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阿娘,我回来啦——”

    人未到,声先至。

    听到声音,原本静谧的屋里一下就活泼起来了,宫人脸上都忍不住露笑意,长孙氏身往外走了几步,把飞奔过来的儿子揽到了怀里。

    她上上下下打量李承乾,秀眉微微拧起:“怎么黑了这多?”

    李承乾:“……”

    他每天不是在地里就是在河边,一个夏天有一半时间都在外面,不黑才奇怪呢!

    李承乾撅嘴:“阿娘,不要提这些不开心的了。”

    长孙氏忍笑,没想到李承乾小小年纪,还挺在乎自己的外貌。她善如流地不提这个,笑道:“也长高了。”

    李承乾便咧开嘴笑:“是吧是吧,先生也说我长高了。”

    母子两个在榻上坐下,长孙氏问:“去见过你阿耶了吗?”

    “没有。”李承乾拿了一块点心啃,“我刚才去过御书房了,不过阿耶正在和臣们议事,我先来找阿娘了。”

    长孙氏于是唤太监来,让他去御书房一趟,告诉李世民李承乾在这里,又关心李承乾的日常居,李承乾都一一答了。

    长孙氏听他一切都好,心中略略安心。笑道:“如今秋收已过,你也该回来了吧?”

    李承乾摇:“还不,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呢,而且我也想看看百姓冬天怎过日子。”

    长孙氏闻言轻叹一声,理智上知道该放手让李承乾做他想做的事,但情感上舍不。

    李承乾讨好一笑,双手奉上一块点心:“阿娘吃块点心,不要不高兴了。这点心可好吃了!”

    “是雨芙知道你要回来了,特意做了许多你爱吃的点心。”长孙氏笑拿了一块。

    李承乾扭对雨芙甜甜一笑:“还是雨芙姑姑惦记我。”

    雨芙还没说话,长孙氏突然犯恶心来,用帕子捂嘴,弯腰不停干呕,看来非常痛苦。

    李承乾吓了一跳,扔下点心跑到长孙氏面前:“阿娘怎了,快去请太医!”

    后面这句是对宫人说的,然而宫人听了吩咐,没人去请太医。

    李承乾:……几个月不见,他的话不顶用啦?

    再看她们脸上甚至还带笑意,李承乾先是狐疑,随后恍然:“阿娘是不是怀小宝宝了?”

    众人:“……殿下连这个都知道?”

    难不化生还讲到这个?

    李承乾晃晃小脑袋:“我以前见过姑母怀孕,知道是什样子,我还给她写过孕妇保养手册呢!”

    众人这才想这回事,说来也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当初李承乾虚岁才五岁,没想到竟然还记。

    李承乾跪在榻上给长孙氏拍背,等到这一波孕吐反应过去,又跑来跑去给她拿水拿毛巾。直到长孙氏安稳下来,才看她平坦的小腹惊奇道:“这里面居然有个小宝宝?”

    长孙氏含笑点,和芳嬷嬷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孩子知道的太多,她们做长辈的也少了一些乐趣,譬如别人家小孩到了一年纪都会问父母一些问题,诸如:我哪来的?没生的弟弟妹妹住在哪里?

    这本该是忽悠孩子的愉快时刻,在李承乾这里是享受不了了。

    李承乾全然不知自家阿娘打过看他笑话的主意,他托腮看长孙氏的小腹,琢磨再弄一个孕妇保养手册给阿娘,这回系统可以打印了,他可以准备更全面和详细一点。

    正想,门的帘子被掀开,李世民踏步走了来。

    宫人纷纷礼,李世民摆摆手:“免礼吧。”

    然后走到榻边,一把捏住了李承乾的脸蛋:“臭小子可算知道回来了。”

    李承乾用力甩开李世民的手,揉发疼的脸颊愤愤:“坏人!”

    这种程度的指责,李世民只当没听见,拎李承乾让他到里面一点,自己坐到李承乾的位置,拉长孙氏的手问:“今天感觉怎样?”

    长孙氏笑道:“妾一切都好,二郎不用担心。”

    “才不是呢,阿娘刚才还难受了。”李承乾坚强地角落站来,趴到李世民背上声说。

    李世民揉了揉耳朵:“你下来。”

    “你占了我的地方,我没地方去。”李承乾理直气壮地赖在李世民背上,絮絮叨叨,“阿娘都这辛苦了,阿耶要懂事一点,多照顾阿娘,不要惹她不高兴知道吗?”

    李世民:“……”知道了知道了,别念了别念了。

    李世民把李承乾抱到腿上坐,这才逃过一劫。

    长孙氏给李世民倒了杯茶,笑道:“二郎今天似乎格外高兴?”

    这段时间李世民心情都不错,先是李承乾带人发明了水转翻车,然后玉米和土豆又立功,使一场灾祸消弭于无形,再然后她又有了身孕,好事一件接一件。

    但今天的高兴又不一样,长孙氏很容易能分辨来。

    李世民本来还忍,被长孙氏这一说忍不住了,哈哈笑:“我刚收到消息,突厥受到霜寒灾害,冻死了不少牛羊,颉利这回可要疼了,没有两三年功夫国力都回不来。”

    让他们当初趁李世民刚登基挥军南下,搞李世民灰土脸,要不是李承乾拿火炮,现在还不知道是什情况。

    现在也轮到他们倒霉了!

    尤其还有唐做对比。同样都是受灾,唐有惊无险,突厥损失惨重,对比之下,爽感加倍。李世民不意才怪。

    不过也有点遗憾:“如果今年没有干旱好了,如果是个丰收年,不管怎样我都去打一打突厥。”

    趁火打劫话不好听,但做来很爽嘛!

    可惜了,好的时机,只能这错失了。

    李承乾不明白:“为什减产不能打仗?打仗需要多收税吗,那你避过受灾区域不好了。”

    “应该不用多收税,今年的存粮差不多。”

    北边虽然受灾,南方没有。如今土豆和玉米遍布南北,因为产量高,收到的税也不少。再加上之前为了抵抗旱灾储存的粮食,国库算上充盈。

    但是打仗消耗太了,即便不再次收税,国库也要消耗差不多,万一国内再有事该怎办?

    李世民解释道:“老天的事说不准,今年是干旱,谁知道明年会不会有别的灾害,若是田地收不好,国库又没有粮食,总不能眼看百姓饿死吧?”

    万事民为本,李世民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只是心里火烧火燎的,只恨不能多变点粮食,但凡百姓的生活多点保障,他立马挥军北下去打这个劫(bushi)

    李承乾眨眨眼,又眨眨眼,糯糯道:“其实我有个想法。”

    李世民一笑:“这快有想法了?”

    “不是刚想的,我早想过了。因为北方减产,我也想让百姓多点收,本来这次也要跟你说的。”李承乾道,“你不觉冬天田地空太浪费了吗,如果我们种上冬麦,等到来年春天可以收一回粮食,再种其他的也不耽误,这样一年收两回,被天灾影响活不下去的可能性很小了。”

    李世民皱眉:“冬麦我也知道,以前南方有人种过。但是地力有限,种了冬麦,第二年再种的稻麦长不好,还会伤了田地,不偿失。”

    李承乾摇:“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种冬小麦也是有技巧的。一块地不能一直种同一种作,但如果几样作轮流种不会伤田地,而且也不影响产量。”

    “真的?”李世民眼睛亮,“你有把握吗?”

    “真的!算真的伤地力也没关系,我们多用点肥料好了。我们不是在研究沤肥和堆肥的方法吗?”

    李承乾挺直腰背脆生生宣布:“前几天功了!”

    李世民“唰”一下站了来,李承乾原本坐在他腿上,猝不及防往前一扑,差点当场狗带。

    “对不住对不住,阿耶不是有心的。”李世民把李承乾拉来,敷衍地赔了个礼,继续追问,“你跟我说说这肥料。”

    李承乾:“哼!”

    肥料其实很简单,是用动粪便,加上树叶、污泥、各种垃圾堆积发酵。村子里不缺杂,缺少的是动粪便,用这种方法,可用的肥料多了很多。

    且经过充分发酵,肥料处在一个刚好的状态,养分容易被田地吸收,还不会烧伤作的根,效果比以前的肥料好上好多倍。

    还是那句话,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比之前好,收也不用担心了。

    李世民一拍桌子:“!那让受灾区域的百姓都分几亩地种一茬冬麦试试!”

    另外也可以考虑对突厥用兵了。

    正如李承乾所说,一次受灾、两次受灾,总不可能连三次受灾,现在北方受灾区域百姓的粮食能吃到明年秋收,如果种了冬小麦,应该还能收两次粮食,总不可能两次都受灾。

    李世民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坐不住,很快又离开去御书房了。

    李承乾:“……”都不详细问问他吗?

    正在这时候,李泰风风火火跑了来:“阿娘,我听说哥回来了,是不是真的?”

    不等长孙氏答话,他看到了李承乾,眼睛亮晶晶的,嘴撅了来,委屈巴巴地指责:“哥去了庄子上那久,也不知道常回来看看我。”

    “我太忙了。”李承乾心虚地说完,又理直气壮来,“你可以去农庄找我玩啊!”

    说这个李泰更委屈了:“我想去来,但是先生不让请假,休沐日还布置好多功课。”

    他的先生可严厉了,一点也不灵活,比不上陆先生多了。

    李泰和李承乾挤坐了,拿一块点心好奇地问:“农庄好玩吗?”

    “好玩啊。”李承乾笑眯眯和他说庄子里的情况,李泰不禁心驰神往,发灵魂感慨,“我也想去。”

    李承乾同情地看他:“你还是先顾功课吧。”

    “哎!”李泰垂丧气。

    李承乾又安慰他:“别伤心了,虽然你去不了农庄,但是我带了东西给你们。”

    不是别的,是他亲手摘的果子。

    “都是好吃的,我都尝过了。”李承乾道。

    李泰好奇:“你怎尝的,我看果子上没有牙印啊。”

    李承乾拍拍他的:“笨蛋,怎可能咬过再给你们,是我近吃了好多果子,知道哪棵树好吃!”

    李泰:“哦哦。”

    很可惜,李泰并不喜欢吃果子,他更喜欢吃点心。

    李承乾盯他:“这是你吃的第几块点心了?”

    李泰:“……”

    李承乾:“近又长胖了不少吧?”

    李泰:“……”

    不吃了!不吃了还不吗?

    李泰默默拿果子啃了一,发现味道的确很好,又高兴来了。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很好,明天是休沐,我带你去玩。”

    李泰眼睛转了转:“可是先生布置了很多功课……”

    “我去跟你先生说。”李承乾拍胸脯道。

    李泰忍不住咧开嘴,先生虽然固执,但还是听李世民和李承乾话的,阿耶不肯帮他,这不是还有哥吗?

    还能跟哥一去玩,太好了!

    李泰声道:“还是哥好!”

    李承乾:嘿嘿!

    *

    李世民不问冬小麦和肥料的详细情况,李承乾还是决写一份策划给他,这样和臣们吵来也更有底气。

    其实他多虑了,根本不需要这麻烦,只要说李承乾的名字,臣们基本不会有意见。

    是的,是这盲目信任。

    在写策划之前,李承乾先打印了一堆孕妇养护知识给长孙氏,让她和她身边的人都看看。

    第二天收到资料的长孙氏:“……”

    这多,看完该生产了吧?

    “我都考虑到了。”李承乾指上面一本薄册子骄傲道,“重点我都总结好了,可以先看这一本。”

    交代完这件事,李泰他们也集合了,李承乾领一群小萝卜轰轰烈烈宫去玩。

    逛完东市逛西市,中午随便找了个有名的酒楼吃饭,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李承乾抬一看,杜荷正趴在二楼栏杆冲他招手呢。

    李承乾也冲杜荷招手,带人上了二楼,见不止杜荷,还有杜构和几个眼生的年轻人,年纪都和杜构差不多。

    众人见了他,连忙见礼。

    李承乾让他们免礼,问杜荷:“你们也来玩吗?”

    “哥和他以前的同窗来吃饭,我在家闲没事,跟过来了。”他撇撇嘴,“哥还不想我跟,正好你们来了,我跟你们一玩吧。”

    他对杜构摆摆手:“哥,几位兄长,你们玩吧,我跟承乾走啦。”

    杜构和他的同窗:“……”

    实不相瞒,他们也想跟太子殿下玩。

    是说,羡慕!

    吃饭的时候,杜荷问李承乾:“我听阿耶说朝廷要对突厥用兵了,是不是真的?”

    李承乾点:“只是有这个可能,还没确呢。”

    他知道杜荷什意思:“你想去吗?”

    杜荷握拳:“想去!算不能上战场,我也想去看看。”

    “想去去。”李承乾道,“如果真的要用兵,我跟阿耶说一声,你和阿耶还有段佳话,应该没有问题的。”

    杜荷挠挠:“这话是不是有点奇怪?”

