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穿越考科举 > 160-170
    第161章

    第161章

    化远四十四年, 正月初一。

    天还未亮,祭天地的队伍便从皇城出发。

    从承天门出发,一路去往南郊天地坛。

    时隔七八年, 老皇帝再次祭祀天地。

    消息已经提前放出去, 不少百姓也在道路两旁等候, 想要沾得皇上恩德。

    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看看活佛。

    皇帝的身体之前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今突然变好了,自然让人侧目。

    活佛的事情又不算秘密,不少民众已经跪在两侧,祈祷活佛降福。

    短短几个月时间, 京城内外,俨然已经兴起各种佛宗,不仅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还有一些不知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秘佛宗。

    以前顺天府还会管管, 如今是不管了。

    皇上都信, 还如何管?

    看着跪拜的百姓们, 皇上更是出了轿辇,在十六驾的马车上朝众人挥手。

    这一幕,更是让京城百姓震惊。

    原来是真的。

    皇上吃了神佛丹,身体真的好起来了。

    看他面色红润,似乎都长胖了一些。

    皇上再吃下去,一定能成佛吧?一定能长生不老吧?

    不少人原地跪拜, 乞求分到一点恩泽。

    特别是身有病痛, 又或者家里有病人的,全都跪地磕头。

    真是神迹啊。

    皇上手中还拿着一个法器, 他们一定也要请一个回来,说不定也能益寿延年。

    纪元站在队伍里,脸色不算太好看。

    好在所有官员顶着风雪前行,大家脸色都不算好,也无人在意他。

    纪元看着兴高采烈的皇上,又看了眼身后被供起来的三个活佛,眼皮微垂。

    一路走到南郊,皇上面上的红光越来越多,不仅是丹药的作用,还有百姓们的跪拜。

    他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感觉。

    越是如此,皇上看向活佛们的目光越是热切。

    好啊。

    他的身体,好久没有这样好过了。

    天地坛前,皇上穿着极为厚重的祭服,缓缓抬头。

    天地坛依旧伫立。

    就像他一样,依旧是天齐国的皇帝。

    老皇帝嘴角带笑,脚步却忽然不稳,好在身边人扶得及时。

    今日早早起来,天寒地冻,他又出了马车,身体还燥热得厉害,腿脚忽然有些软。

    特里活佛连忙递上丹药。

    众目睽睽之下,老皇帝吞服下神佛丹,又朝手中的右旋法螺闻了闻,表情露出惬意。

    太子,五王爷看着。

    皇长孙想阻止,却还是收回手。

    老皇帝一向不喜欢皇长孙,皇长孙对这位皇爷爷的感情也很一般。

    皇长孙再看一圈人的目光,狠狠扯了下父亲的袖子。

    太子收回眼神,感叹道:“果然是活佛的丹药。”

    他今年三十五,虽然用不着丹药,却也还是感慨。

    可他的心里真的舒服吗?

    其实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父皇不再猜忌,让他好受很多。

    可另一方面,他似乎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了。

    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地等待,太子竟然快习惯了。

    其他大臣们,特别是老臣子们的目光,则带了艳羡。

    看来这神佛丹真有用。

    老皇帝笑着道:“好,天地坛祭祀结束后,对你们重重有赏。”

    说罢,老皇帝甚至看了眼纪元。

    这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活佛们帮着老皇帝祭祀天地。

    而老皇帝会给出相应的回报。

    给这些人五千万斤的良种。

    不管礼部,户部,纪元如何努力。

    为了这场祭祀,一切回到原点。

    皇上这次,是下定决心要给活佛们赏赐了。

    代价便是宁安州所有百姓的辛苦付出。

    纪元笑了下,看样子是妥协了。

    朝中不少人在算代价。

    这合适吗?

    好像是合适的。

    不过几十万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而已。

    不过是把本国百姓的良种转手给了其他人而已。

    换来世上最尊贵之人可以来祭祀天地。

    真是值得啊。

    但真的值得吗?

    他不当皇帝,这天下就要完蛋了吗?

    他不当皇帝,这世上就没有人可以当皇帝了吗。

    今日的雪越来越大。

    祭祀仪式依旧隆重。

    轰 鸣的礼乐声,燃起的香烛,内务府的唱赞,一切都是那样庄严。

    老皇帝缓缓站到祭台之上,他要亲自主持这次的仪式,他要亲手祭告天地神明!

    他果然是上天之子,所以才会被活佛眷顾。

    老皇帝手捧香烛,袖子里还放着右旋法螺。

    这一套流程他再娴熟不过。

    虽说八年未来,却在他脑子里过了许多遍。

    老皇帝深吸口气,他浑身充满燥热,冷风一吹,心口的躁动越来越强烈。

    好像有一团火在身体里灼烧。

    好热。

    老皇帝再看其他人在风雪里裹的严严实实。

    好像只有他很热。

    神佛丹果然好。

    老皇帝站在原地,周围人都看向他。

    该往前走了。

    皇上怎么了?

    太子也疑惑地看过去。

    太子曾经主持过三次祭祀,对流程也算熟悉。

    此刻该上前一步叩首。

    父皇怎么了。

    三个活佛也在旁边,低声道:“皇上,该叩首了。”

    老皇帝一动不动,他听到有人在说话,可他只在感受胸口的灼热。

    这股灼热让他喘不过气,甚至动弹不得。

    “皇上?”

    又一阵冷风吹过。

    皇上刚上前一步叩首,此刻忽然身体前倾,倒在天地坛前。

    “皇上!”

    “父皇!”

    “来人!快来御医!”

    “神佛丹呢!再吃一粒神佛丹!”

    纪元听到最后这句话,表情变得奇怪起来。

    身边人惊慌失措。

    “快!活佛呢!这是怎么回事?!”

    “皇上?!皇上?!”

    “快来人啊!”

    所有人都看向高高的祭台。

    一身厚重祭服的皇上,已经淹没在人群当中,他被无数人围在中间,他看不到外面,外面的人也看不到他。

    纪元心里只有一句话。

    人群密集,不符合急救规范。

    可他也只是站在台下看着而已。

    规不规范的,这里的人又不知道。

    就像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丹药的作用一样。

    “快!抬皇上去宫殿!”

    天地坛自然有皇上歇脚的宫殿。

    原本只是草草收拾一番,没想到皇上真的会住下,所以里面空空荡荡的,虽说不至于破败,但也没好到哪去。

    太子跟得最紧,五王爷被楚大学士推了一把,也往前走。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不知道从对方眼中看出什么。

    可有一种表情是一致的。

    窃喜。

    极为隐秘的窃喜。

    整个天地坛乱作一团。

    “已经给皇上施针了!或许能救回来!”

    这句话说完,满朝挨冻的文武们先是松口气,随后又迷茫了。

    皇上,能救回来?

    这是好事吗。

    突发此事时,众人肯定会下意识点头,肯定是好事啊。

    皇上都救回来了。

    可此刻冷静下来,却是个人有个人的心思。

    纪元跟着户部众人进了宫殿里面,此刻内外慌张,没人张罗炭火的事,官员们都挤成一团,让自己暖和起来。

    往日在民间不可一世的朝臣们,此刻却跟平常人无异,更多人想的也是,哎,皇帝病归病,他们的冷暖也要在意啊。

    随着这个想法,更多的事情涌入心中。

    不知道谁说了句:“皇上此刻如何了。”

    说罢,众人像是想到什么,表情立刻变得紧张担忧起来,嘴里都念叨着:“皇上有天地庇佑,肯定可以逢凶化吉的。”

    “皇上是天子,肯定没事的。”

    “有活佛在,没事的。”

    皇帝病倒在天地坛上不到两刻钟,朝臣们刚开始惊惶失措,随即冷静下来,此刻再次戴上面具。

    不管大家心里如何想的,此刻全然一副担忧的模样。

    纪元想笑不敢笑,表情也是带了严肃,可他的一句话,又勾起大家的想法。

    “皇上不是吃了神佛丹,身体已经好了吗。”

    “怎么突然这样!”

    “是不是活佛有问题!?”

    纪元说这话,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从中秋宴开始,他就是在质疑活佛的人。

    之后的秘佛殿,也是他头一个揭发。

    众人似乎恍然大悟,可还是遮遮掩掩道:“怎么会,那丹药吃完,皇上的身体明明好起来了。”

    “对啊,人人都看得出来,皇上的身体被活佛调养好了。”

    “那丹药确实有点用吧。”

    这些人的话,看似在帮活佛们开脱。

    实际却把皇上的身体,跟活佛,丹药,紧紧联系在一起。

    户部是楚大学士的部门,在听到纪元质疑丹药的时候,已经快速去找楚大学士了。

    楚大学士出发前也吃了一粒!

    可急匆匆找过来的,并非楚大学士,而是一个意外的人。

    皇长孙。

    皇长孙直接找到纪元,开口道:“你认为是活佛们的问题?”

    纪元并不躲闪,直接道:“是,他们背后是西南众国,特别是河辉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皇长孙瞪大眼睛。

    对啊。

    那都是一些蛮夷小国,谁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手脚。

    “来人!张将军立刻回京城,先把西南蛮夷扣下!”

    “还有活佛们,全都看好了,不能让他们逃走!”

    十六岁的皇长孙,对这些活佛一向不喜,如今也算找到机会。

    纪元又问出另一个问题,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皇上身体如何了?”

    皇长孙沉默皱眉,过了片刻道:“太医还在医治。”

    “若今晚醒不来,就要准备了。”

    此话一出。

    漫长哗然。

    真的吗?!

    皇上!?

    真的到这种地步了?!

    怪不得皇长孙出来发号施令!

    可怎么会这样!

    明明今天早上的时候,皇上看起来还康健得很啊!

    他甚至站在马车上,跟所有人打招呼。

    那么冷的天,那么大的雪,他还是面色红润,看着都比平常胖一些。

    不应该啊!

    而且什么时候病倒不好。

    偏偏在天地坛上倒下。

    皇长孙匆匆过来,匆匆离开。

    留下一众臣子面色僵硬,无数种想法在他们脑子里炸开。

    去年的时候,都以为皇上垂垂老矣,身体不太行了,大家其实心里有准备,毕竟皇上也病了好几年了。

    到九月之后,皇上吃了活佛给的丹药,看着又好起来了。

    满朝文武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却也接受这个事实。

    如今,突遭巨变。

    早上还好的人,现在呢?

    现在直接躺下了!

    还说可能活不过今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臣们聚在一起,话也是很多的。

    反正也没人管他们,聊的话题越来越偏。

    从活佛们出现,再到西南的秘术,再到异族的狮子大张口。

    还有人道:“那河辉国急着要稻种,急着离开,是不是也因为这个?”

    在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自然能从简单的线索里面串联起一切。

    是啊,这样的话,就说得通了。

    或许此事,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西南众国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皇上想要延年益寿,所以弄来活佛,弄来临时补充精力的丹药。

    为的是什么?!

    肯定是占城稻的种子!

    五千万斤的种子!

    可是没想到玩脱了,良药吃多了都会生病,何况是这些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丹药?

    还有一点,大家没有说出来。

    或许按照活佛们的想法,丹药不至于吃得这样猛。

    可皇上急着祭祀天地,急着在大年初一证明自己的身体很好,所以才有了这一幕。

    不过这都是猜测,谁也拿不出真凭实据。

    外面的朝臣们都能想到,内里跟着的大学士们,已经猜出前因后果。

    同样的,也都是猜测,不知道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按照皇上的年纪跟身体情况,突然病倒,那也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纪元要把这件事往丹药上引。

    楚大学士被人扶着走出来,他身体还是燥热的,但心里哇凉哇凉的。

    他不该啊!

    不该吃那丹药的!

    看着皇上吃得不错,都以为是什么好东西!

    皇上病倒,是否跟丹药有关?

    不知道有没有关系,反正他这会心神不安。

    楚大学士这样精明的人,都能被假象迷惑,更何况其他人。

    要怪,只能怪丹药看起来不错!

    又或者是,年纪大的人,太想让自己年轻起来了。

    就跟现代老年人买保健品一样。

    任你是农民也好,还是大学教授,又或者是什么知识分子,都免不了被保健品诱惑。

    内殿里像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太医们忙碌的声音,他们擦着头上的汗,只觉得皇上的身体一时间急转直下,五经六脉都变得混乱起来。

    明明之前不是这样的啊。

    参汤,施针,全都无济于事。

    只有太医院院首,眼神垂着。

    说了多少遍,丹药无用,还是不信。

    这不是完蛋了。

    药石无医。

    如今真出事了,还要太医院陪着。

    当然了,面上还是急切的,但手里的针还算稳,努力让皇上呼吸平缓,尽量催吐,再灌些解毒的汤药。

    太医们看向院首,只见院首微微摇头。

    “太,太子。”床榻上的皇上忽然道,他气息微弱,却能清晰地感知到一切。

    他感觉到自己的五脏六腑像是在灼烧,又像是在腐烂。

    不知道是此处宫殿的味道,还是他身体里的问题,让人能闻到腐朽的气息。

    老皇帝的灵魂像是被剥离了一般,看着自己在天地坛倒下,看着众人围上来,还有他儿子的急切的眼神。

    一直到他被抬进宫殿,再到身边流水般的太医。

    当然了,也有皇长孙跟太子之间的争论。

    他那个一直不被待见的皇长孙肯定道:“是丹药的问题,应该把活佛们抓起来,把西南蛮夷抓起来!”

    太子却道:“先照顾好你皇爷爷的身体,其他的以后再说。”

    “再说,不一定是丹药的问题。”

    皇长孙冷笑一声,扭头就走。

    老皇帝内里疼得说不出话,脑子却知道这段对话是什么意思。

    抓活佛简单,他们就在此地,随便禁锢起来就好。

    西南蛮夷住在京城,十六个小国,几百人。

    想要抓他们,就要有兵。

    他这个皇长孙,是想要兵将,控制住京城。

    好计谋,好手段。

    他都有些欣赏了。

    他的儿子,他的太子却还相信,自己能好起来,剩下的事以后再说。

    太子糊涂啊!

    可再想想,年轻时的太子不是这样。

    是被自己磋磨了十几年,才变成一个极好的儿子。

    所以他努力开口,喊了句太子。

    其实这声音真的太低了,要不是有人伺候,根本没人听得到。

    太子等人急匆匆进来。

    皇上醒了!

    还是在晚上之前醒的!

    外殿的纪元听到这个消息,微微挑眉。

    命这么大吗。

    也不错。

    纪元寻了一圈,找到太子跟皇长孙的人,主动道:“不知活佛们招供了没有,他们可说丹药的配方,说了解毒之法没有。”

    换作其他官员来问,他们肯定是不答的。

    而且纪元这些话,直接表明是丹药的问题。

    现在皇上的病是否跟丹药有关,还是两说。

    其实不好回答。

    但纪元是不同的。

    不管太子,皇长孙,还是李首辅,甚至皇上,都对他赞不绝口。

    所以他们斟酌片刻,讲了一些能说的。

    “还未说,他们只讲丹方是河辉王子他们给的。”

    “他们已经把配方材料写下来,却不知作用。”

    “而且他们讲,丹药绝对没有问题,他们自己也吃丹药,都没事的。”

    纪元这段询问,很快也传到内殿,不多时,有个大太监恭敬来请人:“纪大人,太子,李首辅有请。”

    纪元在众人注视下,面不改色走进内殿。

    内殿的热气扑面而来。

    刚开始那会,内殿也没有炭火,被人说了一句之后,这会燃的炭火却旺得过头了。

    此刻内殿当中,五王爷,皇长孙,李首辅,楚大学士,以及另外两位大学士。

    太子在寝殿里面,被皇上单独召见。

    纪元一来,众人立刻看过来。

    皇长孙先一步道:“纪元!你也认为是丹药有问题?!”

    众人看过来。

    内殿里有些怪异。

    年轻的皇长孙,纪元似乎是一体的。

    他们同样相信是丹药有问题,是不可信的。

    年老的官员们,却隐隐期盼,丹药有用,不是丹药的错。

    即便皇上病倒也是自己身体的缘故。

    为何?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吃了丹药。

    除了李首辅。

    可见骗子真的不需要多高明的手段,无非是骗术有没有骗到你心坎上而已。

    纪元答道:“微臣认为,确实是丹药的问题。”

    皇长孙点头,像是被肯定了一般。

    但无人附和。

    内殿也好,寝殿也好,像是死一般的寂静。

    这层皇帝的新衣,还没有人敢揭开。

    可纪元就是要揭开。

    他要让老皇帝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死因。

    更要让他知道,他的贪得无厌,到底带来了什么。

    纪元直接道:“要想知道那些丹药有没有毒性,让活佛们吃下即可。”

    “把丹药的材料配方拿出来,每人选择一样,吃个半斤下去,就能看到效果了。”

    啊?

    你在说什么啊?!

    第162章

    第162章

    朱砂, 水银,铅丹。

    纪元看着这些字,都有种头疼的感觉。

    古代人虽然不懂这些东西的危害, 但一次性吃半斤?

    谁心里都发怵啊。

    可纪元的提议, 好像又没什么问题?

