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109. 抬格调 唐朝人和宋朝人吵起来了……
    【这位对于振兴词坛有着推动作用的诗人,就是和李商隐齐名的,并称为“温李”的温庭筠,他是诗人,也是词人。】


    “温庭筠?是诗人也是词人?”


    唐朝众人不由得摩拳擦了擦掌。


    听见没,他们唐朝也有词人,而且还是对振兴词坛有着重要影响的词人!


    【温庭筠诗词兼工,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不仅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而且还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除此之外,温庭筠的诗不仅和李商隐齐名,连仕途的发展都能和李商隐一较高低。】


    【大概这就是唐朝诗人共同的命运吧,要是仕途上没点儿什么坎坷经历,其诗作就好像拿不出手一样。】


    【温庭筠的仕途命运也是一波三折,一路坎坷。】


    【比如他也喜欢去风月场所,也喜欢游历,结果好巧不巧,游历到淮上的时候,当地有个叫姚勖的官员非常看好他,还给了温庭筠一笔钱,让温庭筠好好收起来,可温庭筠转眼就拿着这笔钱去逛了青楼......】


    【于是最后姚勖把温庭筠打了一顿,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被传出去后,温庭筠的名声一下子臭了。】


    原本是准备去外地游历的温庭筠:“......”


    要不是因为现在想要为这开启资料库权限功能贡献一份力,他没准儿真会去淮上这个地方。


    初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名字时,温庭筠还很有些激动。


    因为这意味着在这场逐渐声势浩大的“请旨”活动中,他可更有分量的站出来,但现在听到这里......


    温庭筠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尖,心想此后做什么事情,他还是多掂量一些吧。


    否则这要是现在去亮出身份来,岂不是多招人嘲笑吗?


    不过这往后所发生的事情,他可真要好好听一听才是。


    【之后温庭筠又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即唐文宗的儿子交往,主要是陪太子游玩,但结果也没过多久,就有人弹劾太子李永只知道游玩,甚至建议唐文宗废黜其太子之位,这就是当时的“宴游败度”事件。】


    【大致就是说身为储君只知道吃喝玩乐,实属败坏法度,而当时陪同太子李永玩乐的就是温庭筠。】


    【虽然最后李永还是保住了太子之位,但从此却被禁止随意出行,于是没多久就病死了。】


    【至于温庭筠,卷入了这样的事件当中,可想而知走考科举这条路,怕是更不顺了。】


    【哪怕温庭筠先前在京兆府考试中得了第二名,以这个名字再考中进士算是十拿九稳的,但最后温庭筠也没去考试,就连第二年的京兆府考试,温庭筠也是没有去。】


    【有关于温庭筠没去参加考试的原因,就是猜测他因为太子的事情而得罪了唐文宗,所以最后才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无法去参加考试,不过一时事,一时毕,再过八年,又是一条好汉,于是八年之后,温庭筠打算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然后......也还是落榜了。】


    “咳!”


    温庭筠真是一口气提起来,结果又给瞬间憋屈回去了!


    怎么会这样?


    【其实要说起来,可能还要从温庭筠身上找点原因。】


    【温庭筠的性格是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遂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令狐绹吗?就是令狐楚的儿子,他后来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因当时的皇帝——即在唐文宗和唐武宗之后继位的皇帝唐宣宗,对方很是喜欢词文化,所以令狐绹就找来温庭筠给他代笔,以迎合皇帝的喜好。】


    【这种事情毕竟见不得光,所以令狐绹自然就嘱咐温庭筠不要说出去。】


    【可结果温庭筠转头就给说出去了,而且不仅是说了出去,还逢人就讥讽令狐绹不学无术,是“中书堂内坐将军”。】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温庭筠还真是好讥讽权贵。


    倒也是胆子大。


    而且只听到这里,就可想而知结果不会如何。


    不过依照天幕的意思,难道这温庭筠落榜,还和这件事有关?


    【令狐绹当然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背地里跟皇帝说,温庭筠有才但是人品不行,实属不是进士之才,不应该入朝为官,于是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考试,温庭筠自然是都没考中进士。】


    【但他屡次考不中进士,倒是帮起了别人。】


    “嗯?”


