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怀想世界
林培把自己想读研究生的事也说了, 不出林叙意料,小舅和舅妈都是支持的态度。
“人家老师看中你, 你就去念呗,家里又没有需要你操心的地方。”
小舅说得倒客气点,舅妈尤其直接:“去读书,别回来给我添乱。”
林培本科毕业之后计划留校,眼下海城大学对老师的学历要求不高,再过些年恐怕就只招收研究生了。
林培想好了,他尽量在毕业前争取一个教职,到时候边教书边读研究生,也能做一些自己的研究。
他倒不是刻意规划过, 但客观来说,这个步骤对他而言最划算。
“当老师?大学老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小舅和舅妈都沉默了。
两人没读过什么书, 在两人看来, 中学老师已经很有学问了。
即使在老师被称为“臭老九”的年代, 两人对老师都相当尊重。
别的不说,农家子弟能进城的方式是什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要么当兵,要么读书。
说实话,小舅夫妻俩很难想象林培一本正经在课堂上讲课的模样。
林培从小就太皮了, 一点没有作为老师的沉稳。
何况那还是大学老师!
考上大学说是万里挑一都不夸张,林培能当大学老师?
林培说完志向之后,小舅和舅妈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林叙注意到, 这天晚上, 他俩屋里的煤油灯亮了很久,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熄。
两人平时很节省, 灯都是早早就灭了。
……
林文华和郭萍真的懵了。
林培被老师挑中读研究生,两人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高兴得要命。
这样林家不止有第一个大学生,还会有第一个研究生了!
郭萍把衣柜里的公文包摸了老半天,她只摸着不吱声,林文华忍不住说她:“你高兴就说出来呗,怎么一直翻包?”
天那么冷,她也不嫌手露出来冻人。
“我就是看看家里还有多少钱,培培要念书,我俩肯定要继续供。”
“我又没说不供。”林文华道,“再说了,他们读大学都不花钱,读研究生怎么会花?国家有补贴的。”
就是研究生距离红河tຊ村太过遥远,林文华了解过读大学的政策,却根本不知道读研究生的政策。
他甚至怀疑,别说他们公社,整个县城都没几个人读过研究生!
这两年,每每想到林培去海城大学读书,他在梦里都能乐醒,眼下林培说要读研究生,他更是高兴。
至于林培担心这三年拿不着工资,林文华觉得他完全是多想了。
一个厂里,不少人能拿到高工资,可多少人读过研究生?
别的道理他不懂,但他知道,越少人读的东西绝对越值钱!
“我现在在队里有工分拿,你别愁。”
见郭萍还觉得林培大手大脚,林文华道:“孩子给你买了衣服你还嫌,下次叫他买给我。再说了,他这是从生活费里抠出来的,你都给他了,不就是让他随便花吗?”
“两个孩子都大了,又分寸的,你别管东管西。”
林文华觉得,林正祥有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林培要读研究生了,是他们全家文化最高的。
他们这一辈子就待在红河村,都没出过远门,见识基本是没有,怎么能对孩子的选择指指点点甚至干涉呢?
林文华很清楚,郭萍纯粹是高兴的,才会不知所措。
他内心忍不住感慨,如果不是林叙先说要读大学,如果不是他制得住林培,他能想象自家儿子读研究生的场景吗?
两个孩子都很优秀,他作为父亲很骄傲,作为舅舅也很骄傲。
林正祥在林叙考上大学后觉得没辜负闺女,他这个当舅舅的何尝不是?
林叙越有出息,他越觉得自己对得起唯一的姐姐——虽然这份对得起并不是他创造的,而是林叙自己努力得来的。
……
林叙发现,他已经不能作为街溜子在村口那条路上晃来晃去了。
谁看到他都一脸好奇问他,记者怎么采访他的,是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举着话筒。
林叙说没有,说上新闻的报道才会用话筒,村里人都一副失落的模样,并且发出了和郭萍一样的疑惑:“怎么没给你贴张照片呢?这么俊的小伙儿。”
林叙:“……可能就是我不够俊,才没放我的照片。”
林叙这种自我批判的言论自然引来了一片反对声:“瞎说,你就像你妈,俊得很!”
这天林培叫了他一声“俊小伙”,被林叙把雪球捏成冰坨子砸。
林叙一边躲一边笑,差点被口水呛到:“人家又没说错,你就是俊啊!”
“我让你俊,我让你再俊!”捱了好几下砸,林培才闭嘴了。
但林叙是不敢去村口晃荡了,尤其是看到那些眼熟又不认识的面孔,他通常会低下头,装作自己只是个无名氏。
他上报纸这事,赵海平和钱鸿都听说了。
赵海平他们寒假依然比林叙两人迟,他们到家那天,林叙已经回来两天了。
“我没看到那份报纸,看到我就写信给你了。”赵海平感慨道,“我都写诗投给杂志了,怎么知名度还不如你?”
大学让他成了一个诗歌爱好者,他学考古的,学科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特别丰富,他看到感兴趣的就咏一咏诵一诵,创作没有瓶颈期,林叙觉得,以赵海平对诗歌的狂热,他总有一天能出诗集。
对他表现出来的羡慕,林叙很直白道:“要不我把这个知名度让给你?”
赵海平于是捂住了嘴:“那还是算了。”
他享受诗歌被认可的乐趣,却不是林叙这种谁见了都要问一句式的。
“还是因为你水平太高了。”赵海平得出了最终结论,“高到全国人民都知道。”
林叙:“……”
真的,这群人能不能别这么夸张了?
他只是上了第四版,还没上到头版头条。
当然,这话林叙没有说出口,一旦说了,他可以肯定,他这群盲目的小伙伴只会让他再接再厉,完全没有尊重现实规律的想法。
这个暑假林叙和林培都外出实习了,所以和赵海平两人没遇到。
不过赵海平和钱鸿也都没回家,宁安大学的课业不比海大和交大轻松。
寒假回来,大家的状态都比去年要好一些。
几人都是在大学里勤勤恳恳念书的类型,刚入校的时候基础或许差了些,可只要跟上教学的进度,慢慢地,几人就能拿奖学金、能交出漂亮的成果了。
读书读出了状态,那种被知识充盈着的满足感和一开始的茫然自然是不同的。
虽然对各自的学科不够了解,不过对方一直在努力——这是他们互相之间可以确定的事情。
林培把想读研究生的事情说出来,赵海平立刻接话道:“我也有读研究生的计划。”
他是卫强宁安大学版,不过叫他去读研究生的那位教授名号更响亮些——那位教授来自京城大学历史系。
对方和赵海平有过一次交集,他一开始觉得赵海平字写得好看,慢慢又觉得他做事认真、愿意沉得下心。
学考古就得有耐心,能熬得住。
赵海平当初连宁安大学都报得忐忑,从没想过自己有机会去京城。
赵海平闲暇十分是会创作诗歌,不过他对考古的热爱一直没有减少过。
钱鸿已经确定不读研究生了,他想早点出来工作挣钱。
他们中文系的毕业生将来可能会留校,也可能被分配到机关,或者出版社、文学杂志这些地方:“我当不了作家,当编辑也不错,进机关也挺合适。”
这些选择都是曾经的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坐在杂物间的老位置,外面寒风呼呼在刮,赵海平手捧着一本《诗刊》,念着他今年最爱的一首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注1)
还有一首《这也是一切》里的一句“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注2)
在杂物间里复习的那些天,他们坚定而迷茫,坚定是他们考上大学的目标,迷茫其实是对未来。
填志愿时很忐忑,自己听说的就那么一两个专业,就算凭喜好填了志愿,他们将来能做什么,能不能学好专业?一切都很迷茫。
进入大学的初期也是迷茫的,薄弱的基础、繁重的学业,对自己学识的质疑,偶尔会想,自己其实是靠运气考进大学的吧?
可现在,迷茫已经从他们身上消失了,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毕业之后直接工作,他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他们可以成就自我,也可以用自己的血汗实现国家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赵海平尤其喜欢这两首诗,这一期《诗刊》他很珍惜地买了两本,一本珍藏着,一本平时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
在大家畅想未来的时候读一读诗,感觉整个人都更有力量了。
赵海平承认,论写诗的水平,他是远远比不过那些在《诗刊》发表大作的诗人的,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考古工作者。
这些诗一直激励着他。
作为大学生,他们在慢慢接触世界,林叙很清楚国内船舶业和海外的差距,赵海平了解文物被破坏的糟糕现状。
此刻,在红河村一间小屋门口,他们看着日出之后的冰棱一点点融化成水,心中怀想着整个世界。
第52章
时光飞逝
这一年的春节, 林叙依旧过得平淡而温馨。
年前大扫除已经完成了,外公外婆都是细致的人, 林叙他们回家之后就一人一个扫帚,任务安排得妥妥当当。
林培和林叙负责窗户和屋檐,两人把鸡毛掸子挥得起飞,差点打起来。
对于两人的打扫质量,舅妈毫不客气地给出了不及格的评价:“角落里你俩都没注意到。”
今年大扫除比往年要麻烦些,因为雪一直在化,白天滴滴答答的,晚上又继续上冻,人不注意都能滑一跤。
好在除夕这天, 温度已经慢慢上升了。
过年的伙食虽说比平时好一些,却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丰富,不过林叙和林培一年也就回来这么几天, 舅妈和外婆都在年夜饭上费了心思。
凉拌海蜇丝, 大蒜烫百叶, 百叶不是海城煮干丝的那种口感,本地的百叶口感更有嚼劲,林叙很喜欢,其他地方也少见这种吃法, 林叙觉得,是因为凉拌汁里加了点白糖。
肉菜倒是很简单,就是鸡和鱼,鸡是自家养的, 鱼是荷塘里捞的, 口味比养殖的不知好吃多少倍,tຊ年夜饭是一年当中为数不多能吃上白米的时候, 林叙他们这个年纪容易饿,却也不敢敞开了吃。
他和林培两人开饭前都观察过,虽然锅里白米饭看着多,可白米饭下面一层还是混着高粱和玉米糁,舅妈盛饭的时候特别仔细,给林培和林叙盛的都是白米饭,到小舅了就白米多一点,高粱米少一点,她自己碗里的杂粮是最多的。
林叙和林培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虽然家里的日子比前几年要好过,但穷还是穷,放在整个红河村,他们家的年夜饭已经属于很丰盛的了,孩子多的人家,米都要数着吃。
林叙特别喜欢小舅他们的理由是,家里虽然穷,小舅还是竭尽所能地去当一个好人。
吃过年夜饭,家里放了鞭炮,按红河村的风俗,吃过年夜饭之后,大家要穿上新衣服去邻居家转一转,聊一聊家常,也有人会围在一起打个小牌。
去年除夕林叙和林培去赵海平家玩了,今年林叙却不想出门了——他不愿再描述自己接受采访时的场景,也害怕被围观。
初一和初二林叙都在家里待着,初二舅妈要回娘家,林培也跟着去了,他一个人在屋里看书。
他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他在铁路宿舍待着,到了初二,他妈会带他来红河村看外公外婆,小时候林叙是个胖小子,小舅把他背在肩上跑一圈,急得下面的林培嗷嗷叫,也想被小舅抱起来兜风。
那时候林叙不懂城里和乡下的区别,只记得自己很开心。
现在想想,他来外婆家的那些日子,顾国前都没有和他妈一起过来,铁路宿舍的邻居们都说顾国前和他妈感情好,仔细回忆的话,他后来的遭遇其实早有苗头。
虽然今天小舅一家三口都不在,林叙却不觉得孤单。
天冷,他人坐在被子里,脚下有外婆给他灌好的热水瓶。
寒假林叙带回家的书并不多,现在他看的已经不是基础理论了,而是专业课程了。
在床上坐了一会,林叙最终还是下床了,他要画图,在床上画图手不稳。
不过这会儿他手没有刚起床那阵那么冰,画起图来很顺畅,林叙回家之前,温昉给了他一套船舶设计图,让他回家之后慢慢琢磨。
这是潜艇的设计图,大连厂50年代末仿制苏联厂制造的一艘潜艇,林叙猜,陈明峰和温昉更倾向于让林叙做军船设计,他们那代人比谁都有家国情怀,最好的人才都想优先给国家用。
林叙有点自吹自擂,不过他觉得,在整个造船系,他的表现还是挺靠前的,应该属于老师心目中的人才。
交大出过太多人才了,多年以后才被披露研制核潜艇的那位总设计师就是他们40年代的师兄,眼下对方仍然籍籍无名,只有陈明峰这批老交大人才隐约了解他的去向。
不过搞研发的话,去研究所的可能性更高,林叙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去船厂。
林叙把设计图看了两遍,客观来说,潜艇同样属于船,它具备船的共通性,但同时,它需要配备水下的各种系统,还要兼顾作战使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造船就像搭积木,最初始的船只要有船舱,有筏子就足够,慢慢地,船的容量变大,搭建的层数越来越多,到了现代又加入了电力系统,把人力改为电力。
当他们造船系的学生积累足够的知识时,他们也能够造出潜艇——哪怕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样画葫芦。
关键是如何设计出更先进的船。
在对造船业发展方向的了解上,林叙要比他的同学们强一些,不过曾经的他只是个外行,他心里觉得造船并不难,可实际去学这个专业之后,林叙终于明白,造出更强大、更先进的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谓“一点改进”说得看似容易,可都是进行数次尝试,甚至许多失败的尝试之后才确定的。
……
一天下来,林叙通过设计图把这艘潜艇的构造摸了个七七八八,设计图该怎么画,包括之后工人如何按图放料,他心里也大致有数。
这都得益于他在南江厂的实习。
他在设计部实习过,也在车间里干过,基本能从设计师和工人两方面的角度去看问题。
眼下林叙虽然还没有大学毕业,但他已经不是造船行业的旁观者了,而是一个参与者。
画图画了太久,林叙手里的热水瓶已经冷了,不过他暂时没空去接热水,而是把热水瓶放到一边,继续画自己没画完的图。
林培在林叙画图的中途回来了,见状也捧起数学书。
他爸妈已经答应了他读研究生这件事,那他回学校之后绝对不能散漫了,得拿出配得上研究生这个身份的成绩。
屋里于是变得更加安静,和两人备战高考那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林文华先一步回家,郭萍回来的时候想叫他一声,一掀开帘子,林叙和林培两人都看着书呢,郭萍脚步声都放低了。
这个寒假,林叙把自己带回来的书都看完了。
他看书挺有规划,一天看多少都替自己安排好了,别的不说,他拎着一包书,跋山涉水从海城回了红河村,不看不是白费了他的精力吗?