    反正让他们试试, 试试就知道丹药有没有毒性了。

    皇长孙跃跃欲试, 他爹太子在寝殿陪皇帝说话,眼下众人都要听他的。

    “来人,把活佛们带上来!”

    太子走了出来,竟然也道:“把活佛们带过来。”

    但两人的语气完全不同。

    太子表情悲切,但语气却不带严厉,对自己儿子道:“你皇爷爷要见他们, 请求活佛帮忙,既然太医无用,要看活佛们有没有办法。”

    啊?

    还让活佛们来救?

    皇长孙震惊,明显是拒绝的。

    但太子却朝他摇头, 让他听话。

    这算怎么回事啊?!

    怎么到这个时候了, 还要相信丹药有用?

    纪元却明白过来。

    一, 为了赌,万一丹药有用呢。

    反正现在太医们束手无策,死马当活马医。

    二,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点。

    老皇帝要面子。

    他可以死。

    但这个死,是要为国家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的死,是要死得其所, 是要死的光荣。

    无论哪一个原因, 都不能因为迷信密宗而死。

    用前面那些理由盖棺定论,那老皇帝死后的名誉就会很好。

    若因为后者?

    天晓得后世史书会怎么记载?

    纪元都有点佩服老皇帝了。

    都到这一步。

    他竟然头脑又清醒一回。

    这大概就是人之将死, 脑子也回光返照了吧。

    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

    老皇帝,必死无疑了。

    就连他这样不想死的人,都意识到,他此刻回天乏术。

    可见他的身体衰败到什么地步。

    也有人说,那他不会报复吗?

    会的。

    他听话的儿子会帮他报复的。

    但至少现在,要把自己的生前名声给保全了。

    纪元反应过来,李首辅,楚大学士等人也反应过来。

    李首辅眼神中闪过悲切。

    真的到这一步了吗?

    内殿依旧安静。

    可炭火的温暖,让每个人心里都冒汗,似乎又驱散了皇上要死的寒意。

    此刻内殿众人,浑身是舒适的温暖,耳边是老皇帝将死的信息。

    两者结合起来,让他们有些不好思考。

    面对一个将死之人。

    大家会是什么心情?

    不好说,谁也不好说。

    李首辅让人开了一扇窗子,外面的寒气吹了进来,才让大家身上的暖意驱散了些,回归到这个悲痛的消息。

    说白了。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老皇帝交代后事的时间。

    至于给活佛们喂丹药的配方?

    那还是不行的。

    维持住活佛们的体面,就是维持住老皇帝最后的体面。

    这三人战战兢兢过来,嘴里都念着大家听不懂的话。

    纪元倒是能听懂一点,多是他们那的本地方言。

    至于为首的特里活佛他口中的语言,那就真的听不懂了。

    纪元直接道:“你是在做什么诅咒吗?”

    特里:???

    他就是喊救命而已。

    但纪元一句话把他治改了,赶紧说天齐国的官话。

    太子看了眼纪元,询问他们有没有合适的丹药。

    还吃丹药?

    三个活佛战战兢兢,真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看到天齐国皇帝晕倒的时候,他们就有逃跑的想法。

    这丹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们根本不懂啊,就知道吃了确实有用。

    甚至他们自己都吃过几次。

    不过他们到底年轻,没吃几次。

    可皇上不同,皇上几乎每天要吃,为了这次的祭祀,从早上睁开眼到现在,已经吃了十几颗。

    也怪河辉王子,若不是他催得紧,他们也不至于这样做。

    现在告诉他们。

    天齐国的人,没有怀疑是丹药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再想办法?

    这,这能想什么?

    再喂一点丹药吗,要是皇上身体更差了,那就坐实了的啊。

    太子看向他们的时候,眼神带着审视。

    他如今也是不信的。

    但还是那句话,维持住活佛们的体面,就是维护父皇的体面。

    父皇一世英名,不能毁在现在。

    皇长孙看着,只觉得可笑至极。

    他头一次发现,他的父亲也会掩耳盗铃。

    今日之事,还有谁看不出端倪吗?!

    皇长孙看了一圈,目光放在李首辅跟纪元身上。

    李首辅的表情也很复杂,可他显然也想给皇上留有体面。

    纪元呢?

    纪元是想要体面,还是想要真相。

    那边活佛们不敢再喂丹药,决定去做法事。

    眼看又一场法事要开始,皇长孙已经站在纪元身边,低声道:“纪大人,你不想拆穿这些骗子们吗?”

    十六岁的皇长孙,满脑子都是拆穿这些骗子们!

    不能被蒙骗!

    纪元回道:“为了皇上的体面,不能拆穿。”

    纪元说得坦荡,皇长孙反而没话说了。

    可这份体面,真的重要吗?

    纪元却又道:“只怕太子殿下也信,那就不好了。”

    纪元说这话是非常合适的。

    在所有人看来,他从头到尾,都对这些秘佛,对这些丹药是不信的。

    还有河辉国那个传说,他也一直在质疑。

    皇长孙不疑有他,却被纪元最后一句话点醒。

    他原本还在犹豫。

    皇上的面子确实有些重要。

    所以他只是在私下问纪元。

    但要是问他,皇上丢面子重要,还是父亲也被蒙骗重要,他肯定选择他爹。

    而且皇爷爷丢面子而已,又有什么了。

    皇长孙似乎下定决心。

    一定要拆穿活佛们的“阴谋”。

    皇长孙目光一转,把玩着腰间的刀剑玉饰。

    纪元却已经闭口不谈。

    纪元再回外殿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向他,纪元稍稍摇头,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

    等那个一定会来的结果。

    所有人都有点茫然,又觉得这一刻似乎早就该来了。

    再听着里面做法事的声音,大家都知道,过了今日,天齐国的天就要变了。

    甚至可以说,长久笼罩在京城的阴霾都要散去。

    有些人甚至在心里想。

    这一日,似乎终于来了。

    不过丹药的事情,为什么没有揭发?

    还是说,不想在老皇帝临死前,把事情闹得那么难堪?

    这是有可能的。

    算了吧,人都要死了。

    不提那些过往了。

    真的不提了吗。

    纪元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外殿也点了炭火,此刻也不冷了。

    等着看戏吧。

    纪元闭上眼,似乎在休息,也似乎在等消息。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

    他其实在想,消息在九月十月送出京城,滇州府程教谕他们,收到快马加鞭送去的急报了吗。

    老皇帝都要死了。

    他们知不知道程家已经平反了。

    路途远竟然也有这个好处。

    上个好消息还没消化完,下一个好消息就在路上。

    化远四十四年,大年初一。

    滇州府,宁安州,程家。

    程家大老爷跟程二老爷又在一起过年。

    这是程教谕一家在宁安州过的第二个年。

    今年程家房子比之去年大了些。

    程亦珊是州学主事,加上开的书坊开始盈利,便把自家扩建了一圈。

    程大人如今精神反复,眼睛却是好了,所以家里的扩建交给他,既不用出门,也能做事。

    所以两家人住在这,一点也不觉得拥挤。

    两家人显然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甚至有定居在此的打算。

    不管外面风风雨雨的,他们程家,也算有落脚的地方。

    过年期间,各家的事情都少,皆是在院子里闲聊。

    宁安州的气候温暖,冬日上午的阳光格外温暖。

    “急报,急报!”

    程亦珊看了过去。

    今年大年初一,什么急报,要在这会送过来?

    程教谕也觉得奇怪。

    程大人脸色变得异样,整个程家的精神都紧绷起来。

    这些年里,他们听过太多坏消息。

    这次又会是什么?

    程亦珊倒是笑:“如今不管是什么,倒是都能习惯了。”

    习惯。

    多无奈的话。

    不过她倒是乐观。

    送信的信使看到程亦珊,连忙行礼。

    这位可是州学的主事,厉害着呢。

    随后看到程教谕,这才意识到还有其他官员在这。

    信使得了上头的银钱,上头说务必加急送到。

    所以一路上,大家都不停歇,无论哪里的信使,都是全力送出去的。

    “是给程大人的急报。”

    “你们快看看。”

    程大人。

    程亦珊的父亲抬头,眼神写满惊恐。

    又是他。

    这次又要做什么。

    因为过年带来的平和气息,让程大人又处在崩溃的边缘。

    程亦珊代劳拆开文书。

    不管是什么,她都能接受,她都能接受的。

    程亦珊咬牙,她的双手不说粗糙,却也没有之前那样细腻光滑,但仔细看的话,带着一种不一样的光泽。

    这是一双漂亮的,做事的手,连手指上因为写字带来的薄茧都是那样让人目不转睛。

    文书很长,里面带着的信件也很长。

    程亦珊却一目十行,直到抬起头,见所有人都看向她。

    程亦珊俨然是程家的主心骨,她是大房的主心骨,是跟二房二老爷程教谕一样,支撑起这个程家。

    程亦珊眼角罕见带了泪,闷声道:“翻案了。”

    “我爹的案子,翻了。”

    “是秘佛殿的人对我爹屈打成招。”

    “他们诬陷我爹,诬陷我们全家。”

    程亦珊尽量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件事,手指攥得很紧。

    “那些人,已经处斩了。”

    “全都死了。”

    程家人全都站起来,眼神都带着不敢置信。

    真的?

    那案子不是已经确认无误。

    怎么会翻案了,罪魁祸首甚至已经死了?

    怎么会这样快?!

    是啊,怎么会这样快。

    可处理此事的人是纪元,那就没问题了。

    程亦珊又看了遍纪元的书信,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

    讲了她父亲的委屈,讲了她家的委屈,又讲了其中经过。

    可纪元自己做了什么,却是一笔带过,只在官府的文书里能看到。

    他在信里还说,不要着急,继续等待。

    还等什么?

    他还要做什么?

    大年初一,夜晚,京城。

    夜幕降临,天气越来越冷。

    天地坛的宫殿里,却吵得火热。

    皇长孙让人压着一个活佛,直接道:“快说!你们还有什么阴谋!”

    其他人根本拉不住。

    皇帝病着,太子侍疾。

    谁还能拦着皇长孙做事。

    “报!张将军来信!西南蛮夷跑了!下午便出了京城!”

    “是河辉国!河辉国的人全都跑了!”

    “他们知道皇上出事后,便立刻启程离开!张将军过去的时候,扑了个空!”

    此话一出,原本还想拉住皇长孙的众人,这下傻眼了。

    跑了?

    怎么会跑了?

    难道真的如纪元所说,一切都是阴谋。

    真的如皇长孙讲的,都是西南蛮夷故意的?

    乱了。

    彻底乱了。

    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皇帝听到此事,突然睁大眼睛,气若游丝般吩咐:“不,不,不要查。”

    不能查。

    查下去,他的一世英名就完了。

    查下去,他的晚节不保。

    可他的话又有什么用呢。

    纪元已经站在皇长孙身边。

    查案嘛,他在行。

    他一定会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给查出来。

    还要在皇上临死之前,大白于天下。

    他纪元保证。

    第163章

    第163章

    老皇帝眼睁睁看着皇长孙开始查案。

    真是他的好孙儿。

    还说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一定要让犯人伏诛。

    这是伏诛的事吗?

    若真的查出什么,那他的名誉怎么办。

    老皇帝沙哑的嗓音,根本拦不住任何人。

    老皇帝又看看他的大儿子。

    太子欲言又止, 一边是他父亲的名誉, 一边是儿子要帮忙讨回公道。

    皇长孙见此, 就更要查了。

    此刻的皇长孙, 心里竟然有种隐秘的快感。

    就算刚开始不知道,他查下去会让皇爷爷名誉受损。

    可现在知道了,就更想查了。

    想到他爹这些年受到的磋磨,想到他一个皇长孙,十一岁才敢正式启蒙。

    想到皇帝的喜怒无常。

    皇帝不让他查,他偏要查。

    在皇长孙还在犹豫的时候, 纪元那边已经动身了。

    纪元的办事效率自然不用说,他立刻跟张将军联系,先弄清楚西南众国的事,再让人去审三个活佛。

    活佛们的法事直接被打断, 全都被拖了下去。

    之前还没有理由捉他们。

    但西南众国里的河辉国都跑路了, 自然有理由了。

    大年初一的夜似乎格外漫长。

    京城内外都慌乱起来。

    但随着纪元的查案。

    事情逐渐变得清晰。

    西南共来了十六个小国。

    以景国跟河辉国为首, 他们还带来三个活佛,以及十五个僧侣。

    原本都好好的。

    可今天接近中午的时候,河辉王子接到一个消息,听过之后脸色大变。

    再接着,人就不见了。

    直到接近傍晚时,皇长孙派来的张将军来找他们, 才知道河辉国所有人已经跑了, 行李全部打包,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下, 西南众国其他人才知道,天齐国皇帝病倒在祭坛上!

    祭祀!

    对任何国家都很重要!

    那皇帝竟然倒在这上面。

    等再听说,皇长孙怀疑是活佛跟僧侣的丹药有问题,他们更慌了。

    那丹药有没有用,有没有毒,他们真的不知道啊。

    一切都是景国跟河辉国主导的!

    可河辉国的人跑了!

    谁知道,景国的人竟然也想趁乱逃跑,好在西南其他小国的人发现,否则景国的人还真就能出京城。

    这两件事的发生,算是比较直接的证据。

    这些西南众国,特别是景国的使臣,全都被关起来审讯。

    在异国他乡被审讯,还关乎一个国家的皇帝,这些人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不到一个时辰,各种消息全都送了过来。

    纪元也原原本本地送到皇上面前。

    再加上对活佛众人的审讯。

    更多更齐全的消息送到皇帝,以及臣子,甚至百姓耳朵里。

    “那特里根本不是活佛,他就是天竺一个普通游僧,被河辉国找到,说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两个法器都是从小寺庙里买过来的,前任主人,一个活了四十,一个活了二十。”

    “西南众国的人隐约都知道这些事,但为了稻种,一直隐瞒。”

    “皇上,他们没事就在背后说您,而且那丹方也是他们临时找来的。”

    “不知道啊,他们也是来之前才实验了疗效。”

    “毒性?他们也不知道毒性。”

    “目的就是为了骗稻种。”

    “想要一劳永逸,差一点就让他们得逞了。”

    这么想的话。

    要不是纪元一直阻拦。

    估计这些人早就离开京城了?

    现在甚至抓不到任何一个人?

    “对了,他们还在背后说,堂堂天齐国的皇帝,怎么这种事都信。”

    “所有活佛都是假的。”

    “丹药也是假的。”

    “法器同样是假的。”

    “长生更是假的。”

    “是针对您的骗局。”

    这些话自然说得没那么直白。

    可字字句句都像插在老皇帝的心口上。

    不能再说了。

    不要再说了。

    求求了。

    “他们觉得,用这些东西,换五千万斤稻种,太值得了。”

    五千万斤稻种。

    无数金银。

    换来他死吗?

    老皇帝不想听,可这些话钻到他耳朵里。

    纪元站在一边,看着皇长孙兴致勃勃汇报。

    五王爷上前一把推开他:“你在干什么!是在故意气你皇爷爷吗?”

    说罢,五王爷指着纪元:“都是因为你,要不是你搞出什么稻种,会有这么一出吗?”

    纪元面不改色,看向这位五王爷,缓缓道:“好吧,那把占城稻毁了?”

    “生长周期七十五天,如今亩产近五百斤的占城稻,全都毁了吧。”

    纪元早就知道有这个指责 。

    可这事能怪他?

    能怪高产的稻种?

    “应该怪西南众国,特别是河辉国跟景国,贪心不足。”

    贪心不足。

    老皇帝恶狠狠盯着纪元。

    虽然不是在说他,可这句话要是传出去,那也一定会安在他身上。

    他的一世英名。

    他的名声。

    五王爷那个蠢货还在吵:“别拿这种东西威胁我。”

    “毁就毁!不就是一个稻种!”

    “没有占城稻,天下人不还好好的吗?”

    五王爷的话说完,楚大学士都不忍多看了。

    这样的稻种,说是神稻也不为过。

    甚至河辉国能骗成功,也是沾了占城稻的光。

    五王爷说,不就是一个稻种。

    不就是一个稻种?

    天下百姓听到,估计会给他两刀。

    果然,纪元听到这话,直接不理他了。

    五王爷气恼上前,直接被张将军的人拦下。

    张将军可不只带来审讯结果,还带来了不少士兵。

    不管京城,还是天地坛,都已经在李首辅的掌握之中。

    是的。

    李首辅。

    单一个皇长孙,还叫不动那么多人。

    可有李首辅,这位太子太傅开口,一切便简单很多。

    这一句句杀人诛心的话,可不止皇上听到。

    臣子听到了。

    百姓听到了。

    还会传遍整个天齐国。

    所有人都会知道。

    皇上为了长生不老,要用五千万斤最好的良种来换。

    还被人骗了。

    被一群蛮夷骗了。

    那些所谓的活佛,都是大骗子。

    皇上糊涂啊!

    皇上为什么那么糊涂?

    别忘了,在这些活佛之前,他还有秘佛殿。

    秘佛殿那些人,贪赃枉法,陷害忠良。

    所以,他才在祭祀天地的时候病倒吗?

