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红楼太妃要躺平 > 【完结】
    第231章


    这年头, 从来不是疑罪从无,而是疑罪从有。


    香菱用自己的命将黑锅扣到了薛宝钗头上,那叫一个严严实实。


    虽说这里头疑点很多, 但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少妇,关键身边还颇有些家财, 对于其他人来说,那没事还要生出事情来呢, 放在地方上,就是最好的吃绝户的对象。何况如今这个情况, 任宝钗如何喊冤,谁愿意信呢!


    反正这里是押送罪囚流放南洋的路上, 薛宝钗第一时间被剥了外面的衣裙,找了个小舱室关了起来。薛王氏变卖了薛家剩下的产业, 仅剩的那点子家当, 就被瓜分一空。曾经煊赫一时的紫薇舍人一脉,如今大概也就剩下薛蝌那一支了。


    薛家的遭遇, 没人会多关心,毕竟,薛家早就不是从前了,几番折腾下来,名声臭得厉害, 其他各房都恨不得将他们一家子逐出族谱,要不然,那也太丢人了!


    以至于等到京中听到消息的时候, 都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贾史氏知道了,只是念了一声佛, 便将这事丢开,王氏听说了,也没当一回事,从宝玉出走的时候,她就将妹妹一家都恨上了,如今那一家子只留下一个宝钗,听说直接判了劳役,只怕也活不了几年。王氏知道之后,甚至觉得老天有眼,就该这般才好!


    倒是原本对宝钗颇为瞧不上的佳婉,听说了这事,为她叹了一回。女孩子想要高嫁,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宝钗一方面没摊上一个好的家庭,一家子几乎全是拖后腿的,另一方面,自个做法也有问题。别的不说,她便是弄些小恩小惠,都弄不到点子上,自以为聪明,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自作聪明。偏生又被家庭所困,她要是不跟着薛王氏去南洋,留在中原,嫁个寻常人家,过点平常日子,并不是什么难事,贾家不会为了这事为难她。偏生她该自己做主的时候,不肯自作主张,这下将一辈子彻底葬送过去了!


    贾家这边很快也就没人提薛家的事情了,他们之前想了不少办法,总算是得到了宝玉的一点消息。


    宝玉人在殷洲,却是没碰上黛玉和湘云,而是被人忽悠着往东海岸去了!


    宝玉原本对西洋的东西就挺感兴趣,他屋子里有西洋座钟,平时喜欢喝点西洋的葡萄酒,还会用西洋的鼻烟壶。他本来也是个聪明人,到了殷洲之后,遇上了几个西洋来的商人,没多久,就学了一些西洋话,这些商人听闻他是中原某位公爵家的小公子,对他很是奉承。贾宝玉又是个耳根子软的,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商人是想要拿他扯虎皮拉大旗,回头去忽悠东海岸那些土鳖。


    何况,宝玉其实到了殷洲这边就有些懊悔,自己这没什么来由的,就跑过来找林妹妹和云妹妹,会不会对两人有什么影响。他成亲之后,总归成熟了一些,不像是之前一样不管不顾。再者就是,他自己当初没扛住,跟宝钗成了亲,哪怕丢下了一封和离书,如今也不知道该如何跟黛玉湘云说。到时候她们是说自己不负责任呢,还是说自己当初太过冲动愚蠢呢?


    总之,宝玉其实还是想要干出一点事情来,不至于回头见了面,被说成是天真幼稚,一个不顺心就离家出走,他就是出来见见世面,历练一番的。


    然后,他就被忽悠到东海岸去了。


    对于西洋那些人来说,贵族这个身份还是很吃香的,很多暴发户,恨不得拿出大半的家财,给自己弄个低等的爵位。其实这就跟中原许多豪商,费尽心思,想要给自己捐个官什么的一样。他们崇尚血统,贾宝玉这种正经的中原开国公爵家的嫡系子弟,几代养出来的风范气度,缓带轻裘,俊逸不凡,这等王孙公子,只要一露面,就被人各种追捧。


    何况,贾宝玉手里还有钱。他虽说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但是平常出门的时候,也知道身上要带一些散碎银子,既然要往殷洲去,更是得多带一些银钱防身。


    贾宝玉连戥子都不会看,之前每个月的月钱也存不住,还给了被撵出去的丫头不少钱,这一出门,也不可能找账房支钱,他就将自己从小到大收到的什么金银锞子金项圈之类的,都给打包收了起来。他既然不想带什么下人,又嫌弃外头的东西腌臜,连着许多日常用品也带上了,座钟带不了,就带了一块怀表,甚至还带了一些香料。