临出发前两天,林叙没什么事干,就把林培手头在看的那本杂志拿了过来。
一看杂志上研究的“康威扭结的切片……”,林叙就直接把杂志甩给林培。
果然,他还是学造船更合适。
不止他俩,赵海平和钱鸿也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发奋学习,虽说大二这一年已经弥补了他们入校时的短板,可每个人的专业所涉及的难题有无数,他们现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在别人看来,他们是书呆子,连休息的时间都非得利用起来不可,但林叙很清楚,这么做的不止是他们,他们这一代学生都是这样。
学得越多越深入,他们就越是意识到,他们目前的所学还远远不够。@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而且家里可玩的地方就那些,大队附近他和林培都逛遍了。
寒假快结束了,已经没有人追问他上报纸的具体细节了,林叙才和林培嚣张地在村里晃了一圈又一圈。
赵海平和钱鸿继续抱怨今年宁安大学开学太早:“比你们海城的学校早就算了,居然比宁安其他学校都要早。”
他抱怨主要是下学期他就得外出实战了,到时候人也不在学校,天天在外面风餐露宿。
考古的浪漫都是假的,天天吃土才是真的。
抱怨归抱怨,该钻研的赵海平还是会努力钻研,他就是想和林叙他们多逛一会儿——这个寒假,他们在一起复习的时间更多,一起玩的时间太少了。
“别抱怨了。”钱鸿道,“我们专业才学到我头都大了。”
客观说来,他们每个人看到对方的专业都很头痛,很难想象对方究竟是怎么从一行行宛如天书的说明里学到经验的。
“我这样的日子还得再过好几年呢。”
赵海平这话惹来了钱鸿的吐槽:“你不想读研究生的话,不如让给我读?”
让赵海平是不会让的,他内心里有点浪漫主义,考古虽然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他总能从中找到浪漫的因素。
……
林叙他们照样在开学前两天奔赴学校,或许因为假期里他们提到了将来的打算,外公和外婆都有些感伤。
因为现在两人一年还能在家待上十几二十天,等两人上了班,回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
外公平时不会表露出这种情绪,外婆想到这事却很感伤。
她既高兴林叙和林培都有了出息,可两人读了大学,就意味着他们是国家的人了,两人经常在外面,回家的次数自然就变少了。
左右邻居家的孩子虽然不像林叙林培那么有出息,终归一年到头都能见到人。
当然,这种想法外婆只是私下里和外公说过,并没有在林叙他们面前表露出来。
……
回学校之后,大三这一年的课程照样紧张而充实,林叙每一天都处在忙碌中,相比前两年,他对船舶的理解更为深入,虽然还没有到造船厂和研究所实践过,他自身却已经做好了造船的心理准备。
班里的同学同样进步飞快。
到了大四这一年,班里的同学也各自在决定今后的去向了。
第53章
荣光船厂
第五十三章
荣光船厂。
一家位于山省、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的船厂。
厂里最近流传最多的, 就是厂子要改行、引进日子国电视机生产线的计划。
“电视机可是个好东西,一台可不便宜,tຊ 我侄子家有一台,家里两个孩子天天往他家跑,都不想回自己家了。”
“日子国电视机的生产线不便宜吧?厂子里有这个钱,倒不如先把咱们的工资给发了。”
“厂长他要是能发,他就不会想引进生产线这个事了,咱们厂里不是没订单吗?不然好好的船厂何必要造电视机?咱也不是做这行的。”
在万物复苏的80年代,荣光船厂是一个典型的小船厂。
和南江厂、大连厂这样的造船大厂相比,荣光厂无论规模、技术还是订单量都少得可以。
77年12月以前,荣光船厂倒是经历过一段好时光, 有来自官方和地方上的订单,虽说生产的数量不大,却足够让荣光船厂这么一个小地方的船厂过上好日子。
可77年12月“做出口船”的会议一开, 荣光船厂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为了集中马力做出口船, 国家整合了各家船厂的资源, 发现船厂之间重复建设过多,不仅没有展现出分红、互补的优势,内部甚至出现了互相抢夺资源的情况。
自然地,荣光船厂的订单量就被削减了。
如果只是削减订单倒也罢了, 以荣光船厂的体量,勉强还能撑得下去,可82年新年刚过,厂里就听到通知, 等厂里目前的订单完成后, 就不会有新的订单再下给他们荣光厂了。
对于整个船舶行业而言,82年都是相当特殊的一年, 船舶行业原属于六机部管理,82年改为船舶工业总公司,整个船舶行业也随之进行了全面整顿。
82年改组后,船舶行业更重发展创新,目标是“建大坞,造大船”,开始进行技术引进,而荣光船厂这种小船厂,技术上不占优势,也没有钱造大船坞,现状改善不了,厂里几千号工人的吃饭问题成了压在厂领导肩头的一座大山。
到底走生产电视机的路线,还是坚持造船,这个决定厂领导不敢下,一旦下了,不管哪条路出了问题,厂领导都会成为荣光厂历史的罪人。
在这个年代,大大小小的厂都在受到冲击,不止是他们船厂,其他行业都是一样。
……
83年的初春,荣光厂厂长宋仁发和副厂长方志强在火车站迎接客人。
宋仁发是荣光厂的老厂长,在霍县这个地方,宋仁发是出了名的强硬,可谓一口唾沫一个钉,不过自从厂里的订单大幅缩减后,宋仁发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强势。
整个船舶行业都不景气,军用船舶的订单大幅缩减,大船厂尚在寻找出路,何况他们荣光厂这种小船厂?
他们荣光厂前些年生产的鱼雷快艇,上级部门都夸品质好,对敌作战时十分有用,可这两年,他们还是按原来的图纸生产,却被批评技术落后。
上级领导不会替他们想想,就他们厂的设计科和工艺科,能诞生什么高精尖技术?
宋仁发眼下所等待的,就是来自南江造船厂的一位专家。
荣光厂当年是由南江造船厂为代表的几家大船厂一起支援筹建的——当时也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
而眼下,发展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就只能自生自灭。
想到这一点,宋仁发心里也有些难过。
不过既然是发展的要求,他纵然满腹抱怨也无济于事。
能怪得了谁?还不是因为他们厂产不出高技术产品吗?
要是他们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军用船,厂里还用看这个看那个的脸色?
早上的火车站只有一辆火车停靠,一直到火车上乘客都下来了,那位来自南江厂的专家还没有露面。
走在人潮最后的,是一个穿着深蓝色衬衫的年轻人,对方个子高挑,身材对于见惯了船厂工人的宋仁发而言就太单薄了,看起来更像是在读高中或者大学的学生。
宋仁发很难把对方和南江厂专家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他任荣光厂厂长的这些年,也见过好几位来自南江厂的专家,最年轻的那位都有约莫40岁,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比较生硬,一看就是不太在饭桌上迎来送往的性格。
不过论技术,这些南江厂的专家确实要比他们荣光厂的强得多。
“小孙,咱们和南江厂约的是这个时间吧?”
厂长助理孙德宁名义上被叫“小孙”,实际却也是年近40的中年人了,他是厂长助理,距离成为厂领导班子的一员只有一步之遥。
想他被分到荣光厂已经十几年,历经多般才爬到了厂长助理的位置,荣光厂一旦倒了,他被尊称为厂领导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从这一点上来说,孙德宁比厂长宋仁发更不希望荣光厂出事。
“是这个时间,我在电话里和南江厂那边确认了两遍。”
宋仁发闻言瞪了他一眼,你是确认了两遍,但专家人呢?
副厂长方志强对这一幕无动于衷,他是从地方上调到荣光厂的,不是荣光厂的老人,就算荣光厂倒了,他已有的门路还是能让他到地方上谋个好职务,只是待遇比当荣光厂副厂长差一些罢了。
他自身就是引进日子国电视机线的强烈支持者,只要电视机生产线引进成功,荣光厂生产的电视机卖出去,他就功成身退了。
至于宋仁发的坚持,方志强觉得,这纯粹是做无用功。
就算专家把鱼雷快艇的问题解决了,荣光厂也只是暂时解决了已有的官方订单问题而已,难不成还想再争取新订单?
有这种订单,各大船厂都抢破头了,哪里轮到他们这种三线厂?
再说了,78年以来,政策重点发展的都是沿海城市,他们这种内陆城市原本就不沾光。
宋仁发怎么就意识不到呢?他已经是被历史淘汰的人了。
几人各怀心思,就在这时候,刚刚走在最后的男青年却朝着几人走了过来:“请问,是荣光厂的各位领导吗?”
宋仁发心里闪过一丝不妙的念头,他默默祈祷,南江厂来的专家可千万别是这样的小青年,可他越是祈祷,结果越是不如他所愿,对方微笑着冲他打着招呼:“我是南江厂设计科的林叙,你们叫我小林就好。”
期待的是个老专家,来的却是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年轻,还是他这个厂长亲自去迎接。
宋仁发的心情相当不妙。
是南江造船厂那边没把他们的困难当回事,还是人家南江厂根本就看不上他们荣光厂?
