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古代种田生活(9)

    古代种田生活(9)制棉衣送温暖

    自谢家村那事过后, 如今已至十月中旬,天气渐渐凉了起来。

    县令大人甚是忧心,平舆县内大半的人都是逃难来的难民, 这些难民虽有粮食, 不会饿死, 但这天气逐渐冷下去,怕不是会被冻死。

    顾子琰走进县令书房,看到县令愁眉苦脸, 问道:“大人可是在忧心县内百姓?”

    看见他,县令期待道:“子琰, 你回来了, 周大人如何说?”

    顾子琰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大人说‘必不能让这些百姓无衣蔽体’,九月时, 大人已命人在江州收购了上万吨棉花和麻布, 让我等先统计需要棉衣棉被的人数。”

    县令拍手称赞:“周大人高瞻远瞩, 果真是我辈之楷模,我现在找人去统计人数。”县令正要出门,正好与钟典使和王植在门口相遇。

    两人喊道:“大人要去哪?”

    “你们有何事吗?”县令清咳一声, 做好表情管理。

    钟典使指了指王建国, 说道:“大人, 阿植有事向您报告。”

    “大人, 现在天气渐冷,下官在各地走访时发现,还有许多人衣不蔽体, 如果持续降温,这些人很可能会被冻死。下官甚是忧心, 特来向县令问问,可有对策?”王建国皱着眉,很是忧心。

    “原来是为这事,我们进去说吧!”县令欣喜,能考虑到这步,说明阿植不仅有对工作勤勤恳恳,更是有一颗爱民之心。

    看见顾子琰,王建国有点惊讶,于是问道:“顾先生也在啊?我快半个多月都没看见顾先生了。”

    县令说道:“子琰才从州府回来,为的就是这事,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棉花吗?”王建国猜测道。若有棉花的话,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这个冬天就好过了。

    县令赞道:“阿植果真聪颖,哈哈,就是棉花。周大人高瞻远瞩,已经从江州购买了许多棉花和麻布,现在需在县内统计没有棉衣的人员,这事交给阿植如何?”

    “这部分人员我已经统计好了,那册子正在我身上呢。”王建国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册子,双手捧着递给县令。

    “哦~阿植果然能干。”县令大喜不已。

    翻动册子,上面各种横纵线条交错,形成一个个长方小格,记录得清晰、详尽,何地何人,总共多少,一目了然,县令看了,问道:“这记录方法是你想出来的吗?清晰明了,一看便懂。”

    王建国摇头,说道:“下官幼时不知在何处看到的,只记得这种记录方法十分清晰明了,就给记下来了,在记录时就用了这种方法。”

    县令把小册子递给顾子琰,顾子琰看完,说:“不错,确实一目了然,若此等方法用在账本上,记账会更加清晰,也不会出现许多乱账了。”

    王建国:“顾先生聪明!”

    钟典使听得甚是好奇,“顾先生,给予我看看。”

    顾子琰将册子给他,钟典使仔细查看,“此法有大用。大人,我先退下了。”钟典使心急火燎,恨不得马上去账房试试。

    “钟老还是如此性急,遇见好东西恨不得马上用上。”县令扶须说道。

    “子琰,既然人数已经统计好,快速给周大人去信,棉花拿回来,还需要耽搁些时日加工成棉衣棉裤,可耽误不得啊。”

    顾子琰点头,“是,大人,子琰先告退了。”

    书房内只剩下王建国和县令,王建国提议:“大人,下官有一法,可以加快做成棉衣棉裤。”

    县令惊奇:“你说!”

    “可以在县内聘请懂针线家庭困难的妇女进行加工,县衙提供一个场地,让她们一些人负责裁剪布料,一些专门做袖子,一些专门做棉衣背部,一些专门做领子……最后再让人将棉衣的不同部分缝起来,这样分工,可以加快赶制棉衣棉裤。”

    县令有些不相信,“当真?这样跟一个人单独缝制有何区别?”

    王建国肯定道:“当真,专门做一样可以提升这些人的技术和速度,比一个人单独赶制棉衣快,若县令不信,我们可以先试验一番。”

    “我记得县衙有懂针线的丫头吧?”

    王建国吩咐随从去购买够做20件棉衣的棉花,还有几匹麻布,搬到县衙后院,再让人把县衙里懂针线的都召集在一起,给他们分成两组,每组5人 。

    一组单独制衣,挑选针线较好的人员,一组进行不同分工,每人制棉衣的不同部位,看看她们谁先完成。

    到傍晚时候,罗平来报。声音难掩激动,“大人,第二组已经完成了。”

    “知道了。”结果在他意料之中。

    县令听完他的禀告,还是很相信这个结果的,单独制衣的那组针线是真得不错,连教导他小女儿刺绣的花嬷嬷也在,那可是几十年的绣娘了。

    县令点头,“行,到时候就依你的方法。”

    王建国询问:“那现在可以招工了?此事还需早点准备为好。”

    “可。这事就由你负责。”县令拍拍王建国的肩膀,心里赞叹:这样才是国家栋梁之才。

    *

    得到县令的同意后,王建国开始在县内贴告示,招200个懂针线活的女工,不论年龄大小,优先聘用家庭困难的。不过三天,就已经招满了。

    平舆县到府城,若是骑马,只需3天就到了,但是运送棉花来,至少得5天左右。

    因此这几天,王建国还在布置棉衣加工厂,厂地在县衙内,县衙修建得很大,现在还有许多空置的房间,经过一番布置,倒有模有样了。

    等场地布置完毕,棉花和布料也已送到,王建国通知女工来上班。

    县令也来视察过,当时就直拍着王建国的肩膀大赞,“阿植处事细致有规划,很让人放心!”

    到了十一月中旬,天气更冷了,女工赶制棉衣的速度慢下来。

    县令查问进度后,也跟着皱眉,“如今才赶制出一半棉衣,照此进度下去,恐怕得到十二月才能把棉衣赶制完。”

    他现在穿上薄棉衣已是觉得有些冷意了,那些还穿着破旧单衣的百姓恐怕更觉寒冷。

    “为了赶制棉衣,这些女工从早到晚不曾停歇,已非常劳累,所以下官决定再招些女工。”

    “可,我现在可给下军令状了,在十一月末必须将所有棉衣赶制出来,若需钱财可直接从账房支取。”县令严肃地说道。

    “是,保证完成。”他记得自己有几个制衣机器人,到时候让他们也跟着赶制棉衣。

    招工的告示已经贴出去,但来的人没有几个,王建国做起了小蛀虫,每天悄悄将一些棉衣麻布放进空间,带回家,让制衣机器人赶制棉衣。

    制衣机器人速度很快,每天至少能赶制200多件棉衣,虽没有招到几个女工,但在十一月下旬的尾巴尖上,所有棉衣已经赶制好了。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批百姓没有得到棉衣,为了保证棉衣能到百姓的手里,王建国每天都要跟着运送棉衣的马车去送,今天是他最后一次送棉衣了。

    这次去的地方是洛鱼镇,这里好些人都是养鱼为生,在平舆县内算是比较富裕的小镇,但是洛鱼镇下有个懒汉村,出了名的贫穷,他们今天去的就是这里。

    懒汉村不叫这个名字,反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杏雨村,但是由于村里面的人都很懒,喜欢小偷小摸,乞讨为生,不事生产。

    多说一句,县城里乞讨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村子的。

    懒汉村有100来人,大都是单身汉,娶不上媳妇,周边村邻都知道这个村子的德行,也不敢将女儿嫁到村子里来受苦。

    为了不让这些人饿死,县府每年都会给予粮食补助,这样做反而没有让懒汉村的人勤劳起来,反而是没粮食了就向县府要。

    他们村里的地都是荒着的,没一人种地,也许有些人不是这么懒,也想种地,但村子里懒汉多,经常这家顺点吃的,那家摸点东西,种个东西还没成熟呢,叶子都被人薅没了,久而久之,都随大流了。

    县令对此头疼已久,劝农官都劝过不知多少回了,懒汉村人依旧如此,把他们“懒汉”的名称发扬得更加闪亮、耀眼,让其他镇的、村的一听到这个名字,皆鄙夷不已。

    王建国之前也跟这个村子里的人打过交道,全都一副混不吝的样子,连里正都没个里正样。

    对付这种人,不能顺着对方,也不能一直无条件支持,得要强硬的手段。

    到了洛鱼镇,不过半时辰,就到了“著名”的懒汉村,里正带着全村青年早早在村口等待,个个怂着肩,眼睛四处打转,看见王建国一行人,立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王建国吼道:“排队!一个一个的来,不然我直接回去了。”

    村里的人现在都知道新上任的农事官不像上一任的好说话,若是不听他的,他真会回去。

    这是上一次得到的教训。

    王建国上一次运粮来这个村子,这些人见到运粮车就直接上来抢粮食,一副强盗作为,他肯定不能惯着,直接把先抢的那人来个杀鸡儆猴,大刀直接架到脖子上,裤子都吓尿了。

    但其他人还在不管不顾地抢,生怕粮食没了。

    给王建国气的,直接让车夫返回,饿死他们吧!

    第102章 古代种田生活(10)

    古代种田生活(10)改造懒汉村(一)

    经此一事后, 这些人倒是规矩了不少。

    懒汉村的人依次排队领完棉衣后,王建国一行人驾车回县里。

    到县府后,王建国到办公地方整理好数据, 向汪县令汇报情况。

    “大人, 所有棉衣都送往百姓手中了。”

    这里是汪县令书房, 旁边的炭盆散发着阵阵暖意。

    “甚好!辛苦阿植了。”汪县令眉梢都带着喜意,虽说耗费了大量钱财,县库吃紧, 但百姓有衣避寒,区区钱财, 也不过小事一件, 大不了他再厚着脸皮向州府大人要点。

    “属下不辛苦,”王建国笑着摇摇头,“本分之事罢了, 再说, 能为县令大人分忧是我的福分。”

    汪县令眼含赞赏:“很好!”办事能力强, 不居功不要赏,有这等属下实乃他之幸也。

    王建国:“大人,属下此次去的是杏雨村, ”

    还未等王建国说完, 汪县令很是明白地“哦”了声, “可是那被称为懒汉村的?”

    “大人明智, ”王建国小小地拍了下马屁,“属下每次去这个村子都觉得甚是奇怪,村中田地空置, 房屋破烂不堪,村民精神萎靡, 衣着与属下刚来此处一般无二,听属下人说,这村人一靠县府给予粮食,二靠在县、镇乞讨,懒汉之名县内皆知。

    属下本以为村中土地贫瘠,粮食产出不高,村民种不出粮才如此,结果,竟是因为村民太懒无心农事才如此作派,属下当时甚是气恼,怎会有人放着肥沃田地不用,天天没脸没皮的靠着别人施舍?”王建国越说越觉得心塞,那多好的地啊,特别适合种植稻米,值多少星币啊?

    汪县令到平舆县上任快两年了,这个懒汉村也算得上他心头顽疾,不给粮食,他们会饿死,给了继续老样子,最后只能放任不管。

    “唉,这懒汉村也是我心头顽疾,我上任两年,拿它毫无办法。”汪县令叹气。

    “县令大人,属下想去试试,看看能否把他们这习性改一改。”王建国说道。

    汪县令有点惊讶,但没有拒绝。“将近年关,过完年再去吧。”

    王建国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现在天冷,也不适合再种什么。

    **

    县衙放了十多天假,王建国没有在县城过年,反而回到落家村。

    村民们受益于王建国公布的沤肥方法,都对他甚是感激,见他回来,这家提着一只鸡那家捧着把菜上门,都未空手。见他家杂乱,还帮忙收拾,本来想用机器人的他省下了块能源石。

    王家院里,收拾完后,王建国和上门的村民闲聊,天色渐黑,村民们很有眼色,起身告辞,准备家去了。

    “多谢各位叔伯婶子,今日家中不大方便,明天再答谢各位了。”王建国朝村民们说道。

    村民们连忙说道:“没事没事。”说完,三三两两结伴出门。

    李树还在院内,王建国拍了拍他肩膀,厚实了不少,“阿树,你想不想跟我去县衙?”

    李树“啊”了一声,指了指他,说道:“我?”