    是不是天地都看不下去了?

    一旦表面的平和被撕开,那这个口子就堵不上了。

    纪元看着眼前的混乱,看着老皇帝再次昏迷,再次醒来。

    他真的很努力地想活下去。

    纪元都看出他的挣扎,他的扭曲,他的不甘。

    老皇帝他不想死。

    即使到了现在,他依旧不想死。

    “回宫。”

    “回宫。”

    至少不能死在天地坛里。

    那样他成什么了?

    祭祀天地的时候死了,

    外面又会怎么说。

    他至少要给自己留最后一丝体面。

    太子道:“父皇,已经是深夜了,外面太冷,您的身体会承受不住。”

    父皇从去年九月份,身体好一些,一直对他和颜悦色。

    太子还以为他的父皇会留有一丝温情。

    谁料老皇帝用最后的力气咒骂:“谁说朕承受不住,难道你盼着朕赶紧死,然后自己继位吗!”

    说罢,老皇帝再次昏迷。

    太子缓缓起身,闭上眼,开口道:“起驾回宫。”

    太子此刻的语气,已经不像太子。

    像是这个国家的掌控者。

    毕竟他连皇帝的事情都能左右了。

    外殿的大臣们,几乎是饥寒交迫,听说又要回京,心里觉得荒唐的同时,又觉得很正常。

    回吧。

    回去之后,说不定就能回家了?

    有人低声道:“估计不行。”

    “要守丧。”

    要守丧。

    没错。

    要守丧。

    纪元看着皇上被抬起来,他的面色依旧红润,嘴唇的颜色却乌青得厉害。

    腹部微微隆起,这不是胖了,是腹中有积水。

    重金属中毒,基本都是这种模样。

    皇帝的内里的器官在慢慢灼烧,腐烂,偏偏还会有一点意识。

    不过这点意识也要没了。

    因为满朝文武,要守丧了。

    老皇帝不甘,他真的不想死。

    所以他死的时候,眼睛都是睁着的。

    大年初一的亥时末,也就是十一点多,被抬上车驾,着急回宫的老皇帝,死了。

    死在回皇宫的路上,死在南郊。

    既不在天地坛,也不在皇宫,甚至不在京城。

    睁着眼睛。

    死了。

    黑夜里,所有人都不用隐藏自己的表情。

    可在昏黄的灯笼下,不少人如释重负。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甚至让人觉得轻松。

    一整天荒唐的闹剧。

    不对,好几年荒唐的闹剧,终于要停了。

    一切的审讯,一切的追查,一切的明争暗斗,似乎都要暂停。

    纪元走在冬夜里,目光在楚大学士身上一扫而过。

    而楚大学士,正好也看了过来。

    一向面容轻松的楚大学士感受到了一丝危险。

    他之前很少有这种感觉。

    可此刻,却真的觉得危险了。

    事情发生的太快,快到容不得任何人思考。

    所有人都被带着往前走。

    除了纪元?

    楚大学士根本想不通里面的联系,就像李首辅也从未怀疑过纪元一样。

    只是这两个人,有着超出旁人的敏锐。

    但仅仅有敏锐,又有什么用。

    纪元是谁?

    他是一心为了皇上,最早不信神佛,甚至还帮皇上铲出秘佛殿,后来又调查出活佛真相的人。

    如果不是他,所有人都要被“蒙”在鼓里。

    他只想为百姓们守护良种,他只想让宁安州百姓少付出一些。

    这有错吗?

    没有错。

    他甚至有功。

    还是大功劳。

    不仅朝廷夸赞,民间的名声,同样首屈一指。

    直到现在,楚大学士才深吸口气。

    当年把纪元弄到滇州府是他错了,就该早早杀了王长东让纪元消气。

    可是一切都晚了。

    楚大学士回头,只见李首辅朝他笑笑。

    张将军的人立刻过来。

    “楚大学士,你跟西南众国勾结!谋害皇上这件事,你是不是也有份!”

    纪元已经收回目光。

    争斗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开始。

    楚大学士,就是被清算的第一人。

    这次的清算,跟纪元并无关系。

    那是人家首辅之争的余波。

    而他,只要跟着队伍往回走即可。

    皇帝死了。

    楚大学士被押送回去。

    他这次,是真的要收拾东西准备外派了。

    时间应该刚刚好吧?

    自己过去之后,当地正好是种麦子的时间。

    第164章

    第164章

    化远四十四年, 正月初二。

    天气暖洋洋的,太阳照在昨日的积雪上,让脚边的积雪迅速融化。

    这场风雪的余波还未消散, 显而易见的, 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直到春日降临, 万物复苏。

    睡了一觉起来,发现国丧了的蔡丰岚是真的傻眼了。

    昨日祭祀,他并未能参加,自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即使审问活佛们,以及西南蛮夷的事京城百姓都知道,可皇上驾崩, 还是刚刚才听说。

    纪元回来换衣服,顺便说了天地坛上发生的事,算是让他详细了解了。

    蔡丰岚叆叇都要掉地上了,忍不住道:“这么精彩?”

    说罢赶紧捂住嘴:“这么可怕?”

    再听丧钟声响。

    国丧了。

    老皇帝真的死了。

    准确说, 是在大年初一晚上十一点多死在荒郊野外。

    可这事不能乱说。

    大半夜的, 还死在郊外, 这跟暴尸荒野有什么区别。

    但随行的人那样多,不到半日,京城内外都知道这件事了。

    谁让昨天种种事情,都让人目瞪口呆。

    老皇帝的昏庸,活佛们的骗局,以及西南蛮夷的狡猾。

    还有最近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事, 都让人无比震惊。

    今天听到老皇帝去世, 不少人竟然偷偷松口气。

    还好还好,昏庸的老皇帝死了。

    这其实是好事吧?

    没有闹出更大的乱子。

    而且看老皇帝那样子, 若他还好好的,说不定又要迷信其他活佛了。

    要是真的送给活佛们五千万斤稻种,他们都能心痛死。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上天降罪,是老皇帝罪有应得。

    否则怎么会死在天地祭坛上?

    这些说法众说纷纭外,还有一点不同。

    那就是各家密宗迅速被驱赶。

    以前百姓们还学着老皇帝信佛信各种宗教,现在躲避都来不及。

    在天齐国内,近一年内两次的密宗兴起,都因为不同的事情打断。

    再看看老皇帝的结局,估计没人再起这种念头了。

    民间闹哄哄的,说不上悲伤,也说不上肃静。

    毕竟赶上年节,再加之此事谈资太多,谁都要多说几句。

    宫里暂时也管不了这些。

    老皇帝已死,谁是下一任皇帝,自然要提上日程。

    其实这并不用多说,太子依旧是太子,即使皇帝临死前,也是拉着太子说话,并未多看五王爷一眼。

    谁都知道,事情已经成为定局。

    可对五王爷那边的清算却不能少。

    谢贵妃还好说,她一向不管这些事,安安心心当自己的贵妃。

    但谢国公,楚大学士一众人等,就要一点点清算。

    特别是楚大学士,他算是左右横跳,准备随时跳反,可老皇帝的死太突然了,让他的准备一点也不充分,直接被李首辅拿住。

    皇亲国戚中,除了谢国公之外,其他各位国公对太子登基毫无意见。

    毕竟谁当不是当,反正都是一家人。

    即便事情已经如此顺利,可该忙还是忙。

    谁让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明明老皇帝的身体已经好起来了。

    明明他还能出门祭祀。

    难道一切都只是回光返照?

    说来说去,都怪那些丹药!

    一直到初二下午,礼部,内务府众人才准备好皇上丧事的初步礼仪。

    说起来,这速度已经够快了。

    其实就是把老皇帝三年前的丧仪拿出来。

    毕竟在三年前,已经能看到老皇帝的颓势。

    总之一圈事情下来,老皇帝确定死了。

    纪元还是头一次参加皇帝的丧事。

    他这次的位置并不靠前,一个是官职不够,二是皇家也有人埋怨,觉得他让老皇帝丢了面子。

    明明案子可以私底下查,可纪元一统查问,闹得满城皆知。

    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太忙了,否则皇家那边,肯定会要个说法。

    纪元听到这些话,也并不着急,甚至规规矩矩地跟着行礼。

    他一个四品小官,哪懂这些。

    再说,他马上要去外面做官了啊。

    直到出了正月,老皇帝正式下葬。

    二月初九,太子三辞三让,最终登基。

    三十五岁的太子,终于坐上那个位置。

    纪元抬头看过去的时候,太子早就换上龙袍,皇长孙则穿着新做的太子服饰。

    一切都变了。

    好像又没有变。

    朝中没有因为老皇帝的死而改变什么。

    无非是六部的人换了些。

    之前的楚大学士还在被调查,请了一个文大人出山。

    这位文大人今年五十二,政绩斐然,曾经做过应天府的知府,由他来顶替楚大学士户部尚书的位置,再合适不过。

    而且他也是太子府里的幕僚,之前在家赋闲,现在直接走马上任。

    文大学士十分儒雅,看起来丝毫不像管账目的。

    但经过他手的政绩,绝对首屈一指。

    文大学士见纪元去办离京文书的时候,还笑眯眯道:“以后可以多联系。”

    这也是示好的意思。

    其他各部也差不多。

    但来来回回的。

    皇帝依旧是皇帝,太子依旧是太子。

    文渊阁也好,集贤馆也好,依旧存在。

    很多东西到底变没变,还是要再看的。

    纪元离京之前,只去见了李首辅。

    历经此事,李首辅像是苍老很多。

    但他并不会去吃丹药,他只是看向纪元的时候,带了一丝审视。

    李首辅看着自己的便宜学生。

    要说纪元承认过的老师中。

    自己跟他的“师徒”之情是最淡的。

    可李首辅确信,自己却是了解他最深的。

    纪元绝对不止一腔热血。

    他也不仅仅只是个“能臣”。

    之前楚大人说,纪元像他,李首辅还不屑。

    纪元这样一心为民的人,怎么会像他。

    可如今看,是一点像的。

    可他们的像,只在手段,却不在内里。

    所以不管纪元怎么想的,在治世这方面,自己绝对可以信任他。

    有了这点做保证,很多事可以不用管。

    李首辅道:“确定不换个地方?”

    “外面许多位置,都要空下来了。”

    之前京城的青年才俊们,都一窝蜂地往外跑。

    现在换了新皇帝,估计都要回来。

    而且凭借纪元现在的名声,他去哪都是可以的。

    “最好可以留下,如今跟之前不同了。”李首辅又给了个提议,“橡胶司。”

    “你一手做起来的橡胶司,交给你最为合适。”

    说到橡胶司,纪元倒是提出一个疑问:“如今的橡胶司,作为内务府的第二十五衙门,还是并到户部?”

    如果还在内务府里,那就是皇家,或者说皇上的私人产业。

    其中收益,是皇家内部分配。

    如果归还到户部,便是朝廷,是天下的产业。

    那就是作为天下各项支出来用。

    李首辅看向纪元。

    他就知道,纪元是不一样。

    “暂时归到内务府。”

    这是先皇走之前,完成的最后一件政务。

    而且如今已经定在内务府,各项事情已经办妥,皇室不会放手的。

    就算新皇同意,皇家其他人也不会愿意。

    新皇刚登基,绝对不会在这会跟皇家人起冲突。

    纪元并不意外这个答案,开口道:“微臣还是想去肃州。”

    他去肃州,一为麦种,二为蒸汽机。

    还是那句话,地广人稀的地方,才适合这些东西的研发。

    良种的出现还不够。

    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机器才行。

    李首辅沉默片刻,开口道:“好吧。”

    说罢,两人沉默片刻。

    李首辅在纪元离开之前道:“我还有六年致仕,致仕之前,橡胶司的归属,一定还给天下。”

    李首辅今年六十九了。

    按照正常来说,六十五就该退下。

    可先皇身体还康健的时候,夸口让他留在七十五再走。

    这么说下来。

    确实还有六年时间。

    但橡胶司的利润堪称恐怖。

    真的能从皇家虎口夺食吗?

    纪元只道:“此事宜早不宜晚。”

    越早动手,利润越少,才更有可能。

    李首辅岂会不知。

    皇家赵国公他们岂会不知。

    纪元从李首辅家中出来,并未去见楚大学士。

    见他是没有必要的。

    而且楚大学士那种人,多见一面,说不定就会想明白什么,他才懒得自找麻烦。

    就像他当年,不用出面,便把自己弄走一样。

    如今地位转换,他又何必出现。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皇长孙竟然主动过来。

    皇长孙看到纪元的时候,也主动挽留:“你留在京城多好,本殿下的太子府刚刚建起,你若来太子府任职,那是极好的。”

    对了,现在不是皇长孙,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少年太子。

    纪元还在太子身边看到四五年前的两个庶吉士。

    当年他们一起做太子伴读,也是一场缘分。

    如今他们都是太子府的官员。

    而做太子府官员,那可是前途无量的。

    现在朝中很多职位,都是新皇做太子时,太子府里的职官们。

    比如文大学士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太子邀请他去太子府任职,并且还能在朝中做官,摆明了把他当自己人。

    太子甚至低声道:“放心,本殿下跟父皇关系可好了,绝对不会像以前那样。”

    太子甚至眨眨眼,笑得格外轻松。

    纪元也跟着笑,只道:“天下如此之大,若局限在京城,那也太没趣了。”

    “微臣今年才二十一,还想出去看看呢。”

    说到这,太子想起纪元说的海外。

    远渡重洋,便有海外大陆。

    当真是神奇。

    他在书中也看过,纪元要去的地方,有着戈壁河谷沙漠,一眼看过去,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洁白莹润的雪山。

    都说哪里苦得很,可纪元想去。

    其实他也想去。

    说起来,他连京城都没出过几次。

    太子原本是来劝纪元留下的,此刻却满脸羡慕。

    自己要是能跟纪元一样,那该有多好。

    纪元拱手:“听说那边还有极为珍贵的汗血宝马,若能得到,必然送到京城。”

    太子眼睛更亮了,恨不得让纪元立刻出发。

    所以纪元要走的时候,太子甚至亲自相送。

    这等举动虽说有些出格,可朝中大臣都不会阻拦。

    以纪元的名声,太子相送,只会传出君臣相得的佳话。

    不过等纪元离开之后。

    许多人反应过来。

    又忘记跟纪元说亲事了。

    也怪纪元,他从来不搭理这茬,再加上最近国丧,各家都给疏忽了啊!

    上次他在京城,各家的大家小姐要嫁,这次是郡主公主。

    下次呢?

    下次他能挑个天仙吗?!

    纪元离开之前,又去了一趟辛亦点心铺。

    这次找辛厨娘说了会话,告诉她程亦珊情况还可以,让她不要担心,更告诉她,程家翻案了,事情都了结了。

    辛厨娘差点哭出声,没看到纪元让人买了不少点心,他们赶路做干粮用。

    除了这件事外,纪元托蔡丰岚问了西南小国的事。

    听说一部分小国帮忙捉住要逃跑的景国众人,而且经过调查,他们是真心想来换良种的。

    如果不出意外,会着重处罚景国,以及跟河辉国追责。

    其他不参与活佛之事的小国,倒是会放过,也会按照他们朝贡的多少来分发良种。

    不少人都说,新皇处理事情的方法还算温和。

    估计也是因为这个,纪元,蔡丰岚他们一路上,遇到不少回程的官员。

    每次在驿馆住下,总会有人前来拜见。

    这可是纪元啊。

    如今这天下间,还有人不知道纪元的名字吗?

    普通人可能不清楚。

    但官员们是知道的。

    纪元并不拒绝,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

    他跟蔡丰岚一路往西,这次不在建孟府停留,而是直奔肃州。

    为何?

    因为蔡丰岚的家人,以及纪元组建的蒸汽机小队,先他们一步,已经出发了。

    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一行人在肃州刚好集合。

    肃州,天高地阔,雄浑壮丽。

    绝对是他们实现抱负的好地方。

    纪元作为肃州的知州,正四品的职位。

    蔡丰岚是纪元的助手,为正五品的同知。

    说起来,这是蔡丰岚头一次外放,能有这么高的官职,也是纪元的缘故。

    当然了,也因为肃州太远,当地商路虽然畅通,但距离京城太远,没什么人愿意过去。

    而当地商路畅通的一大弊病便是,盗匪也多。

    纪元,蔡丰岚,以及蔡丰岚带的家仆。

    他们一行十二个人,就被直接拦住。

    跟上次纪元被刺杀不同。

    那是正儿八经的刺客。

    这次是正儿八经的劫匪。

    纪元看着他们戴着的官帽,又看了看脚下的官靴。

    这也抢啊?

    蔡丰岚一着急,叆叇掉到地上,风沙一吹,竟然看不到了!

    “我的叆叇!”

    劫匪们满脸络腮胡,骑着高头大马,呵斥道:“闭嘴!若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纪元依旧在马背上,短剑已经抽了出来,挑开自己的包裹,拿出官印出来。

    “还要抢吗?”

    官帽官靴不认识。

    官印总认识吧???

