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保护我方奸臣剧本 > 第 62 章 升堂
    孟昔昭的话听在众人耳中,大家更加吃惊,同时跪拜的越发虔诚。


    百姓下跪,藏尘就不管了,看起来受的心安理得。


    主要是不心安理得也不行啊,他要是对着百姓也挥拂尘,那立马就能露馅。


    藏尘把金碗交给孟昔昭,其实这金碗,只粘了表面薄薄一层的粮食,里面塞的全是宣纸,为的就是营造出粮食很多的假象,顺便减轻重量,能让这碗底迅速的翻转。


    一个后世最常见的小魔术,到了这,就变成了惊世骇俗的大神通。


    孟昔昭毕恭毕敬的接过这个碗,然后继续低着头,领受藏尘的教诲。


    按照之前排练的剧本,藏尘不悲不喜的说:“此物是三清上神借于贫道,命贫道转交给孟知府,孟知府需感谢三清,而不是感谢贫道。另外,三清对贫道说,隆兴府的危难,最多持续三月,因此,三月之后,此物便会自动烟消云散,终究是神仙所用的器皿,凡人能用两月,已是不易了。”


    孟昔昭听了,顿时惊呆了:“三月,这不正是我与谢同知商讨出来的期限?来隆兴府之前,我从应天府带了一位精通栽种之术的农师,农师耗费数十载,研究出了可以令亩产增加四成的肥料,只是农师虽然如此说着,但我其实还未亲眼见过,若真能成,最多三月,便可看见收获的成果,莫非,三清已然提前预见,此事真的能成?”


    藏尘捋着胡子,但笑不语,看上去十分的神秘。


    但大家知道,他这是默认了,毕竟泄露天机人会遭雷劈的,他不说答案,大家也能理解。


    好事一桩接一桩,先是有了取之不尽的金碗,然后又有了三月之期的盼头,百姓们激动的无以复加,却又不敢大声喧哗,全都眼巴巴的看着孟昔昭。


    而这时候,人群之后又传来骚动,大家回头一看,发现几个官兵,抬着一个担架走过来了。


    其实谢原是可以拄拐的,但孟昔昭非要他躺担架上,说这样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同情。


    于是,谢原默默的躺在担架之上,品味着他这辈子最丢人的时刻。


    等看见人群了,他才支起身子,孟昔昭给他安排的台词有很多,给他安排的表情也很充沛,但谢原实在是没法表现出孟昔昭想要的效果,他只能抿着唇,紧张的看着这些人。


    其实,百姓们最吃的,反而还就是谢原这一套。


    相比起夸张的演技,内敛的表达,才能让百姓们找回官民的区别,然后深深的敬重起来。


    担架被抬到了孟昔昭面前,谢原看看孟昔昭,再看看藏尘,然后再看看孟昔昭。


    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字:“孟——”


    孟昔昭感动的半蹲下去,握住他的手:“谢同知,你伤还没好,就不要出来了啊!你是不是听说咱们隆兴府有救了?没错,咱们真的有救了,粮食够了,而且有了三清的预言,三月之后,咱们隆兴府,会迎来大丰收!以后,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谢原:“…………”


    他僵硬的看着孟昔昭,而孟昔昭仿佛听见了他的回答??[]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然后用力一点头,突然放开他的手,站起来,用意气风发的眼神望着台下的百姓,他手一挥,声音激荡道:“本官决定,即日起,开仓放粮!”


    百姓们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这句话,本来站起来了,此刻,又全都跪下,大声呼喊,谢谢青天大老爷。


    孟昔昭见大家正高兴,立刻趁热打铁,说放粮之后,就会安排今年的播种事宜,种子不必担心,可以免费从府衙这里领。至于农师,他就在府衙之中,他会派人去各个县召人上门学习,争取在十日之内,就让整个隆兴府,都学会那三清见了都说好的新肥之法!