不管是什么理由,对他宋仁发的威信都是一种摧残。
但无奈的是,荣光厂今后还有用得上南江厂的地方,就算南江厂看不上他,人家就派了一个小年轻专家过来,荣光厂还是得认了。
……
林叙坐上了荣光厂来接他的小汽车。
他本科毕业之后按计划去了南江厂,当时据陈明峰说,有好几家船厂在争取他,包括远在东北的大连船厂,林叙考虑到离家近,加上平时经常去南江厂动用厂里的设施,他最终还是选了南江厂。
不然他拍拍屁股走人了,船舶系统就这么大,等以后开会见了南江厂的人,林叙心里都觉得过意不去。
几家研究所也有意招揽林叙,其中就包括海城的708所,林叙感觉自己更适合在船厂,一边做研究,一边见证船被造出来。
同宿舍的同学里,卫强去了大连船厂,华洋留校继续读研究生,王宁琦去了船级社,他们船舶系和林叙一样被分到南江厂的也有好几位。
总体来说,他们77届这批毕业生分布在天南海北,有去了船厂的,也有进了机关的,更有人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船舶总公司。
不过对林叙而言,同学们分到不同的地方有好处,他们可以互相之间交流,尤其在遇上政策的变动或是技术上的难题的时候。
林叙毕业做的是潜艇的设计,刚分配到南江厂的时候,他就分到了设计科,跟在他一位师兄后面学习。
学了一阵,在南江厂建造远洋救生打捞船J121期间,林叙指出了船只设计时的两个小问题,还提出了一点建议。
之后厂里领导觉得他有潜力,就让他参与到J121的建造,之后033型潜艇在武昌造船厂改造,林叙又跟着师兄去武昌造船厂参与了这一型号潜艇的改装,他在武汉停留了半年,对033、035型的潜tຊ艇了解十分深入。
林叙一直认为,厂里对他的使用有把他当成一块砖的意思,他能往哪儿搬就往哪儿搬。
但因为他个人对军用船和民用船的设计都有了解、功底扎实,所以在荣光船厂提出请求时,南江厂的领导把他派了过来。
眼下南江厂是不缺订单的,“世沪”号的成功下水让南江厂接到了来自新加坡轮船公司的集装箱船订单,除此之外,林叙参与的J121号其实是718工程的订单,除了J121号外,南江厂同样设计了“向阳红10号”调查船。
除了造船之外,南江厂还有其他设计订单,比如为宝山钢铁厂建造的烟囱铁塔架,还有为葛洲坝建造的船闸闸门。
林叙毕竟才毕业不久,虽然厂领导看好他的潜力,却不可能让他负责重大项目,对他的使用还以磨练为主。
因而荣光船厂发来邀请,南江厂思量许久,把林叙这个新人派了过来。
因为在厂领导看来,林叙完全有能力担起责任。
大三大四这两年,林叙埋头苦学,把整个大学乃至研究生期间要学的知识都掌握得差不多了,老师们也不会因为他不读研究生而吝于给他指导,相反,因为林叙属于船舶系最顶尖的那批学生,他的想法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不少思考,所以老师们很欢迎他去问。
他人在南江造船厂,温昉却提议林叙一边工作一边读他的研究生,系里愿意为他破一次例,只要林叙把研究生论文交过来就行。
“或者你工作两年再回来读,你们厂里应该有这样的名额,要是你们领导不同意,我去找他说。”
温昉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林叙自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他还是打算在厂里磨练两年再去读研究生。
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他们船舶行业。
第54章
鱼雷快艇
第五十四章
南江厂的领导们对林叙的能力很信任, 荣光船厂却不这么想。
为了迎接林叙这位来自南江厂的“专家”,宋仁发派出了厂里唯一一辆汽车, 采购科长兼他的小舅子想坐都没能坐成。
结果领回来这么年轻的一个“专家”,宋仁发不用想也知道,这会儿副厂长方志强指不定在偷偷笑呢。
既然林叙要他喊“小林”,宋仁发也不客气,在车里就一声声小林喊了起来。
换成南江厂来的其他专家,宋仁发绝对不敢这么干。
南江厂说起来只是一家船厂,可它和同在海城的708所关系紧密,在以前的六机部、现在的船舶公司都有相当丰富的人脉。
就这么说,能在一个行业里当上龙头老大的, 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南江厂能和部里说得上话,以前六机部派人下来考察各船厂,南江厂的专家必然位列其中。
林叙实在是年轻, 宋仁发甚至怀疑, 他会不会是南江厂哪位领导的亲戚, 到他们底下享享福刷刷资历就走。
对林叙来说,他们厂的鱼雷快艇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荣光船厂而言,来自官方的这笔订单却相当重要。
怎么能这么糊弄他们呢?
宋仁发越想越气, 一开始他还能和林叙闲聊两句,问问林叙是哪儿人,又是什么时候被分到南江厂的,后来他干脆连话都不想说了。
孙德宁在一旁冲他使眼色, 想叫他别慢待了来自南江厂的“专家”, 可宋仁发这口气出不掉心里难受。
荣光船厂眼下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他请南江厂帮忙, 也是想叫看荣光厂笑话的人看一看,荣光厂不是那种没有知名度的小厂,他们一个电话就能把南江厂的专家请过来。
但现在,宋仁发可以确定,林叙一旦在厂里露了脸,他宋仁发绝对会丢面子。
别的不说,林叙看着比这两年进厂的子弟还要年轻,他往那儿一站,谁敢相信他是专家?
林叙完全不清楚宋仁发的心理波动,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他这会儿翻着荣光船厂的介绍手册,从第一页往下看。
这手册是厂长助理孙德宁给他的,按林叙的意思,荣光厂直接告诉他鱼雷快艇的毛病就行了,可宋仁发不肯说,孙德宁也不能忤他的意思,他这个厂长助理可是宋仁发一手提拔的。
林叙倒也不介意宋仁发的态度,对方不肯说明情况,等他见了鱼雷快艇就知道了。
对鱼雷快艇,林叙并不陌生,他们交大体育馆就有一艘,林叙没事干就会去摸两下。
在海战当中,鱼雷快艇特别适合近海作战,除了执行攻击任务外,还可以执行巡逻、警戒的任务。
鱼雷快艇在50年代以后可以说是明星产品,据传麦克阿瑟当年曾经靠一艘鱼雷快艇逃离日子国的包围圈,虽然随着导弹快艇的崛起,各国已经不再发展鱼雷快艇,不过国内依然有一些鱼雷快艇的订单,其中就包括荣光厂这一笔。
荣光厂早年间确实是数得上号的鱼雷快艇生产厂家。
林叙不想去批判荣光厂落后,或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是谁都有机会进行技术革新的,哪怕是南江厂,在历史上也有过一阵低谷期。
……
荣光厂所生产的,是70年代后期发展的四管鱼雷快艇,为了提升攻击力,荣光厂根据要求在鱼雷艇快艇加装深水炸弹,从设计思路上来说,荣光厂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知为什么,厂里制造出来的快艇去接受核查,得到的却是不合格的结果。
“厂长,专家来了吗?”
宋仁发的车子才刚进厂,厂里负责制造的工人们就瞧见了。
满心期待的专家没来,来的居然是个小年轻!
“南江厂这是看不起我们吗?”厂里的老工人顿时火了。
“人家用不着看得起咱,南江厂一个月多少钱工资,你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还想着要人家看得起。”
“这个专家也太年轻了吧?”厂里工人议论纷纷。
南江厂这纯粹是敷衍,荣光船厂的工人们没有一个觉得高兴。
可林叙人都来了,鱼雷快艇的问题他们暂时也解决不了,只能叫林叙先看一看。
“林……专家,这快艇你确定看得懂?”
虽然恼火,工人们对林叙的态度却要客气点,不管怎么说,林叙愿意从海城千里迢迢过来,宋仁发在荣光厂威信足,工人们却都是领固定工资的,没必要刻意为难林叙。
“应该没问题的。”林叙道,“我上学的时候,学校里就有一艘鱼雷快艇。”
林叙戴手套,打开舱门,从舱内的动力机关开始一点点探查。
他见了人话还是不多,不过读了几年大学,离顾国前那群人远了,林叙的心情和上辈子已经大有不同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没有板着一张脸,而是面带笑容。
不过才坐进快艇舱,林叙就换上了一副严肃的神情,他绷着脸,目光相当专注,哪怕一张脸看上去还很年轻,但这一刻,和他的视线触及,工人们仿佛看到了之前来南江厂探查的那些专家们。
就算林叙长相更温和,可工人们却觉得,他和那些专家的气质是一样的。
细致一点说,就是锐利。
厂里按图纸精心制作、工人们不分昼夜赶工造出来的船,他们随意查探两下,就能查出一堆毛病。
没过多久,林叙就从驾驶舱里出来了,检查完这一部分,他又去看后续的其他部分。
荣光厂这边制造鱼雷艇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小问题,厂里的技师应该能够查验出来。
抱着这种心态,林叙把能看的角落都看遍了。
他看的时候全情投入,全然没有在意工人们和荣光厂领导脸上的表情。
至于对方因为他年轻不看重他,林叙也不觉得恼怒,他毕业之后遇到过太多次这种情况了,也就是南江厂那边更看重他一些,到了其他地方,确实没什么人会在意他。
又过了一会儿,林叙把这艘鱼雷快艇检查完毕,才出来道:“应该是鱼雷发射管的问题。”
“不可能!”
林叙刚一出声,人群中就有人反驳他:“我们早就检查过发射管了,不可能在这里出问题。”
“这是重型鱼雷发射管,自重太重,一般装备在潜艇上,装在快艇上会拖慢快艇的速度,发射管的安装位置也不太妥当。”
不同型号的鱼雷,安装位置也有不同。
林叙指着鱼雷快艇安装的区域,画了tຊ一条线:“看到没有?这就是安装位置的区别。”
眼下国内生产的鱼雷都是些又笨又重的大家伙,轻型鱼雷才刚刚投入生产,如果林叙没记错的话,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还是鱼2型鱼雷,而在他上辈子,国产鱼雷已经发展到了鱼10这一级别。
荣光厂这艘鱼雷快艇还有点别的毛病,比如焊接,比如电机,林叙现在算是焊接领域的专家,不是他自夸,南江厂那边有船体要焊接,他就是焊接结束后的第二道工序。
以林叙未来人的眼光看,这艘鱼雷快艇其实已经落伍了,甚至不符合80年代官方的配备要求。
不过这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现在都知道导弹快艇更好,而且导弹快艇的设计和鱼雷快艇相似,发展又更迅速,但问题在于,就算有导弹快艇的设计订单,也落不到荣光厂头上来。
“问题就这么简单?”一位老工人问林叙。
林叙点了点头:“就是这么简单。”
荣光厂之前造双管鱼雷快艇的经验更丰富,四管鱼雷快艇是第一次尝试,在对发射管的位置配备上采用了平衡的选择,但实际上,发射管的排布不需要过于平衡。
林叙毕竟还很年轻,虽然他表达观点的模样很自信,工人们依旧对他的说法将信将疑。
生产科长于是去找厂长宋仁发要主意,宋仁发揉着额头:“问我做什么?专家都这么说了,就照专家说的做呗。”
他回厂之后,就用厂里唯一一台电话给南江厂打了过去,他的想法是问问南江厂那边是不是送错人了。
结果电话那头很笃定:“派去的就是林叙,今天最早的一班火车,你们没接到人吗?”
“接是接到了……”宋仁发对林叙满肚子的质疑终究没有说出口,他倒是还想叫南江厂再派一个专家过来,可听那头的意思,专家应该不会再来了。
何况他眼下除了年轻之外,也找不出林叙的其他把柄,年轻就当不了专家吗?他南江厂送过去的人,你荣光厂都不核实一下就说人家不行,这是什么道理嘛!
南江厂可以傲慢,荣光厂却没有傲慢的资格。
宋仁发把生产科长赶了出去,一个人在那生着闷气。
又等了一阵,就见生产科长气喘吁吁地朝他跑过来:“厂长,问题解决了!咱们的快艇好了!!”
生产科长是个技术型书呆子,不会讨好宋仁发,有时候说话不动脑子,还会把他冲到。
宋仁发不是那种大度不计较的性格,之所以还让对方在生产科长的位置上坐着,就是因为这个人确实会生产,懂生产。
荣光厂技术科和工艺科是合并在一起的,但客观来说,生产科倒承担了技术科的大半职责——小厂本身没有什么技术革新,说什么搞技术,也不过是在上级部门检查和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得好听。
而生产科虽然也没有什么技术型人才,但除了按图生产外,产品出现状况,一般也是生产科先发现。
听生产科长这么一说,宋仁发连忙站起来:“真好了!”
