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芳还没来得说话,就见狗蛋笑眯眯地过来抱起团团:“团团说得对,走,和哥哥坐在一起看电视呗?”
“好哦,”团团抱住他的胳膊,“要举高高哦。”
“没问题!”
狗蛋笑眯眯地抱着团团去找了个位置坐下了,团团看电视的时候可安静了,狗蛋一手拿着蒲扇给她扇风,一边和她一起看电视。
福娃和毛蛋的凳子好像长了钉子一样,扭来扭去一点都不安分,被杨老汉嫌弃地赶走了:“站着看去。”
二人笑嘻嘻地去了旁边,还有好些孩子在那呢。
刘香莲也带着福宝来了。
福宝也是大姑娘了,长得像刘香莲,说话细声细气的,性子有些腼腆。
嫣嫣刚洗了头从新院子那边过来,她一手拿着毛巾正在擦头发,福宝见到后便去帮她擦,嫣嫣坐在凳子上,小声地和福宝说起开学的事儿。
她们两个都通过了镇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九月就要去县中学报道了。
“我妈说我就住在以前月华姐姐住的小房间,月华姐姐走了以后,那个房间没人住。”福宝说道。
“那我们离得不远,周末你回家吗?咱们还能一道回来呢。”
嫣嫣笑道。
福宝好奇地问:“嫣嫣你们也租了房子吗?”
嫣嫣还没说话,孙桂芳就在一旁坐下笑道:“我们在东门巷那边住,福宝还没去过呢,等去了县城,也来认认门。”
“好。”福宝立马明白了,不是租的,是买的,不过他们家也买了房子,这事儿杨继北夫妇叮嘱她先不告诉别人呢。
孙桂芳给嫣嫣量了一下肩宽,然后就去忙了,福宝挨着嫣嫣坐下,小声道:“我会保密的。”
“没事儿,”嫣嫣抓住她的手,眉眼弯弯道:“我妈给我做了一个特别好看的书包,走,我带你去看。”
“我妈也给我做了,不过还没做完,瞧瞧你的去。”福宝笑着和嫣嫣去她房间看书包了。
团团瞧见二人往那边走,立马下了凳子:“我要去看姐姐们。”
说完就跑掉了。
狗蛋笑了笑,手里的蒲扇转向自己,慢悠悠地扇着风。
“他长得真好看。”不远处,两个年轻姑娘时不时盯着狗蛋看两眼,其中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姑娘红着脸道。
“表姐,他小时候可调皮了,我还和他打过架呢。”双辫子白衬衣的姑娘瘪嘴道。
“那都是小时候的事儿了,他现在可是老师。”蓝衣姑娘为狗蛋争辩着。
“表姐,”双辫子姑娘狐疑地看了眼她,“你可别动心思啊,我可听人说了,人家有心上人,也是老师。”
“啥?”
“真的,你别想了。”
杨继西拿着瓜子从旁边过路,听到这话又见狗蛋身旁也没人坐,于是过去坐下了,还塞了一把瓜子给他:“狗蛋。”
狗蛋无奈地看过来。
杨继西眨了眨眼:“承江啊。”
狗蛋露出大大的笑:“西叔您说。”
“听说你有心上人了?”
狗蛋脸一红:“谁说的?我还没追到人呢。”
“那就是有了心上人嘛,”杨继西嗑着瓜子,“也是老师吗?”
“是,”狗蛋有些不好意思道,“她比我大一岁,就是县里的人,我教语文,她教数学,还是我班的班主任呢。”
“哟,那这姑娘不错啊,”杨继西夸赞道,“你可得加把劲儿。”
“在努力了,”狗蛋想了想又低声问道,“她八月底生日,西叔,你说女孩子都喜欢啥啊?”
杨继西停下嗑瓜子的动作,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当初给你婶子送东西送得不是很合她心意,不过她每次都笑着收下,还说很喜欢,后来我才知道,她只是喜欢我,所以不管我送啥,她都喜欢。”
狗蛋:……他是想请教送啥礼物,可不是听他们那些甜蜜的事儿的。
见他带着点怨气看自己,杨继西挠头:“我回头问问你婶子,不过你自己也要有打算啊,她喜欢啥你都不知道?”