    嬴政皱了皱眉,帮别人?


    帮别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要去......作弊?


    怎么科举还能——


    【说起这个,再结合我们之前提过的几位诗人参加科举考试,以及考中名次的结果来看,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科举考试制度在唐朝的发展,一直都是采用不糊名的考试制度,所以这样的考试形式,就很容易让人从中作梗,暗箱操作。】


    【一直到北宋时期,科举糊名制度才被正式确立,得以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发展到现在,我国很多正规考试,如中考和高考等,也都是采用糊名的方式,这样也更加的公平公正。】


    汉朝未央宫。


    “糊名啊......”


    刘彻点了点头,这倒是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不以人名和身份为关注点,只重点以才华论取,才能筛选出更多的人才来。


    看来这科举考试仍有许多需要注意和研究的地方。


    还得结合当下的情况来定。


    【说起来,温庭筠帮人作弊的能力好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有一次主考官特意看着温庭筠,都没能防住他帮人作弊,而且还是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作弊。】


    【以至于朝廷无法再容忍这种事,于是以温庭筠扰乱科场的罪名,将温庭筠给贬为了隋县尉。】


    【不过温庭筠有一点小幸运的是,他当时认识了一个叫徐商的官员,对方很欣赏温庭筠,于是就将温庭筠调到了自己身边当幕僚,后来徐商当了宰相,温庭筠也就顺势被调回了都城,然后做了国子助教。】


    【但这点小幸运也就到这里了,因为继徐商之后,又有一位叫杨收的当了宰相。


    《旧唐书》上记载,杨收生活奢靡,还纵容家奴仗势欺人,总之人品堪忧,不是什么好人。】


    【温庭筠其实也没主动招惹对方,但坏就坏在,有一次温庭筠主持国子监秋试,然后公示了考生的文章,虽然用意是在表示公平公正,但这些文章里面,有很多讽刺当时社会现状,批判权贵的内容等,这不就相当于直接打人脸上了嘛。】


    【而其中职位最高的,就是杨收了。】


    【所以杨收又将温庭筠贬到了一个叫方城的地方,不久之后,温庭筠就在这里郁郁而终了。】


    秦王宫。


    嬴政不由得摇了摇头,竟然又是得罪权贵,命运如此吗?


    还有当时的唐朝,听上去可真是乱得不行。


    说起来,这科举考试,是不是也要考察一番人品才行?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看向小屏幕。


    他方才叫人去科考相关模块下留言,想询问资料库中可能没有记载的一些细节问题等,也不知现在有人留言了吗?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嬴政也不由得倏然挑起了眉——


    虽说天幕最终会评选出最优解的答案,但回答过问题的留言,也仍会出现在留言板的问题下面,而且所留言的人,都会自动标注出人名和朝代,这人名倒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但这标注的朝代和这回答问题的内容......


    唐朝人和宋朝人吵起来了?


    非针对个人提问,在这种相关模块的留言板下提出问题,能发评留言的,都是资料库权限功能可开启的朝代,被评出最优解的答案,可能还需要开启留言板的权限功能才能查看,但其余人的留言回复,倒是资料库功能开启就能查看。


    虽然目前还不能互相交流,但光是看着......


    有一宋朝人说,唐朝人回答干什么,他们宋朝的科举制度更完善,毕竟连天幕都认证他们的糊名制度,结果就是唐朝那边看见不干了,又有好多留言出来......这一来二去,竟是各发各的,也是吵了起来?


    连问题都不回答了,直接吵起了架。


    嬴政看得也真是满脸无言。


    竟还能发生这种事......难怪天幕要评出最优解答案了。


    否则光是在其中找出真正有用能用的答案,都要查看和翻阅半天。


    不仅嬴政注意到,其他朝代也好多人注意到。


    毕竟就算留言板功能还没开启,但开启了资料库功能权限的朝代,也不是少数,更何况自从留言板功能出现后,他们虽然还不能留言,但还是很关注秦朝那边的留言的。


    结果哪成想现在唐朝和宋朝竟是吵了起来。


    也真是......奇妙。


    对此,李世民不禁抚了抚额。


    不过一阵无言过后,心想科举制的糊名问题,他这边还是要赶快落实才行。


    但是话说回来,宋朝那宋词的振兴发展,不也是从他们唐朝人开始的吗?


