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 85. 第八十五章 后续3
    刘彻见这个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皇帝死时没有一个亲信在身边,就是看热闹的他也有些唏嘘感慨。


    李隆基泰山封禅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刘彻虽然感慨,但并不同情他。


    李隆基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悬崖勒马,从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十四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悔改,最后酿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都是他咎由自取。


    说到底还是李隆基得意忘形了,不像朕,朕这么厉害也没有像他一样飘了。


    没感慨几秒的刘彻自夸完便打赏了几件宝物,进入抽评界面。


    【看到标题,我还以为这个专题里会有刘小猪,刘小猪也很适合这个专题啊。首先他是猪,其次他晚年干的那些事哦……啧啧啧说他发猪瘟真是没说错。话说他和李隆基还有点像——老了就爱整儿子。】


    刘彻:?


    汉武帝没想到自己的后代里竟然会有个“刘隆基”。


    他猜到刘小猪应该是他们刘汉皇室的人,但他并不知道这货到底是他们家的第几代。


    刘彻:这是谁生的儿子?跟谁像不好?跟李隆基像!


    这刘小猪最好前期干得比李隆基还好,不然要是让他知道刘小猪是谁……


    -


    【评论:李世民带头搞政变,李治带头搞禁忌之恋,李隆基带头跑路,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就是从他开始的,是不是唐朝有点能力的皇帝都爱搞事情?】


    【回复:不不不,应该说华夏的皇帝爱搞事情,唐朝之前也有皇帝搞政变、禁忌之恋和跑路的,不过哈,像“国都六陷,天子九迁”这种事确实是空前绝后的,次数未免也太多了。】


    李世民盯着那八个字,像是要把这句话盯出一朵花来。


    国都六陷,天子九迁。


    李隆基逃出国都已经够丢他们李家的脸了,结果长安沦陷、皇帝出逃的事还发生了那么多次?!


    李隆基:如果大唐只有朕一个逃跑皇帝,朕还会羞愧一下,但这么多人陪着……突然觉得朕逃跑这事也没多丢人了。


    李世民身边围着的大臣也被六次、九次这两个夸张的数字给惊住了。


    他们大抵知道为什么大唐天子会出逃那么多次——就像李世民政变后,李唐皇室政变频率高得离谱的原因一样。


    太宗皇帝都搞政变了,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敌军攻到城下,他们也会想:玄宗皇帝都跑了,他们有什么不好意思跑的?


    这么一想,他们就能轻易做下出逃决定,毫无心理负担地弃都而去。


    就是不知道天子九迁是一个皇帝跑了一次还是一个皇帝跑了好几次?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让李世民气得不行,以至于他都忽略了李治搞禁忌之恋这件事。


    长孙无忌安慰道:“圣上,国都六次陷于敌手,那不也说明我军将士曾五度收回长安吗?”


    一国之都陷落,整个国家岌岌可危,严重一点可能都要亡国了,可大唐却一次又一次地、奇迹般地挺过来了。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很会找安慰的角度,他这话一出,殿中人居然觉得心中的怒气少了,甚至有人擦了擦眼泪:我们大唐遭遇了如此多次几乎致命的打击,居然都硬生生地扛过来了,不愧是我们大唐啊!


    李世民:如果可以,国都陷落这种事还是一次都不要发生比较好。


    “国都六陷”四个字说得轻巧,若只是丢皇家的脸那也就罢了,可这又会让多少百姓受苦呢?


    不说国都陷落时,大唐的其他地方有没有敌军作乱,就说长安这一处。长安陷落,敌军会不在城中作乱吗?皇帝倒是跑得快,那百姓呢?


    唐军五度收回长安的过程中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呢?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帝都是干什么吃的?


    李世民想到了收回两京的唐肃宗李亨,视频里没怎么写他回到长安之后的表现,李世民也不能确定他的能力如何。


    看他四十多岁才借着安史之乱的时机夺得皇位,李世民觉得这个玄孙不太行。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李亨干得好,讲夏应该会夸他是“给李隆基擦屁股的好儿子“才对。


    李亨:我擦了!只是……擦了但又没完全擦。


    “圣上。”尉迟敬德上前,让众人看他的光屏。


    他和李世民抽到的是同一条评论,但两人抽到的回复不同。


    【回复:刚刚搜了一下唐朝“天子九迁”都有哪几个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跑了一次,唐代宗李豫跑了一次,只有他这次是外敌吐蕃攻入的长安,其他几次都是唐朝内乱,不过他收复长安收复得也挺快的,中间不到两个月吧。然后就是唐德宗李适一次,唐僖宗李儇两次。唐昭宗李晔四次,但他有次是被朱温挟持。这么看,老李家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看着那迁了两回的李儇和迁了四次的李晔,李世民心情复杂,他安慰自己:好歹没出九个……


    虽然这俩次数多,但李世民最关心的还是唐代宗李豫的那次。


    吐蕃攻入长安?


    李豫是怎么做到被吐蕃破了长安,又能两个月收回长安的?


    在心里给吐蕃记上一笔后,李世民满脑子都在想:李豫到底废还是不废?


