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年不知道仅仅是一个搀扶的动作,就让网友解读出了多种含义,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跟着张书记走进堂屋。


    落座之后几人四下打量一番,一时间竟都沉默了下来。


    王家和八位嘉宾居住的农家小院区别不大,建筑布局大差不差,也通了水电,小院是干净的水泥地,房屋看着挺新,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暮气沉沉。


    堂屋里堆放着杂物,空气中弥漫着老人身上独有的味道,明明是大白天,却莫名让人觉得有些压抑。


    王家如今在家的,只有两位六十来岁的老人,因常年劳作身体硬朗,可也架不住身躯佝偻,老态毕现。


    此时王家老头坐在主位上叼着旱烟,看看摄像机又看看光鲜亮丽的嘉宾们,眼皮耷拉着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而他妻子王家奶奶坐在堂屋门口的小马扎上,低头检查着蚕茧,时不时抬头看一眼。


    最终还是张书记率先打破了沉默。


    “王叔,最近可好啊?”


    王老头砸吧了一口烟,粗声粗气道:“还不就是那样。”


    张书记似乎习惯了王老头说话的方式,接着问道:“快五一了,儿子儿媳没说带着孙子孙女回来看你吗?”


    “看啥啊!他们忙着打工,哪有空回来。”王老头说着,使劲抽了口烟。


    湖市是三线城市,gdp在省里还算不错,但论发达程度远不如一线城市。周边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都去了沿海发达城市,天高地远的回来一趟确实不容易。


    “那他们没打个电话回来吗?”


    王老头沉默片刻:“……打了,还不如不打。”


    听到这句话,刘琛坐不住了:“为什么啊?打个电话回来也是好的啊!”


    王老头瞥了他一眼,起身道:“水烧开了,我给你们倒茶去。”


    刘琛一愣,还想再问,被叶知年拦住了。


    他靠近刘琛低语道:“听得到见不到,不是更磨人吗?”


    刘琛一愣,还想说什么,忽然感觉到一股强烈的视线落在脸上,他抬眼望去,就这样直直撞上陆辰的视线,然后,被对方瞪了一眼。


    刘琛:???


    刘琛被瞪得莫名其妙,可还没等他细究那眼神代表什么意思时,陆辰已经移开视线,坐在他身旁的张书记叹了口气。


    “是啊,现在山麓村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一会多走访几家你们就明白了。”


    没一会王老头提着水壶回来,给每人都沏了杯茶汤澄亮的茶放在手边。


    “尝尝,我们山麓村最好的茶都在这了。”张书记得意道。


    喝着茶自然要聊茶,郑云琦借此问起了山麓村山茶种植、销售的情况。


    叶知年捧着茶碗,频频转头看向王家奶奶。没过多久,他终于忍不住对跟拍导演做了个暂停拍摄的手势,然后轻手轻脚地走到王奶奶身旁弯腰问道:


    “奶奶,这个蚕是您自己养的吗?”


    叶知年长相俊秀,气质温润,是长辈最喜欢的小辈类型,加上跟拍小组没有跟过来,不用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原本有些拘谨的王奶奶放松了一些,点头道:“对,养着玩。”


    “养着玩?”叶知年有些惊讶,“那这蚕茧的颜色,是天生的吗?”


    “是啊,漂亮吧?”王奶奶似乎把养蚕当成了兴趣爱好,见叶知年感兴趣就跟他絮叨了起来,“一开始没这么深,我啊就把结好的蚕茧里颜色最深的那几枚选出来,让它们长大产蚕种。花了好多年功夫,才养出能吐出这种颜色的蚕来。”


    叶知年默了,蹲下继续问道:“这些蚕一开始吐出的丝就是绿色的吗?”


