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秦完美太子 > 第 126 章 大冤种蒙家
    李由的才能虽然不如李斯那么妖孽,但胜在忠心。上一世叛军嚣张的时候,他还曾经领兵破敌,威震一方。


    历史上李由对战吴广等叛军时战果不错,最后栽在了项羽手里。


    扶苏在位时项羽根本没机会打到关中隔壁的三川郡来,所以并无败绩。除却面对项羽这等绝世猛将时难以抵挡之外,打个寻常将领还是绰绰有余的。


    扶苏就想着,李斯知不知道他儿子比起文官,武将方面的才能更胜一筹?


    李斯知不知道不清楚,反正李夫人肯定是不知道的。不然她的做梦方向可能就不是儿子当丞相,而是儿子当大将军了。


    太子殿下和史官在背地里看李斯笑话的时候,李丞相本人正在代替始皇帝陛下巡视周围的县治。


    太子说了,李丞相既然随行,那就得干点正事。王驾中有蒙郎中令帮忙处理政务,那李丞相不如替陛下去周围微服私访,看看有没有别的什么问题吧。


    可怜李斯一把老骨头,还要四处奔波。


    但有什么办法呢,太子发话了,他就得照做。其他人还羡慕李斯可以到处跑呢,整日待在马车里骨头都要坐散架了。


    本来李斯有点不想动弹的,迎着众人羡慕的目光,立刻又支棱了起来。


    这是太子殿下看重他的表现啊!


    李斯顿时干劲满满,当即就带人出发了。


    始皇询问儿子为什么折腾老丞相。


    扶苏的回答是:


    “他整日耷拉个脸谁见了都觉得难受,不如让他出去散散心。正好他一个老人家,旁人见到了也不会起防备心,还能跟庶民套套近乎。”


    是的,太子殿下不认为自己是在折腾李斯。他分明是为李斯好,见李斯闷闷不乐,特意创造机会让他出门散步。


    始皇想起李斯临走前斗志昂扬的模样,到底没说什么。


    给老丞相找点事做也好,免得郁郁寡欢又生起病来。


    车队就这么慢悠悠晃到了肤施县。


    肤施是上郡的治所,位处后世陕西榆林的绥德县。后来肤施的县名被隔壁抢去了,所以之后的肤施县不在绥德,反而在延安主城区那里。


    虽然蒙恬许久没回肤施理政,导致郡中事务都是县令在代理。但整个上郡依然井井有条,并未出乱子。


    扶苏陪父亲巡视完肤施县的情况之后,便笑说等蒙恬调去别地,这县令就可直升太守了。


    始皇瞥他一眼:


    “本就准备让他担任太守的,只不过因蒙恬大军在此,所以他有实无名。”


    扶苏了然。


    蒙恬若是担个太守的名头,做什么事都便捷许多。所以哪怕真正负责太守事务的不是他,这个职位也得落到他头上。


    就像是李信担了个北地郡太守的名头,你还真指望他去理政吗?李将军打仗还行,处理这些也不是不行,就是大约会一个头两个大,效率极其低下。


    蒙恬虽不至


    于如此,可刚打下来的河套地区还需要蒙恬亲自组织建设工作。即便这个地区并入的是北地郡,奈何李信搞不定,只能蒙恬来做。


    扶苏便道:


    “上郡如今已不是边郡,倒不如给他们挪个位置。”


    反正都是个担名头,蒙恬在上郡担太守之名和去北地郡担太守之名没什么区别。北地郡才是蒙将军如今常驻的地区,换个北地太守总比依旧担任上郡太守方便些。


    如今河套等地名义上归北地郡管辖,结果负责理政的副手一直在和蒙恬配合。


    李信这小子整日领着兵沿还没修好的长城跑马,吓唬试图流窜回来的小股匈奴人和某些想来占便宜的戎人。明明他才是北地太守,结果浪得飞起。


    换扶苏是蒙恬的话,他肯定得有意见。


    蒙家兄弟也是倒霉,哥哥身边有个万事不管整日开心跑马的李信,弟弟身边有个整日偷懒和太子聊天吃瓜的史官。


    蒙家家教真是不错,这都没嫉妒到质壁分离。


    说起来,蒙恬他儿子蒙英身边还有个不靠谱的韩信呢……


    扶苏开始反思自己了。


    总是欺负老实人好像不太好?


