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举人名额已定,但是落了榜的也未必服气。
公布名额后半个月内落榜考生可以去查看自己具体的分数,通过自己的分数对比榜上有名的分数,也好算一算自己水平还差多少中举。
谭锦年落了榜,偏偏祝翾中了解元,他作为祝翾在应天唯二的两个亲戚之一,还得压下落榜的苦闷,帮着祝翾迎来送往尽一尽姐夫的责任。
好容易熬过了一阵子,落榜的苦闷才重新涌上心头,贡院也张了祝翾等人的答卷,他去偷偷看了,祝翾每道题得分点都能全部拿了,精确得跟例题一样,在那之上文采立意又出众,内里又博学,考这样高的分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谭锦年又自己去查了自己的分数,他跟胥吏报了自己的考号、名字与籍贯,查分的胥吏在册子上按考号一翻,说:“谭锦年,四百五十八分。”
说着他看了一眼谭锦年,见他还年轻,就安慰道:“虽然落了榜,但你与上榜分差距也不算大得很,再念三年下一次学问精进了,你中的概率就大了。”
谭锦年苦笑了一下,虽然第一百八十名的四百八十五分与他考的差距不算大,可是感觉大部分学问稍微精进的都扎堆在这个分数区间里。
谭锦年也问过了自己那些落榜的同学的分数,都是四百五十到四百八十的分数段,看起来差得不多,可是中间不知道区别了多少名呢。
于是他就留了一个心眼问道:“考和我差不多分数的人多吗?”
胥吏说:“你这个分数段人确实不少,再四百八十分之上的也就两百多名吧,但是上四百五的加起来就七八百人了。
“越往上的分数段越难考,这一回五百五十分以上也不过九人而已,所以这回的解元能考到五百八十朝外的分数还是有点东西的。
“你还有三年时间考下一次,下回平时能练到五百左右的分数,上场才有中举的希望。”
谭锦年听完点了点头,心里忍不住感慨:学问一事不能差不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然后他又忍不住去了三山街的书市逛逛,三山市的洪氏书坊前人满为患,谭锦年见了也忍不住挤进去看看,一挤进去就看见热卖的架子上全是祝翾的书集。
都是些什么《祝撄宁诗选》、《祝撄宁文章精选十八篇》、《祝解元附注解时文录》……
就冲着祝翾乡试考了解元还吊打第二名那么高的分,她的文章就有看的价值,所以学子们纷纷抢着买她的文章回去品鉴。
谭锦年有些惊讶,但是也忍不住买了几本拿回去看。
他这次落了榜还不知道怎么与母亲交代,但是买完书回去之后还是写了一封自述信回去,信上本本分分地告知了自己没考上的事实和自己真实的分数,说自己考不上是因为自己平日里念书马虎,对不起母亲的培养云云。
谭锦年的信还没回去,宋太太已经知道了亲家的二姑娘高中了解元,也送了红鸡蛋上门庆祝,心里却憋闷得很,没想到那个丫头居然有这样大的造化!
她既然有了这样大的造化,平日里又呵护长姐,只怕他们家以后更要矮人一等了。
宋太太总忍不住想自己儿子这回大概也是中了,只是名次不如祝家的那个高罢了,她是解元所以朝廷先去她家里报喜赐匾,谭锦年差些名次也许晚几天上门报喜呢。
然而她在家等了几天,并没有人上门报喜,她的心就这样落到了谷底去了,心里已经不抱很大的希望了。
正好谭锦年的信也到家了,等接到了谭锦年的信,宋太太知道了儿子未能考中的事实,当下就头发昏,晕了过去。
正好她亲姐姐来看她,见到这一幕,忙把她扶了起来,掐宋太太人中忙把人掐醒了过来。
宋太太醒了过来,目光怔怔的,宋太太的姐姐是钱善则娘家姐姐的婆母,是镇上开银铺人家的太太,当年祝莲说亲的时候,银铺太太还有一个小儿子未娶,就托了钱善则想要祝莲过门,结果祝莲却嫁到了妹妹家。
宋太太的姐姐将宋太太扶起,问她:“兰姐儿你咋了这是?”
