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护犊子

    ◎“听我的,一刀两断,切了干净——”◎

    带着林雪君往回赶的路上, 塔米尔急得一直想要加快速度。

    草原上的马增膘不易,每天半夜起来顶着寒风喂野草都是最苦的活,一旦快跑起来, 马出一层汗, 就是掉一层膘,之前半个多月的夜草都白喂了。

    草原人心疼马,不舍得让马出汗,林雪君爱惜苏木,非是超级急事, 也不想耗掉苏木身上这一层自己一颗颗糖、一把把野草好不容易给养起来的油膘。

    “塔米尔, 你别急。”林雪君骑着苏木凑到塔米尔身边, 拉着他手臂喊他慢下来, “我问你, 母牛垂坠在屁股后面的东西是不是全红的,看起来像血淋淋的内脏一样?”

    “可——”塔米尔才想告诉林雪君不急不行, 忽听到林雪君的描述,回想了下,便应道:“是的。”

    “上面是不是一个又一个血色的凸起, 看起来像瘤子一样?而且这些血瘤子大小不一, 遍布在脱坠下来的‘血布袋’各个地方?”林雪君又问。

    “……是的,是这样的。”塔米尔眼睛睁大, 终于随着林雪君的速度慢下来,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林雪君的话上。

    “母牛是不是卧倒的时候,那‘血袋子’会全掉出来,当母牛站起来的时候, 那‘血袋子’又会缩回去一些?”林雪君收回拉着塔米尔手臂的手, 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淡定从容, 以此安抚塔米尔的心。

    “你怎么知道?”塔米尔不可思议地惊呼,怎么林雪君描述的仿佛她亲眼看到了一样?

    “这头母牛是生第三四胎了吧?或者更多胎?是不是这样?”林雪君又问。

    “是第三胎了!”塔米尔砸吧了下嘴,“你早知道它要生这病?你是不是知道是哪头牛?”

    林雪君莞尔,“我又不是算命的,哪知道母牛早就要得这病呢。转场那么多母牛,我也不能完全分清谁是谁。我是根据你说的信息,猜测出母牛得啥病了而已。”

    “是吗?你还没看到,就知道得啥病了。”塔米尔啧一生,“那能治吗?严重不严重?是怎么回事啊?”

    “具体的还是等我看到牛再说吧,总之你别急。”

    经林雪君这么一通安抚,塔米尔额头上的汗总算消了,人也平静许多。

    大队长追上来后,一行四人很快便看得到胡其图家的毡包和畜群。

    ……

    病牛身边空地被清理干净,其他牛只得在远处探头探脑看热闹。

    林雪君和大队长几人赶过来时,胡其图正蹲在母牛身边,跟第八大队副队长嘎老三说话。

    “这种病我见过,这个血袋子不是畸形胎,是母牛的子宫,孕育小牛犊子的东西。这些瘤子都是营养。”嘎老三指着母牛体外的血袋子,五官都皱到一起,血淋淋地,真不忍看。

    他唉声叹气摇头道:

    “母牛不得嘎嘎难受啊。

    “当时场部的兽医遇到这病,是拿酒瓶子将子宫怼回去的,还把酒瓶子也塞进去了。当时倒是不往外掉了,结果过几天母牛不吃不喝还拉稀,发烧发得站那儿都打晃。兽医给打了两天针,没治好,牛烧死过去了。

    “后来那兽医来我们大队给马看病,招待吃饭的时候提起这事儿,兽医当时脸拉这么老长,人都颓了,好半天说不出话。

    “咋回事?后悔呗,那母牛死后好几天,他都睡不着觉。

    “要是当时就动手术把子-宫切除就好了,虽然母牛以后不能产犊,但喂肥了还能当肉牛。

    “他当时就是决策错误,贪心了,想既把母牛治好,也把牛子宫保住,当季把小牛奶肥了,以后也还能继续生犊子。结果母牛死了,小牛犊没奶喝也死了,当时母牛治病的过程中疯狂掉膘,死了想当肉牛卖都卖不掉,损失大了。

    “听我的,骑马去场部把兽医找来,一刀两断,切了干净——”

    嘎老三正说着,胡其图忽然瞧见林雪君,当即撑膝起身,蹬蹬蹬迎了过去。

    话还没讲完的嘎老三仰起脑袋张望,瞧见过来四个人,除了大队长外,还有去找人的塔米尔。剩下俩,一个是半大的女娃娃,另一个是更小的男娃娃。

    再探头往后看,也没别人了啊。

    哪个是第七大队的兽医卫生员呀?他听着胡其图夸了半天了,咋没瞅出来谁是兽医呢——咦?

    忽瞧见胡其图拉住了为首那个裹着厚袄子,像小胖球似的黄毛丫头。

    他们说的兽医卫生员不会是这孩子吧?

    下一刻,胡其图殷切地连喊两声‘林同志’,接着那小姑娘就蹲到了卧地的母牛屁股后边。

    还真是?!

    嘎老三打量蹲在自己边上的林雪君,开口问:“林雪君同志?”

    林雪君转头对上嘎老三,点头道:“您好,您是第八大队的副队长吧?”

    “啊,是,是我。”嘎老三被林雪君格外严肃认真的表情和不卑不亢的态度镇了下,不自觉收起了将她当成孩子的态度。

    林雪君笑着点头,客气过了便起身朝毡包里走出来的乐玛阿妈喊道:

    “阿妈,多烧点热水,找块破布,可能要烧一下牛屁股。”

    说罢,她转头对塔米尔道:“需要很多温水,你去弄点干净雪或者冰,一会儿跟开水兑一下。还要干草……”

    塔米尔穿出畜群后,林雪君又低头在阿木古楞背过来的草药中找出白术、党参、黄芪等提前准备好的对症草药,取适量后捧给阿木古楞:“你去煎药。”

    阿木古楞捧着药跑去毡包,林雪君掏出胶皮手套戴上,转头对围在边上的胡其图阿爸家8岁小儿子纳森道:“去把阿妈那个宝贝似的暖水袋拿过来。”

    嘎老三双手不自觉掐上腰,看着这位林同志左右一点就把人都派出去了,他惊异地上下直打量:这小小年纪,指点江山的样子比他们大队长还唬人。

    横跨一步,他凑到大队长王小磊身边,想低声八卦两句,嘴刚张开,斜前方的林雪君就忽然转头,把两道冷肃的目光朝这边射来。

    嘎老三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大队长,帮我抓住牛尾巴。”林雪君拍了拍母牛屁股。

    大队长忙上前接过林雪君递来的牛尾巴,不让它乱甩。这个他懂的,她可能又要插牛屁股了,得避免母牛拿尾巴抽她。

    “这位副队长,你帮我拽一下这个绳,一会儿牛站起来的时候,你只要拽紧了,母牛就踢不到我。”林雪君用一根绳绑住母牛右后腿。又绕绳缠过母牛左后腿,递向嘎老三。

    嘎老三兴致勃勃地看着大队长王小磊被个小姑娘使唤,刚想开口贱兮兮地逗一下王小磊,忽被点名,贼笑瞬间被撤回。他“哎哎”应声,忙上前接住了麻绳。

    等林雪君又蹲回牛屁股后面伸手去检查母牛脱出的子宫,嘎老三才反应过来自己也被使唤上了。

    他将手里的麻绳在指头上绕了绕,才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那个,那个林同志啊——”

    林雪君正皱着眉头查看子宫上是否有伤口,听到嘎老三喊,转头瞪过去,脸上严肃的表情未来得及回收。

    嘎老三张着嘴顿了下,干咽一口,声音瞬间低了两度:“那个,我姓刘啊,姓刘。”

    “哦,刘副队长。”林雪君疑惑地应一声,又把脑袋转了回去。

    嘎老三尴尬地摸摸鼻子,抬眼正对上大队长王小磊似笑非笑的表情。

    这……这事儿闹的,本来想嘲笑下王小磊四十来岁的人,被个十几岁的小丫头使唤,可真有意思……哪想自己也被使唤得没半点反抗力呢。

    这丫头片子干起工作来,气势还挺厉害的。

    接下来半个多小时,林雪君一通流畅操作,给嘎老三狠狠开了眼界——

    举着盆反复冲洗母牛脱出的子宫,看见血不害怕也不大惊小怪,稳如泰山;

    抹了药粉仔仔细细涂抹脱出的子宫,活干得细致又认真;

    招呼大家协力将母牛拽得站起来。母牛勉强起身后左突右冲地挣扎,她稳稳托住母牛子宫,一点没乱,也没让母牛受到二次伤害;

    母牛才抬起后腿要踢人,她立即大喊‘刘副队长’。嘎老三用力一拽绳,把母牛腿绑拽住,预敌于前,避免了一起母牛踢人事件……

    嘎老三家儿子15岁,就比林同志小1岁,也就强在不尿炕了,让那孩子像这样掌控局面,如此胸有成竹地干活,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心里的滋味可就复杂了,瞧瞧人家姓林的这闺女生得,多能干。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大家终于稳住母牛后,林雪君又喊乐玛阿妈给母牛喂放了糖和盐的温水。

    “把那几块木板子拿过来!”林雪君招手喊来塔米尔,自己让开些位置后,让塔米尔将板子放在母牛身后,大家又拽着母牛往后倒,直到两条后腿踩上木板。

    母牛后体被垫高,腹腔内肠胃的压迫力向前方,脱出的子宫果然又往回缩了一点。

    接着,林雪君交代嘎老三等人控制好母牛,右手握成拳,小心翼翼地在不伤害母牛子宫的情况下,一点点将子宫顶回腹腔。

    “哎?拿拳头顶回去?不用酒瓶子吗?”嘎老三疑惑。

    “没有酒瓶子。”林雪君眼神都没转一下,仍盯着母牛,手上动作缓而稳。

    “不对啊,咱们不切除子宫吗?之前有这样的牛,子宫塞回去,也还是死了。那兽医老后悔了,反反复复说应该切除子宫的。这样搞,母牛活不成啊。”嘎老三说着不由自主要往前凑。

    他手上的绳子稍微松了点,母牛后腿便挪动了下。

    “拽紧!”林雪君正处于需要专注力,不敢分神的状况下,嘎老三不断打扰医生,还要松懈对母牛的保定工作。心里一急便疏忽了情绪控制,转头喝令时表情也凶,语气也凶。

    嘎老三乍然被凶,也有了点火气,手上虽拽紧了绳子,嘴上却还想讨句说法。

    他才要开口,站在边上给牛喂温水的乐玛阿妈就受不了了。她放下水盆,抬手便捂住了嘎老三的嘴。

    嘎老三挑眉回头,对上乐玛阿妈气吼吼的眼睛。

    余光一扫,发现塔米尔几人看过来的目光也都不怎么和善,仿佛只要他再敢质疑一句林同志、打扰一下林同志,他们就要动手揍他了一般。

    嘎老三眨巴眨巴眼睛,终于无奈地抬了抬左手,摆出‘好了好了我闭嘴’的姿态。

    乐玛阿妈这才松手,但她即便退回去,眼睛也还戒备地盯着他。

    这帮人……还挺护犊子的。

    【📢作者有话说】

    【上海永字热水袋起源于1928年】

    【求营养液啦!我去码字,灌溉就拜托大家啦~】

    52  ☪ 林同志嘎嘎好

    ◎“你可太幸运了,祖坟都冒青烟儿。”◎

    漫长的十几分钟, 所有人屏息凝神,不敢打扰林雪君。

    只有母牛自己好像在状况外,时不时哞叫两声, 或扭动着想要挣扎逃跑。

    终于将母牛的子宫推回腹腔, 林雪君冒了一层白毛汗。她要是一匹马,肯定要掉一层膘了。

    甩手臂的工夫,耳边响起好几道吁气声,转头扫去,才意识到塔米尔几人也都跟着她屏息凝神呢。

    他们虽没有亲自送牛子宫回腹腔, 却也觉得浑身肌肉发酸发僵, 刚才全不由自主跟着林雪君一块使劲儿了。

    “暖水袋呢?”林雪君转头问纳森。

    小男孩立即颠颠跑到林雪君面前, 将他阿妈的暖水袋送到她手里。

    暖水袋里还有水, 林雪君将水倒掉, 又仔仔细细清洗了下暖水袋,在它外围抹上土霉素药粉, 这才将之卷成筒小心翼翼插进母牛子宫。之后又接过提前让塔米尔准备的小水管,把水管插进母牛水门,插进暖水袋里, 把温水倒入暖水袋后, 再伸手进去把暖水袋拧死。

    “这是干啥?”大队长疑惑地问。

    难道是怕母牛宫寒,所以塞个暖水袋在子宫里, 从内部解决这个问题?

    林雪君一边擦手臂,一边看了眼站在边上再不开口的嘎老三,长吐一口气,穿好袖子, 戴回手套, 这才解释道:

    “刘副队长之前不是提到说场部的兽医用酒瓶子将子宫推回母牛腹腔, 还把酒瓶子塞在母牛子宫里了吗?暖水袋其实跟酒瓶子起一个作用,都是为了撑住子宫,防止子宫再脱落的。”

    “那头场部兽医塞酒瓶子的牛——”嘎老三终于可以继续说他刚才想说的话了,哪知讲一半,又被林雪君打断:

    “那头牛的酒瓶子里放温水了吗?拧紧盖子了吗?瓶子做好消毒了吗?子宫在送回腹腔前,仔细做过检查了吗?子宫是否因为长时间脱出而发生摩擦破损?有没有泥土、牛粪、草屑等粘在子宫壁上?送回去前,是否真的处理了所有创口?

    “酒瓶子是否真的能固定住?需不需要再缝针固定子宫?”

    “之后又有没有好好做术后护理?

