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 121 章


    玉哥儿的样子看起来失落极了, 李满看他这个模样自己心里也难受。


    刚才他问玉哥儿愿不愿意等他五年的话,玉哥儿一直没有回答,他的心里突然多了几分害怕。


    但是玉哥儿也没有明确的说不等他, 这让他心里一直期待着,只要玉哥儿不拒绝, 是不是他就可以默认他还是会等他回来的。


    “玉哥儿……”


    “阿满哥, 你真的要去吗?”


    李满沉默了一下,目光看向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玉哥儿抬头看向他,忍住难过的心情, 说道:“别说了, 我累了, 先回去了。”


    李满很难受,他往前追了两步, 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今他的名字已经报上去了, 去参军服兵役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算他如今看到玉哥儿这般难过的模样后悔了,也没有办法改变了。


    玉哥儿回去之后就大哭了一场,只要一想到李满也会去服兵役,他心里就觉得委屈。


    自己的命也太苦了些,头一桩婚事遇到了杜斌那样一个人,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归宿, 偏偏又遇上征兵这种事。


    那可是九死一生啊, 听老一辈的人说, 多年前征兵参军的人大多数都没能回来。


    他越想越难受, 回来就忍不住哭了。


    虽然他不想让家里人看出来哭过,但是中午吃饭的时候, 家人还是看出来了。


    毕竟那一双眼眶红红的,长长的睫毛还沾着几颗水珠,一看就是哭过。


    大伯母林氏一问才知道,原来李满也要去服兵役。


    她心里也不好受,自个儿的哥儿真的是命苦,这万一回不来了,就算是等他几年,那不是也白白耽搁了吗?


    玉哥儿今年已经不小了,都已经十八了,五年之后都二十有三了,在家成了个老哥儿,到时候还能嫁到什么好人家?


    林氏越想越生气,饭都没吃几口,起身就要往外走。


    不过还没出去,就被张杏花叫住了。


    “老大媳妇儿,你要干什么去?”


    林氏红着个眼道:“我去找阿满,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玉哥儿!”


    张杏花却不赞成她这样做,“你现在去有什么用?名单都已经报上去了,根本没办法再改了。而且以阿满的处境,你以为他选择不去,就真的能不去吗?”


    “就李满那个不负责任的爹,就算是李满拒绝不同意代替一家子服兵役,他爹也会想尽办法偷偷把名字报上去的。人家能坦白的跟玉哥儿说清楚,说明人家是个好孩子,这个节骨眼上谁心里都不好受,你就别再去添乱了。”


    林氏泄了气,其实她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事情牵扯到玉哥儿,她实在是担心。


    “那玉哥儿怎么办?真要等他五年吗?要是五年等不到他,到时候再找人家嫁人,能有什么好人家?到时候嫁不嫁得出去还不一定呢!”林氏说着说着就开始掉眼泪了,“我苦命的玉哥儿呀!”


    张杏花心里也难受,不过她经历的事情多,大风大浪都见过不少了,算是家里面最镇定的人了。


    她叹了口气道:“这等不等的,还在看玉哥儿的意思。你在这说有什么用?”


    她这么一说,家里的人都看向了玉哥儿。


    宋平最先开口劝道:“要不,要不玉哥儿就别等了,好男人多的是,大不了哥再重新给你找一个,不比他李满差!”


    宋峰也道:“是啊,这一旦去服兵役,最起码也要五年才能回来,甚至五年都是少的。我跟大哥的想法一样,还是别等了,干脆直接解除婚约吧。咱们家可不是以前那个宋家了,就咱们现在的家底儿,在村子里也是头一份的。不愁给玉哥儿找不着好人家。”


    家里头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着,到了宋成这,他却道:“其实,我觉得如果玉哥儿很喜欢阿满,也可以等等的。你们看阿满这个个头,还有他那一身子力气,其实挺适合参军的。我觉得他比我们更有命能回来。”


    他这话一出,全家人都沉默了。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宋成要代他们宋家服这个兵役。


    要是阿满都回不来,那他们四郎岂不是更没希望了吗?


    大伯父跟二伯父他们也吃不下饭了,纷纷叹气,最后问宋声的意见。


    在他们看来,三郎就是他们家最聪明的人。如果他看好李满,那他们也没什么话说的。


    但是说来说去,还是得看玉哥儿对阿满的心思如何。


    宋声看大家都在等着他的意见,他道:“还是听玉哥儿的吧,只要他做了决定,我们支持他就行。不论是选择等还是不等,只要他不后悔就行。”


    玉哥儿情绪一直很低落,午饭都没吃几口就借口回屋了。


    大家面面相觑,一方面因为宋成要去服兵役而难过,另一方面也担心玉哥儿。


    陆清作为玉哥儿很要好的朋友,中午饭也只是匆匆吃了几口就不吃了。


    他起身去了玉哥儿的屋外,敲了敲门,说道:“玉哥儿,是我,能进来吗?”


    听出来是陆清的声音,玉哥儿声音哑哑的道:“进来吧。”


    陆清推门进来,就看到玉哥儿趴在床上躲在被子里哭。


    “别哭了,再哭眼睛就该肿了。”陆清道。


    玉哥儿领着一双红红的眼睛从被子里探出头,说道:“可是我很难过,要是阿满哥真的回不来了怎么办?”


    陆清一听他这话,就知道玉哥儿心里大概的想法了。


    这个时候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等他五年等到自己嫁不出去,而是担忧李满的安危。说明他的决定大概就是要等了。


    本来家里就要去一个宋成,玉哥儿心里就不好受。现在李满也要去服兵役,双重的痛苦积压下来,让他实在忍不住痛哭。


    陆清只能捡一些好的方面劝他,比如李满身体健壮,而且还会上山打猎,身手也好,就算是去参军,到了战场也是他打别人的份。


    慢慢的,玉哥儿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最后陆清问道:“那你是做好决定了吗?”


    “我不知道。”玉哥儿道,“我今天早上听到阿满哥说他也要去服兵役的时候,感觉心都在被针扎一样痛。可是他跟我说,他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希望能为我们的以后搏一个前程。我突然又不怨他了,阿满哥是很爱我的,对不对?”


    陆清笑了笑,说道:“当然了,阿满那个木头,你见他平日里跟哪个哥儿或者是姑娘说过话?反正每次一见你,那双眼睛就没离开过。”


    想起这些,玉哥儿心里也很甜蜜。


    其实他想过最坏的结果,那就是阿满哥没能活着回来见他。


    即便是这样,让他再去重新找一个人嫁了,对他来说他压根就做不到。


    就算是放到现在,他不等李满了,听从爹娘的建议,再给他重新找一个好人家成亲,他也是不愿意的。


    甚至觉得如果跟他成亲的那个人不是李满,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快乐。


    想到这些,玉哥儿的眼神坚定了不少,他跟陆清说道:“清哥儿,人这一辈子遇到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其实是很难的,对不对?”


    陆清点点头,“对啊。很多人都是搭伙过日子,不是因为相爱而在一起的。日子久了,就算是一开始看不顺眼的人,最后也会看顺眼了。以前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了,两个人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好。可自从遇见相公,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的快乐,能遇见一个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的人,简直太难了。”


    “那如果清哥儿你是我的话,三哥要去参军,可能回不来了,你会等他吗?”


    陆清毫不犹豫道:“会。我会一直等他,五年他不回来那我就等十年,十年不回来等一辈子,反正我是愿意的。”


    “但是玉哥儿,你跟我不一样。我跟你三哥毕竟已经成亲了,感情比你跟阿满要更深厚,所以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你哥。你要想好,你跟阿满还未成亲,一切都来得及。如果决定好了,就跟阿满说一声,让他知晓你的答案。”


    “如果你的答案是放弃,就趁早跟他说明白,谁都不耽误谁。如果是决定就是他了,让他知道也心生欢喜。”


    玉哥儿听完后沉默了一会,道:“清哥儿,我决定了,我要等阿满哥。就算他五年后不回来,大不了就一辈子在家里不嫁了。阿满哥对我真的很好,我喜欢跟他在一起。我想过了,如果换成其他人,也同样对我很好,但我可能不会快乐。”


    陆清看到他想通了,心里也为他高兴。


    “你想明白就好。不管发生什么事,咱们一家子人都会陪在你身边的。”


    玉哥儿点点头,他这两年也跟着三哥读了一些书,明白许多事理。既然做了决定,他就不后悔。


    村里这几天几乎每家每户的气氛都格外的低沉,毕竟过两天去服兵役,家家户户都有要去的男丁,有的是丈夫,有的是儿子,这次见面可能就是诀别。


    可是谁也没办法,家国有难,朝廷征兵,他们就算是不想让家里的孩子去,也无法阻止。


    两天之后,里正通知家中所有去服兵役的成年男丁到村口集合,已经有官兵过来清点核对人数了。


    已经报了名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因为贪生怕死逃走,会直接被当做逃兵就地处决的。所以虽然有一些人不想去,但也不敢轻易逃跑。


    这天早上,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像是感受到了人们的悲伤一般,没过一会儿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村口的老槐树旁围了许多人,有不少都是村里的老人来送别的,舍不得人走,都在低声哭,泪水潸然而下,没一会儿就沾湿了衣袖。


    雨渐渐的下得有些忙了,但却没人顾的上撑伞。


    宋家的人除了小孩,全都来送宋成了。


    玉哥儿也来了,他打眼一看,就在那么多服兵役的成年男丁里面,一眼就瞅见了李满。


    李满生的高大,站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一眼就能望见他。


    宋家这边正在挨个跟宋成说话,张杏花给他塞了一包银子,道:“四郎,到时候看看需要什么什么就买,可千万别舍不得花。要是钱不够了,就给家里写信,知道吗?”


    大家挨个叮嘱,宋成心里也舍不得他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听着家里人一句一句的嘱咐,眼泪瞬间就润湿了眼眶。


    不光是他,周围许多男子都低声哭了起来。


    轮到宋声跟宋成说话的时候,他道:“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家里人不指望你能靠参军出人头地,只要尽了自己的责任,问心无愧就行。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回来,知道吗?”


    宋成重重的点头说好。


    再过一会儿他们这些壮丁们就要被官兵带走编入军伍了,现在这一小会儿是留给他们跟亲人说话的最后时间。


    李满在人群中张望了好一会儿,一直在找玉哥儿的身影。


    难道玉哥儿真的不来送他了吗?


    李满情绪有些低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李老大拍了拍他的胳膊,他扭头一看,是他爹。


    不,现在已经不是他爹了,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李满冷着脸道:“你来干什么?”


    李老大瞅着儿子跟他说话时冷冰冰的语气,心里头难受不已,也不知道是为了让别人看的,还是自己真的难受的哭了,用袖子擦了一把眼泪,说了几句关心的话。


    李满不想跟他说那么多,他马上就要走了,真的没什么时间了,还没找到玉哥儿的影子。


    他低着头,一米九的汉子十分无措,眼角忽然就湿了,他真的很害怕玉哥儿不要他了。


    “阿满哥。”


    忽然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李满回头看到右边不远处站着一个人,赫然是玉哥儿。


    他冲出人群,一把将人抱在了怀里。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他低声喃喃道。


    玉哥儿道:“刚才在那边跟四哥说了会儿话,他也要去服兵役。你们一道出去,可以相互照应着些。”


    李满点点头,说:“放心吧。”


    然后他问出了那个让他最关心的问题,“玉哥儿,你愿不愿意等我?”