    “哪里奇怪?”李承乾问。

    杜荷想了一会,摇摇:“我也说不来,但是觉怪怪的。”

    李承乾一锤音:“既然说不来,那是错觉。”

    李泰和其他小萝卜一点,无条件支持哥的任何话。杜荷:好吧。

    一顿饭吃的肚子溜圆,几人心满意足地走酒楼,正商量等下去哪玩,迎面走来一位陌生的中年妇人。

    款款礼:“妾陈朱氏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看杜荷,杜荷对他摇摇,表示没见过这个人。

    李承乾问:“夫人认识我?”

    陈朱氏摇摇:“妾没有福分见太子,只是方才在酒楼用饭,听到杜家二郎称呼殿下,故而在此等候。妾身失仪,还请殿下勿怪。”

    杜荷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一时有些心虚。

    李承乾没当回事,只问:“夫人找我有事?”

    “是。”陈朱氏道,“妾身此次求见殿下,是为了小女二娘的事。”

    李承乾并不认识几个女郎,此人夫家姓陈,女排第二,能想来的只有陈淑慧。

    “你是说陈主事?”

    陈朱氏听到这个称呼,表情十分复杂,骄傲、不屑、愤怒、发愁,但终这些情绪都被压了下去,温和地笑道:“是妾身的女,不怕殿下笑话,这孩子年纪了,我们当父母的管不住,都好些日子不曾回家了。”

    李承乾有点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陈主事是忙了一点,你们想她的话,我给她放两天假,让她回来看看你们。”

    有种他是压榨员工的坏老板,被员工父母找上门的感觉,怪心虚的。

    陈朱氏不是这个意思,脸庞笼上几分愁绪:“她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亲了。妾身与她阿耶给她说了一门亲事,男方父亲官至四品,也算对住她了。可是这个孩子……是不肯回来备嫁!不是说农具不重要,可是庄子上那多有本事的人,怎少不了她一个女郎了?”

    李承乾:“……”

    杜荷心直快,直接问了:“你的意思是不让陈二姐姐在庄子上研究农具了?”

    陈朱氏叹了一声:“不是我们不想让她研究农具,只是男方不希望新媳妇抛露面,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屁话!根本是陈家不希望陈淑慧抛露面,假借未来夫婿的名义劝说罢了。

    李承乾现在也明白了,肯是陈家劝过陈淑慧了,陈淑慧死活不答应,陈朱氏才想他身上下手。

    不管她是怎想的,觉他年纪小好拿捏,或者让他觉陈淑慧惹事把人踢去,他都不会让陈朱氏如愿的。

    李承乾仰真诚道:“你们给陈主事选的这个夫婿不啊,都不尊重女方父母的意愿,我看还是退了再选一个吧。”

    第 132 章

    送走无语的陈朱氏,李承乾和杜荷都垮了脸。

    “她为什么不想让陈二姐姐研究农具啊?明明陈二姐姐那么厉害!”杜荷非常不理解。

    李承乾倒是明白一些:“恐怕是陈二娘一个女郎在庄子上,外面的议论不太好,所以他们着急。”

    李丽质抿了抿嘴:“陈二娘虽是女郎,却比许多郎君都要强。她尚未及笄已经是工部主事,前途一片大好,她的父母未免太过短视了。”

    李承乾摸了摸妹妹的头:“在旁人眼里,女子再厉害也是要嫁人的,嫁得好比什么都强,嫁得不好,自己再成功也是失败的。”

    李丽质仰头问自家大哥:“但大哥不是这么想的,对吗?”

    李承乾点头。

    李丽质又问:“那大哥会管这事吗?”

    李承乾还没说话,李泰就撇撇嘴:“大哥每天那么多事要忙,哪有功夫管他们家里的破事。”

    李承乾:“……不要这么说话,很像嚣张反派啊。”

    李泰天真地问:“反派是什么?”

    “反派就是坏人,要被正义主角吊打!”

    李泰抬起下巴,不屑地轻哼一声:“谁吃了豹子胆敢打我,我让阿耶狠狠教训他!”

    李承乾:“……”更像了,打了小的来了老的,这不就是经典反派作死套路吗?

    他扭头对李丽质道:“青雀说的原因不对,但我确实不会管这件事。我只是陈二娘的上官,她是郎君还是女郎,未来要不要成婚都与我无关。”

    李丽质拧着小眉毛问:“可是陈二娘的阿娘都找到大哥了,会不会逼她回家啊?”

    李承乾哼笑一声:“陈二娘的官是阿娘提议,阿耶亲自封的,现在她又在我手下做事。只要她自己打定主意,就算是她的父母也不敢逼迫。否则陈朱氏也不至于找到我了。”

    李丽质这才松了口气。

    杜荷挠挠头:“但是女子成亲是挺重要的,万一真的耽误陈二姐姐的婚事怎么办?”

    不用李承乾说,李丽质就细声道:“杜二哥不要担心,这件事我阿娘有数。”

    李丽质经常陪伴长孙氏左右,很清楚长孙氏的心思,她说不用担心,杜荷果然就不担心了。

    下午他们去原秦王府找李渊玩儿,李渊也问起了出兵突厥的事,看样子有什么想法,但李承乾再问,他又不说了。

    李承乾没在长安待多久,很快又得回农庄去了。

    只是走到城门口,却意外碰上了李渊。

    李承乾没多想,好奇地问:“阿翁要去哪儿,怎么停在这里不走?”

    “我要去庄子上。”李渊捋着胡须笑眯眯道,“在这里等你。”

    李承乾: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吧?

    李渊很快用事实告诉他,就是他想的那个意思,李渊打算去农庄和李承乾同住。李承乾不想答应也没办法,东西都已经提前送过去了。

    李承乾挠挠头:“可是庄子上不如府里舒服的。”

    “没关系,在长安待得久了,就当出门散散心吧。”李渊道。

    他都这么说了,李承乾也没有反对的道理,他还是挺高兴能和李渊一起住的。又跑回自己的马车上拿东西。

    之前陆德明坐车难受,李承乾准备了很多东西,从靠垫到零嘴,甚至药丸都有,现在正好给李渊用。

    杜构一边喝水一边问:“太上皇要去哪啊?”

    李承乾:“跟咱们一起去庄子上。”

    杜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硬生生咽了下去却被呛到,忍不住大声咳嗽,好一会儿才好了:“你说太上皇去哪?”

    李承乾同情地看着他们,尤其是杜荷,又解释了一遍:“阿翁要去庄子上和我们同住一段时间。”

    众人:“……”

    杜荷严肃地说:“我之后要随军去突厥,该去军中跟将士们一起训练,农庄我就暂时不去了。”

    杜构和苏琛一人按住他一边胳膊,把人按了下来:“还没确定打不打,着什么急?”

    杜荷:“……”

    他忍不住抱住了头:“太上皇怎么突然想去庄子上住呢?”

    太上皇住在庄子上,他们岂不是得夹着尾巴做人?

    杜构又拍了他一下,警告道:“小声点,小心太上皇听到了。”

    杜荷呜咽一声,说话都不能随意,他好可怜。

    李承乾安慰他:“往好处想,你以后肯定能自律很多,说不定学问也能精进。”

    杜荷:“……”

    苏琛:“太上皇打过仗,你可以向他请教。”

    杜荷有些意动,随后又蔫了下来:“我不敢……”

    众人:“……”

    不管怎么说,李渊是到了庄子上,就住在李承乾旁边院子,宫人收拾东西,李渊则要去外面逛一逛。

    他这辈子住过王府、住过皇宫、住过别院,就是没住过庄子呢。

    李承乾:“阿翁你不累吗?”

    “不累。”李渊伸了个懒腰,他不仅不累,而且精神奕奕。不知道是不是退位了心情舒畅的原因,他身体越来越好了,甚至比从前还要好,每天骑马射箭一个时辰,坐一会儿马车不算什么。

    李承乾移开目光,深藏功与名。

    李渊要逛庄子,李承乾自然要陪同,杜荷几个挤眉弄眼一阵,也只能跟在后面。

    庄头已经麻了,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农庄,谁知道先是迎来太子,皇上和皇后也来过,现在连太上皇都来这里住了。这是什么运道啊!

    他忍不住偷眼去看李承乾,都说太子殿下受宠,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秋收已过,农庄不像从前那样生机勃勃,但庄户依旧忙忙碌碌,忙着晾晒粮食、打谷归仓,充满了丰收的气息。

    学生们也在忙着研究,忙着研究各种农具、把秋收剩下的秸秆堆成肥料,之后都要用到的。

    李渊看着这个场景,忍不住微微颔首,又特意去看了看水转翻车,现在不用浇水了,水轮没有连接翻车,但依旧在拉磨和舂米,还是能看出它的作用。

    李渊又夸了学生们一遍,还赏了一些钱财,令学生们喜不自胜。

    之后李渊果然安心在农庄住下了,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慢慢也就适应了,还觉出了趣味来。

    白天他在庄子里转悠,看一看丰收的场景,偶尔跑去陈家河村和村民聊天,晚上就和陆德明喝茶下棋,后来又抓李承乾几人的晨练,当起了武术先生,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没多久,李世民那里也商量出结果,下了两道诏书。

    一是让各个部门准备,半个月后出发攻打突厥。

    二是令北方受灾区域每家每户至少拿出一半的田地种植冬小麦,并令各州县派人来跟李承乾学习轮种之法。

    徐知成是万年县的县令,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些年头了,本来有机会升官,不过要调到外地去,徐知成在官场上没有很大的野心,更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不想放弃长安的繁华,于是就拒绝了,宁肯再做几年县令,等一个不用离开长安的晋升机会。

    这次得到上面的命令,徐知成立刻点了几个人,跟他一起去农庄学习,万年县也管着好些个乡,受旱灾影响减产了。

    去的路上,跟着他的一个小吏嘀咕:“不知道圣上怎么想的,种冬小麦就种冬小麦,让我们跟太子殿下学什么,难道太子还能比老农更会种地吗?”

    其实百姓并不排斥种冬小麦,虽然可能伤害田地,透支明年的收成,但眼下这个情况还是保命要紧,今年冬天种上一茬,就算明年再遭遇天灾减产,至少还有抵抗能力。

    小吏就是不理解,这时候不让他们去乡下劝课农桑,反而跑到农庄跟太子殿下学习,这不是白耽误时间吗?

    徐知成瞪了这个小吏一眼:“太子殿下雄才大略,岂是我们能揣测的?少说两句吧!”

    小吏嘻嘻一笑:“知道了,明府最推崇太子殿下。”

    在当今圣上还是秦王,太子殿下还是王爷的时候,徐知成和太子接触过,那时候万年县发生了一起孩童丢失事件,本来是挺常见的事,但因为太子殿下刚刚帮助隔壁的长安县破获了一起拐卖孩子的案件,抓了好几个拐子,救回许多孩子,徐知成被失踪小孩的父母求得不行,就斗胆去秦王府上求见太子,希望能借他的爱宠帮忙寻找。

    太子很爽快就答应了,并且果真帮忙找回了孩子,虽然只是一个误会,那孩子并没有遇到危险,而是受不了父母的严厉,自己躲到同窗家去玩儿,但太子也允他遇到此类事情随时去找他。

    徐知成的确找过太子几回,且也破获了几个拐卖孩童的案件,狠狠打击了拍花子,立下不少功劳。

    后来……后来秦王当了太子,一家子都住进了皇宫,找人就没那么容易了。且拍花子可能是被打怕了,之后几乎不在长安犯案,徐知成也就没再和太子殿下说过话。

    这回能去跟太子学习,他还是挺高兴的呢。徐知成点点这小吏,不欲和他多说。这小吏年纪还小,又是外地来的,不知道太子殿下的神奇,世上就是有这样的天才,不管做什么都能比别人更好。

    只等着瞧就是了。

    到了农庄,小吏环顾四周,目瞪口呆:“殿下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啊?”

    徐知成听他这么说,仿佛自己被夸奖了似的,得意道:“殿下就是如此,为了百姓不辞辛劳。”

    小吏:“……”没救了,他家明府没救了。

    由门口的士兵验明身份,徐知成一行便进入农庄,被两位士兵带到了一个大屋子里。

    屋子里已经有很多人了,都是各州县派来的人,徐知成还看到几个老农模样的人,可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

    是的,李承乾让陈家河村也派了人来,反正之后也要教他们,不若这次一起教了。

    他现在和陈家村的村民混熟了,因为水车的事,陈家河村的村民待他也很和善,尤其是大虎的阿翁,因为李承乾救了他儿子的命,待李承乾和亲孙子差不多。

    这次过来听课,陈阿翁就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非要塞给李承乾:“这都是你喜欢吃的,家里自己做的零嘴,费不了多少东西,快拿着,多吃点,你近日是不是瘦了?”