    始皇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太子还数漏了一个人。”


    扶苏歪头。


    始皇提醒道:


    “蒙毅的长子蒙安如今已在太孙身边侍奉了。”


    之前祖父和父亲都在都城,太孙跟着两位长辈,自然用不着小秘书。


    现在长辈离京了,已经十四岁的太孙勉强算个大人。


    他爹说这个年纪的太孙完全可以开始独当一面,于是这次的监国不再是冯相为主、太孙当个吉祥物,而是太孙学着拿主意。


    桥松感觉压力山大,他向祖父申请多派几个人协助他。本意是想找冯相那样有经验的老臣,结果他祖父的想法和他不太一样。


    始皇帝认为,自家太子身体不好需要多休养,且太子上一世辛苦了那么久,是该好好休息。因而以后的重担得压在太孙身上,让他为父亲多多分忧。


    既如此,不如提前给太孙组建属臣。


    倒不是那种忠心于太孙的属臣,和后头朝代的东宫属臣不同。而是给太孙安排一整套处理政务的助理秘书,算作大秦的备用班底。


    主班底还是跟随始皇和太子的,备用班底用于监国。人选从年轻一代的人才里挑,最好是信得过的心腹。


    蒙毅的长子蒙安自然入选了。


    除却蒙安之外,不少官二代都在其中。还有官学和学宫中新毕业的部分顶尖苗子,人员组成比较复杂。


    这些人先在太孙身边历练着,等以后始皇身边的臣子有人致仕,就可以从里头挑人出来填补。


    为此,始皇帝调整了郎中令下属部门的人员构成,将他们都归入蒙毅麾下。


    在这个机构历练过的人,要是等不到补帝王秘书的缺,也可以去其他部门任职。反正都是天子近臣,比一


    般人更容易往上爬,遇到合适的职位空缺也方便抢占先机。


    冯去疾的孙子瞄上的就是这个位置,结果因为年岁不够,没能混进去,十分扼腕。


    现如今大秦的人才有三条做官路子。


    一是参与官学举办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可派往地方。二是参与咸阳举办的考核,这部分人可以留在咸阳谋个差事。


    三就是过于优秀的那一拨,不需要经历考核。他们或是长安学子,或是官学学子,平日里表现优异,直接上报给君王,可以任职议郎。


    官二代有额外的渠道,就是经由长辈向君上推荐,直接任官。


    不过这只是暂时给群臣的优待,待到再过个十来年,所有人都得走考核的路子。


    现在是因为大秦缺人,才允许官二代直接入职。这两年新到入学年岁的二代们已经进入咸阳官学进学了,以后得和所有人一起考核上岗。


    扶苏前不久就在着手规范这个考核的相关制度。


    比如规定学宫和官学里排名前多少的可以参加咸阳的考核,剩下的只能参加普适性考核。后者考出来就得去地方当县治乃至乡亭的小官小吏,晋升速度就明显不如在都城咸阳了。


    咸阳官学的教育条件肯定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不过咸阳官学不会只收咸阳学子,天下学子表现做到尽量公平。


    调整郎中令旗下人员的事情扶苏没插手,因而他快忘了蒙安如今在桥松身边当小秘书的事情了。


    想到桥松长期受自己熏陶,变得越发蔫坏的性子,扶苏毫无诚意地同情了蒙安一秒钟。


    太子殿下猫哭耗子地道:


    “日后对蒙家人好一些吧。”


    而后始皇下达了职位调整的诏令,把李信的太守之位撸了,安给了蒙恬。李信这家伙既然不干正事,那就让他去给蒙恬当副将去。


    爱跑马是吧?继续跑吧,不强迫他当太守了。


    扶苏幸灾乐祸:


    “李小将军回头要被他爹骂了。”


