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旧笔记小说网 > 现代言情 > 女穿男之一眼入心 > 番外
    第110章 结局可不平平无奇


    后记一


    开隆十四年,朝野震动,发生了谁都意想不到的事。


    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密谋叛乱,大臣们在宅邸等了一夜。


    第二日御林军总领领着士卒一个个敲响了大臣家的门,上朝照常。


    坐在位置上的还是当今陛下,神情苍老可是眼神嗜血,疯狂,牢牢霸占着龙椅。


    太子已死,皇后在殿内自尽,太子妃一家满门抄斩,太子所有门客革除功名,一律流放!


    其中大燕有且只有一位的六元及第状元——申飏,亦在其中。


    已是正四品吏部郎中的辛承望闭着眼,咬牙提起精神,崩住表情,不漏异样。


    申飏被流放岭南,囚车从城门口启程。


    看守者没想到现在还有大臣敢站在那给送行,收起了折辱的心思。


    申飏披头散发,手戴镣铐,嘴唇嗡动,两行泪留了下来。


    辛承望见不搭理自己,知道其是怕连累自己,轻声道:“申兄,还是习惯这么称呼你,你的孩子我会好好抚养长大,好好活着。”


    申飏扭头睁大双眼,囚车越来越远,人影渐渐不见。


    若有来世,当牛做马也报答这恩情。


    *


    后记二


    太子的后人被贬为庶人,但皇子们都想赶尽杀绝。


    陛下后悔之日,对其他皇子也不手软,陛下是没错的,有错的都是其他人。


    折腾来折腾去,朝政越加混乱,索性接替的丞相是有手腕的,尽量不让波及到大臣。


    辛承望等吏部官员也尽量安排清廉官员上任,每日各地事务处理的折子还是费心处理。


    太子叛乱,留出很多空位,辛承望又升官了,曾经的主考官如今称谓是温尚书,一个提拔,他就这么成为了正三品的辛左侍郎。


    开隆二十一年,病重到弥留之际的皇上终于传了位。


    年仅三岁的幼儿被梁太后抱着坐上了龙椅,成为新的统御山河的皇帝。


    或许是因为皇位的动荡,年号太后选了永安。


    永安,永安,好似是个遮掩一切的布幔。


    子幼母壮,这位梁太后没多久就展露了刚硬的手腕,染指朝堂。


    历史再次展现了从不以个人为意志的流向,人的野心也永远不会消失。


    *


    后记三——


    辛府


    后院里,足足七八个孩子笑着打闹。


    辛沐岚抱着比他小了足足八岁的弟弟,跑的快又稳当。


    快两岁的辛沐景发出一连串的银铃般的笑声,手脚兴奋的不停扑腾。


    旁边时不时伸手的念秋,收回伸出去收回伸出去。


    孩子是单纯的,当初来到辛府,申家的三个孩子都怯生生的,现在一个个跟调皮猴子似的,上蹿下跳。


    阁楼上,顾芦雪边绣着牡丹花边遥遥看着这群孩子玩耍。


    孩子的记忆是模糊的,或许再等几年他们就会忘了曾经所受的伤害,等大了再告知一切,是最好的。


    想到这里,脸上流露出慈母的微笑。


    操持日常一切事宜,几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吃一起闹,这样的日子过的真快。


    当初郎君的好友陈增考上举人后,正式做了县令。


    成为县令有了官身没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开口求娶身边的念春。


    当初在兴县,那时怀孕不好走动,都是派念春去送东西给郎君,该有的东西都多准备一份,饭食也是。


    怕是那时候就有意了,顾芦雪问念春意见,直接脸红的不行,蚊子般的声音说,她只是个丫鬟。


    这妮子,还不自信了。


    她去跟辛郎和陈大哥说,念春恢复以前的名字,从今往后是她的妹妹,亲自给准备了嫁妆,从辛府出嫁。


    卖身契也直接当着面撕毁,念春捂住嘴哭的不行。


    风风光光的做了正头娘子,跟陈增一起去了地方。


    没过两年,有了孩子,趁着过年来,直接把孩子留在了这。


    辛郎也是,光可逮着一个人霍霍,陈增务实又爱民,动不动就被派去贫苦之地。


    县令,知府,可以说是一大圈还是地方上打转。


    念春也跟着一起光换地方,害怕耽搁孩子念书,放心交给了自己。


    都说小孩找小孩,周边邻居家的小孩动不动就来自家找几个小孩玩,安安都成了孩子王了。


    想到这里,打发身边的念冬去送上水果。


    再说上一句,“顺便摸摸后背有没有淌汗,记得给擦擦。”


