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 17、秦皇虎视苍生群,汉武馀烈尚氛氲④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分析、探究秦始皇推行的政策对华夏的影响。】


    【伟人的诗中曾经有这么两句:“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祖龙这一称呼首次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后,变成了秦始皇的专称。】1


    提及这个外号,刘彻又不可避免地黑了脸。刘据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情绪变化,好奇道:“父皇,您是不是不开心?”


    刘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从牙缝里挤出字来:“阿父没有不开心,阿父超开心的。”一个祖龙,一个二凤,就他,只有他,野猪!


    《汉武故事》作者你天打雷劈!


    汉成帝位面,《汉武故事》作者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谁想我了?”


    贞观位面。众人看着把脸深埋入臂弯中,肩膀一颤一颤的李世民,满脸问号:“陛下,您怎么了?”


    李世民很久都没有回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勉强缓过劲儿来,屈指拭去眼角笑出的眼泪:“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了一些很好玩的事情……众卿不用在意朕。”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但思及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笑点低泪点也低,偶尔被什么东西戳中神经乐得停不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秦始皇虽然死了,可他留下的业绩却长存于世,历代统治者都推行秦始皇的郡县制。】


    嬴政的眼睛明显比刚才亮了不少。


    夸耀他的话多了去了,他这些年听得耳朵都听茧子了,而这首诗,显然不是冲他本人去的,它围绕的中心,应当是“秦政法”。这反而让嬴政生出了兴趣。


    嬴棠在提及那个人时,总是会不自觉地露出憧憬之色,想必这人在后世,一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人人都可读书,人才遍地走的世界,此人能脱颖而出,被赋予“伟人”这样神圣的称呼,必然有着卓绝的能力和强大的个人魅力。这样的人,看问题一定很犀利。嬴政很想仔细了解一下那人对他秦政法是怎么看的。


    【这句诗的尾联:“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彻彻底底明晰了诗人的观点,文王是周朝的奠基人,他实行的是分封制,所以这里的“文王”,不仅仅是指姬昌本人,更是代表“分封制”。至于“子厚”,读过柳宗元《封建论》的人,应该知道他在这里代表的是什么制度了。】


    “我的?”柳宗元愕然睁目——怎么还有他的事情?


    周围人当即围拢过来,绕着他询问这《封建论》讲了什么,能不能现默出来给他们看看。七嘴八舌的,吵得柳宗元脑袋都大了一圈。


    他举着手再三声明这会儿自己还没写,问他他也不知道,一群人这才散去。


    刘禹锡适才一直作壁上观,瞧见柳宗元那晕头转向的样子,他还一个劲儿地笑,可以说是十分没有朋友爱了。现在柳宗元好不容易得了个清净,他也没打算就此放过对方,紧追着调侃道:“他现如今提到的文人少之又少,原以为这篇主讲秦始皇,就更不会出现我等文人的名字,没想到子厚为咱争脸了,这为汤武秦皇汉武和太宗皇帝所熟悉的殊荣,如今也有子厚的一份了。”


    “梦得兄莫打趣我了,此事还未知祸福,”柳宗元苦笑,“你看那刘向、许仲琳,你觉得秦始皇和周武王对他们是好印象吗?”


    刘禹锡轻咳一声:“啊……可他们看着也没有多生气呢,想是不在意。”


    “成大事者,岂可会与我等小人物多做计较?”柳宗元道,“周武王之温善仁慈人尽皆知,始皇帝亦是胸有丘壑眼界宽广之人,他们二人若真因为这点事情置气,倒奇怪了。”只是他们不在意是一回事,作者社死又是另一回事啊!


    “子厚对始皇帝似乎很是推崇?”这在文人中是件纳罕事,毕竟大家提到秦始皇,一般都是说他“暴虐”“奢靡”“迷信”的。这不是某个人的看法,而是大环境,就算你本人不这么想,在写文章、引经据典的时候也必得骂上两句秦始皇,否则显不出你观点的正确来。


    “非也,我并非崇拜某个人,而是看政策本身。只要适合我大唐,能让大唐稳定繁荣,我就欣赏。郡县制乃利国安邦之计,始皇帝能坚持废分封立郡县,担得起高瞻远瞩之赞。”


    【柳宗元认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在顺应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进步,那些说夏商周国祚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而秦二世而亡是因为实行郡县制的,是不懂治国的人。】2


    嬴政暗暗瞥了眼王绾和他身边推崇分封制的人,抿了抿唇。


    王绾:陛下,您想笑笑呗,难道老臣还能拿您怎么办吗?


