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可能是情绪最稳定的那个人了,她温柔地笑着,安慰两个人:“二哥,承乾,你们别担心,仙人说是贞观九年病情才加重的。”


    李世民却没有那么乐观,“说不定就是因为一开始不够重视,才会变得那么严重。来人,快去请御医。”


    宫人应道:“是。”


    他看李承乾的脸色很难看,知道他也很担心长孙皇后,不过为了让八岁的承乾放宽心,他还是说:“承乾,别难过,阿耶会请最好的大夫来给你阿娘医治的。”


    李承乾点点头,“嗯”,然后依恋地靠在了长孙皇后身上。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试图暗杀魏王李泰失败,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意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


    古往今来,造反失败就只有身首异处这一个结局。但是轮到了李承乾,李世民实在不舍得杀掉他,可是又不好公然违反律法,就在上朝时问大臣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通事舍人来济可能是看出了太宗的真实想法,就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于是李承乾被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而来济也因此得了太宗的青眼,此后不断升官。


    李元昌、杜荷等人尽皆伏诛,只有李承乾还活着。李世民的一番爱子之心,确实令人动容。


    大家有没有觉得好奇,这个李承乾都造反了,被贬为庶人不是咎由自取吗,我为什么还说他可怜。


    其实,从亲情的角度来讲,不只是李承乾可怜,李世民也是个可怜的老父亲。】


    (睁不开眼:李世民这点比刘彻强多了,不舍得杀儿子,没有等到死后后悔)


    (吹啊吹:说不定就是吸取了刘彻的教训呢,怕自己后悔,毕竟都是曾经最宠爱的嫡长子)


    (野蛮生长:李泰肯定仗着宠爱挑衅他了,他不杀李泰,李泰也会杀他的)


    李承乾一言不发,直接跪下请罪了,他竟然会造反,这的确是他自己的错,没有回旋的余地。


    父子二人,一跪一坐,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好像又那么远。


    好在李世民很快就打破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亲自把李承乾扶起来,让他跟自己坐在一起。


    李承乾推辞不坐,他弯腰行礼,“父皇,儿臣造反逼宫,罪该万死,请父皇责罚。”


    没有叫阿耶,又口称儿臣,神态动作和语言都比从前疏离了很多。


    八岁即被立为太子,无数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他,不容许他犯任何一点错,真的很累。如果注定被废,还不如最开始,他就不要做这个太子了。


    李世民知道这孩子是伤心了,他一定很在意自己偏宠青雀的事,这件事他做得的确不对,他以后会注意的。


    可是该怎么让承乾放心呢?


    “承乾,阿耶不怪你,阿耶不应该纵容青雀威胁你的太子地位,今后阿耶会注意的。”不管承乾信不信,他的态度和决心要摆出来。


    李承乾悄悄观察着李世民的神情,感觉不像装出来的,得到了一点安慰,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赌气的行为有点幼稚。


    他感动地笑笑,告诫自己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讳疾避医,如果沉溺于怨恨悲伤之中只会把阿耶越推越远。


    从今以后,好好跟阿耶相处吧,自己都造反了阿耶都舍不得杀,阿耶他真的很爱我呢。李承乾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是多么温暖包容。


    李世民在李承乾注意不到的地方眼神凌厉了一瞬,安抚了儿子,可不代表他会放过那些乱臣贼子,李元昌、杜荷等人,一个都跑不了。


    【父母跟子女的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李世民和李承乾本来不必走到父子决裂的地步,可惜他们都用错了方法。


    如果爱用错了方法,有时候比恨还让人痛苦。


    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也是类似的经历。


    李承乾的悲剧到底因何而起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李承乾有足疾,无法像常人一样行动自如,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使人变得敏感多疑。


    关于李承乾的足疾,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其具体缘由,可能是生病,也可能是不小心摔坏了。


    古代一般不会让身有残疾的皇子继位,李承乾身为太子却有残疾,必然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李世民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还好,坏就坏在李世民开始极其宠爱李泰,李泰也是嫡子,又颇受宠爱,怎么可能不想当皇帝,于是他逐渐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因此,李承乾长期处在极度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之中,性格变得暴躁叛逆起来,要知道他这时候也才十七八岁,正是叛逆期的时候。