    总之,要不是他事先先雇了个镖局,又自己在外头买了一架马车,就他这小身板,这大包小包的,根本就别想带走。


    总之,贾宝玉哪怕是到了殷洲这边,因为手里有钱的缘故,吃穿用度,依旧颇为讲究,便是身上带着稍许长途旅行的风霜,看起来依然气度非凡。那些商人又给他雇佣了几个仆人,连着贴身侍女都给找了,他虽说对贴身侍女看着挺尊重的样子,口中都是叫着姐姐,但是使唤起来,却是半点不客气的。


    总之,贾宝玉比那些暴发户见过的所有贵族都更像贵族,不说他家里是公爵,很多人都相信他是来自东方的王子,因此,对他愈发尊重追捧起来,加上他长得斯文俊秀,性情也算是温文尔雅,很快就在东海岸那边掀起了一轮时尚潮流。


    贾宝玉嫌弃那些人用的化妆品粗糙不堪,那什么香水更是毫不含蓄,堪称媚俗,便跑去研究本土的各种花草香料,然后制出了新的胭脂水粉还有几种香丸来。


    那些商人如获至宝,立马跟宝玉签订了合同,让宝玉用配方入股,当然,这里头还有宝玉本身的身份在里头,然后就开始卖起来自东方帝国王室的胭脂香粉,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宝玉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为了一家新鲜出炉的护肤品公子的大股东,随随便便就能日进斗金。


    他在荣国府的时候,虽说也能做这些事情,但毕竟得顾及着点长辈的想法,所以,便是做了,也只能是小规模的做,就当是给姐妹们做着玩。而到了这边,人家根本不在意这个,并不觉得贵族做这些就是不务正业,反而极为欣赏。宝玉难得得到这么多的认可,愈发来劲起来。


    加上那些商人已经看出了宝玉的喜好,给他挑选了许多妙龄少女,帮着他开发新的配方,宝玉很快就沉迷其中。因为到了冬天,没有那么多鲜花,甚至他直接带着人一路南下,寻找其他的花卉香草,那叫一个不亦乐乎,一时间都记不清楚,自己原本是想要来这里找黛玉湘云的。


    一直到那些化妆品不光是往欧洲卖,还在晋国、郑国、卫国打开了销路,大家才发现,这些应该是中原的配方。毕竟,西洋那边的化妆品,他们之前也是见识过的,为了美白用铅粉那是正常操作,他们也曾经跑这边来卖过香水,结果大家根本就不买账。主要是香水味道太过浓郁,很多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刺鼻。毕竟,这玩意最初弄出来是为了遮掩浓郁的体味,自然得将味道做得更加浓厚一些。


    可中原人又没有那么大的体味,他们更习惯的是用香料熏屋子,熏衣服,要安神有安神,要醒脑有醒脑,还能玩点小情趣,不必在身上洒香水来得舒服!


    结果如今,东海岸那边居然也做出了符合他们习惯和审美的香丸,一些人稍微一研究,就知道,这分明是中原的手法技艺,哪怕并不算高妙,但是,却颇有些巧思,甚至很像是那些高门大户惯用的配方。


    别以为古代没有国际专利法之类的东西,实际上这年头地方保护主义更加严重。中原一直禁止出口桑树和蚕种,一旦抓到,那就是通敌叛国之罪。


    如今外流的虽说不是这等技术,但是也触犯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许多人不免怀疑,是不是那些西洋人掳掠了中原的工匠,这才搞出这些事情来。


    原本三国已经扩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不想现在就跟东海岸那些西洋人产生什么冲突,结果如今遇上这事,大家不免怀疑哪一艘移民船被那些西洋人劫了去,这不是故意跟他们对着干嘛!


    这般一想,大家不约而同派人去打听起来,然后就打听到了贾宝玉的事情。


    贾宝玉在神京是很出名的,他在宫里头也是挂了号的人。毕竟一个生有异象,被那些高僧高道公认为谪仙转世的人物,谁知道他这转世历劫到底是干什么来的?万一是想要叫地上起刀兵的呢?所以,朝廷其实一直关注着他呢,只是他生下来这么多年,除了在女儿堆里头厮混,并未表露出多少特异之处,也不见有什么野心,言语各种离经叛道,不合时宜,大家都觉得,他就算上辈子真是什么神仙,估摸着也是话本里头那样下来渡情劫的,不会影响社稷。


    结果,这位怎么莫名其妙跑到殷洲来了?