    嬴政倒不是嘲笑他,只是觉得好玩。


    外人看嬴政是个冷酷凌厉的君主,以为他手下的人必然都是出于畏惧才为他办事。但事实上,嬴政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向有很高的容忍度。他敬重王翦等老臣,对待李信等年轻将领宽和包容,在知道李斯未来会背叛他之前,也曾与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君臣相得。


    王绾追随他多年,对大秦和他忠心耿耿,所以纵使二人在朝堂上屡起冲突,私下里,嬴政对王绾的态度依旧不变,仍如从前那般亲切。君臣之间相互打趣是个正常的事情,王绾有时与他闲话,也会拿他少年时的趣事来调侃他。柳宗元这篇文章显然无意冒犯于他而言远了千年的王绾,王绾本人觉得没什么可气的,只是倏然被乱箭扎中,有些猝不及防。嬴政看出来了,所以才笑。


    而以李斯为首的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人,就是实打实的觉得自己扬眉吐气了。没笑出声,已经是给王绾这名前辈最大的尊重了。


    【有人要说了,成汤、周武这样圣明的君主,都推行分封制,那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呢?肯定是分封制好咯!柳宗元反问,他们不实行郡县制,是不想吗?】2


    随着后面那句话,屏幕切到了姬发和成汤两人脸上。


    姬发、成汤:“?????”又又又是我们?怎么讲那个大一统了,还要时不时把我们拉出来转两圈啊?


    嬴棠丝毫没感受到二者的抗拒,热情提问:


    “二位大王,可不可以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您们不实行郡县制,是不喜欢吗?”


    推行分封制的大臣们满脸希冀地望过去,希望他们所推崇的分封制经典正面案例代表人能给予他们鼎力支持。


    只可惜……


    成汤摊摊手:“有郡县制的时候我等都入土多少年了,就是骨架子差不多都风化了,怎么选?”当年就没这选择好吧?你们这些家伙,没有钱花、没有官做,是不喜欢吗?那不是没有吗?


    姬发满脸无奈,和言道:“伐纣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一个部落的功劳……使寡人伐完纣就要废诸侯,那些跟随寡人征战四方的诸侯怎么办?后人又会怎么评说寡人?情况不一样,怎可用商周之制,去套后世呢?我听你方才介绍,灭六国的,似乎,就是嬴秦自己的将领和军队罢?既然是秦人自己打下的地,那又何必再分出去呢?”


    他话说得漂亮,便是他们当时的诸侯听了也无可指摘,反觉得他有情有义。


    但嬴棠把他的话精简一番,发现他就一个意思——不是老子不想要所有地,是过河拆桥遭雷劈。


    两人一番话下来,各朝代推崇分封的人,都哑然了。


    汤武拒绝给出自己的选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明确态度了:


    他们选择分封制,并非因为分封制有多好,而是迫于情势。


    “这柳宗元倒是不简单,”嬴政若有所思,“只这么短短两句话,便切中了事情的要害,足见其人眼光之毒辣,头脑之清明。看来人才辈出的不止汉家。”啊,汉唐的人才真多啊,想薅来给他干活儿。


    虽然嬴政已经成功寻到了萧何与韩信,但人才这种东西,就是怎么着都不嫌多的,毕竟活计永远都做不完,没有足足的人手怎么行?


    【再结合一下《封建制》的产生背景,我们就更能看出,郡县制的优势了。】


    李世民有种不好的预感:“什,什么背景?”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嬴棠露出一点同情之色:“您觉得呢?”


    【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地方势力一直鼓吹分封制,想为自己夺权制造舆论。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革新派,有心要改变中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局面。】2


    他每说一个弊端,李世民的心口就中一箭。


    “那,那柳宗元他们,最后胜利了吗?”李世民怀着一丝希冀,问。


    【去永州了。《封建论》就是那时候写的。】


    提前知道了自己被贬的柳宗元:“???”


    猜到了自己下场也不咋地的刘禹锡:“……”


    救大命!


    李世民两眼一黑。


    “陛下!”几个近臣纷纷围拢上去,生怕李世民撅过去。


    刘彻没心没肺地笑了:“哈哈哈哈哈他大唐要裂!怎么办呢,可怎么办呢?小二郎的心脏受不住哟~”


    卫青欲言又止。


    他真的很想提醒一下刘彻——真的不要再幸灾乐祸了,咱大汉还不知道是怎么亡的啊喂!你现在把周围人全嘲笑了一圈,等讲到大汉那趴的时候就是咱一对多啊我的陛下!


