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山楂雪球

    晚上称得上是一夜无梦, 叶瑜睡得很香,大概是突然放松下来的缘故,他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全身酸软, 脑子发懵, 起身下床时脚一软, 差点连着薄被一起摔在地上。

    早饭吃得丰盛,但叶瑜依旧没什么胃口,就着咸菜喝完一碗面疙瘩就饱了,而且他们家做的面疙瘩不是类似面片汤那种咸咸的汤食, 而是一种用黏稠面糊做的,只有小麦香气的,与米粥相似的主食,没油没盐,味道比较单一, 胜在搭配咸菜就很好吃。

    叶老太和叶母见他吃得不多, 纷纷担忧地皱起眉头,问他:“你中午想吃什么?要不要给你做红烧肉吃?”

    叶瑜一想到油腻腻的肉就没了胃口,因此他回道:“做素菜吧, 清爽一点的, 多放醋和辣椒的那种。”

    倒是叶河叶敬连连点头, “奶,我想吃红烧肉。”

    “吃吃吃,中午给你们做。”叶老太说完就在心里暗暗盘算着,家里有白菜和土豆,索性就做一道醋溜白菜和一道酸辣土豆丝吧, 再加上一道红烧肉。

    中午吃什么叶瑜暂时还不知道, 他只知道现在要开始准备晒盐了, 晒盐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挖一个蒸发池,面积略大但不用很深,因此村里青壮年只用了两个时辰便挖得差不多了。

    但此时的蒸发池平整归平整,里面却都是泥土,晒盐时盐里容易混入泥土,导致晒出来的盐不够精纯。

    因此叶瑜想了想,让叶父派几个人去坡上水泥厂里制作水泥,要足够涂满蒸发池五个面的数量。

    这事虽然暂时阻碍了他们晒盐的步伐,但并不妨碍他们兴致高昂,反正好事多磨嘛。

    坡上可不只有水泥厂,造纸厂和制糖厂都在这里,只不过制糖厂在背面而已,叶瑜心里有个野望,他希望这里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别的厂子。

    随着水泥厂轰轰烈烈的开火,上面粗壮的排烟管也有烟气冒出,叶瑜站在坡上观察了一会他们如何制作水泥,见天色不早了才转身回家吃饭。

    午饭纵然没有白米,但是高粱米配上香甜软糯的红薯也很好吃,尤其是将红薯切成块放在高粱米上蒸熟,这时属于红薯的甜蜜沁润到高粱米上,入口的高粱米就带着淡淡的甜味。

    酸辣土豆丝里面有红椒青椒和黄色的土豆丝,色彩鲜明,看着就很有食欲,吃起来也不遑多让,酸辣的味道极其开胃,而醋溜白菜和拍黄瓜是一样的,并不辣,酸味更重。

    十分清爽的一顿饭让家里人很是喜欢,因此那盘红烧肉除了叶河叶敬两兄弟以外,几乎没人碰,难得剩下三分之一。

    叶河对此很不理解,“肉这么好吃你们怎么都不吃?”

    叶瑜闻言羡慕地看一眼他,“难道你不觉得这么热的天吃肉根本吃不下去吗?”

    “哪儿会吃不下啊。”叶河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何会没胃口,特别是最近体力活这么多,他肚子早就饿了,天天中午能吃一大碗饭。

    叶母本来在笑着听他们闲聊,这时插话道:“你要是有河哥儿一半的好胃口我就放心了。”

    叶瑜叹气道:“我也羡慕啊。”他感觉叶河就是个大心脏,愁事永远不会留在心里,睡一觉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性格有时候是真的挺好的。

    “行了,你俩赶紧收拾收拾吃果子去。”叶老太把他们赶走,“我还忙着呢,你们摘回来的山楂得早点做成果酱,要不吃不完就该坏了。”

    山楂除了做果酱,还能做成山楂卷、山楂片、山楂糕和山楂雪球等。

    叶瑜喜欢吃山楂雪球,因此要了一部分山楂过来,都是清洗干净的,上面一丝水分都没有,他把山楂蒂去掉,然后用一根筷子从根部捅到上边,这样一来里面的籽也掉出来了,干干净净一颗山楂放在盆里。

    接下来就要开始熬糖了,糖稀在锅里化开,需要一边煮一边搅拌,叶瑜往里面倒了些白醋加快霜花形成,第一批山楂雪球严格来说是制作失败的,因为上面没能挂上糖霜。

    叶瑜反思了一下,觉得是他太着急了,糖稀还不够浓稠,所以第二次制作时他就耐着性子一直等到糖稀开始冒泡的时候,才把山楂倒进去,这下经过搅拌,山楂表面终于挂满了糖霜,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雪球。

    吃起来酸中带甜,很快就成为家里新宠。

    倒是叶老太做的几罐子山楂果酱无人问津,她说:“早知道就该让你多做些山楂雪球。”

    “这东西不经放,还是果酱好点。”叶瑜说。

    “嗨,你看家里吃它的速度,估计等不到坏的时候就全都吃完了。”叶老太笑着调侃道:“跟饿虎扑食似的。”

    这时叶老头给他们泼了盆冷水,“山楂凉性,还是少吃点为好。”

    “给各家分一分,也剩不下多少,叫孩子们解解馋呗。”叶老太有不同的意见。

    叶老头还是说不过媳妇,于是很快就闭上嘴,然而还没过多久呢,他没忍住馋意,又从桌上拿起一颗山楂雪球放进嘴里,起初是酸涩的,后面又带着甜,好吃极了。

    叶老太就当没看见他的动作,手上功夫不停,她包了几包山楂雪球吩咐叶河与叶敬送去他们小姑那里,秦家父子俩最近在帮村里人打家具,秦穆文和秦穆武两兄弟也跟着他们打下手,他俩用来练手的家具也制作得有模有样的。

    因为制作水泥再将其涂抹在蒸发池上需要的时间不短,所以趁着这段空闲的时间,叶瑜把莲子处理了,他领楠`枫着叶家人在所有收获的莲子凹陷处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其放在水里浸泡,大约泡上三到七天莲子就能发芽了。

    剪莲子的时候,桃花疑惑地问:“为何要在上面剪一个口?”

    叶瑜边剪边回答:“因为莲子的种皮比较厚,要是不剪开,它就没法顺利发芽。”

    叶大嫂听到这话,不由得感慨道:“宝哥儿看的书多,懂的也多,要是还有科举,怎么说都得供他考状元去。”

    叶瑜摆摆手,“没有没有。”还是得感谢送他过来的那路神仙附赠的金手指空间,这些知识都是他从里面的书中看来的。

    剪好的莲子被盛放在装满水的破碗里,叶瑜这几天早晚各换一次水,说实话是有点麻烦的,好在莲子只用了三天便发芽了,只要一想到莲藕的美味,他就有无限动力。

    发芽之后的莲子被他们埋进湖底的淤泥,叶瑜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长成,但他能做的事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

    水泥厂制作好的水泥第一时间被村民们涂抹在蒸发池上,水泥渐渐凝固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铁灰色的光泽。

    接下来的步骤就很简单了,先用大型的铁锅把叶瑜他们带回来的岩盐结晶体融化,再把融化后的盐水混合物倒进蒸发池里,最后经过太阳的暴晒,这些盐水混合物即可逐渐析出食盐。

    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是常见的粗盐,如果想进一步提纯,那所需要的工艺就是他们暂时没法做到的,索性粗盐已经可以入口,跟他们原来从官府买来的盐的纯度其实差不多。

    晒好的大颗粒粗盐铺满了蒸发池底,随便一扫就能收集起来,村里人看这景象纷纷乐得合不拢嘴,这代表着他们再也不会缺盐了。

    有人不可置信地问:“这就是盐了?”

    叶瑜点点头,理所当然道:“当然是盐,你可以尝尝看。”

    那人捻了些粗盐放进嘴里,咸咸的味道让他眼前一亮,再咸都不舍得吐出来,“真没想到制盐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本来就不难,像是造纸、制盐和榨糖,只要知道原理,在有原材料的情况下,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叶瑜说完暗想道,要真说困难,那就是各种科技发明了,像是发电、蒸汽机这一类的技术要复刻出来才是真的难上加难,古代原本就有的技术相比较之下就比较简单。

    “好啊好啊。”

    说这话的人是前任村长,他身体状况太差,已经很久没出来了,但一知道晒盐成功这件事,便不顾阻拦,就算拄着拐杖也要站到蒸发池边上,眼睛注视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盐,连嘴唇都在颤动。

    “当初选你接任村长,实在是选对了。”

    叶父陪在他身边,“这是宝哥儿从书上看来的,倒不是我的功劳。”

    “都一样。”前村长欣慰地说。

    他一直在这里看到盐全部被装到三个大麻袋里的时候才离开。

    这些盐可以用积分兑换,而且并不贵。

    村里缺盐的危机平安度过之后,村里也闲不下来,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渐渐成熟的庄稼,收割庄稼固然是件高兴的事,但同时也很累人,这段时间前后满村都很安静,连常年在村口树下讨论家长里短的妇人都没力气再出来,有那说话的时间不如躺床上睡一觉。

    虽然叶瑜不用收割庄稼,但别忘了,村里还试验种了两亩水稻,这正是他最关注的。

    他第一时间带着人到水田那里拿镰刀割水稻,两亩地用的时间短,水稻割完后,叶瑜搓了搓稻穗,见上面全是饱满的稻谷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稻谷脱完壳后一称,两亩地也就收获了一百五十斤糙米,完全比不得南边的产量,但总算有所收获,未来改良一下种植方法,未必没有机会收获更多。

    叶瑜留下了一些没脱壳的稻谷做种,决定明年多种些水稻。

    收完水稻,接下来就轮到其他粮食作物了,叶瑜全家齐上阵足足用了七八天才全部收完,到最后人人都累得够呛,在炕上躺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太过劳累,叶老太的腰病又犯了,这次跟以往还不一样,明显更严重了几分,疼得她都直不起腰来。

    叶父见此忙不迭地去请郝大夫。

    没一会儿郝大夫就提着药箱赶过来了,他把手指搭在叶老太手腕上,沉默半晌道:“还是老毛病,腰有瘀血导致的疼痛,很难根治,我先开个方子缓解一下吧。”

    “有两个方子,一个需要内服,一个是煎煮后用布包住,热敷于患处。这样双管齐下,效果应该会更好。”

    如今郝大夫用的药材都是在山里采摘的,种类并不多,但好在一些常用的都有,而且药效特别好。

    他边开药方边叮嘱,“日后老太太千万不能再过于劳累,弯腰多的活能不干就不干。”

    叶家人闻言纷纷点头应是。

    等郝大夫离开,家里就剩自家人的时候,叶老大便埋怨道:“娘你这次可听到郝大夫说的话了,以后别再逞强,收粮食的事交给我们就行了。”

    叶老太听得耳热,却也承认自己的问题,她耷拉着眉毛说:“我这不是闲不下来吗。”

    “您可以教杏花做做针线活。”叶二嫂提议道:“杏花的手艺还是差了些。”

    杏花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应了一声,“那奶您再教教我做饭呗。”

    “好,等我好了就教你。”叶老太扭头说。

    外敷的药材煎煮完成带着一股腥臭味,桃花用布将其包起来敷在叶老太的腰上。

    “奶,烫不?”

    “还行。”叶老太强忍着说:“烫是烫了点,但是能盖住疼痛。”

    过了最难受的那阵,她表情渐渐安稳下来,感叹道:“这药方果然有用,我的腰舒服不少。”

    她俩在屋里讨论药方,而屋外其他人也在讨论叶老太的腰。

    叶父跟他们商量道:“我记得回春堂的陈大夫于针灸一道也颇为擅长,要不回头我去一趟黑河村,把陈大夫请过来吧。”

    黑河村就是沈复所在的那个村,因为他们大多是黑河县城人,所以继续沿用了黑河之名。

    叶老二一听到这个主意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觉得可以,娘的腰痛今年好似更严重了些。”

    其他人也没意见,都同意了,决定明天就出发。

    第82章 针灸

    这次是私事, 因此叶父出行的时候就只带了叶海和叶瑜两人,而他们为了能尽早到达目的地,还特地从棚子里牵出驴车, 速度倒真是快了不少, 他们三个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黑河村。

    映入叶瑜眼帘的黑河村可比之前要有烟火气得多, 石头房子里都砌上了火炕,他们来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炊烟升起。

    再加上黑河村的村民在沈复的指领下开荒种田,经过这几年的耕种, 每年收获时至少也有几百斤粮食,省着点吃就不会饿死。

    叶瑜曾经问过他们为何不回黑河县城居住,毕竟修复总比重建容易,然而沈复的回答让他惊讶了很久,原来县城不止坍塌过一次, 好像是地底下一直有隐患, 经常不明缘由地下陷,要是他现在再去看一眼,就知道已经有一半沉到了地底下。

    沈复得知他们的来意后, 便遣人将陈大夫请过来, 让他们自己商议。

    陈大夫问:“是腰有淤血导致的疼痛?”

    叶父点头说:“我们村里的大夫是如此诊断的。”

    他沉吟半晌才开口:“这些年倒是少有针灸的机会, 怕是生疏不少。”

    “您的技术我们都相信。”叶父说。

    “那好,等我回去拿上药箱。”陈大夫应一声。

    药箱里有针灸用的针和拔火罐用的火罐,都是吃饭的家伙,自然必不可少。

    回村的路上,陈大夫趁着有空给叶瑜诊了次脉, 原本叶瑜觉得他身体挺好的, 应该没什么大毛病, 但陈大夫诊治的结果却让他愣了一下。

    “我之前说过你身体底子差,做不得劳累的活,虽然现在好了不少,但还是比不上正常人,而且这几年每个人身体都肉眼可见的健壮很多,只有你还是跟以前一样。”

    他皱眉说:“你这段时间里怕是累得狠了,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张弓,绷到极致就容易断裂,如果再加上换季,你很有可能会大病一场。”

    听到这话,叶瑜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叶父就紧张起来,他连声问道:“可要吃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陈大夫收回手,思考了一会答道:“我是不建议吃药的,病灶既然早就存在了,就该让其发出来,要不然小病憋到后边容易变成大病,只要多注意一点,身体一旦有难受的地方,就得停下来好生休养。”

    既然如此,叶瑜就暂时不想了,反正生病也只是一种「可能」,兴许他一直没事呢。

    随后陈大夫又给叶父和叶海诊治了一番,这两人都壮得跟头牛似的,身上一点病都没有,很是健康,非要说的话,叶海稍微有些上火,因此嘴里长了许多口疮,但治疗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喝几天黄连水就行。

    “吃黄连就算了吧,不吃我也能好。”叶海一想到黄连的苦味就打个寒颤,他实在是不想受那个罪。

    这也确实,陈大夫说:“不想吃黄连的话可以多喝水,再多吃些梨和冬瓜之类的。”

    在他们闲话的时间里,驴车逐渐靠近叶家村,等陈大夫再次抬头的时候就看到一座宽阔的湖面立在前方。

    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着微波,湖滩上全是刚冒出芽的牧草,其中夹杂着红的黄的小花,可以想象出来这些牧草真正长成时湖滩的美丽样子,跟小而茂盛的牧草比起来,湖滩上的各种树木就称得上是高大且稀疏了,有柏树、松树、柳树等。

    “这座湖是地震之后出现的?”

