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判了刑

    定城火车站, 韩小英算着时间,只提前到了半个小时,刘秀娥在她身后跟着。

    她拿着行李一出现, 早守在候车室入口的齐淑珍跟韩志勇就上前把她拦住了。

    “死丫头,你这几天藏哪儿去了!”见到韩小英, 齐淑珍破口就骂, 惹得周围很多人都好奇的伸着脖子往这边看。

    齐淑珍却浑然不在意,还在心里庆幸,幸亏听志勇的话,提前来车站守着, 不然就被这丫头给跑了。

    韩志勇搓了搓手,在一旁催促道:“妈, 你跟她说这废话干啥,钱, 让她赶紧把钱拿出来,不然她一会儿就走了!”啰里啰嗦的,不赶紧要钱墨迹啥呀。

    “对对,钱, 小英,你把钱给妈, 也不用你都给, 三百就行。”最后一句怕人听到, 齐淑珍将声音压得很低。

    她早盘算好了, 只要三百,剩下的钱就让小英下乡带走, 也算没白生养她一场。

    韩小英看着这母子俩迫不及待的样子, 满脸讥笑道:“妈, 你确定让我在这儿把钱给你?”

    候车室门口人来人往的,不停的进进出出,大半都是即将要下乡的学生以及来送行的亲属。

    他们三个堵在门口,已经有些防碍进出了,还十分引人注意。

    “走,去旁边说。”韩志勇一把扯过韩小英身上的行李,提在手上,小英要是再敢耍花样,行李就不给她,看她下乡盖什么!

    瞅他这无赖样,韩小英真想一巴掌拍过去,打死他算了,个败类玩意儿!

    齐淑珍只急着要钱,别的她才不管。

    母子三个表情各异的走出几十米,远离了候车室,来到一处没人的墙角。

    “车快来了,就在这儿说吧。”齐淑珍四下看了看,说道:“小英,钱你给妈留下三百好给你二哥娶媳妇儿,剩下的你全带走,票什么的妈一张也不要也都给你。”她说完就盯着小英,等她答应。

    只是几天不见,小英看着跟以前不一样了,脸上干净了不少,头发用红色的小卡子别着,不再乱糟糟的,穿着一身合体的军装,瞅着还挺好看的。

    不过再好看齐淑珍也不在乎,一个丫头罢了,以后还不是人家的,她现在只想要钱。

    “妈,三百不行,我之前给你的钱呢,还有买粮食的,那些都得算在内。”韩小英开始讲价还价。

    齐淑珍有些不乐意,“小英,你给妈三百,你手里还有二百多呢,够你下乡花了。”

    “我哪还有二百多,我下乡不买东西吗?”韩小英气得反问道。

    “三百才够给你二哥娶个媳妇的,不能少了。”齐淑珍坚持不松口。

    韩志勇也在一旁插言道:“妈,别听她的,一个小丫头片子,给她个一百二百的顶天了。韩小英你别墨迹了,赶紧掏钱!”

    “韩志勇,你跟着少在这儿掺和,要不是你我能下乡吗?这钱我就是给也是给妈的,不是给你的!”韩小英朝他怒吼道,“你别想拿钱去赌!”

    韩志勇被吼得恼怒,冲小英抡起拳头要打。

    齐淑珍担心下乡的事情有变,到时吴家饶不了她们,连忙挡住正要挥拳头的韩志勇,不让他胡来。

    而刘秀娥就在他们不远处听着,她是不打算掺言的,只是看了看手腕上的表。

    出声提醒道:“小英,把钱给他们吧,开始检票了别耽误上车。”

    韩小英无奈的叹了一声,扭头对刘秀娥道:“三婶,让你看笑话了,我这就把钱给他们。”说完,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色布包。

    对一直在盯着她举动的齐淑珍说道:“妈,我说了不会给你三百就不会给,你怎么逼我都没用。”

    “这里是两百,我早就准备好的,你要的话就拿着,不然行李我也不要了,有钱我什么买不到!”韩小英语气坚决,寸步不让。

    齐淑珍气得张口要骂,可对上一旁的刘秀娥不满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给她咽下去了。

    她只恨恨的说道:“二百就二百,志勇,你把行李给她,以后咱们家就当没她这个人了!白眼狼,白养了她十五年。”就给二百块钱,看她以后在婆家受了气谁管她!

    “妈,这可是你说的,三婶,你给我们做个见证,以后我跟韩家断绝关系!”韩小英一脸无所谓。

    说完,她夺过韩志勇手上的行李,把钱塞给了齐淑珍,转身就跑进了候车室。

    刘秀娥也紧跟着进了候车室,看着小英检了票,进了站台上了火车。

    一直等火车开走了,她才舒了一口气,小英总算走了,她女儿可以放心去上班了。

    等刘秀娥从站台出来时,齐淑珍母子两个早不见人影了。

    火车站人来人往的,齐淑珍再急切也没有立马打开黑布包数里面的钱,怕被小偷盯上。

    不过她捏着钱有厚厚的一大卷,感觉肯定不少,激动眉开眼笑,二百也不少,可以尽快给志勇相看了。

    至于下乡的女儿,已经说了断绝关系,她马上就给抛到脑后去了。

    火车站离铜钱巷比较近,齐淑珍母子几分钟就回到了家。

    到家,母子俩就迫不及待的打开黑布包,里面果然是一叠钱还是大团结,韩志勇上前就抽走最上面的两张。

    “志勇,你拿这么多钱干什么,妈还要留着给你娶媳妇呢!”齐淑珍肉疼的道。

    “妈,娶媳妇我不着急,你等着我去把以前输得钱全都赢回来!”手里有钱了,韩志勇意气风发,信心十足。

    可看着剩下的钱母子俩却傻眼了。

    抽走两张大团结,剩下的全是毛角票子,最大面值的才一元,更多的是一分五分的零钱票子。

    齐淑珍哆嗦着手数了半天,不多不少刚好十块钱,加上韩志勇手上的二十,正好是三十块,这是他们家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

    “死丫头,去死,去死吧!”齐淑珍气得一把摔了手上的毛票子,钱散落了一地!

    她一脸狰狞,又被死丫头耍了,什么早就准备好了钱,这是准备好了坑她!

    韩志勇也怒火冲天,瞪起眼睛,“妈,咱们被死丫头给耍了,她骗咱们!”说着他抓起地上的钱,毛票子他也不嫌弃。

    齐淑珍敢忙去阻拦,“志勇,你不能把钱都拿走!”三十块钱都拿走了,家里下个月要喝风了!

    韩志勇本来就一肚子气,不耐烦得一把将她推开,然后扬长而去。

    齐淑珍被推得一个趔趄,额头磕到桌角上,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挣扎着几下都没起来!

    直到小莲放学回来,见家里大门敞着,她还很纳闷,她妈在家怎么门都不关,结果进屋后吓了一跳。

    齐淑珍还在地上躺着呢。

    “妈!”小莲惊叫了一声。

    齐淑珍晕晕乎乎的,缓缓睁开眼睛,她在地上有一会儿了,想起来可怎么也起不来

    “小莲,快扶妈一把。”她头晕得厉害。

    小莲赶紧把她扶起来,让她到床上躺着,“妈,你咋摔了?要不要上医院?”

    “不用去医院,妈就是磕到头了,被你二哥推的,他把钱抢走了。”齐淑珍痛心不已。

    二百块成了泡影不说,现在连三十块钱都没了,她折腾来折腾去的,折腾得个什么劲啊。

    小莲气道:“妈,你也是,二姐早就跟我说了,不会看着咱们没饭吃,你干嘛还跟二哥一起去逼她!”

    她二姐最会替家里打算了,才不会看着他们没钱买粮食不管,走之前肯定会给家里留钱的,可她妈就是不信,还打二姐。

    现在好,二哥又把钱抢走了,肯定又去赌了!

    “你别跟我提那个死丫头!咱家以后就当没她这个人了!”齐淑珍一肚子火气,额头也磕得青紫了一大块,隐隐有些疼,叫小莲找出红药水抹了抹,就躺到枕头上哼哼唧唧的。

    小莲撇撇嘴,她妈又开始了,每次都是这样,明明是二哥的错,偏要怪二姐,真偏心。

    她捡起地上散落的几张毛票子,放到床边,然后捂着书包进了小隔间。

    今天下午,二姐去学校找她了,跟她说了很多话,还悄悄给了她五十块钱,让她留着给家里买粮食,不要让妈跟二哥知道。

    她刚才回来时还打想说来着,瞅她妈这样,她决定不说了,等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再把钱拿出来,不然还得被二哥给抢走。

    韩志勇呢?他抢了钱就直奔经常去赌钱的秘密窝点,豪情万丈的准备大干一把。

    殊不知,他一出门就被便衣公安给盯上了,当天晚上就在堵桌上被抓了。

    一起被抓的有十来个人。

    这些人里,有人还牵扯到了最近的几起抢劫案里,可不是聚众赌博这么简单,韩志勇也跟着被刑拘了。

    通报单位,通知家属。

    齐淑珍知道后又气又急,她一个寡妇拉扯六个孩子,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一时间有些六神无主。

    等后来稍冷静下来之后,就忍着头晕,厚着脸皮求到了吴家。

    吴文礼不想跟她一个寡嫂多说,让刘秀娥看着处理,直接上楼去了。

    刘秀娥不知道小英写举报信的事,但韩志勇什么德行还是知道的。

    于是她劝道:“二嫂,就你家志勇这样的,你还管他干什么?让他进去吃点苦头对他没坏处。”

    齐淑珍在刘秀娥面前,此时就如同泄气的皮球瘪瘪的,一点儿底气都没有。

    “秀娥,志勇他再不好也是我儿子,我不能看着他坐牢。”坐了牢一辈子就毁了。

    刘秀娥却不留情面的说道:“不是我说你二嫂,小英也是你生的,你怎么就不关心关心她呢?你眼里只有儿子!”

    “不是,她三婶,不是我不关心小英,我,我只是想让她把钱留给家里一部分。”

    齐淑珍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一个丫头,她拿着好几百块钱不给家里,就是她不对。

    “她又没说不留,你这么跟志勇一起逼她,结果呢?志勇有了钱就去赌,二嫂,是你把志勇害了!”惯子如杀子,如果能早些进行约束管教,韩志勇不会到今天这地步。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秀娥你帮我想想办法,可不能看着志勇坐牢。”齐淑珍带着哭腔的祈求道,她是真的没办法了。

    “二嫂,不是我不帮忙,这次抓志勇的是市局的公安,我们都不认识,而且听说还牵扯着别的案子,可不是赌钱这么简单,我们真的帮不了你。”刘秀娥今天稍稍打听了一下,韩志勇肯定是得进去了,她可不想沾染这种事。

    她更怕被韩家借此缠上,以后想甩都甩不掉,干脆直白的说:“二嫂,小英已经下乡了,咱们之前也没多大关系,以后最好也不要来往了,影响不好。”她家老吴可是说了,韩家的任何事都不许管,之前不过是一场交易罢了。

    齐淑珍听了有些恼怒,这个刘秀娥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她家小英可是替她女儿下乡了,她说不来往就不来往。

    这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她家志勇不就是玩了几把小牌,怎么就不能帮衬一把,还把话说这么绝情。

    这些话她当然不敢说出来,说出来怕再得罪刘秀娥,她只能起身一脸疲惫的离开。

    人家都说不帮忙了,她再求也没用。

    刘秀娥对着齐淑珍的背影摇摇头,幸亏小英走了,不然手里的钱怕是一分都剩不下,都会被要去救韩志勇,她就没见过这么偏心的妈!

