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我妻薄情 > 624. 《四一集》 情之至也(全文……
    《四一集》白话文版


    1)


    我自幼跟随老师读书,学的是卓吾先生的纯真之说,因此很早就有了“婚姻当以情为系”的理念。十五六岁的时候,家中父母为我定下一门亲事,我心中并不满意,好在后来因为一些意外,双方取消了婚约。


    趁此机会,我南下松江,打算继续跟随老师继续读书。彼时,老师在松江建了一处书斋,名为本念斋,常有江南文士前来论道讲学,我侍奉在侧,获益良多。


    ……(省略江南文人的介绍)


    十七年的三月,老师前往扬州,我便借住在姨母家中,同表兄弟们一道读书。等到了上巳节,万物生发,便一同踏青赏春。


    (省略一段松江风景描写),虽无崟岌之高峻,却有阜丘之秀丽。春多虫蚁,表妹贪玩,不慎落入沟壑,表弟年幼,我为表亲,皆有不便之处,彼时丹娘随侍陈家,与姨母相熟,听闻动静,仗义援手。


    这便是我第一次认识她。


    她样貌素净,衣饰简朴,不像官家女眷,但行事磊落大方,还略懂医术,不顾衣裳污损,为表妹裹伤安抚。等到顾家人前来,我欲以银钱答谢,她却不受,品性之高洁,当时就有端倪了。


    我们成亲之后,我才知晓,那是她仅有的一件新衣。


    细想想,丹娘于穿衣打扮一道总不热衷,不似我的姐妹,幼年常围绕母亲,为一匹新料子,一件新首饰歪缠许久。每逢我往江南,定要拿着荷包手帕上门,求我捎些姑苏的脂粉回家,好在女伴面前挣些颜色。


    天下哪有女子不爱美的,想来是她自小艰难,又寄人篱下,这才无暇在乎,只求冬能避寒夏遮光罢了。


    每每想及此处,我都对她充满怜惜,想为她多裁几件衣裳。宫中赏赐亦是四季不断,贡缎堆积如山,她却总是说穿不过来,常送往我母亲姊妹处,论起孝悌,实在是没有人能与她相比了。


    ……(省略她俭朴的优良习惯)


    泰平十九年十月,我与丹娘成婚。花烛之夜,我担忧她劳累饥饿,提前准备了好些点心,她吃了一碗馄饨鸡。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点心,在京城不常见,倒是在老师家吃过许多次。记得有一回我去海宁,恰逢梅雨季节,雨水不断,到晏家时衣衫俱湿,老师家中一老妪见我寒颤,为我烹制此物。


    热腾腾的馄饨皮薄滑适口,炖煮的鸡汤鲜美足味,里头裹的鸡肉嫩滑酥软,好似江南气候,令年幼的我不能忘怀。


    想必当时惶惶不安的丹娘,也会因为这一碗馄饨鸡而感受到我曾经的暖意吧。


    此后几十年,我与她累倦之时,总是会一起享用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鸡。我喜欢加些小葱,她喜欢添点胡椒,我与她总如此,大的事总相同,小的事各有脾性,故而时常觉得默契,又不显得太过无趣。


    ……(省略日常吃喝的菜谱)


    丹娘为人沉静谨言,侍奉舅姑周到,初进我家门便屡受赞誉。我母亲称赞她孝顺平和,不与妯娌相争,我父亲赞赏她进退有度,无有口舌是非。这当然是她诸多的品德之一,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忧虑百姓的仁善。


    那年,京中孩童多犯百日咳,令人闻之揪心。我与丹娘往惠元寺看灯,见百姓贫苦之家,冒寒风求神佛护佑病童,皆有心有不忍。


    返家后数日,丹娘除却晨昏定省,闭门不出,彻夜翻看医书,终于做出了大蒜胶丸,不仅能治百日咳,还可治痢疾、虫病。


    我们夫妻外放多年,南北奔波,常备有此药,不仅惠泽家人,亦施予路人,救者无数。


    ……(省略数次救人的若干记载,以及钻研毛衣,制备牛痘疫苗的大段记述)


    近两年,陆续听闻有地方百姓为丹娘立生祠,她总觉忧虑,与我说:“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都说毛衣是我的功劳,可羊是百姓自家养的,喂的草料是家中孩童割的,毛线也是妇女亲手纺成,让他们吃饱穿暖的始终都是他们自己。”


    她想写信给地方官员,让他们阻止这样的行径,却又怕吏员战战兢兢,强拆庙宇祠堂,反倒坏了百姓生计,只好听之任之。


    我专程将这桩事记录下来,一则告诉后人,此非她所愿,二则也叫人明白,丹娘牵挂百姓如子女,纵受人香火,谁又能说不匹配呢。


    2)