    叶瑜说:“是的,原本只是个深坑,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有水流进来,逐渐形成一座湖,我们在湖滩上种了许多牧草,希望能快些长成。”

    陈大夫闻言感叹道:“你们村生活真不错。”

    叶瑜则笑着回道:“我们村一向自给自足,就算没有朝廷生活也都差不多,不过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求的就是填饱肚子。”

    “说得好。”陈大夫称赞一句,人活在世求的不就是这些东西?

    驴车一到村口,今日守门的村人便将门从里面推开。

    叶父下车后率先问道:“上午没出什么事吧?”其实只是例行一问,他并不觉得短短一上午会出什么事。

    但没想到叶栓却点头说:“是有件事,方才来了一支商队,说是从南方来的,领头的商队头领说他们会在一处沙地上摆摊,咱们村若是有需要的东西,就可以过去看看。”

    “他们还给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可以进行交易的东西。”

    叶父拧眉问:“纸在何处?”

    “在我这。”叶忠挤过来说:“你瞧瞧,我看很有几样东西是咱们需要的。”

    叶父接过那张纸攥在手里,转头跟叶海交代道:“你先带着陈大夫回家去给你奶针灸。”

    “好。”叶海应一声。

    叶瑜固然好奇纸上写的是什么,但他想着他爹会带着那张纸回家,到时再看也不迟,现在还是他奶重要。

    陈大夫拎着药箱跟在两兄弟后边走到叶家,他在看到躺在炕上起不来身的叶老太后,就坐到凳子上捋一把胡子,开口道:“还请您将手伸出来。”

    他诊出来结果和村里郝大夫相仿,只是更细致几分。

    “要是有艾绒就好了。”陈大夫把在蜡烛上烧过的针插在叶老太身上的【阿是穴、大肠俞穴以及委中穴等穴位上】1,边针灸边遗憾地说:“艾灸的效果更好。”

    叶瑜问:“艾绒是什么?”

    “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者艾柱。”陈大夫解释道:“产生的艾热可以刺激人体穴位。”

    艾草艾叶一般在春天三月份生长。

    叶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下来陈大夫就不再说话,只专心给叶老太针灸,大约过了三刻钟的时间,他才挨个把针收起来。

    “原本只需要两刻钟,但是她是第一次针灸,再加上腰部的淤血状况比较严重,用的时间便长了些。”

    “而且一次针灸怕是没办法好全,至少按月针灸才行。”

    叶瑜认真听着陈大夫的叮嘱,然后说:“那就多拜托您了。”

    这是早就说好的,他们负责接送陈大夫,针灸一次的报酬是五斤粮食,够陈大夫一家吃上七天,而且因为路程较为遥远,陈大夫需要在叶家住上一晚,他们第二天再送他回去。

    “您慢慢坐起来试试。”陈大夫对叶老太说。

    叶老太小心翼翼地用手撑着炕坐起来,她惊喜地说:“竟然一点都不疼了,您这手针灸的技艺可真厉害。”

    陈大夫把针放回去,笑道:“都是老手艺了,但好些年没用确实有些生疏。”

    “您别谦虚。”叶老太迫不及待地穿鞋下地活动身体,“说句不怕笑的话,我从没躺这么久,身子都僵了。”

    “慢着些,千万别着急,累了就休息。”陈大夫又叮嘱她。

    这次还没等叶老太回答,就有人进屋掀开帘子,是盼娣,她说:“晚饭烧好了,要不先吃饭吧。”

    因为叶父一直没回来,所以叶老头拍板道:“别等他了,咱们直接吃。”

    晚饭吃的饺子,分别是韭菜鸡蛋馅和白菜猪肉馅的,配上醋就很好吃,吃完饺子还有一盘山楂雪球当饭后甜点,更是消食健胃。

    陈大夫见此很是惊喜,吃到一半问他们,“这山楂是从山上摘的吗?”

    “是啊,您要是喜欢,明天装点回去给孩子甜甜嘴。”叶老太高兴地说。

    “那就多谢你们了。”陈大夫一想到家里的小孙子很久没吃过甜甜的小食,便舍不得拒绝,他想着明日针灸的报酬少拿一些。

    一直到他们吃完饭叶父都没回来,如此一来叶瑜心里便越发好奇,也不知道那张纸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这种好奇导致叶瑜晚上稍微熬了会夜。

    等他爹回来之后,连忙问道:“爹,南方的商队是真是假啊?”

    叶父抹了把脸说:“应该是真的,他们不止通知了咱们村,好像附近还存活的村子都通知到了。”

    他把纸递给叶瑜,“你看看,我觉得有些是咱们村需要的。”

    叶瑜接过纸张后仔细打量起来,说是纸张,其实比较硬,更像请柬一些,纸面是凹凸不平的,右下角有花纹,他再三看过才发现是晨辉两个字。

    里面罗列着许多名字,像是大米、布匹、盐、兽皮、各种牲畜之类的。

    其他还好,其中最让叶瑜心动的是布匹,不知为何他们这里的棉麻产量不高,就更不用说蚕丝了,要真能换到布匹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商队能够给他们提供关于外界的情报,尤其是南方现在是什么样。

    叶瑜问:“爹,你要去吗?”

    叶父答道:“嗯,去看看。上面写的是三日后在沙地上开启集会,我们商量过,那处沙地应该就是原先村子集会的地方。”

    “他们说如果我们有闲置的兽皮也可以带到集会上,他们可以用东西换。”

    “那倒是可以去看看。”叶瑜想了想说:“到时带上我吧。”

    然而叶父却没同意,“你最近够累了,好好在家里休息吧,要是真像陈大夫说的那样发展成大病就不好了。”

    叶瑜早就把生病这事抛在了脑后,听叶父提起才想起来,但他不想放弃,便据理力争道:“我们得过去打听一下消息,虽然我并不想说,但事实如此,这事还是我跟绪哥儿更合适。”

    “况且陈大夫也没说我一定会生病,只是有可能罢了,如今还没到冷的时候,天气尚还炎热,我倒是没感觉有哪里不舒服。”顶多就是容易疲乏。

    叶父还是不同意,“那就让绪哥儿跟我一起,你留在家里。”

    叶瑜嘴都说干了也没改变他爹的想法,只能暂且放弃,等明日再战。

    他气呼呼的躺在炕上,难得热得满头是汗,把被子往边上一踹,瘫成个大字型,现在又闷又热,再加上木窗户又不通风,屋里沉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烦躁了一会,突然有人敲门,他翻过身喊一句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叶母,她手里端着一碗凉茶,将碗放在坐起身的叶瑜手里。

    “怎么?还发愁呢?”

    叶瑜摸着碗壁说:“还行,就是太热了,睡不着。”

    碗壁凉沁沁的,凉茶是菊花茶,十分清热去火,他喝了一口然后长舒口气,只感觉全身上下都凉快了下来。

    叶母等他喝完才开口:“就这么想去集会?”

    叶瑜闻言点头道:“是啊,如今咱们的消息太过闭塞,从别人口述中知道的事情,总不如自己亲眼看过,毕竟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那就去吧,你爹那儿我来说。”叶母接过茶碗说。

    “当真?”叶瑜顿时惊喜地跳起来。

    “你娘什么时候骗过你。”叶母揉揉他的头,宠溺道:“赶紧睡觉吧。”

    结果她话音才刚落,叶瑜突然蹦哒着下炕,她端着碗惊讶地问:“可还有事?”

    叶瑜苦着脸说:“刚刚忘记刷过牙了,喝完茶还得再刷一次。”

    叶母这才放下心来,瞥他一眼,纳闷道:“只是喝了茶,不必再刷牙吧,又不是吃了点心。”

    “茶水又不是白水,还是得再刷一遍。”要是不刷,他怕是一夜都翻来覆去睡不着。

    “行,那你去吧。”叶母也没阻止他,小小的习惯而已,无伤大雅。

    第二日刚起身,叶海就准备赶驴车送陈大夫回家,驴车上放着五斤红薯,和一小包山楂雪球、一小罐山楂果酱。

    叶老太说:“这是家里自己做的。”

    陈大夫没推辞掉,只好收下,只是等叶海将他送到地方,要回来的时候,将一罐防晒药膏塞到叶海手里,让叶海帮着带给叶瑜。

    等叶海离开,他解开草纸看了看。

    “爷爷,这是什么?”陈大夫今年只有四岁的小孙儿嘴里塞着手指,盯着纸里颜色鲜艳的果子流口水。

    “是山楂雪球。”陈大夫拿了三颗出来,“快去跟你哥哥姐姐们分一分。”

    “好!”几个孩子吃着山楂雪球眼睛亮亮的。

    陈大夫见此沉沉叹口气,如今这世道孩子们连糖都吃不上,能称得上是零嘴的,只有偶尔能摘到的野果。

    第83章 商队

    说回叶家村, 自从知道有集会开始,村里颇有些人心浮动的情况发生,毕竟他们这些年来几乎都老老实实待在村子里, 如今好不容易有件值得凑热闹的事, 不管是谁都想参与一下。

    然而为安全计, 还是要人先去探探路,经过商量,最后决定由叶父这个村长带头,队伍里包括叶瑜、叶忠、叶周远、叶海、王树几人, 还有褚绪风、贾一和贾二。

    让叶瑜没想到的是,岳师傅竟然也决定参加进来,她虽然算是叶家村的村民,但是几乎不怎么出头,存在感还没有她女儿强。

    叶父沉吟半晌便同意她加入, 既然有岳师傅, 那么她手下的镖师自然也会跟着,因此最后出发去集会的名单上一共有十一人。

    而当天下午又有两人风尘仆仆地赶过来,分别是邢小舅和赵二舅, 他们俩所在的村子也是附近除了叶家村以外, 唯二两个还存活的村子了。

    其余的不是死得差不多了, 就是早早举村搬走,能在这里继续留下来的都是已经渐渐适应剧变环境的人。

    他们三个村子都收到了集会的消息,然而叶瑜得知这件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所谓的商队是怎么精准的把消息送过来的,毕竟这三个村子里除了叶家村比较显眼以外, 另外两个, 一个在深山老林, 一个又距离原先的黑河县城极为遥远,地处偏僻。

    还有就是现在的黑河村,并没有人通知沈复集会的事,还是叶海送陈大夫回去的时候跟他提了一声。

    为何那个商队知道他们三个村子却不知道黑河村。

    但他这些疑惑暂时没有人能给他解答,看来只能自己去集会上找答案了。

    叶瑜正在思考的时候,赵二舅他俩已经说明了来意,他们说:“我们三个村子不如一起过去,这样一来人多力量大,更安全些。”

    叶父听到这话,很快就同意下来,“那咱们明日汇合?”

    赵二舅点头道:“我们明日寅时正在你们村口汇合。”寅时正就是凌晨四点。

    约定好时间之后,他们又聊起来要带什么去集会上。

    邢小舅说:“我们村其他不多,就是兽皮多,所以准备带些多余的兽皮过去,还有些山货之类的,看能不能换到需要的东西。”

    赵二舅也说:“我们村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兽皮,但是养的鸡多,相应的鸡蛋也不少,想来应该能换到不少需要的东西。”

    叶家村其实一样,只不过多了些独有的,类似盐和糖稀这样的东西,但这两种暂时都不能出手,因为太过稀有,万一引来贪心之人觊觎就麻烦了,他们真正能拿出来换的就是有些难得,却又没有那么珍惜的东西。

    像是各种山货和果酱,腊肉腊鱼之类的,就连囤的那些羊毛线都能用来交易。

    赵二舅两人都没留下吃饭,早早就起身回村了,要是现在不走的话,估计回去就很晚了,走夜路实在是不安全。

    等他们离开之后,叶父又召集叶童生等人商谈了一会,这次商议的结果是他们明日不会带很多东西过去,毕竟是第一天,还是要以观察为主。

    叶父最终决定只带一些羊毛衣和兽皮。

    在他们商谈的过程里,时间缓缓流逝,等叶瑜再次抬头看向窗外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已经到晚上了。

    他跟叶父一起回家,刚好赶上热乎乎的晚饭。

    哦,其实也不是热乎乎的,晚上吃的是西红柿鸡蛋拌面,面在井水里浸泡过,是凉的,西红柿才刚冒出头,圆圆小小的,连皮带肉都是浅浅的粉色,吃起来水润至极,口感也沙沙的,跟鸡蛋炒在一起更是美味,只需要加一点盐和葱就够了。

    叶瑜曾经吃过加糖的西红柿炒鸡蛋,讲道理味道也很不错,应该说西红柿鸡蛋怎么炒都不会太难吃。

    拌好的西红柿鸡蛋面特别好吃,一盆面叫叶家人吃得干干净净。

    等吃完饭一家子就各自开始洗漱睡觉,明天早上四点就得起床,要是不早点睡,第二天怕是会困得起不来床。

    ——

    他们出发的时候天刚微亮,一行人赶着几辆驴车在村口与另外两个村子的人汇合,坐在车上的叶瑜数了数,发现那两个村子各来了十人,再加上叶家村来的人就是三十一人,队伍极其庞大,因此他们走在路上称得上是浩浩荡荡,颇具安全感。

    这一条路叶瑜已经很久没有走过了,原先踩出来的道已经长满野草藤蔓,几只驴的蹄子陷入草丛里,速度便越来越慢。

    驴车上稍有些颠簸,戴着草帽的叶瑜将一颗杏干放在褚绪风手里,“你尝尝看,我自己晒的,味道还不错。”

    褚绪风将其放在嘴里,酸甜偏硬的口感让他很是喜欢,“这是咱们之前去湖边摘的杏儿?”

    “是啊,”叶瑜也拿出一块慢慢啃着,“教你做的山楂雪球好吃吗?”

    褚绪风点点头道:“喜欢,很好吃,真没想到山楂除了做糖葫芦还能做成这么好吃的东西。”

    “是吧。”叶瑜有些自豪地说:“跟我一起让你尝遍天下美食。”

    褚绪风闻言露出一抹调侃的笑容,“那我就等着咱们宝哥儿了。”

    就在他们俩闲聊的时候,另外一边赵二舅也在问他外甥叶海,“我倒是还没见过你媳妇,最近可有好消息传来?”

