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这些凡人中,真的会有您想要找的那个人吗?”
拾兰和自家帝君站在云上,踮起脚尖从云边探出头去,看着脚下荒山野岭里忙忙碌碌的凡人。和对帝君此次出行异常担忧的兄长不同,拾兰对自家帝君抱有满满的自信。她相信不论帝君想做的事在旁人看来有多么的疯狂与不可思议,都会成功。只是……不是她非要看不起凡人,可这些连一座小山都征服不了的凡人,真的能够像帝君所期望的那样,一统四海九州,成就帝王道吗?
“我曾经差一点就找到了。”
东华帝君的目光掠过脚下那帮凡人,而后投向不知名的远方,似乎并不在乎这些本该是他找寻目标的人。
“啊?”拾兰好奇地偏偏头,“那后来呢?”
“后来,那个‘凡人’得到了一位神女的倾心。”
“这不好吗?”有神仙的帮助,一个凡人想要统御天下,不是更容易了吗?就像如今的周一样。
“自然没有什么不好的。”东华帝君收回视线,目光淡淡扫过下方。柴车简陋、衣衫破旧,他这一身苎麻深衣,怕还不足以融入这楚地凡人之中。
不过,一国国君,能忍盟会守火之辱,卑事周王;又能励精图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若有子孙不忘其志,或许可期后日。
而凡人较之神仙更为难能可贵的,不正是这“后日”吗?他最初,算尽天机却也忽视了的“后日”。
百年、千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天地有穷尽,而人族却会不断繁衍。天道让这样的种族降生,甚至给出了足以立地成圣的功德,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暗示了洪荒大地上的其他生灵,做好退避三尺的准备?
东华帝君的脸上似是有一丝极浅的讥诮浮现,但落在拾兰眼中,却让她觉得那大抵是自己的错觉。帝君仍温和地笑着,不是吗?
她不自觉地将目光移回了脚下的凡人身上。既然帝君说没什么不好的,那就是好吧。或许这些人,真的能如帝君所期望的那样,不依靠任何超脱凡俗的力量,让四海臣服、九州一统。
至于为什么那个凡人最终没有达成帝君的期望?那毕竟只是个凡人而已。一次微不足道的意外,甚至可能连意外都不需要……凡人的一生不过数十年,成不了大事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拾兰无所谓地想着。她本就不关心一个凡人如何,她只是想多和帝君说说话而已。但若是帝君不想说了,那她也可以沉默不语。
袖袍轻拂,一点生气落于山间。
楚地一向信鬼而好祀,楚子身边自然也不缺巫觋。有灵觉出众者似有所觉,隐隐见荒山生绿,在那荒凉、贫瘠的土地间,有一点鲜嫩的生机正探出头来。
“大王,且看。”
年纪最长的那位巫觋小心翼翼地扒开地上丛生枯死的杂草,将那份绿意捧到楚子眼前。
“春回大地,万物复生。这是天佑我楚啊……”
这曾经让我们贫乏卑弱的荒山野林,或许有朝一日,会是楚国最坚实的屏障和后盾。
“好!好!”楚子粗糙的手指小心触碰那一点嫩芽,而后指天立誓。“今楚国得神明庇佑,有兴盛强大之机。他日,定当奉瑶席、玉瑱以事神!”
而被他们所感谢的神明,却已经飘飘然远去了。
拾兰紧紧随在帝君的身边,看着大地不断从他们脚下掠过。
“帝君,您不是说要依靠凡人自己吗?”
“一点生机而已。”东华摸了摸拾兰的脑袋。“虽说要令仙凡断绝,但玉帝既自诩三界之主,便不可能放弃对凡间高高在上的统治。派地仙驻守凡间各处是最常用的手段。只是楚地一向贫瘠,并无什么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平素又被视作蛮夷之族,恐少有神仙愿意来此。这一点生气保楚地数百年生机绵延,也不过是将他们放到与其他地方同样的起点。”
“噢。”拾兰点点头。“那帝君,我们接下来要去哪儿呢?”
“去哪儿……”东华眺望远方,“四处走走吧,或许还会遇上故人。”
“故人?”
“你不是一直念叨好久没见过他了吗?”
