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1 章
【“二千二百二十五年前, 一个伟大的王朝诞生了。”
“二千一百六十四年前,一位伟大的皇帝登基了。”】
刘彻:谁?
李世民:原来李一姑娘是两千多年后的人吗?
已知这一期天幕讲的是他和秦始皇还有汉武帝,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他的前辈, 由此推断李一和他最多相差两千年左右。
两千年啊, 好漫长的岁月。
嬴政想了想, 觉得应该不是他, 毕竟,三个人里面, 天幕一向最喜欢他, 所以他可能是轮到最后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国家化为一个民族永垂不朽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才能让一个国家的臣民都充满自信,说出一汉当五胡?究竟是什么的人,才能让国民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呢?”】
汉元帝表示:最后一句错台了,是我家的。
李一:都是一家的,无所谓啦。
【李一笑吟吟道:“大家好,我是你们最最喜欢的主播李一,今天我们来到了传奇皇帝系列专场,本篇章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代大帝汉武帝陛下。”】
刘彻嘴角勾起, 嘿果然是他。
【“也就是我们的猪猪陛下啦。”】
汉武帝陛下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 这种时候就不要说讨厌的外号了!所以到底是谁起的这种外号,朕要杀了他!
汉武帝陛下狠狠酸了,同场次另外两个不是龙就是凤,凭什么他是猪啊?虽然猪是很勇猛刚强, 但是搭一起它们就不是一个格调的,就不能来个麒麟龙凤什么的吗?
【“嘿, 说起来我们猪猪陛下,我想应该没有人不认识他吧,就算不看他那满满一页都写不完的功绩。”】
刘彻再次露出自信的笑容,嗨,人太优秀了没办法。
【“也肯定听说过他那些年各种风流趣事啊。”】
啊啊啊天幕肯定是故意的。猪猪陛下气鼓鼓了,可恶,好的不学,瞎调侃他,气煞朕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看出来天幕对汉武帝另类的喜爱了。
嬴政也微微勾唇,别的皇帝的乐子,谁不爱看啊。
【“我就狠狠爱了,什么金屋藏娇啊、卫子夫独霸天下啊、倾城倾国李夫人啊、生下汉武帝继承人的钩弋夫人啊,这些瓜,真好吃好嘛。”】
来不及辟谣的汉武帝陛下拧眉,什么叫做生下汉武帝继承人的钩弋夫人啊?没做过的事情他不承认!平行世界汉武帝做的事情和他大汉皇帝刘彻有什么关系!
卫子夫脸色一白,哪怕前面天幕说过一些不详的话,都没有此刻那么清晰的让她绝望,她的据儿呢?
刘彻已经握着卫青手,温情脉脉道:“仲卿,你是知道的,据儿是朕盼了那么多年才来的儿子,是爱的不得了,哪里舍得对他不好。”
卫青沉着道:“臣的一切都是陛下所赐,臣万死难以回报。天幕所言,未曾发生,但陛下行事,必然有道理,许是哪个可能,太子行差走错,陛下不责问已是顾惜太子,绝非陛下之过。”卫青一字一句的斟酌道,无论如何,天幕说的未来都不会发生,现在继续说这些莫须有的事情都是消耗彼此的感情。
何况他诚然是太子的舅舅,可是在太子和陛下之间,他只会效忠陛下。
没有陛下,何来卫家满门荣誉,更没有今日的长平侯,卫青从出生起的所知所识都告诉他这个世道有多残酷,想要出人头地有多难。
如果不是姐姐入宫,他不会被陛下看见,如果不是陛下信重委托,他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
他如今的人生,运气比努力更重要,没有运气,他还是那个卑微的马奴。
所以真有那天,也不过是陛下拿回曾经赐予的一切罢了。
就像他说的,那一定是他行差走错了!
陛下向来爱欲其生,恨欲其死,所以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必然是他行事不周,惹来陛下厌恶,又怪得了谁呢?
第 302 章
【李一兴致勃勃的八卦道:“金屋藏娇其实不是出自正史, 而是出自《汉武故事》,是真的假的倒也不知道,但是故事充满一股凤凰男气息, 所以很受大家八卦。”】
李世民眨眨眼, 有点困惑, 凤凰不是很好的寓意吗?凤凰男, 应该是夸奖吧?为什么天幕的语气……
刘彻有点不好的预感,龙凤从来是夸奖, 凤凰男……好吧, 说服不了自己是好话,毕竟天幕一看就是要调侃他的。
【“嘿嘿, 在《汉武故事》里面汉景帝他姐馆陶公主据说因为和当时的太子刘荣他妈栗姬做亲家不成,然后看见当时的东胶王刘彻,就问他是不是很喜欢阿娇。
刘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他说若是阿娇愿意嫁给他,愿意给她建一座金屋笑死,古代小破孩都这么早熟嘛哈哈哈哈。
总之在这个故事里面,馆陶公主因为他这个回答很满意,所以就把刘彻捧到汉景帝面前,因此刘彻得到汉景帝的重视, 从而成为太子哈哈哈哈。”
李一狂笑一会, 才轻咳两声,“总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汉武帝沉默了。
汉景帝狠狠沉默了。
汉文帝看着儿子,想了想女儿, 欲言又止,到没说什么。
刘邦翻了个白眼, 这不是扯淡嘛,刘启那小子要是这么随便换太子,也就不会被天幕夸是明君了。
李世民打受打击:所以凤凰男真的不是好词啊。
嘤嘤嘤(ó﹏ò)那天幕夸他凤凰是好的吧???
【李一完全不知道自己错误打击,还兴致勃勃道:“故事嘛,肯定是半真半假,但是,在窦太后掌权,外戚当道的情况下,馆陶公主肯定还是很有实力的,汉武帝能当太子坐稳位置肯定还是有点他们的功劳的。”
“但要是把废立太子想的那么简单,把汉景帝想的那么肤浅,那就滑稽了好吧。
后面汉武帝废后说他喜新厌旧,对不起陈阿娇,嗯,更是让我沉默了。
虽然但是,我们都知道巫蛊之祸是不靠谱的,但是在当时,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而陈后明知故犯,那被废不是挺正常的嘛她这都是明知故犯了。
虽然她被废肯定有其他政治因素,但是巫蛊之祸肯定是大头,君不见历朝历代一旦出现巫蛊之祸最后影响多大。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落得那个下场,不就是由巫蛊之祸拉开序幕的嘛。
相比汉武帝后期那场巨大的戏幕,陈后只是被废,待遇还和皇后一样,那已经是很好了。“李一狠狠吐槽,汉武故事虽然挺乐呵的,但是看看得了,调侃一下猪猪陛下就好,其他就算了。
“还是多看看正史吧真的,虽然正史也不全靠谱,但是,还是相对靠谱的对吧。”李一道:“如果你真的了解汉武帝,就绝对不会在意他那些风流事迹了。于帝王而言,这不过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罢了。”
“就像我们调侃猪猪陛下他娶卫皇后娶的好,嫁妆自带三张ssr,但实际上,在汉朝那个人才靠举荐,寒门都没什么上进机会,更别说平民百姓基本没出路的情况下,卫家一门能被赏识,真的全靠咱们汉武陛下慧眼识英才好吧。
事实上,咱们汉武陛下也不止开出卫霍三张ssr,在他人生中,提拔过多少出身低下,但却是真正的有才之士啊。
卫霍诚然是大汉帝国双壁,但是在汉武一朝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也很多的。
在汉武陛下人生中,ssr并不止三张,只是其他人才相对不那么出名罢了。”
李一给猪猪陛下正名一下,想起猪猪陛下风评被害属实想笑。
“不少人说汉武帝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有汉初三代之治,哪里有汉武帝的那些成就。”
“诚然三代之治确实是奠基,可若无汉武帝,那又算得了什么?”
“我要说,是汉武帝成就了无为之治,成就了文景之治。
如果匈奴没有被汉武帝所击溃,那么大汉几代以来的隐忍和励精图治,也将轻而易举的被毁于一旦。”
“秦始皇不够伟大吗?隋文帝留下的家底不够丰厚吗?可是他们都二世而亡了。”
“唯有大汉,在连续几代的隐忍中迎来了汉武帝,一举击溃匈奴,才成就大汉,成就高祖高后,成就文景之治。
假如他们迎来的不是汉武帝,而是胡亥,而是杨广,或者是靖康二帝呢?那么所有的耻辱都会被钉在历史之上,再也无法清洗。
而这片被治理得富足的大地也只会像富宋那样,成为匈奴的粮仓,任人宰割!“】
第 303 章
嬴政:说的很好, 别再说了。
隋文帝脸色一瞬间扭曲,捂着心口,一想到这个事情他就难受, 天幕还老提, 过分了哈。
刘邦翘着二郎腿, 哼了一声, “这是踩着咱们夸这小子了。”嫌弃归嫌弃,刘邦那股得意劲是掩盖不了的, 哈哈哈他老刘家这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后浪还比前浪高,大好事啊。
吕后神色复杂难辨, 想到这大汉江山终究与她无关,就心情难受,可想到冒顿那贱人还有匈奴的下场,一时又觉得快慰……
文景二帝都欣慰的点头,并且深深觉得天幕的话属实有道理,还好没有碰见秦二世和隋炀帝这种货色,不然他们能活活气死。
此时此刻,被夸夸夸的刘彻嘴角勾起,难得有点欣慰, 天幕这回终于说了大实话, 不错不错。
【“汉武帝七岁就被立为太子,哪怕在早熟的古代,七岁也真的只是小屁孩而已,所以金屋藏娇要么就是杜撰, 要么就是馆陶公主和后来的太后王娡一场政治联合秀罢了,而后者的可能性确实也挺高的。”
“但这些和感情可能真的没什么关系, 汉武帝废后也真的称不上渣男,青梅竹马固然可能有感情,但是一个太子和一个公主之女,既不能天天见面,实际相处的时间还不知道能有多少。毕竟,成为太子后汉武帝的课业也是非常重的,尤其在汉景帝身体不好的情况下。”
李一澄清一把,才继续道:“汉景帝是很重视刘彻这个太子的,我们后人又都戏称他是汉景帝的掌上明猪。”】
汉景帝眨眨眼:掌上明珠?额,用来形容男孩是不是不太好,所以彻儿确实是他敦敦教导,捧在掌心的心头肉。
刘彻愣了愣,想起了阿父,嘴角的笑容收起,有点失落,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阿父了。
父皇在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有后盾,什么都可以尝试去做,可后来他只能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后盾。
父皇会为他骄傲吗?
刘彻无比肯定的想,一定会!毕竟,他可是阿父花了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
刘彻难得温情脉脉的想,就像他对据儿一样。
【“汉景帝病重时,依然念念不忘的是大汉江山,也是他的太子。
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那就是撑着病重的身体也要先为刘彻行冠礼。
在古代,举行冠礼才代表一个男子成年了,可以当事了。
大家应该知道,很多小皇帝继位的,需要亲政最大的坎之一就是没有举行冠礼,被一直压着,所以有没有这个仪式是真的很重要。
而按照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而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其中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就说秦始皇吧,13岁继位,却直到22岁才行冠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处境有多难,没有亲爹帮衬是真的难。
也是,谁能想到,虽然没有亲爹,但是在有亲娘的情况下,反而更艰难呢。“李一狠狠吐槽道:“由此可以看出来,父母爱不爱孩子真的体现在行动上。”】
秦*不爱孩子*庄襄王:这波来得太猝不及防了,他要怎么和政儿解释啊?
已经不止被放弃过一次的秦王政面色淡然,父母之爱,其实不过就是那样罢了。
大魔王嬴稷呵呵的看着孙子,别人能想到的事情你怎么肥事,居然就没留点后手?咋地秦国的安危也可以无所谓了?
嬴子楚:emmm眼看祖父都要越过两代人传位给政儿了,现在天幕这么一说,他还能有活路吗?生无可恋.jpg
秦始皇:可以了,真的,不必再扣朕了。
【“如果汉武帝没有提前举行冠礼,想来头上两重太后都没有那么好过。
所以才说汉景帝走了一步高招,汉武帝继位后,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制衡。”
“可哪怕如此,即位之初,汉武帝和两宫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搏斗过程也还是很惊险,但是汉武帝毕竟是汉武帝,他虽然不说游刃有余,倒也拿捏住了局势。”
“而且哪怕是他在那段称得上韬光养晦的日子里他也满心抱负,展示出他锐意进取,对外开拓的精神了。
在这一时间段,他就已经提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比如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
两重太后。汉文帝皱了皱眉,窦氏吗?还有小孙子的母亲。
但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总不能留子去母吧?唔,在这点上启儿的应对倒是不错。
就是这孩子身体不太好啊。汉文帝想着,忍不住又让太医去给太子看看,虽然有天幕给的灵丹灵水,但是想想还是不放心。
汉景帝叹了口气,就算是现在,他也不可能完全无视老母亲的话,而且,彻儿年轻气盛,行事容易冲动,让母亲压一压彻儿也不错。
汉景帝平静的想,彻儿需要磨刀石。
【“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了,这也算是汉武帝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了。在这之后,他才得以完全掌权。
他借口许昌、庄青翟办理丧事不力,将二人罢免,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虽然田蚡这个外戚也不咋地,但是用来对抗窦氏还是不错的。
用外戚对付外戚这一招在大汉算是屡见不鲜了,但是招式不在老,好用就好嘛。
在元光四年,汉武帝借灌夫骂座之事处死了窦婴,不久田蚡也被嘎了,汉武帝前期两大外戚都嘎了,从此汉武帝再无掣肘。”
“此后,汉武帝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比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
他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
他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也大为缩小,进一步集权。”
说道这里,李一忍不住道:“说起张汤,他虽然是酷吏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司法一道上确实是人才,而且!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千多年后的如今,这位汉代位高权重的著名人物的墓穴就在高等政法院校被发现,并且张汤墓西侧几米开外的地方,就是一墙之隔的其他院校地界,这是巧合,但是真的太巧了好吧。“】
张汤有点懵,等等,他的什么东西?他的墓被挖了???