    李承乾笑眯眯接过,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含糊道:“没瘦,是长高了。”

    陈阿翁费劲地打量他片刻,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是长高了,那更得多吃点!再帮我告诉你阿翁一声,今天没功夫和他说话儿了,我得忙着学习呢。”

    李承乾便夸:“陈阿翁真勤奋!”

    徐知成:“……”

    这仿佛跟自家孙子说话的语气是怎么回事?就算不战战兢兢,至少也该像其他官员一样客客气气的吧?还有如果他没理解错的话,太子殿下的阿翁指的是太上皇吧?这老农和太上皇也熟悉?

    徐知成怀着一脑门问号,上前想要行礼,李承乾摆摆手:“免礼吧。”

    陈阿翁打量徐知成两眼,扭头疑惑地问:“承乾,他们怎么都对你这么客气?”

    徐知成:“……”

    他眉毛皱得死紧,这老农居然直呼太子名讳,也太失礼了!

    李承乾倒没当回事,嘿嘿一笑:“因为我比他们厉害一点。”

    陈阿翁没多想,对这句话非常认可:“这倒是!老翁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像你这么机灵的孩子,我家大虎能有你一半就好了。”

    徐知成:“……”这倒是跟他想到一处去了,他也希望自家儿子能有太子一半聪明。

    徐知成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上课的。

    李承乾站到讲坛上,看着底下几十号学生,扬声道:“我知道你们都很疑惑,我又不是什么经验丰富的老农,在种地上没有什么独特见解,开这节课就是浪费时间对不对?”

    以徐知成旁边的年轻小吏为例,好些人眼神飘了飘。

    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但被戳破就很心虚了。

    “你们怀疑也是应该的,我今天确实不打算教你们怎么种冬小麦。”李承乾笑眯眯道,“我要教你们的,是怎么种冬小麦才能不影响来年的收成,也不伤害田地。”

    他转身用粉笔写上了“轮种”两个大字。

    底下的学生们哗然,不影响来年的收成还不伤害田地,这真的是真的吗?

    第 133 章

    开始讲课之前,李承乾先扫视学生们一眼:“你们都没带农人过来吗?”

    众人:“?”

    太子授课,他们自然是挑选合适的人过来,农人不懂规矩,不成体统,怎么能带他们过来?

    李承乾挠挠头,同情地说:“那你们好好记,今天内容有点多。”

    熟知农事的人可能好理解一些,但对普通官吏来说,可能有点专业不对口,学起来更费劲一些。

    打好预防针,李承乾就指着黑板上的字道:“轮种,指的是同一块地在相邻的两季或者两年种植不同的作物。因为不用的作物消耗的土地养分不一样,如果一直只种同一种,田地的养分没有时间恢复,自然就会减产。”

    这话简单易懂,众人听了恍然,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李承乾继续道:“既然知道原因,我们就该对症下药。轮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每一季的粮食产量,还能预防病害虫害……不过轮种也要讲究方法,不让可能会适得其反,首先是作物的选择……”

    李承乾在上面滔滔不绝,各州府的官员在下面奋笔疾书,李承乾把轮种模式都总结出出来了,什么接什么种产量高,什么接什么种养地力,一条一条非常详细,拿回去就能用。

    讲完这一部分,李承乾又带着他们出去。

    众人疑惑:“殿下要带我们去哪?莫非去看水车?”

    大家都知道李承乾带人发明了一种水车,用来汲水浇地非常方便,只是看不看意义不大,毕竟很多地方已经用上了,在场之人基本上都知道。

    出乎他们预料的,李承乾并没有往河边走,而是带着他们去了一个偏僻的角落。

    几个学生带着庄户正在忙碌,见到李承乾他们过来连忙行礼。

    李承乾问:“准备好了吗?”

    学生们:“好了。”

    李承乾小手一挥:“那就打开给大家看看。”

    众人:?打开什么?

    学生们把盖子掀开,众人才发现这里竟挖了许多坑,好奇地凑过去看,就被里面的味道熏了回来。

    ……这是有味道的坑。

    李承乾偷笑两声,复又恢复了一本正经:“这是我们新发现的沤肥和堆肥方式,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减少土地养分流失,堆肥和沤肥的方法你们学一下,回去教给百姓……”

    众人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百姓得了这个方法,不止种冬小麦可以用,平时种地也大有好处。

    众人抱着铅笔和笔记本,记得更起劲了。

    说完肥料,大家觉得这回该结束了,李承乾却又带他们去另外一个地方。

    众人:居然还有?这回又是什么好东西?

    不用李承乾说,很快大家都看到了。到了一块农田边,远远就看到有人在耕地。

    耕地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他们耕地没有用牛,也不用两三个人一起拉犁,一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统共也只有两个人而已。

    徐知成迟疑地问:“殿下,您让我们看的是这个吗?”

    李承乾点头:“就是这个耕地工具。”

    徐知成倒吸了一口凉气。

    就算他不是老农,但做为一县父母官,他对农耕之事也有一定了解。

    为了疏松土壤,透气保湿,田地需要耕到一定深度才有用,这也是为什么耕地需要用牛的原因,耕得越深,需要的力度越大,人力根本不够用,即便有省力的曲辕犁,也要至少两个人拉犁才可以。

    历朝历代保护耕牛,不许私自宰杀,甚至载入律法,就足以说明耕牛对田耕的重要。遗憾的是买一头牛要花不少钱,养起来成本也不低,所以耕牛一直得不到普及,对大部分百姓人家来说,耕地仍然是十分头疼的工作。

    但现在他看到了什么,这田里耕地的居然是两人一组,而且前面拉犁的人看起来并不很吃力。

    徐知成:该不会只是闹着玩,并不是认真耕地吧?

    但他心里很清楚,太子既然带他们来看,就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况且之前又不是没有先例,再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子不也弄出来了吗?

    陈家河村几个人已经上前去查看了,官吏们反应过来也凑过去看耕地的情况,发现耕地一点也不比牛耕的浅,众人一时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了。

    还是陈老翁先说话:“承乾郎君啊,老汉可以试一试吗?”

    “当然可以。”李承乾示意耕地的人腾出一架给陈老翁,又教他使用,陈家河村的其他人也跃跃欲试,轮流试用了一会儿,回来时一个比一个激动。

    陈老翁搓着手问:“这个东西怎么做的?咱们能做吗?需要花多少银钱?”

    官吏们一看老农的反应,就知道这犁确实好用,也眼巴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既然带你们来看就是要教你们的。这东西叫代耕架,具体原理和制造方法,就让研究出它的人跟你们解释吧。”

    他对身后唤了一声:“陈主事!”

    “是!”女子清脆地应了一声,上前两步站到李承乾侧后方,落落大方地解释,“代耕架主要利用的是杠杆原理,以小力搏大力,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众人心情非常复杂。

    刚才他们就注意到陈淑慧了,毕竟是男人堆里少见的女郎,难免引人侧目。知道她的身份后,众人也心思各异。

    好奇自然是有的,毕竟是如今在朝的唯一一个女官,也是历史上少有以女子之身为官的例子,当初她破例被封为工部主事,朝野可是议论了很久。

    好奇之余,也不免有些偏见,尤其见她一副在农庄上待了很久的样子。

    但现在知道代耕架是她造出来的,又听她将原理娓娓道来,那点偏见就渐渐没有了,只剩下手忙脚乱——

    这里是什么结构?那里是什么原理来着?这么多听不懂的专业词汇,也太难记了!

    陈淑慧微微一笑:“不用担心,我已经把设计图画了许多份,等会一县给你们一份。”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拱手道:“那就多谢陈主事了。”

    比之前恭敬多了。

    这课一上就是大半天,连午饭都是在农庄里吃的。课程结束后官吏们就该走了,一位官员拱手问:“不知下臣等能否向太上皇请安?”

    李承乾摇头:“今日只怕不成,阿翁想要静养,吩咐了不见人。”

    官员有些遗憾地说:“那下臣等告退了。”

    李承乾点点头,就听到旁边传来虚弱的声音:“太上皇?”

    众人顺着声音看过去,就见陈家河村众人神情恍惚,看样子有些怀疑人生,反应不过来的样子。说话的官员:“?他们不知道吗?”

    李承乾也挠挠头:“我是没特意跟他们说过,但是也没瞒着啊,不应该吧?”

    就刚才还有人当着他们的面称呼他为殿下呢。

    李承乾却不知道,普通百姓并不是很清楚怎么称呼太子,也不知道谁能用“殿下”这个称呼,反正对他们来说都是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贵人,而李承乾身边的人一般只称呼他殿下或者承乾,从不曾当着陈家河村人的面称呼他为太子,故而竟一直瞒到现在。

    现在听到太上皇三个字,陈家河村的人才明白过来。

    然后腿就软了。

    陈阿翁问自己的老伙计:“承乾的阿翁,是经常找我们闲说话的李老弟吗?昨天还说要找时间一起去集市上玩一玩?”

    老伙计腿也软:“……是吧?”

    他求助地看向李承乾……不敢看,看向旁边的徐知成。

    徐知成微微点头,又小声提醒:“别再称呼殿下名讳了。”

    “哦哦哦。”陈老翁浑浑噩噩,“……那我们该怎么叫?”

    经常去村子里玩,和大虎玩得好,还救了他儿子的命,他当成孙子一眼看待的孩子……他到底是谁啊?

    徐知成好心地告诉他:“是太子殿下。”

    陈阿翁:“……”

    陈阿翁缓缓靠在老伙计身上,老伙计也支撑不住差点摔倒,徐知成眼疾手快扶了一把:“太上皇和太子殿下宽仁爱民,老翁不必害怕。”

    陈阿翁:“是!是!老汉知道。”

    确实宽仁爱民,就是太过宽仁了!这把他吓得。

    徐知成也有些唏嘘,他刚来时见这几位老翁对待李承乾那么松弛,还以为他们和李承乾相处的好,既羡慕又崇拜,没想到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他看了李承乾一眼,这是造得什么孽哦!

    李承乾:“……我真不是故意的。”

    最后陈阿翁他们是李承乾叫将士送回去的,怕他们浑浑噩噩伤到自己。官吏们看了一场热闹,也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陈淑慧找到李承乾,感谢他特意给她表现的机会。

    李承乾摆摆手:“本来就是你研究出来的代耕架,不用谢我啦。”陈淑慧心里有数,代耕架虽然主要是她出力,但李承乾也没少点拨,况且这个研究方向本来就是李承乾提出来的。而且他今天还特意让她给官吏们讲解,给她一个正名的机会。

    虽然在发明代耕架的大功面前,这个机会似乎不那么重要,但对陈淑慧本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能看到官吏们前后态度的变化是真的很爽!陈淑慧这些日子积攒的压力清空了大半。

    “我们就不要推来推去了。”李承乾问,“你父母最近还有逼你回去吗?”

    陈淑慧撇撇嘴:“每隔几天就写信给我,还经常叫人来庄子上,不过我都没理会,他们也没别的办法。”

    李承乾安慰她:“现在代耕架做出来,以后他们应该不会管你了。”

    “希望如此吧。”陈淑慧吐槽,“我现在都不敢回家,就怕他们不许我再出来,或者直接把我押进花轿嫁人。”

    李承乾:“那你以后不用担心了,这次阿耶肯定要论功行赏,现在工部没有合适的职位,你的官职可能升不了,但是可以先封一个爵位。以后你有爵位在身,他们也不能强迫你。”

    虽然现在也不能。

    陈淑慧想了想,提出一个要求:“我可以不要爵位,换成一个虚职吗?”

    李承乾好奇:“为什么?爵位不好吗?”

    “不是爵位不好,只是我更喜欢虚职。”陈淑慧眨眨眼,“虽然都一样没什么权利,但散官听起来更像官员,是我自己打拼来的,我觉得更威风些。”

    李承乾想了一下,重重点头:“你说得对!”

    陈淑慧美滋滋,但还是补充一句:“如果圣上不同意就算了,殿下不要为难。”

    “不为难。”李承乾笑眯眯道,“你做出这么大贡献,只是提出这么点要求,阿耶肯定会答应的!他还想好好笼络你,然后继续压榨你呢。”

    陈淑慧拍着胸脯道:“不用圣上压榨,我自己压榨我自己,那殿下,我去田里去了。”

    李承乾点点头,还提醒她:“记得戴帽子,别晒更黑了。”

    陈淑慧捂住自己的脸:“知道啦!”