    这温庭筠可是唐朝人。


    唐朝的词人。


    【先前说过,温庭筠是诗人,也是词人,但要真说起来,奠定温庭筠在文坛地位的,还是因为他的词。】


    【也就是自温庭筠开始,文人才越来越多的开始填词创作,从而振兴了词坛文化的发展。】


    【而要具体说温庭筠写词的主要特点,那就是其词中的主角大多都是女子,所以用词很是艳丽,比如温庭筠写的这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后来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有更多人模仿温庭筠的这种填词风格,我们之前说过的《花间集》也就是在此诞生。】


    【但也由此,不难看出《花间集》的局限性和缺点——就是很多词基本上都是用来酒宴助兴的工具,于是使得词在这时候的发展,多为有关儿女情长和权贵生活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格调相对而言还没上去,很是世俗风。】


    【那是谁把词的格调给提高上去的呢?】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先前我们也提到过对方,就是冠着唐朝后代说法的,南唐后主——李煜。】


    汉朝未央宫。


    刘彻又下意识去看那条已经走偏了的问题回复——


    唐人:“南唐后主李煜,也不是宋人。”


    宋人:“那也不能算是你们唐人,天幕之前都科普过了。”


    唐人:“那又如何,你们宋词的发展,不还是从唐朝这里演变过去的。”


    宋人:“但科考相关的细节问题,你们唐朝连糊名制都没有,回答岂不是误人子弟?”


    唐人:“不过是越往后发展越完善,有什么可说的。”


    宋人:“可明朝的科举内容是八股制考试。”


    明人:“......”


    关他们什么事?!别以为他们都看不见相关模块留言板下的回答好不好!


    刘彻简直看得乐呵极了,心想这留言板的功能,哪怕最重要的权限功能还用不了,但现在至少也看得很令他愉悦。


    不过还是要尽快开启才是,这亲自提问,没准儿乐子更多。


    【李煜,可是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的词在晚唐五代的词中可谓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的影响很是深远。】


    五代十国的众人:“!!”


    摩拳擦掌也想要留个言,但突然发现,大多连资料库权限都没开启......


    真是怎一个憋屈说得。


    【对于宋词的发展,李煜所作的词,可以说是起到了“抬高格调”的作用。】


    【这个“千古词帝”的称谓,可不是浪得虚名,在历史上,着实是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认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就曾这样评价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


    【就是说李煜的词不仅兼具了这两者的优点,而且还更有情致,评价可谓是非常之高了。】


    【那南唐的事情,我们先前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李煜刚继位没多久,就主动认南唐为北宋的属国,然后他自己在属国内悠闲度日,大概技能点都点在了才华上面,处理朝政那是完全不行的。】


    【所以最后,当宋朝的军队都打到了南唐国都,李煜还想着送钱了事,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说了这句话后,南唐就此亡国,而后李煜也被压着送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


    【被押送之前,李煜就作了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听名字大概就能猜到具体是什么内容,就像李煜写词的“通病”,他很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词里。】


    【王国维就曾点评过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是的,在一些学者认为,李煜可以说是有些“纯真”的。】


    嗯......纯真?


    嬴政不由得啧了一声。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这李煜最后的死因,好像就是因为作词惹出来的祸事?


    虽然天幕那时说还没有印证,但也算大差不差吧?


    【李煜流传于后世的词,大多就是这时候作出来的,嗯,也可以说是“作”出来的。】


    【比如这时候他还发起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如这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别人的地盘,还要眺望远方怀念故土时光,也真是不怕别人多想。】


    【不过从这首词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时候词的境界,确实是已经拔高了许多,对此,王国维又评价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以说,从李煜这里,词的“定义规格”发生变化,也引得越来越多的文人更愿意作词了。】


    啧啧。


    听听这词作的。


    刘彻又不免想起天幕之前说过的,关于李煜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美则美矣,意境也不错,但和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样,这不都是给自己的催命符吗?


    这李煜......


    刘彻摸了摸下巴,现下他倒是突然能意会到天幕说的后一个“作”究竟是何意了。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