    “怎么?不想?”王建国瞥了他一眼。

    “当!然!想!”李树大声说道,“我这不是太开心了嘛,阿植,你也太好了,从此以后,你让我往东绝不往西!让我爬狗洞绝不走大门!”他四指朝天,作发誓状。

    王建国被他逗笑了,“行了行了,好好练我教你的武术,不让你爬狗洞,爬墙就行。”

    **

    过完年,王建国打算对懒汉村进行改造,他向系统买了张懒汉村的地图,实地考察。

    懒汉村贫穷的原因是村民懒惰,不事生产,属于思想上的懒,也就是精神贫困,已经根深蒂固。

    实际上,他们村位置极好,土地虽荒废太久,但还是比较肥沃的,只要他们拿起锄头,勤劳种田,混个温饱没有问题。

    但是,他们现在就缺“勤劳”二字,懒惰成性,靠着别人的施舍已经成为本能。作为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已经丧失了劳动的根本。王建国看过,懒汉村连把像样的锄头都拿不出来,基本都被卖了。

    这样的村民,劝农已经没有作用,得用非常手段。

    花了十来天,王建国走遍了懒汉村每一寸土地,这地方比落家村好不少。

    半面山水半面田,田地平坦,水源丰富,属实是块宝地,只不过拥有这块宝地的人,空有宝物不珍惜。

    对懒汉村的大体情况有了了解后,王建国回县城,在县城的住处梳理整齐后,他赶往县衙。

    刚进县衙,就遇到庄琰手拿折扇,身后跟着两个随从,像是要出门。

    “顾先生。”王建国微微低下头,喊道。

    顾子琰瞥了他一眼,问:“这是从杏雨村回来?”

    迟钝了几秒,王建国才反应过来,懒汉村啊,“对,去考察一下具体情况。”

    顾子琰沉思片刻,这杏雨村他听县令说过几回,村人甚懒,不事生产,每年县衙都要给予他们上百石粮食,以免他们饿死,被上面责罚,快有十几年了。十几年不种地,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挥锄。这未及冠的小子倒是年轻气盛,敢想敢干。

    心中思绪千百转,也不过分秒之间。

    顾子琰拿着折扇的手拍了两下,看向面前小子,即使从前有些冲突,对于敢于做事的人,他从来不吝惜夸奖:“不错,绝知此事要躬行。愿君马到成功。”

    王建国:“多谢顾先生。”他侧身让顾子琰几人过去,这才去见县令。

    汪县令正在处理公务,听见随从的禀告,才知是王植来了。

    王建国匆匆行礼,刚坐下就说道:“大人,属下花费半月,对懒汉村全面考察,如今心里已经有了些章程,就是得需要县令大人的支持。”

    汪县令示意他继续说,“我打算先停止给供给懒汉村粮食,采用奖赏的形式发放粮食,开一亩荒地给十分之一石,以此类推,用此法来促使他们开荒种田,此为利诱。其次,‘好好’给他们讲道理,诉情理。此外,县令大人能否给予我充分的自主权,让我全权做主,不干预我的决定。”

    王建国看向汪县令,希望得到他的肯定。

    汪县令思虑片刻,还是有些拿不住主意,阿植年纪太轻,恐怕压不住人,问道:“讲道理他们会听?要不让钟典使一起?”

    王建国摇摇头,“典使大人这些日子甚是忙碌,倒也不必,大人若是信我,就让我全权做主,不出一年,我定能把懒汉村的名号取掉。”

    看着面前的气盛少年,倒是激起汪县令几分热血,“行,那就让你全权做主,不过,你得定期与我汇报。”

    王建国自无不可,“大人,还有一事,懒汉村中中青年村民较多,若是他们听说不发粮食,只有我一人恐怕难保安全,我想带几位弟兄一起,不知可否?”

    “可。”

    *

    翌日。

    得到县令许可的王建国带上李树还有他的机器人们一起去懒汉村,不过午时,已经到懒汉村。

    懒汉村房子破败,跟原来荒废的落家村有得一比,村里无一人走动,静悄悄的,有些许渗人。

    李树茫然地提着一个锣,有些困惑:“阿植,这真是一个村?还有百多号人?”咋那么像无人村?

    “对啊。”王建国敲了敲手上的锣,声音吵耳朵。

    村里好多人被惊醒,连趴起身。林二柱忙喊:“怎么了?怎么了?大柱,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林大柱又躺下了,“就锣鼓声,可能县衙或者镇上的人来了?你自己去,我昨天都没吃饱,没力气。”

    林二柱也躺下来,“那好吧,不管了。”真累,谁这么缺德,大早上敲锣。

    敲了半天锣,没来个人,风刮过,带来一阵阵尴尬,王建国和李树面面相觑。

    王建国改变策略,打算在一户户门口喊。

    他不敢敲门,怕给人家门敲散架了,只在门口喊:“开门,开门,县府送粮食来了!”这声音可比刚才的锣声穿透力强,不一会儿就聚集好些懒汉村村民。

    “粮食?粮食在哪呢?”这些村民目光涣散,神色萎靡,边打着哈欠边问。

    粮食的诱惑很大,没出去工(乞)作(讨)的村民都来了。

    据他半来月的观察,还留在村里的一般还是比较“富有”的,至少今天还能吃顿饭。

    “先跟我来,我有事通知你们。”王建国看了看这些懒惰成性的村民。

    村民们死气洋洋地拖着身躯跟在他们后面,王建国找了个高处的石头站着。

    “我宣布两件事,第一,从这个月开始,县府不再发放粮食补给,第二,从今天起,我将接管杏雨村。”

    刚说到不发粮食,一双双死鱼眼盯着王建国,村民们大叫道:“凭什么不发了?”

    王建国喊道:“安静!”相反地,村民吵嚷声越来越大,恨不得一拥而上,把他揍一顿。

    不发粮食,犹如夺了他们的命。

    村民虽然懒也懒得思考,但有一点他们很清楚,光靠乞讨,他们可能早就饿死了,如今可不就靠县府发的救济粮活命嘛!现在月末,这小子说不发粮食岂不是要他们的命!现在谁家还有存粮啊?!

    村民们愤怒起来,各个面目狰狞,犹如恶鬼。

    “大伙们,我们去县衙,去找县令老爷,这还没长毛的小子说的话能算数吗?都发了十四年的救济粮,现在说不发了,肯定是这小子想把我们的粮食吞了,不让我们活命啊!”本来还精神萎靡的村民,现在各个神情激慷,看着王建国犹如他们的杀父仇人一般。

    一人一句,气氛瞬间被引爆了。

    王建国会让这些人去,笑话,那他那能把整个境州给炸了的机器人小队岂不是没用。

    “轰”的一声,村民旁边的地面瞬间被轰出一个大洞,热气喷涌,场面瞬间从对立走向安静,村民们似乎被吓着了,噤若寒蝉,刚才喊打喊闹的村民一个个缩起头当了乌龟,像一只只小鹌鹑。

    “好好讲道理,就是没人听,唉,听我说完不好吗?”王建国看着他们温和地笑了笑,不过这笑容在村民看来可是恶意满满,“现在也不跟们你浪费时间了,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好好听我说完,第二,就像你们旁边的土地一样,“轰”一声,四分五裂,怎么样?”

    村民们挤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看看石头上的王建国,这用选?!

    “选第一个?”王建国问。

    村民一个个连忙点头,王建国:“行,那听我说完。”

    “县令大人已经将杏雨村的管理权交付给我了,从今以后,我就是村里的村长兼农事官,现在我宣布几项规定:

    第一,作为杏雨村村民,可享有以下奖励:开一亩荒地,奖赏3公斤粮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种植一亩田地,奖赏4公斤粮食;成功种植并收获达到规定产量的粮食,免除税收并奖赏2两银子。

    ……

    第十,所有村民必须严格遵守村规,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当然,肯定不是坐牢吃官家饭的好事!”

    把所有规定都念完,村民们感觉丧失了自由,这是人过的日子吗?!种田是什么玩意?靠着县府救济不香吗?不劳而获不舒服吗?

    所有村民都感觉好日子到头了,颇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压在身上还沉甸甸的。

    死气洋洋的脸上再添灰白,精神更不好了。

    “行了,先散会。”一群村民像游魂似的往四面八方散去。

    李树刚才被那“轰”的一声吓了一跳,“阿植,这……那是啥?“轰”的一声吓死人了!你带来的这些都是什么人啊?”李树悄摸摸地在王建国耳边问道,边问还边瞅了瞅旁边的机器人。

    “没事,这是我事先准备好的,你还记不记得落家村当时有家沤了许久的肥,旁边还点着火,一揭盖被炸伤的事没?”王建国随口糊弄他。

    “哦?是这样啊!”李树挠挠后脑勺,但是这没臭味啊,人家沤肥的地方不是臭气熏天的吗?

    *

    天色渐晚,一些工(乞)作(讨)的人下班了,一些满脸喜色,看来收获很是不错,一些垂头丧气,完全没精神,看到王建国,瞬间精神,腆着脸上前:“大人,这是来给我们送粮的吗?”

    王建国意味不明地说道:“算是吧!”

    回来的大概有十多位,人应该是齐了,王建国又通知了一回,本来一脸喜意的村民垮着个脸,既生气恼怒又不敢跟他呛声。

    第二天,天将破晓,寒露未歇,王建国挨家挨户敲门,村民迫于他的淫威之下,一个个打着哈欠,跟在他身后。

    王建国带了100多把农具,锄头,镰刀,钉耙……被分到每一个村民手里,村民被分成几个小队,由机器人带着,前往荒地。

    村民们先是装模作样跟着学,反正在后面,他们怎么糊弄前面的人也看不见,可是这些带队的人背后像是长了眼睛一样,不管他们做啥小动作,都会被发现,众人苦不堪言。

    饥一顿饱一顿养成的身体,虚得很,还没多久,王建国就听说有人晕了。

    王建国把晕倒的移到一处,让他们喝糖水,补充他们的体力,可能是看到晕倒了可以休息,村民一下晕了几十个。

    王建国突然想骂#%#,让机器人把他们弄醒,警告他们,“谁再故意装晕,我就把他以这种样子给埋在土里,呵呵!”他踢了踢地上装晕的林大柱。

    林大柱虚虚睁了睁眼,就听到这个残酷无情的新任村长低下头对他说,“你是不是想试试?”他一个鲤鱼翻滚,瞬间起来,还装模作样的扶了扶头,“哎,哎,头真晕啊!”一边撇着眼看王建国,那副模样引人发笑。

    还有些继续装晕,见他真被土盖上了,连忙爬起来,经此一番,村民乖了不少,虽然还是在磨洋工。

    中午饭统一做,是杂粮馒头和野菜粥,按照劳动强度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村民们排着队领取,打得多的笑呵呵,打得少的省不了扯会皮,王建国在旁边看着,白了他一眼:“怎么?你干了多少活自己不清楚?”

    村民吃完饭歇息会,接着就被带到地里。林大柱心里苦啊,这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他们已经成了恶霸地主家的可怜帮工,不仅得天天干活,还吃不饱。

    而且这狗官还有县令的文书。

    晚上,村民还得端着小板凳,去听什么思想教育课,众人叫苦不迭。

    在村民的不断作妖和王建国的不断镇压中,日子过得波澜起伏。

    第103章 古代种田生活(11)

    古代种田生活(11)改造懒汉村(二)

    懒汉村的村民干活懒, 但是小主意很多。

    一个生病将会有一连串的人生病,理由都不带换的,不是肚子疼, 就是脑壳疼。

    “阿植, 阿植, 徐老三又带着几个村民往山上去了!”还没进门,李树的声音已经传到屋里。

    经过一个月的管理和思想教育,懒汉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习惯现在的生活, 但还是有些刺头,比如这个徐老三。

    每天都想带着他几个兄弟去镇上要饭, 把勤奋干活当做是对他们的禁锢。当不劳而获成为习惯, 不用付出就能生存,在他们看来,尊严, 那是什么玩意?还不如人家丢在地上的一个馒头, 捡起来吹吹灰, 还能填饱肚子

    懒汉村的位置很好,环山绕水,离镇上、县上也近, 如果抄近路, 翻过老林山, 再走上半截路, 就到镇上了。

    老林山虽然叫这么个名字,但山上光秃秃的,都是些低矮的灌木丛, 如今还特意被清理过,准备种些药材, 更是方便这些村民溜走。

    不过,倒没人溜出去过。

    想到这个情况,王建国淡定地说:“没事,等会就回来了。”

    李树想想也是,“风大哥厉害着呢,每回都把他们抓回来,也不知道这些人逃个什么?”