    在他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玉哥儿点了点头,说:“阿满哥,我等你。”


    阿满哥,我等你。


    如此简单的话,却让李满仿佛吃了颗定心丸。


    他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但就算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他也要回来。


    回来见他的心上人。


    第122章 第 122 章


    临到出发了, 村里送别的人哭得更厉害了。


    玉哥儿看着四哥跟阿满哥越来越远,刚才没掉眼泪,这会儿哭的泪珠大颗大颗的往下掉。


    宋声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都说战场残酷,刀剑无眼, 他还是第一次亲身经历这种事。


    车辚辚, 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也不知这场战事何时能结束。


    点兵的人敲锣打鼓的一路西行而去,这些兵丁们手无寸铁, 所以还要先到城外的营地里集合, 根据人数分发刀刃兵器, 到了战场上用。


    征兵的事情刚结束,宋声只在家待了一天,就带着陆清回了府城。


    书院里请的假也够久了,还是得先把这几日的课补上。


    半个月之后,张杏花从里正那打听到了消息,他们家宋成跟他们村的虎子一样, 都去了后勤处, 不用上战场打仗了。


    张杏花听完之后连说了几声老天保佑。


    最近去馆里上香的人特别多, 有很多都是保佑自家去服兵役的男丁能够平安回来的。


    张杏花还有宋成的爹娘也都去上了一炷香, 保佑儿子平平安安的回来,最好能分到不用上战场杀敌的地方, 没想到还真的应验了。


    玉哥儿也去观里求了,私心里他并不想要李满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所以他求的时候希望他能够跟四哥在一处,最好也能够去后勤处,能够安全一些。


    可是他的祈祷没有应验,从里正那得回来的消息说,李满被长官挑中,去了先锋营。


    玉哥儿一听腿都软了,先锋营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冲锋陷阵的小队,上战场肯定是要冲在最前面的。


    阿满哥去了先锋营,那岂不是很危险?他实在没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


    书院。


    平日里一块上课的同窗们都发现这次回来的宋声跟从前有些不大一样了。


    至于有什么不大一样的,具体表现在,他在书院学习更努力了,中午也不怎么回家吃饭了,在书院的食堂里吃完之后就回座位前写字看书,勤奋的让人咋舌。


    大家都知道他家里有人去服兵役了,他心里难受,所以大家都理解。


    最近书院里讨论最多的就是打仗的事儿,如今临近端午节,本来应该举行的活动都被临时取消了。


    宋声听着班上的几个人在讨论这次的战事情况。


    “听说忠勇侯带的援军快到了,此前去云关的兵力不足八千,已经连败三次了,希望忠勇侯去了之后能够做一做敌军的锐气。”


    “听说皇上还派了一名皇子作为监军随忠勇侯一道出发了,另外又从河西道守备军处调了一万精兵过去。”


    “运往前线的粮草也都准备好了,听说不日就会押往前线。这次的粮草行军路线很机密,应该没什么问题。”


    “如今有了充足的粮草,还有这么多兵力,咱们肯定能赢的。”


    ……


    宋声没有参与这次讨论,只是依旧准时买官府的邸报来看。


    前几天家里给他来信,说是四郎被分配到了后勤军里,应该没有什么危险。等到战事一结束,肯定就能回来了。


    只不过信上还说,李满被挑去了先锋营,恐怕是凶多吉少了。玉哥儿在家里难受的吃不下饭,眼睛都哭肿了。


    说是让宋声写封信回来安慰一下玉哥儿,说他都懂得多,说的话管用。


    宋声看完之后叹了口气,回了封信,安慰了一下玉哥儿。


    然后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雾蒙蒙的天气,心里头也在为他们揪心着。


    陆清给他倒了杯水,端了过来,说道:“相公,夜深了,早点睡吧,明天你还要早起去书院读书。”


    陆家这次去服兵役的人是陆鸣他大哥,也就是陆清的大舅舅。


    他们已经分了家,姜氏跟着陆鸣一起过日子,家中如今只有陆鸣一个男丁,而陆老大家中除了他,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大舅母王是舍不得让儿子去,只能是陆老大去了。


    虽然边境在打仗,但除了边关城池的老百姓之外,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们还是照旧过日子。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敌人没有打到关内,他们的日子依旧是平静的。


    宛平书院也是一样,平时读书上课学习跟从前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夫子在给他们授课的时候,会多说一些关于军事上的谋略教习。


    日子匆匆走过,转眼就是半年之后了。


    距离上次征兵已经过去半年了,这半年的时间里,家中走的亲人都杳无音信。这对于老百姓的来说,有好有坏。


    因为每一个战死沙场的人,军队打扫战场后都会清点死亡人数和名单,然后把这些名单报给朝廷,朝廷会根据这些名单发放抚恤金给他们的家人。


    名单上没有的人,有可能就还活着。所以即便是杳无音信,也还存在着生还的希望。


    这半年里也大大小小的战事无数,不过每次来下放抚恤金的名单中,都没有宋成和李满。


    宋成其实还好,家里人只知道他去了军队后勤处的,应当没有太大危险。所以家里头的人最担心的人其实是李满,那可是先锋营啊!


    玉哥儿一开始愁容满面的,到如今也能淡定的去看下放抚恤金的名单了。


    每次没有在名单上看到李满的名字,他心里就松了一口气。


    一直到入冬头两天,有一场大的战事他们打赢了,消息传回国内,全国上下都欢欣鼓舞。


    要知道这半年内,虽然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但他们打赢的次数很少。这时候胜利的喜讯传来,无异于是一剂良药。


    也就是在这一天,宋家忽然收到了一封家书。


    打开一看,是宋成写来的。


    一看这字迹就知道不是他写的,应当是军中的人代笔写的。


    宋成先问候了一下家中的亲人,然后立刻报了平安。后面又说自己如今正在为筹集下一批军粮做准备,只是自己到底身在哪,不能告知他们,是为军中机密。


    说完这些,又说了一些关于他在军中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还说他过得很好,外面的世界很广阔,他很开心,说让家里不用挂念他。


    最后又说道如今他所在的地方买不着棉花,马上就要过冬了,军队里发的棉衣不够穿,说是能不能让家里给他寄一身棉衣过去。


    然后又感谢了一下奶奶有先见之明,走的时候给他揣了包银子,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一封信写了大概有两三页,话语简短,但一听就知道是宋成的口气,家里人都放心了不少,知道他平安无恙,不用那么操心了。


    只是宋成寄了一封家书回来,村里人还有别的人家也收到了家书。


    玉哥儿左等右等,都没等到李满寄来的家书。


    陆清安慰道:“四郎是负责运送粮草的,不用上战场,写家书也方便一些。阿满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先锋营,军队的纪律肯定也要更严格一些,说不准再过一阵子就能看到他写的信了。”


    宋成在信里说想让给他寄一套冬衣过去,家里人想着一套哪里够,刚好今年整个村子都种了棉花,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两套棉衣,然后给官府那边专门负责寄送东西的人拿了过去。


    经过检查无误之后,就会有专门押送这些东西的人把东西送到士兵手中。


    转眼就到了过年,玉哥儿还是没能收到李满的家书。


    宋声书院里已经放假了,今年已经过完,来年八月份他就要参加乡试了。


    如今在书院的每次大比中,他几乎都是他们这一届的第一名。


    不仅策论写得好,引经据典在抛出论点,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让崔夫子越来越欣赏他了。


    除此之外,通过在书院学习,他作诗也有了很大的长进。虽然比不上那些世家子弟,但勉勉强强也算是有才华的了。


    宋家在开春的时候种了不少棉花,因为去年种的棉花长势好,收成的时候没有下雨,去岁冬天家里每个人都盖上了厚厚的大棉被,还给每个人都做了一身冬衣御寒。


    村里的人十分羡慕,有一些一开始并没有种棉花的人家,今年也开始跟宋家买种子种棉花了。


    如今府城里的棉花价格不再居高不下,下面的村子里也几乎都能穿的起棉衣盖的起棉被了。


    宋家种的是最多的,而且有宋声时不时的指点,家里的棉花长得也最好,想着等收棉花之后,可以卖出去,也能挣上一笔钱。


    五月农忙的时候,玉哥儿依旧没能收到李满的家书,但最起码每次官府发放抚恤金的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玉哥儿心里就踏实许多。


    如今一家人都在田里忙着收麦子,忽然村里头里正的小儿子过来了,着急忙慌地喊道:“宋伯伯,有官差来你家了,我爹让我赶紧叫你回去呢!”


    宋老大一听,官差来了?急的赶紧走到田埂处,一把擦了擦头上的汗,然后奔着家走去。


    在地里忙活着的宋家人哪里还干得下去活,翻翻收拾收拾就朝着家走了。


    一路上张杏花问里正家的小儿子道:“石头,你知不知道官差来我们家是干什么的?”


    石头摇摇头,说道:“不知道,不过他们赶的牛车上放了好多东西。”


    张杏花两眼一黑,该不会是他们家四郎出事了,官府下发的抚恤金吧!


    第123章 第 123 章


    张杏花的步子走的更快了, 不止是她,宋老大他们也一步赶一步的往家走,心里头急得很, 生怕是四郎出事了。


    都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路从田间走过来, 地里头有不少村里的人在弯腰割麦子, 看到宋家的人这个点儿就匆匆的着急回去,纷纷问道:“宋老大,咋的了?这不是还早着呢?地里的活咋就不干了?”


    宋老大附和了一句,说道:“家里出了点事, 得回去瞅瞅。”


    “啥事啊这么慌忙?”


    宋老大道:“不知道, 小石头过来叫俺们回去的!”


    说完他就急匆匆的走了, 问话的人等他走了嘟囔道:“啥事啊这么急……”


    这边宋老大兄弟三个脚程快,一路小跑着回去, 到的早一些。张杏花跟几个媳妇儿走的慢一些, 但心里着急, 也加快了步子回家。


    一家子到的时候家里只有大毛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在家,看到官差过来,什么也不懂,还是官差让人把里正叫了过来。


    官差说明了缘由之后,里正让家里的小儿子把宋老大他们叫回来。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地里面忙着,村里很少有闲人。


    不过也有一些回来给地里忙活的人打水的, 这会儿扛着锄头出去到地里接着干活, 走到村口的时候碰见宋老大, 眼红羡慕的说道:“你们老宋家可真是有福气啊, 这女婿还没成亲就给你们家挣了脸面回来,真是了不得!你们家眼光也太好了点, 怎么我们家就遇不上这样的女婿呢?”


    这话给宋老大他们说的一脸懵,啥福气,啥脸面,什么意思?


    不过他听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还没成亲的女婿。


    这说的难道是李满?


    等不到回家再打听了,宋老大赶紧拉住这个人的胳膊,急切的问道:“老刘头,你刚刚说的啥意思,我怎么没听明白呢?”


    老刘头着急去地里送水干活,说道:“就是你家那个女婿,就是那个未过门的女婿李满,听说是战场上立功了,官差拉了一大车东西过来,说是上面发的奖励!”


    宋老大一听,高兴坏了,刚才就急着往家里奔,现在听到了消息之后更急切了。


    几个人从村口扛着锄头一路飞奔到家门口,看到自家门前已经围了好多人。


    村里的大部分人基本上都去地里干活了,虽然还留在家里的人少,但几乎听到消息之后全都过来了。


    里正看到宋老大一家子回来,赶紧把他们拉过来,给官差介绍道:“官差老爷,这就是宋家人,这是宋老大,宋老二……”


    两个官差看了一眼宋老大他们,又问道:“宋玉回来了吗?”


    刚才官差过来的时候就问里正宋家村的宋老大家里是不是有一个叫宋玉的,里正说有,已经让人去叫了。


    但这有奖赏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只叫玉哥儿一个人回来,所以他做主让小儿子把宋老大他们都叫回来了。


    宋老大一听问玉哥儿,赶紧道:“回来了回来了,在后头呢,跟他娘走一起。”


    这两天忙着抢收麦子,家里几乎能干活的人全都下地了,眼下还没到饭点,家里头就连年轻尚小的宋夏都下地干活了,就怕过两天下雨,这麦子被雨给淋了。


    宋老大等的着急,却又不敢上前去问官差具体情况,毕竟那可是官差老爷,虽然说是来给他们家奖赏的,但他依旧不敢上前说话。


    等到张杏花带着家里的媳妇儿们还有玉哥儿、宋夏都回来了,旁边有人道:“玉哥儿回来了!”


    宋老二一把将玉哥儿拉了过来,指着他跟官差道:“官差老爷,这是玉哥儿。”


    官差跟里正还有周围的乡亲们确认了一下是宋玉无误,这才说道:“你夫婿李满在战场上立下了战功,朝廷有赏赐。”


    玉哥儿本来在地里忙着用茅草把割下来的麦秆捆好,忙的一身都是汗,这会手里的镰刀都还没放下,听到官差的话愣住了。


    “阿满哥……立功了?”他艰难的问道。


    官差对玉哥儿的态度非常客气,说道:“是啊是啊,你这夫婿可真是了不得,第一次上战场就有战功在手,以后前途无量啊!”


