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 > 69. 里坊制(双更合一) 流氓的老大?这还……
    东郭咸阳是个健谈的小老头儿。


    这么一调侃,倒是化解了先前隐约横亘在几人之间的官商矛盾气场。


    毕竟这一波“官山海”来的毫无征兆。不仅盐铁,连酿酒也要收归官营,坊间尤其是商户们怨声载道,大豪商们带头消极起来,可不是个好兆头。


    都是千年的狐狸,霍光与桑弘羊这头一约,两位巨商就大约知道朝廷可能有招安的意图了。今日前来,便是要听听他们到底能受益多少。


    卫无忧小盆友犯了一丢丢错误,生怕耽误了霍光的差事,连忙起身赔礼:“小子只是想夸二位聪明绝顶,睿智多谋,就是学艺不精用错词啦,还请先生们不要跟我一般见识。”


    孔仅是比东郭咸阳年轻几岁,却提早秃了顶,发际线也较为靠后。


    他闻言摸了摸脑袋,笑道:“确实是绝顶。”


    卫小忧:“……”


    这天儿没法聊了。


    两句玩笑话,倒也影响不了大人们的正事。


    一群小子们从屋中退出来,为了赔礼,还特意去大灶上安排起了午后的小食。


    卫无忧打算弄个凉面,夏日吃着格外解暑。


    凉面需要用的面条,可跟大汉如今吃的汤饼不同,得要碱水面才行。


    这年头,人们已经学会从草木灰和海藻等碱性植物中提取食用碱水,得了小公子吩咐,厨娘们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将碱水、小麦粉、精盐按照比例混掺,慢慢加入清水,用食箸搅拌成面碎的状态,然后由擅长面食的厨娘揉成面团,放入盆中醒面。


    醒面的间隙,卫无忧索性叫大伙儿先调制几样拌凉面的用料。


    “东郭先生是青州的,想来偏爱咸辣的重口味,但是老爷子年纪大啦,也未必能吃到嘴里,再多扮个麻酱的备用吧。”


    “另外,孔先生是南阳人,桑伯伯是洛阳人,他们都是宛地的口味,就用花椒大料炒个臊子,调成酸辣凉面吧!”


    侯府的私奴婢们,尤其是大灶小灶上的厨役,如今已经对他们小公子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些人多是初建侯府时买回来的老人了。


    在大汉,做官奴婢姑且要比私奴婢强一些。不仅包吃包喝包住,每月还有月例拿,只不过没有人身自由,券书(买卖契约)掌控在官府手中。


    相较之下,私奴婢却是可以随意发卖的,就像是买卖牛羊一般,成为了贵族阶级的私产,地位算是十分卑微。


    按理说,侯府的人多是私奴婢,日子并不算好过。


    可是因为将军和女君明理,小公子们待人谦和有礼,不仅从不为难,还会分给他们好吃好玩的。


    整个府上上下齐心,和外头的日子一对比,当长平侯府的私奴可真是太舒坦啦!


    厨娘们听闻这样三种浇头,火速就分成三拨人分头制作。


    传统的浇头靠的是一碗红油海椒,可惜这时候没有辣椒,只能靠茱萸、胡椒和花椒意思意思;


    至于麻酱则费了一番功夫,新鲜的白芝麻在锅中煸香煸熟后,便有人取来小公子从前制作的手摇式绞肉机。寻两个力气大的帮厨小僮来,接力搅拌了接近半个时辰,才算是变成了偏块状的醇厚芝麻酱。


    这时候,再加一点麻油、盐和凉开水,放在小锅中熬制一会儿,用来拌面的麻酱便做成啦!


