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农门贵子(科举) > 16、第16章
    转瞬便过去一年半时间。


    盛元九年,二月十六。


    庆玉坊靠北直门街的一处屋内,魏平安不到卯时便起来洗漱,自己为自己穿衣束发,然后将学堂今日要用的笔墨纸砚收拾好。


    昨日月休,他在家中几乎练习了一天的小楷,天黑后草草洗过笔砚便迫不及待入梦继续读书,故而此时案桌上有些凌乱,翻开的《论语》这一册书还铺在桌面上。


    一旁摆着的《大学》《孟子》《中庸》这几册也堆放得歪歪扭扭。


    魏平安连忙扶正。


    去岁年末,在丙班的年考中,魏平安终于在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下,以一题之差成功夺得去岁丙班年考的第一名,进入乙班。


    而他从年后到乙班学习至今,已经半月有余。


    乙班所学和丙班所学可谓是天差地别。


    如果说丙班读书只是靠背、默写以及了解大意,那乙班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对所学书籍原文的阐述理解。


    不过魏平安也知道,丙班毕竟只是蒙学,是用来打基础的。


    所以他在每夜入梦后也更加努力,每背熟一段,晚上入梦时便默写出来,然后对着资料库中的各类像《四书章句集注》之类的释义书籍资料来理解原文。


    虽然辛苦,但到底是值得的。


    至少魏平安这些时日没有在周夫子的学堂抽查中遭受斥责。


    收拾好后,魏平安拎着书袋便准备下楼,前往学堂。


    楼下是一间铺面。


    一笼笼蒸屉摞在铺面靠门口的台子上,王氏正热火朝天地将最下面的蒸屉放到上面去。


    蒸多层东西,虽然下面的蒸屉最靠近火,但通常是上面的蒸得快,需要手动轮换才能全部蒸熟。


    而重新摞好后,王氏又往下面添了一些短柴和木炭来维持着蒸笼的热度。


    看着魏平安下来,他娘王氏擦了一下汗,笑着向着魏平安道:“平安今天要吃什么颜色什么馅的包子?”


    “娘!我要两个素菜的。”


    “好嘞,桌上还有今早烙的饼,已经用油纸装好了,你记得一会儿去学堂时把它一起带走。”


    王氏整理着袖子,手上麻利地从最上面的蒸笼中取出两个浅绿色的包子,用油纸包好递给魏平安,嘴角洋溢着爽朗的笑容。


    “知道了,娘,那我先去学堂了。”


    魏平安回答道,然后一手拎着装桌上烙饼和包子的布袋,一手拎着书袋,离开铺面。


    自一年多前魏平安拜师林掌柜后,魏家便和仁和药堂搭上关系,跟着林掌柜学着辨别药材,最开始仍仅仅是采药,但赚到足够的钱后,魏家便大着胆子去其他地方打听缺货,然后开始收药材,将其运至附近县上甚至是府城里去卖。


    运气不错,赚得不少银钱。


    甚至整个魏家村的人在得知魏家靠采药赚了钱后,都大包小包来找魏家人打听,然后连夜上山学着采药赚钱,尤其是自魏家人开始收药材时。


    还有些人学得快脑子也活跃,挣到钱后,再得知收药材不是一时的,狠心到拔掉田中稻苗打算自己种植药材来卖。


    这把林掌柜吓了一大跳,急忙找到魏家人。


    在魏家与林掌柜详谈后他们才知道,采药是一回事,毁坏稻苗种药又是另一回事,这类做法万万要不得,按国朝律令中规定,要是被人发现并上报官府,毁坏稻苗者会被官府褫夺土地。


    于是在便宜师父的帮助下,又与太叔公商量后,魏家村才因地制宜,从去年开始由太叔公牵头划分出一片土地来种植适合的药材。


    不过按便宜师父所说,云阳府附近诸府,如岳宁、顺和以及庆云三府,已有部分村子种植药材,像云阳多产的麦冬、黄连、附子、郁金、半夏、天麻等,已然失去优势。


    魏家村只能退而选其次,暂时选择种植两类药材,一是迎合朝廷劝桑令的苎麻,其中苎麻根可以入药,二是卖得贵的川芎、续断,赚得更多。


    魏平安在此内心骄傲,种苎麻、川芎、续断的事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当初阿爷问起时,是他特意推荐的。


    而另一方面,又因为魏家三兄弟为了打听各地药材缺货,到处东奔西走,跑上跑下。


    魏平安便由他娘王氏来照顾。


    王氏在庆玉坊靠北直街附近重新租了一处房子,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是个铺面,就这样做起包子生意。


    不过王氏对此也挺满意的,在县上经营着这样一个铺面,虽说累些,要天未亮便起来和面蒸包子,但能照顾自家孩子倒也值得。


    更何况自家孩子不知哪里来的想法!