    “有没有喂补中益气汤?或者胶艾四物汤?”

    林雪君忽然问了这么多问题,嘎老三怔在当地,想了好半天才说:“这我怎么会知道,我又不是兽医。”

    “不是所有子宫脱出再送回去的母牛都会死,这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母牛死亡。但如果护理好了,母牛有非常大的机会康复,甚至丝毫不影响它今后妊娠产犊。

    “另一方面,如果那位兽医选择了切除子宫,母牛死亡的可能性说不定反而更大。切除手术是大型手术了,术后的护理等只会更难更危险。

    “所有事都要因地制宜,得考虑全面的,不能简单得出结论,也不能随便总结规律,更不能胡乱看过后不懂原理就贸然指导工作。”

    嘎老三忽然被一通说教批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只觉得此行算是把脸都丢尽了。

    他一个生产队的副队长,被个十几岁的兽医卫生员说得一句话反驳不出来,憋屈够呛。偏偏林雪君用词虽严厉,语气却很温和,他要是发怒,倒显得自己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的态度不端正……

    林雪君说过了,也觉得自己可能说重了。转头交代阿木古楞去把放凉的汤药喂给母牛,再走过来时,脸上便带了笑容。

    她走到嘎老三面前,从他手里拽过绳子,一边给母牛解绑,一边对嘎老三道:

    “多亏刘副队长绳子拽得紧,不然万一真被母牛踢一脚,我可受不了。”

    “这……这活孩子都能干,我也就是充个数。”嘎老三就着台阶下来,还是有点不尴不尬。

    林雪君收好药箱,又笑着道:“我身边好多人都不知道母牛掉出来的是子宫,刘副队长能认出来,也挺厉害。”

    “那我恰巧遇到了,的确好多牧场里的牛都没得过这病。”嘎老三顺着林雪君的话聊下来,注意力渐渐转移,又听她每句话都夸自己,态度也柔和了,情绪终于慢慢好转。

    “是的,一般咱们草原牛都是放养的,活动量达标,不容易得这病。”林雪君拍了拍牛屁股,见乐玛阿妈将母牛的大犊子牵过来喝奶,这才继续道:

    “这牛之所以子宫掉下来,一个是因为它已生过多胎了,不像头胎牛肌肉活性那么好。再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是咱们现在给母牛配的都是西门塔尔大公牛的种,生的小牛犊体格太大了,不仅容易造成子宫脱垂,还容易引发其他相关疾病。

    “改良牛种是好事,就是后续对母牛和牛犊的护理必须跟上,不然牛种虽改良了,可母牛和牛犊的存活率反而降低,对牧场效益来说可能适得其反。”

    “这我倒不知道,今年牛种改良,我们大队的牛才去春牧场,犊子生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呢。”嘎老三听着听着忽然忧心起自己大队的母牛。

    “今年是改良种人工授精第一年,每个大队都有大量母牛参与进来,恐怕不太容易。”大队长王小磊看着阿木古楞给母牛喂好药汤,也跟上来同林雪君和嘎老三并行。

    “咱们国-家欠了s国不少钱,好牛肉羊肉都得做成罐头送过去还贷,好羊皮子牛皮子啥的也是。全国上下一起还钱,一起肩负起发展和生产的任务,东边炼钢厂、西边的好矿脉,都挤血一样拼产能呢,大家压力都不小。咱们要是一年产的都是肉奶两优的好牛种,养到明年出栏时,会有惊人的效益,能帮国家大大减轻负担。

    “唉,做什么都难,有了改良品种的方法,却又有母牛难产之类的重重困难……”

    嘎老三抹一把脸,叹气道:

    “什么时候咱们国家才能家家户户吃上牛羊肉,喝上奶啊?”

    听着嘎老三讲这些,林雪君胸腔里忽然涌动起使命感,同时想到方才自己凶嘎老三,愈发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刘副队长,刚才我有点急,您——”大家都是为牛好,也都是对牧区好,因为不是兽医而说两句不够专业的话挺正常的,她……

    嘎老三听到林雪君忽然这样讲,他倒比她更窘迫了,脸涨得通红,举起双手跟汽车雨刷器一样快速摆手:

    “别别别,也是我本来就不懂,瞎指挥瞎掺和了。你看你毕竟是兽医卫生员嘛,我……唉,反正没事,咱俩没啥事儿的啊。”

    林雪君被他的样子逗笑,两个人不尴不尬地‘你你’‘我我’了一会儿,忽然全低头笑起来。

    也算是一笑泯恩仇了。

    “你这个治法,能不能给我说说?万一我们大队的牛也出这样的毛病,我也好想办法给治治。虽然不够专业吧,赤脚兽医也好过啥都不懂嘛。”回到胡其图家的毡包里,嘎老三想着借人肯定是借不走的,毕竟现在第七大队的母牛们也需要林雪君照看,那不如临阵磨枪地学两招。

    “那我写几个产前产后常见病的基础处理方法吧。”林雪君又扯下两张病理本上的纸,坐在餐桌边,借着油灯的光,刷刷刷书写起来。

    牛犊子不能随便扯,把母牛内脏扯坏了,反而办坏事。一些助产的简单手法能教,真要到需要拽犊子了,就还是得请有经验的、懂原理的专业人士来。

    嘎老三站在边上,时不时凑过去看两眼,转头瞧见大队长王小磊,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太嫉妒了。

    怎么就让他们第七大队碰上这么好的孩子呢。

    “你可太幸运了,祖坟都冒青烟儿。”嘎老三凑到大队长身边,小声念叨:“这孩子真是嘎嘎好,咋没来我们大队呢,太缺这样的技术人员了。你看这孩子还嘎嘎懂事,多真诚啊……唉。”

    说上两句,又忍不住叹气。

    太可惜了,越想越可惜,怎么就没来他们大队呢!

    唉!

    嘎老三收好林雪君写给他的基本操作说明,之后又在胡其图家多呆了2天,每天跟在林雪君屁股后面。她做什么他都问,认真学习,不时还在林雪君给他的纸张背面记一些要点。

    3天相处下来,林雪君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喊他‘嘎老三’了。

    刘副队长家里排行第三,口头禅是“嘎嘎”——

    “记住了吗?”林雪君教完知识,转头问嘎老三。

    “这招真是嘎嘎好。”这是嘎老三的回答。

    “好吃吗?”乐玛阿妈做了炖肉。

    “嘎嘎好吃。”这是嘎老三的回答。

    “又要降温了。”庄珠扎布老人看着天上的云感叹。

    “今年这天儿呀,哎呦,嘎嘎冷。”这是嘎老三的回答。

    在他的字典里,最极致的强调词,就是‘嘎嘎’。

    跟着他呆了几天,林雪君、阿木古楞和塔米尔都被传染了,时不时不留神便也会说句“嘎嘎累”“嘎嘎厉害”之类。

    送走嘎老三后很长一段时间,‘嘎嘎’这个口癖都还不时出现。成为林雪君几人之间的一个梗,每每不小心说出来了,大家都会相视而笑。

    嘎老三离开了,但‘嘎嘎’没有。

    【📢作者有话说】

    【二更送上,继续求营养液。】

    …

    【本章中的治疗方法,资料出自《牛病快速诊治指南》第四节生殖系统疾病第三大点,及《人民公社兽医工作手册》61年版141页(用酒瓶的方法),等。】

    【专业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53  ☪ 电台里的好文章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知青林雪君】◎

    在草原冬天发挥最后的威力, 把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寒冷凝聚成又一场大雪时,海拉尔公社的广播站,收到了来自呼色赫公社的信件。

    审稿的书记在一叠信件中, 率先挑出信封字迹最工整好看, 邮票贴得最端正的一封,目光扫了眼落款。

    林雪君,雪中君子。

    文章的标题是《草原的早晨》,无论是标点符号,还是文章格式, 亦或是字距, 都非常标致, 更不要提潇洒有锋的字迹。

    书记只扫过一眼, 便觉得赏心悦目, 好感值提升了。

    端起大茶缸,他嘶溜嘶溜喝了一口, 眼神始终不离信件,沉心读起来。

    这一读,便再未离眼, 直到小臂发酸, 才意识到举着的茶缸竟一直忘记放回桌面。

    好文章!

    真是一篇好文章。

    之前因为一些作者赚着大钱,写的却是吹捧口口、贬低劳动者、瞧不起劳动者的坏文章, 挑动社会矛盾、不利于团结,致使全天下作家都跟着遭了殃——稿费制度被取消,许多有才华有思想的创作者投入劳动后,再也不动笔杆子了。

    真是几颗老鼠屎, 坏了一锅好粥。

    海拉尔广播站的审稿编辑这些日子一直没能看到什么别开生面的好文章, 总是千篇一律的调子, 没有灵魂。

    旧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是属于‘主子们’的,领袖倡导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亦或者文艺工作者,都要做人民的医生、人民的教师、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是以文化这个区块,也要做革-命,文艺内容也要站在劳动者们的角度去创作,去演绎。要立足无产阶级创作内容,去满足劳动者们的渴望,这就需要创作者也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劳动,要落地,要看见大家的生活和喜怒哀乐,再去书写,去颂扬。

    领袖也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促进文化繁荣,要扭转旧时代一些‘只颂扬主子善良,奴才刁钻狡猾’的偏见,去描绘真实的无产阶级生活。

    鼓励更多人像鲁-迅先生一样为报社投稿,创造优秀作品……

    可是这个想法落地后却变得极端了,偏离了初衷。

    创作者害怕自己的内容写出来被打上不好的标签,出现的结果就是极端的困束和鹦鹉学舌,好稿子越来越少。

    但今天这份稿子没有那种束缚,字里行间尽是灵动和自由。

    它描绘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勾勒了草原早晨,生产大队中的浓浓烟火气,还有在劳动过程中,公社社员们最朴实却也最踏实安宁的生活。

    文章从草原清晨美景开始,镜头一点点展示生产队的劳作细节,最后又落足在瑰丽迤逦的草原夜景,使阅读者置身夜晚的神秘与危险中,期待起明天又一个美好的清晨……

    文章中没有一个字在赞颂吹捧什么,却通篇都在描绘‘热爱’与‘赞美’。

    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们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沉默而又隐忍。文章中展现出来的宁静生活、美好景色,和那种含而不露的幸福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通过那些不足一提的工作,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

    审稿书记啧啧两声,想要举起茶缸喝一口解渴,却发现茶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凉了。

    他抬起头去看挂在墙上的钟表,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将茶缸往桌上一顿,他蹬蹬蹬跑向站长办公室。半小时后,又举着稿子蹬蹬蹬跑去广播站,将十点钟后准备播的稿子临时换成了这一份新稿。

    广播站的喇叭被轻碰,发出嗡嗡的低鸣。

    短暂的沉默后,便是广播员小张抑扬顿挫的诵读。

    女性清润又充满生机的声音,为这一篇文章添了一抹特殊的柔韧英气,使场部所有乘着晨光劳作的社员,都切实地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和文章中蕴含的温柔而蓬勃的力量。

    人们体会到了那种平等的爱和热情,借着文章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生活中值得被关注的美好细节,和值得被赞颂的平实的伟大。

    忽然之间,所有人都从半迷蒙的昏沉中觉醒,有了朝气,有了士气。

    潜移默化间,一股蒸蒸日上的气氛笼罩了广播音量可传达到的所有区域。

    来海拉尔公社采风的‘劳动画家’秦佩生正拿着自己的速写本游荡于劳作的社员之间,想要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写生。

    忽然听到广播站的文章,便再未挪动一步。

    当文章念诵完,他才发现因为久站不动,自己的脚趾都冻麻了。

    他忙跺跺脚,收起纸笔,快速朝公社广播站赶去。

    他就职于《内蒙日报》,为报纸中的文章绘制插图,或独立创作一些他采集到的劳动者的生活瞬间和感人画面。

    同时,他也是《内蒙日报》的副主编之一,他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将《内蒙日报》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些日子,他常和其他副主编及主编凑在一起讨论,觉得他们的报纸缺少了些什么。可到底缺什么,又很难聊通透。

    如今听到广播中的文章,他的大脑像被灵感击中般,一瞬间开了悟。

    这就是《内蒙日报》缺的东西——不用太惨烈,只是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仍然动人的……日常的美感和平凡的动人!

    半个多小时后,秦佩生拿到了那份文章。

    他将之握在手里,快速通读一遍后,目光凝在了落款处——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知青林雪君】

    审稿书记从办公室外走进来,拿着一张登记纸,对秦佩生道:

    “是从首都过去的,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边缘的草场支援建设的16岁知青,林雪君。是位年轻的女同志!”

