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不必为晚辈开脱,今日确是孜行思虑不周。”
屏风那端传来另一个男子的声音、更年轻稚嫩些,正是方四公子方云诲。
“一时意气坏了尊夫人嘉礼,实在太过鲁莽轻率,但晚辈绝无对宋氏不敬之意,还望宋公宽宥。”
语罢,拱手长身向宋澹一拜,倒是恭敬恳切得很。
“四公子快快请起……”
宋澹很快伸手将方四公子扶住,大抵心中对方家人的态度也颇有几分意外,一叹后又道:“今日钟参军入府确在意料之外,不过宴席之上区区口角四公子也不必放在心上,内子并不介怀,只托我向四公子问好。”
这话多少有些不实,毕竟今日这位贵人冲动之下曾一脚踹翻面前的桌案,瓷盘酒盏碎了满地,若非有方大公子在一旁劝阻、恐怕拳头都要抡到那钟济脸上去了,拂袖走后席面上更是尴尬,一场费心经营的嘉礼全作了废。
方家人大概也明白宋澹说的是客气话,插屏这头的宋疏妍只听那位世子沉吟片刻,后答:“近日家母抱恙未能见客,待新岁之后理当设宴向贵府赔罪,届时还请宋公拨冗。”
新岁之后?
想来该要出了元月。
那时她……或许便要回钱塘去了。
美丽的眼睛微微垂下,她的心仍然很静,一旁的宋疏浅听了这话却是大喜过望、伸手捂嘴笑时又不慎碰上插屏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寻常人是听不见的。
——那人却听见了,或许将门武官耳力总是更好,当即便侧目向插屏这侧看来,深邃的黑眸十分冷峻,右眼下近眼尾的黑痣却使它看上去更美,某一刻像是透过那道狭窄的缝隙直直与她的目光撞在一起,宋疏妍微微一惊,起身后退了半步。
这时却听站在堂上的二哥笑了一声,说:“三哥何必吓唬她们?无非就是我们家那几个没出息的女孩儿罢了……”
说完一顿,声音更大了些,对着插屏后扬声道:“还藏什么?都出来吧。”
这话明明不是单对自己讲,宋疏妍却还是感到一阵赧意,扭头同二姐姐对视了一眼,对方的脸比她更红;最大方的还是宋疏浅,一听二哥叫便急急从屏后奔出去了,父亲似叹了一口气、大约也没料到家中女儿会擅自跑到堂上来,但他并未出言训斥,宋疏妍和宋疏清也就略安了心,两人晚一步才从屏后绕出来,宋疏妍的眼睛垂得更低些。
“贻之哥哥——”
她听到三姐姐这样称呼那个人,声音比平日更娇更细。
“国公夫人的病近来可有好转?月前母亲着人送去的山参也不知堪不堪用……”
说来宋家与晋国公府交好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因宋疏妍每年不过在家中住上一两月,是以还从不曾与方氏之人见过面,如今看来她那继母也着实为儿女费尽了心思,竟已与国公夫人相交到这一步了。
那位世子尚未作答,一旁的方四公子却笑了一声,道:“三妹妹既如此挂心,不如改日亲自到国公府探望一回,长姐出嫁之后婶母总说自己身边没个女孩儿陪着,见了你自当欢喜。”
这话实在悦耳,宋疏浅听得嘴角微微翘起、两颊更像上了新妆一般醴艳,某一刻宋疏妍想抬眼看看那位方世子是怎样的神情,犹豫过后还是作罢,只一直垂眸看着自己的袖口。
“咦?”
这时那位方四公子又出了声,声音含笑又颇为讶异。
“这位妹妹倒是眼生,以前不曾见过。”
该是在说她了。
她这才抬起头,果然见对方正盯着她瞧,她半避在二姐姐身后站着,越过她的肩膀还能看到那位国公世子,他同样也在看她,幽深的眉眼像是天下最好的画师精心绘就的,那一点漂亮的黑痣便是偶得的神来之笔。
“这是我家最小的妹妹疏妍,”一旁的二哥接了口,与方家子弟交谈的语气十分熟稔,“往年在家中住的时日短,你们还不曾见过。”
说着,又回头看向她,对她介绍:“这是方世子和方四公子,过来叫人。”
她二哥一向疼她,此刻这句先容虽说乍一听略显随意,可实则却是在为她铺路——万氏绝不会让她去见这些名门出身的公子,往年她回长安也是一直待在自己的平芜馆,从没有什么风可透。
她倒不贪、也不急于为自己择婿,眼下却莫名感到几分局促,手心似出了一层薄汗,但表面上看起来仍娴静稳妥,上前一步对那两位见礼:“……见过世子,四公子。”
自古江南多美人,宋氏女更有“金陵罗浮梦”的美名,当初长女宋疏影出嫁前还曾名动长安、引得许多王孙贵胄暗暗垂涎,而实则宋四小姐却姣美更胜其姊,过去年幼尚不明显、今岁返家却是浮翠流丹殊色初露,莹白的皮肤在烛火下如珠玉般透着淡淡的光泽,杏目琼鼻负气含灵,此刻声音泠泠动听,让方四公子当场便有些脸热;他没忍住又偷偷多看了几眼、连回礼都慢了许多,还是那位世子先点头应了一声:“四小姐。”
……声音就同那个雪夜一般低沉好听。
宋疏妍神情泰然,心底却有些错落,想着她既已认出了他的声音,不知对方是否也能认出她来;斟酌间那方四公子已回过了神,语速颇快地说:“原是四小姐……我等同你二哥相识已久,便随他叫你一声四妹妹可好?”