    齐淑珍东奔西走了几天无果,韩志勇还是被判了刑。

    他虽然并没有参与那几起抢劫案,但他属于知情瞒报,加上聚众赌博,最后被判了一年,直接送走劳改。

    齐淑珍哭天抹泪的,儿子再不好也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她不愿意看着他去坐牢。

    韩志刚自始至终都没吱声,他也没能力管,老二被抓是他自找的,他要是好好的,不去堵怎么会被公安抓,劳改也好,给他个教训,家里也清净了。

    单位通报后直接要把韩志勇开除,齐淑珍知道后就跟孙桂玲去厂里大闹。

    厂里领导看她一个寡妇不容易,研究过之后就退了一步,韩志勇是必须开除的而且永不再用,谁求情都不行。

    实在韩志勇是劣迹斑斑,令灯泡厂的很多人都咬牙切齿的,他被抓进去不知有多少人在暗自高兴呢。

    做为处罚,厂里给韩家的正式工换成临时工。

    齐淑珍想把临时工名额卖了,钱存着等志勇出来给他娶媳妇用。

    孙桂玲却极力反对,说不能再让她家韩志刚一个人养家了,快要被累死了,反正工作卖了她也拿不到钱。

    不让卖,齐淑珍只好去上班,她是想着上几年就让小莲接班,小莲有了工作,以后肯定能找个好婆家,到时候她可以多要一些彩礼……

    第23章 不委屈

    韩志勇被判刑还有家里的事, 韩小英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她检完票就上了车,没多久火车就徐徐开动了。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 看着窗外随着火车行驶而渐渐退后的刘秀娥,想着上车前她说的话。

    让她以后好自为之, 五年内最好不要回定城, 她当时点头答应了,这本来就是商量好的,况且短时间内她也不想回来。

    刘秀娥最后还塞给她一包吃的东西,让她路上吃, 对她也算仁至义尽了。

    反正比只会找她要钱的亲妈跟二哥是强多了。

    零钱包是她来车站之前就准备好的,跟齐淑珍讨价还价半天也是为了拖延时间, 她根本就没想把钱给她。

    因为钱一旦到了她妈齐淑珍手上,就等于到了她二哥手里。

    她二哥有了钱不是吃喝就是去赌, 根本不干正事儿。

    不过她终究是没能狠下心不管,还是给小莲留了五十块钱。

    钱尽管不多,也差不多够家里两个月生活费了,到七月份, 她大哥就可以正常领工资了,以后家里的生活自然不用犯愁。

    至于断绝关系, 她妈是在气头上说的, 韩小英倒是想信以为真, 可惜不行, 不过不行那也是以后的事,她已经离开定城了, 她妈再有气也撒不到她头上。

    从定城到H省大概要两天两夜, 中途还要在阳城换一次车。

    跟韩小英同批下乡的, 她一个也不认识,而且他们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生,感觉顶数她年龄小。

    开始她独来独往的,直到第二天在阳城换车时,认识了一个川妹子周文静,这才有了伴儿。

    她们一起到庆阳县已经是第三天上午了。

    两人大包小裹的下了火车,又匆匆忙忙的跟着上了汽车。

    老旧的汽车在盘山道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永安公社。

    公社的干事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等他们下了车,数了人头对着名单,就开始往各个生产队分派。

    跟前世一样,韩小英被分到宋家堡大队,跟她一起的还有周文静跟另外四个人。

    宋家堡大队这次一共分到六个知青,三男三女,韩小英认识其中两个,

    一个是女知青谭雅婷,人长得非常漂亮,小皮鞋连衣裙,看着不像下乡的,像是来郊游的。只是她前世分去了隔壁徐家洼子大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变了。

    还有一个男知青马卫国,他前世就是宋家堡大队的,不过这人人品可不咋地,特别爱占小便宜,还跟村子里的几个姑娘不清不楚的。

    韩小英可是太知道他了,皆因前世没少听他的流言蜚语。

    另外两个男知青郑家和跟李明伟,他们都是从京城来的,前世宋家堡并没有出现过这两个人,现在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都别愣着了,时间不早了,赶紧上车。”来接他们的人,是“老赶叔”。

    老赶叔姓宋,五十多岁,是负责宋家堡生产队车马的,他皮肤黝黑脸上满是皱纹,腰间别着个旱烟袋,说起话来嗓门很大。

    老赶叔大名叫什么,韩小英想不起来了,实在是村里人一直老赶叔老赶叔的叫着,从来不叫他的大名,时间长了就很少有人记得他大名了。

    大家七手八脚的放好行李爬上马车,枣红大马在老赶叔的吆喝下,颠颠的跑了起来。

    开始都很兴奋,毕竟都是第一次坐马车,一时有些稀奇。

    等走到一半儿,各个都跟涝秧的茄子似的,打蔫儿了。

    一是山路崎岖不平,马车上颠簸,都做了两三天火车了,身体本就疲倦,再一颠簸,骨头都要散架子了;二是再好的山村景色一直看也看腻了,加上初夏的阳光也很热,晒得人根本提不起精神来。

    老赶叔挥着手里的鞭子,回头瞅了他们一眼,这城里孩子就是娇贵,这才颠簸几下就受不了。

    回头上工怎么整?还不都得趴窝。这帮小知青,以后肯定有他们受苦的。

    一行人到宋家堡大队时,已经晌午了。

    黄土村道上除了几个打闹的孩童,并没有什么人,这个点儿大多数人都在家里歇晌呢,村里有些安静。

    宋家堡座落在山脚下,远处可见的绵延几十里的青松翠柏就是脊背山,湾湾的小河由南向北,哗啦啦的流淌,一望无边的田野里,入目的满是新绿,勃勃生机。

    老赶叔将他们送到知青点,有个女同志已经在门口等半天了。

    她上前客气道:“你们总算到了,麻烦你了老赶叔。”

    老赶叔摆摆手,牵着马缰绳调转车头去生产队还车了。

    “同志们好,我是点长肖兰。”肖兰一头短发很是干练,皮肤是暴晒过后的小麦色。

    她说话很爽利,“欢迎大家来到宋家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男同志进左边屋,女同志跟我来。”

    几句简短的介绍之后,她就把新来的知青领进了院子。

    知青点就是一座寻常的,土坯围成的农家院,三间砖坯结构的平房,中间是厨房间饭厅,两边是住人的卧室。

    男左女右。屋里皆是南北两铺大炕,每一铺炕都有三米长,两米宽,一起能睡五六个人。

    韩小英看着这样的知青点还有几分亲切,毕竟前世在这里住了三年多呢,肖兰这个人她也记得,前世最后一批回城的,一直没有嫁人。

    南炕已经有三个人了,还能再加一个,北炕两个人,闲着的地方比较宽,不过大家都在睡午觉,她们进来都没人醒,有可能是醒了,也没人吱声。

    肖兰把炕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低声道:“你们挨着她们把行李铺上吧,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她得抓紧时间歇个晌,一会儿要上工了。

    “我睡这边。”谭雅婷把行李抢先放到南炕的炕尾。

    周文静撇撇嘴,指着北炕问道:“小英你睡哪儿,这处炕席破了个大洞。”

    “我就睡这儿吧。”不就炕席破了,找张报纸铺上就行了,再不济,以后换张席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炕席破洞的地方靠近炕尾,有洗脸盆那么大,离炕沿很近,不过这个位置还不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

    见韩小英拿旧报纸铺到炕上,谭雅婷哼了一声,扭过身继续收拾行李,不搭理她们。

    韩小英打水先把炕席擦了擦,等风吹干了,再铺上被褥。

    没有柜子,每铺炕稍倒是放着几口箱子,应该是知青们自己找木匠打的。靠西墙摆着张长条桌子,上面放茶缸暖瓶,下面放脸盆。

    行李袋子只能先放在脚下,韩小英的东西不多,除了一套铺盖就是一只装衣物的手提袋,还有就是放着脸盆饭盒的网兜,加上她随身背着的军绿色的书包,钱票什么她身上只放了一点儿,其余都在前世的家里收着,没拿出来。

    她准备也打个箱子,最好能安个锁头,不过这事儿不着急,过几天再打也行。

    她平时都是不声不响的,存在感很低,给人感觉很老实。

    在田家养了一个多月,她个子没长多高,体重没称过,但绝对比以前胖了,脸上也不是最开始的黑不溜秋的,虽然也没白多少,但勉强能看了。

    可是对比起家里条件好的谭雅婷,她简直是又瘦又小看起来像个孩子似的。

    肖兰见着她收拾差不多了,躺在炕上就忍不住问道:“韩小英你多大了?”

    “我十五了。”韩小英笑着回道。

    “才十五你就下乡,家里舍得吗?”知青点现在数韩小英最小了。

    “没办法,下乡有指标。”韩小英无奈的说道。

    能留在城里,谁也不想下乡。

    肖兰叹了一声,道:“你这么小下乡以后有你苦头吃,不过只要你肯干,吃饭还是不成问题的。”她刚来的时候就是什么都不懂,后来一点点锻炼出来的。

    她是村里头一批知青,下乡有四年多了,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回城她根本不敢奢望,她家孩子多,家里即使能弄到工作指标也轮不到她。

    她只能在乡下慢慢熬着。

    韩小英她们收拾完没多一会儿,上工的钟声敲响,知青们陆续起来了,新老知青相互认识过后,就匆忙的上工去了。

    韩小英他们今天新来的,也到村部集合。

    大队长刘清福,今年四十三四,平头国字脸,当大队长六年多了。

    他自我介绍完后没有马上给他们安排上工,而是让他们先去孙会计那儿签字,领村里补贴给他们的粮食。

    男知青每人每月三十斤,女知青每月二十四斤,肖兰带着他们把粮食用板车推回来后,稍稍解释了一下。

    “咱们的口粮都是有定数的,要在一起搭伙。”她不说担心有人心里存了疑虑。

    “二十四斤,应该够我吃了。”韩小英饭量小,一天八两粮食确实够她吃了。

    肖兰笑了笑,“你们也别觉得委屈,我们这些老知青口粮可能没你们多,可柴火盐醋锅碗这些都是我们出。”

    韩小英点点头,道:“不委屈,点长你是个公正的。”肖兰人很不错,她前世就知道。

    周文静也不懂这些,问道:“不能一点细粮都没有吧,以后咱们要天天吃这些?”大队长给的只有玉米跟高粱,还是没加工过的。

    “当然不能,等夏收分了麦子咱们就有细粮了。”这两个女知青还是比较好说话的,谭雅婷人就有些娇气傲慢,但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京城来的两个男知青话比较少,肖兰说什么都认真听着,马卫国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好像也没什么意见。