汉武帝送给他一个怜悯的眼神,唉,这家伙墓地不看风水的嘛?
于是张汤被同僚们狠狠怜爱一把,那低迷的人气总算提高了一丢丢。
【“据说该大学现在都流行考试拜祖师爷了。”李一调侃道,这祖师爷是谁自然不言而喻了。】
张汤: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而对于地方诸侯势力,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献策,使用了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其权限与土地,另一方面平息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叛乱,巩固了中央对诸侯王的控制。
说起来,元鼎五年,因为列侯不肯助兵攻南越,他还以诸侯王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从而敲打了消极应付中央的诸侯势力。
元鼎五年以后,汉武帝开始频繁巡行郡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诸侯王:他明明可以直接动手还要找个理由,真是……不敢动emmm。
刘彻摸摸下巴,唉,他其实也不想的,这不是他们非要忤逆他吗?
诶等等,人才怎么就说了主父偃和张汤啊?还有其他人呢?重点是他的长平侯和冠军侯呢?
第 304 章
【“秦末乱世, 距离春秋战国也还没有一代人,就又乱起来,百姓厌战之情可想而知, 而彼时匈奴猖獗, 大汉初期不得不休生养息, 隐忍退让, 以和亲抚之,这是不得已, 也是耻辱。
大汉几代人的隐忍, 终于在汉武帝这里得到了反馈。
汉武帝以刚强无畏的姿态面对世界,论集权, 他有主父偃和张汤,对朝廷内部对外地方诸侯,那都是一抓手,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当国库不足时,他有桑弘羊,那是真正的经济大才。桑弘羊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在盐铁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 “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在桑弘羊看来, 农业并非财富的唯一源泉,工商业尤其商业同样是财富的源泉 ,他指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 则宝货绝。”
桑弘羊极力主张采取积极的财政调控政策,由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
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 他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生生又给快把国库打空了的汉武帝续了一波。“】
桑弘羊脸色一喜,毫无疑问,天幕的肯定对他接下来推行各项措施很有用,而且,这证明他是正确的,也证明了他青史留名了。
害,大家都好名,谁不想青史留名啊,虽然知道陛下的成就后,就猜到自己或多或少能在史书留下一点痕迹,但是留多留少还是不一样的嘛。
显而易见,他应该挺多的。
哎呀,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对经略西域,他有张骞,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张骞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华夏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国人可以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又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大大丰富了汉朝的作物种类。
要说丝绸之路还分为陆地和海上两种,而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平定南越以后,海上丝绸之路亦纳入汉朝视野,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等东南亚、南亚国家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汉朝往来。”
“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还在不断经营的丝绸之路,在两千年前,那个经济文化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是真正的历史悠久。”李一仍不住鼓掌,今人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有了多少可以借鉴使用的东西啊。
这些都是珍贵的财富。】
刘彻若有所思,丝绸之路,这是后人取的名字吗?张骞去的是西域地带,这么有用啊?
陆地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不错,他采纳了,这次他多派点人,兵分多路,一个张骞带着队伍都有那么大的用处了,多派两队,指不定有其他收获呢。
张骞眉目一喜,丝绸之路,这是他半生为之奔波的成果吗?真好听呀,这个名字。
【“都说汉武帝只有卫霍,是卫霍成就了他,但真不是。”李一当然也很爱大汉帝国双壁,谁能不爱他们啊?根本不可能好吧。
但是猪猪陛下也真的很厉害很牛逼啊,他们是互相成就的!
“历史上有几个君王能和自己的大将军们君臣相宜,互不辜负呢?”
“很难说,但是就我所知的很多皇帝,都很擅长鸟尽弓藏,老刘家自然也是天性凉薄的帝皇,但是出乎意料的,在这方面明明展示的淋漓尽致的汉武帝陛下却在他的大汉帝国双壁面前狠狠双标了。
是的,对于人才向来只用不爱的猪猪陛下,也是有收心爱重的时候的。“】
啧,什么叫做只用不爱。刘彻哼笑,天下英才都等待他的发掘,用的好用的顺手就用着,用着不顺心了就换掉,哪里不对了吗?
什么?你问他卫霍呢?笑死了,别随随便便一个人都来攀扯他的长平侯和冠军侯好嘛。
卫青汗颜,但是心里不是不欢喜的,所以他和陛下,在青史也成就一段佳话吗?
霍去病:我就知道!陛下雄才伟略,有容人之量,表弟的事情肯定另有隐情,他、舅舅和陛下肯定一直好!
第 305 章
【“毫无疑问, 帝国双壁于汉武帝是不一样的。”
“而汉武帝的辉煌成就也从卫青的第一场大胜开始了。”
“对于汉武帝而言,卫青和霍去病是他成功的象征,是他帝业中最显著的两枚勋章。”
“大汉从汉武帝登基那一天掀开全新的一页, 而卫霍又是汉武帝伟业中的新一页。”】
“没有卫霍就没有汉武帝, 没有汉武帝就没有帝国双壁, 他们自成循环, 在汉武帝一朝,再也没有比他们对彼此更特殊的存在。”】
这话他爱听。刘彻握着卫青的手, 得意道:“仲卿, 你看,朕和你君臣一世不负。”
卫青含笑道:“嗯。”
霍去病:“陛下, 还有我。”
刘彻心情舒畅,哈哈大笑,“对对,还有我们冠军侯。”
【“卫青的出身很低,人生经历造就他一生谨慎的性格,这也让汉武帝更加怜爱他。”李一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们想,换我是汉武帝,看见自己明明功勋显著,应该志得意满的大将军反而还要去讨好宠妃的家人, 这能不狠狠怜爱住了嘛, 他简直也太乖太惹人怜爱了好吧。”】
刘彻:咳咳,瞎说什么大实话,害仲卿就是这点好,永远不用担心他居功自傲。
他是真心想和仲卿成为一世佳话的, 这样,很好。刘彻露出一个笑容。
卫青不动声色的放开自家陛下的手, 天幕说的,他怪不好意思的。
【“难怪那么多磕cp的,真香。”李一嘀咕一句,然后重点强调,“当然,别误会,我是磕他们的君臣之情。”】
三国众人纷纷翻白眼,咋滴,是我们的兄弟情君臣情不配吗?天幕你就双标吧!
【“一般来说,真正能青史传颂的著名将军都是天赋流,比如卫青,他的出身注定他没有什么机会学习兵法,哪怕后来卫子夫入宫,他有条件了,但是那点时间又能学习什么,所以第一次率兵出征的卫青就能凯旋而归,简直是牛逼的不行。”
“要知道当时一同出征的可还有另外三路大军呢!可他们全都失利了。”
“当时有人说是卫青运气好,是匈奴人看其他三路大军厉害所以更重视其他三路大军,让卫青捡便宜了等等,但是!没啥好说的,往后卫青用无数次战绩来证明他的胜利是不是幸运。”】
刘彻感叹,其实他都没想过仲卿会给他那么大的惊喜,当时四路大军,三路都白给了,他都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仲卿那么争气。
都说他偏心,可是他们有仲卿这么争气,这么给他长脸吗?
【“龙城之战是卫青取得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正因为有这一战的胜果在,那些一直反对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大臣才无话可说。”李一认真的道:“汉武帝的坚持,才让卫青有了领兵出征的机会卫青的胜利,才给了汉武帝继续打匈奴的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汉武帝也不是生来就是那个自我刚强的汉武帝他和群臣在话语权的争夺上也是通过他一次次的正确而夺来的,所以每次看见有人说汉武帝双标,我也想,是我也双标啊。”】
天幕还是懂他的嘛,刘彻忍不住点头,可不是,谁对能帮助自己,又总是保持谦恭的有功之臣能不喜爱啊?
【“就如我所说的那样,往后,卫青还给大汉给汉武帝带来一场场更大的胜利,那曾经仿佛不可匹敌的匈奴在他面前也要落荒二跑。
曾经匈奴给他们带来的压迫一点点的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场胜利换来的自信和对军功的渴望。”
“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匈奴军数千人。”
“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
于是汉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人,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此一战中,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汉武帝在这里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并且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也正是此战之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他的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李一笑道:“在汉武一朝,很多人都爱跟着卫青一起出征,无他,因为有肉吃,有饼分。”】
嘿,天幕瞎说什么大实话。啃到饼的诸将们美滋滋的想。
【“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
而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则从右北平出兵。
各路汉军一同出击匈奴。
当时的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不能到达此处,轻视了,于是悲惨的结局诞生了。嘿,当天夜里,大汉的军队就突突打了过来,包围了右贤王。
于是右贤王连夜遁逃。“李一可惜道:“可惜的是当时的汉军等追赶了数百里,没有追上。
最后只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收货满满,但是李一和汉武帝同款不满足了毕竟就差一丢丢。
“这一战,卫青凯旋而归。”
“也就是这一站,卫青被拜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 。
当时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汉武帝封为列侯,但是卫青的性格在那里,哪里会接受,于是上表辞封,并推功于众将士。”
“所以说,跟着卫青真的有肉吃,汉武帝一朝都爱跟着卫青出征打仗不是开玩笑的。
在这一战里面,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受到武帝的封赏,得封侯爵。“】
被点名的人都美滋滋的,汉武帝也美滋滋的,毕竟都是仲卿为他打下的底盘,嘿,真开心。
【“元朔六年,这同样是个特别的是年份,因为就在这一战里面,我们的冠军侯出现啦。”
“这是他的首战,和他的舅舅很相似的一点是,同样是几路大军出发,同样是其他几路军队失利,只有我们冠军侯凯旋而归。”
“这一战是霍去病的首秀,他因此封为冠军侯,成为将坛最耀眼的新星。”
“而在接下来的漠北之战中,这对舅甥更是打得匈奴远走,不敢南下的成就。”李一提起霍去病更是眼睛发亮,害,谁能不爱意气风发的冠军侯呢?】
霍去病露出大大的笑容,“陛下,舅舅。”他只是那么一喊,两位家长就已经get到他话里求夸夸的意思。
刘彻不吝啬道:“朕的冠军侯,那自然是最厉害的。”
卫青沉稳道:“你打仗要注意小心。”
霍去病顿时拉着刘彻吐槽,“陛下,舅舅又说我。”
刘彻哈哈大笑,“你舅舅说的也很有道理。”
满朝文武:我们就静静看着呗。
【“当然,漠北之战那是后话了,霍去病横空出世之前,大家都当他是一个备受汉武帝喜爱的纨绔子弟罢了,毕竟年轻的冠军侯也是是大男孩嘛。
这个性格的男孩,嘿嘿,大家都懂的。”
“当然,精力旺盛的霍去病选择把他的精力都用在战场上,用来建功立业。
他十八岁时就成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封爵冠军侯。”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东部的浑邪王、休屠王部。
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转战河西五国,辎重多,人马众,对降服者予以宽赦,与单于的儿子交战,几乎将其生擒。
而后再越过焉支山,转战六天,急行军一千多里,最终在皋兰山下与匈奴军激战,重创匈奴,杀死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歼灭其精锐,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全部被俘。”
“在同年夏季的攻势中,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从北地郡率军分路进军。
但很遗憾,公孙敖迷路迟到,未能与霍去病会和。“】
刘彻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怎么又有人迷路,这都第几个迷路了,离谱。
刘彻面无表情的把这些迷路的记小本本,以后别去了,守守城就算了。
真的,说他偏心的人,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说这个话,一点事都靠不上。
【“这时候,霍去病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孤军深入。
正常这种行为都很难成功,但是!我们冠军侯是不一样的烟火。
他远涉浚稽山南的湖泽,越过居延海,过小月氏,攻抵祁连山,生生俘获得单于单桓、酋涂王,收降其相国、都尉以下的降者二千五百人。”
“在这一战中,大汉军队共斩匈奴军首级三万二百级,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的实力受到一次极大的打击。
当时汉武帝得到捷报后,就给霍去病加封食邑五千四百户。
而跟随霍去病出征至小月氏的校尉都被封为左庶长,其部下赵破奴、高不识及仆朋均被封侯。”
李一满脸笑容,冠军侯功绩+1+1好吧。
“当时的伊稚斜单于恼怒于浑邪王多次的败绩,于是想将其召至单于庭而后诛杀。
浑邪王得讯,马上联合休屠王等筹划投降汉朝事宜,并遣使告知汉廷。
汉武帝得到讯息后,担心这是诈降,于是在秋季命霍去病率大军迎接浑邪王等。
在汉军渡过黄河,抵达浑邪王大营附近时,浑邪王麾下部分降众不愿投降,密谋逃跑。
这时候霍去病又一次展现他的果断,他直接率部驰入匈奴军中,与浑邪王相见,斩杀企图逃亡的军士八千人,正是“降异国之王三十二”。
随后,霍去病先将浑邪王单独送往长安,再统领其部众四万余人归汉。
自此,西北边境几乎没有匈奴进犯。”
“此后,汉武帝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这也使百姓的徭役负担得到宽缓。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李一眼睛发亮,“当时匈奴人被打得那个叫惨,甚至为此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刘邦猛地一拍大腿,连声叫好。
这们好的两员大将,怎么就不是他的呢?
刘彻:???