    李信的父亲李瑶如今就在隔壁陇西当太守,他接了他爹李崇的班。


    李崇老将军前些年寿终正寝了,李信头顶上的大山少了一座。但祖父去世不代表他就解放了,毕竟亲爹还在呢。


    以前李信不靠谱的时候,时常被祖父千里迢迢来信训斥。现在换成了他爹李瑶,也没好到哪里去。


    甚至因为李瑶就在隔壁郡,随时都能派亲兵奔赴北地,替他打儿子。


    在李瑶看来,李信好端端的丢了太守之位,绝不可能是因为什么蒙恬更适合当北地太守。要是你李信没犯错,怎么会被蒙恬抢走官职?


    再仔细一打听,好嘛,你北地郡的地盘让人家蒙将军替你治理,你还好意思出去跑马!


    李信: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地盘虽然是北地郡的,却是人家蒙将军作为主将打下来的?


    李信儿子都好几岁了,还要挨老爹


    的骂,也是挺惨的。


    始皇用奏折拍了拍儿子的侧脸,示意他别笑得太明显,为君者怎么好看臣子的笑话。


    扶苏收敛了笑意:


    “李将军坐不住,倒是可以让他去看守盐湖。”


    待在河套那边很难打得起来,匈奴都被打跑了,敢过来骚扰的已经不多了。倒是仙湖盐池那边,最近多了一些戎人前来试探。


    月氏好像终于发现了大秦占领了哪个盐湖,最近小动作频频。


    前段时间塞外疫病严重,他们安分消停了一段时间。结果匈奴急匆匆跑去东胡后,疫病又减轻了许多。


    本来病菌都发展到可以感染普通亚健康状态的人了,眼看着要变得越来越难对付。没成想天气一冷,病菌就有了消灭的趋势。


    大约这疫病也怕冷吧。


    匈奴在冬季和东胡打完,春季又被秦人抢走战利品。青海这里倒是控制住了瘟疫,缓过了一口气。


    虽然随着气温升高,疫病有卷土重来的架势。


    可之前的那一遭已经导致不少戎人躲去了西羌,本就地广人稀的青海地区越发地广人稀。没有人,疫病往哪儿感染去?


    月氏那里疫病控制得不错,现在疫病想重新感染月氏也不容易。况且今年的夏季气温仿佛比往年都要高上许多,春季时重新冒出苗头的病菌再次遭受打击。


    又怕冷又怕热的,难怪病菌一开始只能欺负一□□弱之人。


    总之塞外的瘟疫算是差不多过去了,不出意外等到今年夏季最热的时候,就会销声匿迹。


    月氏因而嚣张起来,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


    大秦由于抽不出手去再攻占更多地区,怕管不过来,没有趁病夺取青海的意思,月氏却觉得他们可以。


    如今青海高原上跑得没剩多少部落,他月氏一家独大,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第一个想拿来开刀的就是大秦的驻军。


    月氏心里有个垄断盐业的梦想。


    否则如今来往西方的商队多为秦人,秦人可以从自己的盐湖里低价取盐高价卖出。不走月氏的路子,月氏赚不到差价啊。


    不仅差价赚不到,甚至因为秦人霸占大量向西售卖的盐业份额,导致月氏的生意受到了影响。


    其实西方挺大的,月氏自己要是有本事去西方做生意,就没必要和大秦竞争了。奈何它没那个本事,它就想把盐卖给过往商队,在家门口赚个轻松的快钱。


    青海也不是所有盐湖都能直接取盐就吃的,不少盐湖里的盐还需经过多重过滤。像仙湖盐池那般不用太费劲过滤的比较少,月氏自己占了大头,就想全部都归拢到他们手里去。


    这样旁人哪怕能找到盐湖,自己采盐也不如问月氏买那么方便。何况越好的盐卖价越高,能做奢侈品生意谁还做中端生意。


    扶苏建议想打仗的李信将军去看守盐湖,给月氏一点来自大秦铁骑的教训,不要什么都肖想。


    他坏心眼地揶揄道:


    “这样李小将军也不会被骂了。”