    最后便是三菇抱蛋的浇头。


    卫小四选这种浇头的原因也简单。夏天嘛,正是秦岭各种野生菌子生长的季节,侯府亦有仆役采了每日送回来。新鲜的菇类不用加太多调味料,便能给人极致的味觉盛宴啦。


    厨娘将猪里脊肉剁碎,加入配好的淀粉和清酱腌制,然后将平菇、赤松茸和羊肚菌轻微焯水过一遍,切成片备用。


    待到肉末炒香,鸡蛋炒散之后,同菌子一道入锅,倒一点黄酒大火收汁即可。


    到这里,浇头都做的差不多了,面团也都醒好了。


    厨娘们开始揪成面剂子,擀制成薄薄的面片,然后将一大张面片三折之后,用快刀直切,切成细长的面条,撒上干面粉后,将面条一端都挑到擀面杖,拎起抖动,便可以入锅煮上片刻。


    卫无忧小朋友搬了个小板凳,站在上头,估摸着时间道:“可以捞出来了,拌上点麻油,放在蒸锅上蒸一会儿,再打上蒲扇吹凉,就能装盘盛进碗中啦。”


    正殿这头,大人们说得口干舌燥,总算是达成共识。


    按照刘彻的意思,下月便将盐、铁从大农令管辖之下单拎出来,设立单独的盐官、铁官,分别由东郭咸阳和孔仅出任。


    宇宙的尽头果然是公务员。


    两位巨商约莫是前头赚足了金银,反而对这年俸八百石的官职心动了。


    略微商定好一些细节之处后,霍去病的肚子率先“咕咕”叫起来。冠军侯今日来,就是为了给自家弟弟撑腰,对于这些巨商的心思实在是懒得分辨。


    卫青笑道:“一说起话来唉,都忘了时辰。长宁,快去吩咐人备饭。”


    长宁手脚麻利应声,转头还没走出殿门,就碰上了小公子带人来送温暖了。


    案几上瞬间便被摆满了。木托盘内,先是一碗细长油香的碱水面条吸引了众人注意力。


    霍去病来了精神,问儿子:“忧儿,这是什么?怎么个吃法?”


    卫无忧略过他去病阿父,扬起笑脸看向两位客人:“这是凉面,是用咱们的小麦粉制成的碱水面,最适合夏天享用啦。诸位托盘里左侧分别放着几碟子酸辣汁儿、麻酱汁儿、三菇抱蛋浇头和柿子醋、茱萸辣油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吃法。”


    “另外,右侧这几样鸡丝、胡瓜丝儿、豆芽菜、小葱碎儿、花生米也可以拌进面里头,更能丰富口感。”


    东郭咸阳和孔仅都是富甲天下的豪商,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可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新鲜的吃食。


    尤其是东郭咸阳,对这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拌面流程十分感兴趣,大笑着操起食箸,在浇头上犹豫起来。


    卫小四问:“老先生平日口味如何?可能用得了茱萸?”


    “当然,老朽惯来口重。”


    于是,在小家伙的指引下,东郭咸阳选了酸辣汁儿扮上鸡丝、胡瓜和花生,略一搅拌,老头儿自己的口水都要忍不住啦。


    紧跟着,孔仅也选了三菇抱蛋浇头,约莫是觉得清淡了些,又浇了几勺茱萸辣油,满意地嗦起面来。


    小萝卜丁长出一口气,将眼神一转,瞧见霍光的选料,不由一怔。


    光叔好像什么都加了些,唯独没有用花生。


    没等他说话,霍去病和卫青也察觉到这件事。


    舅甥俩紧张地对视一眼,由相对稳重的卫青舅舅发话:“阿光,怎么不加些炒花生米?”


    霍光:“小时候误食过一次,出了些意外,便不用了。”


    这话说完,霍光就发现他兄长和大将军的面色不对头。


    虽然这二位极力想要为装出一副云淡风轻,关怀他的样子,但少年生性对人的情绪细微变化敏感,还是察觉到了。


    奉车郎将探究的目光不着痕迹落在小侄子身上。


    卫无忧也正在看他,连忙耸肩,以示无辜。


    碍于有外人在场,卫青和霍去病都不愿再提此事,忙挥手招呼:“快尝尝这凉面如何,都是无忧的一番心意。”


    众人顿时热热闹闹的大口咥起面来。


    一时间,殿内只剩下“吸溜吸溜”的吃面声响。


    霍去病和卫青最是给儿子捧场,吃完一碗,又添一碗,愣是将小无忧调制的浇头都尝了一遍,才打着饱嗝竖起大拇指:“忧儿,今日这凉面可真香,去年仲夏,怎么没见过这东西?”


