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现代言情 > 大明春色 >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规矩
    曲靖军民府城外的官道上,行人纷纷离开路面观望着。排成长龙一样的军队占据了官道,远近节奏不同的整齐脚步声,与路旁跑马的马蹄声相互呼应、此起彼伏;无数宽檐铁盔在阳光下隐隐泛光,到处晃动,阵仗很大。


    官道从城门外经过。城墙上许多军民府的将士也在观望着,见路上的人马前锋已向城门这边来了。


    明军的头盔衣服都差不多,单看军士根本看不出来是哪里的人。不过这股人马的旗帜上写着“马”、“明”、“越州卫指挥”等字样,城墙上的官儿已经瞧出来、他们是越州卫的军户。


    越州卫有军户五千六百户,瞧这阵仗,怕是越州的全部正军都调动了。


    一个大将在城头上喊道:“尔等受谁调动?”


    不多时,旌旗密集之处,数骑冲到前边来,一个大汉抬头道:“吾等乃越州卫兵马,得汉王府调令,去云南府城!”


    大将道:“为何没有邸报传来,可有都司公文?”


    大汉道:“你是何人?要查公文,先开门下城,报上官职姓名、拿印信来看。”


    过了一会儿,城门里出来了一队人马。


    刚才喊话的大将是曲靖军民指挥使,这军民指挥使权力比较大,上马治军、下马管民,几千人从他地盘上过、他当然有权过问。大将拦住了越州卫的军队,相互出示公文印信。


    带领越州卫的大汉叫马鹏,是个中年汉子。马鹏有卫指挥使的印、有汉王府长史府的调令,但缺了最重要的东西:云南都指挥使司的公文。


    若是照规矩,云南与内地不同,寻常调兵遣将无须朝廷兵部的军令。但必须汉王府、沐府、都指挥使司共同下令,并随后上书朝廷。


    曲靖大将与马鹏面面相觑,彼此之间对眼前的状况心知肚明。这时马鹏身边的将士已经把手放到刀柄上了。


    头顶上阳光刺眼,几个汉子的脸上黑亮黑亮的。曲靖大将没有动弹,目光越过马鹏,对他身后的部将文官们道:“你们干的事违|法,都知道么?”


    众人没吭声。人群里竟然有个宦官,尖声道:“都司管的是指挥使,马指挥管的是诸位。马指挥不怕小鞋,你们怕甚?谁不服找汉王说!”


    马鹏身边一个武将道:“当年朝里有人弹劾顺昌伯王佐,汉王一句话就没事了。有汉王撑腰,怕个鸟!”


    这时马鹏盯着曲靖大将的脸:“怎样?”


    曲靖大将拍马让开了路,说道:“此事本将必得奏报都司!”


    就在这时,城门里一骑冲了出来,赶到曲靖大将身边,沉声道:“沐府来的信……”


    曲靖大将拿了东西,拍马进城去了。


    不多时,城中又有人出来见马鹏,说是为越州卫将士准备了一些粮草,让他们派人签押领走。


    ……越州卫抵达昆明城,仿佛为这沉寂了多日的死水一潭、注入了一丝生气。按部就班一如往常的情形,似乎有了不同的迹象。


    都指挥使司衙门里,每日缄口干着本分的官吏们,这时也活跃起来,四处都在议论纷纷。


    云南都指挥司的官员数量也与内地稍不相同,同知已多达五人,王綍、方敬、王正、刘鉴、王俊都是在永乐元年左右、先后任命到云南的;还有左都指挥使曹隆,也和他们前后到来,相差不过数月。此时几个同知都围着曹隆,等着他拿主意。


    方敬不满地嘀咕着:“招呼也不打一声,咱们这衙门还放在这里作甚?”


    这句话让周围的官员们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调动一卫兵马、在云南的繁杂军务里,算不上多大的事,但如此粗|暴无理的方式,让整个都司的人都很不高兴……仿佛一下子被削掉了一大半权力,一个没有权力的衙门还有甚么价值?


    有人问道:“事儿出了,现在怎么办?要不去汉王府,让汉王给句话?”


    方敬道:“调令就是汉王下的,你问汉王有啥用?”


    那人问:“那如何是好?”


    方敬道:“马上写奏章上书朝廷,八百里加急送出云南!”