狗蛋仔细想了想后说:“她喜欢钱,每次发工资的时候,她能高兴一整天呢。”
杨继西点头:“那就送红封吧。”
“送多少合适啊?”狗蛋茫然道。
“……反正我们家所有的钱都是你婶子管着的。”
“……叔您别说了,这好像不是一码事儿。”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齐刷刷地看向电视。
睡觉的时候,杨继西就提起这个事儿,孙桂芳正在用他给买的东西擦脸,闻言笑道:“现在的小年轻和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了,你知道现在的彩礼是什么标准吗?”
“什么标准?”
杨继西还真没注意这些。
“手表啥的那些就不说了,什么十八条腿啊,二十八条腿啥的。”
孙桂芳躺下后笑道。
“腿?”
杨继西立马反应过来了:“我懂了我懂了,就比如说一个小衣柜,那就是四条腿。”
“没错,棉被那些还没算呢。”
孙桂芳笑道。
“现在的日子好了,生活也跟着变化了,”杨继西点头,“对了,崂山那边还在闹呢,就不搬出来。”
“我也听康嫂说了,这地方都找到了,房子也在建了,可人不出来,那村子里的房子可咋整?”
说来这劝说崂山人搬出崂山的计划,已经实行很多年了,可就是没办到。
当初还想着强制分配到每个生产队呢,结果人家压根不搬出来,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前年终于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地儿给崂山人居住,就开始建房,想着房子有了,你们总得搬出来了吧?
可这又过了两年,崂山那边的乡民还是不愿意出来。
夫妻二人说着话,没多久便睡着了。
团团喜欢挨着嫣嫣睡觉,所以没有在他们房里。
嫣嫣这会儿还没睡,房里的灯亮着,她正看书。
这是初一的书,狗蛋给她的。
团团在床上翻了两天,见她还不睡觉,顿时坐起身来:“姐姐,你再不睡觉,我就骂人了!”
嫣嫣扑哧一笑,把书合上,来到床边弯下腰看了看她生气的小脸:“那我去喝点水回来就睡。”
“我也要去。”团团赶紧下了床,嫣嫣牵着她的手去喝水,也不用去老堂屋那边,这边的灶房里就有水,结果二人刚走到灶房门口,就听见似乎有人在老院子那边说话。
嫣嫣赶紧让团团去找杨继西二人,让她别大力敲门,她自己则是手里拿着两个木棍,屏住呼吸看着小菜地那边。
七月份,月色亮得很,所以二人出房间时也没有开屋檐下的电灯,因为怕吵到父母休息,所以也没说话,那边翻墙而进的人根本没发现她们。
杨继西冷着脸大步走过来,见嫣嫣拿着木棍,二话没说就接过木棍,然后让她躲在灶房里,别过去。
嫣嫣有些担心地看了看他,不过还是选择不拖后腿,没多久,她便听见棍子打人的声音,还有人的痛呼声,接着杨继西一声厉呵。
“哪里来的贼!”
孙桂芳也跟着扛着锄头冲了过去,一人给了几下,然后大喊着抓贼。
狗蛋和杨大奶奶那边听见动静后,纷纷拿着家伙跑了过来,听声音就是把人给抓住了。
嫣嫣打开灶房门正要过去,就见团团拿着狗蛋给她做的小木剑,小炮仗似的从她面前跑了过去。
“团团!”
嫣嫣一惊,赶紧追过去,结果这小家伙跑得还挺快,团团啊呀啊呀地叫着,然后跑到那三个人面前,拿着小木剑就往他们身上戳。
狗蛋等人见此都忍不住笑,最后嫣嫣把人抱走了。
三人瞧着都眼生,其中两个人是院墙进来的,另外一个在院子外望风,被狗蛋从外抓住了。
用绳子把三人都捆住后,狗蛋跑到大柳树那,对着副队长家大喊着:“副队长!抓贼啦!”