    顿时,下面的欢呼声更高了。


    混迹在人群中的头领:“…………”


    他没有跟着一起欢呼,而是满脸凝重的看着台上的孟昔昭,片刻之后,他转过身,默默的离开了这里。


    百姓们来这是为了要粮食,现在听说要开仓放粮了,他们更不可能走了,都准备着当场排队,争取做第一批把粮食领回家的人,因此,这个逆行的头领,看起来特别明显。


    银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记下他的身量五官,本来还想跟上去,看看他会去哪里,但是想起孟昔昭之前说过的,不让她私自行动,她只好抿抿唇,继续站在人堆里面。


    开仓放粮就不用孟昔昭亲自在这里盯着了,让团练使带着官兵来按人头分就行,就算人口锐减,隆兴府里的人还是那么多,肯定会有冒领、或者多领的行为,可是,这也没办法,官府本就防不住所有的小动作。


    好在这种现象比较少,而且一旦被逮住,当场就会打十板,排队的人都听得到惨叫声,有些人即使动了心思,也不敢真的行动。


    ……


    今天演这么一出大戏,可发出来的粮食还是就那么一丁点,仅仅够自己家人吃两天,而且一顿就只能吃个半饱,聪明人自然会质疑,不是说取之不尽吗?怎么才这么点。


    但对于这种言论,孟昔昭就不会搭理了。


    开玩笑,他可是知府,怎么可能跟政府意见箱似的,天天坐在那给百姓答疑,今日演戏,也不是为了忽悠百姓,让他们觉得真的不缺粮,他主要的目的是,把石大壮的肥料推广出去,顺便对城中□□。


    背后的蛇虫鼠蚁实在是太多了,他一个人,哪抓的过来,便只能从源头上下手,先稳住他们,让他们得到一个期限,无论成不成的,反正三个月以后就知道了,到时候要是不成,他们再绝望,再想着干点大逆不道的事,也来得及。


    ……


    至于藏尘,他献完金碗,就回玉清观闭关了,说是今日用了太多的法力,需要闭关七七四十九日。


    百姓们追到玉清观,发现玉清观如此破旧,更加对藏尘会法术深信不疑,毕竟就这么一个小破观,哪怕收上三百年的香火,估计都做不出那样精致又厚实的金碗。


    百姓们毕恭毕敬的来玉清观上香,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给玉清观捐了不少


    香火钱。孟昔昭得知以后,也不禁感叹。


    最大的智慧,永远都在民间。


    △想看你的荣光写的《保护我方奸臣剧本》第62章升堂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三司使篦虱子一样的篦地皮,可等他走了以后,真定府的百姓还是能掏出钱来送青壮进应天府告御状;而南诏人把整个隆兴府都翻了个底朝天,所有好东西都扒拉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了,但危机解除以后,百姓们又开始互通买卖,把家里缺的,被砸了的,又很快买了新品回来填补。


    甚至还有余钱,送到道观来换取一些精神食粮。


    普通百姓藏钱有一手,那原本就有钱的百姓,自然更加厉害了。


    孟昔昭和谢原一起回到府衙后面,他亲自把谢原扶回床上,谢原道了声谢,没有立刻躺上去,而是坐在床的边缘,有些愁苦的看着他:“府衙的所有银钱都被大人拿去跟江州买种子了,日后再有用钱的地方,可怎么办啊。”


    孟昔昭:“我这不也是没辙吗?没种子,就不能耕种,不能耕种,这放粮,就是个无底洞,只能先用府衙的银钱了。放心,要粮,应天府那边不会放,但是要种子,他们还是会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留一部分,卖一部分,还能填补一些亏空。”


    谢原:“…………”


    他有些崩溃,“可等应天府把种子送来,最起码也要半月以后了。”


    办事难的问题哪个时代都有,哪怕孟昔昭后台关系这么硬,他送去的信函也要被审批个三四天,然后再派专人送来,还要提防一下劫道的,林林总总加一起,最少最少,也需要十日。


    谢原很怕这中间会出什么别的问题,毕竟隆兴府现在真的是很破啊……


    更别提那城门,还一直没修呢。


    谢原倒是想自己掏钱,可他出来上任,身上也就带了两千两银子,这还是家中大半积蓄,他们家以前就是书香门第,满门清流,后来姑母当了皇后,他们也没怎么收过外面的礼,反而是一直贴补宫里,因此,他们家真的没什么钱。