    果然,王建国还没跟李树说几句话,风筝就带着徐老三几人回来了。

    徐老三虽是个刺头,长得却忠厚老实,听其他村民说,他要饭的业务比较强,每天都能得6、7文钱,有时遇上心善的少爷小姐,还能得半吊钱,时不时还能上酒馆喝喝酒。

    王建国看着瘫在地上的男人,用陈述的语气道:“徐老三,第三回了。”

    “有道是,‘事不过三’,既然你如此不服管教,非得离开杏雨村也由你。但是,离开后你就不再是杏雨村的村民,我会把你的户籍消了。你想流浪讨饭由你,不想干活也由你,只是,从今以后,你可不许回来了。不然,见你一次扔你一次。”

    徐老三一听,这哪行?他们徐家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他再怎么要饭乞讨在这也有个避风避雨的地方,这小子竟然要把他户籍消了,还要把他赶出村子,可咋行嘞?

    他忙哭天喊地道:“天老爷啊,县令老爷啊,我徐家祖祖辈辈都在生活,这半大小子仗着自己是个官就欺凌弱小,如今还要把我赶出去,这是要了我的命啊!”一直车轱辘地抱着这句话喊了半天。

    王建国一脸漠然,看他表演,佯装成怒气冲冲的样子说道:“风筝,把他扔出去,吵耳朵,我还怕你了,我这就去县衙禀告县令大人。”然后王建国就一甩衣袖,佯装要走。

    徐老三本质上怂,以往百试百灵的招术失灵了,看这小官还真要去把他户籍消了,他立马滑跪,脏兮兮的手在脸上一抹,忙抱着王建国的左腿,不让他走,大声哭喊:“大人,大人,我错了,我错了,我以后好好干活,别人五更起,我三更起来干。”

    王建国动了动腿,徐老三抱得更紧了,王建国喊道:“起开!”

    “大人,大人,我错了!别去县衙啊!以后你让我干啥我干啥!”徐老三哭得那叫一个惨啊。

    王建国本来也是做做样子,没走了,“行,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如果下次再这样,我就真去县衙把你户籍消了。”他也只是吓吓他。

    徐老三猛点头,保证道:“是是是。”

    主事人解决了,王建国看向其他几人,“你们几人呢?”其他几个本来就是被徐老三煽动的,以前虽然对逃出去蠢蠢欲动,这还是第一次上了徐老三那条破船,谁知刚上船,船就沉了,连个影子都找不着的那种。

    这听到王小大人的问话,这几人猛摇头,连忙把锅扣在徐老三头上,“大人,我们知错了,都是徐老三忽悠我们的,求大人别把我们户籍消了,我们以后定会好好干活,绝不偷懒了!”没有户籍说不定会被卖进什么黑煤窑,村里的林家财的岳丈可不就是逃难来的没有户籍,被卖进黑煤窑,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是皮包骨了。几人想着,心里更胆怯了。

    “呵,你等的保证于我无用,接下来就看你们怎么做了。”王建国说道。

    “行了,回去吧。作为你们不服从命令故意逃跑的惩罚,今晚就没有你们的晚饭了。”

    众人脸上的喜色还没褪去,就听到这句话,顿时丧丧的。

    “回去吧。”王建国又说了一遍。

    等到这几人都走完了,王建国才坐下来,总结道:“唉,这些村民可真是,小主意不断,但是吧,又怂,吓一下安分几天,然后又故技重施。”

    这事过后,其他村民看到徐老三又卖力干活,开始丧气满满,唉声叹气,他们这是逃不出王小大人的五掌心了。

    干活时,众人传递消息,这才知道徐老三差点被消了懒汉村户籍,被赶出村子里,这把村民们吓得哟,都不敢装病不干活了,懒汉村终于安分下来。

    两个多月的时间,懒汉村周围的土地也规整得差不多了,还用上了化肥机器人根据土壤情况调制的化肥。

    此时,今年的春种也开始了!

    平舆县春耕一般种植苞米以及一些蔬菜。王建国去年的苞米收成大概有10吨左右,一小部分被他让系统打开通道送往星际时空管理局去了。

    剩下的还有8吨左右,一亩地至少得4斤苞米,最多也只能供得上一个小镇种,这还得种其他作物。

    懒汉村穷得叮当响,种子是没有的,得从王建国这里拿。

    作为一县的农事官,王建国得去看看县内的春种情况,因此,就把懒汉村的管理全权交给了他的智能管家风筝。他则是回到了县城。

    在住处休整片刻,他赶去县府,向县令汇报这一个月内懒汉村的情况。

    县衙里有棵银杏树,现在已经长出扇子似的叶片,俏皮的小草从青石砖的缝隙里面钻出来,院子外的爬山虎也悄悄伸进墙内,到处都是春色。

    王建国被随从一路带到县衙后院,汪县令在给兰草浇水。

    王建国进书房后,道:“大人。”

    “阿植来了,我们去书房说。”汪县令手中没停,侧身看了王建国一眼说。

    王建国立在一旁,等汪县令浇完水跟他一起去到书房。

    汪县令坐在檀木桌后,问:“懒汉村进展如何?”

    王建国答道:“禀告大人,目前懒汉村大部分的土地都已规整完毕,施了肥,再等一周,就可种植了。村人如今比较安分,农事也日益熟练。”

    “甚好,春种即将开始,阿植你可得好好看看。”汪县令提醒道,他怕这少年一根筋,只管懒汉村了。

    “属下这次回来就是为春种之事。春种作为县内重事,属下定会安排妥当,请大人放心。”王建国一脸严肃地保证道。

    “大人,属下去年种下的苞米如今还剩八千公斤左右,若用此作为良种向县内推广,一亩可多收几十石,可以保证县内居民有富足的粮食生活,就不用挨饿了。大人觉得如何?”

    汪县令点头,“好好好,本官多谢阿植慷慨解囊。不过,若要种新种,这选地十分关键,明天再议,明天再议。你刚回县城,也十分疲累了,先回去歇息。”

    王建国告退,回到县城住处。

    第二日,县衙众人商讨,决定在落家村、杏雨村、林山村等10多个村种植良种。王建国还得了一千两银子的奖赏。

    **

    平舆县内各地辛勤耕种时,懒汉村也开始了他们十几年来第一次春种。

    王建国的工作主要是查看各地的种植情况。去年来平舆县的难民如今已经在此安家,虽然过得贫困,但至少活着。如今家家户户开始春种,粮食开始洒向田地,静待它们发芽生长,希望在生长。

    等春种过去,王建国的田地也以雇佣长工的名义来种,实则是种植机器人种的苞米、豆类以及番茄等。

    一个多月过去,王建国次回到懒汉村,发现村里变化颇大。

    村里的土地冒出苞米苗,破败的房屋也已休整过,现如今也能看出是一个正经村落的样子。

    通过王建国大半年的管理和监督,如今的懒汉村变了大样。

    懒汉村的“懒汉”二字在慢慢摘去,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以前有了天差万别。

    身上不再散发浓重体味,家中也打扫得整洁干净,衣服虽破旧但却干净。

    今日是他们对大丰收的庆祝,听说县令大人也要来,众人眼含期待,穿着自身最好的衣服,还派了几个年轻周正的小伙去村口拉了个横幅。

    外面查看情况的村民远远地看见一大队人马往村里来,忙敲锣打鼓喊道:“县令大人来了!县令大人来了。”

    乌拉拉一大堆人挤在村口。汪县令几人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得紧,他们几人一下马车,那些村民大声喊道:“欢迎县令大人!”

    汪县令开心啊,十多年的懒汉村就这么被改造了,村民的精神头都很不错,往村里去,道路平整干净,阿植可没小下功夫。

    “阿植。”汪县令喊道。“你可真是解决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啊。”

    王建国:“属下也不过是尽自身职责所在,还得多亏了县令大人您的深明大义,不然哪有懒汉村的今天啊!”汪县令开怀地笑了笑。

    王建国带着汪县令走了整个村落,汪县令还跟村民们交谈几句。

    经过粮仓、养殖场,王建国都重点介绍一下,汪县令终于放心了,最后去了食堂。

    食堂才修两个月,里面的菜式也不丰富,但对于很少吃过美食的懒汉村民来说,算得上是天上美味。

    其实,这些食物油水都没多少,只不过厨师机器人的手艺精湛而已。

    一进食堂,一阵异香扑面而来,还有些呛鼻,但是又特别吸引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美味?村民们被引得不住吞咽,连汪县令、庄琰这些品尝过不少珍馐的人都忍不住好奇。

    食堂帮工端来一碗碗生菜生肉。

    汪县令好奇,“阿植,这是作何?可是吃锅子?”

    王建国回道:“正是。我得了一西洋作物,叫做辣椒,用来吃这锅子正美味不过。县令大人一会尝尝。”

    等锅子端上来,那香辣味引得人不由得掉口水。

    锅子是鸳鸯锅,有红汤白汤。

    汪县令等人也是经常唰锅,锅子端上来,很是熟练地放些菜进去,他闻着那红汤有些刺鼻,但是味道又十分霸道,最先尝试。

    第一口下去,颇有些不适应,但吃完,渐渐得了趣,庄琰应该不能吃辣,刚吃一口,表情就僵硬了,硬生生吞下去,后来就再也没有碰红汤。

    一顿火锅,吃得众人冒汗不已。

    吃完饭过后,汪县令对这辣椒很是新奇,问:“你这有多少辣椒?给我拿点,这辣味甚是霸道,回味无穷啊!。”

    “我这有不少,一棵植株能结不少辣椒,县令大人可要去看看吗?”王建国提议道。

    汪县令欣然前往,观看过后,王建国给汪县令等人都拿了些干辣椒,下午不太热后,汪县令等人就返回县城。

    王建国也在懒汉村停留几天,也回县城安排秋收之事。

    懒汉村在两年后彻底摘下了“懒汉”二字,成为苞米、辣椒等多种作物的种植地,如今还办了许多厂子,原来的懒汉也娶上了媳妇。不过,这是后话了。

    第104章 古代种田生活(12)

    古代种田生活(12) 办厂

    冰盆下聚起一滩水渍, 盆里的冰已经融化了大半,但是屋里依旧闷热。

    王建国身上的长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他用帕子擦擦汗, 手中不停, 不一会就填满一篇纸。

    当初试种新种的几个村子都收完苞米, 现在他要把每个村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呈上去给汪县令看。

    写完最后一张,他整理好, 身上长衫湿透了。他觉得这样去见县令不大雅观,又跑回家换了身衣服。

    王建国把统计的数据递给县令, 心里琢磨着县令这屋内比他办公地方可是凉爽了不少。

    汪县令看完后, 虽早知新种的产量惊人,可这也太惊人了!这产量可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这可是现成的政绩,虽然他对做官追求不高, 但能升上州府去, 说不心动谁信?

    眼前的少年个头又高了不少, 身板挺直,对比去年,锋利的少年锐气内敛了不少。

    汪县令如今看了, 都不得不感叹这少年的成长速度之快!

    假以时日, 必定有一番成就。

    “阿植, 新种产量相当喜人, 明年应该就可在全县内进行推广了。”汪县令把数据纸还给王建国,十分愉悦。

    王建国听完,心里过了一遍, 若要在全县进行推广,那必须得把农户手里的新种都收集起来, 光靠农户交上来的那点粮税是远远不够的。

    “大人,那我们得先把农户手里的新种给收上来。大人,你看这样可否?县府以高出市价五文钱的价格收农户手里的新种,直接派人到各村去运粮。”

    汪县令思索了一会,说:“这样也行,但县库吃紧,钱财恐怕不够。”

    这也是个问题,王建国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想出一个办法,“大人,平舆县的乡绅富户都有众多田产,何不请他们支持一二?”

    汪县令好奇道:“怎么说?”

    “这些乡绅富户都有很多田产,新种产量之高,他们也有所耳闻。实际上,去年见到大人您之前,许多乡绅地主都有意购买我的苞米种。

    境州的气候优越,粮食产量颇高,州内的粮价较低,这些人赚不到丰厚的利润,就只能把粮食运往其他州府去卖。

    若是粮食产量增加,县内的粮价只会更低,他们更要把粮食运到其他州,但他们运粮到其他州府,县府将会对他们征收高额税收,不若以此为条件,适当减少税收来说服这些乡绅富户。”

    汪县令点头,“是个好办法,阿植思虑严密。那就如此行事,此事你不用操心,子琰自会去游说处理。你去找账房,支取些银两,前往种植新种的各村收集新种。”

    王建国点头,应好,然后带人去了最近的村子。

    这些村子一开始不大愿意种植新种,怕颗粒无收,毕竟他们离落家村较远,未亲自看到王建国种植收获的盛况,心中存疑也是必然。

    王建国只能挨村挨户劝说,保证若新种产量不高,将以去年的苞米产量赔付给他们,这才松口答应。

    如今,听县府以高出市价五文的价格来收苞米,好些人家都持观望态度。镇上的有钱老爷出价也不低,他们在等,看看会不会有更高价。

    林山村的林永山不这样想,他听说王小大人要来收粮,早早就把粮食装点好了。王建国到林山村,他早早就迎上去,把粮食卖了,拿着沉甸甸的钱袋,笑开了花。

    林永山心里有杆秤,新种是县府免费给他们种的,遇到问题是小王大人来解决的。按他说啊,今年这苞米长得好,产量高,可离不了王小大人的帮忙。现在县府要收粮,他可不能做亏心人,乱要高价。

    可让他没想到,今年苞米产量高,卖的钱抵得上前两年的收入了。

    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回家,路上的村民眼都直了。

    虽然有人带头,但是还没几户人家来换粮。

    “大人,目前就七户人家卖粮,其他人家都说要留着自己吃。”罗平是不信的,于是语气就有些不岔。

    “当初还是我们免费给的种子呢!”