    *

    之后一段时间,北方开始轰轰烈烈准备种植冬小麦,除了北方受灾区域,其他地区也有种的,轮种、肥料和代耕架也逐渐传播到大唐各地。

    轮种和肥料暂且不说,效果没那么快见到,但代耕架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陈淑慧的名号再次被广泛提起。

    这回就没几个人说她不好了,提起来的即便不津津乐道,也最多闭口不言。

    且不说实打实的功绩摆在这里,这还是圣上和皇后殿下都亲口夸奖过的人,圣上破例令她以女子之身入朝为官,如今又封了七品散官,未来前途一片大好。

    自然,除了陈淑慧,其他有功绩的学生也得到了封赏,突出的同样封散官,其他的则是金银。

    最闪耀的当然还是陈淑慧,长安的女郎尤其以她为荣,不知多少女郎盼着能学到她几分,不止物化生小课堂,其他地方女郎的身影都多了起来。

    李神通的夫人还找到长孙氏,想为自家孙子求娶陈淑慧。

    长孙氏把这件事告诉李承乾,让李承乾问一下陈淑慧的意见。

    李承乾:当上司真不容易,还得管下属的婚事,明明他自己还是个孩子。

    不过还是叫陈淑慧过来问一下,并且强调:“你怎么想就怎么选,我和阿娘都尊重你的意愿。”

    提到自己的婚事,陈淑慧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苦恼地说:“我也不知道他们家什么情况,这种高门大户,会不会不让我再抛头露面啊?”

    “不会的,即便他们想拦着你,阿耶和我也不会答应。”这么好的劳动力,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不过如果夫家不支持,陈淑慧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李承乾还是希望她能得一桩美满姻缘,也有点发愁:“我也不知道他家什么家风,我让人去打听打听吧。”

    随后他想起什么:“杜大哥对大户人家比较清楚,你介意我问问他吗?”

    陈淑慧表示无所谓:“不介意。”

    李承乾便让人去请杜构过来,杜荷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往椅子上一摊:“幸好你叫大哥过来,我快要被憋死了。”

    杜构不动如山:“你马上就要随军去突厥了,现在不好好补习功课,回来就要跟四殿下一起读书了。”

    杜荷:“……”

    他选择转移话题:“承乾,你叫大哥过来有什么事啊?”李承乾便把事情说了一遍,杜荷一听是正事就坐直了身子,对杜构道:“这关系到陈二姐姐一辈子,大哥你仔细想想。”

    杜构回想片刻,缓缓道:“淮安王的这个孙子我知道,是二房的幼子,很受淮安王夫妇宠爱,读书习武不怎么上心,平时经常和朋友出门玩耍,之前与人当街斗殴,被打得半个月下不了床……”

    李承乾越听越皱眉,杜构虽然没明说,但这不就是个小纨绔吗?

    杜构愤愤:“这什么人啊?根本配不上陈二姐姐!”

    杜构:也不至于配不上。

    李神通的地位摆在那,这孩子又是正经嫡枝嫡子,从世俗角度来说,配陈淑慧还是绰绰有余的。甚至淮安王夫妇也没坏心思,他们是真的宠爱这个孙子,向陈淑慧提亲也是看好她。

    但此人和陈淑慧未必合适,且不说性格心性天壤之别,李神通夫妇想娶陈淑慧,必定存在看她厉害,想让她管一管孙子的心思,可如此一来,陈淑慧就要被乱七八糟的俗事牵绊住,即便有李世民和李承乾撑腰,也很难全心全意投入到研究中。

    杜荷心直口快:“还不如我大哥呢!”

    杜构:“???”

    陈淑慧大喇喇地问:“你大哥能允许夫人抛头露面吗?”

    杜荷:“反正他又管不住!”

    杜构:“………”

    杜荷越想越觉得好,凑到陈淑慧身边兴致勃勃道:“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你,我阿耶说你巾帼不让须眉,我阿娘也可喜欢你了,你如果嫁到我们家,肯定没那么多问题。”

    至于大哥的意见,不重要啦!

    李承乾眼尖地指出:“杜大哥的脸红了!”

    杜构:“……”

    陈淑慧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上上下下打量杜构片刻,嘻嘻笑着说:“那行,我考虑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我就和你大哥凑合一下。”

    杜构:“…………”

    第 134 章

    天一天比一天冷,李承乾坐在农庄的草棚里,崩爆米花。

    是的,爆米花。

    前些日子李承乾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吃爆米花,好像很好吃的样子,自己也想尝一尝,于是花了一点时间和心思查资料,把制作爆米花用的器具铸造出来了。

    他觉得崩爆米花的过程很好玩,兴致勃勃地自己崩,杜构和苏琛也在一边看热闹。

    杜荷不在,朝廷出兵突厥,他也跟着去了,已经走了有一些日子。

    另一边李渊和陆德明一起下棋,一人手里抱着一个手炉。

    这也是李承乾刚命人打造的。

    入了冬,手都不敢伸出来了,即便屋里生了炭盆,手脚依然是冷的。尤其是手,揣在袖子里也就罢了,下棋写字看书却冷得不行。

    于是李承乾叫人做了很多手炉,不仅李渊和陆德明,长安的李世民和长孙氏也有。

    有了手炉,李渊和陆德明终于又能愉快地下棋了,甚至可以来户外下棋。

    又下了几个子,旁边传来李承乾惊喜的声音:“好了好了,你们让开!”

    杜构和苏琛让开位置,露出铺在地上的席子和干净的布,只听“砰”一声巨响,布上出现一堆白花花的爆米花。

    香甜的味道传来,李渊放下棋子,对陆德明笑道:“闻见这个味道,朕也有些饿了,不若咱们先吃点点心,等会再继续下。”

    陆德明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况且他也觉得这个味道香,想要尝一尝呢。

    李承乾拿小竹筐给二人盛了一筐,笑眯眯道:“阿翁和先生趁热吃。”

    李渊和陆德明各自品尝起来,李承乾在里面加了糖和奶,入口酥脆香甜,非常好吃。大唐人本就喜好甜食,李渊和陆德明也不例外,对这样小食赞不绝口。

    “没想到玉米还能做出这样的美味。”

    李承乾另外拿了一个小筐给自己和杜构杜荷装了一筐,剩下的让人拿去给田地里耕作的庄户分一分。

    挺着小胸脯道:“玉米可好吃了,还有很多种吃法,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李渊含笑道:“那我们拭目以待。”

    李承乾往自己嘴里塞了一把爆米花,一边咔嚓咔嚓咀嚼,一边再次往锅炉里加玉米和糖奶,杜构跃跃欲试:“这次让我来吧。”

    李承乾打趣他:“你要送给陈二娘吗?”

    杜构:“……”

    杜构无奈地说:“殿下不要这样说,对陈小娘子名声不好。”

    “陈二娘又不在意,倒是你比较在意吧?”李承乾指着他红彤彤的耳根道。

    陈淑慧表现得非常大方,甚至自己还会拿这件事开玩笑,当然是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倒是杜构扭扭捏捏,比陈淑慧更像是小娘子。

    苏琛也劝李承乾:“殿下就听杜大哥的吧,他有心护着陈小娘子,您还不成全他?”

    杜构:“………”

    李承乾和苏琛笑了一会儿,也就放过了杜构。杜构刚要松一口气,旁边听了全程的李渊却好奇道:“哦?杜家小子和陈家小娘子有关系?”

    杜构:“…………”

    “没有,我们开玩笑的。”李承乾把崩爆米花的位置让给杜构,自己跑到李渊和陆德明那一桌坐下,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

    李渊这才知道缘故,笑呵呵道:“朕倒是觉得不错。”

    “是吧是吧,我也这么觉得,不过陈二娘说还要考虑考虑,我们也不好强求啊。”李承乾挤眉弄眼道。

    李渊点点头:“如果陈小娘子答应了,朕可为你们赐婚。”

    杜构:“……”

    怎么说得好像他擎等着被陈二娘挑一样?

    还不能反驳,只能谢恩。

    李承乾觉得杜构面红耳赤还要佯作镇定的样子特别好玩,所以最近总拿这件事逗他,其实并没有逼迫的意思。开过玩笑后就帮他解围,然后趴在桌子上,吃着爆米花看李渊和陆德明下棋。

    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在李渊耳边说了几句。

    李承乾看了一眼,又收回视线看棋盘,琢磨李渊刚才下的那一步是什么意思。

    等到小太监下去,李渊重新拿起棋子,温声告诉李承乾:“有人想要见我,我没答应。”

    “哦。”李承乾应了一声。

    自从朝廷做了出兵的决定,这些日子时不时有人来农庄上求见李渊,李渊都避而不见,李承乾这才恍惚明白他为什么要住到庄子上来。

    上次和突厥打仗的时候,就有人想利用李建成的旧党挑事,恐怕李渊那边也不平静,只是他的旧党不像李建成旧党好煽动,所以才没有闹出大事。

    现在李建成被李世民启用,情势逆转,李渊为了避免麻烦才挪到庄子上居住。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他的心思,自然不会前来自讨没趣。

    同时也是让李世民知道他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大唐为重,李渊不是不识时务的人,况且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李渊也没有夺回权利的野心。

    现在告诉李承乾,也是想借他的口让李世民知道。

    李承乾托着下巴漫不经心道:“这个人好笨,这个时候还来求见阿翁。”

    聪明人不会来,傻一些的早点来,现在都知道李渊不见人了还来,不是笨是什么?

    当然不是笨,这时候来自然有倚仗。只是这倚仗也只是他们自以为的倚仗,至少李渊就没放在心上……这样一算也确实算是笨蛋。

    李渊哈哈一笑:“承乾说得没错!”

    李承乾又忧伤地叹了一声:“不知道前线怎么样了?”

    这些人也只敢趁着朝廷忙别的事打点主意,如果对突厥这一仗打得顺利,就不怕他们翻出什么动静。

    还有杜荷,不知道他安全不安全。

    *

    李承乾后来又崩了不少爆米花,还跑去送给自己的小伙伴长生和大虎。

    陈家河村的田地里非常热闹,因为要种冬小麦,这个冬天不如往年清闲。

    但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冬天干活也没有想象中辛苦。尤其现在有了曲辕犁、代耕架还有肥料,耕田比从前轻省多了,想到来年可能的收获,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意。

    李承乾到了田里,大家都跟他打招呼,欣喜中又带着拘束。自从知道李承乾的身份,他们待他就没有从前那么自然了。

    李承乾心里暗叹,跑到陈长生家的地,果然陈长生在和父母一起耕地。

    李承乾让人把带来的爆米花给大家分一下,大虎家格外多送一点,他则拿着小竹筐送给陈家夫妇和陈长生:“这是我自己做的小零嘴,叫爆米花,很好吃的,你们尝一尝。”

    陈家夫妇颤颤巍巍地接过,哪里敢尝,小心翼翼地放到一边。

    李承乾也不管,哼哧哼哧和陈长生一起干活,陈家夫妇小心肝跟着一颤一颤,很想让李承乾别干了,他们家受不起!

    但他们不敢说……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跑过来,说是村长请陈长生去看看水车。

    李承乾皱眉:“水车坏了吗?”

    “没有没有。”年轻人很机灵,连忙解释,“就是最近农忙,浇地比较多,村长阿翁怕水车突然坏了耽误事,所以让长生每天去逛几圈。叔婶,借长生用一下,我替你们家干活行不?”

    陈家夫妇不想答应,去河边逛一圈要不少功夫,一天这么几趟下来,陈长生能干活的时间就没多少了,他们还想趁着农忙的功夫教他种地呢!

    之前他们经常找各种借口推脱,但现在……

    陈家夫妇看了李承乾一眼,“大方”地摆摆手:“不用你帮忙,这是为了咱们村好,长生去帮忙是应该的。”

    年轻人敬佩道:“还是叔婶格局大、心胸也宽。不过既然是咱们整个村的事,没有让你们一家出力的道理,以后长生耽误的农活,咱们轮流替他干了!”

    陈家夫妇:“……好、好吧。”

    年轻人嘿嘿一笑,陈家这两口子不好搞,现在当着李承乾的面说定,以后就不能随便推脱啦!

    李承乾看了一场热闹,和陈长生一起去看水车,陈家夫妇郁闷了一会儿,渐渐也就想开了。

    到底李承乾是太子,还是大名鼎鼎的小皇孙。小皇孙多厉害啊,他都看好他们家长生,说不定长生以后不用地里刨食,也不用非逼着他学田里的活计了。

    想到这个可能,夫妇俩也不免欣喜。

    陈家娘子看向旁边的爆米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当家的,咱们尝一尝吧?”

    这什么花味道霸道得很,隔着老远都能闻到,也不知是什么做的,香味特别勾人。旁边田里的人也得了一些,都在说好吃,陈家娘子也想尝一尝。

    陈家阿郎却瞪了她一眼:“尝什么尝,咱们和他们一样吗?他们才得了多少,咱们可是得了一筐!”

    “啊?”陈家娘子懵逼,“那你的意思是?”

    陈家阿郎喜滋滋道:“当然是供起来了,这种大好事,让列祖列宗高兴一下!”

    太子殿下亲自做的吃食啊!

    哪辈子孙能有他这样的出息(儿子出息也是出息,儿子也是他生的),可不得先告诉祖先吗?祖先在底下肯定也有面子!

