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现代言情 > 林红秋的六十年代日常 > 第42章 静好
    杨林村的河水清波荡漾……

    林红秋一夜好眠, 第二天起来时,于少林已经去打拳了。他不止自己去练,把杨学文跟红星也一块拽了起来。

    红星在家时跟他学过, 小小少年心里藏着一个武侠梦,即使学武辛苦,他坚持了要半年多了。

    杨学文就不行了, 别看他块头大,可他没正经练过, 被于少林操练一早上累得龇牙咧嘴的。

    早上空气清新,林红秋起来帮杨母做早饭,等他们锻炼完回来饭也做好了。

    早饭杨母蒸的素馅包子, 煮的小碴子粥, 切的咸鹅蛋,吃过早饭之后, 林红秋就带上东西去杨学民家串门儿。

    来时她二叔特意交代的, 让她领着红星红月去串个门儿。于少林杨学文他们自然跟着一起。

    杨林村不大,总人口不过千人,一个生产大队三个小队, 杨学民家跟杨学文家都是二队的, 杨学民是杨林村的大队长,也是杨学文的亲堂哥。

    虽然现在不是农忙,村民们还是要上工的。

    杨学民媳妇儿在家, 她今天没上工。她一直还惦记着林红秋呢,上次她来家里, 她们娘俩聊得可投机了。再见林红秋依然很热情, 听说于少林是她对象, 少不了一顿打量, 最后笑着点点头。她还给红月兜里揣了一块钱,说是红月头一次来他们家,这是应该的。

    红月清脆的对她说了声,“谢谢大娘。”就收着了。

    在杨学民家说了会儿话,留下家里让带来的烟酒点心,林红秋他们就出来了,下午还得去三姑家。

    从杨学民家一出来,红星就说要去山里看看,林红秋可没多大兴趣,主要她体力不行,上次去阳城爬山后来还是于少林把她背上去的,再说山上蛇鼠虫蚁的,红月太小了可不能去,她也不放心,出门在外的,她是姐姐,得看好他们。

    不让上山,杨学文就领着他们去村北的大河。

    杨林村后面一条大河,河两岸就是杨林村成片的稻田,水稻已抽穗绿油油的。

    他们到河边时,日头还没升起来。有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在河边洗衣服的,也有一些半大孩子在浅滩处戏水捉鱼的,还有在岸边抓蚂蚱扑蜻蜓的,有大人时刻看着,加上耳提面命的,倒是没人往河水深的地方去。

    红星跟杨学文到了河边就跑到水里扑腾,他不大会游泳,杨学文下水教他。

    于少林是没兴趣下河,在河岸的垂柳下,找了个安静地方,拿着杨爷爷的鱼竿钓起鱼来。

    红月则是兴致勃勃的在浅滩处围观一群孩子抓鱼,林红秋一直紧跟着她,怕她下水弄湿衣服。村子里的几个小姑娘还送了她几根蒲棒,她稀罕的一直拿在手里。

    河水清波荡漾,岸边五颜六色的野花香气怡人,难得闲情逸致,林红秋在河边捡了几块好看的鹅卵石,拿着给于少林看。

    于少林一直在树下钓鱼呢。他耐心的握着鱼竿,鱼漂一动他就抬臂往岸上一甩,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甩了上来。

    “钓到鱼了?”林红秋走过来看了看,然后打趣他,“你可以多钓几条,咱们中午喝鱼汤。”鲫鱼汤,一定很鲜美,这可是纯野生没污染的鲫鱼。

    于少林把鱼钩上的鱼解下来放到鱼篓里,“好,等着吧,不过你可不许下水哦。”他早发现了,他家这位小姑娘特别喜欢玩水,看红星在河里扑腾,眼睛直冒光。

    林红秋一笑,“我不下水就是了,这里还挺好的。”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空气都带着甜味。

    “喜欢我们以后常来就是。”他也很喜欢乡下的这份宁静。

    林红秋却叹一声,“哪能常来,还要上学呢。”还有未来的十年,不知道那时村里的这份宁静还在不在。

    希望不会改变太多。

    于少林感觉她情绪不对,就疑惑的看着她,“怎么了?”怎么突然就伤感起来。

    “没事儿,世事难料嘛,以后你就会知道了。”她现在能说吗?肯定不能。虽然这一世跟前世有些许不同,但该来的应该还是会来的。

    于少林没再追问,“还去三姑家吗?”