“真好了,南江厂的专家是有真本事的。”
宋仁发和生产科长一道去了船坞,之前下水没多久就减速乃至停止的快艇航行时间早已超过了要求,快艇停下来之后,林叙又蹲在地上,和工人们说明快艇的其他毛病。
宋仁发对技术了解不够,他却能听出林叙在指出快艇生产的种种问题,对方还时不时提到导弹艇和鱼雷艇的相似之处,以及当下鱼雷设计的问题。
就算对方只是随口一说,也足以证明他对鱼雷快艇的设计生产都很了解。
从工人们的表情就能观察出来了——对有真本事的专家,他们荣光厂的工人可比他这个厂长要尊重多了。
宋仁发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王八蛋,不少人觉得,厂子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宋仁发要负很大的责任。
第55章
宋仁发的提议
对工人们的看法, 宋仁发打心眼里觉得委屈,别的不说, 订单减少绝对不是荣光厂一加工厂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他宋仁发固然不是东西,可该争取的他都努力为厂里争取到了。
不然他堂堂一个厂长,何必一大早亲自去火车站迎接专家呢?
还不是希望厂里的问题早日解决?
制造导弹艇这事,宋仁发当真想过,只是他们荣光厂技术达不到,拥有技术的工厂也不愿意和他们分享技术。
宋仁发也曾经把厂里的几个技术骨干送出去学习过,那几个人学成归来之后,厂里已经打算上马导弹艇项目了, 可惜因为学习不到位,加上厂里当时经济比较困难,他也只能作罢。
他绝对不是那种守成的厂长, 还是希望自己的厂子能有进一步发展的。
当然, 工人们不了解这一点, 他们不管形势好坏,只在乎自己到手工资的多与少,没有订单就是宋仁发这个厂长没本事,不然老厂长在任的时候订单说有就有, 怎么换了你宋仁发,怎么要什么都没有了?
厂里之所以有人赞成引进日子国电视机生产线的想法,也是因为造电视机能赚钱。
这年头,谁家都想有台电视机。
现在毕竟不是十年前, 经济特区划定后, 来自深市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陆地区,老百姓能接触的产品比前几年丰富多了。
眼下虽然还没到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 可社会风气的开放已经让胆大的一批人开始进行商业上的尝试。
电视机在市面上逐渐变得火爆,价格也不如前些年贵,在老百姓当中很抢手。
生产电视机的利润,宋仁发也很羡慕,毕竟方志强回回都拿利润说事,他说到利润,宋仁发确实反驳不了。
问题在于,他们荣光厂这种内陆厂都知道电视机生产赚钱,其他沿海的厂子不知道?
他们想引进电视机生产线,听方志强说,他有引进彩电生产的门路,那这个消息深市的厂不知道,人家沿海地区那些电视机生产厂家不知道?
何况电视机的核心部件还依赖进口,他们荣光厂在造船技术上都没有实现革新,何谈到一个陌生的领域进行竞争呢?
宋仁发有傲气,脾气也不好,但他对自家厂子有数。
他宁愿去生产导弹,也不想引进电视机生产线。
还有一个原因是——
他是不懂电视机生产线,但是他懂日子国人。
日子国人能做好事,做慈善?
他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笑话。
方志强形容的日子国就好像菩萨一样,低价生产线,先进的生产技术……宋仁发听对方吹得头都大了。
咱们是落后没错,可日子国有必要帮助咱们从落后到先进吗?
这是日子国人干得出来的事吗?
……
接下来的几天,林叙都留在荣光厂,主要是替荣光厂检查鱼雷快艇的细节——鱼雷快艇没几天就要交付了,如果可能的话,荣光厂希望他留到交付结束之后。
在和林叙闲聊的时候,荣光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才知道,林叙是海城交大的毕业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南江造船厂。
技术人员们心里服气了。
造船这个行当里,谁不知道海城交大的名号?
林叙是那里毕业的高材生,难怪年纪轻轻水平就那么高。
还有几个工人听到林叙的名字觉得眼熟,半晌,几人掏出那本《焊接指南》,拿到林叙面前:“这是你写的?”
林叙点了点头:“对。”
他本来就因为看出快艇的问题把这群工人征服了,《焊接指南》一出,更是如同王炸一般。
能写《焊接指南》的人,实操必然厉害,这是工人们的共识。
林叙这时候才知道,《焊接指南》荣光厂的焊接工人人手一本,厂里发的,书店也有得卖,两毛钱一本。
林叙:“……”
能尊重一下他的版权吗?
没人给他这个原作者交一下版权费吗?
不过眼下专利法还没有颁发,林叙倒是考虑过在国外申请一个专利,但遗憾的是,目前华国还没有加入巴黎公约,就算申请了国外专利,他的个人权益也无法保障。
林叙努力回忆着上辈子他接触到的造船领域的新知识——等85年国家加入巴黎公约之后,他得想办法申请一堆专利,也让国外品尝品尝专利壁垒的滋味。
工作之后,林叙就不差钱了。
在南江厂,他一个月能拿60多块工资,这个年代,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基本都是这个工资水准,没有谁会被tຊ开高价。
林叙在厂里拿这么多钱,钱鸿进了机关,工资还比他少一点,毕竟海城生活成本要比宁安市高一些。
林叙他们在技术科,有一个发明奖,按发明的质量划分,这是他们收入的一大来源,年底了也能有点奖金,虽然数目不多,但绝对够吃够花。
他一个人住在厂里的宿舍,平时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工作日林叙早上就泡在技术科,研究厂里的新旧技术,和同事们讨论技术问题,到了休息天,林叙通常也是抱着一堆书在看,或者研究图纸、构思新想法。
林叙一直觉得,他属于按图索骥型的,资料查得不少,也能将行业里的知识融会贯通,然而,要想成为国际领先,还得靠创新。
他不能光依赖已有的资料,已有的资料都是旧东西,包括国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虽然是新东西,但能被发表出来的,绝对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机密。
《焊接指南》被售卖这事林叙不介意,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拿了本指南,给出版社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分一杯羹的想法。
反正出版社是他们船舶系统的,林叙不怕对方不买他的账。
……
林叙在荣光船厂待的这几天里,厂长宋仁发找他吃了两次饭,是在厂里的招待所吃的。
荣光厂眼下境况糟糕,招待所的情形却相当不错,地面贴着瓷砖,桌子都是红木做的大圆桌,上面还安了个转盘。
上的菜则是霍县本地的美食,有鱼有肉有鸡,荤素搭配,大厨的手艺也很出众,见是厂长招待客人,大厨使出了十八班武艺。
宋仁发也向林叙炫耀,说某年六机部的一位处长下来检查工作,对他们招待所的手艺赞不绝口。
宋仁发对林叙客气,主要还是厂里想研制导弹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荣光厂手里倒是有导弹艇的图纸,可他去找上级部门协商的时候,人家只说他们现有的图纸太落后,不是最新技术,就算造出来了,海军那边也不会采购。
荣光厂原来也没钱,鱼雷快艇的订单交付之后,厂里就能有点钱,加上鱼雷快艇和导弹快艇本来有相似度,他们厂至少快艇的框架在,宋仁发觉得,造导弹艇难度应该没有那么大。
林叙闻言摆了摆手:“宋厂长,我们厂派我下来解决技术难题,没有派我造导弹艇。”
“导弹艇也是我们的技术难题呀。”宋仁发皱眉,“我们厂里几千号工人等着吃饭,这导弹艇真能造出来,我们厂才有一线生机。”
宋仁发都听说了,其他厂因为造出了导弹艇,厂子发不出工资的危机解决了。
那家船厂,据宋仁发所知,工资发不出来那阵,连厂长都差点被轰下台了。
这个年头,各家船厂都在想办法自救。
船舶公司是不会救他们的,大大小小的船厂那么多,重复建设的太多,就拿鱼雷快艇举例,现在国家在鱼雷快艇上的投入没那么多了,可和他们荣光厂竞争订单的还有好几家工厂。
不管上级部门同不同意,这导弹艇宋仁发还是想造。
霍县地方肯定是支持他的,荣光厂有上千工人,厂子不行了,这么多工人的去向该怎么办?哪怕厂子半死不活,只要人在厂里,就不会出去闹事。
为荣光厂的前途,宋仁发酝酿了很久,他想过造鱼雷,也想过造修理船,思来想去最合适的还是导弹艇。
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总比盲目开辟新路线强。
宋仁发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他觉得自己比副厂长方志强还是强一筹的。
一旦厂里引进了日子国电视机的生产线,他宋仁发绝对就要退居二线了,到时候厂里的话事人就是方志强。
可在宋仁发心里,这方志强和卖国贼没有任何区别。
林叙虽然被几千人的吃饭这个话题动容,可他毕竟不是荣光厂的正式职工,他可以给荣光厂建议,却不能参与到荣光厂的生产,时间一到他还是得回南江厂去。
原本他在荣光厂待的天数就够久了,再继续拖下去,厂里恐怕都会有想法了。
可林叙没想到的是,宋仁发不知想了什么主意说服他们厂长,厂长和他们技术科的科长居然都转达了愿意让林叙在荣光厂干事创业的意思。
“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厂里给你的发挥空间有限,你就先在荣光厂这边锻炼一阵。”
林叙:“……”
他只能先答应下来。
他心里明白,这就是他们厂领导的真实想法,南江厂是有上万工人的大厂,他们这些年轻人过去,虽然也算被赋予重任,但林叙在设计科做的都是小项目,还有很多设计的图纸都是国外的。
换而言之,哪怕领导给予了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年轻人真正能做的依然很有限。
厂领导也叫林叙不要有心理压力,说宋仁发这个人敢闹,船只要能造出来,他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第56章
造导弹艇
林叙被外派到荣光船厂, 南江厂会给他一定的出差补助,眼下他估计有好一阵不回去, 这笔出差补助还照发。
林叙把手头的钱盘点了一下,他攒了一百多块,全寄给了小舅。
以他对小舅舅妈的了解,这笔钱两人恐怕不会动,等过年回家,两人指不定会把存折交给他。
去年放假回去,小舅就和他说,让他把钱攒一攒,以后肯定用得上。
南江厂是大单位, 厂里职工宿舍建得大,也建得早,要是有机会的话, 林叙也得争取分一套房。
林培还在读研究生, 学校每个月会发补贴, 林叙倒是想赞助他,可他死活不同意。
他也不要小舅和舅妈给钱,靠着学校补贴过日子。
据林培说,他导师对他挺好的, 平时不仅会关注他的研究,校内有项目、校外有比赛,都让他积极报名。
……
林叙也没料到自己会在荣光船厂待这么久,荣光厂特意给他配了一间宿舍, 客观来说, 这间宿舍的面积要比他南江厂的宿舍更大,条件也更好。
林叙早上不用烧水, 就有人把热水拎到他宿舍,吃饭也不用挤食堂,而是和几位厂领导一起吃。
要是他不想在厂里吃,厂外有几家饭馆也是荣光厂的固定合作单位。
见林叙目光惊异,厂长助理孙德宁有些尴尬。
以荣光厂现在的效益,确实不适合这种奢靡生活,不过规矩不是宋仁发这一代定的,而是从前厂子效益好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就算改了,对如今的荣光船厂也没有好处,反而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继续经营,荣光厂欠了不少外债,包括在厂外的饭馆用餐,那也是记账的,如果荣光厂保持这种大手大脚的风格,反而不会有人怀疑厂子的经营出了问题,可一旦荣光厂做什么都扣扣搜搜的,那要债的保准就到了。
何况厂里也要给工人们树立信心,要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荣光厂一定能熬过眼下的危机。
林叙:“……”
林叙不知该说什么,只能说,这种境况不止荣光船厂一家独有,其他工厂也都差不多。
只能说,后世一家家工厂接连倒闭,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他毕竟只是外人,不该对荣光厂的发展路线多加置喙。
林叙之前拒绝宋仁发,是因为他是南江厂的人,其实他本人挺愿意留下来搞研发的。
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比他在南江厂做些零零散散的项目有意思。
……
确定留下来之后,林叙就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导弹艇的设计当中。
最早的导弹艇出现,要追溯到50年代,苏联把“冥河”式舰对舰导弹安装在鱼雷艇上,把鱼雷艇制作成导弹艇(注1),它造价低,威力大,比鱼雷艇的作用更广泛,在几次中东战争中表现活跃。
所以导弹艇的设计本身确实和鱼雷快艇息息相关,荣光厂发展导弹艇项目,思路是没有错的。
导弹艇按排水量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类,可即便是大型的导弹艇,排水量也不过4、500吨而已。
就目前而言,导弹艇并不是一个新领域,国内不少船厂都在尝试开发这一项目。
在目前,国产的主流导弹艇依然是50年代末承接苏联技术的021型,满载排水量205吨,安装了tຊ高炮以及导弹,舰艇上安装了火控雷达、侦查雷达及各种导航系统。
而在各国服役的导弹艇,包括A国的“阿尔·希蒂克”,G国的“信天翁”和“猎豹”,以及F国的“维拉德”和“斗士”,在作战上都各有特点。(注2)
林叙上辈子就很关注各类导弹艇的建设,导弹艇自身的动力装置、系统配备,甚至其所配备的导弹等,一点信息林叙都不曾放过。
荣光厂启动的导弹艇设计,依然是从改造021型开始。
一般情况下,军用船舶的建造都是由官方方面先下订单,工厂再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荣光厂历史上很少动手设计,基本都是按图造船,林叙也不清楚宋仁发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但对方既然让他来造,林叙还是打算试一试。
他把荣光厂技术科和生产科的技术员们叫在一起,先分析021型导弹艇的优势与劣势。
林叙的计划,是在021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功能更多样的导弹艇,满足攻击力的同时,提升导弹艇自身的抗击打能力。
在以往,林叙没有进行过这类尝试,独自开始之后,林叙发现了荣光船厂和南江厂的不同——在理解力上,荣光厂的技术人员确实稍逊一筹,这就要求林叙自身投入更多精力。
他把021型导弹艇的设计图研究再研究,在他认为值得修改的地方画上标记。
首先是排水量的问题,然后是舰载火炮的分布,反舰导弹发射架……林叙自身的设计经验并不丰富,可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他却觉得一艘导弹艇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
林叙并不清楚,在他忙碌的时候,荣光厂内部针对该启动什么项目起了一场争执。
副厂长方志强依然强硬支持引进日子国电视机生产线,在他背后站着霍县相关领导——一旦荣光厂停止接收来自官方的订单,荣光厂今后的发展路线必然是由地方上决定的。
荣光厂虽说是军工企业,可这个年代,搞军工和把“穷”字贴在脸上无异。
放在十几年前,方志强这样的都不配上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宋厂长,我不是不赞成上马新项目,关键是,咱们有这个技术吗?”方志强面露嘲讽之色,“难道你真打算靠那个小年轻把技术关攻破了?”