    第 135 章

    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冬小麦已经种下去并且长出苗了。

    冬天温度低,小麦是不怎么生长的,百姓除了偶而锄锄地松松土,看一下生长情况——主要是看有没有冻死,其他不需要再做什么,于是又闲了下来。

    百姓清闲,李承乾也比之前清闲了很多,反正也没什么事,李承乾就在陈家河村弄了一间房子,开了个小学堂,半天教认字和经义,半天教物化生。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太子殿下办的小学堂,甚至还会亲自教课,最重要的是不收钱(画重点),百姓都喜滋滋把家里孩子赶来上课。上至十八下至五六岁的都有。

    李承乾也不介意,他什么样的人都教过,主打一个有教无类,以量取胜,尤其是物化生,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寒冷的天气,小小的村子里飘来阵阵读书声,村民们干活经过附近听到了,脸上都不由露出喜悦之色。

    能吃饱、能穿暖、能让娃娃读书,这就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啊。

    雪越下越大,很快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李承乾正在讲课,就见有几个人在外面探头探脑。

    陈家河村的人没事是不会来打扰的,李承乾让他们进来,问:“发生什么事了?”

    “殿下,下大雪了!”说话的是个青年,焦急地指着外面说。

    李承乾茫然地应了一声:“我知道啊,怎么了?”

    “哎呀殿下!”青年发愁道,“咱们的冬小麦会不会冻坏啊?”

    李承乾这才明白他的顾虑,忍不住笑了一声,张口就要解释,想了一想,却对前排的陈长生道:“长生,你来告诉他们。”

    陈长生茫然地指着自己:“我?”

    “嗯嗯,就是你,我们之前不是探讨过这个问题吗?”李承乾鼓励地看着他。

    他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的,陈长生要想凭借自己在村里立足,不会再被拦着学习物化生,就要尽量多表现出一些价值。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

    陈长生不明白这些道理,但李承乾的话他总是听的,闻言便解释起来:“雪不会使小麦受冻,反而能帮助保暖,因为雪能阻止内外空气流动,使小麦产生的热气不会流失……”他很有耐心,把原理解释了好几遍,直到几人听懂为止。

    然后不解地问:“之前不是种过冬小麦吗,为什么你们还要问这样的问题?”

    几人:“……”

    为首的青年尴尬地挠挠头:“这不是怕影响产量吗?以前我们也不知道雪影不影响产量,而且有时候小麦也会被冻到。”

    以前没有办法只能瞎种,现在有人能问了,就忍不住想来问一问。况且他们也知道李承乾很看重冬小麦,万一产量不尽如人意,李承乾不高兴怎么办?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首的青年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目光看陈长生,继修水车和代耕架之后,陈长生连田地上的事都能解决了,越来越厉害了。

    百姓听说雪对小麦有好处,顿时就不担心了。而小孩子更兴奋,一下课就冲到雪里玩起来。

    这也是他们少有的玩雪机会,在棉花普及之前,他们没有足够的衣服御寒,冬天只能穿着所有的衣服,盖着所有被子和家人挤在一起取暖。玩雪就相当于作死。

    现在家家户户种棉花,人人穿得上棉衣,他们才能跑出去玩雪。

    李承乾见他们玩雪,也有些跃跃欲试,他还没和这么多人一起玩雪呢。碍于做小先生的威严矜持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嗷”的一声冲了出去,和众人闹成一团。

    李承乾玩得累了,回去之后被灌了一碗姜汤,然后就裹着小被子睡了过去。

    第二天下午,他照样去陈家河村上课,却有好几个孩子没来,一问才知道是生病了。

    李承乾挠头:“是不是昨天玩雪受凉了?”

    “也不全是这个缘故,村里其他人也生病了,可能就是突然下雪,大家难免受凉。每年到了冬天都是这样,很多老人和小孩都熬不过去,今年得病的人已经少很多了。”

    因为吃得饱,百姓身体好,抵抗力变高了。又因为穿的暖和,没那么容易着凉,也就没那么容易生病。百姓已经很感恩了。

    然而不说最后两句还好,一说李承乾就坐不住了,下课后就要去生病的人家看看,别人拦也拦不住。

    李承乾并不担心,他有七十八郎在,即便生病了也不会有事的。

    在村里逛了一圈,百姓生病倒是不重,只是这个年头一点小病也可能死人,尤其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还有一些人有其他病。

    李承乾对陪同探望的村长道:“我庄子上有大夫,请来给他们看病吧。”

    村长叹气道:“草民等不是请不起大夫,而是买不起药材啊。”

    请大夫把个脉要不了多少钱,但药材却很贵,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李承乾皱起眉毛,这不是三五个人,他农庄上也没那么多药。且如果一力包揽,那也不能只管陈家河村,而不管附近的其他村子吧?

    可若几个村子都管,事情就闹大了。

    想了想,李承乾道:“我可以找人给你们治病,药材他们也会承担,但是他们的医术可能不是很好,你们愿意吗?”

    “这……”村长犹豫,“医术有多差啊?”

    李承乾:“也不能说差吧,应该比一般的乡间大夫厉害一些,但是比不上太医。”

    村长:“……”

    他还以为是比不上游方郎中的那种,说不定会治死人那种,原来是比不上太医院,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村长欣喜道:“不用太医!不用太医!乡间大夫就可以了,草民多谢殿下。”

    李承乾点点头,回去就给孙思邈写信。

    是的,李承乾想请来给村民看病的就是太医署的学生。

    太医署招生也有好几年了,第一批入学的现在小有所成,开始偶尔去各个地方义诊,一则锤炼医术,二也是便利百姓。

    他们有朝廷的拨款,药材也可以免费赠送,虽然大都是便宜的药材,种类也不是很多,但对百姓来说也差不多够用了。

    李承乾就是请孙思邈和太医署令商量一下,派几个学生来陈家河村这边义诊。

    信使走之前,李承乾又叫住了他,重新写了一封信:“把这一封送给工部尚书段纶。”

    信使应了一声,带着两封信走了。

    长安城里的孙思邈和段纶收到李承乾的信,孙思邈也就罢了,学生去哪义诊都是义诊,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段纶却是忍不住扶了扶额:“太子殿下又给我找事了。”

    旁边的几位尚书好奇地探头探脑:“什么事啊?”“让我派几个工匠去农庄上,研究什么火炕。”段纶长吁短叹,“前些日子那水转翻车和代耕架的事还没完呢,工部正缺人手,还要调走我的人,我们的活可怎么干啊!”

    “……”其余几位尚书心里狂翻白眼,如果他们知道‘凡尔赛’这个词,一定会送给段纶。

    不就是殿下又来给工部送功劳了吗?装什么装!

    如果段纶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大呼冤枉。送功劳是真的,但缺人手也是真的。这功劳拿得真的很累!

    如果殿下能慢一点就好了。

    但李承乾要人,段纶不愿意也得给,他们当臣属的不就是要给君上解决麻烦吗?

    李承乾等了两天,太医署和工部匠人就到了,带队的居然是孙思邈。

    “孙阿翁,你不在京城守着阿耶,怎么亲自来了?”李承乾问。

    孙思邈笑呵呵道:“就是圣上令下臣来的,如今风寒盛行,您与太上皇都在农庄,圣上放心不下。”

    李承乾便没有再说,先让他们收拾安置,同时派人去附近几个村通知一声,让他们需要看病的去陈家河村排队。

    孙思邈几人简单收拾一下,就随李承乾去陈家河村,义诊的简易医棚早就搭好了,现在直接就可以用。

    村长见大夫都是一水的年轻人,原本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低声问李承乾:“他们真的能行吗?”

    李承乾安慰他:“你别怕,他们水平还可以的,肯定治不死人。”

    村长讪讪:“……殿下说笑了,草民以前乱想的。不过这些小大夫是不是太年轻了点,大夫不是越老越厉害吗?”

    李承乾:“那也不一定啊,这些都是我们从全大唐挑选的天赋最好的学生,教他们的先生也都是太医院的太医,或者名满天下的神医,天赋好先生好,他们当然比较厉害。”

    村长的心落回去一点。

    之后学生们的表现也证明了李承乾的话,他们诊脉快速准确,表现得相当有范儿,比乡野大夫强多了。

    村长的心又落回去一点。

    这时候其中一个学生的医棚里来了一个病人,可能是病得比较严重,或者是学生不擅长的病症,他把了好一会儿的脉都说不出所以然,表情逐渐变得纠结。

    村长的心又提了起来:“殿下……”

    李承乾淡定地一挥手:“别怕,他们还有隐藏技能。”

    村长:“?什么技能?”

    正好那年轻大夫似乎确定自己看不了这病了,探头往医棚外看了一会儿,对孙思邈挥了挥手,孙思邈便往那医棚里去了。

    李承乾对村长嘿嘿一笑:“他们会摇人!”

    第 136 章

    年轻大夫的摇人行为使村长彻底放下心,再也没有异议了。

    义诊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学生们医术并不差,但是可以免费提供的药材有限,种类也不是很全面,他们只能竭尽所能,能针灸按摩就不用药,一定要用药也尽量用便宜的,最好是自己在野地里扯点草药就行的那种。

    不全是因为药材紧缺的缘故,这本来也是学生们要学习的内容之一。因为太医署日后主要服务于普通百姓,让他们不花钱、少花钱非常重要,如此贫寒百姓才有更多看病机会。

    百姓也没有异议,甚至更高兴。

    如果学生给他们开了好药,短时间来看自然高枕无忧,只是很多人的病不是三两日就能好的,而义诊只有两天时间,等到学生们走了,药也吃完了,他们该怎么办?

    倒不如现在这样,开的药极其简单普通,等到人走了,他们或自己去山上扯了药、或者拿着方子去药铺买来继续吃,总归压力都不大。

    李承乾还跑去问排队的百姓问题,拿着个小本本做记录:“你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除了种地还有什么收入?以前生病了怎么办?如果有一个药铺,大夫水平差不多就是这些大夫这样,药材比市面上便宜一半多,你们会去看病吗?”

    “真有这样的好事?”百姓听到他这么问,大都很高兴,“朝廷要开药铺了吗?”

    “可能吧。”李承乾也不知道李世民和太医署怎么打算的,所以含糊其辞,“那如果朝廷开设这样的药铺,你们会想去看病吗?”

    “小病还是不会去,但大病可能就去了。”其中一个百姓道,“去年冬天我阿娘病了,家里银钱不够治病,只吃了几副药就吃不起了,差点没熬过去。如果当时药材能便宜点就好了。”

    “是啊是啊,我一叔家的小子也是……”

    其他人也多有感触,谁还没有几个吃不起药耽误治病的亲朋好友呢?差点没熬过去还是轻的,至少最后还是好了,真熬不过去丢掉性命的都多的是。

    如果药材能便宜一点,他们也能多一点机会。

    这就是李承乾提议开办太医署的初衷,想要人人都能治得起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减轻普通百姓看病的难度,让更多百姓有就医的机会。

    晚上义诊结束,李承乾也和孙思邈说起太医署在各地开办药铺的事,第一批学生眼看着可以毕业,这件事也该提上议程了吧?

    孙思邈却叹了一声:“署令向圣上提过,只是如今国库银钱不丰,圣上的心思都放在突厥战场上,短时间内恐怕开不了药铺。”

    李承乾皱了皱眉。

    隔了两天,工部的匠人按照李承乾提供的思路,把火炕琢磨得差不多了。先在农庄试着建了几个,试用效果很不错。

    李渊也前去看热闹,伸手摸了摸热气腾腾的炕,非常心动:“给朕也弄一个。”

    太上皇住的地方自然不会缺了炭火,李渊的房间整日也是暖融融的,但房间暖和和床上暖和是两个概念。

    之前李承乾给他弄了暖炉,用铜制成的壶具,装上热水,套上罩子塞进被子里,晚上就能睡得好一些,然而水总是会凉的,来回更换又会惊到睡眠,到了后半夜就不怎么舒服了。

    但这火炕就不同了,只要适当添加炭火,就可以保证一整晚都是暖和的,不比暖炉舒服多了?