吕后眼睛发亮,“好一个使我六畜不蕃息,使我嫁妇无颜色,痛快!”匈奴给她的耻辱,永世不忘。
汉文帝忍不住赞赏道:“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难怪彻儿能成。”
汉景帝拍了拍他的太子的肩膀,“好,这卫霍很好。”汉景帝直接派人去找这卫家,这可是他儿子的大将军大司马。
【“啊啊啊有没有觉得咱们冠军侯真的帅炸了。”李一虽然喜欢卫青,但是还是更爱霍去病,害,这种感觉谁懂,真的,好帅好吧。】
第 306 章
【“汉武帝一朝的战役都各有其重要性, 但是这里面仍然不得不说的是漠北之战,想来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场战役,非常重要, 也是给匈奴致命一击的一战。”
李一含笑道:“其实大汉和匈奴的战斗, 到这里大汉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这仍然不够。
只要匈奴还盘踞于大汉边上, 危机就还一直存在,于是有了进一步的漠北之战。”
“元狩四年春, 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 命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人 , 兵分两路,跨漠远征,共同打击匈奴。”
“据说一开始的原计划由霍去病出定襄攻击,后面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这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改成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
“结果,变故叒一次出现了,在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后, 意外与伊稚斜主力遭遇。
卫青当机立断, 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而他自己则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
他还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让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 抵挡匈奴。
当时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
不巧的是,当时太阳即将落下, 还刮起大风,沙石遮蔽天日,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部。
伊稚斜单于见汉军势众,战士、战马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
因此,在傍晚时就乘着车,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
汉军继续与匈奴人厮杀,杀伤人数相当。
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单于在天未黑时已离去,卫青遂派轻骑连夜追击,自己则率主力跟随其后。
匈奴军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二百余里,未追到单于,到达了窴颜山的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
此战,卫青所部总计斩杀匈奴一万九千余人。
直到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失期未来支援的李广、赵食其部。“】
刘彻先扼腕跑掉大鱼,再一听又有人迷路,整一个人都面无表情了。
好家伙,这都是去干嘛,浪费粮食吗?
【“总的来说,在这一战卫青所率领的大军战果俨然不斐了,只是跑走了大鱼,难免让人遗憾,但是没关系,给汉武帝的惊喜还在后面呢。”】
刘彻眨眨眼,哦哦,难道是去病……
【“我们都知道了,封狼居胥这个成就的缔造者是霍去病,而这个成就就是霍去病在这一战中打出的。”
李一眼神热烈,语气激动道:“他是真正的少年英豪,是汉武帝一朝乃至整个大汉最不可不见的一道亮丽风景。如果能穿越大汉,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他。”】
霍去病笑得很张扬热烈,就如他的这个人一样,如火一般耀眼。
刘彻卫青都不禁生出家有吾儿初长成的想法。
【“在历史上,喊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冠军侯,实际上在战场上,却用了很多匈奴人作为属下。
在很多人眼里,他诚然很厉害,却像个特战部队似的。”
“但实际上呢,虽然古人不懂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霍去病却懂得用匈奴人去对付匈奴人。”
“在客场作战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匈奴人更了解自己的底盘呢?”
“历数我们冠军侯的那些战役,就会发现他麾下的高级军官里面匈奴人占比都非常之高,甚至超过一半了。”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那谁谁谁老是迷路,而霍去病都深入敌人大本营怎么还不迷路,我只想说,这不是废话吗?哪个匈奴人回老家还迷路啊,这不是来搞笑的吗?”
李一嘚瑟道:“他们要是也拥有这个驾驭匈奴人的本事,让他们为自己所用,他们也可以不迷路啊。”
“事实上,在整个汉朝,匈奴人都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跳来跳去的,对他们来说投降不代表真正的臣服,反叛也不少见,在汉朝的历史也从来不少见。
但是!霍去病不一样,他敢用,能用,就是镇得住这点匈奴人。”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五万骑兵,以将军李敢等为大校,出代郡、右北平郡,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
当时就大破匈奴军,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而后他乘胜追杀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可以说兵锋是直逼至北海了。”
“真的,那种少年人的意气风发简直体现的淋漓尽致,绝了好吧。”李一说得自己都忍不住激动起来了。】
刘彻这位君王自然更是爱极了,怎么看自家冠军侯怎么好。
【“而且很少人知道的一点是,他打仗就跟炫技似的,别人是杀匈奴人,但他不一样,他是在打匈奴人的同时又收复更多匈奴人,并且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然后还带领他们一起去匈奴圣地祭天。
所谓的封狼居胥,那不止是宣扬国威,更是在震慑那些投降的匈奴人啊。
按照匈奴人崇拜强者的本性来看,真的,我毫不怀疑,这些跟着咱们冠军侯的匈奴人只怕是将之视为神明了。”
“反正,漠北之战不是霍去病第一次启用匈奴人了,在他前面两次河西之战,用的甚至更多呢,据说河西之战就接收了四万匈奴人的投降,用军粮接济了他们,然后!
在这些投降的匈奴人中他挑选了一万多壮丁,立刻就带着这些人反手杀了回去,把那些不愿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八千多人。”
李一直接星星眼,真的帅炸了。
“比直接杀死敌人更牛逼的是化敌为己用,而在这点上,霍去病是运用的淋漓尽致。”】
霍去病露出张扬的笑容,这算什么,他会为陛下获得更大的胜利。
【“总而言之,经过这一战,在漠南的匈奴人被彻底荡涤,而匈奴单于更是逃到漠北,就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李一狠狠夸炫一番冠军侯,才满足道:“此战后,匈奴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而霍去病将东北的乌桓徙居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汉朝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见,并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交通。”
“汉军回师后,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的功劳,再增封其食邑五千八百户。
霍去病属下的将卒也获得了大量的赏赐,随他出征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邢山、复陆支及伊即靬都分别获封侯爵,李敢也一举获封关内侯。”
“但是,这么大一场胜利,奖赏自然不可能这么寒酸,所以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汉武帝分别加封二人为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共同管理日常的军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
“卫霍在汉武一朝,就是军政的最高代表,也足见汉武帝的信任。”】
卫青不自觉评估这样的权势是好是坏,但是,心里又不禁涌起欢喜。
他告诉自己,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
【“霍去病是汉武帝手里最锋利的剑,耀眼夺目,锋芒刚折,汉武帝时期,谁在他的面前都是不够耀眼的,无论从年纪还是功绩,谁能比得上他呢?”
说到这里,李一却忍不住黯然,
“遗憾的是,霍去病英年早逝,如流星一般,短暂的降落人间就消失了。
汉武帝也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
噩耗再一次被提醒,刘彻抿嘴,没事,这一次他的冠军侯肯定能长命百岁,为他征战四方。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允许他陪葬茂陵,赐其谥号为“景桓”。
这是非常好的谥号,有“武与广地”的意思,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的功绩。
他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又特意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值得一提的是,给霍去病送葬的队伍从长安一直列阵到茂陵,是匈奴人组成的。”
“《史记》记载: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其中,属国军就是霍去病收服的河西匈奴人,呜呜呜汉武帝真的好爱他的冠军侯啊。”】
卫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你以后不准乱来。”听天幕之前说的,去病多半是几年打仗下来才熬出病的。
霍去病听见自己死亡的消息都没有现在被舅舅说的话难受,按舅舅的性格,他几年内都要被管得死死的。
冠军侯垮下脸,这日子,没法过了。
【“与冠军侯相对的是他的舅舅,一位堪称皇帝们最理想状态的大将军。”
“有道是:长平桓桓,上将之元。”
“这是史书记载的长平侯,说他是上将军中的上将军,做到了常人所做不到的极致,他的成功从来不是什么“天幸”。”
“在汉武帝眼里,在历史记载下,他都是一个完美的臣子,能力强又很低调,不结党不养士,奉法遵职。
他是一个完美的统帅,七战七捷,有恩于士卒,更是东方农耕文明以骑兵战胜游牧文明的第一人。
他是一个好长辈,培养出了另一个惊才绝艳的军事家,霍去病知道李敢骂他甚至打伤他,就气到直接将之射杀,可见舅甥之间的感情。”
“他起于外戚,后来凭借自身才能封侯,功高盖主却善始善终,生荣死哀,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此骄纵自大,而是保持一如既往的初心。”
“他成全了刘彻的千秋伟业,成全了华夏民族,或许就向他的封号一样,他带来的是汉武一朝长平的时代。”
“卫青病逝后,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 。
他的谥号是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是同样是很好的谥号啊。”
李一沉默了一下,怅然道:“突然有点心疼猪猪陛下,他亲手送走他的大将军,他的冠军侯。”】
刘彻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别说了别说了,他以后肯定不会这么惨。
【李一缓了缓,才说道:“在那些年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冠军侯“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皆以将军”,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
他歼敌之众,辟地之广,在同时诸将中可谓首屈一指。”
“而长平侯更是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从龙城大捷开始,收复河套、奇袭高阙、二出定襄再到漠北大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在汉武帝的武字里面,一半功绩有他塑造。
西汉立朝以来,依托长城实施要塞防御,不能有效避免匈奴的大规模侵扰,而卫青针对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大、战斗持续能力强、作战半径大的特点,确立了对匈奴作战“以骑兵制骑兵、以机动对机动”的新战法,并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战略思想,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重大胜利,从根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历朝历代祭祀前朝名将,总是少不了他们。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卫青和霍去病。
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卫青霍去病。
《十七史百将传》 等排名也少不了他们的名字。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华夏史上最璀璨的将星之二,大汉帝国双壁,他们实至名归。”
“如果可以,我希望,帝国双壁永不落下。”】
刘彻一手卫青,一手霍去病,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这一次,当然不会落下。
他们是他的荣耀!
第 307 章
【“害, 我突然又想起猪猪陛下晚期了。
说起来卫霍在时,谁敢觊觎太子之位呢,当卫后和太子担心的时候, 刘彻有所察觉, 立刻就跟卫青说, 太子很好, 是守成之君,让太子和卫后不用担心。
猪猪陛下多信任他的大将军啊, 要是卫青还在, 父子之间何至于到出现误会,沟通不良, 以至于反目成仇的地步啊。”
“卫霍不止是太子最强有力的支柱,更是他们父子沟通的桥梁。”
说到这个,李一更心酸了,“谁懂啊?历朝历代功高震主的大将军都是被皇帝忌惮,不死全家就不错了,到了汉武一朝,大将军反而是皇帝可以说心里话的那个。”
“接连失去他两位心腹爱将,猪猪陛下也好惨啊。”李一一会心疼太子,一会心疼卫霍, 一会又心疼什么都失去的猪猪陛下, 主打一个一碗水端平?】
刘彻摸了摸鼻子随即又来住卫青的手,“仲卿啊,这次你们要好好的,你看没有你们, 都有人来朕面前构陷据儿了,朕又不能时时看顾太子, 以至于才……”要不说刘彻是千古一帝,天幕还没有透露多少他就猜到个七七八八。
刘彻:都再三提及桥梁,沟通了,还能是为什么?
卫青敛眉,重重点头。
【“说个地狱笑话,汉武帝晚期的地府,有三伙人在排队,等着无聊问起死因。
甲说:我是因为帮助太子造反被嘎了。
乙说:我是因为帮助陛下平反被嘎了。
丙说:哈哈,我因为中立,两不相帮被嘎了。“】
汉武一朝众人:……好冷的笑话,呵,呵呵,总之就是不能帮太子,也不能害太子,冷眼旁观也得死,主打一个全军覆没是吧???
卫青:一言难尽,陛下晚年这杀性是有那么点大了?
猪猪陛下自有一套说法:“帮助太子谋反,那不死谁死。太子是无辜的,这些去平反的人是半点不知情吗?该杀!还有那些中立的,那更该死了,半点为臣之道都没有!”
霍去病在一边赞同点头,没错没错,陛下说的都对。
卫青拍了他一下,还拱火。
霍去病很委屈了,他怎么就拱火了。
他和舅舅都死了,太子表弟和姨母也没了,他就不信卫霍两家能好到哪里去,他们都不好,还管其他人好不好啊,指不定多少落井下石的,他没说一句都死的好就不错了!
哼!霍去病和刘彻在一边嘀咕,一致不甩卫青。
卫青揉揉额,去病年轻气盛,陛下也是小孩脾气,他们凑一块,就没有让人放心的。
【“汉武帝晚期就和明太祖晚期一样,主打一个无人生还的剧本,建议不要试图闯这样的剧本。”】
汉武帝和明太祖时期的文臣武将纷纷摆手,呵呵,谁要走这种剧本啊!!!问题是怎么避免啊!
【李一则主打一个别人的死活与我无关,美滋滋的说起另一个时期,“我跟你们说,打仗有利有弊,百姓日子不好过,但是对外身板那真的是能挺直,具体在汉武帝时期,那都不是挺直说话,而是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端的一个目中无人好吧。
有一个很具体的例子,苏武不知道多少人知道他,反正苏武牧羊的故事挺有名的。
他是西汉有名的外交家他的气节更是在今天都广为赞誉。
在天汉元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
当时,副使张胜卷入匈奴内乱中,而!苏武受到牵连,被扣留。
那时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要苏武投降。但是苏武誓死不从,差点就要自尽了。后来被匈奴人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汉节牧羊,始终不屈,直到汉昭帝时期才回故土。”
“谁能远离故土多年,在敌人威逼利诱下,二十年不改初心啊,这样的气节,连《汉书》都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苏武是真的很能代表大汉形象的一个人,也就更加让人神往,该是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君王,才能让这样的臣子死心塌地。”
李一感叹一下,又握拳道:“而且,当时,苏武还说了一段话,真的,帅炸了。”
在匈奴人的刀都驾到他脖子上时,他却毫无惧色道:“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南越王杀我大汉使者,结果被我汉军平定,国土成为我大汉九郡。
宛王杀我大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朝鲜王杀我大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还没有受惩罚。
我是绝不会投降的,若是单于杀我,大汉必然会派兵攻打匈奴,到时候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
“啊啊啊真的太帅了这个男人,真的太霸气了这个国家,真的太让人有安全感了这个汉武帝陛下。”李一又忍不住发疯,谁能不为这样的老祖宗发疯呢?好爱好吧。】
刘彻一边不断点头,一边说道:“好一个苏武,好一个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不错,我大汉使臣就是要有这样的骨气和霸道。”
猪猪陛下非常欣赏,虽然那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个苏武他记下了。
他大汉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刘邦哈哈大笑,“好好好。”大汉的未来他已经看见了,四百年不算短,而后代子孙的强盛更是已在眼前。
这个大汉,他很满意。
这个汉武帝,他很满意。
吕后看着刘恒,叹了口气,也许这样也不错。
第 308 章
【“其实汉武帝时期的外交, 嗯,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而且, 都很霸道嚣张。”李一捂脸, “贯彻了大国就是真理, 谁错他刘彻陛下都不会错的准则。”
“但是!我可太喜欢他这种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做法了, 尤其对比大怂朝,那真的太太太爽了。
那啥, 宁可我横暴天下, 也不叫我被欺辱啊!”