    玉哥儿还是很惊讶,呆呆的从官差手中接过这次赏赐的清单,有银子,有布,还有粮食。板车拉了不少,村里头前来围观的人都羡慕不已。


    这个还不是最主要的,令他们最羡慕的,是跟奖赏一起发下来的文书。


    这封文书可了不得,是一封封赏文书。


    文书写的文绉绉的,官差念了一遍,大家依旧听不太懂。


    最后官差解释了一遍,说是李满被挑去先锋营后上战场十分勇猛,取了好多敌人的首级,而且还在最近一次去云关大战中直入敌军腹地,取了对方一个小将的人头,所以这次还被授予了官位,是正七品的军中致果校尉。


    这致果校尉是个武散官,但要等他服役结束后回来才能领这个散官。


    也就是说,只有等到边关彻底平定之后,李满在边关驻守到服役期结束回来,才能成为这个正七品的散官。


    现在边关的战况逐渐转好,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许很快就能平定了。


    在成为散官之前,李满这个封赏属勋官。


    勋官与散官有一定关系,景朝典律里明确规定:五品以上者勋官,必须要番上四年,而六品以下勋官,必须要番上五年,才能被授予散官。


    李满这种情况,就是属于六品以下的勋官,要番上五年。


    番上就是服役,也就是说,等战事结束,李满最起码要服役五年才能回来成为正七品的散官。


    不过如果在后续的战事中他能立下更大的战功,成为五品以上勋官,那就只需要服役四年。


    不管怎样,人还活着,对于玉哥儿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官差知道的并不是很清楚,只是跟宋家人说等到战事结束,李满还需要服役五年才能回来。


    官差道:“除了这些,官府还会给李满授田,等授田的地方划分好了,我们会派人通知你们的。”


    宋家人一听,不仅有封赏,竟然还给授田。


    给田地那可是当官的才会有的待遇,所以阿满他是当官了?!


    直到这个时候宋老大他们才清楚的认知道,李满这个郎婿上了战场之后立功当官了!


    他们也听不懂致果校尉是个什么官,正七品从七品的也不清楚,但他们知道阿满以后就是官了!


    这可是他们宋家村头一个做官的人哪!还是他们老宋家的郎婿,张杏花他们先前一脸的紧张,现在是满脸的欢喜。


    官差把封赏文书和奖赏的清单递给了玉哥儿,正要回去的时候,旁边突然传来了一个大喊大叫的声音。


    张杏花回头一看,是何兰香跟李老大过来了。


    他们也不知道是从哪听到的消息,还扛着锄头,一看就是从田里匆匆忙忙的回来的。


    官差来给宋家送封赏的事那一会儿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几乎都知道了村里的李满上了战场有出息了,不仅人没死,还当官了。


    何兰香一家子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彼时还在田里干活的他们,也不赶着抢收麦子了,扛着锄头就来了宋家。


    何兰香一到这里就哭诉道:“官差老爷,我们才是李满的爹娘啊!这封赏难道不应该给我们家吗?为啥都给了宋家,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两个官差疑惑的听完她的话,又打开手上的单子瞅了一眼,上面写的没错啊,就是宋家村的宋玉。


    官差道:“单子上没错,李满的家眷一栏填的就是宛平府城凤坪县宋家村的宋玉,你们是何人?不要在这里妨碍公务,快让开!”


    村子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何兰香哭的更厉害了,旁边的李老大也一脸的苦相,说道:“官差老爷,我这婆娘说的没错,不信你们问问,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我们老两口就是李满的爹娘!”


    官差看向村里的人,大家纷纷都不吭声,似是默认了。


    他们也有些拿不准了,要是这李满明明有爹有娘,为什么要把家眷一栏填成宋玉呢?


    何兰香又道:“这个宋玉是我们家未过门的媳妇儿,他们还没成亲,不算我们家的人。官差老爷,阿满他受了封赏,怎么能给一个外人呢,明明应该给我们才对啊!”


    玉哥儿气的脸通红,他实在是没想到阿满哥的爹娘竟然能这么不要脸,都跟他们断绝关系了,还有脸说封赏应该给他们!


    他正要上前反驳,就看到里正一脸气愤的道:“何兰香!你别在这里装好人了,别人不知道阿满这小子跟你们家断绝了关系,我可是知道的!把人家推出去服兵役的时候你们就好意思!现在还敢厚着脸皮过来要封赏,天下的人就没你们这么无耻的!”


    里正刚才出去了一会儿,刚过来就听到何兰香在这里闹,心头的气不打一处来。


    “阿满走的时候放我这里的断绝书还在呢!还有你李老大的手印!你们已经不是阿满的爹娘了!阿满也没有你们这般凉薄的亲人!”


    官差一听里正都这么说了,看到哭哭啼啼的何兰香心里也烦,他们还要赶往下一家去给奖赏呢,再耽误下去就要误事了!


    “我们这单子上写了,李满家眷一栏就是宋玉,你们要是还在这里拦着路,小心我告你们一个妨碍公务的罪名!”


    何兰香一听这话,顿时被吓到了。


    第124章 第 124 章


    何兰香刚才还哭哭啼啼的, 一下子就噤声了。


    官差也不能在这里过多的停留,他们还要赶去下一家送封赏。


    等官差们走了之后,村里的人看何兰香两口子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一开始他们上赶着把李满这个儿子推出去服兵役, 现在人家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命大的活了下来, 还立了功, 这对爹娘又开始眼巴巴的凑上来了。


    原来李满已经跟李老大已经断绝父子关系了,人家在家眷那一栏填的人都是自己的未婚夫郎,何兰香跟李老大竟然还好意思凑上来把这些封赏要回去。真的是无耻极了。


    “我说何大婶子,这有时候呢, 就该有自知之明, 总是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后说不定会遭报应的!”


    现在人家李满可是当官的人了,这可是他们宋家村出来的第一个官老爷, 乡亲们都不自觉的站到他的这一边说话了。


    何兰香臊得脸通红, 听到这话怒道:“你说谁会遭报应, 你把话给我说清楚,李满跟他爹就算是断绝父子关系了,那也改变不了他们之间有亲缘的事实!”


    “何大婶子,说谁谁心里清楚,难怪阿满不肯认你们这对爹娘呢,要是搁我我也不认。”


    “就是, 哪有你们这样当爹娘的?送死的时候把人家踢出去, 等人家立功了, 又眼巴巴的凑上来, 没见过比你们更势利的!”


    里正也冷着个脸说道:“何兰香,平时你撒泼也就算了, 这次阿满可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当官了,你要是再这么着撒泼可得掂量着点,人家毕竟是官儿,你们算啥?我这里可是有凭证的,在这里也都给乡亲们看看,你们既然已经跟阿满签了断绝书,那以后就没什么关系了。你们过你们的日子,阿满有阿满的前途,下次要是再这样,可别怪我不留情面了!”


    里正的话说得狠了一些,但不撂狠话,压根震慑不住何兰香。


    何兰香看到村里的人都在笑话她,脸上的面子也挂不住了,本来想反驳回去的,却被李老大拉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指责着何兰香和李老大,李老大实在听不下去了,干脆拉着何兰香灰溜溜的回去了。


    何兰香挣脱了一路,到家的时候把门一关,就逮着李老大狠狠的训了一顿。


    “你签着断绝书的时候怎么没跟我商量?阿满那小子让你签你就签了,你怎么这么听他的话?现在倒好,他在战场上立了功,得了那么多封赏,咱们可是一文钱都捞不着,反倒白白便宜了宋家!”


    李老大心里也后悔,他当时怎么就答应了儿子呢?


    现在眼瞅着人家当官了,要是他们还是父子关系,那他就是当官的爹了,走出去可不是倍儿有面子吗?


    李老大叹了口气,说道:“谁知道这小子这么厉害,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着这一去九死一生,很可能就回不来了,干脆顺了他的心愿,我就按了手印。”


    李老大的声音越说越低,十分心虚。何兰香扭头瞪了他一眼,骂道:“我这辈子嫁给你,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何兰香骂人的嗓门大,隔着两个院子都能听得见。


    田里的活也不管了,两口子压根没心情去地里割麦子,坐在院子里唉声叹气不说,何兰香还骂的震天响。


    村里的人可不管他们怎么样,大家纷纷去宋家道喜。


    李满这小子肯定是个有出息的,看他对宋玉这上心的程度,肯定也是个疼人的。这个时候不巴结着宋家什么时候巴结?


    人家李满以后可是当官的人,那就是官老爷,能跟官老爷攀上关系,那可是相当荣幸的。


    别看是农忙的时候,宋家的门槛就没有消停过,不管是田里忙着没忙着的,都抽空来他家道喜了。


    这下张杏花也没法再去地里干活了,她得留在家里招待人。还有宋玉,人家官差老爷可是说了,李满这些封赏那可都是要给他的未婚夫郎宋玉的,宋玉这个哥儿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每个来他家拜访的人都要跟他说上几句话,都是客套话,玉哥儿很不适应,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宋老大他们还是要下地干活的,农忙的时候遇上喜事固然让人高兴,但地里的庄稼也不能耽搁了。


    只不过兄弟几个人再去田里干活时,太阳晒的脸上的汗滴答滴答的往下落,可是却满脸的笑容,干个活都充满了劲儿,脸上喜滋滋的。


    这搁谁谁不羡慕?李满可是他们老宋家的夫婿,虽然还没有成亲,但这头已经跟李老大断绝关系了,以后可不就是向着岳家?


    这么大的喜事,宋家当天就让人写信寄给了宋声。


    宋声得知李满上了战场还立了功,也为他高兴。


    赶上月末休假的时候,他和陆清回了一趟宋家村。


    家里人其实都不太懂李满现如今封赏的官到底是个什么官,那天官差也解释了一下,他们听得一知半解。


    这次宋声回来了,他们赶紧又跟他打听了一下李满这个官究竟是个什么官,大不大,手底下管多少人?


    宋声在书院里学了不少知识,其中就有关于军队的事。他特地跟家里人科普了一下这个致果校尉,虽然属于正七品的官职,但现在还不能授官。


    按照景朝律例规定,李满现在这个情况,属于没有取得散官的勋官,勋官是没有实权的,其实只是一个名头,其实仅仅比平民的身份略高一点。


    不过勋官与平民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官府会给授田,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奖励。


    其次是在刑罚上,勋官如果犯了流放罪以下的罪名,他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还有子孙,都可以减—级刑罚。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充任吏胥的资格。如果是五品以上的勋官,就可以任州镇仓督、州县市今、录事等等,六品以下的勋官可充任里正。


    李满如今就是六品以下的勋官,就算以后服役到期直接回来什么都不作为,也能够混一个里正当一当。


    听到这里,宋老大惊讶的道:“啥,阿满服役回来后还能当里正呢!”


    要知道每个村的里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可是全村最有话语权的人。不论是分家还是入户,都得先过了里正这一关。


    “阿满可真是有出息了!咱们家玉哥儿有福气!”