宋太太便说:“锦年他没有考中举人……”
“嗨,就为了这个,这举人多难考啊,这一回说呼啦啦一片人去考,快上万了,只要多少人来着,反正没那么好考的。锦年第一回下场,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考不上也没有什么,这回不成等下一回吧。”
银铺太太倒是想得开,还对宋太太说:“就算真考不上,他也是监生,好好学成了,也高低能轮到半个官做,读书人能这样已经是不错了。”
宋太太却听不得,说:“锦年没中,祝家的那个丫头却中了,这叫什么道理?”
银铺太太就说:“祝家的那个丫头中了也是你儿媳的妹妹,你儿媳娘家好了,你家也沾了光了,好肉也是烂自家锅里,你当年稀罕你儿媳不也奔着她有个聪慧些的妹妹吗?”
宋太太却想不开,她能接受祝翾聪慧,却不能接受祝翾比她的儿子还聪慧,她说:“她中了解元,只会更得意了,我那个媳妇本来就性子强硬得很,以后岂不是要仗着她那个妹妹更得意了?”
银铺太太听了,就觉得她生在福里不知福,说:“人家是解元,能给你做亲戚是你的福气,咱们镇上田员外多有钱,看见她都毕恭毕敬的,我才知道呢,她还没考之前,老田就想把他们家五郎介绍给祝家现在的那个解元。”
“这样要强的女子,他们家肯要……”宋太太忍不住说。
银铺太太却继续说:“人家要的就是这份要强呢,是要五郎给她做赘婿呢,可不是求娶她哦……”
宋太太睁大了眼睛,她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道:“这、这田老爷家也不缺钱,自古做赘婿的都是家里没钱的男子……”
“嗐,要不怎么你会守一辈子寡自苦呢。
“今时不同往日了,祝姑娘那样的人才,就是做赘婿五郎还做不上呢,人家祝二姑娘没要,如今她果然中了解元,有了这份风光,可见老田看人是有一套的,难怪发财。
“如今田老爷在家天天骂儿子不中用呢,说要是五郎聪慧些机灵些也许当时祝姑娘就看上了呢,如今肯定是攀不上了。
“儿子指望不上,他们家又要指望姑娘了,他们家四姑娘还没嫁人,祝家的那个老大不是未娶吗,据说正打算说亲呢,要是成了就肯定要漏消息出来了。
“我这也是悄悄告诉你的,你可别乱说出去,到时候万一没成就害了四姑娘的名声。”银铺太太朝妹妹说道。
宋太太这才清醒了过来,忍不住说:“这是个什么世道啊,这女人竟是要上天了。”
银铺太太就劝道:“人家田家比你门第高吧,人家还巴不得能和祝二姑娘做亲戚呢,儿子指望不上就指望女儿做人家大嫂。
“你家和人家是现成的亲戚,你还在这见不得人好,你不知道你这个福气多少人指望呢?要是你儿媳没嫁人等到她妹妹中了解元,难道还能轮得到你家娶她?好好的福气就被你想窄了想没了。”
宋太太被银铺太太句句挤兑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道:“她向着我儿媳得很,考了解元我还能沾什么光?不过是更给她姐姐当靠山了,嫁到我家这么久了,非要在外面,在外面又生不出孩子来,我就一个儿子,自然是要抱孙子的,哼,以前就说不得,往后更加说不得了。”
银铺太太知道自己妹妹是钻牛角尖的人,劝不明白,从她当初守寡时就劝不明白,那时节妹妹死了男人,家里还有钱,都觉得她年轻回家再看一个嫁了,可是妹妹舍不得儿子,谭家也不许她再嫁带儿子走。
那时候银铺太太也来劝过,说为了儿子守寡吃一辈子苦不过是名声好听罢了,趁年轻再找一个孩子还能再生,锦年还有他大母在,谭家族里也会管,真过不好,宋家也会干预,本来生孩子就要了半条命,何苦再为了这一个搭进去半条呢,好像活该欠他的一样。