    李承乾原本也想给阿翁建火炕的,不止阿翁,还有先生陆德明,他们年纪都不小了,这种天气最容易生病,病了也不容易好,少不得要仔细一些。

    只是火炕简朴粗陋,比不得床榻精致,还怕阿翁会不喜欢,没想到李渊自己倒主动要求,李承乾当然是答应了。

    后来他才知道,火炕也不是一味粗陋的,如果工部来的工匠愿意,也可以修得精致华美=-=。

    不过李承乾拦住了,还有那么多百姓呢,不能花大量时间在一个火炕上,李渊对此也深表赞同。

    李承乾让匠人去附近几个村教百姓建火炕,同时在报纸上公布了建造之法,同时说明了注意事项,也就是小心一氧化碳中毒之类。

    不过火炕设计了烟囱,问题倒也不大。

    这个冬天异常忙碌,朝廷忙着和突厥打仗,百姓忙着种冬小麦和烧砖盘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百姓来说,这个冬天虽然忙了一点,但无疑是比较舒服的,而且很有盼头。

    百姓盼着来年的收成,李承乾也希望来年能大丰收,除此之外,他还翘首以盼前线的消息。

    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惦记着,每每得了消息就会叫人告诉他,今天赢了一场战役,明天攻下一座城池,差不多都是捷报。

    杜荷表现也不错,跟在李靖身边立了不少功劳。

    过年后的某一天,李承乾在李渊的监督下撅着嘴练字。

    是的,过年时李渊回长安住了几天,过完年又回庄子上了。这回不是为了躲人,毕竟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算现在住到长安,聪明些的也不会打扰他。

    只是李渊觉得庄子上住着挺舒服,有点舍不得乡村景致和他住了两个月的火炕,更重要的是还有心爱的小孙子说话做伴,再多住几个月也使得。

    而李承乾前几个月在庄子上玩得有点疯了,回长安时被李世民考校了一下,大过年被打了几个手板。

    当然,后来李世民就被李渊骂了。

    孩子固然没有好好读书,但又不是单纯玩闹,更多是为了百姓忙碌,说得上卓有成效。且李承乾只是进步没有从前大,但他生来聪慧,学得并不比一般孩子慢,只是李世民被惯坏了,居然还不知足,大过年的就打孩子,实在不像话!

    李世民:“……”

    好气哦,但不敢反驳。

    李承乾就得意了,仗着有阿翁撑腰根本不听李世民的话,很是好好过了一个年。

    但等过完年,他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李渊也不是一味惯着孩子的,撑腰归撑腰,私底下该鸡娃还得鸡。回了庄子上就和陆德明一起盯着李承乾学习。

    旁的也就罢了,李承乾读书读得快,但练字却不是聪明就行的,李承乾书法一向不好,最近一直被压着练字。

    李承乾最不喜欢练字了,苦着脸写了一会儿,忍不住皱起小眉毛:“阿翁,我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啊?”

    李渊看了一下时间,拒绝了他的请求:“时辰还没到,再写一刻钟。”

    “可是我手腕都酸了。”李承乾嘟着嘴撒娇,“我不出去玩,就是不练字了,我看一会儿书行不行?”

    李渊还是摇头:“说了练一个时辰就得一个时辰,不能说话不算话。”

    李承乾一边写一边长吁短叹:“写字能看清楚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好看呢?”

    “字如其人,你是大唐的太子,如果写字不好看,不怕底下人笑话吗?”李渊道。

    李承乾抬起下巴:“阿翁都说了我是太子,谁敢笑话我?”

    李渊:“……纵然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这么想的。”

    “那也无所谓啊。”李承乾理直气壮道,“人无完人,就算我练好了字,他们也能找到别的地方笑话我,想要人完全不笑话是不可能的。”

    就像李唐现在贵为皇室,坐拥天下,在世家眼里不还是暴发户吗?

    当然李承乾也不喜欢世家就是了。

    李渊:“……你还有理了?”

    李承乾挺起小肚叽:“我向来都是很讲道理的,那我能不能出去玩一会儿啊?”

    “你刚才不是还说只打算读会儿书,不出去玩吗?”李渊无奈道。

    李承乾的小心思被发现,小小叹了一声:“好吧,那我读书也行。”

    李渊犹豫了一会儿,狠下心摇头:“不行!说了练字就是练字。”

    李承乾一看就知道有门,正要再接再厉,李渊身边的大太监江忠仁拿着封信匆匆进来。

    李渊:“什么事?”

    李承乾手上动作放慢,悄悄竖起了小耳朵。

    “圣上,是陛下的信。”为了区分李渊和李世民,江忠仁还是像从前一样称呼李渊为圣上,称呼李世民则是陛下。

    李渊接过信看了,不由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问:“阿耶的信跟我有关系吗?”

    “嗯,世民说李靖大败突厥,突厥这次损失惨重,几年内都不能威胁我大唐了。”李渊嘴角忍不住翘起,突厥不仅是李世民的心病,也是他心里一根刺,如今也算是一雪前耻了。

    更重要的是大唐边境稳定,才能心无旁骛地发展内政。

    “李阿翁好厉害!阿耶也厉害!”李承乾欢呼一声,顺势放下了毛笔。

    李渊点点头,李世民早年还有点不着调,如今越来越有样子了,这个皇帝做得确实不错。

    他道:“你阿耶想问你,冬小麦种得怎么样,能不能预估一下收成,还有会不会误了之后的收成?”

    李承乾好奇道:“他问这些做什么?”

    提起这个李渊又是兴奋又是担心:“你阿耶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后顾之忧的话,他想再深入突厥,一鼓作气将之收服。”

    现在突厥只是损失惨重,到底还留下了根基,休养几年又能卷土重来。

    李世民当然不怕,他们有火炮,再经过几年休养,国内也该富庶起来了,不担心打不过突厥,但与其来回折腾,还是一次性解决最好,也免得留下后患。

    当然,如果李承乾这边的情况不支持,李世民也不会强求,一切还是以大唐为主,反正这次出兵的目的也达到了。

    李承乾闻言,起身往外面跑:“我这就去田里看看!”

    李渊:“……”

    不是天天看着田里情况吗,还需要特地跑去看?

    “哼!就知道找借口出去玩,改天一定要好好管教他!”李渊道。

    江忠仁:“……”

    圣上每次都放狠话,但耐不住太子殿下缠磨,每次到最后都会允了他出去玩,然后继续放狠话。

    你说的话我不信,你的孙子管不住。

    李渊不知道这太监在吐槽他,放了几句狠话,就施施然跟着李承乾出去。

    现在麦子还没抽穗,他倒要看看李承乾能看出什么。

    第 137 章

    李承乾并不能在这个时候就判断出冬小麦是否丰收,但去年冬天雪水丰沛,前两天还下了一场雪,可以判断土壤储水丰富,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缺水。

    而从去年北方大面积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后,李世民就很注重蓄水防灾,即便春天雨水不足,蓄水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庄稼最重要的就是水,只要不缺水,产量基本不会很低,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很乐观的。

    李承乾要看的是土壤有没有受伤害,会不会影响下一季的收成。

    他找了庄户和陈家河村的老农一起看,得出的结论是不仅没有受损,而且土地还比之前更加肥沃一些,想来就是肥料的功劳。即便之后冬小麦生长要汲取很多养分,最多也就是变得跟之前差不多,绝对称不上有损。

    那李承乾就放心了。

    冬小麦已经成功一半,就算真的减产,也还有今年的第二波收成呢。连续三次受灾的几率太小,即便时遇不济到这个地步,总不可能大唐各个地方都减产吧?

    到时候其他地方的秋税也该收了,如今粮食产量高了,赋税也随之高了一些,支援其他地方也没问题,而北方受灾区域百姓家的存粮吃到明年秋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来来回回算了好几遍,李承乾就威风地一挥小手:“没问题,阿耶想打仗就继续打!”

    李世民得了李承乾的话,果然令前线将士继续向突厥推进,李渊则不放心,担心前线之余,日日都要看看田里的情况,比李承乾还要操心,生怕庄稼收成不好。

    李承乾托着腮帮子道:“阿翁不用这么操心啦,不会有问题的。”

    李渊叹了一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冬小麦收成不好,万一土地肥力还是流失了,大唐好不容易建立的相对稳固的局势可能就要颠覆。

    “这种可能性很小啦。”李承乾道,“而且做任何决定都是要冒险的,现在如果放过突厥,之后就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财物继续打仗。”

    精力和财物尚且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又不知有多少将士死在战场之上,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这个可能性可比百姓受灾的可能性大多了!

    李渊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李世民做决定时不曾说什么,只是难免还是担心,依旧日日上田地里查看,搞得李承乾都跟着紧张起来。

    紧张的不止他们,上至李世民,下至百姓也都很紧张,生怕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大家的关注中,冬小麦顺利拔节抽穗,终于可以收割了。

    李承乾跟小伙伴一起收小麦,主要负责拎着小篮子,把落在地里的麦穗捡起来。虽然是最轻松的工作,但弯腰弯得多了,还是非常累的。

    李承乾直起身,捶了捶自己的小腰,宋福连忙送上温水,看着李承乾吨吨吨喝了许多,心疼地说:“殿下别干了,咱们回去吧。”

    “不要,我还要继续玩!”李承乾兴致勃勃。

    宋福:“……”

    干活虽然累,但对小孩子来说也很好玩。然而李承乾看着那些急急慌慌,一直弯着腰割小麦,几乎没时间直起身的大人,回去后就在小本本上写下了“收割工具”四个字。

    原来都把关注点放在耕田、除草这些对收成有帮助的事上,却忽略了收割这个环节,现在才知道收割也是很累的。

    李承乾还查了很多资料,只可惜没有什么收获。

    好消息也是有的,冬小麦的产量很高,比普通小麦高了将近一半,比以前种过的冬小麦也高了很多。而且田地也没有受损,之后继续玉米或者大豆,都不会影响收成。

    没过几天,前线也传来好消息,李靖率领几路大军大败突厥,用炮火轰开突厥王庭,活捉了颉利可汗!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哈哈大笑,立刻就要收拾东西回长安。

    自己高兴没意思,他得找李世民和李建成一同乐一乐!

    注意到茫然的小孙子,李渊笑呵呵道:“冬小麦已经收了,你要随我一起回去吗?”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想了想,冬小麦已经收了,之后只要按部就班种玉米或者大豆就行,这些县令都会负责。

    他来农庄的目的一是近距离观察体验百姓的生活,二是帮助学生研究农具,现在几个重要的农具都研究得差不多,他也不可能一直手把手地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所以他确实该回去了。

    就是在这里住了这么久,突然就要回去了,难免有点舍不得。

    下人忙着收拾东西,李承乾则带着厨房新做的点心去找朋友们告别。

    大虎吃点心吃得正开心,听到李承乾要走了,顿时觉得嘴里的点心都不香了。

    他呆呆地问:“那你还会回来吗?”

    “不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不能经常来这里的。”别的不说,臭阿耶就一直想让他回去帮忙干活,来信催了好多次了,这次回去肯定要被抓壮丁。

    李承乾挠挠脸:“不过我有机会的话会来找你们玩的。”

    “那就好!”大虎这才放心了,拍着胸脯道,“我们也可以去长安找你玩!”

    “好啊好啊,你们到了长安就去皇城门口告诉守城的侍卫,让他们转告给我,如果我不在上课的话就会去见你们。”李承乾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或者在休沐那天去国子监找我,如果我不在的话,就找我二哥李承道,然后就能找到我啦!”

    大虎迷茫地问:“休沐和国子监是什么?”

    李承乾细细给他们解释,好不容易解释清楚,才发现陈长生很久没说话了。

    李承乾看向陈长生,就见他低着头,平时很少有情绪波动的人,现在却显得非常失落。

    他安慰陈长生:“你放心,我都和学生们说好了,你以后有问题还是可以问他们,不管是识字还是物化生,他们都会教你的。如果想做试验就去找庄头,他们可以给你准备东西。”

    陈长生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李承乾其实有点想法,但现在时机还没有到,不好和陈长生说。万一最后没成,他岂不是要失望?

    只是叮嘱道:“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再见面我会考你的!”

    陈长生点了点头。

    和朋友们告别,李承乾就和李渊一起回长安去了。

    到了长安,李渊没有回自己府上,直接和李承乾一起进宫见李世民。午膳就是李渊、李世民和李承乾一起吃的,还叫上了李建成和李承道。

    席间的话题自然是对突厥的战争,李世民道:“咱们有火炮,打得突厥闻风丧胆,每每兵临城下,他们自己就投降了,根本不敢抵抗!”

    他可是得意坏了,打了这么多仗,这次打得最舒爽,只恨他不是主帅,不能亲眼看看敌人抱头鼠窜的样子。

    李世民嘿嘿直乐:“大军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阿翁就等着看献俘仪式、办庆功宴吧!”

    李渊哈哈大笑:“办!要大办!”

    李建成也很高兴,不管他们内部怎么闹,对突厥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从前被突厥欺辱,如今可算扬眉吐气了。

    李建成笑道:“多亏我们承乾了,虽然没上战场,却也是一大功。”

    且不说火炮的作用,这次能无后顾之忧地攻打突厥,李承乾也功不可没。否则错失突厥受灾的这个机会,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灭了他们。

    且他带人发明农具和肥料,本身也是一项大功劳呢。

    李承乾骄傲地挺起胸膛,正要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李世民就乐呵呵道:“承乾确实不错,如今国库空虚,戴胄提了好几次,想让你去民部帮忙呢,既然不去农庄了,不若就去民部吧。”

    李承乾头摇得像是拨浪鼓:“不要不要,我又不懂赚钱,去了也办不了忙哒!”