    玉哥儿心里也很高兴,阿满哥虽然离他很远,但依旧记挂着他。不过想到他在战场上时时刻刻都会有危险,心里也会时不时的担忧。


    宋声接着跟他们说道:“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勋官还有免除征役的特权,但必须按规定到兵部或者州县上番。”


    “这是啥意思?”宋平问道。


    “就是说,等阿满回来,以后不管是服徭役还是服兵役,他都可以不用去。但是要按照规定,外出州县上番,你们可以理解为去看城门。”


    “看城门啊,那也挺厉害的。我看有很多人过城门的时候都得交费,那是不是以后阿满也是这种,可以收城门费的。”


    宋声笑着点了点头,道:“也可以这么认为。”


    其实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在景朝的律例上,勋官是可以娶妾的。


    娶妾这件事宋声就不拿出来说了,就怕玉哥儿听到了多想。


    如今小两口还未成亲,又离得这么远,本身异地恋就挺难的,要是再多想,日子就更难熬了。


    宋声说完后,家里的人对于李满这个夫婿更满意了。


    除此之外,张杏花又跟宋声说了宋成的事,关于这个其实宋声知道的更多一些。


    他在书院里的消息要比家里人从里正这里打听来的更多。


    其实前几天他听说有一对队运送粮草的士兵在走到荒漠的时候,突然消失不见了。


    前线粮草紧缺,这一批粮草是关键。


    按道理来讲,押送粮草的路线是绝密,应该不会泄露消息老消息才对。


    但人走到荒漠就是找不着了,现如今边关的粮草也不知道还能撑几日,书院的学子们对此都忧心忡忡,生怕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军队的士气。


    听说朝廷已经派了人去查这件事儿了。


    宋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十分担忧,因为据他所知宋成就在这个队伍里。


    一般来说后勤兵要比前线上的士兵们更安全一些,平日里就是征集一下粮草,然后把粮草运送到前线,由于运送路线都是绝密,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这次不同,不知道为什么走到了荒漠。


    宋声知道这个消息已经有一段时日了,这次回来他没有跟家里人透露这个消息,生怕他们知道了,更加担忧。


    得知李满在前线立功了,他为玉哥儿高兴。这次回来其实也是想看看家里人,生怕他们知道了宋成的消息心生难过。


    好在消息传的还不快,没有传到村子里,家里人都还不清楚。


    第125章 第 125 章


    宋声忧心的事情就多了, 不仅宋成这个弟弟,现在李满也算是他的半个弟弟了,他自然也操心着。


    好不容易回来家里一次, 宋声跟家里商量了一下,他们可以自己出钱给阿满打一把好用的刀, 到时候从官驿给他寄出去。


    本朝的兵器只发一次, 如果兵器运送不到位的话,甚至连上战场打仗的刀都得自己备着。


    比如弓箭手还有刀剑在民间的铁匠铺子里就能拿到,但是因为是铁器,所以价格不菲。


    军中所发的刀剑一般数量有限, 基本上都是收拾残局从战场上缴获来一部分分发下去使用的。


    宋声道:“如今已经是春夏交替的季节, 棉衣倒是用不上了, 这趁手的兵器可以给阿满多准备几把。还有一些换洗的衣物,鞋子, 他肯定也能用得着。”


    他在书院里常听人说边关条件艰苦, 就算是手里攒着钱, 也买不到好东西。


    而且李满不像宋成,宋成需要什么东西还可以给家里都写信让给他寄过去,毕竟都是一家人,从小长大的,写起信来根本不会见外。


    但是李满就不一样了,就算是缺少什么东西, 也不会写信给他们家里让给他寄过去。


    玉哥儿一听三哥想得如此周到, 心里都是满满的感激。


    兵器用的趁手了, 在战场上也能多几分存活的把握。宋家人都是明理的, 如今李满都已经把封赏给到了他们宋家,那他们自然也不能辜负了他。


    张杏花道:“三郎说的是, 那咱们就多给阿满准备点东西寄过去,阿满脸皮儿薄,需要什么肯定是不好意思给咱们说的。这以后就是自家人了,没什么舍不舍得的。”


    宋老大他们也没意见,反正要给宋成寄东西,正好一块一趟都寄了。


    现在给军中将士们寄东西都是走的官驿,相对更安全一些。


    玉哥儿还特地写了一封信加在里面记了过去,虽然他的字写的不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但好歹能辨认出来。


    宋声在家待了不过两天,就匆匆返回府城了。


    如今已经是五月底六月初,他得抓紧时间读书了。八月份他就要参加科考,这次的乡试也叫做秋闱,整个华阳道的学子们都要参加考试。


    人数多就竞争大,录取的人数比例不高,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成功上岸的没有多少。


    如今又正值战乱,他更得铆足了劲好好考试,一定要一击必中。


    等到七月份的时候,宋声通过邸报上得知边关大捷。


    这次可是一次大型的战役胜利,不仅活捉了对方的将领,还有一举攻破了梁国的一座小城池,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月底的时候,梁国提出议和,这边关的骚乱终于宣告暂停。


    在这期间,依旧没有宋成的消息。


    他一个运送粮草的小兵卒,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情形。


    天天派去查粮草的人在荒漠里转了许久,也没有见到人影。甚至连他们的粮草都没有见着,就是诡异的消失了。


    宋声一直都很关注这件事,直到八月初的时候他终于从顾文彬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荒漠中消失的粮草这个消息其实是假的,是故意用来迷惑敌人的。


    这样敌人以为他们的粮草所剩不多,围困几天之后发动全力进攻,而他们提前设下埋伏,所以最后这一场战役才会如此的顺利。


    听到消息是假的,宋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就说明宋成应该是安全的,按照他当时所处的情形,他们这一队押送粮草的士兵的踪迹肯定都是保密的。


    所以他这么久一直没有消息,也没能一直写信回来,都是情有可原的。


    心中担忧的事情总算放下了,时间也来到了八月底,要开始乡试了。


    这次参加乡试的学子尤其的多,甚至有一些本来在今年都不打算下场考试的,也都纷纷报名参加了。


    边关这一场仗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也鼓舞了全国上下学子们的爱国之心,大家都想早点入仕好报效国家。


    临到考试前,陆清比宋声这个要去考试的当事人还要紧张,他知道这跟考秀才是不一样的,考秀才的阵仗,哪有这阵仗大?


    一想到相公要在那么小的号子里面待上九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夏天又那么热,还不能洗澡,那该有多难受。


    其实要宋声说,夏天考试比冬天要好一点,虽然热,但只要不中暑晕倒,就用力气写字。


    如果是冬天考试,比如来年二月的春闱,要在这个号子里面待九天,有很多人出来的时候都冻得不像样了。这是在里面冻僵了,笔都拿不稳,更何况答题写字了。


    整个华阳道的考试地点都设置在州府,而宛平府城就是其中之一。


    宋声就在府城里住着,直接在宛平府城里考试,不用再往外跑提前找住的地方了。这倒是省事儿了许多。


    不过陆清一直都不大放心,考试之前专门去书铺花了几两银子买了一个比较昂贵的笔墨纸砚。


    临到开考那一天,陆清起了个大早做饭,一顿早饭做的相当丰盛。


    不光有两个煮鸡蛋,还有白花花的馒头,配了清粥小菜,还煎了一锅金黄的油饼,闻着就格外的香。


    “相公,你多吃些,这一进去,得九天之后才能出来了。还有这饼子我都给你装好了,到时候在里面饿了就吃点,水囊也给你装上了。”


    陆清说完之后又叮嘱了几句,絮絮叨叨的生怕把什么东西忘了。


    说完之后又眼泪汪汪的看着宋声,他家相公身子骨看着就瘦弱,他着实很担心,在里面饿上几天,出来万一晕倒了怎么办?


    宋声看他是关心过度了,劝道:“我知道了,你别担心,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是夏天,但是听说每一个号子上头都有遮盖阳光的布,不会太晒的。而且我身体没那么弱,你放宽心,好好在家等我回来。”


    陆清乖乖的点了点头,又道:“那好吧,不过相公,身体最重要。就算咱们这次没考上,也没关系。反正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千万不要硬撑,知道吗?”


    宋声心里暖暖的,谁家的夫郎和媳妇儿不希望自己的相公能够一举高中,以后就能做举人夫人/夫郎了!


    可他的清清最关心的仍然是他的身体,还快为他说,如果考不上也没关系,这是怕他压力大,考试太紧张。


    宋声说道:“你呀,快别操心这么多了,差不多我就该走了。”


    没想到陆清碗都没有洗,直接站起身,洗了个手说道:“相公,我送你过去吧。”


    “不用了,就在府城里,不是特别远,而且你等会还要出门买菜开门做生意呢。”


    陆清指了指招牌,说道:“我已经挂了今天歇业的牌子,做生意哪有送相公考试重要!”


    宋声其实知道清清还是放心不下他,怕他紧张,特地送他过去考试的。


    “好吧,那咱们一起过去。”


    考场在城南,距离他们住的乔家巷的确不算很远,但也不是很近就是了。


    从他们家走过去大概需要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所以他们今天起了个大早,这会儿出门的时候天才蒙蒙亮。


    乔家巷这块住着很多学子,他们出门的时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背着箱笼去赶考的学子。


    天气炎热,一路走过去宋声和陆清两个人身上出了不少汗。


    路上还遇见了盛博文跟南哥儿,南哥儿也是放心不下,特地送他过去考试的。


    四个人结伴,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过得也快。


    不过说说想要的也是陆清和南哥儿两个人,而宋声和盛博文在讨论的都是关于考试方面的知识。


    “宋兄,你说今年的策论会倾向于哪方面出题啊?”


    宋声想了想,说道:“去年开始边关就开始动荡,这一年来打了不少仗,可能会靠关于军队的内容。”


    盛博文听完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觉得也有可能会出一些关于民生方面的,毕竟打仗的时候边关的百姓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周围的盐价米价飞涨,也可能会从这方面出题。”


    说到这个,宋声想起了前段时间看邸报的时候上面所说的南方发生的水灾,后来虽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赈灾了,但听说还是伤亡无数,光被大水冲走的就有不少人。


    所以今年的策论出题应该会有很多可能,这次的水灾可能也在范围之内。


    宋声特地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多复习了一下,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多压一些重点,胜算就会大一些。


    到了考场之后,陆清他们就不能再往前了。


    宋声和盛博文挎着个小篮子开始进行检查,有考官过来对他们搜身,看看他们是否有夹带等等。


    这时候的检查还是颇为严格的,毕竟是夏天,穿的衣裳很薄,想要藏什么东西,那是藏不住的。


    陆清在外面看着宋声他们进去,还看到了有人把小抄写在了身上的。


    第126章 第 126 章


    这次秋闱是由当今的陛下钦命的主考官掌管的, 而且还是朝廷从翰林院中选派出翰林学士,以及内阁学士,让他们下到各州道府城中担任主副考官。


    不过应试的学子必须都是出自书院, 所以今年宛平府城这个考场里除了宛平书院的学子外,还有很多来自别的府城书院里的学子。


    尤其是那些离得远的各地学子, 基本上都在半个月之前就到宛平府城了。


    一旦到的晚了, 很可能连客栈这种住的地方都被抢占完了。


    今年宛平书院里基本上很多学子都来下场了,不过这些人中大多都是应试过一次的,像宋声这种在书院里只学了两三年就下场考试的很少,他们一个班上大概只有十个人报名参加了。


    盛博文本来还想再等等, 想着再学个两三年, 知识更扎实些, 再下场的。但看宋声,李元, 还有楚越他们都报名了, 干脆也报名试一试。


    若是这次不成, 权当是积攒一个考试经验,下次再接着考。


    不仅是他们,就连整天迟到的陶丰原来参加考试了。


    说是他们都去了,他不去不太合适。索性陪他们一块来体验一下秋闱的感觉,大不了下次再考一次就是了。


    除此之外,书院里还有一小部分人是暂时没法报名考试的。比如家里有丧事, 未满三年的, 就不准报考, 只能等服丧的期限过了, 才能考试。


    宋声没有这些烦恼,他家世清白且简单, 在进考场的时候查验了一下身份证明,又搜身看看有无带小抄,就顺利的进去了。


    虽然是在同一个府城考试,但考场很大,每个人的考点也不尽相同。


    进去之后先去主考官处领取自己的考场号以及座位号,按照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相结合的数字排位置,宋声的座位是乙二十三。


    找到乙二十三的字样的座位号字,把东西往下一放,先坐下了。


    很快等人陆陆续续的到齐,每个座位号都对应着做好了人之后,大家就静待着考试时辰开始。


    随着铜锣鼓一敲响,主考官从密封的蜡盒中取出今年的秋闱试题,在无数双眼睛之下打开,证明是没有泄题的。


    然后由副考官一张一张将试题分发下去,由此开始正视垃圾。


    在这几天中,宋声要经历好几场考试。


    而是第一场考试,就是在四书之中任意一本任意选出一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写出五言八韵诗一首,小文章一篇,以及四篇经义。


    不仅如此,还要求这第一场出的三道四书题每一道答题的字数都必须在二百字以上,至于这四篇经义,答题的字数都必须要在三百字以上。


    这一场考试就要考三天,在这三天之中,就只考这几道题。


    每一道题目的不定性都非常大,主要还是看如何切题,保证文章写的让人眼前一亮,才能拿到好成绩。


    这几日的太阳有些毒辣,虽然每个号子上面都有一块布遮挡着太阳光,但为了监考不挡住视线,这块布很小,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宋声的座位是面朝着西面的,上午的时候太阳是背对着他的,倒还好一些。


