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因为范传朔被抓的事, 学校论坛里热闹了好几天,消息灵通的学生们甚至还扒出了简西配合范传朔在零重力社当卧底的事。

    一开始,简西因为审查期间与范传朔有过可疑的接触, 被检察院请去配合调查。他跟范传朔的交易虽然不道德,但与侵吞科研经费的事不相关,所以当天就被放回来了。

    他才回学校就接到了辅导员的电话,要求他立刻到政教处去。挂了电话, 简西心里就有不妙的预感, 一到政教处果然见到了面色不善的季知行。

    若是今天以前,即使在政教处主任和辅导员跟前, 他也会一口咬定自己在零重力社所做的一些完全就是无心之失、是粗心大意。

    可是, 他今天在检察院为了摆脱配合范传朔侵吞科研经费的嫌疑,已经把范传朔和他之间的交易都说出来了。

    因为事涉其他团体与其他人员,讯问他的警察当时还打了个电话给学校与季知行确认此事, 他现在要是想再反口,已经不可能了。

    简西看着季知行冷酷无情的脸,在检察院积蓄了许久的紧张蒸腾成了愤怒。

    他痛苦地喊道:“好歹也共事那么久,你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范传朔那边的承诺已经形同无效了, 零重力社他也回不去了, 两头都没落着好, 为什么季知行还不肯放过他!

    季知行简直无语了, 幸好没让林朗跟来,不然林朗当场就得跟简西打起来。

    “你搞清楚一件事, 是你先对零重力社下手的!”

    “可是……”简西的眼神躲躲闪闪地,“不是没造成什么损失吗?”

    季知行想起几度沮丧又几度振作的释压小组, 厌恶地看着他:“因为你的主观破坏, 零重力社的科研进度一度迟滞, 社员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且反复实验不同方案的释压组件也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季知行甚至想到一种可能,如果范传朔早一步被抓,简西立即识时务地转变立场不再搞破坏,那么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会被瞒在鼓里,还愚蠢地把他当做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一想到有这种可能,季知行就一肚子恶心。

    政教处主任和辅导员本意还是想和稀泥,这种事闹到公开处分,是给他校又添一则笑料。

    季知行不愿妥协,若是不让简西吃个教训,以后谁都能当零重力社是软柿子,想捏就捏。

    在季知行坚持不肯原谅简西的情况下,政教处最终针对简西的行为给予他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并取消了他的学士学位资格。

    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了。

    简西一心想补录为范传朔的研究生,无非就是为了前程为了利益。可如今没了学士学位资格,他就是自己有能力也无法参加研究生考试。

    拿不到学位证书,毕业后单凭一张毕业证书可不好找工作。如今的用人单位基本都要求双证俱全的。

    到这个时候,简西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到后悔了……

    消息传出后,学校论坛所有的吃瓜群众都大吃一惊。

    有人认为范传朔心机深沉得可怕,有人认为简西品德败坏不可深交,有人认为季知行实在倒霉,竟然从立社之初就被安插了奸细……

    然后有人干脆开贴盘点近些年范氏父子的受害者。

    第一当然是那个被范传朔侵占科研成果且背了黑锅的研究生,据说暑假过后就要回学校继续读研了。

    第二就是被范永杰连累得竞赛失利的赵毅和孙珥,如今在阎教授门下,已经发过一次财了,正准备再飞一次呢。

    第三就是前被范永杰针对,后被范传朔安插奸细的季知行。如今范家父子相继入狱,奸细也被拔除,零重力社据说科研实验进行得还挺顺利。

    第四就是被范传朔设计当做替死鬼的薛桦了。

    薛桦虽然是被范传朔诱导才签下各种购置合同的,但仍然存在侵吞科研经费的事实。鉴于情节轻微,本人没有主观犯罪意图,且悔过态度良好,所以最后仅追缴违法所得并处以罚金。

    从检察院被放出来后,薛桦一时如惊弓之鸟,连学校都没敢回,直接去机场买了机票回老家去了。纳米社还是佘猷帮着收拾烂摊子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薛桦以范传朔实验室名义购置的那些仪器、材料全都被查封带走了。实验室里只剩下从活动室带过去的几台电脑和三把风扇。

    绕了一圈,一切又回到原点。

    薛桦这个社长都放弃了,其他的社员就更是灰心。

    佘猷取得薛桦的同意后,将社团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然后给之前聘请的专业研究员发了一个月的工资,剩下的钱几个副社长20个社员一人分一点,纳米电极材料科研社就此解散。

    吴达拖着沉甸甸的脚步回到宿舍,把分到的遣散费扔在桌上。他看着那3张粉色大钞,沉沉地叹了口气,忙活了三四个月啊,落得这么个结果,300元……

    拉开抽屉,那份他寄托了前程的股权激励意向合同书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果然只是意向书啊,吴达自嘲一笑,伸手取出来,慢慢地撕了个粉碎。

    正消沉着,易戥推门回来了,一回来就开始收拾行李。

    吴达诧异地看着他,这个点他不应该待在实验室吗?收拾行李是要去哪?

    “回老家啊。”易戥一边回答一边把笔记本电脑塞进行李箱。

    吴达更诧异了:“你们零重力社也解散了?”

    “你们纳米社才解散了呢!”易戥没好气地怼回去,抬头看见吴达桌上的合同碎纸片,不由得停下手上的动作,“你们社真的解散了啊?”

    吴达又叹了口气才点头:“社长被吓破了胆,直接回老家去了,仪器和材料也都被查封了,不解散还能怎么办呢?”

    又问道:“你怎么突然要回老家啊?实验不做了吗?”

    “放个假嘛,我们社不是出了个奸细吗?大家都挺受打击的。社长就一人发了3000块做路费,说忙了一个多月了,放假一周回家好好休息休息。”易戥利索地收拾好行李,也不多耽搁,跟吴达道个别直接就走了。

    吴达:……

    光是路费就有3000,他们的遣散费才300,同人不同命啊!吴达仰天长叹,不由得想起此前舍友说过的话——跟对老板真的很重要啊!

    社员放假了,社长和副社长都还忙着。

    林朗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简西的异常而自责不已,自己留在实验室琢磨如何简化参数输入程序。

    许东阳抓紧时间办理注册公司的一切繁琐手续与证件,免得以后再遇到这种糟心的情况却无法获得法律支持。

    而季知行又开始泡图书馆了,之前他对零重力座椅的项目理论产生了动摇,将与NS方程相关的前沿研究都读了一遍。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公开发表的关于NS方程的著作与论文已经都在他脑子里了。

    放假嘛,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好好整理一下前人研究NS方程的各种思路。

    社员们回家休息了一周,有了最无私的亲情的抚慰,精神面貌果然焕然一新。实验室的阴霾一扫而空,大家重新全身心投入科研活动。

    不过,很快就遇到了一个不可抗力因素——开学了。

    开学了,大家都得回去上课了,这势必会对实验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是,这回连许东阳都没有任何意见,也没有再提招聘专业研究员的话。

    这回的风波让许东阳深深地感受到可靠的创业伙伴有多重要、多可贵,他有点神经质地担心调整人员结构会不慎再混入个奸细。

    简西还是学生,被季知行一诈就露出马脚了。即使如此,还叫他潜伏了大半年呢。若是社会上受过专业培训的的商业间谍,他们恐怕被搬空了商业机密都还稀里糊涂的。

    如果是在运营阶段也就罢了,即使不慎造成损失也未必无可挽回。但他们现在还处在最关键的研发阶段,可禁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波折了。

    另一边,社员们其实比三个创始人更担心实验进度受到影响。眼看实验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生怕被专业的研究员摘了桃子,好几个社员都表示可以申请休学,全勤投入实验活动。

    季知行觉得没必要,因为大家都很努力,实验进度已经比他预估的要快很多了。即使如今进度慢一点,可最多再有几个月实验就能成功了。

    在这个新产品领域,他们又没有竞争对手。实在没必要牺牲大家的学业,只为了将进度提前那么两三个月。

    实验室就在学校里,下了课随时就可以过来。事业是事业,学业是学业,二者又不是不能兼得,何必非要取舍呢?

    遇到这么个肯体谅人的社长,社员们自然是铭感于心,愈发地将时间利用到极致,即使平常走路也快得像脚底踩了个风火轮。

    学校论坛里还曾经调侃过这点。

    “要是看见路上有谁行色匆匆,好像急着赶去参加联合国大会似的,那十有八九就是零重力社的成员了。”

    有人羡慕他们的奋斗的热情,有人疑惑于季知行究竟给他们下了什么蛊,叫他们一分钱工资都没有还肯这么自发自觉地竭尽全力。即使零重力座椅项目再有前景,他们这些社员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拿个正式聘用合同啊,有必要这么拼吗?

    9个社员多少都曾面对来自同学朋友的疑惑。

    “为什么?”晏如浅笑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在那里我得到了一直想要的公平吧。”

    从小到大,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邻居们说,男孩子后劲足,以后一下子就赶上来了,叫她不要骄傲自满。高二分科时,她选择了理科,但是亲戚们说,男孩子的思维逻辑更强,女孩子学理科很吃力的,叫她改选文科。

    她不认!无视她的努力,仅以性别来否定她,这不公平!

    可是,这样的不公平一直存在,甚至无处不在。

    进入大学后,她看过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对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有很悲观的预想。

    或许,不管她实际是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HR也可能会因为她未婚未孕、已婚待孕、还未生满三胎等种种情况而觉得她不够稳定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即使顺利进入公司,也仍然可能会因为这些荒谬的原因而在升职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而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让她可以规避未来这种悲哀的可能。

    季知行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他的好不在于他多会笼络人心,而在于他不会因为性别而区别对待,自然而然地给所有社员公平的机会。

    所以,她不是被下了蛊,不是被什么空头支票迷了心,而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公平的未来。

    晏如要的是公平,而易戥追求的是信任。

    在搬到实验室开始实验后的第一个月,其他小组或多或少都试出了值得继续研究的方案,只有他们组什么像样的方案都交不出来。

    真的不是他们不用心,而是从「极硬」这个极限角度开始研究,一时半会确实是试不出什么合适的材料。

    零重力座椅的特色在于能够根据用户坐姿的变化而即时调整椅面以释放压力,这种丰富的变化性决定了椅面材料肯定要有一定的柔性。

    他们从「极硬」这个极限角度开始研究也是为了往中间度推,所以一开始试不出可行方案是很正常的。

    可是,社会上多的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老板,你没有做出成绩就是你的能力有问题,别的都是废话都是借口!

    可季知行不会这么看待他们,而是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实验。哪怕他在没有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申请购置价值50万元的全自动磁珠纯化仪,季知行看完申请报告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同意了。

    实际上,他们组在写申请报告的时候也是很忐忑的,生怕季知行嫌弃他们干不出成绩还那么会花钱。季知行二话不说在申请报告签下名字的那一瞬间,易戥就觉得他这辈子不可能再遇到比季知行更好的老板了。

    其他社员有的和晏如、易戥想法一致,有的认为在零重力社得到了自我成长,有的单纯是喜欢这种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总之,虽然季知行基本不懂怎么笼络人心,但零重力社的9个社员们都心甘情愿地为这个项目而竭心尽力!

    林朗、许东阳以及9个社员都得两头忙,季知行反而是最轻松的,因为他这学期仍然申请了免课。

    不过,这回他没有再麻烦诸位老师为他单独出卷,而是以上学期期末在《Science》发表的一作论文申请到了免课的资格。

    原本,广陵大学并没有这条免课规定,这条路是被数院的一位学姐踩出来的。

    那位学姐大二就在《数学年刊》上发了一篇数论方向的一作论文。

    《数学年刊》是由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期刊,是数学界四大顶级期刊之一。

    当年,学姐拿着论文跟学校申请免课一个学期,以便继续潜心钻研数论。虽然学校认为闭门造车不可行,但学姐还是以她的口才为自己争取到了免课的资格。后来还又陆续发表了两篇SCI论文,继续免课,成为广陵大学所有学生都歆羡不已的传说。

    林朗更是以这位学姐为榜样,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还是得继续上课,但林朗在简西之事后就发誓要一雪前耻,果然带领释压小组卷得烟尘滚滚,很快就有了突破性的新进展。

    释压结构分为传感、控制、服务三个部分。

    因为简西作祟,他们一直被卡在传感部分。在输入正确的参数之后,传感组件在开学前就宣告完成了。

    开学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控制与服务部分的组件也陆续实验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朗来请季知行去看看他们的最新成果,季知行一看林朗臊眉耷眼的样子就知道成果不理想,但是在绕过分隔板后,还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这个是……机甲吗?”

    季知行看着眼前差不多2米高的庞然大物,只觉得比起安全舒适的日常座椅,眼前的这堆构件更像来自科幻电影的暴力机械。

    要放在以前,林朗肯定得没正形地自夸一句「很酷吧」,但是经过简西的事后,他就不好意思再这么不着调了。

    “那个啥……我给你介绍一下啊。”林朗指着其中一部分说道,“这堆是传感组件,就是你之前加了阻尼齿条和齿轮的那个。”

    季知行踮起脚尖左右看了看,哦,认出来了。

    林朗比划了篮球大小的一个圈,继续介绍道:“传感组件下面就是控制组件,然后这边是服务组件。”

    季知行皱眉,他大概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三部分组件中最大的传感组件也就篮球体积的两倍大,控制组件跟篮球差不多,服务组件最小,只有半个篮球那么大。

    相当于三个半篮球的体积叠加起来最终却变成这样两米高的结构,问题肯定出在衔接与耦合上。

    “没错,衔接与耦合太烦人了,我们光是就这个结构已经优化一个月了,这样已经是极限了。”林朗有点崩溃地说道。

    季知行想了想,问道:“有没有试过全桥功率模块的热耦合循环方法?”

    林朗狠狠地点头:“试过!”

    季知行又问道:“分段渐变型始末端同轴耦合差异法?”

    林朗还是点头:“试过!我们还考虑到了时序电参数。”

    季知行又问了几种方法,林朗他们全都实验过,确实是相当尽力了。他看了看释压小组的其余四人,也都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大家都做得很不错,不要灰心,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比如第一代电脑光是重量就有30吨呢,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不也基本都在3公斤以下嘛。”季知行鼓励了一句,又问道,“实际效果怎么样?”

    林朗怂恿道:“要不,你上去试试?”虽然还没有配上椅面,但粗略感受一下效果还是可以的。

    季知行伸手比了比:“怎么上去?”这「椅子」比他还高20公分啊。

    林朗立马从仓库推出来一架伸缩折叠梯:“看!这个很稳固的。”

    季知行伸出右脚试着踩了踩,然后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了。爬到最上面,他转身试着坐下。

    嗯,视野不错,“一览众山小”,一抬手还能摸到天花板——谁会买这玩意儿当椅子坐啊!季知行哭笑不得地想。

    他实际体验了一下这个结构的零重力效果,其实感觉还是挺不错的,身体能感受到有一股反作用力在抵消重力,以后配合椅面效果会更好。只是屁股底下这堆沉重的金属让他在心理上完全感受不到零重力的轻盈。

    季知行跟着释压小组研究了一段时间,确实是不容易,他绞尽脑汁也只能将释压结构优化到1.7米,这也完全不是一把椅子该有的高度。没有谁会愿意先架个梯子爬才能坐到椅子上去。

    “所以,问题其实出在项目理论。”季知行拍着疲顿的脑袋说道,“我们的项目理论太繁琐了,以至于照此设计出来的结构太庞杂。”

    而项目理论之所以那么繁琐,根源还是在于他们在运用NS方程的时候限制了各种初值条件、边界条件和环境条件。加了那么多的限制条件的NS方程自然是十分冗繁庞大的。

    所以,要从根本上简化释压结构,还得从NS方程的运用入手!