    相比之下,孟家可就太富有了。


    先不提当年孟夫人嫁过来时候的盛景,就连前些日子孟大郎娶县主,那聘礼也是流水一般的往梁郡王府送啊,满京城,还真没几个能比得过他们的人家。


    谢原突然抬头,看向孟昔昭,而且那眼神越来越亮。


    孟昔昭:“…………”


    头皮一紧,孟昔昭立刻打消他的念头:“停停停!收起你那危险的想法,我是来做知府的,又不是来做冤大头的,况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靠我的家底,那等我走了以后,府衙怎么办,继续靠下一个知府的家底?”


    谢原默,那都是三年以后了,他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打算盘,看不到这么远的事情。


    孟昔昭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好了,粮食会有的,银钱也会有的,你就把放粮的事情安排好,至于钱从哪来,交给我。”


    谢原叹息,也只有这样了。


    而孟昔昭离开他这里,也没有闲着,他回到设厅,也就是他的办公室,然后吩咐庆福,“去把贾仁良叫来


    。”


    庆福走了还没半盏茶,贾仁良就跑来了,今日的他,看着比昨日还谄媚:≈a;rdo;


    ?想看你的荣光写的《保护我方奸臣剧本》第62章升堂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孟昔昭:“你跟本官说说,如今这城里,还剩下多少个富户了。”


    贾仁良一愣,他呵呵笑:“大人,您问这个是想做什么呀?”


    孟昔昭瞥他一眼:“关你什么事?让你说你就说。”


    贾仁良:“…………”


    好叭。


    其实他是想打听一下孟昔昭的目的,万一他跟别的知府知州一样,一上来就想拿大户开刀,他也好提前通知一下,让那些人有个准备。


    毕竟他是本地人嘛,人脉还是有的,这做事的时候,也会更向着自己的乡亲们。


    但孟昔昭嘴严得很,就是不说,贾仁良也没办法,然后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富户都说了出来,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其实他们都是以前的富户,南诏人来过之后,大家就都穷了。


    孟昔昭听了,微微一笑,完全不信他的话。


    他吩咐贾仁良:“你无需担心本官是要加害这些人,本官是有好事要找他们,既然你跟他们相熟,那你便选上十个,品行过关、家中子弟也规矩的人家,叫他们过来见我。”


    贾仁良吓一跳,连连摇头,说自己没这个想法。


    孟昔昭却懒得跟他继续扯皮,挥挥手,让他出去找人去了。


    贾仁良一默,拱手告退。


    而到了下午,贾仁良找的人就来了。


    十个或中年或老年的富庶家主,全都战战兢兢的站在议厅下方,不知道这新知府找自己有什么事。


    比较悲观的人,已经想好如果自己出事,让家里人都往哪边逃了。


    ……


    孟昔昭出现以后,则对他们笑得无比温和,“多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府衙,此时正值春播之际,本官知道各位家中事务很多,也就不说那些客套的话了。”


    “此番请各位前来,是想给大家一个效忠陛下的好机会。”


    十个大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一脸懵逼。


    孟昔昭笑得更加和善了,他做了个请的动作,让这十人全都坐下,然后慢慢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很简单。


    就是隆兴府现在府衙资金紧张,急需补充资金。但请不要担心,我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银钱,会用在府城的修缮上,像城门啊、街道啊、农田啊、被破坏了的房屋啊,等等等等。


    但这些跟十位大户又没关系,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修城门的事情凭什么要他们买账,孟昔昭也知道他们肯定不愿意,于是,徐徐抛出了第一个钓竿。


    等拿到钱以后,他准备干一个事,不是修城门,而是在城门边上,先立一个纪念碑。


    一来纪念在此次失守当中,不幸丧生的百姓和官兵们,二来,也要歌颂一番陛下的功绩,重点表扬他将洪州改成隆兴府的事迹,洪州已然成为了历史,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无论好的还是


    坏的,都很应该在纪念碑上表现出来。


    而对这十个大户来说,真正的重点是,在歌颂陛下文章的下面,还会记录下此次修缮新城的有功之人,官员在后,无私奉献的百姓在前。


    总结,你捐钱,我给你刻纪念碑,保证只要齐朝还在,你的名字也还在。


    这几个大户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如今的人们若想青史留名,就一个办法,去考科举,考上了,就算是拿到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连正经进士都不一定能被记录下来呢,至于普通人,更没戏了。


    他们有钱,可有钱买不来身后名啊。若孟昔昭真的立了一个纪念碑在城门处,那往后,不管谁进出,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这四舍五入,不就等于被万人敬仰了么!


