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秦始皇陵相关的课程,在座的其他人没学过。
而郑国本人也没什么眼力劲,继续道:“我祖上很擅长盗墓的,毕竟这个跟水利有相通之处,你们后世要是想……”
郑国觉得自己难得大方,愿意指点一二。
主要是平时都在学后世的知识,好不容易能作为古人炫下技了啊!他也是懂得礼尚往来的人。
甘罗是最擅长察言观色的,瞥到嬴政不虞的神色后,基本能知晓一二,于是打圆场:“这个呢,后世跟我们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你口中的方法,不一定有用……”
郑国本着一根筋的性格,还真想研究:“这光幕里最大型的陵墓是何年代的?可知道其主人是谁?”
夏安夷瞅了眼陵墓主人本人,深知搞事不能太过火的道理,也跟着委婉道:“这座陵墓由于精绝而独一无二,是被重点保护的哈。”
“以后不一定会开掘。”
当然技术有突破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秦始皇陵中之物都非凡品,可能开掘后会发现更多划时代的考古信息。
只是这样的话语,不能当着老祖宗的面径直输出。
不然的话,对方好不容易保持了早睡养生加锻炼,又要被气得心梗了。
嬴政:“……”
所以该如何让后来者,放弃盗他墓的想法呢?真是一群不孝的后人。
虽然但是,她还是觉得有必要为考古正下名,毕竟这可是每一个历史半吊子的梦中专业啊:“考古不是盗墓哟。”
“涉及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研究对象从实物到典籍都有,还会通过现代科技来建模复原。”
“还会对遗址进行更好地保存和修复哦,而且许多新出土的实物,是可以对被臆断了的历史进行正名。”
比如近年来更多秦简的出土,也在逐渐帮老祖宗本人更正名声,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当时的环境下,其实行的是苛政而非□□。
虽然所拥有的是二手资料,不能完全进行论证。
但也在逐渐告诉大家,对方不是历史上被言之凿凿判断的暴君呀!
嬴政松了口气:“既如此,那也不是不能在很久之后,开设类似这般的人才培养。”
他们不必像后世人一样,去研究考古过去。
但是可以记录更多的珍贵历史资料,研究其延长保存的科学方法,为后世给秦朝正名、哦不是更方便地进行考古,扫除一定障碍嘛!
嬴政淡然道:“没想到这秦简和后世的考古,还能有如此大用。”
伴随着大秦学宫如火如荼的展开,秦国一度吸引了众多的人才,开始了培养之路。而这期间也搞了搞农业,给剩余的诸侯国造成了一定的错觉。
秦王政这小子,终于准备歇歇了吧?虽说后生可畏,但他也没更多的魄力了,一定是打累了吧。
然而几月后,秦军开始攻魏,猛烈的势头不比原先弱。
且没有了赵、韩这般先前的同盟,魏国作为一个本身便弱小而面积不大的国家,便缩在版图显眼处,开始瑟瑟发抖。
不是,他们先前都向秦国献城了,怎么还打啊!
作为先前几国合纵攻秦的指引者,魏国的信陵君在大半年前便突逝,使魏国的实力更加削弱了些。
夏安夷露出稍微带点八卦的神色:“历史上记载,说他是伤于酒色而死……”
但是怎么看都不像啊。
战国四君子中,被称作国士无双的人物。汉高祖刘邦在几十年后,每路过大梁城还会为其扫墓,堪称是偶像级别了。
嬴政淡淡道:“魏无忌功高震主,被魏王猜忌已久。先前攻秦失败后,便借机夺取了他的兵权。”
失去兵权,如何能有好下场?
历史上的信陵君之死要再过几年,也有传闻说是秦国使用离间计,收买人心使魏王忌惮对方。对方攻秦失败、被夺兵权之事应当在几年后。
这些事提前发生了,对秦国而言,也算是多了几分胜算。
【在灭魏的途中,还曾有秦始皇和安陵国的故事,便是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这篇课文刻画了唐雎英勇无畏的形象,也侧面反衬了,秦始皇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特点。】
嬴政:“……”
这么久了,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后世的语文课堂。
里面提到的“秦王”形象,就没有一个是正面的。后世学子还容易混淆,把锅全扣他本人的头上。
夏安夷纠正对方:“虽然完璧归赵、渑池击缶不是你的锅,但唐雎这篇课文里的秦王……”
正是老祖宗本人呀。
听说他从来没有赢过刺客,这到底是真是假呢?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光幕里的文字缓慢浮现,作为她吃瓜好心提供的初中课本,看模样时间已经有些久远了。虽然纸张没有最初崭新,但上面的字还是很清楚的。
足够老祖宗本人看清楚了。
嬴政:“……”
他瞥了几眼后,语气便颇有些耐人寻味的:“色挠?长跪而谢之?先生坐?”
这里边的反应,就没一个跟他本人有什么挂钩之处。更别提安陵国、小得都快在地图上看不见了,如何会有闲情、同他们的使臣拉扯?
直接打就完事了啊。
楚国和齐国那样的大国,都被按头打,还会想着对你一个小国废嘴皮子?
结果这样荒谬的文章被选入了后世的课本,让每一届学子都进行背诵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分析里面反面的“秦王”形象?