    之前参加婚宴的是赵大舅。

    叶海摸着头说:“我回头带盼娣去给你们拜年,至于孩子,估计是我俩缘分还没到。”

    “你们才刚成亲,缘分没到也是正常。”赵二舅安慰道:“你二舅母也是两年后才有的你表兄。”

    叶海倒不用安慰,他并不急着要孩子。

    说到表兄,他便问一句,“表兄今日怎么没来?”

    “你表兄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我就没让他来。”赵二舅有些忧虑地回答。

    叶海闻言立刻追问:“严重吗?”

    “倒是还好,就是一直发热,人也没精神,恹恹的,可能是前段时间累过头了。”赵二舅拍拍叶海的肩,“别担心,你表兄之前壮得跟头熊似的,估计很快就能好起来。”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他们终于走到了目的地,那片沙地应该是被人收拾过,因为叶瑜能看到四周被砍伐掉的木头桩子,非常粗壮,他可以想象到这些树枣没砍断之前的是有多么茂盛。

    沙地颇有些人声鼎沸的意思在,虽然人不算多,但是他们聊天的声音很响亮,吵吵嚷嚷的,很是热闹。

    叶瑜眼尖,他跟褚绪风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个商队怕是很有实力,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把大刀,他甚至还看见两柄铁斧头,上面沾着不明的锈红色。

    “哎,你们来得可真早,我们都还没收拾好呢。”

    正在他们打量的时候,突然有个身材圆润,笑起来像是弥勒佛的中年男子迎过来。

    “在下姓韩,是这个商队的副手。”他这样介绍自己。

    互相介绍之后,韩副手领着他们进去,“可以先进来看看,我们商队从南方一路而来,货物不说是珍奇,但有些在这儿是难得一见的。”

    路上有人跟他打招呼,由此能看出来这人在商队里的地位不低,也是,好歹是个副手呢。

    “除了买东西,我们还收东西,像是山林里的兽皮,什么狐狸皮、貂皮、虎皮、熊皮我们都收,不过要是兔子皮就算了,毕竟南方也有兔子。”

    叶父提出个问题,“怎么换?”

    韩副手答道:“那就得看你们需要什么,比如需要大米,如果是一张白狐皮可以换十斤大米。”

    叶瑜暗想,低了些。

    叶父他们显然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赵二舅没忍住,问了一句,“只能换十斤大米?”

    韩副手想了想,才恍然大悟道:“你们还不知道南方如今的情况吧?”

    他叹口气接着说:“也怪我没先跟你们说清楚,前些年南方经历地龙翻身,紧接着又是暴雨洪水,把地都给冲垮了,根本种不了水稻,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植被又开始疯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虫灾,那些虫子比人的拳头都大,又毒又是嗜血肉,一旦被它们盯上,人身体里内脏都能被掏空。”

    “要不是有大夫发现它们厌恶如贯众、鹤草芽、雷丸等草药的味道,我们真不一定能活下来。”

    叶瑜听着产生了疑惑,“我没记错的话,那几种草药是有毒的吧?”

    韩副手看他一眼,赞同道:“你说的没错,是有毒,因此用它们制成的丹丸焚烧起来,产生的烟雾就可以把虫子驱赶走。”

    “有办法阻挡毒虫后,我们就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开始耕种水稻,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水稻减产,辛苦一年也只能收获一百来斤的稻谷。”

    叶父皱眉说:“我以为只有我们这边的粮食因为天气原因减产了。”

    韩副手停在路边,点燃烟杆上的烟/草说:“怕是每个地方都是如此,我们商队之前经过的地方发生的天灾各不相同,唯有粮食减产这一点是相同的。”

    “因为极冷或者极热有不少北方的人逃荒到南方,然而能活下来的是少数,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是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他的眼神在烟雾里显得异常朦胧。

    一时之间在场众人竟无人说话。

    还是他自己打破了沉默,“嗨,说这么多干嘛,好在现在生活已经稳定了下来,我们都能带着货物出来走商了。”

    叶父也笑笑,配合地转移话题,“不知你们到底有何货物?”

    韩副手灭掉烟杆,“那可太多了,我们甚至还能帮你们找来你们需要的东西,只是这代价就很昂贵了,或者你们直接说想要什么吧,我看看我们现在带着没。”

    叶父他们对视一眼,赵二舅率先开口:“请问你们有布匹吗?”

    看来他们的需求其实都差不多。

    “有啊,可多了,有棉布有麻布,还有一种可顺滑的绸缎,尤其漂亮,我领你们去看看。”

    韩副手领着他们继续往里走,直到一处木头搭的屋子前才停下脚步。

    叶瑜走进去,入目便是各种布匹,颜色各异,都卷成圆柱形放在架子上。

    “绸缎虽然贵些,但穿着舒服,滑溜溜的,你瞅我身上就穿着,是不是跟其他的不一样。”韩副手抱着一匹玫红色的绸缎说。

    叶瑜问:“我能摸一摸吗?”

    韩副手很快将一小块绸缎放在他手上,“摸这个,都是一样的。”

    入手顺滑且凉薄,轻若无物,纺织的人确实有个好手艺。

    他说:“要是你们有貂皮,一块完整的貂皮就能换这么一卷绸缎,拿回家足够做三四身衣裳。”

    “南方也会冷吗?也需要皮子保暖?”叶瑜把绸缎递给他爹,紧接着又追问道。

    韩副手回答:“可不是,冬天又潮又湿的,跟你们这边的干冷不一样,那种冷是浸到骨头缝里的,从里到外都是阴冷的,很是难受。”

    叶父又问了问棉布和麻布怎么换,等心理有数后,问他:“你们会在这里待多久?”

    “这可说不准,不过两三天应该是有的。”

    从装有布匹的屋子里出来,他们三个村子便要分开了,叶父想去看看牲畜,赵二舅和邢小舅他们想换粮食。

    韩副手叫来一个小伙带他们去,自己则是继续给叶父一行人领路。

    他边走边说:“因为路途遥远,牲畜在路上死了不少,还活着的倒是都缓了过来,有家禽,像是鸡鸭鹅之类的,还有几只小猪崽。”

    叶瑜听到这话眼前一亮,有猪好哇,虽说他曾经想过到山上抓野猪,劁了当家猪养,但是野猪得经过一代代饲养才能变得跟家猪一样长肉,如此一来不如直接买家猪。

    同样是木头做的屋子,相比之下更简陋些,像是个棚子,里面有许多笼子,味道并不好闻,有很重的粪便的臭味。

    鸡鸭鹅的品种不少,但叶瑜完全没看,因为他们村也有这样的家禽,山上还有野生的,根本不值得用东西换。

    他的注意力全在那四只小猪崽上,粉粉白白的小小一只,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得病的。

    第84章 种子

    小猪崽们挤在一起, 凑在食盆边吃东西,叶瑜打眼一瞧,盆里不是猪草, 而是麦麸和豆渣混合物, 他微微点头, 这样的饲料比单纯的猪草要有营养得多,喂养出来的猪也会更健康些。

    韩副手单手举起一只猪崽说:“你们看都没劁过,还胖乎乎的,特别适合当种猪。而且这四只猪三公一母, 刚好配对,日后也易于繁衍。”

    叶瑜想了想,问他:“这几只猪确定没生病吧?”

    “当然,我们商队有自己的大夫,可以保证它们都是健康的。”韩副手笃定道。

    其实如今的大夫跟兽医差不多, 既能给人看病也能给牲畜看病。

    就连叶家村里的两位郝大夫也是如此, 叶瑜记得之前有一次他家几只羊生病了,病因不明,只是一直没胃口, 直到他们把郝大夫请来才知道原来羊也会中暑, 还跟人中暑的情况一模一样。

    叶瑜又问了问四只猪的价格, 并不算便宜,四张狐狸皮或者一张貂皮或者两张银鼠皮换一只猪。

    韩副手还开了个小玩笑,“你们要是有完整的熊皮或者老虎皮,就一张这屋里所有牲畜全都能换走,甚至还能带走几匹绸缎。”

    熊皮和虎皮不只能够保暖, 更重要的是足够珍稀, 俗话说得好, 物以稀为贵,这两种皮子是身份的象征,叶瑜知道就算价格再贵,他们也能找到买家,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特权阶级。

    叶父跟叶忠仔细观察了四只猪,他俩都觉得没问题,因此他们很快就把放在驴车上的兽皮拿来进行交易,交易完成后韩副手还附赠了一个略大的笼子。

    买完猪后,他们继续在韩副手的领路下逛圈,逛着逛着叶瑜突然想到件事,他急忙开口问道:“你们这儿有种子吗?”

    “种子吗,”韩副手想了想回道:“还真有,我领你们去看看。”

    种子都在干燥的地方保存着,不同的种子包在不同的草纸里,叶瑜瞧着种类还不少呢。

    经过韩副手的介绍,叶瑜知道了这些种子分别是南瓜、葫芦、黄瓜、胡萝卜等蔬菜的种子,当他介绍到寒瓜种子的时候让叶瑜眼前一亮,所谓的寒瓜就是西瓜,这种水果叶瑜夏天常吃,几乎可以称得上一天吃完一个。

    “有水稻种子吗?”叶瑜又问。

    虽然他们村里收获的稻谷大部分都当成种子保存下来了,但要是能买到南方的种子,两种一起种,等收获时挑出来产量最好的继续留种,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他们这边水稻的产量总会越来越多。

    “诶你别说,还真有。”韩副手在屋子里找了找,然后从架子上抱下来一个陶瓷罐。

    叶瑜不太会辨别稻谷的好坏,然而叶父他们这样的老农是会的,他们将稻谷捏在手里,见其十分饱满,便点点头说:“是好种子。”

    韩副手笑着说:“那当然,我们这里就没有坏种子。”

    他们商议过后,将村里没有的种子的全都包圆了,尤其是寒瓜,叶瑜美滋滋地捏着纸包,等明年寒瓜种出来,就有得吃了,寒瓜的香甜味道他可是已经想了好几年。

    除了寒瓜以外,还有一类种子叫叶瑜很是惊喜,那就是辣椒种子,他们这里的辣椒辣味不是很重,这么些年来他一直都很想念川地的红辣椒。

    等这些东西都买完,他们就没什么想要的了,叶父本来想着早点回村,但因为另外两个村子还在犹豫,没确定要换什么,所以他们只好再等一会。

    正好趁这时间吃一顿午饭,韩副手借给他们一个灶台,锅和碗筷都是自备,吃得也简单,就是烧开的羊奶茶配上奶豆腐,再加上人手一个烧饼。

    叶瑜啃一口烧饼,有点凉,烧饼还是刚出锅脆脆的时候更好吃,不过凉的也别有一番滋味,只是没有芝麻,实在遗憾。

    褚绪风盛一碗羊奶递给叶瑜,“慢点吃。”

    “我没想到在这里能买到寒瓜种子,回头种下,夏天只要把寒瓜往井水里湃一下就非常解暑了。”叶瑜声音里带着高兴。

    他喝一口羊奶继续说:“我还有点贪心,想种樱桃和荔枝。”

    褚绪风闻言提议道:“不如让晨辉商队帮着找这两样种子。”这个商队的名字就叫晨辉。

    叶瑜点点头,“吃完我就去说。”

    不过还没等他去说呢,韩副手就过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盆。

    “快尝尝我们那边的特产,别看它们瞧着不好看,但味道是极好的。”

    一盆虫子,个个都有叶瑜手心那么大,看着白白胖胖的。

    “这是柴虫,别看它是虫子,但只要经过煎炸,就酥脆爽口,干香味美。你们快尝尝看。”

    叶瑜谢他一声,然后拿一条柴虫放进嘴里,柴虫体内富含蛋白质,煎炸过后就更明显。

    韩副手笑着问:“味道如何?”

    “好吃。”叶瑜吃完一条擦擦手,问道:“你们商队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

    “不确定,这得看天气,要是天冷我们不会出来走商,你是有什么想要的吗?”

    叶瑜暗赞他一句敏锐,然后回答:“我想要些少见的蔬菜和水果种子,像是樱桃或者荔枝之类的。”

    韩副手听到这话思考了一会,“这倒是没问题,我先寻着,日后再来时给你们带过来。”

    “行,那么一言为定。”叶瑜道。

    叶父等他们聊完,才插话道:“不知韩副手你们是从哪里知道我们三个村子的?”

    “哦,这事啊,我们来之前特地请了从你们这里去南方的流民画了一幅地图,他在地图上标明了剩余的村子,大点的就你们三个,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小些的存活着。”韩副手叹口气说:“这世道难啊。”

    叶父也跟着叹口气,“原来如此,不知我们能不能看一眼那张地图。”

    “可以。”韩副手叫他手下将地图拿来。

    叶瑜和褚绪风迫不及待地看过去,只见那是一张草黄色的地图,质地颇硬,上面的线条有些潦草,但能看出画的是哪里,比如那条黑线是柳河,旁边的两座村子就是叶家村和赵二舅所在的村子。

    “我们请的人是个识文断字的,据说之前还是个秀才。”韩副手揣着手说。

    叶瑜却从中听到了一个消息,他急忙开口问:“你们是不是还有其他地方的地图?”

    韩副手答:“确实还有两幅。”

    但他又说:“这些都是非卖品。”

    叶瑜能理解地图的重要性,古时候有句话,说的是得到地图就相当于占领了某处,换到如今这种情况,地图便更重要几分,再怎么守着也不为过。

    他本来以为只能遗憾放弃,然而韩副手却突然开口道:“如果你们能猎到一只棕熊,连皮带肉带骨头都换给我们,这三张地图倒是可以给你们复制一份。”

    叶瑜跟褚绪风他们对视一眼,“我们先商量一下。”

    “请。”韩副手笑眯眯地说。

    地图固然重要,但是叶瑜认为他们村里人的安全更加重要,因此等韩副手离开后,他说:“要不算了吧。”

    第一个提出的反对的竟然是叶忠,“不,还是得要地图,猎熊虽然难,但只要有准备,布置好陷阱就很有可能成功猎到。”

    叶周远和叶海也赞同他的意见。

    他们吵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统一看向了叶父。

    叶父此时眉头紧皱,迟疑了半晌才下定决心道:“上山铺陷阱试试看。”

    叶瑜见此只能说:“咱们先回去好好计划一下。”

    他们一直等到另外两个村子的人换好所需的东西,汇合后便跟韩副手告辞,一同离开了。

    一路平安。

    刚回到叶家村,叶父就问贾一,“路上没人跟着吧?”