    不确定,再看看。


    -


    【……唐昭宗李晔四次,这么看,老李家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皇太子李俶眉头紧皱,唐代宗既有能力两月收复长安,那为何不提前派兵阻击吐蕃?


    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却不见唐肃宗李亨复杂的眼神。


    “太子,你在想什么?“李亨突然出声问道。


    李俶回神,把自己的疑惑告诉李亨,怎料李亨幽幽说道:“朕也想问你这个问题。”


    他的脑子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疑惑地看着李亨。


    “朕前几日在想给你改什么名字,记起你出生时豫州献嘉禾之祥瑞……”[1]


    “阿耶择了哪个字?”李俶感到有一丝不妙,不死心地问道,“州?献?祥?”


    “豫。”


    李俶:阿耶,我本来都不准备想原因了,你这一说我是必须得想明白才行了。


    突然得知自己就是李豫的李俶思索着自己为什么没能提前阻击吐蕃。


    派了兵但没打过?


    没有受到吐蕃入侵的消息?


    还是军队不听他调令?


    李俶心乱如麻,在弄清楚这件事之前,他别想睡个好觉。


    -


    另一时空中,刚准备登上回长安的车架的唐僖宗李儇身形一僵,连滚带爬地从车架上下来。


    “朕不回长安了!”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之前,李儇学着他祖宗李隆基带着兵马跑来蜀地避难,这一避就是好几年,直到最近起义军被赶出长安,他才准备回京。


    如今骤然得知自己居然还会被逼得出逃第二次,李儇想了想,他还是别回长安了吧。


    蜀地多好啊,他在这呆的这几年过得还挺舒坦的。


    李儇:回去了还要再跑一次,跑两次丢人,所以朕还是就呆在蜀地吧。


    李儇抓住他的心腹内侍田令孜的手,喊道:“阿父,咱们不回长安!”[2]


    李儇少年即位,最喜游戏,于是将政事全都委任给了田令孜——他信重、依赖到称其为“阿父”的内侍。


    被他当成主心骨的田令孜连声答应:“好好好,圣上咱们不回长安。”


    -


    【……唐昭宗李晔四次,但他有次是被朱温挟持。】


    刚继位不久、励精图治、被朝廷内外称赞的唐昭宗李晔脸色苍白,他以为自己能成为大唐的中兴之主,谁知他直接超越祖宗,夺下出逃。


    朱温?


    李晔记得他,他曾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归附大唐之后被先帝赐名“全忠”。


    趁着朱温还不知道这条评论的存在,李晔命人召他前来长安。


    挟持朕?


    看你这次还有没有命挟持朕。


    可大唐的困境不是靠杀一个朱温就能解决的,李晔想到自己的哥哥唐僖宗李儇,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哥倒是走得潇洒,给他留下一堆烂摊子。


    -


    【评论:以前总觉得李旦是个小白,现在发现小白竟是我自己。我早就该明白,爹妈都腹黑,孩子能白到哪里去?但是李旦作为两个厉害皇帝的儿子,能力还是不太行,都够不上他家长的一半……也可能是因为他家长太强了,所以我们才觉得他不太行。】


    【回复:确实是家长太强了,毕竟他家长是把唐朝疆域开拓到历史之最的唐高宗和华夏唯一的女帝武则天。所以说有个太厉害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你把李世民和李治放到一起,又会觉得李治好像也不太行,但其实他真的很行滴,可怜的雉奴哈哈哈有个厉害的阿耶又有女帝妻子以至于好多人总是忽略了他。反正九五都超厉害,要是李旦能完美遗传到他们的基因,我简直不敢想唐朝的历史会辉煌到什么程度。李旦怎么就不能和李世民学学,挑好的基因继承啊!!】


    刘邦偏头凑过来,他只看了第一条评论,便道:“两个皇帝的儿子?什么意思?”


    吕雉还没回他,刘邦就看见了下面那条回复,他瞪着眼睛,难得语无伦次地说道:“他、他娘当了皇帝?”


    吕雉状似淡定地点了点头,眼中却闪着极亮的光。


    抽到这条评论的时候,她终于确定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在未来,真的有一个女人做到了千百年来没有女人做到的事情。


    她成为了一国之君、天下之主。


    刘邦一拍大腿:“乃公就说唐朝女人怎么那么有梦想,敢情是他们家又有人带头!”