    “是,夫人,您别操心这么多。”念冬年纪小,性子活泼,说完快步就走了下去。


    顾芦雪无奈的摇摇头,念冬这拿自己不当主子,当姐姐似的。


    好像提拔了多久呢,念夏也跟自家表哥成了婚,和和美美的过起了自家小日子,逢年过节会带着孩子来。


    那孩子跟念夏蛮像的,想着这些,抬头看着窗外的树,眉眼都是满足。


    日子平静,没有波澜,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外面风风雨雨,都有辛郎给遮挡着。


    *


    后记四


    郡主与驸马的故事成为画本子,让人不由想起了当初。


    郡主的父亲从边疆日夜不停的赶来京城,大殿之上交出兵符,只想解甲归田,好好补偿补偿女儿。


    本独断的陛下被这副样子打动,收回赐婚。


    探花郎不想做出选择,到头来一场空。


    后来的后来,听说没有官身、不能走向仕途的探花郎,每日喝酒抱怨打骂糟糠妻。


    嫌弃家里没助力,当初为何要不放口,非要当正妻。


    妻子不可思议的睁大眼,当年她明明听说的是,探花郎被郡主一眼相中,威胁要娶,她才带着一双儿女北上京城。


    坚决的要正妻位置,让郡主做平妻。


    现在想想是她傻,怎么就那么快收到了信件,那么快被丈夫的朋友护送去京城。


    明明这个虚伪的男人是既想要名声,又想要郡主的后台做助力。


    她笑自己傻,有人愿意相助。


    她直接与之和离,带着一双儿女离开家乡,去了京城。


    在京城住进了一进宅子,房契没花一文钱被赠送,她依仗着米糕的手艺带大了孩子。


    后来的后来,等儿子考取了功名,听孩子描述主考官的长相,她才知道恩人竟是这么大的官。


    吏部那位备受太后信任,官声极好、主持变法的辛尚书。


    某一天,她打听那探花郎,听说穷困潦倒早已病逝。


    *


    后记五


    府城的孙秀才,一次次参加秋闱,一次次落榜。


    众人话语比较,一次次提起,像是有了心魔。


    每次开考前,他都忍不住想起前妻。


    嫁给了那鳏夫,不,辛郎中,辛左侍郎,辛大人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都被一心一意的对待。


    孙秀才心里噗嗤以鼻,真是捧人捧的欢。


    家里没妾室,书房里红袖添香,谁知。


    都是男人,见一个爱一个的劣根性,让他根本不信这些言论。


    他自己醒着,旁人却拿他当笑料。


    第三次看榜没有自己的名字,孙秀才怨天怨地,路过的石头都踢上一脚。


    回到家却看到娘在门口撒泼打滚的骂着,大门打开,丈人和妻子都冷着一张脸。


    扔出个什么在地上,只听丈人开口。


    “我将女儿嫁给你,以为你是个有才华能高中的,结果你就是草包,从今开始,我女儿与你和离了,爱滚哪去滚哪去,这宅子可是女儿的嫁妆,地契和一切东西都不是你的,你就带着老娘走吧。”


    大门紧闭,孙秀才蒙了好一会上前拍门。


    他喊着妻子的名字,不信这是真的,还有孩子,对,孩子是他的啊。


    可是大门始终紧闭,不一会,捕快竟来驱赶他。


    有人报案,要闯人私宅。


    只得离开,买酒解愁,第二日再去拍门,出来的直接把他推到在地。


    陌生人说宅子已经卖给了他们,看着房契上的官府印章,孙秀才笑出了眼泪。


    “疯子,快滚。”


