前朝往事了。


    宋神庙供奉的是前朝一位宋姓大将军,庙已建成五百年,后世事变迁,王朝更迭,到如今这一朝,除半霞村及邻村村民外,宋神庙已鲜为人知。


    如今的宋神庙,更像村民们的避难所,遇见大雨雷暴天,房子破旧的村民,则会带上家人和细软,到神庙暂住,带雨过天晴再返回自家。


    从前如此,今年亦然。


    入夜,庙里的空地上,点起几簇篝火,朦胧的火光照耀在村人脸上,听着庙外的狂风骤雨声,村民们一边烤火,一边说着闲话,同时在心中祈祷可以平安度过雨季。


    一夜无事,第二日清晨,一队衙差从村外而来,他们扛着木料、麻袋、瓦片、油布等物品,说是奉沈县令之命,前来修缮宋神庙和半霞县的风雨桥。


    “我们村可没钱。”


    “就是,你们从哪来回哪里去吧!”


    宋神庙和风雨桥年久失修,早就摇摇欲坠,村民们知道,可他们无钱修缮,只好过一年是一年。


    关于新任沈县令为敛财不择手段的传闻,在半霞村妇孺皆知,村民们久经盘剥,对当官的警惕性很高,在曹许平说不要钱,修庙和桥的钱全部由县里出后,他们也不信。


    “天下哪里有掉馅饼的好事,就算掉下来也轮不到我们。”


    “我们的庙和桥用不着你们修,别在这假惺惺!”


    带着人和物资巴巴的来帮人,结果人家非但不领情,还将人往外轰,曹许平无故受了一顿窝囊气,一时气急,语气不由的有些恶狠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村民们大怒:“你说谁是狗?凭什么骂人?!”


    “你们不识好歹,活该被骂!”


    曹许平气得胸口疼,来时高高兴兴,谁知这群刁民这般难伺候。


    “爱修不修,老子不管你们了!”


    双方不欢而散,曹许平气哼哼的带着人和物返回县城,走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沈长林的叮嘱:“无论遇见什么苦难,都要完成修庙筑桥的任务,完成有赏,完不成则罚。”


    赏罚分明,是沈长林驭下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亲疏原因,皆循此道。


    曹许平不想被罚,也不愿让沈长林失望,只好憋住气回去继续向村民解释,他们真的只是奉命来修庙和桥,绝对没有其他的企图。


    半霞村的村民中,有好几位和邬家寨的那个所谓同德会,而同德会的人,经常向会众洗脑,叙说官员作恶种种不好,让会众联合起来对抗官府。


    于是,在曹许平去而复返的这段时间内,那几个会众对村民们道,衙差们奉命修庙是假,要偷宋神的神像去卖是真。


    他们说的言之凿凿,村民们信以为真,等曹许平回来后,直接被愤怒的村民给赶了出去。


    受阻的不仅是曹许平,派出的其他几队修路、修水道的衙差,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挠。


    沈长林算是充分理解了什么叫做基层工作,简而言之就是鸡毛蒜皮,这时候的沈长林想到当日对着满朝文武,夸夸而言说要改革的自己,不禁失笑。


    改建一县已是如此之难,一国之改革,更是地狱难度。


    基层工作久了,沈长林意识到会用人的重要性,政务千头万绪,培养得力干将很重要。


    包括曹家兄弟在内的十多人,被沈长林反复的历练培养,择优重用,很快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却生活经验丰富的汉子,就练就了一身基础行政的本领,用起来格外顺手。


    沈长林甚至觉得,他们比那些秀才甚至很多举人都会办事,脑子活泛,遇事会想办法,不怕承担责任。


    因此,沈长林主导的这轮基建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艰难的推进下去。


    同时十几万库银也见了底,曹许光心疼的同时,也彻底相信沈长林没有将库银据为私有的想法。


    “原来沈哥真是个清官!”


    曹许平听了,感慨道:“是啊,许光,跟着你沈哥好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


    -


    这一年,南方的雨水格外丰沛,雨连绵不绝,各地洪涝、塌方、民房被淹的灾情频发。


    西南边境地区尤甚。


    灾情统计档传到西建布政使司手上时,老者捋着胡子细细查看情况,在看到海青县的灾情禀报时,不由自主的瞪大了双眼,惊讶道:“今年海青县竟无一人受灾身亡?”


    要知道往年,海青县是伤亡最惨重的一县。


    西建布政使司的幕僚接话道:“大人有所不知,今年海青县新赴任了一位沈姓县令,叫做沈长林,上任扩招衙差,征欠税,修桥筑路,修缮危房,因这位沈县令未雨绸缪,海青全县受灾最轻。”


    幕僚的话语间,充满了对沈长林的赞赏。


    布政使司闻言,轻蹙眉:“这位沈县令,就是去岁的新科状元吧?”


    “正是此人。”


    “能金榜题名的,果非凡人,海青县这烂摊子,还真叫他给支起来了。”西建布政司眼中闪过惊艳之色,“本官这就修书一封,向圣上禀明他的功劳!”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