本来她都要把宋太太说动了,却给宋太太婆母听去了,谭锦年那个大母就和谭锦年说什么你娘不要你了的话,把尚且年幼的孩子说得抱住宋太太哭,又把宋太太的心给哭软了,对自己儿子赌咒发誓说肯定不二嫁。
后来银铺太太也很少上谭家门了,因为她撺掇过妹妹二嫁,宋太太婆母厌恶她得很,也因为这个,宋太太婆母日常怀疑媳妇守寡的决心,宋太太只能以自苦来证明决心与妇德。
好不容易熬到谭锦年大母去了,俩姐妹才重新走动了起来。
可是宋太太为了儿子吃了一辈子苦,谭锦年大了却为自己媳妇违逆过她几次,银铺太太有时候觉得妹妹可怜,早说了吃的这些苦也是白吃,可就是为了儿子心软。
熬到现在又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大的牺牲,指望儿子拿那种孝经书上说的那种至上的孝顺回报自己,没得到这种至上的孝顺又钻牛角尖想不明白。
银铺太太言止于此,最后就朝妹妹说:“你呀,吃了半辈子的苦,横竖想不开,一会什么都不要,一会什么都想要,不看看现在的世情,不能明白真正的好处。
“我因为是你姐姐,才愿意多管你的闲事,你当年那样伺候你婆母,如今做了婆母便也希望你儿媳这样待你,可是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就想不开了。
“人不能什么都想要,又要人家娘家得力,又要人家三从四德,就是田老爷都不敢这样想。你想开些,锦年也不差的,这回不中、下回就中了,再不中也肯定有饭吃有差事做,他姨妹倘若发达了,不仅是你儿媳的靠山,还是你儿子的靠山,他靠着自己姨妹总不会被狠狠欺负。
“你这辈子没什么欠他的了,女人就该多想想自己的日子,你为他苦了半辈子,自己如今在家吃吃喝喝,谁拘束你了?
“等他念书出来了,你跟着他到任上,该有的孝顺都有,其他的就不要想了,他是有良心的,自己哪怕吃糠也会让你吃肉的,至于他和他媳妇咋样你管那么多做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
宋太太神情怔怔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银铺太太只是叹了一口气便走了。
渐渐的,到了冬天,祝翾终于收到了家里的信,说祝棠的亲事已经说定了,是田员外家的四姑娘。
祝翾看了这条信息,被田员外的执着惊讶到了,也不是她狂,她一看信就知道祝棠能高攀田员外家的小姐肯定是因为有个解元妹妹,她的功名成了她哥哥能够高娶富户小姐的彩礼添头了。
祝翾先是写信回去,在信里先是恭贺了大哥的喜事,然后又说自己以后还要考进士,既然能考解元明年进士希望很大,这并不是她盲目托大,等她考了进士是要做官的,她要做名声清白的官,家里勿要因为她中了解元就开始骄矜自傲。
写到这里,她突然想到,自己考完在应天都有人想着巴结,各种送钱的,祝家在乡里只怕也有这样的事,比如田员外都要与她家结亲了。
于是她继续在信里嘱咐家人不要见钱眼开乱收别人礼品,天上不会掉馅饼,人家总是有所图的,到时候就要她去兑现,这就是在害她害全家,朝廷清理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地方上因为沾亲带故就以权谋私的事情。
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本一朝翻身了就欺压邻里穷人也学会侵占土地资产,更不能做不法之事,要是给她知道了,她一定会大义灭亲。
写完家信,祝翾又附了恭贺祝棠新婚的礼物,然后将这些一起寄回了芦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