    我与丹娘的夫妻生活,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琴瑟和鸣”四个字罢了。


    自泰平十九年成婚起至今,我们夫妇已度过三十多个年头,从未红脸。虽然我有时气愤她废寝忘食,不顾惜身体,可每每看见她清瘦的面孔,总不忍责备。


    她亦知理亏,但凡被我瞧见,立时含笑道:“下次不会了。”


    次数多了,我再不信她。


    不过,她不爱惜自己,却很惦念着我。北京春夏风沙大,每年的这个季节,她总会亲手为我缝面衣,虽然她的针线活不甚精湛,针脚却细密,我蒙着她手制的面衣,从未呛到过细小的砂砾。


    是以春夏之交,衙门咳嗽声屡屡不觉,我的屋中却未有此困扰。


    等到了六七月份,宫中酷暑难耐,内阁的冰盆化了又化,滴滴答答都是水。即便如此,午后亦觉闷热。


    我不畏冷,却有些怕热,丹娘专程熬了消暑汤,送到值房与我一道饮用。


    她夏日爱用茉莉花露,加些薄荷、冰片之类的药材,抹在身上清凉祛湿。我在奏章的墨香和朱砂中,闻到她身上的气息,于是夏天也不觉难熬了。


    ……(省略她自制的药方若干)


    秋日宜吃蟹赏菊。


    有一年,我在贵州打仗,不能与她过重阳。她专程挑了百来只螃蟹,剥净里头的蟹黄,储藏于密封的器皿中,以蜡封口,送给我吃。


    蟹不新鲜,便会有腥气,可不知怎么,我记忆中的那一罐蟹黄十分可口,既有姜醋悠远的香气,又有蟹肉的甘甜。后来再让她做给我吃,她却不肯了。


    我最初有些生气,后来一想,她约莫也知道,难得的并非贵州的蟹,而是当初的思念。


    她的情意好像蚌中珍珠,敛藏起来的光华。


    过了重阳,耕织亭的蔬果也已成熟。


    我少年时爱花,培育了品种,如今年岁渐长,愈发爱起了耕种。晨起摘些新鲜的果蔬,令人立即烹了,正好佐早膳吃。


    丹娘是山西人,爱饮牛乳,家中便时刻养着两头,每日新鲜挤了炖煮,与茶汤混合,别有一番滋味。


    冬日多用暖锅,隔三差五,她便要叫人煮一锅辣椒汤,二三牛肉,虾肉和丸,一把红薯粉,鲜香,是她最爱的吃食。我却是不爱这口,还是清炖鸭汤滋补,若有好的菌子,炖汤也鲜。


    时下京城还有炸铁雀儿,小童用柳条编成笼子,在树下草丛里套了,穿在枝条上炙烤,再洒些辣椒末,远远就能闻到香气,比胡椒更红火亲切。


    丹娘也喜胡椒,常与西洋人以丝绸互换……(省略西洋产品介绍若干)。


    我生在冬季,对它总有几分偏爱。记得幼年时,太液池结冰,世宗皇帝召我入宫问学,若对答如流,便准我坐冰床,在湖上行冰,风驰电掣,冷雪扑面,实难忘怀。


    只不过近些年,每到冬天便惧灾情,恐百姓饥寒,难过年关,纵遇鹅毛大雪,再无昔年之乐。


    回忆少年时,丹娘初初进门,也是这样大雪纷飞的冬夜,琉璃灯光影流转,宝鼎暗香馥郁,我与她两人在暖阁中玩乐。


    她不会打叶子牌,我教了她好几日,又一道下棋吃果子,画消寒图。纵然外头喧嚣,暖阁中却如世外桃源,叫人忘却烦恼。


    还记得在贵州之际……(省略从前的多段回忆)


    唉,我大约是老了,总是怀念从前的日子。幸而四季流转,物华变迁,我与她却始终不曾分离,年年岁岁,朝朝暮暮。


    -


    3)


    在我看来,世间夫妻,都当与我和丹娘一般,情系婚姻,义结人生。然则事与愿违,俗世夫妻多因媒而婚,相敬如宾已是上佳夫妻,人间怨侣不计其数,实在可惜可叹。


    我也常思索,究竟何为婚姻呢?情与婚何者为先,何者居后?