    “太宗陛下您不要难过,具体情况我会在大唐篇讲的,您们还是有阻止悲剧的机会的!”嬴棠挥了挥拳头,做了个“加油”的姿势。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他继续。


    【正如武王所说,分封制和郡县制,不一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制度好不好,不是看它本身,而是看它符不符合当下的形势、看统治者怎么平衡管理。商周初年,分封制确实是最有利于局势稳定的制度。汉初要实现和平过渡,所以采用了折中的“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时期,郡国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七国之乱由此产生。】


    “噗——”吃瓜吃到自家身上,刘邦一口酒直接喷了出来,“啥玩意儿七国之乱?景帝时期离乃公这儿多久啊?”


    【不到五十年吧。别慌,很快被平息了。】


    刘邦松了口气:“那后人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边就要提到“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了。汉武帝深知削藩不可操之过急,于是采用了委婉的方式,准许诸侯国,除了嫡长子以外的其他王子,也能得到封地。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一块饼,原本是一整块全给嫡长子,但是武帝陛下开恩了,准当爹的把这块饼切开分给其他孩子,这样大家都有饼吃了,开心不?】


    诸侯王和嫡长子们:并不开心!


    其他王子:挺好!


    【但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推恩令。继续讲秦制。】


    本来已经挺直了腰杆等夸夸的刘彻:“……”


    【从秦当时的形势看,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更合适呢?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在其他六国上。】


    六国:好好好,又用我们来突出你嬴秦有多么多么伟大了,是吧?


    嬴棠才不管他们死活,自顾自地讲:


    【都知道商鞅变法让原本衰弱的秦国迅速强大了起来。那么其他国家呢?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要革除弊端、富国强兵的有识之士吗?有的哇!有过成效吗?也有!但最后的结局呢?魏国老贵族害怕自己的地位遭到动摇,于是对人才百般排挤,造成了魏国人才大量流失,喜提“大秦人才输送基地”的美名;吴起在楚悼王去世之后为楚贵族所杀。


    也就是说,只要资源还在大贵族手中世袭传递,变法的火焰烧得再怎么旺盛,都早晚会被浇熄。而秦国呢?它是官僚制度,官位不世袭。所以哪怕是权倾朝野的相国,只要死了,权力就会迅速回归中央。】3


    秦历代还活着的相国:虽然但是……你礼貌吗?


    秦君们这时大多都与自己的相国呆在一起,闻言也有些尴尬。


    嬴渠梁指指嬴棠:“那个,小孩嘴欠,先生莫介怀。”


    商鞅笑了笑:“其实这话原也不错。何况,这也是鞅之幸。使秦国如楚国魏国一般,又岂有鞅的容身之处?”


    楚悼王位面。


    这里就没秦国君臣这么和乐了。


    熊疑怒不可遏,直接掀翻了自己面前的小案:“猖獗!楚国有这么群人,难怪最后会亡于嬴秦之手。”


    被通知死亡的吴起神色木然,盯视着地上地一点。说实在的,他对自己的结局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料了,毕竟他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在楚国又没有深厚的根基。楚王熊疑这个保护伞一旦去世,那他就是砧板上的鱼,只能任大贵族们宰割。


    可新法是他的心血,也是挽救楚国颓势的唯一良策。这边楚王熊疑死了,贵族们转头就把他杀了,终结了新法,这不单单体现了他们的自私浅薄,更是对王权的一种挑衅。


    熊疑如此暴怒,怕也是出于后者。


    眼看着殿内能砸的都砸了,熊疑胸中凝结的怒气才略略消散些许。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吴起身边,握住他的手,恳切地注视着他:“先生,是我楚国对不住你。”


    此刻他并不知道吴起死前为了自保对他的尸体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那些贵族为了杀吴起而跟着对他的尸体做了什么,更不知道他的好儿子将他尸体变成刺猬这件事视作老父亲送给自己儿子的最后一件礼物。


    吴起自然也不知道。


    他敛目摇了摇头:“王上千万别这么说,若无楚国,吴起这颗无根的浮萍,怕早就被外面的风雨打得淹没在水中了。如今天幕既然已经告知了未来,那我们就需要及早做好准备才是。”


    这话其实也挺无力的。


    套用那后世柳宗元的思路:“有法子不用,是不喜欢吗?”那必然是没更好的法子了。熊疑也好他也罢,在变法时就该料到后面的结局,但他们都以为自己还有时间,可以慢慢矫正,谁知上天并不愿意给他们这个时间。楚贵族也比他们想得更加疯狂和肆无忌惮。


    但这会儿他们二人谁都没有点破这一点。熊疑朝他作了一揖:“此次疑定然做好万全准备,定不叫先生再落得天幕所说的那个结局。”