    肖兰顿时松了口气,没意见就好,不然老知青新知青搅在一起可有的磨合了。

    第24章 上工了

    放好粮食, 肖兰去上工了。

    大队长给他们新来的知青半天时间休整,明天再上工。

    韩小英跟周文静端着盆,打算去村北的小河边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

    谭雅婷犹豫了一下, 还是跟上去了,她不想一个人呆在屋里。

    她第一次到乡下来, 处处都不习惯。韩小英却恰恰相反, 两个月前她还在这村子里生活,虽然那是二十几年以后,但是现在的宋家堡,每一个地方, 她都无比熟悉。

    就比如从南向北流淌的那条小河,平时洗个衣服刷个篓子什么的, 村里人都习惯到河边来。

    而饮用水,村里有两口公共水井的, 可以去挑水用。

    河水不深,但水清见底,偶尔还能看见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河边这会儿只有几个小姑娘在洗衣服。

    见她们三个陌生人过来,原本在叽叽喳喳说话的小姑娘们立马不吱声了, 齐刷刷的看着她们。

    这些孩子韩小英都认识,不过现在也只能装作不认识, 她到了河边, 找了一处水清的地方, 蹲到石头上就开始洗衣服。

    一旁的周文静跟谭雅婷也有样学样的。

    她们都是第一次用河水洗衣服。

    “嗳, 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吗?”一个声音清脆的小姑娘看着她们问道。

    是大队长家的老闺女刘金枝,韩小英刚才一眼就认出她来了。

    “是啊, 我们是今天刚来的知青, 我叫周文静, 她叫韩小英,这个是谭雅婷。”周文静嘴快,一一介绍道。

    刘金枝现在只有十四岁,还是个小黄毛丫头,也不太会隐藏心里情绪。

    韩小英,周文静看着还好,普普通通的不出彩,谭雅婷无论是打扮还是长相都比较惹眼,刘金枝就一直盯着她看。

    谭雅婷脚上穿着皮鞋,来河边她也不怕沾水。

    感觉到刘金枝的打量,谭雅婷高傲得睨了她一眼,没说话,只当她是个没见识的小村姑,一直盯着自己看。

    “你怎么穿皮鞋来洗衣服啊?”刘金枝心直口快的,她想说什么说什么。

    “我没来得及换,那个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谭雅婷在洗上午穿过的裙子,她在家很少洗衣服,动作看起来有些笨拙。

    韩小英停下手上的动作,侧着脸看着旁边的刘金枝,原来这姑娘从小就这么耿直,连人家穿什么鞋洗衣服都要说,这不关她什么事吧?有些爱多管闲事儿。

    可刘金枝却还不自知,骄傲的回道:“我叫刘金枝,我爸是大队长。”

    平时村里的孩子们都众星捧月一般,围着她打转转,没看这会儿其他孩子都不吱声,这是以她为首呢。

    谭雅婷听后眼神闪了闪,笑道:“你名字可真好听。”

    “我爸给我起的,谭知青你是打哪个地方来的。”刘金枝一脸的好奇。

    “我是从申城来的。”整个知青点只有她一个人是申城的,她家也最远。

    “申城一定很大很漂亮吧?”她去过县城,申城只听人说过,好像比京城还要远,听说那里还有大海。

    “还行吧,也没多大,金枝你们今天放假吗?怎么没上学?”谭雅婷在打湿的裙子上涂上肥皂,然后就胡乱的搓起来。

    “我学习不好,没考上初中,已经不上学了。”她去年就不上学了。

    村里很多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都不上学了,回家挣工分。

    谭雅婷愕然了半天,才点点头。

    韩小英扭头对上的是同样一脸震惊的周文静,这些小姑娘看着不过十二三岁,竟然都不上学了。

    宋家堡大队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有一所小学,只是村里读到小学毕业的孩子不多,能考上初中的更是寥寥无几,刘金枝是她自己不想上,家里也没勉强她。

    她年纪小也不能上工,只好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干点儿家务活,等过几年到年龄了就找人相看,然后嫁出去,面朝黑土背朝天,浑浑噩噩的就是一辈子。

    韩小英低叹了一声,即使二十年后,能考上大学走出宋家堡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时间都不说话了,韩小英她们洗完衣服回到知青点晾好,然后回屋睡了一觉,路上颠簸了两三天太乏了。

    晚饭是肖兰回来做的,玉米野菜糊糊,下饭的是一碗萝卜咸菜,并没有因为有新知青到来而改善伙食。

    “咱们就吃这个吗?”周文静抱着饭盒皱起眉头,她家里条件是一般,可对着野菜糊糊还是有些难以下咽。

    “现在青黄不接的,能有野菜糊糊吃就不错了。”肖兰说道。

    现在菜园子里能吃的也就菠菜或者韭菜葱之类的,可就这几样也不是谁家都有的,知青点就只有菠菜,没有葱韭菜,可菠菜根本供不上吃。

    谭雅婷撇撇嘴回屋了,她带了不少好吃的来,还大方的拿出一节香肠,肖兰给切了,每人分上薄薄的两片。

    老知青们看见香肠一个个都两眼冒光,他们好长时间没见过荤腥了,馋得口水要流出来了。

    韩小英也拿出了一包熏豆腐干,周文静是自家做的剁椒辣酱。

    郑家和拿出一盒肉罐头,李明伟贡献出一瓶豆腐乳,只有马卫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掏出一瓶萝卜咸菜。

    大家也没挑剔,咸菜也是宝贝,知青点的咸菜坛子早见底儿了。

    不过在坐的这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小气谁大方,或者说谁家里条件好,谁家条件一般,一目了然。

    “今儿个咱们可是借新来的知青光,开荤了。”坐在韩小英左边,梳着大辫子的柳玉洁笑着打趣道。

    “行了,开开荤就行了,豆腐乳跟肉罐头我收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肖兰说着把这两样赶紧收起来了,不然一会儿没了。

    她是点长,知青点这十几人,吃喝拉撒的什么都得上心,不然就乱套了。

    跟她同批的知青只有廖俊杰,其他人都找关系回城或者嫁人了,男知青有什么事儿就由廖俊杰负责。

    吃完饭没多久天就黑了。

    大家上了一天工都累了,轮番洗漱完,早早的上炕躺下了。

    窗外,皎洁的月光穿过老旧的格子窗,照进屋里来,影影绰绰映在墙上,屋里有些昏暗。

    韩小英躺到炕上,耳边听着蛐蛐吱吱吱的叫声,没一会儿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上工,大队长刘清福略说了几句,就把新来的知青分散到了各个生产小队。

    宋家堡大队一共有七个生产小队,韩小英被分到二队跟肖兰一组。周文静去了三队,谭雅婷去的是七队。

    大队长见韩小英长得实在太小了,还特意叮嘱肖兰:“肖知青你照顾她一下,千万别出什么事。”

    这么小下乡来能干什么?这不是添乱吗!大队长无奈的摇摇头,背着手走了。

    二队的郭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对韩小英也十分不满意。

    大队长分了个孩子给他们,不能干活还得搭个人看着,这是什么事儿啊!

    被嫌弃了,韩小英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拿着领到的锄头,跟着肖兰去了玉米地。

    五月份,地里的玉米苗有手掌那么高了,正是需要除草的阶段。

    除草这活韩小英前世干了二十多年,上手就来,不过她还是要装装样子,不然很容易让人怀疑,她一个城里长大的姑娘怎么会干庄稼活?

    她佯装学着肖兰的姿势握着锄头,弯腰弓背的,姿势夸张得让人忍不住发笑。

    “小英啊,你稍直起来点儿腰,锄头的长短你怎么舒服怎么拿,不然像你这样,一条垄没铲完腰就累折了。”肖兰在一旁耐心的指导着。

    她不怕干活笨的,笨可以慢慢学,总能学会,她就怕是个偷奸耍滑的,让你又气又无计可施。

    “点长,我没铲过地,你别笑话我。”韩小英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生产队上工早,这会儿太阳还没升起来呢,地里并不热。

    “谁也不是一下子就会的,你不用着急,跟在我后面慢慢学。”肖兰干了四年的庄稼活,跟村里最能干的女人比也不差什么。

    “嗯,我会好好学的。”韩小英调整了一下握锄头的姿势,跟在肖兰身后,动作一点点的变得协调起来。

    她现在还是太瘦弱了些,虽然在田家好吃好喝的养了一个多月,可体力跟同龄人比还是有些差距。

    不过她不跟肖兰比,只要挣的工分够她分口粮就好,她可不想成倒挂户,反欠生产队的。

    肖兰时不时的回下头,见她一直在远处跟着,速度虽然慢了些,但草除得很干净,也没有伤到玉米苗,还不错。

    她感觉韩小英很能吃苦,人看着也老实,家里条件瞅着应该不是很好。

    玉米地的垄很长,每条垄有三四百米,一条垄除完,肖兰刚停下来直直腰,跟她熟稔的两位大嫂便凑了过来。

    第25章 老熟人

    凑过来的两个大嫂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媳妇儿, 刚嫁人没几年。

    其中穿蓝衣灰裤的叫张翠云,是大队长刘清福的大儿媳妇,娘家是宋家堡七队的。

    另一个身材瘦消颧骨有些凸出的是阮荷花, 老贾家的儿媳妇,隔壁村嫁过来的。

    这两人因为年龄差不多, 又是同一年结的婚, 平时经常在一起上工,明面上关系还不错。

    说起来她们还是韩小英的老熟人呢。

    这个张翠云是韩小英前世的叔伯大姑姐,是她结婚的媒人,因为张翠云的主动介绍跟大力撮合前世她才嫁到了老张家。

    而阮荷花呢, 是她妯娌贾大芳的娘家嫂子,一个能干又很刻薄的女人, 前世没少在贾大芳背后出主意,欺负她们孤儿寡母, 顶不是个东西。

    韩小英撇了她们一眼,这两个人一向是狼狈为奸,凑到一起就没好事儿,不想搭理她们。

    她低头继续除草, 她马上就要除到地头儿了。

    就听张翠云“啧啧”两声后,对肖兰说道:“你们新来的这个小知青, 瞅着瘦瘦小小的, 还挺能干的哈。”

    “可不是, 我也没想到她这么能干, 还以为她坚持不了多一会儿就得哭鼻子呢。”肖兰说笑着,韩小英比她刚来那会儿强多了。

    她跟张翠云是早就认识的, 只是平时没什么往来, 不过倒不耽误她们闲说话。

    “她看着像是个能吃苦的, 今年多大了?”张翠云打听道。

    韩小英的年龄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肖兰就如实说道:“十五了,是我们知青点最小的一个。”

    一旁的阮荷花眨巴着小眼睛,盯着地里的韩小英,直勾勾的瞅了半天后,脸上露出一抹鄙夷。

    这还城里来的呢,咋丑成这样?都不敢她家小姑子长得俊俏,黑不溜秋的,不会是刚打灶坑里钻出来的吧?瞅着家里条件也不咋地。

    于是阮荷花就随口说了一句:“十五也不小了,过个三两年的也该嫁人了。”不过丑成样儿,估计以后嫁人也找不到什么好婆家。

    听阮荷花提到嫁人这茬,张翠云眼睛闪了闪,心思活络起来,她问道:“荷花,你家小姑子前阵子不是相看了吗?咋样啊,成了没呀?”