    ……(省略关于情、理、法、儒等思想观念的辨证)


    思来想去,还是“婚姻无情不始,情非婚姻不至”,与其有情,世间无二,方可为夫妻,即为夫妻,荣辱与共,祸福相依,方能至情至义。


    ……(省略古时恩爱夫妻的举例)


    常有人问,缘何许多夫妻可同甘不可共苦,亦或是可共苦却不能同富贵,实在荒唐可笑。


    结为夫妇便荣辱与共,何须着意说明?男子飞黄腾达,岂是一人之功,若无妻室照料老小,怎能安心建功立业?所谓不能同富贵,不过是得势者变了心,嫌弃糟糠罢了。


    我说荣辱与共,便以为关窍在“福祸相依”,此乃谬误,夫妻和睦,要紧的是“世无其二”,故我是素来不赞成纳妾蓄婢之说的。


    所谓齐人之福,不过贪得无厌,美其名绵延子嗣,不过重血亲而轻婚姻。世间至大的是土地,至高的是天空,至耀的是太阳,至明的是皓月,但凡一等一美好的东西,人间独此一份。


    容颜易老,美色易枯,为一些可被代替的娇美容颜,放弃无可替代的真心,乃是世间最愚蠢的事。


    人们都赞颂君子之间的交情,殊不知夫妻之间也该有真挚的情意。而这不是寻觅一个品性高贵的女子,便一定会有相敬如宾的婚姻了。


    男人对待妻子,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亲厚,对待同窗一样尊敬,又要有对宝物的爱惜与珍重。假如只是宠却不信任,只是爱而不尊敬,就好像是对待宠物仆婢,实在太过轻慢了。


    我与丹娘之间,既有爱侣浓厚的情意,又有亲人般深厚的信任,我愿意将性命交付于她,她也一样。我们像知己一样惺惺相惜,像同袍一样并肩战斗,我们心意相通,荣辱与共。


    有时候,我将她的尊严看得比我更重要。


    世人疑我、鄙我、轻我,我皆能一笑置之,若是疑她、鄙她、轻她,我便怒火中烧,恨不得拔剑相对。


    她也是这样爱惜我,无论朝中对她的弹劾谩骂多么激烈,她都不恼不怒,任由他们去,可每遇见污蔑我的言说,必要与人辩个分明。


    唉,我总赞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倒是为我屡屡破例。我说她身子不好,还是少动肝火,她便不肯理我了。


    ……(省略夫妻相处吵架的一些狗粮)


    回首平生数十载,我二人艰险时扶持,困境能互勉,安乐时共欢笑,富贵时不分离。婚姻如此,即便不比神仙眷侣,也是人间一等一的夫妻了吧。


    历史之家论坛


    hot[置顶]《≈gt;最后一卷初步修复完成,同步更新g》


    在论坛混了好几年,从本科到研究生,头发熬没了,眼睛度数double了,终于能拿出一点微小的贡献了(叉腰.jpg)


    话不多说,简单说下前情哈,lz本科汉语言,研究生是文物修复,有幸跟了一位大佬老板,研二参与了程谢墓的抢救性发掘。


    ps:这墓葬发掘已经五年多了,大件早就出土了,最近几年国博的展览就有。


    最后留下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棺椁,一个是陪葬的《四一集》。关于开不开棺就吵了好几年,怕损坏里面的尸骨,最开始连x光都不敢用,怕损毁陪葬,去年才决定照一下看看。


    对,就是大家最近看到的新闻报道,棺、里、没、人。


    真就离谱,衣冠冢的说法,我一直以为是野史,没想到是真的。


    言归正传,众所周知,《四一集》是有四卷,前三卷出版,很多文人大家都有收藏,手抄本也多,存世的版本经过校对,比较全面。


    但最后一卷是谢玄英临终前写的,没有出版,与他们夫妻一道下葬了,始终没有面世。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这最后一卷,希望能解开一些历史谜题,比如祝灥死亡的真相什么的。


    嗯,怎么说呢,不出所料哈,都是狗粮,lz整理了一部分,慢慢更新。


    -


    1l:历史狗


    靠靠靠,有生之年!


    2l: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也万万没想到,快更新!


    3l:查重过了吗?


    还好我已经过了答辩,我论文写的《四一集》


    4l:求个男神洗洗眼


    lz好会挑时间,最近《盛世佳人录》很火,终于有人关注冷门cp了!


    5l:历史狗


    楼上几岁,这cp还冷门?你小时候没看过《措措传》吗?你初中没背过“春染柳绿梢,青衣思谢郎”?你高中语文鉴赏篇里没有《思美人》??


    6l:路过的路人


    补充,还有历史夏朝篇的背诵,学医有丹若奖学金,考编制常识题有青霉素、牛痘和金鸡纳霜的发现人,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7l:万万没想到


    今年语文一模的文言文阅读就是《程丹若传》的节选,我有预感高考题是谢玄英传,不然就是《四一集》节选。


    8l:查重过了吗?