李一道:“真的,弱国无外交, 历史已经血淋淋的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看见汉朝这样的霸道,可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原来不是我不爱别人霸道的外交,而是霸道的那个不是我啊。】
刘邦翘着二郎腿,“啧,什么叫霸道,能看进眼里才搭理他们两句,这是他们的荣幸。”
【“汉武帝陛下的强势嚣张那是一直的,更是贯彻他的帝王生涯, 但是他凭什么能被称为千古一帝呢?青史多少帝皇, 可为什么他能被称为千古一帝?”
“有人说他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弄得国库空虚,就是个败家子而已;有人说他迷信神仙方术, 屡屡受骗,挥霍无度;有人说他听信谗言、妄用奸佞, 令卫后和太子刘据死在奸臣小人之手,成为千古冤案。”
说到这里,李一微微一顿,而后提高声音,“但是他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首屈一指,他不仅使得大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使得大汉民族从此闪耀登场,并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他树立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
李一轻笑道:“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贬低他的人,可是今天的华夏依然还是汉族,我们依然还自称汉人。”】
不招人妒是庸才。猪猪陛下眼皮都不抬一下,反正肯定是后世皇帝嫉妒他!
他美滋滋的想,嘿,汉族!汉人!唉怎么这么好听啊!
【李一缓缓道:“他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打破了被世袭和外戚垄断的重要官位继承,于元封五年颁求贤诏书,提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而在他所提拔的人才中,不乏出身下贱或寒门之人,文有主父偃、卜式、公孙弘、儿宽、朱买臣、桑弘羊等,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甚至晚年还提拔了匈奴俘虏金日磾为顾命大臣。
他还从制度上完善人才提拔机制,大力发展察举制,在建元元年十月、元光元年、元光五年都分别下诏举贤良文学,得到董仲舒、东方朔、公孙弘、严助等人才。
又在元光元年下诏令郡国每岁举孝者、廉吏各一人,这也就是举孝廉的由来,也使察举成为定制,孝廉亦成为察举制的核心科目。
班固称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这也是为什么汉武一朝所创造的业绩“后世莫及”,毕竟这位陛下是真的会用人,敢用人。”
“他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李一顿了顿,“别看儒家越往后越不行,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政策能实行千年以上,也该看出他自有其优越性,而儒家出生的大佬也确实是一批又一批的。”】
刘彻摸了摸下巴,儒家嘛,还是能用,也必须用,但是怎么用得更顺手一点,他还得看看。
【“他加强了法制,命中大夫张汤、赵禹修订律令,最终确立了汉律的框架。”
“他在汉景帝削藩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削弱诸侯王的措施。
元朔二年,汉武帝根据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可以“推恩”将其封地分封给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的子弟,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侯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并且!所分封的侯国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
经过这一系列削藩措施,诸侯王权势、封地愈益缩减,名存实亡。
大汉集权在汉武帝手里可谓达到高峰。”
“而且,自元鼎五年开始,他也和秦始皇一样频繁巡行郡国,其足迹北至塞外,南及湘衡,东到大海,西逾陇山,遍及五岳四渎。
在此期间,他还完成了封禅泰山、祭祀明堂、治理黄河等壮举。“】
巡视地方,一般都是为了加强统治。汉文帝眼神一暗,说起来,那卫霍是什么时候过世的?
【“他推行“易正朔”的政策,对纪年方式、历法等进行了全面改革,于是年号制度成为之后华夏绝大多数帝王所采用的纪年方式,并影响了东亚各国,延续至今。
说起这个,李一突然就来气,“现在我们用公元纪年,但事实上,公元纪年来自西方,来自那段屈辱的历史。”
“公元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所以华夏历史现在习惯用公元,实际上根本不是我们的本土纪元。”】
秦始皇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汉武帝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唐太宗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一堆自信满满的皇帝都整懵逼了,不是,咱们自己的历史,为什么用那什么西方的纪元啊???
汉武陛下前脚才得意洋洋,后脚就无语住了,“后世不是看起来很强盛吗?天幕不是很厉害吗?”要是按照汉武帝陛下的想法,哪怕是全世界互通了,他们也该用他大汉的纪元!
【李一趁机塞料,委委屈屈道:“没办法,清朝末期以后,我们就远远落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自然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哪怕是现在,华夏再次崛起,可是这些对后世的我们是既定历史,已成定局了。但是陛下们还是可以努力努力,争取改命啊!”】
“看来这个屈辱历史,确实很屈辱。”卫青皱眉,是来自西方的敌人吗?比匈奴还要强大遥远的敌人吗?
【趁机塞料后,李一才又一本正经道:“总之,在创造年号纪元的同时,汉武帝还改订历法。
要说汉承秦制,也还是沿用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于是汉武帝就命令邓平、唐都、落下闳等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另造新历,于太初元年颁布,是为太初历。
太初历采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采用二十四节气,首次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并计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每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汉武帝时期却被称为继战国后历史上第二个兴修水利的高峰期,可见他于水利工程上的功绩。
他在关中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在西北边疆亦设置“渠卒”,负责水利。”
“他还整治了漕运,接受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引渭穿渠”,以便关东粮食顺利运到关中,为此他发动数万人用三年时间修起了三百里漕渠,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还有一定的灌溉作用。”
“黄河治理工作同样是历朝历代不可避免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猪猪陛下还秀出一个新操作。”李一捂嘴笑道:“汉武帝先派了郑当时、汲黯率十万军民堵口,但由于水势太大,堵而复决,当地民众又几次堵口,但都没有成功。
元封元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回来途中,亲临瓠子,“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终于堵住了决口。”
“好家伙,这个操作让我想到了,谁负责修桥,就让那个官员带着重物上去走一遭,看看谁敢贪污搞豆腐渣工程。这个也是差不多的道理,怎么之前黄河都堵不住,现在文武百官都上去了就堵住了呢?呵呵。”
说道这里,李一轻咳一声,“黄河治理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咳咳,咱们猪猪陛下是真的双标。”】
汉武帝时期的文臣武将们也缓缓打出一个问号:这个将军以下,是不是不包括卫霍这二位啊???
猪猪陛下眨眨眼,理直气壮的想:黄河多危险啊,他的大将军怎么能去,万一没了,谁给他打匈奴啊?
当然,这时候还没有失去他的大将军和冠军侯的猪猪陛下不知道,没几年他的大将军也要没了,而且,他的冠军侯在这个时间早就没了。
他只是撇嘴想:看看,这人都上去堵黄河,不就搞定了?别让他知道又是谁在搞鬼,不然通通记小本本。
【“为了防止河水再一次泛滥成灾,汉武帝又让民众修好了黄河分洪的两条渠道,于是“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此外,汉武帝还注重农业发展,他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和牛耕,改进农具,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西汉社会转危为安,为昭宣中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在经济上,他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等。”
“至于军事那就更是不必再多说了,大汉帝国双壁的荣耀就是汉武帝陛下的荣耀,不是吗?”】
刘彻笑得畅快,是极是极。
【“从汉武帝即位后,大汉的面貌看不一样了。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这样强悍的大汉,就是由汉武帝缔造的。
自他继位起,就一改之前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出击周边四夷,对外战争贯穿其在位大部分时间,对匈奴、闽越、东越、南越、朝鲜、西南夷、西羌、车师、楼兰、大宛等国家或民族发动了至少二十八场战争。
他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等,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等,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这一系列战争“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使华夏“千万年皆食其利”。”
“他还积极经营西域,断匈奴之右臂,同时达到“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目标。
他的功绩还有很多很多,今人很难论及他的功过。
千秋以来,他依然如一轮骄阳,熠熠生辉。”
说道这里,李一舒了口气,目光熠熠,“在当时,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种视天下于无物的霸道和神性,我所见的上一个是始皇帝啊!
而这样光辉而灿烂的华夏,只在汉唐可见,哪怕是往后的大明,那都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有骨气,但是,没有了这样的霸道和强势了。”
“司马迁曾评价:“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司马迁大大对汉武帝和卫霍都有失偏颇。可是,哪怕如此,在他笔下记录的汉武一朝,在他笔下记录的大汉帝国双壁,就已经耀眼无比,光辉灿烂了。”
“而今,我惟愿,骄阳如汉武陛下啊,愿您千秋万代,愿大汉永昌,最重要的是,愿大汉帝国双壁,永远在您身边。”】
第 309 章
【“在华夏历史上, 特殊的皇帝很多,有好有坏,但是这一位仍然称得上非常特殊, 他是无数文人雅士心中的白月光, 他历来被帝王们所推崇, 在他以前, 汉文帝是公认的明君,在他之后, 哪怕是汉文帝都要退避一舍。”
“在他的时代, 没有灭过国的武将不足以提名;在他的时代,百花齐放, 没有谁能独占鳌头;在他的时代,他就是天下第一名将!”
“如果一定要公推华夏第一明君,那么我想,除了他,应该没有人能稳居第一吧。”
“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哪怕死后无数人,都会被哭陵的神奇皇帝。”
“你喜欢唐太宗吗?”李一悠悠开口,随即便自语道:“我想,无论你喜不喜欢他, 都会一定会喜欢他缔造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骤然笑了, 大唐盛世嘛,真是好美丽的一个词,他一生都将会此而追逐。
【“有道是多难兴邦,可是我却由衷的希望, 这片大地不要有那么苦难。父母常常希望子女能喜乐平安即可,不必求什么大富大贵, 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吧。”
李一叹了口气,“可众所周知的是,华夏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平心而论,生逢乱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幸的: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贵族子弟亦不得不委身于反王,忠直被杀者有之,妻离子散者有之,里居避祸者有之,饥寒采樵者有之……”
“面对乱世,每个人都做出不同的选择。”
“而我们的唐太宗呢?他选择征服乱世。”
“伟人曾经评价唐太宗是‘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意思就是说,他身为“太原公子”,本可以坐享富贵荣华,但他却志存天下,平定乱世,成为旷世英雄。”
“很显然,大家欣赏的目光总是一致的,譬如此刻,我和伟人一样,都很欣赏唐太宗陛下啦。”李一心想,这也算是和伟人有同款的喜爱吧嘿嘿。
“在诗词歌赋里面,我们总能读到很多壮志未酬的作品,我们为他们遗憾,为之怅然,就说房玄龄吧,都说房谋杜断,作为大唐非常有名的谋士和相辅,他很厉害,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十八岁就举本州进士。可谁能想到祸从天降呢?
他倒霉的碰见汉王杨谅谋反,因在汉王封地上任职而被“坐事,除名徙上郡”,从此悄无声息了呢。
要知道,当房玄龄遇上他的知己明主那一年,他已经38岁了。”
李一象征性的遗憾了一下,然后转头就激动道:“但是!唐太宗大抵就是他们的反面例子吧。”
“在这里,我一定要说一句:天不生他李世民,隋末乱世如长夜啊。”
李一光棍的表示:“我们不倡导个人主义,但是英雄不一样,而且也总有其存在的道理。在隋末,群雄并立,放眼那么多诸侯势力,谁能真正压服谁呢?哪怕是名义上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实际上也是诸侯王级别罢了。他李渊当然也有做过统一天下的美梦,但实际上,从他进入长安,从他当上皇帝那一刻,他就雄心壮志也在逐渐消失了。”
“如果没有李世民,谁也不知道诸侯割据的时代是不是再一次来临。”
“历史没有假如,但是我们实事求是的说,那就是遍数当时诸侯,无一有天下主之像!”】
李世民摸摸下巴,其实李密还可以,窦建德也不错了,王世充也马马虎虎吧,嗯,虽然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嘿嘿。
房玄龄淡淡的笑了笑,他运气不好吗?正常人和谋反沾边,哪里还能再起来,可他不但起来了,还相中了明主,这位明主还带领他们走上不能想象的盛世,他分明已经运气了得了。
【“咱们的太原公子啊,他的人生一直都是光辉灿烂的。
比起绝大多数人,他的人生其实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选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世家子弟,可以躺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王侯。”
“可是在乱世来临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站出来。”
“他又比绝大多数人有担当,有勇气。”
“我们常常说霍去病是少年英雄,可事实上,他比霍去病还要更早的走上战场。”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锋芒毕露,走上天下这个大舞台。”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披风沐雨,攻无不克,血盈满袖,洒之复战。”李一忽而轻叹,“世民此来,非是问鼎之轻重。”
“他一直都不是。他有争霸的心思,但却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当帝王;而比起帝王,他更有一颗心怀天下苍生的心。”
“我一直认为,他是在拯救那个破破烂烂的世道。”
“在他人生那么多个选择里,他独独选择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
“所以他是千古一帝。”】
害,被天幕夸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笑出月牙的二凤陛下整一个美滋滋的。
【“从十八岁起,他就随父起兵,一路披荆斩棘,直取关中,可以说,半个大唐都是他打下来的,这个一个事实。
所以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最后落得被父兄所忌惮。”
“李渊和李建成也算不上平庸之辈,可谁让他们碰见的是唐太宗陛下呢?他们其实也没必要绝望,因为哪怕青史往后千年,也出不了第二个天策上将。”
“不是谁都能在十九岁就于陇山之中大破十万薛秦铁骑,将素来以彪悍著称的陇西士卒吓得风声鹤唳,投涧谷死者不计其数,又乘势以二千余骑星夜包围折墌城,逼降薛仁果。
也不是谁都能二十岁就主动请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然后真的乘坚冰踏过黄河,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他的每一年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极限,他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他二十五岁那一年,整个大唐内里都空虚而突厥兵临城下时,更是他率领百余骑兵与颉利可汗单刀赴会,巧施反间计智退突厥举国大军。”
“他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勇气是一直的,他肩上背负了越来越多人的命运,可是他从来没有一刻妥协过。”
“二十七那一年,他亲手夺下这片破烂的山河,其实谁不知道这片山河本就该属于他呢?