副队长睡得迷迷糊糊的,总感觉有人喊自己,一直到赵长国大力拍门,他们夫妇才惊醒过来。
“啥?杨家大院有贼?!”
这还得了!
副队长让赵长国去喊几个人,顺带把队长也从被窝里叫出来。
不一会儿,杨家大院就来了十几个人,队长和副队长面色严肃地看着被大伙儿围在中间的三个人:“天亮后送到派出所去。”
“太猖狂了!”
“是啊,肯定是来偷电视机的!”
“心也太黑了!”
这三人垂着头,也不敢求饶,刚才挨了一顿打,现在都很畏缩。
孙桂芳已经带着两个孩子回房睡觉了,团团还好,一会儿就睡着了,嫣嫣就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再不睡,你明儿可没精神和你狗蛋哥哥上山玩儿。”
孙桂芳道。
“妈,”嫣嫣抿了抿唇说道,“咱们要不把柴房给挪开,把原来的小菜地弄成柴房,这样老屋和我们这边就是一个院子了,有啥事儿咱们心里也有数。”
葱头这两天没在家,被杨二奶奶带到铺子上待着呢,就想着葱头年纪大了,也到外面溜达溜达。
“这倒是个主意,反正现在地也多。”孙桂芳点头道,就说家门口就有两块地,如今也是种上了菜的。
天一亮,杨继西等人就把三个贼送到了镇上的派出所,这一路就差敲锣打鼓地告诉大伙儿晚上得小心点,有贼!
路过铺子的时候,杨继西跟杨二奶奶说多下点面,待会儿他们回来吃,这都是帮着他们家送贼的人,可不能让人家饿肚子。
杨幺妹端着一大盆发好的面团过来:“娘,咱们蒸馒头,这面团我昨晚上就发好了,本来想着多蒸点出来,平安出去玩儿的时候还带着去吃,结果这不是下雨了吗?不去了,咱们给蒸了。”
“行。”杨二奶奶让杨二爷爷烧火,她和杨幺妹把馒头弄好就能上过蒸了。
杨继西他们在派出所还待了一会儿呢,等他们回来时,馒头刚上桌没多久,杨幺妹还做了一锅蛋花汤,除了杨继西外,还有五个人,每个人一碗蛋花汤,三个大馒头。
馒头蒸了两锅出来,管够的。
侯长亮他们还送来了玉米粑。
杨继西三两下吃完馒头,喝完汤后,便坐在角落摸着葱头的脑袋。
杨二奶奶还在那骂呢:“这也太不是东西了!我记得从前就是不关门,也不会有人偷啥东西。”
“二婶,那是因为从前家家户户都穷,没啥好偷的,现在日子好过了,家里也添了些东西,这贼不就开始惦记了吗?”
“是啊,你们家柴房我觉得可以打了,这样两个院子就成一个,前后都能瞧见挺好。”
杨继西点头:“嫣嫣也是这么说的,兄弟们还得请你们帮帮忙,回去帮我把柴房给顺开,小菜地当柴房,这样院子也开阔些。”
当初柴房在那,也是想着能遮挡住杨老汉那边的目光,现在都过继这么多年了,早就是两家了,看不看也没啥。
杨继康他们的柴房还在那边挡着呢。
“一句话的事儿,客气啥。”
“就是,冲着二婶这么好吃的馒头,我也冲在第一个啊!”
杨二爷爷被他们逗笑了:“那就再多吃些,锅里还有呢。”
杨幺妹又给端出两大碗馒头出来,招呼他们尽管吃。
平安在裁缝铺那边喊她,说有人来做衣服,杨幺妹这才解下围裙过去了。
一行人回到生产队时,杨大爷爷和葱头也跟着回去了。
队里好些人都在说杨家大院进贼的事儿,一时间没有院子的人家也想着要不要起个院墙啥的。
回到大院时,杨继西发现家里也有不少人,围着孙桂芳问昨天晚上的事儿,把发现贼人的嫣嫣和团团一顿夸,而杨继西和孙桂芳却一阵后怕。
这要是孩子莽撞一点,那可要出大事儿的。
好在嫣嫣是个机灵的。
杨老婆子见他们在拆柴房,想了想后,拉着杨继东道:“我们这边的院子,被你大爷家的柴房给挡住了,这样他们倒是一个院子,咱们这边有些单家独户的味道,你去劝劝你大爷和大娘,把柴房拆了吧。”
“大爷他们能愿意吗?”