    ……

    几天后,秦佩生回到《内蒙日报》报社,第一件事就是赶去主编办公室。

    他才敲响门走进去,主编便站起身迎他入座。

    不等他坐稳,主编已拿出一封信递给秦佩生,急切地道:“这篇稿子你看看。”

    秦佩生接过信封,有些疑惑地看向信封上的地址文字。他眼睛一亮,不敢置信地瞪圆了眼珠子。

    这字迹太眼熟了,尤其——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林雪君】的寄信方地址让秦佩生产生了一种恍惚之感。

    挑眸扫了主编一眼,他抽出信的同时,从怀里掏出另一封字迹一样的信,递到主编手里:

    “这封文章,你也看看。”

    主编狐疑地接过秦佩生的信,接着便露出了与秦佩生一样的恍惚表情。

    两人捏着各自的信件,抬头对视,大眼瞪小眼。

    两个人想给对方分享的稿件,竟巧合的都是林雪君创作的。

    待他们各自阅读了对方递过来的文章,再抬起头时,都有些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在对方的眼中,他们看到了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情绪。

    “都是林雪君同志。”主编呢喃。

    “是的,这篇《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写得也很好,我们先刊登哪一篇?”秦佩生有些踟蹰。

    “……”主编沉默下来,也开始思索秦佩生的问题。可几秒后,他忽然将信件往桌上一拍,哈哈大笑起来。

    “?”秦佩生抬头疑惑打望。

    “江山辈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看敢想敢写,又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思想端正,写得好啊,写得好。”主编接过秦佩生手里那份文章,爽朗道:

    “不用想先登哪一篇了,哪篇都行。

    “现在咱们国家着力建设边疆,要缩小城乡差距,把农村建设起来,让农民、牧民们也过上好日子。将来要人人平等,人人享受好资源,好生活……这多好,直观地让城市人、先过上好日子的人、全国人民都看看,看看咱们国家的基石在哪里,看看这广阔土地上其他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咱们就是这样从苦里熬出来,在劳动中建设起来的啊。”

    他站起身,背着手绕桌一圈儿,目光始终盯着桌上放着的两篇文章,啧啧道:

    “文笔好,有才华,有观察到美的眼睛,有赞美劳动的真心,书写的又是边疆生活,太好了,太契合我们当下的主题了。

    “先登你带来的这篇,再登《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

    “秦副主编,你去安排,你画没画出好作品?给这两篇文章配个图,好好宣传一下咱们边疆的真实生活,咱们牧民同志们的真实形象。”

    “行嘞。”秦佩生点点头,将两封文章折好放回信封,转身便要去落实。

    “稿费,咱们现在政-策不让给钱,你给林同志挑4本咱们大办公室书架上的好书,再去小王那里领30张3分的邮票,以后她邮信用得上,用不了这么多邮票,还能匀给其他知青换钱,去邮局也能换成现金。”主编捏着下巴思考起如何给与林同志足够的回馈。

    “成。”

    “再领一个信纸本给她,你看她写文章这信纸,都发黄卷边了,边疆艰苦,想买本子和信纸应该也难,咱们都给她备上。”

    “好。”

    “嗯,邮寄前记得去会计那边打个条子。”主编最后叮嘱。

    秦佩生应声后,终于踏出了主编办公室,接着便被急于将文章上报的心情鞭策着直奔排版室。

    他这人看见钱都不一定着急激动,看到好文章却是要兴奋的。

    踏进排版室,嗅到油墨的味道,秦佩生长舒一口气,通身透出种回到家园般的松弛感。

    “老赵,来活了!”他举高手里的稿件,振臂一呼。

    整个排版室瞬间被点燃,所有人都围过来,凑头一起讨论,之后又炸开,各自热火朝天地忙活去也。

    【📢作者有话说】

    【“给《草原牧医》投营养液去也!”】

    54  ☪ 粗粗的小手会画画

    ◎只有这样,等风来时,想飞的人才不会遗憾。◎

    春牧场上的风从早刮到晚, 从林雪君来到春牧场一直刮到五月。

    在南方,5月都开始穿半袖了,呼伦贝尔却还在穿棉袄。

    只中午放牧时, 塔米尔被太阳晒得躁得慌, 会褪掉蒙古袍上半部分,只着一件跨栏背心,露出闷了一冬的健壮白膀子和胳膊,每每用力拽缰绳时,总把肌肉绷得圆鼓鼓。在运动中锻炼出的肌肉是长条状的, 长在并不很粗壮的修长臂膀上, 很漂亮。

    因为蒙古袍的腰带仍紧紧扎着, 他的上衣部分便翻开着挂在腰上, 像是个袍摆一样随着纵马颠簸的动作上下翻飞。

    阿木古楞嘲他是个花蝴蝶, 爱炫耀。

    塔米尔每每被这样说,总显得格外高兴, 好像阿木古楞不是在糗他,而是在夸他一样。

    林雪君带着胡其图阿爸家所有大力士们,将一头圆脑袋小犊子扯下来。

    乐玛阿妈往犊子身上洒了些草料, 促进母牛舔犊, 接着站起身撑着腰一晃一晃地走到林雪君身边。

    她抬起手臂,指着散在毡包外的大牛和小牛, 喜气洋洋道:

    “数得清有多少头吗?”

    胡其图阿爸在毡包外用木棍和麻绳圈了很大的牛棚,白天时牛棚不绑,母牛们便带着犊子四处溜达着找草吃。

    只要草原上不变天,胡其图阿爸总是允许母牛们自由自在地随便散步。

    到了晚上, 母牛们自己会带着犊子回圈里, 它们觉得毡包边的棚圈最安全, 能阻挡寒冷和狼群。

    春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雪化的越来越少,露出由高低不等的干草组成的一片片黄色。

    在这片金色和白色交错渲染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绿色正在悄然冒头,一丛一簇地藏在枯草和雪下,只等一场更暖更劲的风吹去白和黄,绿色便会在一夜之间染遍整个草场。

    林雪君一头一头地数牛,这边刚数好,牛们抬步左右跑上两步,阵型变了,又忘记了哪些牛数过,哪些牛没数过。

    她只得挠头苦笑:“它们总是动,太难数了。”

    “哈哈,现在有146头牛犊,172头母牛。”乐玛阿妈高兴地报数,棚圈里的牛,她每天都要数一次,不是担心少牛丢牛,只是因为快乐而已。

    就像喜欢数钱的财迷,她就是享受这份丰收的喜悦。

    林雪君特别佩服乐玛阿妈,她不认字,汉话也说得奇奇怪怪,没见过高楼大厦,不懂四大名著,没吃过山珍海味。但她棚圈里哪头牛犊子是哪头母牛生的,却了若指掌。

    明明在林雪君看来,小牛犊子和母牛长得都差不多,乐玛阿妈却总能分辨得出,像会魔法一样。

    “这么多都活下来了,真好啊……比去年活得多几乎一倍呢。你听那头小牛,叫得多洪亮,哈哈。”乐玛阿妈一直在笑,好像她天生就是这么喜欢笑的人一样。

    跟林雪君数过牛后,她又赶去给母牛挤奶。哪头挤过了她也一定记得,明明没给母牛做记号,却也绝不会在同一天重复给同一头母牛挤两次奶,真是厉害。

    林雪君整理好药箱,走到阿木古楞身边,才想喊他一起回乌力吉大哥家,却见阿木古楞面前土地上被画了一幅画。

    天上有一团团的云,草原上有一团团的牛,两个模糊却生动的背影是这幅画的近景。一个背影胖胖的,是乐玛阿妈,另一个身影瘦一些高一些,是她。

    “你画的吗?”林雪君惊异地看向阿木古楞手里握着的木棍,他就是用这根木棍画的吗?

    “嗯。”阿木古楞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丢开木棍便想将面前土壤上的画踢掉。

    林雪君一把揪住他,“画得这么好,踢掉可惜了。”

    她低头看着这幅画,怎么看怎么有趣。

    关键是阿木古楞还懂得取景,人和牛群都在画的右边,左边留了恰当的空白空间,使这幅画不至于死气沉沉,像是会喘气一样,空间感十足,甚至还有一些动感。

    这应该是画画中的‘留白’。

    “你是天才吗?”林雪君当然知道他肯定没学过,“是放牧的时候无聊,常常自己用木棍在地上画吗?”

    “嗯。”阿木古楞被夸了也不笑,但扭捏地转开眼珠不去看她,加上不自在地拿手指头挠脸,还是暴露了他心里的高兴。

    只是青春期的少年最不诚实,无论高兴还是生气,都要显得不为所动。

    林雪君攥着他手腕,盯着他画在土上的画看了又看,口中直念叨“可惜。”“太可惜了!”。

    要是有笔和纸就好了,画就可以留存下来。

    林雪君再次抬起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他,笑得像捡到宝一样。

    阿木古楞脸上直发烫,实在被她的情绪熏得呆不住了,磕磕巴巴说了句“我去整理药箱”,便要去忙。

    他离开两步又忍不住回头,见林雪君蹲在他的画前还在看,眼睛亮亮的,像真的很喜欢似的。

    他抿着唇,坐到石头上将药材分类放置,又把刀具等摆整齐,眼睛却一直在看她。虽然害羞地不想被人看出情绪,但还是忍不住得意,憋笑憋得嘴巴都扭曲了。

    林雪君忽然撑膝起身,阿木古楞吓得忙低头,笑容总算给吓没了。

    悄悄挑眸偷看她,见她虽然站起来,眼睛还是盯着他的画呢,并没看他。阿木古楞这才舒口气,为自己的得意偷笑和偷看没被抓到而长舒一口气。

    隔日大队长送新一批物资来到春牧场,林雪君见到他第一句话便是托他帮忙买东西:

    “场部能买到的所有跟画画相关的东西都要,画笔、画纸、画画的书和画板,通通都要。”

    在这个时代,只有城里的有钱人家才能让孩子学画画,可林雪君还是想给阿木古楞备齐草原上能买到的所有画画相关用具。

    现在的穷苦是暂时的,将来他们一定会富裕起来。

    孩子长大了才有条件画画就太晚了,所以现在哪怕扎紧裤腰带,也要给梦想插上翅膀。只有这样,等风来时,想飞的人才不会遗憾。

    “那得老多钱了。”大队长难掩吃惊。

    “从我5月份的工资里扣。”林雪君仍坚持。

    “你买这些干啥?”大队长应下了,却还是忍不住刨根问底。

    坐在炉灶边马扎上的阿木古楞低着头,盯着火焰的眼睛直了,捏着铁钳子夹牛粪的手不自觉用劲儿,手背上的青筋都凸了起来。

    他知道林同志买这些画画的东西干啥。

    是给他买的。

    55  ☪ 姜兽医的疑惑【改】

    ◎怎么一张第七大队的求医条子都没有呢?◎

    答应下林雪君的购物需求, 大队长便拍拍巴掌,开口道:

    “走吧,一起去胡其图阿爸那边看看, 这次穆俊卿同志跟我一起来的, 他带了几根大粗木桩,帮你打两个能绑住牛的架子,省得每次看牛的时候它乱跑。”

    说罢,他带着阿木古楞出了小毡包。

    林雪君顺便将自己的小药箱也背上,去了那边还能给牛群做一下检查。

    准备出门时, 她又想起穆俊卿同志上次托人送来的礼物:一个小木匣子。

    木盒子是他亲手做的, 榫卯结构连接匣子盖子和匣子锁, 做得十分精巧。里面装着4个皮筋, 其中两个还缠了红线, 特别鲜亮好看。

    虽然在她看来土土的,但这个时代女孩子们最喜欢这个颜色。

    有时候穆同志比孟天霞还要细腻些, 这些东西在城里遍地可见,在草原上可就不容易寻找了。她在这边要是没皮筋儿用,就得用草用毛用布, 总归不如皮绳方便。

    之前她都只能梳一根麻花辫, 可是冬天戴围脖的时候辫子在后脖子处特别难受,自从穆同志送了些小东西过来, 她又能梳两条辫子,戴帽子围脖的时候两个麻花辫被拽到脸侧,特别舒服。

    真是从知青们一起来到这里后,穆同志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做那个最成熟的人, 照顾所有离家的知青, 哪怕他其实也只有23岁, 后世不过是大学快毕业的年纪而已。

    从自己的小箱子里摸出一个小挂件儿,林雪君便大步随大队长出发。

    到胡其图阿爸家时,果然瞧见穆俊卿正带着塔米尔打木桩。

    她走到近前,穆俊卿意识到什么,转头看过来。习惯性地戴着手套推了下眼镜,看见林雪君的一瞬便露出个格外温暖的笑容。

    林雪君本来走得挺慢的,瞧见穆俊卿这个笑,心里对刚穿来时一起生活、一起克服困难的知青们的眷恋和思念全被唤醒,她步速一下就快了,赶到他近前便高兴地伸出右手,用力地与他相握。

    “穆同志,好久不见。”她语气克制,眼睛却亮亮的。

    穆俊卿伸手与她相握,眼睛望着她,打量她这近一个月的变化,一时没能说上话。

    她居然又长高了,五官也更舒展,眉宇间多了许多英气和飒爽的自信——只有看到她的变化,才会想起她其实才16岁。跟她相处的时候,她总给人一种脑子清醒又可靠的印象,会让人觉得她应该是个纯粹的大人了才对。

    “穆同志,还打不打了?”塔米尔拎着锤子走到跟前,看了看穆俊卿,又看了看林雪君,大声嚷嚷着打破了他们久别重逢的好气氛。

    “来了。”穆俊卿回过神,“我过来看看你,顺便帮你搭一下绑牛的架子,再帮着看看牛棚啥的,还送一些我们做的木质工具。”

    穆俊卿伸手指了指边上,两架勒勒车和几个崭新的工具被堆在他们来时坐的马车边。

    “你现在都会做勒勒车了?”林雪君走到工具车跟前,勒勒车身上的木头被用砂纸擦得很光滑,徒手摸上去也不会刺手。

    做得真细致,像是穆俊卿干得出来的活,他看着就是个仔细人。

    “穆同志,感谢你之前给我的物资,草原上真是什么都缺。这个是我给你准备的礼物,回馈你的好意。”林雪君将自己揣来的小东西塞给他,得意道:

    “这是黄羊的一截尾巴毛,黄羊是阿木古楞打的。塔米尔说草原上的汉子们都会将这些东西当成战利品挂在身上,做马鞭的坠子,或者系钥匙之类,大家都很喜欢的。

    “你在驻地给大家做东西,难得有上草原上打猎的机会,但是咱们也得有这东西戴,是不是?”