和方志强私下相熟的厂领导和科长们提起来都觉得可笑,感觉宋仁发就是年纪大了,被一个小年轻牵着鼻子走。
林叙是海城交大毕业的又怎么样?交大毕业的年轻人多了去了,难道都能造火箭、造潜艇?
方志强觉得,林叙也就是会检查鱼雷快艇的毛病而已,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担着一个南江厂的名号而已,可南江厂整整上万号工人,他能排老几?
宋仁发纯粹是失心疯了。
方志强接下来问的问题才真正戳到了宋仁发的痛处:“宋厂长,你非要上马这个项目,官方那边肯接吗?咱们别到时候把这导弹艇造出来了,官方那边又不肯用,春风厂的老路咱们可不能走。”
春风厂和荣光厂性质差不多,也是负责给官方造船的工厂,从某种程度上说,春风厂前些年比荣光厂还要风光,厂子规模大,领导水平也高。
可在官方订单和经费急剧缩减的这几年,春风厂接了一个造鱼雷的订单,鱼雷都快造完了,赶上了订单大幅削减,春风厂这个订单直接就黄了。
春风厂上下欲哭无泪,钱是花出去了,那批鱼雷如今还堆在仓库里。
方志强觉得,以荣光厂目前的技术水平,这导弹艇能不能造出来另说,就算造出来了,能卖给谁?
他眼下先提醒宋仁发两句,要是宋仁发一意孤行,把整个荣光厂带到沟里去,那也不必他来提醒,自然有人收拾宋仁发。
宋仁发确实被点中了心思。
交鱼雷订单的时候,宋仁发动用自己的全部人脉打听过,导弹艇的建造自然比鱼雷艇更重要,但想要突出重围,必然还是要速度快、火力猛的好东西。
他们荣光厂的产品能达到要求吗?
不过在方志强面前,宋仁发不能露出哪怕一丝软弱,面对方志强的唱衰,他只道:“卖不出去咱们就出口,创外汇,只要敢想就能干。”
方志强不屑的神色更明显了。
眼下都是80年代了,宋仁发却还是60年代的思维,还创外汇,也不想想,这个年代,全国造船业能创造出多少外汇?
对宋仁发而言,导弹艇的制造是荣光厂的最后一搏。
他心里同样觉得诧异,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就找上林叙了,林叙会不会根本造不好船?
可他和林叙聊过不止一次,尤其在他动了造导弹艇这个念头后,宋仁发很详细地和林叙谈过很多遍。
荣光厂目前能达到的技术水准,开工后的注意事项,包括船上配备的各式系统——系统配备明明不属于荣光厂,可宋仁发发现,不管和林叙聊导弹艇的哪个方面,林叙总能最迅速地给出答案。
……
在对021型导弹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林叙画了几百张设计图,他负责的主要是导弹艇和鱼雷艇有差异的部分,荣光厂的技术员负责的则是鱼雷快艇原有的设计部分。
他想打造的,是大型的导弹艇。
宋仁发放手任他施为,因而林叙虽然也能感觉到荣光厂内部暗潮汹涌,他却还是专心致志沉浸在制造中。
设计图完成的那天,宋仁发特意过来看了。
林叙的速度比他想象中要快一些,主要是林叙根本没有作为专家的自觉,厂里给他提供的好福利他都顾不上享受,经常吃完早饭就来了技术科,到他下班的时候,技术科经常已经空无一人了。
他这么拼,荣光厂员工们自然大受鼓舞。
技术确实不如人——在林叙到达荣光厂的这些天,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但人家水平高的尚且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他们这些水平不如人的总不能落后吧?
荣光厂能有前些年的风光,还不是厂里老员工们一起努力拼出来的?
荣光厂确实有那种一杯茶一包烟混过去的工人,其中不少人还是厂领导的亲戚,可同样有年轻时候就在厂里打拼,除了荣光厂无处可去,也不希望荣光厂因此改行或者倒了的。
导弹艇别的厂能造,为什么他们不能造?
工人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看不懂图纸,有什么问题,林叙这个笑眯眯的小年轻都给他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方一个外人尚且肯为荣光厂尽心尽力,他们这些老人难道就在一边干看着?
老工人们其实也清楚,靠鱼雷快艇走天下的日子已经到了尽头。
荣光厂宿舍这片有个别工人家里买了电视机,大家平时看《新闻联播》也能看出来,第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导弹艇可谓横扫整片战区,新闻报道里有鱼雷艇的踪影吗?
那自然是没有的。
宋仁发想造导弹艇,厂里工人们也想造。
工人们满心满眼想着恢复荣光厂在6、70年代的荣光,最好再学点技术,不能连鱼雷快艇哪里出了毛病都摸不透。
林叙看着脾气温和,可厂里工人们觉得,每当林叙对他们的操作产生不解时,对方的目光能叫人找条缝钻进去。
对方还比自己年轻那么多!
技不如人没关系,但不能一辈子干看着!
小年轻在这忙里忙外,那还不是他们厂自己人,人家能出力,他们为什么不行?
何况厂里最近给他们补了点工资,全不干活也不像话。
于是一时之间,荣光厂曾经的技术能手们纷纷捡起了自己许久不看的书,使出厂里第一次造鱼雷快艇时的力气,一有空就往林叙跟前凑。
到后来,钻研这事也不止林叙一个人干了,技术科和生产科不少人开始和林叙一起加班,探讨这艘导弹艇能够添加的设备。
导弹艇虽然还没有开始造,可厂里员工对它的构造、开建后要注意的细节却慢慢了如指掌了。
至于能不能卖出去,这是厂领导要焦心的事,轮不到他们这些工人担忧。
他们tຊ只要全心全意把这艘导弹艇造出来就行。
第57章
被举报了
对于厂里的变化, 副厂长方志强冷眼旁观。
他毕竟不是和荣光厂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批人,他所擅长的也不是技术, 厂里信誓旦旦要造出导弹艇,可在方志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不如听他的,先把电视机造出来,这样厂里上千号员工至少能内部消化好几百台。
“老方啊,你这引进生产线的计划怎么样啊?人家日子国客商可不会等你一个。”
方志强闻言皱眉:“宋仁发那个老顽固,得先把他给摆平了。”
方志强也是无言。
宋仁发脑子抽了要造导弹艇,厂里这些工人居然愿意和他一条道走到黑,换成他, 才不会理会宋仁发的疯言疯语。
“你要是没办法,我这边先给你出出力?”电话那头,对方的声音格外沉着, “刚好日子国客商也看中了荣光厂那个地方, 打算再建一个洗衣机厂呢。”
荣光厂负责的主要是军品没错, 可厂房现在占的地皮却是地方上的。
以往荣光厂风光无限的时候,地方上自然不会给厂子制造障碍,但今时不同往日,荣光厂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宋仁发甚至打过让地方上救济的主意。
原本宋仁发做人就一般,他风光的时候人家愿意让着他,可眼下他已经不复曾经的光彩,谁还能包容他那个臭脾气?
方志强却仍有些犹豫:“万一他们真能造出导弹艇呢?”
对方轻哂一声:“你不是早就说了吗?以荣光厂目前的技术水平, 绝对造不出导弹艇。”
如果荣光厂可以造导弹艇, 方志强他们这些人哪里敢打厂子的主意?
照方志强的说法,宋仁发病急乱投医, 找了个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来造导弹艇。
导弹艇难道是地里的大白菜,他想造就能造出来?
方志强犹豫了片刻,终归没有出声。
他之所以觉得忐忑,是因为他最近偶尔会和林叙碰面。
对方确实是个年轻人,长得很秀气,看起来和他儿子差不多大。
对方刚到厂里的时候,方志强没有在意,甚至对方和宋仁发合谋搞导弹艇,方志强也觉得这两人是在做梦。
但和林叙接触过之后,方志强意识到,他有点看不懂林叙。
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对方年轻的身体里有一个成熟的灵魂,他对研究的执拗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方志强有种自己被对方看透了的感觉。
他这种想法不足为外人道,却一直在他心里默默藏着。
虽然方志强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
林叙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个年轻人罢了。
论技术,对方或许比他强,可论心机,方志强觉得,林叙恐怕连他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
林叙眼下已经完成了导弹艇的设计图。
“这玩意儿确定能造?”
老工人虽然相信林济,可造导弹艇,他们那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出问题了咋办?”
按这艘导弹艇的设计目标,它的排水量达到了足足500吨,是当下主流的021型的两倍还要多,除此之外,在艇艉部分,林叙计划布置两座反舰导弹发射架,在1980年,鹰击系列最早的一款导弹应该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如果官方愿意购买荣光厂生产的导弹艇的话,发射架摆在这,能装就能用。
宋仁发为了和方志强争口气,说这艘导弹艇可以用于出口,林叙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卖不到远处,卖给近处几个关系不错的国家也不是不行。
既然“长城”号、“世沪”号这几艘散货船都卖了出去,没道理军船卖不出去。
方志强觉得宋仁发在疯想,可他如果知道林叙的真实想法,恐怕要觉得两个人疯到一处去了。
林叙是根据自己两辈子对导弹艇的了解去构想的——全球有实力造出导弹艇的国家本就不多,这艘导弹艇的设计中加入了一些几年之后才能发展的技术,为什么不能卖?