    卫无忧眨巴着眼,看向东郭咸阳二人:“当然是为了给老先生们赔礼才掏出来啦。”


    这话逗得东郭和孔仅大笑起来。人吃的舒坦了,方才心中那一点不愉快也烟消云散。


    东郭咸阳伸手掏出一块玉牌,递给卫无忧:“小公子实在有趣的紧。日后,等东郭府上下迁来长安,可要多多来瞧瞧老朽才是。”


    孔仅见状,也摸了个玄铁令牌给无忧:“东郭兄可不厚道了,小娃娃,俺也一样!”


    吃瘪的冠军侯见状,将头扭向另一边:“哼,都是贪图我儿子的吃食罢了。”


    卫青凉凉:“你就不贪?”


    霍去病:“……”


    舅父,您变了。


    酒足饭饱后,两位巨商实在是好这一口,竟还特意开口,要了一兜凉面打包带走。


    小霍看得啧啧称奇:“这哪像是豪商,像是逃难来长安的。”


    卫无忧小眼神瞥一眼霍去病:“阿父懂什么,捏住了男人的胃,就等于捏住了男人的心。慢慢学吧”


    霍去病:“……你这都学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


    此事板上钉钉之后,再推行盐铁新政,受到的阻力果真就消了大半。


    有东方咸阳和孔仅两位新官带头冲锋,刘彻没什么不好放心的。


    皇帝陛下反倒是对侯府流传出来的“凉面”起了兴致。


    这日天凉,小风一吹还带着几分雨后的爽意。


    刘彻看不完叫他头大的奏章,索性带着刘据,一道出宫寻到了侯府。


    卫大将军和外甥正在军营里头,府中只余妇孺,这也得亏阳信长公主是刘彻的胞姐,不然,为了一碗面传出闲话,实在是让老刘家都觉得害臊。


    猪猪陛下如今学精了,知道跟卫无忧这臭小子不能绕弯子,一上来就直抒胸臆:“朕也要吃凉面!”


    阳信长公主:“……陛下……”您这会不会太不矜持了些。


    刘彻轻咳一声,忽略了他皇姐关怀的眼神,补充道:“”“朕是听霍去病那小子炫耀了好几回,太烦人了,便亲自来尝尝。”


    卫无忧拖长了语调:“哦原来是被我阿父气的。老姨夫别气,我这就让人去做。”


    小豆丁又窜到了刘据跟前,拉着他回头冲刘彻道:“凉面做成还得好一会儿呢,您跟阿母先聊聊天,我带殿下出去玩儿。”


    话毕,没等刘彻反应过来,两小只便跑没了踪影。


    阳信担忧道:“这孩子,我去派人跟着。”


    刘彻挥挥手拦了一下,笑道:“皇姐不必担心,自有绣衣直指护着,出不了情况。”


    离开了刘彻身边,连空气都是自由香甜的。


    卫无忧心血来潮,牵着刘小据的手,在闾里之内转悠起来。


    所谓的闾里制始于周代,《周礼?大司徒》中便提到过“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由此产生了一闾二十五户的组织单位。


    到了大汉,闾里制已经发展的更为完备,将除过皇城外的居住区细分为“国宅”和“闾里”两部分。


    这国宅靠近皇城,住的自然是达官显贵;而闾里设在外围,成为平民百姓的居住之所。


    卫青的长平侯府恰好就在国宅与闾里的交界处。


    刘小据从来没有逛过长安的九市,闾里之内也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像个头次进城的小土包子。


    闾里之内设有诸多商贩走卒,便是不出坊门,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两个小萝卜丁在街上手牵着手,迈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因为身后有府中奴婢跟随着,又有绣衣直指远远保护,也没人敢打这两个小公子的主意。


    小殿下一路走走停停,买了许多小玩意儿,正高兴呢,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凑到卫小四耳边道:“无忧,那边好像有几个浮游者在欺负人。”


    卫无忧顺着刘据的指引看去,原来是几个地痞无赖在收保护费。


    不得不说,西汉真的是个盛产地痞流氓的时代,这或许跟老刘家靠这行起家有关。总之,即便是长安城内,这伙怀揣挟弹、游来荡去的的社会闲散人士也不在少数。


    两小只悄悄围观了一会儿,见商贩们都自觉交了钱,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不由互相对视一眼——