“这有啥,”杨老婆子怕贼得很,“咱们那小菜地不要了,给他们当柴房,走,我和你一起去跟他们说说。”
杨大爷爷和杨大奶奶没拿这个主意,而是让康嫂拿。
自己还能活多久?这房子以后还是小辈们住的。
康嫂骑车孙桂芳家的自行车去了镇上,给杨继康打电话问这个事儿,杨继康说可以拆了,也不用杨老婆子他们的菜地,他们家本来就有菜地的。
于是拆完杨继西他们这边的柴房,乡亲们又帮着拆杨继康家的,搭建好两家的柴房后,整个院子拉长看开阔极了。
毛蛋骑着自行车搭着弟弟妹妹可以绕杨家大院转好大一圈呢。
“拆了也挺好。”孙桂芳坐在厢房门口,看着面前这长长的院子笑道。
嫣嫣正给她编辫子,闻言笑着说:“以后三奶奶骂毛蛋哥哥的时候,我们这边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说他,就是团团和她吵架,咱们整个院子都能看热闹。”孙桂芳无奈道。
“又不是团团招惹她的,”嫣嫣轻哼一声,“哪一次不是她故意招惹团团的?”
抱着一个大梨子正在啃的团团忙碌偷闲回道:“就是就是。”
杨继西这会儿背着手看柴房挪开后这下面有些不平的地,接着又看了看老房子。
杨二爷爷一手拿着蒲扇,一手端着搪瓷杯送老堂屋里出来,见他盯着房子看便知道他在想啥:“别想拆房子啊,有这个钱,还不如把镇上那房子给翻修咯,这老家的房子能住人就行了,不那么多讲究。”
“再说咱们都住在那边的房子里,这老房子多是客人来的时候住。”杨二爷爷喝了口茶,见葱头躺在三角屋那边,也放下心。
“我就瞧瞧。”杨继西轻咳一声道。
现在院子里的房子连起来一看,就只有他们家的老房子是最旧的,杨大爷爷他们修的是砖房,杨老婆子他们住的是木房,他们这边一半木头一半砖头,瞧着倒是有些不伦不类的。
不过住着倒是舒服。
杨二爷爷这话也没说错,有那个钱还不如修一下镇上的房子,不过眼下杨继西也没着急修铺子那边,再等等看。
很快杨继西他们家看电视的人就少了些了,因为队里另外两户人家买了电视,离得近的就去那边看了,杨继西他们这边就小溪沟和副队长这些人来看。
这也能坐在堂屋里好好看,不怕晚上下雨了。
看见好笑的,一屋子的人笑个不停,而孩子们要是不爱看,就会在杨家大院你追我赶地来回跑,现在院子这么大,他们玩得特别开心。
九月,杨继西夫妇送杨二奶奶还有嫣嫣去县里,嫣嫣要在县里念书,杨二奶奶就过来照看她,杨二爷爷守着铺子,赶集日的时候,孙桂芳或者是杨继西就会去铺子里帮忙,如果实在忙不过来,对面还有杨幺妹他们呢。
所以杨二爷爷一个人在镇上他们也不会不放心。
“嫣嫣,把自己的东西放好,你现在是大姑娘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孙桂芳说道。
“知道啦。”嫣嫣高高兴兴地提着自己的衣物书包啥的进了自己选择的房间。
房子装修后,又明亮又好看,嫣嫣喜欢得很。
张姨知道他们今天搬过来,也带了东西过来串门。
杨二奶奶热情招待着。
杨继西和孙桂芳做了饭,请张姨一家过来吃,栓子和锁子已经是少年了,他们和嫣嫣这些年也见过很多次,没有啥陌生感。
一口一个嫣嫣妹妹,还说上学的时候他们是一路的,早上可以一块儿走。
不过放学的时候就不是了,因为栓子是高三,锁子是高一。
他们还要上晚自习呢,中午和晚上都不在家吃饭的。
结果杨继西一问早上啥时候上课,二人也愣了一下:“七点十分开始早读课。”
“那不得六点五十几就出门了?”