    第232章


    宝玉来殷洲, 林如海自然是听说了的,但是,宝玉若是做个普通的晚辈, 还是个挺讨人喜欢的孩子,但是,做个亲近晚辈可以, 做自家女婿,那就不够格了!


    林如海当初读书的时候, 都觉得李清照那等才学,嫁给赵明诚这个要才无才, 要德也没多少,居然临阵跑路的货色可惜了, 如今轮到自家女儿,林如海更是看谁都配不上自家姑娘。贾宝玉性子软弱, 又是个胸无大志的, 除了能做低伏小之外,在林如海心里, 并无什么优点。


    因此,一听说宝玉可能去找黛玉,林如海就有些恼,他才不会写信提醒黛玉,免得黛玉在那边因为此事生出什么心思来, 多想上几次,万一就惦记上了呢?所以,干脆不知道为好, 反正殷洲那么大,宝玉找上几年也未必找得到, 便是找到了,说不得自家女儿已经有了心上人呢?


    因此,黛玉对于此事丝毫不知,听闻宝玉也来了殷洲,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竟是去了西洋人的地盘,她还有些惊讶,另外,也有些担心。


    宝玉是个单纯的,黛玉很担心他被人骗了。


    但是黛玉也就是稍微担心了几天,很快就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


    她如今是真的成了殷洲这边有名的女医了,还带了几个徒弟。医学这种事情,一方面看经验,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天分,而很显然,黛玉的天分是毋庸置疑的。


    她年幼的时候身体糟糕,几乎是从生下来就在吃药,直到长大之后,通过运动和食补才跟常人一般,因此,对于医学,有着很高的热忱。她对于各种草药也极为敏感,到了殷洲这边之后,更是跟着原住民研究了本土许多草药的药性,将其添补到了新的本草之中,并且倡导尽量使用本土的药材治病。毕竟,即便从中原带来了许多草药种子,但因为水土和气候的不同,长出来的草药跟中原的药材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还是得重新研究分析药性,若是照本宣科,一个不好,不光不能救人,反而是害人!


    因此,黛玉这几年就是带着几个学徒,辗转殷洲各地,一边行医,一边修订殷洲本草。一开始大家觉得她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根本就是嘴上说说,最多一两个月,也就坚持不下去了。


    结果黛玉不仅坚持下来了,还闯出了很大的名头,一开始她只给妇人治病,如今,便是那些男人,也愿意找她来治病了。一开始还有一些浮浪子弟想要借着看病的机会来调戏她,但是很快就被人拉到角落里头教训了一顿,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林女医不好惹,加上她本身医术高明,即便不是活人无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受过她的恩惠。尤其,她这殷洲本草若是真的编出来,整个殷洲的医药界都要承她的恩情,渐渐的,甚至有人私底下说她是药王菩萨座下天女,专门下凡为凡人解除病痛,以至于殷洲一些地方,都有人给她立生祠了!


    黛玉对于名声什么的,根本不在意,她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能够救一个人,比她写出一首新诗,更让她觉得快活。如今的她,看起来不再是那个弱柳扶风娇花照水的娇弱女子模样,原本雪白的肌肤变成了蜜色,还带着些许风霜,整个人气质也变得坚韧起来。


    她如今事情实在是非常多,要开诊,要研究药性,要编写本草,记录医案和药方,琢磨一些常见病的成方。她从小到大没缺过钱,行医也从来不在意什么钱财,一些验方成方甚至直接就会在殷洲这边最新流行的小报上刊登,还搞起了医药科普,告诉大家,平常身边有哪些常见的药材,这些药材可以怎么炮制,换季的时候,可以用什么煎药预防风寒,夏天的时候,可以吃什么预防中暑……


    她在闺中的诗号“潇湘妃子”外界几乎无人知道,但是如今在报纸上的笔名“草木散人”却已经闻名殷洲,以至于已经有书商跑过来,愿意为她出版医案和还未成书的本草。


    总之,黛玉能抽出点时间担心一下贾宝玉,已经是看在过往的兄妹之情上了。


    而史湘云这边,甚至根本都没怎么担心宝玉这个“爱哥哥”!