“啊,是——”
※※※
褒水出于南山南麓,于周南汇入汉水。汉水以北为褒,以南为蜀,孕育了南部诸国的丰裕富饶。
东华带着拾兰四处游历,俯瞰着神州大地上慢慢从战火与硝烟中恢复过来的人们。他们自扬州上岸,先往北去了陈塘关一游,复经朝歌往西南。再从偏居一隅的楚国一路向西北而去。而或许是因为刚刚经历过封神的缘故,凡间的修道者们皆隐匿藏形,竟无一人发现堂而皇之出现在凡间、避世已久的东华帝君。
直至到了褒水与汉水的交界处,才有早已得到过龙王传讯的褒水两龙从褒水中现出身形来,拜谒帝君。
两龙出生较晚,不曾见过当年登仙者“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的盛况。但能使东海龙王将辅佐龙族未来帝君的重任相托,哪怕有几分是看在他们远离东海,所掌水系又与曾指点龙王前去寻东华帝君求助的清源妙道真君道场毗邻的份上,也可见其品性。
此时感应到东华帝君途经此地,褒水翻涌,两龙当即化为人形,出现在帝君面前,拱手为礼。
“帝君。”
态度足够尊敬,却并不热切,仿佛只是感应到上仙驾临的迎接。便是屏退麾下水族一事,也可用性情如此,不喜旁人跟随打扰来解释。
一方水系一贯只有一龙驻守,褒之二龙褒瑨、褒珎本为夫妻,是以共司此地风雨。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尚存古之遗风,由妇女执掌国事。两龙也像是习惯了此地的风俗,褒珎坦然上前,恭敬叩问。
“不知帝君至此,可有什么吩咐?”
「龙王已做好安排,我等随时可随帝君前往紫府。」
“吾闻人间王朝初定,便四处走走。龙君出迎,实是不必。”
「你家小龙苏醒尚还需三百年,此时时机未至,且于此地静候。」
“那便不打扰帝君雅兴。”
褒珎与褒瑨退至一旁,低眉垂目,恭送东华帝君带着他身边灵官驾云离去。直到云气消隐不见,两龙彼此对视一眼,方才暗暗舒了口气。
龙王将密令藏于日常文书中送至褒水,命他们日后听凭东华帝君吩咐,并将教导龙族未来帝君的重任相托。但此事需做得隐秘,不能惹来天庭生疑。可他们好好做着褒水龙君,又哪里来的借口投入紫府门下。
更何况四海龙族一向抱团排外,虽因日渐势弱而不得不礼敬这漫天神佛,但绝无改投他人的先例。他们苦思良久,不知该如何是好。所幸这次东华帝君亲出紫府,令他们与之有了接触,又给了他们三百年的时间,兴许日后会有合适的机会吧。
龙身入水,激起一阵巨浪,旋即又随着奔腾的江流逐渐平息,滔滔江水向东奔涌而去。
而一直远远观察着这边的一名草头神也将讯报层层传到了自家主君手中。
却道他家主君是谁?正是曾在封神一战中大放异彩,并得姜子牙亲口称赞“智勇双全,功高千古”的清源妙道真君杨戬。
原来自封神之后,杨戬同李靖等玄门弟子辞别武王,各归山门。然如李靖诸人尚还需闭门修行,可杨戬早在奉师命下山前便已出师,九转元功大成,修得无穷妙道,肉身成圣,更得元始天尊亲授真君封号“清源妙道”。
天庭揽阐、截两教诸弟子为己用,封神榜录名。通天教主随道祖前往紫霄宫,碧游宫门人俱散;而元始天尊虽只是奉师命回转洞府,但心中已明师尊真意,知天道今时要保天庭神道统治不可动摇。于是待得他们这些未上封神榜的弟子回山后,也颁下法旨,言道玉虚昆仑自此封山,不问三界诸事。而杨戬与李靖等七人虽未上得封神榜,但既履封神一役,便与天庭、灵山有了千丝万缕的因果,待得出师后,须自行离山,领天庭、灵山敕令。
谁都明白元始天尊法旨中未写明的那句话。昆仑封山,一旦他们出师,他日,又可还有回转的机会?
到底是怎样的天意因果,令玉清元始天尊连三代中仅剩的弟子都无法留下?
法旨既下,十二金仙俱是不忍。然他们最担心的,却还是杨戬。他已出师,便甚至不能在昆仑再多留一留;而天庭与他,中间更是隔着血海深仇,要他怎么去接天庭的敕令?
只有当事人最为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大礼拜别师门尊长,而后头也不回地去了天庭。
再后来,他便拿着天庭册封昭惠显圣仁佑王和允其听调不听宣的敕令回了故土。蜀地空寂千年,终于迎回了曾经代代居住于此、庇佑这方土地的血脉。
以东华帝君的修为,自然不会没有发现不远处的窥探。
他双手拢于袖袍中,看着黄杉纱帽的少年纵云而来,难得露出了几分真切的笑意。
而站在他一侧的拾兰也感应到了不远处的云气翻涌。她偏过头,看清了那少年的模样,于是脸上便扯开了大大的笑容,冲那少年用力地挥挥手。
“清源——”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