    【秦国的这种制度有两大好处,其一:维护了中央集权,保证了君主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其二:给了没有根基的能人异士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也拓宽了平民阶层上升的路径,增强了他们为大秦做事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秦又怎么能倒回先前六国的状态呢?】


    嬴稷直乐呵:“可不是这话吗?我秦国可不想成为其他国家的‘人才输送基地’。”刚才嬴棠那句,“魏国喜提秦国人才输送基地的美名”精准戳中了嬴稷的笑点,他把魏国这些年给他们秦国的人才全部数了一遍,毫不留情地表达了自己对魏国国君的嘲笑。


    听得嬴柱和嬴子楚叹为观止。


    快七十的人了,记忆力比他们这些青壮年人还好,难怪活得就比他俩岁数加起来少十几年呢。


    秦国国君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刘彻却如食鸡肋:“不若好好分析对后世究竟有什么影响,秦始皇选郡县制难道是什么不可理喻的行为吗?还用着这么细致地讲?不懂的人就让他们不懂去呗,这么大的人了还要人家把东西掰开揉碎了喂到他们嘴边,还不如我们家据儿三岁的时候。”当皇帝的谁不希望土地都归自己啊,那么多藩王,他们看见了心里不会堵得慌吗?


    刘据:这和小孩儿吃饭不是一个概念啊!干嘛老提我小时候的事情!


    霍去病道:“后世是后世,当时是当时,如果直接分析对后世的影响,恐怕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服气,觉得秦始皇眼光不行。”


    刘彻:“始皇帝被攻讦的又不止这一点,一一讲过去,得耗多少时间?”


    霍去病沉默片刻,然后道:“……陛下说的有理,但是这话不能和始皇孙说,因为下一讲就是您。”您怎么就能保证自己不会被骂、背上莫名其妙的黑锅?


    “汉武故事”四个大字又开始在刘彻脑海里反复播放。


    “有些事情还是要说清楚的。”刘彻正色道。变脸比翻书还快


    霍去病:“是吧。”


    【我们再看秦统一后的局势。丞相王绾提出分封始皇诸子,以此来防范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防止六国故地生事。他的考量不可谓没有道理,但是除了六国之外,秦还征下了蛮族,即大家通常所说的“化外之地”。《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让这些蛮族彻底安定下来,就要让他们从心理上对秦产生归属感,武力镇压并不是长久之策。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了。】3


    【综上所述,秦当时实行郡县制,是合理的、符合国情的。二世而亡的锅,不在郡县制上。这是从秦时的角度看的,那从后世的角度呢?我们不妨来和欧洲做个对比。】


    “欧洲?”嬴政皱起眉——他忽然想起了嬴棠之前的话,“你说过后世学子的日常科目里,有一门是外语?这外语,莫不就是那欧洲的语言?”


    “然也!始皇陛下这都能猜到!”嬴棠叹服不已。


    “我们这里一般只有典客才会专门学其他国家的族群的语言……为何要稚子去学?”嬴政眼神一黯,“有这个时间,去学一些其他东西不好吗?还是你们后世人人都想当外交官、想去外族玩耍?”


    刘彻和李世民也精准捕捉到了关键词。


    李世民有些不爽:“我华夏泱泱大国,该是他们学咱们的语言和礼节,来见咱们才是。”


    刘彻亦对卫青道:“看,这就是不把匈奴打趴下的后果,苦了后人要多学一门功课。”


    卫青:……那个欧洲,和匈奴,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不过刘彻的逻辑也没错。匈奴就是这样,不让它疼狠了怕狠了,它就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若真一直只守不攻,那么边境百姓就永无安宁之日。


    嬴棠长吁一口气:“这就是个很复杂的故事了……不过您听到这件事后的态度,和后世人预想中您的态度,差不离呢。”


    嬴政微微偏了偏脑袋:“后世人怎么想朕?”


    嬴棠笑起来:“他们说:‘秦始皇不会怪你没有学好外语,他只会怪自己没有把欧洲也打下来。’”虽然放历史背景下,要达成这一愿景很难。毕竟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在那里,嬴政的寿数也在那里,周边又有那么多戎狄和虎视眈眈的六国贵族,秦军要分神去那么远的地方基本上不太可操作。但这样的期望,又何尝不是对秦始皇功绩和能力的一种肯定。


    嬴政好一阵失语。


    扶苏被父亲这少有的无语给逗笑了,点点头,肯定嬴棠的想法:“使父皇早知道‘欧洲’的存在,必不能容忍这件事的发生。”嬴政是不喜欢人摆烂,因为他是个喜欢物尽其用的人,大秦又正是用人之际,如果有学识的人都不努力,那谁来建设美好大秦呢?