    史湘云同样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虽说是跟着佳姝来的,先是在佳姝手底下做了一个女卫,后来就是跟着石光瑞出去缴费,很快立下了功劳,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石光瑞如今是末儿手底下的大将,因为末儿只娶了一个王后的缘故,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下头的人,干脆也只娶妻,不纳妾,毕竟,跟前程比起来,女色算什么!何况,殷洲这边很长时间以来都是男多女少,底层的移民要么娶寡妇,要么在原住民里头娶妻。末儿娶了个西洋公主做王后之后,也有人乐意娶个白人媳妇了。只是末儿的王后身上白人的特征并不是很明显,作汉人装扮的时候根本没什么违和感,但是,伊莎贝拉这样的,在欧洲也算是极少数,能在殷洲遇上的,其实多半放在欧洲,都是底层白人了,长相跟汉人,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这种婚姻,终究还是少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史湘云也是果决之人,一个未婚的女子做将军,即便是放在殷洲,也很容易引起非议,但是,若是嫁了人,事情就好办多了。


    史湘云选了个性格温吞的丈夫,然后就开始与丈夫一起掌兵。她丈夫也是落魄世家子弟出身,但是他这个落魄是真的落魄,主□□边爵位都早就到头了,要不是他这一支跟着跑来了殷洲,放在神京,那就跟平头百姓没什么两样。但是到了殷洲,起步就能做王宫侍卫,但是他资质平庸,武艺疏松,也不通兵法,唯一的好处就是肯体恤士卒。


    而史湘云却是将史家和贾家家传的武艺和用兵之法都学了一通,即便一开始是纸上谈兵,但是放在殷洲这边,对手放在中原,大概属于还没出新手村的水平,所以,史湘云掌握的那点东西,即便算不上降维打击,也领先了好几个版本。她本身又聪明颖悟,几次之后,就将理论联系上了实际,迅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殷洲这边比起中原更重视火器,为此不吝重赏,工匠们也因此充分发挥脑洞,开发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火器,连连珠炮都开发出来了。


    史湘云几番实践之下,还研究出了新的战法,让在体力上不占优的女子也能与男子一样上阵冲锋,很快就组建出了一支娘子军,自己也得了一个实授的将军职位,不再跟以前一样,只是作为丈夫的一个附庸,人家说起来,只说她是某夫人,而如今,大家一说,直接就说她是史将军。


    史湘云原本跟宝玉就只有兄妹之情,无非就是当年在史家太压抑,因此更喜欢贾家的生活罢了。但是等到长大之后,贾宝玉身上的缺点就慢慢暴露出来。贾宝玉这个人适合做知己,其实不适合做丈夫。他性子软弱,很多时候根本没什么主意,又风流多情,最重要的是,并无什么担当,年纪挺大了,什么事情还都是靠着老祖宗做主。


    在听说贾宝玉跑到东海岸那边给那些西洋人做胭脂水粉之后,史湘云不仅没有担心,反而觉得这样挺好,毕竟,除此之外,贾宝玉还能做什么呢?


    至于贾宝玉在中原那边先成亲又和离的事情,史湘云根本不知道,她得趁着这两年没有战事,赶紧偷空生个孩子,要不然以后可就没这个机会了!史湘云很明白,之所以那些人一直对娘子军瞧不上,就是因为女子总要成亲生子,男人可以只管生不管养,女人却得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家庭里头。


    史湘云的娘子军,选择的就是一些意外守寡却无子的妇人,还有一些未婚的女子,给她们的许诺就是,她们只需要服役五年到七年,之后便可以根据军功还有服役的年份分到相应的土地和钱财,然后完全可以自立女户,不管是招赘,还是收养孤儿,都可以。当然,你要是愿意带着丰厚的嫁妆嫁人,自然也没问题,横竖殷洲这边因为人口问题,加上女子也是极为重要的劳动力,女子的地位比起中原要高不少,你嫁妆丰厚,嫁过去之后,婆家只有求着你的份!


    甚至,娘子军还有最后一条退路,那就是专职为医女,学习一些基础的医学和护理知识,会一些成方验方,就能在小地方做个小大夫,哪怕专门给妇人看病呢,都能养活自己。


    史湘云如今绝大部分心力都扑在娘子军上头,从前的生活对她来说,就是色彩已经渐渐淡去的记忆,等以后功成名就之后,可以慢慢回味,如今嘛,谁有空去想这些啊!


