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104. 代表人物 政哥: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从天幕提起“唐诗”开始,唐朝众人就有些躁动。


    古诗词发展的巅峰盛世,甚至“诗”前竟冠上了一个“唐”字!这是何等的荣耀光辉?


    而促成这唐诗的名号,必然是唐朝之下的诗人们,没有人写,又哪里来的这么多佳作诗篇?而且还有那些必背诗词和文章......能有[必背]两个字,那更说明是精品中的精品,谁不想上拥有这样的[必背]标识?


    所以唐朝众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们,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可都想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出现于天幕口中,或是会不会出现于这资料库诗词模块的相关排名中。


    而按照天幕现在所说,已经从初唐来到了盛唐,目前都是在唐诗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有过助力的诗人,这下一位也不知道又会说起谁,又会不会说起他们的名字?


    心脏莫名跳得有些快。


    就算比不得那诗仙和诗圣,某些人自认也不差吧?


    要不然将自己诗作扫描上传到资料库中试试?也不知道会不会得到相关评估和功德值?


    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诗作文章一出,自然就少不得比对一番,毕竟不止是唐朝,就目前出现的这些诗词篇章等,历朝历代下,已然有不少人开始对比和争论了起来,偏好不一样,对于其他人的说辞自然是有些不服。


    而且就很奇怪,其他相关模块内容,按贡献和影响,目前都有排名出来,但这诗词文章模块,不仅免费开放,竟是还没有排名出来,也不知其后会不会再统一排名?


    “诸位要不要先暂缓争辩?毕竟天幕还未说完......而且这往后也不知道又有多少诗人还未介绍。”


    “倒也是......不过都是同属于大唐之下的文人,这差距怎么就......”


    “哈哈,不如兄台研究研究别的?这资料库中内容繁多,种类也繁多,再加上如今这上面已然是有所动作,也许我们真正的用武之地,可发挥能力的地方,未来将会是更多了。”


    “这也倒是的确如此,兄台说的是,受教了,哈哈。”


    “不过能有如此机会领略这些名传青史的诗人文采,倒也称得上是一大幸事啊。”


    “也不知道接下来,天幕又会讲到哪一位?”


    【张九龄,还记得这位宰相吗?


    他可是号称盛唐最后一位名相,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大官里面,诗做得最棒的。】


    【而且张九龄还有个称号,叫“岭南第一人”,他可是广东人,现在广东发展得很好,可不代表古代的广东地带发展得很好,所以张九龄可以说是广东那边的骄傲,好像直到现在,广东那边喝的凉茶,都有叫“张九龄牌”的。】


    【据说是当初张九龄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之后,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就自己煮了一些凉茶喝,于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凉茶叫做“张九龄凉茶”。】


    【那张九龄是怎么有这么高的声望和名气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没身份没背景,空有一身才华,那总得有展现的机会,所以那时候流行找举荐人,这举荐人必须得是有名有才的,有威望的,这样通过举荐,这被举荐人才能一举成名。】


    【而张九龄找到的最有威望的举荐人——就是张说,也就是之前带起贺知章的那位。


    张说在政坛上当过三次宰相,号称“开元名相”,在文坛上也混迹了三十年,号称“一代文宗”,所以的确是位大佬。】


    【就连李白曾经都想要找张说帮忙举荐一下,可惜连张说的人都没有见到。】


    唐朝李世民时期。


    天幕提起张九龄时,李世民瞬间就想起来是谁了。


    然后又想起那位接替张九龄的宰相——李林甫......李世民不禁冷哼一声,现下这李林甫应当是已经伏诛了,但这盛唐面貌展现得越多,如今再想起当初的安史之乱,还是仍旧让李世民不由得心生感慨与叹息。


    他看着眼前的小屏幕,看着那诗词栏目中,标记着属于唐朝的诗人名字,尤其于盛唐之际,恐怕还将会出来更多......