    阮荷荷摇摇头,“没成,大芳嫌人家个头矮长相不好看,不乐意。”她家有两个小姑子,大的十九,小的也十七了,都到了该相看的年龄,她婆婆最近正紧着叫人给打听着呢。

    只是大芳挑剔得厉害,接连着相看了几个对象都没成。

    张翠云一听没成,立马试探着说道:“要不我给大芳介绍一个?保证个头高,长得也不丑,成分好,人还能干。”

    阮荷花:“翠云嫂子,你说的人是谁呀?”

    张翠云贴到她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肖兰一个没出嫁的大姑娘,没兴趣听她们保媒拉纤的这些事儿,接着铲地去了。

    韩小英这时候刚好铲到地头儿,张翠云跟阮荷花也说完悄悄话了,没理会韩小英。

    韩小英跟她们也不熟悉,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喝了几口自带的凉开水,略歇了歇继续干活去了。

    一上午,韩小英铲完了三垄玉米,比肖兰正少了一条垄。

    下工时计分员给她记了三个工分,然后十分诧异的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很明显,没想到她瘦瘦小小的,还挺能干的。

    二组的郭队长,也对她是刮目相看,这小知青看着小,也不是没什么用,至少能养活自己。

    还有新来的几个男知青也都不错,都挺安分的在干活,上午没出什么幺蛾子。

    就是那个谭雅婷上工就状况不断,半上午都没坚持下来就摔锄头不干了,说是她手给磨出两个大泡,疼得拿不住锄头。

    不上工就没有工分,没工分到秋就没有粮食,谭雅婷才不在乎这个,她有钱有票,不上工也饿不死。

    可大队长发话了,宋家堡不缺养身板的娇小姐,不干活就把她退回去。

    七队的小队长就安排谭雅婷跟一帮婶子大娘们去麦地里拔草,哪怕她一天只挣一个工分也行,反正不能闲着。

    谭雅婷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周文静比谭雅婷稍强一些,但是不如韩小英能干,上午勉强记了两个工分,人也蔫蔫的,没精打采的。

    韩小英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毕竟十五岁的她一次也没摸过锄头,只是她比较别人能忍,累也不会吭声,吃饭时她嘴里使劲嚼着玉米饼子,胳膊酸得筷子都拿不起来。

    几个新来的男知青也是,在夹凉拌野菜时手都是抖的。

    肖兰看着他们,笑着安慰了一句:“你们这是刚开始上工,等过些日子习惯了就好了,那个谭雅婷你会做饭吗?”

    “我不会。”谭雅婷累得饭都没怎么吃,坐在一边发呆。

    “周文静你呢?”肖兰又转头问周文静,“你要是会做饭的话,明天就开始排班做饭吧,让陶永芳带着你。”知青点做饭也是排班的,两个人一组。

    “行。”做饭周文静还是会的。

    “韩小英跟柳玉洁一组,我带谭雅婷,男知青要负责挑水跟抱柴火,还要抽空打理菜园子,大家都没意见吧?”昨天她没顾得上说这些,今天才开始安排。

    众人摇摇头,表示没意见,知青点是集体的,大家都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好推脱的。

    下午的太阳有些大,玉米地里哪有什么阴凉,韩小英随身带了条湿毛巾,铲地的时候顶在头上,省得被太阳给晒晕了。

    周文静有样学样,别说还挺管用,就是不如草帽戴着方便,可惜草帽她们没来得及准备草帽,谭雅婷倒是跟村里人换了一顶旧的。

    庄稼的第一遍草锄完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这期间还下了场雨。

    下雨天不上工,韩小英就去村里找木匠做了个带锁扣的箱子。

    箱子看着小巧玲珑,只有四十公分宽,可以放到脚下,她个子小,不用担心睡觉时伸不开腿。

    周文静跟谭雅婷东西比较多,就各做了个略大一些的,放在炕梢。

    韩小英还抽空写了几封信。一封写给金凤,跟她打听了一下家里的事,还有两封是分别写给刘秀娥跟田姥姥的,跟她们报个平安,最后一封是写给她大姐韩小云的。

    她大姐下乡三年了,人在通城的建设生产兵团,一直没怎么跟家里联系过,她妈没少骂她大姐是白眼狼,不孝女,因为她大姐下乡以后没给家里邮过一次钱。

    可她妈也不想想,她大姐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只身在外,再挣能挣多少钱?家里不给她补贴,她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

    通城离定城是比较远,离她这边只有几百里地,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韩小英把所有信写好,放到提前准备好的信封里糊上,大队长去公社开会时,顺便就帮忙给寄走了。

    不止她,村里有些老人甚至连公社都有没去过几趟,有事就找大队长代劳。

    第一遍地铲完没多久,端午节就到了,生产队放了半天假。

    肖兰领着女知青和面包饺子,面是知青点最后一点细粮,留了很久,一直没舍得吃。

    过节拿来包饺子,人多面少不够吃,还掺了两碗玉米面。

    饺子馅是野菜鸡蛋的,还有跟村里人换来的两把韭菜,虽然没肉油也少的可伶,但吃着感觉还挺鲜香的。

    大伙难得改善一顿,连一向挑嘴的谭雅婷也吃了不少,韭菜鸡蛋还是她跟村里人换的呢。

    “韩小英,你年龄也不大,怎么什么都会样?”铲地,做饭,不管干什么都像模像样的。

    吃完饺子没事儿,女知青们在一起闲聊天,谭雅婷看着韩小英,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在家的时候干得多了,自然就会了。”韩小英含糊的说道,做饭干农活,她有二十多年的经验,能不会吗。

    谭雅婷这人平时是比较高傲,不过吃喝上挺大方的,加上长得漂亮,家境还好,在一众知青里很是惹眼。

    这不刚来半个月,身边就出现了好几个追求者,一个个都抢着帮她干活不说,过节还有人主动送好吃的,不过她是从来不收的。

    可尽管不收,村里还是有了不少闲言碎语了,说什么的都有,还很难听。

    什么狐狸精,不要脸,一起扒着好几个。

    娇滴滴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娶回家还不得当姑奶奶供着。

    谭雅婷气得跟那些长舌妇干了好几回架了,不过她赢的时候很少。

    实在是村里的女人都太彪悍了,她一个没结过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是对手,在吃了几次亏后,她就学奸了,再也不跟那些人硬碰硬正面冲突了,尽量忍着,慢慢的连脾气都变了很多。

    第26章 愣住了

    下午不上工, 男知青们上山了,韩小英她们几个新来的女知青没跟着去,肖兰就领她们在村子里随便溜达溜达。

    而村子里人最多又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村口的供销点了。

    宋家堡依山傍水, 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出行不便, 村里人平时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 都要跋山涉水的,走上几十里路去镇上的供销社买,十分的不方便。

    村里前年就成立了供销点,居家过日子的东西, 现在在村口的供销点就能买到。

    说是供销点,实际上就是一间小平房, 里面放了一排货架子,货架子前面又围了一圈玻璃柜台, 村里安排了两个识文断字的售货员守着。

    其中一个就是跟肖兰同一批下乡的常知青,不过人家嫁人了,都是孩子妈了,跟肖兰也不大来往。

    肖兰说知青点的火柴用完了, 得买两盒,韩小英, 周文静还有谭雅婷她们就跟着一块过来了。

    买火柴这个钱是大伙均摊的, 每次买什么东西, 花了多少钱, 肖兰都会记个账,免的到分摊的时候不清不楚的有人计较。

    这里韩小英也是非常熟悉的, 肖兰不领着她, 也不会迷路。前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即使如今重生了,有些景物还是能一眼就认出来。

    比如供销点附近的那棵老榆树,她重生之前还在呢,一直没被砍掉。

    老榆树现在就有几十年的树龄了,长得枝繁叶茂的,像一柄张开的绿伞,十分遮阴凉,村里人都喜欢在这树下纳凉。

    而此时娇阳正似火一般,热辣辣的烤着大地,几只小燕子叽喳从眼前掠过,蜻蜓蝴蝶迎着阳光在空中飞舞,偶尔传来一声不知谁家的狗叫。

    老榆树下,或坐或站着一群闲聊的媳妇婆子,不远处还有一帮撒欢疯闹的孩子,平时只要不上工,这里就异常热闹。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这里也就成了扯老婆舌人的聚集地,村里有什么八卦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这不现在,她们几个女知青一出现,就立马吸引了这群妇女们的视线,都齐刷刷的看过来。

    “肖知青过来了。”有个熟识的妇人主动跟肖兰打招呼。

    肖兰礼貌的回了一句,“在这儿乘凉呢,大嫂。”

    妇人呵呵笑着,对她点点头,这个肖知青说话总是这么爽利,可惜试着给她介绍了几个对象都不成,也不知道将来便宜了谁家。

    “肖知青身边那个就是新来的谭知青吧?长得真怪好看的,不怪咱村里的后生见了她就跟猫见了鱼腥,疯了似的往上贴。”

    “呵呵……”众人齐笑。

    谭雅婷来宋家堡的时间虽然不长,在村子里却非常出名,主要是人长得太好看了,长相是很多人没见过的那种明丽,人又高傲有个性,听说家里很有钱,下乡也是逼不得已的。

    所以这段时间,村里人围绕着她的话题是一直不断。

    “挨,你们快瞅后头儿那个,长得咋跟地瓜蛋子似的,勾勾巴巴的,她也是城里来的知青?!”

    “是,那个姓韩,长得是不好看,不过听说挺能干的。”

    “啧啧,能干有啥用,丑成这样将来谁要她!”

    ……被说长得勾勾巴巴,没人要的韩小英,很不自然的低下头。

    她扯了下嘴角,心道,这老隋太太果然是宋家堡出了名的能埋汰人,她光说别人,咋不看看她自己啥德行呢!

    长得歪眼斜眉佝偻着腰,呛毛呛刺的头发胡乱扎成个小揪揪,歪歪扭扭的,一张大饼子脸,跟晒干的橘子皮似的抽抽巴巴的,她要晚上在自家大门口一站,保准小偷不带来的,都给吓跑了。

    她生的那个儿子才叫磕碜呢。

    估计是随了她,一个人大男人,个子却没有水缸高,跟个矮冬瓜似的,二十好几了还没说上媳妇,还打着光棍呢,背地里村里人谁不笑话她。

    黑老鸹落在猪身上,还笑话人家猪黑,她也不瞧瞧自己啥样儿,还好意思在这儿埋汰别人。

    肖兰回头拽过她手,轻拍了拍,道:“不要跟村里这帮吃饱了撑得老太太一般见识。”

    韩小英不在意的笑了笑,“我没事儿,她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她对这个老隋太太的记忆就是个死人,包产到户以后老隋太太没几年就死了,她才不跟她一般见识呢。

    不过这记忆里已经死去的人,现在还活着,让人感觉有些战栗,这不是重生者是根本无法体会到。

    不过她才不害怕呢,她也是死过一次的人。

    一旁的谭雅婷道:“韩小英,你就是脸晒得黑了些,其实一点儿也不丑。”兴许是看久了,她觉得韩小英比刚认识时瞧着顺眼多了。

    韩小英:她本来就不丑好吗?她就是脸黑了点儿。

    也怪她自己,以前捡破烂的时候经常顶着大太阳捡,从来不知道躲,而且无冬历夏的捡了好几年,这风吹日晒,脸上的皮肤能好才怪呢。

    而且她不抗晒,脸一晒就黑,其实身上的皮肤白着呢。

    肖兰笑了笑,真难得,谭雅婷还会安慰人了。

    周文静眼睛闪了闪,韩小英确实不怎么好看,但也不能说丑,女大十八变,韩小英现在才十五,好好养几年说不定能养过来呢。

    不过再养也肯定也比不上谭雅婷,人家是天生丽质,肤白貌美,谁都羡慕不来。

    她们前后进了供销点。

    供销点里,张翠云跟刘金枝也在,还有几个小姑娘,这是都没事儿来闲溜达,不一定就买什么。

    反正柜台前是没什么人。

    张翠云见到谭雅婷十分客套的问:“谭知青,你们这是过来买啥呀?”