    他终于想通了,什么都想通了。


    刘邦是真没想到后世会出现个女皇帝,在他眼里女人能达到的巅峰就是像吕雉一样,成为“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的天下之主,可唐朝居然出现了一个不仅有皇帝之实,还有皇帝之名的女人。


    刘邦沉浸在震惊之中,吕雉心里却生出了担忧。


    本来她还因为视频里没有出现有关武则天的信息而松了口气,可评论里却提到了武则天。


    她担心唐朝人会不会抽到跟武则天有关的评论,若是让李唐皇室提前知道了武则天的存在……


    系统表示:不用担心,唐朝人是抽不到武则天相关评论的。


    在除了唐朝以外的时空中,越来越多的人抽到了关于武则天的评论。


    【李隆基能活那么长估计是因为遗传到了武则天的长寿基因,咱们女帝可是华夏继位年龄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这么好的基因偏偏给了李隆基,气死我了!!为什么李隆基要多活那二十年!?但凡他只活到五十岁,我都会把他吹到天上去】


    【评论:史盲发言,大家别笑我[捂脸],看视频之前我对李隆基的印象——女帝陛下的孙子,杨贵妃的老公。看视频之后我对李隆基的印象——命太长的祸害。】


    【回复:哈哈哈没关系我也是!我知道的好多历史都是从电视里看的,然而跟李隆基有关的电视剧……我给你念念名字噢——《杨贵妃》、《杨贵妃秘史》、《剑仙李白》、《一代公主》、《大明宫词》……从名字上看《大明宫词》可能是以李隆基为主角的电视剧,结果他依然不是主角,主角是女帝陛下和太平公主。】


    “嚯!女人也能做皇帝?”


    “你忘了之前在视频里见过的平阳昭公主了吗?女子能当将军,怎么就不能当皇帝?有本事当皇帝为什么不当?”


    “说的也是,好多皇帝都是因为会投胎才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完全就是靠的实力啊!”


    唐朝之前的朝代惊奇后世居然会有女帝出现,唐朝之后的朝代则惊讶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似乎很高。


    女帝、陛下。


    你看李隆基有这个待遇吗?


    “武氏之祸古所未有也!”老头气得不小心抓下自己的一把胡子,“怎得这几个后世之人对其似有崇拜之意?”


    “咱们华夏几千年来唯一的女皇帝,怎么就不许别人崇拜了?”女子皱着眉反驳道。


    “她有何政绩值得吹嘘?她可及得上汉武帝之武功?她可有唐太宗之文治?”老头怒声问道。


    女子没好气地说:“那你倒是给我说说华夏几百个皇帝里有几个及得上这两位?你怎么不想想这几百个皇帝里又有几个能比女帝强?”


    老头被她堵得说不出话来,竟是口不择言:“这视频果真是妖物!让陛下昏了头允许你们这些女人入学堂、参加科举,看你这牙尖嘴利的样子……”


    女人毫不客气地打断他:“你刚才说谁昏了头?”


    老头脸色一白,遮着自己的脸快步离去。


    -


    殿中人将他们抽到的评论纷纷放出来,武曌同样看见了关于自己的评论。


    她平静地扫过这些评论,这些评论中有褒有贬,却不能使她的情绪有丝毫波动。


    她命人记下评论中说到的她执政期间的大唐出现的问题,准备日后再同大臣商议对策。


    太平公主瞅着武曌面无表情的脸,问道:“圣上,你为何既不高兴也不生气?”


    “为何要高兴?又为何要生气?”武曌道。


    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至于评说的什么,她不在乎。


    她做的都是她认为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在意名声,她就不会冒所谓的“天下之大不韪”登基了。


    “要说生气,还是有的,”武曌看着太平,“几千年里居然只有朕一个女人当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一愣,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圣上!”


    “结果如何,在你不在我。”


    言下之意就是:想当皇帝,能力必须达到朕对继承人的要求才行。


    “谢圣上!”太平叩首,她一定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一旁的上官婉儿看着这一幕,眼中含笑。


    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


    唐高宗李治闭着眼躺在榻上,听着武后给他念抽到的评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得太好了,好到我觉得李隆基的爱情都配不上这首诗。】


    【我从前也在想为什么这么多诗都在称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但后来我看见了一个回答:他们不是在称颂爱情,是在追忆盛唐。】


    这两条评论里没什么有用的信息,李治却突然睁开眼。


    “圣上,怎么了?”武后注意到李治睁开眼,垂头看他,便见李治正望着她笑。


    李治犯病时头晕目眩,看东西看不太清楚,他只能看见武后模糊的脸庞。


    “圣上在笑什么?”


    “我在想后世会不会有人将你我的故事也写进诗里。”


    武后失笑:“那圣上可想好如何回答评论里的问题?”


    杨玉环曾是李隆基的儿媳,她也曾是李治阿耶的妃子。


    如果后世问为什么会有诗称颂他们的爱情呢?


    “为了称颂爱情。”


    武后微微睁大眼睛,看李治说这话时自然到不行的模样看了半响才红着脸拍了他一下。


    李治抓住她的手:“为何打我?雉奴有哪里说得不对吗?”


    武后应道:“圣上说得都对。”


    李治没出声,武后无奈地重复道:“雉奴说得都对。”


    李治这才开怀,将武后拉到自己怀里。


    他突然念起了评论里的那句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过了许久,李治才又说道:“李隆基和杨玉环是从盛世走向衰败,你我和他们不同。”


    我们在一起,会让大唐从一个盛世走向另一个盛世。


    夫妻二人依偎在一起,没有人再说话。


    武后闭着眼靠在李治怀中,她没有问李治究竟有没有猜到神龙政变是为了将谁从皇位上拉下来,就像李治没有问她为什么刚才出现的时机那么合适,没有问她在来之前有没有看视频。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