    季知行又开始泡图书馆了。

    随着系统学习任务难度的提升与推进,季知行觉得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要进一步钻研NS方程在零重力座椅项目中的运用,让释压系统再简化一些,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做到的。

    作者有话说:

    这里打个预防针哈——

    本文提到晏如、章云舒等女性角色是因为女性也有能力搞科研,她们跟季知行绝对没有任何感情纠葛,单箭头也不会有,纯纯的同事关系。

    实在是被玄孙问题问怕了,所以先在这里说一下——

    第52章

    要化简NS方程的运用, 可行方向无非就两个,一是彻底破解NS方程,求出它的通解;二是对他们当初设计项目时施加的各种初值条件、边界条件和环境条件作进一步化简。

    第一种方法当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季知行确实也有雄心壮志,这辈子就死磕NS方程。

    不过,即使他有幸能够破解这个千禧年难题,乐观估计大概也会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到那时候, 零重力社的成员们大概也差不多齿牙动摇、蹒跚拄拐了。科技也不知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零重力座椅未必还能跟得上时代。

    所以,季知行很明智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但是, 他把初值条件、边界条件和环境条件翻来覆去地修改调整, 最终也就减掉八行算式。这八行算式映射到具体结构上,最多也只能将那个1.7米的释压结构压缩0.01毫米,约等于无。

    一周过去了, 两周过去了,随着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季知行越来越焦躁,他觉得自己被那些个限制条件缠得死死的, 好像无论如何都挣脱不开。

    又是毫无收获的一天, 季知行带着昏沉沉的脑子、拖着沉甸甸的脚步离开图书馆。

    他一边走一边走神, 突然被「防护凝胶」四个字吸引了注意力。

    从图书馆出来的学生们聊着天从季知行身边经过。

    “上个月一上架我妈就给我奶奶买了一件当外套穿, 多亏买的及时啊,我奶奶这回被车撞了一点事都没有!”

    “防护凝胶真的那么厉害啊?”

    “昂, 那个司机都吓坏了,我爸也生怕我奶奶外表看着没事, 其实内脏已经出血了, 把我奶奶送到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 骨头内脏什么的都好好的!”

    “链接发个给我,我转发给我爸妈,叫他们也买。”

    季知行听了这一段对话,才知道原来防护凝胶相关产品已经投产上市了。

    自从阎教授把专利权卖给华夏科技集团公司后,他就没有继续关注防护凝胶了,他相信国家肯定会安排好一切的。如今听到相关消息,季知行于是掏出手机搜索相关新闻,这才知道,防护凝胶产品已经遍地开花了。

    军事领域查不到太多消息,但季知行看到某些特殊警种如缉毒警察、反恐警察等已经更新了防护设备了。

    其他领域讨论度最高的就是用防护凝胶做成的运动防护服,还有可以日常穿着的外套、马甲,网友们统一称之为「铁布衫」,各个论坛的讨论度都很高。

    “有谁已经买了吗?说一下使用感想啊,会不会很硬啊?”

    “一点都不硬,超级软,弹性也好,我全家已经人手两件了。”

    “我家也是,从老人到小孩都武装起来!”

    “我小孩学轮滑本来都不怎么敢动的,换了这种材质的护腕护膝,摔倒了也不怎么痛,现在都敢放开手滑了!”

    “这玩意儿要是早点出来就好了,我上个月练习单板滑雪大跳台摔断了腿,现在还打着石膏呢。”

    “「雪道尽头是骨科」,看来以后这句话要成为历史了。”

    “我之前花了一万大洋买的骑行防护服已经扔掉了,又厚又难折叠,还得专门给它配个边箱。铁布衫就不一样了,能屈能伸,又轻又薄,爱死它了!”

    “各大手机厂商还等什么呢?为什么还没有这种材质的手机屏或手机壳!”

    “(图片)看我多聪明,自己从铁布衫的口袋剪了一小块给手机贴上。”

    “哈哈哈,有了这种手机壳,长期来说手机销量反而会受到不利影响吧。”

    当然,也有抱以探究态度的。主要是好奇为什么防护凝胶在不同的场景应用下还能表现出一致的防护性能。

    季知行合上手机,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防护凝胶能这样随机应变,得给他记上一功。

    那个时候他根据颜久昇、赵毅、孙珥三人的实验结果设计了三套相匹配的方案。如果当初停留在这一步的话,那么最终生产出来的防护凝胶就得分出不同型号以匹配不同场景了。

    因为阎教授的高标高要求,他逼着自己打通了各种方案的算法,最后做出来的防护凝胶就具备了相当灵活的性能,不受一般使用条件的限制。

    季知行不由得想到他当初打通各种方案的化简过程,那时候他从最基础的周期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入手,才顺利找到了化简的坦途。

    而现在……这条路也试过了,仍然不可行……

    怎么办?季知行愁得头都快秃了。他很想向阎教授请教,可阎教授进京参加学术会议去了。据说这场会议很重要,跟阎教授参评院士有关。季知行觉得不能在这种时候打扰他,所以还是选择自己烧脑。

    虽然愁于释压小组的问题,但材料小组的实验季知行也没有放下,在必要的时候仍然会到实验室去,比如说每周一次的研讨会。

    不同于释压小组,材料小组的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三个小分队比着卷,已经将第一阶段软件模拟出来的方案都试过一遍了。

    这次的研讨会,季知行能在每个人脸上看到按捺不住的表达欲,看来都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了。

    第一个发言的是龚诚,他的PPT一如既往地具有高科技感。

    “我们这周对之前看好的聚乙烯纤维做了一进步研究,让聚乙烯纤维原材料随着-12℃低温与210℃高温的温差在空气中自然成形,然后注入水中按照水波纹缠绕成立体的燕窝状结构……根据最终材料形态,我们称之为「空气纤维」。”

    龚诚的队友适时地捧出一块乳白色的燕窝状材料。

    “我手上是一个6KG的哑铃。”龚诚说着松手让哑铃垂直落下。

    只见哑铃重重地砸到空气纤维上,足足弹了七八次。

    “大家可以看到,空气纤维具有非常优越的弹性与支撑力。”龚诚说着拿走了哑铃,接着展示PPT。

    “最重要的是空气纤维与模拟释压软件的配合度高达92.7%,由于其立体缠绕的纤维结构,内部的每个支撑点都能灵活地反馈释压指令,均匀地分散体压,减轻坐姿状态下尾椎、腰椎的压力……”

    龚诚的介绍赢得了一片掌声,他满意地关掉PPT,等着季知行的点评。

    “很好!”季知行也对这种材料很满意,确实非常符合零重力座椅的需求,“继续提升配合度,另外可以注意一下不同牵伸工艺下得到的纤维强度、分子量、模量,尽量提升耐用性与耐热性。”

    第二个发言的是晏如,她从极软方向往中间度研究,最后还是觉得起初的包覆型金属纳米软磁材料表现力最好。

    “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剩磁都控制得相当稳定了。”

    这三个方面是季知行先前要求过的,所以晏如就把这些方面的改进提到第一点来说。

    “另外,我们还合成了有机物包裹Ni、CoNi金属颗粒的样品,并通过XRD、TEM、TG-DTA等测试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结构、性质等进行分析,几种样品都具有热稳定性好、电阻率大、软磁性能佳、不易被氧化的优点。”

    “很好!”季知行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晏如的方案几乎无可挑剔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迫不及待的易戥,他们组最近才找到了可行的方案——一种碳纤维磁珠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表现不输龚诚组的空气纤维与晏如组的纳米软磁材料。

    三人互相看了看,内心都有些忐忑。

    这周他们提交的方案都是本组实验出的最优方案了,但是零重力座椅只需要一种材料来做椅面。

    接下来就看社长最看好哪种材料,选出来集中优化了。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另外两组被淘汰了。

    实验室里的空气隐隐约约地有些紧绷,旁观的章云舒不由得为晏如捏了把汗,虽然她和晏如最要好,但平心而论,另外两组的材料确实也很好,真是难以抉择啊!

    季知行看着三份材料仔细思考了一番,然后总结道:“空气纤维透气性、散热性优越,适合夏季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蓄热保暖性能绝佳,适合冬季使用。零重力座椅可以分别使用这两种材料,分为冬夏两种规格的产品,让用户根据季节与自己的需要选购。”

    他对龚诚和易戥说道:“你们两组继续各自优化吧!”

    龚诚与易戥这才放松地相视一笑,方案被采用真是太好了。虽然方案被淘汰并不意味着就会被赶出实验室,但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心血被舍弃。

    许东阳也很高兴,他想到的是,零重力座椅分作冬夏两种规格,这就意味着理想情况下购买人次直接翻倍!

    晏如的心狠狠地揪紧了,她忍不住开口问道:“那我们组呢?”

    她自认为她们组的材料并不比另外两组差,甚至她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比另外两组更好!

    龚诚与易戥瞬间收起嘴角,不好意思当着晏如的面笑得太开心。

    章云舒也担心地看向晏如,晏如有多努力她是知道的,可如今……

    季知行笑了一下:“我还没来得及说,你们组的材料其实是最好的。我刚刚在看你们的实验报告,根据TEM结果,可以预测这种纳米软磁材料在冷热两种环境都相当亲肤。”

    晏如揪着的心这才略微放松下来。

    季知行继续说道:“所以,我打算将这种材料用在第二代零重力座椅上,到时候作为升级产品推出市场。”

    听到这句话,晏如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大家不约而同地为她鼓起掌来,龚诚和易戥也都服气,这样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了。

    季知行还在看晏如交上来的实验报告:“我看了一下TEM结果,在碳介质中金属粒子分散得最均匀,是吗?”

    “是的。”晏如回答道。

    季知行说道:“那就定下这个方向,继续实验看还能不能优化。”

    材料组全面开花,旁听的释压小组就很苦涩了,他们的释压结构还维持在1.7米的高度,迟迟降不下去。

    林朗努力提振大家的情绪:“太阳总会有升起的时候嘛……”

    季知行正在与晏如商量优化方案,听到这句话突然愣住了。

    晏如等了半天不见季知行有反应,忍不住轻声问道:“社长,你怎么啦?”

    大家这才注意到季知行的不对劲。

    林朗走到季知行身边,伸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季知行恍恍惚惚地呢喃:“为什么太阳总会有升起的时候呢?”

    林朗被问得有点不自信了,不就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可这种地理常识季知行不可能不知道啊。

    晏如觉得季知行与其说是在发问,不如说是在自言自语,好像是在探寻某种灵感。

    季知行确实是被某种突如其来的灵感击中了,他觉得自己好像窥探到了破解NS方程的门径。

    作者有话说:

    本文给男主最大的金手指其实是永远不秃的头,所以大家不用为他的头发担心哈——

    文中对「纳米软磁材料」的描述参考《包覆型金属纳米软磁颗粒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分类号:TB383.1;

    第53章

    太阳总会升起是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 季知行从地球的自转活动联想到地球的形状——球形。

    小学生都知道在地球上沿着一个方向一直往前走,拐个弯最后又会回到原点。

    地球的圆周长约为40000公里,从某个点开始直走, 从距离上来说,就是从0开始递增,至40000公里又回到原点,这在空间上相当于将40000公里与0划上等号。

    40000公里=0;

    而且, 0的左右从物理距离来说都是正数, 从数学角度来说却应该是一正一负。那么在某个维度上,就存在正数=负数。

    这让季知行瞬间联想到之前他做过的一道题。

    1+2+3+4+6……(累计数字为正无穷大)=-1/12;

    大于1的正数不断递增相加, 从常理来说, 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正无穷大的数字,可等式的右边却是一个小于1的负数。

    他当时虽然证出了这道题,但因为忙于竞赛而无心深究其中的奥秘。

    如今想来, 或许左边的算式就经历了一个往正向无限递增,瞬间经过0点,突破零点后往负向继续前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直相加均衡变大的算式被扭曲成了弧形!就像地球一样!

    季知行觉得自己隐约触碰到了某种玄妙的万物定律。

    围在季知行身边的社员们不约而同地在他脸上看到了三个字——他悟了, 然后又看到他眼中渐渐迸发出狂热。

    “纸呢!笔呢!”季知行语气焦急, 他需要纸笔来验证心中的猜想!

    大家赶紧把手中的纸笔递过去, 季知行随手抓了一把, 开始疯狂地书写。

    这个状态林朗和许东阳以前也见过一次,那时候季知行突然得到灵感, 花了一个通宵解决了阎教授派给他的任务。因此,虽然不明白季知行如今正在演算的具体是什么, 但很可能就跟零重力座椅的释压结构有关。

    许东阳交代大家都不要打扰他, 林朗把桌子上的其他物品都清空, 又搬来几本草稿本放在季知行手边。

    季知行自始至终头都不抬一下,他现在所处的世界里只有数字、公式和定理,看不到别人甚至也看不到他自己。

    他就这么从上午一直写到深夜,林朗给他定的午餐和晚餐都被搁置在一旁,动都没动一下。

    劝走所有社员后,林朗凑到季知行身边,轻声说道:“知行,要不……先回宿舍休息一下吧?”

    季知行没有回应,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接收不到任何外界的声音。

    许东阳轻声跟林朗商量:“要不我们把他架回去?”

    林朗犹豫地看了看季知行,摇摇头:“他这个状态,我有点不敢碰他。”

    现在的季知行看起来太疯魔了,这种疯魔不是表现在肢体的癫狂,而是涌动在他的脑中、在他的眼底、在他的笔端。

    林朗虽然看不太懂季知行在纸上写下的一行行数字与公式是为了证明什么,但他能感觉到这或许是某种天才的创举。

    都说天才与疯子只在一线之间,他怕这时候搬动季知行,影响了他的精神状态怎么办?

    于是两个人都决定今晚就留在实验室陪着季知行。

    实验室的窗户没有安装窗帘,太阳升起后,阳光直直地透窗而入,照在季知行的笔端,也照在林朗紧闭的眼皮上。

    林朗被刺眼的光线惊醒,这才发现自己昨晚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抬头一看,季知行还维持着昨日的姿势,不停地奋笔疾书。

    许东阳正好提着三份早餐走进来,坐到林朗身边,两人互视一眼都有些发愁。

    已经一天一夜了,季知行水米未进也不曾合眼,而且看样子还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这样下去,他身体撑得住吗?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在季知行耳边劝说,季知行都完全不予回应,就像他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躯壳似的。

    两人束手无策,正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听到楼上传来阎教授说话的声音,于是赶紧跑上去请阎教授来看看季知行的情况。

    阎安瑾是今早才刚回到学校的,听说了季知行的异常,他二话不说直接下楼,走到季知行身边,季知行同样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他看了看桌上,拿起一本已经写满了的草稿本,翻开看了几页,越看眉头越紧锁。突然,他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捧着草稿本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是……

    易戥等上午没课的物院社员陆陆续续地来了,看见阎教授不禁都在实验室门口刹住脚步。

    虽然如今阎教授名声大好,无数学子对他的实验室趋之若鹜。但对于很多物院学子来说,他既是阎财神,也仍然是那个死死掐住他们期末考分数的活阎王。

    阎安瑾察觉到身后的动静,不由分说地厉声说道:“今天实验室关闭一天,任何人都不许进入!”

    林朗和许东阳被赶出实验室简直一脸懵,他们是请阎教授来劝季知行停下休息的,没想到竟然适得其反。

    可是,作为NS方程理论方面的的专家,阎安瑾知道季知行正在创造什么样的历史。

    他不能允许有人来打断季知行的思路,很多时候,灵感像肥皂泡一样易逝,禁不得一点点外界的干扰;他也不能叫季知行的草稿以照片或只言片语等任何形式流传出去,免得被有心人窃取其中奥妙,卑劣地冠以自己的姓名!

    太阳自顾自地越升越高,照耀着大地的一切,又渐渐西斜。

    在最后一丝余晖将要熄灭的时候,季知行终于停下了笔,从无我的玄妙境界回过神来。还没来得及复核自己写下的一切,他就被眩晕感笼罩了,接着又被无比强烈的饥饿感吞没。

    阎安瑾伸手将他的草稿本掩上,和其他已经收拾好的草稿本叠在一起。然后转身对一直守在实验室外的林朗和许东阳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进来。

    林朗捧着尚有余温的晚餐放在季知行面前,许东阳掰开筷子递过去,可季知行手抖得根本握不住。幸好还有勺子,季知行就着勺子急切地将米饭铲到嘴里,连着三四铲差点把自己噎死,许东阳赶紧端起汤给他灌了一口。

    季知行狼吞虎咽地吃完饭,这才觉得自己真正活过来了。放下汤碗,他擦了擦嘴,转头正要对林朗说什么,这才发现一直站在他背后的阎教授。

    还没等他开口,阎安瑾先叮嘱道:“其他的事都往后放,尽快将你的推导过程整理成论文!”