    其中有几个很有商业头脑的,甚至还想到,如此一来,自己就变成了自家的活招牌,以后不管是开店还是卖东西,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字,说自己是隆兴府的大善人,也不愁合作伙伴再犹豫了。


    这个年代,名声就代表了一切,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名字,就能让无数人心甘情愿的给他送钱!


    此时这十个人已然心动了,然而孟昔昭还没说完,微微一笑,他又抛出了第二个钓竿。


    陛下对隆兴府,一直都十分关心呐。过年的时候,急不可耐的就把洪州升成隆兴府了,后来还派了我来当知府。什么?你们不知道我是谁?天呐,你们没听说过孟旧玉吗,他是参知政事,是我爹,我还有个忘年交,叫闫顺英,就是咱们的右相,闫相公啊。


    另外,被这里百姓打了的谢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咱们那已经故去的皇后娘娘的亲侄子!夫妻一体,那他也就是陛下的亲侄子,你们好好想想,陛下把我,和自己的亲侄子一起派到这里来,能是敷衍吗?这明明就是重视,大大的重视!


    所以说,到时候他会把谁捐了款,全都写在札子上,上报给皇帝陛下,顺便也会给这些人请赏,至于陛下会不会答应的问题,这个你们不用担心,陛下他老人家能这么不懂事吗?他一听你们拯救了岌岌可危的隆兴府,这赏,当天就能下来!


    至于赏什么……孟昔昭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那估计就得看各位有多少忠心了,这钱也不能太少了,太少的话,他也没法写在札子上。


    捐的少一些,得一些御赐之物应该是可以的;若捐的多一些,说不定还能得到陛下的墨宝。


    想想看,陛下亲手写的“仁善之家”四个大字,挂在你家正堂里,这就等于给你们家镶了个金啊,本官进去都要拜一拜,更何况别人呢?以后本官走了,新的知府来了,他们也是决计不敢怠慢的,毕竟,你们家可是陛下亲自认证的“大善人”啊。


    孟昔昭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饼,用畅想的方式把这十人想象到呼吸急促,差点当场就厥过去,这时候,孟昔昭还不忘补充一句,没关系,大家尽力而为,就算捐的不多,也是可以写在纪念碑上的,哪怕捐一两,也能写上去。


    如果他只说纪念碑,或许这些人还有侥幸心理,想着,捐个几百两,不伤筋不动骨,还能拿到好名声,但听了后面的,他们就把那几百两忘了。


    不行!必须多捐,多多的捐!自己家能不能春秋鼎盛,能不能从商户跻身到清流当中,就看这一次了!


    孟昔昭说完了,却没有当场收钱,而是微笑着站起来,说让他们想好之后,再来找自己,他就住在这府衙,随时都在。


    意思就是,白天晚上,你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自然,这回就不是十个人一起来了,而是各自来各自的。


    这十人面面相觑,再没有之前那抱团取暖的意思了,看着别人,总担心他们会比自己捐的钱多。


    看着这十人心思各异的离开,孟昔昭心情这叫一个美妙。


    用暗拍的方式,把天寿帝那不值钱的字拍卖出去,如此,资金紧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至于那纪念碑,孟昔昭没打算也只从这十个人身上薅,他们是有钱加品性过关,所以才能从孟昔昭这里得到御赐的好处,毕竟孟昔昭也怕这些人有问题,到时候爆出来,被应天府的人告一状就不好了。至于那纪念碑,就没这么多讲究,只要捐款了,谁都能刻上去。