    “去的,二叔交代过的。”三姑就是他二叔最亲近的一个堂姐,嫁的男人叫杨学金。

    杨学金是杨学文旁支的叔伯哥哥,杨林村人际关系说复杂也不复杂,杨林几代通婚,早已亲密如一家,分不清谁比谁更近,反正都是亲戚,而且杨林两家每一代都会排字辈儿,从名字上就能分出来谁是哪辈儿的。很好区分的。

    林三姑家住的远,在村子最西边。别看杨林村不过千余人,但村子占地可一点儿不小,从村东到村西少说五里,他们上午去了杨学民家,三姑家只能等下午再去了。

    “四姐四姐,快看!”林红星叫着着从河里跑上来,他怀里抱着个有洗脸盆那么大的河蚌。

    林红秋见了忍不住惊叹,“好大的河蚌!”

    “四姐咱们中午就吃它吧?”红星说着都要流口水了。

    还在河里的杨学文浑身湿漉漉的趟着水就要上来,他光着上身,下身只穿了件肥大的四角裤,被河水打湿紧贴在身上。

    他还没上来呢,于少林就拿眼睛瞪他,随手把衣服丢了过去。

    杨学文无辜的耸耸肩,抱住衣服去一边换好才过来。

    林红秋压根没当回事儿,不就穿的少了点儿又不是没穿,“红星,你要把它撬开?”她话还没说完,红星就把大河蚌给撬开了。

    “我看看里面有没有珍珠。”

    “哈哈,”杨学文穿好衣服过来,一听就笑起来,“不可能有你白费力气,这河蚌不算大,河里多着呢,就没发现过有珍珠。”野生珍珠是那么好采的。

    红星“嘻嘻”笑着,红月蹲在他身边,“小哥,这个好吃吗?”

    “好吃,你没吃过吧?我也就吃过一回。”这兄妹两都是吃货。

    于少林不爱跟他们凑热闹,他又钓上来一条鱼,正忙着解鱼钩上的鱼呢。这河里野生的小鲫鱼特别多,因为小刺又多,村里孩子都不喜欢抓,他倒是不嫌弃。

    河里的鱼呀虾呀什么的,少来少去的是没人管的,也是杨林村内部团结,全村都是一家子人,几口野味,谁得了谁吃呗,但你不能明目张胆的拿出去卖,那是投机倒把,政府不让干的,那就绝对不能干。

    所以村里每年都渔猎期,村干部组织人一起进山打猎,或者开河捞鱼,得的东西送公社收购站,大伙再一起分份子钱。这也是村里人每年的一个进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完全指望地里的工分根本挣不到多少钱。

    太阳渐渐升高了,河边也热起来,他们收拾东西回了杨家。

    杨母已经在做饭了,见了红星抱回来个大河蚌就忍不住乐了,城里孩子没见过什么都稀罕,这东西村里人不饿极了都不爱吃,土腥味儿重,费油费料的。

    还有于少林手里的鱼,“这个鱼刺太多只能炖汤喝,学文一会儿上你六哥家换块豆腐。”村里有人换豆腐的,她家还有几斤黄豆。

    “嗯呐,我马上去。”杨学文麻溜找个葫芦瓢装了半瓢豆子,再拿上个搪瓷盆子,出门去换豆腐。

    “表叔我也去!”红月撒腿就跟着跑出去了,她是啥都好奇。

    河蚌肉被挖出来,去了内脏洗了好几遍,改刀下锅拿猪油跟辣椒炒了……吃着还可以,有点土腥味儿。

    吃过午饭小睡了一会儿,下午林红秋他们一起去村西林三姑家。

    杨学文给带的路,不然林红秋他们可找不到。

    林三姑家在村西,离着大山比较近,她家住的就是茅草顶的土坯房子,院子围着篱笆,跟村里大多数人家没什么两样。

    就是杨学文家在村里条件比较好的,还一直住着旧砖房呢。村子里全砖瓦的房子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都是穷的。

    林三姑比林长生要大个十来岁岁,林红秋这是第一次见到她,跟同龄的杨母比起来她可要显老许多。她个子不是很高,见了他们几个还很乐呵。昨天她就听村里人说长生家的孩子来了,想着他们今天肯定得过来。

