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26. 第二十六章(二更) 。
    地面绕太阳转,这种理论的冲击性过猛,即便从大风大浪里闯出来的皇帝也无法接受。


    此时位于两个时空的嬴政与朱元璋,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假设,有离谱事件评级而满级是十级的话,他们会怎么评级?


    嬴政:胡亥与赵高亡秦(十级)、遭遇水镜(十级),地面绕着太阳转(一百级)!


    朱元璋:朱允炆削藩被夺位(九级)、遭遇水镜(十级)、地面绕着太阳转(一百零一级)!


    哦不!


    不是地面绕着太阳,是地球。


    脚下这片土地是只球?


    骗谁啊!是球的话,岂不是有一批人会滚到深渊中去,怎么能在地上稳稳站立呢?


    朱元璋想起来了,是有一种浑天说,但那里面的地球不会像影片里自转动起来啊!


    水镜继续播放影像。


    【经过刚才的讲述,已知中国古代天文学对帝王很重要,也有一批专人研究。依照当时的研究成果,嬴政有机会拥有超时代的天文学知识吗?


    除非穿越时空的力量存在,否则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趋近于无。用词要严谨,趋近于零,表示尚存一丝可能性。


    这样说的原因是同时代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兼数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地绕日旋转一说。


    今天去看阿里斯塔克的理论能挑出不少关键性错误,比如太阳与恒星都是不动的,他也无法解释很多观测天象与理论不符,但在公元前朴素的日心说思想已见萌芽。


    由此,我大胆推测同时代的秦朝或先秦,也存在过日心说理论学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许某派学说遗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两千多年,改朝换代时的战火纷飞,像是董卓火烧了洛阳、五胡乱华、乾隆焚书等等,我们已经无从窥见真正的先秦知识库。


    说到焚书,闲聊几句。


    此前提到“坑儒”之说,如今有研究指出此事主要是坑杀方士,而在长期的文化记忆传递中,坑儒前面是“焚书”一词。


    始皇帝下令烧过书吗?


    烧过。


    烧书的范围却不是把六国所有书籍一锅端。


    《史记》记载得挺清楚,一类是烧史书,把秦国之外的烧了;一类是《诗经》、《尚书》与百家语。


    另外,像是医药、卜测、农学三类书点名是不烧的。还有,秦朝官方的藏书都能被保存下来,但很不幸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光了。


    这次,秦始皇下令烧书是突发事件吗?还是依照大秦的治国策略,烧书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太史公的笔下,事件起源于一次宫廷宴会。


    一个叫周青臣的仆射对嬴政歌功颂德,称赞始皇帝是千古一帝。赞美嬴政平定天下,无人不服,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像您这样的皇帝从前根本没有。


    好一顿吹捧,把嬴政夸上了天。


    原齐国的博士淳于越听不下去了,他跳出来表示周青臣在大放厥词。


    治国怎么可以不尊祖制。商周一千多年的分封制,大秦应该要效仿。


    如今大秦领土很广又如何,没有分封王室与功臣,就会让他们像平民一样。万一遇上乱臣贼子造反,谁有足够势力来帮助皇帝呢?


    这话一出,不难想象气氛瞬间由嗨点降至冰点。


    请注意,这时已经是始皇三十四年了,嬴政一统天下是在始皇二十六年。


    八年了,淳于越还是坚持分封制。他是儒生,能出现在宫宴上也不会籍籍无名之辈。


    以小窥大,当时朝堂的思潮,分封制仍是占有顽固的一席之地。


    这时候,丞相李斯就站出来反驳了分封制。


    谁说秦朝一定要效仿旧制度,如果旧制度很好,殷商与周朝不会灭亡。而且天下分裂混乱几百年,怎么能体现分封制的优点呢?


    现在大秦要搞郡县制,创立大一统的王朝。那些厚古薄今的言论,是推行秦制度的绊脚石。


    李斯大胆建议,不如从根源上禁止这些不利言论的传播,把宣扬相关言论的书籍都给烧了,而后就说了要烧哪些书。


    嬴政赞同地批准了焚书决策。


    从这段记载看来,表面上是淳于越做人没情商引发烧书,实则是一场注定会引燃的思想斗争。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去泰山封禅。


    当时召集七十多位儒生们,让他们建议该用什么样的封禅礼。儒生们给出了一些想法,但意见不统一。


    嬴政认为这些意见不具备实用性,把儒生们都给贬退了,这些人没有参与到封禅仪式中。


    对此,儒生们怎么可能没有抱怨。


    封禅日下起了雨,嬴政上山时不得不去树下避雨。这一条被儒生利用起来讥笑始皇帝。


    讥笑什么呢?