    第233章


    贾宝玉再次回到中原的时候, 已经是十年之后。


    彼时,殷洲那边,白人殖民者已经开始退出, 毕竟,他们现在发现,殖民的收益愈发不如从前, 他们种地也种不过汉人,对于农产品的加工也干不过汉人。汉人移民过来之后, 一方面同化原住民,一方面就是大搞生产, 农业和手工业都在蒸蒸日上,要不是顾及中原那边的想法, 连着丝绸和瓷器的市场都要被他们抢占过去。因为跟欧洲殖民者接触更多,他们制造出来的商品可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 甚至专门找了缂丝匠人来搞各种宗教题材的缂丝制品, 卖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哪家王室没有, 就是对上帝不忠诚!


    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比不过也就罢了,打还打不过!一部分打不过就加入,给汉人做起了买办,另一部分人干脆直接往别处去了, 这些人本来也没什么乡土意识,哪边挣钱去哪边呗!


    贾宝玉参股的那家化妆品公司这些年已经将业务中心转向了欧洲本土,贾宝玉跟着去了一趟就受不了了, 他娇生惯养惯了的人,在殷洲的时候, 几个女仆光是隔几日伺候他洗一次澡,就得费不少力气。结果欧洲这边,那真的是太脏了!


    贾宝玉干脆将自己的股份都给卖了,然后回了殷洲,想要去找黛玉和湘云。


    湘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本身又军功赫赫,是能在卫国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在她的带动下,卫国不仅有宫廷女官,连着朝堂上头,也出现了女官的踪影,纵然不多,却是个很好的开始。连着卫国不到十岁的公主,也成天喊着自己要做女将军,女丞相!而民间,卫国也是女户比例最高的地方,她们因为体力的缘故,很难以至于三国之中,卫国成了许多女子憧憬的地方。


    而彼时黛玉虽说没有嫁人,但人家现在根本不在乎什么男女情爱,她就是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治病救人里头,作为神医圣手,不知道多少人把她尊若菩萨,只叫宝玉觉得有些自惭形秽。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些想法纠结,简直就像是萤火乃至烟雾一般,根本就是自寻烦恼。


    他童年与少年期间,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异姓姐妹,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他呢,都快而立之年了,竟像是还停留在少年的时光。他当年鄙薄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觉得他们只是一心求名,实际上于国于民并无什么功劳。


    但如今看到云妹妹带头,叫女子也能立身朝堂,林妹妹又活人无数,堪称万家生佛,自己与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想到这里,贾宝玉不免深感羞惭。


    他与黛玉湘云暂时道了别,便先回了中原,他得给家里道歉,他当年一时任性,如今还不知道府里如何。


    只是十年过去,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


    贾史氏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二房也搬出了荣国府。贾赦倒也没有赶尽杀绝,给二房分了一处宅子,贾府许多族人都出去了,贾赦又接着贾史氏的去世,放出了不少下人,荣宁街上便空出了不少宅子。贾赦选了一处三进的大宅分给了二房,至于其他的产业,便是另说。


    贾史氏临终也惦记着宝玉,她将大半的私房都留给了宝玉,因为宝玉不在的缘故,由王氏代为保管。其他孙子孙女也象征性分了一些,贾政也得了一些,要不然的话,只怕他分家出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坐吃山空。


    贾政因为贾宝玉出走,贾环不成器,之后也没再生出别的孩子来,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了贾兰身上。


    李纨将贾兰教得挺好,比起贾珠当年还灵光一些。


    只是,贾政自个是个迂腐不堪的家伙,还总是倚老卖老,让他教导贾兰,别说是事倍功半了,说不定还要不进反退。李纨一个寡妇,自然不能违逆公婆的意思,但她所有的希望也寄托在贾兰身上,因此,便提议,让贾兰去李家那边求学。


    自从李守中之后,李家这两代也没出什么人,这也是为什么李纨在贾家这边一直非常低调的缘故。只是,涉及到自己的儿子,李纨却不能再忍了,李家便是如今后继无人,在教育后人上头,也肯定要比贾家来得强!


    如今的贾家族学几乎已经是名存实亡,干脆就是直接给族人启蒙了。因为许多人都去了南洋,留下来的那些本来就是不思进取的货色,这些人就是在族学里头混日子的。贾家如今对下头的族人态度也很明确,你们偶尔打打秋风,两府都能容忍,但要是指着两府养你们一辈子,那不好意思,你们还是去南洋吧!