    男人朝地上吐口,拍拍自己手,走进了宅子里。


    宅子上已不是孙家,浑浑


    噩噩的起身走往租住的地方。


    在一条穷巷子里,小时候,寡母带着他就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给人浆洗衣服养活他。


    自从他年纪轻轻考上童生,考上秀才,送礼的嫁女的一个接着一个,小时候的回忆早已远去。


    可是现在,这些化成冲击将他直接击溃。


    回到家,孙母还抱着幻想,可等看到儿子这神情,直接破口大骂。


    “这些丧良心的,等我儿高中当大官当丞相后,非得报仇不可。”


    孙秀才听着这些,如遭雷击。


    那姓辛的当上大官后,并没有报复自己,怕是早就忘了自己这号人。


    他考不上,根本就是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这个,他不想相信。


    没过多久,他就听说富商又看中了另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孩子也随了其姓。


    这事彻底击垮了他,终日买醉,某一天夜里醉倒在臭水沟里,直到清晨被人发现,身体早已硬了。


    *


    后世


    夏日,昏昏欲睡的学生们正课间玩闹。


    上课铃声响起,唉声叹气的各回各位。


    要不是为了混分,只怕是让人偷偷给点上名回宿舍偷懒去了。


    教授走了进来,看着这一个个使劲睁大眼的学生们,开口就说道:“这堂课学大燕那位历史上六元及第的状元。”


    学生们哇啊一声,直起身子,都精神起来。


    这位可是跌宕起伏,人生可是备受这些学子钦佩,跟那大男主文似的。


    最最重要的事,学他的诗词学到看到他名字就头疼,但诗词好是真好。


    明明中状元之前,当庶吉士,当侍讲之前是一首诗文都没有。


    可是流放后,那诗词爆发的带劲。


    从小就聪明绝顶,六元及第后名扬天下,这些都知道,可是听着就是爽。


    然后支持太子,就是悲惨的开始了。


    流放岭南,经过长江后,做出那旷世之诗词。


    凡是历史相关的电视剧电影,没有不拿当片头曲,插曲,剧集里诗词也必出现。


    在岭南劳动歌颂当地百姓,夜晚给花草树木做诗,给月亮歌颂,坚韧的苦中作乐。


    还发现了许多能吃的陌生之物并且与之命名,一步步把岭南发展到另一个高度。


    在梁太后上台后,申飏的带罪之身一步步从县令、知府解除掉。


    时隔近二十年,又回朝堂,最后坐到了丞相之位。


    主持开海,废弃海禁,对禁止私盐睁只眼闭只眼,关心民生。


    哪个电视剧男主没申飏身上的影子啊,感情上也是毫无瑕疵。


    妻子逝去后就没再娶妻,只是忙于公务,简直就是个找不出瑕疵的完美男子。


    此时,课堂已过去大半,教授笑着说出些学生们不知道的内情。


    能够从岭南做县令,这是当时吏部辛尚书所提议的。


    自梁太后上位,辛尚书冒出头,所呈上的奏折建议都被一一取纳。


    也有传言说,梁太后是看上了颜值。


    学生们对此都觉的那辛尚书没那张脸查无此人,之前平平凡凡,之后也普通至极。


    就娶了个和离过的女人,在吏部尚书位子上到年纪致仕。


    经历一句话说完,一生在历史文献上,背景板而已。


    教授笑而不语,最近考古查出,那申飏流放岭南之际,这位背景板辛尚书可是没少去信件交流。


    说孩子的念书情况,吃饭挑食,掉牙还把牙齿寄去。


    而且当时作为皇帝的老师,到皇帝长大都没一点清算之意,还当长辈般不舍其致仕。


    这位辛尚书明明当时梁太后有升丞相的意思,可是就是推荐这个提议那个。


    宰相换了数人,他这个吏部尚书平稳的坐到致仕。


    这些学生啊,往后迈入职场才会知道,这样的平平无奇,可不平平无奇啊。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