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 27. 【集句诗】 老夫聊发少年狂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王安石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自发地接了下去。他挂着笑玩味半天,越想越有趣,可惜始终没听到身边主人公的反应……


    “东坡,你怎么这个表情?”


    王安石看着对面人双目紧闭,一副恨不得就地撒手人寰、羽化登仙的悲痛模样,颇有些惊奇。见苏轼面色沉痛,王安石勉强收敛了脸上的放肆笑容,轻咳几声宽慰道:“虽然这对子不整齐,没有东坡你的原文精妙,但后世人既能从《战国策》中选句,想必也是花了心思。”


    “是啊,的确花了很多心思。”苏轼一副了无生趣地模样,背着手在亭中来回踱步:“王公,轼算是明白后世人集句的要旨了。”


    “哦?说来听听。”


    “后世人集句,一不求平仄工整,二不求立意创新,平生唯重一个‘趣’字。”


    “我等集句,难道无趣?”


    “我等之趣,力求同类相似,前言后语一以贯之。后世之趣,在于以阳春并列,却求云泥之别、大俗即雅。尤其是……”苏轼顿了顿,微微转开了脸:“他们就爱拿我们这些老家伙寻乐。”


    王安石在心底暗自发笑。


    他比苏轼老道许多,早就看出了后世人的恶趣味,只因现在接受调侃的是苏轼,王安石是万万不肯错过这个看笑话的好机会。


    王安石眼里闪过一丝笑意,面上却故作惊讶,半信半疑地替后世开脱:“刚才白诗的集句,前面那几句都对得挺好啊!东坡啊,你不能因为人家给你集得不行,你就怀疑别人的动机……仙人之前都说了,后世人集句的水平不高,你且放宽要求,能对上就行了。”


    “王公啊,这不是要求高低的事情。”


    苏轼原本背对着王安石,听到这话,他当即转身:“王公,你不觉得这句接得有些突兀吗?若说问客之语,前人有‘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现今有‘问客何人来,官满或一再’,实在不行,我另一篇《答王巩》里也有‘问客何所须’,为何后世偏偏要从《战国策》里单取这句‘吾与徐公孰美’?此二句凑对,文意完全不贯!”


    “你呀你呀!”王安石笑着摇摇头,明显没把苏轼的话放在心上:“我倒是不知,东坡你竟如此小肚鸡肠……后世不过戏弄你一句,也值得苏大家耿耿于怀?”


    王安石噙着笑意,无比自然地开始翻旧账:“再说了,东坡你戏弄别人的时候还少?我那本《字说》,当初可被你好一通‘指教’。竟拿‘鸹鸠在桑,其子七兮’打趣我!”


    说到这个,苏轼顿时来劲。他年轻时就爱较真,纵使岁月摧残,依旧不改当初本性。只见苏轼一屁股坐到王安石对面,盯着他的眼睛无比认真:


    “王公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释字就是这个毛病,过分重形,牵强附会!你说“坡”乃土之皮,那“滑”可不就成水之骨了?如此说,‘鸠’这一字,可不就是树上七只小鸟,加上两只成鸟,正好凑九为‘鸠’?”


    眼见苏轼越说越来劲,王安石无语凝噎。他瞪着苏轼看了半晌,不客气地挥袖赶人:“去去去!仙人说话了,你别打扰我!”


    【这集句的上半句来自于苏轼的《赤壁赋》,而下半句则取自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结合,起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与《赤壁赋》同时期作的《赤壁怀古》被誉为“古今绝唱”,同样颇受后人喜爱。此词怀古抒情,意境开阔,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云人物周瑜的追念,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和情怀。】


    【当然,提到赤壁、周瑜,后世常把此词与杜牧的《赤壁》相提并论。苏轼《赤壁怀古》写周瑜赤壁得胜后的意气风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而杜牧的《赤壁》,则用假设的口吻探讨周瑜败后历史被改写的可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于两人的诗作,后世多有集句,就比如……】


    王安石竖起了耳朵,两眼放光。


    苏轼生无可恋地低头品茶。


    【东风不与周郎便】


    【白头鸳鸯失伴飞】


    (下句出自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东风不与周郎便】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下句出自杜甫《蜀相》)


    苏轼缓缓挑眉,有些意外地放下茶盏,望向天幕:“尚可,虽平仄不合,句意倒是通顺。”——莫非,是我多心了?


