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26、第二十六章
    汪娘娘诞下一子,根据先帝生前旨意,赐名为明琮。


    琮,瑞玉也,《周礼》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先帝对这孩子的期望可见一斑。


    第二日的早朝,明慕借着袖子的掩饰,悄悄打了个哈欠,棉甲之事不需要操心,教材编书也走上了正轨,只等叫燕都的官员们出发。硬要说有什么问题,估计就是棉花来源了。


    棉花的价格相对来说不高,一斤约莫一百五十文到一百七十文,一件棉甲所需也不过一两多银子。只是贸然多出这么一笔棉花支出,一定会干扰原本稳定的市场。


    明慕半阖着眼,心里不断盘算着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最好是重新划一块地方专门种植用以棉甲的棉花,质量得好……新疆长绒棉?


    他脑海中忽然蹦出这个名词。


    明慕一下子来了精神:新疆长绒棉在后世极为有名,纤维长,品级高,最适合不过!


    但是下一秒,原本激动的心情又迅速低落下去。


    新疆……纳入盛朝版图了吗?好像是什么羁縻地?回头好好了解一下。


    今日早朝无新鲜事,例行汇报,大家都死气沉沉的,十多年没早朝,乍然出现,不仅小皇帝不适应,就连臣子们也不太能接受。


    汇报完毕后,明慕正欲让阚大伴结束这场对君臣的折磨,却忽然听见有人开口:“陛下,臣有本奏。”


    他声音极大,在殿中隐隐传出回声,瞬间惊醒了不少正在打瞌睡的打工人。


    明慕那点困意被吓得烟消云散,揉了揉眼睛,正色道:“什么事?”


    “陛下,应尽早立储,以固国本。”


    这句话将剩下一半还在打瞌睡的臣子吓醒了。


    就连站在第一排的内阁之首卜祯,都下意识回头,看看究竟是谁在早朝口出狂言。


    世宗足有七个子女,可这些高贵的皇帝、亲王们,偏偏子女缘不丰,先帝登基十数年,只留下一个遗腹子;远在边防的周王虽有过几个孩子,但都夭折,以至于连世子都未请立;大长公主如今唯有一女;明慕就更别说了,连大婚都未曾举行。


    如今,问题便来了:立储?立哪个储?先帝的遗腹子?


    “所言甚是,以臣之见,以大长公主之女为宜。”卜祯老神在在地开口,轻而易举将对方的剩下半句话堵回去,“明璇郡主今年五岁,年龄正合适。”


    他搬出年龄,首先提出立储的那人瞬间哑口无言,他总不能应顶着首辅,非叫一个出生不足一天的婴儿当储君吧?


    说难听点,如今登基的是被先帝苛责的幼弟,这孩子能不能活下来还不一定;再者,新帝年轻,以后有自己的孩子也未尝可知啊。


    想清楚其中关窍后,那人瞬间一身冷汗,搞不懂自己为什么偏要跳出来当这个出头椽子。


    明慕看完这场用时极短的闹剧,心中叹气:该来的还是会来。今天只是一个试探,所以容易被劝阻。等过几年,立储之事会被正式搬上台面。


    平心而论,明慕是不大喜欢先帝遗腹子的,虽然知道这孩子是无辜的,但很难不迁怒。以后倒是可以弄一弄宗室考核,从中选拔,毕竟旁支的孩子还是挺多的。


    今日早朝有惊无险地结束。


    上午例行授课时,明慕就早上的问题发问:“太傅,新疆、不是,呃,莎车那边,是什么样子?”


    莎车是新疆地区的旧名,之前看舆图时,明慕记住了这个名字。


    缪太傅满腹经纶,学识极广,幼时在边防居住,对边疆更为熟悉。如今听到学生的问题,倒是没有追问为什么会想到这里,而是解答到:“那边信奉喇嘛教,环境恶劣,粮食不足。我朝只派遣少数官员,历年封土官便罢了。”


    这么一说,明慕倒是有了一点印象,他登基时,确实收到了不同羁縻地区的贺礼。简单来说,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无法对偏远之地实施惯用的统治方式,并且不同的文化习俗无法融合,所以会采用“羁縻”,也就是分封当地的贵族或者官员,让他们管理地方,以夷制夷。


    而这类“羁縻”地区,如果没有长期的汉化,实际上和独立也差不多,根本管不了。


    “那边是不是有别的种物……比如棉花?”明慕仰着头问道。


    听到这句,缪白算是了解今天小皇帝怎么忽然对莎车感兴趣了,原来一直在为棉甲发愁。


    于是她放缓了声音,安抚小皇帝:“陛下莫要心急,此事应徐徐图之。莎车虽有别的种物,但不适应中原王朝的气候,更何况棉花这样的娇贵之物?他们气候炎热,不大需要保暖。”


    如今棉花种植确实不易。


    明慕继续缓慢地回想,现代新疆长绒棉高产,少不了机械化生产、中央扶持以及……良种!没有好的种子,都是白搭。


    好的种子能直接提升产量和作物的品质。


    他直接张口,就想在莎车那边种棉花,有点异想天开了。


    小皇帝略微失落地垂下头。


    缪白跪坐在旁边,试图让陛下打起精神:“陛下有这份心便是极好。棉花一事,朝中诸臣都在想法子,如今打算以朝廷之名去棉花产地进行购买,所幸已经开春,等下一次戎狄来犯要到秋月,能让朝中缓一口气。”


    正是这样才叫人发愁。


    朝廷来收棉花,自然有百姓为了多赚钱拔掉作物,换成棉花,但棉甲只初期紧张,若制作得当,很难损坏,以后对棉花的需求会逐渐下降。那些换了作物的百姓卖不掉棉花,一家要如何生存?


    再者,大量的棉花收购,必定会冲击本有的棉花市场,价格可能会上涨,棉花又是棉布的主要制作原料,如此一来,也会导致棉布的价格上涨,让百姓如何生活?


    明慕不好解释这种宏观经济学,只能叹气。


    假若天降良种就好了。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