    看起来,这孝敬钱至少收了有一阵子了。


    地痞们收完钱,将总额一分为二,由一个看起来像是小头目的揣着,一路闲闲往坊门边溜达去。


    高垣耸峙,壁垒森严。


    夯土墙将这一片围成四方的天,要想出了闾里,必得经过里门。


    卫无忧原以为这小子要带着钱溜出去,谁成想,却是站在了路边,摘下枚叶子吹响口哨。


    哨音响了一会儿停下。里门下的弹室内,不多时便走出了穿官服的人。看衣袍形制,此人应当是看管里门进出的“监门”。


    他伸着懒腰,左右打量着,见不远处只有两个小孩儿傻傻蹲在转角,放心的大摇大摆走向地痞。


    卫无忧离他们太远,听不清说什么,但地痞手上其中一只钱袋子就这般递到了监门手上。


    卫无忧和刘小据瞪圆了眼,互相对视。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下级官员贪腐嘛。这可是在长安,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啊?!


    这一年来,卫无忧日日都在进出闾里前往书肆上学,却从未注意过这些事。今日恰巧碰上了,他才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制度也是有挺大弊端的。


    它就好像一个社区自治团体,社区居民形成势力集团之后,必然会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而这也会加重贪腐现象的产生。


    小不点儿想的入神,完全没注意到,他们两个大胆的探看已经引起了地痞的注意。


    联想到方才收钱的时候,似乎就见过这两个孩子,地痞低声道:“看这两个小子的穿着打扮,就不是普通人。我眼皮跳得厉害,得过去问问,你先回去!”


    他说完,就向卫无忧两人靠近过来。


    嘿呦,两个小公子细皮嫩肉好容貌,要不顺便卖给认识的拐子,也能换个好价钱?


    没等地痞的春秋大梦做完,巷道里躲起来的仆从们呼啦啦便冒了出来:“小公子!”


    然后,几个绣衣直指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小殿下。”


    地痞:?


    你们富家子弟都这么玩的。


    事情最后还是捅到了刘彻面前。


    因为涉及到皇子和冠军侯之子的安危,此事算是出了大纰漏。从闾里的里正到长安令本人,全都前来请罪了。


    当然,门口还五花大绑着那位倒霉的地痞哥。


    刘彻正拌了鸡丝儿凉面在用,他喜欢这个麻酱混着胡瓜丝和鸡丝的味道,只加一点点酸辣汁儿进去,便是顶级享受。


    皇帝陛下听绣衣直指汇报完,吸溜完最后一口面,挥了挥手:“退下吧。四喜,把那两个臭小子叫进来。”


    四喜应了一声,出门去请两位小公子。


    刘据进门,先飞速瞥了一眼父皇的脸色,见他面色红润有光泽,唇角还滴着红油,悄悄附耳卫无忧:“没事,父皇没生气。”


    刘彻翻起眼皮:“据儿,说什么呢?”


    刘小据摇摇脑袋:“没、没什么。儿臣就是有些害怕,想找无忧抱一下。”


    卫无忧小鸡啄米点头,顺手将小殿下搂在怀中拍了拍,道:“对,老姨夫。”


    刘彻看着紧紧抱作一团的兄弟二人,实在是有些被萌到,顿时什么狠话都说不出了。


    皇帝陛下头疼的叹口气:“你们啊,知道这长安的浮游者有多不好惹吗?”


    刘小据歪着脑袋:“多亏了父皇,这回知道啦。”


    刘彻闻言一头黑线,拍桌问:“怎么扯到朕头上,难道是朕叫你们瞎跑出去惹上浮游者吗?”


    刘据想到了回来的路上,无忧讲给他的闾里制的弊端,忍不住正色道:“父皇,这闾里百姓自制,推举父老、里正和监门,难道不是父皇您定下的嘛。”


    刘彻:“……”


    “那今日不就是托了父皇的福?”