    总结一下,从小到大,文理不分,嘎嘎乱杀的cp,我太奶都不敢说冷


    ps:lz别理我们,快点更新


    -


    9l:lz


    来了来了,新鲜热乎的《四一集》最后一卷(部分)


    原文:[丹娘沉疴日久……]


    以下是我稀烂的翻译:


    丹娘已经病了很久,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三年前她得了风寒,便陆陆续续地小病过数次,咳嗽迟迟不好,药茶终日不断,却依然无好转。


    御医诊了一次又一次,都说非是病,乃劳累所致。我心中亦是明了,她幼年颠沛流离,根基有损,原就不如人,莫论数十年来夙兴夜寐,再多心血也流干了。


    ……与我说起旧事,提及松江,我与她说,不如辞去官职,再往江南一行,兴许气候丰润之地,于她病情大有好处。


    她没有同意,道是故乡俱非,宁可老死家中的嫁妆床上。


    这床是她出嫁时老师替她置办的,价值百余两银,经年不腐,光亮如新,连蚌壳的光彩也未褪去太多,只是安卧于此的人,非是结发新人,而是老妪老朽,实令人……


    (此处缺损数页)


    ……起了作用,过了惊蛰,她一日日好了起来。我想她是不放心我独自留下,又强撑一年。


    上巳,往天仙庙拜会碧霞元君。


    丹娘深以为奇,碧霞元君祠多求姻缘子嗣,不知我缘何执意来此。我说,只是一时兴起,并未告诉她,去岁冬末,我来此叩拜泰山天仙,祈来世姻缘。


    来生不必公侯之家,无须富贵门第,宁为贩夫走卒,只愿再为夫妻。


    若泰山神君首肯,感激不尽,若谢玄英不配往生,便求程丹若生于盛世年景,衣食无忧,父母疼爱,安闲一生。


    也不知此心愿,能否得尝,渴盼、唯盼!


    (后面大部分污损,仍在修复,难以成篇,笔者大概看了看,基本是在论证神佛来世之语,涉及不少民俗,还有部分祝沝的记载,这部分优先修复,看进度还要等几个月了)


    (下文高能预警!!)


    这是最后一页,就这几个字,都给我哭!!


    原文:[丹娘去矣,我亦去矣]


    (实不相瞒,看到这页的时候我们全组都飙泪了,前面求神拜佛多诚心,这里就有多刀人,到头来,神佛不应,生死相隔,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追随她而去……呜呜呜,满脑子都是“生而不可与死,皆非情之至也”,搭配《谢氏族志》更好哭了,让你们的眼睛也尿一尿)


    [引用]


    《谢氏族志》


    谢玄英,字清臣,靖海侯谢云之孙,谢威三子,继室柳氏所出,生于泰平元年仲冬。妻程氏,山西大同人,晏鸿之义女。


    天熙元年,谢公授文华殿大学士,五年加太保,程夫人敕宁贞侯,十年,谢公加太傅,十二年加太师。


    ……十二月,程夫人病故,谢公殓之,大办葬仪,百官凭吊。七日子夜,谢公无疾而亡,上大恸,赐谥“安贞”“文正”,追赠谢公武宁侯,举族哀荣。


    二月,运河化冻,灵柩返姑苏,半路遇大风,船颠,棺椁浸水,众人抬之,忽觉轻如鸿羽,可浮水上,乃知眷侣乘风化仙,不复归矣。


    -


    10l:紧跟lz


    天熙十七年冬,丹若卒,谥“安贞”,玄英卒,诏赠武宁侯,谥“文正”,建双侯祠于姑苏。


    ——《夏史·列传九十一》


    11l:为什么虐我?


    遗世之姿,清白之臣,投生公侯门第,未恋富贵之乡,本念纯真,良知常存。


    允文允武,匡扶社稷,穷尽肱骨之力,婚姻誓绝二心,后人思之,鉴我明心。


    金玉之心,松柏之质,生于边陲荒野,寄身洪流檐下,不改其志,不坠青云。


    身如蒲柳,力撑乾宇,忠贞不负明主,仁心无愧百姓,后人念之,祈愿太平。


    ——《双侯墓志铭》


    12l:我也来


    质如美玉性似冰,一片丹心照宫廷。


    三朝沥血肝胆碎,青史为尔留姓名。


    ——《又忆程夫人》,王咏絮作


    13l:保持队形


    人人笑我女儿身,没有女儿哪有人?你穿铠甲执红缨,我有霞帔握御印,三朝帝王托江山,自此乾坤社稷安。


    ——《红云记·丹若封侯》


    14l:这题好难啊


    今生缘分已了,来世姻缘未结。眷侣长眠于此,静待后人发现。


    捞出时光碎片,倾听往日回响。但愿少年前行,再铸往日辉煌。


    ——国家博物馆·程丹若与谢玄英夫妇墓葬品特别展览


    15l:突破次元的青青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程谢故事,至此完结。


    全文完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