    知青点中午吃的韭菜就是谭雅婷跟张翠云换的。

    “我们来买火柴。”谭雅婷回道。

    她又不傻,加上肖兰这段时间经常告诫她财不要露白,乡下人也不都是表面上那么淳朴的,她行为举止上现在约束多了。

    “我听说今天新来了鸡蛋糕,还有江米条,谭知青要不要买点儿尝尝?”她没事儿经常来供销点,自然知道第一手消息。

    “不了,我刚吃了饭不饿,先不买了。”这供销点的点心也就那几样,说是新来的,谁知道放了多久,反正村里人是没谁买。

    也是,这年头就算年节的,谁家又能买几回点心自己吃,还不是买来送人。

    谭雅婷不太喜欢吃散装的那种点心,有的不讲究的售货员都是用手抓来抓去的,给她感觉很脏,想吃她也不会买。

    “谭姐姐,你就买火柴啊?不买别的?”刘金枝这时仰着小脸问道。

    “对啊,就买火柴,不买别的。”她别的什么都不缺,就不买了。

    刘金枝听了她这样的回答,脸上明显很失望,“哦”了一声。

    她以为谭知青来供销点又要买什么好吃的呢。

    以前谭知青只要买好吃的就会分给她一些。

    韩小英纳罕得看了刘金枝一眼,这丫头咋这么馋呢,刘家也没短她吃喝,都十三四岁的大姑娘,还舔着脸管人家要好吃的,也太丢人了。

    张翠云也她嫌丢人,不悦的歪歪嘴,没好语气的说道:“金枝,走了,回去了!”人家都说不买,还杵在这干啥!

    刘金枝撅着嘴,瞪了一眼脸已经别过一边去的谭雅婷,然后气哼哼的跟着张翠云回去了。

    肖兰这时已经买好火柴,周文静买了一卷卫生纸,她要来例假了,卫生纸不太够,正好这里有卖的,她就买了一卷。

    韩小英拿着布袋子帮她撑着装好,这样拎着出去省得尴尬,这东西她目前还用不着。

    谭雅婷说不买东西,真就一分钱没花,都不买别的,她们几个就打算回去了。

    结果刚出供销点,韩小英就愣住了。

    在她对面,一个穿着灰色短袖的平头青年跟她走了个碰头。

    见她停下了,对方看了她一眼,然后立马嫌弃的扭过头去,匆忙进了供销点。

    韩小英却有些出神,前面的周文静回头扯了她一下,催促道:“小英,咱们快回去吧,太热了。”

    “嗯。”韩小英呆呆的应了一声,跟在周文静身后,默默的往回走。

    刚才的那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她前世的男人张建设,前世他们结婚后,只过了一年他就意外死了。

    她前世所有悲苦日子可以说都是从嫁给张建设以后开始的。

    不过后来她也活明白了,就算张建设不死,她的日子也不一定就会好到哪儿去,实在是老张家那些人没一个好东西。

    只是想不到自己重生后来宋家堡,这么快就见到他了,虽然知道他们迟早会见面的,但是刚才她还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而且刚才瞅张建设那样,还挺嫌弃她呢,德行!

    韩小英嘲讽的勾了下唇,嫌弃才好,不然你张建设就是八抬大轿来抬,这辈子咱也不带再嫁给你的。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自留地

    张建设扭过头进了供销点, 还在心里嘀咕呢,这个估计就是翠云姐说的新来的韩知青,确实是够丑的, 都没法看。

    就是在乡下也很少见这么丑的姑娘,长得又瘦又小黑不溜秋的, 好像刚从烂泥塘子里爬出来的, 她咋这么丑?

    张建设咂咂舌,回想起刚才她瞅自己时那呆愣样儿,脑子可能也不大好使,翠云姐还夸她能干活, 可光会干活有什么用,以后能嫁得出去才行。

    张建设是满心的嫌弃, 买了他娘交代的红糖跟盐就离开了。

    韩小英可不知道他心里嘀咕的这些,这辈子她不可能再跟张建设有什么牵扯。

    跟肖兰她们回到知青点, 去山上的知青们还没有回来,只有柳玉洁一个人在屋里。

    肖兰进屋就拿出笔记本把刚才买火柴的花销记上了,今天按排班的顺序,轮到韩小英跟柳玉洁两个人做饭, 这不上工不干活,晚饭也不会太丰盛。

    韩小英拿大号的搪瓷盆子泡了一盆玉米碴子, 晚上吃玉米碴子粥。

    这玉米碴子粥要想煮得软烂, 必须得提前两个小时泡上才行, 至于用小苏打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即使供销点有卖的,她们也用不起。

    尤其是几个老知青, 家里一点儿补贴不给的, 只靠上工挣的工分, 一年到头也分不到几块钱,手里拮据得很,每花一分钱都要算计着。

    比如柳玉洁,她的日子可能最不好过。

    韩小英回来时她正在补鞋呢。

    这干农活特别费鞋,柳玉洁的黄胶鞋穿了好几年了,补丁摞补丁了,还舍不得扔。

    韩小英泡完玉米碴子,从箱子里拿出高一的数学书,坐在炕上翻看着。

    一旁的柳玉洁见状,就一脸好奇的问道:“小英,你怎么还看上高中课本了?”

    “我没事儿随便看看,你鞋补完了?”韩小英从书上移开视线,打量了一眼柳玉洁。

    只见她一张小瓜子脸两道柳叶眉,大杏眼,加上好看的琼鼻,人长得十分秀丽,而且性情温良谦和,待谁都好。

    只听她说道:“补完了,这鞋将究还能再穿上一夏。小英,高中课本你看得懂吗?”

    “还行,有一些我能看得懂,有一些看不懂,有不懂的我就问你跟点长。”其实她大部分都能看得懂。

    前世有自学过,虽然后来很多年没怎么摸过课本了,但是大半记得,温故一下很快就想起来了。

    “行,有不会的你就吱声,我数学还行。”柳玉洁是高中毕业,上学时成绩很不错。

    除了她,廖俊杰跟肖兰都是高中生,韩小英有不会的题目可以请教他们。

    他们都很乐意教的。

    肖兰记好账又出去了,她是一会儿都闲不住。

    快到傍晚的时侯,上山的知青们回来了,陶永芳还有另外两个女知青也跟着去了。

    他们采了不少山野菜,郑家和还学村里的半大小子去爬树,结果啥也没摸着,手还被鸟给啄了。

    廖俊杰运气比较好,在林子里捡了五个野鸡蛋,还采了一兜蘑菇。

    肖兰看完他的劳动成果,忍不住笑打趣道:“你这人向来运气好,每次上山从来不会空手而归。”以前他们一起进山就是,别人都空着手什么都找不到,就他总不带空手的。

    “也没有。”廖俊杰谦虚的摆摆手,脸色微红,还不承认自己运气好。

    大伙瞅着他直乐,廖知青很腼腆,被点长说的都不好意思了。

    “咱们晚上吃大碴子粥,这五个野鸡蛋蒸鸡蛋酱怎么样?”肖兰拿着野鸡蛋,征求着廖俊杰的意见。

    “行,怎么吃都成,点长你看着安排吧。”野鸡蛋就这么几个,不管是炒还是煮一人也分不到几块,倒不如蒸成鸡蛋酱。

    正好他们今天野山菜采回来的多,洗洗焯一下水,蘸鸡蛋酱吃,下饭得很,遗憾的是没有小葱,不完美。

    他们知青点人多,种多少葱也存不下,根本不够吃,而且知青点后面菜园子就那么大个地方,也不能都种葱。

    “点长,要不咱们跟大队长申请自留地吧,今年新来了六个人,怎么也得给咱们分一块自留地。”村里每家都有,就他们知青点没有。

    肖兰听后,点点头,说道:“我回头就去说,虽然现在有点晚了,但种晚熟的蔬菜还是来得及的。”

    “就是,哪怕都种上萝卜白菜也行啊。”陶永芳跟着附和道。

    柳玉洁也道:“可不是,都是萝卜白菜也比没菜吃强。”每年冬末到夏初这段时节,他们就没有菜吃,一个个抱着饭碗可怜巴巴的。

    “要不咱现在就去说吧?没准儿早说了还能早批给咱们呢。”廖俊杰提议道。

    “行。”肖兰说完,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抬腿就往外头走。

    韩小英犹豫了一下,有心想跟去看看,不过快要做饭了。

    一旁的柳玉洁道:“小英,你要去就去吧,你还没去过大队长家呢,做饭我一个人就成。”煮大碴粥简单,看着烧火就行,不费什么事儿。

    韩小英这才跟上去,一起的还有廖俊杰、陶永芳他们,要自留地是大伙儿的事儿,不能让肖兰一个人出头,人多才好说话。

    大队长刘清福家就在二队,离知青点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他这会儿没事儿,正坐在自家大门口的石头上抽旱烟呢。

    在他身后就是一排五间红砖大瓦的房,瞅着特别亮堂,前几年儿子结婚时新盖的,院墙是石头跟土坯垒的,不像村里很多人家都是用木栅栏做的。

    刘清福家也算是宋家堡顶尖富裕的人家了。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高中毕业在村小教书,老二去年当兵转业回来在县里开车。两个闺女,大闺女出嫁了,嫁了到公社,也端着铁饭碗,老姑娘就是刘金枝,平时就比较娇纵一些,还有个小孙子刚满周岁,一家子是和和美美的,令村里多少人羡慕不来。

    肖兰他们赶傍晚时候过来,刘清福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待听明白他们的来意,很痛快的点了点头。

    “这事儿简单,挨着你们知青点北边,那不是有块荒坡地吗?我就做主就分给你们了。”那块地本来是村里预留出来的宅基地,但地方实在太小,闲了多少年也没人要。

    这乡下人盖房子都稀罕前后院宽敞的,那儿块地的地势是不错,但是实在太窄巴了。

    韩小英知道那块地,离她们知青点也就几百米,很近的。

    “大队长,那块地怕是有半亩吧?”村里一户最多是三分地的自留地,这给他们分多了,村里人会不会不满?