    他们这次换的东西不少,商队应该知道他们村是极其富裕的,说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还是得小心些。

    贾一和贾二一路上都十分集中注意力,并没有发现有人跟着,便摇摇头。

    叶父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召集村兵讨论上山猎熊的事宜。

    而叶瑜没管他们的讨论,他将笼子里的四只猪崽抱出来,它们暂时会跟羊群养在一起。

    负责喂羊的小孩们见状纷纷凑过来,他们热情的目光让四只猪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因为时间比较晚了,叶瑜就没给它们单独准备猪食,让它们跟羊群们吃一样的东西,各色麦麸和豆渣,混入温水搅拌两下就是很有营养的猪食了。

    旁边有小孩含着手指问:“猪崽长大后我们能吃肉了吗?”

    叶瑜揉揉他的头,让他把手拿出来,“是啊,等咱们养殖成功,村里再不会缺猪肉吃。”

    另一个小孩举起手说:“我知道我知道,猪肉可好吃了,剁碎了包饺子也好吃。”

    “没错,那你们日后可得好好喂猪,它们吃的猪食都会长在身上,成为我们吃的猪肉。”叶瑜笑着说。

    “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应道。

    等从牲畜棚子出来,叶瑜就回家了,他没参与猎熊的讨论,毕竟他对铺设陷阱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参不参与都一样。

    他要回家收拾买回来的种子,有些暂时种不了的得好好保存起来,等待来年温度适合的时候再种到院子里。

    叶母跟在他身边看他动作,疑惑地问:“为何要分成两类。”

    叶瑜指着左边一堆纸包说:“这些种子内部水分含量较低,需要放到干燥的地方保存。”

    然后将指尖移到另外一堆纸包上,“这些则是刚好相反,要放在低温湿润通风的地方保存。”

    前者可以在地窖里保存,后者放在井边比较合适。

    叶母闻言感慨道:“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叶瑜将所有种子都分好之后,直起身说:“是麻烦了点,但是心里有数就还好。”

    这些种子严格来说属于全村,日后哪户人家要种,直接用积分兑换就好了。

    ——

    狩猎队进山猎熊时叶瑜倒是没跟着他们,因为确实不够安全,他跟着有可能会拖他们的后腿,也因此他整整一天心都是悬着的,生怕有坏消息传来,这颗悬着的心一直到傍晚狩猎队高高兴兴拖着猎物回村的时候才放下来。

    叶瑜在村子后门注视着狩猎队从山上下来,人高马大的青壮年身后拖着木筏,上面捆着的全是猎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叶忠拖着的一只棕熊。

    他昂首挺胸,一副自得的样子。

    “这不是巧了嘛,这只棕熊就是之前伤了我的那只。”叶忠笑得开怀,“现在也算是报仇了。”

    叶瑜疑惑地问他:“忠叔你是咋认出来的?”

    “你瞧见这只熊脸上的伤口了没?这就是当时我留下的。”叶忠指着一道贯穿了半边脸的疤痕说。

    原来如此,那还真是巧了。

    另一边叶老太检查过叶海身上没伤,便说:“你们今日的收获倒是多。”

    “可不止呢,”叶海喜滋滋地说:“你瞧,我们还逮到一群貂鼠,估计得有几十只。”

    叶老太探头去看一眼,惊喜道:“哟,你们这找到貂鼠的窝了?”

    “应该是。”叶海乐得咧开嘴角。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叶瑜的眼睛一直没从已经死去的棕熊身上离开,那只棕熊体型非常巨大,即使已经死了,却依旧带给人极强的压迫感,从他身边经过带来一阵腥风。

    也不知道这么大一只熊他们是怎么抓到的,甚至熊的致命伤口都是在头上,其余地方的皮毛极其完整。

    这个疑惑最后还是叶老二为他解答的。

    “我布置的陷阱还怪有用的,”叶老二给家里人比划着,“陷阱就是最简单的那种,在地上挖一个八米深的洞,再用棕熊喜欢的野生果子腐烂的味道将其引到陷阱附近,只要熊一脚踏空摔下去,我们就能将坚硬的砍刀从它脑袋上插进去。”

    他喝杯凉茶继续说:“其实这个方法还是要看运气,因为熊不一定能被果子腐烂的味道吸引过来,就算吸引过来了,也不一定会掉进陷阱。”

    “不过我们都没想到计划竟然实现的如此顺利,那只熊一闻到腐烂的味道就跟发了疯似的,直接冲着陷阱狂奔而去,甚至掉进陷阱之后就昏迷了,动也不动。我们后来想了想,那只熊的眼睛被叶忠之前划伤了,想来应该是有些看不清东西。”

    就连狩猎队里受伤的人也不是被熊伤的,而是自己打猎时受的伤。

    叶瑜听到这段描述时感觉他们好像有如神助般,顺利得不可思议。

    “硝制熊皮用不上我们,只需要尽早送到晨辉商队就行,但是别的皮子就得我们自己动手才成。”叶父说。

    叶老太闻言点点头,“趁着最近天气好,早点硝制完成也能早点省心。”

    这时盼娣和桃花掀开门帘走进来,问道:“奶,今晚吃什么啊?”

    叶老太还没说话呢,叶瑜就听见叶河兴奋的声音响起来,“吃烤肉!咱们都好久没吃狍子肉了。”

    “吃啥吃,大晚上的也不怕积食。”叶老太白他一眼,然后吩咐盼娣她们说:“我记得家里水缸里还有一条鲢鱼,煮个鱼头豆腐汤,再把馒头热一热就够了。”

    紧接着她对叶河说:“明天中午再给你烤狍子肉。”

    叶河倒也不挑,既然没有烤肉吃,那鱼汤也不错。

    鲢鱼和干菇、白豆腐、一颗西红柿一起炖,做好的汤不腥不柴,鱼头鲜嫩爽滑,别有一番滋味。

    吃到一半,叶老大突然开口说:“再过几天就过年了,然而这外边的温度却比以前还要高,我担心明年可能会发生旱灾。”

    叶老头喝汤的手一顿,叹口气,连说话的声音都低沉下来了,“不管怎样,咱们还是先做好最坏的准备吧。”

    今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这么多年里气候最坏的一年,一年有十二个月,前六个月是极寒的天气,日日低至零下五十度,这让叶瑜惊讶极了,要知道就算是南极,那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是零下二十五度罢了,而后六个月又是极度高温,最热的时候有六十度以上。

    在这样极大的温差下,不少老人都没熬住,因此村子里陆陆续续办了许多场白事。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林子里的植被仿佛跟村里种的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林子里树木繁盛,各种蘑菇野果数量众多,而村子里种的粮食和蔬菜却因为极端的天气恹恹的,几乎可以说是减产了一半还要多。

    叶海说:“幸好咱们村临近柳河,只要柳河不干涸,就不用太担心旱灾,而且靠山吃山,就算咱们不种地,靠着打猎也能活下来。”

    不过要是柳河也断流了,那就代表着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东海郡将彻底陷入干旱。

    聊到这个话题家里气氛突然变得沉闷起来,他们都没再说话,在桌上安安静静吃饭,吃完饭后叶瑜本想练会字再睡,但没想到刚洗完澡他就打了个哈欠,猛烈的睡意汹涌而来。

    他写一个字就得打两个哈欠,实在扛不住,便收手睡觉去了。

    第二天叶瑜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不早了,他揉揉眼睛起身洗漱,“怎么没来叫我?”

    叶母闻言答道:“今天又没事,你起那么早干嘛,不如多睡会。你爹他们已经带着那只熊走了,要是没有意外,中午应该能回来。”

    叶父他们果然是赶着饭点回来的。

    “要不是绪哥儿得花时间临摹地图,我们还能更早回来。”

    他把三张地图放在桌上,叶瑜挨个看了看,这三张分别画的是黑河县城附近,晨辉商队从南方到东海郡的总路线图,倒是最后一张让他眼神一凝,不由自主地拿起来仔细观看。

    这一张是京城那边的地图,虽然大部分不甚清晰,但重要的地方都有所标注。

    “对了,”这时叶父又开口道:“韩副手问我需不需要粗盐,被我用理由搪塞过去了,但我看他怕是不相信。”

    自从他们村晒出盐之后,附近的两个村子基本都是从他们这儿换盐了。

    叶瑜放下地图说:“没事,随便给他们个理由就行。”

    第85章 婚事

    三张地图被他们好生收起来, 放在村子里专门建造的存放纸质文本的屋子里,那里既干燥又清爽,非常适合保存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很快就到了过年的时候。

    因为今年的日子除了外界天气以外, 总体算得上是平静, 所以过年时大家伙算是过了个好年,基本家家户户桌上都有荤腥,而叶瑜家还额外做了一条清蒸鱼,寓意年年有余。

    翻过了年来就是大年初一, 今天是叶瑜十三岁的生辰,他有时候不禁会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垂髫小儿长成了少年人。

    长寿面和红鸡蛋自然必不可少,叶老太给他做了十三个红鸡蛋,叶瑜亲手将鸡蛋剥了壳, 正好家里长辈一人一颗。

    而生辰礼不算贵重, 但都很精心,伯母们缝制的衣裳足够他穿上一年。

    自从他生日过后,好消息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叶海媳妇盼娣在一次吃羊肉时干呕出声, 请来的郝大夫诊出了两个月的喜脉, 这让全家人都很高兴, 这个孩子是叶家下一代第一个孩子。

    然后是桃花与荷花的亲事,她俩都称得上是大姑娘了,现在成亲已经算是村里很晚的,跟她们年纪相仿的姑娘一般在十六七岁时便成亲了,但他们家姑娘一向成亲晚, 像是叶小姑, 就是十八岁才嫁给秦姑父。

    桃花说的对象是叶河的师兄唐有言, 他父母双亡,从小是由武师傅养大的,因此说亲时就由武师傅出面,他俩算得上是亲上加亲。

    武师傅说:“等有言成亲,他们小两口可以搬出去单独生活。”

    毕竟他还有别的徒弟呢,又没有血缘关系,几个徒弟成亲之后还是搬出去住为好。

    “至于房子,只要批了地很快就能建好。”

    叶大嫂闻言沉吟半晌,“要不先建房子吧,他俩日后直接在新房成亲,也不用搬来搬去的折腾人。”

    武师傅只是考虑了一会,便点头道:“确实如此。”

    两家很快达成一致。

    桃花的亲事说定之后,就轮到荷花了,她的亲事倒颇有些出乎意料,原本叶老二和叶二嫂想的是荷花性情柔和,将她嫁回叶二嫂娘家村子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俩都已经托邢小舅开始寻找适合的人家了,然而叶家村里却有人托叶童生的媳妇赵氏替他说亲。

    那人就是王树,他比荷花大两岁,自从他娘在地震时去世,他爹伤了胳膊难使劲之后,他就一下子成熟起来,跟在叶童生身边帮着处理村里文书,这些年来颇受尊敬,因此到年纪后有不少媒婆到他家提亲,然而都被他爹给拒绝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原因,直到今日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等荷花啊。

    叶二嫂越想越觉得王树是个好孩子,跟荷花也是极其相配的,她乐呵呵地说:“荷花留在村里是件好事,万一有事我们也能给她做主。”

    叶老二也点头,“我跟树哥儿常见,他的脾性我都了解,是个温和的。”

    倒是叶老太问了荷花的意见,她见荷花脸颊羞红,但并没有不同意,便欣慰地说:“如此就好。”

    她们俩的婚事很快就确定下来,然而让叶瑜没想到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村民们过得平静,村里竟然有四五对新人说亲成功。

    叶瑜见此不由得提议索性就办个集体婚礼吧,正好全村能够一起热闹一下,食物由集体出,再找人算个合适的时间。

    他的主意刚提出来就得到了全村人的赞同,其实他们主要是想找个机会热闹一下,已经压抑了这么久,要是能放松一下说不准也是件好事。

    时间定在三月十四,这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

    当天一早全村都动起来了,纷纷在家里烧火做菜,尤其是成亲的那几家,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了出来,叶老太带着媳妇们从早忙到晚,整了许多道大菜出来。

    铁锅炖大鱼、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杀猪菜、酱大骨、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

    一道道大菜被放在村民们从自家带来的桌子上,空地正中间还摆着一个类似烧烤架的东西,上面有一只全羊正在烤着,焦香的味道渐渐传出来,为了这场婚事,他们村也算是出了血,换来的羊还能再养养呢,结果现在就宰杀了两只,剩下的则是从山上捕猎来的狍子和马鹿。

    主食是杂面馒头和红薯土豆,在火上稍微一烤就很是香甜。

    村民们先是去看了嫁妆,在看到桃花和荷花的嫁妆时,叶栓凑到叶瑜身边,小声说:“桃花姐和荷花姐的嫁妆好多啊。”

    叶栓的话也是村里其他人想感慨的。

    确实多,桃花和荷花的爹娘都宠她们,家里院子从小种到大的两棵红松木都被砍下来做了家具,再加上从山上砍的好木头,直接把小两口日后睡觉的屋里家具安排得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还有前段时间换的好几匹棉布绸缎,叶老太一视同仁添妆的银镯和银簪,和叶父叶母给两人的添妆,两个人都一样,都是纯金的项圈,样式虽老旧,但都是足金,俗话说得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不管世道怎么变,黄金的价值就摆在那儿,顶多是贬值。

    家里亲戚也都给了添妆,像是叶小姑就一人添了一个梳妆台。

    至于她们俩各自父母给的嫁妆,最基础的都一样,包括针线盒、喜盆喜梳、剪刀算盘在内,但是贵重些的却有所不同,叶老大夫妻俩陪嫁了一套青瓷碗具,技艺很精湛,是当初在县城买的,一直留着,叶老二夫妻俩陪嫁的则是一套书籍,这是他们拜托叶瑜抄写的。

    晒过妆,村里气氛便更加热闹起来。

    鼎沸的人声一直到天色暗下来,穿着喜庆的媒婆便拉长声音喊:「吉时到」的时候,才稍微停歇。

    五对新人在她的指挥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紧接着夫妻对拜,这就算是礼成了,之后再等他们换上新衣过来参与集会即可。

    这个流程其实有些不伦不类,然而叶瑜却觉得只要有心,婚礼流程什么的只是锦上添花,意思一下也就行了。

    叶瑜跟褚绪风坐在一起,吃到一半,褚绪风开始帮他烤肉,切成小块的羊肉被烤得流油,上面撒着盐和辣椒粉,闻着很香。

    “想什么呢?”褚绪风把手里烤好的羊肉递给他。

    “我在想村里要开始忙起来了,”叶瑜吹吹羊肉串,用嘴捋下一个,含糊地说:“好烫。”

    “小心些。”褚绪风无奈地递给他一杯水。

    “吃烤肉不就是吃一个热辣滚烫吗。”叶瑜呼着气把肉咽下去,喝口水继续说:“围墙得外扩,并且加高,村子里还得多修建个集议的地方,总不能一直在祠堂打扰祖宗,还有学堂,叶童生那儿位置不大,村里所有孩子去识字就有些施展不开。”

    “我还在想要不要直接把外边那座湖扩进来,但要是真扩进来,那村子范围就变得极大,村兵巡逻时就很麻烦,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褚绪风一直在仔细地听着叶瑜说话,等他停下来,才一针见血地说:“说到底还是人不够。”

    “是啊。”叶瑜沉沉叹口气。

    “不过扩建一事确实要提上日程了。”褚绪风问他:“村子准备大规模收人吗?”