    王安石撇撇嘴:“那是杜诗集句,你且等等你的。”


    ……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


    (下句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哈哈哈哈哈。”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惊喜”,王安石忍不住笑出了声。直到对上苏轼那双充满怨念的眼睛,王安石一噎,惊觉自己竟忘了调整表情。


    “王公。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苏轼语气凉飕飕、阴恻恻,和江边呜咽的风声混在一起,让人不由毛骨悚然。


    王安石一个激灵,赶紧移开了眼神:“怎么会呢……我觉得东坡你刚才说的颇为在理,这后世人好生调皮,怎能拿苏大家打趣?!东坡,不会是你荔枝吃多了,遭人眼红吧?”


    苏轼表示不想搭理王相公。


    “仙人,换个人讲吧。”苏轼双手合十,虔诚许愿:


    仙人讲讲吕惠卿、何正臣、张璪……啊不对,此类小人,不配被仙人提及。那就讲讲黄庭坚、范纯仁、秦观吧!他们人品高洁,词作的也好,想必后世大家一定喜欢他们。如若实在不行……家父苏洵和舍弟苏辙在诗文方面也颇有建树,反正都是苏家人,仙人讲他们的集句也可以,只求别再讲轼的词文!


    闭眼的苏轼没注意到,他的对面王安石同样双手合十,口中喃喃的却是:“再来点东坡词、再来点东坡词……”


    【东坡先生的人气果然火爆,月兮这里收到了很多网友的投稿。大家都很有默契,挑选了苏轼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来集句。】


    【《江城子》一诗作于1075年苏轼被贬密州之时,这首诗也是苏轼自己的得意之作,他曾寄信给好友鲜于子骏,信中不无骄傲地认为此作自成一派,颇有“苏”味:“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我听闻过你这首词。”王安石微微颔首,望向苏轼的目光里流露欣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东坡,不减当年风采!”


    苏轼谦虚地摆摆手,眼里却是不容错辨的骄傲:“哪里哪里,自然比不得王公。”


    王安石看着翘尾巴的苏轼,恶趣味地话锋一转:“就是不知后世人看中你哪一句?要我说,‘酒酣胸胆尚开张’就挺好作对,‘会挽雕弓如满月’也不错,就看后世人会不会用典。”


    一提到集句,苏轼如打了霜的茄子,骤然蔫了。他不想附会王安石的打趣,只能忧郁仰头,望向天幕——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老当益壮的豪迈气概,开篇一个“狂”字总领全文,奠定了全诗潇洒不羁、豪放快意的诗歌风格。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后世的大家纷纷围绕此词集句,誓要花式展现老年人的快乐生活!】


    【老夫聊发少年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下句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下句出自苏轼《戏张先》)


    【老夫聊发少年狂】


    【小轩窗,正梳妆】


    (下句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当然,除了老夫一展轻狂,老妪也不遑多让。杜甫《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妪随军行的故事流传千年,后世亦没有忘记这对老夫妇。大家针对老翁与老妪作出了许多精彩的集句。】


    【老翁逾墙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老翁逾墙走,绝云气,负青天,旬有五日而后反。】


    【当逾墙已经成为条件反射,说不定跑着跑着就开始腾云驾雾。但就算如此老翁也不嫌快,毕竟要是跑慢了就会被县吏送上战场,到时候就算能乘鲲鹏扶摇而上,恐怕也回天乏术。比起一跑了之的老翁,老妪的形象在大家眼里明显更为高大彪悍。】


    【老妪力虽衰,会须一饮三百杯。】


    【老妪力虽衰,波撼岳阳城。】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后世人竟连诗圣都不放过?”白居易诧异地瞪大眼睛,突然觉得心里平衡了许多。他从歌伎的手里接过酒盏,一饮而尽:“唉,我算是明白了,后世人集句就是想拿我等逗趣。”


    元稹斜眼看他:“谁让你刚才洋洋得意,这就叫乐极生悲!”


    闻言,白居易挤到元稹旁边。他盯着元稹端详片刻,突然发出古怪的长叹:“不应当,不应当啊!”


    “你又在打什么哑谜?”元稹警觉地坐直身子:“白乐天,你这一肚子坏水,又想给我惹什么麻烦?”


    “要真能给你惹麻烦就好了。”


    白居易肩膀一垮,一边腹诽一边仰头。只是在看清天幕的那刹,白居易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来了!


    它来了!


    给微之惹麻烦的机会它真的来了!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