    “不到半亩,要是加上边边角角的可能不止半亩,你们人不是多吗,乐意咋开垦就咋开垦,只要不种粮食随便你们折腾。”刘清福平时是不太苟言笑,对这帮跟他儿女一般大小的知青还是很随和的。

    有些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出格,他都不大管。

    “谢谢大队长,我们那菜园子实在太小了,种的菜不够吃。这以后有了自留地,我们冬天的冬储菜可是有着落了。”肖兰很客套的说道。

    刘清福摆摆手,“不用客气,这事儿之前我是没想起来,不然也不用你们找上门来讨要。现在时令还不算晚,抽空你们把那块地好好翻翻,撒上菜种子,到秋肯定能收获一批菜。”

    说到这儿,他往鞋底上敲了敲烟袋锅子,然后回头冲院子里喊了一句:“老大媳妇,你给肖知青他们找点菜种子,再拔两把葱来。”

    “哎!”屋里的张翠云清脆的应了一声,尽管心里不太乐意,她也不敢说出来。

    她实在是有些怕这个当大队长的公公,她刚才从老贾家回来,就被数落了一顿。

    说她不在家带孩子,整天出去东家长西家短的净扯没用的。

    这不她把贾大芳介绍给了她堂弟张建业了,她公公觉得她一个年轻小媳妇,年岁不就开始大保媒拉纤的影响不太好。

    可相看过后结果还不错,张贾两家都挺满意的,别的就要等秋后再说,但她这谢媒礼是一准儿到手了。

    大队长媳妇叫于桂香,她是很朴实的一个农家妇女,事事以自家男人为准,她透过窗户瞅了瞅大门口的几个知青,并没有出去的意思,而是接过小孙子自己抱着,让大儿媳妇去干活。

    张翠云先仓房找了几包菜种子,又拔了一大把葱,拿草绳捆了,送出去。

    几颗葱确实不值什么,村里谁家没有,也就知青点,这帮人可怜叭嚓的,连根葱都吃不上。

    她不知道的是,于桂香早年其实相中的是肖兰,觉得这姑娘不错,聪明伶俐又能干的,于桂香想让她嫁给儿子刘红林,不过肖兰说不想太早嫁人,没同意。

    后来才经媒人介绍相看了张翠云,这事儿张翠云肯定是不知道,不然她早炸庙,还能跟肖兰这么和和气气的。

    刘金枝一直趴在窗前看着,肖兰他们拿着葱跟菜种子走了,她才嘀咕了一句,“一个个咋都穷搜的。”今天的点心她没吃上,心里颇有不甘。

    于桂香听她嘀咕,立马黑着脸在她脑袋上拍了一巴掌。

    “臭丫头,再出去给我丢人现眼去,我让你爸揍你!”别看是老闺女,平时娇纵了些,可听说她管人家谭知青要好吃的,于桂香脸面上也觉得下不来。

    张翠云跟她说,当然也没安什么好心,她当时只把闺女数落了一顿,并没有打骂。

    这会儿屋里就她们娘俩,怀里的小孙子还不会说话,她管起闺女来,自然没什么顾忌。

    刘金枝被打得直抱头,还不忘顶嘴:“谁让你不给我买了!”她不就是想吃个鸡蛋糕,怎么了?

    “吃吃,你一天就知道吃!让你学针线你不学,让你干活你不干,还想要好吃的,啥家庭啊!”于桂香气得摸起炕上的笤帚就要揍她。

    刘金枝见势不妙,立马跳下炕,趿拉着鞋便往出跑。

    于桂香在炕上骂骂咧咧,这臭丫头嘴才馋呢,今天过节,头晌才吃了鸡蛋跟饺子,下午就管人家知青要点心,看见啥馋啥,挺大个丫头咋这么不要脸呢!

    刘金枝气哼哼的,“哐当”一声摔门出去了。

    第28章 懒馋丑

    刘金枝从家里跑出来, 韩小英她们自是不知道。回到知青点时,柳玉洁已经做上饭了。

    夏天天气热,在厨房里烧火做饭, 连着炕热得根本睡不了人,就在院子里用石头砌了个简易灶。

    灶上放上大铁锅, 做饭烧水都不耽误, 粥还得多煮一会儿才能吃。

    几个女知青闲着没事儿,帮着把野菜摘出来,洗干净,下水焯过, 蘸酱或者凉拌都行,韩小英蹲在灶前边看着火, 边扒着大队长家给的葱。

    肖兰已经拿上唯一的旧镐头跟几个男知青去了后面的破地,想着趁着太阳还没落山, 把自留地收拾收拾,开肯出来。

    扬上几筐草木灰,再撒上一些菜种子,肖兰还东并西凑的找村里人要了些菜秧子栽上, 每天他们这些人都要轮流着给菜苗浇水除草,不过几天, 种下去的小白菜就发芽了。

    绿莹莹的一片看着很是喜人。

    而这几天里, 七队老张家大小子张建业跟二队的贾大芳相看的消息, 在宋家堡已经传开了。

    正常情况来说, 男未婚女未嫁,相看就相看, 没什么好稀奇的。

    可这媒人她是大队长家的大儿媳妇, 就难免让一些有心人不得不想得深远。

    宋家堡刘、张、宋三姓居多, 刘就是大队长刘清福代表的一脉,是村里的主流,张就是七队的老张家那些人,在村里是没什么话语权,可人家人口多,选举投票什么的不容忽视。

    再就是宋姓的,这宋家堡之所以叫宋家堡可不是没有缘由的,在很早以前,最早落户在村里的就是打关内逃荒过来的宋氏族人。

    后来村里才有的旁姓人口。

    解放前宋家堡最大的地主就是姓宋的,村里七成的土地都是人家宋地主家的,当然现在是没落了。

    宋氏家族可并没有凋零,几十年繁衍生息,现在村里还能有近百来号人,这沾亲带故的就更多了。

    最近几年刘氏家族跟张氏家族这频繁结亲,宋氏族人就不会多想吗?其他的杂姓村民就不会感到自危而做些什么?

    张翠云自以为了不得了,还不是尝到了谢媒礼的甜头,她现在不管见了谁家没结婚的大姑娘小伙子,都要上赶子去打听,一张巧嘴能说会道的,谁也劝阻不了她,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媒婆的道路。

    殊不知这条路的前途可不是那么平坦的。

    可她才不会管那么多,觉得天塌了还有她家男人跟公公顶着呢!最近她不就瞄上了,年龄到了该找婆家的女知青们。

    韩小英经常能撞见她,只要没事儿就找肖兰她们几个东扯西扯的,话里话外介绍对象的意思很明显,别人韩小英不知道,肖兰每次都是拒绝的。

    不想听些没用的,中午下了工,韩小英跟肖兰就紧着往回走。

    可偏有人厚着脸皮纠缠上来。

    或者说仇人之间的缘分总是那么深厚。

    韩小英之前并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贾大芳,最近不知怎么了,天天能碰见她,每次还都是她主动打招呼。

    “韩知青,肖知青,你们也刚下工啊,还得回去做饭吧?”听听这语气多自来熟,其实她们根本没说过几句话。

    肖兰点点头,反问她道:“大芳,你最近咋上工了。”

    “嗯呐,这不在家闲着没事儿嘛上工挣点儿工分也挺好。”前些天贾大芳没上工,纯粹是犯懒了,这不最近快订婚了,上工多干活表现表现给婆家个好印象。不过话不能这么说。

    贾大芳这会儿不是一个人,她身边还跟阮荷花跟张翠云,三人现在同进同出的,形影不离。

    韩小英没说话,正在努力压制着内心想上去挠贾大芳的冲动。

    她这小身板对上贾大芳是绝对干不过的,但她体内的暴力分子总是不停的在怂恿着她,让她跃跃欲试的想找贾大芳干架。

    这大概就叫作仇人见面分外激动,她们是前世的冤家,韩小英微低着头。

    年轻时候的贾大芳确实有几分姿色。

    细眉大眼前凸后翘,体态那叫一个波澜壮阔,绝对是乡下婶子大妈们的最爱,她们都喜欢找这样的儿媳妇,据说是好生养。

    所以三屯五里的贾大芳的行情很不错,不然家里也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挑肥拣瘦,快二十了才订婚。

    不过她这样的,韩小英是欣赏不来,才不会承认她内心是有那么一丢丢的羡慕跟嫉妒呢。

    不过有一点她必须得承认,老贾家能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养出这么一个壮硕的闺女确实有些见不得人的本事。

    蓦地,她就想起前世老贾家的一些龌龊事儿来,韩小英实在没忍住,勾唇笑了。

    “韩知青,你闷头在那儿笑啥呢?”尽管韩小英低着头,她嘴角边没来得及收起的笑意,还是被贾大芳看见了。

    她没读过几天书,言语上有些粗鄙,这两天在见过韩小英以后,总想找找存在感,她内心是有些自卑的。

    就她这样的,男人不一定喜欢,无论长相还是什么其实都一般,知青点随便一个人都能把她比下去。

    当然这些人里不包括现在的韩小英,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

    “没笑啥,我肚子饿了,点长咱们回去做饭吧。”不想跟这几个女人继续闲扯,韩小英淡淡的道。

    阮荷花却不想就这么放过她,逼问道:“韩知青,你刚才是在笑话我们大芳吗?”

    自家小姑子什么脾气,她最了解,要是有人敢当面笑话她,肯定不依不饶的跟人干架。

    这个黑泥蛋子似的小知青,不管是不是故意的笑,大芳要是当真了,都有她好看的。

    果然,贾大芳一听说在笑话她,就红着眼睛一脸愤怒的盯着韩小英,等着她解释。

    “怎么会呢,我跟贾同志又不怎么熟悉,我笑话她干什么,再说她也没什么事让人笑话吧?”

    有,贾大芳她也不能承认。

    承认她很怕别人笑话她懒馋丑吗?

    肯定不能啊。

    肖兰在一旁笑道:“小英,你是不又在笑,谭雅婷早上把锅烧糊的事儿呢?”

    “哈哈,点长被你猜到了,咱们快回去吧,不然中午又得吃锅巴了。”韩小英笑道。

    “行,咱们回去,大芳你们也快回去吧,这天可真热。”肖兰拿出手绢,擦了擦头上的汗。

    跟韩小英一唱一和的很默契,彻底倒打消了贾大芳心里的猜疑。

    张翠云始终没吱声,这个肖兰有些心计,她已经领教过了,这几天几次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巧妙的推了,有些心高气傲的,看不上乡下泥腿子。

    韩小英刚才多半是在笑话大芳呢,就是不知道笑话的是什么。

    张翠云觉得是肖兰背地里说了什么,不然韩小英一个新来的知青,她能知道大芳什么事?

    肖兰不同,她来村里四年了,村里很多事她都知道的,张翠云越想越觉得猜对了。

    可是韩小英跟肖兰已经走远了,她们还不知道一个笑就让张翠云浮想联翩这么多。

    “韩小英,有你的信。”郑家和下工回来的早,他刚接到一张包裹单子,看见她们回来了,就喊了一嗓子。

    村里每隔几天就有邮递员送信,韩小英一次竟然有三封,有些引入注意。

    马卫国盯着她瞅了半天,一脸的好奇,“韩小英,你怎么这么多信?”