    这就涉及到村子的规划了,如果只想安安稳稳的过下去,那就不能轻易放开收人的口子,如果想扩大规模,就得增加人口。

    然而叶瑜却摇摇头回答:“暂时没有定论。”

    村里持这两种观点的村民一半一半吧,经过好几次集议都没确定下来。

    褚绪风想了想说:“还是先扩建吧,其他的可以再等等。”

    他俩正在聊天的时候,旁边突然爆发出剧烈的起哄声,叶瑜闻言好奇地看过去,只见叶河手里端着一个碗,满脸通红地说:“不就是喝酒吗?跟谁不会似的。”

    说完他就把碗里的酒一口闷了,结果被呛得直咳嗽。

    “这是怎么了?”叶瑜纳闷地问叶敬。

    “喏,”叶敬朝着那边努努嘴,“岳师傅的女儿。”

    一说到这,叶瑜就懂了,岳师傅的女儿岳灵在村里极受欢迎,喜欢她的人可不少,纵然叶老二夫妻俩跟岳师傅已经有了默契,两家会结为儿女亲家,但村子里年纪相仿的男孩可不懂那么多,不管她怎么拒绝,向她献殷勤的人一直不少。

    这次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但跟之前不太一样的是,这次岳灵伸手夺过叶河手里的碗,插腰说:“我才不喜欢喝酒的人。”

    叶河闻言立刻松手,笑呵呵地说:“那我不喝了。”

    叶瑜看到这里不禁摇了摇头,凑到褚绪风身边说:“我哥这是被吃定了。”

    褚绪风听到这话也是微微一笑,又离他近了些,“是啊。”

    叶瑜一抬头就能看见褚绪风微微凸起的喉结,鼻尖又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他不自在的往回缩了缩。

    “宝哥儿,你不舒服吗?脸怎么这么红?”叶敬刚转过身就看到他红透了的双颊,立刻连声问道。

    “没事没事,这火烤得我有点热。”叶瑜连忙解释道,他的手在桌子上摸索两下,在摸到蒲扇后就开始煽风。

    “哦。”叶敬却是欲言又止,那蒲扇刚煽过烤全羊,上面都是膻味,也不知道宝哥儿是怎么忍受下来的,难不成真是太热了?

    叶瑜一直等到叶敬转回去这才一把将蒲扇扔到桌上,迫不及待地把身上系的荷包放到鼻尖嗅嗅。

    褚绪风此时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叶瑜瞪他一眼,“看什么看。”

    “当然是看你好看。”褚绪风道。

    叶瑜闻言拍拍他的胳膊,“你最好看。”

    第86章 分家

    不过也没有时间让他继小◎

    桃花和荷花成亲之后, 叶瑜在家里颇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不过也没有时间让他继续惆怅,因为村里人刚过完年就开始修建各种公用建筑, 首先是集议的地方, 选址在村子正中间, 跟瓦舍和学堂在一处,呈等腰三角形,上面的尖角是集议堂,左边是瓦舍, 也就是村里玩乐的地方,右边是学堂。

    为了确保建筑的质量,叶瑜在水泥作坊旁边又建了一个圆窑,亦称馒头窑,因其形似馒头而得名, 烧成之后的温度可达一千三百度。

    以煤为炉料, 点火后火焰自窑顶倒向窑底,烟气从烟囱排出。

    窑建好就可以开始制作青砖了,青砖是由粘土加水调和之后, 在木质的砖胚里挤压成型, 然后放进馒头窑里烧制而成的, 烧成的砖块自然冷却便是红砖,经水冷却便是青砖。

    青砖跟红砖比起来硬度更高,不易变形,抗冻抗氧耐磨损,只是更麻烦一些, 但叶家村的人什么都怕, 就是不怕麻烦, 因此很快就烧制出一批青砖来。

    叶周远在馒头窑这里熬得双眼通红,开窑后捧着青砖激动的连声道好。

    他感慨道:“真没想到咱们村竟也能烧制出青砖来。”

    叶瑜把一块青砖往地上一摔,见没有出现裂纹这才微微点头,应该是制作成功了,说起来也不知为何,他想做的东西竟然都是一次成功。

    “这个馒头窑日后还可以烧制瓷器和陶器,用处还有很多。”

    叶周远闻言眼前一亮,“那可真是件好事。”

    烧完青砖,坡上的水泥作坊也开始昼夜不停地运作起来,烟管里冒出来的烟在夕阳的余晖中好似一场雾。

    叶瑜担心过污染问题,但是他暂时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叮嘱制作水泥的村民要把废料收好,等下次制作水泥时再把这些废料当成原料,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

    说起来他有时候会后悔把水泥制作出来,这种工艺会导致很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仔细想一想,现在他们制作出来的水泥其实严格来说称不上是真正的水泥,只能说是挂着水泥名字的简陋粘土,因此造成的污染远没有现代那么严重,环境自身的代谢就足够缓解。

    青砖砌筑成墙,由水泥勾缝,这项工程量极大,因此建筑都建造好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这还是在全村人都没放松,一天都没休息的情况下才勉强完成的。

    叶瑜和褚绪风去参观了建造好的三个建筑,集议堂占地面积最大,足够容纳全村人坐在里面,椅子是按照叶瑜画的图制作的,秦家三代人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忙了许久才做好,是非常简单的那种长凳,一条凳子能坐五个人,每张凳子前还有一个方桌,这些东西占满了半个集议堂。

    正前方是个台阶,有点类似于现代讲台,只不过跟下边一样,同样摆着几张椅子和木桌,这是给叶父他们准备的。

    四周装饰尤为简单,只有墙上挂着的几张皮子显露出几分凶悍气来,说到这皮子倒还真有件趣事,原本叶父没想弄什么装饰的,只不过后来叶忠他们抗议,便挂了几张完整的皮子上去。

    而瓦舍和学堂形制相仿,前者有个巨大的空间,就像是现代的礼堂一样,平常时候村里小孩可以在里面玩乐,叶瑜特地用羊皮做了两个足球给他们当玩具玩,还把足球的规则教给他们,比起蹴鞠来说,踢足球更方便快捷,因此这项运动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很喜欢,他们经常喂完牲畜就到瓦舍里踢球玩,倒是狠狠消耗了一番精力。

    有时候村里青壮年没事做的时候,也会借用场地打一场比赛,每当这时就会有很多围观的村民,为他们加油打气。

    到后来足球比赛逐渐成为他们村的一项传统,通常半个月就会举行一次,赢者会得到积分作为奖励。

    至于学堂暂时只开放了两间教室,六到十岁在一间,十到十四岁在另外一间,十四岁以上的就不再是孩童了,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

    叶瑜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他的学识已经得到叶童生的肯定,算是毕业了,甚至偶尔还可以帮着叶童生教学生们识字。

    学堂里除了这两间教室以外,还有一间装满了各种书籍的读书室,里面珍惜点的书籍都是手抄的,贡献者包括叶童生、叶瑜、褚绪风、武师傅和岳师傅在内。

    叶瑜和褚绪风全部转过一圈,两人都对这些建筑极为满意,每间屋子里都有火炕,面积大的像是集议堂甚至在四个角都砌了火炕,能保证天冷之后的温度。

    叶瑜觉得他们村现在其实已经有了城市的雏形,只是面积还太小。

    他出门之后,脚踩在连接着这三个建筑的小路上,是青砖和水泥铺就的小道,就算下过一场雨,地面上都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比村子里其他泥土地要好得多。

    褚绪风说:“我记得你说过要把村里地上全部涂上一层水泥。”

    叶瑜想了想说:“之前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改了,只要常用的小道上铺上青砖即可。”

    说完他又感慨一句,“这可是个大工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

    褚绪风闻言拍了下他的肩,“别着急,事是做不完的。”

    ——

    修建完集体建筑,村民们又开始加固或者扩建自己家的房子,尤其是桃花两口子,原先修建的房子有些简陋,因此两人便请了亲朋好友师兄弟帮忙,她俩的房子在村里比较偏的地方,距离围墙很近,一伙人修建了半个月才算修好。

    这栋房子是典型的坐北朝南,东西排列三个屋子,东屋和西屋之间是一处连接的小屋子,这里一分为二,一边待客一边是灶房,烧起来的火灶刚好可以给东屋西屋的火炕供暖。

    桃花两口子住在东屋,西屋暂时用作储物间,等日后有了孩子,孩子就可以住到西屋里。

    院子围着低矮的围墙,里面有一块菜地和养牲畜的棚窝。

    其实叶瑜家的房子形制颇有些古怪,跟村里主流的样式不一样,像桃花那样的房子才算是主流,但他们家人多,住起来舒服也就行了。

    等忙完这些事,叶家人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

    不过还没休息多久呢,叶老头又召集全家说事,这次是关于分家的。

    家里基本都不同意,叶老大和叶老二秉承「父母在不分异」的想法,是最反对的两个人。

    “分啥家啊,咱们现在不是好好的?”叶老大皱眉说。

    “可不是,家里房子够住,都和和美美的,也没什么摩擦。”叶老二也说。

    叶瑜看到叶二嫂在叶老二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果然男人还是粗心,叶瑜暗道,家里其实起过几次摩擦,大多是盼娣和杏花,盼娣自从有孕后就很紧张,不怎么愿意干活,荷花和杏花便帮着她做了很多活,帮忙干活倒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帮得多却没得一句感谢的话就很值得让人嘀咕了。

    叶瑜大概能明白盼娣的心理,大概还是被原生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不过能理解归能理解,叶二嫂她们该生闷气的时候还是会生闷气。

    叶老太将众人的脸色都收入眼中,不由得在心里叹口气,然后说:“趁着我们两个老骨头还在,先把家分了吧。”都是亲骨肉,再不分家怕是要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了。

    叶老头抽着旱烟说:“我俩已经决定了,你们不必再劝。”

    如果说叶老太决定的事还能劝动,那么叶老头做下的决定就没人能改变。

    因此叶家人也只能接受了,他们开始商量分家的详细事宜,首先是田产,之前他们有过约定,后来买来的三十亩地有一半是叶父的,剩下十五亩再对半分开,分给叶老大和叶老二,这一点是没人有意见的,人人都同意。

    叶老头分完这些地,又说:“家里的三十五亩地我们俩要自留五亩,剩下的三十亩中十八亩给老大,老二和老三各分六亩。”

    “这五亩地种我俩的口粮,你们每年再给我们几十斤粮食就够了。”

    叶老大不赞同地说:“不行,您们该享福了,怎么能继续劳累。”

    叶老头把旱烟杆在炕边磕了磕,“我俩现在有手有脚的,等彻底干不动了,你不想养我们都不行。”

    他继续说:“家里的银钱虽然现在已经没什么用处,但老大也拿六成,剩下的由你俩平分。地窖里的囤粮和存货也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配。积分就不用再分,都是归属个人的。”

    “还有家里的牲畜,一共六只羊,十二只鸡,十只鸭,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听到这个问题,叶瑜想了想说:“羊是三公三母,刚好一家一对,鸡鸭的话也一家分一对公母吧,剩下的爷奶继续养着。”

    这样一来,爷奶手头有粮食也有肉,未来吃什么就可以自己做主,虽然叶瑜肯定他娘做饭时会让他送一份给爷奶,但就怕有万一。

    其他人都没意见,只有盼娣想说话,却被叶大嫂捏住了胳膊,只能不情不愿地闭上嘴。

    叶老头接着又说:“至于家里这栋房子你们是想砌一堵墙分隔开各自居住,还是都留给大房,让他们用粮食换。”

    叶父和叶母闻言对视一眼,然后又看了眼叶瑜,三人很快确定他们的想法一致,都想把自家住的屋子换出去,然后在村里重新修建一栋合心意的房子。

    因此叶父率先开口道:“我们想出去住。”

    倒是叶老二夫妻俩听到他们的话,小声商量了几句,最后做出了跟他们相反的决定,“我们留在家里。”

    叶老头听完他们的话应了一声,然后问:“那老三家的屋子你们要换不?”

    叶老大还没来得及说话,叶老二就连声道:“我们要换一间。”他们家敬哥儿再过不久要娶亲了,眼瞅着要有下一代,得再准备一间屋子,而老三家的屋子都是极好的,住起来也舒服。

    “我们也要。”盼娣迫不及待地说。

    听到她的话,叶大嫂叹口气,然后才点点头道:“要一间。”

    这时叶母说:“先说好,我们建好房子前得在这边再住一段时间。”

    “没事,你们放心住,我们不急。”

    最后他们约定用粮食换屋子,叶父他们什么时候搬走,什么时候再给粮食。

    这些贵重些的东西分完,就轮到家里的鸡零狗碎,各家屋子里的东西自然归各家,倒是一些公用的东西很难分,像是只有一个的铁锅,零散的瓶瓶罐罐和碗筷。

    叶瑜听过一句话,破家值万贯,那些针头线脑的看着不起眼,但重新置备就很是麻烦。

    不过再难,也总有分好的时候,家里财产全都分好之后,所有人在叶童生那里留下一份按了手印的协议书,分家就算是完成了。

    叶母将协议书小心地收起来,问叶父道:“咱们去哪儿修建房子?”

    叶父则是问叶瑜,“宝哥儿你说呢?”

    叶瑜仔细思考半晌,这才回答:“院子得宽阔点,还得能挖井,井水比河水更适合入口,”

    “好,就照着这样的要求找,村里空余的地方还不少。”叶父说,他作为村长,一点小小的特权还是有的。

    叶瑜点头应是。

    在没搬出去之前,叶家人还是在一起吃饭干活,只是杏花再也不帮盼娣干活,其实盼娣要干的也都是些轻省的活,像是洗他们两口子自己的衣服,而且叶海要是在家的话也会帮忙,但最近村里确实忙,他回家之后一般就累得不轻,有时候连饭都不吃,躺炕上就睡着了。

    分家之后严格来时就是隔房的嫂嫂和小姑子,杏花不帮忙也实属正常。

    叶大嫂曾经跟叶母说过,等盼娣把孩子生下来,得好好教一教她,要不然河哥儿媳妇嫁过来之后,她要是还像这样,家里怕是会闹得鸡犬不宁。

    第87章 寒瓜

    叶瑜从分完家之后就在村里四处闲逛, 准备找个适合的地方建房子,他跟褚绪风走遍了全村,最后挑了个比较亮敞的地方。

    定好地方, 就可以开始建房了, 叶瑜这次下定决心要建一个可以住上一辈子的房子, 因此他跟褚绪风凑在一起画了一张房子的结构图。

    “我记得从书上看过只要在地板下铺设火道,天冷时屋外烧炭而来的热量便会通过火道传导到室内,青砖渐渐发热,这样一来室内足尖所到的地方就能感觉到暖意, 而火炕只有炕床所在之处是热的,并且只要不开火烧饭,炕床也不会热。”叶瑜坐在褚绪风的书房里,边画图边给他解释道。

    褚绪风明显是听懂了,他想了想就一针见血地问:“在哪儿烧炭?”