    也不知这盛唐再继续下去,又会涌向出何种的面貌以及风采来。


    【张说的确有眼光,这里提一首诗——《次北固山下》,也是初高中必背名篇之一,大家听到这首诗的名字,是不是都有那么一点印象?那这首诗的作者,大家又能想起是哪位诗人吗?是不是又有些没印象?】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湾,现存诗篇共10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火到什么地步?据说张说因为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把其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放到了自己的书房中,所以因为此,王湾也一下子就出名了,于是张九龄也找到张说,想得到张说的举荐。】


    【而且很幸运的是,张说的确也很欣赏张九龄,也让张九龄同样因此而受到了提拔。】


    【更甚至因为张九龄的才干,加之两人都姓张,据说张说都要拿出家谱来和张九龄认亲,不过张说不是当过三次宰相吗,那对应的必然是还有三当和三落,最后一次,张说因为权倾朝野,而后遭人弹劾,于是便被迫罢相。】


    【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双双被贬不说,还都被贬出了都城,而且没多久,张说就病死了,不过临死前,张说到底爱惜张九龄的才华与才干,于是给唐玄宗写了不少举荐信,希望张九龄能再次得到重用。】


    唐朝李隆基时期。


    时至今日,张九龄听到这里,再又想起过往种种,仍是不由得感慨万分。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被陛下再次记起,然后走到今天。


    【张说死后没多久,唐玄宗想起张九龄,觉得张九龄的确是有才干的,于是就又将他召了回来,然后这一次,张九龄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干,竟一路走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


    【而且张九龄当初被张说举荐,现在当了宰相,也有一群人想要被他举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人孟浩然。】


    【因为孟浩然写的那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其中的张丞相,指的就是张九龄,而这首诗,是我国初中生必背古诗词篇目之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以及欲渡无舟的感叹,还有那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的表达了孟浩然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以及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则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等。】


    【不过怎么说呢,虽然孟浩然这篇很有名,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之一,但张九龄就提携过有“诗佛”之称的王维。】


    【当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也不止孟浩然一个人这么干过,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以及许多人也都这么干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只不过就王维被“看上了”而已。】


    孟浩然:“......”


    他该说是被安慰了,还是没被安慰到?


    许多人:“......”


    哭了,他们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


    【关于张九龄,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针对,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贪图享乐,不愿听劝,所以相比于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劝谏的张九龄就被贬了官。】


    【而遭此一劫,张九龄压抑很久的作诗天赋终于就此爆发,在被贬之地,写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诗——《望月怀远》,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学生必背篇目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同一时期,他还写下了《感遇十二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虽然张九龄的诗流传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被贬之后写的,但在文学方面,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其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来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是重大。】


    【再加上张九龄身居高位,他带来的诗风影响,的确是不可抹灭,由此,到盛唐之际,唐诗终于发展到了巅峰。】


    秦王宫。


    嬴政仔细想了一下,这不就是“带头作用”?


    为了被举荐,为了考科举,所以说到底,还是和时势有关。


    汉朝发展出汉赋,唐朝发展出唐诗,宋朝发展出宋词,以后他这大秦,在如此的时势下,也不知会发展出什么来。


    想一想,倒颇觉得有几分奇妙。


    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从他起头,岂不是影响更大也更迅速?


    那就......嬴政将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是诗人多了,那许多流派自然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浪漫主义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诗派,边塞诗派等等。】


    【而既然说到了张九龄这里,那我们接下来,就先来说一说边塞诗派是怎么炼成的。】


    【因为当时在唐朝,想要当官,除了参加科举,就是被举荐,但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路,就是上战场杀敌,凭借军功也可以做到大官,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起,为了扩大地盘,逐渐发展出一种叫“开边”的军事行动。】


    【简而言之,就是打仗占地盘的意思。】


    【然后唐朝就在各地设立了军区和节度使,在自己地盘的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利,这个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吧,所以节度使不仅需要武将,也需要文人来搞行政方面的事情,于是这也就引得许多文人来到了军队里——】


    【大致上来说,边塞诗派就是这么出来的,而且其内容主要是边塞景色和军旅生活,再细分的话,写景色都有不同的讲究,就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就非常的写实。】


    【还有像李白的《北风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一句,其想象力就非常的奇特。】


    【除此之外,还有写日常的,甚至还有战争惨烈之景的描写,亦或是表达从军思乡的哀愁思绪等。】


    【总之边塞诗派也是很高手辈出,而且内容和角度也都不尽相同,那我们接下来,主要介绍几个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这......究竟谁能称得上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啊......”


