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51. 古代农业:水转筒车2 子贡:桔槔突然……
    碧空如练,澄如玉宇。


    在那些流光溢彩的篆体文字消失过后,天幕出现巨大的动态水轮,那巨物骤然横亘于苍穹的光景端的是惊世骇俗,吸引无数目光。


    巨大的水轮,兀自咔咔地转动。


    仔细看,它拥有一个长方形的底座,底座上是一个圆形的大转轮。转轮里面是一条条的轮轴,呈放射状从中心散开。每一条的轮轴,最外端与圆形交界的地方,都连接着一个竹筒。


    水轮的底下,是哗哗流动的河水。


    河水不停歇地流动,也带动了水轮不停歇地转动,大转轮带动着轮轴、竹筒一起转。


    在转动的时候,转轮边缘的竹筒没入河水,再上来的时候,已经装了一筒的水。


    这些水,最终灌溉到田地里。


    【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为动力、取水灌溉农田的工具。这种提水机具,利用湍急的水流让轮子转动,使得轮子上的水桶自动戽水、进行灌溉。】


    【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项杰出发明,发明于隋朝,而盛于唐朝,距离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又称为竹车、水轮等等。】


    波澜不惊的语调在天际之上响起,回荡在各个时空的浩浩天地间门。


    光幕上的筒车,依旧在缓缓地转动着。


    它的旁边出现了数列水墨风格的文字,这些文字在湛蓝的天空,徐徐显露出来。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宋)梅尧臣《水轮咏》


    紧接着,又有“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如此等等词句。


    【简单地说,这种引水灌田的水力灌溉工具,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竹筒的转动,当竹筒转到高处的时候,竹筒里的水,将会自动倾入水槽里面,既而流入农田,完成浇灌。】


    【筒车上所缚竹筒,低可舀水,高可泻水。如此方法,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能够令竹筒自动取水,自动导灌入田,而不用人力。】


    春秋时期,子贡南游于楚国。


    在返回晋国的途中,他经过汉水南岸的一个地方,看见一位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


    这位老丈凿了一条地道,至通到井里。


    然后,抱着一个瓮,费力地从井里打水出来灌溉圃畦。来来往往,看起来十分吃力。


    子贡看他的动作。


    觉得这种方法用力很多,但功效甚少。


    子贡对这位老丈说:“现在有一种机械,一天可以灌溉上百个菜畦,用力甚寡而功效颇多。”


    “夫子不想试一试吗?”


    老丈停下来,仰起头看着子贡问道:“应该要怎么做呢?”


    子贡表示:“把木料制作成机械,后面重、前面轻,这样提水,就如同从井里面抽水一样。速度之快,如同沸腾的水往外溢出。”


    “这种机械的名字,叫做桔槔。”


    正当子贡对老丈建议使用“桔槔”浇地的时候,春秋后期的另一个时空里。


    郑国一位著刑书的邓析,也在劝卫国的五位农夫,不要抱瓮而灌,改用“桔槔”灌溉。


    抱瓮而灌,只能灌一点点的区域。


    若是改用桔槔,则可灌溉百倍。


    而且还不累!!


    随后,强烈安利“桔槔”的子贡与邓析,突然在光幕上看见了后世的水力灌溉设备——筒车。


    子贡:天幕说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


    邓析:筒车?


    居然不用人力!这么神奇的吗?!


    “自动”“自动”“自动”,仿佛有无数的“自动”在他们俩的眼前不断地飘过,令人眼花缭乱又震惊不已。


    这世上竟有这种好事?


    子贡与邓析在各自的时空里,看着筒车不断地转动,带动转轮上面的竹筒不停地装水、灌溉。


    突然觉得自己强烈安利的“桔槔”不香了!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更加广泛地使用“桔槔”这种工具,它可谓既省力又简单。


    是要用到两根直木,其中一根竖立在河边或者井边,另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


    横木的一头系上大石块之类的重物,另一头则是用长绳,挂上水桶。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用杠杆的原理汲水。


    汲水的时候,只要一拉绳子,便能让水桶落入水中,装满水以后,再放开绳子。


    因为横木的另一头系上了石块,所以绳子一旦放开,水桶就自己升上来了。


    正所谓,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这种“桔槔”的方法,在当时,已经称得上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机械汲水灌溉方法了。


    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更省力的!


    省力到几乎不用出一分力气!