    听到阎教授的话,季知行精神一振,他虽然在灵感迸发中推导出了NS方程的通解,但还没有仔细复查过,尚不能确定是否有哪里存在逻辑错误,但阎教授这么说就至少是认可他的思路了!

    阎安瑾又想到宿舍和实验室都人多眼杂,于是从口袋掏出一串钥匙,拆下一把递给季知行:“这是我办公室的钥匙,你可以在那里完成你的论文,投稿之前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的草稿。”

    季知行一凛,这才想到保密的事。

    在学术界,窃取科研成果的事不在少数。比如,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个发现与原子弹的蘑菇云并列为20世纪两大象征符号,在当时轰动一时。其发现者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因此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奖。

    直至40年后,人们才发现,最先发现这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其实是英国女科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

    当时她醉心于研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成果已被同事威尔金斯泄密。又因为精益求精,一直在修改论文,没有及时发表。最终因为发表论文的时间差,她的成就不受认可,遗憾地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林朗和许东阳这才明白为什么阎教授要把所有人都赶出实验室。

    等到阎教授离开后,林朗才敢开口问季知行:“你写的那些是关于什么的啊?”

    刚才,阎教授严肃的神情让他充分明白季知行这回写下的东西有多了不起,因此简直是百爪挠心地好奇。

    季知行摸了摸那一叠草稿本:“我可能……求出了NS方程的通解。”

    在论文正式写好并顺利刊出之前,他还不能百分百地肯定自己求出的通解是对的。毕竟,此前也有各个国家的学者声称自己有了结果,但都被学术界的公开讨论挑出了逻辑错误。

    所以,在他的研究成果正式得到整个学术界的认可之前,他还不能夸口自己已经破解了NS方程。

    林朗和许东阳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季知行一向不是会夸夸其谈大放厥词的人,他敢这么说就证明他至少有九成信心。

    “见证历史啊!”许东阳摇着头喃喃自语。

    林朗第一反应就是掏出手机,揽住季知行:“来!拍个合照。”

    等到季知行正式发表了论文,因破解NS方程名垂青史,以后他这张照片说不定还能登上教科书呢!

    虽然阎教授叮嘱季知行先把别的事情都放下,但他还是先花了一些时间去化简释压结构的理论部分。

    零重力座椅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项目,而且要整理NS方程的论文也不是两三天就能完成的。

    之前他打草稿的时候,因为笔速跟不上脑速,所以写下的推导过程有大段大段的跳跃,需要补充的细节很多。所以,后续要填补这些细节也得花不少的时间,他不能叫大家寄予厚望的零重力座椅项目这么拖下去。

    求出NS方程的通解后,要根据零重力座椅的需要算出精确解简直就像1+1=2那么简单。

    花了半天时间,季知行就将原本长达37页的释压结构算式压缩到短短3页。

    他看着这三页纸满足地叹了口气,果然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得求根溯源啊!之前他花了将近三周的时间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如今半天时间就化简了那么多!

    将新算法交给林朗后,林朗带着释压小组重新研究衔接与耦合的部分,很快就将整个释压结构压缩到35.7公分。

    一般的座椅椅面高度基本在40到50公分之间,所以这个释压结构的高度已经很合格了。后续再加上底座和椅面材料,肯定能将零重力座椅的椅面整体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考虑到如今已到了秋冬季节,材料组集中精力与资源先共同对易戥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优化,然后与释压结构安装在一起。

    至此,零重力座椅已经有了雏形了。

    作者有话说:

    1+2+3+4+6……(累计数字为正无穷大)=-1/12的证明过程在第23章 的作话发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翻回去看一看-

    第54章

    季知行在阎教授的办公室已经闭关一个月了, 即使有了明确的思路,要写好论文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证明NS方程的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并求出其通解,这是一个无限扩增再瞬间缩小的过程, 季知行整整写了379页。

    但不同于高校毕业论文及竞赛项目论文,各大SCI期刊版面有限,对投稿的论文也有页数限制,所以季知行并不能直接将这份379页的论文直接投稿。

    可是在保证逻辑思路完整的前提下, 要简化推导过程何其艰难!

    至此, 季知行才明白为什么天才数学家伯恩哈德•黎曼会在《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这篇论文里留下一句「证明从略」,以至给后世留下一道百年谜题——黎曼猜想。

    不过, 当时作为柏林科学院院士的黎曼能这么撂话, 他可还没有什么学术资本敢这么率性。

    一个月的时间里,季知行有18天是用在简化推理过程上,最终将论文压缩到5页。这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也是大部分期刊投稿规定的极限。

    论文写好之后,季知行拿给阎教授,请他指点。

    阎安瑾直接把实验室和物院院长的所有事物都丢到一边,花了整整5天时间来看这5页论文, 然后给出了他这辈子对学生论文的最高评价。

    “很好!我挑不出什么逻辑错误, 只有一些英语语法的毛病我给你标注了一下, 修改后就可以投稿了。”

    季知行看着阎教授布满红血丝的眼睛, 心中充满感激。可以说是阎教授的无私帮助,他才能在NS方程方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继而在稳固的地基上搭建起万丈高楼。

    他拿回论文一看,发现二作位置上「阎安瑾」的名字被划掉了。

    他惊讶地看向阎教授:“老师, 这……”

    阎安瑾抬手打断了季知行的话:“不必多说, 我教给你的只有理论基础, 这是我作为老师的本分,不值得一个二作。老师略微指导学生就要求署名,这不是什么好风气,我不能推波助澜。”

    这话让季知行无法再开口了,他知道阎教授对如今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多么深恶痛绝。

    在选择投稿期刊的时候,季知行犹豫了很久。

    NS方程横跨物理、数学两界,他的论文究竟应该选择物理方向还是数学方向的期刊呢?

    最后他想到,NS方程虽然广泛地用来解决物理问题,但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说更侧重于应用,而证明NS方程的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更侧重于数学思维。

    所以,季知行最后还是决定选择向《数学新进展》投稿。

    数学界有公认的四大顶级期刊,《数学年刊》每两个月出版一刊,《数学学报》和《美国数学会杂志》都是季刊。只有《数学新进展》是月刊,在四大顶刊中,刊数最多,更新得最快。若是每个环节都很顺利的话,他的论文或许下个月就能刊载出来。

    每一个突破性的学术成就都必然要经受来自整个学术界的质疑、辩难、诘问,才能受到广泛的认可。季知行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法庭」,为自己的论文作「无罪辩护」!

    在《数学新进展》网站将论文上传后,季知行总算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就是长达一两个月的等待了,心急也没用。

    季知行重新回到实验室。

    在他忙于论文写作的一个月里,零重力社其他人已经将椅面材料与释压结构调试配合得相当完美了,大家期待地看着季知行检查各种细节。

    季知行将每个部件都看过一遍,然后一锤定音:“很好!大家辛苦了!”

    “耶!”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呕心沥血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总算完成了零重力座椅的设计!

    季知行看着大家尽情欢呼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接下来的外观设计、寻求A轮融资、建厂投产、宣传销售,这些都是咱们专业以外的事,就都交给许东阳来安排吧。”

    许东阳点点头,这段时间大家忙于实验,他只需负责后勤,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了。

    术业有专攻,外观设计还是得招聘专业设计人员来做。人靠衣衫马靠鞍,零重力座椅再好,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还是由外观来决定的。

    跟择偶一样,不少人是因为看中对方的外表才会想要去探索对方的内在。

    所以外观设计不是小事,许东阳预计自己可能会做一个相当挑剔的甲方,所以这事绝不能找学校里的学生来做,不然他的名声在广陵大学就臭完了。

    至于A轮融资,他也完全不担心。先后主动接触他的投资者与企业实在太多了,他唯一的烦恼就是如何优中选优。

    融资后资金充裕,建厂投产也就基本不成问题了!

    许东阳觉得自己踌躇满志,已经等不及要开工了。

    这学期来,大家都是一根蜡烛两头烧,脚不沾地地忙了几个月,如今激动的情绪释放过后,大家脸上多少都露出了几分憔悴。

    这么一比,闭关了一个月的季知行居然是气色最好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家都辛苦了,先放假一段时间好好休息!顺便可以利用期末考前的这段时间就各自的实验方向写出论文来,投稿的版面费由公司统一负责。”

    大家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什么叫做「顺便」啊!摔!

    不过他们也知道季知行要求他们写论文是为了他们好,本科阶段有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零重力座椅项目从材料到结构都是他们自主研发出来的,实验数据详实,并且具有无可挑剔的创新性。作为论文选题,过稿的可能性相当之高!

    只是这种催人上进的作风实在是很眼熟啊,果然近朱者赤吗?社长跟阎教授越来越像了。

    季知行看到好几个人瞬间腿软,还很体贴地强调了一下,写论文全凭自愿,不作强制要求。

    这话一出,几个叫苦的人反而都坚定了写论文的心。

    龚诚心想,晏如、易戥两个拼命三郎百分百是会写的。都是一个社的,到时候人家风光上稿,就他啥都没有,那多尴尬啊!干脆大家一起卷起来吧!

    易戥回到宿舍歇了两天就觉得浑身不对劲了,忙惯了反而不能适应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总觉得有种浪费时间的罪恶感,他干脆从床上爬起来整理论文的数据资料。

    吴达见他难得的周末竟然一整天都待在宿舍,忍不住问道:“你今天不用去实验室吗?”

    “实验做完了,我们的项目已经成功了!”易戥说着就忍不住笑出来。

    吴达刷着手机,犹豫了一会儿才问道:“那……之后呢?”

    “之后?还没安排呢。”易戥随口回答。

    “会不会……”吴达看了看易戥漫不经心的脸,嗫喏道,“会不会……项目成功了就把你们一脚踢开啊?”

    易戥立刻转头,严肃地看着吴达:“你什么意思?”

    吴达被他不善的眼神吓了一跳:“我、这不是我的意思,就大家都这么想。”他说着,把手机递过去给易戥看。

    易戥接过一看,才知道论坛里还有这么个帖子。

    “也不知道剩下那9个社员还能在零重力社待多久,听说实验室已经关了两天了。”

    “不是听说实验成功了吗?”

    “谁知道是真是假啊,前段时间看季知行都撂开手了,在阎教授的办公室待了整整一个月,就是不知道在干嘛。”

    “说不定是实验不顺利,他后悔了想再回到阎教授实验室去。如今那儿人那么多哪还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帮阎教授处理一些办公室的工作。”

    “别乱说啊,我舍友就是零重力社的,她说实验已经大功告成了,所以大家放假休息一段时间。”

    “还休息呢,实验成功了就用不上人了,说放假休息其实就是把人都一脚踹开了吧!这样一分钱都不用给!”

    易戥看到这个号一直冷言冷语说三道四的,大概猜到背后是谁,他打开自己的手机发帖。

    “简西是你吧,少TM阴阳怪气的,零重力社的事轮不到你插嘴!”

    手机屏幕后,简西的脸色瞬间扭曲。

    自从学校发了处分通告后,所有人看他都带着鄙夷。若不是还能借着实习离开学校住在外面,他都不知道要怎么度日。

    躲躲藏藏的日子过久了,他心里就越来越失衡,几乎每天都要切小号在学校论坛里唱衰零重力社的项目与成员。

    看到易戥的留言后,他咬牙迅速回帖。

    “我哪里说错了?听说许东阳都已经注册好公司了吧,你们呢?得到什么了吗!”

    “季知行不至于这么不厚道吧,把人用完了就扔?”

    “也未必哦,人家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了,资本家哪有不压榨人的。”

    “当初不是承诺优先聘用社员为正式员工吗?”

    “那也得等他们毕业吧,这么一两年的时间,变数太多了。”

    “啧啧啧,还好我当初没有去报名。怎么说也得先发一笔遣散费或奖金吧!”

    冷嘲热讽的声音越来越多,然后因为易戥上传的照片而卡住了。

    照片有两张,一张是正式聘用合同书,一张是存折。

    许东阳注册好公司后,就以公司的名义和9位社员都签署了聘用合同,并从他们入社起算补发了工资与奖金。

    易戥本来是照顾同宿舍的吴达的心情才没说出这事的,这会儿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传好照片后,打出一行字。

    “眼见为实,自己看吧。”

    两张照片迅速勾起吃瓜群众的热情,简西已经在论坛里阴阳怪气很久了,以至于大家对这个话题都没什么新鲜感。

    此时零重力社的成员现身说法,还拍出了照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迅速点进帖子吃瓜。

    “哇哦,还没毕业就签合同了,这以后就不用再费心找工作了啊!”

    “那么早就开始发工资了啊!靠,我实习了三个月连一分钱都没有!”

    “这存折有几个0能不能拍得完整一点啊?”

    “光是这几个0,算一算起码月入过万,我恨!当初怎么也该死皮赖脸地挤进零重力社!”

    论坛里一时全都是羡慕之声,已经没有人理会简西的阴阳怪气了。

    ……

    《数学新进展》编辑部。

    作为数学顶刊的学术编辑之一,艾德蒙每天的工作就是审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数学论文,判断这些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是应该直接拒稿还是进一步送给外审专家进行Peer review(同行评审)。

    他在《数学新进展》担任学术编辑已经15年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全靠优渥的薪水与体面的社会地位勉强维持。

    “哈!连非奇异射影代数镞都解释不清楚,竟敢大言不惭地说论文证明了霍奇猜想!”

    在单独的办公室里,艾德蒙毫不客气地吐槽着。他看了看投稿人的资料,不出意外,本职工作与数学完全无关,就是个民科。

    上帝啊!这些所谓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什么时候能放过七大千禧年难题,顺便放过他!天知道,他每个月得浪费多少时间在这些狗屁不通的论文上面。

    真正的数学家们反而不敢对七大千禧年难题高谈阔论,而这些民科们却总爱轻率地发表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高见」。

    艾德蒙从工作文档里复制了一段话用以回复。

    “感谢您的来稿,很遗憾,您的论文统计分析方法有误,缺少科学价值。”

    若非工作规则限制,他真想简单地回以两个字:狗屎。或者稍微文明一些:狗屁不通。

    无奈地叹了口气,艾德蒙给自己灌了半杯咖啡,然后又叹了口气才移动鼠标,点开编辑邮箱里的下一篇论文。

    “让我看看……哦豁,黎曼猜想!又一个千禧年难题!”

    艾德蒙一摔鼠标,抱怨道:“克雷数学研究所就不该为这七道千禧年难题设置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我敢说,起码有九成的人都是冲着奖金才盯着这七道题不放的!”

    他按捺着暴躁的情绪开始看论文:“好吧,「假设量子混沌系统,把素数作为它的组成部分」。这个思路不算太离谱,不过希望这个投稿人能多关注一点学术动态新闻——这个思路早在几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了!”

    毫无疑问的Reject(拒稿)!

    艾德蒙看了看表,行吧,再坚持十五分钟他就能解脱了。

    在摸鱼与继续审稿之间犹豫了三分钟,他决定还是给明天的自己减少一点负担,再看一篇吧。

    点开下一篇论文,看到标题里的「NS方程」时,艾德蒙痛苦地□□出声。

    “上帝啊!如果我有罪,也请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惩罚我……”

    连着几篇都是千禧年难题,他今天为什么要受这种折磨!

    他翻了个白眼先点开投稿人的资料。

    “哈!华夏人。”

    这些年来,来自华夏的学术论文呈几何倍数增长,直接导致他的工作量剧增。在十几年前,他在下班前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分配到他邮箱的稿件。可近年来,每一天!每一天!都有看不完的论文!真是谢天谢地!

    再看看职业栏。

    “哈!大三的学生。”艾德蒙扶额,论文已经没必要看了,他由衷地祝愿道,“祝你早日顺利毕业,年轻人。再见吧!我要下班了!”

    Reject!

    艾德蒙狠狠地敲下键盘,迅速关机,然后迫不及待地离开办公室。

    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食悦居, 零重力社的所有成员正在这里开庆功宴。休息了一段时间,大家的气色都好多了,许东阳就组织大家在期末考前团建一次。

    虽然吃了好几个月的外卖, 但到食悦居来还是第一次。

    石经理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很大的包厢,大家在包厢里左摸摸右看看。反正没有外人在,大家都尽显贫民本色,对各种陈设啧啧称奇, 评估造价。

    林朗已经拍了几百张照片上传到家族群了, 正在和他爸妈打视频电话。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季知行也随大流掏出手机,看到邮箱有新消息提醒, 他顺手点开。看到拒稿信息的时候, 心狠狠地一沉。

    他虽然期待他的论文直接Accept,然后刊载在下个月的《数学新进展》上。但心里也清楚,以NS方程这个千禧年难题为主题的论文肯定要受到来自编辑的严格审查。

    他想过, 他的论文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Minor revision(小修)或Major revision(大修),才能过稿。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会直接收到没有任何余地的Reject!