她安慰对方:“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是有沟壑的,后世学习语文也不在于研究历史、而是其中的艺术手法。”
就像学习《荆轲刺秦王》,又不是学习刺客的手法,是学习里面的遣词造句啊!
但被抹黑了形象的嬴政本人,自然是不大乐意,继续杠其中的逻辑:“那荆轲宵小将匕首藏匿于图中,可见秦国宫殿上无法携带兵器,或是无法近身朕。”
“这唐雎怎么又能拔剑,又坐在朕的对面?”
夏安夷托着下巴:“好像确实有点矛盾,可能你被唐雎吓坏了,所以调整了策略?”
老祖宗一个把其它几国打得哇哇大叫的人,被唐雎几番话吓坏,听上去也不是很靠谱的感觉。
嬴政淡淡道:“你往常读课文,不看下面的注释吗?”
将不同的课文注释结合便是:【荆轲的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唐雎入秦国是公元前225年。】
所以必然是有些矛盾了的。
夏安夷表示以后知道了,还不忘好心地劝诫对方:“所以攻魏的时候,别忘了和安陵国和谐相处哦。”
不然要被写在课文里,凭借其中色厉内荏的“天子之怒”,被后世当反面教材了。
嬴政的微笑不明。
应该是答应会“和谐相处”的意思。
而随着时间线的提前,在秦军先后攻破韩、赵,对魏国出手后,原先的刺客大军们也按捺不住了,开始商量相应的对策。
没有燕太子丹这个高调的组织者,更多的刺客是坊间自发的。因为他们自诩侠士,看不惯这个天天打仗的秦王政。
他们的第一步——先打造精良的兵器,能够一击毙命。
刺客侠士们转悠了一圈,突然发现秦军的兵器翻新了好几个版本。不仅冶铁技术升级了,其中的剑刃、机关都变得厉害了。
原先的流水线兵器,突然能跟他们手里的比肩了。
刺客团:“??”
冶铁技术也就罢了,关于煅剑技术,一夜之间秦国怎会有这样大的突破。到底是谁把熟悉的技术,给泄露出去了?
刚刚融会贯通了灌钢法、自己原先煅剑技术的徐夫人:“……”
他正准备出山炫耀一二,突然发现秦王政那小子速度比自己更快,都已经在大规模生产了,兵器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昔日老朋友们,都在寻找是谁把技术、交给了对方。
徐夫人:“……”
要不然下回再出山炫耀吧,这事其实也不是很急。
无论刺客团们在酝酿什么风暴,或是安陵国会不会派传闻中的唐雎来,都无法阻挡秦国进攻魏国这件事。
魏国自惠王亲手将商鞅送给秦国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如今信陵君不在,王贲等人的军队月余后,轻易打到了魏国首都大梁附近。
夏安夷没在军令中看到蒙恬,有些好奇:“大恬呢,他这次不跟着出兵吗?”
嬴政淡淡道:“前些日子蒙骜去世,秦国痛失一位良将。”
“蒙恬心情低落,自请去北边戍守了,也算是散心罢了。”
说完一句节哀后,她久久没有回话。主要是不知该如何安慰,或者说老祖宗本人应当看淡这些,已经平静接受,也不需要安慰。
嬴政道:“世上之人皆需自渡坎坷,蒙恬也不例外。”
比起过度干预对方,不如让其自我沉淀。
夏安夷想了想,将后世一些……制作美食的法子告知对方,希望能带给远在边关的蒙恬一些好心情。
此后秦统一六国中,是蒙氏兄弟戍守边关,才避免了后顾之忧。
大恬也许会成熟蜕变,但也要像之前这般,开开心心的啊!
而有了后世的剧透,嬴政也得知了历史上,秦国灭魏时所用的方法。
【当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凿了连接黄河的运河与水渠,建立了密布而发达的水网。】
【而秦始皇灭魏,便是引黄河水灌大梁城的方法,致使魏国最终投降。】
史书里关于灭魏,仅仅只有三个月。
更不必说现下秦军的武器和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因此,对于攻大梁城是否需要沿用这样的计谋,便有待商榷。
带兵的王贲表示,先前便有武安君白起,引水攻破楚国郢都的成功例子。如今魏国虽弱但仍在抵抗,这样的方法更为高效。
更好地保存秦军的力量,留着进攻之后的楚国和齐国,不好吗?
嬴政正欲同意并下令,便见光幕倏地浮现了文字。
【大梁被水淹后平为丘墟,秦朝于其故地置了开封县,其后在不同的朝代更名过汴州、金陵和南京。】
【大梁也就是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它是我们的八大古都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最重要的是,它在宋以后完成了经济中心的转移。】
光幕的开启似有些不合时宜,嬴政瞥了一眼,语气平静地问对方:“这也算是、你们那考点之中的内容?”
看着可不像。
所以对方这时候凑热闹,总不会是太清闲的缘故吧?
夏安夷眨了下眼,发现情况比预想的好。至少老祖宗没有因为被打断而迁怒,或是根本不将这些提示放在眼里。
与其让对方怜悯大梁城中的百姓,不如从他所在的角度出发。
她侧头想了想,开始循循善诱:“你有没有觉得,大梁听上去挺有钱的?”
日后的经济中心哎,如今作为魏国都城也很繁华。
老祖宗难道不想打劫一番、哦不应该说是合并至秦国,充盈国库的吗?
粗暴地水淹的话……可着实有些惋惜了呢。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