    南洋那边推进的速度远不如殷洲,主要是南洋许多本来就是中原的藩国,作为宗主国,总不能为了安置自家宗亲,打他们那些素来还算恭顺的藩国主意吧!但那些没有藩国的地方,又许多早就是西洋人的地盘,或者本来就是一帮夜郎自大的顽固派,仗着天高皇帝远,根本不把中原放在眼里。


    最麻烦的是,那边是真的环境有些恶劣,一年里头,不知道要遭遇多少台风,雨季一来,身上都能长蘑菇。大多数地方都是热带雨林,蛇虫也多,想要开垦出来,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


    所以,殷洲那边都已经走上了正轨,除非是那种有技术的人才,否则的话,普通的移民,对他们已经没了吸引力。而南洋那边,还在不断吸引移民过去,为此,连军功授田制度都搞出来了。只要肯打肯杀,那么银子、房子、土地、媳妇,都能有!


    只是如今在中原这边,大家日子也好过,所以,除非是那等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谁没事往南洋跑!


    徒宏轩也是个狠人,他直接就开始砸钱,南洋那边哪怕开发多年,也有着丰厚的财富,徒宏轩真金白银以朝贡的名义贿赂朝廷,叫朝廷将流放地都定到了南洋,各地衙门如今居然常态化开展类似于扫黑除恶的行动,将什么帮派分子,地痞无赖之类的,打包往南洋送!这些人本来就是地方上的不安定分子,这些人被送走了,地方上居然太平了许多。


    贾家这些人,自然是不乐意去南洋的,哪怕他们去了不会像是那些流放犯一样,到了就被编到军队里头去,还能分到一些产业。但是,用脚后跟也知道,南洋要是好地方,朝廷干嘛用来流放犯人呢?可见那里只怕比什么崖州还要恐怖。


    总之,李纨对贾家的族学根本没有半点信心,何况还有个不懂装懂,固执己见的公公在,那就更不靠谱了!李纨宁可儿子离开自己,去江南读书,而不是留在京中,直接被教坏了。


    贾宝玉回来的时候,贾兰已经离家好几年了。如今二房留在府里的小辈就是贾环一家,没错,贾环成亲了,也没有被分出去,毕竟,贾宝玉一直没有消息,谁知道他会不会在外头出了什么事,贾政再将庶子赶出去,以后总不能指望孙子养老!


    贾环也巴不得贾宝玉死在外头,到时候王氏代管的那笔钱,也会落在自己手里。等着贾宝玉回来的时候,贾环整张脸都扭曲了。


    为贾宝玉的归来而高兴的只有王氏,贾政对这个儿子早就没了半点期待,最黄金的年纪跑出去,总不能真指望他能跟苏洵一样大器晚成吧!尤其,贾宝玉这人就是个离经叛道的性子,真叫他做官,说不定一家子都得被他带到沟里。


    贾宝玉还算是有良心,还问了一下薛家后来如何,王氏自然不会跟他说实话,免得这个从小性子软的儿子有什么道德压力,因此,只说薛蟠又打死了人,薛王氏和宝钗不放心,跟着一起去南洋了,后来就没了消息。


    去过一次殷洲,贾宝玉顿时觉得海外也没什么可怕的。殷洲那边是真的物产丰富,但凡肯干,总不会饿肚子。在他想来,南洋那边应该也不差,薛王氏是个俭省的性子,宝钗也有些算计,薛蟠吃过这次亏,之后也不会像之前那样为所欲为,日子应该不会难过。这也让他松了口气,不再多问。


    但是在王氏又张罗着想要给他娶妻的时候,贾宝玉顿时撑不住了,又不好谎称自己已经在外娶妻了,只得表示自己想要先去祭拜一下老祖宗。


    王氏可不管这些,儿子都快三十了,要是当初成婚了就生孩子,过几年,她都能抱重孙了,结果他如今居然还是孑然一身。


    只是宝玉这个年纪,便是手里有钱,想要娶妻,也娶不到什么太好的,估计也只能娶个老姑娘,王氏又不甘心从小门小户给儿子议亲,一时间竟是无人问津。


    而贾政对这个儿子的归来各种不满,听说他居然还在外头做生意,愈发嫌弃起来,加上贾环持之以恒地在贾政那里说贾宝玉的坏话,短短一两个月,贾政差点就动了好几次棍棒。


    十年的自由生活让贾宝玉已经无法再忍受父权的压迫,很快,他又留下一封信,直接跑路了!