到他三十一岁时,彼时四夷君长咸集长安,共尊他为天可汗。”
“假如这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那么这里该有的结语是——上部完。”】
啊?这才上部,那不就是还有下部???唐朝前的人心惊,这是什么变态啊!
霍去病目光炯炯,那是遇上对手的激动。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啊。”汉武帝陛下摸摸下巴,露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虽然但是,“朕记得天幕之前说过,他的谥号是文?”不是,大家一样开疆扩土,他怎么就是文了?
就算后面他治理国家还不错,但是猪猪陛下自认为文治武功他也没有落下哪个啊?
猪猪陛下整一个不服气。
说到底,为什么是龙凤猪啊?对于这个排名猪猪陛下始终耿耿于怀。
【“他一直都是一个过分年轻的将军,一个过分年轻的君王,但是不变的是,他一直都是靠谱的。”
他年轻,对自己的力量有着绝对的自信,行军打仗不墨守陈规,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功绩,他本该桀骜不驯,哪怕目中无人,其实也没有人能说他什么因为他确实有那个资本。
但是他偏偏没有,他可以很自然地礼贤长者,虚心求教。
离开战场的秦王殿下,就是一个敏而好学的后生,会在朝谒公事之暇来到文学馆中,与十八学士讨论文籍,直至夜分乃罢。”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虞世南的《帝王略论》,在这里面通篇都是“公子曰”“先生曰”,完全看不出这个伶牙俐齿的“公子”就是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策上将。”
毕竟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将军,他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哪怕是如卫青这样能谦虚礼让于人的,也完全不同。”
“这大概就是上的了战场,下得了学馆的顶尖文武双全大佬罢了。”
李一感叹道:“有人说,没有被岁月蹉跎过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吧。
我想大抵是的,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如他一般,至年少起就在征服世界呢?
成名太早之人,往往容易恃功而骄,刚愎自用,最终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亦或是……早早夭折,就如冠军侯霍去病。”
李一叹了口气,继续道:“但是唐太宗不一样,他的一生,几乎很少犯过什么错误,他近乎完美。
他不但在最美好的年华完成了自己最擅长的功业,还有着“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的担当。
文治武功,在他的武功逐渐达到巅峰时,他甚至主动追求兼善天下。”
“很多人都知道,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其实很多一开始都是他的对手他的敌人,都不止一次想要杀死他。
但是这些敌人最后往往被他所降伏,所折服,于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他。
而能够把信任给予曾经的敌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才能,就我所知道的,他是第一人。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人最大的残忍,可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真正去爱护别人,才会听得进不同的声音,才会真心感激功臣良佐们对自己的成就。”
“历史上不乏鸟尽弓藏的皇帝,可是他永远不担心这样的事情。”
李一笑了笑,“强大的皇帝总是更有包容心和自信心,就比如,咱们这位唐太宗陛下,他自己就是最能打的那个,又怎么会担心手下功高震主呢?”】
第 310 章
【“在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其实也有好几个, 三国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而隋末唐初也同样如此。
在这个时代,有被称为军神的李靖, 有房谋杜断的两大谋臣, 有瓦岗寨各路英雄好汉, 有史上最有名的谏臣……仿佛所有类型的人才都在这一时期诞生了。
可是, 大概就像百鸟朝凤,凤凰已经凌空, 剩下那些虽然也出众, 却也没办法让人第一时间想到。”
李一含笑道:“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出众,恰恰相反, 群星已经非常耀眼啦。”】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但是凤凰翱翔天际,旁人再耀眼,也难以夺走其光芒啊。
凤凰。李世民忍不住笑了,他确实很喜欢这个形容。
嗯,比野猪不要好太多。二凤陛下悄悄在皇帝群里打下一行字:@汉武帝刘彻凤凰这个形容倒也马马虎虎,您觉得呢?
猪猪陛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宁没事吧!!!
啊啊啊,好气呀。
嬴政看了眼信息, 有点无语, 幼稚鬼。随即扔一边,继续处理政务。
【李一没注意群里开始的掐架,慢悠悠道:“我很喜欢李靖,他出将入相, 为大唐征战四方,他灭东突厥, 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一洗屈辱。他平定吐谷浑之乱,一生从无败绩。
他是军神,是武庙十哲之一,古今名将前十他一定名列前茅其中。”
“我也很喜欢李绩,他随唐太宗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他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说起来,初唐年间,排除天策上将本人,这两位总是并列齐名的。”
“当然,大唐的武将也不独这两位,事实上有名的还有很多,门神尉迟恭、秦琼是赫赫有名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常被用于镇宅和保护家宅安宁,代表着保护和祝福的寓意。
当然,还有三板斧的程咬金啊,河间王李孝恭,侯君集等等……就如我开头所说的,在这一时期,没有灭过国的武将那都是不合格的。”
“他们每一个都称得上战功赫赫,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可能都要被大吹特吹,但是在贞观一朝,都只是能拿的出手罢了。”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唐太宗要压住这群性格各异,战功赫赫的武将们有多牛逼了。”
李一幽默道:“因为手下能打的选手太多,所以每逢战事,武将们总是要争着举手,慢一步可能就分不到饼了。”
“至于我们曾经的天策上将,那就更不要想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从上级的角度来说,他不可能和手下争功啊,要是他出手,还有别人什么事情吗?所以他不能出手。
从皇帝的身份来说,他不可能再像过往那样任性,可以到处跑,更别说上战场了。他的安危关系到社稷江山,注定他再也没有任性的资格。”
“唉,他已经不再只是天策上将了,而是大唐的皇帝陛下。”说得李一自己都有点伤感,到处跑的天策上将固然让人觉得头疼好笑又骄傲,可是过分懂事的唐太宗陛下也着实令人心疼。
凤凰本该翱翔九天,而不是困际于长安的。】
贞观一朝的文臣武将反思一下,陛下好像是有那么一丢丢惨是吧?
嗯……就,也许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下呢?房玄龄思考一下这个可能性。
魏征抬了抬眼皮,冷酷无情的示意同僚们,不行!
就他们这位陛下的性子,真要放出去,那就是脱缰的野马,呵呵,再想让他回来,难如登天。
杜如晦轻笑,好吧,想想曾经天策上将的作风,确实如此。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的大唐,也许还没有未来那么强盛,但是,让他们的陛下自由一点,却不是不可以。
说到底,他相信陛下的自制力。
魏征皱眉,这是相不相信的问题嘛?
不过,他想起天幕说的,心心念念要泰山封禅却始终被他劝阻,结果也没有去成的事情,最后又沉默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不行。
【“唐太宗麾下也不独武将多,文臣同样夺目。
你听过房谋杜断吗?”
“说起房玄龄,就不能不提杜如晦,说起杜如晦,又怎么少的了房玄龄,这两位一直是唐太宗最有力的左膀右臂。”
“在天策上将征战四方的时候,房玄龄是其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为其出谋划策,推荐良才;在唐太宗登基后,又成为一代名相,为其打理国家,兢兢业业,恪守职责。
唐太宗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而杜如晦同样是一代名相,要说起来他还是被房玄龄推荐给唐太宗的,每逢唐太宗遇事不决,他总是能果断做出选择。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次议事,房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杜如晦亦尊重房玄龄之策。
于是时人称杜如晦长于断,房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唐太宗。
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和房杜二人关系非常好,杜如晦去世时,唐太宗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
而且往后经年,也还总是思念他。
说起来杜如晦是贞观四年过世的,可是直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后,甚至将杜如晦排在第三。”
“而十多年后,唐太宗又送走了房玄龄,为之废朝三日。”
“唐太宗的爱憎其实是很明显的,他也容易大哭大笑,对于他而言,这些老伙计已经不仅仅是臣子,也还是朋友。”
“他总是善于交朋友的,可是他的一生,一直在送走他们。”
“他总是在失去。”】
房玄龄叹了口气,悲伤过度,对身体不好。
杜如晦看着已经开始眼泪汪汪的陛下,连忙出声劝慰,“臣如今还好好的,陛下可莫要做小儿之态。”
“玄龄克明啊,你们怎么丢下我一个人了。”李世民不听,并且发出谴责。
魏征在一边又开始皱眉,都是惯的。
【“还有魏征,啊,说起来他和唐太宗陛下的故事就更有名了。”】
魏征正要开口,闻言顿了顿,他过世陛下应该松了口气吧,那也好。毕竟总是哭,有损帝颜,对身体也不好。
【“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迹那就老多了,一个直言进谏,一个从谏如流。
当然,对于他的印象,大家可能都以为是谏臣,但其实不止,他也是唐代有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来着。
唐初八史中的五史都是他奉命总撰的。
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唐太宗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
“在他过世后,唐太宗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凌烟阁他更是位居第四,死后极尽衰荣。“】
魏征愣了愣,抿唇,然后更加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陛下……”他正要说什么,然后就被更难过的大唐皇帝陛下握住手,眼泪汪汪的殷勤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讳疾忌医什么的。
……算了,有点招架不住。魏征决定今天先放弃劝谏了。
李世民心里悄悄比了个耶,好耶,蒙混过关。
他当然很难过,亲手一个个送走自己臣子什么的了,这种事情再来几次他都没办法麻木,只会更加痛苦。
但是,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还好好的,以后也肯定都长命百岁,没错,肯定会的!
【“还有十八学士的其他人,虞世南、于敬宁、孔颖达等人,无一不是名动一时的大佬,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十八学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共同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
“贞观之治从来不是唐太宗一个人的治世,而是一群人的治世,是所有人一同努力的结果。”】
李世民忍不住直点头,是极是极,玄龄如晦都很厉害,魏征虽然也总是气他,但是他说的也总是有道理,还有无忌,总是支持他的……天幕老是夸他,可是如果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丰功伟绩,那一定是因为有他们的辅佐。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良朋益友,他的不可或缺。
【“如果不是有唐太宗,不是有这么多贤臣良将,那么在天崩开局的大唐初年,也不可能缔造这样的盛世。”李一说到这里,却依然面带微笑,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因为他们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第 311 章
【“我们都说,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与灾难抗争的历史。
历朝历代,哪个时期没有走在赈灾的路上呢?哦,还是有的, 碰见昏君的时候, 昏君就是不管天下人的死活, 自己怎么快乐怎么来。”
像是想起什么晦气玩意, 李一连忙摇头,然后诚恳道:“谁懂啊?唐太宗陛下是很贤明很牛逼没错, 可他幸运又实在不幸运。
当皇帝按说都是好事, 但若哪个皇帝碰见他这样的开局,那大概是要绝望了。”
“我们的倒霉蛋二凤陛下, 登基后才改元,第一年就碰见一场罕见的霜灾横扫北部,当时唐朝的几个粮食主产区都遭到了重创,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然后贞观二年,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关中地区又遭遇旱灾,那时候长安地区发生了规模庞大的蝗灾,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颗粒无收,一时间长安地区饿殍遍野,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还有贞观三年, 大水, 洪灾,五洲出现蝗灾,关内大旱;贞观四年,三洲出现蝗灾, 大旱,三洲发大水;贞观六年数洲发大水, 贞观七年三十多洲大水……还有鼠灾,疫情等等。
古人喜欢将自然灾害和君王德行捆绑在一起,这当然能规范帝王的言行举止,以免因为帝王的所作所为,而伤害到国家和百姓。
但是,实事求是来说,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换任何一个没有道德瑕疵的人去当这个唐皇,该出现的天灾依然会出现。”
李一叹了口气,“可当时谁知道呢?而唐太宗的继位方式又令人诟病,在这种情况,出现各种天灾人祸,他可不就被攻讦了,都说这是天谴,是他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报应,可能他自己都迷茫了。”】
李世民眼神一暗。
【“可能对于这位盛誉在身的伟大帝皇来说,这是他身上唯一可以被实锤的污点了吧。”
李一笑了笑,“唐太宗自然也是人,自然也不是无坚不摧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代明君,是千古难出的伟大帝皇。”
“他一面治理国家,一面又意识到天灾侵害的不仅仅是唐朝,同时也会影响到突厥,而且突厥地处更北方,受自然灾害影响应该更大。
于是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打探突厥内部情报,很快就得到反馈,那就是突厥受灾情况比他想象中的更为严重,而颉利可汗为了减少本部的损失,强行要求那些归附突厥的部族增缴税赋。
在生死攸关面前,那些归附的部族都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并且推举位于大漠北部的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可汗为可汗,试图通过彼此结盟共同对抗颉利可汗。
但乙失夷男自知薛延陀的实力与突厥相差甚远,所以尽管有回纥、拔野古等部族的推举,但他还是表现得举棋不定。
得知这一情报后,李世民立即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并敕封乙失夷男为薛延陀可汗,同时承诺与薛延陀共同夹击突厥。
当时乙失夷男正面临被颉利可汗消灭的威胁,唐朝天子千里之外带来的这份诏书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于是他立即同意接受唐朝天子敕封,同时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国。自此,薛延陀成为了唐朝在漠北的第一个附属国。
与此同时,突厥内部的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又爆发了矛盾,突利可汗愤而投向唐朝。
也正是颉利可汗众叛亲离,让唐太宗意识到这是一个北伐突厥的大好时机。
贞观二年,唐太宗派军攻灭了长期依附于突厥的梁师都政权,一举收复河套地区。
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十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突厥。
贞观四年,李靖大军一路连破突厥,最终将颉利可汗擒获,自此盛极一时的东突厥汗国灭亡。“】
李世民精神一振,琢磨着怎么更好的利用这些消息。
【“天灾是一把双刃剑,他给大唐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登基之初面对频繁的天灾和朝野间舆论的质疑,这时候的唐太宗处境可想而知是艰难的。
然而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会,并极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从而使大唐王朝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他本人也因这次成功绝地反击而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可汗”。”
“军功带来威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治理天灾下的大唐。”
“为什么大唐的百姓那么爱戴唐太宗呢?因为唐太宗从始至终没有放弃他们。”
“唐太宗在位23年,天灾几乎贯彻他的帝皇生涯,几乎没有一年是没有天灾人祸的,哪怕华夏史堪称一部抗灾史,但是这么频繁的概率,依然还是很少见的。
换作任何一个皇帝,只怕都要绝望,但是他却不一样,他没有放弃,而且去战胜这些天灾,并且在这样的灾难下打造出一个贞观之治。”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唐太宗反思自己,节俭克制,停建各个宫殿,大赦天下,派遣能干的大臣到地方赈灾,治理地方,开荒种田,重新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又疏通河道,治理洪水,据说当时好几个州甚至因此水上交通方便,发展起了渔业,制盐业等。
在那个恐惧蝗虫的年代,他还率先吞吃蝗虫,表示抗击蝗灾的决心。一个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百姓还有什么害怕蝗虫的理由呢?
