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给了两日时间写疏奏润色,林如海将自己关在书房,久久不能下笔。
文书上给的范围很广,他尚且不知道康熙要考察的究竟是哪一项能力,是要看才华辞藻还是看政要洞察之心?
猜不透这层意思,他很难找到下笔的契机和主题。
就在他心中想法犹豫不定的时候,房门轻轻扣响,贾敏带了林黛玉来给他送糕点。
林如海暂且放下纠结之心,搁了笔,开了门。
贾敏牵着林黛玉的手走进去,笑着道
“知道你忙,但也不能连饭也顾不得吃,这些东西好歹垫垫肚子。”
林如海心中一松,左右一时间也写不出来,不如和妻子女儿一起放松片刻。
林黛玉凑到林如海跟前,林如海看着女儿稚嫩乖巧的面庞,心中更是软成一片。
林黛玉乌黑的眼珠子从桌面上空白的纸面扫过,问林如海,
“爹爹是要写文章吗?”
林如海点一点林黛玉的鼻子,
“小机灵鬼,看到纸张和笔墨了?”
“爹爹有一篇极重要的文章要写给贵人看。”
林如海和寻常家长最不一样的地方,便是从来不把女儿当个无知儿童,一旦涉及严肃的话题便三缄其口,反而什么都愿意和她多讲两句。
这既是他前世今生一直深得林黛玉信任的关键,也是林黛玉智慧磨砺的基础。
他说得多,林黛玉便也学得多,于是小小年纪,便才思敏捷,
“贵人想看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吗?要爹爹如此费心纠结?”
林黛玉一语道出关窍,不一样三个字如雷贯耳,林如海心中恍然大悟。
康熙写这道文书,最终是要选拔哪个特定的职位并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写得别出心裁,极具特色,无法替代。
康熙既是想看文,也是想看人,想看经历,想看性格,想看别具一格无法掩盖的人生阅历。
林如海心中潮思如泉,已经将巡盐御史任上几庄能作材料的事一一过了一遍,在加上自己的分析理解,已然有了文章的雏形。
林黛玉依旧抬着头,拿一双灵动如秋水的眸子等着林如海的回答,林如海摸了摸林黛玉柔顺的头发,笑着道,
“玉儿帮了爹爹大忙,爹爹知道要写什么了。”
贾敏假装生气,
“就玉儿一个人的功劳吗?我这糕点是白喂了人了。”
林如海连忙去哄,
“夫人也是颇有助益。”
林黛玉笑眯了眼睛,看着父母这般自然甜蜜的相处,心里只觉得暖洋洋的。
贾敏不过逗林如海一回,当即就被哄好,又极其体贴地关怀了两句,便不再继续留在书房打扰,转而哄着林黛玉离了书房,好让林如海抓住这好不容易冒出来的灵感,将棘手的文章早点写出来。
~~~
两日内文章集齐,通通放在了康熙的案前。
康熙这一次特意在回京的官员中征集疏奏,确实是为了一个紧要的职位。
明珠被罢官,身后牵连甚广,连翰林院这样紧要的紧要的地方,太子身边原先的讲师先生也受了影响。
紧要缺口大量缺人,刚好从地方升上来的这一批还没定实职,用文章来考量便成了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一篇文章,从字体到立意,从遣词到用句,不仅有观点,更有人品和性格。
康熙将收集来的“答卷”整整齐齐放在手边,开始一一拆看起来。
看了大约一半,康熙大发雷霆:“天天都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追求辞藻华丽倒是下了功夫,实际不知所云!
这样没内容的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康熙接连翻看了几份封面的名称官职等批注,明明都是地方上任实职出来的,不写官场上实实在在的经历问题,脚踏实地提出建议,以古为镜,以今为警,反而着眼于歌功颂德,大花功夫写起自己在任上的功绩来?
这是疏奏吗?这简直是自我表扬传记,求赏书!
表面看着华丽,其实狗屁不通,没半点用处!
粱九功连忙递上来一杯新茶,
“圣上消消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先歇一歇,慢慢地再将剩下的看了吧。”
康熙接过茶水,清香的茶味儿稍微冲淡了怒气,温热合宜的口感让他心情舒畅,他看了紫砂珐琅茶杯中翻滚的茶叶,问粱九功,
“这是新进贡的茶叶?吃着倒是香甜。”
粱九功笑起来,
“是前日才到的,头一道的茶叶尖儿泡茶的水也是露水蒸出来的,能得圣上声夸赞,也算它的福气。”
康熙点点头,将茶杯搁在一边,接着看起剩下的疏奏来。
康熙原先仍旧是皱着眉的,看到末尾大约倒数第三篇,突然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一改前头那些文章千篇一律的华丽表功,写的是盐政运输赋税上的的一桩案子,通过案子将目前盐政存在的一些地域间的阻隔娓娓道来,后头更是联系当前国库财政,提出了实实在在的畅想和建议。
康熙一气呵成,读到最后,越看越觉得心中激荡,这样有胸怀有见识有格局的人,恰好是他心中所好。
康熙倒回去,重新将文章读了一遍,随着心中畅快面上表情也发生转变。
粱九功察言观色,笑着道,
“圣上可算展开眉头了,奴才不懂什么,只懂得圣上的喜怒,圣上高兴,奴才便也高兴。”
康熙帝合上疏奏,笑骂粱九功,
“你个成了精的猴儿。”
神清气爽的康熙回过头来看这文章的作者,林如海几个字赫然写在前头。
林如海?康熙帝依稀有些印象,问起梁九功,粱九功一拍大腿,
“是约莫十几年前的进士,也是入了三甲,进了宫门面见圣上的。”
康熙也回忆起些事情来,笑着道,
“我倒也想起些事来了。”
那时候正是意气风发的林如海跪在殿下,康熙看着他的名字和身世,多留意了片刻,说了一句
“五世袭爵,钟鼎世家,还能出一个进士三甲,实在不容易。”
年轻的林如海抬头,不卑不亢,
“祖上恩荫是上天所赐,进士及第是自身所学,如海愿意放至京外,行万里路,磨砺后再归来。”
康熙当时大手一挥,亲自点了巡盐御史。
康熙笑起来,
“他果然如当初所说,磨砺归来了。”
康熙略加思索,大笔一挥,拟了内阁学士,兼补太子胤礽身边老师的空缺。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