    等到下午的时候太阳光直射,晒的人直冒汗。为防中暑,几乎没过一小会儿,就有考场专门的人过来给他们添水。


    写完了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不能出去,只能在自己的号子里坐着。


    所以这考试不仅考验人的文采,还考验人的耐力以及身体的强健。


    这第一场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宋声写的很慢,每次的文章都会先在草稿纸上打个草稿,然后再誊写到试题卷上,保证字体的工整以及题卷上的整洁。


    第三天的下午,开始统一收试题。有一些提前答完的人并没有提前交卷,对他们来说考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可以细细琢磨,仔细检查。万一有答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查漏补缺,再行增补。


    宋声也随大流,等到第三天下午收卷的时候才交卷。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的题目是以一道五经中的内容,并且会给一道诏、判、表、诰,然后以此为中心,提炼内,写一篇文章,字数也是要求三百字以上。


    除此之外还会有两道算学以及律学的题目进行作答,占比虽然不高,但很容易拉开差距。


    这算学还有律学对于宋声来说都是最简单的,只是答题不能跳着答。


    他得先把前面的题目答完了,才能接着答律学和算学。因为答案到时候要写在同一张答卷上,没有固定位置,如果留的地方不够写就完了。


    就这样过了六日,宋声感觉自己在这考个试,已经被晒黑了一圈了。


    好在这两日都是阴天,阳光没那么毒辣,但是周围都弥漫着蒸腾的空气,热腾腾的,依旧很热。


    他的汗直往下流,一壶水压根不够喝,没过一会儿就要举手问监考官要水。


    监考官也很热,虽然他们有专门的棚子负责监考,但也要时不时的下来转几圈,防止有人作弊。


    而且在他们监考的同时,几个考点处还有巡考官四处监察情况,如果被他们看到监考官惫懒或者帮忙作弊,轻则乌纱帽不保,重则可是要流放的。所以这监考官的活也不好干。


    他们进考场的时候是不允许带干净的衣服进来的,就是避免有人在衣服上写字作弊。


    所以在这儿待了五六天,每天都热出了一身汗,但也只能忍着,没办法洗澡也没办法换干净衣服。等考完试,估计出来的人身上都臭了。


    终于熬到了第三场,宋声拿到试题打开一看,这是五道策论题。


    拿到题目的时候,宋声是有些惊讶的。因为以往第三场考试,一般是三道策论,还有两篇文章。


    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文章没有一道,反而是要求写五道策论,并且还是实务策。


    而且内容很广泛,每一道都给了几句话,然后让结合经学理论,对于如今的时事政务,发表一下议论或者是见解。


    这全都是时政题,宋声把这五道题给的材料全都看了一遍,不仅有关于军队打仗的,甚至都直接说了这次跟梁国交战的一些战役,然后让考生写出自己的见解。


    除了这个,第二道题便是宋声浅浅看到过的南方水灾,这个考的是如何治水,写出一篇关于治水方面的策论。


    还有之前盛博文提到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在景朝一直都是存在的,那就是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应该如何从当政者的角度改变这种现状。


    剩下两道策论是有关于朝廷提出的新政,前面几道宋声都猜到过,跟大家准备的差不多,只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看在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所以即便是大家都复习到了这个考点,但想法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还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灵活运用。


    宋声每一道人都认真思考了一下,才提笔开始答题。


    即使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这最后两道策论题目,是有关于今年刚推行的新政的。


    新政大部分都还是有利于民的,只是更加进一步的将士族的权利进行了削弱。


    此举一出,引起了士族们诸多不满,所以新政推行的很是艰难。


    这次的题目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但不难看出,儒家经学依旧是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而且这次出题的几个考官全都是务实派。


    每一题几乎都在关系着百姓民生。


    景朝建国才三十几年,从前打仗让整个国家都很瘠弱,当政者想要快速让整个国家都富裕起来,国盛民强,这便是科举的目的,从天下选拔人才,以备建设国家。


    宋声关于新政的想法倒是有很多,前世他读书的时候,看到过的史书也有不少,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推行过新政,但毫无例外,几乎每一个开始推进的时候,都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却成功了。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宋声回想了这些,以现在景朝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始落笔答题。


    下来转着监考的主考官在考场上溜达了一圈,额头上的汗也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流,但他们也不敢偷懒,用袖子沾了沾,依旧挨个看过去。


    等走到宋声所在的这个号子前时挺住了脚步,这个考生有点意思。


    人家都在审题的时候答题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等人家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还有不动笔了。


    他转了一圈看过来,几乎每个人都已经开始答第三道题了,这个学生第四道都快写完了。


    而且他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了,发现这个学生写的相当专注,压根都没注意他过来。


    他看了看,这个学生的考卷上面字体整洁又好看,瞧这内容也不像是为了凑字数才写了这么多。


    尤其是这第四道题,关于新政的,还是很有难度的。没想到这个学生剖析问题的角度十分清奇,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宋声写字的速度并不快,但他思路顺畅,原先背的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此时像印在了脑子里似的,运用的十分流畅。


    他专注的答题,把这一道策论写完,才发现右前方站了一个人。


    今天的天气依旧是阴天,没有太阳毒辣的照着,一个人站在他旁边,完全没有落下来的阴影提醒他还有别的人在。


    他把笔放下之后 ,抬头一看是其中一个主考官,正低头看着他的试题卷。


    宋声忽然有些紧张。


    虽然他前世加上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但却依旧像是有条件反应一般,看到老师过来,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


    正站在这看他的答题卷的主考官姓陈,来自京中的翰林院,瞧着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是翰林学士之一,名叫陈孝廉。


    第127章 第 127 章


    陈孝廉也是寒门子弟出身, 有爱才之心,刚才在这考场里转了一圈下来,倒是让他看到不少好苗子。


    他们这些主考官都是从京中直接派下来的, 而且是除了籍贯之地,监考的地方是随机分配的。


    这次他被分配到了宛平府城, 这种偏僻的地方, 世家大族也少,按理来说,这教育的资源也不好。


    但看到有好几个学生题答的还不错,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尤其是看到宋声的答题卷时, 更是惊讶了。因为他关于新政部分所写的内容让人又惊又叹。


    宋声在考场里面答题答的汗流浃背, 陆清一个人在家里也难熬的很。


    虽然麻辣烫的铺子正常的开着, 但是年后他们重新雇了人手,现在已经用不着他亲力亲为了。


    今年开春的时候盛博文跟南哥儿办了婚事, 两个人现在已经是夫夫了。


    今年盛博文能赶上下场考试, 也属实是幸运。毕竟前两年家中亲人去世, 不满三年,他是不能去考试的。


    刚好到今年五月满三年,八月份乡试他刚好赶得上。


    南哥儿他俩的亲事本该等到他三年复丧期结束的,但南哥儿他爹想到这个准郎婿来年就要考试,那没准就考上了呢?


    到时候人家就是举人老爷了,看不看得上他们家南哥儿还两说。


    虽然盛博文的人品, 他们还是信得过的, 但是为了南哥儿的幸福, 他们不敢赌。


    所以提出了让他们提前完婚, 在孝期成婚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如果盛博文这次真的考上了, 那么来年二月还要去京城参加春闱,等考完试还不定是什么光景,南哥儿年纪也大了,等不起了。


    南哥儿他爹其实也不大好意思,但为了自家的哥儿,就把这个想法跟盛博文说了。


    没想到盛博文直接答应了,压根就没费什么什么工夫。


    盛博文一直是感念辛家的恩德的,况且两家交好,提前成婚,他爹娘天下有知,知道他要成家了,肯定也会为他高兴的。


    于是南哥儿他们俩就在府城办了婚事,这会儿南哥儿跟陆清一样,夫君去参加考试了,他们在家里等着也坐立难安。


    南哥儿直接过来找陆清说话来了。


    “今天忙不忙呀?我来给你搭把手。”南哥儿道。


    陆清摇摇头道:“还行,现在铺子里又请了一个钟婶儿,不用你帮忙了,我都能在院子里闲着坐会儿了。”


    如今正是盛夏,麻辣烫这东西又热又辣,一入夏,来吃的人就没有冬天的时候多了。陆清刚好也能趁着这段时间歇一歇。


    陆清让他到屋里坐,给他倒了杯水,“这天儿真是越来越热了,院子里待不得,站那一会儿就出了不少汗。”


    屋里头倒是能凉快一些,这屋子都是做的倾斜式的砖瓦,一层层的瓦叠上去,夏天屋里倒是阴凉许多。


    南哥儿端起来喝了一口凉茶,看到旁边桌子上放着的针线框,说道:“你这是在做衣服呢?”


    陆清点点头,说道:“这我前几天在布行买的布,好像是南边来的新款,这种布料薄的很,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肯定凉快不少。相公他们不是去科考了嘛,听说里头热得很,想着等相公回来了,刚好洗个澡,把这一身衣服换上,能凉快一些。”


    南哥儿摸了摸这做衣服的布料,的确是又薄又滑,穿起来肯定舒坦不少。


    南哥儿:“你这是在哪个布行买的?我下午也去瞅瞅,给我相公也做一件。”


    陆清笑了笑,“就是城南的那个七彩布行,我们县城也有一家,没想到这府城里竟然也有一家。我还是那日逛到了才发现的。”


    南哥儿刚成亲也不过才三四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熟练的把相公相公的挂在嘴边了,看起来跟盛博文婚后过得还不错。


    两个人坐着也无事,陆清便把昨天买的瓜放到井水里泡了泡,这会儿拿出来吃,正清凉。


    陆清一边吃一边道:“今天来了就先别走了,早上买肉买的多,中午就在我家吃吧,我亲自下厨。”


    南哥儿也不作假,大大方方的说:“好呀,刚好今天我爹带着我阿爹出去了,中午不回来。家公又不在家,我一个人也懒得做饭了。”


    考虑到成亲之后盛博文还要在府城里读书参加科考,住在别处不方便,南哥儿的阿爹就出钱给他们置办了一套小院,就在乔家巷后面的巷子里,离的并不远。


    南哥儿没事总是往娘家跑,反正离家近,盛博文白天又要去书院读书,也不在家待。


    毕竟成婚了,盛博文如果不搬出来,还住在岳父家里,不成体统,落在旁人眼里那就是倒插门的赘婿。


    这年头赘婿的名声可不好听,尤其他还是个读书人,即将要参加乡试。


    即便是他自己本人不在乎,南哥儿他爹也是不允许的。


    反正重新置办一个小院他们两口子还是出得起这个钱的,而且这小院离他们家近,自家的哥儿即便是嫁出去了,回娘家也就几步路的事儿,他们也放心。


    中午麻辣烫的生意人不多,陆清让牛婶儿她们忙完早早回去了。


    铺子暂时关了门,陆清把袖子往上一卷,开始准备做饭。


    今天中午这顿饭只有他跟南哥儿两个人,也无所谓时辰晚不晚的了。


    他在灶房做饭,南哥儿也没闲着,在旁边给他烧火打下手。


    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但陆清午饭却做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算是很丰盛了。


    还蒸了一锅米饭,南哥儿看他炒那么多菜,说道:“今天中午就咱俩吃,你怎么炒这么多菜?要是吃不完,这天儿热的又不能放,岂不是浪费了?”


    陆清笑了笑,说道:“别担心,能吃得完。你不知道,我最近饭量大着呢!光是这米饭我就能吃两碗。”


    南哥儿惊讶道:“啥?你现在这么能吃吗?这饭量比我刚认识你的时候大了不少呢。”


    陆清把饭端上桌,又把围裙解了,洗洗手坐到桌前,准备吃饭。


    “可不是嘛,可能是开铺子忙的了,这人一疲惫,就容易饿。我这段时间饭量大涨,可没少吃,你看看我这腰都粗了一圈了。”


    陆清说着说着有些发愁,关键他的腰可细了,晚上同房的时候相公也总是爱掐他的腰,现在胖了一圈,肯定不好看了。


    可是他实在顶不住饿,要是吃的少,最多过一个多时辰他就又饿了。


    南哥儿听完他的话,目光在他的腰上看了看,说道:“确实比我刚认识你的时候胖了一点,不过这也没什么,主要现在是夏天,天气热,穿的衣服薄,要是到冬天衣服穿的厚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出来胖没胖。”


    陆清叹了口气,又往嘴里扒了两口饭,“你说的也有道理。”


    南哥儿怕他因为胖不敢吃,饿着自己,又说道:“你可千万别想着减重啊,我听说吃不饱很容易生病的,还是身体重要。”


    陆清点点头,“你说的也是,要是吃不饱,就没力气干活了。”


    桌上一盘清凉的凉拌黄瓜很快就见了底,然后是另外一盘小炒肉吃的并不多。


    南哥儿给他加了点肉,说道:“你别老吃素的,长肉就长肉嘛,该吃还是要吃的。你要是不吃,今天中午的菜就要剩下了,我一个人哪里吃得完?”