    拒稿意见里写着「论文缺乏新颖性」,这更让季知行百思不得其解。他敢说所有公开发表过的NS方程的相关论文与著作他都看过了, 绝对没发现与他论文相同的推导思路。

    如果是因为「分析方法有误」「计算逻辑不够严谨」之类的原因被拒稿也就罢了, 「缺乏新颖性」这个评价他完全无法接受!

    食悦居的传菜员已经陆续把菜送进包厢了, 季知行收拾好心情, 打算先吃饭再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解决问题!

    庆功宴结束的时候已经挺晚的了, 季知行第二天才找到阎教授,告诉他论文被拒稿的事。

    阎安瑾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把论文拿回去又仔细看了几天, 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拒稿绝对不是因为论文本身!”

    季知行这几天也在思考被拒稿的原因,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他在论文里所描述的推导过程过于简略,跳跃性太大,以至于学术编辑认为他的逻辑不够严谨。

    阎教授看过他的草稿,看论文也花了好几天时间。而顶级期刊的学术编辑工作繁忙,未必会在一篇论文上花太多时间去思考,以至于造成误判。

    阎安瑾也想到了这点,又皱着眉补充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遭遇了学术歧视。”

    学术歧视一般源自傲慢,源自偏见,源自刻板印象。歧视因素可能涉及性别、年纪、学历、职业,甚至国籍。

    比如,世界知名的顶级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就曾经刊载了一篇歧视女性与少数族裔,并诋毁华夏学术界的观点文章。

    当然,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也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猛烈抨击。甚至于该刊的44名编委中,有16人为此而愤怒辞职,其中包括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引发众怒后,《德国应用化学》的主编立刻撤掉了这篇论文,并发表了一份紧急声明,表示这篇论文绝不代表该刊的价值观。

    但是,这样一篇毫不掩饰地表达歧视观点的文章,能一路通过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评审与同行评审,并被刊登出来,也证明学术界毫无疑问地存在隐形歧视。

    季知行打开邮箱看了看投稿与拒稿的时间,中间只间隔了5天。扣掉排队时间、技术编辑质控论文格式的时间,审看他论文的学术编辑在给出拒稿意见时,或许……相当地轻率。

    一想到有这个可能,季知行觉得自己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而后油然升起一股不甘,不甘又升腾为战意!我就不信了,这篇论文还能发不出去!

    就如很多人在网购时,一开始可能对某样东西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一旦发现这样东西下架了,反而会百爪挠心地想要购买。

    季知行此时的心态约等于此,原先他还抱着末学后进的谦虚之心等着学术编辑及外审专家斧正,如今被极其干脆地拒稿后,反而激起一股傲气——我还没大学毕业怎么了?我出身华夏又怎么了?我非得叫所有人对这篇论文心服口服不可!

    阎安瑾看出季知行的窝火,知道这时候不能再火上浇油,安抚道:“规避学术歧视的事我来帮你想办法,你自己再看看如何将论文修改得更严谨。”

    他当然知道季知行论文可能存在的「不严谨」完全是因为受版面所限,但这是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几乎是无法规避的。所以,季知行只能继续斟酌提炼推导过程,以便让学术编辑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理解这篇论文的价值。

    不过,季知行已经有了新的想法:“老师,您觉得如果我把论文的内容拆开来分别投稿,这样可行吗?”

    379页的推导过程压缩到短短5页,再怎么提炼,丢失大部分细节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很多细节还很关键,但他只能选择保留更关键的细节。

    可是,就如黎曼在《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这篇论文里留下一句「证明从略」,是因为他认为这段性质证明属于可以删去的部分。但事实上,自他英年早逝至今,仍然没有数学家能完全推导出这一句「证明从略」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所以,即使他再一次斟酌提炼推导过程,也仍然可能面对学术编辑对论文某部分细节空缺的逻辑质疑。

    为了规避这种制约因素,季知行觉得可以把过于丰富的内容拆解开来,分成几篇论文来发。

    阎安瑾肯定地点头:“这样也好,也便于学术编辑与外审专家理解。”

    季知行反复推敲了几天后,决定把论文拆成七个选题:

    “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物理现实的联系”

    “证明NS方程解的光滑性”

    “应用NS方程对物理漩涡湍流普遍性质的计算方法与验证”

    “NS方程的二维情形即时模拟”

    “NS方程的三维整体光滑解构建”

    “微观下NS方程的精确解与应用研究”

    “NS方程的通解算法研究”

    这七个选题有的侧重物理实际,有的侧重数学思维,可以分别选择物理与数学方向的期刊来投稿。

    确定好选题后,季知行一天写一篇,只用了7天就都写好了——这可比压缩推导过程要容易多了!

    把论文交给阎教授指点过后,师生俩一起筛选合适的投稿期刊,最后选定了物理方向的《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这两家都是物理方向的顶刊,影响因子20多。

    另外,数学方向自然是选择数学四大顶刊中除《数学新进展》以外的三家。再加上综合性非人文类科学期刊《Science》和《Nature》,总共七家期刊。

    就影响力而言,《Science》和《Nature》其实是最大的,季知行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就发表在《Science》上。这回第一次投稿之所以没有选择《Science》或《Nature》,是因为他觉得NS方程的相关论文更适合发在数学专门类的期刊上。

    不过,现实证明,数学专门类的期刊编辑未必更慧眼识珠。

    阎安瑾将期刊目录又斟酌了一遍才说道:“就这七家吧,等到哪一家期刊先登出你的稿件,你再把那份初稿投递到那家去。”这样是最稳妥的方法。

    期刊筛选好了,季知行先是松了口气,可看着这一溜的英文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国内不乏科学期刊,但目前,无论是科研人员、高校还是科研机构,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后都会优先向国外期刊投稿。就如同在燕大与哈佛之间,九成九的人都会选择哈佛。

    这是受到现实因素影响的。

    根据现行的条条框框与评价指标,在国外期刊发论文确实在应聘、评级、评奖、晋升、立项、经费申报等各方面都更有好处,因为论文质量是通过影响因子来计算的。

    比如,《Nature》的影响因子如今是69.504,其51本子刊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也有8.089;数学四大顶刊中,影响因子最低的《美国数学会杂志》也有4.405。

    而在国内,数学领域最好的期刊《华夏科学:数学》影响因子只有0.956。客观存在的现实差距让国内的科研人员不得不舍近求远,而季知行现在也在做这样无可奈何的事。

    师生俩都沉默了很久,最后,阎安瑾拍了拍季知行的肩膀,鼓励道:“努力吧!”

    虽然没有说努力什么,但季知行明白阎教授的意思。仅仅伤感于客观存在的差距是无济于事的,要改变这种苦涩的现实,必须要一代代人付诸努力与实践。

    季知行慢慢收拾好论文,目光落在叠在最上面的论文初稿上。这份论文集中证明了NS方程的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并求出其通解,如果之前能顺利在《数学新进展》发表,必然能引起整个学术界的轰动,而《数学新进展》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他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老师,您觉得我把这篇论文投稿到《华夏科学》怎么样?”

    阎安瑾一愣,然后脸上绽放出他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很好!非常好!”

    他没有说什么影响因子、什么学术声誉,现在跟季知行提这些是侮辱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本来按原先的计划,那份初稿要慢一步投递的,现在也不必等了。季知行打开各大期刊的网站,把七篇分论文与一篇集大成论文一口气都投递出去。

    干完一件大事,季知行心里的石头暂时落地,他跟阎教授道别,打算回宿舍休息休息,这些天连着写7篇论文确实耗费了不少精神。

    阎安瑾看着季知行离开后,拿起手机翻开通讯录,在几个姓名之间犹豫了半晌,最后选定了一个号码拨出去。

    高霄看到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时,眼睛差点脱眶而出。他迅速揪过来一个学生,指着手机问道:“这两字怎么念?”

    学生不明所以地看了一下,念道:“阎王?”

    高霄大叫:“妈呀!我真的没看错!”

    把用完的学生丢到一边,他赶紧接起电话:“我的天啊!天上下红雨啊!太阳打西边出来啦!你竟然也有主动给我打电话的一天啊!”

    自老阎离京至今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他单方面主动联系,就是大过年的也不见这厮主动发个拜年短信什么的。

    阎安瑾将手机拿得离耳朵远远的,若是往常高霄在电话里这么聒噪,他早就挂断了。不过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好忍耐片刻。

    高霄见电话还通着,更印证了心中的猜测。以他对老阎的了解,老阎主动给他打电话绝对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过去深深慢待了他这个知交。肯定是有什么相当为难的事需要他帮忙,以至于有此反常之举。所以,他这么一通咋咋呼呼也是为了不叫老阎觉得尴尬。

    他尽情地抒发了一通惊诧之情,这才拍着胸脯说道:“有事你说!你说我办!”

    阎安瑾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向人请托的事,张了张口,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舌头:“我……想请你写一封推荐信。”

    他记得高霄和《数学年刊》的主编有私交,不过请高霄写推荐信并不是为了叫期刊编辑放宽审稿标准,只是希望季知行的论文更受重视一些,不要再遭遇什么莫名其妙的学术歧视。

    高霄顺手拽过旁边学生正在做记录的本子,又抢过笔:“你说!我现在就写!”

    高霄的干脆叫阎安瑾松了口气,再开口就顺畅多了:“我的学生、就是季知行,他破解了NS方程,向《数学新进展》投稿时,大概率遇到了不负责任的编辑,直接被退稿了。”

    听到这里,高霄手中的笔都握不住了,哪怕他再诚心地想要帮忙,这也不是能轻易答应的事啊。倒不是他不相信老阎,但是一个学生,他记得才大三吧,破解了两百年未解的千禧难题NS方程,这有几成的可能性?

    “老阎,你……你看过他的论文吗?真的确定他破解了NS方程吗?”

    “确定!”阎安瑾干脆地回答,“我以我的学术名誉为他的论文做担保!”

    高霄一时哑口无言,赌上学术名誉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句戏言,但这话对老阎来说不可谓不重。

    老阎的学术道德近乎洁癖,当年为了自己的学术名誉甚至不惜扔下京都唾手可得的一切名利,移居广陵籍籍无名十余年。

    他敢以自己的学术名誉为担保,那么,那个大三的季知行破解NS方程的事情就基本没有掺假的可能,除非老阎自己也看走了眼。但以他在NS方程上的造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的老天爷啊!学术界马上就要大地震啊!”高霄喃喃自语,回过神来后问道,“季知行想向哪个期刊投稿?”

    阎安瑾详细地把季知行对论文的安排一一说清楚,高霄听得直乐。在他看来,七篇论文就像七个葫芦娃,那份集大成的初稿就好比爷爷。

    “嘻嘻嘻,这小子有意思,他是想说「老子才是祖宗」,对吧!”

    “……”阎安瑾有短暂的无语,“没有这个意思。”季知行纯粹是出于一片热忱之心,想要借此机会提高华夏期刊在世界上的学术话语权。

    高霄才不信:“嗐,你这个老古板!哪里知道年轻人的心,肯定就是这个意思!”

    阎安瑾不打算跟他纠缠这些个末节,叮嘱他尽快写好推荐信就要挂电话。

    高霄赶紧喊道:“哎哎哎!等等!你一会儿是还打算找别人给其他期刊的主编写推荐信是吧?”

    “嗯。”阎安瑾答道。

    高霄知道以老阎的性格,要叫他这么一个一个地去请托,真是为难死他了,干脆一手包办。

    “甭麻烦了,我自己找人去,肯定都给你办妥了!”

    “……”阎安瑾捏着手机半晌说不出话,好久才道,“谢谢!”

    高霄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呼吸,嘻嘻笑道:“是不是很感动啊……”

    嘟——嘟——嘟——电话挂断了。

    高霄气得大叫:“好你个老小子,用完就扔!等着吧,我不把你那个宝贝学生撬过来不算完!”

    学生看他跳脚,起哄道:“老师,要不然别帮算了。”

    “你懂个屁!”高霄收起手机,当年要不是老阎豁出命救他,他早就死了。所以,老阎几十年难得向他开一次口,这忙他是有条件要帮,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帮!

    不过,这厮还是可恶得不得了啊!季知行什么时候能幡然醒悟,投奔他门下呢?

    《数学年刊》编辑部。

    赫伯特的私人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他点开一看,原来是老友高霄发过来的推荐信。

    赫伯特风趣,高霄诙谐,他俩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见如故,交情已有十几年了。

    当然,赫伯特并不会因此而徇私,让某篇没有足够学术价值的论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但老友的推荐也足以让他对信中提到的论文更加重视。

    他打开期刊邮箱,输入推荐信中提到的姓名开始搜索,果然看到了上午投稿的一份论文。

    这份论文还在排队,连技术编辑都尚未审查过论文格式。

    不过,既然是老友的推荐,那么他就先看看内容吧。

    《NS方程的通解算法研究》

    看到论文标题,赫伯特心脏重重地一跳,半晌后才摇着头感叹:“上帝啊!多么宏大的选题!这个学生可真是大胆。”

    他一向知道华夏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在很多数学国际奥赛上屡创佳绩,几乎战无不胜。但是,残酷的选拔考试似乎透支了这些孩子的数学兴趣。作为编辑,他很少收到来自华夏学生的数学论文。

    不过,如果这篇论文的内容是正确的,那么他或许见证了一位数学大师的成名之作。

    一整个下午,赫伯特都没有分心于其他事物。到了下班时间,他还埋首案前,对着论文中的算法再三地推导。

    直到深夜,赫伯特才放下笔,眼中有疲惫更有狂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他挑不出这篇论文的任何逻辑问题,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这篇论文刊登出来。但按照《数学年刊》的审稿流程,他必须把这篇惊世巨作外送给其他学术专家评审,才能最终承认它的价值。

    他决定带着这篇论文亲自去找普林斯顿大学的路易斯教授,只有他才有资格作为这篇论文的外审专家!

    路易斯是公认的天才,15岁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17岁以物理与数学双学士学位毕业,20岁读完博士,24岁就在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大学当了教授,迄今已有48年。

    在22岁到28岁之间,他连接获得了包括菲尔兹奖在内的三个国际奖项。

    赫伯特觉得,让路易斯来见证NS方程的历史节点再合适不过了!

    “路易斯!路易斯!”赫伯特按了半天门铃又连拨了好几个电话,终于敲开了门,“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还没睡!”

    路易斯打着哈欠紧了紧睡袍领子:“我原谅你,赫伯特,如果你确实有什么……”

    路易斯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份论文抵到眼睛上。

    “NS方程的通解算法研究!我想你即使下了地狱也会爬回来看这份论文的!”赫伯特仍然难掩激动。

    路易斯瞬间瞪大了眼睛,NS方程的通解?这是所有数学家梦寐以求的答案!

    而赫伯特能带着这篇论文来找他,就证明它已经受到了《数学年刊》的认可。

    探寻了数十年的奥秘就在眼前,路易斯一时有些难以置信:“你发誓!这不是一个拙劣的玩笑!”

    还没等赫伯特保证,他就迫不及待地抢过论文,噔噔噔跑到楼上,「砰」地一声重重关上书房的门。

    家人闻声过来敲门:“出了什么事?路易斯,为什么你还没有休息,我记得你明天可得出席政府的颁奖典礼。”

    “去他的颁奖典礼!不到世界末日别打扰我!不!就算世界末日了也别打扰我!”

    他要和真理一同死去!