    王建国安抚他,“别气,人之常情嘛!”话虽这么说,王建国有点头疼,新种收不够啊,但也不能强制让农户卖给你。

    他一时也没个主意,只好换个地方。

    “算了,先去落家村吧。”

    落家村村民和他还是有同村之谊的,听说要收粮,基本都把余粮换给他了。原来的王里正没有来,村里人一脸嫌弃地说他早把余粮卖给镇上的乡绅了。

    王建国倒是无所谓,他打算在落家村办酒厂。

    “郑叔,林叔,这事你们先负责。”这两位算是最早跟他交好的,上半年把王里正的里正之位卸下后,就由郑大来担任新里正。他们感他恩情,提早组织村民把余粮装好,说服不想换粮的村民,是以,落家村的换粮才如此轻松。

    “钱的话,我投200两,你再问问其他村民愿不愿参投,最低一两银子起投。愿意参投的村民可到酒厂工作,每月给500文钱不等,按照投资金额大小,年后还有分红。”王建国说道。

    郑、林两人互看一眼,阿植眼光超前,酒厂必有可取之处,他们点头应下。

    “酒你们也都尝过,这是我祖辈传下来的,到时我会派几名亲信来指导。”

    郑林二人已然信心满满,那酒比他们在县里酒楼尝过的都好,色清不浊,还有股粮食的醇香,特有滋味。

    若是在他们村办起酒厂,不说其他,每月至少有500文的稳妥钱,一年就是6两银子,差不多可买县一亩不错的旱地了。

    因此,这刚讨论完,他们就开始在村里宣传了。刚刚卖了粮,每家手里都有这一两银子,胆大的投个去10多二十两,胆子小的也以最低投资额的一两银子投了。反正干个两个月,投的钱就回来了。

    王建国立马派了建筑机器人来帮村民建酒厂,不过,机器人所输入的规划图太过高级,不适于如今科技、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王建国给它改良了一下,换成以人工为主的设计。

    设计图有了,建筑师有了,现在就缺材料和县府准许办厂的文书。

    王建国往县里跑一趟,正好把这事告诉县令,把文书拿到手,又买了些石料,沙子,但又出现了个问题,没有水泥,只能自己烧制。

    忙忙碌碌,9月份酒厂才开始打地基。

    作为王建国花了大把心血的懒汉村,自然也不能落下,准备开水泥厂,这件事王建国就没投大钱了。酒厂,平舆县不少,但水泥厂,可是平舆县第一个,这种关乎民生大计的材料,自然与酒厂不同,应当由县府主导。

    水泥方也被他早早献给县令,如今也已经到了州府大人手里。

    境州州府。

    周大人拿到汪县令呈报的公文和信,平舆县还当真令他颇感惊讶,先是十五少年培育出高产作物,如今又研发出新鲜物“水泥”,他当即下令,让亲信按照这信中方子一试,不过十日,水泥就已经烧制成功。

    配合沙石铺路,过了一夜,果真坚硬无比,装着几百斤货物的牛车走过,依旧毫发无损,周大人心内对这培育高产作物,又会烧制水泥的少年越发好奇,不知道他还会带来多少惊喜。

    不过,如今州府不大安分,还是暂且让这少年待在平舆县吧。

    **

    最后,经过统计,新种收回不到一半,大多在落家村和杏雨村收购的,其他村子不太配合。

    县内的新种价如今被炒得很高,达到了50多文一斤,翻了几番价,有些卖给县府的人都后悔死了,看着同村的人拿着大把大把钱财回来,都懊悔啊!家里矛盾也多了。

    可是,他们马上就高兴起来,忙夸当家人眼光长远。

    因为县府出告示了!县府将免费提供各种高产种子给他们,还给他们提供各种工作。

    那工作可不是一天几文钱的扛重物,是到县府办的厂子里去,一天最少都有20文钱,听说每个月还能领到油、盐、布料等物品。

    除了水泥厂,平舆县又办了铁器厂,最新的炼铁法,让各种铁制物品更加锋利和耐用;还有染布坊,染的布料颜色鲜艳、不容易掉色,在那工作表现好的话,每个月还能得一匹布……不过最让人眼馋的还是工器厂,听说只要进里面,立马就能得两套衣服,每个月一两银子的报酬,月末还能拎着大肥肉、油,各种调味品,还有金贵的胡椒,生病了不用自己花钱,全是厂里出钱,不仅如此,他们在县里还有间宿舍。

    这仅给县府收购了粮食的村民提供,其他人再眼馋都没机会。

    是以,被县府收了粮的村民顿时不酸了。虽然他们没读过书,但这粮价啊,粮食产的好,量大,那就卖得低;一遭天灾,粮食减产,那粮价得老高,现在这新种苞米价钱高,明年啊,就得降下来了。

    这会家里顿时和谐多了。

    第105章 古代种田生活(13)

    古代种田生活(13)

    平舆县内的厂子办得得热火朝天, 进了厂子的人家恨不得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毕竟,这些厂可都是官府办的, 在厂子里做事不就代表着跟官府扯上那一星半点儿的关系了吗?

    以后要办啥事找什么关系, 也有个门路了。

    县衙里。

    汪县令愁啊, 一把一把地薅他那胡子,这厂子是办起来了,但这县库的银子可是彻底见底了, 连他的私房都掏了不少出来。

    平舆县同时办了这么多厂,各种厂房、原料、工人的酬金等花费不小, 而且厂子还在起步阶段, 光光撒钱还没收益。

    现在就相当于是县府花大钱摸着石头过河,还不知道能不把这县里的民生经济搞起来,旺起来。

    失策失策, 阿植是读过些书, 在农事上也有些作为, 但对于这民生经济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当时怎么就听他一说,就应了他呢。

    相比于县令的担心,王建国倒是颇有信心, 不说其他, 就光光铁器厂和工器厂就大有可为。

    那可是对现有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技术的创新代表着什么, 不言而喻,它能推动社会进步,甚至颠覆整个时代, 把这个世界引向未知的科技文明。

    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虽然王建国有着先进的炼铁冶金技术知识, 采用的是后世熟知的高炉炼铁法,很多老手铁匠虽有多年经验,但新方法还是让他们颇为苦恼。

    唯一值得兴奋的是铁是炼出来了,产量也颇高,但质量让这些老铁匠直摇头。

    “小王大人,照您说的方法,铁制成品好了不少,但有很大瑕疵,我们炼出一批刀,在厂里找了两人持刀互砍,两刀碰撞,刀上瞬间有了缺口,而且这铁不耐捶打,若是用做他用,恐怕不大合适……”掌管炼铁的大总管陈铁匠有些愁,这几天,他的心可谓是跟着这新“铁”起起伏伏。

    王建国听完,说:“不必担心,这生铁还需继续捶炼,你们按照王十三的方法做即可。”

    陈铁匠心中叹气:这外行人还是不懂这炼铁的法子……

    还没等陈铁匠愁完,那边的罗大安就喊道:“陈师傅,陈师傅,你快来,十三管事那边炼出了一个叫‘钢’的东西。”

    王建国嘴边露出一丝笑,可算炼出钢了,他招呼陈铁匠,“走,陈师傅,我们去看看。”

    钢铁可有大用处,以后的一些机器零件、建筑、工器制作等等可都少不了它。

    这批钢铁是第一批成品,样式不一,黝黑呈亮,不似凡物。陈师傅看了,双眼发亮,这光泽比他打造锤炼几月的铁剑还好。

    在场的众人脸上难掩激动,眼神热切,紧紧盯着这批钢制品看。

    相比之下,王建国倒有些过于冷静了,这批钢制品还是有些粗糙了。

    日夜试验炼铁,工匠们热切的面容下还是难掩疲倦,终于出成果了,他也不会故意泼冷水。

    该夸得夸,该奖得奖。

    他带着笑说道:“辛苦各位师傅了,铁器厂将将开办不久,今日却已将钢炼出来了,各位可记大功一件,都有赏!”

    众人激动,喊道:“多谢王大人!”大功啊,签的叫劳什子的合同协议上有说,这相当于有几两银子的奖励啊!

    看了看咧着嘴笑得开怀的众人,王建国收敛了神色:“还有,别光笑啊,我对你们可是有要求的,虽然钢已经炼出来了,但是你们千万不要懈怠,这批钢还有待改良!技术还要不断改进更新,不能一个老本吃一辈子,铁器厂的未来可是要靠你们的。”

    “各位大师傅,要在炼铁工艺上好好把关,赶快把握新工艺,带领好徒弟炼出更好的钢。过几日,县令大人将会来铁器厂视察。”

    众人收起快要咧到后脑勺的嘴角,正色道:“是!”

    铁器厂出钢的事当然得报告上面,汪县令听完,高高悬起的心总算是落了一点下来,迫不及待的就想去铁器厂。

    王建国拦住了他,说铁器厂今日才刚刚出钢,厂里一片混乱,工匠们都在忙着炼钢,人多杂乱,恐怕冲撞了您。

    汪县令罢。

    过了三日,县府一行人这才去铁器厂。

    汪县令看着手中的钢剑,说了几个“好!”,看着手底下这位能力卓越的属下,是满眼赞叹。

    这平舆县恐怕是留不住这位英才了!

    这才一个铁器厂,若是以后这些厂子都办起来了,他们平舆县绝对能改头换面。

    那时候,恐怕全境州府的县衙都得向他们学习经验,而平舆县也能摆脱贫困、荒凉等词,堪比府城。

    如汪县令预料,将钢制品送往州府后,周大人夸赞不已。

    州府大人非常开明,只派人前来视察一回后,就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干了。

    随着铁器厂工艺成熟,钢制品的产量加大,渐渐投入到市场中去。

    当然,主要是农用工具,一上市,众人哄抢,定价随比市场上的铁制农具高,相比容易报废的铁农具来说,钢农具更加耐用、不易损耗。

    各大厂子都有了进项,王建国终于能歇一歇了。

    不过,眼看着要到冬小麦的种植期,王建国还得分发新品种小麦。

    留下免费发放的良种,其他的都往外售出去。

    价格偏高,但也比市面上低不少,物以稀为贵嘛。

    很多粮商囤积了不少新种,但并未在平舆县售卖,反而是往各地销售,当然受州府管制,新粮种不能出境州府。但这也让众多粮商在境州赚得个盆满钋满。

    叶家作为大周国数一数二的大粮商,控制着各大州府的主要粮线,叶家粮店遍布大周。

    境州作为大周排名前列的粮食产地,叶家的脚步也停留在这里。

    作为大粮商,光靠采购肯定支撑不起粮线运行,因而,叶家在境州也占据了大量土地。

    叶朝礼作为叶家在境州的总管事,为人稳重,颇有远见,在下面人报告平舆县有高产粮食时,就已经开始大量收购新粮种,可以说,实验村落外售的高产粮种大部分被他所囤积起来。

    不过,境州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对粮食、粮价管控非常严重。叶朝礼如今看着仓库里的高产粮种十分头疼。

    州府频频约谈各大粮商,作为境州内仅次于李家的粮商,叶朝礼也被州府约谈过几回。

    特别是在他收购完高产粮种后,府衙更是隔几日便召见一回。

    叶朝礼知道新粮种是个大买卖,但现在不是他能粘手的。如果执意去参与,很可能失去境州这个大粮仓。

    “算了,算了,明哲保身为上。”叶朝礼想通了,没有必要与官府作对。

    州府,思齐斋。

    一面容俊朗的陌生青年坐在上首,作为州府知州的周大人反而坐在下首靠左的紫檀木雕花椅子上。

    随从林三进门,施了个礼,说道:“公子,周大人,叶朝礼来了。”

    座上青年不急不慢喝茶,周大人抬头看他,“去吧。”

    得到首肯,周大人这才和林三离开。

    周大人一来,叶朝礼赶紧起身示好。

    两人闲聊一会,叶朝礼才道出来的缘由。

    “州府大人,今日在下前来,是为了一奇事。”

    周大人“哦?”了一声,配合的疑惑了一下。其实两人心知肚明,不过该演的戏还得演。

    “前些日子,平舆县的粮店管事说平舆县内有一少年种出高产粮食,亩产800石,在下当时大为惊奇,十分不信,认为那管事糊弄于我呢。”

    “可我那顽劣的小儿子当时听完,十分惊奇,非要去平舆县,还跟县府抢着收购粮种。在下惭愧啊!子不教,父之过。今日在下求见周大人,一是将粮种献于州府;二是给我那顽劣的小子求情。”叶朝礼一脸愧疚,恨不得将自己顽劣的小儿子鞭打一顿,一边又不忘展现自己的对儿子的拳拳父爱。

    他神情愧疚,撩起长衫,一副负荆请罪的模样。

    周大人一脸“使不得、使不得”的着急神情,但却等叶朝礼都快跪伏在地上才将他扶起,“叶老弟,小子调皮,也没惹出什么大事,好好教导便是。何至于此?快起来。”

    叶朝礼依言起身,痛心疾首:“是啊,幸亏没耽误州府大事!”