    第165章

    第165章

    “在哪呢。”

    “这可是叆叇啊。”

    虽说蔡丰岚已经不缺一个叆叇的钱, 但这是他娘子送他的,真的不能丢。

    那劫匪没给他们造成麻烦,反而找叆叇费了会工夫。

    说来也好笑。

    劫匪们看到纪元拿出官印之后, 竟然来了句, 谁家官印这样小, 说罢带着人跑了。

    看来是确实没见过当官的。

    纪元他们自然不可能追出去。

    这地广人稀的, 能躲避危险已经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找蔡丰岚掉下来的叆叇。

    看着满地的沙子,纪元忍不住捧起一把。

    在这地方建水泥厂,说不定还能顺便烧出玻璃?

    他们在五天前,正式进入河西府。

    河西府相当于一个省,整体狭长, 由东往西北,地貌特殊。

    越往西北走,气候越热,春天的时候少雨, 夏季还好一些。

    进入河西府之后, 纪元跟蔡丰岚先拜见了河西府的知府。

    这位知府今年五六十了, 早早知道纪元要过来,已经让人在城门等候。

    用河西府知府的话来说:“早早盼着你来,若真能培育出麦子良种出来,那可太好了。”

    “对了,都说你过来,也要看看当地的橡胶。河西府种不成水冬瓜树, 只有一种蒲公英可以制橡胶, 还是一个指挥营弄出来的,还请你一定指点。”

    从这也看得出来, 大家先让纪元过来,无非是两件事。

    一,培育麦子的良种。

    二,制作橡胶。

    麦子良种不用说,纪元早就有规划,在京城的时候,跟蔡丰岚已经商议过。

    不过,虽说有培育水稻的经验,但麦子到底不同,而且这是个需要耐心的事情。

    即使有占城稻这种东西在,他也研究了一两年,甚至还花了很长时间去找稻种。

    所以此事要慢慢来。

    橡胶这东西,从发现到如今,已经近五年时间了,天齐国各地都用上橡胶,所以橡胶的制作并非是什么大秘密。

    很多地方同样开始种水冬瓜树。

    可这树的特点,便是喜湿。

    就河西府的缺水程度,那是不要想了。

    纪元所在的滇州府多雨多湖泊。

    而河西府,完全是两个极端。

    此地水冬瓜树是不行了,蒲公英,或者说橡胶草,却是可行的。

    河西府知府口中说的某个指挥营研究出来的,但不会大规模生产。

    那个指挥营的人,纪元认识,不仅认识,还很熟悉。

    他们可是多年好友,即使这些年没见,但一直都有通信。

    所以纪元回知府的是:“让那个指挥营去肃州吧,我们一定会把橡胶草给研究出来。”

    知府自然满意,点头:“这有何难,你们先去肃州上任,本官去跟本地将军商议,相信他会同意的。”

    只要研究出橡胶,对整个河西府来说都有好处。

    现在谁还不知道橡胶的作用?

    不知道橡胶能赚多少钱?

    那个指挥营的人,自然就是武营,刘军。

    京城一别,算起来,已经有六年时间了。

    六年。

    也就是纪元考上状元那会。

    这会想想,真的过去很久很久了。

    当年武营刘军,在京城屡屡受挫,这才出了京城,回到边卫。

    在京城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也不知道在边卫的日子如何。

    估计他们也想不到,跟纪元还有再见面的时候。

    不过纪元当时大散橡胶制法的时候,武营他们是第一个拿到手的。

    而且据纪元知道的,其实橡胶草的种植并不难,提前方法也还算简单,所以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管哪里出了问题,到时候见面了再说!

    反正从河西城出来,纪元他们继续往更西北的肃州走。

    肃州还算不得边卫,但也紧紧隔着几座城池而已,所以还有些距离。

    不过对比滇州府来说,这里已经够近的了。

    是的,够近了。

    从京城去往宁安州,至少要走六千里地。

    现在京城到肃州,也不过四千五百里而已嘛。

    蔡丰岚听着,都忍不住摆手:“什么叫只不过,什么叫只不过啊!”

    他除了上京赶考之外,真的没有走过这样远的路!

    再想想纪元的行程。

    确实够远的!

    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说起来,这里还能跑马,去往滇州府甚至不能这样畅快地骑马,也算好事?

    眼看临近肃州,一行人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虽说有劫匪的小插曲,总体来说还算可以。

    越靠近肃州,越能看到骆驼队伍。

    这些队伍行进得并不快,皆是戴着帽子,抵挡夏日的阳光,腰间缠着羊皮做的衣裳,此地早晚冷,需要保暖。

    一路的驼铃声让纪元他们看得新奇。

    当地人的皮肤多黝黑,脸上还有风沙的痕迹,当地语言倒是还算好懂。

    不过他们看着纪元等人队伍接近的时候,弯刀都要抽出来了。

    眼看这种情况,再想想拦路的劫匪。

    估计这些商队,经常被劫匪骚扰。

    好在纪元他们并不停歇,走近来看,他们衣着不说华丽,但也不差,这才让大家放下戒心。

    还有眼尖地道:“领头的两人穿着官靴。”

    这话一说,不少人探头看过去,领队人道:“李老汉,是你们肃州的官不?”

    肃州的官?

    肃州的官是纪大人纪元啊。

    那被喊李老汉的,赶紧也看过去:“真的来了,他真的来了啊。”

    纪元纪大人。

    那个带着宁安州发财的大人。

    在知道他要来肃州的时候,整个肃州百姓都是开心的。

    橡胶跟良种,是大家都需要的。

    天齐国各地都在用橡胶,但宁安州的橡胶运到肃州,那价格都不敢想。

    纪大人来了,是不是把橡胶也带来了?

    他们肃州肯定要发达了!

    李老汉开心地喝口水,美滋滋地开始做梦了!

    其他各地的人都羡慕不已。

    这是真羡慕啊。

    他们肃州的运气也太好了,来了这样一个长官。

    三日后,肃州城外,当地官员以及提前半个月到了的蔡丰岚家眷,还有高夫子师兄弟们,都在城外等候。

    已经接到消息,纪大人来了!

    纪状元来了!

    领头的两位官员脸色不算好看,但周围人欢欣雀跃的,他们只能强行打起精神。

    人还没来呢,都这样高兴。

    纪元真有那么好?

    不高兴的,是肃州现在的知州跟同知。

    自从去年纪元要来肃州的消息传出,当地官员跟百姓,天天盼着纪大人过来,还一口一个纪大人如何如何。

    纪元?

    二十一岁,一路扶摇直上的人?

    他真的懂治理地方吗?

    是,橡胶跟良种他确实厉害。

    但真正管理一方他行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行。

    然后呢?

    这位年少成名,除了小时候吃了点苦头之后,其他时候,那都是顺风顺水的。

    别怪如今的知州为何知道得那样清楚。

    谁让纪元的名字在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要说他小时候过得确实惨。

    爹娘甚至死于河工惨案。

    可他自从读书之后,哪还不顺利?

    那么有天赋的学生,哪吃过苦头啊。

    至于纪元读书的时候到底苦不苦,又付出了什么努力,他们是不看得,他们已经认定,纪元这种天赋选手,肯定不食人间烟火。

    十五六考上状元。

    十六七当了从四品的知州。

    现在二十一,在朝廷有首辅,太子作为自己的人脉关系。

    想做橡胶司掌司就做掌司,想来肃州做正四品的知州就来做。

    谁能有他厉害啊。

    人人都知道。

    肃州不过也是纪大人的跳板。

    等他培育出麦子良种,帮当地发展好橡胶产业,人家转头就调回京城。

    至于他们呢?

    他们这次调任,也不过去河西府继续熬资历。

    其他人只觉得纪元来得好。

    他们刚开始也这么想。

    可谁让这些人不加掩饰,一心盼着纪元,那他们呢?他们在这的公务算什么?

    这件事,甚至不能说谁对谁错。

    蔡丰岚的娘子周小芷其实意识到了,她不好直接送礼,但也请这两家的娘子出来吃茶,还送了不少她家书坊的藏书。

    可事情并未好转,反而觉得新来的同知家境也不错,娘子甚至提前买了处不算小的宅院。

    周小芷沉默。

    她买宅院怎么了!

    这是她经营书坊得来的!

    她趁机把自己生意带到这里,好像也没错啊?

    她甚至发现,此地的气候非常适合保存纸张,在这开书坊极好的。

    算了,不提了。

    反正这两个人要调走了。

    周小芷已经两三年没见蔡丰岚,此刻只想着见到夫君再说。

    高夫子他们也在等。

    高夫子带着自己五六个师兄弟一起过来。

    因为纪元写信说,他知道为什么蒸汽机总是设计得不好了,还说准备在西北专门划一片地,用来专门建造蒸汽机,还问他们愿不愿意过来。

    说白了就是。

    官府批钱,官府出地盘,

    由个人的兴趣爱好,转为官府投资研究。

    不管是规模,还是研究方向,都会有所改变。

    还是由纪元主导。

    他们压根不用考虑,直接找到周家,跟着周家车队就过来了。

    从年后正月就出发,到这有十几天了。

    也是纪元他们因为新皇登基的事耽搁,不然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这么一群人,都在肃州城外等着。

    纪元要来了。

    纪大人要来了。

    他一定会让肃州变得更好吧?

    四月二十一,几匹马从远方而来。

    日夜兼程,终于到地方了。

    纪元看着辽阔的肃州,看着戈壁中的绿洲城池,深吸口气。

    就是这里,他要在这里,把蒸汽机真正的给建起来。

    不惜一切代价,把蒸汽机建起来。

    “纪大人来了!”

    “纪大人真的好年轻啊。”

    “纪大人!您终于来了!”

    “快快快,礼乐呢?!别愣着啊!”

    欢迎纪大人来到肃州!

    第166章

    第166章

    化远四十四年, 四月底。

    新皇已经登基,按理说应该改年号的,但新皇并未立刻更改, 说是明年再讲。

    新皇登基, 意味着老皇帝死了。

    滇州府宁安州里, 此事并未有太大影响。

    对他们来说, 知道本地知州是谁,已经很好了,哪管皇帝是谁。

    可对宁 安州的程家来说,却十分不同。

    先是程大人恢复官身,虽说因为生病,没有具体的职位, 但该有待遇不会少。

    宁安州又是富裕地方,这些东西送来得也很及时。

    可程家人的心里,总还是缺了些什么。

    特别是程亦珊,她知道, 如今不过是暂时的而已, 对方若想让他们不好过, 还有其他办法。

    现在又告诉他们,老皇帝死了,让他们程家几落几起的老皇帝彻底没了。

    她心里那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再次出现。

    死得好。

    死的太好了。

    程亦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她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还是在设计她家的房屋,表情却明显轻松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纪元单独写给她的信, 问她是否婚配。

    这是纪元头一次这么直白地问。

    算起来, 纪元离开宁安州一年多了。

    竟然感觉,似乎过了很久, 他更是做了许多事。

    信里还说,他如今在肃州做事,还问她最近如何。

    肃州,距离宁安州极远。

    但两个人并未因距离而生疏,反而可以趁着现在,做好自己的事。

    程教谕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连夜来了宁安州。

    程家人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笼罩在他们程家头上的乌云终于散去了。

    他们再也不用面对那个喜怒无常的皇帝了。

    程亦珊叹口气,她似乎明白些什么,此刻也不好多说。

    而且总的来看,确实好多了,程家以后的日子,绝对会很轻松的。

    至于婚事。

    程亦珊还未开口,叔父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父亲跟母亲。

    程教谕道:“纪元给我写信,还有一件事想说。”

    “他想提亲。”

    别说程大夫人了,就算是程大人,都忍不住抬头。

    虽说程大人的精神时好时坏,可他大多数时候是能听懂的。

    啊?

    纪元?

    提亲?

    向他家提亲?

    纪元有多受欢迎,大家心里没数吗?

    当年的尚书孙女,他都不娶的。

    程亦珊也没想到,纪元会直接跟叔父讲。

    程家沉默下来。

    好像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那珊珊是什么想法?

    这段时间的纪元,已经在肃州安顿下来。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赴任,一切轻车熟路。

    而且没过几日,武营,刘军已经过来了。

    六年未见,大家看起来都成熟不少,刘军甚至也留了络腮胡,武营的一双儿女,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说起来,也就纪元还未成家了。

    所以他还是住到知州府里,甚至只用收拾出主院即可。

    前任知州跟同知已经离开。

    虽说他们看着阴阳怪气的,但并不敢对纪元做什么。

    纪元的名声,纪元的本事,谁不知道?

    可知府竟然优待至此,连指挥营的人都能给调过来。

    要知道此事也不光知府一人决定,还要找河西府将军商议。

    商议的结果便是,纪元想要谁,谁就能调来。

    武营跟刘军,以及武营的上司李指挥使,都被调过来了。

    看样子,是要全面配合纪元他们制作橡胶。

    他们面上还好,私底下的表情却颇为不屑,恨不得纪元他们翻个大跟头才好。

    纪元知道他们的想法,却也不怎么在意,若天天在意这些,那日子都不用过了。

    不过这些人被调到了河西府,算是他的上级,以后还要打交道,希望他们不要做得太过分。

    纪元送走他们,肃州上下也变得不同。

    作为肃州知州,副手同知是蔡丰岚。

    剩下的各部,既有朝廷任命的,也有当地的官员。

    可他们看向纪元的眼神,却都是一样的。

    纪元都忍不住问:“你们对我,是不是期望过大了?”

    好像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一声令下。

    户司主事道:“回纪大人,官田已经准备好了,是要培育良种吗?”

    工司的人则道:“还腾出几个作坊,要做橡胶吗?”

    自从纪元来到肃州。

    不对,来到河西府之后,一直有人不停地提这两件事。

    上到官员,下到百姓,甚至做好全力配合的准备。

    纪元着实无奈。

    便是要做,也不至于那样快。

    纪元看向蔡丰岚,蔡丰岚主动道:“放心,麦种的事已经做好规划了。”

    “官田的事,交给我即可。”

    蔡丰岚虽然是第一次上任,可先不说他家里就是种田地的。

    再者,这份计划书也是他跟纪元同时做的,不会出太多问题。

    至于橡胶?

    纪元看看武营跟刘军,他们两个,绝对能完成好自己的命令。

    蒲公英能提炼橡胶,这点是没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如何种植大片的蒲公英,这可不是宁安州那里,有着遍地的水冬瓜树,想要大面积地采集,首先要大面积种植。

    这点交给武营他们绝对没问题。

    所以,您呢?

    肃州其他官员傻眼了。

    他们都以为,这些事情纪大人会亲力亲为。

    之前听到的传言就是这样啊。

    纪大人一向如此的。

    听说他在宁安州的稻田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连着好几个月都在稻田里。

    这,这到了肃州,怎么不同了?

    纪元大概知道他们的想法,可他确实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只是可不能满口应下,说自己肯定能行,只好道:“大家放心,蔡同知能力不亚于我。”

    “武队长等人对橡胶草的研究也远早于我。”

    是这样吗?

    他们怎么就不信呢!

    等会,看纪大人的安排,他从来之前,就没打算亲自做这两项事吗?

    肃州众人忍不住抱有怀疑,甚至有些失望。

    天知道他们在听说纪大人来肃州的时候有多高兴。

    只能说,之前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失望。

    这个消息也不胫而走,肃州城的各家商贾也傻眼了,城外的农户们同样失望。

    怎么来了肃州,反而不一样了?

    纪大人的手下也能办成事吗?

    是不是纪大人不重视我们这里啊。

    一个共同的问题出现了,纪大人把事情都吩咐下去了,他做什么?

    就连河西府知府都写信来问。

    信里大概意思是,纪老弟,我们不是不相信你,而是良种跟橡胶都很重要啊,你确定你不管吗?

    纪元也是无奈。

    不过他当初过来,确实用这两件事做借口。

    纪元认真回信,说他刚到肃州,等一切捋顺了再讲。

    最后又承诺,他对良种跟橡胶同样期待,不会真的不管。

    一直到五月份,大家的心才放到肚子里。

    这段时间里,纪元也算了解了肃州的情况。

    肃州,也算西北偏远的城池了。

    但肃州的情况,较之其他西北城池,算是得天独厚。

    西面是沙漠,北面是草原,加之还有河流经过,算是西北的一片绿洲。

    也因此,这里也是通往中亚的必经之路。

    这些情况,在京城的时候,纪元也有了解。

    肃州在西北来说,本就不算穷,靠着来往的商队,便能保持本地的繁荣。

    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天黑之后,绝对不能出家门。

    肃州城内还好说。

    城外一定要紧闭门户。

    这附近沙匪极多,虽说多是冲着沿路商贾们的,可若有心怀歹意杀了百姓的,那也没办法。

    肃州共计六十万人口,下面共计二十六个县。

    大部分都是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就去帮着跑商队,算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而且本地缺雨水,吃水也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县城,都是围绕着水源地建设。

    同时,各地各村抢水问题也很严重。

    总结下来便是。

    一,治安问题。

    频繁出现的沙匪,让当地百姓日子并不好过。

    二,水源问题。

    吃水是个难题。

    三,民风彪悍。

    因为水源打起来都有可能。

    这些当地百姓,很有可能也是平时拦路的劫匪。

    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弯刀是劫匪。

    这个民风彪悍并不是什么坏事。

    每个地方的生存环境不同,肃州到底距离边境没多远,加之来往的商贾太多,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养成了,完全出于自保。

    这甚至可以解释。

    为什么拦路的劫匪不认识官靴官帽。

    完全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

    这种情况,其实比真正的劫匪更难处理。

    到底是匪还是民,需要着重区分。

    武营如今跟在纪元左右,那橡胶的事主要交给李指挥使跟刘军。

    武营道:“那要怎么处理?总不好全都抓了?”