    第234章


    顾晓原以为自己年老之前, 应该就可以看看广阔天地了,结果等到她头一次踏出中原的时候,已经是花甲之年。


    没办法, 殷洲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中原这边都开始恐惧的地步。


    殷洲那边因为地广人稀,大量的人力需要耗费在开拓上头, 而不是像在中原一样搞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立国之初, 为了发展,便非常重视工商, 一个大匠,在这边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中层的官员, 若是能够发明出一样能够促进各方面生产力的器械,那么, 便能得到一个荣誉兴致的爵位, 还有源源不断的金钱。


    因此,短短十来年时间, 殷洲便开启了工业革命,矿山上用蒸汽机抽水,织场里头用水力纺纱机纺纱。廉价的工业制品很快就对中原的手工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虽说殷洲在高端产品上头还不如中原,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管饱, 价格优惠。


    殷洲首先就引进了源自南美的长绒棉,生产出来的棉布更细密光滑,纺织难度也更低, 然后就是丝绸和毛呢。老实说,中原虽说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地形地貌, 这也直接导致,真正适合耕种放牧的地方,其实也就那么大。


    中原的土地精耕细作了几千年,地力消耗极大,大家不得不换着花样浇水施肥,才能在化肥大规模出现之前保证养活一整个中原不断增长地人口。而殷洲这边呢,直到几百年之后,还有大片的黑土地。


    殷洲这边完全不需要精耕细作,只要不竭泽而渔,那么,即便是比较粗放式地种植模式,也能取得极好的收成。有几年中原遭遇了连年天灾,一帮趁机囤积居奇的粮商直接就被殷洲运来的大量粮食打了个落花流水,亏得连底裤都不剩!


    总之,殷洲这边在站稳了脚跟之后,他们就开始跟中原母国抢占市场了,大家的技术一脉相承,殷洲那边却更好更便宜,只将中原一帮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改进工艺的家伙打得晕头转向,不得不赶紧想办法引进良种,但是,羊毛还好说,北边的草原可以大规模放牧,可棉花呢?西北那边大家都不乐意去,而在南方种植棉花显然不那么划算。丝绸也是一样,气候条件不一样,人家那边的丝绸的确不够轻薄,但是纱罗这样的织物才需要轻薄,大多数锦缎要的就是那种厚重的质感。至于说那等高档的云锦缂丝之类,只要肯花钱,自然能请到熟手的工匠过去。


    尤其,从圣上驾崩之后,新继位的皇帝名义上是原本皇后的儿子,但终究只是养子,又不是亲儿子,何况,他代表的是中原本土的利益,殷洲那边同父异母的兄长还有两个堂兄弟显然跟他不是一路的,他就纳了闷了,当初自家父皇发什么神经,怎么给了殷洲那么大的自主权。


    那么大一块地方,就该将能分封过去的人都分封过去啊,如同宗周时候旧事,那么,那些分封过去的宗亲自己就能将脑浆打出来,而不像是现在一样,大家地盘都很大,而且也都有扩展的空间,没必要现在就起什么冲突,以至于大家居然都开始一致对外了,很不幸的是,中原这边这会儿反而变成了那个外。


    因为这个缘故,这位其实也算不得多明智的新君便以孝顺为名,留着被封为母后皇太后的嫡母,希望那边看在生母的份上,不要太过分。


    与之享受了同样待遇的自然还有顾晓这个太妃,她如今身上有着郑国和卫国两国王太后的名头,因此,在宗室中地位极为超然,她享受的同样是太后的待遇,无非就是名头上低一点罢了。


    只要能安抚好这两位太后,那么,殷洲那边就不会生出什么乱子来。


    顾晓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她要是想要享受什么天伦之乐,立马宗室里头一帮小辈会抢着过来孝顺她。何况,佳婉和徒嘉泽一直留在中原。


    佳婉连孙子都有了,徒嘉泽虽说成婚晚了几年,但如今也是有三个孙子,五个孙女的人了。他一直没有搬出王府,打着孝顺顾晓的名义一直留了下来。


    顾晓倒也不在意这个,王府这么大地方,人多一点才热闹。因此,除了正院那边因为男主人不在被封存了之外,其他地方,大多数也就分给徒嘉泽的子孙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徒嘉泽既然惦记着王府的财产,那么自然要将这个孝子贤孙做好。


    李氏如今也还在,日子过得也不坏,除了因为顾晓的存在,她没法在正经的儿媳妇那里拿捏婆婆的款之外,一切都很舒心。她还提议过送两个女孩子放到顾晓身边养着,毕竟,养着养着就有感情了!