    最低就是一两,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反正刻碑的事情不着急,到时候多找几块石头,在城门边上立一排,估计也挺壮观的。


    孟昔昭心知,这时的人们还没领会到集资的妙用,估计他这么一做,很快就会有人跟风,反正百姓们又不傻,如果没有实际的好处,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而等过上许多年之后,渐渐的每座城中都有这样一个纪念碑了,或许,它还能顶替掉往后那些“贞节牌坊”,成为另一种景点。


    但那就是跟孟昔昭没关系的事情了。


    送走了十个大户,孟昔昭坐下来,给天寿帝写札子。


    先哭穷,把隆兴府的惨状全都写出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惨的点,然后再提出自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不需要跟应天府要银子和粮食了,就是需要麻烦一下陛下,让您老人家出点血,顺便受点累,写一幅字,随随便便赏点东西下来。


    说完了这些,他又开始歌功颂德,重点描述那十个大户在听说天寿帝会赏赐的时候有多激动,可见天寿帝这个明君当的真是太好了,连远在隆兴府的百姓,都情难自抑。


    这封札子发往应天府,把天寿帝看的心情起伏成了波浪线。


    看前面的时候,他皱着眉,因为他以为孟昔昭是来找他要钱的。


    看到中间,发现孟昔昭不是来要钱,只是要一点赏赐,顿时松了口气,不就是赏一些东西给那些愚民吗,随便从库里拿点就是了,反正对方都是一辈子没来过应天府的百姓,不识货,好打发。


    至于让他写墨宝……好吧,他有点懒,但孟昔昭要的也不多,就一幅,而且就四个字,那他就象征性的写写好了。


    直到看到最后,发现隆兴府的百姓如此崇拜


    自己,天寿帝那鱼一般的记忆,立刻就把前面的内容都忘了,只会得意的笑了。


    而这得意,戛然而止在第二日上朝的时候。


    他拿这封信出来,在文武百官面前夸了一番孟昔昭,看看,这才是忠臣,遇到困难,就自己解决,不找朕要钱,若所有人都能像孟昔昭一样,朕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底下的百官:“……”


    啊对对对,不劳而获,谁不想要啊。


    ……


    先借着孟昔昭把其他人全都讽刺了一顿,然后才开始说正事,左相提出来,该派人去匈奴把正式的降价契约写出来了,顺便,也把今年的交易做了。


    听到这事,不管是谁,全都精神一振。


    因为这是铁定能立功的啊。


    孟昔昭把地基都打好了,砖块也垒起来了,他们只要再把房梁上好,这事就成了,也是大功一件。


    能争取的人,顿时都摩拳擦掌起来,准备让自己也分一杯羹,曾经人人闻之色变的匈奴,如今倒成了香饽饽。


    而在这些人开口之前,另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人,居然也开口了。


    只见永远不在朝堂上出声的太子殿下,突然站起来,对天寿帝拱手:“父皇,儿臣愿往。”


    一下子,崇政殿就安静下来,朝臣呆若木鸡,连天寿帝都惊的愣了一下。


    *


    这些,孟昔昭都是不知道的,那十个大户各自送来了钱,看到数额,把孟昔昭吓了一跳,别说孟昔昭了,连谢原,在听说以后,都惊的从床上窜了起来。


    十人加一起,一共十四万两。


    其中某个老员外捐的最多,足足六万两,都是他一个人捐的。


    此时的谢原,就跟前几天的孟昔昭差不多。


    你们……你们也太有钱了吧!


    心情复杂之余,谢原又赶紧让衙役把这些钱搬入库房,不管怎么说,有钱就好啊,很多事,也能办起来了。


    当初孟昔昭找谢原,就是为了让他当府衙的大管家,琐碎的事一律都交给他,比如统计鳏寡孤独,比如赶紧把欠衙役的饷银发下去,比如修筑城门楼……


    桩桩件件,把谢原忙得恨不得腿伤一天就能好,孟昔昭怕他把自己忙到猝死,还让吴签判去帮他,签判本就是秘书一样的职务,让他干这个,倒也合适。


    就是吴签判自己有点意见,因为签判是给知府干活的,不是给同知干活的。


    但他有意见也不敢提,况且,来了以后他才发现,重要事务好像都在这个谢同知手中。


    那就很奇怪了,既然重要事务都在这,孟知府又在忙什么呢?