    “我知道,乌力吉大哥的帽子后面有一截兔子尾巴,昭那木日的腰带上也挂了一条什么东西。”穆俊卿笑着接过来往身上比了比,一副很喜欢的样子,随即又抬起头不好意思道:

    “其实就算是我能到草原上来,也打不到野黄羊。听说那东西吃草根,破坏草场,好多牧民都想打一些,或者驱赶它们,但它们跑得快,好多厉害的蒙古族骑手都追不上。”

    “哈哈,你给阿木古楞做勒勒车,他把他打到的黄羊尾巴送你,我就……”林雪君嘿嘿一笑,“借花献佛。”

    “谢谢你,也谢谢阿木古楞。”穆俊卿转头看向不远处走过来的异瞳少年。

    “那还是我告诉林同志这东西是好东西呢。”塔米尔也探头过来。

    “那也谢谢塔米尔同志。”穆俊卿转过头,又一本正经地感谢塔米尔。

    塔米尔没想到穆俊卿这么老实,再不好意思逗他,摸摸鼻子转回去继续锤木桩了。

    “我先去看看大牛小牛们,一会儿一起吃饭,咱们好好聊聊天,我还想知道你们这一个月都怎么样呢。”林雪君兴致勃勃地跟着穆俊卿他们走回木桩边,左右张望了下,才转头往牛棚方向走。

    现在还在牛棚里的也就刚产犊和马上要产犊的大牛,要想检查其他牛,就得骑着苏木去草场上找,那才麻烦呢。

    穆俊卿目送林雪君离开,回头笑着对塔米尔道:“你们把她照顾得真好,没瘦。”

    “那当然了。”塔米尔骄傲地高举锤子,又狠狠砸下,一被夸奖,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春风吹过,他们干活时冒的一身汗被吹干,“咚咚”砸击声再次有节奏地响起,汗又冒出来,桩子却砸得越来越深入地下了。

    再深点,越深越好,牛劲儿大,不砸得深一些,绑不住牛,兽医给牛诊病医治时就危险。

    于是咚咚声更深,两个小伙子几乎将锤子抡成风火轮。

    木桩子可真是砸得太太太深了!

    ……

    跟着穆俊卿和大队长吃过饭,聊了很多很多话题,林雪君在茫茫大草原上逐渐变强烈的那种,如在孤岛中与世界隔绝般的孤独感和茫然感,才渐渐消散。

    饭后,林雪君跟大队长围在餐桌边借着一盏小油灯聊大队上的牲畜安全问题。

    林雪君再次强调,不能单依赖等牲畜病了,再找兽医来治。畜群铺得这么大,再多兽医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怎样努力都会有顾不上导致牲畜死亡的情况。

    她在乌力吉大哥家扎包的这一个月,被北边放马的苏伦大妈喊去治过3次马,帮着给所有新生的马驹做了次体检。被牧民奥都喊去东南边放羊的牧场跑了6趟,有一次快马加鞭赶过去也没来得及,一只难产的母羊揣着两只羊羔都死了……

    他们还是得把精力放在预防这一块上,不仅要预防疫病,也要预防其他各种常见病。

    无论是把调节牲畜肠胃、均衡营养等工作做到位,还是给所有牧民做《赤脚兽医》的基础知识扫盲,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原本对草原更了解的大队长听着林雪君条条框框地给他捋思路,忽然发现不知不觉间他和知青的关系,在林雪君面前,竟完全掉转了。

    他这个大队长成了听安排的人,林雪君才是真专家。

    “……大队长,这是我写的三份表格,你找人多抄几份,给所有牧民都发一份。”林雪君将表格递给大队长,之后仔细解释道:

    “这是从母羊出生起,要注意的事情和对应的母羊怀孕月份的对照表。

    “你看,这是怀孕初期要做的事,这是中期要做的事……上面标注的是时间:羊羔出生3日。下面我写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事:得给小羊羔按时按量喂土霉素,预防羔羊痢疾。

    “喂得太早了,羔羊肠胃还没长好。喂太晚就迟了,起不到预防作用……

    “下面这个是养马的,第三份是养牛。

    “我不可能一直跟着所有牧民去做所有事,有了这个表格,牧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时间,通过一些大家力所能及的工作,预防大量牲畜毛病。

    “提前有针对性地去掌控牲畜生存环境的温度、饮食结构等,还能更好地给牲畜增膘、健体。

    “咱们牲畜要是都能不生病,出栏率能不高吗?”

    大队长王小磊收好三张表格,越听越宝贝这些表格。

    有了这个东西,他做生产队队长指导工作和检查工作都更有明确的目标。牧民们心里也有了底,人最怕做事没方向,现在有了方向,那就从容了。

    “再有,放羊的时候只要跟头羊商量好就行,羊群跟随性很强,加上牧羊犬的帮助,牧民能较省力地把羊管好。

    “可是牛不行,牛聪明,有自己的主见,还爱溜达。为了赶好牛群,大雪天不让牛在外面过夜,牧民就得勤跑,都得累得脸发青。

    “咱们今年小牛犊成活率现在是很高的,母牛因为难产等孕期病死亡的也少,乌力吉大哥和胡其图阿爸两户人要在春牧场照顾好这么大量的母牛和小牛犊,几乎不可能。咱们急需劳动力,得找人来春牧场上帮忙!”

    乐玛阿妈每天都要把牛棚里的牛粪摊开在阳坡上晾晒,晒干了又要码在毡包边上,累得腰都要直不起来了。

    挤奶,监控每头牛的身体状况、增重状况等,捡牛粪,放牧,搭圈,清扫牛圈……还要顾着一户人的日常生活,就这么几号人,哪忙得过来啊。

    要是有哪头牛生病了,派个人回大队喊她来治,春牧场上只缺这么一个人,立马就要有大块劳动没人做,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

    “行,我回去就到场部帮咱们大队要人,尽快把这块的劳动力空缺都补上。”大队长说罢便站起身,一副现在就想回去把林雪君的需求都落实到位的急迫模样。

    这哪是他给林雪君当大队长啊,分明是林雪君给他当大队长嘛!

    “不留下来吃晚饭了吗?”林雪君仰起头。

    “去哪儿不能吃晚饭?”大队长爽快地朝着穆俊卿一招手:“走了,咱们直接去场部!”

    ……

    4月中,呼色赫公社的所有生产队牧民都依次转场向春牧场,准备接春羔、春犊、春驹子。

    之前牧场优种改良的研究员用西门塔尔牛种改良本地牛,效果很好,产的小牛犊各个都是肉奶两用的好品种,体格大,耐寒耐粗料,身体强壮上膘上得特别漂亮。

    于是在去年秋这种改良被推行向全公社,每个大队都有半数左右母牛揣的是西门塔尔种牛的崽。

    今年春4月底,经过280天左右的妊娠,各大队的母牛终于开始发作起来了。

    场部的兽医和兽医卫生员们的灾难也来了,因为之前对今年迎犊子会遭遇的困难估量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当各大队都出现难产母牛时,场部的兽医站被打得措手不及。

    兽医和兽医卫生员数量严重不足,呼色赫公社十几个大队,每个生产队之间的距离都在几十到上百公里之间,从给第一头难产母牛接产起便开始了连续近一个月的奔波。

    3名兽医带着十几名还不太能独立操作难度如此大工作的兽医卫生员,几乎只能在从这个大队赶往另一个大队的车上睡觉。吃饭要找工作间隙,根本做不到规律饮食。常常这边正等母牛努责呢,那边兽医已经靠着牛棚睡着了。

    这个兽医急缺的时候,一些大队里的民间兽医也再次操起老本行,那些不被认同的偏方法门重出江湖,虽然时灵时不灵,总也好过没有兽医。

    整个接牛犊子的时间段,最受益的还是距离场部近的几个大队,距离远的大队常常是即便派人来找兽医,也找不到人或者没办法带走兽医——人家这边大队的牛也正生死关头呢,难道为了你们大队的牛,就眼睁睁看着这里的牛死在这儿不管?

    常常是找兽医的人来场部了,最后又红着眼睛灰着脸离开,几天后再来……

    等到5月中旬,第2、第3、第5大队的母牛全生完犊子,兽医姜鹏飞终于倒出空回场部家里睡了个囫囵觉,醒来去兽医站整理看诊日记和近1个月的所有工作时,看着一堆堆各大队留在兽医站的【请求兽医来救治】的紧急条子,心里一阵阵地痛。

    接下来他要顺着这些条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跑,看看这些生病需要救治的牲畜最后怎么样了。希望还赶得及救吧……

    “小刘同志,你把我的药箱,还有孕牛常见病需要的中药都装箱,咱们往远的大队走走看看。”姜兽医一边说,一边把条子按照大队拆分汇总,考虑着就从近到远地走吧,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看。

    再拎起桌上另一个本子上的打疫苗的行程安排,他脸色直接黑了下来。唉,第六大队后面所有生产队的冬羔疫苗都还没来得及打,这边母牛难产潮真是把所有工作都耽误下了。

    放下几个停滞下来的待办工作表,姜兽医抹了把脸,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又继续整理接线员记录的、装了电话的几个大队打来电话时留的言。

    【两头母牛难产,一头母牛产后子宫脱垂,一头牛犊产后持续发烧……】

    【两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一头母牛乳-房硬邦邦的不产奶了……】

    【小牛犊拉血……】

    姜兽医只觉一阵阵头疼,脸上又添了几道让他看起来苦哈哈的皱纹。

    将这些留言条也与之前的条子汇总到一起,准备把第七大队的条子压在第八大队条子上方时,姜兽医左找右找居然都没发现有第七大队的条子。

    以为是掉在凳子下面了,他起身绕着桌子椅子找了一圈儿,没有找到,一张掉在地上的条子都没有。

    于是又在桌上翻找起来,工作日志下面、电话留言簿下面、疫苗时间表下面……都没有。

    “诶?”姜兽医转头问接线员:“来兽医站找兽医的所有条子都在这里吗?”

    “都在的,姜兽医,每个人写的条子,我都收在这个铁盒里,一张都没丢。”接线员指了指放在桌上的空铁盒,答得格外认真。

    “那怎么没有第七大队的条子?是我刚才整理的时候丢了吗?”姜兽医站在桌前,又伸手摸了摸衣兜,空的啊,也没有被他随手揣兜里。

    “啊……”接线员想了想,第七大队没有电话,电话留言肯定是没有的。那之前第七大队是派谁来找的兽医?

    疑惑地嘶声,接线员忽然道:

    “每个大队来找兽医的基本就那几个人,都是会骑马的好骑手,第七大队往年都是派塔米尔或者额仁花大姐之类的过来……今年开春没见到他们啊。”

    接线员又掏出自己的工作日记,上面有记录今天接待了谁,接了哪些电话。翻找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日志后,她不可思议地抬头,惊异道:

    “姜兽医,这个月第七大队没有派人来找兽医。”

    “没有?”姜兽医不敢置信地看看手里的条子,每个大队的留言条都特别多,独独第七大队没有,“一个都没有?为啥?”

    “啊……我也不知道啊。”接线员茫然。

    姜兽医捏着一把条子张大嘴巴,歪起头思考,许久后抬了脑袋,“总不可能第七大队的所有人和牲畜都忽然从公社消失了吧,不来找兽医……除非……除非他们没有牲畜生病?或者,整个大队完全被雪困住了,人出不来?”

    第七大队去年接种的也是西门塔尔牛,怎么其他生产队的母牛都有好多难产的,就第七生产队没有呢?

    不科学。

    “不会啊,我今天早上还看到第七生产队的妇女主任额仁花大姐了呢,她喊了供销社的一群人来拎奶桶,一桶一桶地往供销社卖牛奶,卖了好多哦。她又带着采购员去供销社买东西,一袋子一袋子地往回扛物资啊!”接线员当即帮姜医生排除了‘被雪困住’这个猜想。

    “额仁花还在场部吗?我去找她问问——”姜医生当即叠起纸条揣进兜里,还说着话便跑出兽医站,大跨步直奔供销社。

    怎么一张第七大队的求医条子都没有呢?

    这不合理!

    就算另外两个兽医曾经去过第七大队,也不可能留在他们大队不走嘛。总不能真一只牲畜都没生病吧?

    他们怎么养的?这也太神奇了……

    难道第七大队有办法让母牛不难产?

    那可是兽医界的大事了!

    姜兽医逢认识的人便问有没有看到第七大队的妇女主任额仁花,一路寻向了供销社。

    【📢作者有话说】

    【现如今国内养殖户仍会给母牛配西门塔尔而优质种牛,人工配种。也因此,仍有许多母牛难产,这个时候便需要一线乡村兽医们到场助产,扯牛犊的方法屡见不鲜。】

    【怒责:母牛生产时某器官收缩用力的行为。】

    56  ☪ 牧民们的故事登报了

    ◎孟天霞抑扬顿挫的诵读还在继续,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飘起小雪花…◎

    因为纸张的供给紧张, 当下报纸的发行量完全跟着纸张的生产量走。

    落实到市场上,就是人民对报纸的需要根本无法被满足。

    呼色赫公社地处偏远,想买内蒙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的报纸都难, 更不要提首都等大城市大型报社所发行的报纸了。

    不仅能买到的数量非常少, 常常是一个公社能订到的数量,只能满足一个大队分发到一份。甚至每次收到报纸的时间,都比小报发行日晚一周乃至半个月。

    第七生产大队也有了解全国乃至全球大小事的精品需求,每次孟天霞和妇女主任额仁花大姐一起带采购员来场部,采购员都会去把能买到的所有他们大队还没读过的报纸都买一份。

    孟天霞拿着身边人托付的清单, 东奔西走地帮忙一样一样买齐。背着大包小包路过供销社时, 恰巧遇到从社长办公室赶回来的妇女主任额仁花。

    两人便碰头一道去邮局找包小丽, 结果就看见包小丽站在邮局门口低着头读报, 身边人来人往仿佛皆与她无关, 连有人擦撞,包小丽都浑然不觉, 俨然入了迷。

    以前包小丽买了报纸都是扫两眼就收进布兜的,今天怎么站在邮局门口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了?