    两人有虚情假意交流一会,叶朝礼这才退下。

    出了州府大门,叶朝礼咬牙骂道:“老狐狸!”

    州府的交锋并未影响到王建国,甚至连汪县令也只知道州府也要种新粮种,却不知从何得的粮种。

    平舆县一片欣欣向荣,厂子开得热火朝天,许多商人都眼热,官府起头,可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可也因是官府参与,商人再眼热,再想插一脚,也是无能为力。

    去年对种植新粮众村反响平平,甚至各种拒绝的村子,如今也争着抢着要种新粮种。

    走在街上,人来人往,众人的精神面貌早已不同以往,充满着希望与盼头。

    王建国觉得明年,整个平舆县就能实现温饱。甚至有些能够奔小康!

    第106章 古代种田生活(14)

    古代种田生活(14)州府大人

    细雨微微, 雾气朦胧。

    此时天将见晓,街上却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早点摊贩的叫卖声、客人的询价声……将这笼罩在雾气中的县城呈现出一股人间烟火气, 相比于几年前破败凄凉的平舆县, 如今的平舆县可谓是改头换面。

    自从高产作物在全县实现全覆盖种植后, 县城早市的吃食越发多样,王建国以前还起早做早饭,现在就只在品种繁多的早市寻摸吃食, 今天吃王家小笼包,明天吃李家小馄饨, 也能多睡些时辰了。

    拿着加蛋加肠的煎饼, 他晃悠着进了县府大门,汪县令身边的长随就在门口,看见他眼睛一亮, 忙喊住他:“王大人。”

    王建国停住脚步, 笑着应道:“长青, 有何事啊?”

    长青:“大人,县令大人一早让我在门口等你,看到你后直接迎你到书房去。”王建国有些疑惑, 汪县令一大早找他, 难道县里最近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吗?

    县衙书房。

    接到这封信虽已过了一个晚上, 但汪县令依旧难掩激动, 见王建国进门,迫不及待分享:“阿植,昨晚接到州府来信, 平舆县已被评为上上级县,月末左右州府周大人将会带领众县官前来视察学习。”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光, 平舆已经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这在汪县令的心中,眼前还未及冠的少年无疑是举世无双的英才,培良种,建工厂,改技术……这些前所未有地改变将当时处在贫困之中的平舆狠狠咸鱼翻身了一把,现在更是以傲立百县的姿态让州府大人记住,并在来信中说出“学习”二字,他这个县令可是沾足了光。

    收到来信,他也是第一个通知眼前的少年。

    王建国听完也是一喜,乱世已至,各地兵戈纷起,都城暗流涌动,只等老皇帝一死,都城也将乱得不成样子。若要全天下推广种植技术及良种,毫无疑问,需要一个安定的国家,也不知境州的当权人有没有争夺天下的意思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跟境州知州接触,并赢得赏识。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一个平舆,平舆带来的粮食收入还是太少。

    思绪百转千回,回到原点,看着汪县令难掩喜色的圆脸,王建国也忍不住高兴起来,“甚好,现已中旬,想必州府大人已经从府城出发,大人,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汪县令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下巴,心中遗憾,没了胡子还真不习惯,可惜可惜,家中小孙儿太淘气,一抱他就扯胡子。

    “周大人来信说‘领众县官员视察学习’,想必人数不少,肯定得收拾不少住所,不然……”汪县令说着说着停顿了一下,接着道:“这样吧,先召集其他人一起商量。长青,长明,去请钟老,县丞、县尉等人去议事厅。”

    汪县令话毕,两个长随刚要听令前去,王建国此时提议:“大人,岳、林两位捕头直接管县里的治安之事,也应当前来。”汪县令点头同意。

    不一会,县里众官齐聚县衙议事厅,面面相觑,十分疑惑。按往常,除非有要事,人不会这么齐,众人心里暗想,到底是什么要紧事?但要说要紧事,怎么两个捕头都来了?

    不过,一切疑惑在汪县令话后都变成了兴奋,变成努力做事得到上官认可的快乐。

    等众人酝酿好情绪,表情不那么夸张后,汪县令才开始细说:“周大人一行人预计月末到,不过现在从府城到县城的官路全部用沥青的新材料铺建,道路平缓光滑,再乘坐新式马车,指不定会提前几日到达。所以,”汪县令加重语气强调道:“我们必须在周大人到来之前做好充足准备!”

    “今日召集大家,就是为了此事。我们县今年刚被评为上上级县,若是在视察中出现什么纰漏,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故要做好此次接待工作,力保在视察时做到尽善尽美!”

    汪县令说完,众人附和道:“是!”

    汪县令接着道:“今日之内必须理出章程,大家都有何想法?”

    众人七嘴八舌,将议事厅弄得乱哄哄的,汪县令喝道:“诸位岂非三岁小儿,把议事厅当作菜市场?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就算是厚脸皮如罗县尉,黑脸上也浮现出一点暗红。

    众人安静下来,汪县令开始点名:“罗县尉你先说,刚刚就数你声音最大,不说出个一二三,你看看本官罚不罚你。”

    罗县尉黑脸一苦,这天生大嗓门也怪不了他啊!

    “我觉得啊,嗯,应该…应该,对了!在人多的地方,比如菜市场,增派人手巡逻,减少冲突!”虽然罗县尉吭吭哧哧的,但还真说出个汪县令满意的想法,若是周大人想去看看民生百态,人多的地方最能呈现,最好得避免人员骚乱。

    作为会议记录员的王建国,给罗县尉的话润色了一下,公众聚集场所,如菜市场,增派人手巡逻,减少人员冲突。

    众人依次发表想法,也将章程说得七七八八。王建国将各种想法整理了一下,理出个大概来。呈上,汪县令看完后,众人传阅,皆无异议,就开始分工。

    王建国陪同汪县令接待周大人一行人,在他看来,算是个轻省的活。

    县内得到消息,理出章程,下面的人只管配合,表现出自己的原本风貌,不盲目夸大,也不妄自菲薄,反正诚实为上。毕竟,他们可是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没必要胆怯。

    周大人到平舆县的时间比预计的提前了三天左右,新式马车虽还是采用马拉车的形式,但进行了技术改进,轮轴的摩擦大大减少,再加上道路平滑,速度加快,周大人觉得此次远途是最为省事的一次。

    平舆县城十分惹眼,一走进,就注意到高大崭新的城墙如同巨人般环抱着整个县城,迎头一看,墙门上悬挂着题名为平舆二字的牌匾,可知,平舆县城到了!

    汪县令携一众官员在墙门前等候,王建国也在其中,在一众年至中年的官员可谓是鹤立鸡群,极其显眼。百姓聚集在道路两侧,四处打量,相互交谈,官兵手持长茅站在前面维持秩序。

    马车越来越近,在众人前面停下。身强力壮的马夫一跃从车上跳下来,安置好踩凳,扶着一位颇具威严的中年男子下车,而后,又有两位俊美少年从车上下来,其中一位赫然就是顾子琰。

    汪县令携众人抱手行躬礼:“迎州府大人!”众人情绪高亢,说不出的兴奋。

    周大人走过去,拉住汪县令让他起身:“都起来吧。”两人寒暄过后,汪县令差不多两眼泪汪汪了。周大人忍不住感叹道:“平真还是赤子心性!”平真乃汪县令的表字,王建国只听过钟老喊过几次。

    随后,周大人的目光逐渐移至王建国身上,颇为风趣地说:“这就是平真来信所夸得

    ‘天花乱坠’的少年了。”

    王建国不怯场,不卑不亢,腰背挺直,看人的目光专注不漂浮,气质斐然。周大人心想:光看这气度,不逊于子琰。

    汪县令自是要跟周大人好好介绍一番,一路上光围绕王建国就聊了许久。作为话题主人公,王建国只能听汪县令一路吹。

    两位大人聊得兴致盎然,王建国跟在后面,不免跟两位少年走在一起,跟顾子琰闲聊几句,和另一位少年点头示意一下。

    两位少年四处环顾,这是跟府城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顾子琰内心更是震惊,短短一年,平舆简直是大变样。看他们甚是好奇,王建国就介绍一下县内特色。

    平舆县城的地面干净整洁,街边小摊错落有致,几位大人物闲聊,逛了一会,感受了一下平舆的风气。

    因县府离县城墙门还有些距离,众人又坐上了马车,到了县衙。

    县衙虽扩建不少,但是也不够几十位大人住,众人寒暄过后,就被安排到县衙附近的居所,待休整过后,晚上设宴款待。

    周大人被安排在县衙,连夜赶路,他也十分疲惫。

    周大人之前也去过其他县视察,但没有哪一个如平舆特别。

    境洲官场虽清正,但他去地方视察,宴会中还是少不了美貌女子作陪,平舆县的宴会就不一样了,虽有美貌侍女上菜上酒,但人家还真就是上菜上酒。

    八人一桌,菜式丰富,更有醇香美酒,侍女侍从及时更换空盘及冷菜,吃得人心里舒服,周大人还是第一次在宴会中吃撑。

    他端着酒杯,深闻一下:“这酒好!”周大人是个好酒之人,但从不贪杯。但这酒醇香味美,忍不住就多喝了几杯。

    汪县令摸了摸下巴,只摸到胡子茬,刺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这是酒厂最新酿出的高品质酒,还未上市,就今天这几瓶。”还是阿植调整的配方。

    周大人何等了解他啊,马上就领会汪县令的意思了,“难不成这酒也是阿植酿的?”他也跟着汪县令喊了。

    “那倒不是,只不过是阿植调整的配方罢了。”满满的炫耀。

    周大人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汪县令莫名感觉后颈子一凉。他现在还不懂,等到周大人返程后,就哭了。

    第107章 古代种田生活(15)

    古代种田生活(15)唯一所愿便是奉献自我为百姓服务

    翌日一早, 周大人率众官到钢铁厂视察。

    刚挨近钢铁厂,就已被钢铁厂的大门给震惊了一下,无他, 皆是因为大门全是钢铁打造, 厂里护卫见人来, 按动手中按钮,大门缓缓打开。

    厂里布局错落有致,大道干净整洁, 不时还有身穿奇怪鲜亮褂子的人员打扫地上落叶及泥土。走道上林荫遍布,每隔半里都设有垃圾箱。

    房屋四四方方的, 没有什么九曲回廊、雕楼高阁, 但是就是说不出的井然有序,一众官员都睁大了眼睛。

    众人在叫什么停车场的地方停下车马,随着大部队前行。王建国陪同周大人在前, 一路解说介绍。

    最先到炼钢炉前的高地, 底下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不断挥洒汗水,奋战在炼钢前线。

    “大人,此处就是钢铁厂的命脉所在——炼钢炉, 如今厂子处于扩张时期, 正在修建新的炼钢炉。”王建国指着刚修建了一半的炼钢炉说道。

    周大人点点头, 看着底下如蚂蚁般辛勤劳作的工人, 问:“钢铁厂一天能产多少钢铁?”