    武营知道,纪元眼里容不得沙子,肯定见不得当地是这种情况。

    纪元摇头:“先不管。”

    “与其抓他们,不如弄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为什么要去抢商贾,是为了银钱?

    不是说肃州其实并不穷吗。

    每年过往的商税都不少的。

    想要让当地百姓不再半匪半民,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他们,而是要知道事情的原因。

    武营听到纪元的解释,头一次从这方面想。

    过了好一会,他才道:“纪元,你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比橡胶还重要?”

    纪元笑:“嗯,是的。”

    否则橡胶做出来,也只是解决一部分问题而已。

    不过他现在人手充足,还有之前的经验,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事。

    五月份的肃州,早晚还算凉快,中午就热得不行。

    但这里的瓜果不少,纪元吃着本地西瓜,还认真看了看,乐了,虽说远不如现代的品种,可吃起来也是清甜可口。

    纪元终于找到需要的东西了。

    煤矿。

    肃州也是有煤矿的,他甚至就是冲着这个过来。

    肃州建城时间悠久,煤炭的开采少说也有百年,所以越往下挖越困难,已经有几十处大大小小废弃的矿井。

    并非说下面没有煤了,而是因为挖到下面,一定会碰到地下水。

    如果想要继续开采,只能先排水。

    这是古往今来,各类矿井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

    古代的煤矿称之为石炭。

    发现石炭的时候,大多都在地表,也就是露天煤矿。

    这个时候的石炭随便捡,就跟石头一样。

    捡着捡着,地表的石炭没有了,就要往下挖。

    这大家都知道,只要往下挖,就一定会有地下水渗透,以及缺少氧气等等问题。

    矿井内部的建设,以及氧气的输送,古代尚且能解决。

    但如何把矿井的水排出,一直到蒸汽机的出现,才算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的天齐国是没有蒸汽机的。

    所以肃州附近,这个石兴县的石炭产业渐渐荒废。

    当地知县也讲:“早个几十年,这里还能挖出石炭,但如今不行了,那地下水有人那样高,真的不能采了。”

    水多,氧气就少。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确实不适宜继续采集。

    石兴县的知县战战兢兢,反正有问必答。

    纪大人既不去官田,也不去看橡胶,怎么来到他们这了。

    要说石兴县,以前肯定算不错的。

    当地的矿工虽然辛苦,却有额外的收入,石炭产业又格外赚钱,所以他们石兴县县城的规模还不小。

    当年大大小小的私塾书院都有二十多个。

    但自从石炭不能挖了,这地方日渐荒凉。

    也有人强行下过矿井,运气好的还能救起来,运气不好的,那就直接死在矿井的水里。

    在连死四个人之后,石兴县众人也知道,想要再靠石炭赚钱,是不可能的了。

    也有些矿工一家搬到其他地方,在其他地方继续挖石炭。

    但大多数本地人自然是不会走的,依旧留守在这。

    用石兴县知县的话来说,石兴县死气沉沉的,就像石炭一样,石炭不能继续挖了,本地也就渐渐失去生机。

    这种情况下,纪大人来这里做什么?

    难道他想重启矿洞?

    这也不可能啊。

    纪元一连走了几十个矿洞,大大小小的,都在石兴县附近,这一圈下来,也用了两三天时间。

    跟着的高夫子他们一起在记录。

    终于回到石兴县县城,知县终于能问了:“纪大人,您是想继续挖石炭吗?”

    纪元点头:“对,看起来下面还有石炭,但是因为积水的缘故,这才不能挖。”

    “对啊!那水一多,人就不能呼吸,在水底挖石炭又不现实。”

    知县说着,看向纪大人:“大人,您可是有什么方法,能在水底挖煤?”

    纪元好笑摇头。

    水底下挖煤,也想得出。

    “那是把水弄出来?也不好弄的,人力一点点往上提,既费力,也提不干净。”

    毕竟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渗透,挖得越深,渗透的越多,靠着人力提水,那是不可能的。

    纪元点头:“是,是不行。”

    别说石兴县知县疑惑,高夫子也是疑惑的。

    不过纪元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目的。

    纪元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夫子,这个永兴煤矿,是本地最大的煤矿,深度近二十二丈,进水也有半丈高,有没有办法把水排出去呢?”

    “利用蒸汽机。”

    一丈差不多是三点三米。

    这个永兴煤矿,一共有七十多米深,下面的水有一米五高,妥妥的废弃矿洞。

    纪元说第一句话的时候,高夫子是想拒绝的。

    但第二句话,让高夫子眼睛一亮。

    如果蒸汽机动力足的话,是可以的。

    利用蒸汽机的动力,可以把水直接抽出来。

    这就是纪元的想法。

    只让高夫子他们造蒸汽机,那是无用的。

    只知道造,却不知道造出来有什么用,那便会漫无目的。

    当初讲的用蒸汽机改进纺织业,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个想法而已,并不是实际的目标,所以发展起来更是不知道方向。

    纪元千里迢迢带他们过来。

    就是给蒸汽机的发展,设定一个小目标。

    帮助矿井排水。

    说句毫不夸张的。

    若这种机器真的造出来,整个天齐国成千上万废弃的矿井,都能重新焕发生机。

    一个小小的石兴县就有几十处因为积水废弃的矿井,还只是石炭矿井。

    那全国各地,又会有多少?

    没有目标的话,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纪元就是给高夫子他们一个目的。

    造一座矿井排废水的机器。

    一座蒸汽排水机。

    也许这样的蒸汽机过于简陋。

    但没关系,有一才有二。

    等到大家发现蒸汽机的作用之后,这样东西,才会推广到全国。

    由全国的能工巧匠一起设计完善。

    橡胶不就是这样。

    当年宁安州做出橡胶的时候,先是做胶鞋,后来是做马车上的零件。

    直到东西传到全国,各地的工匠,都用橡胶发展出其他东西。

    有的发明匪夷所思,有的发明却能进入千家万户。

    只靠宁安州一处,绝对没有天齐国橡胶产业的发达。

    在一些地方,设计橡胶用品,甚至是一个产业链。

    无非因为,这是一项全民智力劳动成果。

    纪元要做的,只是一个推手。

    让天下所有人看到蒸汽机的好处,随后才能集思广益。

    这样的发展,发明,一旦开始,那就再也停不下来。

    纪元不止相信,甚至确信这一点。

    橡胶的起步从胶鞋开始。

    那蒸汽机的起步,就先从蒸汽排水机开始吧。

    这是一项,只要完成了,便会带动大部分人促进蒸汽发展的行业。

    纪元跟高夫子的讨论,在石兴县知县听起来,完全是天方夜谭。

    抽水?

    怎么抽水?

    蒸汽机又是什么东西?

    纪元笑着道:“永兴煤矿从此归州衙门管,把这里废弃的房屋收拾出来,本官工司众人要住进来。”

    纪元口中的工司众人,自然就是以高夫子为首,以及高夫子的五个师兄弟们。

    他们跟随纪元而来,已经是肃州工司的官员。

    之前肃州工司其他人,还以为高夫子会取代他们,没想到往下面县城走了一趟,纪大人的亲信,直接留在那边了?

    更诧异的,则是石兴县的百姓们。

    石兴县的百姓大多都是矿工后人,还有一些老者,更是当年的矿工。

    眼看着纪大人安排一批工司官员直接住到矿井附近,是真的傻眼了。

    这些矿井都废弃了。

    还过来干什么。

    什么?

    想要矿井继续工作,还要排水?

    做梦哦。

    怎么可能嘛。

    话是这样,可高夫子他们招人的时候,不少年轻人还是踊跃参加。

    万一呢。

    万一这些矿井恢复生机。

    他们石兴县也能重新兴盛起来吧?

    以前总听父辈祖辈们说,矿洞还活着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如何如何好,可惜现在矿洞死了,大家日子就难了。

    哎,希望他们纪大人有能力,让矿洞起死回生吧?

    来永兴煤矿做事的人排着长队,纪元,武营,高夫子虽不用亲自负责招人,可还是要来看看的。

    想要修建蒸汽机,肯定需要不少人手,毕竟初代蒸汽机,规模不会小的。

    不看就算了。

    一眼看过去,纪元在这队伍里,看到几个见过的面孔?

    纪元表情一言难尽,对方看过来的时候带着惊恐。

    武营道:“怎么了?”

    “快跑!”

    “啊?!”

    “快!快!”

    “武营,去追。”纪元直接道。

    武营作为武队长,手下有几十个兵将,他亲自带头,很快把逃跑的四五个年轻人给捉了回来。

    这个动作,立刻引起骚乱。

    石兴县前来应招做事的年轻人们一脸疑惑。

    这是怎么了?

    也就是纪元的名声好,要是换作其他新来的官员这么做,当地人肯定是不服的。

    那四五个年轻人朝着认识的人拼命摇头。

    别来救我们!

    千万别来!

    来一个死一个!

    为什么?

    因为他们趁着农闲的时候去劫道,劫谁不好,劫到新任知州了!

    没错,这四五个年轻人,就是当初劫道的人之一。

    今日也是巧了,纪元一眼看过去,就认出这几个人。

    纪元见他们衣衫褴褛,脸上写着惊恐之余,还略微有些不服,心里的疑惑更多。

    要说他们不是恶人吧,他们劫道。

    要说他们是恶人吧,农忙的时候好好做事,如今本地招工,跑在最前头。

    真是无法评价。

    被抓的这四五个人,刚开始还有点不服气,现在完全放弃了,咬牙道:“纪大人,你是个好官,那是我们不对,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请放过我们的家人。”

    “对,我们家人都不知道,还请放过他们。”

    “就是一刀给我们一个痛快吧。”

    “我们劫道是我们不对,对不起!”

    最后一句对不起喊的真情实意。

    但把急匆匆赶来的石兴县知县气得要心梗了。

    啊?

    你们劫道?

    你们还劫了纪知州纪大人?

    你们不要命了吗!

    第167章

    第167章

    肃州, 石兴县衙门。

    五个被绑起来的本地年轻人丧如考妣。

    面前的知县脸色也没好到哪去。

    谁能想到,这几个胆大的,竟然去劫道!

    可要说, 本地百姓发展副业的事情知县不知道?那也是假话。

    这几乎是公认的秘密。

    石兴县特殊就特殊在这。

    当年因为矿场, 所以发展得很好。

    但也因为矿场的衰落, 从而各地百姓变得很穷, 而周围不少田地又因为矿洞被污染,根本种不了粮食。

    所以比其他地方要穷。

    人穷就要想办法活下去,但是他们这里活下去的办法有点不太守法。

    他们的方法是,没事跟着马老三去劫道!

    石兴县知县知道一些,但一没证据,二那些商队只会找到州衙门, 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做的。

    最重要的是,抢了过往的商队,又不抢自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还能想到。

    他们抢到纪知州头上!

    一般官员出行, 至少都会穿个官靴, 也是他们身份证明。

    谁敢去抢啊!

    也就是愣头青们了。

    也不对啊, 那马老三是个老手,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些东西。

    纪元抬抬下巴,手下立刻上前去问。

    被抓住的五个人赶紧道:“那次不是马老三带着的,是他小儿子说,最近没钱,所以。”

    “所以拦到我了?”纪元好笑道, “那日抢了多少?”

    “就你们, 还没抢到。”

    纪元见他不像说谎,继续问:“跟着马老三他们, 抢了几次?”

    仔细盘问,竟然跟着去了五六次,不过分到他们手里的银子,一个人加起来不到二十两。

    他们跟着马老三,只为钱财,不伤人性命。

    倒也不是他们人好,只是抢东西归抢东西,如果真的伤人了,官府肯定会来追查。

    一顿饱还是顿顿饱,他们分得清楚。

    石兴县知县听得冷汗直冒。

    自己的任下出了这等事,要怎么说啊。

    纪元却发现对方还有隐瞒,冷不丁道:“石兴县是不是还有同谋?”

    那五个人浑身一震。

    都不用回答,确实如此。

    放在之前,武营肯定要把他们捉拿归案,但上次纪元说的话,让他倒是思索片刻。

    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这些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既愿意做农活,也愿意做工,可见也不是穷凶极恶之徒。

    所以,为什么去当沙匪?

    还能因为什么,因为没钱。

    因为石兴县的现状。

    田地被污染,能种地的地方很少。

    矿产枯竭,也没有办法继续挖矿。

    除非远离石兴县,但天齐国的人都有故土难离的想法,谁也不愿意轻易离开家乡。

    所以,当地的年轻人,一边当着沙匪,一边做着百姓。

    这种情况,在石兴县甚至是很常见的事。

    石兴县知县跟年轻人们还在汗如雨下。

    纪元,武营,已经看清楚原委。

    如今的武营,不是当初在建孟府府学的愣头青了,他历经世事,都当爹的人了,稍加点拨,便能想通原委。

    所以他们两个人都未直接宣判,而是对视一眼。

    纪元缓缓开口:“石伟忠,石伟阳。”

    念完五个人的名字,纪元继续道:“做了沙匪,证据确凿。”

    “送到永兴矿场充公,直到还清二十两银子。”

    也就是去矿场做工,以工抵债,也算是惩罚。

    “至于还清欠款之后要怎么处罚,暂且等候发落。”

    纪元也不会直接饶恕他们,而是先看看他们这些人品行到底如何。

    如果老老实实做事,那还好说,要是有逃跑的心思,就别怪他花大力气整顿了。

    二十两银子,按照本地矿工的价格,差不多要一年多的工。

    这个处罚让五个人直接松口气。

    还好,只要不是入狱就好。

    甚至不是直接砍头就好。

    他们可是劫了本地知州!

    就算砍头了,也没人会说什么。

    这五个人被押往矿场,头垂得快要到地上了。

    其实他们五个还好,石兴县知县则直接跪下了,一个劲地朝纪大人求饶。

    纪元直接吩咐:“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查清楚石兴县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平时都做什么,以什么为生。”

    “还有,各家的土地又有多少,不能种田的土地又有多少。”

    总之一句话,他要石兴县的实际情况。

    既然要把蒸汽机设在这,就必须要了解此地的情况。

    石兴县知县一个劲地点头。

    他在这做一年的知县了,也算是得过且过,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谁知道本地情况的复杂情况超过大家的预料,更没想到纪大人头一个关注的,就是他们县啊。

    本以为像纪大人的履历,他会去其他产粮大县才是啊。

    纪元这一圈下来,也算收获颇丰。

    虽说他主要目的是给蒸汽机安家,没想到还有个意外发现。

    但想想也是,他本就怀疑这些沙匪半民半匪,如今倒是给证实了。

    这种能源枯竭的县城,确实容易滋生这种情况。

    只是,他们口中的马老三又是谁?

    纪元对武营道:“要去查一下马老三感觉他跟当地很多年轻人有联络。”

    武营点头称是,回肃州城后,他立刻着手调查。

    忙完这些,纪元他们又去永兴矿场走了一趟。

    高夫子他们已经安顿下来,开始测量周围的环境,以及水的深度。

    由此,来建造一台蒸汽抽水机。

    其实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建造一座这样的抽水机并不算难。

    否则高夫子他们之前的研究不就白费了。

    可问题在于,一切都处在理论当中,还未真正实践建造。

    以前既没有地方,也没有条件,更没有困难等着他们克服,如今万事俱备,只差实践。

    纪元还看了高夫子的规划图。

    如不出意外的话,这座蒸汽抽水机至少有四米高,还需要无数石炭做燃料。

    其中很多环节,一点错也不能出。

    高夫子看着自己的设计图,激动得手都有点抖,知道纪元他们要回肃州,还特意赶来送纪元。

    纪元都带了疑惑。

    高夫子?

    送他?

    他何德何能啊。

    高夫子却摇头,看向纪元的眼神充满感激:“纪元,纪大人,你虽是我的学生,我如今却是真的要喊你一声纪大人的。”

    不等纪元说话,高夫子就道:“多谢你给我们机会。”

    其实高夫子也不知道,为何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模样。

    如果有人告诉他,他会跟着一个年轻人去千里之遥的地方建造一个巨型机器,他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但如今,这件事是真的,非常真切。

    高夫子一家,甚至他的老师,他的师门,都是研究数学的。

    那些不同其他的数字,在其他人看来枯燥无比,在很多学子心中都是无用的东西。

    可高夫子喜欢,他的师门都喜欢。

    所以他这个师门,一直被人称作怪咖。

    像他这样,便是努力考上了进士,也一心想研究这些神奇的数字。

    被派到建孟府府学教数科,高夫子其实不算高兴。

    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学,就算有人过来,也会因为数科的艰难劝退。

    所以当时童试第一的纪元去学数科时,他甚至觉得有点荣幸?