    也不嫌冷,那地方正是风口, 吹得包小丽衣服裤腿鼓鼓地兜风, 围巾都给吹飞了,也不知道挪个避风的地方。

    孟天霞赶过去, “哎!”了一声,包小丽浑然不觉。

    她只好走过去拉着包小丽,一边往避风处走,一边回头问她:“看啥呢?你也不怕冻感冒?”

    包小丽抬头见是孟天霞, 便任对方拉着自己挪步, 再次低头读起来。

    三人走到避风树下, 孟天霞也忍不住好奇地探头去看包小丽捏着的报纸——是一个星期前的内蒙日报。

    目光下行,找到包小丽正读的文章:《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

    哎,写他们牧民的事诶,怪不得包小丽读得这么上头。

    不过,这个标题怎么读起来这么熟悉呢?

    孟天霞嘶一声抽凉气,凑近了往落款那里一看,当即叫出声:

    “哎呦!是林雪君的文章!”

    妇女主任额仁花站在边上等得有些不耐烦,想催促两个小姑娘别看什么报纸了,先找个地方暖和下、吃点东西再说。

    忽然听到孟天霞喊林雪君的名字,当即睁大眼睛往四边打量,找一圈儿没看到人,才反应过来孟天霞不是在喊人,只是提起林同志而已。

    “啥林雪君的文章?”额仁花凑近了开口问,两个姑娘却都钻进报纸里认真阅读,谁也没答她。

    额仁花嘿一声,一伸手便将包小丽捏着的报纸抽到了自己手里。

    这下两个姑娘都抬头朝自己看来了,她才再问:“啥林雪君的文章?”

    “林同志的文章登报了!”包小丽终于回魂,讲话的声音不自觉拔高。两条眉毛都兴奋地舞起来,东倒西歪地仿佛要离开眉弓似的:

    “写得可好了,咱们每天挤奶、扫雪、放牧、给牛羊扫圈喂夜草啥的都写进去了,还写了咱们打雪仗、坐热炕头啥的,可有意思了……”

    包小丽说着说着,声音忽然又从兴奋的高分贝转低,说到后面时居然哽咽起来。

    额仁花虽然听得懂汉话,也说得出来,但汉字认得却不多,这一张汉字报纸在她看来全是鬼画符。瞧着包小丽情绪起伏,她低头想要看看到底林雪君写了啥,偏偏读不懂,只能干着急。

    “咋了?咋还哭了呢?”额仁花抖着报纸递还给孟天霞,急道:“你给我读读。”

    孟天霞吸溜了下鼻涕,指了指边上的国营小食堂,“咱们进去吃点东西,我暖暖呼呼地给你读呗。”

    三人于是在小食堂里找了个离门远、离火墙近的暖和位置坐。

    额仁花点包子时,包小丽还在抹眼泪。

    “孟同志,你是外面来的知青,你对俺们牧民的生活还没那么了解。”包小丽抽抽搭搭地解释:

    “以前俺们这边还有奴隶呢,草原上千百头牛羊,没有一头属于冒着风雪放牧的人……过去鼠疫从边境线杀过来,咱们这边的人一茬一茬地病倒……布病可厉害了,母羊一个个流产,牧民一个个发烧倒下……大家都是苦过来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来了,也就过来了……可是我一读林雪君同志这个文章,她看到了咱们的辛苦。

    “你看这一句,呜呜,她还夸俺们牧民豁达开朗,在苦难中开花,说俺们用乐观开垦了这片苦寒之地,呜呜呜呜……”

    包小丽不读这两句还好,一读出来,哭得更厉害了,话都说不出,抽抽搭搭伏在桌上,仿佛要哭死在小食堂。

    四周其他来吃饭的人纷纷投注来目光,有的好奇,有的关切同情。

    过于外向的汉人大哥拉着凳子就坐过来了,看看额仁花和孟天霞,之后像认识包小丽似的,大嗓门地问:“这个大妹子咋地啦?咋哭了呢?有啥难处哇?说出来看看俺们能不能帮上忙?”

    有这位大哥先出头,饭馆里的其他人便也依次围过来,一个带着孩子的大娘站到包小丽身后,用满是褶皱的橘皮大手抚摸包小丽的背,转头问没在读报的额仁花:

    “这是出啥事儿了?严重不严重啊?”

    额仁花虽然听了包小丽的解释,却还有点云里雾里,只得对四周过于热情的人笑道:“没事没事,是感动的呢,没有困难,她……她就是爱哭。”

    包小丽本来哭得挺认真的,忽然听到额仁花大姐来这么一句,当即就不乐意了,糊着一脸的泪水,冒着鼻涕泡抬起头,抽噎着道:“我,我才不爱哭呢,呢……”

    最先来关心包小丽的大哥瞧见她这模样,一下没忍住,嘎嘎地笑了起来。

    其他人莫名也被带跑偏,不明所以地跟着乐。

    包小丽胸腔里满满的酸楚和感动忽然就被这些人的不严肃给冲淡了,她抹抹鼻涕眼泪,一改方才哭唧唧的悲伤模样,哑着嗓子兴奋地指着孟天霞手里的报纸,向围过来的所有人炫耀:

    “我们大队同志写的文章登报了,就写的咱们呼色赫公社社员们的生活。

    “你们看了吗?《内蒙日报》,就这篇文章:《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

    “说咱们呼色赫公社的社员都是草原上的骑士,说咱们虽然没有壮烈的伟大,却也有平凡的伟大、坚韧的伟大、朴实无华却勤劳的伟大。”

    她这么一说,所有人的脑袋又都挤到了孟天霞跟前,全往孟天霞手里的报纸上看。

    那个最初过来关心的大哥挤得最积极,盯着报纸看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只得手指戳了戳报纸,对孟天霞道:

    “这位识字的同志给我们读读呗。”

    “对啊,给我们读一读呗。”其他人立即响应。

    连后厨里干活的大厨都拎着他的炒勺跑出来了,跑堂和收银员也凑过来要听。

    于是,屋外北风呼号,屋内暖呼呼地围着一群人,静静地听孟天霞读报。

    在那些【牧民们用自己的乐观和勤劳,开垦了这片苦寒之地,牧出满眼生机……】【……漫长的寒冬,他们驻守在畜群边,忍受孤独、寒冷和各种灾难可能到来的不安……】句子中,小食堂里的众食客们逐渐迷失了自我。

    那种自己的平凡生活被描绘得美好,自己的平实劳作被认同,自己的辛苦被看见的情绪,跟炉灶里的火一样燃烧。

    烧得一部分人湿润了眼眶,另一部分人热血沸腾。

    孟天霞抑扬顿挫的诵读还在继续,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飘起小雪花。

    围坐的人几乎忘记了他们因何而来,直到大家的肚子奏成了一曲饥饿交响曲,才想起,哦,这里是小食堂,他们是来吃饭的啊。

    【📢作者有话说】

    【大家别嫌少,晚上21点有二更,求营养液】

    【浩特:城。呼和浩特:青城的意思。】

    57  ☪ 惊动公社社长了

    ◎咦?这些人都是要去他们第七大队的?◎

    场部的停车场上, 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都忙忙活活帮着往车上放东西。

    大家都是国营小食堂里吃饭的人,听了孟天霞读的文章后就热络起来。又一个屋里吃了饭, 听说额仁花他们买了好多东西还放在供销社, 没有人手搬不过去,准备借一辆小驴车之类的帮忙运一下东西,东北大哥当即把自己的独轮车借了出来。大家一商量,干脆各自推着自己的勒勒车、独轮车、小驴车,吃完饭后一齐帮了第七大队这个忙。

    “回头有机会我也去你们第七大队看看, 瞅瞅写那个文章的林同志。你们要是有空来第四大队, 记得找我, 杀鸡请你们吃饭。”爽朗的东北大哥扶着自己的独轮车, 热情地跟额仁花几人摆手。

    “再见啊, 下次来场部,还去小食堂吃饭, 要是遇到了,再一起唠嗑啊。”

    一群陌生人以奇怪的方式相聚、认识,又要匆匆别离了。

    额仁花挨个跟帮忙的人握手, 感谢大家热心出力, 不然他们这么多东西,真不知道要搬到猴年马月去呢。

    大家笑着, 对这点忙混不在意。

    爽朗的东北大哥第一个转身离开停车场,这么一直告别下去怎么行,风这么冷,冻死了。他们还是快点走吧, 免得额仁花她们一直不舍得走。

    一群人先后离开, 额仁花也终于骑上自己的马, 转头对孟天霞道:“开车吧,咱们走。”

    孟天霞应声,才要启动拖拉机,远处忽然跑过来一个瘦高的中年男人,那人一边跑,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雷锋帽,灌着风竭力大喊,似乎在叫他们停一下。

    额仁花盯着那人看了半天,才分辨出来,对方喊的好像是她的名字。

    “等一下。”她又转头喊停了孟天霞,这才骑着马慢悠悠朝那人迎过去。

    姜兽医呼哧带喘地追到跟前,一把将帽子戴上脑袋,感受到头顶有了点热乎气儿,才仰起脑袋对骑在马上的额仁花道:

    “第七大队的妇女主任额仁花同志?我是兽医站的姜医生。”

    “我认识你,姜医生,你给我们的羊打过疫苗。”额仁花啊一声叫,忙从马上跳下来。

    “你们这个月咋没有人来场部找兽医呢?母牛怎么样啊?有没有难产状况?”姜兽医跑得太累了,伸手想扶一下额仁花的马,哪知大马见到他伸手,就扭着脖子转到边上,接着顶个屁股对着他,一副不太爱让人扶的架势。

    姜兽医只得讪讪收手,马都嫌累又胆小,不爱让人骑也不喜欢别人碰,可以理解。

    “有啊,今年咋整的嘛,真是,那么多母牛难产呢,生犊子的时候哞哞叫,真心疼。牛犊子太大了,刚下生就一百斤左右,母牛遭罪死了。”额仁花立即皱起眉,冷得揣起手,一边讲话一边跺脚。

    这都开春了,草场上绿草都冒尖了,还返春寒呢。

    “难产呢?”姜兽医皱起眉,有些担忧地问:“那怎么不来找兽医呢?死伤情况还好吗?”

    “有兽医啊,我们大队有个兽医卫生员嘛,上个月大队长才来场部要的编制。难产的牛犊子都被扯下来了,没怎么死呢,我听大队长从春牧场回来说,活的可多了,草场上一群一群的大牛,身边各个带着个虎头虎脑的小牛犊子。

    “可喜欢人了。”

    额仁花照实说罢,又来问其他大队的八卦:

    “别的大队呢?今年冬天损失都还好吗?春犊子接得怎么样啊?”

    “……”姜兽医愣愣看着额仁花,完全无视了她的问题,半晌后问:“都顺利到春牧场了,犊子都被扯下来了?”

    他专门加重了‘扯’这个字的语气。

    “嗯呐呗。”额仁花再次点头。

    “你,你等等,等我一会儿,我去把东西带上,跟你一起去你们大队看看。你们那个兽医卫生员在哪儿呢?春牧场还是驻地啊?我,我去看看她。”姜兽医说罢,转身就往场部兽医站跑,跑了两步不放心,又转头喊:

    “等我啊,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回来。”

    额仁花愣愣看着姜兽医像跑来时一样着急忙慌地跑走,转头与孟天霞和包小丽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才讷讷不解:

    “去我们大队干啥?我们这会儿不需要兽医啊……”

    ……

    ……

    在妇女主任额仁花带着姜兽医赶往第七生产大队时,大队长王小磊也带着林雪君交代的‘招工’任务,直接从胡其图家毡包,赶往呼色赫公社场部。

    路上他一直在盘算扩招的人数,越算越意识到这是个大事。

    不仅牧场上要增加游牧的牧民,一旦大队的畜群和人数扩张,留驻地的劳动力也得增加。

    人多了就要多盖房子,牲畜多了就得扩建棚圈。

    更不要提还得考虑这些增加的人和牲畜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得有人种地、盖房、砍树种树……不然到了冬天大家没房子住、吃不上秋储菜,还得受冻受饿,那怎么活?

    得多要人!

    到了呼色赫公社场部,大队长带上穆俊卿直奔社长办公室。

    在社长办公室坐了半小时后,他们终于等来工作忙碌的陈社长。

    “什么急事啊?”陈社长跟他们打过招呼,让两人坐着不必起身。绕过办公桌,他捏起王小磊临时拟的需求单子,看着看着就把眼镜戴上了,眉头也耸起:

    “你们要领这么多人,养得起吗?”

    “得养啊,陈社长,太缺人了,必须得养得起啊。”

    王小磊双肘支在桌上,身体前倾,恳切地道:

    “你看我们大队本来人就不多,现在这么多牲畜,不添人咋照顾得过来嘛。”

    “到现在为止冬羔916只,活了853头羔。春羔1322只,活了1008只。牛产犊311头,活了298头。马产驹207匹,活了195匹……”

    陈社长捏着眼镜,念到后面觉得自己都看不懂数字了:

    “你们这开春以来几乎就没怎么死崽子啊!咋养的?”

    “啊,就是,那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你别磕巴,好好说啊。”把陈社长急坏了。

    “就是严格规划各种时间,比如产前护理、特殊草料供给,产中跟进母畜各项身体指标,生产时兽医随时待命——”

    “啥?”

    “?”

