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十年之久的高考, 从1977年12月10日开始考试,一个多月后基本所有省市乡镇的录取通知书都赶在年根前通过加急电报、挂号信发放到对应单位,然后由对应的组织再发放到考生手里。
城里的考生还好, 领到通知书很方便。可有很多偏远山村的考生, 他们的录取通知坐着牛车或者马车或者驴车才能到村支部, 然后村里的大喇叭响起。通知谁谁谁来支部领通知书。
有人欢喜有人愁。今年有570万的考生报考, 可只有27.3万人被各高校录取。这个比例很低,绝大多数的人都被大学拒之门外了。
落榜的人里一部分灰心放弃了。可更多的人没时间悲伤, 他们选择拿起课本再次复习。今年不行,明年再来!大学的门已经打开,他们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堂堂正正地走进去。
林青谷和杨素筠收到通知书那天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铁原县其他公社的录取书都到了,但是红旗公社的愣是没个动静。等得人都开始嘀咕红旗公社是不是不行的时候, 邮递员终于上门了。8个人考上,泉水大队就占了一半。除了林青谷和杨素筠,还有两个知青也考上了。
从林建党手中接过录取书的时候, 那个沪市来的女知青眼泪哗啦的, “支书、支书谢谢您,多亏您给我们的资料, 呜呜呜, 我…我终于能上大学了呜呜呜…”
林建党笑了笑,“是你自己努力,那资料啊也是我大侄女给带回来的。”
另外一个浙省的男知青也是眼眶红红的,他朝着林建党鞠了一个躬。
“谢谢您支书, 这么多年多亏您照顾了。”
“好了,大喜的日子哭什么,该笑才是!”林建党哈哈大笑挥挥手。
他高兴呀,他们老林家也出大学生了!还一出就是三个, 一个京都医学院,一个北大经济系,还有这回最出息的状元侄女北大中文系。
“大伯,上家里吃饭去,我伯娘刚才都过去了。”林青谷把通知书揣兜里,笑着对眼中含泪的林建党说道。
林建党这个做大伯的都这样了,可想而知林建国的心情了。他一遍遍地摩挲着那两份录取书,眼里有了泪花。辛苦了半辈子,值了,都值了。
等到两个小的也考上大学后那更是此生无憾了。
“大哥,明儿,明儿去爹娘坟前也说说,让他们也乐呵乐呵。”林建国抿了口白酒。
“嗳,应该的。”
……
这是一场注定要永载史册、改变几十万人命运的高考。
这场高考是特殊的,考生也是特殊的。从考试时间到入学时间都和其他届考生不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七七届黄金一代”。
甚至他们考试的科目都不尽相同,自主命题,有的地区考四科、有的地区考五科等等。也因此他们这届考生,状元不是谁的分最高,而是根据谁的分被扣得最少。
北大,最高学府的大门上挂着一条红色条幅:“北大中文系欢迎状元林青禾。”
林青禾更是名声大噪,一时之间过去的履历都被挖掘出来了。曾经她写过的那些报道也被重新转载刊登,许多人都觉得自己通过那些文字认识了这名京都文科状元,认识了这名文笔细腻,感情真挚的女记者。
卢向阳正在给安安喂香蕉泥,小丫头一脸新奇地看着妈妈不停地换衣服。
林青禾暴躁了:“这怎么还要采访呢,我现在比以前胖不少吧?你别看啦!快帮我挑呀,到底穿那件好?”
是的,作为一个记者,过去两年间她采访了很多人,这还是第一次,她被采访。采访她的还是她曾经的领导——张主任。张主任是主动提出要采访的,高考恢复后第一届状元,还曾是她们部门的记者,很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
卢向阳挠挠鼻子,“我看穿你哪件都好看。媳妇你哪里胖了,现在才是刚刚好,瘦的地方瘦,肉的地方肉,手感……咳咳。”
林青禾听他越说越不着调,随手拿了件棉袄就扔了过去。
倒是把安安看得兴奋极了,她以为这是妈妈在和爸爸玩游戏。她咿咿呀呀大叫出声,表示宝宝也想参与。
“你俩有没有谱啊?这是闹啥呢,禾儿,不是说下午三点就要来家采访了吗?这都快吃午饭你还不收拾收拾,看你们屋子乱的。”方秀珍端着卢向阳的药走了进来。
“我这就收拾。”林青禾说着就瞪了卢向阳一脸。
最后林青禾还是穿着她那件鹅黄色的羊绒大衣,特意选了黄色的发绳来扎麻花辫。下半身穿了一件黑色灯芯绒长裤,配着一双小高跟。还少见的擦脂抹粉画了淡妆,安安在林青禾化妆的时候看直了眼。小肉手不停在空中往前伸,嘴里嘟囔着,“要要要。”
“小丫头,话都不会说,还挺爱美!”林青禾笑了一声。
……
下午两点半,张丽红敲响了大门。
“张主任,好久不见。”林青禾上前和张丽红握手打招呼,“这是我母亲,那是我的爱人,你也认识的,他怀里的是我闺女。”
“青禾好久不见,今天这里没有什么主任不主任的。你就把我当做最普通的记者。”张丽红难得地笑了笑,显得她以往一贯冷漠严肃的面容都有了几分亲切。
今儿没有下雪,采访就是在院子里进行的。
林青禾一本正经,思索着腹稿。