而面对疫情,他在地方上设立医学博士,但是每州仅有一二十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采取了向疫区派送人员的方法,就是在这种中央协同地方的管理方法之下,那些疫情才没有扩散开来。
还有很多措施,唐太宗不止一次表示,要仁政爱民,而他从来不止于言语,而是确切的落实下来。”
“有多少人知道白居易《七德舞》呢?那是白居易有感于唐太宗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的艰难,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写下了的著名诗篇。
在诗里面他强调唐太宗“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什么是唐太宗的心?那是克己,是爱民。
正因为唐太宗言行如一,所以朝野上下才能齐心协力一起渡过了贞观初期的灾荒,为开创贞观之治迈出了第一步。
也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说,“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所以在民生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唐太宗才能在贞观三年冬天还派出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东突厥,并在第二年春天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人心所向。”
李一感叹道:“可以说放眼古代,唐朝都是国家治理较为成功的那一个,而我们心心念念的大唐盛世,就是这么一步步艰难又稳定的走出来的。”
“人定胜天,这是我在唐太宗,在贞观一朝所看见的最坚定的信念。”
“从来都是人创造历史,大唐盛世也不是注定的,而是贞观一朝的心血所在。”】
在听见后面每一年的各种天灾,李世民就已经开始捂着心口了,连他都要忍不住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天谴了,可天幕却说,人定胜天。
“玄龄,克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啊。”李世民缓缓吐了口气,郑重道。
房玄龄却含笑点头,“臣一直相信,跟着陛下,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名为天灾。
这条通往大唐盛世的路并不好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之难,可是只要有陛下在,他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
陛下常说是他们给了他信心和勇气,可是,陛下才是他们的希望的来源。
从前,天策上将带着他们无往不利,以后,他们的唐皇陛下,也会带着他们所向披靡。
第 312 章
【“唐太宗的人生只有五十二年, 可是他的人生没有一天的虚度的。”李一说起他,总是带着轻松的笑意,大约是知道这位陛下实在靠谱又厉害吧, 只要知道问题, 想来是没有他不能解决的。
“他知人善任, 用人唯贤, 不问出身,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 新设弘文馆, 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重用前太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他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此,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 命宗室出任官吏, 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像是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李一哈哈笑道:“说起来,这位封德彝才是真的牛逼,海王之王, 就算我们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政局复杂的时候墙头草也不少, 但是像他这么脚踏三条船,还让皇帝、太子和天策上将都视他为心腹,在新朝如鱼得水,混得很好,不得不说,这怎么不是一种强悍呢?”】
李世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封德彝在同僚们看神人一样的目光下,直冒冷汗,然后露出一个镇定的笑容,“陛下,臣一片丹心,天地可鉴啊。”
李世民呵呵笑了,你编,你继续编啊。
他当然不至于为过去的事情翻旧账,毕竟他麾下什么人没有,降臣也多了去,不乏曾经的对手,但是!别人都是坦白局,这个呢???枉他这么信任,居然差点阴沟里翻船了?这要是换耶耶或者李建成,这家伙怕也是这句话吧。
二凤陛下很委屈,很生气。
【李一砸了个雷,完全不知道给某人带来什么火葬场?事件,又继续笑眯眯道:“秉持着好东西就拿来用的想法,唐太宗延续隋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又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让三省互相牵制;在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道。此外,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又延续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从谏如流一直是唐太宗身上非常显著的特点,他以隋炀帝为戒,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贞观年间,光是魏徵就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唐太宗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可唐太宗最后都一一收下这些谏言,加以改正。
还有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人,皆以极谏知名。”
“在唐太宗时期,臣子谏言是非常频繁常见的事情,唐太宗当然不是什么老好人性格,更不是会被臣子欺负的那种人,他也会有生气,愤怒的时候,但是最后又往往能忍下愤怒,反思纳谏。
这也可以看出贞观年间的风气,所以才能创建了一个精干、廉洁、高效的政府系统。”
“说起来,在后来,大家夸一个朝廷好,就喜欢说有贞观遗风。”】
二凤陛下转头找老婆去了,要夸夸!
长孙皇后含笑道:“二哥自然是最好的。”她的夫君,一直都是最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皇帝。
【“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出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现象。据说有一次岁末处理死刑犯时,唐太宗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隔年秋天再回来行刑。结果隔年,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李一都仍不住啧啧称奇,因为人都是自私怕死的,也不是谁都会担心逃跑而连累家人,要是真的品行都这么好,就不会都是死囚了。但是居然就真的不跑了?
这只能证明,唐太宗人格魅力无敌?呸,开玩笑的,分明就是在说当时的治安很好,连犯人都知道逃跑没有希望好嘛!
“史书里面不止一次强调唐太宗重视吏治的清明,他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都是自励廉能,这些都大大提高政府效率。”
“贞观时期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商业发达的时期,当时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华夏。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
至于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更是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而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更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彼时唐朝疆域辽阔,唐太宗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
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至于军事上,贞观一朝对外战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没有对手。”
“使四方宾服,各国来朝,唐太宗甚至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一哈哈笑道:“广纳八方,无论是哪个民族,入了大唐,就是他的子民。”
“正确的解释当然是唐太宗对各民族持着包容开放的态度,但是以当时大唐用武力打造出来的气度,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叫爸爸,不叫打你们。”李一揶揄道,这都是被打服的,乖巧听话的,唐太宗陛下当然会爱他们啦。】
咳咳,什么爸爸,都是朋友。李世民谦虚,了不起就是让他们加入大唐这个大家庭,对吧?
【“当唐朝灭东突厥后,唐太宗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又在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对突厥留居民众实施管理。
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
从此,“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死亡者,必诏册立其后嗣焉”,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
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
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自信、包容、豪迈、强盛。
当人们回顾历史时,为“唐朝”赋予的人格化侧写,每一个,都像极了他的个性。“】
朕都会夸的不好意思了。唐太宗陛下笑容明媚,心情舒畅,感觉自己就是来接受表扬的。
美滋滋.jpg
第 313 章
刘彻陛下表示, 谁还不是少年天子啊?他的一生也不曾虚度过啊。嗯,反正他觉得他过得很充足。
李世民回忆一下过往,是挺精彩刺激的, 而现在的生活, 看起来平淡, 但是也充满重任。
他骤然一笑, 其实天幕前面说的不对,他不是被困于宫内的凤凰, 而是自愿栖息于此。
战场固然让他觉得血液沸腾, 充满刺激,但是现在的生活, 也是他的选择。
选择把这片土地纳入他的羽翼下,保护这片土地,然后看着她欣欣向荣,繁荣富强。
他从不后悔这个选择。
【“从东汉末年开始,华夏就进入了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只要有点实力的都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从三国、两晋到五代十国,这些势力轮番登场,在将历史装扮的五彩缤纷的同时,也将大好河山折腾得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诚然有些势力可以短暂的庇护一方一时平安, 可是没有统一, 战争总是很快到来。
而由于常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人口损失的幅度也成为历史上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在这几百年里,华夏的经济发展遭到重创, 文化领域更是几乎陷于停滞。
而后,是杨坚结束了这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可谁也想不到隋朝的统一是如此的短暂, 不久,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隋朝也灭亡了,中原王朝再次陷入混乱。”
“华夏真的能再度恢复一统,再回汉时的强大吗?谁也没有信心,谁也不敢想。”
“毕竟此时距离杨坚结束南北朝割据的局面也不过三十七年,短暂的连一代人的人生都还没有结束。”
“如果不是唐太宗短短几年就收拾完隋末的烂摊子,可能局面比西晋五胡乱华之时也好不到哪去,毕竟当时草原也强大起来,正在一旁虎视眈眈。”】
亲生经历这些的人才更明白当时的绝望,也比谁都更渴望现在的日子能一直下去。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唐太宗是从隋朝走过来的,从太平年间到政治诡谲再到乱世,他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已经见识了太多。
正是因为亲眼看着隋朝的崩塌,所以他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又励精图治,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他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他开疆拓土,攻灭**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他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李一轻笑道:“多么壮阔的画面啊。”
“我曾经想过,如果没有唐太宗,那么在几百年混乱黑暗的历史之后,在短暂的统一之后再度破灭的残局还有谁能拯救?谁还能再度成就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
“这些我都不得而知。”
“但是,很少有一个皇帝能得到后世帝皇统一的赞誉,而唐太宗可以。”
“他成为了一个标杆,所以后来有志君王都渴望超越他,但是基本没有人能做到。”
“自他以后,也再没有一个皇帝可以无可争议的被称为千古一帝。”
“对后世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正因为有唐太宗,才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华夏第二个黄金时代。”
“西方有一个学者是这么形容唐太宗的:他似乎像天命所归的人物,对他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会的拯救者,也是统一与和平的恢复者。他的个性是如此地强悍有力,他影响了所有与他相处过的人物,并且成为一个后代子孙眼中的传奇人物。在华夏的帝王中,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李一补充道:“最后一句我保留态度,但是华夏幸而有他。”】
“哈哈哈。”对于李一的保留态度,李世民反而笑了,如果青史几千年无一可并列齐名的人,那才是真的寂寞吧。
他希望大唐能千年万年,但是也希望后来者可以超越他。
如果不能,那不是一种悲哀吗?