    南哥儿身形偏瘦,饭量并不大。桌上两盘荤菜,他一个人着实是吃不完。


    陆清却摇摇头,“你吃吧,最近不大想吃肉。天气一热,感觉这肉还没有这凉拌黄瓜好吃。今天中午特地跟你炒的,你一定要把它吃完。”


    南哥儿垮着个脸道:“好吧。”


    吃过饭之后,南哥儿主动去洗碗。陆清这一顿吃了不少,光吃大米饭就吃了两碗。


    要知道他们家的碗是大个的瓷碗,一碗能装不少米饭。


    起身站起来时,他都有些吃撑了。饭是他做的,南哥儿抢着去洗碗的时候,他也没拦着,刚好他歇一歇。


    他们都说这棵小院院里好在有一棵树,虽然不算粗大,但好歹能有一些阴凉地儿。


    他把那个椅子在树下坐了会儿,今天天气虽然热,但好在有风吹过,稍微凉快一些。


    等到南哥儿过来寻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靠在凳子上睡着了。


    南哥儿没有叫醒他,估摸着他是累了,这才睡得如此快。


    反正今年他家里也没有人,南哥儿也不着急回去,刚吃完饭,他精神着呢,索性从屋里拿了一本陆清经常看的话本子,也搬了把椅子坐到了陆清的旁边。


    一阵阵风吹着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正是午后,人很容易犯困。南哥儿看着话本子看了一会儿,也忍不住打了个盹。


    等他打的这个盹儿结束了,陆清还没睡醒。


    南哥儿又接着看话本子,这话本子上的字写得通俗易懂,他看起来并不吃力。


    又过了一会儿,陆清终于睡醒了。


    看到南哥儿还没走,换了个姿势在椅子上动了动,声音有些哑哑的,道:“你还在啊?瞧什么呢?”


    南哥儿拿着画本子卷了卷,轻轻的拍了他一下,道:“你在这睡觉我不放心,你瞧瞧你这一觉睡得有多长,再过一个时辰,就要日落西山了。”


    “我睡了这么久啊?”陆清坐直了身体,惊讶道。


    “可不是嘛,要不是看你睡得香,我都要以为你生病了。”


    陆清笑了笑,他的确睡得挺香的。好像还做了个梦,梦到小时候他撑伞的那个小哥哥了,上次就梦到过一次,但是没看清楚脸。


    这次看清楚了,那个人脸渐渐的长大了,变成了杜明的脸。


    这个梦真是太离谱了,怎么会是杜明?肯定是他睡迷糊了。


    第128章 第 128 章


    一觉睡醒后时间已经挺晚了, 南哥儿原先看他一直没醒,还有点担心他。


    这会儿看他醒了,身体没什么事儿, 这才放心的回去了。


    家里也没什么人了,陆清掰着指头数了数, 自相公去参加科考, 今天已经是第八天了。


    相公说等第九天考完之后就回来了,明天就是第九天,那相公明天就回来了。


    一想到这个,陆清就十分开心。


    两个人自从成亲之后, 还没有分开过这么久呢。如今也才不过七八天的时间, 陆清就很不习惯了。


    他们就在这府城里住着, 等到明天一考完试,宋声就能收拾东西立刻回来了。


    像别的地方住的远的, 有的会在城里多住几日, 等到放榜之后再走。


    有些等不及的, 干脆不等放榜了,直接收拾收拾东西就回家去了。反正如果高中的话,我厂里也会派传信官来报喜的。


    宋声这次考完试书院就暂时不用去了,等到放榜之后如果高中,就要准备明年二月的春闱了。


    第九天上午的时候,宋声已经把题都答完了。


    今天的太阳格外的猛烈, 很多人都受不住了, 考了这么几天, 一圈的人都晒黑了不少。


    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有提前交卷的, 宋声看了看这个日头,火辣辣的晒着, 他这个位置上午还好,不怎么晒他。一旦过了正午就不行了,太阳西斜的时候他这里最是炙热。


    反正试题已经答完了,他已经看了两遍,没什么修改的。想了想已经离家八天了,干脆起身也提前交了卷。


    考试的时间还是非常充裕的,再加上本来天气就炎热,光是上午从考场里出来的学子就有不少。


    宋声交完答卷就收拾东西出了考场,在那个小号子里坐得久了,出来刚走路都觉得有些不稳。


    身上的衣服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等他回去了要先去洗个澡。


    也不知道清清在家怎么样,一个人住在家里怕不怕,他头一次离家这么久,清清肯定很不习惯。


    想到这些,他走出考场的步子也急了许多。


    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门外围了不少人。


    知道今天就考完了,有不少学子都是家中的亲人送过来考试的,此时就在院门外头等着接他们回去。


    宋声拿着自己的考篮,瞧了瞧这日头,刚准备朝着乔家巷的方向走去,就被人从旁边拍了一下肩膀。


    “相公!”


    宋声一转身就看到了陆清站在他身后,眉眼弯弯的笑着看他。


    宋声惊讶道:“你怎么过来了?天气这么热,当心中暑。”


    陆清一手接过他的小篮子,亲亲热热的挎着他的胳膊道:“我在家里等着急,干脆就来接你了。你们不是下午才考完吗?你怎么这会儿就出来了?”


    宋声听到他这么问,没有回答,反而问道:“我还要问你呢,明知道我下午才考完,怎么上午就过来了?”


    陆清脸上挂了一抹讨好的笑,说道:“在家等的着急嘛。”


    其实他就是想早点看见相公,听说考试结束的时候考场门口会有很多爹娘来接孩子回家,他要是来晚了,就抢不到前排了。


    到时候万一那么多学子出来,相公瞅不见他可怎么办?


    然而他没想到,宋声压根就没有想过他会过来接他。就算他站到了前排,他的好相公依旧没有看到他。


    还是他一直盯着考场的出口,即使看到了相公,要不然他们就错过了。


    宋声宠溺的捏了捏他出了一层薄汗有些红红的小脸颊,说道:“你呀!也不怕晒黑了。”


    陆清才不在乎,反正见到相公他就开心。


    “我才不怕,晒不黑的。如果真的晒黑了,也没关系。反正相公不会嫌弃我的,对吧?”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宋声嘴角挂着一抹笑。


    然后退后了一步,揪着自己身上的衣服道:“我好几天没洗澡了,衣服都臭了。你别靠我这么近,我身上汗味太重了,不好闻。”


    “我不嫌弃相公。等回去了我给你烧热水,你洗个澡舒坦舒坦。”


    “好。”


    两个人说了一会儿话,陆清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来的时候带了个水囊过来,待会儿赶紧你把水囊递了过去,“我都给忘了,你定然口渴了吧?快喝点水。”


    宋声刚才在考场里就渴了,这会儿接过水囊一下子喝了一半的水,喝完之后他道:“咱们回家吧。”


    两个人一路朝着家走,路上陆清完全没有过问他考试的事,他刚才在门口等着的时候,就听到有别的爹娘问考完出来的儿子考得怎么样,题难不难等等。


    他看那学子像是心情不好,爹娘问了之后更沮丧了。所以等到宋声出来之后他一句都没问,就怕相公也因为这个心情不好。


    不过这一路上他也没闲着,说了些别的。


    “这几天你去考试,家里头的生意跟之前一样,夏天天气热,来买麻辣烫的人少了好多。不过我想着等到天冷了就好了,刚好也能轻松一些。”


    “相公,这几天你肯定累了吧,今天我出来的时候没想着你上午就能考完,所以没提前做午饭。要不咱们在街边吃一点再回去吧?”


    “也行。”宋声道,回去之后清清还要做饭,天气太热了,这个时代出了蒲扇,根本没有其他可以降温吹风的东西,做一顿饭下来,也要出不少汗。


    两个人干脆在街边吃了点,天气热,又不想吃汤面,宋声干脆就点了两碗凉拌的面,又点了两碗解暑的绿豆汤。


    他们这走回去得一个时辰,路上太阳把人都要晒化了,喝点绿豆汤解解暑也是好的。


    吃过饭后两个人往家走,路过街边的一个杂货店时,宋声进去买了两顶草帽出来。


    时下大家头上的只有幕离和下雨时带的斗笠,想有个能这样的帽子都难。


    不过好在城里还有卖农家下地干活时候带着的草帽,帽檐很大,一圈都是用毛草编织的,戴着多少能管点用。


    宋声这九天在考场里待的实在是难受,刚一回到家,还没等陆清给他烧热水洗澡,他直接拎着水桶在院子里的水缸旁边打了桶水去了耳房里冲起了澡。


    宋声实在是忍不住了,再不洗澡身上都要发臭了。


    陆清干脆就由着他去了,反正用的不是井里的凉水就行。


    这院子的水缸里是他早晨打满的水,火辣的太阳晒了一上午,水缸里的水是温的,冲个澡刚好。


    宋声去洗澡的时候走的着急,连干净的衣服都没有带,就进去冲澡了。


    陆清无奈的笑了笑,去屋子里给他拿干净的衣服。


    他刚才回来的时候觉得有点累,就在屋檐底下的小凳子上坐了一会儿。


    这会儿猛的站起身,感觉脑袋有些发晕。


    可能是太热了,他站起来扶着旁边的柱子歇了一会儿,等到不晕了之后才进屋里去拿衣服。


    宋声冲完澡这才想起来干净的衣服没拿,身上换下来的这身脏衣服他实在是不想穿了,朝外面喊了两声,想让陆清给他拿一身干净的衣服过来。


    结果他在刚喊了一声,陆清就过来了,怀里抱着一套干净的衣服,你看这颜色就知道是他穿的。


    “清清你来了,有你在真好。”宋声赤|着身子站起来稍微擦了擦,就准备穿衣服了。


    都已经是老夫老夫了,他身上哪处陆清没见过,但即便是这样,脸皮儿薄的陆清依旧红了脸。


    “穿完衣服出来喝点凉茶,是我早上煮的,一会儿过来尝尝。”


    宋声应道:“好,我穿完衣服把水倒了就过去。”


    说完之后陆清又到旁边把他的脏衣服给收走了,准备拿出去洗。


    宋声穿好衣服出来之后,陆清正在院子里的树荫底下洗衣服。


    他走过去上前蹲下身子道:“我来洗吧,这衣服穿了好几天了,有点脏。”


    考场里的号子太小了,而且吃喝拉撒全在里头,弄得让人怪难受的。


    陆清这丝毫不嫌弃,说道:“没事,反正我也快洗完了。等会儿再打盆水涮干净晾着就行了。”


    “行,那等会儿晾衣服我来。”


    这树荫底下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壶茶,还有两个杯子。


    宋声倒了一杯茶,尝了一口,这是陆清早上煮的茶,到现在已经凉了,但天气热,喝着挺舒服的。


    “井水里我还泡了一个西瓜,等会儿咱们切开把它吃了。夏天吃冰凉凉的西瓜最舒服了。”陆清笑着说道。


    “嗯,夏天的确适合吃西瓜。可惜没有冰,若是有冰镇西瓜,吃着就更好了。”


    说到这个冰,陆清皱了皱眉道:“还是算了吧,井水泡着吃起来口感就挺好的。这冰太贵了,咱们还是别买了。”


    宋声心里则是想着反正考试也考完了,距离放榜最起码得有半个月的时间,他有的是时间琢磨一下制冰的方法。


    喝了一杯凉茶之后,宋声起身去灶房拿了个菜刀出来,又把用井水泡的西瓜抱了出来,就在树荫底下的桌子上把西瓜切开,一半切成了一块一块的,另外一半囫囵的在那放着。


    然后用勺子在那一整半的西瓜上挖出来最中间的那一块喂给了陆清。


    陆清刚把衣服从水里拧出来,看到他这般吃西瓜,说道:“哪有人这样吃西瓜的?”