    叶瑜道:“在屋外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坑洞作为灶口即可, 用不上的时候可以用木板覆盖住。”

    这其实是个非常值得尝试的东西, 成功率也很高。

    因此褚绪风点头道:“可以试试。”

    他俩得到叶父的同意之后,就请了村里的青壮年帮忙建房子,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抄平放线, 就是确定地面平整, 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紧接着开始打地基, 这时候叶老大和叶老二都来帮忙了,叶瑜想打比较结实的砌体地基,砌体主要是由砖石制成,因而他们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叶瑜看一眼结构图又看一眼地基,然后指挥道:“在边上再挖出两个坑洞。”这两个坑洞未来是炉腔和出烟口。

    叶忠爽快地应道:“马上。”

    挖了一会, 他问:“是这样吗?”

    叶瑜仔细看了看, 然后右手一挥, “再深一点。”

    他们一问一答之下,两个深坑逐渐出现雏形。

    这时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叶母早就做好饭了,她连忙招呼过来帮忙的人留下吃饭。

    还没等他们拒绝,叶母便把一锅大杂烩端了过来,大杂烩就是把家里剩余的菜和肉放在一锅里炖,味道不好不坏,反正能吃就是了,再配上杂面馒头就能填饱肚子。

    吃完饭叶瑜本想让他们回家睡一会,等下午再来,但叶忠他们说自己没有中午睡觉的习惯,一定要继续干活。

    最后还是叶母瞪他们一眼,“这天太热,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干活,就算你们不怕中暑,我害怕阿瑜中暑呢,赶紧回去休息一会。”

    自从叶瑜长大后,他父母基本不会在外边再喊他的小名。

    叶母的话叶忠他们倒是听从,很快就三三两两勾肩搭背地提着工具回家去了。

    叶瑜趁这段时间,回叶家煮了一锅绿豆汤,煮好后倒进竹筒,将其放在井水里湃到下午开工的时候,他刚带过去,消暑解渴的绿豆汤得到了叶忠他们一致的好评。

    喝完绿豆汤,他们就开始挖火道,先挖出一个主烟道,然后与其垂直的宽度较小的就是支烟道,这些烟道的分布犹如蜈蚣一般,因而又被称为「蜈蚣道」。

    叶忠边干活边感慨道:“可真麻烦。”

    “是有点麻烦,但真正做成之后,会觉得很值得。”叶瑜顶着草帽说。

    “那我可就等着看效果到底如何了。”他说。

    主烟道的盖板是砖石,支烟道的盖板是扣瓦,两个盖板之上又有架空铺设的地面砖,说起来是件麻烦事,但只要明白了,就很简单易懂。

    接下来再没人说话,都在专心按照叶瑜的指挥干活。

    叶瑜指挥着声音便有些哑了,他捂着嘴轻轻咳嗽两声,然后喝一口绿豆汤润润嗓子,褚绪风见状立刻接过他手里的图纸,替他指挥起来。

    “你去树荫下休息一会,剩下的我来。”

    叶瑜没逞强,他抱着竹筒往树荫下走,一口气喝完了绿豆汤,这才缓缓喘口气放松下来,把背靠在树干上。

    风把褚绪风的声音断断续续送过来。

    “在各个烟道之间的夯土层上面立多个砖砌支墩…上面搭着青砖,缝隙用灰浆抹严实…”灰浆就是生石灰和熟糯米磨成浆之后的混合物。

    叶瑜靠在树干上想起这样做的优点,一来热量可以在烟道之间流通,是地砖均匀受热,二来烟道里的烟灰不会飘到屋子里,而是从出烟口排出。

    想着想着他捂着嘴打个哈欠,有点困了。

    叶母看见之后便对他说:“你回家睡觉吧,这有我跟绪哥儿守着呢。”

    “好。”叶瑜应一声。

    睡过一觉,他的精力便回来了不少,第二日继续到新房那边监工,不过这次监工的人就不止他一个了,而是跟他爹娘和褚绪风几人一起轮换。

    又因为新房子的结构图画得好,所以五天后烟道便铺设完成了,这时要做的事就是等烟道冷却后进行烧炭实验。

    实验时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叶瑜下到炉腔里,十分忐忑地把炭点燃,也不知道这种类似于清朝紫禁城的地暖到底能不能成功,其实他心里是有八分把握的,但怕就怕遇上剩下那二分。

    好在没过多久,另一侧的出烟口就有烟雾冒出,叶瑜见此不由得露出一抹微笑,成功了。

    他从炉腔里爬出来,高兴地说:“可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褚绪风调侃道:“这可有我一份功劳,回头等房子建好,记得给我留一个屋子。”

    叶瑜露出笑意,应道:“当然有你的屋子。不管是什么时候,我家里都有你住的地方。”

    等确定了青砖十分坚固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搭墙了,在缝隙里添入灰浆,随着一块块青砖固定在合适的地方,房子初步的构造便逐渐成型。

    房梁用的是圆直且光滑的梁木,是叶父专门托人从山上砍的,有了房梁,房顶也很快就做好了,棕黑色瓦片中间高两边低,这样一来雨和雪会从瓦片上滑下,不用再费心上去铲雪。

    在叶瑜画的图里,他们新家坐北朝南,正中间是待客的堂屋,东西两边各有两间住人的屋子,前院有灶房、柴房、杂物间、茅厕和浴室,后院面积要比前院大一倍,起了一块菜地,围着菜地的栅栏上爬着葡萄藤,牲畜住的土屋也有,地下还挖了一个较大的地窖。

    房子才刚建好,他们就将一棵柿子树一棵枣树移植到前院,两棵杏树移植到后院,等到这几棵树开始结果子,院子里的风景应该会很好看。

    新房需要通风,所以叶瑜一家终于可以搬家的时候,已经到八月初了,距离中秋节也只剩十几天,这段时间里他们村的田地可以算是颗粒无收,逼得村里人不得不进山打猎以维持生活。

    他们这边整整八个月都没下过雨,柳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涸着,有些浅滩已经裸露出河床,好在暂时并没有什么用水危机,只不过叶父也召集了村里人开会,让他们省着点用水,因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第一场雨。

    烈日炎炎下田里的作物被晒得弯腰,甚至泥土都裂开了纹路,村里老把式常常到田里捏一把土,然后沉沉叹气,嘴里呢喃着“老天不做人。”

    前些年吃不完囤起来的粮食倒是救了命,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些余粮,省着点吃至少不会饿死人。

    因此叶瑜一家搬家的时候就没设宴,反而是村里其他人家联合起来送了些针头线脑之类的,叶瑜想着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到时做些月饼当回礼。

    刚搬进新家,叶瑜就领着褚绪风参观了自己的屋子,说是一间其实中间有墙相隔,相当于是两间,大点的那间是睡觉的寝室,小点的那间放着书架和书桌,书桌上有笔墨纸砚,是书房。

    叶瑜住在堂屋东边的第一间屋子里,他边上就是留给褚绪风的屋子,两间屋的构造基本相同,区别只是装饰不一样。

    至于他爹娘则住在堂屋西边的屋子里,西边剩下的一间用来待客。

    每间住人的屋子地面都铺满了青砖,如此一来打扫卫生时也方便,只需要用扫帚一扫便可。

    院子里几棵果树才刚移植过来,虽然他们伺候的精心,但因为水土不服,依旧是恹恹的,而且树枝上没有果子,只有泛黄的枝叶,时不时落在地上,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养得活。

    倒是缠绕在篱笆上的山葡萄长得旺盛,已经结出了满满登登的绿色果实,每个只有叶瑜小拇指那般大,距离真正成熟还有一段时间。

    菜地上前几个月种的蔬菜已经长成了一大半,其中像白菜、冬瓜、黄瓜一类常见的菜自然必不可少,甚至先前从商队换来的种子叶瑜也种了几样,如今辣椒和西红柿长势喜人,葫芦苗跟山葡萄共享篱笆,已经长出了青嫩的葫芦,这时候摘下来跟鸡蛋一起炒,就十分美味,就着这道菜叶瑜能吃一碗饭。

    边角处还有几颗寒瓜藏在叶子里,叶瑜每天都得去看一遍,心心念念它快些长成,今日也不例外,他领着褚绪风参观过一遍房子,就往后院菜地跑,不顾形象地蹲下拍拍寒瓜。

    听着拍击发出的声音,有些遗憾地说:“今年长势不太好,应该不怎么甜。”

    褚绪风疑惑地问:“拍一拍就能知道长势如何?”

    叶瑜兴致勃勃地教他,“总算有你不知道的事了,来我教你,你先拍一拍寒瓜。”

    褚绪风按照他说的做。

    叶瑜问:“有没有听到「当当」的脆响声?”

    等褚绪风点头的时候,他才继续说:“如果听到的是沉闷的「砰砰」声就代表寒瓜已经成熟,可以摘下来吃了,而成熟过头的寒瓜拍击声会变成「噗噗」声。”

    “这几颗寒瓜种了好几个月一直是这样的,叶子都蔫了,怕是很难熟。”

    他说完没忍住,直接用剪子剪掉连接的茎,抱出一个寒瓜来。

    “来,咱们尝尝好不好吃。”

    褚绪风笑着调侃他:“我看是你想吃了吧。”

    叶瑜一点都不害臊,乐道:“那当然。”

    他们种出来的寒瓜瓜皮浅绿色中夹杂着黄绿色的斑纹,用刀切开的果肉是十分水润的红色,如果非要说缺点,那就是籽比较多,吃的时候有些麻烦。

    叶瑜将寒瓜切成两半,一半等一会送给爷奶吃,另外一半又切开,他跟褚绪风吃其中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一则是盖好留给叶父叶母。

    没熟的瓜肉泛白,红心的瓜瓤很少,吃起来也不够甜,然而却很是水润,口感沙沙的,因此他俩很快就吃完了四分之一个瓜。

    吃完后趁着时间还早,叶瑜抱着半个瓜去了叶家。

    叶老太一见到他就乐得见牙不见眼,搂着他一阵心肝宝贝的叫,叶老头虽然没什么特殊表示,但是他眼睛也没从叶瑜身上移开过。

    “你们种的寒瓜熟了?”

    叶瑜点点头,把手里的瓜放下,“您切开尝尝,要是一时吃不完可以放到井里湃着,再拿上来的时候就凉滋滋的,可好吃了。”

    “好,我切一块尝尝。”叶老太让叶老头拿把刀过来。

    叶瑜等他们吃了一口,这才期待地问:“好吃吗?”

    叶老头将籽吐到痰盂里,“好吃。”

    “家里还有几颗瓜,回头我送过来。”叶瑜说。

    叶老头摇摇头,“你们自己种的就留着自己吃吧,村子里有瓜田,我们想吃用积分换就行了。”

    村子里有一片面积不小的田地种了寒瓜,数量可不少,如今也到了成熟的时候。

    这是因为有些人选择换种子自己种,也有些人觉得自己种不出来,怕浪费积分,索性就等村子里种完寒瓜,直接兑换寒瓜得了,叶瑜就是那个兑换种子的人。

    他在爷奶这里待了一会,离开的时候手里还拎着一篮包子,是他爱吃的豆腐鸡蛋馅。

    而老两口把没吃完的寒瓜放进水井里,不准备分出去,这是老三家给他俩的孝敬,其他人要是想吃就自己去用积分换。

    叶瑜因为好奇也从村子里换了个瓜,吃过之后发现还没有他种的好吃呢,个头也小,吃起来一点甜味都没有,然而就算如此,这些瓜依旧是很快就被村民们换完了,一个都没剩。

    第88章 月饼和蛋糕

    中秋节就应该吃甜甜的月饼, 叶瑜当天早上就跟叶母一起开始做月饼,他准备做三种馅的,枣泥月饼, 豆沙咸蛋黄月饼, 鲜肉月饼。

    首先是把去年收获的晒干的枣子泡水后切开去核, 一小碗没核儿的枣子在蒸米饭时放在米饭上面,很快就蒸熟了,再倒些白水进去,用筷子搅拌成泥, 这便是粗糙版本的枣泥。

    想要口感细腻些,就需要用滤网过滤掉枣皮,叶瑜把滤出来的枣皮放进鸡鸭的食槽,然后垫脚打开固定在墙上的柜门,将糖浆、豆油和糯米粉拿出来, 叶母接过这三样东西, 与枣泥一起放在锅里翻炒,直到枣泥变得浓稠,才算是炒好。

    豆沙咸蛋黄馅做起来也简单, 家里腌的咸鸭蛋数量不少, 叶瑜洗干净手坐在凳子上, 把咸鸭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开放到两个碗里,蛋清留着晚上就粥吃,蛋黄就包进月饼里。

    灶房有个简单的烤炉,叶瑜把刷好油的咸蛋黄一粒粒摆好放在上面,开火烤制了一会, 然后放在一边备用。

    最后一种鲜肉月饼叶瑜没有亲手做过, 他只是常听说月饼的甜咸之争, 跟粽子一样,因此就想着做着试试看。

    鲜肉月饼是苏式月饼的一种,需要猪肉、猪油、鸡蛋、盐等调味料、还有姜末、蒜末。

    叶母不让叶瑜动刀,自己动手将猪肉切碎,与其他调料混合在一起,一直搅拌到馅料有些发干的时候,馅料便准备好了。

    接下来开始揉面做饼皮,发酵好的面团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切成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和牛舌形的两种薄面片。

    圆形的是做枣泥月饼和蛋黄月饼的,牛舌形则是用来包鲜肉月饼的。

    叶瑜见叶母包月饼的动作有些慢,便教她道:“先取一块豆沙按扁一点,然后把咸蛋黄放进来,再一点点将面皮推上来,直到完全包裹着豆沙和蛋黄。”

    叶母多包两个月饼也就熟练了,后来的速度甚至比叶瑜还快,她还能反过来教叶瑜,推面皮的时候用虎口比用大拇指要容易一些。

    月饼模具是长条形的,一次能放四个月饼胚子,模具上面的花纹是叶瑜的亲手画的,四个纹路都不同,有金鱼、元宝、莲花和葫芦。

    叶瑜在模具上撒上一层面粉,然后把包好的月饼胚子放进去,往案板上一压,再磕出来的时候月饼的正面就有了图案。

    枣泥和蛋黄的月饼他俩各包了十个,刷上一层油和鸡蛋液后,将其放到烤炉里开始烤制。

    趁这时间,叶瑜开始包鲜肉月饼,他把牛舌形的面片卷起来再擀平,将肉馅包进去,包好的月饼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

    他不确定鲜肉月饼味道如何,所以只包了五个。

    等月饼烤制完成,叶瑜更是十分庆幸自己只包了五个鲜肉月饼,因为他翻车了,这月饼的味道并不怎么样,又油又腻,连爱吃肉的人都吃不下去。

    叶母也尝了一口,摇摇头说:“确实不怎么样,但是还好,吃起来应该挺顶饱的,回头让你爹带走填肚子。”

    叶瑜闻言露出一抹笑意,“好。”

    好在另外两种月饼没翻车,每种都很好吃。

    中午叶父不回来吃饭,她们娘俩便吃了月饼当作午饭,一人两颗,吃完后两人一致认为咸蛋黄的月饼更好吃,月饼皮金黄软糯,豆沙的甜和咸蛋黄的咸进行了中和,甜咸得当,吃起来一点都不腻,反而很适口。

    当然枣泥月饼味道也不错,咬上一口,细腻顺滑的枣泥就顺着喉咙滑下去,虽然有些过于甜腻,但只要配上一碗野茶,就能冲淡这种甜腻。

    叶母喝着茶说:“既然做成功了,一会就再多做些,回头给你那些帮忙建房子的叔叔伯伯送过去。”

    叶瑜点头应了一声,然后问她:“要不先给爷奶送几个?”