这是应当的,方才他叫宋疏浅也是一声“三妹妹”,宋疏妍微微欠身,应了。
一旁的宋澹此时心情也颇为愉悦,毕竟原本还担忧国公府会对今日之事心存芥蒂,未料如今晚辈之间已是其乐融融,眉头于是舒展,又转头看向方献亭道:“今日有劳世子专程登门,新岁之后我亦当去贵府拜会国公,还望令堂善加珍重早日康复。”
自宋府出来已是酉时末刻。
方家两位公子俱骑了马,自荣兴坊回国公府只需花去一炷香的工夫,入府前方云诲仍有些紧张,一直偷偷摸摸地盯着方献亭的侧脸瞧,又小声叫人:“三哥……”
方献亭随手将把缰绳交给门房小厮,濯缨抗拒地低鸣一声、似乎不想别人牵它,他安抚了它一阵,又回身看了弟弟一眼,神情有些冷清,说:“早些回去休息吧。”
……喜怒难辨。
方云诲抿嘴应了一声、看神情比方才还要惶恐,跟在兄长身后进了府门,两人在长房院前分开,方献亭独自绕过倚园回了正房。
晋国公方贺正在夫人姜氏房中,她近来染上风寒时犯头痛、已连续几日出不得门,国公爱怜妻子日日亲自煎熬汤药,夜里还要亲手喂了才可安心,实是关怀备至;方献亭进门前问了在外面守夜的侍女一句,听对方回说母亲已经睡下便未入内打扰,在屋外静候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方听到门有响动,是父亲从房中出来了。
那实在是个十分英俊的男子,正与方献亭一般高大挺拔,观之凛凛望之俨然,眉目间有浩然之气;他大概未料独子会在屋外等候,见到人时微微一愣,走到近处又感到对方衣上已染了一层浓重的寒意。
“怎么不叫人进去通传一声?”他皱眉招过仆役为独子取来大氅,“天已大寒,要当心些。”
颍川方氏门庭高贵,府宅用度却不若宋氏那般豪奢,仆役取来的大氅只以寻常香料熏过、略带些许炭盆里外烘烤的热意,也算周到妥帖。
方献亭接过大氅、对父亲道了一声谢,晋国公摆摆手,同独子一起走在府内曲曲折折的游廊间,边行边问:“见过宋家人了?”