杨二奶奶惊讶道。
这念书还真是辛苦啊。
嫣嫣掩嘴一笑:“那早上就不能一道走了,我们早上八点上课。”
“是啊。”团团有模有样地点头。
锁子摸了摸团团的小辫子:“你知道啥啊,就‘是啊’。”
团团啪地一下拍开他的手,气鼓鼓地道:“不可以随便摸女孩子的头!”
早就知道这妹妹脾气是个暴躁的,锁子也不和她计较,孙桂芳指着锁子的手背:“你把哥哥的手都打红了,你说疼不疼?”
团团看了眼故作委屈的锁子,拿起一旁干净的小勺子,给锁子舀了两个肉丸子放在他碗里:“吃吧,补一补。”
张大哥和张大嫂笑得不行,栓子还把手伸到团团面前:“你也打我一下。”
团团抱着自己的小碗就不挨着他们坐了,跑到嫣嫣身旁坐下,嫣嫣忍着笑,也给她舀了两个肉丸子:“快吃。”
晚上杨继西请杨继北还有杨继南以及福宝过来吃晚饭,一是认认门,二是杨二奶奶二人住在县里,他们能照看几分也好。
谁也没问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杨继南他们还提着东西上门,福宝挨着嫣嫣还有团团一起坐,三人说说笑笑的,吃过饭还帮着一起收拾。
团团人太小了,杨继西不让她忙,团团就生气,孙桂芳见此给她塞了抹布:“擦桌子去。”
有了活儿做,团团才心满意足地拿着抹布跑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杨继西夫妇就带着团团坐上早班车回了镇上。
“团团是跟我们回队里,还是在镇上陪爷爷呢?”
“在镇上陪爷爷,晚上我要挨着枣子姐姐睡。”团团叉腰道。
杨二爷爷笑盈盈地点头:“好。”
“那我晚上过来睡。”枣子拉着团团的小手道。
平安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他是住校的,本来杨继西他们在平安上中学时,想着让平安住东门巷,但杨幺妹和刘章说男孩子,让他皮着,等高三的时候再说走读的事儿。
所以平安就住校了,这小子走在哪里都吃香,杨二奶奶说了,她和嫣嫣在县里住的时候,就让平安周末过去住。
王小松则是住亲戚家,他第一年没有考过,第二年才考上初中的,不过现在的成绩也不错。
王大嫂也不求啥了,能和狗蛋一样考上中专师范出来做老师那也不错的。
杨继西夫妇在铺子上吃了午饭后,杨继西骑着自行车搭着孙桂芳回生产队,结果在路上听见有婴儿的哭声。
刚开始二人还以为是听错了,但当他们停下车仔细听时,才确定真没听错,于是顺着声音在路边的林子里找到了两个用布包起来的婴孩。
孙桂芳拉开一看,两个都是女娃,而且瞧着刚睁眼没多久。
“作孽哦!”
孙桂芳骂道。
二人赶紧带着孩子又回到镇上,先在铺子上给她们兑了点羊奶喝,接着把孩子送到派出所。
民警看着他们抱来孩子:“你们捡的?”
“是,在松树林那边捡到的,刚喂了羊奶,”孙桂芳应着,“咋,还有人捡到了?”
“这几天送来了十几个,这些人也心狠,生下来看是姑娘,就给丢了。”
民警接过孩子,顺带摸了摸她们的头,都没发热:“有几个烧得厉害,都送到县医院去了,这两个孩子你们应该发现得比较早,所以没啥事儿。”
杨继西和孙桂芳闻言眉头微皱。
等回到生产队,又听康嫂说赵五媳妇儿今儿早上赶集回来,也发现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娃。
“手上多了一根手指,”康嫂指了指自己的右手道,“六根手指头,不然也不会丢了。”
“这都是啥事儿啊,”杨大奶奶气得很,“丧良心哦!”