    类似的事情也在其他期刊所在地接连上演。

    作者有话说:

    第56章

    零重力座椅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 NS方程的论文也都写好投递出去了,季知行难得有了大段大段的空闲时间,基本都用来完成系统里的学习任务了。

    当初, 他由一级升到二级用了1个月的时间,由二级升到三级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三级任务开始至今已经有12个月了,他还没有完成全部任务。

    毕竟,这一年来, 各种各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今有了空闲时间, 当然是要抓紧完成剩余的学习任务,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从图书馆回到宿舍, 季知行见林朗和许东阳都对着电脑屏幕愁眉不展。

    “发生什么事了?”季知行问道。

    “你看看。”许东阳把屏幕转过来朝向季知行, “网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所谓揭秘「零重力」骗局的文章。”

    屏幕上层层叠叠地打开了很多网站,季知行移动鼠标一个个点开看。

    《「零重力」「红外线」「磁疗」……揭秘保健品科技骗局》

    《零重力骗局,不法分子为了利益夸大虚假销售》

    《老年人避坑指南:认清4种常见保健品骗局套路——零重力……》

    《特大保健品诈骗侦破纪实!揭秘传说中的「零重力」科技》

    《起底最新零重力保健品骗局!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了!》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 都是将「零重力」与「骗局」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

    季知行打开搜索栏,输入「零重力」三个字,结果前几页全都是揭秘各种「零重力」骗局的文章。

    不对劲!

    去年在打算以零重力座椅作为CUPT竞赛项目时,为了避免和别人的商业产品撞车, 他特地仔细搜索过。他记得那个时候, “零重力”这个概念基本是与物理、智能、太空之类的名词联系在一起的。

    才一年的时间, “零重力”却已经被这么污名化了。这是媒体在追逐热点, 还是有心人的设计?季知行心里浮现一个猜测。

    “我查过了。”林朗沉着脸说道,“这些文章都是最近才发布的, 很多文章背后都有一些高科技座椅生产公司的授意。”

    果然如此!季知行想,逐利天性使然, 在市场份额有限的前提下, 同行之间竞争关系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而零重力座椅一旦上市, 必然会挤占很多市场份额,甚至抢走最大的一块蛋糕。

    从竞赛获得一等奖开始,就有无数的公司企业关注这个项目,当初想要购买零重力座椅专利权的也不乏生产座椅的公司。

    后来他们决定自己拿这个项目创业后,那些公司大概都在观望。直到他们真的将零重力座椅研发设计出来了,那些公司就坐不住了,所以才会在零重力座椅正式推向市场之前狙击「零重力」这个核心概念。

    许东阳问道:“我们是不是要把宣传工作提到前面来?”

    对于一家公司、尤其是新公司来说,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宣传费用是占比非常大的一笔支出。

    比如,电影、电视剧的宣传广告费往往能占影视总投资的1/4-1/2;车企中以上汽集团为例,去年一年的宣传推广费用高达47.43亿元。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同类产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不做广告根本无法撬动消费者的心和钱包。

    所以,许东阳正在筹建专业的广告部门,以便负责宣传推广工作。

    只是现阶段,零重力座椅才刚完成外观设计,他也才处理好A轮融资的事。

    本来是预计在建厂投产后才开启动宣传工作的,但是现在若任由竞争对手将「零重力=骗局」这个概念植入广大消费者心中。那么,后面要再扳回正面印象可就难了!

    然而,那么早就启动宣传工作,他们势必得多花一大笔宣传费用。

    许东阳和林朗刚才发愁,正是在斟酌现阶段宣传的性价比与回报率,结论十分不理想。

    季知行已经浏览了几篇文章,有的文章对「零重力」的抨击只停留在表面,说不出什么具体原理来,这样的文章不足为虑。

    有的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甚至提到了「NS方程」的历史与应用局限,这样的文章点击数显然更多。从评论来看,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对「零重力」这个概念的看法。

    不过嘛……

    季知行说道:“再等一两个月看看,顺利的话到时候自然有媒体帮我们免费宣传。”

    算算时间,一两个月后,他投稿的八篇论文至少也能发出一两篇来。不论是哪一篇,肯定都能引起学术界震动。

    从学术影响来说,央媒等官方媒体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正面素材。而自媒体一向善于追逐热点,自然也会广发新闻稿。

    到时候就是薅媒体羊毛,免费宣传的好机会,而这些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退一步说,哪怕发论文的事情不顺利,迟一两个月启动宣传工作影响也不大,那个时候,生产线只怕才刚建好呢。

    林朗和许东阳也知道季知行广发论文的壮举,虽然此前被退稿过一次,但林朗和许东阳都一致认为绝对是那个编辑有眼无珠!虽然他们其实看不懂论文的内容,但经过这一两年的潜移默化,他们对季知行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听季知行这么说,便都放下忧虑,静等免费宣传的机会。

    《数学年刊》编辑部。

    排版编辑卡尔实在是等不下去了,这个月将要出版的《数学年刊》他早在一周前就已交到主编办公室,可眼看印刷时间已经过了两天了,主编还没有发回印刷许可。

    卡尔敲开了主编办公室的门:“赫伯特先生,或许您忘了一件事?”

    “不不不,卡尔,我还不曾惨遭阿尔茨海默症的毒手。”赫伯特取下鼻梁上的眼镜,安抚道,“但是,耐心一点,再等等。”

    卡尔挑眉,他感受到了赫伯特按捺的激动:“或许我能知道我们在等待什么?”

    赫伯特发自内心地喟叹:“等待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谨慎的主编,在路易斯发回审稿意见之前,他不能说出「NS方程」这几个字,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乌龙事件。

    “奇迹?哇喔!”卡尔心想,会是什么样的奇迹呢?他不由得想起似曾相识的一段经历。

    上一次《数学年刊》推迟印刷还是在9年前,那时一篇来自华裔数学家张益唐的《素数间的有界距离》出现在学术编辑面前,一度给整个编辑室造成了混乱。

    因为,这篇论文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化形式。

    孪生素数猜想,这是一个五星级重大猜想,是一百多年来让数学家们魂牵梦萦的谜题。这篇论文无疑促使这个著名猜想往前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

    当时,赫伯特主编紧急叫停了印刷工作,等待外审专家评定稿件。

    在收到“这项研究是第一流的,作者成功证明了一个关于素数分布的里程碑式的定理”的审稿意见后,当时也是他加班加点将这份伟大的论文塞进当月的《数学年刊》重新排版,然后才重启印刷刊行工作。

    而这回……他们等待的是什么?数学界的哪个重大谜题被破解了呢?卡尔一边想一边关上主编办公室的门。

    “卡尔!回来!”门后传来赫伯特高亢到破音的大吼。

    还在沉思的卡尔被吓了一跳,转身才刚握住门把手,门就被狠狠地拽开了。卡尔被门把手带着往前一扑,把门后的赫伯特撞了个趔趄。

    56岁的赫伯特比39岁的卡尔更先站稳,他紧紧地握住卡尔的肩膀,激动得简直像重焕青春一样:“路易斯发回审稿意见了——我们得到了NS方程的通解!!”

    赫伯特的咆哮扩散到编辑部的每个角落。

    编辑办公室的门一个个被打开。

    “赫伯特先生,您刚才说的是NS方程吗?”

    “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路易斯先生吗?”

    “是通解吗?确定是通解吗!”

    ……

    《数学学报》编辑部。

    “排版印刷?呃,或许您还记得,第四季度的期刊上周才刚发行。”

    “难道《证明NS方程解的光滑性》还不值得一份单独的特刊吗!”

    “什么!NS方程解的光滑性?!”

    ……

    《美国数学会杂志》编辑部。

    “行行好吧,亲爱的主编大人!我正准备要休假,并且下一期的排版工作是在明年一月份!”

    “好吧,你休假吧,如果你愿意错过《微观下NS方程的精确解与应用研究》的话。”

    “精确解?!让我看看!!”

    ……

    《数学新进展》编辑部。

    主编巴尔克暴躁地将送审邮箱翻了整整一天了,没有!从去年翻到今年,全都没有!

    为什么会没有?!

    同为四大世界级数学期刊,作为《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巴尔克当然会密切关注同行的动态。

    这几天,其他三家期刊的异状他当然有所耳闻。

    《数学年刊》推迟了两天才把新一期样刊交给印刷厂,并罕见地扩增了版面。

    《数学学报》在刚刚发行了本年度最后一季期刊后,又临时交代印刷厂为一份论文单独增印了特刊。

    《美国数学会杂志》紧急把下一季要发行的期刊提前送到印刷厂了。

    他向各个印刷厂打听清楚了,三家同行的异状全都是为了同一个人的论文,并且那三篇论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NS方程!

    不是NS方程的应用,不是基于各种限制条件的近似解,是验证了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而且是通解!是精确解!

    这是多么伟大的数学成就!

    可是为什么同为四大数学顶刊,这些论文的撰写者季知行独独漏掉了《数学新进展》?

    从他广发论文的举动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是多么地兴奋多么地急切,他肯定想尽快让全世界都看到这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当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换成数学大师路易斯,破解了NS方程后也不可能比他更沉得住气。

    但他为什么不选择刊数最多、更新得最快的《数学新进展》呢?这不合常理!

    “你们有谁能猜到是为什么吗?”在第二日的编辑例会上,巴尔克仍然愁眉不展。

    《数学新进展》之所以能被称为顶刊,是因为致力于发表数学各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重要成果。

    NS方程的破解是全球学术界的盛事,四大数学期刊有三家都在共襄盛举,而他们却被排除在外,这对《数学新进展》的地位、影响力、学术声誉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巴尔克昨晚一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今年年初才坐上主编这个位置,绝不能叫《数学新进展》在他手里有任何倒退的可能。

    面对缄默的编辑们,巴尔克问道:“或许你们有谁认识这位季知行先生吗?或者有他的联系方式?”

    “季知行?”技术编辑麦克念着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看过这个名字。”

    他按着额头在记忆里搜索,却只有隐约而模糊的印象。

    巴尔克将身子往前探,提醒道:“是一个大学生,来自华夏。”这是他从印刷厂掌握到的所有信息。

    这句话叫原本无聊得开始把玩钢笔的艾德蒙浑身一震,「NS方程」「大学生」「华夏」,这三个关键词让他有一个不太美妙的联想。

    不不不!他纯粹是想太多了,不可能……

    学术编辑爱丽斯提示麦克:“会不会是这个年轻人曾经向我们投稿,而刚好分配到你的邮箱?”

    麦克还在回想,巴尔克先摇头否定了这个可能:“不!送审邮箱里的稿件我全都浏览过了,不存在这个名字。”

    他昨天一整天都在翻邮箱,一直到现在眼睛都还相当不适。

    “您看过被拒稿的部分了吗?”爱丽斯问道。

    巴尔克扶额:“饶了我吧,爱丽斯,在座有谁会蠢到拒绝破解NS方程的稿件?”

    会议室里接二连三地响起嗤嗤的笑声。

    艾德蒙将整个背都塞到椅背里,双手交叉免得其他人看出他的手在颤抖。他缓缓地吐气,在心里对自己说:艾德蒙,镇定!这只是巧合!华夏的人才太多了,有好几个研究NS方程的大学生不是很正常的吗?所以,一定是别的大学生!别的稿件!

    “我想起来了!我确实看过季知行的论文。”麦克拍着脑袋叫道,“就在这周周一!”

    当时看到标题里的NS方程,他还特地点开投稿人的资料看了一眼,想看看是不是路易斯等数学大师,见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也就没放在心上。

    巴尔克瞪大了眼睛,金黄的头发简直都要竖起来了:“他的论文在你手里过了吗?”

    “当然!”麦克赶紧举起双手,以示自己的无辜,他的语速前所未有地快,“他的论文格式完全没有问题,我周一当天就发送到学术编辑邮箱了。”

    “周一”这个确切的时间刺痛了艾德蒙本就揪紧的心,他开始神经质地捻着手指,额头上不断沁出汗来,顺着脖子流入衣襟。

    “那么!我想问问,在座哪位学术编辑!收到了这份论文?”巴尔克的音调越来越高,饱含压抑不住的怒气。

    事实已经很清楚很明显了,季知行确实曾经向《数学新进展》投稿,却被某个蠢货拒稿了!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这份论文确实没有足够的学术价值。但是,其他三大数学顶刊都为他的另外三篇论文破例,唯独这一篇论文没有学术价值的可能性有多大?微乎其微!

    爱丽斯好整以暇地欣赏着自己的指甲,凉凉地讥讽:“可真有这样的蠢货啊。”

    “是谁!”巴尔克厉声咆哮,蓬勃的怒气使他看起来简直像头暴怒的狮子,好像只要抓住那个愚蠢的学术编辑,他就会立刻扑过去咬断他的喉咙!

    艾德蒙艰难地吞咽口水,他已经喘不过气来了。不!他不能承认!绝对不能承认!这是严重的工作失误!严重到足以让他丢掉这份体面的工作!

    哪怕艾德蒙装得再若无其事,甚至在散会后立即删掉了自己邮箱里的记录,但巴尔克还是从技术编辑的邮箱查到了这份论文。

    他亲自将这份被拒绝过的论文重新看过,虽然没有时间仔细验算,但论文基本逻辑无误。结合季知行的其他三篇论文,可以初步推断这一篇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看到邮箱里的分配轨迹后,巴尔克冲到艾德蒙的办公室。

    艾德蒙被破门而入的巴尔克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刚想说点什么掩饰一下,巴尔克就开始鼓掌了。

    “天才!”巴尔克拍着手绕着艾德蒙走了几步,怒极反笑,“我到今天才知道《数学新进展》藏着这样的天才,对破解NS方程的论文都能不!屑!一!顾!”

    艾德蒙心知再狡辩也没用,他祈求地看着巴尔克:“我能补救!真的!我肯定能补救!”

    他手忙脚乱地打开邮箱回收站,恢复那份论文并点开投稿人资料:“我现在就给季知行打电话,告诉他论文已经过稿!”

    艾德蒙来不及等巴尔克同意就急忙拨出电话,这是他保住工作的最后机会!

    季知行又挂断一个电话,皱眉道:“我的手机号到底被哪家公司卖了?骚扰电话这么多。”

    林朗凑过去看了看:“都是同一个号码,会不会是真有什么事啊?”

    季知行不以为然:“你看,是境外电话,肯定是诈骗。”

    如今国内抓得严,好多诈骗公司都转移到临近几个小国,或者将服务器架设在境外。

    许东阳想到一种可能:“你不是向好几家期刊投稿了吗?会不会是编辑打来的?”

    “编辑一般都是发邮箱,不会直接打电话的。”季知行说着说着就笑了,“而且,我已经和那七家期刊都签好了授权协议,七家编辑也都已经通知我会尽快刊印了。”

    “真的?太好了!”林朗和许东阳都欢呼起来,一是为季知行高兴,二是为零重力公司雀跃。

    一次性在七大世界级期刊过稿,这样的壮举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是肯定的!况且,论文主题还是千禧年难题NS方程。用膝盖想都知道媒体肯定会争相报道这个新闻!

    季知行也很高兴,比起上一回的不愉快,这次投稿了七家国外期刊都非常顺利。他原本以为最快也得要三周,尤其是《数学年刊》,审稿速度一向是出了名的慢。

    他记得9年前震惊学术界的那篇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弱化形式的论文,从投稿到通过就用了三周的时间,而这已经是《数学年刊》创刊140多年来的最快记录了。

    一般来说,《数学年刊》所发表的稿件,从投稿到收稿平均历时24个月,有的稿件甚至经历了长达5年半的审稿过程。

    所以,哪怕有推荐信,但季知行还是做好了苦等的心理准备。

    可是,没想到他投稿第二天就看到了「Under-Review」,又过了四天就收到了「Accept」信息,总共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而其他期刊也差不多是这个速度,叫他简直是喜出望外。

    烦不胜烦地又挂断了几个骚扰电话,季知行的手机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他打开一看,来自《数学新进展》主编邮箱。

    这……他大概猜到这封邮件的的内容了。点开一看,果不其然,是为某个轻率的学术编辑道歉的,道歉内容包括此前的审稿失误与方才的电话骚扰。

    原来刚才的电话真的是编辑打来的啊,季知行往下划,还看到了一份等他签名的授权协议书。

    即使主编的道歉看起来真的非常诚恳,并表示已经开除了那个愚蠢的学术编辑,但季知行还是写了一封邮件回拒主编。

    他已经将这份稿件转投《华夏科学》,不可能也不愿意再授权给《数学新进展》了。

    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拒绝《数学新进展》的邮件发送出去后, 季知行想到投给《华夏科学》的那份论文。

    什么时候才能收到编辑的回复呢?既然那七篇分论文都受到了各个期刊的肯定,那么他推导NS方程的思路绝对是没有错的。

    不过,那份论文是集大成者, 内容又多跳跃性又大,《华夏科学》的编辑多花点时间也是应该的。

    《华夏科学》编辑部。

    主编江秉德与外审专家池岸松正对着桌上的论文踌躇未决。

    “你觉得……”沉默了许久的江秉德缓缓开口,“这是一个好机会吗?”