    突然听到这“代表人物”四个字,唐朝之下,不少人竟是都有些紧张起来,尤其是写过边塞诗篇的文人。


    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大概也能有几分认识,但谁不想有个“万一”呢。


    文人都自视甚高,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所以这第一个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就是主业负责打仗,副业负责写诗,还凭借打仗封了侯的——高适。】


    【大概就是因为高适有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很现实,或者说是都表达了当时很真实的边塞故事。】


    【而且安史之乱,可以说是高适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高适的爷爷虽然是开国大将高侃,但到了高适这里,就彻底家道中落,成了一个平民百姓,不过高适不喜欢考科举,他年轻时就喜欢出塞,所以高适这辈子去过三次边塞,而他的大部分代表诗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时写的。】


    【第一次出塞,高适写了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还写了军队里的日常生活——《蓟门行》,其中“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这一句,就表达了北方边塞的男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的意思。】


    【当然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著名的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燕歌行》,实属是高适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也是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叮叮——]


    众人立即再去看小屏幕中的《燕歌行》,因为篇幅太长,很是值得再去细细品味一番。


    这前四句说明了为何要打仗,因为有皇帝的命令。


    而刚说完打仗,就立即要打仗了——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而且军情紧急,大军压境。


    那这仗要怎么打?这竟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前方战士征战沙场,后方将领却是莺歌燕舞。


    可想而知,最后便是全军覆没,而那些可怜的年轻将士们,却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还有最后这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真是足可见高适心中的感慨和悲叹。


    汉朝未央宫。


    霍去病一直听着天幕的讲述,又在仔细看了一遍《燕歌行》之后,不由得也是感叹一声:“这高适写的真好啊。”


    故事流畅,思想深刻,也当真是足够讽刺。


    卫青也点头:“的确非常精彩。”


    “不过最后一句‘犹忆李将军’,是李广将军吗?”


    霍去病挠挠头,小声道:“要是历史中,我死的没那么早,也能被人惦记吧?”


    卫青立即摇头笑起来:“那你就从现在多注意身体,陛下也为你召集了许多名医,再把那强身健体的操多做做。”


    霍去病:“......”


    他是做来着,但别以为他不知道,每次做,舅舅都笑得厉害!


    卫青:“那你还做不做?”


    霍去病:“做......”


    【《燕歌行》能被评为边塞诗第一,不无道理。


    毕竟全诗对边塞军中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军中矛盾,边策弊端,以及人民苦难等,其主旨深刻且含蓄,风格悲壮且沉雄,气势也是很磅礴,看得出来诗人高适的笔力甚为矫健。】


    【第一次出塞回来,高适参加了科举,哦,更确切说,应该是试着参加了科举考试,当然就不出意料的失败了。】


    【于是就又有了高适的第二次出塞,一开始是在国内四处闲逛云游,而这时候,高适便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个人一起玩的很开心,而游玩回来之后的高适,就被人举荐做了个县官,不过这县官,高适做的并不开心,于是写下了《封丘作》——其中两句就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之前高适不是只在国内游玩吗,他的第二次出塞,其实就是游玩回来的当官期间。


    简单说就是因公出差,具体说就是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因为当官当的不开心,加上官场也不好混,另外高适也不愿意阿谀奉承,不愿意去压迫百姓,所以高适便辞了官,然后他再次写下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秦朝咸阳城。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好啊!这句话当真是不错!”


    简直冲面而来一股豪迈豁达的胸怀之气!


    吕雉也不禁停下脚步细听这首诗,尤其是那最后一句。


    比起刘邦那边的进展顺利,她这边虽有旨意下来,但为女子办学,其中困难又岂止是能说道出来的,但若说吕雉想要放弃,那必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她想做的事情还不止如此,如何能在开头就放弃!


    而且据她观察,自从政令下来,颇为意动的可不止一两个......


    所以何愁前路无知己,她必然是能够找到顺利向前的出路口,甚至已经近在眼前。


    【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情怀。


    其诗作语言质朴,格调豪迈,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不过《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就主要表达了高适十年漂泊生涯的现状,连酒钱都掏不起了。】


    【所以后面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适开始追随到哥舒翰的帐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里待了三年,相信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然后写下了《塞下曲》,主要表达对出人头地的美好寄托。】


    【而后这一不小心,高适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没什么大成就,不过先前说了,对于高适而言,安史之乱就是他的转折点,所以在高适五十多岁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了,也改变了高适余下的一生。】


    【之后安史之乱结束,高适也当上了四川的节度使。】


    【时逢国家不幸,对于高适来说,安史之乱是他仕途的转折点,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宁愿不在官场上随波逐流,不愿意压迫百姓,于是辞官的人,在见证安史之乱的发生后,哪怕从平民逆袭到节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怅惘吧,不过高适一直到六十二岁去世,职位几经变动,但也算是朝廷栋梁。


    直到他去世,还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相比于其他大多数诗人的仕途和命运而言,也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幸运了。】


    【是的,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虽然同样是边塞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于高适而言,其命运就有些不幸了。】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