    刘彻无言,此刻很想甩锅说“胡扯,分明是你老祖宗定下的”,但他没好意思开口。


    小殿下见他父皇不吭声,憋得脸有些红,还好心安抚道:“父皇别气馁,儿臣和忧儿这不是没事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父皇,你是最胖哒!”


    见儿子冲自己伸出两个大拇指,还一副为你骄傲的崇拜神色,刘彻想发火也发不出来了。


    他发现据儿真是变了,变得特别会气他这个父皇了。


    刘彻委屈又幽怨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卫无忧,幽幽道:“这都是你教的?”


    卫小四往刘小据身后一藏,探出半个脑袋:“才不是呢,是小殿下自己发现的。”


    刘据叉腰,将无忧护在身后:“对,是儿臣发现的浮游者欺压百姓,还与监门里正……勾结。”


    好不容易憋出这个词,小殿下可骄傲啦,回头双眼亮晶晶看向卫无忧。


    无忧挤了一只眼,竖起大拇指:“殿下好棒”


    刘彻将这两小只的互动看在眼里,竟也不觉得这闾里制的弊端有多让人烦闷了。


    皇帝陛下调整好心态,这回颇为心平气和的询问道:“闾里有很大的弊端,朕自然是有意替换掉的。但以当前长安的状况,只是没有寻到多快好省的替换法子。”


    旁的不清楚,但这个话题卫无忧可就能说上两句了。


    毕竟他才看完“城市规划制度的演变史”相关视频,里头从闾里制、里坊制、厢坊制、街巷制、邻里单位制,一直衍变到社区制,都详细讲述了变迁的条件和优劣。


    如今,大汉的经济发展和商业进程,还不足以支撑宋代才出现的厢坊制。


    这种制度是最接近后世街巷制的城市规划,会打破坊与坊之间的围城,但也更难管理。


    卫无忧想来想去,还是北魏至唐朝盛行的里坊制,要更适合大汉一些。


    毕竟里坊制就是在闾里之上发展起来的。这时候坊内的管理不再是依靠推举,而是由朝廷把控,坊正只从旁协助,相当于是个街道办主任的职能。


    各坊治安则由朝廷派武侯捕维护,再有大者、小者数十人,怎么看都足够安宁啦。


    卫无忧将这些东西挑重点告诉刘彻,为免遭到怀疑,还补上一句:“这都是我跟殿下回来路上聊的。”


    刘彻将信将疑,瞥了刘据一眼。


    小殿下淡然:“父皇,儿臣和无忧随便说说的。”


    刘彻分辨不出两个臭小子的话,也懒得再琢磨。他垂眸思忖着卫无忧的提议,半晌,又问:“你们觉得这些浮游者可怕吗?”


    刘小据:“当然可怕啦。”


    “哦?怕在何处?”


    这回问的是卫无忧。


    小萝卜丁眨眼,不确定刘彻想了解什么。


    这种时候,丢出去两句车轱辘话总是没毛病的:“可怕就可怕在……他们是浮游者。”


    刘彻:“……”


    跟朕玩这套。


    猪猪陛下的耐心瞬间就被消磨了三分之一,忍着气瓮声道:“那你觉得,长安城中的浮游者该如何处置?”


    卫无忧这时候大致确定了,刘彻并不想真的处理掉这群人。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皇帝陛下还是想留着他们,可能是为老刘家留一只原始资本股吧?


    小萝卜丁瞎猜测着,面上扬起个小笑脸:“这还不简单嘛,您等坊市彻底建好之后,将这批浮游者召集起来,收编归朝廷管,叫他们去维持坊内秩序就好啦,还能省一批人呢。”


    毕竟,流氓当了城管,很难有人再敢当流氓。


    刘彻眼前一亮:“若是压不住这帮闲散竖子呢?”


    卫无忧摆摆脑袋:“怎么会呢,找个压得住他们的老大就好啦。”


    “哦。依你看,谁合适?”


    刘彻这话带了几分调侃,还以为臭小子要提起他两位阿父呢。


    毕竟,霍去病和卫青的勇武乃是当世翘楚,浮游者们也很难不臣服。


    哪知,小萝卜丁兴冲冲道:“还用说嘛,当然是老姨夫您啦”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