    “对,一开始都是淡绿色,”王奶奶看看叶知年,拿起几个蚕茧塞到他手上,“你喜欢就送你,我以后估计也养不了了,你要是感兴趣就自己养,我跟你说怎么养,很简单的。”


    叶知年没拒绝,拿着蚕茧听王奶奶从怎么育种开始,一直说到结茧。


    等她说完了,他才又问道:“看您这么喜欢养蚕,为什么说以后不养了呢?”


    “唉,”王奶奶叹了口气,“养这些小东西,得每天去采新鲜桑叶。我年纪大了,去年还因为采桑叶摔了一跤,再过几年哪还养得动。”


    叶知年惦着手里的蚕茧,又问:“这蚕茧颜色这么漂亮,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您没试着跟村里说说养蚕的事吗?”


    王奶奶笑了:“你这孩子肯定很少干活吧?别看我给你说得容易,那是因为你只养几只,多了你就知道不容易了,尤其是这个桑叶不好搞。山上种茶,山下要种粮食蔬菜,也就田埂间种了点桑树,小打小闹还行,一旦蚕多了,上哪搞吃的啊?”


    说着,老人家又叹了口气:“而且这个价钱也不高,我几年前问过,就几百块。废那么大劲,还挣不了几个子,谁干啊?”


    叶知年捏着蚕茧沉默了。


    确实,在现代工业体系的冲击下,传统养殖业无论是产量还是成本,都无法与之相抗衡。手里法翠色的蚕茧虽漂亮,却也没有特别珍贵,毕竟普通人分不出染色和天然之间的区别。


    不过,对于高级定制行业来说,天然的东西,天生站在鄙视链的顶端。


    恰好这时张书记他们聊完了,正在和王老头告别,叶知年将蚕茧放回王奶奶的簸箕里,只拿了一个起身道:“谢谢您奶奶,我先拿一个给朋友看看,也许她会感兴趣。”


    王奶奶没听明白,只是扶着门框站起来,和王老头一起把他们送出了院门。


    接下来叶知年他们连续走访了十几户村民,发现整个山麓村里只有老年人,看不到一张年轻的面孔,年轻人不是外出打工,就是落户湖市,总之没一个人愿意回村。


    而留在山麓村的老人们大多数都是茶农,缺少劳动力的情况导致本就不多的耕地荒废了不少,张书记说再过二三十年山麓村就会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甚至那还是比较乐观的预测。


    “村里有好几户老人被子女接到城里,帮忙带孩子操持家务,眼看是不会回来了。”张书记带着叶知年四人到了他的家,还没推开门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


    “中午就在我家对付一口吧,我家老婆子做饭可是一绝!”


    四位嘉宾应了一声,脸色却都不怎么兴奋,毕竟山麓村这个情况确实不好办,连弹幕都跟着发愁。


    【三线城市的周边山村,没有景观也没有特色产业,想振兴都没辙】


    【不懂为什么要外出打工,村里的生活多惬意,没那么卷】


    【要养孩子啊,村里是不卷,但也挣不到钱】


    【一上来就是地狱难度,郑云琦这一组怕是要输】


    【山麓村主要是位置太尴尬了,说近吧离市区三个半小时,说远吧又在国道覆盖范围之内,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但就是缺少特色发展不起来】


    【奇怪,叶知年怎么又不见了?】


    【走访的时候他就一直心不在焉,就算这是综艺提建议什么的都只是走个过场,也不能这么敷衍了事吧?】


    【这些208万脑子里除了钱,怎么可能有什么好的提议,装得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演戏而已】


    【节目组也是天真,振兴乡村这种事,208万怎么可能上心,叶知年都明目张胆的溜号了】


    弹幕纷纷扬扬,叶知年却站在张书记家院门外,拿着那枚法翠色蚕茧拍了张照片,然后传给了微信里名为“杨地主”的人。


    等了一会,手机响起,叶知年刚接通便听到一个刻意压低的女声从听筒里传来。


    “我以为你和那谁一起录节目正快活呢,你居然还有心思找染料?要是过不下去了就早点离,我随时静候佳音。”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