    “看你们几个,来就来吧,还拿这么多东西,你就是小秋吧?”林三姑打量着眼前的小姑娘,水灵灵的长得还挺俊俏的。

    林红秋点点头,“三姑好,我是林红秋,这些东西是我二叔叫我们带来的。”她接过于少林手上的网兜,递给三姑。

    林三姑并没推辞,接过东西放到一边,转头看着红星兄妹,“这两个是红星红月吧?都这么大了。”红星小时候她见过的,红月她不认识。红月是在平城出生的,以前没回来过。

    红星红月一起叫,“三姑。”他们也不认识三姑,只知道是亲戚。

    “好好,上炕坐吧,学文也坐,这个孩子是?”林三姑看向留在最后进来的于少林。

    林红秋,“这个是我对象,他叫于少林,跟小叔是同学的。”

    “好好,都坐吧。”林三姑没说什么,既然能领出来,那基本上就是定下来的,不过上次长生来没听他提过,估计还没订婚呢,只是处对象。看着家庭条件不差,一身衣服都是好料子的,还上中专呢,那以后工作肯定错不了的。

    林三姑一时间想的多了一些。

    于少林随着林红秋叫了她一声“三姑”就不再吱声了。

    林三姑家年久的土坯房里有些发暗,地面也凹凸不平,林红秋随意打量了一下,屋里只两三样老旧的家具,擦拭得倒还干净。

    林三姑家里有好些孩子,都是她的孙子孙女,从他们进院子,孩子们就露出好奇的眼神,他们进屋有几个胆大的也跟了进来。

    林红秋粗略的数了数,大小十来个,她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大把奶糖给他们分了。

    一旁的林三姑看着没说什么,她扭身去了外屋厨房,从角落的篮子里摸出几个菜瓜洗了,用刀切开放到盆里端了进来。

    “来孩子们,尝尝这凉瓜,自家园子里种的。”家里没什么好吃的,这几个瓜还是她特意留下的,就是为了招待这几个孩子。

    林红秋先拿了一块,菜瓜跟后世的香瓜很香,不过里外都是绿色的,长长的很大一个,吃着比黄瓜好一点,有一点点甜味儿,就是汁水比较多,很解渴。

    杨学文他们家也有,他不爱吃这个,不过还是礼貌的拿了一块,拿起来他不吃而是先给红月,怕她小孩子不好意思吃。

    红月才不会呢,她一点儿不认生,杨学文给她就接着。

    见他们大方的吃了,林三姑笑了,孩子们不嫌弃就好,“你二叔他们都挺好的吧?”她在问林红秋。

    “都挺好的,我大嫂二嫂都怀孕了,我二嫂快生了。”

    “是么?那挺好的多子多福,红英咋没来呢?”

    “红英上班呢,出不来。”林红秋跟林三姑聊起来。

    林三姑“哦”了一声,“红英也十七了,有对象没呢?”

    “没有呢,我二婶要多留她两年呢,说对象不着急。”她二婶确实说过,红英对象不着急找,才上班正是姑娘家最好的时候,晚些找婆家在家多享两年福。

    林三姑笑了笑,他家大孙子媳妇肚子里都揣上了,她快抱重孙子了,她嫁人早,十六岁就当娘了。

    她家人口也多,她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孙子孙女十来个,最大的都二十了,最小的还不会跑呢。她就是喜欢孩子,人多家里热闹。

    林红秋他们在林三姑家呆了半个多小时,就出来了,林三姑还要留饭,他们没留。

    林红秋看出来了,林三姑家过得并不富裕,可以说很拮据,吃个菜瓜,家里孩子都眼巴巴的,只给几个小的一人分了一小块,大的都没有。还有孩子们身上的衣服,好在现在是夏天,小孩子衣不蔽体也不影响什么,要是冬天可就遭罪了。

    可能像林三姑家这样的,才是这年代的人最真实的生活,她是没有切身体会到,即使她刚穿越过来时也没衣不蔽体,也没饿到肚子,所以体会不到他们生活的贫苦与艰辛。他们这样的生活离她很近,又感觉很遥远,可能是她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时代吧。

    林红秋不知道的是,他们一走,林三姑就把所有孩子手里的糖要了过去,当然也没全要走,一人只给留了一颗……

    次日晨光微露时,于少林他们就进山了。

    一块进山的可不止他们三个,还有杨学文的二哥,不然杨爷爷可不放心,他宝贝他老孙子呢,不敢让他小孩子家的进山里胡闹。这还是知道于少林有一身功夫,不然杨爷爷说什么都不会让他们进山的。