    西瓜中间的心儿是最好吃的,陆清虽然这么问,但依旧甜甜的接受了来自宋声的投喂。


    “这么吃才好吃。”宋声道,自己也吃了一口西瓜后,接过陆清手里洗好准备晾晒上去的衣服。


    然后走到院子的晾衣绳旁边,将衣服一件一件的搭好。


    刚回头准备跟陆清说话时,却看到他的清清有些不大对劲,正低着头扶着桌子的一角,好像要倒下了。


    “清清、清清你怎么了?”宋声着急的喊道。


    陆清刚才在屋檐底下刚起身的那种眩晕感突然又来了,宋声把他扶着坐好,他靠在椅子上,精神有些不大好,说道:“刚才有点头晕,可能是这日头晒的了,有些中暑,我歇一会儿就好了。”


    宋声却很紧张他的身体,说道:“瞧你面色不大好,我带你去医馆看看。”


    陆清不想去医馆,去医馆花钱不说,说不准还要喝苦死人的药,他实在是不想喝药了。


    宋声不同意,“去看看吧,不能不把身体当回事儿。万一有什么病,早点看看,早点治好,对不对?清清,不要让我担心,好不好?”


    陆清最听不得的就是这句话,相公一说他担心,他心里就不大好受了。


    他不想让相公为他的身体担心。


    算了,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他们家离医馆也不远,他这应该就是中暑了,让刘大夫看看也好,相公就不用再担心他的身体了。


    第129章 第 129 章(捉虫)


    今天的天气炎热的很, 这会儿又才吃过午饭没多久,差不多下午两三点的样子,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从宋声住的这里到医馆虽然不算远, 但如果是走路过去的话,差不多也要三刻钟的时间。


    宋声怕陆清真的是中暑了, 这一路走过去估计会更热, 就先把陆清扶到屋里坐着,说道:“你先在这里坐着歇会儿,我去找一辆牛车过来,送你去医馆。”


    陆清一听, 赶紧摇头拒绝, “相公, 不用了。我就只是有点头晕,从咱们家到医馆也没多少路, 找什么牛车呀, 走过去就成了。我没事的, 这走路还是能走的。”


    宋声却很坚持,他前世听说过有些中暑如果严重的话,可是会伤及性命的。


    “听我的,你乖乖的待在家里别动,我去借牛车。”


    宋声跟陆清讲话的时候少有情绪不高兴的时候,他如今板着个脸, 陆清也不敢再拒绝了。毕竟相公是为他好, 太过关心他罢了, 他应该高兴才对。


    “好吧, 那你去吧。”


    宋声出了门,去巷子里的邻居家里借牛车, 这会儿晌午头刚过,别家的牛车基本上都在歇着,不做他用。


    他是个秀才,平日里跟巷子里的街坊邻居们说话也都十分和气,大家对他的印象都还不错。他过来说明情况之后人家就把牛车借给了他。


    宋声赶着牛车,让陆清坐在上面,又给他戴上草帽遮着太阳,这才赶着车朝着医馆去。


    医馆的下午刘大夫是不坐诊的,他一般只在上午看诊,下午的时候是他带的徒弟负责看诊。


    这个时间医馆没什么人,坐诊的小李大夫看着年纪不大,倒是认真的在研读之前的病例。


    看到宋声带着陆清过来,赶紧把手中的书放下,说道:“你们是哪位需要看诊?”


    宋声扶着陆清在小李大夫对面坐下,说道:“麻烦大夫帮我夫郎看一看,是不是中暑了,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而且这两天头还有些发晕。”


    小李大夫看了看陆清的脸色,确实有些苍白。他道:“劳烦这位夫郎把手伸出来一下,让我把一下脉。”


    陆清乖乖的把手腕搭在了诊垫上,小李大夫伸出手指搭了上去把脉。


    他皱着眉头把脉把了好一会儿都没说话,宋声在旁边看的有些着急,看他一直都没开口,干脆问道:“大夫,我夫郎这是生病了吗?还是中暑了?”


    小李大夫这才把手收了回去,刚才皱着的眉也不再皱着了,嘴角带着一抹微笑,说道:“都不是。”


    “都不是?那他是怎么了?”


    陆清也疑惑的看着小李大夫,难道他得什么疑难杂症了吗?


    “你夫郎这是有身孕了。”小李大夫道,“我刚才看他的哥儿痣并不明显,所以摸到滑脉,有些不大确定,这才多号了一会儿脉,不过现在我确定,这就是喜脉。恭喜郎君,您夫郎有喜了。”


    宋声闻言都愣住了,清清有喜了?他就要当爹了?


    惊讶过后就是惊喜,他甚至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而另外一个当事人陆清更是不敢相信这个诊断结果,反复确认道:“小李大夫,你确定吗?我真的有孕了?”


    小李大夫非常确定的点头道:“确定。进来的时候我看你的哥儿痣并不明显,所以在给你号脉的时候,就特地多号了一会儿。脉象走滑如珠,的确是喜脉,你是真的有孩子了。”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哥儿,不像是女人,如果有身孕的话可以依照月事来看,若是怀孕了,月事就会推迟。


    哥儿每个月是没有月事的,他们如果有身孕,一般就是会呕吐,嗜睡,还有就是身上的哥儿痣会更加的鲜艳。


    但陆清身上的哥痣依旧是淡淡的,而且他也没有呕吐的现象,就是最近几天可能有点睡得久,但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


    现在听到大夫说他有喜了,他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相公,你听见了吗?大夫说我有孕了,我怀孕了,我有孩子了?”陆清十分激动,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听到了,我们要当爹了。”宋声温柔的说道。


    小李大夫又道:“也别高兴太早,他现在有身孕才不过两个月,胎相不稳。刚才听你说他最近头晕,应该是最近天气热,他又忧思多虑,劳累所致。哥儿孕育孩子本就不易,而孩子还会吸收父体的精血生长,须得把人养好了,生孩子的时候才能少受些罪。”


    一听大夫这么说,宋声十分紧张的问道:“那大夫,你先给开一些安胎的药吧,我回去之后会好好照顾我夫郎的!”


    小李大夫看他态度十分积极,对待夫郎也十分上心,说道:“嗯,我先开一个固本培元的安胎方子,你照着这个抓药,一天喝两次,先喝上半个月。”


    小李大夫说完之后就开始提笔写药方,宋声则是在旁边小心看顾着陆清,把人看得紧紧的,生怕人有什么意外。


    “好了,去抓药吧。”


    宋声接过药方去抓药,让陆清在旁边等着他。


    柜台旁边负责抓药的药童手脚很麻利,加上这会儿医馆也没其他人,没一会儿就把抓的药给他包好了。


    等宋声抓完药回来,小李大夫又叮嘱道:“最近天气热,可能还会有干呕的症状,不过这是正常现象,可以多给他买一些酸梅子吃。尽量不要在太阳地儿里待久了,容易中暑。还有,即便这是夏天,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不利于他养胎。”


    “好,我都记下了,多谢大夫。”宋声应道。


    “还有啊,三个月之前就不要再行房了,等过了三个月胎相稳定之后才行。”


    陆清一听这话脸都红了,宋声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些话大夫不说他也是知道的。


    “好的,谢谢大夫。”


    从医馆里出来后,陆清仍旧不可置信,两个手不自觉的摸着自己的小腹,又问宋声:“相公,大夫说我这里有宝宝了,是真的!我真的有宝宝了!”


    陆清盼着这个孩子已经盼了好久了,先前刘大夫给他开药调理身体,苦哈哈的药他吃了好久,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肚子仍旧没动静,他几乎都有些放弃了。


    干脆不再想这个事儿,都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如果他这辈子真的没有孩子,那他也认了。他甚至还想过,只要相公对他好,以后就算是让他给别人养孩子,他也愿意。


    可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盼了那么长时间的孩子,这次竟然悄无声息的就有了。


    陆清高兴坏了。


    宋声让他坐在牛车上赶着车回家,害怕牛车走的快了一路颠簸,所以路上走得很慢。


    等到了家,宋声停好牛车之后,站到旁边直接把陆清从板车上抱了下来。


    陆清脸有些红红的,说道:“相公,我能自己下来的。”


    宋声却道:“你现在可不能只顾着你自个儿了,还有咱们的宝宝呢。所以我得把你照顾好了,这种小事以后都让我来就行。”


    “孩子还小呢,大夫说才两个月,不碍事的。”


    “即便是两个月,你也要好好养着身体。就算有了孩子,你在我心里也是第一位的,知道吗?”


    陆清羞涩的笑了一下,他觉得自己现在好幸福,相公对他那么好,而他现在还有了期盼已久的孩子,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圆满了。


    “从明天开始,家里的生意你都不要插手了,专心在家里养胎,反正我已经考完试了,剩下的就等放榜了,也不用再去书院,家里的其他事全都交给我。”


    陆清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说道:“好。”


    “等会儿我写封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奶奶他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张杏花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在为宋声担忧着。毕竟陆清是哥儿,子嗣可能不是那么好得的。


    不过他也是没想到这都成亲好几年了,两人一直都没孩子,后来听到陆清一直在调理身体,她这心才稍微放下一点。


    要是知道陆清现在有了身孕,肯定得高兴坏了。


    不过陆清听了之后却说道:“要不还是先等等吧,现在大夫说胎相还不稳,不如等三个月之后胎相稳了再告诉他们。”


    宋声听了之后觉得他说的也对,还是再等一个月吧。刚好一个月之后,他这个乡试的结果也就出来了,到时候一并写信给家里说一声。


    如今大夫亲口说陆清是有身孕了,这事儿作不了假,陆清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一直到晚饭的时候,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摸了摸自己的腰身,怪不得他感觉自己最近胖了许多,原来不是胖了,而是有宝宝了。


    宋声晚饭都没让他做,让他在旁边坐着歇着,他自己亲自下厨做的晚饭。


    陆清坐在一旁,过一会儿就低头摸一摸自己的小腹,抿着嘴时不时的笑,看上去有点傻傻的。


    宋声的厨艺一般,不过大夫交代了,这个时候清清得多补补身体,还要多补血气。


    所以他晚上亲自下厨给陆清做了一碗鸡蛋羹,蛋羹蒸的很嫩,吃起来滑滑的,口感很好。


    除此之外,他熘了几个馒头,又炒了两个菜,都是少油少盐的,还煮了一锅粥。


    本来他想煮绿豆汤的,绿豆汤清热解暑,但是却解药性,等会儿陆清还要喝药,所以他没敢煮绿豆汤,就改煮了白粥。他还在里面放了红糖,红糖补血气,吃了对身体好。


    宋声把饭都端到桌子上,然后摸了摸陆清的头,声音温柔:“快吃饭吧,是不是饿了?多吃点。等明天我给你炖排骨汤喝。”


    第130章 第 130 章


    “相公, 我都胖了一圈了,明天还是不吃肉了吧。”


    宋声立刻反驳道:“不行,大夫说了, 你这胎还未稳,得多吃点好吃的补补身体。补身体怎么能不吃肉, 得吃些油水才行。”


    想起大夫说他这段时间思虑太重, 宋声不用想就知道清清肯定是在担忧他的考试。


    虽然考试的人是他,但清清看起来比他还要紧张。尤其是考试前几天,每日都要问一下他考试需要带什么东西过去,一一为他准备, 然后再确认好有无遗漏的东西。


    还有就是这段时间操心家里麻辣烫铺子的生意, 耗费心神, 再加上有孕,这身体一下子就受不住了。


    陆清说不过他, 干脆他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就是了, 反正相公不会害他, 都是为他好的。


    第二天牛婶儿和钟婶儿过来的早,现在早上出去才买都是两个人一起去的。


    两个人出去买菜比较快,而且还能互相监督。牛婶儿是个实在的,不会在买菜买肉上占什么便宜。钟婶也还行,有牛婶跟着,瞧着一直挺老实的。


    况且之前出去买菜买肉的活都是陆清去的, 对于菜价和肉价的行情都清楚, 她们买了多少东西花了多少钱, 陆清一看就能估摸个大概。


    牛婶儿和钟婶儿过来之后来找陆清领今天采买的钱, 却没等到陆清,来的是宋声。


    宋声把她们叫到了院子里, 交代道:“从今天起,这门面铺子的生意你们得多照看着点了。牛婶儿负责煮麻辣烫,钟婶儿负责洗菜烧火,你俩也可以轮换配合。我夫郎这几天身子不爽利,你们多受点累,工钱再给你们涨两成。”


    一听工钱涨两成,牛婶儿和钟婶儿高兴的紧,虽然比往常累了点,但工钱给的多啊!