要不是资源有限,林叙甚至想给这艘导弹艇设计一个隐身外壳,不过就算目前材料达不到要求,在涂装的设计上,林叙还是对亮度和颜色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当然,他目前只是确定了基本目标,实际制造出来会是什么样,林叙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除了两架导弹发射架外,这艘导弹艇上还安装了两座全自动舰炮,放在以往,021型的舰炮还是得人工操作。
除此之外,在021型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林叙还增加了一个光电探测系统的选项,这可以帮助舰艇在恶劣天气找出隐蔽的威胁物。
总结起来,他的设计图相当简单粗暴——能装则装,来一发猛的对手回老家最好。
设计图出炉之后,荣光厂这边之所以产生质疑,是因为林叙做的改动并不算多,就像他指出鱼雷发射管的问题那样,他的改动可能只是更换了原有装置的位置。
这样细微的改动,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还有续航问题。
众所周知,导弹艇的续航能力比较差,针对续航的问题,林叙提过几次改动的想法,主要是针对船体的设计。
这个问题不仅当下存在,放在几十年以后,导弹艇续航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当然由于它自身就不是长距离、长时间作战的舰艇,闪电战、火力猛才是它的特色,林叙也并不强求,只要荣光厂造出来的这艘导弹艇比当下的主流型号强就行。
……
设计图几番讨论后逐渐完善,宋仁发虽然让林叙放手去做,对于导弹艇的建造,他个人却相当关心,从林叙做准备开始,宋仁发只要有空,都会过来盯一盯进度。
当然,他是打着关怀专家的名义。
设计图出炉之后,接下来就是造船经费的问题了。
荣光厂的造船经费本就捉襟见肘,虽说收到了鱼雷快艇的款项,可因为导弹艇是荣光厂自身决定上马的项目,官方并未向荣光厂订购,这笔钱是由荣光厂先垫的。
在这个年代,宋仁发的举动可谓疯狂。
哪怕仅仅是一艘导弹艇,造价也并不便宜。
宋仁发一条道走到黑的理由是——不造导弹艇,荣光厂该造什么?
造鱼雷艇更不可能有人买,账上还有点资金,难道真要留给方志强引进电视机生产线?
那还不如他先花了。
有造鱼雷快艇的经验在,荣光厂造导弹艇的成本比其他厂子还是低一些的。
因而导弹艇开工之后,宋仁发批条子批得很快,他想好了,要是导弹艇造不好,大不了改一改造回原来的鱼雷快艇。
官方那边不肯买的话,他就卖给内河,便宜点卖,这两年国内政策松动了,内河巡逻也会用到舰艇。
大不了打折。
宋仁发一直坚信,导弹艇绝对是能造出来的,图纸摆在那里,以他们厂的建造技术,绝对能原样建造一艘好艇出来。
……
荣光厂生产的RG号导弹艇正式开工了!
导弹艇的设计集合了厂里各科的智慧,正式开工后,不管是否参与到设计,工人们都好奇地追着看。
鱼雷快艇交付成功后,荣光厂各个车间已经有一阵子没开工了,正愁着没活干呢,厂长宋仁发就带着新任务下来了。
生产开始之后,林叙又开始游走于各个车间。
他挺好奇导弹艇的生产过程的。
各个工厂的生产风格不同,他更熟悉南江厂那块,对其他厂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这会儿正好可以去看一看。
除此之外,既然设计图是他出的,那么生产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应该由他来解答。
厂里工人对他的称呼,也从“小林”、“林专家”变成了“林工”。
据林叙所知,这是技术人才在工人们当中享受的最高待遇。
林叙心里清楚,从设计图纸到生产,中间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过因为021型本身是成熟的导弹艇,他是进行的改造升级,不是完全的创造,所以产生的问题也并非导弹艇本身,而是艇上各系统之间的磨合问题。
导弹艇建造的几个月里,林叙几乎整天和工人们泡在一起,天最热的那一阵,工人们下水,他也没有闲着,负责检查艇身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林叙属于实干派,对于一艘舰艇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就算一开始了解得不深,大学毕业后这几年的磨练也让他成长了许多。
船上的动力系统是他相对薄弱的部分,因为他对船的外壳各方面了解tຊ更深入,不过荣光厂有这方面的人才,林叙向对方学到了不少知识。
总而言之,一艘船设计完成之后,林叙不会置之不理,建造的各部分他都会去了解,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闲不住,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对造船很感兴趣。
快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要不是南江厂那边打来的电话,林叙都差点忘了自己是南江厂的人了。
他感觉再这么下去,厂领导恐怕都要把他忘了。
毕竟今年海城交大又会有毕业生入职南江厂,有天赋的毕业生绝对不止林叙一个。
在建造导弹艇的一开始,南江厂那边还会时不时关注一下林叙的动向——林叙没有透露设计导弹艇的具体细节,他虽然是南江厂的人,可导弹艇是荣光船厂的机密,这点规矩林叙还是懂的。
因而,在南江厂方面看来,林叙在荣光厂帮忙设计的应该是021型导弹艇,荣光厂毕竟是三线厂,造不出021型再正常不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确实越来越少了,南江厂林叙的几位师兄都觉得,林叙在这边应该已经慢慢掌控了形势。
不过林叙并不担心自己被人忘了,他在这造船造得挺开心。
回南江厂之后,他大不了去坐冷板凳。
旁人眼中的冷板凳对林叙而言却不是冷板凳,哪怕把他分配到档案室,他也能有滋有味地查出不少资料。
南江厂都有百年历史了,这么长的时间里,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关注。
何况厂里不太可能把他发配,他有那么多师兄老师在呢!
现任厂长是他师兄,下一届新换的厂长——还是他师兄。
林叙兢兢业业关注着导弹艇的建造,眼看着胜利在望,就在船开始试验的前一天,厂里忽然传出消息——
厂长宋仁发被举报了!
被举报的理由是:硬推项目上马,没有条件虚构条件,浪费国有资源!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这艘荣光厂自制的导弹艇。
第58章
宋仁发挨骂
第五十八章
宋仁发那是什么人?
人人皆知的荣光厂土霸王, 霍县这块地盘,老百姓未必知道县长是谁, 宋仁发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荣光厂眼下是不如从前效益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县城一共这么大点地方,谁家不和荣光厂的干部职工沾亲带故?
“宋厂长能被查?不可能吧?”
“就因为咱们这艘导弹艇?我看他被举报不是因为这,是因为咱们没引进方志强那小日子的电视机生产线吧?”
“从前宋仁发也不是没被查过,厂里不还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工人们以为,这传言不会把宋仁发怎么样,可第二天,每天都会过来关注导弹艇动向的宋仁发早上没有在厂里露面。
第三天、第四天同样如此。
厂里那辆专属宋仁发的小汽车, 这几天似乎也不见了踪影。
导弹艇眼看着就要下水试验了,这天早晨,林叙和工人师傅们约好了时间, 打算再上艇检查一番, 可他人刚到船坞, 就被几道身影拦住了。
副厂长方志强和厂里几位科长一道把林叙拦住:“小林啊,你没听说宋仁发被举报的消息?”
林叙一脸淡定看向他:“我听说了。”
“那这导弹艇的试验暂时不用做了。”
方志强长着一副慈眉善目的好人相,笑起来眼睛细细长,他嘴上客气, 说出的话却不容林叙辩驳。
林叙皱眉道:“为什么?试验就差一步了,宋厂长被举报和这事有关系?”
“导弹艇宋仁发个人独断要搞的项目,不符合我们荣光厂全体员工的利益,没有经过民主决策, 这个项目就算试验了, 也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林叙毕竟是外人,方志强对他陈述时倒没有用笃定的语气。
但在方志强心目中, 导弹艇这个项目是绝对成不了的。
那不然宋仁发这次怎么就被举报成功了?
以往斗不倒宋仁发,是因为他们荣光厂能做鱼雷快艇,宋仁发不会上马厂里造不了的项目,一些小问题,上面也没必要和他多计较。
可导弹艇就不一样了。
荣光厂根本就没有能力造,造不了还要硬造,那就是对国有资源的极大浪费。@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导弹艇多贵啊?由着宋仁发这么折腾,再大的家业也守不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方志强不由庆幸,在宋仁发提议造导弹艇的时候,他第一个投了反对票。
这会儿宋仁发估计在船舶公司那边检讨呢。
虽然厂子里新任命还没有下来,但方志强可以笃定,宋仁发这个厂长绝对干不了了。
方志强已经计划好了,等宋仁发的罪状下来,他就把厂里接不到订单、运转艰难这些问题全部推到宋仁发身上,再顺顺当当引入日子国的电视机生产线。
到那时候,他不仅能坐上荣光厂厂长的位置,更能把荣光厂的发展带入新境地。
……
方志强相信,就算林叙情商再低,也应该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见林叙还要质疑,方志强又补充道:“这艘导弹艇就相当于宋仁发的犯罪证据,它的所有权已经不归咱们厂了,而是应该封存起来,留待上级部门和海军的领导做进一步检查。”
林叙都快笑了:“犯罪证据?”
方志强表面上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林叙却怀疑,他可能连导弹艇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毕竟到了试验的时候,林叙还是想争取一下,他希望方志强能给他一个机会,把试验做好:“争取在上级部门来之前交出一艘完美的舰艇。”
林叙不这么说还好,他一开口,方志强脸上的不屑之意表达得更加明显:“林专家,叫你一声专家,你真以为自己什么都会?”
方志强原本还担心宋仁发留了后手,让林叙这个小年轻挡在前面做烟雾弹,可实际上请来了其他专家来为荣光厂研究导弹艇。
然而,经过他一番探查,负责设计图纸和工艺的,居然就是林叙和荣光厂技术科生产科的几个人。
荣光厂这些人是什么水平,他方志强还不清楚?
工人们还说什么导弹艇要下水要试验,演戏演得自己当真了?
林叙争取了,生产科的科长和几位说得上话的师傅也去找方志强争取了,方志强的态度始终很强硬,不行就是不行。
他心里一直对宋仁发隐隐有恨意,要不是宋仁发拦着,他那个电视机项目早就在荣光厂开工了。
荣光厂要是生产电视机,那就是整个霍县第一家,放在全省,那也绝对是数得上的电视机厂。
偏偏因为宋仁发这个老顽固的短视,让他失去了这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他甚至想问问林叙,宋仁发不懂,他这么个年轻的大学生难道不懂吗?
就因为自己学了船舶专业,就觉得造船最牛?
方志强不是分管生产的厂长,可他对经济略通一二。
这年头,别说荣光厂这种吃海军订单的船厂,整个造船行业都相当不景气,订单削减了有三四成。
要是改造电视机,那可是一派欣欣向荣!
好好的年轻人非学老古板造船,真不晓得这书念出来有什么用。
“听方厂长这意思,宋厂长这次凶多吉少?”
方志强人刚走,工人们就议论开了:“那咱们造的船怎么办?”
“以后不会真要造电视机了吧?”
生产科科长鲁平一根接一根抽着烟:“你们少说两句。”
厂长和副厂长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还叫林叙这个外人看到了,鲁平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
刚刚方志强发话,还是林叙挡在前头,自己这个厂里人没敢和方志强抗衡,只叫林叙扛住了所有炮火。
鲁平清楚,方志强有后台,进厂之后在宋仁发手底下忍了太久了,能让他那么直白地表露出宋仁发不行了的意思,说明这次宋仁发注定要被整了。
他是不想跟着方志强的。
方志强只喜欢那些拍他马屁的人,这个人对造船一窍不通,偏偏就喜欢“引进”、“开发”这些大词汇。
虽说宋仁发也喜欢被拍马屁,这是当领导的通病,可宋仁发至少懂生产,尊重生产,不会脑子一热就叫他们这群造船的去造电视机。
他这个生产科长老挨宋仁发的骂,说他这儿效率低那儿速度慢,可宋仁发对工人、尤其是对有经验的老工人很尊重。
鲁平看着,方志强可不是那种尊重工人的人,上级有领导来检查,他跑得比谁都快,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可对下级和工人……不说也罢。
眼下方志强明摆着不信他们荣光厂能造出导弹艇,但鲁平从设计到动工都跟着林tຊ叙的节奏走的。
作为生产科长,鲁平技术也是过硬的,导弹艇没有试验,他不清楚这艘舰艇究竟被造成了什么样。
他可以肯定的是,林叙造船绝对不是胡来,这艘导弹艇的设计与建造是有理论与技术支撑的。
……
与此同时,某省船舶公司。
举报信上明晃晃写着荣光厂在造“导弹艇”,本以为宋仁发在瞎搞胡搞,把人叫过来一问,宋仁发这头倔驴,居然真嚷嚷着自家厂里造出了导弹艇。
领导指着他鼻子骂:“宋仁发啊宋仁发,你这好大喜功的毛病还是改不掉,你们荣光厂要是能造导弹艇,至于一个订单都抢不到吗?”