    “兽医随时待命?谁啊?还能天天跟着你们大队,等着有母畜难产?”陈社长手压着桌上的单子,人一着急,表情都凶起来了。

    “不是,我们不是有个自己的兽医卫生员嘛,她带着几个天天跟她帮手的人,一边治一边教。”

    “……”陈社长听得直砸吧嘴,这兽医卫生员能撑得起整个生产队的兽医工作?场部那几个兽医卫生员就是小学徒,常常连些基本常识都搞错呢。

    “然后就是产后对新生羔子和产后母畜的护理,比如预防羔羊痢疾,羊羔出生后第二天必须喂上土霉素,绝对不能漏下,最晚也得3天内。我们都有表的,那个表做得可好了,就算不认字的人也能看懂、也会记录——”

    “你等等。”社长忽然摆手,随即从桌后站起来往外走。因为太着急,还在桌角上把脚趾头踢了,一瘸一拐坚持跑到门口,朝着院子里喊道:

    “去把正在场部的第2、第11生产队的大队长,还有咱们公社的妇女主任都喊来,哎哎,去把小黄毛和大茄子也喊来,还有,那个新来的女知青,文化水平最高的那个劳动积极分子,叫啥来着?”

    “社长,叫陈援朝。”

    “这名字起的,多好记啊,我咋能老也记不住呢。你把他们都叫来,一会儿你也过来。”趁社长喊完人,歪着脑袋怔了一会儿,又朝着院子里喊人:

    “哎,小王,你让马棚那边准备几辆马车,我们大概十个人左右,下午出发去第七大队。”

    他们内蒙牧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围着牲畜们转,能提高牲畜存活率,直接影响牲畜出栏数量的,那就是最厉害的技术。

    他非得亲自带人过去了解一下不可。

    “?”坐在办公桌边上,事不关己地翘着二郎腿看热闹的大队长王小磊忽地瞪大眼。

    咦?去他们第七大队?

    刚才喊的那些个人,不会都要去吧?

    几个小时后,大队长王小磊骑在马上,领着几辆马车里坐着的一群男女老少,仍有点回不过神来。

    社长说了,都是去他们第七大队做实地考察的,要去跟他们大队学习养畜接羔的先进技术。

    突然!

    太突然了!

    58  ☪ 暂别春牧场

    ◎小毛驴和她一起回头,目送着塔米尔纵马渐远的背影。◎

    化冰的时候, 冰片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林雪君喜欢蹲在草皮上,耳朵贴近地面,听那些小冰片发出的声音。

    那是大自然最微小的音乐, 只给那些最闲的、最无聊的人听。

    林雪君为今春大队的最后一头小牛犊接生完毕, 在准备离开这片春牧场回驻地时,忽然就清闲了下来。

    虽然母牛和小牛的身体健康仍需看护,但胡其图阿爸他们自己就有非常强的养殖手段,除了按照她提出的新流程多做关照外,只要大牛小牛不生病, 基本上不需要林雪君插手了。

    于是, 她可以放下压力和包袱, 放松地抬起头看看天, 俯下头看看地。在没什么其他娱乐手段, 也没有别人的空旷草场上,尽情地发发呆, 浪费下时间。

    坐在阳坡草地上,林雪君分享后世总结出来的口诀给阿木古楞:

    “要想羊儿长得好,让它吃遍坡中草。不放露水草, 不喂变质料。先把草喂饱, 再把水饮好。夜前加精料……”

    阿木古楞一条一条地听,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我们也有口诀,比如三勤四稳四看。”

    “都是什么?”林雪君翻过身,改躺为趴,扯了扯身下垫着的羊皮褥子, 又拍了拍屁股上的褶皱, 让太阳好好晒晒她的背和屁股。

    “就是放牧要腿勤、眼勤、嘴勤。你得一直赶牛羊吃好草, 多看着点牛羊,还要勤呼喝喊叫,也是为了把牧放好。”阿木古楞说罢,又道:

    “出牧稳、放牧稳、收牧稳、饮水稳是四稳。”

    “很好理解。”林雪君点了点头,“四看是不是看地形、水源和天气……还有啥需要看啊?”

    “看草场啊。羊要吃碱草才长膘嘛。”阿木古楞解释道。

    “可是头羊好聪明的,它自己会找碱草吃。”

    “偷懒的想法,就算头羊聪明,牧人也要随时把握这些要素的动向。”

    林雪君耸肩笑笑,转头问阿木古楞:“你教我唱蒙语歌吧,你们唱歌的时候都好有魅力啊,像会发光一样。我也想那样。”

    这一个月来,他们各自都将压箱底的童年故事、技能全倾倒出来,才填补了那些难熬的空闲时间。

    她跟他学拉弓射箭,他跟她学俄语汉语数学等知识,她跟他学骑马的时候如何保持身体跟马侧身垂直还不掉下去,他跟她学唱俄语歌……

    他们几乎将自己生命中的所有一切都做了交换,这大概就是草原上作伴的人的常态吧。

    大家实在太寂寞了。

    阿木古楞想教她一首简单的草原童谣,林雪君却不满意,非要唱一首带呼麦的、特别酷、特别有味道的。

    可是真正的蒙古歌好难学,有一些地方的发音方式、发音位置都不一样。

    她学了半天,还是一直跑调,阿木古楞笑得都熟了,整个人红彤彤的像要背过气去一样。

    林雪君本来是要恼羞成怒的,不知道怎么就跟着笑了起来。

    渐渐的,他们笑得越来越大声,最初到底因为什么而笑也变得不重要。

    四面连天的旷原,笑声如浪拂过草尖,流向天边。

    阿木古楞还未经历变声期洗礼的雌雄难辨的童音再次响起,呼麦悠扬,唱出的不是愤怒,而是一股苍凉的忧伤,和一种怡然的豁达洒脱。

    只有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过的民族,才能唱出这调调。

    不太欢乐,也不太悲伤。

    林雪君前世虽然也出生在草原,可她没有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受与世隔绝的孤寂洗礼,在现代化科技的陪伴下,她也难以把握阿木古楞拿捏的那种腔调。

    算了,那便不学了。

    她托腮看着他,听着他专注地歌唱,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刚冒头的草尖,想象自己是一头羊,埋脸去嗅,只闻到泥土的气息,或杂着一点点牛粪味。

    在他们收好药箱和行李时,北边游荡来一大群黄羊。

    它们会啃草根,吃掉反青的草芽,害草场绿不回来。

    胡其图阿爸于是带着塔米尔和阿木古楞去赶黄羊,回来时每人马背上都挂了大黄羊。

    这一回塔米尔的马被喂肥了,驮着他也跑得很快。他终于风光了,套到两头黄羊。

    他骑着大马慢条斯理踱到毡包前时,得意地绕着林雪君跑了一圈。林雪君用力拍他的马屁股,笑着斥他:“别嘚瑟了,马都累瘦了!”

    塔米尔这才哈哈大笑着跳下马。

    扯下两头黄羊,他脑袋往林雪君面前一歪,大声说:“晚上吃黄羊,吃我猎的这一头!”

    宰羊剥皮的时候是要吹的,后世有吹气筒,现在都是人工的。塔米尔蹲跪在洁白的毡包前,吹得脸通红。

    但吹鼓了羊皮,他站起身时又得意地对林雪君说:“这得有很大很大的肺活量,只有我吹得最好。”

    接着又烧包地叹气:“没有我,这片草场可怎么办。”

    林雪君被他逗笑,忽然想到他渴望飞出去时的表情。忍不住想,草原越是需要你,你就越走不出去了吧。

    乐玛阿妈给羊放血的时候,乌力吉大哥拎着3条大鱼赶回来,两条鲫鱼,一条鲤鱼。

    阿如嫂子赶过来杀鱼切剁,用乐玛阿妈刚炼出来的羊油煎鱼,煎得鱼皮焦黄起酥,倒入大盆大盆的河水,再把胡其图阿爸剁好的羊肉块丢进去。

    水烧开时香味便滋滋地往外冒,草原上奔跑着吃草喝雪水的羊都不膻,只有甜鲜。

    沸起的热水卷滚冒泡,一团一团的香气往天上飘。

    胡其图阿爸的蒙獒们从很远的草场上奔回,在几里外它们就能闻到煮羊肉的味道,是一路流着口水跑回来的。

    阿爸将剃了肉的4条大腿骨都丢给了蒙獒,小腿骨则丢进另一个小锅里熬胶质。

    草原大獒犬们各自叼了一根大棒骨跑远,选好舒服的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才卧下,开始歪着脑袋专注享受它们最快乐的磨牙时光。

    小狼崽沃勒也有些坐不住了,狼的骄傲让它没有像狗子们一样摇尾讨要。只是四爪不断焦躁地在身下挪动,狼眼睛也一瞬不瞬地盯着胡其图阿爸,显然本能正跟骄傲天人交战。

    林雪君看它那又想吃又戒备的模样,忍俊不禁地跟阿爸要了两根剃掉肉的羊肋骨,将之丢给小沃勒。

    沃勒瞳孔瞬间收缩,嗷呜一声便去叼羊肋骨。叼住这根,那根就掉下去,叼住那根,这根又掉下去。

    它偏执地想要两根一起叼走,却总不能成功,一直失败一直坚持,自己跟自己较劲儿,气得呜呜直叫,还对着羊肋骨做出扑咬攻击的样子。

    逗得林雪君几人哈哈大笑。

    那边乌力吉大哥又杀了一头黄羊,阿如嫂子要将羊肉煮熟烘干后给林雪君路上带着吃。

    林雪君干脆请乌力吉大哥帮她把所有羊肋排都剁了,之后找到大队长捎来的铁桶,撸袖子把之前在河边捡到的圆石头全洗干净放在火堆上烤。

    铁桶底洒上盐巴,铺一层烤热的石头。剁好洗好的羊排段儿红艳艳的特别漂亮,一块块丢入铁锅里。

    生肉掉在烤红的石头上,发出滋啦啦响声,冒出股股烤肉的焦香。

    “哇!”塔米尔大惊小怪地探头来嗅,眼睛瞪圆了朝林雪君夸赞:“好香哦,这是做什么?”

    “石头烤肉,很好吃的。”林雪君说罢,又在肉上铺了一层热石头,再把大队长带来的土豆削皮切块丢进去,盖子一盖。

    “为什么要放石头啊?”塔米尔蹲下帮她添了点牛粪,仰脸问她。

    “可以均匀受热啊,很好吃的!”林雪君其实自己也没吃过石头烤肉,这种做法是她离开草原后才在网络上兴起的,每个草原吃播都称特别特别好吃,她那时候在北京读书,每天看着视频只能眼馋,现在终于可以吃到了。

    “城里人花样还真多。”塔米尔啧啧称奇。

    林雪君忍不住想笑,后世那些吃播里都说这种吃法是草原人惯常的吃法,可实际上大多数草原人在漫长的草原生活中都没这样吃过。

    就像《女驸马》曲目不是古代传下来的,它在59年才出现。21世纪才有烤冷面和麻辣烫,新疆大盘鸡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许多大家觉得好早好早就有的东西,其实是很晚才出现。

    乌力吉拉马去饮水,发现它的马鬃被编上了无数小辫子。转头去看妻子阿如的马也是如此,再去看塔米尔等几人的马竟都是一个发型。

    回忆到林雪君帮忙喂马时,总是会一下下爱抚马匹,与它们聊天,给它们梳马鬃,想来这些小辫子都是出自林雪君之手了。

    念头转间,又想到明天林雪君就要离开春牧场了,拍拍马头,拍出一声叹息。

    松了马绳,让它自由溜达吃草,乌力吉回到火堆边,一抬头发现自家小儿子脑袋上原本乱蓬蓬的头毛,也被编上了十几根小细辫。

    这次来春牧场的每个人都抱过他三岁的小儿子托雷了,每次大家一起干活时,托雷都在边上看热闹。

    扯牛犊子的时候,托雷也学会了帮忙铺干草、拎水壶。

    他还跟着林雪君学会了用俄语、汉语和英语说‘你好’,开始在看见林雪君的时候跟在她屁股后面跑。

    眨眼间又是一春,临近6月了,林雪君同志护好了这一春的犊子,要走了。

    太阳落山,月亮高悬,四野漆黑漆黑的,只毡包前的篝火烧得亮堂堂。

    林雪君兴高采烈地开铁锅盖子,乐玛阿妈则掀开水煮大锅的盖子,同样的鲜香,同样的诱人。

    像盆一样的大碗盛上满满当当的肉,一碗一盘的食物被端上桌。

    林雪君的石头烤肉中土豆完全烧面了,沙沙的冒着油光。

    乐玛阿妈的河鱼炖羊肉更诱人,汤都炖白了,鱼肉烂在汤里,喝一口汤,能把人香迷糊。

    大家劳作间累得淌汗,吃起肉来同样要淌汗。

    林雪君这次学会了,没有一碗汤就把自己撑饱,还留了肚子吃烤肉里的土豆,吃胡其图阿爸递过来的烤羊腿,吃乐玛阿妈煮的盐血肠……

    青春期的年轻人胃口好像格外好,林雪君、塔米尔和阿木古楞三个大丫头小伙子吃得比其他所有人吃的还多。尽管林雪君一直甩锅说都是塔米尔吃的,但拍拍自己鼓溜溜的肚子,也实在抵赖不得。

    大家吃得很热烈,但这种热烈气氛里却始终弥漫着种离愁。

    饭后一群人围着篝火喝奶茶时,乐玛阿妈念念叨叨说:

    “回去吧,回去有热炕睡。”

    她说时明明还笑着,感慨大队驻地比这里舒服。

    但话题转到其他人那里时,乐玛阿妈低头还是悄悄抹了眼泪。

    塔米尔笑着安慰额吉,抱住乐玛阿妈宽厚的身体,爽朗道:“有什么好难过的,回头林同志还要过来给牛犊打疫苗的,到时候她也来看望你。而且入冬后我们也会回冬牧场,只分别很短时间的。”

    他嘴上这样讲,第二天却早早出现在了林雪君毡包外。

    说好了她和阿木古楞从乌力吉大哥这边出发,直接回驻地,就不再往胡其图阿爸家折返告别了。

    塔米尔昨天晚上也跟林雪君反复道了别,一路走着送出1公里地,摆着手大声喊“再见!”“再见!”“再见啊!”