“计划生育给闹的,”杨大爷爷说,“超生了,不愿意交罚款,背着生下来结果不是男娃,就给丢了!以后会遭报应的!”
“这怪政策吗?怪的是人心!”
杨大奶奶骂道,“没计划生育前,就没人丢女娃了?我看是重男轻女闹的!”
杨大爷爷说不过,干脆岔开话题:“我今儿去赵五家看的时候,听赵五爹的意思,想着捡到了也是缘,就给养着。”
这个年头,捡到孩子也不用经过同意后再领养,直接带着孩子去派出所上户口,然后带个证人说明这孩子确实是捡来的,不是买来的,就能上户口了。
不只是他们镇子发生弃婴,隔壁县也出现了,为了这事儿,队长隔三岔五就开会,警告大伙儿千万别犯糊涂。
这让怀着孩子的人都被盯得很久,要是你生了娃后,孩子忽然不见了,那就得举报你。
郭红二胎生下了一个儿子,赵长国等孩子满月酒后,便出去打工了,每个月把钱寄回来。
郭红带着孩子来家里串门时,和孙桂芳道:“我公婆说,今年过年把家分了。”
孙桂芳正在做鞋面,闻言问道:“咋分啊?”
现在分家也没说啥父母在不分家了,家里过得不舒服,或者是人太多住不下,就会分家,没有那么多闲话。
“爹娘跟着我们过,大哥大嫂他们单过。”
百姓爱幺儿,现在分家都是跟着小儿子过,跟着大儿子倒是少了。
“那你们还住小杨树那?”
那房子可有些小了,而且没院子。
“不,我们肯定要另外建房的,”郭红想了想道,“但也不能离得太远,到底是亲兄弟,住近一点,有啥事也能招呼一声。”
“也对。”孙桂芳点头。
副队长家还挺团结的,分家也是因为孙辈多,眼瞅着一个比一个大了,那房子不够住才分家,没必要建房太远。
这天晚上,赵五笑眯眯地过来找杨继西买糖。
“我大闺女定下日子了,就这个月二十,你可得来帮我干点活儿。”
赵五家大姑娘都二十了,杨继西一边给他称喜糖一边点头:“成,我一大早就过来。”
“帮忙做饭的人够吗?”
孙桂芳也问。
他们在厢房这边,那边堂屋里放着电视,有好些人在看呢。
“就等你问这话,”赵五哈哈一笑,“还得请弟妹帮帮忙。”
“这有啥,我和西哥一定到。”
孙桂芳笑道。
到了那天,二人一大早就来到赵五家,一个帮着做饭,一个帮着摆桌椅板凳,然后布置院子啥的。
看着赵五夫妇因为女儿出嫁而哭得稀里哗啦的,孙桂芳的眼睛都跟着红了,她拉着杨继西低声道:“我都不敢想嫣嫣和团团出嫁时,我会哭成啥样。”
“不想这个,”杨继西想都不敢想,“闺女还这么小呢,不想这个。”
团团蹦蹦跳跳地过来,牵着二人的手:“妈妈哭啥?”
孙桂芳一把将她抱起来:“没啥,你兜里咋这么多糖?”
“哥哥姐姐们给我的,”团团捂住自己的两个衣兜儿,“回家再分给你们吃。”
“好。”杨继西接过人,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团团看得更清楚,团团看着赵家姐姐穿着好看的红衣服,戴着红花,这会儿都快走到小桥那边了,还转身过来冲这边挥手。
小小的她并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姐姐会哭,只知道那天的糖很甜,赵家姐姐比以前的每一天都要好看。
周大舅过七十大寿,又正好是周六那天,于是杨继西一大家子的人都去祝寿了。
周大舅比前几年看着头发白了不少,但精神十分好,声音也和以前那样洪亮,看着团团和嫣嫣后冲她们猛招手。
姐妹二人笑眯眯地跑了过去,对周大舅说了好些生日祝词,周大舅听得笑眯眯的,最后一人抓了一把花生糖给她们,让她们去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儿。
周家人多得很,近几年又添了几个小的,杨继西都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反正都是自己的晚辈没错了。
孙桂芳就更分不清了,当听见有人叫自己姨婆的时候,孙桂芳一脸恍惚,她都做婆婆辈了吗?