    现如今看守盐湖的是李瑶的副将,李瑶本人还是坐镇陇西的,不好轻易离境出去。


    换李信过去也方便,他需要陇西支援的时候,李瑶总不会卡自己儿子的物资。而且这样一看,李信是有要事在身才丢了太守之位,好歹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扶苏还道:


    ≈ldo;就让月氏去欺负高原上的其他部落,它能统一仙湖高原最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大秦没工夫一个个打服过去,不如叫月氏先把那里都打老实了。这样大秦只需要打一个月氏,把月氏收为附属国,那么整个青海就都是大秦的附属了。


    史官一边唰唰记着起居录,一边感慨太子殿下真是太阴险了。


    月氏的剩余价值快被榨干了吧?


    ——不止呢。


    太子的野望甚至包括:


    “等拿下月氏,月氏辛辛苦苦垄断的盐业也是我大秦的。”


    月氏最好把除却仙湖盐池外的所有盐湖都占了,等成为附属国后,无论是中价盐还是高价盐,都得过大秦的手往外售卖。


    “左右霸占盐湖的是月氏,侵略各部落的是月氏,遭人恨的也只会是月氏。我大秦帮他们打败了月氏,正是在替他们报仇。”


    至于后续为什么月氏成了大秦附属国,开始帮大秦做事了。


    害,大秦忙活一通还不能捞点好处吗?


    没有免费帮忙的道理。


    史官忍不住赞叹出声:


    “殿下真是深得昭襄王亲传。”


    扶苏听完不高兴了:


    “关昭襄王什么事?我这么优秀当然是父亲的功劳。”


    是父亲辛苦教养他长大的,又不是昭襄王出力。


    作为亲爹的始皇帝:……


    始皇帝觉得吧,把儿子教成这样好像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转念一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手段如何无所谓,能实打实捞到好处就是胜利。


    于是始皇欣然点头:


    “太子如此优秀,朕心甚慰。”


    扶苏顿时露出个笑容来。


    史官:好好好,是臣多嘴了,臣闭嘴。


    算计完月氏,扶苏又打起箕子侯国的主意。


    战事已停,韩信这个大将哪怕闲得无聊也没从东胡撤下去。不仅是考虑到东胡可能发生叛乱,也是为了驻军威慑朝鲜。


    小将军依然在认真地训练士兵,随时准备听命行事,发兵攻打朝鲜半岛。


    现在就看箕子侯国那边是个什么态度了。


    它要是有觉悟,就该主动俯首称臣。非要等打一仗再沦为附庸,以后日子可能会比较惨。


    大秦一向以理(礼)服人。


    这个li可以是礼节,也可以是物理。


    听话的,像百越那样,给的优待就多一点。不听话的,像西南的滇族,再过些日子就该被昆明族取代西南第一族的地位了。


    扶苏灵机


    一动:


    “不知箕子侯国如今国内情况如何,若有两党相争,倒是可以扶持更听话的一党上位。”


    最好他们自己就在内乱,比如老国君快死了,下头两个儿子争权。那样就是大秦挑人了,谁许诺的诚意更足就支持谁。


    如果原先的国君春秋鼎盛、颇受爱戴,大秦非要扶持个新的上去,就很容易翻车,侯国内的臣民不一定肯任由大秦摆布。


    好在继承人争夺本就是常有的事情。


    最近没人争权夺位不要紧,最多等个十年肯定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只要大秦足够有耐心,总能找到插手的机会。


    韩信已经有吞东胡逐匈奴的功绩了,不着急立刻就多打下个朝鲜。


    别看附属国好像听着不如直接纳入版图那么爽,其实在朝廷无力管辖大量疆域的情况下,附属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附属国可以自己管那些琐碎的事情,宗主国只要把控住王室就行。