    筒车是吧!!只要放在那里,让机械自己跟随着水的流动而运转就好了是吧!!


    牛啊!!!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诸子百家、各国百姓们,看见“筒车”之后——


    更是双眼放光!!


    除了春秋后期的晋国、郑国这些中原腹地一些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诸侯国,他们已经出现了“桔槔”灌溉的方法之外。


    其余的大部分地区,人们灌溉农田的方法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原始的。


    就连比较发达的农业区,也是掘地为井,接着用陶罐将井水打上来,以此浇灌庄稼。


    也就是所谓的,“凿井抱瓮而灌”了。


    这些人看着碧空光幕里,后世能够凭借水流冲击力自动灌溉的“筒车”——


    简直没有人不迷糊!!


    在这个时候,光幕里的动画忽然放大,给了筒车的运转一个清晰的特写——


    只见那筒车的大转轮,直立于河水之中,大转轮的周身,斜斜地装有一些竹木制的小长筒。


    湍急的水流,推动了大转轮。而转轮轮周的小竹筒,则次第入水。


    竹筒自动在河里舀满了水,又随着大转轮而转动,直到转到顶处,水又流到木槽里。


    最后,由木槽导向渠田。


    【凡是在河滨有使用筒车的,就要在水边筑一个水坝来阻挡水流,让水流绕于筒车的下方,冲击筒车的水轮、令其旋转,同时装水进入筒里。如此一来,这些一筒筒的水,就会倒入引水槽,紧接着导流进入田亩之中。】


    伴随着波澜不惊的语调介绍,穹宇光幕的画面也展开一些轻微的变化。


    在筒车的水轮、竹筒、轮轴、水槽等各个部位都出现了一条延伸出去的黑线。


    黑线的末端处,则是介绍筒车的每一个部分。


    秦朝,嬴政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后世“筒车”的结构图,连连称赞:善!!


    这种精巧的结构,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便可以达到浇灌农田的效果。


    省去了多少人力!!


    如此一来,百姓减轻负担不说,多余的劳动力还可以用来发展其他的行业。


    嬴政已经跨越时间门,看见他们欣欣向荣的大秦了。


    这一次,定要千秋万代!


    因为是相对有些复杂的工具,所以天音在叙述的时候,加上非常多动画辅助说明。


    从而也就变得十分清晰、直观、简单。


    即便是那些来往于农田之间门的布衣百姓,在看久了、听久了以后,也对这个神奇的来自于后世不知多少年的“筒车”,有了大致的基本了解。


    春秋战国时空的诸国历代国君,全部都喜不自胜地命人一定要细细抄录。


    他们要将“筒车”推广到全国!


    让所有的百姓都来学!!!


    但是如果田地旁边没有河流、湖泊、池塘……算了那就再说吧!先推广出去!


    他们在内心祈祷着,天幕能多讲就多讲。


    最好事无巨细地给他们传授一遍,让他们看完天幕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众:想躺平,当一个伸手党!


    __


    至于墨子、鲁班,他们这些习惯于做木工的领先于时代的人物!!


    则是没多久就看懂了。


    因为天幕的动画短片已经非常直观了,从筒车的结构,到运作方式都十分清晰。


    不过,墨子与鲁班也没有轻心大意。


    还是那句话,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一定有这么容易。


    他们俩抬头望天,看天幕会不会讲一些什么特别的。


    特别有用的。


    只听那苍茫的天地之间门,有声传来:


    【筒车的车身,长的有两丈,短的有一丈。筒车里面,则是用龙骨连接一块块的串板,笼住一格格的水,让它向上逆行。】


    【像是这样昼夜不息地引水浇灌,即使是要灌溉上百亩田地,也没问题。如果是不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用木栓卡住水轮,这样水轮就不会转动,也就不会自动灌溉农田了。】


    战国时期,许行狂笑不止。


    这种农具居然可以昼夜不息地运转,即便是灌溉上百亩田地也不成问题!


    这也太牛了吧!!!


    只要一开始费力制造一个“筒车”出来,接下来只要放在那里,让它跟着流水转就行。


    这不是白嫖是什么!!


    后世的农业技术,实在是太先进了!


    许行不得不佩服“筒车”的发明者,居然能想出来这种巧妙绝伦的方法!


    当然,他对后世的更多农业技术,也更加地期待了!


    之前有舂米的水碓,现在有浇灌的筒车。再往后还会有什么?自动耕田?自动采摘?