    吓得他“哒”音都出来了。

    李世民不以为意:“我看你之前弄出的那玻璃和眼镜就不错,再多弄出几种这样的好东西就不愁了。”

    李承乾:“……可是我刚回来,还没好好休息呢。”

    “你还需要休息?”李世民想要嗤笑,以为他不知道这孩子在庄子上过得什么日子吗?再不紧紧他的皮,只怕就要上天了!

    李承乾:“阿翁,你看他!”

    李渊瞪了李世民一眼:“孩子才刚回来,说什么公事,哪有你这么当阿耶的?”

    李世民:“……”

    阿耶你忘了吗阿耶,你以前就是这么对我的啊!

    李建成也温声道:“过些日子再让承乾去民部也不迟,不必急于一时。”

    李承乾有阿翁和大伯撑腰,得意地对李世民做鬼脸:略略略。

    李世民:“……”

    第 138 章

    有李渊和李建成替李承乾说话,李世民也不好说什么,就允了李承乾暂时不去民部报道。

    李承乾每日就留在东宫读书,之前在庄子上读书不上心,现下回到宫里,便被陆德明压着补回来,也没李承乾想象中轻松,好在他适应得快,很快就习惯了。

    读书之余,李承乾还花很多时间陪着长孙氏。

    长孙氏如今月份大了,肚子已经非常明显。因为下人照顾得仔细,她自己也注重保养,加上李承乾提供的孕期保养册子,这一胎养得很好,长孙氏的状态也不错,挺着大肚子也显得利索。

    但李承乾还是很担心,主要是肚子太大了。

    这时候女子生产艰难,又没有先进的医疗措施,一不小心就会难产,弄不好还会一尸两命。即便系统每每扫描都说没问题,李承乾还是不能完全放心。

    于是他找到孙思邈,给他一本医书。

    孙思邈:“剖宫产?”

    “嗯嗯。”李承乾眼巴巴看着他,“我听说你也会做一些外科手术,好好练一下,应该能在阿娘生产前把剖宫产练出来吧?”

    孙思邈:“……下臣只做过一些小的手术,跟剖宫产是不一样的。”

    之前李承乾宣传抢救方法,孙思邈因为不知道氧气就被李承乾笑话过,还建议他去物化生小课堂听课。孙思邈一直追求更高的医术,后来果然去听课,非常用心地研究,果然学到不少东西。

    说对高深些的手术不感兴趣是不可能的,但孙思邈也有自知之明,他之前只做过一些小的手术,骤然要做剖宫产这样的手术,还只有短短两二个月时间,他也不能保证成功。

    “我知道,但我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你已经是最厉害的了。”李承乾托着还有些婴儿肥的小胖脸道,“你也别太有压力,只是以防万一而已,我阿娘怀相很好,应该不会有事的。”

    孙思邈这才应下了。

    *

    一转眼征讨突厥的军队就回来了,李世民带着李承乾亲自出城迎接,一把握住李靖的手不放,然后就是各种甜言蜜语。

    李靖反握住李世民的手,感动得眼冒泪花,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觉得他真是长大了,若是换到几年前,这会儿他定要把自己的手也搭上去,跟他们一起玩,但现在他都知道不能破坏气氛了。

    第二天是献俘仪式,颉利可汗被束以白练送到太庙祭告俘获。然后又被押送到顺天楼拜见李世民。

    献俘仪式非常盛大,宗室百官、侍卫仪仗,甚至允许百姓围观。

    李世民看着跪伏在地的颉利可汗,许久没有说话,就在李承乾考虑要不要提醒他一下的时候,李世民出声了。

    “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沉声斥责,“你有五条错处。初时你父启民可汗被都蓝逼迫驱逐,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多亏隋朝帮助才有了后来的东突厥,可是你却不知道珍惜父兄留下来的基业,骄奢荒暴,自取灭亡,此乃第一罪;尔国与我大唐互为邻邦,本该互相帮助扶持,然而几次订立盟约,你却屡次违背诺言,此乃第二罪;你继位之后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突厥内外都不满之甚,此乃第二罪;你侵略中原,掠夺大唐百姓及财物,践踏我国百姓的庄稼,残害生灵,此乃第四罪;朕屡次原谅你的过错,希望你可以改过自新,你却不知悔改,此乃第五罪。这五条罪名,你认还是不认?”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跪伏在地的颉利可汗身上。

    颉利砰砰砰磕了几个头,头也不敢抬地回:“罪臣知罪。”

    百姓露出痛快的表情,他们苦突厥久矣,见到颉利可汗这个样子,可算出了一口恶气。

    李世民道:“以上任何一条罪名都可以杀了你,但朕与你曾经订立盟约,你虽然背信弃义,朕却不愿赶尽杀绝,今日就饶你一条性命,望你以后好自为之!”

    不知道谁开头,百姓山呼万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李世民对大家挥挥手,这才在百官和侍卫的拥簇下回去了。

    献俘仪式之后,李世民在凌烟阁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军中主将和百官宗室都到场庆祝,还有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和大将执失思力等。

    就连李渊也来了。

    李渊自从退位后就深居简出,极少过问朝事,更不会在这样的公众场合露面,可见他有多高兴。

    李承乾也终于能和杜荷好好说话了。

    小伙伴们围着杜荷左看看右看看,忍不住啧啧出声,只是半年多没见,杜荷原本就不是很白的皮肤黑了好几个度,体格也强健了很多,个子也拔高了,比一些不算高的成年男人也差不了多少,猛得一看竟是个威武的小将军,而不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

    李承乾道:“昨天我随阿耶去城门口迎他们,好半天才认出他来。”

    杜构尴尬地笑笑:“莫说殿下,昨天他归家,门子将他拦在外面了。”

    李承乾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和苏琛两人笑成一团:“人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你才离家半年多,不想也有这样的待遇。”

    杜荷咧开嘴,露出一嘴小白牙:“你之前写信与我说长高了,要和我比比个子?”

    李承乾:“……我会长高的!我的朋友都说了,我会比你长得高!”

    杜荷还要说什么,杜构瞪了他一眼,转移话题道:“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一句诗吗?”

    “是啊,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①。’”李承乾道。

    杜构本来只是转移话题随意一问,不想还真是首好诗,越品越有味道,有些好奇地问:“我竟不曾听过这首诗,不知是哪位才子所作?”

    他压根没往李承乾身上想,毕竟经历和意境不符合。

    李承乾也不隐瞒:“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这是系统里难得保留比较完整的诗词了。

    “贺知章?”杜构想了想,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便有些遗憾道,“这位先生如此才华,不想却明珠蒙尘,实在可惜。”

    李承乾眨眨眼:“他很有名的,学生读书都要学他的诗,算不得明珠蒙尘啊。”

    杜构:“……”他们说得是一个人吗?

    李承乾理所当然道:“他是那个大唐的人,所以你不知道,但他可是很厉害的哦!”

    杜构:“……那个大唐……是什么意思?”

    这一刻杜构脑子里闪过很多猜测,比如在偏远地区还有一个同名的大唐,又或者像阴阳两界一样,除了他们所在的大唐,暗地里还有一个阴界大唐,只是他们不知道,只有神仙下凡的太子殿下才知道等等。

    李承乾托着腮帮子解释:“就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国家华国,他们历史上也有一个大唐。华国很厉害的,科技比我们发达多了,人口有十几亿呢!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就是个偏僻小国。他们的大唐也很厉害,万邦来朝,特别威风!”

    杜构道:“我们现在也算是万邦来朝吧?”

    自从李世民继位之初在豳州大败东突厥,就有周边小国前来朝拜,这次彻底击破东突厥,各国更是纷纷来投,甚至称呼李世民为“天可汗”。

    在杜构看来,眼下大唐已经足够风光了。

    李承乾却摇摇头:“那怎么能一样,人家收拢的国家都那么厉害,来投靠我们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杜构:“……”

    宴席开始没多久,颉利可汗站出来,殷切地表示要为天可汗献舞。

    李世民没这个打算,但颉利可汗自己提出来也不会推辞。颉利可汗一个五大二粗的汉子,非常卖力地跳舞,兴起之时还跪到李世民脚边,双手捧起他的靴子,低头去嗅他的靴鼻。

    李承乾移开了目光,就算他知道这是游牧民族的最高礼仪,向统治者表达敬重之意,还是会觉得别扭。幸好他现在只是小太子,而不是皇帝,否则被人捧着靴子闻还不能躲,想想怪尴尬的。

    李世民不觉得尴尬,他现在非常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殿中气氛被推到了高潮,李渊甚为激动,还亲自下场弹了一曲琵琶。

    之后颉利被安排到太仆寺居住,一应衣食住用都由大唐提供,他的妻子儿女也和他一起。

    而李世民则发愁投降的东突厥怎么安置。

    第 139 章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百无聊赖地听大臣们吵架。

    这已经是最近的常态了,为了安置突厥十万俘虏,大臣们连日争论不休,早朝仿佛变成了菜市场。李承乾从一开始看热闹到现在兴致缺缺,也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大臣们的意见分为好几种,其中又以魏征和温彦博吵得最为激烈。

    温彦博认为突厥既然归顺,大唐也不能弃之不要,应该把他们迁往内地,教他们农耕生存之道,再教导他们礼义道理,如此过上几年,突厥人就会被同化,彻底变成大唐的子民。

    魏征则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突厥性格狡诈凶残,不是可以轻易同化的。如果将他们留在内地,任由他们生存繁衍,数年之后,十万人变成二十万,二十万变成四十万,恐怕会称为心腹大患。应该把他们赶回塞外。

    温彦博说汉朝就令匈奴内迁,不也一直相安无事吗?

    魏征冷笑:“什么叫相安无事?温公莫非忘了五胡乱华之祸,这不就是戎狄内迁留下的祸根吗?突厥与我大唐文化、语言都不通,你怎么能肯定他们会融入大唐,而不是被排挤歧视,因此生出更多怨言和是非呢?”

    温彦博也来了脾气:“那你就能保证他们去了塞外不会东山再起?届时突厥卷土重来,你能担得起责任吗?”

    魏征梗着脖子回击,温彦博丝毫不让,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其他人见缝插针表达自己的观点。

    李承乾用手挡住嘴,悄悄打了个哈欠,扭头就见李世民也在悄悄打哈欠,似乎还趁着没人看偷偷往嘴里塞了点东西。

    李承乾摸摸小肚子,有点后悔没往荷包里塞点东西。早朝本来时间不长,但是大臣们一吵起来就上头,早朝时间也变长了。

    李承乾早上起得早,本来也没什么胃口,就没吃多少东西,他现在又在长身体,现在已经有点饿了。

    父子俩对上视线,李承乾对李世民挤挤眼:分我一点啊!

    李世民移开目光当作没看见,当着这么多人面没法分。

    谁想就是这么一分神的功夫,下面不知道是谁先动手,居然开始推搡起来,推搡着推搡着就开始抡拳头了。

    李承乾目瞪口呆,只觉得大唐果然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才,吵不过居然就动手。

    这可比单纯吵架有意思,李承乾来了精神想看热闹,不妨却收到了房玄龄使的眼色,还示意他看李世民的脸色。

    李承乾扭头一瞧,果然李世民脸色难看。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大臣们在早朝打架,李世民肯定不高兴。但他也不好自己出头维持秩序,如果房玄龄他们拦不住,李世民等会儿少不得生一场气。

    到底是自家阿耶,李承乾不想他丢脸,况且吵架的人里有好几个都是与他相熟的长辈,诸如魏征,李承乾也不忍心看他们吃瓜落。

    捋明白前因后果,李承乾就站了起来,板着小脸扬声道:“你们别打啦!”

    没人搭理他。

    李承乾跑上前欲拉开他们,不妨他们打得太投入,李承乾一不小心被撞了个屁股墩。

    李承乾懵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自己丢丑了,脸蛋微微发红,指着缠斗在一起的人对尉迟恭和程知节等几位武将:“几位伯父,帮我把他们分开!”

    “得嘞!”尉迟恭几人之前没得到指令不敢动粗,现在李承乾发话了,又见李承乾都受了波及,出手可就不客气了,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就把众人暴力分开了。

    见场面被控制了,李世民才冷声道:“在太极殿打架,你们可真行!”

    众人顿时瑟瑟不敢语。

    有了这个插曲,今天自然不能商量安置突厥的事了,本来就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李世民倒也不在乎一日半日的功夫,念及李承乾似乎受伤,就早早散朝让人各自回去。

    然而不等他招呼李承乾跟他回去看太医,李承乾已经偷偷溜了。

    李世民:“……”

    李承乾才不傻呢,他刚刚丢了个丑,现在去找李世民肯定会被笑话,还是赶紧溜为妙。

    李承乾跟散朝的大臣一起往外走,魏征快走两步追上来,对李承乾作揖道:“下臣无礼,冲撞殿下了。”

    “你们没有冲撞到我。”李承乾嘴硬道。

    魏征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疑惑:“方才听时文说殿下摔了一跤,莫非是哄我的?”