    一般这样的小国不会形成蔓延多郡的叛乱,可以保证大秦本土的太平。他们国内出现叛党,顶多祸害他们自己那点地盘。


    毕竟附属国是个独立的国家,和大秦之间存在边界。秦国会控制边境人员的流动,乱党跑不到大秦境内来。


    虽说附属国有脱离的可能性,而一旦脱离,有些国家就会发兵攻打大秦。但这种事情可以通过掌控王室尽量避免,不像纳为郡县后那样每个县都得自己去防备。


    等朝廷式微的时候,本来就管不住中央之外的大量郡县,更别提偏远的边郡了。都是管不住,维持郡县状态还是保留附属国状态,其实没什么差别。


    要扶苏来说的话,附属国状态反而好些。


    一旦成为郡县,就会被战乱波及。


    附属国还能关起门来自己过小日子,等朝堂平乱结束后,他们看着情况有变能迅速归顺。而且战乱期间没受太多影响,就不需要朝廷费心去恢复建设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朝廷管不过来。


    国家强盛、人才济济,能够掌控所有地界的时候,还是直接吞并最合适。不然自家的地盘出去一趟还得过个海关什么的,那也太麻烦了。


    附属国的独立性在战乱时期是好事,但在和平盛世可就恰恰相反了。


    始皇帝沉思良久:


    “这倒和分封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周天子也是因为管不过来天下九州,才搞分封的。最后天子只管都城附近的地区,其他地方都丢给诸侯。


    现在这个附属国,也类似于诸侯国。只不过大秦会派兵过去镇守,也会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自主权没有诸侯国那么大。


    扶苏知道父亲对分封有意见,他自己也对分封有意见。


    但九州之外的土地毕竟此前从未被华夏掌控过,一时半刻想要人家归顺谈何容易。反正那些附属国也不像诸侯国那么势大,暂且忍忍吧。


    父亲已经一统九州,完成了前人不敢想的伟业。后头的地盘都是额


    外赚来的,占不到不亏,多占两块血赚。


    始皇明白儿子的意思。


    一点点消化侵吞周围的地盘,消化不过来的时候就以附属国的形式给彼此留点缓冲时间。如此温水煮青蛙,待到后世便能彻底吞并了。


    扶苏在舆图上把西羌、月氏、西域和朝鲜都标注了出来,这几个地区是他们预备以附属国形式慢慢吸收的。


    别看就四块地区,加起来的国土面积相当可观,怕是比大秦四十八郡再加草原和东北一起都要大了。


    客观条件如此,没有办法,只能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


    始皇帝眸色渐深:


    “若朕能多活几十年……”


    别的不说,月氏、草原和东胡,必然可以彻底吞并。再努力一把,西羌和朝鲜或许也不成问题。


    唯有西域实在离得远,势力又过于纷杂。


    实际上西域那边都不一定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聚落,难以如同月氏这般捡漏。离得远又还得挨个打过去,哪怕打下来了也稳定不下来。


    除非西域也能出个厉害人物,一统当地。不过几十年太短,不一定能出,要是再晚出现的话,始皇就赶不上趟了。


    扶苏不是很想听父亲提寿数的事情。


    虽然这一世父亲保养得极好,四十多岁了看着还很年轻。可命数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万一父亲就是命定只有四十九年的阳寿呢?


    所以扶苏用微笑掩下忧虑,只道:


    “父亲定能百岁长寿。”


    仿佛只要他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实现。


    始皇看出了儿子的担忧,心下轻叹一口气。忧思过度容易伤神,也容易伤身,他不愿儿子再想这些。


    于是故意抱怨道:


    “旁人都说朕定能万岁无疆,你倒只说百岁了。”


    扶苏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他们说万岁是在奉承父亲,心里才不觉得有谁能活那么久。我说百岁才是真心实意的,希望父亲能长寿呢。”


    说过万岁的史官:……


    庆幸自己没说过的蒙毅:……


    史官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这种事情太子殿下心里知道就好,为什么非要挑明?


    其实他也是很想陛下能万岁不死的,虽然他知道这不可能。但这不代表他说万岁就是在进行虚假的奉承啊,他的一颗真心太子殿下看不见吗!