从船舶公司的角度出发,把小船厂取缔、合并是大势所趋,行业发展不景气,再不合力专攻高精尖、高利润的领域,反而把资源放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船厂,那对整个船舶行业的发展都是无益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船舶系统上下都热烈欢迎这一变革。
谁都知道,手下越多的领导越有排场,整个系统都是大船厂,一个个有底蕴有历史有钱有门路,那到底该谁指挥谁?
荣光厂眼下就属于拿不出手的那类船厂,虽说宋仁发这个厂长能搅和,可没有强势的产品,他再能闹也没用。
在省船舶公司的计划里,荣光船厂需要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路线,对厂子来说,经历这一过程或许艰难,但荣光厂账目上还有钱,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比一些开工都开不了的厂境况还是好一些的。
可谁也没料到,宋仁发居然拿这笔钱去造导弹艇了。
哪怕他再造几艘鱼雷艇也行啊,导弹艇这东西,海军那边都不是所有队伍都能配上。
荣光厂没技术没人才,拿什么造?
领导思索片刻,想着给宋仁发一个机会,就问他:“你们造导弹艇,图纸哪来的,请的哪里的专家?”
宋仁发一句“自己设计”刚冒出来,领导就想拿桌上的玻璃杯砸自己的脑袋。
好在“南江厂的专家”这一句挽救了他一把,还知道请专家,这宋仁发终究没有蠢到家。
然而下一刻,宋仁发对“专家”的描述就让领导低下去的血压再次飙升。
20多岁的专家,才从海城交大毕业不久……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敢想敢干啊!
可宋仁发居然还在振振有词,强调自家荣光厂已经把导弹艇造出来了。
领导:“……”
半晌,他忍不住问宋仁发:“这事海军那边知道吗?”
宋仁发在荣光厂是英雄豪杰,在领导面前却能屈能伸,这是他干了多年厂长的不二法门。
他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还好,这事还有得救。”
就是宋仁发得受点罪。
到了给上级汇报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描述成“宋仁发深恨导弹艇开发上的短板,出于对提高作战力量的渴望,他一时糊涂犯了个错。”
可如果这事被海军方面知道了,那就是本省的船厂非要瞎搞,那导弹艇要是真造出一堆废铜烂铁,整个省的造船实力都会受到质疑。
领导已经替宋仁发规划好了,就按一意孤行但又热爱造船这个角度去塑造。
总而言之,谁也别看到那艘导弹艇,就让它静静消失。
还得把宋仁发的嘴堵住,不能让他满大街嚷嚷着自己把导弹艇造出来了。
他们这个行业,荣光厂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荣光厂还属于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先不管究竟研发生产出了什么玩意儿,还有那种带着图纸去造还造不出东西的厂,订单期限都快到了,厂子里求爷爷告奶奶,把当初争抢订单时的意气风发都抛到了脑后。
领导唯一想不通的,是宋仁发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虽然宋仁发这人一直挺莽的,前些年带着荣光厂干出了不少成绩。
把宋仁发狠狠训了两句,没在对方嘴里听到诸如“我造出来了”之类的疯话,领导总算稍稍安心了一些。
就在这时候,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
领导指指宋仁发:“你先在这坐着,我等会再说你。”
他感觉宋仁发还有些桀骜不驯,打算再点他两下。
然而,电话接通的一瞬间,领导嘴巴张大:“他们明天要过来?”
“我们这边没有通知,生产之前也没有和对方沟通过……”
电话那头却传出了一道爽朗的笑声:“造出了好东西怎么能藏着掖着呢?你藏也藏不住啊。”
“就这么说定了,后天中午到霍县荣光厂,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他们新造的导弹艇。”
领导:“……”
他目光化作一道凶光,直直射向了宋仁发头顶。
如果眼神能够刀人,宋仁发早已被撕成千片。
“听到了没有?后天中午,你们新造的那艘导弹艇要拉出来溜溜了。”
“导弹艇”这三个字,领导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第59章
检查
消息自然是方志强请人放出来的。
对于能让宋仁发丢脸的事, 他是一样不想放过,至于荣光厂会因此遭遇什么危机, 方志强才不想管。
在他看来,就算荣光厂因此名声扫地,源头不还是在宋仁发那儿吗?
宋仁发敢造导弹艇,就别怪他去举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厂里其他人要怪也先怪宋仁发,怪不到他头上。
再说了,这导弹艇造出来本来不就是要卖给海军吗?他都提前替宋仁发把事儿做了,宋仁发该感谢他才对。
方志强在荣光厂兴致勃勃地等着检查组过来。
……
林叙他们知道消息时已经晚了一步,他表情还好,舰艇的制造过程他全程都有跟进, 就算出了问题,那也是正常试验所面临的问题,检查组过来不会看到一堆破铜烂铁。
生产科科长鲁平倒是很紧张, 他觉得, 这所谓的检查组恐怕就是方志强拉来给厂里找麻烦的。
对这艘导弹艇, 他终归是不如林叙有底气。
试验之前他心里其实是有信心的,可厂长宋仁发一直没见回来,副厂长方志强表露出来的恶意又太明显。
林叙看起来倒是信心十足,但问题在于, 林叙不是他们荣光厂的人,导弹艇出了问题,责任也轮不到林叙一个20多的小年轻来背!
鲁平急得直冒火,整个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可眼下也没什么办法了。
方志强的人守着船坞, 他们也没法到艇上做改动。
鲁平觑了一眼林叙, 对方依然稳稳当当坐着,手里捧着一本船舶类的杂志。
林叙好学这事鲁平是清楚的, 但他没想到,已经火烧眉毛了,林叙居然还能这么沉稳。
“林工,你在想什么?”鲁平问。
林叙转向他:“你们厂造的鱼雷快艇,一般是海军派人驾驶吗?”
“那是当然,他们用的东西嘛。”
“那就好。”
导弹艇,顾名思义,得配置相应的导弹,以往荣光厂生产的鱼雷快艇,鱼雷都是由海军方面找其他工厂采购,眼下他们这艘导弹艇确实造出来了,可相应的导弹还没有配置完成。
不过林叙觉得,只要不是存着刁难的心思过来检查,他们这艘导弹艇目前的配置应该足以吸引内行人的目光了。
……
检查组说是中午到,其实上午就到了,这是一个临时组成的检查组,主要目的就是查验荣光厂自主建造的导弹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方志强去吹风的时候可是费了老大劲,强调这艘舰艇的“创新”、“革命性”和“战斗力”,他连“跨时代”这种夸张到极点的词都用上了。
检查组的几位军官都是严肃的人,听到这种传闻来了兴致:“三线厂能有这种奋进精神,可以说是业内楷模。”
荣光厂能不能造导弹艇,检查组的军官心里隐隐有数,不过在没见到舰艇之前,他们不好表露出什么倾向。
造不出来还好说,真造出来了,他们冷冰冰的态度不是影响厂子干事创业的热情吗?
军官们兴致盎然,船舶公司的几位领导脸色却黑得如锅底一般。
“你这艘导弹艇,有鱼雷艇的质量吗?”一位领导问宋仁发。
宋仁发:“那就是导弹艇啊。”
领导:“……你们厂里造过导弹艇吗?”
宋仁发:“这不是造出来了吗?您等会就能看到。”
领导:“……”
宋仁发这人没救了。
不过就算宋仁发造出了一艘烂船,只要没烂到一定程度,船舶公司也会替他好好找补找补。
实在不行,就让荣光船厂和其他船厂割席,表示荣光厂产品的质量不能代表本省的其他船厂。
一行人tຊ来到了船坞前。
副厂长方志强已经安排好一切,就等着检查组过来了,林叙原本是不必参与这种领导层次的活动的,毕竟他不是南江厂自己人,可方志强为了展现宋仁发的霸道,特意把他叫了过来。
林叙一张年轻过头的脸往那儿一杵,配上方志强的介绍,任何人都该清楚,这艘导弹艇是注定合格不了了。
检查组领头的海军军官本身很了解导弹艇,看到林叙的脸后,他目光微微有些沉:“这就是荣光厂的导弹艇?”
在船坞前露出水面的,是一艘线条更流畅,但颜色区别于其他导弹艇的舰艇。
一行人上了船。
方志强走在人群中,能明显感觉到此刻的气压有些低,船舶公司那几位领导看他的目光已经有些不善了,放在以往,这样的目光会让他畏惧,但现在,这只是宋仁发完蛋前的垂死挣扎罢了。
但下一秒,他听到最前面那位海军军官的一声轻“咦”。
军官的目光在众人身上徘徊,最终落到林叙头上:“要搭载的是鹰击系列反舰导弹?”
“对。”林叙点了点头。
“发射架的位置前移了?”军官摸着下巴,沉吟着发射架位置变动的原因,他围着舰艇转了一圈,忽然意识到,移动过后,就能借助位置的优势变双联装为三联装,火炮自然会更加猛烈。
这也是林叙在开工之前做的改动,改动不大,却能够提升导弹艇自身的攻击力。
桅杆顶部还加装了一套光电探测系统,除此之外,排水量的数字也得到确认,荣光厂设计的这艘导弹艇的排水量要比目前在服役的导弹艇大得多。
021型配备的系统,这艘导弹艇上也齐全,不仅如此,它的系统似乎比021型更完备。
而林叙虽然年轻,他对导弹艇的了解却出乎意料,并不是夸夸而谈。
除了没有亲自试验之外,这似乎就是一艘在021型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装的导弹艇,而且是一艘成品。
来荣光厂之前,海军这边当然了解过荣光厂的情况,造舰艇本身并不难,毕竟荣光厂有造鱼雷艇的经验,可导弹艇配备的系统,还有这类舰艇在实战性能的优缺点,都不是荣光厂能轻易造出来的。
船舶公司跟来的几位领导也有些震惊。
宋仁发一直在说造出来了,他们还以为对方是在糊弄,却没想,他们眼前居然真的有一艘崭新的导弹艇。
船舶公司这群领导自然是懂船的,别的不说,这艘导弹艇在数据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火力似乎更凶猛一些。
军官依然在提问林叙:“光电系统是为了感应敌船吗?”
“不全是靠雷达感应,还包括热度感应。”
“舰身设计做的改动是为什么?”
“加了一点特殊涂料,可以屏蔽对方的雷达干扰,但不是100%屏蔽。”
军官眼睛顿时亮了:“你再详细说说。”
荣光厂造的这艘导弹艇已经给了他很大的惊喜,不管怎么说,就目前而言,正在服役的依然是021型,海军方面也在尝试对021型进行改造,但改造的幅度并不算大。
舰身设计更加隐蔽这一点,据他所知,眼下只有荣光厂能够做到。
导弹艇本身就是近海作战的神器,讲究的是来去如风,高效、速度快,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苏联刚开发出这类舰艇的时候,还有国家嘲笑,说导弹艇就像玩具似的,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近几年的几场海战却是啪啪打脸。
在措手不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措手不及,这不就是海战中的刺客吗?
军官觉得有必要再和林叙聊聊,于是问到了双联火炮改三联火炮的事,问林叙是怎么想到的。
他本以为自己会听到一个有创意的回答,但林叙答的是:“原本想装四联的,但是目前带不动。”
军官:“……”
四弹齐发,那副场景想想也很恢宏。
问题在于,这个人怎么敢想的?
……
领头的军官开始找林叙问问题的时候,方志强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眼见得军官的表情越来越柔和,现场的氛围根本不是刚来时那么紧绷,方志强心里一急,连忙道:“现在还只是刚造出来,还没有试验过,谁也不知道实战效果如何。”
他这话一出,就见宋仁发冷冷盯着他。
方志强却顾不上宋仁发的想法,他只想提醒检查组来的几位海军军官,他们过来是查毛病的,不是和林叙一唱一和的。
“我们也要反省,当时荣光厂造导弹艇的计划没有经过批准,是私底下进行的,工人的质疑声比较响。”船舶公司一位领导立刻解释道。
“这不是荣光厂的问题。”领头军官道,“我们下发给各船厂的订单,通常是根据我们对船厂实力的判断来决定的,这一方法也有弊端,就是忽略了一些实际有实力生产、有能力创新的船厂,比如你们荣光厂。”
这艘导弹艇看着就是比021型强,军官已经计划好了,等检查结束,他要立刻给领导打报告,争取尽快把它开走。
今天过来的是他,他敢保证,这艘船要是被其他地方看到了,保准也会过来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别的不说,哪怕是021型,也不是谁家都能配的。
他们先把这艘要了,就能早其他地方几年开上新导弹艇,到时候不管是实战还是大比武,人家打两发导弹,他打三发,别提多美了。
这艘导弹艇还有一定的隐身功能,到时候他想打谁打谁,别人想打他还打不到。
这就是一艘好艇!