    到最后,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的?!


    许行想也不敢想。


    嗐,这咋可能嘛!许行脚踏实地看天幕,只要有这么一两个先进的工具,帮助已经是巨大了。


    【至于如何制作筒车——】


    【我们首先要制造一个大转轮,然后在大转轮上面装一些竹筒。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竹筒的筒口,需要朝向转轮前进的方向。】


    【竹筒与筒车的轴,也要保持大概四十五度的角度。这是为了让竹筒里的水,能够成功地倒向筒车的旁侧,便于水槽接水。】


    【做好大转轮与竹筒并连接之后,将它们放入水里,大概不到一米的深度。最后便是在筒车轴心往后大概一米的地方,放置一个流水槽。】


    这时候,天幕出现十分详尽的示意图。


    包括如何设计“大转轮”与“轮轴”“竹筒”“流水槽”以及他们的位置等等,还有各种角度的标记。


    至于所谓的四十五度、一米等等。


    尽管各个时期、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与后世的截然不同,但他们也可以从“筒车”的吃水程度与构造之间门的比例来大致判断。


    所以一米具体是多深?不重要。


    四十五度,具体是什么角度?这也统统都不重要。


    总之,他们大概是掌握“筒车”的制造方法了!


    【需要说明的是,筒车本身的效率并不高,它的好处在于,我们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所提供的能量,让它运转,而无需自己供给动力。】


    众:诶?!效率不高吗?竟然是这样吗!


    包括秦始皇、汉武帝,他们各个时空的观众们俱是微微一怔,都有些没绕过来。


    他们还默认以为,后世“筒车”的效率,肯定会比现在所用的“桔槔”之类的高很多。


    毕竟他们已经有些产生固定思维了,觉得后世的技术一般是胜过他们现在的。


    各位皇帝、君臣、诸子百家,纷纷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下“筒车”接连不断地浇灌的画面。


    仔细一想,好像确实不太高效,至少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效。


    ……没关系。


    问题不大!“筒车”它无需自己供给动力啊!这就已经足够了!这还不香吗!!


    刘彻立于高台之上,他之前注意到天幕说“筒车”是古代的产物,距离“现代”还有一千多年。


    那他们“现代”,又是用何种灌溉工具?是否能够超过“筒车”,兼具“自动”与“高效”呢?


    他按捺住心中疑问,仰面而望向迢遥天际。


    【如果是没有流动河水的地方,比如平静的湖边、池塘边,可以用牛力来拉动转盘,从而带动筒车的运转。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踩踏,以此来转动筒车。大概一个人终其一天的力气,可以灌溉五亩的田地,牛力则可以高出一倍。】


    那些正在为“没有水怎么办”而忧虑的国君、百姓们,听见这里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是啊!还可以用牛!!


    ——其实并不懂原理与为什么可以用“牛”来替换“水力”的大多数人。


    他们是真的不太听得懂原理,但是他们看得懂操作!这就完全足够了!


    只见天幕上出现一头牛,牵拉着“筒车”的转盘,给大家表演如何带动“筒车”的运转。


    以及如何几个人一起配合踩踏,以此来带动筒车的运转。


    各时空的百姓:好耶!!!


    紧接着,他们看见天幕上的“筒车”缓缓地慢下来、慢下来,仿佛卡住了一般。


    正当众人不解其意的时候,天音说——


    【如果筒车的旋转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提不起水,要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在筒车上面装一些木板或者是竹板,让筒车可以从水里获得更多的动能。再或者,我们也可以把筒车更深地浸入水里,如此也能令它获得更多的能量。】


    【在水流的流速比较缓慢的时候,我们在筒车上放置的竹筒,也需要相对地小一点。不然筒车从水里获得的动能不足,难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势能。】


    墨子与鲁班欣慰地点点头,天幕的后世之人连这些都为他们考虑好了。


    这将在他们实验的时候,免去很多弯路。


    他们俩思考着“为什么要装木板或竹板”“为什么要把筒车放进更深的水里”等等原理,如获至宝。


    还有动能、势能,这些都是何意?


    子贡与邓析看完天幕,频频点赞不止,他们决定以后不安利“桔槔”了,就安利“筒车”吧!


    不过,各时空里大家估计都已经学会“筒车”了。


    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等人,也是抱着国富民强的万般期待,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一一记录下来。


    这都是后人宝贵的经验啊!!!


    ……好像有哪里不对。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