    池岸松摩挲着论文标题:“对《华夏科学》来说,是!对这个年轻人来说, 不是!”

    《华夏科学》确实是国内科学方面的顶尖期刊, 陈景润、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都曾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但是,客观来说, 确实是比不上国外的那些顶刊。

    随着国力的提升, 华夏一直致力于在各个领域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也收获了很多成果。

    但在学术界,华夏科研人员仍然还只能在别人的框架里扑腾。

    哪怕近年来, 华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才,但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大家都还是选择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翻译作英文,奉送给《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

    很多国家就这么以期刊为武器, 轻轻松松地获取了各个国家堪称机密的科研成果。

    所以, 建立具有影响力的期刊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

    但是, 受限于语言, 受限于各种客观因素,这在国内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而眼前就有这么一个堪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以说, 一旦这篇论文的内涵得到学术界的认可,那么全世界的所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在研究涉及NS方程的课题并撰写论文时, 都必须跨越语言障碍来引用这篇论文。

    深层与深远的影响, 还有待时间来验证。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华夏学术代表性期刊借此机会能够一跃而上,真正站上世界舞台。

    但是,但是……

    这篇历史性的研究成果不论向哪家国际期刊投稿,毫无疑问,都能得到最高等级的重视。相对而言,《华夏科学》对这个年轻的数学天才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到底应该以人为本,还是着眼于整个期刊体系?

    江秉德与池岸松深怀对年轻学者的爱惜,久久不能下定决心。

    “打个电话吧?打个电话问问。”池岸松说道,“我们听听季知行自己的想法。”

    江秉德沉沉地点头,然后按照投稿人资料上填写的号码拨出电话。

    季知行看着手机显示的陌生号码,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接起了。

    许东阳正在一旁写策划书,听到季知行的声音突然变得郑重无比,他好奇地转头看去。

    “是的,我明白。”季知行没想到《华夏科学》的主编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考虑到这个地步,一时深受感动。

    “当然,我愿意!”他当然愿意为提升华夏的学术话语权略尽绵薄之力。

    有感于江主编的爱护,季知行将自己撰写论文到被拒稿,再到拆分内容广发论文的过程一一道来。

    电话那头的江秉德终于放下最后的顾虑,世间安得两全法?这就是了!

    “好的,谢谢您!”季知行挂了电话,松了口气又笑了起来。

    “过稿了?”许东阳问道,他知道相对于其他七家国外期刊来说,季知行最看重的其实是投给《华夏科学》的那篇。

    “对!”季知行重重地点头。

    到此为止,投稿的八篇论文都已经过稿了,他便去实验楼向阎教授报告这个好消息。

    季知行和阎教授在实验室外说话的时候,实验室里的研究生们一边做实验一边窃窃私语。

    “零重力座椅的实验已经成功了吧?季……是不是要回来了?”

    在阎教授的实验室,除了赵毅、孙珥以外,其他人对季知行一直存在称呼尴尬。

    若按先来后到,他们就该叫季知行一声师兄,可季知行其实还不算阎教授的正式学生。

    若等他以后正式拜入阎教授门下,按年级与年纪,他们就该叫季知行一声师弟。可别的不说,光是冲着几个月前那一篇《Sciense》论文,他们就张不开这口。

    若直接叫「知行」吧,可大家毕竟连话都没说过,这么叫好像有点太亲近。若连名带姓地叫,又有点太生硬,他们之间又不是全然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

    总而言之,阎教授实验室的人在提到季知行时,总会在称呼上卡壳。

    赵毅和孙珥手上的实验不能停,等他们做好了,季知行刚好也离开了。

    比起其他人,他们与阎教授相处的时间更长,更敢说话。见一向严肃的阎教授此刻都面露喜色,不由得心生好奇。

    “老师,是有什么好消息吗?”赵毅问道。

    “知行要回来实验室了吗?”孙珥问道。

    阎安瑾说起这事忍不住又笑了一下:“不,是他的论文过稿了。”

    “论文?”赵毅想起前段时间的事,“太好了,早听说他之前闭关了一个月写论文,总算过稿了。”

    他隐约听说之前被退稿过一次,幸好,那一个月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孙珥问道:“上了哪家期刊呢?”

    看阎教授的脸色也知道肯定是世界级顶刊,就是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家。当初他们四个一起上了《Science》和《Nature》,阎教授也未见得有这么高兴。

    其他人要么好奇地看过来,要么竖起耳朵细听。

    “《华夏科学》!”阎安瑾郑重地说道。

    “啊……真厉害。”孙珥言不由衷地夸赞了一句。

    虽然《华夏科学》确实是国内一区顶刊,但因为语言限制,并没有被SCI收录。所以季知行在上面发表的文章并不能称之为SCI论文。

    本来,对于一个大三的本科生来说,能在国内顶刊发稿也算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了。但季知行第一篇论文就发在国际顶刊《Science》上,相形之下,这次发表的期刊就显得有点令人失望。

    阎安瑾将所有学生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越发感受到建设国内学术期刊的重要性。

    他接着说道:“另外,还有《Science》《Nature》《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Physics Reports》《Annals of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阎安瑾一口气把七家期刊的官名名称说完。

    听到《Science》时,大家都瞪大了眼;听到《Nature》,大家都张大了嘴;接着听到好几家顶刊名字,大家就回过神来了——难得阎教授还有开玩笑的时候啊,谁家论文跟大白菜似的。

    阎安瑾一看大家的脸色就知道都误会了,他解释道:“不是开玩笑,季知行确实是一口气发了八篇论文。”

    ——

    所有人都愕然失色,八篇!

    就是在三区四区的水刊,一口气发八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更何况,如果阎教授真的没有开玩笑的话,那季知行这八篇论文全都发表在国内外一区期刊上!而且还是科学综合类、物理类、数学类领域内的顶刊!

    恐怖如斯!!

    “老师!”有学生忍不住开口再一次确认,“季师兄真的在您刚才说的那几家期刊都发了文章吗?”

    什么称呼尴尬,不存在的!若是季知行真的能一口气在那七家顶刊都发文章,哪怕他比他们小八百岁,那也是妥妥的师兄!

    “老师!那几家期刊就是大家认知中的那些顶刊吗?”

    会不会是同名的新期刊?

    “老师!能问一下季师兄的论文选题吗?”

    论文能不能过稿跟选题有很大的关系,打听一下什么选题那么好过稿,他们也可以蹭蹭热度啊。

    ……

    阎安瑾等大家把想问的都问出口了,这才统一回答:“确实就是大家认知中的那几家期刊,选题都是NS方程。”

    得到了阎教授的确认,大家纷纷又惊诧了一番。碍于阎教授的威严,不敢「靠」不敢「艹」,「天啊」之类的感叹词完全无法畅抒心中的惊骇,大家憋得难受得慌。

    本来跃跃欲试想要蹭热度的学生们纷纷偃旗息鼓,NS方程啊,他们勉强才刚入门,还是继续做实验比较实在。

    赵毅和孙珥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他俩在很久以前就知道季知行有意叩问NS方程,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季知行就修炼到能以NS方程为选题一口气发八篇论文了!

    就是……不知道他对NS方程研究到什么地步了。孙珥忍不住把心里的疑惑问出来。

    “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并求出了通解。”阎安瑾轻飘飘地留下一句话,然后就离开了。

    既然NS方程如今已经有了通解,那么他实验室如今的实验结构就可以做一些相应的优化调整,他要回办公室好好规划一下。

    实验室里先是出现了长达60秒的绝对静默,大家慢慢消化了阎教授最后那一句话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惊叫,响彻整个实验区……

    学校办公室,朱仁也忍不住惊叫出声:“八篇!真的是八篇?”

    季知行点了点头,学校对他以及零重力社一直很关照,他发论文的事也算给学校增光添彩,所以就特地来跟主任报告一下这个消息。

    “你小子!很可以啊!”朱仁哈哈大笑,快期末了,他写学期总结写到头秃,季知行的八篇论文就是及时雨啊!

    一般在学期结束时,每个学校都会在各自的官网发一份总结报告,集中展现一学期来学校各方面的成就,包括教学成绩、获奖情况、科研突破、硬件发展等等。

    但是,广陵大学这学期确实没有太多的正面素材可以写进总结里。

    季知行带领零重力社的学生自主研发出零重力座椅可以算一件,但毕竟还未经过市场考验,就影响力而言仍然抵消不了先前范传朔被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过,季知行如今一口气发了八篇论文,且不论是在什么期刊发的,这个数量也绝对足够彰显他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了。

    朱仁乐呵呵地递给季知行一份纸笔:“你把那八篇论文都发在什么期刊写一下,学校给全体学生发个喜讯。”这也是激励大家见贤思齐的意思。

    季知行想到上回的事,提了个建议:“主任,这次合并在一条信息发吧,不然分成八条太打扰大家了。”

    现在的骚扰短信、推广短信、诈骗短信等垃圾短信实在是太多了,还是不要再用八条讯息轰炸大家的手机了。

    “行啊,一条就一条。”朱仁也没想太多。上次发表的期刊不是《Science》就是《Nature》,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这才过去6个月,朱仁也没指望季知行能再创辉煌。

    他探头看季知行写的期刊名。

    “《华夏科学》啊,好!”

    这是国内一区顶刊了,他本来还想若都是三区四区的,那写进总结报告就得稍微用一点春秋笔法。

    “《数学年刊》,好!”

    又一个一区,这是国家教委委托震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数学刊物,也很不错。

    在看到季知行写下《美国数学会杂志》时,朱仁有点不淡定了,他指着那一行字问道:“这是……哪个杂志?”

    季知行停下笔,回答道:“就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朱仁看了看那行字又抬头看了看季知行:“是我想的那个吗?”

    季知行点头:“是的。”

    朱仁此刻的心情已经不是喜出望外可以形容的了,真的是那个国际四大数学顶刊之一的《美国数学会杂志》啊!

    要知道自1998年以来20多年,华夏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加起来总共也就26篇,广陵大学建校以来更是只发过一篇。

    季知行这才大三,竟然就已经能在这上面发稿了,这叫朱仁一时震惊得有些难以置信。

    光是在总结报告里写这一条,广陵大学的教学成绩就足够出彩了!

    他定定地看着《美国数学会杂志》这几个字,余光又瞄到上面一行的《数学年刊》,心突然猛地一跳。

    因为季知行先写的《华夏科学》,所以他刚才看到《数学年刊》第一反应就想到国内的那份期刊。但是,会不会……

    朱仁清了清嗓子:“那个,知行啊,我就问问啊,不是也不要紧。”

    他指着那四个字问道:“这个是……哪个《数学年刊》?”

    季知行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主任误会了,说道:“就是《Annalsof Mathematics》。”他刚才就是懒得写那么多字母,所以才写上中文名称。

    朱仁捂住扑通乱跳的心脏跌坐在椅子上。

    《Annalsof Mathematics》!

    近二十年来,华夏研究人员在这上面发表的论文比《美国数学会杂志》更少,而广陵大学更是从来没有成功过稿的记录。

    “你……你可千万不要骗我啊!”虽然知道季知行一向很靠谱,但是这实在是太破天荒了,若是不仔细确认就广发喜报,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乌龙,广陵大学能被嘲笑整整一百年!

    季知行干脆掏出手机,给主任看这两家期刊位主编发的邮件。

    朱仁戴上眼镜,仔仔细细地将每个单词都反复看过,这才敢真的接受这个事实。接着,却又被其他事实震惊到瞠目结舌。

    他指着邮箱目录,几乎说不出话来:“这……又是什么?”

    “就是您看到的那样,剩下四家期刊就是这四家。”季知行说道,他摸了摸鼻子,主任的反应叫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朱仁抱着手机把眼睛贴在屏幕上整整看了一个小时,把每位主编的邮件重复看过至少5遍,这才摇着头喟叹,广陵大学的校史从此又添辉煌的一笔!

    终于消化了这个大好消息,朱仁拍案而起,对季知行说道:“这事太大了,你跟我一起去见校长!”

    到了校长室,朱仁一开口就是:“校长,你今天身体还好吧?”

    校长莫名其妙地回答道:“还行啊,怎么了?”他知道朱仁肯定不会是特地来关心他的身体的。

    朱仁谨慎地建议:“要不你先倒几颗速效救心丸含着?”

    ……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华夏科学》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Physics Reports》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Acta Mathematica》上发表论文!”

    “喜讯!我校季知行同学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

    虽然季知行提议将消息合在一条发,主任原本也同意了,但在得知八篇论文都发在哪些期刊后,立刻改变了主意。

    校长也认为怎么隆重都不为过——这可是广陵大学历史性的突破!

    所以,几乎同一时间,广陵大学所有学生的手机都在不停地震动,消息一条接一条,过了好一会儿才停下。

    本来以为被垃圾短信轰炸了的学生们仔细一看,瞬间沸腾了,学校论坛迅速热闹起来。

    “靠!这是真的还是学校系统被黑了?”

    “我倾向于系统被黑了,但学校官网也发了通告,所以……”

    “我不信!!咱们学校以前在国外这些顶刊上总共发了几篇,有七篇没有?季知行一个人就发七篇?!”

    “我刚刚上《Science》官网看过了,是真的,(图片)”

    “(图片),从《Acta Mathematica》官网截的图,这个消息是真的!”

    陆续有学生翻到各大期刊官网,把期刊特地单独发的消息截图回来贴在论坛里,大家这才敢接受这个惊天大新闻。

    “天啊,季知行这是有什么集邮癖吗?各大顶刊轮着上一遍?”

    “离他上次上《Science》才过了多久,有半年吗?”

    “呜呜呜!那么多篇为什么不能分一篇给我!”(呼天抢地•jpg)

    “艹!我写一篇论文都费劲,为什么季知行发论文跟到自留地摘大白菜似的!”

    “这白菜还是金白菜、玉白菜、神仙白菜!”

    “靠!我本来还觉得这学期有点无聊呢,原来季知行酝酿着来个大的!”

    “等等!大家看到论文标题了吗?我应该没有理解错吧?NS方程……”

    “我刚才也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英文水平,所以特地搜到《华夏科学》官网看了一下,比那七篇英文稿的题目还要夸张,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母语水平了!”

    “但是,除非这几家期刊的编辑都同时失了智,不然……应该是真的。”

    “那么……我们见证了历史?!”

    “NS方程被破解了!!”

    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校长室, 被紧急请来的阎安瑾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数院的院长俞垣据理力争。

    “季知行毫无疑问应该兼修数院的课程,他的数学天分不应该被埋没在物院!”

    阎安瑾没有开口, 他对数院院长的提议并没有什么意见。季知行作为学生,学有余力的话多学习一点知识肯定是好事。当然,这是在他本人愿意的前提下。

    而且,也未必一定要在广陵大学。不过, 他再不通人情, 这话也不会当着广陵大学的校长与一众院长的面说出来。

    这事应该私下与季知行商量比较妥当。

    朱仁却觉得俞垣的话有点不中听:“什么叫「埋没」嘛,季知行能在NS方程上有这样的成就, 那可是物院院长一手帮他打下的基础。”

    这么急匆匆地想要把季知行挖到数院, 当他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呀!呵!

    “哎呀,老朱,不要挑字眼嘛!我就是表达一下惜才之情!”俞垣转头对阎安瑾说道, “老阎,你知道我没那个意思啊,千万别误会!”

    要把季知行挖到数院来,阎安瑾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广陵大学的老师们都知道, 季知行获得CUPT竞赛一等奖时, 指导老师写的就是阎安瑾。年初又进了阎安瑾的实验室, 听说这回的论文还是在他办公室写出来的。

    可见, 季知行跟他的这位物院老师关系很亲近。要说动季知行兼修数院课程,可不能叫阎安瑾从中作梗。

    沙发上还坐了好几个学院的院长, 都是收到讯息特地赶来找校长确认此事的。

    那七家期刊,就是正级教授想在那上面发一篇正刊论文也难。如今一个大三的学生竟然一口气发了7篇!怎么不叫他们又喜又惊?