【“没有大唐的华夏该多么的遗憾,而没有唐太宗的大唐,还是大唐吗?”李一摊手,“幸好这只是个假设。”
“如果唐太宗是自那黑夜中盛起的万家灯火,是千万年来依然炫目迷人的大唐盛世。
“那么,缔造这盛世的是你,让万国来朝依然是你。”
“千年万载,你熠熠生辉。”】
第 314 章
【在抛出下一个人物之前, 李一突然问道:“有谁知道什么是大一统吗?”】
李斯斩钉截铁道:“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显然, 他指的是他至高至尊的陛下。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刘彻则抛出《公羊传》中的概念。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 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也。”李世民则是想起《汉书》。
概念都是与时俱进的,关于大一统这个永垂不朽的话题, 那就更是如此了。
【“大一统概念源远流长, 若是追溯,可以往上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但是公认的华夏第一个大一统国家,是秦朝。
为什么不是夏商周呢?这大约是制度上的不同。”
“统一,有两种含义,“大统一”和“大一统”,前者是指地域统一,后者则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而众所周知,秦朝以前实行的是分封制。当初秦朝统一时也为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而吵过很久,最后秦始皇选择了郡县制。”
“要知道在分封制下,夏商周虽然在地域上是统一的, 然而实际上来说, 各诸侯国自治,共同拱卫天子。而各诸侯国地区内的人,首先认同的是也是该封地的诸侯王。”
“可以说,分封制下, 封国不同于郡县,它们是一个个独立而完整的国家, 拥有独立的外交和军政大权,独立而不受天子约束的王权系统,只不过在礼制上,诸侯王比天子低一个等级,天子直管的也就只有王城而已。”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国上上下下各级官员均由他来任命,他说的话才算数,不像以前都是诸侯国商量着来办事。
这是很简单粗暴的区别,但是也确确实实的表明夏商周和秦朝本质上已经不一样了。
即,任免权在谁手里,谁发工资,谁才是老大。“】
打工人们纷纷点头,可不就是这样嘛,这么一说,就懂了。
那什么分封制,天子再大,也管不上他们啊,都说县官不如现管,都是一个道理。
谁给钱了,就听谁。
【李一补充道:“当然,到了隋朝以后,关于大一统的讨论就逐渐演变为“华夷之辩”。”
“华夏的朝贡体系具体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糟心是糟心,但是野心是一直杠杠的。他发出了“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声音。
到了唐太宗时期,更是说出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
而元世祖忽必烈则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为由消除传统儒家思想的华夷之辩。
在这一点上,唐朝是从君主入手,元朝则是从政体入手。”
“而明清两朝,则是从祭祀上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即明清两朝建立帝王庙,祭祀历代王朝的君主。
清朝在法理上表明其政权是建立在前者之上的,即前代的德运衰弱,现在的朝廷秉承德运而生。”
“总的来说就是——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中华入夷狄则夷狄之。”
“以文化来区分属性,而不再是取地域论、血缘论等。
由此来看,“大一统”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的推动力便是现实政治的需要,现实政治便是为新王朝的建立以及统治更为庞大的版图提供合法性。“】
秦皇汉武都若有所思,以文化来区分,可是诸子百家,博大精深,蛮夷如何能懂。
嬴政首先pass这个,现阶段说这些都远了,谁不知道大秦的文化底蕴一直是七国中最浅的。
而且这也不是大秦当前的主要矛盾。
汉武帝又想到儒家,后世儒家一家独大,换而言之,当儒家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需要学习的就简单了。
唔……能不能取百家精华啊……猪猪陛下有个小小的注意渴望试一试。
【“扯远了,大一统的概念与时俱进是另一回事,但无论如何,大一统都一定离不开地域、制度、文化的统一。”
“在历史上,公认的大一统国家就那么几个,而秦朝就是第一个。”
“秦朝是不一样的,它确实不同于夏商周。”
“如果要进一步区分的,那说不定就要讲到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了。”李一笑了笑,“我们对秦朝的全部概称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
“要注意要素齐全哦。”李一笑道:“战国以前的国家,一般都被默认为奴隶制国家。”
“尽管我们总是吐槽封建制度,但是在最开始,它仍是一个社会的巨大进步。”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我国一段极其混乱的、精彩的、百花齐放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从奴隶制开始转向封建制度。”
“而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毫无疑问是一场社会大革命,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必然反映到政治思想领域,形成各种政治思想派别的对立和冲突,所以那一时期诸子百家各流派轮番登场,你来我往,互相合作又互相攻讦。”
“必须要说的是,这是一个处于时代洪流即将走向命运分叉口的时期。”
李一缓缓吐了口气,又猛然提高声音:“而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秦始皇横空出世,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为往后两千年划下了框框架架。”】
刘邦难得正襟危坐,大概是想起当年看见那个男人的事情,他难得陷入沉思。
其实他也不太记得秦始皇的样子了,或者说,以当时他们天差地别的身份,他也不可能真正看见秦始皇的模样。
但是,那样壮阔的画面,还有透着人海中隐约看见的身影,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他渴望成为这样的存在,当然,他也确实成为皇帝。
可是,他可以媲美秦始皇了吗?
他至今依然没有答案。
至于超越?他想,再给后世子孙八百年,都没这个可能吧。刘邦暗暗嘀咕。
【“有一部动漫里面是这么形容他的:
他是一个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人。
他是一个自古从来不曾出现过,未来可能也不会再出现的人。
这不是我的评价,当是后世史官们的评价。
历史是胜者书写的。
嬴政和他的帝国会失败。
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却做超越了人的事情。
他只是一个人,这个庞大的帝国因为他一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
所以他如果死去的话他会死去,因为他是人,没有人能够不死。”
李一深深叹息,“我很遗憾。”】
扶苏抿了抿嘴,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回想的噩耗。
【李一失望的摇头,“真的,我一直很遗憾,所以他怎么就不能长生呢!”
“我们秦始皇陛下,他不就是想要长生不老吗?给他啊——”李一开始发疯.jpg】
“咳咳。”秦始皇本人都仍不住咳了咳,他一直是知道天幕对他的偏爱的。但是,这状态还是有点难评
猪猪陛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怎么肥事啊你,长生不老是这么简单的吗?怎么不给我啊???
猪猪陛下狠狠怨念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大概是槽点太多,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要从哪里吐起。
【李一不知道她瞬间让多少人无语凝噎,狠狠发了一下疯,才唉声叹气道:“始皇帝陛下,我真是为他哭死了。”
“他的功绩,其实不必我说,青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时间给了最公正的评价,历朝历代不乏为他正名的人。”
“可是,我又觉得还不够,远远不够……”李一拖着下巴,“在那个大世之争,不变则死的年代,秦始皇以惊人的魄力,改变惯例,走出秦朝自己的路。”
“从商周礼乐制度,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创造出璀璨的文化,到大秦一统,以法治国,使华夏之名牢刻于这片大地。
哪怕后来的后来,草原政权入住中原,也必须以华夏的文化治国,都必须融入华夏。“】
刘彻心情复杂,虽然能接受匈奴降臣,但是占据主导的一定要是汉人啊!
后人都以汉人自称了,怎么这么不争气啊!猪猪陛下难得长吁短叹。
【李一默了默,叹了口气,然后眨了眨眼睛,“那么说起秦始皇,你们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
李斯踊跃发言:“神明。”
蒙毅在一边呵呵,然后你背叛你的神明是吧?
刘邦:强大吧。
刘彻嘴里蹦出四个字,“秦皇汉武。”他迎着其他人诡异的颜眼神,有点羞恼,还不是天幕天天把他和秦始皇并列,他当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李世民想了想:“果然还是暴君吧。”就算秦始皇确实很了不起,可是他的所作所为,他还是不敢苟同。
秦始皇确实有其伟大之处,但是秦朝百姓何其艰辛。
一个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皇帝,是好皇帝吗?李世民不予评判。
但是大家政治理念不同,就还是求同存异吧。
【李一抽了抽嘴角,“老实说,我第一反应居然是美强惨,就……有点离谱啊?”】
纷纷发言的众人都有点懵逼,啥?你说啥呢?
【“额,虽然是有那么点子离谱,但是美强惨这三个字用在他身上居然也刚刚好。”
李一摸了摸下巴,思路跑偏不知道哪去,居然还振振有词道:
“美——亲爹是王孙公子,秦国几代基因筛选出来的,亲娘能被吕不韦送给亲爹可见姿色,有这样的爹妈很难生出不好看的孩子吧?所以美是板上钉钉的。”
“强——都打出扫六合成就千古一帝的称号了,这还用说吗?”
“惨——从他出生起,他就一直被背弃,被祖国背弃、被亲爹背弃、被亲娘背弃、被弟弟背弃最后被信重的臣子背弃,一生心血付之东流,这简直不要太惨了。”
“就说,这还不够美强惨吗?”】
第 315 章
【“还有更惨的呢。”李一眼里闪过一丝戏谑之色, “都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可谁知道他还背了七世之黑锅。毕竟,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一个秦王, 不管是哪个秦王做的坏事, 反正都是秦始皇做的。”
李一哈哈笑道:“是不是很惨?”】
嬴政陛下也难得茫然了一瞬, 啊?七世黑锅???
【“什么完璧归赵啊刁难人家的大反派就是他干的。”】
吃瓜的昭襄王眨眨眼, 诶诶,完璧归赵那不是
蔺相如懂了,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背锅。
嬴政无语了一瞬间。
【李一兴致勃勃道:“举鼎嘎了是他, 抓了孟姜女老公的是他,哦对了, 还有咱们秦王李世民的锅也是扣他头上的。”】
嬴政额头青筋跳了跳,秦国历代先王就算了,为祖宗背锅就背了,这李世民跟他隔了都几百上千年了,怎么还有他?
李世民噗呲笑了,“因为都是秦王是吧哈哈哈。”他是秒懂的。
【“毕竟都是秦王……”李一眼神漂移,“大家一听见秦王,可不就是第一反应是秦始皇陛下嘛。”
“嗨,没事没事, 反正都锅,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由此可见李一是真爱粉,毕竟粉到深处自然黑嘛嘿嘿。】
嬴政面无表情:多一个事大着呢。
【“好了好了,不瞎扯了。”李一轻咳一声,“说多了怕始皇帝陛下恼羞成怒, 杀人灭口。”】
嬴政慢条斯理的放下笔,杀人灭口还不至于, 最多多褥点羊毛。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成就大秦帝国,可是在这之下的却是暗涌潮流。
打天下和治理天下从来是两回事。
秦始皇自然也知道要如何治理天下,在这片分裂几百年的土地上,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各方面的统一。
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等等。
几百年的分裂,使得七国都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连沟通都不能,别说发自肺腑的认可彼此,把彼此当做同胞,把自己当做秦人。”
李一皱眉,“在今天看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再伟大不过的政策,可是在当时呢?
让他们亡了国的敌人还要摧毁他们的语言文字,还要让他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消失,去适应全新的语言好、全新的环境。”
李一缓缓吐了口气,“人是由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所组成的,而现在大秦要毁了他们的过往。”
“这个在后人看来理所当然的决定,在当时不知道又给秦始皇招来多少痛恨。”
“可是,这又是必须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所以秦始皇始终以强硬的,坚定的态度,落实这一切。”】
对于这一点,很多执政者都不由点头,不说皇帝们,就是那些当官的,从一个地方被派到另一个地方,首要面对的就是当地的方言。
不是谁都会说官话,很多当地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只会说自己本地的方言,而去当地做官,连方言都不懂,那太容易出问题了。
可想而知,秦始皇统一方方面面的问题又多难。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总是灭而复立,所以哪怕秦朝统一天下,可是六国余孽还是有很多人心存故国,想要复国。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在逆历史潮流。”
李一摊手,“就说谋圣张良,他可谓千古第一聪明人,难道他不知道天下统一是好的,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在做无用功吗?”
“可他是人,人总是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的,如果正确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那么也就不会总是有人飞蛾扑火,有人明知前路是死路依然死不悔改。”】
张良敛眉,是,就算历史已经证明秦朝一统才是最好的,可是回到二十年前,他也不会改变复国的主意。
刘邦咂了咂嘴巴,果然还是要感谢秦始皇啊。
他十分欠揍的想。
【“新的大秦帝国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很多,百姓的质疑与仇恨,六国余孽的蠢蠢欲动,伺机而后,六国知识分子的反感和不认可……
我们都知道,很多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可是要落实到地方却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变法会失败。因为阻力是方方面面的,而地方没办法真正落实,甚至故意错落扭曲的执行使得百姓仇恨变法,仇恨朝廷更是不少见。”
“而大秦……”李一摇头苦笑,“大秦的统一是迅猛的,这是他强大的体现,可是在这时候又造成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秦的官员根本不够用。”
“纳入的地盘太多,而官员需求大于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皇帝是不得不启用六国知识分子的。”
李一凝声道:“这也是为什么大秦的基层管理那么拉胯……
因为这个庞然大物走得实在太快了,人才培养根本跟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朝不得不继续启用六国的知识分子管理地方。
而六国知识分子对秦朝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从秦始皇出行被刺杀,却找不到杀手就可以想象。
为什么呢?因为地方官员包庇,甚至就是一伙的。
这样的官员,指望他们对于来自中央的指令能有什么执行力度呢?不公然唱反调那就是对自己小命的尊重了。“】
嬴政皱眉,这个问题他自然知道,哪怕是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前面我们提到科举制,这个嘛,其实秦朝也是可以举办的。
诚然现在的秦朝就算开始培养读书人也至少要十年后才能看见成果,甚至现在科举考出来的也只会是六国的知识分子,可是昔年秦国能广纳六国人才为己用,为什么现在不能真正用他们呢?”
“秦国广纳四方有志之士,才有秦扫六合,统一天下,那么今日一统天下的秦朝为什么就接纳不了六国的人才
真的是六国知识分子各个都头铁,不识抬举吗?
还是因为,昔年六国知识分子进入秦国可以一展所长,而今时却不能呢?“】
嬴政下意识皱眉,他现在也有用啊,不然各地方官员……想到这里,他自己却陷入沉思,不得不说,他确实在防备他们。
用,却不大用;哪怕用着,也是防备的。
【李一意味深长道:“历数秦国多少名臣名将,有几个最开始是秦人?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始皇帝陛下,李斯的《谏逐客书》从前应该看,如今更应该看。”
“为了防备六国复辟就弃六国人才而无用,那不就是因噎废食了吗?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怀念故国,无非是怀念曾经在故国的身份地位罢了。
假使秦朝能给他们更大的平台,他们就会是秦朝最忠实的拥护者。”
“今日的李斯何曾因为是楚国出身就对楚国手下留情呢?蒙家是大秦最出名的将门世家,蒙恬蒙毅更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可是谁还记得当年的蒙骜是齐国人?
往前数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范雎同样出身魏国,可他们都是秦国的重臣,都是大秦帝国的基石。
假使秦国的君王因为他们的出身而弃之不用,也就没有今天的大秦帝国。“】
李斯:这怪不好意思的,一篇《谏逐客书》天幕能反复拿出来说,看起来这还是能吃千百年红利名作。(美滋滋.jpg)
秦始皇让人拿来当初李斯上奏的这篇奏章,一字一句的看着……
【“网罗天下人才为己用,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打压他们,弃之不用,那何等可惜。”
“争霸时期需要人才,统一后更需要人才。
招贤令,科举制,这些都是如今的大秦所需要的,他们会如同军功制一样,会成为大秦的利器,带领大秦走向更好的未来。”
李一握拳,“陛下啊陛下,不是谁都和张良一样执着死脑筋那么多年后才愿意转弯的!”】
汉
张良眉心一跳,一定要拿他出来刷存在感嘛。
他苦笑,但明白,天幕是在点秦朝时期的另一个他。
但张良最明白自己,想要他臣服大秦,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一:我始皇帝陛下都要修仙了,还有什么不可能!不缺你张良这点想通的时间好嘛!