    但同时,嬴政也是一国之君,还是一个完成了统一霸业的君主。天生的上位者,最想要的就是臣服。别人臣服于他和他的国家,于他而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己国家的子民不想学外族语言,也无可厚非。


    简而言之,就是,


    始皇帝不会怪你学不好外语,他只会希望你能把学外语的时间用在其他于国家而言有用的东西上。


    李世民神色复杂。


    作为一个要当全天下爸爸的男人,他在某些方面有着精准的雷达,就比如:


    “你们觉不觉得,后人这段话,有一种莫名的底气,有点像……”


    “像什么?”其余人好奇地望过去。


    “像小孩在外头受了欺负,然后找耶耶撑腰——他们确信耶耶一定会帮他们并且有能力欺负回去。”


    众人:“……”你没说这句话之前我们还没这么觉得!


    【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而形成的。这一点是不是有点耳熟?】


    众人不自觉地点头。


    姬旦却道:“可他们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分封制如果不配合着宗法制使用,只简单粗暴地把地分下去……


    那得乱成什么样子?


    光想想那个场景姬旦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蒙毅看向王绾:“如果是这样的分封……”


    王绾立即打断他,对嬴政道:“那老臣建议大秦用它,就该天打雷劈。”


    “咳咳咳咳咳咳”其他人没想到王绾反应这么大,赶紧用咳嗽来缓和气氛。


    “您别这样诅咒自己,”嬴政也是哭笑不得,“朕知道您是真心为了大秦考虑。”如果是唐朝那些藩镇割据势力,那他们一定会对这种分封青睐有加。可王绾推崇分封制是希望为秦建立起血缘屏障,天子遇到危险时各诸侯王能及时领兵前来保护,这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秦朝的长治久安。


    【可他们的分封制又和我们的有点不一样。周时分封诸侯,大家在名义上,都是周人。但欧洲不是,他们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的直接上司。我打个比方,武安君,您算不算周人?周天子名义上算不算您的“上司”?】4


    这个名点得白起是猝不及防。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镇定道:“自然算。”虽然此的周天子和他们比起来,已经说得上是“落魄”。


    【但是换成是欧洲,他们却不会承认自己直接上司的上司也是自己的上司。甚至还有,甲某是乙某的封君,但乙某的封臣又是甲某的封君这种情况。也就是代入到欧洲,您还可能成为周天子的上司。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欧洲长期都处于割据混战的局面……他们现在也还是一团乱。】


    白起嘴角一阵抽搐——周天子上司?你还真敢讲!


    那边嬴稷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整个殿内回荡的全是他反派的笑声:“哈哈哈哈哈哈白起是周天子上司,不知道他现在是什么表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周王和其他那几个家伙鼻子都要气歪了吧啊哈哈哈!”


    嬴子楚捂着儿子的小耳朵,坚决不让他脆弱的耳膜受这魔音的摧残。


    小嬴政奶白的小脸儿上尽是困惑——曾大父怎么了?


    嬴柱摸摸他的脸颊,小声道:“上了年纪情绪不稳定。”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制度,那华夏,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4


    答案心照不宣。


    “仅是统一六国,没有这样大的成效。假如秦灭后,诸侯都只想着偏安一隅,各占一地,那与这‘欧洲’又有何分别?”李世民思忖着,“所以一样的文字、一样的钱币……就成了让统一观念深入人心的最好工具了。”


    “然也,华夏的诸侯谁没有一个统一梦?就是那些胡人,入了中原,也不会只想着割据一方,”长孙无忌道,“只要一个人、一个势力有这样的想法,统一,就是必然趋势。而那欧洲,居然能历经千年都处于分裂状态。”


    “欧洲没有‘秦始皇’?”刘邦问。


    【没有。】


    “难怪,”刘邦耸耸肩,“没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交流都困难,如何‘一统’?”秦始皇给后人筑起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从此统一成了每一个华夏人心中的执念。


    刘邦是经历过战国时期分裂局面的人,所以他尚能理解其他六国人的观念。


    但后人,明显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们有一道明显的思想壁障了。


    什么,真的有人愿意永远割据一方?真的有人能受得了一直不统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后人习惯了统一,就像适应吃饭喝水那样。人生来就要吃饭,国家也注定要一统。就算分裂也只是暂时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有个天命之子站出来,将破碎的山河一一拾起缝补好,还这片土地一个完整。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