    太子拉踩起来完全不管别人死活的。


    为了展示自己的孝顺,直接就把别人都打成阿谀小人、口是心非了。


    幸好始皇陛下明察秋毫。


    他替臣子们说了句公道话:


    “倒也不仅仅是奉承朕,他们不过是觉得万岁说着更好听罢了。”


    扶苏轻哼一声:


    “父亲听多了好听话,就开始抱怨我不跟着他们学了。”


    像是自家养的猫猫在指责你去外面被别的小猫咪喵言喵语哄得找不着北,回家后嫌弃自家猫崽喵得不


    够甜软一样。


    始皇帝从善如流地改口:


    “并非如此,朕也觉得万岁听着太虚假了,还是阿苏说的百岁更真心些。”


    史官:≈hellip;


    就是说陛下您能不能有一点原则?刚刚还说不觉得臣子是虚情假意呢,现在就跟着太子一起拉踩了?


    哄儿子的始皇爹是没有原则的,毕竟自家小猫咪为了自己付出那么多,多宠一点怎么了?


    只是口头附和而已,谁也没有受到伤害。


    为了哄儿子开心,始皇陛下还亲自去庭院里捡了几片好看的树叶,在侍者的指点下制成了叶脉书签,送给了爱子。


    这招还是当初在齐地跟阴嫚学的。


    当时阴嫚是送了贝壳给父亲,始皇这才意识到这些小玩意儿虽然随处可见又不值什么钱,可只要心意到了就是极好的礼物。


    正巧之前听肤施县这边的人说叶片用吸水的纸张压制之后能够保存很久,始皇就试了试。


    侍者有些惋惜:


    ≈ldo;夏末和初秋的叶片更适合制作,如今才至盛夏,做出来的卖相或许会差一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始皇觉得不要紧,他本来就是拿来哄儿子的,心意到了就行。


    扶苏收到后果然很惊喜,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用。


    毕竟古代还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原始的纸张压制出来的会更脆弱些。


    纸张发明才十年,肤施这边就有人拿来玩出花了。可见新发明能激发出更多思潮,光看这冰山一角,便能预见大秦日后繁荣昌盛的未来。


    始皇成功把寿命的问题绕了过去。


    这次的事给他提了个醒,以后不能再在儿子跟前提相关话题了。扶苏很怕父亲再次离开他,提多了怕会郁结于心。


    这种事情唯有等九年之后,父亲当真渡过了死劫,扶苏才能释怀。在此之前,许诺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在肤施县和蒙恬商谈完河套的相关事宜之后,车架再次启程,继续往北走。下一站是九原郡的治所九原县。


    九原郡如今的太守是杨端和,其女杨明舒在边境抵御戎人。杨端和自己坐镇县府,轻易不会出战,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女儿。


    他儿子一开始也在九原这边,不过被姐姐的表现打击得有点狠。后来始皇陛下体恤这些军二代们,体贴地把人调去韩信手底下当小将了。


    也不指望他们能捞多少战功,就是跟着韩小将军学一学。既然是因为能力不足才沮丧的,那就努力学习进步吧。


    学得怎么样不好说,毕竟韩信这家伙写战报只写他觉得该写的内容。


    韩信又不知道陛下调小将过来给他帮忙,其实是送来学习的。他以为就是普通的下属呢,完全没往那里想过,也没关注过小将们的近况。


    反正打仗的时候,大家的表现都还行。


    杨端和见到陛下之后试探着问了一下儿子的事,想看看陛下对自家崽子印象如何。


    虽然韩信没关注那些


    ,当爹的杨端和还是着力打听了一番。他感觉儿子跟着学到了不少,就是不知陛下对这个学习成果可还满意。


    然而杨端和哪里想得到韩信没领会君上的意思,只单纯地提了谁谁谁战场斩获了多少。始皇看这个也看不出来孩子是否进步,杨端和找他聊儿子属实找错了人。


    面对心腹大将的试探,始皇也不能说他日理万机不知道小孩那头的情况。


    所以陛下只好不动声色地颔首,说了句绝不会出错的万金油回答:


    “虎父无犬子,将军何须多虑?”