嬴政缓缓吐了口气,他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是,他很快又肯定道:“今天下为大秦之天下,百姓是大秦之百姓,贤才是大秦之贤才,何人不可用?何人不能用?无也。”
“来人,拟诏。”嬴政思绪清晰道:“朕欲于咸阳举行科考,不论出身,均可报名。”
他当然不指望一次考试能有多大的成果,他只是接着天幕这番话对天下人才表明态度,大秦依然是那个渴求四方贤才的大秦。
无论出身,如今天下人才都是秦人,都是他的子民,他能用,也敢用。
第 316 章
【“我很喜欢历史上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 他们每一个都是能推动历史正向进程的人,而如秦汉唐这样伟大的皇帝更是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一拖着下巴笑道:“在时代交替的时候他们每每把握时机,而后改天换地, 在当时乃至后来, 这种人无论如何都会受巨大争议的, 譬如秦始皇。”
“很多人喜欢做各种假设, 包括我自己,或好或坏的, 但是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可以取代这些伟大的帝皇, 觉得我上我也行。
呵呵,他们当然可以自设任何一个角度去超过他, 但只要格局上升到历史意义,即越宏大,他就越无可替代的被凸显出来……“】
很多人都扪心自问,并深深的觉得自己上决定不行,不是,假如统一六国这么容易,为什么春秋战国能持续几百年,假如谁都可以做秦始皇,那么历史至今就这么一个秦始皇啊?
这个所谓的我上我行是带记忆的穿越的吧?不是, 就是带记忆, 难道秦始皇能收服的人别人就一定可以收服吗?秦始皇能判断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别人可以吗?秦始皇的臣子死心塌地他们的臣子可以吗?
就是把秦始皇的人生都研究的彻彻底底的,可是人生他也不是固定的,换个人性格作风都不一样,还能全都一模一样啊?这都在想什么呢?
【“公元前247年, 在历史上也称得上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 秦王嬴政登基了。”李一眼睛亮晶晶道:“而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在秦王嬴政的意志下,秦国的虎狼之师开始吞并六国之路,这一场统一之战不算漫长,也不算不上暂短,也足有十年之久。”
“在他手上,秦国终于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帝国时代。”
“公元前221年,嬴政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被称为“始皇帝”。”李一忍俊不禁,她当然不是觉得始皇帝陛下配不上这个称呼,而是这样炫耀似的样子,也怪可爱的。
哈哈,别人都觉得这样的陛下或是霸气或是太过自负,大概就她想法离谱,居然觉得可爱。】
嬴政:怪怪的感觉.jpg
【“他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的道路,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他北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他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李一道:“秦制有多好用,想来历朝历代都自己亲身体会过,汉承秦制,而后人者都是一步步的在这之上做加减法,但无论怎么变化,此后两千多年,没有人跳出始皇帝所创建的制度。
百代皆行秦政法,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框架中,没人能想到没有皇帝是什么样的世界。直到两千多年后,在列强的枪炮下,这片大地才再次构建新的制度。”
“因为时代来到了新的转折点,因为那时候已经不得不变了。”
“新时代超脱在旧时代的肩膀之上,破而后立。”
李一忍不住神往道:“彼时,两千多年后的伟人与两千多年前的始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凝视,彷佛有了一场看不见的对话。”
“劝君少骂秦始皇。”李一想起这句话,笑了一下,“他们在大变革中纷纷做出自己的选择。谁也不知道前路是怎么样的,但是事到如今,他们只能坚定的走下去。”
“就像伟人说的,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李一为这联动为兴高采烈,“当伟人选择新制度的那一刻,他一定也想到了秦始皇,就像他自己说了,秦始皇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
“后来会怎么看秦始皇呢?后人会怎么看他呢?
选择了帝制的秦始皇,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他。”
李一思绪飘远了好一会,才淡笑道:“华夏行至如今,从禅让制变为皇帝制最后到如今的社会制度,开创制度的人总是不一样,恰如尧舜千年不朽,恰如始皇帝万古不灭,也恰如他自己”】
“社会主义制度?”嬴政有点好奇,什么的社会才会出现李一这样的女子,时代当然在进步,但是窥得一二,也足见惊心动魄。
【“秦始皇征伐的脚步并没有随着六国的统一而停止,因为他看见草原之上隐藏的危险,他的目光来到了百越他当然知道该到了休生养息的时候,但是当时的大秦在军功制下,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却随之而来的大秦上下对军功的巨大需求,于是他又不能完全停下步伐。”
“他选择修建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可能连始皇帝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只是一时的需求,所以才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没想到这长城一用就是两千年,直到今日,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他选择征战百越,但是百越是一个特殊的敌人。大秦的将是需要征服的对手不是人,而是环境。”
“人可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李一叹息道:“于是这场战争成为大秦战无不胜的战役中最艰难激烈的一仗。”
“大秦统一之战也不过将将十年,而这一战战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李一吐槽,“这么一想,六国还挺没用的。”】
六国:emmm既然想个找个理由都没有,秦国是熟悉他们,反过来说,他们也熟悉秦国啊。
【“但是再艰难,整个岭南地区还是划入了秦朝的版图。”李一既笑也叹,“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可是正是秦始皇奠定了华夏大地的基本盘,将这幅地图的图案像泰山刻石一般深深嵌入每个人的脑海,往后历史上的几次大乱,或是诸侯割据或是南北对峙,但是人人都想统一天下,让这个图案重归完整。”
“没有拼成这个板块的也就不足以称为大一统国家,这是共识。”
“单从这一点看,古往今来任何帝王将相所做事业都不及秦始皇伟大,不是吗?”
“而在这个角度上,他又不只是他,他与华夏同光辉同朽。”】
刘彻陛下胸有成竹,不屑一顾,朕的大汉版图更大。
李世民笑而不语,唉,无敌真寂寞。
赵匡胤眼皮跳了跳,默默拿着地图研究比对。
朱元璋无所畏惧,小意思好吧。
【她摸着下巴,“其实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那么你们知道吗?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其中三个都出自秦朝。”
“那在时候,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人力智慧,秦朝完成了巨大的截水转运工程,并且建成了流传千古的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灵渠。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获益匪浅,并且在使用。”
“郑国渠——一项起于韩国欲图拖垮秦国经济,促使国朝衰颓的计划,郑国渠建造过程是曲折,当时韩国计划败露的时候神之暂停过,但是秦始皇最后还是选择继续这个工程,耗时十年,前后共计十几万人修筑而成。
它让韩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它养育了关中大地,形成良田沃土关东粮仓,成为秦国有力的后勤支柱,对后世影响深远。
哪怕由于水系更迭,郑国渠已经无法再现它鼎盛时期的辉煌,但它在各个历史时期,起到的灌溉和改良土壤的功劳,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毋庸置疑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耗时工期长达十四年,是由李冰父子主持建设的水利工程。它以独特的工程方案,创造了一个奇迹,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也还傲立于世界水坝系列之首。
而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依然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灵渠——最开始是为了军航而诞生,当时由于水路不畅,致使军需供给无法供应满足军队所需,为此秦始皇修建灵渠。
在秦军出兵征战的过程中,灵渠肩负起的运输粮食等军用物质,保障了秦军战争的后顾无忧,消除了一切身后危险顾虑,其为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它的作用当然不只于此,任何水利工程一旦诞生后,就能孕育万物。
它在秦朝发挥着巨大的军事和民用作用,在后来的朝代中影响深远,唐朝为它增加陡门18座,宋代为它增加陡门36座,到了元明清又多次维修。
时至今日,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成为华夏史册里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耀辉于世界水利之巅。”
“可以说,秦朝这三大水利工程,每一个都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对华夏大地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哪怕在今天,修建水利工程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可是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秦朝就以一己之力完成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三,而郑国渠和灵渠更是在秦始皇时期修筑出来的。”
“真的,每每看见秦始皇时期取得的成就,就愈加明白为什么说大秦是他一个人的大秦。”
“当时的人可以骂他是暴君,骂他不顾惜民力,可是后来每一个受益者又有什么资格骂他呢?”说起这个,李一又想到隋炀帝,真的就是登月碰瓷,碰到就是赚到是吧。
谁家打个高丽,修个运河就完蛋的,就你家呗,反正我秦始皇陛下没有emmm。】
谁也不知道李一的情绪转变之快,很多人都羞愧,也有人强调:“这是以史为鉴。”
撒,到底是什么的谁知道呢?反正也没人在乎他们的想法。
第 317 章
【“秦始皇的性格其实称得上多疑, 但是想到他的一生,每每都是被最重要的人舍弃、背刺,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可是出乎预料的是, 他却能克服他多疑的性格, 无论是对把几十万大军交到王翦手里, 还有对蒙恬蒙毅这对兄弟的重用, 一个在边关手握大权,一个成为他的近臣, 负责他的安危;还有李斯赵高等。”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人本来是很难克制自己人性上的缺陷的,但是他却可以克服本能, 真正做到这一点。”
“可他是始皇帝,所以又让人觉得很理所当然。”
“因为他是秦始皇,所以没什么做不到。因为他是秦始皇,所以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与此同时,他也有着明主雄主的果决果断,能放得下身段,能从谏如流。”
“比如李斯,当秦始皇被欺骗时,一开始是愤怒的想要驱赶六国客卿, 但是看来李斯的《谏逐客书》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改变主意,而李斯也加官进爵越来越被看重;
比如说王翦,王翦因为担心功高盖主, 于是回避,不愿出征, 秦始皇就放下身段,亲自上门道歉,请他出兵,满足他一切要求,又让我们看见秦始皇另一方面。”
“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李一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谁能忍得住啊。”
“王翦看见了他的诚意和决心,也被打动,于是终于领兵出征,为其拿下胜利。”
“在秦始皇一朝,功臣不要自己不违法犯罪,根本不会有什么鸟尽弓藏,王翦也是足以功高震主的大将了,可是他自然终老,他的儿子孙子都得到重用。”
“还有李斯,那真的是满门荣耀了。当然,这个最后被他自己毁了。”
“终日打鸟被鸟逐啊。”】
李斯羞愧带垂下头,他精明了一辈子,到头来把自己送上死路,还有陛下他有负陛下,他有愧。
【“似李斯赵高这样野心勃勃的人,只要有才,他也敢用,事实上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们也确实都是尽心办事的,哪里有什么念头呢。”可秦始皇毕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死
李一无声叹了口气,“他大概就是所有渴望明主的人才最喜欢的那种君王了。”
“当然,秦始皇也不是完美的,就如新生的秦朝,有着种种待克服的弊端,他也是自负的,否则也不会出现意外,让胡亥上位,导致秦国二世而亡。”
“但我一定要说,他实在算不上残暴!”
“都说秦始皇暴虐,可是相比后世喜欢斩草除根的做法,他不但善待六国贵族,为他们修建了六国宫室居住,对六国遗民没有大肆屠杀,哪怕没有立刻就对他们和老秦人一样,可是也足够了吧。”
“说他焚书坑儒,可是他坑杀的欺骗他的方士,而且仅仅四百多人,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要是真的有,照司马迁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写?
至于焚书,那些农牧医书等实用的书籍他可以没有烧过,而其他一些则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求。”
“如果这就是残暴,那么后世帝王谁没有干过株连九族屠戮万人的杀孽?真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是一句空话吗?”
“再说秦朝苛政?这个问题我也说过,秦二世和秦始皇是不同的时期,而且秦始皇时期秦律虽然严厉但是公平,虽然苛刻但也称得上正直。
真是苛政,为什么汉朝还有继续秦制秦法呢?”
“再说劳民伤财,说他修皇陵规模过大,阿房宫过于劳民伤财。
可哪个朝代的帝王修建皇陵规模不大?哪个不是民夫数十万?而阿房宫它根本只是打了个地基啊!都还没有真正修呢。”
“至于长城,那更是在原六国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而且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的,是必须不得不修建的军事工程,算不上工程浩大,哪怕真的大,也必须搞。”
“就像我国建国初期,再难也要举国供应,搞出核。武。器。
因为大世就是,我们可以不用,但是必须有一样的道理。”
“这种对于民族命运的远见卓识和不懈追求,无疑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嬴政迟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
其实他只是把长城当做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并没有后世赋予那么多意义。匈奴也不是打不了,只是大秦打了那么多年仗,应该停一停了。
不过没想到,仅仅隔了一二十年,匈奴就那么强大了吗?所以还是应该打了匈奴再休息了?
对于战国七国中和匈奴接壤的几个国家来说,打匈奴从来都是顺带的,他们最大的对手还是其他几个国家。
所以秦始皇也没有把匈奴放在第一序列,只是让蒙恬去守着,偶尔小打小闹罢了。
不过,确实,任何势力放置一二十年,不能壮大才稀奇。何况是草原上这样弱肉强食的地方。
【“尽管秦朝最终没能延续下去,但他为华夏文明统一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无可磨灭的。他打破了七国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大秦帝国,为后世子孙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一笑道:“说起来,现代每当不想学英语时,网友们都会大喊着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觉得,只要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他当能征服世界,将玄鸟黑旗插遍每一块大陆!”
“从此世界通用语将不再是英语,而是汉语!”
“嗯,这样后世大家就不用多学习一门外语啦哈哈哈。”】
嬴政扶额,这个理由是有点离谱的。
刘邦:emmm就算了秦始皇,也要被客观条件所影响,比如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大秦是也不可能到达海的另一边啊!
刘彻:然后再二世而亡?
李世民:虽然但是吧,还是切合实际一点吧。
李一:不听不听王八念经,就是不要学习英语啊!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