    可惜的是,顾晓对于养孩子真没什么兴趣!


    对于权贵来说,想要找乐子,还是比较容易的。


    虽说顾晓不能离开神京,但是,她一声吩咐,便会有人为她营造最华美的园林,她招一招手,那些足以在后宫占据一席之地的美人便会翩然起舞,甚至,她只要乐意,大家都不会介意她养几个面首男宠什么的。甚至,各种类型的美男子一度经常在顾晓面前出现,可惜的是,顾晓对此真没什么兴趣!纯粹欣赏男色可以,但是更亲密的接触,还是算了吧!


    也就是顾晓自己比较克制,要不然的话,什么酒池肉林,纸醉金迷,都只是一念之间罢了。


    可以说,顾晓那二三十年,过得还算是挺舒心,反倒是皇帝,在巨大的压力下撑不住了。


    他前头几年还各种励精图治,但是后来,他就有些懈怠下来。主要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其实有些没滋没味。他不是真正的元后嫡出,大家都明白,关键时刻,太后和太后背后的晋王不会站在他身边。先皇驾崩,虽说留下了一个富庶的国库,但是同样留下了诸多老臣。


    偏生新皇手里没有足够替代这些老臣的人,他玩弄权术的手段也不够纯属,或者说,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权术这玩意很多时候就显得孱弱无力。


    总之,在奋斗了多年却力不从心,反倒是被下头那些因为先皇还有移民兴起的士绅不断裹挟之后,皇帝躺平了!


    接着奏乐接着舞,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相信后人的智慧好了!反正现在倒霉的是那些商人,下头的百姓反倒是能吃饱穿暖的,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皇帝开始沉迷女色,尤其因为来自殷洲乃至海洋的大量肉类的输入,有了足够的营养之后,民间美人也跟着多了起来。


    先皇在位二十来年,从头到尾也就是搞了不到五次大选,其他的大选都被用各种理由取消了,即便是大选,留下的秀女也很少。轮到这一位,摆烂之后不仅通过大选遴选美人,连着小选上来的宫女女官也不放过。


    后宫一下子就膨胀起来,就他后宫有编制的妃嫔,一天睡一个,一年下来都没重样的。加上这些妃嫔为了固宠,各种逢迎,没几年,即便是御医医术高明,也经不住他自个这般糟践。


    因此,这位三十来岁就驾崩了,好在他已经有了儿子,还是嫡子,这会儿已经十三岁了。


    这个年纪,自然是没法亲政的。原本大臣们的意思,是由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其实就是叫太皇太后摄政的意思。结果,小皇帝亲妈居然是个不甘寂寞的,根本没意识到太皇太后意味着什么。


    主要是太皇太后这么多年一直就是个吉祥物一样的存在,她因为不是亲妈,所以对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很是宽宏,从来不摆什么嫡母太后的架子,也从来不过问朝政,以至于大家都觉得太皇太后的意见无关紧要。


    对于新鲜出炉的太后来说,丈夫活着的时候,都被那些狐狸精给勾了去,她堂堂皇后,就已经过得很憋屈,如今儿子都是皇帝了,还要她继续仰人鼻息吗?


    因此,她觉得,自己应该垂帘听政,而不是劳烦太皇太后。因此,她直接找了人,表示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正该享受天伦之乐,又找出了前些年晋王请求接母后前往晋国养老的折子,声称太皇太后与晋王骨肉生离多年,如今太皇太后这个年纪,再不动身,只怕再无团圆之日云云。


    还有,为了防止徒嘉珩回来夺权,这位太后觉得也不用藩王回来奔丧,直接在自个藩国遥祭就可,然后朝廷这边会负责送太皇太后前往殷洲。


    太后这般急迫,太皇太后自然是顺水推舟。她干什么要做那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她若是摄政,那遇上殷洲跟朝廷有冲突的地方,她到底帮谁呢?何况,她本身也不是什么喜欢权力的人,与其为了国事殚精竭虑,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顾晓占了太皇太后的光,一起搭上了前往殷洲的船。


    站在船头,顾晓看着浩瀚无边的大海,还有脚下的钢铁巨轮,心中涌起了巨大的欢喜。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