    王建国:“将近420吨左右,一号炉产量略小,每天的产铁量在160~200吨左右浮动, 二号炉产量略大,每天的产铁量至少都有200吨左右。”

    周大人听完算了个账, 心里思量,坐拥如此庞大的铁库,汪平直倒还真算得上老实本分。说来,他的五年任期也快到了。

    “大人,此处空气污浊,我们换个地方细说。”工业的发展还是影响周围环境,这是难以避免的。

    众人到了办事厅,屋内地砖光滑,窗明几净,一如既往的简洁风格。耳目一新的景象,让众官心中满意,暗暗思量,回去弄个复制版也是不错。

    王建国叫来身边随从,让他去通知厂里骨干来办事厅,并带着厂里的资料过来。

    周大人为人和蔼善谈,很快跟众人相谈甚欢,王建国向来不是个多话的性子,别人问就答。

    脸皮也厚,听着如山的夸赞,倒是脸都未红一下。周大人心下对他的评价又更高了一层。如果王建国有好感度感知,周大人对他的好感度直接是+1、+2、+5……刷刷刷直线上升。

    厂里骨干都是平民百姓,除开几个智能机器人,其他都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十来人有些局促地站在厅中,硬着头皮接受众人打量。好在他们的上司体恤,没干巴巴的让他们站在厅中。

    “大人,这几位都是钢铁厂里的骨干,钢铁厂发展到今天他们功不可没,等会就让他们具体介绍钢铁厂的相关事项,大人意下如何?”王建国看着厅中略微局促不安的诸位大师傅和部门负责人,平常虎了吧唧的,现在紧张得冒汗。

    周大人自无不可。王建国让风筝先开头,他简单介绍了下厂子的布局规模,未来计划。其他的部门负责人则是细说他们部门的规划,大师傅们则是浅显地表露了下炼钢炼铁的相关技术,说的不是很深,但也让众官受益匪浅。

    汪县令自得不已,周大人则是双眼发亮,那感觉,好像看到了令人垂涎三尺的香饽饽,恨不得马上把它扒拉到自己的碗里。

    厂里骨干讲完后,又回答了众人的一些疑问。饭点也到了,王建国等一众平舆官员带领众人前往食堂。好歹是上司和同仁,汪县令拒绝了让周大人和众官和工人一同吃饭的提议,单独让厨子做了饭菜到食堂三楼。

    周大人直接拉着王建国坐在主桌,亲昵道:“阿植,坐我旁边。”

    众官无不艳羡,王建国看了汪县令一眼,汪县令点点头,玩笑道:“大人身边已经有了两个俊美少年郎,却连下官身边唯一鲜亮点的男儿都抢,这下好了,下官身边净是些老树皮子。”

    周大人白了他一眼,“此话说的!来,坐这。”周大人指了指他旁边另一位置,汪县令随即在周大人另一侧落座。周大人也是个促狭的,把顾子琰、阿昱安排在汪县令旁边。

    周大人问,王建国答,两人倒是相谈甚欢。说着说着,周大人开始打听起来:“阿植还未及冠吧?”

    王建国:“还未。“

    “家中可有贤妻?”周大人问得十分直白,王建国依旧面不改色,答:“未。”周大人的做媒之心,王建国从他的表情就可看出一二,没办法,唯熟尔。

    自从他当上农事官成了汪县令身边的大红人,说亲的乡亲、同僚多不胜数,甚至汪县令都想给他做媒。

    “本官有一小女……”熟悉的说辞,王建国委婉拒绝:“大人,下官想先立业再成家。”

    周大人摇头笑说,“别人家都是成家立业,成家在前,立业在后,到你这,还反过来了。本官诚心想与你做翁婿,你即将及冠,终身大事可要上心了。”见王建国还是拒绝,周大人并未生气,暂时放下这个话题。

    座上众人表情各异,有些直摇头,这小子可真不知自己错失了什么样的机会。

    王建国可没心思成亲,自经历的世界越多,扮演过众多角色后,心智也不似以前,如今他目标非常名明确,就是赚够星币,购买身体。

    午饭过后,众人又参观了一下钢铁厂,下午才离开。

    回到县衙,汪县令叫住王建国,让他去书房。

    汪县令听到王建国拿什么“先立业再成家”来拒绝周大人抛来的亲事,颇有些恨铁不成刚,“阿植,周大人家的小女儿,我也曾见过,小小年纪出落得似清水芙蓉,一言一行颇有章法,聪颖得很,你这都快及冠了,这人身大事可得好好考虑了。”汪县令把王植当自家子侄看待,话语中颇有些苦口婆心的味道。

    王建国无奈:“大人,大男儿何患无妻。自经历洪涝,不得不从故土迁移至此,迁移路上的惨烈景象还时常在梦中,下官定要一展抱负,尽己之能让天下百姓都有饭可吃,岂能因些俗事耽搁?”

    汪县令横了他一眼,“传宗接代乃是终身大事,关乎血脉传承,怎会是俗事?”

    王建国越发无奈:“大人,各人想法不同,反正在实现自己的抱负前,下官没心思成亲生子。”

    汪县令肃着脸:“你这小子,不想成亲生子,若是你去了,谁给你处理身后事?”

    “死都死了,一抷黄土,何必多扰?”

    汪县令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你……气死本官了,走走走,懒得管了!”

    王建国告辞:“是是是,下官走了,若有其他人再问此时,大人可要替我回绝一二。”

    汪县令没说话,还在气头上,这些年轻少年郎,想法都稀奇古怪。

    接下来几天,汪县令等平舆一众官员带着视察队伍按着拟出来的章程走,钢铁厂之后是工器厂等几个核心军事厂,周大人虽对平舆的大致情况有把握,但各种细支分流不是特别清楚,这次视察,说是视察,其实就是来学习,也是来看看造就平舆如今局面的年轻人是何模样?

    苍鹰展翅,必当高飞。

    小小的平舆限制了他的高度,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才是他的归属。

    扶摇而上九万里,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王建国可不知道周大人对他有这么大的期许,视察接近尾声,周大人邀请他去府上。周大人视察的府邸是个三进院子,九曲回廊,假山流水,雕楼画阁,应有尽有。随从引着他前往宴会地点,是个小亭,周大人正在和自己下棋。

    他今天穿了身常服,颇有魏晋时期雅士风范,王建国走上前去,将要行礼,周大人就扶他起来:“来了,坐!”

    等王建国入座后,周大人和煦问道:“会下棋吗?”

    王建国摇头:“不会。”他会下象棋、五子棋,围棋倒没下过。周大人让随从将玉棋放好,他站起身来,眺望远处,衣服飘然欲仙。

    “阿植可知如今天下是何局势?”周大人突然发问。

    “乱世将至。”王建国陈述道。

    “是啊,乱世!又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就算境洲不搅合进争权夺利中,其他人也不会放过境洲这块肥肉。

    眼看着天下要乱,周大人十分忧心,争与不争已经不是境洲说了算。幸好,作为奇才的王植来的是境洲,看完平舆厂里的那批新式武器,周大人心里只有庆幸。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建国念道。

    周大人哀叹:“说的极好,高官争权,士族倾轧,高额赋税……哪一样不都是百姓苦。”

    “如今天下局势一触而发,境洲绝不可能独善其身,阿植,我相信你看得明白,你是一个有大爱之人,也是一个有大才之人,为了百姓,为了境洲安定,也为了平舆,你愿意去州府为境州、为境州百姓做事吗?”周大人转过身来,定定看着王建国。

    “大人,”王建国神色轻松,但眼神坚定执着,“下官一生所愿皆是此事!为百姓奉献自我,在所不辞!”

    第108章 古代种田生活(16)

    古代种田生活(16) 州府生活前奏

    “下官一生所愿皆是此事!为百姓奉献自我, 在所不辞!”听完这番话,周大人紧绷的神情卸下来了,眼中充满了由衷得欣赏。

    非是他多此一举, 人才不可多得, 诚恳相邀更是表现他的态度与看重。

    “好好, 既如此,阿植这次便与我回府城如何?”周大人开怀大笑。

    王建国摇头婉拒:“平舆内还有诸多事宜需下官安排妥当才可。”周大人觉得也是,他还得发调令, 给这位大才安排好位置。

    两人相谈许久,关系越洽, 约定好等王建国安排妥当平舆相关事宜, 再前往州府。

    “大人,还有一事,下官去往府城, 汪县令可否知晓?”王建国相信周大人应当已经安排好, 这一问不过确认一下。

    周大人点头:“知晓。放心, 若不是跟汪平直商量好,我今日也不会邀你前来。”

    王建国:“甚好!那下官先告退了。”

    一月以后,平坦光滑的境洲主道上驶来两辆平凡简朴的马车, 车上坐的, 正是王建国等人。半月以前, 州府调令已下放到平舆县城, 汪县令再依依不舍,也只能让手下这员大将离开平舆。

    不过,王建国又等了半月, 安排好手下事宜,这才前往府城。

    平舆相当于是他的大后方, 各大工厂高层都有他的机器人,便于随时联络消息。

    第二次来到府城,完全是不一样的身份和心境。第一次,他是流落他乡的流民,衣衫褴褛,等待州府安排去处,只远远看了这具有深厚历史的州府城墙一眼。这一次,他为州府大人的属臣,还未进城,周大人就命心腹等候,直接带他去了一座二进小院安顿。

    “王大人,小人名范江,是州府大人府中管事,大人吩咐我,若您来了直接带您到此处安顿。”范江吩咐身边侍从,搬运行李,一边引王建国等人进门。

    王建国点点头,“好的,麻烦范管事了。”

    范江带着张笑脸:“不麻烦,大人随我来。”范江在前带路,不时介绍一番院内景象。

    “进了大门,就是前院,大人可在此处办公接待来客,大人一路劳累,就不在此耽搁了,小人就先带您到休息的院子。过了这道垂花门,正前方就是正房,大人的行李小人已命人放在此处,待大人吩咐如何处置。”范江处事周到:“正房小人已命侍女收拾过,大人看看还要添置什么物品?大人可要换衣?小人已让人备好热水了。”

    王建国:“这里修有浴房吗?”为了赶路,他已多天未洗澡了。

    “有的,就在正房旁边几步,大人稍等片刻,还需把热水抬进去。”范江依旧一张好脾气的笑脸。

    范江人不胖,但笑起来总感觉像尊胖普陀,可能脸圆了吧。王建国看着他带笑的脸庞,默默想。

    “好的,劳烦了。风筝,你先去收拾行李,看看怎么布置?”王建国先是道谢,后又让他的机器人管家去收拾行李。

    “大人,这位先生是……?我竟才注意到。”老爷给他看过王大人的画像,但这位跟在王大人身边的俊美男子他就不得而知了。跟在王大人身边竟然毫无存在感,而且让他惊讶的是,若不是王大人喊这个男子的名字,他可能都注意不到他。这位王大人果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身边人都有这样的本事。

    “这是我的管家,风筝,忘跟你介绍了。院内有什么安排,都可找他。”王建国道。

    范江一脸歉疚:“我这昏头了,竟是没注意到风管家。罪过罪过。”

    “不妨事,有时我也忘记身边有个人呢。”王建国笑道。几个侍从抬着热水从前经过,弯身行礼,齐声喊道:“王大人安!”

    王建国挥手示意他们起来,几人手脚麻利,很快就将热水抬进左边的浴房。

    范江:“大人,这是清荷,让她进去伺候大人沐浴?”范江身边的侍女屈身行礼。

    王建国当即拒绝,“不用。让她下去吧。你也退下吧。”说完王建国进了正房,找到装衣物的箱子,取出换洗衣物。

    洗完后浑身清爽,范江也带着七人来到跟前,“大人,这几位都是州府里伺候的,手脚麻利,干事也利落,大人也没带几个侍从,看看要不要留下来?”王建国身边跟的全是购买的各种机器人,除了耗能,好用的很,因此他拒绝了。

    “不用了,既是州府里伺候的,应该也伺候熟了,还是跟着回去吧。”

    范江只好把精心挑选的几人带回州府,然后去州府大人那里复命。

    临走时,王建国递了拜帖给他,让他带去给周大人。

    到了周大人跟前,范江将拜帖呈上,又将今天的事细细说了一遍。

    “最后,王大人让我把那几个丫鬟、侍从给带回来。”

    “嗯,行,那无事,都随他。”周大人揉了揉眉头,最近景州和安州打起来了,安州州府向他求援,周大人不想插手,但安州给的条件很丰厚,府中意见不合,天天吵得他头都疼了。

    范江走后,王建国到处看了下院子。

    二进的院子呈日字形结构,内院中还有一口井,看着水质颇好。正中间是一座假山流水的景观,双侧还有几颗竹子和盆栽。

    院落很大,房间很多,他们几人住下来,还空了许多房间。天色越发昏黄,王建国给机器人门补好能源石,就去了厨房。

    厨房的灶台是新打的,铺设的是干净的砖块,缝隙中没有油污,王建国随便弄了点饭菜饱腹。

    次日一早,王建国早早去拜见周大人。调令虽下,但离去上任还有几天。

    周大人昨日已收到拜帖,特地在前院书房等候。

    到了周大人宅门,范江早已在那等候,一路引着他去往书房。

    周大人是个好书之人,书房很大,装的满满当当,王建国一进去就被一整片的书架子给惊住了。

    他屈身行礼,周大人抬手,示意他起身落座,王建国跟周大人面对相坐。

    “那二进院子是我给你安排的住处,这是房契,你收好。这几日我让范江先带着你熟悉一下府城,过几日再去州府府衙报道。有什么缺的?或者需要什么东西?都可直接告诉范江,他会安排的。”周大人语气亲近。

    王建国接过房契,并未推辞,“下官知晓,多谢大人!”