    “你们看能接受吗?”宋声问道。


    “能能能,没问题的东家,这灶房的事就交给我们吧!让宋夫郎好好休息休息。”钟婶儿道。


    牛婶儿也道:“对对对,没问题的,东家还给我们涨工钱,其实不用,现在已经很好了,要不是你们两口子愿意让我来做工,我们那个家日子过得更难。”


    牛婶还惦记着宋声他们俩在他们家比较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所以打心眼里感激他们。


    宋声道:“牛婶儿,这是两码事,你们干的活多,工钱该涨。这没什么的,这段时间就先辛苦你们了。”


    钟婶儿在旁边听着心里却不大得劲,凭什么不给涨工钱啊,还是这宋郎君说得对,干的活多了就得涨工钱,不然谁愿意多干活。


    宋声不知道钟婶心里的想法,反正他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只要她们好好干,自是不会亏待她们的。


    不过这煮锅底的配方肯定是不能让她们知道的,牛婶儿对他们的确是没得说,但这钟婶儿有没有别的心思他就不知道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锅底还是得他们自己熬制才行。


    陆清这胎还没满三个月,是不兴往外说的。所以这喜庆的事他只能憋在心里,连南哥儿也没说。


    南哥儿还以为他真的病了,得空过来看他,一进门瞅见他在屋里的踏上歪着,手边是一盆凉水,用来纳凉的。


    宋声就在他旁边给他晃动着蒲扇,一旁的桌子上还放着半包梅干。


    看到南哥儿过来,说道:“你们先聊,我去前面看看。”


    宋声出去后,南哥儿坐到陆清旁边,用手放在他额头上贴了贴,凉凉的,没发烧。


    他道:“清哥儿,我听牛婶儿说你身体不大爽利,你这是咋了,看你这样子,也不像是生病了?”


    陆清低头抿嘴笑了笑,没说出声。可他憋在心里实在难受,就想找个人分享一下。


    他又怕说出去了不好,毕竟还没三个月,胎相没稳,他就指了指自己的肚子,然后忽然红了脸。


    “你这是……有喜了?”


    南哥儿惊讶的出声道,声音都高了几个调。


    陆清捂着他的嘴嘘了两声,说道:“你小声点,我没敢跟别人说呢。”


    南哥儿一脸喜意的看着他,他知道清哥儿盼这个孩子盼了好久了,如今终于有了,他惊讶之余也为他高兴。


    “几个月了?”南哥儿悄声问道。


    陆清比了个二,意思是两个月了。


    南哥儿笑呵呵的向他道了喜,又道:“我还以为你生了什么病,害我急急忙忙的跑来看你,白白替你担忧了许久,你说,你怎么补偿我?”


    南哥儿一边说一边挠他痒痒,陆清咯咯咯的笑了几声,说道:“好好好,我错了,好南哥儿,我也不是故意瞒你的,只是这胎还未稳,不敢往外说呢。”


    南哥儿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这会儿也是故意逗他的,“知道啦,想想怪不得那天你说腰胖了一圈,原来是有喜了。不过你那天头晕的事儿还是得重视起来,咱们哥儿怀孕生孩子都不容易,千万要养好了。”


    陆清拍了拍他的手,叫他安心。


    知道陆清有喜了,南哥儿是真的感到高兴,不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怀孕。


    陆清瞧出来了他的心思,说道:“你跟盛郎君成亲的时日还短,不着急,慢慢就会有了。”


    南哥儿羞涩的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肚子,说道:“嗯,我知道的。我就是看你有喜了,心里羡慕。”


    陆清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其实除了感觉腰胖了一圈,别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小腹那块依旧是平平的,看上去跟平常人没什么两样。


    但自从知道怀孕了之后,他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就连晚上睡觉都十分高兴。


    南哥儿又在这里陪着陆清说了会儿话,这才回去。


    南哥儿回去之后,盛博文早点拿脸上似乎有些不大开心,晚上洗过澡之后,俩人躺在床上说着悄悄话。


    盛博文道:“南哥儿,瞧你今天好像有些不大高兴,是怎么了?莫不是宋兄他夫郎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盛博文知道他今天去看陆清了,也从牛婶那里听说了陆清这几天身体不大爽利的事。


    南哥儿摇摇头,道:“不是,清哥儿身体没事,是因为有喜了,所以身子不大爽利。”


    “有喜了?这是好事呀,你怎么会不开心呢?”


    “不过还没满三个月,大夫说他的胎有些不稳,所以他们也一直瞒着没说。你可不准往外说,等清哥儿的胎过了三个月再说。”


    “我知道了,放心吧。你还没说,你怎么会不开心呢?”


    南哥儿叹了一口气,他家郎君虽然也是个好的,但却是个直肠子,尤其是到他这里,总是猜不到他的心思。


    他道:“我就是看到清哥儿有喜了,有点羡慕。我也想要个孩子,不过我也知道,我们哥儿怀孕不容易,所以有些失落。”


    盛博文没想到自个儿的夫郎是因为这个原因不高兴,他把人往怀里搂了搂,说道:“不必羡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你要是觉得我还不够努力,那我就多努力努力。”


    南哥儿没听懂他的意思,傻乎乎的问道:“努力什么?”


    盛博文却没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翻身压了上去。


    等到房间的床终于不再摇晃之后,南哥儿已经累得四肢瘫软没有力气了,这个时候方才明白像我刚才说的努力是什么意思了。


    他羞的红了脸,也不敢抬头,把人都蒙在了被子里。


    盛博文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但在此事上却并不文弱。看南哥儿害羞了,他主动去外面打了水来给他擦洗身子。


    这半个月的时间过得格外漫长,好在陆清有喜了,心神一下子被腹中的孩子吸引了去,不再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相公的科举放榜上。


    这半个月里,铺子的生意几乎都交给了牛婶来打理。


    在煮锅底的时候,是陆清煮的,让牛婶帮忙看着点时间烧火,其他的还是他自己亲力亲为。


    虽然他现在怀有身孕,但只是煮个锅底,要不了多少工夫。而且还有宋声在旁边帮忙,不至于让他累着。


    倒是在这期间,钟婶有些小心思。


    因为牛婶来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陆清对她有恩,所以牛婶干起活来麻利不说,还尽心尽力,凡事都很为陆清考虑。


    陆清一歇下来,这铺子就交给了她们两个人负责。但毕竟平时还要交代事情,相比较钟婶来说,陆清自然是更加信任牛婶的。


    就因为这个,钟婶渐渐心生不满。平日里轮到她煮麻辣烫的时候开始偷工减料,煮的肉也越来越少,被顾客指出来之后,还把这事儿栽赃给牛婶。


    事情经不起查,再说就他们这么小的铺子,就她们这几个人,是谁做的宋声问了几句就明白了。


    他不愿意让陆清因为这些小事儿操心,干脆做主辞退了钟婶。


    本来请钟婶过来就是为了帮忙的,再说了,他们又不是白请,是按照正常的用工给工钱的。


    是钟婶自己不珍惜这个机会,她以为这只是件小事儿,而且她还为主家省了食材,能够多煮两碗麻辣烫,就能多赚两碗的钱。


    谁知道她的这种小聪明非但没有被认可,还被辞退了。


    走的时候她是极不情愿的,宋郎君这个东家看起来不好说话,他干脆直接在院子里大声嚷嚷,希望陆清这个东家能够原谅她这一次,她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在她看来,陆清这个哥儿比较容易心软。


    可谁知道她在院子里哭了许久,陆清都没有出来替她说话。最后见事情实在是不成,只好拿了宋声给她结清的工钱走了。


    他们家这个活自然是有人愿意抢着干的,毕竟给的工钱不低,而且说实话,这个活并不累。


    所以在第二天宋声还没有开始招工的时候,就有人听到了消息,上门来问他们家还缺不缺人,需不需要找帮工。


    宋声考察了一番,最后定了一个人过来帮忙。


    陆清完全没有为此事操心,宋声就把这件事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这件事只是这半个月中的一件小插曲,没有人放在心上,过去了便过去了。


    剩下的几天里,宋声每天在家里就负责一日三餐,做的多了,他的厨艺也有所长进。


    毕竟要照顾陆清这个孕夫,他还特地去请教了一下大夫,怀孕的哥儿吃什么对身体好,什么东西不能吃,还有一些别的注意事项等等,他直接拿了纸笔过去,大夫说什么他就记下了,方便照顾陆清,俨然成了一个非常顾家的家庭主夫。


    陆清看着相公为他忙前忙后的,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时不时的摸一摸自己的小腹,小声说道:“宝宝,看你爹把我们俩照顾的多好。等你出来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爹,知道吗?”


    他刚说完这话,宋声就进来了。碰巧被他听见,他嘴上挂着一抹笑说道:“清清,宝宝还小呢,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陆清不乐意了,反驳道:“我说他能听见,他就能听见。”


    宋声笑出了声,“好好好,我们家清清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段时日陆清的脾气被他惯的有些娇纵,以往有些小心翼翼的他,现在变得大胆了许多。


    宋声反倒更加喜欢这样的陆清了,会把更加真实的情感在他面前表现出来,会对着他使小性子,会对他撒娇,不开心了就会告诉他,他觉得这样很好。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陆清怀孕差不多满三个月了,也没有先前的眩晕感了。这段时间他被宋声养的很好,脸颊都变得更加有光泽了。


    不过他没有沉浸在怀孕的喜悦里而忘记宋声何日放榜,他心里还是记着的。


    等到放榜的这一天,一大早他就起来了。


    昨天晚上他们睡得晚,陆清嚷嚷着热,宋声在一旁给他打着蒲扇折腾到很晚才睡。


    结果一大早天才刚蒙蒙亮,陆清就要起来了。


    宋声看看天色,说道:“时辰还早,再睡会儿吧。”


    陆清不愿意,摇摇头道:“相公,今天可是放榜的日子,咱们得赶紧起来,一会儿早点吃早饭,吃完之后赶紧去放榜的地方排着队。我听说每次去看榜的人都特别多,要是去晚了,就挤不到前面了。”


    宋声没法子,只得宠着,“好,那我现在起床去做饭,你再睡一会儿,好不好?”


    陆清应了,宋声起身出去做饭,他躺在床上接着睡觉。但是因为心里记挂着放榜的事,还是睡不着,干脆直接起来了。


    今天可是放榜的大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到了这一天,每个人都想要快点儿看到自己考的名次。


    陆清看起来比宋声还急,不过再急也要把早饭吃完。


    在宋声的监督下,陆清吃了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半碗菜,还有一碗浓稠的粥。


    陆清想陪着宋声一块去看榜,宋声怕他身子走路时间久了不舒服,说道:“要不你在家等我,我去看了之后回来跟你说。”


    “没事的相公,我现在已经满三个月了,而且大夫也说不能总是在家里躺着坐着,要多出去走动,以后生产的时候才能更顺利。咱们就一块去吧,有相公护着我,没事的。”


    陆清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是要多走动的。


    “那好吧,到时候你要跟紧我,你答应我不要上去跟别人挤。反正考什么名次,早晚都会知道的。”


    “好,我答应你,看完咱们就回来。”


    其实放榜的时候也不用非要去看的,如果高中了,会有衙门的官差来报喜的,只是要稍微晚一点罢了。


    但大多数的人是一刻都不想多等,只想等张榜的那一刻看到榜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两个人吃过早饭之后,宋声把灶房收拾干净,两个人穿戴好准备出门。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锣鼓声响,像是正朝着他们这个方向过来。


    宋声也没在意,刚打开门,就有人跑了过来,一脸惊喜的说道:“恭喜啊,宋相公,你高中啦!”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