    学生们对于这七家期刊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客观印象上, 只知道那是顶刊神刊。而他们才是真真切切地主观体会过其上稿难度的, 在座的谁没被退过几次稿呢?

    俞垣的急切他们也能理解, 作为院长,谁不需要政绩?

    举凡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学院里有哪位老师、哪个学生有什么出色的表现,那都可以记在院长的功劳簿上。

    七篇国际顶刊SCI论文,甚至其中还有两篇CNS正刊论文,这绝对是阎安瑾作为院长的履历上最辉煌的一笔!谁不羡慕?

    阎安瑾固然确实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但能达成这样的成就也跟他运气好有关。

    季知行这么个金娃娃偏偏撞在他手里,老院长在的时候默默无闻,换了阎安瑾当院长,他就大放光彩了。而且他才大三,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为学院做贡献呢。

    所以,俞垣急着想从阎安瑾手中分到半个季知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不是季知行没有表现出什么生、化、工之类的意向,他们现在也不能叫俞垣专美于前。

    俞垣对着校长口若悬河地说了十几分钟,校长这才有了一点反应。倒不是他有意怠慢,实在是这会儿他的心脏才慢慢缓过来。多亏朱仁刚才坚持叫他含几颗速效救心丸,不然他一听消息当场就得乐极生悲。

    校长甚至有点后怕,广陵大学建校以来最辉煌的一天可不能因为这种乌龙事件而蒙上不祥之色啊!

    他抬手让俞垣暂时停下,缓缓说道:“你觉得季知行有必要再继续修习本科课程吗?”

    甚至,季知行如今哪所大学去不得?当然,作为校长,季知行不主动开口,他是绝对不会提醒他还有别的选择的,能留在广陵大学最好!

    俞垣一愣,马上反应过来:“研究生课程也可以啊,数院不论哪个硕导都会欢迎他的!”

    只要季知行将学籍登记在数院,他这学期立刻就能将2篇CNS正刊与5篇SCI写在自己的实绩上!

    校长将头转向另一边:“阎院长,你的意见呢?”

    “我个人没有意见,稍后会如实将俞院长的想法传达给季知行的。”

    阎安瑾还是一贯地面无表情,但俞垣就是从他脸上看到了反对的意思。

    “为什么不能让他现在就来校长室呢?我当面跟他说,也省得麻烦老阎多跑一趟。”私下谁知道阎安瑾会怎么说啊!

    阎安瑾抬眼看了俞垣一眼,觉得当面说也行,总比俞垣私下再去找季知行要好。

    私下单独面对一院院长,季知行作为学生会有天然的劣势,或许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倒不是他对俞垣有什么意见——当然,他确实看不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派,但最主要的是,广陵大学数学院的师资与资源并不出色,季知行如今完全到燕大、水木大去,那里还有高霄可以照拂他。

    甚至,如果季知行愿意出国深造,也不是没有可能,实在是没有必要继续留在广陵大学这个浅池蹉跎光阴。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一切还是要以季知行的意愿为主。季知行虽然年轻,但主意很正。他不能打着为他好的旗号擅自替他做主。

    见阎安瑾没有反对的意思,朱仁就掏出手机给季知行打电话,请他尽快到校长室来——其实他一个小时前才刚离开校长室。

    季知行去而复返,一进门就看见数院的俞院长盯着他目光灼灼,沙发上坐着的好几位教授也都齐齐看过来。

    “呃……老师们好。”季知行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俞院长再是热切,在学生跟前也是要面子的,清了清嗓子给朱仁使了个眼色,示意由他来开口。

    朱仁倒也干脆,直接问道:“知行啊,俞院长认为你极有数学天分,希望你兼修数院课程,你的意思呢?”

    啊?季知行之前从没想过这个事。

    诚然,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物院的课程也包含了一些数学科目,系统给他开的书单出的题目也有很多是纯数学的内容。

    他这一年来一直在跟NS方程打交道,也额外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但还没有想过要系统地修习数院课程。

    他其实是打算借这次的机会申请提前毕业,然后正式拜入阎教授门下的。虽然他破解了NS方程,但不代表他就不用继续学习了。

    事实上,他觉得自己破解NS方程的过程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就如拆解九连环,摸不到窍门的人束手无策,但一旦抓住其中机窍,看似复杂的结构顷刻可解。

    学术问题尤其是数学问题也是如此,他只不过是幸运地灵光一闪,抓到了破解NS方程的窍门罢了。

    在知识的殿堂,他其实只能算初初一窥门径,要学的东西可还多了去了。

    但是,兼修数院的课程原本并不在他考虑范围内。毕竟,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理论物理。

    不过,现在想想,也不是不可行。但兼修数院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还需要仔细考虑考虑。

    季知行委婉地开口:“多谢俞院长的美意,但兼修课程的事我还没想过,请容我多考虑几天。”

    当着阎安瑾的面,俞垣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对着季知行诚恳地表示只要他同意,一定会为他量身打造人才培养计划,数院各方面的资源都会向他倾斜。

    话都说完之后,阎安瑾就带着季知行离开了。

    朱仁见没什么事了,也就跟着走,一边随口问道:“你刚才在哪呢?接下来这段时间尽量不要离开学校,论文的事估计很快就会流传出去,到时候肯定有很多媒体等着抓你呢。”

    “我一定好好待在学校。”季知行也怕了媒体那种无孔不入的阵仗,“刚才在图书馆看书呢。”

    朱仁闻言不由得侧目,这孩子心理素质真够好啊,扔了个炸弹把广陵大学炸得人仰马翻,他自己没事人一样学习去了。

    朱仁一边想着一边掏出手机将这个细节记录在备忘录上,提醒自己在写总结报告或接待媒体采访的时候,用这个细节来突出季知行的笃实好学、不骄不躁、安之若素等优良品质。

    季知行破解了NS方程,他预计,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广陵大学都会收到来自媒体的采访轰炸。他作为办公室主任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宣传学校的好机会,采访素材现在就得积累起来。

    事实上,嗅觉极其灵敏的媒体们已经抢时间先发了一波通稿了。

    《最牛数学天才,一个月发8篇SCI论文》

    《7篇SCI论文齐发,盘点七家期刊的地狱级难度》

    《本科生为何能荣登八大顶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CNS论文哪家强?这所985高校让人意外》

    《惊!大三连发9篇SCI论文引质疑,学霸回应:随便查,没拼爹》

    对于文科出身的笔杆子们来说,要理解NS方程是个什么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绕过这个烧脑要素,将侧重点放在论文的数量与期刊的份量上。

    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相关词条很快就窜上热搜。

    “这是什么洋葱新闻吗?发一篇SCI论文多难啊,就是华科院的牛人也不敢说一口气发八篇啊。”

    “到底是七篇还是八篇还是九篇,无良媒体们能不能先统一一下口径?”

    “文科和理科有壁,记者们还以为理工类发SCI论文跟发新闻一样呢吧。”

    “首发好像是湃澎,大家还不知道这家媒体的尿性吗?没有任何新闻道德只追流量的。”

    “季知行我还记得,半年发了一篇《Science》论文,这回是媒体们旧瓶装新酒乱用素材!”

    “等反转,让新闻飞一会儿。”

    “反转个头,翻个墙有那么难吗?几大期刊都在官网发了消息。截图都发在我首页了,自己去看。”

    “央媒刚刚也发新闻了,消息应该无误!真有这样的牛人啊!”

    比起为了追热点而对新闻要素囫囵吞枣的新媒体们,央媒在谨慎研究了NS方程的内涵与意义后才落后一步发了新闻。

    虽然没有抢到第一波热度,但更齐全的新闻要素与权威性仍然迅速引来广大网友的点击与讨论。

    “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季知行大三我也大三,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所以季知行是半年前先发了一篇SCI,最近又一口气发了8篇?他家论文是地里种出来的吗?”

    “他发的论文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好像很轰动的样子。”

    “简单来说,解决了计算亚音速区和音速区边界的构造量,还有流动稳定性、随机矩阵以及波动方程中的一些经典问题。”

    “NS方程有解,那就表示三维Couette流的转捩阈值猜测、Oseen涡算子的拟谱界猜测、管道Poiseuille流在大Reynolds数情形的线性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了。”

    “就不能说得浅显易懂一点吗,想吃瓜都不知道用什么姿势。”

    “这么说吧,NS方程之于流体就如同牛顿第二定律之于经典力学,也相当于三体中提到的智子壁垒。”

    “你只要知道克雷数学研究所为NS方程悬赏100万美元就可以了。”

    “靠!一道题一百万美元!”

    “事实上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毫无影响,流体该怎么流还是怎么流,飞机该怎么飞还是怎么飞,大家该吃吃该喝喝。”

    “肤浅!知道了NS方程的通解,意味着我们对流体可以像电流一样运用自如,包括船舶、飞机的设计,甚至火箭、星系移动的研究工作都将得到极大的简化。”

    “举个例子,以前设计一艘新潜艇,得通过大量模拟去考虑潜艇不同部位因不同速度、水深而受到的压力、阻力与湍流影响,现在通过NS方程的精确应用就可以直接计算出这些数据,然后借此调整出最优结构了。”

    “没错,这对我们国家是个重大利好。客观来说,我们和白头鹰国在军备上还有一些差距。但应用NS方程的通解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缩短研究时间,而受限于当前科技发展,白头鹰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太大的突破,两国之间的差距很快就能迅速缩小!”

    “太好了!天佑华夏!”

    “呵呵,对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来说,这些都太遥远了。”

    “那河海沿岸灾害防治、天气预测算不算近?”

    “对!别的不说,天气预报就能更精准了。”

    “那太好了,总觉得今年的天气特别诡异,春旱秋涝,忽冷忽热的,天气预报有好多回都不准。”

    “就是,我衣柜塞满了四个季节的衣服,都不知道怎么收拾了。”

    “对于学生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流体相关的教科书可以至少薄一半。”

    “呜呜呜,为什么好事总在我毕业后才发生!”

    媒体们在发了一波通稿的同时,纷纷以各种渠道联系广陵大学和季知行。

    校长与办公室主任作为广陵大学的代表率先接受了采访,对着媒体将学校和季知行夸得天花乱坠。

    而一些不被允许进校的媒体在学校外守株待兔,也抓到了一些广陵大学的学生。

    学生们都很大方地接受采访,然后向记者们展示如今广陵大学最流行的单品。

    看着学生夹在课本里的季知行帅气的照片,记者问道:“大家是视季知行为偶像,所以自制周边吗?”

    他觉得新闻里可以提一下娱乐圈风气对学校的影响。

    “不是的。”学生摇摇头,“这是逢考必过祈福牌!你看,正面是学神,背面缩印了学神的满分答题卡,如今学校里基本人手一张!”

    他估计等季知行的论文刊发出来,科研党们就得把背面的满分答题卡换成论文九连。

    记者看了好久才道:“啊……这样啊。”

    虽然跟他想的不太一样,不过这也是个好素材!

    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采访到第一手资料。但是没有人能采访到季知行,因为他已经被军备科研所的人提前接走了。

    季知行坐在吉普车里,心情略微有些紧张,但也并不瞎担心。

    事实上,在他上车前,车上的齐主任就跟他说清楚了,这回只是请他到研究所给大家讲一下NS方程的推导细节。

    毕竟,那八份论文都太简略了。

    研究所的大牛们固然能自己对着论文推演出来,但事关重大,大家还是觉得请论文作者季知行当面讲解一番更为保险。

    数十分钟后,季知行被带到机场,乘着专用机飞到了位处西北的一个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外表平平无奇,但里头一路关卡无数,跟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叫季知行看得又紧张又激动。

    在一道门前,季知行见到了一个曾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那人一见季知行就露出和蔼的笑容:“一年不见,可还记得我啊?”

    “当然记得,温教授好!”看到眼熟的人,季知行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这是CUPT竞赛的评委会主席温正阳教授。

    “后生可畏啊!”温正阳轻轻拍了拍季知行的肩膀。

    他此前见季知行将NS方程灵活应用在零重力座椅项目中,听说还解决了NS方程在地震预测软件中的应用,那时他就想,此子将来不可限量。

    可也实在没想短短一年的时间,季知行竟然就能有这样大的突破,实在叫他们这些老家伙又赧颜又欣喜啊!

    温正阳带着季知行往里走,一边说道:“一路辛苦了,本该上门请教,只是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一起出门的话太劳师动众了,所以只好辛苦你跑一趟。”

    “不敢不敢!应该的。”作为末学晚辈,季知行连连摆手。

    他发现鸿儒硕学们接人待物往往都很和蔼,反而是一桶水不满半桶水晃荡的所谓专家们总是趾高气扬。

    温正阳特地来接季知行也是为了让这个年轻人在这个严肃的地方不至于太紧张,一路将季知行带到给他安排的房间。

    “你先休息休息,明天还要请你给大家讲一讲NS方程的推导过程。”

    季知行在门前站住了,要是事情比较紧急的话,他不用休息也可以啊。

    他斟酌着问道:“教授,我能不能问一下,现在正在研究NS方程哪方面的应用呢?”

    “气象武器!”温正阳说道。

    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气象武器?”季知行听到这个词有点惊讶。

    现在公开的大部分武器还是着眼于火力覆盖, 当然,也有缺大德的生化武器,而气象武器听起来显然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温正阳见季知行面露好奇之色, 干脆和他一起进房间再聊一会儿。

    他示意季知行在椅子上坐下,领着季知行一路进来的齐主任给两人倒来了水,季知行忙站起来让了一下。

    “你对气象武器知道多少?”温正阳问道。

    季知行想了想,他对武器、战争这方面的讯息接触得不多, 有限的了解都是来自于中学的历史、政治课和大学的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他最先想到的就是传说中的典故。

    上古时期, 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时,据说「蚩尤作大雾弥三日」把黄帝阵营的人都困住了。

    还有, 三国时期诸葛亮巧借东风, 火烧曹操的连环水寨,这个可能也算。

    而到了近现代,他所了解的应用气象武器的案例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3年, 白头鹰国第5集 团军为了掩护部队完成渡河行动,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用飞机撒下了造雾剂,形成了一条5000米长的浓雾带。

    不过,这个案例中的气象武器仅仅属于防御性质。

    据季知行所知, 真正展现出攻击性质的气象武器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

    白头鹰国在入侵越南期间, 运用了很多反人类的缺德手段。比如, 在丛林里大面积抛洒剧毒的落叶剂「橙剂」。

    除此之外, 还实行所谓「大力水手」计划,先后派出2.6万架飞机, 在云层中投放了成千上万吨的增雨剂与474万枚降雨催化弹,使得小雨变大雨, 大雨变大暴雨。

    这场人工降雨持续了7年之久, 越南地区山洪暴发、桥梁塌垮、遍地泥泞, 不仅北越军的游击活动与后勤补给大受影响,当地平民的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也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季知行深深地记得,当年历史老师在讲到这段的时候,用了整整半节课来痛骂白头鹰国。甚至,历史老师在别的班级上这堂课的时候,他隔着教室都能听出老师声音中的义愤填膺。

    “我才疏学浅,对气象武器的了解仅有这些。”季知行说道。

    “历史学得不错。”温正阳鼓励了一句,又给季知行讲述了一些运用气象武器的例子。

    “比如,1970年,白头鹰国为了切断古巴的经济命脉,利用一种低频电磁波改变气流路径,导致古巴异常干旱,造成了重大的粮食危机。”

    “又如,1974年,白头鹰国为了在洪都拉斯扶持政权,曾经通过人为飓风技术将时速超过177公里的超强飓风引向洪都拉斯,造成数万人丧生,60多万人无家可归,国家彻底陷入混乱。”

    季知行听得心惊,这些历史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古巴和洪都拉斯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才会有白头鹰国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邻国。

    温正阳也是唏嘘不已,如果华夏也位处美洲,只怕遭受的暗算会是现在的百倍不止。

    季知行突然想起来历史书上提到过一句,“1977年,联合国颁布了《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公约”。

    那时他还以为这只是未雨绸缪,毕竟在他的想象中,气象武器是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未来武器,没想到原来已经发展到广泛的实战了。

    温正阳叹了口气:“所谓的国际公约也就那么回事,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还重申了禁止研发气象武器呢,但是以白头鹰国为首的军事强国哪个肯停止研究?顶多就是巧立名目打着民用的幌子,或者环保的招牌。”

    比如,1994年,白头鹰国就在阿拉斯加半岛建成了一座庞大的试验基地,用以研究“高频主动式极光项目(HAARP)”。试图利用高频电磁波束控制高层大气以修补臭氧层。

    有这样一个修复大气环境的名头,联合国想制止都没有理由。

    但事实上,经过研究,温正阳和一些老同事都一致认为,HAARP项目其实是世界上最大的气象战武器。

    通过电离层改造完全可以控制电磁波束扰乱其它国家的通讯往来,破坏飞船和运载火箭的飞行,拦截其它国家的洲际导弹。甚至,人为地操控当地的天气!