    之后也确实给他争光了,还说出,世间万物都跟数学相关这样的话。

    原本以为,纪元考上状元,外派做官,跟数学的缘分也就结束了。

    谁知道,他通过殷掌印送过来几张图纸,还说了这些图纸的前景。

    高夫子一眼就能看出来,纪元在图纸上写的东西,并非天方夜谭。

    所以从化远三十九年开始,他便跟师兄弟们一起研究。

    可惜想法是好的,真正实现起来非常艰难。

    材料也好,工艺也好,真的达不到标准。

    即使做出来了,也持续不了太多时间。

    他们从三十九年开始,一直到四十三年期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甚至还提高了本地铁匠的技术,可还是差了一点。

    这种时候,又是纪元的信件。

    纪元说,研究不出来,很有可能是没有找对方向。

    什么方向?

    没有实际的作用。

    就像钉子钉到墙上一样。

    你先知道这个钉子有什么作用,才知道要钉到哪。

    如果不知道作用,就会瞎钉一通。

    这话没错。

    随后纪元又道,他年后要去西北,准备单独开辟一块地,专门用来研究蒸汽机。

    以前是家庭作坊式的研究。

    现在?

    现在官府赞助!

    需要的铁器也好,工具也好,地方也好。

    纪元全部都给提供。

    高夫子甚至觉得,纪元千里迢迢跑到这么远的地方,不会就是为了这个吧?

    就是为了亲手开辟出一块地方,为了让蒸汽机快点建好?

    那他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以他的成就,留在京城,必然平步青云。

    或者去个近点的地方,依旧有机会建成。

    但纪元不,纪元一定要跑到最远的地方。

    最远的地方,也更能放开手脚。

    若是在京城附近,必然会被各方追问。

    高夫子也是做过官的,自然知道其中问题。

    但跑得远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高夫子甚至觉得,纪元就是有意在找废弃矿井,所以选择了肃州。

    可这样说的话。

    那纪元算得也太准了?

    每一步,似乎都在他的考虑当中?

    他今年才多大啊。

    但不管怎么样。

    今年才二十一的纪元,尽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可供研究的天。

    如果不是纪元,他们的研究进度肯定会跟之前一样慢。

    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多人手,还有现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是纪元提供的。

    甚至跟着纪元做事,不管做多怪异的人,外人都没有异样的眼光。

    比如他吧。

    他在建孟府府学还是夫子,每月享受着那里的供奉。

    即使如今数科已经取消了,但他依旧是夫子。

    如果辞去府学夫子的职位,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但他只要说一句,他要随纪元去任地。

    只这句话,所有人立刻露出羡慕的表情。

    即使高夫子他们没那么在意这些,也会觉得轻松很多。

    没办法,谁让跟着的是纪元。

    千里迢迢过来,别人不仅没有异样的眼光,反而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种感觉,虽然有种压力,可同样是动力。

    再说来到肃州。

    人人都以为纪知州会先做自己最擅长的育种跟橡胶。

    可他却力排众议,先安置蒸汽机的研究。

    所以高夫子认认真真地说一句感谢,也十分认真地喊一句纪知州。

    纪元岂会不知高夫子的想法,笑着道:“把 你们拐到这样偏远的地方,若还不为你们创造研究条件,那我算什么。”

    “再说,若能研究出蒸汽抽水机,这石兴县几十口矿井都能活过来。”

    “那时候,才是咱们庆祝的时刻。”

    几十口矿井都活过来?

    路过的石伟忠听到这话,忽然一愣。

    石伟忠并未戴手链脚链,原因也简单,他家就是石兴县的,若他逃了,家人怎么办?

    当时看到纪知州的第一反应是逃跑,那也是没过脑子,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他们跑不掉的。

    这会听到纪大人说,想让矿井活过来。

    这话他听了不止一次,但大多时候,都是他爷爷跟父亲讲的。

    爷爷跟父亲说,只要矿井活过来,他们的日子就好好过。

    虽然挖石炭很辛苦,但能吃饱饭,能养活一家人。

    若他爷爷听到这位年轻知州的话,只怕会兴奋的跳起来。

    不过,也就是纪知州说了。

    换了其他这样年轻的官员说此话,大家肯定不信。

    石伟忠埋头做事。

    他有点好奇,这矿井怎么才能活过来。

    那么深的水,如果靠人一桶桶往外倒,根本不可能。

    纪元也看到石伟忠了,并未说什么只是跟高夫子告别,还道:“夫子,等我把肃州城的事情处理好,马上就回来,您也别送我,以后咱们还要经常见呢。”

    高夫子无语。

    不过这话也对?

    纪元着急回肃州城,确实是要安顿手头的事情。

    他来肃州,人人都盼着他赶紧培育良种,赶紧研究出橡胶草的用法。

    可谁也没想到,纪元竟然跑去废弃的矿井县城了,而且有不回来的趋势。

    不管是上级河西府,还是本地商会以及农户,甚至隔壁府的知府,都不知知晓原因。

    不是不信纪元。

    而是良种跟橡胶真的很重要。

    特别是良种。

    那些种稻子的地方,都在争相询问占城稻的情况。

    而宁安州的占城稻到底有多好,甚至已经从天齐国的最南边,直接传到最北边。

    谁听都要心动。

    他们这地方种不成水稻,只能眼馋了。

    要不是纪元过来了,估计连眼馋的份都没有。

    什么?

    不至于那么夸张?

    那随便说一下占城稻,以及纪元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占城稻。

    能让西南小国设了骗局也要来的占城稻。

    最新的数据,周期为七十五天,均产在四百八十一斤。

    这个重量好像没有太大变化。

    问题在于,这次一共种了六十多万亩田地。

    田地多了,均产还那样稳定,就说明无论土地如何,都适宜种植占城稻。

    这么好的稻种,差点分给外族五千万斤。

    先皇走了之后,自然不会再给稻种,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么这样多的稻种,就分给滇州府各地的衙门了。

    再由衙门分给当地的百姓,种子自然是购买,不过那购买价格也不高,跟普通稻种差不多。

    而宁安州的普通稻种,其实也不普通了。

    种植周期同样是半年,但亩产已经在七百斤左右。

    有些地方气候不适宜种多季稻的,就很适合去买这种普通宁安稻。

    没错,这种亩产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已经被称为宁安稻了,这名字也好听,宁安宁安,多吉利的名字。

    天齐国只要能种稻子的地方,都在翘首期盼。

    气候适宜的,都多种两季占城稻,又或者占城稻跟宁安稻配合着种植。

    不适合的,那就只种宁安稻,毕竟产量在那的。

    等到各地衙门前去宁安“取经”。

    这才发现,宁安州的官田简直是宝藏。

    耐旱的稻子,耐涝的稻子,防虫的,防病害的。

    反正各种稻子都在培育,总能找到合适你们当地的。

    宁安州的官田简直了,就是大宝库啊。

    听说新皇已经派户部的人前去查看了,不出意外的话,这种模式会大范围地推广。

    虽说后续的事情,发生在纪元离开宁安州之后。

    可这些变化,人人都知道跟纪元有关。

    偏偏他还不邀功。

    他是不邀功。

    但事情传到河西府,当地知府的心跳得扑通扑通快。

    然后呢?

    然后纪元不去培育麦种!

    去废弃的矿洞!

    这合适吗?!

    纪元啊纪元,你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吗。

    继续培育种子,以后就是你活着的神农啊。

    现在河西府麦子均产都在三四百斤左右,你能给提高到五百斤,那神农的名声就坐实了!

    纪元跟武营回肃州城的时候,算是知道大家急着找他回去的原因的。

    至于那橡胶?

    橡胶根本不用提了,京城那边的橡胶司正式成立,整合了天下橡胶产业。

    怎么说呢。

    这橡胶产业所带来的税收,远超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能达到盐税的三分之一。

    而且明显有节节攀升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去研究橡胶?

    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他们河西府距离滇州府那样远,既吃不到稻种的好处,也很难吃到橡胶收益。

    您倒是努努力啊!

    纪元很想对大家说,知道大家着急,但真的先别急啊。

    他手头的东西要是能研究出来。

    不说比良种香。

    但绝对远超橡胶产业。

    武营都悟出来了:“怪不得你要跑这样远研究蒸汽机,若留在京城,只怕永无宁日。”

    谁说不是呢!

    纪元回去的路上,已经准备好蒸汽机的草案。

    别说了。

    他到了肃州城,就给大家看他的ppt,啊不对,看他的计划书!

    不管大家看不看得懂,他绝对写得天花乱坠!绝对说服大家!

    第168章

    第168章

    化远四十四年, 五月三十,肃州城。

    距离纪元到肃州,已经一个多月了。

    这段时间里, 他先是接手肃州本地事务, 随后又去下面县城逛了一圈。

    可以说一刻都未停歇过。

    最终, 他在落魄的石兴县停下, 说是对当地废弃的矿井很有兴趣,甚至把自己带来的大部分人手都安排到石兴县的废弃矿井处。

    那处矿井在几十年前很有名气。

    名为永兴矿井,是石兴县最大石炭矿井,即使放到整个肃州,也是不小的矿洞。

    当年产出的石炭,可是让整个肃州都受益。

    但问题是, 几十年过去,那矿井下面都是水,根本不能开采了。

    纪大人为什么去这种地方?

    麦种呢?

    橡胶呢?

    您不管了吗?

    仔细看的话,是管的。

    纪元的手下蔡同知在带着农人整理官田, 说最近农时不对, 要等到时间到了再培育麦种。

    蔡同知手里倒是有各地的麦种, 看着像模像样。

    但橡胶呢?

    橡胶直接交给当地的武夫?

    被调过来的李指挥使,还有那个叫刘军刘队长的,天天在肃州城外瞎转,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

    这么大的事,纪大人为什么不上心?

    如果说麦种的事,是当地农户们着急。

    那橡胶的事, 便是当地商户着急了。

    橡胶买卖, 如今大多集中在天齐国的南部,距离滇州府近的, 又或者本地就可以种水冬瓜树的。

    他们西北,北边,对橡胶的需求极多,但能运过来的橡胶极少。

    这种情况下。

    商户们着急啊。

    原本还能等一等,见纪大人只对废弃矿井有兴趣,这下是真的着急了。

    所以,河西府通判亲自过来,明显是要问问怎么回事。

    大家都盼着肃州橡胶买卖发展起来,然后让大家都受益呢。

    纪元跟武营回的时候,还笑着道:“倒是稀奇,为了橡胶买卖,河西府的通判都过来了。”

    河西府通判是正四品的官职,跟纪元平级。

    但到底是上头来的,纪元肯定也是要行礼的。

    武营在边卫多年,这里虽不是边卫,但情况是类似的,而且面对纪元,也不需要隐瞒。

    “此条商路发达,商户多有受益,跟官府的来往也密切。”

    “上面下来人,多半也是商会施压。”

    商会。

    又是商会。

    纪元在建孟府的时候,就跟商会的人打过交道。

    小到正荣县,大到建孟府城。

    之后去了滇州府,更是有五大商会的名号。

    如今的河西府也不例外。

    可那些商会,基本都在官府之下。

    直接跟官府之人商议,还让通判下来找他谈话。

    这能量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

    甚至还能施压?

    武营点头:“是,这些地方没有别的产业,几乎是一家商会独大,当地想要税收,只能如此。”

    “而且他们手里有人,不好动他们。”

    能有如今的局面,自然是有原因的。

    纪元回肃州城的路上,仔仔细细了解了全过程。

    肃州城作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经济在西北各地来说,算不得差。

    但认真看的话,就会发现,本地的经济,几乎全靠来往的商贸。

    肃州下共计二十六个县,商队会经过其中九个县。

    这九个县的经济就不错,剩下的十七个县,距离商路近的,说不定能分点汤,距离比较远的,那就是著名的穷县。

    这也说明,肃州本地的经济发展,全靠来来往往的商队。

    放眼河西府,其中大半地方,都是如此。

    这条商路带来的不止繁荣,也有依赖。

    更有一个商会的崛起。

    货运商会。

    他们手里有马有车,还有随行的壮力汉子。

    负责来来往往的商贸运输,也带来大部分银钱跟货物。

    这种商会,如何不让人侧目。

    既然本地大部分经济税收都是他们带来的,甚至手里有马有人,自然而然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乃至官员都要低头。

    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

    多数官员过来,只是为了攒够政绩,四年后就走。

    只要税收过得去,地方也算安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些商会在本地盘踞多年,没必要惹他们。

    调当地驻军来管?

    这更是开玩笑。

    能在西域这种凶险之地驻军的,都是皇上的亲信,调几个人过来还行,若要派兵,当地士兵不仅不会听他们的,还会把消息送到京城。

    从西北边卫送信到京城,可不像滇州府那边,还要经过崇山峻岭。

    这一路既有笔直的道路,还有早就修缮的官道,四五千里的地方,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月就能送信过去。

    若真正着急了,飞鸽传书也有可能。

    这种情况下,何必去招惹本地的势力。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合作。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本地的生存法则,外人看起来或许怪异,但总会有自己的原因。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纪元更知道让他回来的原因了。

    麦种是幌子。

    重点还是橡胶。

    货运商会,对橡胶的需求,必然不是一般的大。

    不仅自家的马车需要橡胶,还能做买卖。

    自己无意之间,竟然让本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不满了?

    知道事情的原因,纪元做起事来更加游刃有余。

    他回到肃州城,第一时间去了官田,然后又处理了其他文书。

    不过此地有蔡丰岚坐镇,他是不担心的。

    肃州城大事小情,蔡丰岚处理得都很好。

    官田那边也事先做好划分,几百个试验田已经分割好,只等着农时到了,随后就可以种植。

    除了此事之外,各种化肥也准备好。

    再者,蔡丰岚道:“本地太缺水了,虽说麦子不需要太多水,可也不能那样缺。”

    缺水,要么挖水井,吃地下水。

    要么修水渠,引水灌溉。

    那样都需要人力物力。

    纪元点头,此事他记下了。

    缺钱缺东西。

    随后刘军也来了,刘军知道纪元回来肃州城之后,第一时间过来。

    刘军脸上写着兴奋,常年喝酒的他,脸上带着红晕,看着其实不怎么健康。

    但这段时间的忙碌,都是让他少喝了不少酒。

    “找到合适的位置了,是一大片无人的沙地,很适合大面积种植蒲公英,接下来就可以去收蒲公英种子了。”

    蒲公英,也可以喊橡胶草。

    这橡胶草的花可以采摘下来泡茶以及制成药材。

    根部则用来做橡胶用。

    纪元两年前写信给他们的时候,大家就知道这一点。

    但问题在于,边卫那地方危险,根本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这些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今日种了,明日西域小国就敢过来抢。

    这甚至也是大家一直没有种植的原因。

    纪元听此也很高兴。

    终于找到合适的位置了。

    肃州的沙地不少,但要距离百姓居住的地方很近,又要有大部分空地,确实需要费工夫。

    可问题也来了。

    要收蒲公英的种子了。

    收种子是要钱的啊。

    以及雇附近的百姓过来种植,也是需要钱的。

    好家伙,自己刚回肃州城。

    蔡丰岚跟刘军就给他出了两个大难题。

    要钱。

    肃州虽说没那样穷,但一时间也拿不出来那么多银子啊。

    面对两人的目光,纪元叹口气:“等着吧。”

    蔡丰岚跟刘军同时笑。

    他们就知道!

    跟纪元说了,肯定没问题。

    纪元多靠谱啊。

    跟着纪元的武营也抬抬下巴,等着吧!

    四个人忍不住笑。

    一直到现在,四个人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当年在府学的同窗们,好像就差白和尚跟李锦?”

    纪元,蔡丰岚,武营,刘军。

    他们当初可都是建孟府府学的同窗。

    蔡丰岚因为眼睛近视,一直都没去踢蹴鞠,但每场比赛他跟李锦都去加油了。

    至于白和尚?

    他也是第二个任期了,听说最近去了川地绵州,继续在刑司做事。

    白和尚信件写得很勤,大家都知道他的动向,他好像是当地有名的光头刑司,也很有意思。

    纪元算了算道:“或许我们能在京城见面。”

    这个任期结束,估计就会在京城见了。

    当然,前提是这个任期做得好。

    武营跟刘军也有点恍惚。

    京城?

    现在的京城如何了?

    不过再回去,应该跟之前不同了吧。

    很快,大家就不再想那些事了,而是专注眼下。

    纪元从石兴县回来的事,刘军都知道,衙门其他人自然也知道。

    肃州通判跟河西府通判已经在衙门等候了。

    在知道纪元先去了官田,又见了负责橡胶的刘军之后,大家才松口气,甚至不觉得纪元不来见他们,有什么不对劲。

    哎,只要纪元能做成事,怎么都行的啊。

    所以纪元去衙门的时候,便是上面来的河西府王通判都是笑脸相迎,甚至道:“纪大人刚回来,是该休息休息的。”

    纪元同样笑着应道:“知道大人您过来,自然是要回的。”

    “只是不知,知府大人有何指示,竟然差您过来。”

    通判,算是一个监督职能的官职。

    虽说品级比当地长官要低一些,却能直达天听,还能插手本地事务。

    所以河西府的通判过来,跟知府过来区别不大。

    纪元也跟肃州的通判打了招呼。

    这两位通判看向纪元,对视一眼道:“要不然,明日再说?”