    “慢!”曹隆忽然开口道。


    几个人都侧目望着他。


    忽然之间,曹隆好像听到了丝竹之声,他急忙回顾这陈旧的大堂屋顶和四周,然而若有若无的音乐已然听不见了。旁边的人也好奇地看着他异样的举止,都沉默下来,空中只剩下远处的人声、和难以分辨的细微嘈杂。


    曹隆苦思良久,终于在心底捕捉到了那“丝竹之声”的来源。好几年前,这都指挥使司衙门被汉王的护卫围困了,不是找了很多歌姬来唱歌跳舞么?大伙儿还被困在这里好几天。


    汉王镇守云南,多次领兵打仗、又监督着云南三司的事务;曹隆是都指挥使,比其他官员与汉王打交道的时候更多……几年下来,他觉得汉王并非不守规矩的人。


    越州卫这件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曹隆不得不想得更多了,将先帝驾崩、太子登基等事都联想了起来。一件件事中间的纷繁干系,让曹隆的眉头皱到了一起。


    他踱步到了门口,望着蓝天白云的天空,似乎在寻找着阴云的先兆。


    这时同知方敬的声音道:“下官立刻写奏章,谁要联名签押?”


    曹隆转过身来,说道:“方兄弟,你那么急作甚?”


    方敬正色道:“这事如此简单摆在面前,有啥好犹豫的!云南诸卫,皆朝廷兵马,汉王府甚么东西也没有、更未通过都司,只有就擅自调动如此多兵马?吾等食国家俸禄,岂能坐视不管!”


    曹隆抱拳道:“人各有志,方同知自便。”


    方敬问另外几个人,大伙儿都不吭声,总算有人说道:“曹都使乃本衙堂尊,我等尊曹都使之意。”剩下的人纷纷附议。


    方敬拂袖往书房去了。


    这时右都指挥使胡通走进了大堂,他说刚刚才听说越州卫的事,前来问曹隆之意。曹隆不置可否道:“现在俺还不清楚就里,想等等再说。”


    胡通是建文年间的云南左都指挥使,“靖难之役”后就被罢免了。过了一年,他又被升了起来。曹隆和胡通同为都指挥使,但不是一类人,彼此间来往并不深。


    “过几天弄清楚了就里,等一等挺好。”胡通一本正经地附和道。


    ……顺昌伯王佐的官职是沐府副将,在昆明城有一座豪华的府邸。越州卫的事儿动静那么大,他当然也知道了。


    王佐虽然只是沐府副将,却比沐府上别的武将厉害得多。所有与沐府有关系的文武,都得买他的帐,完全不敢丝毫得罪。


    而且此人又与汉王府交好,时常进出汉王府。永乐初年,汉王妃贵体有恙,王佐更是四处收罗昂贵药材,长期供奉汉王府。


    于是王佐在昆明、大理等地巧妙地占据了大量军田,收了许多财货。


    永乐三年,刑科给事中陈瑛听说了王佐不|法之事,马上上书弹劾其违|法事宜。王佐急忙找汉王,汉王在下来查实的御史跟前,帮王佐说了好话。同时密令王佐,把吞没的军田吐出来!财货就算了。


    王佐对这事儿有点不满意,因为吐不吐军田,并不影响他是否有罪的定论。


    不过以前的事都不重要了,他现在正烦着眼前的事。


    现在王佐的府邸上有小妾数十人,有些他连名字也记不得,他每天过着相当舒服的日子。但他心里也有数,之所以能养得起府上那么多人、伯爵的俸禄显然不够,终究是因为以前朝廷需要他监视沐晟、纵容了他得到一些不该得的好处!


    可是眼下先帝已经驾崩,从朝廷到云南,形势变得动荡不安、模糊不清。王佐成天都很烦躁。


    如果朝廷里新掌|权的君臣,不需要他了、或是忘记他了……根本无须朝里动手,云南一帮阴奉阳违、表面讨好内里藏刀的沐府党|羽,肯定会想办法弄|死他!


    王佐从乱糟糟的心事中、理出了一点明目,心道:现在新君想监|视的人恐怕不是沐府了,而是汉王府。


    但汉王府也是个谜,汉王究竟反不反?!如果反了,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被平定?


    王佐打心眼里也很怕汉王,却又觉得擅自调动越州卫的事儿、是他在朝廷新君面前露脸的机会。


    权衡了一番,王佐走进书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里面,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开始写奏章。


    写完了奏章,王佐将奏章漆封了,召来府上的心腹家将,叮嘱道:“换身衣服,在云南境内不要去驿站换马,更别拿这东西出来示人。出了云南、一到贵州,立刻八百里驿驰京师。不要送通政使司,找兵部尚书金忠!”


    家将应允,拿着奏章退出了书房。


    等奏章送走了,王佐好像刚刚御了三女一样疲惫,瘫在椅子上,一边抹着汗,一边长长地喘|息着。他能听见胸口擂鼓的声音,眼皮子不知何时跳了起来,按也按不住。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