    叶老头和叶老太前些日子说今年就不过中秋节了,叫他们三家自己在家吃吃,如今的世道实在是没心情过节。

    “先不必了,等晚上再说,要不然给你爷奶送了,其他人怎么办?还不如晚上一块送。”叶母回答。

    叶瑜想想倒也是。

    下午的时候叶母继续做月饼,叶瑜则是洗洗手,站到桌子旁边准备做个新奇的东西。

    他拿起鸡蛋在瓷碗边缘一磕,将蛋清和蛋黄分开放到两个碗里,然后拿着一双筷子在蛋清里迅速顺时针搅拌起来,时不时将羊奶、糖浆和油倒进去,如此反复三遍,碗内混合物开始冒出小泡,渐渐变成乳白色的细密泡沫,这种泡沫用筷子拉起角不会倒。

    没错就是奶油。

    叶瑜哀叹一声,用力甩甩酸痛的胳膊,人力打发奶油可真是件痛苦的事,幸好最后算是打发成功,要不然可真是得不偿失。

    蛋糕胚叶瑜做的是最简单的那种,就是在蛋黄里加入羊奶、蜂蜜和油,然后筛入面粉,搅拌均匀后,叶瑜将其倒进装了一半的蛋清奶油盆里。

    接下来就要放轻动作开始翻搅,拌匀。

    烤好的蛋糕胚呈现出焦黄色,凑近一闻能闻到淡淡的奶香味。

    叶瑜把蛋糕胚从盆里扣下来,然后把剩下一半奶油泡沫涂在上面,说实在的有些简陋,但他暂时也只能做成这个样子,顶多再用水果装饰一下。

    他插腰打量了一下做好的蛋糕,跑去地窖里拿出两罐果酱,一罐浅红色树莓的,一罐浅粉色桃儿的。

    他在蛋糕上用两罐果酱画出一只粉红色的小熊。

    叶母休息的时候看他动作,“这是什么?”

    叶瑜答道:“蛋糕,今天不是绪哥的生辰吗,我就想着给他做个没见过的吃食。”

    他又用剩余的材料按照以上的步骤做了一个蛋糕,然后切下来一块放到叶母手边。

    “您尝尝。”

    叶母接过勺子挖了一块蛋糕放进嘴里,松软甜蜜的味道让她眼前一亮,“好吃!”

    叶瑜也尝了一块,论味道和口感肯定是比不上现代那些花样繁多的蛋糕,但是在原材料匮乏的情况下能做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他怀念的吃完一整块蛋糕,然后对叶母说:“娘,一会我去请绪哥过来吃饭。”

    叶母点点头,应道:“好。”

    她想了想又说:“正好月饼也做好了,用草纸包一包咱俩赶紧送出去。”

    话音刚落她就放下茶碗,在柜子里翻了半天翻出来一沓干净的草纸,往每张里面包上两个月饼,枣泥和蛋黄各一个。

    叶瑜说:“把蛋糕也给爷奶送去一半,蛋糕软软的,正适合他们吃。”

    听到这话,叶母便从柜子里拿出食盒,用皂角粉洗干净,将六个月饼和两块蛋糕放进去。

    她说:“还有你大伯和二伯家的。”

    叶瑜此时提议道:“把剩下那俩鲜肉月饼也包起来,我觉得二哥会喜欢吃。”

    叶母笑了一下,“好。”

    娘俩提着月饼包出门,往相反的两个方向走。

    叶瑜正好在老宅门口撞上叶河,叶河高兴地问他:“宝哥儿,你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月饼。”叶瑜抬了抬手说:“咱们进去再说。”

    叶河接过叶瑜手里的东西,两人边聊天边进门。

    除了他爷奶以外,其他两家,一家分两包月饼,哦,还有给叶河的鲜肉月饼。

    叶瑜说的很明白,“这鲜肉月饼我觉得味道一般,但我觉得你可能会喜欢。”

    叶河没等人出来,直接解开绳结,拿了一块鲜肉月饼放在嘴里,“味道挺好的啊,哪里不好吃了。”

    “正好还剩两个,我就都给你带过来了。”

    这时叶老太掀开门帘走出来,看到月饼的时候才恍然大悟道:“瞧我这记性,原来今日就到中秋了啊。”

    叶瑜说:“有两种馅的月饼,枣泥和咸蛋黄的,都好吃。”

    叶老太原本想留叶瑜在家里吃个果子,但他举了举手里的月饼包说:“我还得给其他家送月饼呢。”

    “那就拿着路上吃。”叶老太抓了一把杏儿塞进叶瑜兜里,“一会我叫河哥儿把食盒送过去。”

    “没事,不急,反正食盒我们也暂时用不上。”叶瑜道。

    他从老宅离开,又走了半刻钟,到褚绪风家门口的时候,他抬手扣了下门环。

    开门的是贾一,他把叶瑜迎进来。

    “呐,我们做的月饼,你们可以分着吃一吃。”叶瑜把月饼包递给他们,一人一个是不可能,但两人分食一个还是够的。

    他看见褚绪风走出来,连忙凑过去说:“今晚去我家吃饭,权当给你庆生。”

    褚绪风揉了揉他的脸,应道:“好。”

    两人回叶家之前,褚绪风特地进屋拿了个纸包递给叶瑜。

    叶瑜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而褚绪风言简意赅地回答:“普洱。”

    叶瑜闻言一阵怔愣,他之前说过一次还没喝过所谓越存越香的普洱,没想到褚绪风竟记住了。

    “哪来的?”

    “原先皇帝赏给我爹的,我叫贾五去靖边城顺路带过来。”褚绪风说:“一会吃完饭,你泡一杯尝尝。”

    叶家晚上没做什么大菜,他们主要是吃月饼,叶瑜还用褚绪风送的普洱茶泡了一壶茶水。

    叶父喝一口茶,品味半晌道:“这是普洱熟茶吧?”

    褚绪风点点头,“您说的没错。”

    叶瑜问他:“普洱熟茶和生茶有什么区别?”

    “熟茶在制作过程中会经过人工渥堆处理,因而入口柔顺,陈香味十足,尾调有回甘;生茶则是自然发酵,以茶叶自身的清香为主。”褚绪风耐心地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叶瑜咂咂嘴,隐约能尝到隐藏在茶叶清苦气息后面的回甘。

    几人吃过一轮月饼又喝过一轮普洱茶,天空上的月亮终于露出全貌,好似一张白玉盘。

    叶瑜趁天边还有月色的时候,将蛋糕端出来,蛋糕上插着三根细长的蜡烛。

    他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褚绪风,“先许个愿望,然后把蜡烛吹灭。”

    褚绪风按照他说的做,闭眼许下一个愿望。

    明明灭灭的烛光映照在他脸上,叶瑜托腮看着他的动作。

    等蜡烛被吹灭之后,叶瑜没有问褚绪风许了什么愿望,只是将刀递给他,让他开始分蛋糕。

    蛋糕的味道说实在的有点像是现代的蜂蜜小蛋糕,吃起来十分绵软。

    “生日快乐。”

    第89章 并入

    过完中秋, 扩建围墙的事终于提上日程了,在此期间叶父召集全村人开过好几次会,他们好不容易才做出决定, 将那座湖和周围两座山坡, 还有附近的田地都围进来。

    动工之前, 叶瑜提议给湖取个名字。

    这顿时引起了全村人的兴趣,有人说不如就叫叶湖,所谓叶家村的湖嘛。

    叶童生却恨铁不成钢地说:“这都是什么名啊,不说起个多好听的, 起码不能这么直白吧。”

    村民们各有各的意见,在集议堂吵了一场,结果到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叶瑜为这座湖取的名字-明珠湖。

    而那两座山坡,修建有许多作坊的位于东边,便取名叫东山, 距离东山较远的种着甜菜和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的叫西山, 西山边上有个温暖的河谷,柳河的支流从中流过,虽然今年那支流因为干旱, 已经断流了, 但是里面依旧种植着许多种果树, 常见的像是桃树杏树柿子树,罕见的也有,林檎树梨树石榴树桔子树等,当然还有寒瓜。

    村里负责照顾果树的一共有六个人,男女都有, 因为有积分报酬, 他们伺弄果树都很精心, 然而就算如此,那些果树也是一棵都没结出果子,这种情况叶瑜是有所预料的,毕竟才刚种上,等过两年果树习惯了这边的水土,就会开始结果。

    扩建围墙可算是个大工程,村里青壮年全都忙碌了起来,一部分开始烧制青砖,一部分开始制作水泥。

    新的围墙比旧的要薄一些,建造起来也更容易,叶瑜觉得这个工程大约要用半年的时间,但要是建造的人能多一点,用的时间便会缩短。

    但他们村能用的劳动力如今基本都用上了,叶忠见此不由得提建议道:“咱们不如用粮食做报酬请附近村子的人前来做工。”

    “正好可以在两座围墙之间建造几个棚屋供他们居住。”

    他的建议很快就得到全村人的赞同,叶父派遣了三伙人去附近三个村子招人,等他们再回来时身后各跟着十几个人,全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其中就包括赵二舅、邢小舅、陈源,还有招娣的夫君等熟人。

    这群人吃住都由叶家村负责。

    负责围墙工程的是叶周远和王树,两人将他们引到棚屋,然后介绍道:“我们村每天提供三次餐食,主食一般是杂面窝窝头,配上一道带荤腥的汤菜,像是酸菜粉条儿之类的。你们做完七天的工,就可以休息一天,这一天不管是回家还是在棚屋里睡觉都行,需要注意的是休息的一天里我们只提供中午一顿饭。”

    他俩将注意事项全都说完,见帮工的人没什么疑问了,这才住口。

    有了三四十个帮工的加入,修建围墙的速度便肉眼可见地提升着,只用了短短七天就建好了五分之一。

    第八天便是他们休息的日子,然而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这群人竟然没一个回家看看,都选择留在村子里。

    “二舅你们咋不回去看看?不想家吗?”叶河跟他二舅一同蹲在地上吃窝窝头蘸酱,村里修建围墙的跟他们吃的是一样的东西。

    赵二舅摇摇头回答:“有啥可想的,有那时间还不如多搬两块砖。”

    他又说:“你跟你三叔说说,索性把休息的时间取消算了,这样一来围墙能修建得更快。”

    旁边听着的跟赵二舅同村的人连连点头,“就是,我可想念晚上的小鸡炖蘑菇。”

    又有人感慨道:“说是做工,其实我吃的比在家时好多了,至少每顿都有荤腥,才七天我就胖了不少。”

    这话一出,附近埋头吃窝窝头的人纷纷点头赞同。

    叶瑜见此不由得叹了口气。

    然后他上前两步走到叶河身边,俯身到他耳边说:“晚上你记得让二舅和小舅他们几个到家里吃饭。”

    晚上请的都是亲戚熟人。

    饭桌上陈源看着桌上的菜感叹一句,“你们村的日子过得真好,我们村今年地里加起来只收获了两三百斤粮食,全靠前些年的陈粮和野菜度日。”

    邢小舅也说:“我们村倒是还好,一向靠山吃山,地里有没有收获都一样,只是一直没有粮食吃,身体容易出现问题。”

    赵二舅也心有戚戚焉地点头。

    叶老头跟着叹口气,“如今的世道就是这样,我们村也差不多,只是前些年余粮多,所以才显得过得好,而且山上猎物多,因此不缺荤腥。”

    “你们村真可以称得上是得天独厚。”他们如此感慨道。

    围墙建到一半,招娣突然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她是从叶家村嫁出去的姑娘,回来自然是正常,就算是在娘家住上一段时间也没人有意见。

    她刚回来就得知二妹盼娣分家的事,从她娘那里知道盼娣的行为后便紧紧皱起眉头。

    责怪道:“二妹是怎么回事?我不是说了叶家是难得厚道的人家,她只要好好听婆母的话就行了,咋又弄成这样?”

    她娘叹口气说:“我又劝不动她啊,不过你也别担心,分家就分家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再加上前段时间盼娣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

    招娣听到这话沉沉叹口气,她也是无可奈何。

    第二日一早她就带着两个孩子去拜访叶家。

    叶老太挨个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脸,稀罕地说:“这两个孩子养得好,双颊粉嘟嘟的。”

    又问她:“不知道可取了名字?”

    招娣笑着应道:“取了,哥哥叫陈同,妹妹叫陈乐。”

    “同乐,同乐,果然是个好寓意。”叶老太念两声。

    “好孩子先跟你小叔叔去玩吧。”叶老太叫来叶敬和杏花带两个孩子出去玩。

    等孩子离开,叶老太斟酌着开口:“盼娣她生孩子之后有些想不开,还得请你多多开解。”

    叶大嫂说:“生男生女都一样,让她不必如此忧心。”

    招娣尴尬地应了一声。

    盼娣刚生完孩子,屋子门窗都关得紧紧的,一点风都不透。

    推开门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传来,招娣不由得用袖口掩住口鼻,“外边这么热,怎么不开窗通会风。”

    盼娣原本正半倚在炕床上,一听到招娣的声音,连忙抬起头惊喜地说:“姐你来了。”

    “嗯,我夫君在帮忙修建围墙,家里只有我们娘仨,索性就一起跟过来了。”招娣说。

    她走到炕床边上,看到木制摇车里睡得正熟的小婴儿,不由得用指腹碰了碰他(她)的脸。

    然后问道:“这是我侄子还是侄女?”