    “嗯,是我家里人跟我同学寄来的,我下乡她们都挺不放心的。”韩小英含糊的回了他一句。

    马卫国点点头,又问道:“你同学她们也都下乡了吧?”他的同学大半都下乡了,但也没谁给他写过信,谁叫他人缘不好。

    “没有,有的还在城里呢。”韩小英跟同学关系也一般,除了金凤她就没跟谁来往太亲密过。

    她扫了一眼三封信上的寄信地址,心里一沉。

    她收到的这三封信有金凤的,有田姥姥的,还刘秀娥的,唯独没有她大姐韩小云的,不应该呀。

    大姐是没收到她的信吗?定城的信都收到了,通城这么近不可能还没到。可收到了为什么不给她回信呢?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韩小英心有些慌乱,她不觉得她姐在收到信后会拒绝给她回信,肯定是有什么事耽误了。

    或许再等等信就会来了,联系不上,她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拆开金凤的信,先向她问了好,说了自己工作情况,说是满三个月就可以转正了,金凤还告诉她,就在她下乡走的那天,韩志勇因为赌牌被抓了,

    韩小英心里一张唏嘘,韩志勇是真能作死,跟一帮抢劫犯在一起打牌,就是没她的举报信,早晚也得出事。

    只是她没想到韩志勇会被判刑,她还以为玩个牌,被公安抓了顶多拘留几天教训教训罢了。

    真是不作不死啊,韩小英低叹了一声,现在进去也好,不然以后,就韩志勇那样的,为了钱啥事儿都能干得出来的人,进监狱还不是迟早的事。

    没准儿现在进去接受改造,等以后出来了他还能收敛收敛,完全改邪归正是不用想了,韩小英根本没报什么希望,韩志勇根上已经烂了,他改不好的。

    看完金凤的信,她又拆开刘秀娥的,信不长只一页纸,叮嘱了她几句,也说了她二哥的事,别的就没有了。

    感觉刘秀娥回这封信给她,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有些修改,看过的小可爱们可以回头再瞅两眼。

    么么哒!

    第29章 娶花枝

    韩小英最后才拆开田姥姥的信, 信里内容不多,只写了薄薄一页纸,

    信的开篇田氏就叫她多注意安全, 保护好自己,上工干活悠着点, 她年纪小, 别傻干累坏了小身板。

    田氏跟她说新来的保姆嘴太馋,大半夜的起来偷喝她的奶粉,被她给赶走了,还说她刻薄。

    看到这儿韩小英勾起嘴角, 田姥姥可不是刻薄小气的人,把保姆赶走也不是因为一点奶粉, 她是不喜欢偷这种行为。

    那保姆一定以为田姥姥年岁大了好哄骗,偷点奶粉也发现不了。其实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 可精明着呢。

    她说马上要离开定城去疗养院了。那儿有专人照顾她,省得给儿女们添麻烦,田姥姥在信里这样感慨了一句。

    韩小英想她心里多少有些无奈吧,明明应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 却要一个人去疗养院,孤孤单单的太可怜了。

    田姥姥给了她个新地址, 不是疗养院的, 是H省庆阳县公安局的。

    如果她有什么事就去县城找一个叫谢良玉的公安, 他会很乐意帮助她的, 田姥姥在信纸上面还写了电话。

    她没说这个谢良玉是谁,只说这个人十分可靠, 让她放心。

    韩小英猜他可能是田家的什么亲戚, 但也没太往心里去。

    不到万不得已, 她是不会轻易去求这个人的。

    给人添麻烦不说,这求人办事欠下的人情债她还不起。

    她还不起就得田姥姥去替她还。

    无亲无故的,她只不过照顾了田姥姥一段时间,还是有拿工资的,田姥姥却对她这么关照,她心里是真的很感动,但不觉得理所应当。

    谁又不欠谁的。

    田姥姥平时对外人严肃冷硬,其实她是个柔软而慈爱的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见到她,照顾她。

    韩小英看完信将信收好,拿着脸盆打水到院子里洗手准备吃饭。

    却发现还在院子里的马卫国直勾勾的瞅了她好几眼。

    韩小英被他盯得浑身发毛,不高兴的问道:“马知青,你有事儿呀?”

    马卫国连忙移开视线,“没事儿,我以为今天是你做饭呢。”他胡乱解释了一句。

    这个韩小英人长得不咋地,人际关系倒不少,他刚才偷瞄了几眼,信都是定城来的,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好用的。

    他家是定城周边县城的,要是能攀上韩小英的关系,弄到定城的工作指标也不错。

    他是想尽早回城的,乡下实在是太苦了,可惜家里指望不上。

    韩小英切了他一声,“你啥记性啊,早上才刚吃完锅巴!”

    每次谭雅婷做饭,锅底就会出锅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马卫国虚头巴脑的在这儿糊弄谁呢。

    “嘿嘿,不好意思,我给忘了,没事儿没事,你打水吧,我回屋了。”几乎是逃的,马卫国转头就回屋了。

    韩小英冲他仓皇的背影翻了个白眼,以为她小就好欺骗呢!

    马卫国这人最爱占小便宜了,知青点的人基本都知道,可也没谁真的跟他计较。

    毕竟相处的时间太短,不知道他的真面目,以为他只是占小便宜,其实不然,他是一肚子坏水。

    韩小英是有多远躲他多远。

    吃过饭,郑家和说下午请假去镇上取包裹,谭雅婷还有李明伟要一块去了,她们也收到包裹单了。

    韩小英本来是想去的,不过想起马卫国刚才瞅她那眼神,好像闻到了肉腥味的绿头苍蝇,盯上她了。

    以为她一次收到这么多信,得有很多关系,她说了是同学也不信。

    反正除了寄信她也没什么买的,就不去了。

    赶紧给金凤写了封回信,叫谭雅婷帮忙寄了,又悄悄给她钱,给她捎十个信封跟一版邮票回来,她的快用完了。

    下午上工,韩小英跟几个婶子还有贾大芳被郭队长分到高粱地除草。

    肖兰跟张翠云她们仍去玉米地了,不知道队长怎么分配的。

    高粱地里的草特别少,锄起来根本不费力气,这工分挣的很容易。

    估计是郭队长照顾她们呢。

    马上快到七月了,天气越来越炎热,高粱已经拔节,人在地里一走动,高粱叶子裹着裤腿,哗啦哗啦直响。

    韩小英干活不藏奸,比她健硕的贾大芳使全力愣是落不下她多少。

    “韩小英,你干活还挺利索的哈。”村里人都说这个韩知青任劳任怨特别能干,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贾大芳喜欢偷懒耍滑,不过她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人家郭队长可不是吃素的,谁干活多少一目了然。

    “队长不是说,不干活就没有工分,没工分年底就不给分粮食,我可不想饿肚子。”韩小英不想搭理她,可她偏没话跟她找话。

    “咋会饿肚子,你家里不给你补贴一些啊?城里不是都吃供应粮的吗?”贾大芳觉得韩小英家里再穷也比她们乡下在地里刨食儿的人强。

    韩小英摇摇头,露出一抹苦笑,道:“我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多,根本指望不上。”

    “怪不得你这么小就下乡了,原来家里条件不好。”贾大芳面上看着很同情她,心里却在嘲讽。

    这城里人也不是谁家日子都好过的,韩小英家可能还不如她家呢。

    看她把自己弄得这丑样儿就知道了。

    郭婶也就是郭队长媳妇,在韩小英另一边除草,干活也十分利索的,韩小英有些跟不上她。

    听着她们说话,笑着回头插了一句,“大芳,你啥时订婚啊,老张家说没说给你多少彩礼呀?”

    结婚都说要有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可这是城里人娶媳妇的标准,乡下没几家出得起的,能有其中一样就不错了。

    “快了,麦收过了就定了。”说到订婚,贾大芳娇羞的笑了笑,却只字不提彩礼的事儿。

    韩小英看不下去扭过脸去,贾大芳挺大个坨,学人家美人儿摆什么娇羞,实在是辣眼睛。

    贾大芳不说,郭婶也知道,老宋家三个儿子,大儿子娶媳妇,不可能给太多彩礼,不然下面两个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怎么整?给谁少了能行?一碗水不得端平了。

    而且就老贾家两口子那抠搜样儿,闺女有多少彩礼都得叫他们昧下来。

    他们对外说是疼闺女,实际上还不是向着儿子,指望儿子养老呢。

    韩小英没说话,贾大芳父母还有阮荷花,比她妈齐淑珍还能压榨女儿女。

    前世贾大芳跟张建业结婚时,老张家彩礼没少给的,可被她娘家给截留了大半,贾大芳出门子时,只有一对箱子跟几身旧衣服,可怜得很。

    而韩小英嫁给张建设那会儿,尽管没有娘家撑腰,也没有嫁妆,可婆家给的彩礼她是分文不少的都给带进了门。

    这么一对,贾大芳就比她这个外乡媳妇儿矮了一头,面子上自然过不去,还经常被婆婆拿出来跟村里说道,谁能受得了。

    所以前世她们的妯娌关系打一开始就不太好,后来张建设一死,贾大芳跟吃了欢乐药似的,乐得就差蹦起来了。

    “大芳同志,你对象长得啥样?好看吗?”韩小英转过头来,一脸好奇的问道。

    郭婶子噗嗤笑了,道:“小韩,这男同志怎么能说好看不好看呢?你这孩子是什么都不懂啊。”

    贾大芳也被逗得“嘎嘎”乐。

    张建业长得还行,挺俊的,要长得丑的话她才不干呢。

    韩小英不好意思的拿着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然后解释道:“郭婶,我听我妈听说的,好汉不娶好看妻,赖汉才会娶花枝,郭婶你说这话对吗?”

    郭婶点点头道:“对,你妈说的对,男人太好看了没啥用,有本事养家,能干活上工挣工分才是真的。”

    她是过来人知道这个理,男女长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过日子。

    贾大芳歪着脖子看着她们,有些不高兴了,“韩小英,郭婶,你们说啥呢?张建业好看咋了?我就稀罕长得俊的男人。”

    “没咋,大芳同志,我们是希望你嫁个好男人,以后过好日子。”韩小英一脸诚恳的祝福。

    心里却哼道,贾大芳不要脸,当众就说就稀罕俊的,她也不看自己长得什么德行。

    贾大芳听了她的话,很欢喜的点点头,一脸坚定的道:“那个张建业可能干了,上工经常拿满工分,我以后肯定会过好日子的。”

    郭婶“嗯嗯”了两声,弯下腰紧着挥着手上的锄头往前除草,不地她怕自己会憋不住笑出声来。

    这个贾大芳,光长肉不长脑子,好赖话都听不出来。

    小韩知青也很逗趣儿,小孩子家家的什么都不懂,都说了好汉不娶好看妻,她还希望贾大芳找个好男人,这不拐着弯说贾大芳不好看呢吗?