    孟知府此刻坐在议厅,正听自己的二助银柳汇报工作:“郎君你不让我跟上去,我这些日子就只能一直在府城里转,可是转了许久,也没见到当初那个人,要么是他寻常不出门,要么,就是他住的十分偏僻,我找错地方了。”


    孟昔昭摇头:“他们需要时时刻刻知道百姓的动向,自然不


    会住在太偏僻的地方,应该是因为之前我演的那出戏,让他们觉得有些棘手,只好收敛起来了。”


    银柳疑惑:“那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孟昔昭唔了一声:“你那天看清他们有几个人了吗?”


    银柳摇摇头:“我只看见他一个,不知道他有没有同伙。”


    眨了眨眼睛,孟昔昭喃喃自语:“干这种事,只一个人不行吧,累都累死了,而且他一个人就能煽动这么多百姓的话,有这本事,也不可能会被派到隆兴府来啊,肯定还是在江州核心圈里待着的。”


    银柳没听清,便凑近了一些:“郎君,你说什么?”


    孟昔昭笑了笑:“没什么,这几天辛苦你了,接下来就好好休息吧,紫藤如今管着府衙后院,你去找她,让她给你做些好吃的。”


    银柳闻言,抿嘴笑了一下:“紫藤的厨艺可不怎么样。”


    这样说着,但她还是出门去找紫藤了。


    而她走了以后,没多久,孟昔昭也出门了,不过是去往大牢。


    如今这大牢人满为患,全都是之前因为抢官粮进来的,这些人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在里面待着,一部分垂头丧气,一部分则继续作威作福,一副十八年以后我又是一条好汉的架势。


    孟昔昭没搭理这些人,而是在狱卒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小单间的附近。


    他站在阴影处,只暗中观察了一番。


    这里面关着的,就是打了谢原的人。


    他抱着膝盖坐在稻草上,看起来如丧考妣,看来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事了。


    能忏悔,就说明这人还没到无药可救的程度,也说明,他之前很有可能是受人蛊惑,才做出这种行为的。


    孟昔昭看了他一会儿,后退几步,对狱卒招招手。


    因为孟昔昭要求不许大声说话,狱卒只好小心翼翼的问:“大人,您有什么事?”


    孟昔昭:“本官问你,你可认识这个人?”


    狱卒摇头:“大人,我是桃花村的,他是莲花村的,我们之间隔着两座山呢。”


    孟昔昭看他一眼,不认识,但你看起来对他挺熟悉啊。


    “那你以前听说过这个人没有?”


    狱卒这才点了点头:“莲花村的赵澄立嘛,以前是码头的小头工。附近的人都知道,他为人义气,有许多朋友,别人遇上事了,找他,只要没太大问题,他都能帮着解决。他刚被抓进来的时候,还有人想给他说理,现在也没人来了。”


    那可不,都忙着去种地了。


    孟昔昭没说话,心里却在想,呵,还是个大侠一样的人物。


    不过也是哈,如果他平日没有个好名声,在邻里之间威望颇高,又怎么会被人盯上呢。


    思及此,孟昔昭高深莫测的点了点头,然后走了。


    狱卒在后面看着他,一头雾水。


    而第二天,孟昔昭就宣布,他要开堂审理殴打谢同知的人。


    上午宣布的,却


    要下午再审,用的理由是他现在很忙,只能过两个时辰再说,这消息一放出来,凡是此时有点空余的,全都急吼吼的往府衙跑。


    一来赵澄立人缘确实好,二来,大家更想看热闹。


    ……


    而没过多久,这事也传到了那几个煽风点火的人耳朵里,上回孟昔昭演戏,把百姓们心里的那股气都给演没了,这回又大张旗鼓的审人,该不会,他又想搞事吧?