    李承乾:“……”

    他嘟着嘴道:“萧伯父什么时候爱八卦了?”时文是萧瑀的字,这个人一向严肃正直,脊背和嘴都像是钢铁做的一样,没想到今日居然与魏征八卦,实在不像是他的作风。

    魏征和李承乾相处多了,也知道八卦是什么意思,解释道:“他不是与我八卦,而是训斥我,提醒我与您赔礼。”

    李承乾:这才对嘛!

    魏征:“不过时文近日心情的确不错,许是与前朝萧皇后有关。”

    萧皇后指的是隋炀帝皇后萧氏,也是萧瑀一母同胞的姐姐,姐弟二人关系不错。隋朝灭亡后,萧皇后为了避难跑去突厥投靠义成公主。

    之前萧瑀托人给身在突厥的姐姐萧氏传信,被人抓住把柄弹劾,若非李承乾帮忙求情,他就要被罢免相位了。

    如今突厥灭亡,萧氏也跟着投降了。

    李世民对萧氏颇为礼遇,赐给她大宅子和仆从无数,一应开销都由朝廷承担,让她可以安度晚年。

    姐弟团聚,还不用担心姐姐被清算,对萧瑀来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那你也提醒提醒他,如果再弹劾李阿翁,就该乐极生悲了。”李承乾道。

    李靖在突厥战场杀了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是隋朝宗室女,被隋文帝封为公主和亲突厥,她在突厥颇有话语权,在隋朝灭亡后记恨李唐,煽动颉利可汗搞风搞雨,被李靖杀了也实属活该。

    但萧氏与义成公主感情深厚,或许萧瑀也有自己的考量,多次弹劾李靖。李承乾愿意相信萧瑀并没有别的心思,但如果再执着弹劾,就不免要被人怀疑心系前朝了。

    魏征颔首:“下臣会提醒一二,但他会不会听就不知道了。”

    世人都说魏征耿直,面对圣上也毫不相让,但比起萧瑀,就连他也得甘拜下风。

    “只要提点一下就行了。”李承乾对魏征眨眨眼,打趣道,“没想到魏伯父居然也会打架!”

    魏征板着脸解释:“下臣没有打架,是他们辩不过下臣罢了。”

    李承乾恍然,原来是嘴太毒被打了,真是一点也不意外,就连李世民有时候也会想打魏征呢。

    魏征当作没看见李承乾同情的目光,问道:“那殿下觉得应该怎么处理突厥俘虏呢?”

    “我不知道。”李承乾理直气壮道,“这种上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我一个小孩子怎么会知道?”

    魏征:……您发明各种东西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他微笑道:“殿下可以读一下相关历史,或许会有收获。”

    李承乾:“……”

    他是共享学生吗?谁都能给他布置功课!

    但魏征是长辈,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宰相,就连李世民都对他十分尊重,他既然说了,李承乾也只能应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最终李世民决定将突厥人安置在大唐边境,设置顺州、北开州、北宁州、北抚州、北安州等羁縻州,由突利可汗等突厥降臣为各州都督进行管理。

    李承乾翻了很多天史书,也不知道这么做对还是不对,决定将之做为试验对象好好观察,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册子,准备用来做记录。

    本以为突厥的事已经完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李承乾又得到一个消息,说是颉利可汗有点不太好。

    李承乾:“怎么不好?他病了?”

    “倒不是生病。”宋福解释道,“颉利可汗说不习惯中原的生活,经常在院子里设穹庐来住,而且他郁郁寡欢,不思饮食,消瘦憔悴了不少。”

    李承乾皱眉:“亡国之君,阿耶不曾为难,让他衣食无忧,还不禁锢他自由,已经是古今少有的优待,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杜荷挠挠头:“也不好这么说吧,他思念故乡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承乾冷哼一声:“思念故乡可以理解,但放着高床软枕不住非要住穹庐不是矫情么?他这么伤心憔悴,叫别人知道了还以为阿耶苛待他呢!”

    杜构道:“圣上对突厥优容,也不乏搏一个好名声的意思,可颉利如此作态,万一出点什么事,打算就要落空了。”

    万一颉利重病或者死了,就算不是李世民做的,只怕旁人也不会相信。

    杜荷挠挠头:“那现在该怎么办?”

    杜构叹道:“颉利可汗如此‘思念家乡’,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安抚,或者让他归乡了。”

    东突厥已经没了,但朝廷刚设置了羁縻州,那里多是突厥人,也勉强算是了。到时候少不得封个官让颉利可汗去羁縻州。

    苏琛皱眉:“颉利不能去羁縻州!”

    是啊,颉利和突利不一样,颉利是突厥首领,一向野心勃勃,又和大唐没什么交情,送他去羁縻州风险可比突利大多了。

    但实在不行也只能妥协,至少这几年内得让颉利可汗好好活着。

    李承乾轻哼一声,站起身道:“我找他去!”

    第 140 章

    “颉利可汗还是不肯好好吃饭吗?”

    太仆寺卿刘德威见主簿一脸愁苦,问道。见主簿摇头,也露出了同款愁苦脸。

    “是不是味道还不够正宗?”

    主簿脸色更苦:“下臣特意请来的突厥庖人,听说在突厥也是极有名气的,许多达官贵人都赞过他的手艺。如果这个都不成,只怕再找不到更好的了。”

    刘德威愁得想抓头发,圣上将颉利可汗交给他们太仆寺,可不能出什么岔子,否则他没法交差!

    但现在颉利可汗思念故乡,吃不下睡不好,睡也就罢了,想住穹庐就让他住着,但吃不下饭可怎么办?

    他们已经尽力为他提供突厥吃食,颉利可汗还是不满意,刘德威也没招了。

    主簿道:“实在不行还是请圣上定夺吧?”

    刘德威不是很乐意,他已经为了颉利可汗的事求见过圣上一次,圣上允他可以不计较银钱,只要能让颉利可汗好起来。如此优容的条件下都不能把事情办好,岂不是显得他无能?

    “颉利可汗现在身体怎么样?”刘德威问。

    “可汗思虑有些重,身体也有些虚弱,不过他身体底子好,暂时还能撑得住。”主簿道,“但是可汗一日瘦过一日,这样下去不出一月,他怕就要病倒了。”

    刘德威悲伤地叹了一声,他怎么就摊上这样的事啊,真是费力不讨好!

    主簿:“太仆,您得拿个主意啊,咱们现在怎么办?”

    刘德威很想抱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不行也只能担一个无能的罪名去请圣上定夺。

    正在刘德威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有人进来通报,说是李承乾来了。

    太仆寺卿一愣:“太子殿下怎么来我们这小地方了?”

    主簿略一思索,却是大喜:“太仆寺司管的只是小事,殿下无事肯定不会过来。这次驾临只怕是听说了颉利可汗之事,太子殿下素来有主意,能解旁人不能解之事,太仆可以问一问殿下,若他肯出手相帮,或许能解咱们的难题。”

    太仆寺卿刘德威却不看好:“太子殿下纵然聪慧,此事上又能有什么办法?难道他还能解颉利可汗思念家乡之亲不成?”

    主簿:“只是一试,即便不成也无妨,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再说殿下这时候来太仆寺,只怕就是为了这个。”

    刘德威一想也是,遂点了点头。

    二人没敢多说,太子殿下已经来了,二人略作商量就匆匆出去迎人。

    在半路遇到已经进来的李承乾,刘德威行礼道:“不知太子驾临,下臣接驾来迟,请殿下恕罪。”

    李承乾摆摆手让他起来,直接问:“我听说颉利可汗情况不太好,是真的吗?”

    刘德威叹了一声:“是真的,颉利可汗吃不下睡不好,且还思虑过重,人都瘦了不少。殿下要传他相见吗?”

    “我自己去看吧。”李承乾道。

    刘德威在前面引路,带着李承乾到了颉利可汗住的院子。李世民留下颉利可汗性命固然是给天下人看,但他的确是宽厚大度的人,并不曾在生活上苛待颉利可汗,住的院子不能说多华丽精致,但是宽敞舒适,是个不错的地方。

    进到院子里,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穹庐。

    穹庐就是毡帐,也就是帐篷,在突厥自然是常见的住所,但在长安非常罕见,故而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

    “他晚上就住在这里吗?”

    “不止夜间,他平日起居也多在这里,倒是正经的房子不怎么用。”刘德威道。

    说着话,颉利可汗听到消息迎了出来,恭恭敬敬给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还了一个礼。颉利是亡国的君主,但李世民面上对他颇为礼遇,李承乾自然要随着父亲的意思行事,稍微客气一些。

    见过礼,李承乾才打量颉利,果然一些日子不见,颉利瘦了一大圈,脸都凹陷下去了,本来就深的眼眶更突出了些,显得有些可怕。

    李承乾歪歪头:“你就是颉利可汗?”

    “是。”颉利可汗一开口竟然是不太标准的官话,也不知道是以前就会还是被俘虏后现学的,倒是用不上翻译,好交流一些。

    颉利可汗请李承乾去屋子里说话,李承乾却天真地说:“不要去屋子里了,我听说可汗喜欢穹庐,我还没住过穹庐呢,我们去那里说话吧。”

    他指着穹庐道。

    颉利可汗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众人到了穹庐里坐下,李承乾左看看右看看,乐滋滋道:“穹庐果然好玩,如果在上面开个洞,晚上是不是能躺在床上看星星啊?杜荷,回去我们也弄一个好不好?”

    杜荷连连点头:“好啊好啊!”

    刘德威:“……”

    颉利可汗哈哈大笑:“殿下真是奇思妙想,我们没有穹庐上开过洞,不过殿下可以试一试。”

    李承乾连连点头,仿佛真是个傻白甜,对这个摆件感兴趣,觉得那个东西很稀奇,托着腮帮子道:“可汗伯父,我从来没去过草原,你们在草原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啊?”

    颉利可汗便与李承乾说起在突厥的生活,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说到最后,颉利可汗不禁面露愁苦之色,李承乾略安慰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

    刘德威心里惴惴,不知道李承乾是什么意思,若是为了颉利可汗之事而来,怎的刚才既不劝说,也什么都不问。

    难道只是来走个形势?

    那他要不要开口请殿下想想办法啊?

    刘德威心里思量着,就听李承乾问:“你们平时都给他吃什么啊?”

    刘德威精神一振,回道:“原是太仆寺小厨房做的饭菜,但是颉利可汗思念家乡,便换成突厥菜色了。”

    前不久李世民顾念官员中午吃饭不方便,特令各个衙门设置小厨房,给官员提供午饭。

    太仆寺也设置了小厨房,颉利可汗一家的饭菜就是小厨房做的,规格比着各部尚书,称得上丰盛了。后来则到处搜寻各种突厥厨子做突厥菜色,只是颉利可汗还是不喜欢。

    李承乾摇摇头:“错了!”

    刘德威满脸疑惑:“还请殿下赐教。”

    李承乾:“突厥是草原游牧民族,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官衙小厨房的菜色我也知道,为了下午不失仪,味道都比较清淡,颉利可汗他们当然不喜欢啦!”

    刘德威恍然大悟,懊恼道:“殿下所言极是,下臣从前竟然没想到!”

    他只以为突厥可汗思念故乡,没想到竟是嫌菜难吃。

    李承乾安慰他:“你不知道突厥的习性,我也是听杜荷说的。”

    杜荷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骄傲地挺起了胸膛。刘德威谢过李承乾的宽慰,又疑惑道:“小厨房的菜也就罢了,但是突厥菜色可汗也不喜欢,这又是为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可能他就是思乡情切吃不下饭,也可能有别的打算吧。”李承乾无所谓地说,“反正他吃不下饭,我们让他吃下就是了!”

    刘德威见他似乎有想法,大喜,躬身道:“求殿下指点。”

    “很简单啊!”李承乾说,“我们大唐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什么红烧肉、水煮肉、黄焖鸡,什么好吃又开胃就给他送什么,哦对了,还有火锅,天天给他架个果子,就不信他能控制得住!”

    刘德威眼睛一亮:“下臣明白了,这就去办!”

    走出太仆寺,杜荷对李承乾竖起大拇指:“困扰了太仆寺那么多天的事,你一出手就解决了,太厉害了。”

    “还不知道有没有用呢,不算解决。而且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呢。”李承乾道。

    杜荷一脸疑惑:“还有什么问题啊?”

    “思乡情切,思虑过重的问题啊,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嘛!”

    杜荷挠挠头:“可是这个不好解决吧,难道真要送他去羁縻州?”

    “笨蛋杜荷!当然不能送他去羁縻州,要不然我们还跑这一趟干什么?”李承乾得意洋洋道,“我听说想得太多都是闲的,只要给他早点活干就好啦!”

    杜荷:“?”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