    “是个女孩。”盼娣有气无力地答。

    招娣闻言紧紧皱起眉头,“你这是怎么回事?女孩怎么了?你要成为奶那样重男轻女的人吗?”

    一连三个问题让盼娣颇有些吃不消,她猛地直起腰,“女孩不是不好,但要是像大姐你那样先生下哥哥,再生下妹妹就好了。”

    招娣骂她:“生男生女又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况且先开花后结果难道不好吗?”

    “我怕像娘那样连生四个女孩。”盼娣说。

    “就算只生女孩又如何?咱们村里哪个女子比不得男子?小郝大夫一生未婚,又有谁敢看不起她?”招娣说着便面露向往。

    盼娣却回她:“我不想那么多,只想要个儿子。”

    招娣无奈之下,只好寄出最后一步棋,“你要是一直这么郁郁寡欢,月子里身体养不好,日后要如何生养?”

    这话一出,盼娣顿时提起劲来,“大姐你说的没错,我得早日养好身体。”

    招娣在心里沉沉叹口气。

    离开之前,她还特地嘱咐盼娣道:“千万别在你婆母和夫君面前表现出方才那副样子,还有如姐儿到底是你的女儿,你自己好好想想。”

    叶海的第一个孩子由老两口取名为叶如。

    ——

    围墙足足修建了两个月才算正式完工,建好的围墙绕着圈进来的湖山地围成一圈,全部是青砖灰瓦,每段墙都有三米高一米厚,而几座突起的塔楼要比围墙高出一米,站在上面的人轻易就可以望到远处。

    既雄伟又壮观。

    如今既然围墙已经修建完成,那作为帮工的别村村民自然也做完了工,该回去了。

    但他们回去还没几天,各自村子的村长便联袂而来,他们的目的都一样,想要将全村都并入叶家村。

    叶父到集议堂开会的时候,说:“这三个村子加起来也只剩一百多口人。”

    能在轮番天灾之下存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青壮年,唯独叶家村是个例外,因为他们村子的位置实在是太过于得天独厚。

    临河不缺水,就算干旱柳河也只是水位下降,靠山吃山,松山里物产丰富,怎么都饿不死,周围良田片片,想种粮食也有地方种,就算要扩大种植面积也不用开荒。

    如今叶家村有八十二户人家,总共三百六十五位村民。

    堂下众人听到叶父的话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起来,有些人想接收这三个村子,有些人不同意,生怕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生活又起波澜。

    叶忠就是前者,他提高声音说:“咱们村有三百多号人,他们只有一百多,怕什么啊。”

    后者以叶童生为首,他们认为外来的人太多,会导致村子变得混乱。

    叶父任由他们吵了半天,直到堂下渐渐停歇,这才开口道:“日后总会遇上这种情况,要不要接收?如何接收?总得规定个章程出来。”

    叶瑜说:“我觉得村子里进来些新鲜血液不见得是件坏事。”

    这话一出,就连坚决不同意的叶童生都不由得点头表示赞同,别的不说,那三个村子里有不少人家是他们村的亲家。

    看来接收别的村子并入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此时王树说:“咱们之前有处理投奔者的章程,只要稍微一改就能用到现在。”

    王树说的没错,这两种情况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他们在集议上修改了先前针对投奔者的章程,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考察方法。

    如果有超过一半的村里人不同意他们并入,那么他们就不能加入叶家村。

    各种注意事项十分繁琐,叶童生带着学生们将其抄写在草纸上,三个村子各有两份。

    有些人一看到纸上那些堪称苛刻的要求就退缩了,到最后选择加入叶家村的也不到一百,仅仅只有八十六人。

    他们暂时住在两处围墙中间的地方,盖好的房子属于那种制式的,一家住一个屋,等正式加入叶家村的时候,便可以兑换水泥和青砖修建房子。

    这些人里有不少是村里人的亲朋好友,因此前去帮忙的人很多,像是叶瑜家就帮着陈源,陈大夫和吴大夫三家安家。

    陈大夫和吴大夫作为原先回春堂的大夫自然很受全村人的欢迎,就连两位郝大夫都前来帮忙了,因此他们很快就安顿下来。

    这也是件好事,日后叶老太的针灸再不用叶海赶着驴车去接人。

    三个村子之前的村长分别是沈复、赵二舅和邢小舅的大伯邢大福,如今一同并入叶家村,他们身上的职位自然是卸下了,不过叶父也怕自己猛上手管理不好,便给他们三个人又安了个名头,先过渡着。

    让叶瑜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发展最快的竟然不是房子,而是儿女亲事!

    但他又想了想,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同姓不婚是老律,而他们村子里几乎八成都是姓叶的,这些年来打光棍的不知凡几,这下终于有旁姓的人到村子里来,那些光棍们自然是动心了。

    再加上叶家村条件好,所谓光棍也只是二十几岁的青壮年,自己能干活,家里老子娘得力,不仅不用奉养,还能补贴儿子,因此别的村子的人对于结亲一事就颇有些乐见其成,毕竟娶妻嫁女乃是天经地义,女儿能嫁到一户好人家里是件天大的好事,如果女婿家能够帮衬自己家那就更好了。

    但由此也带来了几个问题,首先是血缘关系,三个村子离得近,婚嫁尚算频繁,要是血缘太近便不可成婚,其次关于一家女百家求的问题,适龄的姑娘还是不多,有些被两家看中,容易引起争端。

    不过这些事情也容易解决,只要做好人口普查即可,至于求亲,那便各凭本事,好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走得近,求亲没成功的也不至于生气,最多就是遗憾。

    第90章 烧陶

    陈大夫收回手, 欣慰道:“没想到竟是我诊错了,你如今身体状况很是稳定。”

    叶瑜将袖子捋下来,笑着回他:“之前两个月确实感染了两次风寒, 但都不严重, 喝姜茶睡一觉也就好了。”

    “是件好事, 现在你只要记得每天睡前都喝一碗红枣姜茶。”陈大夫嘱咐道:“不着急,调理身体是件长久的事,急不得。”

    叶瑜点头应是。

    等陈大夫提着药箱离开之后,叶瑜也戴着草帽出门了, 他要去湖滩上看看猪羊吃不吃新长出来的牧草,要是不吃的话,他还得想办法,毕竟如今的牲畜数量极多,每天光是给它们制作饲料都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明珠湖因着干旱水位下降不少, 然而湖边牧草倒是生长得十分茂盛, 叶瑜站在丘上目送着孩子们驱赶猪羊到湖滩上,如今他们村里的猪羊经过繁衍,数量已然突破三位数, 大猪带小猪一共三十二只, 肉羊有三十八只, 奶羊也有三十一只。

    这些牲畜足够他们全村半月宰杀一只吃肉,因此他们就没有再让猪羊继续繁衍,只留下一只种猪,其余的全都劁了,还别说, 被劁了之后的猪堪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长膘, 短短一个月就比之前加起来长得还肥壮。

    “吃了吃了!”一个孩子在看到羊群低头吃草的时候, 不由得激动地叫出声,他扯住叶瑜的衣角,“瑜哥哥你快看。”

    这个孩子就是叶周远的长子叶岭。

    叶瑜见此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我看到了。”

    他将双手背在身后,打量着整座湖和湖滩,心里难得产生一种惬意的感觉,漫步于湖岸,偶尔能感受到从对面吹来的淡淡清风。

    没过一会他隐约在湖面上看见了丝丝绿意,不由得上前两步,这才看清楚那竟然是一丛荷叶。

    是了,叶瑜颇有些恍然大悟地想到,如今可不就是荷花凋谢,长出莲蓬和莲藕的季节?

    只是前段时间他过来时并没有看到荷花啊?难不成莲子没长出花来?那要是这样的话,怕也是没有莲蓬和莲藕了。

    叶瑜左思右想之下也没想明白,这样一来他索性就不想了,直接将木筏子拖出来,准备亲自去看看。

    然而他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木筏子在湖面上晃了好几圈都没划岀湖岸。

    站在湖岸边上等他的叶河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接过叶瑜手里的竹竿,三两下就划着木筏往湖中心行进,速度不快不慢,再加上今日无风,木筏算得上是平稳。

    “往左再划一点,过了过了,诶,就停在这儿。”

    叶瑜指挥叶河停在一丛荷叶旁边,然后站起身,在轻微的摇晃中站到木筏边缘低头看向荷叶中央。

    看了半晌他才勉强看见躲在荷叶里的莲蓬。

    “荷花都没开,竟然有莲蓬。”叶瑜捏着莲蓬啧啧称奇道。

    叶河站在另一边看到这一幕,立刻高兴地问:“已经可以采摘了吗?”

    叶瑜闻言放开手应了一声,“可以了。”

    紧接着村里没事做的村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采摘莲蓬了,他们分作两队,一队划着木筏开始采摘成熟的莲蓬,一队换上轻便的衣裳下水取莲藕。

    他们干得是热火朝天,直到天边挂着一轮弯月的时候,才将所有的莲蓬和莲藕都采摘完成,堆放在岸边。

    叶瑜拿起一个莲蓬,把里面的莲子磕下来,挨个分了一颗,“拨开外皮就能生吃,你们尝尝看。”

    刚收获的莲子清甜可口,要是不把莲子芯抽出来就带着点苦味,然而那苦味却将莲子肉的清甜衬托得更加鲜明。

    男人们吃了两颗莲子就觉得吃着不够劲,像是女人孩子吃的东西,孩子们倒是爱吃甜滋滋的东西,然后莲子的甜味比不得饴糖和麦芽糖,他们吃着就想吃糖了,所以到最后只留下女人们围着他询问问题。

    叶瑜教她们道:“莲子可以和银耳红枣一起做甜汤,像是银耳莲子汤既美容养颜又安眠,最适合你们吃。”

    女人们听到美容养颜便颇为心动。

    这些莲蓬和莲藕都被放置在公共的地窖里,谁想吃可以用积分兑换。

    叶瑜自己就是换了莲蓬和莲藕回家,准备做个银耳莲子汤和酸辣藕片。

    干银耳泡水后恢复弹性,切成小块与莲子、红枣片一起熬煮,出锅前再倒一点糖浆进去,一直煮到浓稠。

    酸辣藕片用的是家里自种的辣椒,叶瑜看着有点像是朝天椒,辣度比普通的辣椒要高得多,但吃起来特别香,尤其是做成辣椒油,往凉菜上一浇,天越热越开胃。

    做完菜,再等叶母把杂米饭蒸好他们就可以开饭了。

    叶瑜先给他娘盛了一碗银耳莲子汤,“您尝尝看好不好吃。”

    叶母坐下吃了一口,顿时惊讶地说:“很好吃。”非常香甜可口。

    “好吃就行,”叶瑜说:“日后可以每天都做一碗银耳莲子汤喝,这样对您的身体好。”

    “好。”叶母应道,她吃到一半突然又想起件事,“一会记得提醒我盛两碗给你爷奶送过去。”

    叶瑜道:“您放心吧,爷奶的我已经盛出来放在桌上了,稍微放凉一些会更好喝。”

    他说完挖了一勺莲子汤放进嘴里,莲子炖得面面的,一抿就化了,银耳软绵绵的,吃起来很是香甜,汤汁也炖得软烂粘稠,满满都是胶质。

    叶母边吃饭边感慨道:“你爹不知道在忙什么?连晚饭都不回来吃,一会儿你去给他送饭,我去给你爷奶送银耳汤。”

    叶瑜应一声好。

    至于叶父到底在忙什么,叶瑜送饭的时候就知道了。

    “明天咱们开窑烧陶,先回去做准备吧。”

    叶父见叶瑜进来便叫他们散了,并入叶家村的人里有一个擅长烧陶,因此烧陶一事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叶瑜问:“明天就要开始烧陶了吗?”

    叶父洗干净手拿起筷子,回答道:“先试试看吧,姚陶匠说咱们村子边上正好有适合烧陶的粘土。”

    叶瑜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适合烧陶的粘土需要土质细腻,颗粒大小均匀,村边上有这样的土倒是一件方便事,不用再去其他地方寻找。

    第二日一早他们便开始择土制作陶坯,此时天才刚亮,姚陶匠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人,但他依旧淡定自若,吩咐人把铲回来的粘土细细淘洗过滤,将里面夹杂的小石块和草根之类的杂物去掉,最后晾晒在草垫上的粘土呈现出深棕色。

    姚陶匠拿一块粘土放在转盘上,脚开始匀速踢动转盘,粘土通过他的手和拉胚工具渐渐变成陶土坯子。

    他边做边说:“刚开始转动转盘的速度要慢一点,双手需要一直扶着粘土,做陶罐要往外拉,这样做出来的会宽一些,做水壶可以往上拉,会高一些。”

    随着他的话,一个完整的陶罐逐渐出现在他手中,算不得美丽,但自有一种朴实的美。

    姚陶匠做完陶罐之后让开地方,叫其他人也过来试试。

    叶瑜第一个抢到位置,他搓搓手掰了一块粘土放在手心,看的时候觉得姚陶匠制作得很轻松,然而自己上手的时候就知道塑形有多难了,不是这边缺一个口,就是那边薄厚不均。

    到最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不管有什么缺点,先完整做成一个陶坯再说吧。

    叶瑜把陶杯做好后,姚陶匠将其拿起来,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说:“不够平整,开窑烧陶的时候轻则裂口,重则全碎。”

    叶瑜听到这话倒是没有什么尴尬的感觉,毕竟是第一次制作,出现问题实属正常。

    果然姚陶匠后来也是这么说的,“他刚开始就能做成这样已经算是有天赋的,只要再制作两个,熟练起来就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

    接下来全村人都尝试过制作陶坯,还别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些还真能送进窑里进行烧制。

    因为他们对陶坯外边并没有什么要求,不需要有漂亮的花纹,所以中间省略了画坯的步骤。

    他们村里的馒头窑一次可以容纳几百件陶器,因此制作出来的陶坯数量也相当可观,叶瑜打眼一瞧,草垫上放着满满当当的陶坯,其中有陶罐陶杯陶碗陶盆陶缸等,都是常用的器具。

    姚陶匠说:“等明天开始,我跟秦木匠一起制作些模子,日后再捏陶胚就不用这么麻烦。”

    叶父说:“那就麻烦二位了。”

    客套话说两句也就够了,紧接着叶瑜他们按照姚陶匠的指挥将所有的陶坯都放置到窑炉匣钵中,那些形制稍大且外壁厚实的陶坯放置的地方距离火口更近,小些轻薄的则是要放远一点,而且为了让陶坯受热均匀,各种坯子之间还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

    一般来说陶器烧制需要一整夜的时间,大约四个时辰,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不能停止向窑炉供应煤炭,因此村里特地派人守着窑炉,他们同时也负责观察火标的颜色,以此来确定什么时候开炉更合适。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