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李亨,跟李二倒是一样好运。”李建成回想起自己这些年企图打压李世民的事件,还真是没有一件事成功了,毒酒毒不死他,烈马没摔死他,诬陷没成功,就连太白经天也没处死他!李世民怎么就命这么好!


    还有自己这个爹,可不就是把自己抬起来跟李世民对着干,不选自己,他还有其他儿子能用吗?


    ——


    李林甫闻言冷汗淋漓,自己今晚怎么就想不开要来华清宫!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未后悔,后悔又怎么样呢?自己不像宋璟、张九龄那样文采飞扬,按照以前皇帝的习惯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没有文采又怎么样!那些文人瞧不起他又怎么样!


    他照样出人头地了,这些所谓清高的文人还不是要来讨好自己!


    讨好宁王和武惠妃入了皇帝的眼,渐渐摸透了皇帝的心思,顺着皇帝的心思去打压太子,去敛财,顺便勾结朝臣打压异己。儿子也问过他将来怎么办?


    怎么办?


    李林甫自己也不知道。


    朝堂上看不顺眼自己的多了去了,朝野外,天下人厌恶自己的也不少,他就是李隆基身边的一条狗罢了。后世怪他就怪吧,反正自己也算换一种方式“名垂青史”。


    李林甫这时也想起了杜甫是什么人。


    天宝六载,圣人要广纳贤才,于是阻止了一场考试,他不过是担心这些乡野之民乱说,便让他们都落榜了,然后告诉圣人“野无遗贤”——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在朝堂为国尽忠。


    杜甫有些小名气,《饮中八仙歌》写得好,干谒过不少达官贵人。那一次,他也一定落榜了。


    【值得一提的事,王忠嗣曾经带兵帮安禄山修建军事驻地,发现了安禄山有不轨之心,然而李隆基一笑置之。张九龄也说过安禄山必反,李隆基也没有听过。】


    【为什么李隆基一定坚持威胁自己的是宫廷政变,极力打压太子,而对边将领兵完全放任,这就要把目光往前拉伸一百年,找到唐朝君王终生恐惧防患宫廷政变而放任外祸的源头——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那岂不是今天!李世民摩挲着天音的话,也就是说,李隆基放任边将,专注给太子找麻烦,根源在自己?!


    “殿下,天幕,天幕!”李世民身边的禁军指着天幕,像是见了鬼一样哆嗦。


    众人看去,天幕上的人跟他们长得一样,也在玄武门,也在发动政变。


    “勿要慌乱!”李世民沉着道:“天幕乃神明之物,你我出现在上面就像是人在照镜子一般。”


    【战功赫赫的嫡次子,发动政变,将嫡长子一刀砍了,最后嫡次子成功上位,开创盛世。在后世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政变,不就是能者居之吗?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


    【要知道,后世对于玄武门之变如此宽容,正是因为嫡次子李世民太强了,大唐立国靠他,大唐站稳脚跟靠他,大唐步入盛世靠他!他的功绩与秦皇汉武比肩!对于华夏这个民族而言,秦皇塑形,汉武铸骨,唐宗扬威!唐太宗李世民做到了帝王职业的巅峰,文治武功,彪炳千秋!李世民之前,形容治世都是上古帝王尧舜禹,李世民之后,形容治世都是贞观!】


    嬴政丝毫不怀疑天音所说的“秦皇”不是自己!上天认可自己的功绩,没有比这个还让他激动的消息了。


    ——


    李世民听到天音夸赞他面上悲喜交加。如果不知道李隆基还好,他一定会高兴得飞起来,但现在他却觉得,越是夸赞,越是要出大问题!


    但跟着秦王的禁军已经难以掩饰眼神中对功绩的狂热!他们没有做错!即使射杀的储君,上天也会宽恕他们的罪行!因为秦王是千古明君,跟着秦王的他们是正义的一方!


    李建成无视李元吉的愤恨,他认命了。


    上天给了他嫡长子的身份,却没有给他相应的才能。或许他不是无能,而是他遇上了李世民。正如上天所说,后世提及李世民不是他残杀兄弟的污点,而是贞观之治的辉煌。


    【李世民不是第一个杀兄宰弟,逼君退位的人,伦理道德的沦丧也不是从李世民开始的,如果硬要追溯源头,那么就需要回顾汉亡后持续三百年的乱世——魏晋南北朝,一个皇帝权威彻底跌落神坛,君权神授成为泡影的时代;一个伦理、道德、礼仪全面崩溃,人性至黑至恶不加掩饰的时代,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代表,那么我想,是从司马懿把洛水之誓当放屁,司马昭当街刺杀君主开始的。】


    刘邦恍惚听到汉亡,朝萧何道:“这汉之后的朝代竟然是‘魏晋南北’,谁起的名,跟没读过几本书似的。”


    萧何本想顺着他的话点头,但仔细一想,这四个字单独拆开也可以当国名,“会不会是大汉被四个人所灭?所以才有了怎么个名字?”