“是,”方献亭答,“世叔未对孜行多加责备,钟济登门过府似也在宋氏意料之外。”
方贺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宋氏乃朝中清流,伯汲又非不通世故之人,自不会刻意惹是生非。”
方献亭应声称是。
“不过钟家那个后生未免太过猖狂,”方贺双眼一眯,他已年近五十,如今官至正二品辅国大将军,过去纵横沙场的名门武将眉眼间难免多有杀伐之气,“既知方氏应邀还敢招摇登门,怕是得了他父的令存心挑拨寻事。”
“今日也有我之过,”方献亭半低下头,声音略沉,“四弟年纪尚轻不知轻重,我本该同他一起去的。”
方贺摆摆手,又拍拍独子的肩,道:“你又不是三头六臂,哪来的余裕事事过心?何况前几日东宫刚出了事,太子那边也离不得你……”
说到这里方贺的神情更凝重了些,显见仍在为近来陛下与太子间的那一桩官司费神劳心,而那正与先前河北道所发水害有关。
黄河决溢频仍,近十年间便有四次之多,今岁河北道内以棣州受灾最重,夏秋两季堤溃水漫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疾疫亦有横行之势;棣州刺史上书朝廷,奏请下拨赈济粮款并迁移州治,陛下震怒,斥其抚恤不力无德无能,在朝堂上发了好大一通火。
不妙的是这棣州刺史苏瑾当初恰是东宫保举,陛下的怒火于是自然而然便烧到了亲儿子头上,叱责他识人不清用人不明、日后当如何撑起这祖宗基业万里河山,引得太子卫钦在太极殿外长跪六个时辰,更使群臣议论不休。
古往今来,天底下哪个做儿子的没受过当老子的训?叱责便叱责了,算不上多大的事;可眼下形势不同——钟贵妃盛宠不衰,二殿下在朝内亦得了大批臣子支持,他舅父钟曷如今又回了长安、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此节骨眼上若东宫再受陛下冷眼,那这大位……
方氏历来便是太子一党,方贺的独女方冉君更早在几年前便嫁入东宫成了太子妃,如今方钟两姓党争不休、朝堂之上早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太子受责于方氏而言便是最棘手的要务,方献亭为此还专程去了一趟河北道助淄青观察使平息流民暴丨乱,耗时两月才归长安。
“今日入宫,太子可同你说了什么?”方贺又问独子。
太子卫钦比方献亭年长五岁,两人自幼相识情谊甚笃,在方献亭的姐姐方冉君嫁入东宫后往来更加密切,相互之间既似君臣又似手足。
“棣州形势已平,殿下稍感心安,”方献亭答,“只是陛下东巡过后将河南道御史换成了陆机陆永康,他曾在二殿下幕府供职,太子殿下忧心此调令背后意义颇深。”
方贺沉吟良久,神情亦颇为凝重,默了一阵又问:“殿下身体可好?”
东宫素有胸痹之症、不若其他皇子身强体健,这些年总是时不时缠绵病榻,难免令人担忧。
“在太极殿前长跪之后病了一段日子,今日虽已可下床走动,但依旧还是虚弱,”方献亭同样眉头微皱,“今年……恐怕赶不上冬狩了。”
听到这里方贺又是一声长叹,大抵也为这不妙的形势感到无奈,一顿后又感叹:“自古废嫡立庶皆生大乱,遑论二殿下身后是钟氏这等贪恋权势的骤贵之门——如今只盼陛下莫凭一时喜恶而成千古之恨……又或者,盼你姐姐能早日为殿下诞下麟儿……”
不提姐姐倒好,一提方献亭眼底的忧虑之色便更重,他看了看父亲的脸色,犹豫片刻还是斟酌着开口:“长姐那边,对棣州……”
一句话刚勉强开了个头,晋国公的脸色便已然沉到了底,他重重冷哼了一声,道:“你姐姐也是个糊涂的,为了区区儿女私情与殿下闹得不睦——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她怎么还是……”
话未说完又是沉沉一叹,许多不值一提的隐秘便藏匿在那未完的后半句里,方献亭垂下眼睛,又被父亲拍了拍肩膀,力道比方才更重上几分,沉甸甸的。
“你与你姐姐不同,比她知晓利害,”方贺声音极沉,“人生一世孰能从心所欲?无非各有各的取舍。”
“切勿任性无拘。”
这实际都是多余的嘱托——谁不知晋国公世子素来秉节持重行稳致远?长安豪族如云,子侄中却无一人可出方贻之之右,他早已是最好的。
“是,父亲。”
此刻他仍平静作答,令他的父亲深感欣慰,思及今日方云诲在宋家闹出的小风波,又嘱托:“你四弟今日举止确然出格,但终归你是做兄长的,便多担待一些吧。”
方贺为人峻厉,因少时从军而将性情锤炼得更加刚硬,无论治军治家都甚为严厉,可对长房那几个子侄却一向颇为宽容,只因他多年来始终自觉对自己的长兄有所亏欠——他与长兄方廉同为国公府嫡子,老国公去世后身为长子的方廉却主动提出由胞弟袭爵,虽则这其中有一大半原因在于方廉不喜习武身无军功,但方贺仍然认为是自己拿了本该属于兄长的东西、是以更应对长房一脉负更多的责任,多年来始终对他们甚为关照,到了下一辈更让自己的独子对那些兄弟多多照拂。
方献亭自幼受父亲耳提面命,亦早习惯照顾孜行那几个小的,此时只淡淡答:“父亲放心。”
“至于跟宋家,”方贺又继续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更不应与清流生了嫌隙,之后你便寻些机会同他家示好,不要生疏了。”
寒风萧索,世间万事也未必能剩多少余温,桩桩件件都要算得明白,如此才能谋得一番短暂的安稳。
“是。”
方献亭淡淡地答,眼中倒映着公府内外深沉的夜色。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