    今天居然又挂着两抹黑眼圈出现,站在还没来得及梳头的林雪君面前,揣着手不好意思地干笑:

    “阿妈让我来送你。”

    是阿妈让的哦,才不是他非要来。

    于是,他看着林雪君梳头,帮着林雪君将东西放上她的小驴车,陪着她吃早饭,又骑上马一路送一路跟,一直跑过连绵的坡地,又绕过冬天积雪融化形成的水泡子。

    林雪君回头说:“回去吧,送太远了,马要瘦的。”

    “没事,它吃得多,够肥。”塔米尔笑笑,只是这一程送别路走下来,他的笑容越来越淡,越来越不像笑容了。

    可他也没有哭泣,不像乐玛阿妈和阿如嫂子那样情绪外露,他忍不住要来送,却忍住了胸腔里的翻腾。

    渐渐他的速度越来越慢,看着林雪君和阿木古楞并骑走远,看着林雪君回头朝他摆臂,叮嘱:“留给你的俄语词句本要一直背啊,那些语法知识也要常常复习,下次见面,我要考你的。”

    塔米尔点头,不知怎么,又忽然夹腿,马儿于是得得得又追上去。

    再次与林雪君并行,在她沉默的注目下,他低头看自己的手,看远处阳坡上早开的马兰花,就是不敢看她。

    又行了好长一段路,大家都沉默在离愁中。

    忽然,塔米尔低喝一声“驾!”,手臂用力一扯缰绳,他骑下的马儿猛然调转马头,得得得踏尘疾驰向来路。

    林雪君拉缰停步,跟在后面的小驴车也停下来。

    小毛驴和她一起回头,目送着塔米尔纵马渐远的背影。

    “走吧。”阿木古楞低声叹气。

    远处阳坡马兰花中开起的一支杜鹃迎风摇摆。

    娇艳的杜鹃总是成山成片的开,这一枝却独自混在马兰丛中,孤零零地高昂了摇曳生姿的朵朵花苞。

    【📢作者有话说】

    【关于转场】

    草原很大很大,许多春牧场距离冬牧场之间都有四五十公里,远的200多公里,最远可走900公里,跨5个乡不止去转场。

    因为牛羊如果在一个牧场一年四季地吃草,草一直被吃掉,恢复不过来,就会沙化,所以草原民族要游牧,这个草场吃一季,就要换一片草场吃草。

    同时因为气候的原因,也需要转场,比如夏天热,就要往北走,去凉快一些、河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冬天冷,就要带着牛羊往避风、温暖的地方走。

    游牧期间,牧民会隔一段时间带着牲畜搬一次家,随着季节、天气、河水、草场情况等的变化不断迁徙。

    本书中的第七生产队冬牧场因为靠山面草原,环境优渥,所以作为驻地建设了固定村落。这里临山也有砍伐业务,留在驻地的社员也将承担种植等放牧以外的劳作任务。

    到冬天时,出去游牧一个春夏秋的牧民和牲畜们,又会回到这个冬驻地了。

    【而林雪君常驻的地方是冬驻地,会根据各种状况,去到需要她的地方行医。这次跟着塔米尔他们来春牧场,就是为了接春犊。现在牛犊子都出生了,她也该回去了。】

    (每次选择哪片草原做春牧场、夏牧场的人是努图克沁(最了解草原的人))

    ……

    【因为这些内容很庞杂地穿插在前文中一点点渗透、叙述出来,可能不够清晰,这里再详细跟大家介绍一下。

    新世界背景的构建和呈现的确非常难,资料浩如烟海,新背景、年代和集体环境的融合呈现也常常难倒我,我也的确经常担心自己无法清晰而又明快地把那个世界描绘,这也是这本创作速度一直难提升的原因。

    我的表达欲很饱满,有很渴望讲述的故事,但我还需要成长,还需要变得更强大。创作时的确战战兢兢,非常感谢大家提出模糊的地方,使我得到夸奖、鼓励,也使我明确了可以提升之处,不必迷茫地瞎闯瞎碰。

    网文创作最好的一点大概就是读者能时刻告诉我“我喜欢这个故事”“这里有点模糊,作者可以多介绍一点”等等,我能因为读者的肯定而更有动力,也可以立即修正不足。

    谢谢大家的阅读,谢谢大家陪我一起走过草原,一起培育这个故事,鞠躬,我会继续努力。】

    ……

    59  ☪ 小野马

    ◎“巴虎被杀了,被偷马贼杀了!呜呜呜……”◎

    春天的冰河开始融化, 碎冰渣被河水推着前行,水下冰层还冻着,被河水冲刮成条条河下冰沟。

    大雁、天鹅、鸿雁等各种候鸟回到草原, 在河流和水泡子边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 泥地和湿地都长鸟了,吵闹的不得了。

    河里的鱼、蛙也活跃了,与水鸟们斗智斗勇。

    春天活了。

    可这个季节的冰面又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

    许多动物跑去喝水,以为冰面像冬天一样结实,结果尖蹄子一踩, 冰就碎了。动物掉进仍然冰冷的河水中, 力气耗尽, 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林雪君带着阿木古楞从苏伦大妈几户人家养马的春牧场离开, 又绕路往奥都等几户人家养羊的春牧场赶。

    要在草原上把游牧的牲畜看个遍, 她才能放心回驻地。

    本来以为春天会暖,哪知道风还是带着刀子。

    林雪君觉得自己在马上挂铃铛就像个游医了, 流浪在草原上,寻找需要救治的病畜。

    她牵着傲娇的大黑马苏木,每每看到有灰紫色大朵大朵的耗子花, 都会采下来丢进背后的箩筐。

    耗子花学名叫兴安白头翁, 消炎、驱虫不在话下,是可以治百病的好中药, 采回去给牲畜吃,各种小病都能预防住。

    背篓逐渐沉甸甸,成就感满满。

    “去那边尿尿,跑远点!”看见被放在地上的小狼沃勒要蹲下嘘嘘, 林雪君立即大叫着驱赶。

    可别把草药花给尿了。

    沃勒一条前腿仍然被绑着板儿, 听到林雪君的话, 一直不让摸、爱呲牙的小沃勒还是一瘸一拐地走远了。

    那灰扑扑的团子背影一扭一扭的,莫名还有点委屈似的,令林雪君忍俊不禁。

    苏木看见沃勒走远,假装过去溜达,抬后腿就要踢。它像是骨血里记得狼吃马的仇恨,总是暗搓搓想给沃勒一脚。

    林雪君瞧见它的架势,忙拽马缰把苏木拉回来。

    苏木不满意地刨了刨地面,转脸盯一眼沃勒,便愤愤然地转头往另一边去了——又不让欺负狼,那只好眼不见为净。啃两朵耗子花泄愤,嚼嚼。

    一直情绪很稳定的沃勒忽然抬头抽了抽鼻子,随即仰头朝一个方向嚎叫两声,颠着三条腿很兴奋地奔跑起来。

    林雪君以为到手的狼要跑了,忙背着背篓去追,一边喊沃勒的名字。

    阿木古楞正在不远处采耗子花,忽见林雪君追着小狼跑向他视线范围外的草坪后面,脑内瞬间浮现一个狼群在那里伏击林雪君的画面,吓得箩筐都丢了,一边蒙汉双拼地喊林雪君,一边拔腿追过去。

    草坡后,沃勒三条腿没跑明白,几个翻滚便像灰球一样掉到凹地底。

    林雪君听到阿木古楞的声音,停在坡顶向下看,随即转头大喊道:

    “阿木古楞!这里有匹小野马,还活着!”

    小狼沃勒已翻身站起来,明明牙都没长齐,却还是凶巴巴地扑到小野马跟前,呜呜嗷嗷地咬住小野马后腿,用力撕扯。

    林雪君朝着追过来的阿木古楞一摆手,便跑下坡地。

    阿木古楞跟过来,探头一望,便瞧见小小的枣红色野马,如跌落的红宝石般镶嵌在刚反青的湿地草场。

    它竭力想要站起身一直未能成功,只能绝望而虚弱地嘶鸣。

    即便这会儿它因为病痛折磨而满身泥泞、无心清理,但通身无一根杂色的枣红毛发仍迷得阿木古楞眼睛发亮。

    他连跑带跳赶到近前,往小野马跟前一蹲,伸手摸了两把,转脸睁圆了一双异瞳眼睛,殷切地问林雪君:

    “能救吗?”

    它一定是因为生病站不起来,才被马群遗弃了。

    “我看看。”

    林雪君蹲身从马的外观开始检查,小马眼眶下陷,鼻子干燥,捏起小马的皮后回弹速度很慢,显然已经出现了脱水症状。

    身上许多处摩擦伤,显然是在打滚时造成的。加上它即便倒在地上,仍不时虚弱地踢蹬四蹄,隔一会儿便想抬头往肚腹屁股方向看看,都是腹痛难忍的表现。

    阿木古楞跑回去找到林雪君的小毛驴,从驴车上拎了药箱便拉着小毛驴一起往草坡另一边的凹地赶。

    阿木古楞折返时,林雪君已经根据小马驹翻滚造成的伤情判断出许多信息了:

    “它这样疼了不短时间了,不知道在这里痛得打了多少个滚,很可能已经因此造成肠套叠了。”

    “很严重吗?”阿木古楞看着林雪君按住小马驹后将体温计插入其直肠,关切地问。

    “首先要看看到底是痉挛疝、寄生虫、风气疝、腹膜炎等哪种疾病引发的肠套叠……唉,都要开腹手术的,咱们现在哪有这个环境啊,什么药都没有,各种器具也缺失,而且还在路上,术后维护怎么做呢?手术风险太大了。”林雪君抽出体温计,皱眉道:“发烧呢。”

    又拿起听诊器从前往后地听起小马驹的胃肠声音,许久后,她面色凝重地摇头道:

    “是最糟糕的病症了……”

    是马致死率最高的病症。

    阿木古楞皱紧眉,伸手摸了摸倒在地上翻腾挣扎的小马驹,它布满大小擦伤的四条腿很长很直,肌肉和关节都长得很好,是一匹难得的好马啊。

    “救救它吧,我好久没见过这样的马了,姐姐,救救它吧。”

    ……

    小驴车载着生病的小马驹,林雪君和阿木古楞骑马赶往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牧民奥都的羊群牧场。

    春牧场上隔几公里就有一个毡包一户人家,两个年轻人俩一路走到这里总能遇到牧民招待,认识的很少,大多数都不认识。他们当了一路的客人,有奶茶喝,有最好的食物,简直一直在享受贵客待遇。

    林雪君也更切实地体会了一把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和慷慨。

    如今两个人急需一个有条件给小马驹动手术的环境,奥都的羊群春牧场还没看到,倒是先抵达了第六大队一个春牧场牧户家。

    两骑一驴车赶到毡包前,阿木古楞便直扑进去找水喝,像在自己家一样。

    草原民族生活在地广人稀的旷野上,常常遇到困难需要个帮手都找不到。因此所有主人遇到客人都会盛情款待,如果主人不在家,客人也可以自行在毡包里找吃的、休息。今天我受到了这样的款待,明天我也会这样款待别人。

    林雪君就着阿木古楞的手喝了大半碗温热的奶茶,忍不住感慨还是春天好,有奶。

    毡包主人和第六大队住在附近的其他两户牧民正聚在一起办丰收会,数点今年春天新生的崽子,和熬过冬天的老牲畜。

    驱虫、阉羊……

    林雪君在毡包外找了个空地,清理过后铺上厚厚的干草。在毡包里借用大锅煮了一大盆水,放上些许自己带的糖盐,留了一把盐用纸包了放在灶台边送给毡包主人,作为谢礼。

    煮好盐糖水后晾凉,阿木古楞已经将她药包里的刀具等都做了清洗、烧热消毒等准备工序。

    林雪君又戴上胶皮手套,伸进小马驹直肠里为它清理粪便。

    第六生产大队参加丰收会的三户人家中的孩子们远远瞧见来客,依次好奇地奔跑回来。

    他们大多数都在10岁以下,叽叽喳喳才赶到近前,就看到一位大姐姐正在掏马屁股,吓得啊啊大叫。

    “就算需要马粪,也不能插进马屁股里抢啊!”

    “为什么需要马粪?咱们毡包那边不是有许多牛粪马粪吗?他们为什么不用那里的?”

    孩子们用蒙语叽里咕噜地讨论,见小马驹痛苦地挣扎嘶鸣,又忽然觉得害怕。年幼的几个率先折回去找大人,年长些的跑去找了小木棍就要来驱赶林雪君和阿木古楞:

    “你们为什么欺负小马驹?”

    “放开它!放开它!”

    阿木古楞立即站起身冲过去挡住孩子们:

    “别胡闹!我们是在救小马驹。”

    两个大孩子拎着木棍,狐疑地打量两人——

    见林雪君用湿布巾为小马驹擦身,动作很温柔,两个孩子握着木棍的手垂下,有点相信阿木古楞的话了。

    可是下一瞬,林雪君忽然亮起冷光闪烁的手术刀,开始剃马驹身侧的毛发,备皮以准备一会儿的手术。

    孩子们垂下的木棍瞬间再次举起。

    都动刀要活剥马驹了,还骗人说要救马。

    看一眼面前挡着的阿木古楞,两个大点的孩子也豁然转身,小野人一样地狂奔起来,一边跑一边大喊:

    “救命啊,救命啊!”

