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整个听下来,尤其是再听到天幕说的后半部分——
所谓一体两面,分说两端,原来都并非那么简单就能下定论的。
朱佑樘治下出现过“弘治中兴”,但是留下了不少烂摊子,可见其在位统治期间,必然也是出现过不少错处。
还有朱厚照设立豹房,宠信宦官刘瑾,又杀刘瑾,以及其亲征的应州大捷等,也是不能说只贪图享乐,毫无作为。
听天幕后续之言,其后皇帝皆是如此,都不可片面看待之。
但是否能上这明朝的功德名单......
朱元璋又是不禁再次翻看起来,也不知是第几次翻看了,每一次翻看都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皆是各种复杂的心思情绪,而后再听天幕先前说的最后那部分时,又是换了更为复杂的心思情绪——
这功德名单上出现的人名,原来最终看的,还是其作为有没有作用到百姓身上,而并非单纯去看其个人能力如何。
是百姓啊,原来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所衡量的最根本标准,其实就是对治下百姓如何。
也因此,单看其功绩和能力,确实有的听着还不错,但是却没能上榜,比如朱厚照。
有的总体来看,功过都有,但因前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仍是可以上榜,只是数值偏低,比如朱佑樘。
有的则是完全过大于功,所以哪怕出现过“万历中兴”,却最终也没能上榜,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
不止朱元璋发现了这一点,其他历朝历代众人也都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更是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之中。
百姓......从一开始君舟民水,守业更比创业难,再到现在出现的这份功德名单,这由始至终,原来一直都不曾变的,也是评说他们这些人物时,其一直所依据的,从来都是这“百姓”二字。
所谓百姓,才是其功德名单中,最根本和核心的衡量标准。
百姓,人也,也是国之根本也。
其实一直都不曾变过。
朱元璋再次认知到了这个问题,复杂深思之后,便是不由得叹息,难怪明朝的排名竟是如此......而且还有两点很重要的是——天幕所说的文官集团!以及明朝后期阶段,得用和可用的人才还是不够!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是不由得咬牙磨牙。
被文官集团所裹挟?!
还有所谓的党争......以及天幕说的,关于明史失实和失误的问题......
朱元璋脸色都冷了下来,哪怕这些事不是发生在他这一时期,也让他深深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还有人才是不够还是不行?
如天幕所说,究竟如何能培养出足够优秀,并能力使到位的相关人才来?
现下不止是朱元璋,其他历朝历代诸人一路听下来,也不由得关注起这个问题来。
毕竟认识到国之根本是为人,尤其是所谓的“人才”,再加上摆在眼前看得见,却点不开的庞大资料库,实属是勾得他们蠢蠢欲动,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如何培养人才,收揽人才......好让自己手里有人可用,而且再也不怕无人得用。
除此之外,有一个道理他们可都懂得——
这人才一多了,那他们可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多了。
【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人才。】
【无论什么领域,也都需要人才。】
【无论在哪个方面,同样也是需要人才。】
【比如教书育人,教育儿女需要相关人才,而身为父母,自己大概也需要懂得相当一部分教育相关的学问才行。】
【再比如医学方面,工程建设方面,军事军队方面,治理国家方面,抗灾救灾方面等等......单就说医学方面,往大的方面说,就有中医和西医之分,往细的方面说,中医还有推拿和针灸等等小的分类,所涉及内容极其庞杂繁多。】
【这一个行业,就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出来,更别说其他行业了。】
【各行各业都同样是如此。】
【所以培养人才,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说说就能成的事情。】
【尤其是治理国家方面,如何选人用人,如何筛选真正有用之人,又如何辨别是否有欺上瞒下的行为,如何整治贪官污吏,如何制定取之于民,又能用之于民的政策,使国家能蒸蒸日上,更良性的运作起来?】
【可见这也不止是选用和培养人才的问题,还包括自身如何分辨什么是有用和得用的人才等。】
秦王宫。
嬴政不禁点头啊点头。
就连他看着那资料库,也不由得有想要学习的冲动。
对比那庞大资料库的内容,真是越发深觉自身仍有可填补的地方。
所以他是真的太想要这资料库。
简直是宝藏,让人抓心挠肺的想要。
【其实不管是培养人才,还是提升自身,与人相关的,也都脱离不开“教育”这两个字。】
【所以让我们再回到这次视频的主题——《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所谓科教兴国,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人才强国就是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即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的道路,以此来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总体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即科技与教育是分不开的,人才和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所以国之根本,与人有关,必须要重视“教育”二字。】
【其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国家富足而强盛,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等,便是要用教育来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也是能用教育来提升自己,壮大自己等等。】
【那么,又要如何实现对人才以及自身的教育?】
要如何实现教育......
刘彻下意识心思一动,那不就是——
【教育,有口耳相传,有言传身教,但最主要,还是依托在学校教育之上。】
【像最初的教育活动,就与人类的生产有关。】
【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和技能,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
【这样一来,独立的教育机构——即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
【而学校的出现,则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学校!
后世之人将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地方,称之为学校吗?
不过果然是“学校”。
虽然名称不同,但和他们想的一样。
听到这里,有人又不禁想到,既然名称都不同,那是不是说,后世所谓的学校等,也都和现在不尽相同?
【据考证,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
【比如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最初的萌芽。】
【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还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以及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等等,再一直到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并称为“校”。】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言——“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所以到了商朝,学校又被称为“序”,后来到周朝时期则成为“庠”。】
【不过这不是唯一称呼,比如西周还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而且古代学校的称呼除了序和庠外,还有学、校、塾,并且在开始产生时,这些地方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
原来教育活动竟然出现和发展的这么早?
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
不过倒也不难理解,毕竟一代代延续和传递,必然少不了“教育”。
而众人想到这里,不禁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原来真的做什么都少不了“教育”二字,无论是口耳相传,还是言传身教,亦或是去专门场所学习,这大概就是构成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是必不可少,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起学校教育,其实可划分为很多类型。】
【比如按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说,就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而古代教育又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以及封建社会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资本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教育等。】
【我们再继续先往下说古代教育。】
【像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其中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而乡学则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
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当时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虽然西周就有“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的中央官学是正式创始于汉朝。】
听到这里,刘彻不禁挑眉。
既然说起汉朝,又说起这官学,那他——
【不过我们先跳过官学,说一下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私学,这在我国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刘彻:“......”
这莫名熟悉的感觉!
天幕怎么总这样对他?!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