    头领深觉这样不行,立刻也换衣服出门,准备看看,孟昔昭又想做什么。


    听到银柳来报,那人就在堂外站着呢,孟昔昭立刻起身,快步来到不远处的墙根底下,然后开始费劲的爬墙。


    银柳:“…………”


    等他好不容易爬上去了,银柳也跟着身姿矫健的爬到旁边,她给孟昔昭指:“就是那个,穿蓝色衣服的那个。”


    孟昔昭花了好长时间,才定位在那人身上,因为是背对着的,其实他看不见对方的脸,孟昔昭只是想确定到底是谁。


    看了好几遍,确定自己记住了,孟昔昭才从墙头上跳下来,然后火速回去,换官服。


    一盏茶之后,衙役们就位,百姓们也不再大声喧哗了,在严肃的气氛中,孟昔昭走出来,用眼神示意旁边的衙役。


    衙役立刻宣唱,“带犯人赵澄立!”


    过了一日,这赵澄立的状态好像更差了一些,蓬头垢面的,穿着囚服,还戴着枷,被拉上来,都不用衙役踹他,直接就自己跪下了。


    孟昔昭问:“赵澄立,你可知你犯了什么罪?”


    赵澄立低着头,小声道:“知道。”


    孟昔昭:“在官府粮仓前面,殴打朝廷命官,嚣张至极,你又可知,犯了这种罪,你会是什么下场?”


    赵澄立颤抖了一下,头更低了:“小人、小人不知。”


    孟昔昭听了,却突然大怒:“蠢笨无知!连这都不知道,依照大齐律法,应对你处以绞刑,立刻行刑!”


    话音刚落,站在赵澄立身边的衙役就立刻把他拽了起来,赵澄立整个人都吓呆了,而外面的百姓,也不干了。


    “大人、大人饶他一命吧,他也是一时糊涂啊!”


    “赵三哥!呜呜呜知府大人,不要杀赵三哥啊!”


    “殴打官员固然是错,可是罪不至死吧!这知府也太武断了。”


    “你懂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就是该着这人倒霉。”


    “倒霉就要丢命?!还讲不讲理了。”


    头领听着百姓们的话,心里那叫一个舒坦,看看,他找的这个人选多好,其实殴打朝廷命官就是要处死的,但谁让赵澄立为人厚道呢,大家又不喜欢官府,当然会向着赵澄立。


    孟昔昭借着这个机会,目光在那蓝衣服的头领脸上一闪而过,然后,他皱起眉,一拍惊堂木:“肃静!”


    外面的人顿时噤声了。


    “本官的话还没说完,你们吵什么吵!”


    百姓看着孟昔昭的眼


    神顿时不满起来。


    嘿——你前几天不是挺和善的么,今天怎么那么凶了。


    孟昔昭却不管他们,只看着赵澄立:“判你绞刑,已是仁慈,你在粮仓之前,殴打刚来上任的谢同知,这种行为,等同造反!本官便是判你一个凌迟,或是夷三族,你们也无话可说!”


    赵澄立一听夷三族,顿时慌了:“大人,是我一人的过错,与我族人无关啊!”


    孟昔昭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那好,那你便把你的同伙招出来,若你诚心悔过,念在你也是被人蛊惑的份上,本官不仅饶了你的家人,还能饶你不死。”


    本来铁定要死,现在可以改成不死了,赵澄立整个人都激动了,可他再激动,这时候也只能激动的回答:“可是大人,小人没有同伙……”


    头领紧张的眼睛都直了,听到这话,这口气刚松了一半,然后又被孟昔昭的惊堂木给惊了回去。


    “没同伙?!”


    “没同伙的话,你一个码头搬货的工人,又怎么知道谢同知何时出门,要去往哪个粮仓,没同伙蛊惑,你吃饱了撑的去殴打谢同知,谢同知今年才二十来岁,到隆兴府是第一次外放做官,别说名声坏不坏,他连名声都还没有过呢!没人引导,你为什么突然想要殴打谢同知,难不成,他长得格外不合你心意,所以你一看见他,就恨不得打死他?!”


    赵澄立被骂的人都懵了,而这时候,他也开始奇怪起来。


    是啊。


    那谢同知才来几天,他打他干嘛???!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