    “有人要活剥小马驹!”

    大孩子中的一个跑了几步,忽然觉得自己这样太不勇敢,又停下脚步。

    他反复转头打量比自己高许多的阿木古楞,咬着牙逐渐红了眼睛,脸都憋紫了,才终于大喝一声,像个小猛士般冲扑向阿木古楞。

    “……”阿木古楞不得不黑着脸架起双臂,做出蒙古搏克的姿势,在小家伙一把抱住自己的腰,驶出九牛二虎之力想要将自己摔倒时,一拔力,一提腿,便将小男孩摔倒按在了地上:

    “我们是在救马!!!”

    远处继续奔跑着去叫大人的小孩们瞬间更惊了,吓得最先逃走的一个小朋友还摔了个大跟头,跑在他后面的一个女孩子忙拽住他胳膊,硬拖着他继续逃命。

    另一个拿木棍的大孩子也决定不跑了,举着棍子啊啊叫着回来救自己的安达。

    前面的孩子们叫得更大声了:

    “啊啊啊啊,救命——”

    “阿爸,阿爸,咱家的枪呢?”

    “肯定是偷马贼!救命啊——”

    “巴虎被杀了,被偷马贼杀了!呜呜呜……”

    阿木古楞一手压住身下的小男孩,夺过木棍提防前方跑回来的另一个小男孩,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向远处,想呼喊着继续解释,可那些孩子们已经跑远了…他脸色变得更黑:

    小孩子最麻烦了!

    【📢作者有话说】

    【P.S.蒙古搏克:摔跤。】

    【安达:蒙语‘兄弟’的意思。】

    60  ☪ 难道是她?

    ◎海日古声音里透露着痛苦和忍耐,难道真遭遇了不测?◎

    第六大队在春牧场上主持丰收会的贫牧老代表毕力格, 带着另一位身材高壮的蒙古族汉子海日古狂奔向他们的毡包,身后跟着一群呜嗷喊叫的孩子。

    他们像过境的狼一样狂奔,连大人带孩子脸上都挂着愤怒和凶悍的表情。

    海日古一边跑一边将背在身后的猎枪持稳, 毕力格老人压住海日古的枪口, 一边跑一边道:

    “小心走火,别伤到自家人。”

    海日古嗯一声,将枪口下垂,可奔速却越来越快。他浑身肌肉绷紧,额角青筋暴突, 拳头都握紧了。

    他的弟弟小巴虎被杀了!

    消失了这么多年的偷马贼怎么又回来了?

    可恶的偷马贼!

    海日古一马当先, 头一个跑到毡包前, 绕过毡包, 以架在外面的炉灶为遮挡, 捞枪便要往手上架。

    他一脸怒容和浑身蓄满的戾气忽然全僵住——???

    他看到了什么?

    巴虎没有死,好好地蹲在毡包前。他面前便是一头倒地的红色小马驹, 此刻正帮着‘马贼’绑住小马驹的三条腿。

    而另一个留下来英勇抗敌的男孩木仁,则端了一盆温水放在马驹边的空地上。随即,他抬起双手, 仅捂住一只眼睛, 另一只仍时不时地睁开偷看,一副又怕又好奇的样子。

    海日古五官在瞬间发生地震过境般的变化, 愤怒全消失了,换成愕然。他收起猎枪,绕过外架炉灶走向正围着小马驹的林雪君几人。

    张嘴才要问怎么回事,就见林雪君握着刀忽地割开了马驹的肚子, 他到嘴边的话乍然变成一声惊呼。

    林雪君和阿木古楞紧张地仍盯着马驹刀口, 两个需要被拯救的小朋友则扮演起护卫的角色, 纷纷转头,怒目瞪向险些惊扰医生的闯入者:

    怎么大惊小怪的?叫什么啦?

    来救人的海日古莫名红了脸,仿佛真因为自己居然这么容易被吓到,而感到了羞愧。

    ……

    几分钟后,担心海日古闯祸或一人难敌二手的毕力格老人也赶到近前,他示意孩子们都躲在毡包后面不要过来。

    他自己绕向毡包正面,一边走一边听到海日古的低呼:“啊!哎呀……”

    声音里透露着痛苦和忍耐。

    毕力格心沉得更厉害,糟糕,海日古是他们第六生产队出了名的勇士,居然都被瞬间撂倒,那他来当帮手,只怕也没有用吧。

    恐怕在这里的马贼不止两个,孩子们一定没看到其他人,导致错报了数量。

    毕力格临时停步,转头嘘声后对孩子中比较大的人低声叮嘱:“如果我和海日古都被抓住,你们什么都别管,跑回去把所有人都喊来!”

    小孩用力点头,大眼睛里盈满恐慌。

    再次深吸一口气,毕力格老人才握紧猎枪,猛一步跨出毡包。

    下一瞬,他如方才的海日古一般惊愣在原地,对眼前的一幕充满了不解。

    他以为正在受刑的海日古并没有鲜血淋漓地被绑在毡包前,而是行动自然地蹲在毡包前一边投洗布巾,一边呲牙咧嘴地将布巾递到一位年轻妇女手里。

    两个小孩也都蹲在边上,一个给年轻妇女擦汗,一个拽着小马驹的尾巴,还不时帮忙递个东西。

    毕力格的胡子抖动了下,眉毛也抽了抽。

    他将枪背回身后,才要迈步,忽听海日古再次发出一声难忍的低鸣:“啊呀呀,唉……”

    恰巧小巴虎吓得捂住双眼,低头不敢看。毕力格从巴虎低头后露出的空档,看到小马驹身上被割开了一个口子,年轻妇女竟噗一下,毫不犹豫地将手插进了那个血口子中。

    “哎呦!”毕力格也被吓了一跳。

    拽着马尾巴的小木仁转头见是毕力格爷爷,忙伸出另一手,压唇嘘声。

    毕力格深吸一口气,转手朝着身后的孩子们摆了摆,随即一边走向林雪君几人,一边低声问:

    “这是干嘛呢?”

    “给马做手术。”阿木古楞怕惨了误会,忙抬起头轻声解释。

    “啊?”毕力格从来没见过给马做手术,实际上他没见过给任何牲畜做开腹手术,人的开腹手术也没见过。

    他好奇地看看林雪君,脸上还有婴儿肥呢,五官都没长开的孩子,明明应该是看起来特别稚嫩、特别不可靠的样子,偏偏因为她皱眉专注的表情,而显得有些不一样。

    啥手术啊?

    治啥病的?

    咋还能这样搞呢?

    揣着一系列的疑惑,毕力格站在边上,撑膝低头准备观摩观摩。

    他才站好,林雪君忽然停顿了下。

    毕力格忙去看林雪君的表情,就见对方眉心簇得更紧,因为紧张和专注,牙关紧咬着,腮帮子鼓鼓的。

    他才好奇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咋地了,忽见林雪君手臂往外一抽,手里便攥着把红红黑黑的东西从马左腹开口处抽了出来。

    再仔细一打望,自认什么场面都见过的毕力格老汉肚子里忽然一阵恶心,双膝一晃,好悬没摔倒。

    天呐!

    马驹还活着呢,这闺女就把马肠子给薅出来了!

    ……

    在一群孩子的惊声尖叫和阿木古楞的呵斥声中,林雪君用土霉素水冲洗了下戴着手套的双手和挂在伤口外的马肠子,随即仔细检查起来。

    一截肠子被套叠进另一截里了,轻轻拽出黏连的套叠肠段,果然已经发黑坏死了。

    “得截掉这些了。”林雪君皱起眉,扇了扇风,将臭味扇走。

    那臭味掐扇到海日古面前,他又是一阵哀鸣,忙转过头大力呼吸新鲜空气。争当真男人,绝对不能吐,那就太丢人了!

    “截掉?”此刻已搬了个小马扎,坐着观摩的毕力格老汉忍不住前倾了身体,“截断肠子,马驹还能活吗?那不是白折腾这么半天?”

    这小马驹身上也没几两肉,杀了吃掉就太可惜了,毕竟是一匹很不错的好苗子啊。

    “能活,缝上就好。”林雪君说的像缝衣服一样。

    听得老毕力格再次耸高了颧骨,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线。

    远处参加丰收会的人久久等不到毕力格、海日古和孩子们回去,呼啦啦赶过来一群,听说林雪君竟在给马驹做肠套叠的手术,皆奇异地留了下来,站在不影响手术的外围旁观。

    “哎哎哎!黑色的肠子被切断了!她直接用手指头清理肠子呢,在马活着的时候诶!你看看嘛,你别闭眼睛啊!可好看了!”

    “肠子有什么好看的?吓死了?”说是这么说,可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偷看,血淋淋的,真吓人,但……但太稀奇了,扛不住好奇心啊,还是想看。

    “哎呦,马驹不疼吗?”

    “灌了麻醉汤。”

    “它还是疼的啊,你看它小声嘶鸣呢。”

    “也可能是野马没见过这么多人,它害怕呢。”

    “哎呦,这小闺女,下手够狠的,她咋不害怕呢?啧啧……”

    一群人就这样围在边上,七嘴八舌地看林雪君清理肠道、缝合肠道。

    “针线活真好,我媳妇给我缝的袄子,针脚都没这么齐,你看看。”

    “谁要看你的破袄子。”

    “哎呀,希望这小马驹能活啊,不过这样开过刀,流了这么多血……”

    “肠子破了缝上,就真的能活过来了吗?”

    “前年木仁的叔叔也是腹痛难忍,要是也能这样划一刀给治治,不知道能不能治好。”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马肚子痛的大半都死了,咱们大队每年都有好多这样死掉的马,真能治吗?”

    “真能治好吗?”

    牧民们脸上,逐渐浮现了期盼。

    远处跑来还拎着沾血小刀的骟匠,他是第六大队的社员,叫王平安,是最早来到这里融入牧民的汉族青年。

    刚来的时候蒙语也不会讲,跟个老骟匠师父学手艺,什么都听不懂,只能靠观察。仔细看师父的每个动作,每个流程,甚至每一个手势和停顿,才渐渐学会了如何用这把小刀,现在也成了第六大队不可或缺的技术员了。

    刚才听跑回去报信的孩子说,不是来了马贼,是有个第七生产队的兽医,在附近救了一匹小野马,正在给野马做开膛破肚的手术。

    王平安虽然已经有了个很受尊重的手艺,但还一直有上进心,想在这一门里好好学学。但第六大队没有兽医,他想学也无从下手。前年自己瞎学神农尝百草,差点没把自己吃死过去。

    前些日遇到第七生产队的老社员赵得胜,听对方说他们大队新来的知青是个兽医,德高望重,不仅能治牛马,连狗病都会看,羡慕得满嘴淌哈喇子。

    是以一听说第七大队的兽医居然来了,立马丰收会都不参加了,羊也不骟了,拔腿就往回跑。

    可是他拎着小刀挤开围观的人群,左右扫了一圈儿围在马驹最内层的几人,一个赛一个的年轻,长得最成熟的倒是帮忙递东西的海日古。

    德高望重的老兽医在哪里呢?

    又仰头左右看看,难道老兽医站在边上指点别人下刀?

    可四周围着的都是他们第六生产大队的人,他都认识,没看见陌生的老先生啊。

    再低头去看,只见此刻握针正缝肠子的小姑娘最多也就十八九岁,脸上嫩得一条褶子都没有,即便皱着眉头……诶?怎么觉得她皱眉头的样子还有点肃穆庄严样儿呢?

    他蹲身凑到跟前,接过巴虎手里的马尾巴,帮忙攥住了,一瞬不瞬地盯着林雪君干活。

    开膛手术是最危险的,尤其在这样的野外环境,缺少手术需要的各种措施和工具,任何一个步骤疏忽了,都可能导致手术功败垂成。

    林雪君脸上始终在冒汗,紧张和专注让她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捏针的手虽然稳,但腿却在轻颤。

    她是害怕的,做研究生以来虽然上过临床试验课,也在实习的时候做过许多大小手术,但到底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兽医,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环境下,给一只小马驹开膛,她也担心做不成。

    几滴汗水流下来之前,被扣下来帮忙的小朋友木仁忙用帕子帮她擦拭。

    林雪君动作停顿了下,才继续缝针。

    手术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她必须加快速度。

    可是肠子如果不缝好,一旦有食物漏渗出导致内脏黏连,肚子烂掉,小马驹就真的活不成了。

    林雪君又要加快速度,又要保证每一针都扎在最恰当的地方。穿针的速度,使的力道,都要全神贯注地拿捏。

    她咬着牙关,浑身的肌肉都绷得发硬发酸。

    四周围观的牧民们也察觉到了这份凝重气氛,各个大气不敢喘,声也不敢吭。

    老毕力格到底上了年纪,不自觉跟着屏息一会儿,就开始觉得大脑缺氧,眼前冒雪花,吓得深呼吸好几口才缓过来。

    蹲在边上的骟匠王平安在盯了几分钟后,忽然恍然地睁大眼,直勾勾望住林雪君专注的眉眼——

    赵得胜提及他们第七大队兽医时,只说了德高望重,好像……好像并没说‘老’?

    难道……难道……难道她就是那个兽医?!

    【📢作者有话说】

    …

    【妇女: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个年代14岁以上女性都可称为妇女,“妇”女性推倒大山的意思,是光荣的称呼。(感谢书评区解答的焗宝Amon等读者的科普)】

    【北方干燥,菌类比潮湿的地方少很多。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当然是在无菌环境动手术。六十年代的手术环境多是就地取材,尽力消毒。

    (切开的西瓜放室外一天,吃了一般也不会拉肚子。西瓜会脱水。不过也不建议吃哈)】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