回到家那几天,孙桂芳没事儿就捧着镜子看自己的脸。
这天杨继西洗了澡出来就瞧见她这样子,于是好奇地凑了过去,看着镜子里的他和孙桂芳问道:“咋了?”
“转眼我们都结婚十五年了,我们也快四十岁了。”
孙桂芳道。
“你才三十五,我也才三十六,还有好几年呢。”杨继西说。
“我都做婆婆辈了,”孙桂芳还是有些感慨,“老了,少吃点辣椒吧。”
杨继西擦头的动作一顿:“不关人家辣椒的事儿啊,我今儿晚上还想去吴大哥家买条鱼来红烧呢。”
孙桂芳扑哧一笑:“行,买大一点,和大爷他们一起吃。”
“好。”杨继西应着,去买了三斤多的一条鱼回来,再做了几个小菜,请杨大奶奶和杨大爷爷过来吃饭。
欢欢和乐乐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住在他们县里的房子,康嫂照看二人。
杨大奶奶他们去县里住了几天,感觉不如老家自在,所以就回来了,田地也还在种,不过是请人干活儿。
等过年的时候,杨继西发现回来的那些人,好几个腰间都别着呼机,杨继东就有一个,今年过年他们夫妻都回来了。
比起依旧朴素的杨继康,杨继东夫妇可以说是队里打工人中最“时尚”的。
比如沈凤仙那一头大波浪,小皮衣,还有小皮鞋啥的,杨继东那分成两边的发型,以及呼机。
“我这个是二手的,你们知道啥是二手吗?就是那些有钱人用了后觉得没意思,就给卖了,然后人家去买大哥大,我们就买人家用过了的。”杨继东坐在自家堂屋门口大声道。
杨继西他们坐在自家院子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
“啥叫大哥大啊?”
有人问了。
“那玩意儿就是能随时带在身上的电话!咱们这边还在用座机,人家那直接别在口袋里,或者是屁股后面,那就叫移动的电话,大哥大。”
杨继东比划了一下大哥大的样子:“你们知道一部新的大哥大多少钱吗?”
“多少?”
吴和国问。
杨继东比了三根手指出来。
有人咽了咽口水:“三百?”
杨继西夫妇也过来了,狗蛋见他们过来,赶紧给他们端了凳子,请他们坐下听自己老爹吹牛。
沈凤仙闻言轻哼一声:“三百就想要一个大哥大?做梦都不敢这么做的。”
“那不会是三千吧?”
李燕燕倒吸一口凉气。
“再猜。”杨继东说。
“好家伙,三、三万??”
赵五瞪大眼。
“没错,就是三万,一部新的大哥大,三万块!”
杨继东点头,看着大家震惊的模样,他啧了一声:“咱们以为三万块多,可人家觉得三万块,就和三块钱一样,这就是富与穷的思想不同。”
“三万块……那得多少钱啊。”
“都是万元户了,结果只买一个带在身上的座机,那一天天的有那么多电话打吗?”
“就是啊,三块钱我能去继西他们的铺子里打多少个电话了,这三万块,我这辈子都打不了那么多钱的电话费!”
这话惹得大伙儿一笑。
沈凤仙闻言也笑:“人家都是大老板,拿来联系的人也是大老板,谈生意都是几十万的谈,三万块算啥啊,你们还是得出去多见识见识,现在外面多的是万元户,十万元百万元的也不少呢!。”
“杨大嫂这头发也好看,我看县里也有人烫这个,”郭红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我生了孩子后,这头发一天比一天少,不敢去烫。”
“你这想法错了,头发少,就得烫我这个头,看着多,”沈凤仙拉着她连忙道,还转头看向孙桂芳,“你也可以试试,你长得好,烫啥头都网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