    别看杨学文是在山村里长大,他十六岁了就没进过几趟山,家里人看他看得紧,没有大人带着从来不让他一个人进去。

    他们进山,林红秋没跟着,也跟不上,她小胳膊细腿去了也是拖累。

    她跟红月在家,把红星于少林换下来的衣服都给洗了。

    洗完衣服没事儿,在院里的树荫下跟杨母聊天。除非农忙,杨母平时是不上工的。她生杨学文都四十了,现在身体不是很好,这几年都不怎么干重活。她不上工在家做饭洗衣服侍弄菜园子,家里养了两头猪四只鸡,还两只大鹅,多的就没了,这年代家畜也不允许随便养,都是有规定的。

    杨母喜欢听林红秋讲学校里的事,她家学文放假回来也跟他们说,但只报喜不报忧,作为一个母亲,儿子在外面的点点滴滴她都想知道。

    林红秋就一边跟她说,一边把红星昨天刮坏的裤子拿针线缝上,跟杨母讲了许多学校里的趣事儿。

    “姑奶你不用担心,小叔在学校都很好,的确没什么不好的事情。”有的话,也是上学期开学前一天,他们在供销社门前碰到黄斌拿刀伤人的事,那也不是冲杨学文来的。

    杨学文在学校里不说八面玲珑,也是很有交际手腕的 ,更不会吃亏。

    杨母手上捏着针线,在补一件旧汗衫,“听你这么说姑奶就放心了,你小叔回来也不多说,家里都惦记他。”她老儿子什么都好,从小不招灾不惹祸,还聪明伶俐,可孩子再听话,他一人在平城没人照顾,当妈的也不放心。

    在一旁跟着一块纳凉的红月,呆得有些烦闷了,就噘着嘴问,“姑奶,我小叔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怎么也要傍晚吧,咋了,这就等不及想吃肉了?”这丫头跟她老儿子小时候一样古灵精怪,特别招人喜欢。

    红月摇头,“我不是想吃肉了,我小叔说上山捉兔子给我玩儿。”她这两天可没少吃肉,她一点儿不馋肉。

    “等着吧,晚上就回来了,要不红月你去摘桃子吧。”她家园子里有一颗老桃树,挂满了红了脸的桃子,各个有拳头那么大,这会儿已经熟了,家里没人吃多少,树上还挂着好多呢。

    红月一听,眼睛顿时亮了,立马跑进园子去摘桃子。

    林红秋缝完裤子也拿上个小篮子,跟在她后面。

    老桃树有枝冠很大,姐妹两个在树下挑着熟好的桃子摘了十来个,拿到井边仔细洗掉桃子上的绒毛,甩甩手上的水,上嘴一咬,满口的桃汁甜得她们眉眼弯弯。

    杨母一脸笑盈盈的看着她们,想着等走时给她们带些回去……

    于少林他们天快黑了才从山里回来,这一趟收货颇丰。

    他们没往深山里去,只在外围转了转,打了几只野鸡野兔子,还有一只傻狍子,红月要的小兔子也逮到了,而且还不止一只呢。

    天热野物也放不住,活的先养着,死的全部收拾出来,晚上炖了两只,其他的抹上一层盐用篮子装上吊到井里……

    在杨家呆了三天,林红秋他们第四天早上回了平城。

    杨学文跟杨爷爷赶着牛车把他们送到公社,一直看着他们上了汽车才回去。

    回村的路上,带着顶旧草帽的杨爷爷,嘴里叼着旱烟,对前面赶车的小孙子赞了一句,“学文你这老大认的不错。”

    于家小子越接触越让人认可,稳重不说,心思还缜密,一身同龄人中少有的武艺,家世跟背景一样不缺,他孙子一个乡下小子,无论如何跟人家都比不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孙子跟这样的好后生交好,受益的永远比付出的多,他希望孙子能够珍视跟于家小子的友谊,以后好好相处。

    杨学文甩着手上的鞭子,得意的说,“爷我老大厉害了去了,我上学第一天认识他就知道他不一般。”

    杨爷爷哈哈笑着,“还是我老孙子有眼力。”他不眼气别人家的孙子,学文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王侯将相不敢夸口,日后飞黄腾达可说不定。

    ……

    作者有话说: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文中打猎情节,只因剧情需要。

    请勿模仿!!谢谢支持,么么哒。

    【花花花花花花 】

    【好看?】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