“林同志,我想请你谈谈你的高考经历,这也是之前来信的同志们最想知道的。”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在梦想这条路上行走。高中毕业后,很幸运被老师推荐进了我们公社中学。和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不同的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职业使我不得不继续学习。所以说起我复习的时间,应该比大多数人都早吧。准确说从我1974年毕业后一直在学习……在公社中学任教期间,我是东北省报的通讯员,后来有幸通过我的联络编辑高文希同志进入了省报成为记者……随军后我非常荣幸地加入了京都军报的大家庭……”
“因为工作关系我可能比大多数考生都清楚一些数据,540万人的报考,27.3万人被录取。长者已过而立,已婚已育,少者尚未加冠。时代造就了我们,国家选择了我们……”
“我相信从这次高考以后,我们的祖国将会涌现出更多人才,经济,兴业兴产,助力经济发展;治学,著书立说、传道授业解惑,传承千年文明、开创时代新学。”
“那林同志对于自己取得现在的成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这只是我人生的一小段,这是对过去坚持学习的自己的一个交代。未来一定还有无限可能。我想说,爱是形而向上的引力。我感谢祖国,给了我们安定祥和的学习环境,我感谢单位在我需要时给了我假期,我感谢我的家人任何时候他们都在背后支持我。正是因为我生活在这些爱里,我才会不断要求自己进步。”
“我最后想说的是,作为北大中文系七七级新生,我在京都等着校友们尽快报到。来年三月相约京都、相约北大!趁此机会我也给军报的所有读者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军报的读者同志们,一九七八年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安康!”
……
年前最后一次复诊那天飘着鹅毛大雪。他没让林青禾陪着,一个人就去了医院。
刚好早上方秀珍在早市上买到一斤羊肉,她一个上午都要忙着炖羊肉。安安也没人带,林青禾在家正好能带孩子。
医院里,卢向阳很快就检查好了,他的腿伤基本已经恢复了,只要注意着暂时不要进行激烈的训练就可以了。
拿到复诊结果的卢向阳没有马上离开医院,而是再次走进外科办公室。今天徐莹不在,是李文清值班。
“卢同志,还有什么事吗?护士没找到你的报告吗?”李文清疑惑地问。
“不是,报告已经拿到了。嗯,是这样的,李医生,我想问问结扎是在你们这做手术吗?”卢向阳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说到后面就顺溜了,没啥,这没啥。他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啥?”李文清惊讶地都带上了东北口音。
一小时后,卢向阳出了手术室。
回到家后。
“医生咋说啊?”林青禾陪着安安玩皮球,见人回来了就问一声。
“没啥事,就让先不要训练。”卢向阳道。
“那怎么还有药?”
“哦,那是消炎药。”
“饭得了,出来吃饭吧。”方秀珍在院子里喊了。
“走咯,安安来,爸爸抱你去吃饭。”卢向阳看向安安的眼神更柔和了,这是他和小禾这辈子唯一的宝贝。
安安被卢向阳举在了头顶。
中午,方秀珍炖了红烧羊肉,炒了两盘蔬菜。卢向阳不敢吃羊肉,只夹蔬菜。
“咋了阳子,这羊肉不合口味啊?”方秀珍问。
卢向阳夹着萝卜的手一顿,他脸色有些不自然,“不是。妈,李医生让我多吃蔬菜呢。”
“那你多吃点,早知道我就做清汤的了,这样也不油腻不辛辣。”
林青禾狐疑地打量了他两眼,总觉得有些奇怪。
“没事妈,你们吃。”
……
饭后,卢向阳就骑着自行车回团里了。
江文睿办公室。
“我长话短说。之前不是推荐你上军事进修班了吗?初三你抓紧过去考试。考上了,三月给我去颐和园那边的党校干部班报道。上次你立功了,我给压着了,就发了奖金。就是等这时候,要抓住机会啊。”江文睿拍了拍卢向阳的肩膀。
“是!团长。”卢向阳敬了一个军礼。
“好。那接下来我和你谈谈78年的工作计划……”
另一边后海四合院里。
林青禾始终觉得刚才吃饭的时候卢向阳表情怪怪的,她返回房间正想要找到刚才卢向阳带回来药。就听到从厨房中传来的,她妈喊她的声音:
“禾儿,过来帮我炸丸子!”厨房里方秀珍叫着闺女,今年就他们四口人过年,年夜饭从今天就开始提前准备了。
“来啦。”林青禾皱着眉把熟睡的安安从大床上抱进摇篮里。
一下午林青禾都被方秀珍指使得团团转,又是做豆包,又是炸东西,还要剁馅和面包饺子。小小的厨房里,母女俩忙得前后脚跟都差点打架。林青禾也顺理成章地把那点疑虑忘在了脑后。
等卢向阳到家的时候,萝卜丸子、蛋饺、酥肉都炸好了,整个小院都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1978年2月6日,除夕就这样到来。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