    “这是当季的碧螺春,尝尝看。”周大人给王建国倒了杯茶水。“平舆县的事情都处理好了?”

    王建国接过茶水道谢:“多谢大人,都处理妥当了。有县令大人掌事,无大问题,再说,事事皆有先例可循,照常做事即可。”

    周大人点头,然后说:“最近我有一困扰,阿植听听看,有何解决方法?”周大人就把景、安二州相互交战,安州求援之事说了。

    王建国听完,先问:“安州的资源分布如何?田地可肥?”

    周大人满脸疑问,“这与是否帮助安州有何干系?”

    王建国说:“若要让下官从政治角度去看待帮与不帮,下官肯定比不上大人你一个指头。但是从资源不可再生的角度来说,境州资源储量虽丰,但资源用了就没了。

    钢铁厂炼铁炼钢,需要开采铁矿石,平舆县恰好有几处矿山,但储量在日益减少。

    资源不是源源不断的,只会越用越少,我们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境州。若是安州资源丰富,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多占几处矿山、几处肥田。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利器,更多的粮草,这样的准备可不能少。“话语浅显易懂,周大人当即明白,意味深长地看了王建国一眼。

    王建国正好抬眼跟他对视,两人会意,若是举事,这些东西再多也不为过。

    “有道理,安州跟境州相邻,天气环境相差不大,资源应当也丰富,我会派人仔细考察,”周大人说道。

    王建国让系统查探一下毗邻境州的安州地界的资源状况分布,不一会就有了张完整的资源分布图。

    气候与境州相差不大,但矿产资源尤为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银矿含量远比境州高,那此事他可得促成。

    “大人,考察矿产资源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去,下官有一人推荐,他年纪虽不大,但所学颇深,平舆多处铁矿都是他发现的。”

    “哦?他现在在何处?”周大人被引起了兴趣。

    “在府城,随下官一路来的。”王建国紧接说道:“也是巧了,今天正好是他随从我来的,现在就在门外,大人可要见见他?”

    周大人自是欣喜应了。

    作为新一代探测机器人,唐三久的探测范围以及探测精准度比起上一代来说提升了20倍,几乎一探一准,但是也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太耗能源石,简而言之,特别耗钱!

    因此王建国基本把他带到身边打杂,这次是真巧了,恰恰带了他出门。

    唐三久的外形稚嫩,个子不大高,娃娃脸的外形设计,看起来特别显小,不知道设计他的工程师当时是怎么想的,王建国默默吐槽。

    “唐三久,过来拜见州府大人。”王建国命令道。

    唐三久收到命令,睁着萌萌的大眼睛看着周大人弯身鞠躬,特别标准,王建国无语望天,真真切切的九十度鞠躬。

    周大人也惊讶了,这也太小了,就问道:“三久,你今年几岁了?”

    唐三久是萌萌的少年音:“距离出生日,一年三个月七天十小时九分三秒。”

    王建国望天:“大人,三久他认知有问题,小时候发烧把脑子烧坏了!但是对矿产资源具有非常高的直觉。”

    周大人相信了,因为唐三九一看就不是很聪明的样子,一年三个月也长不到这么大啊。

    “你推荐的人我应该很放心的吧?”周大人有些不确定,不过加这个小少年在队伍里也没什么影响。

    怎会没影响,王建国心痛,那么多星币啊!哗啦啦流出去了。

    第109章 古代种田生活(17)

    古代种田生活(17)境州真正的掌权人?

    不到半月, 周大人收到勘探小队的消息,安州与境州接壤地界,发现多处矿产, 储量丰富, 且这些地方大多是安州求助境州所让利的土地。

    核实完消息当晚, 周大人当即禀告境州真正的掌权人,赵安御。

    赵安御是镇南侯独子,之前一直与赵家家眷留在都城, 镇南侯战死后,老皇帝当即派心腹接管了镇南侯在南疆等地势力, 但并未让赵安御承袭爵位。

    作为镇南侯世子的赵安御越发痴迷道法, 毫无建树,渐渐被众人遗忘。老皇帝也终于放下戒心,手中有了镇南侯的兵权后愈发荒唐, 看上貌美的女子, 不顾其是否已为人妻, 都强纳进宫廷之中。

    一次,竟将千年士族谢家的二夫人玷污了,士族群起而攻, 老皇帝焦头烂额, 无暇顾及其它事余。赵安御正好借此机会, 以求道之由, 回到境州老家。

    周大人乘着马车,来到赵家,很快被赵家小厮引进书房。

    赵安御大约二十五六岁, 身材挺拔,姿态颇仪, 许是经常求仙问道,一副谪仙模样,仙姿非凡。

    见周大人匆忙拜访,他极为好奇:“周公,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周大人匆匆行礼,神态颇为兴奋,“世子,下官以为,帮助安州,是一项明智之举!”

    虽说州府众官关于安州求援之事意见不合,但真正的发话人,还是眼前之人。

    赵安御是不想掺和其他州的争斗的,闻此话,倒颇有些兴致,周公之前对安州求援的态度与他一致,今日竟有天翻地覆的改变,这让他不由得更为好奇背后的缘由了。

    “周公何出此言?”赵安御问。

    “世子,您知平舆如今之变是为何?”赵安御示意周大人说下去。

    “一是世子好奇已久的王植,二则是铁矿能炼制钢铁。王植来州府,拜见下官时,下官将此事询问与他,他向下官推荐一人,此人极善探矿,这半月内在安州想让利的土地上发现了不下五个铁矿,下官已让人核实过,确是如此。

    若有大量的铁矿,将能产出更多的利器兵甲,世子,天下不太平已久,我们需早做准备。”周大人看向青年,目光悠远。

    赵安御停顿片刻,赞同道:“周公所言极是。”

    听周公又提王植,赵安御道:“常常听您说起王植,周公何日给我引荐一下这位能才啊?”

    他未去过平舆,也未见过王植,但子琰和安铭自从一月前去过后,就对此人大加赞叹,可以说,平舆如今的巨变离不开这位少年的身影。再加上,周公也经常在他面前大夸此人少年英才,想法新奇,稀奇古怪的主意颇多。

    周大人笑笑,“世子若是想见,下官明日带他前来。”赵安御点头。

    刚下值,周大人就唤身边长随来请王建国,说是引荐他见一位上级。

    王建国思量半天,见到周大人还多有疑惑。上级?他竟不知除了知府外,境州还有更高的掌权者。

    见到周大人,王建国抱拳行礼。上了周大人的马车,马车穿过闹市,渐渐往境州本地士族居住的城东驶去。

    王建国藏得住话,没有直接询问周大人带他见谁,周大人也没有说要带他见谁。马车上,周大人关心他来州府生活是否习惯,说着说着又谈论起唐三九。

    马车驶入城东,车外越发安静,很快,马车在赵府门前停下。帘外传来马夫长长的吁声,紧接着说道:“大人,到了。”

    王建国踩着矮凳下了马车后,立在一旁,待周大人探出头,伸手扶他下马车。

    跟随周大人穿过长廊,来到前院书房。见到来人,门前伺候的小厮高兴道:“周大人来了,世子在书房等着呢。大人们进去吧。”周大人带着王建国进门,赵安御就在桌前坐着,正在看书。

    周大人躬身行礼:“世子。”王建国自是跟着行礼。

    赵安御放下书,看向他们,让他们入座。

    王建国抬头看,正好跟他对视。赵安御微微一笑,跟周大人说道:“这位就是周公夸赞已久的少年英才了,久闻不如一见,果真气宇轩昂,沉稳大气。”

    周大人附和道:“正是。阿植,这是镇南侯世子。”

    王建国依言喊道:“世子!”正要起身行礼。

    赵安御摆手,“不必多礼。”

    “今日邀你前来,皆因吾实在好奇身边众人夸赞的少年是何模样,是不是有颗玲珑心,怎会有那么多新奇又厉害的主意?”赵安御眼睛含笑,看向面前少年。

    王建国抬眼望他,大胆道:“世子见了,可否看得出我有没有玲珑心?”

    赵安御笑意加大,“这到看不出,只知道周公、子琰夸赞的少年原来跟吾一样,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没什么新奇的地方。”

    王建国愈发胆大,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不一样!”

    赵安御笑:“胆子倒是很大。”

    周大人倒是不知,在他面前秉公守礼的少年,在世子面前竟如此大胆,所幸世子脾气温和,并未怪罪。

    相反,还极为高兴。

    赵安御对王建国愈发感兴趣,两人一言一语交锋间,倒是颇为相投,周大人倒成了陪忖。

    “你再仔细说说,如何解决安州现在的局面?”赵安御问道。

    王建国摇了摇头,道:“已然无解。安州求援,已过半月,境州迟迟未给答复,而平州兵马渐渐推进,想必再过不久,就会兵临城下,城破是迟早的事。”

    赵安御不信,“安州还有个叶秉,很会打仗,以少胜多是他的长项。”

    王建国摇摇头,“世子有所不知,平舆与安州相交,边界经常交易物品,也带来些传言。近日,底下人来信,带来一个传言,说安州的叶秉与洛州王的四女相交甚密,怕不是叶秉早已陷入美人乡了。不然安州与洛州交锋以来,为何节节败退?”

    赵安御和周大人全都非常惊讶:“此消息可真?”

    还不等王建国回答,门外小厮就进门道:“世子,周大人,韩将军求见。”

    韩将军长得英气逼人,一身气势骇人,声音洪亮:“世子,周大人,接到密报,安州叶秉叛变,安州城破了!”

    好家伙,赵安御和周大人齐齐转头,看向王建国,“这竟是真的!叶秉不是已有妻儿?”

    韩将军回道:“被叶秉杀了。”好个心狠的男人!虎毒不食子,这叶秉好生歹毒!

    赵安御当即下令:“派兵前往境州与安州边界,从嘉岭至平南关,迅速拿下,不可让与洛州。”

    韩将军有些疑惑,那一带丘陵颇多,较为贫瘠,世子为何要为此跟洛州交恶?不过,他还是当即应下:“是,属下先行告退。”

    周大人和王建国都知道这个命令是为何,矿产丰富之地自是不可让与他人。

    周大人:“世子,洛州打下安州,过于猖狂,如今天子在呢,这已是明目张胆的反了。您说老皇帝会不会下令,让周边州府围剿洛州王?”他们境州也是周边州府。

    王建国:“大人不必忧心,天高皇帝远,难管!”

    赵安御笑了,“阿植这话说的对,天高皇帝远,怎么做不都是我们自己决定?”

    “现在还是放个心眼,提防洛州,万一他们想不开,想要一鼓作气,攻打境州?”

    “那可让他们知道境州的深浅了。”周大人道。

    韩将军领兵拿下嘉岭及平南关一带,让洛州王及底下一系官员有点摸不着头脑,那穷地方有什么好占的?