    第二,李世民的教育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引发了李承乾的逆反心理。


    李世民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总是一味地批评而很少夸赞,李承乾本就因为残疾而自卑,在被大臣们骂完之后又被父亲骂,不仅不能帮助他改正,反而会引发他的对抗心理,致使他与老师和父亲之间的隔阂更深。】


    (北极星:想象一下,你瘸了你爹不仅不心疼你,反而开始宠你弟弟,本来就自卑,这下岂不是怀疑自己是废人了,连亲爹都放弃自己了)


    (心中方向:代入之后挺窒息的,要是我可能都不想活了,娘死了,爹不管了,自己残疾了,弟弟野心勃勃,大写的惨)


    (唐德宗李诵:朕虽然是哑巴,照样能当皇帝,身体的残缺不足为惧)


    (小阁楼:真的,哑巴怎么当皇帝啊)


    (水长流:唐德宗是在做太子的时候中风了,变成了哑巴,他当皇帝当得还不错呢)


    (小阁楼:牛,佩服佩服)


    唐德宗李诵,是他们李家的后人,李承乾高兴地笑了笑。他的脚现在还好好的,但是那种被抛弃的感觉是他可以想象到的,原来长大的自己那么惨,难怪性格变得那么差。


    【东宫的辅臣劝谏太子的方式是“犯颜直谏”,并不管李承乾是否能接受。而李世民也不管教育效果怎么样,有谏便赏,使得东宫的辅臣们愈发不加收敛。


    辅臣们不分场合地强谏,使李承乾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连太子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她曾经责问孔颖达,太子已经长大了,怎么能丝毫不顾及他的颜面。


    太宗甚至带领着侍卫和大臣闯入东宫,当众杀死称心,将李承乾的私事暴露于众人之前,一点面子都不留给自己的儿子。


    这完全就没有把李承乾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简直就是在践踏他的尊严。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善于纳谏,但是这不代表着他被人指着鼻子骂就不生气了。他也生气,但是他有长孙皇后的安慰,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唐太宗的纳谏也远不如从前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承乾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称心,还以这么惨烈的方式死在他的父亲手里。


    称心,称心,李承乾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压抑苦闷才会给喜欢的乐童起这个名字。


    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承乾怀疑父皇其实早就厌弃自己了,只不过是在找废除他的借口而已,所以他变得更加病态,几乎是自暴自弃了。】


    (找寻你:家长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最讨厌了,我爸就这样,我都没脸见人了)


    (落寞:这么说李承乾确实挺惨的,这太子当得太憋屈了)


    李世民被说中了痛处,讪讪地对长孙皇后笑了笑,他的本意是好的,都是为了承乾好,谁能想到只是用错了方法,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呢。


    承乾这孩子,心思太重了点,想那么多干什么,既然让他当了太子就不会轻易废掉他。唉,天幕说得对,缺乏沟通确实会造成误解和隔阂,今后要注意了。


    他温和地对李承乾说:“承乾,朕是你的父亲,以后有什么话记得跟阿耶说,不然阿耶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李承乾应了,心里偷偷想着,只怕到时候我想说您不想听呢。


    【第三,李世民表达爱的方式不当。李承乾意图造反,李世民都舍不得杀死这个儿子,自然是爱护这个儿子的,可惜方式不对。


    生理上的缺陷本来容易就让人自卑,每次谏臣批评李承乾之后,李世民只顾着赞扬谏臣,却对李承乾不管不顾,这让李承乾的心态雪上加霜。


    李承乾内敛的性格,使他更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肯定,我这么说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李承乾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放到现在才小学二年级。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如何治国,他渴望父母的认可不过分吧,毕竟孩子亲近父母是天性,现代还有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注意故意惹事的。


    一个八岁的小孩,就被套上太子的名头,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人们用准皇帝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他做个完美的储君,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换成我啊,估计早就疯了。


    如果说太宗是因为日理万机而疏忽了对太子的教导,那在李承乾为称心的死哀恸绝望的时候,还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吗?


    太宗大闹东宫之后,把李承乾关在宫里,命人严加看管,却不做理会,让他自生自灭,实在让人费解,难道是对太子彻底失望了?


    既然如此,干脆直接废太子啊,说不定李承乾的精神状态还能好点。


    总之,李世民这样的做法有失妥当,没能把握住最后挽救李承乾的机会。这件事情之后,李承乾失去了进取之心,甚至走上绝路。】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