    说了,又好像没说。


    反正小孩没犯过错,还立了点军功。哪怕表现得不如他爹亮眼,至少是有收获的,也不能算是堕了祖上威名。


    杨端和摸不准陛下的意思,但想想应该不是心有不满,便放下心来。


    他转而提议道:


    “陛下既来了边塞,可要去登一登长城?”


    来都来了,不去长城上看看多可惜。古人也讲究去名山大川打卡,换成奇观长城也是一样的。


    站在长城上远眺塞外,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


    始皇果然心动:


    “九原郡似乎离边塞还远了些?”


    如果要去登长城的话,还得再往边境走一走。驰道就修道九原,剩下的都是普通官道,走是能走,就是会颠簸许多。


    杨端和也想到了这件事。


    他们平时都是策马来往的,骑马的话感受不怎么感受得到路面是否平顺。实际上像水泥地那种过于平坦的路还会让马儿打滑,骑马对地形的要求没那么高。


    杨端和总不能建议陛下骑马过去。


    从这边骑马去边塞,快马加鞭确实也要不了太久,但那实在折腾人。在边塞骑马和在都城的校场里骑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养尊处优的陛下能受得了的。


    更何况陛下一路从上郡至此,马车走得慢,如今已经彻底进入盛夏了。天气炎热,大热的天骑马那不是等着中暑吗?


    在外多年险些忘了谨言慎行了,方才就不该随口乱提长城之事。


    杨端和心下有些懊恼。


    始皇帝一向宠武将,主动替他解围:


    “也罢,不过是一点颠簸而已,朕还受得住。想来边塞的官道也不至于无人修缮,马车还是能过的。”


    始皇是说了句玩笑话,但杨端和好像没有领会到。


    数年不见,杨将军还没见识过恢复记忆后被儿子带得越发活泼的陛下。以前陛下可不会和他们开玩笑,一听这话头还以为陛下意有所指呢。


    杨端和迅速头脑风暴,确定了边郡官道虽然因为来往多是骑马的缘故不怎么需要马车通行,可为了运粮也是认真修缮过的。


    他长松一口气:


    “陛下放心,官道尚算平整。”


    始皇:……


    上一次开玩笑没开成功,把人给吓着了,还是接见刚从百越回来的尉缭那次。没想到几年过


    去,居然又来了一次。


    始皇帝略有些郁闷,回去便与爱子提及此事。


    “朕以前真的这么严肃吗?”


    扶苏自然是不认的:


    “父亲哪里严肃了?父亲待我一直很温柔的。”


    史官欲言又止。


    陛下待您确实温柔,可您也说了那是待您,亲儿子和臣子能一样吗?


    蒙毅默默地把茶杯推到史官跟前,提醒他这次记得不要乱说话。合格的史官就该在君上聊天的时候保持缄默,免得一句话说错又成为被集火的目标。


    史官:谢谢,你人还怪好的!


    和蒙卿一起干活就是舒服,同僚不仅不嫉妒他活少,还会不计前嫌地帮助他。


    他真是命好才能遇到蒙毅,不知道等以后他儿子继承他的官位后,能不能也有个蒙毅这样的好搭档?


    史官认真想了想。


    应该是有的吧,毕竟下一位帝王秘书好像是蒙毅他儿子蒙安。蒙安是个好小伙,听说和蒙毅很是相像。


    好!他儿子命也不错!完美!


    史官赶紧也给蒙毅倒了杯茶水,算是替他儿子未来可能会得罪蒙安的事情向蒙卿赔罪了。


    感谢现在大秦人才不够,所以虽然明面上废除了官位世袭的制度,实际上有些特殊的职位暂时还是由父子相承。


    譬如起居郎,家学渊源真的很重要,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位置,影响不大。比起那些,起居郎的忠心和有眼色才是第一位的。


    又譬如郎中令,这个就纯粹是考虑到忠诚和才能了。再没有比蒙家更让君上放心的家族了,实在是蒙家家风好,蒙安自己也争气。


    蒙毅被史官的殷勤搞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蒙毅用眼神询问:史兄你还好吧?


    史官:?再说一遍,不许叫我史兄!!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