    秦朝时期,人们习惯性赋予天象以不同的吉凶含义。封禅肯定是晴天万里才好,而上山遭遇风雨被认为是上天看不惯嬴政,在阻挠他顺利封禅。


    始皇二十八年,儒生讥讽嬴政封禅不顺利。


    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还敢在宴会上直说分封制。


    嬴政不是没有任用儒生,但始终没能将他们收归己用,因为秦朝坚持用法家的理念治国。


    儒与法,执政理念上必有冲突。儒生们多来自齐鲁之地,也就是秦朝时期的东方势力。


    六国虽灭,文化思想未亡。


    很显然,嬴政尝试过对六国文化融合,可从事后结果来看,他的措施最终失败了。


    焚书就是双方的矛盾爆发了。


    没有淳于越,也会有其他人物点燃矛盾,但可能没有那样快,没有如此激进。


    李斯拟定焚书的范围后,具体怎么执行呢?


    相关法条出台了。


    敢说《诗经》、《尚书》的人就拉出去宰了暴尸街头,敢用古代的政策来非议大秦就被灭族。


    秦吏发现问题却不举报就是同罪。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不烧书的人,在他们脸上刺青去做苦力。


    由此可以看出,焚书针对的主要是儒家经典。


    后面有跟了一条“欲学法令,以吏为师”,那么其他学说呢?


    百姓或者读书人还能学习别的学派知识吗?焚书之后,私学并不被提倡。


    思想却不是帝王想禁锢就能禁锢的。


    有的思潮更是越禁止越火热,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去悄悄传播,引发人的好奇心去偷偷学习。


    等到秦灭汉兴,汉朝有伏生传书,《尚书》再现人间。


    总有人会把禁///书偷偷藏起来,而在某一解禁时刻将其拿出来。


    嬴政明白其中弊端吗?


    如今,我们只能做猜测了。


    嬴政从试图融合儒家学说,到一把火把儒家的账号全封了不许它再说话,此决策或与他的身心状况有关。


    始皇三十四年焚书,此时距离嬴政死亡只剩三年,而在始皇三十五年发生了坑杀方士事件。


    此前分析,嬴政临死前几年的身体因服用丹药而每况愈下,他眼睁睁看着求仙无望变得精神压力极大。


    这种情况下,他失去了耐心,也没时间再去搞文化融合,索性一刀切。


    对此,个人提出一点暴论。


    《吕氏春秋》正是对文化融合的一次尝试。


    假如嬴政能活得久些,将秦法与《吕氏春秋》相结合,对其进行改良,广设学堂培养一套官员体系,以此来治理秦国呢?


    绕远了,说回来,本集主题是古代天文学。】


    水镜前,嬴政盯着《吕氏春秋》一词,他居然认真考虑起择其精华的可能性。


    地球都绕太阳转了,人会去想一想本来不可能做的事也就变得十分正常。


    水镜:


    【始皇帝临死前的三大异象,现在知道了「荧惑守心」其实与灾害无关。


    接下来就是「星坠为石」与「石上刻字」。


    先说后者,石上刻字的内容是“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就是反秦分子刻的,然后传播了出来。


    这压根谈不上预言。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也有异象。


    杀鱼时,发现其肚子里有帛书写着“陈胜王”,后来夜间狐狸在篝火堆叫“大楚兴”。异象都是可以被人为制造渲染的。


    那就回到「星坠为石」的天文现象上,它在古代也是凶兆。


    想象一下陨石坠地前的情形,它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火光,像不像老天爷发怒降下天罚?


    好吧,或许我们无法产生同感。


    因为这个时代去看流星雨是种放松娱乐方式,有些人还会对着流星许愿。


    区别于「荧惑守心」,想来大家对「星坠为石」都不陌生。


    简单说来,太空里有不少流星体,多是彗星与小行星撞击爆炸的残留碎片。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路上会穿过这样的碎片群。那个时候,流星体撞击大气层,向着地面方向而去。


    坠落中,陨石压缩空气产生热量,使得陨石燃烧发光。多数流星体在高温下燃烧殆尽,但有一小部分坠落地面成为了陨石。1


    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这样的陨石落在地面。


    它与上天发怒无关,而说明了地球途径了某块太空岩石碎片区域。


    嬴政知道这些天文原理,还会认为流星陨石是灾难象征吗?


    退一万步,他也可以担忧一下。


    毕竟,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其一就是大规模的流星撞击说,地球霸主宝座换了生物。担心被流星砸死,也不是毫无道理的杞人忧天,此处加个狗头保命。


    片尾,让我们一起去看模拟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共享欢乐时光。特别鸣谢“请咕咕在码头吃大餐”制作的以假乱真视频。】


    随着悠扬音乐响起,水镜自动切换到全息显示状态。


    嬴政与朱元璋只觉视野一黑。


    顷刻间,头顶被黑色巨幕笼罩,紧接着火光盛大起来,划过静谧夜空。


    一场流星雨虚拟影像当头落下,一幅砸死人也不偿命的架势。


    嬴政:欢乐!你管这叫欢乐?!


    朱元璋:朕不想要这种欢乐!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