    不等纪元回答,肃州通判道:“明日商会的人前来拜见,正好一起见了。”

    又是商会。

    纪元看了两人一眼,两人倒也不躲闪。

    这两位通判,其实拿纪元当自己的人。

    他们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正儿八经的同气连枝。

    纪元装作不知,挥退手下。

    两个通判见纪元如此识趣,同样如此。

    此地也就剩下两个通判,以及纪元纪知州。

    河西府王通判道:“咱们本地最大的商户,货运商会,他们着急想要橡胶,所以托到知府那边。”

    “纪大人你也知道,咱们整个河西府绝大部分收益,都是来自货运,都是来自来往的商贸。”

    “他们也是本地的支柱,既然有所求,知府大人与我商议,所以来这一趟。”

    意思就是,货运商会想让纪元赶紧做橡胶,求到纪元上司头上,于是过来施压。

    说施压不对,应该讲请求。

    “那他们明日过来,是做什么?”纪元问道。

    “大概是要提前给下半年的税收,先给交上,多不退少会补。”肃州通判道。

    纪元挑眉。

    好大的口气。

    多不退少会补。

    这货运商会,可真是财大气粗啊。

    明显是想要银钱来买橡胶进度。

    纪元的表情,让大家一愣,纪元直接问:“这是贿赂?”

    “自然不是。”肃州通判赶紧道,“是算到本地的税收,又不是给咱们的。”

    自古收税都是个难题。

    本地的支柱产业这样热心交税,是好事啊。

    纪元并不接话。

    因为这税收也关乎到衙门俸禄的发放。

    确实不是贿赂,但也直接关乎上下小吏补助的发放。

    毕竟穷的地方税收少,大家奖金也就少。

    富的地方税收多,奖金就多。

    自己明日要是拒绝,那衙门上下都要恨自己了。

    这也不能怪本地的小吏们。

    大家都要过日子。

    谁家不要吃喝。

    说句不好听的,他这种随手卖画就能赚钱的官员,又或者家族有依靠的官员,不在乎这些补助,那很正常。

    但一般的小吏,其实跟普通百姓无异,那些多出来的补助就是为了生活。

    纪元明白衙门上下的难处,更明白了这个货运商会的能耐。

    旁的暂时不提。

    他想给当地百姓挖水井,想要收蒲公英种子,再雇当地百姓做事。

    哪个不需要银钱。

    不过既然有人想给,那他就会照单全收。

    “好,那就明日再说。”

    王通判跟肃州通判两个人见纪大人沉默许久,现在终于松口气,全都齐齐松口气。

    就知道纪大人够聪明,就知道纪大人明白事理!

    跟聪明人共事就是好啊!

    等他们一走,纪元对武营道:“把本地地图找出来。”

    “还有肃州的税收,若有河西府的地图更好。”

    纪元在地图上画了一条商路。

    再算了这些地方税收的占比。

    前两天听武营讲,只知道在商路沿途的县城税收高,却不知道高到这种程度。

    肃州六十万人口,二十六个县,九个县城在商路附近。

    而这九个县有着三十多万的人口,以及百分之八十五的税收占比。

    高到离谱的程度。

    肃州是这样,河西府大部分地方都是这种情况。

    也难怪人家货运商会硬气。

    此地衙门百分之八十多的税收都是人家提供的,这要是不硬气,那就怪了。

    就等于说,人家商会是肃州衙门,乃至河西府衙门的大金主。

    大金主开口,事情哪有不能办的。

    纪元自己都笑了下。

    想当金主是吧。

    那就当。

    纪元又道:“把刘军请过来。”

    “咱们好好盘算盘算,把橡胶产业发展起来,到底需要多少银钱。”

    不是想给钱吗。

    那就给。

    给到他满意为止。

    第169章

    第169章

    六月初三, 肃州城的天气有些热。

    衙门的人提前冰了瓜果,先给纪知州送过来,又给各地分发之后, 再冰了一部分。

    纪元又吃到西瓜了, 这次还有极为新鲜的葡萄。

    纪元看了一会, 问道:“咱们衙门的新鲜水果都是哪里的?”

    小吏欢快答道:“商会啊。”

    这商会, 肯定是货运商会。

    纪元点头,也不算意外。

    到了定好的时间,其他人早就在等候,纪元带着蔡丰岚,武营,刘军, 以及通判等人,几人直接去了会客的厅堂。

    纪元在门口碰到河西府王通判,两人一番退让,一起进了厅堂内里。

    两人是平级, 纪元又是东道主, 故而坐了主位。

    肃州货运商会众人, 已经在旁边等候多时,见到官员们进来,便立刻起身,直到纪元说坐,众人才落座。

    纪元往下面看过去。

    商会共来了六人,领头的四个人衣着光鲜低调, 面容白皙, 后面的两个衣着还好,但皮肤粗糙, 一看就是经常在外面跑的。

    其他人也在打量纪元。

    众人第一反应是,这是戏文里的官员吧?

    哪有官员这样年轻,这样俊朗的?

    可想到纪元的名声,谁都不敢怠慢,虽说方才已经行过礼了,但此刻还是一一见过长官。

    纪元手握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偏偏不给他们。

    谁心里都恼火。

    大家以为,纪元一来,就会着手制作橡胶,谁能想到,他对那些废弃井矿感兴趣。

    众人寒暄时,自然问到纪大人最近如何。

    纪元道:“一直知道肃州的矿井出名,没想到竟然枯竭了。”

    啊?

    这?

    您不知道的吗?

    蔡丰岚推了推叆叇。

    纪元好演技。

    你会不知道肃州的矿井情况?

    你来之前早就摸清楚了啊!

    但纪元这么一说,让其他人瞬间“明白”怎么回事。

    合着您不知道这些矿井已经不能再挖了,就冲着矿井来的?

    那您找矿井是做什么?

    “把生橡胶,做成熟橡胶。”

    这又是什么?

    原来去找矿井,是跟橡胶有关?

    不管是两个通判,还是货运商会的六个人,脸色都变得惊喜。

    不过,还是那句话。

    生橡胶是什么,熟橡胶又是什么?

    作为最了解橡胶的纪知州,他说的东西,大家都认真去听。

    纪元也不卖关子,直接解释道:“橡胶制品如今有很多,但多是胶鞋,雨鞋,雨衣,以及车上的零件。”

    说到马车上的零件时,货运商会的人更是点头。

    “可这些东西,都不耐用。”

    这是真的!

    每次换一个,都要好多钱!

    而且经常会有磨损,很不耐用!

    “所以要用其他方法,变成熟橡胶。”

    “我们把直接拿来用的橡胶称为生橡胶,加工过的,叫做熟橡胶。”

    “但研究发现,想要炼制熟橡胶,需要一种材料。”

    “石炭做焦炭时产生的一种油。”

    “这种油可以溶于生橡胶,从而改变生橡胶的形态。”

    然后再用硫黄熏,那样做出来的橡胶,就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橡胶制品了。

    这样的熟橡胶做出来,才能真正地改变橡胶行业。

    从轮胎到日常用品,一切都能做出来。

    纪元并未把如何制作熟橡胶说完整,但其中的前景,他已经说明白了。

    在场众人激动得不知道要说什么。

    如今的橡胶已经这样厉害了。

    若他说的熟橡胶做出来,既耐用,又好用?

    还有,石炭做焦炭时,确实会产生一种油,那种油全都作废无用,以前直接倒在地上的。

    现在告诉他们,这玩意儿可以跟橡胶混合?不早说啊!

    怪不得纪大人第一时间去找石炭矿井,原来为的是这个!

    纪大人不是不想发展本地的橡胶行业。

    是想升级橡胶行业。

    美中不足的是,纪大人根本不知道,肃州的石炭挖完了!

    可惜!

    在大家七嘴八舌解释时,纪元突然道:“这四位,怎么会知道石炭做焦炭的情况?”

    被点名的四个人对视一眼,赶紧答道:“小的之前就是经营矿井的,如今矿井废弃不用,也就改行做了货运行业。”

    准备说,他们从官府买来了矿井的经营权,那可是花了大价钱的。

    如今不能挖了,经营权却还未到期,在手里都是累赘,官府又不可能给他们退钱。

    其他两人一扭头,脸色明显难看。

    这四个人仗着从井矿里获得的银钱,强势进入货运行业,把他们两个都要挤出去了。

    矿井枯竭了,就来做货运,实在是恶心。

    他们四个还在滔滔不绝跟纪知州解释矿井的问题,以及如今的矿井真的不能用了。

    若想要这种废弃的油,只能从其他地方弄。

    可惜啊,之前这种油,都被他们随便倒到附近的地里了。

    肃州内还有两处石炭矿能挖出东西。

    以及河西府还有六大矿区等等。

    反正一句话。

    虽然咱们肃州石炭不多了,但可以从其他地方运!

    他们有渠道!

    纪元直接道:“成本呢。”

    成本。

    那就多了。

    “而且技术会被其他地方学去吧,到时候肃州怎么办。”

    如果说前者,大家还能说不计成本也行。

    技术要是被肃州以外的人学了,那真的不好啊。

    蔡丰岚又笑。

    纪元才不介意技术的事,他恨不得全天下都学会技术。

    不过用来拿捏这些人,还是简简单单。

    蔡丰岚也道:“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咱们本地自己的矿井。”

    “没错,那些矿井其实不算是枯竭,只是地下水太多,只要把水弄上来即可。”纪元点头。

    话是这么说。

    但那地下水可多了,怎么可能全都弄上来,若是可行,他们四个人都不会转行!

    四个人急得抓耳挠腮。

    反而是面容粗糙的两个汉子道:“熟橡胶的事也可以放放,要不然,咱们先把生橡胶做出来。”

    其中一人忍不住道:“现在运货的马车上,都需要橡胶,而且西域不少货商都想要这玩意儿,咱们真的要自己生产。”

    “宁安州距离这里太远了,运过来的价格,直接翻了一百倍。”

    其实这也不算夸张。

    宁安州可以说在天齐国最南边,肃州又是最北边。

    好一点的是,两个地方都靠西,所以距离差不多六千里地。

    那问题也来了,从宁安州到京城也是六千里地,为何那里的橡胶价格,不至于翻一百倍?

    自然因为京城那边商贸更为发达,水路也畅通,价格就下来了。

    到肃州这边,都是陆路不说,相比京城的繁华,这边顶多跟西域做买卖,往内地的商队太少了。

    他们跟西域的交流,都比内里的多。

    物以稀为贵。

    橡胶价格翻一百倍,并不稀奇。

    这甚至还是滇州府开了许多橡胶作坊之后的价格。

    不管是马车上的配件,还是想做这个买卖,他们真的想让本地建起橡胶作坊。

    纪元见他们两个说得真诚,点头道:“放心,已经找好地方了。”

    这两人自然兴奋。

    前面手舞足蹈的四个人则开口道:“若这生意有什么难处,我们也能帮忙的。”

    帮忙?

    纪元看着他们,又看看那两个通判。

    他们四个直接说出目的。

    他们也想参与橡胶生产。

    意思就是。

    他们想做橡胶作坊。

    这次过来,就是这个目的,希望纪大人可以提携。

    纪元了然笑笑。

    倒是不意外。

    他就说,橡胶不是不做,只是晚一些做,怎么就他们那样着急,甚至河西府的通判也过来。

    一个是催促他快点办。

    另一个,那就是很多人都想分杯羹。

    谁还不知道,橡胶作坊挣钱啊?

    纪元听到这话,笑着道:“好啊,以后肃州的橡胶产业也靠诸位了。”

    这么简单?

    大家以为纪知州肯定要提很多条件啊?

    那河西府的王通判道:“橡胶买卖事关重大,想来一个肃州也是不够的,其他地方,能不能也开些橡胶作坊?”

    “自然可以。”纪元继续答应,“放心吧,大家都会有份的。”

    这,这也太爽快了!

    在场的人晕晕乎乎的,心情格外的好啊。

    可纪元的话题,又回到原点:“可我还是想重启本地石兴县的井矿。”

    纪元对井矿念念不忘,好像那些废弃井矿是宝贝一样。

    也是,有石炭矿,就能升级橡胶。

    可本地的井矿,真的已经榨干净了。

    否则他们手握经营权,为何不去开采?

    要知道那都是钱啊。

    武营适时道:“大人,回头咱们多走几处,万一有能用的呢。”

    “许多废弃井矿都是私人的,也不好多去。”纪元说着,看了看那四个人。

    啊?

    在这等着吗?

    四个人面面相觑,废弃的井矿在他们手里,其实是没用的。

    但若给了纪大人,这心里也疼啊,到底是自己的物件,经营权到底没到期。

    纪元淡定喝茶,似乎已经算准他们会给。

    四个人脑子飞快运转。

    他们手头一共有四五十处废弃的井矿,确认过无数遍,真的挖不出东西了。

    要不然把经营权还给官府?

    纪元又跟两个通判提起麦种的事,蔡丰岚负责这一块,算是做了个简短的汇报。

    得知需要挖许多水井,还要挖许多水渠,以及购置种子等等开销,实在让人咋舌。

    原来培育良种这样贵啊。

    纪元还提了在宁安州培育良种时的花销。

    “几万两银子扔下去,跟打水漂没区别,实在是太难了。”

    话说到这,已经很明显了。

    要么帮肃州培育良种,甚至还要挖水井?

    要么给出纪大人念念不忘的矿井经营权。

    否则人家根本不往下聊。

    什么橡胶作坊,等着吧。

    四个人脸色变了变,拱手道:“此事还要跟家族商谈,请纪大人给些时间。”

    纪元笑:“好说,不过三日后,我就要回石兴县了,尽快吧。”

    尽快。

    是把矿井的经营权还给官府,换来纪大人带着他们做橡胶。

    还是帮着肃州培育麦种?

    好个纪知州,他确实不一般啊!

    想到橡胶产业,想到纪大人所说的熟橡胶还能做车轮?

    若真的如此,那这个产业只会更加庞大。

    至于帮着培育良种?

    开什么玩笑,他们又不用种地。

    而且培育出来,肯定是让天下人都用,那跟做慈善有区别吗?

    还有,培育良种需要的银钱,可不止万两。

    如何选择,似乎已经明朗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说服家族众人,把他们手里的矿井经营权拿出来。

    可再一想。

    纪大人拿这些废弃的矿井,到底要做什么?

    真的要雇人把废水一桶桶抬上去吗?

    如果是纪大人的话,好像也做得到?

    毕竟他要升级橡胶产业,必然要下血本的。

    货运商会的人走了,河西府王通判的信件也送了出去。

    很快,整个河西府想要做橡胶买卖的人,都会过来的。

    他们也会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来换这份产业。

    纪元对此,非常确信。

    第170章

    第170章

    用废弃矿井的经营权来换橡胶草的经营?

    这买卖划算吗?

    众所周知, 想要从朝廷拿来这些矿产经营权,当年各家的花销都不少。

    可问题在于,如今许多矿场, 不止石炭矿, 从盐矿甚至铁矿, 以及各类矿洞, 许多都已经废弃无用了。

    那么深的积水,怎么可能继续开采。

    也就是说,用这些无用的经营权,来换纪知州带着他们一起种橡胶草。

    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人说。

    纪元会吃亏?

    谁能从他那占得便宜啊。

    那问题又来了。

    即使知道,纪元可能有后手, 人家拿着废弃矿井说不定有用,那你交换吗?

    换啊。

    这矿井在自己手里是废物。

    还会一直是废物。

    不如闭着眼给出去。

    当然了,也会自己留一两个,万一纪大人能把这些东西变废为宝呢。

    整个肃州的矿井经营权, 在三天之内, 收回了三百多个。

    此事归户司来管。

    户司下的矿司主事虽然不知道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纪元的要求,把所有矿井的情况统计清楚。

    不怪他们这么听话。

    谁让上司是纪元。

    纪元那边也不藏私,所有归还矿井经营权的门户,都纳入肃州橡胶种植计划当中。

    橡胶草适宜生活的环境,适宜生活的地点,以及各地庄稼跟橡胶之间的平衡, 全都发到下面。

    不少人这才意识到。

    纪知州早有准备, 他似乎早就想到,以后橡胶草的种植问题。

    在各家沾沾自喜的时候。

    忽然发现, 纪大人确实带着他们玩,但带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特别是货运商会的几个人,他们从矿业转到货运,都是极为赚钱的买卖。

    以为自家再转到橡胶,又能大赚一笔,所以急匆匆把纪元要的矿井经营权还回去。

    然后呢?

    然后发现,这份《橡胶草种植手册》,好像人手一本?