    难道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境州可是镇南侯老家,镇南侯虽战死,但世子却回了境州,还不知有多少精锐。洛州王打下安州,虽伤亡小,但还不是不敢跟境州硬碰。

    他们已经反了,老皇帝连夜派心腹到各州游说,领兵围剿他们,哪还敢招惹一个强敌。

    是以,周边虽乱,但并未影响境州,反而让境州的生意更好做了。周边州府的商贾纷纷流入境州,迎来一波经济小高峰。

    时至冬日,王建国愈发赢得赵安御信任,如今已然连跃几级,当上了通判,掌管州内家田、市场、水利等民生事项。

    在他的带领下,州府周边县、镇,开始兴建起各大工厂,学习平舆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将州内经济发展得越发红火。

    洛州应对周边官方势力愈发困难,根本无暇顾及境州在嘉岭及平南关干了什么,再加上王建国他们行事小心低调,一车车铁矿、煤矿悄无声息被运往境州境内新建的钢铁厂,然后被炼成大量钢铁及兵刃。

    真如那句话,得道者天助。境州气候越发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在其它州旱灾、洪灾、雪灾频发之时,境州稳如老狗,默默向受灾地区输送粮食,换取大批财物。

    其它州府越发混乱,境州苟着发育,但越来越多流民涌入境州。

    赵安御看着眼下局势,颇为忧心,“大批流民涌入,人员素质不一,不知会惹多少乱子。”

    这句话刚说完,就听底下人来报,新安置的流民,把境南县的粮草厂抢了,如今逃往平舆去。

    王建国无语,好大胆子,平舆如今可是州内重点发展县,平南关那一带的军队一大部分就驻扎在平舆附近,这批流民可不是自投罗网吗?

    “周边州府混乱,众多义士揭竿而起,许多流民听境州安稳,全都往境州跑,世子,若不加以治理,境州也会跟着乱起来。该如何是好?”周大人突然觉得境州太/安稳了倒也不是很妙。

    第110章 古代种田生活(18)

    古代种田生活(18)昏庸的老皇帝

    “各边界县守好关口, 训练民兵,严加管控流民,待查点好, 将流民分开管, 分散到各个县, 防止流民聚集闹事。”赵安御思量片刻,想出一个法子。

    流民都是村镇周边一起逃亡,大多数来自一个地方, 分而治之为最佳。

    此令一下,流民闹事的机率大大减小。但也不乏穷凶极恶之徒妄图抢劫村落、镇上, 不过, 这些长期饿困的散兵游勇自是比不过装备精良、精神饱满的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纷纷被俘。俘虏并未杀掉, 而是被押送至矿区挖矿。

    春种开始, 洛州王叛乱的这场闹剧也拉下帷幕, 王朝与众州之间又恢复到之前微妙的平衡中,但被打破过后的平衡总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不过,对于王建国来说, 春种比较重要。

    他带来的优良种子经过一代代培育与栽种, 已经取代境州原有农作物, 分布在境州各地。

    昨夜一场小雨, 将土地滋润得刚刚好,农田里都是繁忙的身影。王建国掌管农事,经常下乡走访府城近郊村落, 了解各个村子的春种情况。

    他今日走访的村子叫连家村,虽叫这个名字, 但却是一个杂姓村落。走到田埂上,劳作的村民抬头擦汗,正好看见王建国一行人的身影,他高兴地挥手打招呼,一点不见生:“王大人,你今天又来走访啊!”

    王建国也挥挥手,大声答道:“是啊,叔,你这种的是白苞米?”

    这位村民大叔和他妻子挖坑,几个小孩放的放苞米,放的放农家肥,一家人一起干活。

    王建国穿的旧衣服,不怕脏,撑着田埂就跳到地里。跟他一起来的几人面有踌躇,似是没想到他们这位通判大人这么不拘小节,直接拿过村民的锄头,帮人家干起活来。

    “叔,你歇会,我帮你打坑。”王建国拿起锄头,哐哐挖着,田埂上站着的几人也不好意思站着看,纷纷跳下来,帮着放苞米,放肥料。劳作了一上午的大叔一家歇了个松快气,对着他们一群人一阵夸,跟着王建国一起来的小年轻,红着张脸,连连摆手,说缪赞了。

    大叔让妻子带着孩子先回去做顿好饭菜招呼他们,拿着放在一边的镰刀,熟练麻利地将田埂边的杂草割了。

    王建国边打坑边跟村民大叔聊天,“叔,这边上几块地都是你家地?今年没种麦子?”

    大叔摇摇头,“不是嘞,这块和前面那两块地是我家的,其他都是我兄弟家的。种呢,咋不种,那麦子产量高呢,现在粮食收成好了,家里娃儿挑嘴,时不时要吃点包子细面。”大叔脸上闪着光。

    几人都是青壮年,就算以前没干过农活,但也有一把子力气,很快,就把大叔家这块地种好苞米。收工后,一行人拿着工具跟着大叔走。

    大叔家的房屋隐在众多房子里面,一进的四合院,朴素温馨。放好工具,洗净手,大叔让他们赶紧上桌。

    饭菜在他们进门后就陆续上桌,大叔家的娃儿站在一边眼巴巴看着,王建国身边的小年轻看到就说:“婶子,让孩子上桌吃呗,干了一早上了,肯定又累又饿。”反正他们可是这样,手膀子好酸。

    大叔家里的听到,说:“欸,官爷你们先吃,小孩子家家没什么规矩,我们等会再吃。”

    王建国看到桌上的菜,这恐怕是这个家里过年过节才吃上的饭菜,“没事,让孩子上桌吃吧。”

    婶子看了眼大叔,似是让他拿主意,大叔看了看王建国,见他点头,对几个孩子说:“上桌吃吧。”

    几个孩子眼里闪过惊喜,规规矩矩在桌上坐好,大点的两个孩子勤脚手快,给王建国几人添上饭,再给最小的妹妹舀了半碗米饭。

    王建国端过碗,夸赞道:“真懂事。”

    “今年几岁了?上过学堂没?”

    小孩突然被问,有些怯怯的,看了看父亲,还是大着胆子道:“回大人,十岁了,上过半年学堂。”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舔了舔嘴唇。

    王建国又跟大叔夸了夸几个孩子,随后开始聊其他话题。

    几个孩子看那位非常有气势的大人没有关注他们了,一人夹了一块肉,香喷喷地吃着米饭。

    在大叔家吃完中饭后,王建国趁着去洗手,悄悄在厨房留下二两银子。

    回去路上,王建国开始考教几位小年轻,“下乡这半日,诸位可有什么感想?”

    体型稍胖的李家二公子举起小胖手,回味了一下:“农家饭菜别有一番趣味,原来他们过得不是很差。”

    王建国瞪了他一眼,骂道:“你个吃货,你怎知他们每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

    其他几人低头闷笑,他们再愚笨,也比李宝清好多了。

    “大人,不下乡体验一番,学生竟不知做农活这么累。果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顾之瑜感叹道。

    王建国点了点头,其他三人也跟着七嘴八舌发表意见,李宝清听完,嚷嚷道:“哇,张保儿,粪是我放的,你们一个个跑得快,把那臭活扔给我!现在还好意思说自己苞米粒位置放得好。那不都是扔进坑里就得了的事吗?”

    王建国又瞪了这小子一眼,“谁叫你在田埂上站了半天?”

    李宝清委屈,“我那不是胆子小吗?那田埂可高了。”

    这群小年轻都是境州各家士族娇养的小公子,受周大人所托,带着这群小公子体验体验人生疾苦。小公子们脾气不小,但是在王建国面前可不敢放肆,不知怎么,对他就是有点害怕。

    李小公子出门光鲜亮丽,回到家衣服都沾上泥土,再听说,干了一早上农活,给家中长辈心疼坏了。看着惯着小公子的众人,气得下这个决定的李大人,甩袖出门。

    春种开始后,王建国事务繁忙,也没有带小孩下乡体验生活的闲情逸致了。

    赵府会客厅,来了一位都城的客人。

    “叶侯爷,许久未见,是来找我探讨道法?”赵安御挂着与世无争的笑容,一脸好奇。

    被称作“叶侯爷”的人年近不惑,容长脸,细长眼向上弯,他不屑:“世子,我不信道。”

    赵安御颇有兴味道:“哦?那无事不登三宝殿,侯爷找我作何呢?”

    叶侯爷未答,反而说:“境州风水养人,世子气色好了不少。果真天高皇帝远,世子活得畅快极了。一路行来,境州可真令我大开眼界啊,世子竟默不作声地训练了几万兵卒。”

    赵安御眯了眯眼睛,审视着他,“侯爷一点未变,还是那么……无趣鲁莽!真不会说话呢。”

    叶侯爷笑了笑,并未在意赵安御的言辞,终于说明来意:“此次前来,是为传皇上圣旨,镇南侯世子接旨吧。”赵安御听了,动都未动。

    “世子是想抗旨不尊?”叶侯爷危险道。

    赵安御平淡一笑:“那又如何?”淡漠的语气带有十足的底气。叶侯爷有些惊疑,早早就被拔了牙的幼虎,放任几年,能有什么起色?

    “很好,很好,世子居然不接圣旨,是想反吗?”叶侯爷被赵安御不屑的语气气到了,直接扣了顶大帽子。

    赵安御无视他,“老皇帝都躺床上昏迷半月了,还能发圣旨?叶侯爷也太小看我了,境州是远,但我有耳朵。倒是叶侯假传圣旨,是替哪位办事?让我猜猜,四皇子对吧?”

    叶侯爷大惊失色,“你怎会知晓?”话说出口,叶侯爷恨不得往回咽。

    赵安御警告道:“回去告诉你主子,等真当上皇帝,再来摆谱也不迟。”

    “来人,送客!”赵安御喊门外侍卫进门。

    都城,四皇子府。

    “那赵安御不知怎么知道皇上已经昏迷半月,连圣旨都未接,还猜到是您让臣去的。”叶侯生怕葬身境州,日夜加程赶到都城。

    沈明轩下巴倚着左手,微闭双眼,右手有节奏的敲击桌面,悠悠道:“看来父皇当初让赵安御回到境州真是个错误的决定,放虎归山啊。”

    叶侯一脸愧疚,“臣办事不利,请主上惩罚。”

    沈明轩睁开眼睛,走下来扶叶侯爷起来,“原本也只是试探赵安御,既然得到了结果,事情也算完成了。叶侯请起。”他手下能人虽多,但叶侯母族是天下最大的粮商之一,还用得上。

    叶侯爷感动得双眼含泪,立马承诺道:“臣愿为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是一位侯爷,但叶侯家族破落,那些王公贵族对他讥讽为多,四皇子可从来没有讥讽过他,还给他谋求了吏部的郎中职位。

    “叶侯的心意我领了,一路劳累,叶侯先下去歇息几日。”送走叶侯,沈明轩移步后院如芸苑。

    境州府城。

    送走叶侯后,赵安御觉得四皇子和叶侯此举十分反常,思虑再三,他叫人请来智囊之一,“来人,请子琰来。”

    两人商量过后,发现四皇子就算对他不满,也不敢离开都城,皇帝昏迷半月,朝局动荡,怕是分不了心。

    不过,众位皇子的心愿落空了,皇帝醒来了,还连御三女,以证其龙虎精神。赵安御等人听了只觉荒唐。

    醒来后,老皇帝开始迷上寻仙炼丹,封了一位据说来自蓬莱仙岛的仙人作为国师,还下令寻三百幼女处子血让国师为他炼制仙丹。

    仙丹炼制三月,都城众人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女儿被拉去炼丹。

    “国师,吃了这残丹后,确实感受到灵气在体内冲撞,朕连御十女都没问题。不知仙丹何时炼好?”老皇帝浑浊的双眼贪婪地盯着丹炉。

    国师一脸仙风道骨,“陛下,仙丹乃是天上之物,人间灵气稀薄,还需七月才成。陛下不必心急,残丹虽比不上真正的仙丹,但一粒残丹也足以让您快活度日一月。等仙丹一成,陛下将不死不灭,得到永生。”这让王建国听到,可不得感叹这国师真有传销头脑。

    老皇帝哈哈大笑,“永生哈哈哈,好,国师要什么奖赏?朕都给你!”

    国师一脸淡泊世人的模样,对外物毫无兴趣,一脸诚恳:“臣唯愿为陛下炼出仙丹,其他别无所求。”

    老皇帝心满意足,对国师更加宠幸。自从昏迷醒来后老皇帝愈发昏庸,这让他的恶行越传越远,听到的百姓,无一不恨得咬牙切齿,希望他下十八层地狱业火缠身。

    老皇帝被仙丹一说唬得一愣一愣的,只顾着炼丹睡女人,其他事情全部交给他如今最宠幸的四儿子,沈明轩。

    沈明轩大权在握,忙着铲除朝内异党,就算他的芸侧妃如何让他小心境州赵安御,他也觉得越发烦躁,一介女子妄图左右他,被他冷落许久。

    尝到冷落滋味的王如芸只好小意伺候,让沈明轩忆起往日情分,避免失宠。

    都城事远,除了茶余饭后咒骂几句昏庸的老皇帝,境州其他人都忙着发展各地工厂,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