    她可不觉得小韩知青是故意这么说贾大芳的。

    小韩知青一直老实巴交的,人看着也不咋机灵,跟贾大芳之前也不熟悉,怎么会无缘无故拐弯抹角的埋汰人。

    但她没看到的是,在她身后的韩小英在说完上面那句话,就用毛巾捂住了脸,嘴角大大的咧开,无声的笑了起来。

    第30章 听你的

    韩小英成功的戏弄了贾大芳后, 心情是格外的好,干活更有劲了,把下午的工分轻松拿到了手。

    她一天能挣六个工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她能坚持到年底, 明年的口粮肯定不用愁了。没准儿合算完还能有几块钱的结余。

    下工后, 韩小英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走,她有些饿了。

    没想到她回来时,饭没做好不说,本应该在做饭的肖兰也不在, 只有陶永芳一个人在灶前忙活着。

    “陶知青,点长她还没有回来吗?怎么是你在做饭啊?”不应该呀, 每次到肖兰做饭,她都会提前回来的, 今天怎么了?

    “你回来了,韩小英,周文静刚才帮忙做饭时切伤了手,肖兰领她去村里赤脚大夫那儿上药了。”陶永芳脸上不大高兴, 见她回来了还松了口气的样子。

    谭雅婷去公社取包裹到现在还没回来,周文静提早下工回来, 说是要帮肖兰做饭。

    结果忙没帮多少, 还把手切了, 伤口挺深的, 肖兰不放心,带她去看大夫了。两人刚走, 还得一会儿能回来, 其他人也没下工呢。

    陶永芳回来的早刚好碰上, 肖兰就让她先接着把饭做了,别耽误了大伙儿吃饭,有什么事等她回来再说。

    韩小英洗了洗手,立马到灶前帮忙。

    陶永芳已经把晚上要吃的菜团子包好放到锅里蒸上,见韩小英主动过来帮忙,她面色缓和了许多。

    明天就到她跟周文静做饭了,周文静这时候伤了手,那明天做饭的活都得推给她,让她一个人做。

    韩小英人家别看年龄最小,却比周文静做事稳重,周文静有些爱逞强,做不好的事偏要跟着瞎掺和,净给别人添乱,跟她一组倒死霉了。

    陶永芳在心里一顿抱怨。

    韩小英已经把菜洗了,菜是肖兰弄回来的马齿笕嫩尖还有半篮子小白菜。

    马齿苋要下水焯后凉拌,陶永芳赶紧折了几根玉米杆子,塞到灶坑里点燃。

    待水烧开,韩小英把洗好的马齿笕焯软,捞出来过了凉水。再把锅刷干净,还得煮上一锅稀稀的玉米糊糊,不然吃菜团子时会噎得慌。

    韩小英干活麻利,把焯好的马齿笕加上盐跟青蒜苗一起拌好,锅里的水没一会儿又滋滋响边儿了。

    把搅好的玉米面倒进锅里,用长柄的勺子不停的搅着,等快出锅时,撒上一把切碎的小白菜,再咕嘟一会儿,玉米面糊糊就做好了。

    另一边锅里蒸的野菜团子也熟了,韩小英揭开锅,沾着凉水将黄绿相间的菜团子一个个捡到盆里。

    今天晚饭比平时晚了,饭刚做好,大伙下工陆续都回来了,没来得及晾一晾,天热一时有些吃不到嘴。

    倒没人说什么,周文静好心帮忙做饭反倒伤了手,本就够闹心了,人家也不是故意添乱,下次干活注意点儿就行了。

    “郑家和他们还没回来,这都几点了?不会是在外头吃了吧?”马卫国啃着野菜团子,嘟哝了一句。

    郑家和他们肯定是在国营饭店吃上了。

    去国营饭店吃饭,少不了要个肉菜打打牙祭,马卫国心里颇不是滋味,同是下乡的知青,人家吃肉,他却只能在这儿啃野菜团子。

    “兴许有什么事耽误了,把他们三个的饭留出来。”肖兰跟周文静刚回来。

    韩小英“嗯”了一声,“野菜团子我留出来了。”玉米糊糊锅里还有,菜是没法留了,一上桌就给大伙抢没了。

    马卫国没能夹到最后一筷子菜,不满的撇撇嘴,“人家都不回来吃还留什么留,多此一举。”

    不过其他人谁没出声附和他,这留饭是应该的,不然等以后谁回来晚了,也都不给留饭吗?那怎么行。

    韩小英低着头,马卫国这人越来越讨人厌了,郑家和他们回不回来吃饭关他什么事,人家是有口粮的,不吃也是人家的事儿,他这么说无非是想占便宜,多吃点罢了,当谁看不出来他的小心思。

    周文静挨着韩小英坐下,她左手伤了,疼得有些没心情说话,还是跟韩小英道谢。

    “小英,谢谢你啊,干了一天活了回来不说歇一会儿,还要帮忙做饭。”

    “没事儿,我今天回来的早,你手挺疼的吧?宋大夫咋说?”周文静回来,韩小英还没问她手上的伤如何。

    不过宋大夫她是知道的,是老赶叔的堂哥。

    宋家祖辈传下来的医术很厉害的,只是现在的形势所迫,不敢太张扬。

    宋氏族人能在宋家堡占一席之地多半也是因为宋大夫在。

    毕竟人吃五谷杂粮的,就没有不生病的,出行不便的山村,有个医术不错的大夫,确实让人安心不少。

    十指连心,周文静手疼得很厉害,脸色不大好,“有点疼,大夫说没什么事,上了药不沾水过几天就好了。”她今天也倒霉,切个菜差点把手指切掉了。

    陶永芳耷拉着脸,不悦道:“你不能沾水岂不是一点儿活都不能干了?那明天做饭怎么整?”

    肖兰胳膊肘碰了她胳膊一下,意思是差不多得了,为了做饭这点儿事斤斤计较,不值当。

    陶永芳哼了她一声,这一个个都是好人,就她里外不是人。

    跟新知青搭班有多吃亏,都看不见是吧。

    周文静本来不想跟她理论,毕竟陶永芳是老知青,自己跟她一组做饭,的确扯了人家后腿,可她又不是故意偷懒不干活,每次她都尽力的。

    “点长,陶知青竟然嫌我拖累她,你就给我换组吧,我可不想拖累她。”周文静咬着唇说道。

    “换什么换,你只是伤了手,过几天就好了,快吃饭吧,别胡思乱想了。”肖兰安慰道,同时转头瞪了一眼陶永芳。

    一点事儿就斤斤计较,忘了她刚来的时候,也什么都不会,还不是她手把手教出来的。

    陶永芳气道:“换就换,你当我乐意跟你一组!”

    “你想换成谁?赵知青还是丁知青!”这两人也是半斤八两,饭做得一塌糊涂。

    “换韩小英。”陶永芳脱口而出。

    柳玉洁立马炸毛了,手指着陶永芳道:“你想的美!还想撬我墙角,你咋不换谭雅婷呢!”

    韩小英会做饭,还做的十分不错,这大家都知道。

    陶永芳要是跟她一组,不但不会吃亏还会占便宜。

    被柳玉洁当众揭穿了心思,陶永芳讪讪的低下了头,当初她以为韩小英又瘦又小的什么都不能干,谁晓得,这人还真是不可貌相。

    韩小英竟是几个新来的知青中最能干的。

    “行了,都别吵了,韩小英你的意思呢?你想换吗?”肖兰侧头看着韩小英,这孩子还成香饽饽了,都抢着要跟她一组。

    韩小英一脸无辜,这里又没她什么事,点长为什么要问她。

    “点长,你安排吧,我听你的,你说换就换,你说不换就不换。”

    听她这么说,肖兰笑了,“小英,要不你跟周文静一组吧,让陶永芳跟柳玉洁一组。”

    “行,我跟谁一组都行。”韩小英没意见,她就是一个人也能把饭做了。

    柳玉洁却不乐意了:“点长,凭什么呀?我可没同意换!”

    陶永芳是事儿爱计较,她才不跟她一组呢。

    陶永芳脸气得涨红了,声音有些尖锐的说道:“点长,我也不同意,我宁可跟周文静一组被她拖后腿也不稀罕跟柳玉洁一组!”

    “哼,这样最好!”柳玉洁对谁都和和气气的,唯独跟陶永芳那是针尖对麦芒,寸步都不让。

    肖兰左右看了看,最后笑着确认道:“你们俩确定不换了?”

    柳玉洁跟陶永芳同时摇摇头,异口同声道:“不换了!”

    她们俩关系一直就不太好,不在一组才好,不然得天天干架。

    “那就这样吧,以后谁也不许再提换组的事,廖知青,一会儿吃完饭,麻烦你把水缸挑满。”肖兰十分客气的道。

    “行,没问题。”廖俊杰一直没说话,肖兰叫他,才应了一声。

    男知青挑水也排班的,今天轮到廖俊杰,他最先吃完饭,起身拿着扁担跟水桶就去挑水了。

    他必须赶在天黑之前把水缸挑满,不然明天早上来不及。

    柳玉洁紧着扒拉完碗里的玉米糊糊,放下筷子,拿着没吃完的菜团子追了出去。

    陶永芳“哼”了一声,一脸愤恨,众人都疑惑的看着她,这什么情况。

    肖兰笑了笑,没说话。

    新来的知青可能不知道,这个陶永芳喜欢廖俊杰,可廖俊杰看不上她,反而对柳玉洁情有独钟。

    只是柳玉洁家里不大同意,不想她在乡下太早结婚。

    陶永芳明里暗里没少使绊子针对柳玉洁,可无论她怎么表现,廖俊杰就是看不上她,心里只有柳玉洁。

    刚才大家肯定以为肖兰故意把韩小英扯进来,让她来决定换不换组,其实她没有为难韩小英的意思。

    她故意说让韩小英跟周文静一组的,是笃定柳玉洁肯定不乐意换,她跟陶永芳两人不和,也不可能让她们在一组。

    肖兰心里通透着呢,知青点这些人表面上都听她的,背地里不一定说什么呢,她当然得用点心思。

    不然肯定不服她管。

    就这么十几号人的小集体,破烂事儿一件接一件的,她每天操不完的心。

    肖兰低叹了一声,大家吃完饭都回屋了,她快收拾完时,郑家和他们也回来了。

    手上拿着包裹,一个个油光满面的,看他们这样肯定在吃过饭了。

    谭雅婷一手拎着个包裹先进了院子,见肖兰在厨房门口看他们,她很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起点长,我回来晚了。”

    “没事儿,你们吃饭了没?锅里给你们留了。”肖兰摆摆手,并不在意。

    “吃了,我们在饭店改善了一下,嘻嘻嘻。”谭雅婷不厚道的笑了笑,进了屋。

    肖兰顿时无语,这姑娘还是没心没肺的,吃好吃的高兴了这是。

    谭雅婷进来时,韩小英正在北炕上坐着呢。

    “韩小英,有你的包裹,今天中午才到的,邮递员没来得及送,我就替你取回来了。”谭雅婷把其中一个略小的包裹递给她。

    韩小英有些意外,赶忙接过来,感激的道:“谢谢你啊,谭雅婷。”

    “没事儿,我看好像是你姐寄来的,这回放心了吧?”谭雅婷有时候古灵精怪的,别人都没发现,她却发现了。

    韩小英中午虽然收到三封信,却还是一脸担心,肯定是没收到最想收到的信,胡思乱想了。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