    把各种花、菜以及果子洗净碾碎过滤成汁,再用来和面,蒸出来的包子颜色五花八门的,王氏挑了些颜色鲜艳的来卖,反响意外地不错,也挣了些钱。


    另一边。


    魏平安来到学堂时,天色才刚熹微。


    来到乙班坐下,他便一手翻开书,一手拿出包子吃。


    坐在魏平安旁边的,正是昔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罗学兄罗应山。


    很不幸的是,在去年乙班的年考中,罗学兄又没有考入甲班,于是今年魏平安便和他坐在了一起,甚至可以不用叫“罗学兄”。


    当时罗学兄还说要发愤图强,只不过半个月后,魏平安只觉得罗学兄又珠圆玉润了一些。


    吃完包子后,周夫子还没来。


    不过魏平安知道周夫子是先去教新招收的丙班蒙童,便又自学起《论语》来。


    乙班已经上完《大学》,此次月考后便开始学《论语》。


    虽然他在丙班时也学过《论语》,但不过草草了事,涉入不深,周夫子要讲,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


    不久后。


    “我想去上茅厕。”罗应山坐立不安,紧张到额头出汗。


    “罗学兄,你一早上都去了三趟茅厕了。”魏平安不解地问道。


    “可今天周夫子又要公布月考名次,我心里紧张!”罗应山苦着一张脸。


    不是因为害怕自己考差,也害怕魏平安考差。


    自魏平安来到乙班后,罗应山觉得一个能得到周夫子常常指导的人,比那些所谓的第一名强上百倍,便立马提出要魏平安做他的小弟。


    他,罗应山,虽然不善读书,可他慧眼识英雄啊!


    可偏偏他爹前几日不知从哪里得到的风声,也知道了,当夜便举着鞭子对他说。


    就他那副模样,还想收别人做小弟,要是以后影响到别人多少名,与别人考试相差多少名,他爹便要打他多少下。


    罗应山没有办法,只得祈祷老天此次让魏平安保持第一名,让他名次高一些,至少不要被打得太过难看。


    乙班三十六人,考进二十名就好了。


    多了他承受不住。


    “罗学兄,要不你以后跟我一起学习吧,这样也不用月月担忧了,明年年考也能多分把握。”魏平安无奈地说道。


    周夫子曾说过乙班最多留人至十五,若十五还考不入甲班便让人离开学堂,而罗应山今年十三了,最多再过一年,没能考进甲班便要离开了。


    魏平安对罗学兄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毕竟他坑过罗学兄好几次,罗学兄还是会来找他玩。


    “哼!担心罗应山不如多担心自己,这次月考我特地再请教过家中长辈《大学》一篇,一定会把第一名重新夺回来!”


    魏平安前面的男童转过头来说道,男童和魏平安差不多的年岁,只是双眼处顶着一对硕大的黑眼圈,显然是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导致。


    他是黄修文,从前丙班的第一名,也是去岁年考被魏平安压过一头的人。


    在丙班时,自从魏平安赶超陈世峰后他便不安起来。


    听说魏平安每日回去后都要继续读书,为了能压魏平安一头,他天天晚上回去后也继续挑灯夜战,读书习字,熬到双眼都熬黑了,竟然还是在年考时被他夺去第一名。


    可恶的家伙,这人怎么能这么能熬!


    黄修文在心底咬牙切齿。


    “我也期待修文兄能重新获得第一名。”魏平安真诚地回道。


    不是反讽,而是真心的祝愿。


    毕竟谁拒绝一个自动上门的金主呢!


    修文兄简直就像前世的死傲娇的,虽然口中说着讨厌自己,常和自己对着干,但去年魏家收药材准备到府城去卖出现问题时,消息才传到家中就被解决了,魏平安后来问过自己的便宜师父后才知道,是黄家帮了一把。


    而黄修文便是出自黄家。


    桐乡县两个比较出名的乡绅豪族,分别是以方氏族学出名的方家,以及如今在京城里有人做官的黄家。


    更何况修文兄还说什么因为家里胜之不武,平常给他送书!


    书!


    魏平安当时就恨不得再次说:公若不计谋,某愿拜为义父。


    只可惜后来被拒绝了。


    魏平安至今心底仍颇为遗憾。


    “啍!”黄修文冷哼一声转过身去,只是手中也翻起《论语》来。


    不过一会儿周夫子便手持熟悉的戒尺和卷子来到乙班内。


    周复抬着眼扫视一番乙班的人,说出让魏平安颇为熟悉的话语。


    “本次月考主要是针对《大学》的考校,但说实话,作为你们的夫子,你们让我很失望!”


    但乙班内却没有多么紧张的氛围。


    这种说法最初他们还挺紧张,但现在乙班除了从丙班升上来的学子,其他人早已经是见过世面的老油条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下面是本次月考的名次。”


    “第一名,魏平安。”


    “第二名,黄修文。”


    “第三名,彭永年。”


    “第四名,陈世峰。”


    ……


    “第三十六名,罗应山。”


    原乙班众人看着去领卷子的魏平安和黄修文,反倒是比之前面色变化大,心底惊讶不解。


    彭永年是好歹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虽然没有升入甲班但也学过几年了,竟然还比不过两个刚从丙班升上来的人?