    这就跟你费尽千辛万苦弄来的武林秘籍,其实江湖上人手一本一样。

    甚至肃州以外的人,也能轻易换一本。

    用各地的良种也好,用捐赠打井的匠人也好,反正并不算难。

    发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经营权早就给出去了。

    毕竟纪大人说过了,只有三天考虑时间,他们自然急哄哄点头啊。

    谁知道点头之后是这种结果?

    啊?

    我花大价钱买的。

    什么!

    你也有!

    凭什么?!

    可他们敢去找纪知州对峙吗?

    纪知州又答应过他们什么吗?

    没有!

    完全没有!

    此事一出,要说对纪元没有怨气,那绝不可能。

    但众人思前想后,有怨气又能怎么样。

    他们还能反了不成?

    还是去找纪知州的麻烦?

    谁不知道,人家跟朝廷的关系,人家跟皇上,太子,首辅的关系?

    至于货运商会提前给的税金,衙门照单全收,毕竟送上门的银钱,能不要吗。

    别说肃州的货运商会了,就连肃州衙门,都感觉出一丝不同。

    肃州的通判也道:“这商会,欺软怕硬啊。”

    纪元就是那个硬气的。

    他更是深知自己的硬气,才能让大家看着是坑也往下踩。

    这件事办完之后,纪元又把事情交给蔡丰岚跟李指挥使,还有刘军等人。

    而他准备返回石兴县。

    这次,再也没有第二个人阻拦。

    为何?

    你是想跟纪知州打交道,还是跟他下面的人打交道?

    跟下面的人打交道,或许占不了什么便宜,但不会吃亏。

    跟纪元打交道,像是吃亏了,也像是没吃亏。

    反正心里不爽得很。

    蔡丰岚道:“纪元要是想让大家心里舒服,也简单得很。”

    “可凭什么让大家都舒服。”

    “那些人逼着他回来,还让上面的人施压,他就那么和和气气地应下?”

    这话也是故意传出去的。

    不少人脸色一变。

    回到河西府的王通判也沉默了。

    他们可以施压,纪元也不在意,只会简简单单地抽回去而已。

    这次收回的三百多废弃矿井经营权,以及河西府各地上赶着送好处,那都是对于这次的补偿。

    如今看来,算是小惩大戒?

    王通判再想到纪元的表情,向来都是笑眯眯的,但话题总是掌握在他的手中。

    他也是托大了。

    竟然真的跑下去要分橡胶的经营权。

    真以为人家年纪轻轻就好欺负?

    这次短暂的交锋,让肃州,乃至河西府,都没人再提纪元不在乎橡胶的事了。

    他要是回来亲自处理。

    下次要的,可不止废弃矿井的经营权吧?

    就连本地官员也没想到,纪知州是用这种方法让大家闭嘴。

    可问题又回到原点。

    他要废弃矿井到底干什么!

    他真的有办法把里面的水抽出来吗?

    真的有办法让矿井活过来吗?

    纪元要这些“废弃”矿井做什么?

    自然是为了以后铺路。

    等到蒸汽抽水机做出来,这些所谓的废弃井矿,就再也不是废弃的了。

    同时,也是让货运商会的人冷静点。

    不是你们施压,我就要让利的。

    若到了如此偏远的地方,还是要被这种关系拿捏,他何必千里迢迢过来。

    一圈下来,外面终于风平浪静。

    而他心心念念的蒸汽机,也终于开始正式建设。

    之前一直说,他认为蒸汽机的建造,是因为没有靶子,所以瞎射箭,练习起来自然没有准备。

    如今,靶子就在眼前。

    那这一箭,也该射准了吧?

    一定要类比的话,以前是让大家自行研究。

    如今却不同。

    纪元就直接给这些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化学家们出了一道题。

    我这里有一口蓄满水的矿井。

    而我又想开采里面的矿石。

    请问如何用蒸汽机来解决这里面的问题。

    “题目”布置下去,接下来便是一点点的答题。

    给了研究方向之后,肉眼可见的,进度加快很快。

    纪元五月底离开石兴县,六月十一回来,图纸已经画出来,高夫子他们正在征调人手,按照图纸开始建设。

    纪元一来,高夫子立刻把图纸先给他看。

    别的官员可能不懂,纪元肯定能看懂的。

    高夫子还道:“我们找了当地下过矿井的矿工,自己也下去看过了。”

    “地下水渗水厉害,普通人把水抬上去肯定不行,就连马匹拉水,成本也格外高,所以这些矿井废弃无用。”

    “如果咱们的蒸汽机能建造起来,不仅动力足,而且成本也能节省很多。”

    人力跟马力都有限,蒸汽却是不会累的,不仅如此,这里本就是石炭矿,所以燃料更是跟不要钱一样。

    高夫子甚至已经看到蒸汽抽水机的前景,只要能建造出来,那石兴县的所有矿井,全都能焕发新生。

    “现在已经找到角度,只要蒸汽机建起来,就可以试着抽水了。”

    前几年对蒸汽机本身的研究可不是白费的。

    蒸汽机的运作原理,大家再清楚不过。

    问题就在于,怎么因地制宜地制作出可行的工具。

    这甚至也可以检验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是否可行。

    纪元还在看图纸,只见眼前的蒸汽抽水机加了不少模块。

    最主体的部分,自然还是蒸汽机的锅炉以及蒸汽机的管道。

    这些东西,都是高夫子他们研究的重点,甚至一些工具都是特制的,直接从建孟府运过来的。

    整体来看,这个蒸汽抽水机的设计并不难,甚至堪称简陋。

    而且很类似纪元记忆里另一个时空的蒸汽机动力机。

    果然无数设计的结果就是殊途同归。

    出自高夫子手中的蒸汽抽水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后方的锅炉,活塞气缸,再加上一根巨型的杠杆。

    锅炉不用过多解释,就是用来烧水产生蒸汽的,蒸汽进入活塞气缸,活塞气缸的设计让杠杆上下活动。

    利用杠杆的活动,便形成水泵的动力。

    有了类似水泵的压力,再随着杠杆的上下活动,井水就能被抽上来。

    抽上来的废水,甚至可以进入锅炉产生蒸汽。

    理论上来说,只要燃料一直够用,那这台蒸汽机就可以不停地运转。

    在这些效率下,地下水就算再多,也是能被抽干净的。

    只有矿井下面没有废水,那这个矿井就算活过来,可以继续开采,开采出来的石炭,就是这台蒸汽机的燃料。

    高夫子越说越兴奋:“不用人力,也不用马力,就能解决矿井废水的大难题!”

    不过随后,高夫子也道:“但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现有的,并未有什么创新。”

    这也是高夫子惭愧的地方。

    因为他们在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发现,他们现有的技术,其实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巨大的困难。

    可在这之前,大家却从未考虑将自己手头的东西,进行实际的应用。

    甚至研究蒸汽机,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

    殊不知,他们觉得好玩有趣的东西。

    竟然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

    这倒是不稀奇的。

    甚至纪元也差点进入这样的误区。

    理论跟实践一直是两回事。

    研究理论知识,跟实际地应用到民间,更是两回事。

    前者的理论研究虽然必不可少,但不用到实处,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跟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而民间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研究,却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发展也会被局限。

    唯有两者结合。

    将高高在上的高深学问,跟踏踏实实却简陋的工匠技艺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实用的东西,甚至是改变所有人生活的东西。

    放到现代,或许会叫知识壁垒。

    放到如今,也是读书人跟匠人不交流的结果。

    不过,也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现有的,图纸才能出来得这样快。

    甚至接下来的建造也会十分顺利。

    纪元也住到矿井旁边,每天跟大家一起看着蒸汽抽水机的建设。

    他也不算外行,还能给出自己的建议。

    这边热热闹闹建设,却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主要是武营先发现的。

    “自从蒸汽抽水机开始建设,附近不少百姓有意无意地路过,都想往里面看两眼。”

    矿井附近,其实建设不少房屋,都是当年矿工们住的。

    不过并未有什么围墙,只有两条通往外面好路,再有许多条小道。

    所以附近百姓想来围观,那可太简单明了,甚至随便躲到一间房屋里都有可能。

    要不是武营手底下几十个人警觉,估计还发现不了。

    当然了,也因为“无意路过”的百姓太多了。

    纪元听到这话没什么,倒是石兴县知县尴尬了,他主动道:“应该是当年的矿工吧,他们一辈子都在矿井上,所以对此很关注。”

    作为本地知县,这点事情还是知道的。

    石兴县靠着石炭发家,石炭矿没了,连带着焦炭作坊也没了。

    再加上当年挖矿的废水以及各种作坊弄出来的残渣废料,基本都是倒在农田上。

    如今石炭挖不成,农田也种不出什么庄稼。

    故而本地人日子过得苦。

    也有人说,那他们当年也挣不少银钱吧?

    这些都是应该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石兴县的百姓,说到底都只是矿工,挣的是辛苦钱,卖命钱。

    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能有多少家底?

    无非是矿井主人吃肉的时候,他们喝一口涮锅的汤罢了。

    但是大家无不怀念矿井还在的时候。

    毕竟那时候还有刷锅水可以喝,现在闻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有意无意过来看,自然也是期盼着矿井可以好起来,他们可以有机会继续卖命。

    纪元听得沉默。

    武营他们也无奈。

    他们两个还好一些,他们到底是吃过苦,心里有准备的。

    高夫子听了却是彻夜难眠,此事告诉师兄弟们,这下整个师门的人都睡不着了。

    他们读书那样久,孔子也读,孟子也读。

    为国的书读了,为民的书也读了。

    原来只是读了,却并未实践。

    那些放在他们手里,被他们觉得还不够完美的设计,却能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高夫子其中一个师弟,忍不住道:“纪大人当初说,让我们设计蒸汽织布机,就是为了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吧?”

    可他们谁都没有听。

    一心要研究出高效,小巧,完美的蒸汽机。

    从化远三十九年,到如今的四十四年,全都是这个目标。

    这会想想,他们想做的事,跟纪元要做的,完全背道而驰啊。

    “怪不得纪元要把我们弄到这里。”

    “他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

    纪元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在找蒸汽机的出路,以及蒸汽机的正确使用方法而已。

    在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完善蒸汽机。

    路要一步步地走。

    即使现在的东西不够完美,但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可第二天一早,纪元发现,高夫子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完全不同了。

    眼神就算了。

    怎么都卷起来了?

    原本只是等着蒸汽抽水机的建造。

    一时间,他们竟然开始琢磨,怎么改进挖矿的工具,用什么样的车轮可以更省力。

    以及运送矿物的时候,如何才能高效。

    纪元听着他们讨论,默默画了一个现代的轨道:“这样是不是可以。”

    说着,在旁边又画了个适应轨道的小车:“在轨道上运行,运送矿石就省力了。”

    众人沉默。

    纪状元!

    不愧是纪状元!

    你怎么在每个方面都在行啊!

    如果说高夫子师门的人,还在讨论轨道车能应用到多少地方,可以如何改进更省力,以及如何急停,如何保证稳妥的话。

    那石兴县本地人石伟忠,石伟阳则愣在原地。

    若有这种东西,那他爷爷的腰在冷天就不会那样疼吧,还有他爹的手跟胳膊,都是当年背矿石,抬矿石落下的病根。

    他们两个本就对纪大人心怀愧疚。

    他们差点抢了纪知州,纪知州也只是罚他们在这里做苦力而已。

    现在心里更不同了。

    而且他们知道纪大人的手腕。

    那肃州的货运商会想要拿捏纪大人,直接纪大人抽耳光抽回去的事,大家可都听说了。

    对几个货运商户毫不留情,对他们却手下留情,甚至还想帮他们“救回”矿井。

    这让他们如何不卖力做事。

    此事传到石兴县,不少当年的矿工再次悄咪咪来看。

    出自高夫子之手的轨道车自然好得很。

    当年要是有这东西,大家做事的时候,肯定很轻松啊。

    一时间还有人主动来问,他们可不可以来帮忙,不要工钱就行,只要能把这个大家伙赶紧建好。

    他们口中的大家伙,便是蒸汽抽水机。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可轨道车都那么好用,这东西,肯定也很厉害吧?

    至于为什么叫大家伙。

    自然因为,单一个锅炉的高度,就比一个人还要高,再加上活塞汽缸,以及烟囱。

    差不多是成年人的七倍还要高。

    若在远处看过来,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巨大的烟囱,以及巨大的气缸。

    那杠杆更是夸张,长度约有三丈。

    就是十二米左右。

    这样的巨型建筑,怎么就不是大家伙了。

    这名字喊起来也有趣,竟然成了蒸汽抽水机的昵称。

    不过纪元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永兴矿场的诸位,是不是太努力了!

    从高夫子到做事的工人,每天起得比他还早,这合理吗?

    纪元跟武营起来锻炼身体的时候,就见高夫子他们黑着眼圈,说是想到如何改进方案,如何提高效率。

    找来的工人,甚至因为惩罚而来的石伟忠等人,则在偷偷摸摸继续修建烟囱。

    啊?

    你们不累的吗?

    大家是不是有点辛苦了?

    话是这样说,纪元空闲时的画作上,出现的便是他们的身影。

    纪元既画山水,也画他们。

    若能在画作上留下大家的影子,那也是好的。

    石兴县外的永兴矿场如火如荼。

    肃州城内的橡胶草种子收购也正式开始。

    这橡胶草,也就是蒲公英在当地都是杂草一般的存在,便是做药材,泡茶那也不稀罕,毕竟遍地都是。

    但问题在于,这东西跟其他植物混杂在一起,所以需要收集种子,然后开辟真正的橡胶草田。

    消息传出之后,肃州大人小孩都出去采集种子,到时候会有种橡胶草的人家来收购。

    官府也鼓励他们自己留一些种植,到时候也有人前去收橡胶草,算是个额外的收入。

    原本一切都好好的。

    现在收集种子,等到八月份就可以种植了。

    问题是,有些居心不良的,竟然想恶意炒高橡胶草种子的价格,好从中大赚一笔。

    再说了,纪元又不在肃州城,等他发现的时候,也已经晚了吧。

    然后蔡丰岚站了出来。

    蔡丰岚,蔡同知。

    大家都知道,他是纪元的同乡,同窗,也是好友。

    甚至这次来肃州,都是跟着纪大人来的,故而没人多看他。

    一个戴着叆叇的近视眼,妻子还是大户人家,怎么看都是像抱大腿的人。

    纪元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只是微微摇头,丝毫都不担心。

    蔡丰岚的水平,还用得着别人担心?

    纪元继续忙矿场的事。

    而蔡丰岚稍微出手,就把那些恶意抬高价格的人给收拾了,顺便塞到矿场里面充公。

    想要恶意抬价?

    那手里就要有充足的橡胶草种子。

    在这些人大肆用高于市场价收购的时候,蔡丰岚只当作不知道。

    直到过了六月,蔡丰岚算着,他们收购得差不多了,便放出消息,说官府需要的种子极多,算上他们囤货的数量,那也是不够的。

    这些人一听这话,咬牙去外地收购,囤了几十个仓库,几乎要把肃州散户的种子都给收干净了。

    想着他们手握这么多种子,那接下来的定价,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这可是橡胶草的种子。

    以前是杂草,现在可是宝贝!

    便是官府,都要上门说好话吧?

    这些人左等右等,肃州衙门就是不吭声。

    眼看八月就要种植了,难道肃州衙门不着急?

    他们就是靠橡胶生意吊着货运商户,吊着那些大户人家。

    若不能按时种植,大家肯定不满的。

    然后,这些人就看到大批便宜的橡胶种子从河西府运过来。

    原来蔡同知早就跟河西府知府,通判提过这事。

    许多地方都在帮忙收购种子,而这事又是托谁具体去做?

    托货运商会资历最久的两家商户,那两家态度诚恳,对矿业转行的四家货运商户不满,官府找过来,他们自然乐意帮忙。

    一来二去。

    货运商会内部,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倒向纪知州,蔡同知。

    那些想要恶意抬价的人,则看着自己手里的种子傻眼了。

    囤了那么多橡胶种子,现在全都卖不出去了!

    蔡同知在这会,又施施然地出来,推了推叆叇:“官府可以收购。”

    至于价格吗。

    你们成本的一成。

    多少?!

    一成!?

    你们这跟抢有什么区别?

    还有!

    既然知道我们在囤货,为什么不阻止?

    为什么不阻止?

    肯定是想空手套白狼啊,这还用说?

    蔡丰岚也就是叆叇太厚,大家根本看不到他翻的白眼。

    如果说一成收购还不够狠,那这些人因为税务问题,直接被关押起来,就是让肃州上下不寒而栗。

    如果说纪元的手段,让肃州的大户们不敢招惹。

    那蔡同知的补足也让不少有心思的人更老实了。

    同时,不少人意识到,纪元敢离开肃州城一两个月,就是因为信任自己手下,信任自己的同窗好友?

    都以为纪元不在肃州城,他们就可以兴风作浪。

    现在都明白了。

    人家在不在,你们都要老老实实的。

    不老实的话,他们有本事让大家血本无归。

    纪元看着新送来的犯人,挑眉道:“来了?炒作本官任地的种子,好玩吗?”

    好玩吗?

    不好玩!

    纪元,纪知州,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态!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