看归看,该下水还是要下水,检查组这边派出了几个年轻军官,登上舰艇后不久,军官们就迅速给出了反馈。
这艘舰艇的速度更快了,续航能力居然要比021型更快。
火炮攻击力暂时无法确定,可舰艇发现障碍物的能力、躲避的灵敏度都要更强!
它是在021型基础上进行的革新,操纵惯了021型导弹艇的军官们也不会觉得不适应。
总而言之,不管是续航、隐蔽性还有各系统的适配性,这毫无疑问都符合海军采购导弹艇的需求。
就算导弹发射架不适配,再改一改就行了,那反而不是当下问题的关键。
军官们看向林叙的双眼仿佛在发光。
宋仁发双眼也发亮。
“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荣光厂的实力,荣光厂完全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导弹艇嘛!”
海军军官很快联络了上级,汇报自己在荣光厂的所见所闻。
虽然暂时没提采购导弹艇的计划,可这天下午,检查组几乎所有人都在这艘导弹艇上上下下,对每一个部分都看得格外细致。
副厂长方志强被排除在了众人之外,不管是宋仁发还是船舶公司的领导,看向他的目光都只有冷漠。
谁都知道检查组是他引来的。
方志强可以想方设法引进电视机生产线,但作为荣光厂的副厂长,他应该一切以荣光厂利益为重。
检查幸亏是没出问题,可如果出了问题呢?
他一个副厂长可以没有能力,却不能千方百计拖荣光厂的后腿。
宋仁发造导弹艇,说起来确实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可对于厂里一部分干部职工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救?
不是人人都想造电视机的。
就算荣光厂造不出导弹艇,方志强何必那么着急上蹿下跳,一副恨不能荣光厂早日关门的模样?
船舶公司其实是有意让荣光厂和其他厂合并,或者考虑改变生产内容,只要荣光厂跟不上船舶行业发展的潮流,方志强所想的一切有很大可能发生。
他坏就坏在太着急了。
检查通过的那一瞬,方志强就清楚,要走的不是宋仁发,而是他了。
成王败寇,他无话可说,可想到造导弹艇的前因后果,方志强还是忍不住瞪了林叙一眼。
林叙反瞪了回去,他瞪得太狠,差点翻白眼了。
第60章
后续
第六十章
检查组一行人到来后的几天, 荣光船厂上下格外忙碌——厂里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这几天,船舶公司和海军方面的专家来来去去, 专盯着新造的这艘导弹艇仔细研究。
领导过来,工人们一开始还看得挺新鲜,之后就慢慢麻木了。
但很快,兴奋的心情在工人们当中蔓延。
“我听说,咱们的导弹艇通过了检查,上面要来下订单,还是一笔大订单!”
“真的假的?”
“那不然这些天怎tຊ么一直有人过来?”
一说起订单,大家都来了劲:“咱们厂有阵子没开张了吧?这次接了多少订单?”
“这咱们哪知道?厂里让造多少,咱们就造多少。”
“林工还继续留咱们厂吗?有他在旁边指导, 我干活都更利索些。”
“人家是南江厂的人,怎么会一直留在咱们荣光厂?”
说起林叙的去留,工人们都有些蔫了。
宋仁发把工人们组织起来开会的时候, 夸他们这批人有生产鱼雷快艇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支撑, 由鱼雷艇转造导弹艇, 他们完全可以做到。
实际上,谁都清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洗衣机和抽水泵还都能抽水呢, 制造起来是一样吗?
以他们厂的技术,能看懂021型的图纸就不错了。
导弹艇能造出来,多亏了林叙的指导。
……
林叙这几天同样很忙。
他的任务是帮荣光厂造导弹艇,舰艇已经造出来了, 按理说他该功成身退了, 可他眼下却连吃饭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船舶公司派来的专家,见了他总要慈爱地问一声, 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老师是哪位,还有人抱怨到了陈明峰头上,说他教出来的学生光知道往海城送,也不为其他地方考虑考虑,交通大学可不只是海城交大。
林叙:“……”
这又是一个交大正统在XX的忠实拥护者。
海军方面来的专家们看起来就严肃多了,那艘导弹艇被他们研究了又研究,还实操过效果,专家组离开荣光厂的时候,关于这艘导弹艇的报告就有整整一本。
谁都没有料到,荣光船厂这样一座三线小厂居然真能研发出一艘崭新的导弹艇,从各项数据来看,它的性能都大大优于目前正在服役的021型。
眼下,海军拥有的装备还不能完全走独立自主路线,在苏联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才是各艘舰艇的常态。
荣光厂制造的这艘导弹艇,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逊色于法德两家生产的新型导弹艇,在隐蔽性和攻击力上甚至更胜一筹。
研发本身是需要时间的,放在武器制造上,再微小的改动都不可能按天来计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刚到荣光厂的时候,检查组一行人心态是很平稳的,看到导弹艇的那一瞬,心情则稍稍有些起伏,而第二天以后,在专家们确定了这艘导弹艇的性能之后,一行人的心情已经不能只用激动来形容了。
而听说荣光厂聘请的“专家”只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之后,专家们看向林叙的目光格外复杂。
对于林叙的年轻,他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林叙居然这么年轻!
导弹艇的初始设计图他们看了,能看出来是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初始的设计和最终成品之间有不小的差距。
相比成品,专家们更看好林叙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出的种种改动——一点点看似微小的变化累积起来,最终让这艘导弹艇的战斗力比021型提升了10%以上!
“林叙……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听着很耳熟?”
“是不是《焊接指南》的作者?”
林叙表示,每次听到《焊接指南》这个书名,他就迫不及待想要版权费。
在海军专家们看来,荣光厂这艘导弹艇哪哪都好,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林叙不是他们海工设计院出身,而是南江厂的人。
……
海城交大。
陈明峰依然待在自己那间办公室里,如今系里条件比前几年好了些,不过陈明峰从没考虑过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上面批下来的经费,他都用于购买教学设备了。
他们船舶系和国外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教学条件上,模拟实验要做,水池要建,还有电力系统相关的轮机、系统要买,当初船舶系没有迁到西北,就是因为这些实验室建造成本太高,实验器材也搬不走。
这一天里,陈明峰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他这个系主任的电话业务并不繁忙,就是开会,还有组织系里的老师们参加活动,这年头,装电话的单位渐渐多了起来,学校有安排也不用一个接一个通知了,直接打电话就行。
早上的第一个电话,来自他一个同学,对方现在就职于一家船舶科研单位,专门做船舶设计的,一上来,对方就问陈明峰,交大的学生如今进他们科研单位的少了嘛,系里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到科研创造中去。
陈明峰不明白对方的用意:“每年不都有学生过去吗?”
船舶系统那么大,交大船舶系一年也就毕业百来个学生,哪能各个地方都分到。
对方又和他绕了几句,陈明峰这才明白,之所以会有这通电话,是因为林叙毕业之后的突出表现。
陈明峰真没往这个方向想过,77届入学的这批学生才刚毕业没多久,能做出的成绩十分有限。
陈明峰本以为,这天接到一个电话就不错了,结果夸林叙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人觉得,把林叙留在南江厂造民用船太可惜了,他天生就该走军工这条路。
陈明峰:“在分配上,我们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
对面:“就是你没好好劝,你劝两声,人孩子不就跑我们这儿来了吗?”
陈明峰:“……”
他是系主任,不负责许愿。
听说林叙设计出了导弹艇的时候,陈明峰还有些懵,这不像是南江厂的业务范畴,后来他才知道,林叙被南江厂派去支援三线的荣光厂,硬生生把荣光厂这个接鱼雷艇的工厂改成了能造导弹艇的工厂。
他早就知道林叙能干,却没想到林叙居然能干到了这种地步。
人家把林叙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陈明峰甚至忍不住怀疑,这是他们船舶系的学生吗?
他们船舶系不教这些啊!
当然,人家夸林叙,他这个系主任脸上也有光。
学生们在交大这四年,他一直强调当下船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船舶系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困境。
有人在努力践行这一点,他感到很欣慰。
……
南江厂这边,厂长办公室的电话也一直没有断过。
来电人的主要诉求就两个字——放人。
南江厂的回应也很简单:不放。
厂里派林叙过去造导弹艇,本质上是想对他这样的年轻人进行磨练,前些年厂里也有几位高材生被放到三线,回来都是各科室的中流砥柱了。
没人知道荣光厂是把林叙当专家在用的,人人都以为林叙承担的是学习者的角色,造导弹艇,那不就是造021型吗?
可林叙硬生生把021型改出了新意!
这样的人才,南江厂能放吗?
他们南江厂的待遇是不高,可这年头,船舶系统各家单位的待遇都差不多,林叙是真心实意喜欢造船的,他就爱和工人师傅们泡在一起,不行吗?
……
陈明峰和南江厂尚且有这么多遭遇,到了林叙这里,橄榄枝自然没有停过。
林叙人虽然年轻,可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年轻人反而比老专家更好挖,他还没有建立起对单位的归属感。
林叙已经推了好几个邀请,某天上午,宋仁发还是支支吾吾来问他,愿不愿意在荣光厂多留一阵。
林叙好奇地看着他:“这次接了多少订单?”
宋仁发神神秘秘伸出几根手指头。
厂里没钱,海军也穷,愿意花钱下这么大的订单已经很慷慨了。
最重要的是,导弹艇的制造成本要比鱼雷艇高,订购的数量多,船上安装的各类系统还能再压一压价。
林叙不留在荣光厂等这批舰艇造出来,宋仁发心里觉得不安稳。@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想给林叙发一笔奖金,可林叙却以南江厂有组织纪律的理由拒绝了,送别的林叙更不可能收,宋仁发都不知该做什么了。
官面上的事情,林叙确实表现得很死板,他似乎只对造船这一件事感兴趣。
但若非如此,对方恐怕也不会对导弹艇有深入的了解。
导弹艇造了出来,甚至可以说是超水准制造,宋仁发自然可以继续当荣光厂的厂长,副厂长方志强被他发配去管档案和妇联了,荣光厂就这么长的历史,档案工作好做,妇联工作就未必了,方志强根本不熟悉这块的流程。
方志强自然提出了抗议,宋仁发一句话就给他堵了回去。
他方志强懂生产吗?tຊ不懂,那就乖乖听安排。
这回荣光厂接了新订单,导弹艇造价不菲,他们这个小厂子今后的一段时间都不会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
有了钱,宋仁发腰板挺得更直了。
他清楚方志强后面站着谁。
以前荣光厂风光的时候,哪个犄角旮旯的人都跑过来和他宋仁发称兄道弟,一朝荣光厂失势了,那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宋仁发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
荣光厂这个订单一接,他就放出话来,谁主导让荣光厂造电视机,这个人只要还在位子上坐一天,他荣光厂赚的钱,地方上一分也别想碰。
不管谁压着他宋仁发掏钱,这笔钱也决计不可能用在对方分管的领域。
宋仁发的脾气,和他打过交道的都知道,说一不二,他决定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因为他的放话,方志强身后的人坐上了冷板凳,后台尚且如此,方志强在荣光厂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他从前就没能力扳倒宋仁发,如今自然更没有可能了。
导弹艇开工的这段时间,整个荣光厂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唯独档案室闲得发毛,方志强管无可管,过了段时间就找理由回家躺着了,连厂领导的会议都不参加。
他倒也不是虚弱到不能开会,而是每一次开会,宋仁发就指着他痛打落水狗,会议上没一个人给他帮腔,都由着宋仁发对他极致羞辱。
升迁无望,又碰上宋仁发这个记仇的,这荣光厂待着又有什么意思?
放在以前,方志强还能想办法调回去,可现在,他后台都没了心气,他也争不出什么了。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