    而原丙班升上来的人则是面无表情,心如止水。


    哦,又是魏平安和黄修文两人。


    这一年来他们两人的卷子从来是无错,原丙班众人早就习惯了。


    而另一边,罗应山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碎成两半。


    第三十六名,也不过是三十五下而已……个鬼。


    救命,他下次真的会努力的。


    “本次贴经题错的人上来自觉伸手!”周复将戒尺移到适合的位置,眯起双眼看着乙班众人道。


    随着熟悉的戒尺敲响乙班学子的手掌心。


    拿到卷子的魏平安也开始复盘起来。


    前两天月考周夫子出了二十道贴经题,五道墨义题,一道试帖诗。


    二十道贴经题和五道墨义题都是《大学》里面的,他们才学过,对于魏平安来说,他觉得还好。


    贴经题,按前世说法实际上就是填空题,给出一句话要求填其中部分;墨义题,也可以说是名词解释题,解答原文中某一句话。


    而试帖诗,则是按题目中前人古诗韵赋得一诗,不过科举不考,只是夫子特地加上的,算是附加题,也不算入排名。


    魏平安简直讨厌死这试帖诗。


    因为各诗背景韵脚什么的都不一样,他也不愿意照抄前世的诗,只能自己作诗,所以在丙班学《对韵》后开始,每次周夫子要求作诗他都是煎熬无比。


    还好正式科举时不考。


    二十道贴经题第一题便是魏平安知道的《大学》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补全本句。”


    魏平安试卷上所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无错。


    第二题更是熟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补全本句。”


    魏平安所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无错。


    ……


    剩下的帖经题虽有所变化,但相差不大,魏平安依然是无错。


    说实话魏平安对部分四书五经都挺熟悉的。


    前世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门古代文学的课,教他们先秦文学的老师简直就是个背书狂魔!


    那一学期他们背过《诗经》,背过《论语》,背过《大学》,甚至连《古诗十九首》那位老师都让背过;平时成绩也是分组抽人背书,一组之中,随机选题,你背《论语学而篇》,他背《青青园中葵》……


    如今想来仍是一把辛酸泪。


    一周之内背完至少三本书的实力,魏平安到现在都佩服自己。


    如今虽然记得不多,但一翻书他确实省去不少心力。


    后面是五道墨义题。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魏平安则是按照资料库中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答。


    “恶、好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劫反。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抛却试帖诗。


    所幸,此次考得不错。


    另一边,周夫子也开始讲解起来。


    散学后。


    黄修文又转过身,面上羞耻恼怒不已。


    这次他竟然又是第二名,回去之后一定要把提前《论语》背熟的,下次月考他一定要夺回第一名。


    “魏平安,有本事下月月休之日,与我参加桐乡县各学堂准备的上巳文会,我们来比作诗!届时县丞也会到场,呵,你恐怕这辈子都没见过知县吧。”


    “你要是不来,我看不起你。”


    然后扔下一张请柬便走。


    留下魏平安一人拿着请柬差点止不住笑,真就是一个小孩子,明摆着提县丞大人到场,这不是说让他快去,赶紧给县丞大人一个好印象。


    “平安小弟你会去吗?”


    “罗学兄你也收到了吗?”


    “是的,各学堂举办的上巳文会我爹每年都会给我一份,只是我不愿意去,不过若是你要去,我便也去。”罗应山回道。


    罗应山踌躇了一会儿,每年他都怕自己去文会会丢了罗家的脸面,但还是决定舍命陪君子。


    毕竟,此次月考他也觉得莫名羞耻,至少为了以后不被他爹打,他决定多向平安小弟靠近学习一下。


    “我自然也要去看看。”魏平安回道。


    最多他余暇时再多加一门课罢了。


    最初魏平安决定在散学后加上习字课,因为他字劣,必须多加练习。


    而后决定在入梦为自己加上一门预习课,尤其是再上乙班之后魏平安听周夫子说,他们要从《大学》开始学,然后是《论语》《孟子》《中庸》,最后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时间紧任务重,他不敢不预习。


    后面则是因为他的便宜师父。


    魏平安问过其他人后知道了“治经”和“经魁”是什么意思。


    县试、府试、院试考制艺题,从四书五经中选题作答;在之后的乡试会试中不一样,其中科考第二场时会五经题目各出一题,学子必须选其中一经作答。


    为此,参加乡试会试的人,会从五经中选其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为“治某经”。


    而五经每经会选出第一名,是为“经魁”,必占据排名前五名。


    他的便宜师父竟然是宁北地区乡试前五名!


    魏平安抱大腿的心思活跃,于是决定增加一门算术课,每天抽出些时间来做他师父给的那一大沓算术题。


    这日子真是丰富,魏平安痛并快乐着。


    如果不是假的心声就更好了。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