    是那些异姓王?还是谁?刘邦沉默不语。


    ——


    嬴政皱着眉头看向天幕中,一个二十岁模样的少年,被长矛贯穿胸口。天音说这个少年,是皇帝!一个帝王,竟然是这样的死法!后世的人都做了什么!


    帝王应该有帝王的死法,就算是被权臣杀死,也应该在深宫中,毒死,缢死都行,而不是在大街上被一剑刺死!


    李斯心道真是人心不古,帝王是神秘的,庶民黔首要仰望帝王,竟然被当街杀死,那岂不正是天音所说的,道德伦理沦丧!所以还是要严刑峻法,对朝臣和黔首都要如此!


    【但是李世民开了一个相当恶劣的头!】


    【君主,能者居之,管你正统不正统,管你德行不德行,只要做得好,一样能名垂青史!如果在魏晋以前,你说这样的话,那一定是要被写在史书上翻来覆去地骂!】


    【枭雄曹操的功劳够不够大?统一北方,驱逐异族,他敢不敢当着朝臣的面说篡汉?曹操如果没有取汉而代之的心狗都不信,可他不敢!他就算是号令天下都打着刘家皇帝的名头!他到死都不敢说自己不是汉臣!】


    曹操听到天幕当着众人把他的心思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又是羞愧又是气氛。刘氏无能,可他怎么敢学王莽?王莽的下场就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


    荀彧愤然道:“天音所言,不知明公以为真假?”


    夏侯渊见曹操为难,出言道:“天子无能节制诸侯,导致民不聊生,群雄并起,若不是主公,天子能安然无恙?若不是主公,他能有天子之威?当今天子既无军功,又无大才,取而代之有何不可?何况天音也说了主公功劳足够!”


    曹操默然,荀彧拂袖而去。


    【春秋崔杼弑其君,你崔杼权倾齐国又如何!你连杀三位史官又如何!一样被后世唾弃!扶苏身为人子,始皇帝一道圣旨就能让他心甘情愿去自尽,毫无反抗的想法,甚至不会去思考圣旨的真假!】


    已经回到齐地行宫的嬴政还在思索怎么让神迹告诉自己如何长生,或者告诉自己如何让秦国千秋万代,结果听到自家的事!


    不去考虑圣旨真假就信了,那就证明圣旨一定是假的,然后扶苏听从假圣旨自尽身亡?自己怎么可能赐死扶苏!


    嬴政隐约察觉事情有些不妙。扶苏死了,谁来继位?自己从未想过换太子!


    不对,自己还没册封扶苏为太子。他还有自己的考量,扶苏需要磨炼。难道因为没有名分,所以臣子敢无视自己的意愿另立君主?二十多个儿子,竟然有比扶苏资质好的?他怎么没发现?


    扶苏再软弱那也是跟自己比,跟其他儿子相比,扶苏仁厚,聪慧,将来自己是为了什么要废掉他呢?


    嬴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培养一个继承人所花的心血不是可以说清楚的,扶苏是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不是他谋反或者死了,自己不会更换继承人!不过话说回来,扶苏都敢谋反了,他都不知道高兴多一点还是愤怒多一点。


    【李世民开的头就是,只要继位后有了千秋功业,那么继位的过程和手段都可以忽略!所以唐朝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没有一次宫廷政变都不像是李家的皇帝!玄武门是悬在唐朝近三百年挥之不去的阴影,距离玄武门之变后的七十九年,再一次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八十四年后,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唐隆政变;八十六年后,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先天政变!】


    【每一次政变都有玄武门的影子,甚至前两次都从玄武门进入。每一次政变伴随着李唐皇室内部的大清缴,朝堂的大清洗。所以,安史之乱前,夺权,从政变开始。】


    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有宫廷政变?!自己开的头!!!


    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门前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出气。太可怕了,生命不息,政变不止!


    【君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说来玄之又玄,后人觉得就像是传销大骗子,然而对于古人而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王没有合法性和正统性如何安定民心?百姓会不会认为你不配当君主?一个百姓这么认为那他翻不起风浪,若是千千万万的百姓都这么认为呢?到时候国家动荡,纷争四起就知道一个具有合法性和正统性的君主有多重要了。】


    【如果不讲究名正言顺,那么秦二世继位时为什么要杀光自己的兄弟?恐怕是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服众,干脆大开杀戒。可怜秦始皇千古一帝,偏偏落得断子绝孙的地步。】


    “什么!”


    嬴政先是对君主合法性和正统性的说辞深以为然。自己的母亲是赵国歌姬,正因为自己的父亲的长子才能继位!就算自己都十三了才回到秦国又如何?对于扶苏同样,自己没有嫡子,扶苏身为长子,名正言顺继位是应当的。


    什么叫千古一帝断子绝孙?


    众人盯着始皇帝狠厉的目光,如芒在背,他们清清楚楚听到天音说自家陛下是千古一帝,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见说他断子绝孙。


    这是他们能听到的吗!


    嬴政平复自己的心情,刹那间想到,自己断子绝孙,那秦二世呢?他没有孩子吗?否则怎么能说自己断子绝孙呢?


    如果秦二世也被谋害了呢?就像田氏代齐?


    再不济就是,秦二世不是自己的种!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