    季知行听得悚然一惊,不禁联想到这一年来诡异多变的天气:“难道……”

    “我们只是推测。”温正阳无奈地摇摇头,“还没有具体的证据。”

    隐蔽性强也是气象武器的一大特点,有时候,人们很难辨认自然天气变化与人工影响之间的联系。上个世纪的气象武器尚且还留有痕迹,而未来的气象武器完全有可能发展到杀人于无形的地步。

    这种隐蔽性为非战争状态下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以白头鹰国一向丧心病狂的行事作风,掌握了新技术基本不可能不用的。

    “当然,当前还不必太过忧虑。”温正阳见季知行眉头紧锁,宽慰了一句,“虽然不能完全掌握白头鹰国对于气象控制的程度,但可以推测尚且还不够成熟,不然其本土也不会年年遭遇飓风之类的极端天气了。”

    虽然如此,但听说了HAARP项目后,季知行心中就涌动着按捺不住的紧迫感。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要让他来讲一讲NS方程的推演过程了。

    NS方程描述的是漩涡,是湍流,是一切流体的动力变化。对于研究对流层、平流层、逸散层等大气层的变化以及飓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现在的天气预报模型就是基于NS方程的数值算法而建立的。

    季知行坐不住了,他说道:“温教授,我一点都不累,如果大家方便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开始讲!”

    事实上,他甚至有点惭愧。此前,他仅仅将NS方程当做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去解决,完全没有想过军事领域的应用。

    如果知道气象武器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他宁愿一辈子默默无闻也不会把NS方程的通解以论文的形式告诉全世界。

    到这会儿他才真正理解,强大的学术期刊体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

    什么科学无国界,他才不信这套,他只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发展得更好。

    温正阳也看出了季知行的懊恼,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必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你没有任何责任,作为学生本来就该专注于知识。”

    但是季知行还是忍不住想,他是不是间接推动了白头鹰国研发气象武器的进度?

    温正阳活到这个岁数,哪里看不出眼前的年轻人在想什么,他轻轻拍了拍季知行的脑袋。

    “别钻牛角尖!你要对我们国家有信心!我们虽然起步晚,但也不是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温正阳干脆带着季知行走出房间,亲自带着他乘车到研究所里不太敏感的地方参观。

    虽然名为研究所,但室外面积非常辽阔。季知行坐在车里往窗外看,不论哪个方向都一眼看不到围墙。

    车子开了十几分钟,才在一道高墙外停住了。温正阳带着季知行经过重重关卡,一边介绍道:“这个研究所占地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建有九个气候工作间。你看,这是雷电工作间。”

    工作间……季知行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玻璃隔离区域,实在是无法将这一大片看不到头的地区跟「工作间」三个字联系起来。

    他不是研究所的人,没法进到工作间去,但隔着厚厚的玻璃也能看到工作间里一道雷击脉冲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

    他对这个过程有一点点了解,记得应该是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控制电荷中和转移,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触发雷电放电。

    一声巨响在耳边炸开,隔着厚厚的玻璃,季知行仍然能感受到雷电带来的那种战栗感。简单来说,就是从头到脚都有点酥麻麻的,这还是踩着厚厚的绝缘地毯呢。

    看来,以后天打雷劈不是梦啊!如果能精准控制雷电的落脚点,甚至能击落敌军的战机。

    季知行突然想到之前柏宫被雷劈的事,这是天谴还是……

    他看了看温教授的脸色,觉得自己可能想太多了。嘛,不管怎么样,就白头鹰国干的那些罄竹难书的缺德事,遭天谴也不足为奇!

    看完了雷电工作间,温正阳又带季知行上车,车子又行驶了十几分钟才停在另一个地方。

    温正阳往前方一指:“看,这是海洋工作间。”

    季知行看着眼前汪洋恣肆水天相接的大海瞠目结舌,他完全看不出这是人造海洋。

    “这个工作间光是水面积就有8万平方公里,事实上,我们已经能在海面上造出小型台风了。”

    季知行眼睛一亮:“太好了!”

    “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控制气候趋向有利于民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风调雨顺。”温正阳解释道,“当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顺便摧毁来自大自然或人为制造的飓风。”

    季知行听得心潮澎湃。

    风调雨顺!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数不胜数的祭祀活动无非就是为了这四个字。因为,「风调雨顺」后面跟着的往往就是「国泰民安」!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像古人那样深受气候影响。但在极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仍然犹如蝼蚁,毫无抵抗能力。

    如果能人为调节气候,就能在自然天气演变为灾害之前就施加干预,弥患于无形!对付别国操控的极端天气自然也能应对自如!

    温正阳看着工作间里汹涌的水面说道:“据我们所了解,白头鹰国对气象武器的研究侧重点一是雷电,二就是台风。”

    据他们估计,一次雷暴的能量约等于一枚250万吨当量的核弹,而台风就更可怕了。

    仅仅一个气旋,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氢弹,而成熟的台风相当于每20分钟引爆一颗千万吨当量的核弹!

    要知道,当年广岛那枚原子弹也就1.5万吨当量。也就是说,一场台风平均每天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到上百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

    自然界气象变化所蕴藏的能量何其磅礴,气象武器往往只是起一个催化剂和倍增器的导向作用,通过释放较少的能量就能引发「蝴蝶效应」的超强巨变!

    就破坏力和攻击范围而言,气象武器较传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过之而无不及。白头鹰国就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

    鉴于这种威力大、隐蔽性强、经济耗费低的显著特点,虽然各国都在联合国公约上签了字,但实际上有点能力的国家都没有放弃开发气象武器的工作。

    华夏,也被拖入这场新型军备竞赛中,幸好已经取得了一点成绩。

    “事实上,我们起步晚,对气象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肯定和白头鹰国还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需要时间来填平。”温正阳正视季知行,“但是,你破解了NS方程!”

    “这意味着什么呢?”温正阳带着季知行往外走,一边说道,“意味着各国对气象武器的研究都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有较快的进展,但这其实是好事。”

    啊?季知行先是糊涂,继而又想明白了一点:“所以……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气象武器就像核武器一样,基本就是起一个威慑与制衡的作用?”

    反正你也有我也有,你给我扔个核弹,我也跟牌,大家一块儿死!你敢朝我霹个闪电,我反手就是一个飓风,哪怕技术不成熟搞不了飓风,多来几个气旋也够你受的了。

    “没错,就是这样。”温正阳点点头,“NS方程的通解能将各国的研究都迅速拉到跟白头鹰国相差不大的水平上,就看哪个国家肯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了。”

    如今,华夏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在这方面自然是不遗余力。

    “大家都发展起来,也就都不敢轻举妄动。到那时候,气象武器的研究重点才会真正转变为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到这会儿,季知行从听到HAARP项目起就沉甸甸的心才终于真正轻松了一些。

    温正阳也松了口气,他就怕季知行因为没必要的心理负担从此畏首畏尾。

    心态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心有顾虑,思维就会被扼制,灵感就会被绞杀。

    季知行如今才21岁,研究生涯还很长,若从此一蹶不振,他于心何忍?所以才会特地破例带着他在研究所里走走看看。

    见季知行终于放下心理负担,温正阳开玩笑说道:“你们年轻人不是很流行密室逃脱游戏吗?说不定,再过十几年,这种密室就能模拟风雨雷雹、酷热严寒等各种逼真场景呢。”

    季知行心念一动,突然想到系统里的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提供了很多锻炼场景,森林、大海、草原、荒漠以及各种各样的气候体验都相当真实。是不是,这种全息技术就是奠基于此?

    他突然有种见证历史发展的奇妙感。

    在研究所待了三天,季知行就觉得自己脑子里所有的知识都被掏出来了。比起研究所里的学者们,他真的是太肤浅了!

    这趟研究所三日游让他更加认识到,什么叫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他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开阔了眼界之后,他觉得应该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未来的学习与研究方向。

    第三天,季知行被温正阳送到研究所门口,然后还是齐主任一路将他送回学校。

    齐主任将季知行交到朱仁手中,又客气地跟季知行道谢,然后就离开了。

    朱仁将季知行从头看到尾,见他精神状态不错甚至很振奋,这才松了口气。

    那天,齐主任来得很突然,一来就排出好几张证件证明身份,表示要请季知行去外地协助研究。

    他那时候心里那个忐忑啊,那些证件从来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实,他哪里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万一是乔装而来想要绑走季知行的不怀好意的人呢?

    后来,齐主任见他疑虑重重,特地致电本市警察局,请局长来证明他的身份,朱仁这才敢把季知行交到他手里。

    虽然如此,这几天也一直悬着心。如今见着人,心才稳稳地放回肚子里。

    “你既然回来了,有好几件事等着你呢。”朱仁说着打开备忘录,“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你下周对NS方程的研究成果做一次学术报告。”

    “国际数学家大会?”季知行纳闷道,“不是七月才刚开过吗?”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每四年才举行一次。而今年的7月,第二十九届大会才刚开完。

    “所以,这此大会是特地为你一个人破例增开的!”朱仁说得满面红光,深觉与有荣焉。

    “啊……这样啊。”季知行说道,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挺高兴的。

    他不是纯粹的数学家,对NS方程没有那么强的执念。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对于数学家们来说,NS方程是探寻了200年的谜题,如今答案就在眼前,大家肯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就好比,如果有人宣布观测到了某个星球有外星人的活动痕迹,他一定抓耳挠腮地想知道更多的消息。

    人同此心,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年双开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第二件事呢?”季知行问道。

    “第二件事就是这回跟学校要求要采访你的媒体是在是太多了,那叫一个络绎不绝啊!”朱仁心有余悸地说道。

    一开始,他和校长接受媒体采访还挺乐呵,这毕竟是长脸的事,尤其是暑假才刚发生了那么一件糟心事,他们就更希望借这次季知行带来的荣光洗刷范传朔父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多出色!一两个败类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是,预约采访的媒体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仅仅是接受各种正规官媒的采访就已经疲惫不堪。

    素材也就那么多,对着几十上百家媒体一个劲儿地重复,真是嘴累心也累。到后来,就是夸奖的话也说得没什么感情了。

    他现在口袋里随时有一板「金嗓子」润喉片,校长办公桌上常备一杯胖大海。

    现在,正主儿回来了,就轮到他了。

    季知行挠头,他有点不想面对媒体:“您和校长肯定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了,我就没必要再接受媒体采访了吧。”

    朱仁叹了口气,他和校长只能是泛泛而谈,对于学术问题说不到点上。

    实际上,想采访老阎这个物院院长的人也很多,但他躲在实验室,谁也不敢硬要他露面,可季知行肯定是逃不了的。

    “不是我不帮你啊,实在是这回托各种关系来的媒体实在是太多了,这个长那个长,都得罪不起啊!”

    一开始,他如实告诉记者们季知行不在学校,被视为是推托之词。于是各方媒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递条子的级别越来越高,他们实在是挡不住啊!

    “而且,这次记者会其实还是有意义的。你想啊,下周就要对着全球顶尖的数学家作报告了,紧不紧张?”

    季知行想了想,点了点头。

    虽然不知道会来多少人,但估计应该是不会少。最主要的是,可能会见到很多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人,叫他怎么能不紧张。

    “是吧,你就把媒体采访当做一次演练,记者们的嘴可是很狡猾的,数学家们总不至于更毒。你练习一下,到时候不至于怯场。”

    季知行这才同意:“那……行吧。”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但到时候在学术会议上肯定需要跟很多专家学者辩难。虽然记者与学者提的问题肯定不一样,但如今提前适应一下类似的氛围也不错。

    “那你看是车轮战,还是一网打尽干脆开个记者会?”朱仁问道。

    “一网打尽吧,速战速决!”季知行说道。

    作者有话说:

    咱们文案写着世界背景现代架空哈——

    第60章

    饶是季知行对记者会的规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在一天内接连收到主任的八次短信通知后,还是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

    其实短信通知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记者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倒是没有变, 可地点先是从行政楼会议室变更到综合楼梯形教室,后来面积一路扩大,最后变更到大礼堂……

    广陵大学大礼堂占地面积3938平方米,内部南北长52.8米, 东西宽46.5米, 高25.6米,分上下两层, 坐席共计3068个。

    如非必要, 主任肯定不会将记者会安排在大礼堂的。

    后来,季知行才知道,各大纸媒、网媒、电视新闻节目、广播电台、学术期刊甚至国外新闻媒体都派出了记者, 有的还带着摄影师。

    还有,本市一把手也来了。

    坐在台上,看着乌央乌央的观众席,季知行心态调适得还挺快。

    这阵仗他也不是没见过, 上学期期末的表彰典礼也差不多就这样。由于距离和灯光, 他其实看不太清楚台下的情形, 干脆把观众席上的人都视为同校同学。

    记者会于上午9点整准时开始, 校长陪同□□坐在第一排,朱仁作为广陵大学办公室主任与记者会的组织者, 先上台做了一番简单介绍。

    “首先,我代表校领导, 感谢各位来参加我们的记者会……”

    接着, 季知行也模仿主任说了几句套话, 然后就进入提问环节了。

    “季知行同学,请问您是如何破解NS方程的?”

    “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NS方程的,破解NS方程用了多长时间呢?”

    “请问您是如何在半年内写出并成功发表9篇论文的呢?”

    “请问您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呢?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请问您对于《数学学报》为您的论文破例单独发了一份特刊有什么看法?”

    “请问您一年内在《Science》发了两篇正刊论文,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广大科研人士分享吗?”

    ……

    举凡NS方程相关的问题,季知行都要暗戳戳地提一嘴零重力座椅项目,薅个免费的宣传机会。

    不过,这也是事实嘛。他接触NS方程的契机就是为了设计零重力座椅项目参加竞赛。后来能有所突破也是因为绞尽脑汁想简化零重力座椅的释压结构。

    先前,关于他在各大期刊刊登论文的新闻已经狠狠抓了一波流量,网上黑「零重力」概念的新闻稿就少了很多。

    现在趁这个机会把「零重力」与「NS方程」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以后几乎就不用担心零重力座椅再被黑了。

    现实一点说,公司的宣传费用起码能省掉一半!

    举凡问学习方法、论文写作的,季知行一定会强调阎教授对自己的帮助,还有努力的重要性。

    即使如今广大媒体都爱用「天才」「学神」之类的词汇来形容他,但季知行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自幼天赋异禀的那类神童。

    他能在NS方程上取得突破,除了运气与阎教授的帮助之外,靠的是自己一直以来在知识的土壤上勤耕不辍、持之以恒。

    举凡问期刊问题的,不管问的是哪家期刊,季知行一定要把重点拐到《华夏科学》去,抬一下华夏的代表性学术期刊。

    记者会很快过去一个小时,按照事先安排的议程,暂告一个段落休息十五分钟。

    季知行嘴巴已经快说得秃噜皮了,嗓子也干得冒烟。他这才体会到校长和主任前段时间被媒体轰炸的辛苦。

    他手边有一瓶矿泉水和一杯胖大海。矿泉水已经喝了一半了,胖大海是主任特地为他从校长室薅来的。

    他本来还不想喝,现在也顾不得那股药味了,举杯一饮而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觉得嗓子舒服了一点。

    虽然发音器官都挺受累的,但季知行心情还算愉悦。因为媒体们问的问题都还挺温和的,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犀利或尖锐。

    要知道,昨晚林朗和许东阳担心他今天要直面唇枪舌战,还特地上网搜罗各种记者会视频见习了一番,然后扮演记者模拟记者会。

    他俩搜肠刮肚地想问题,煽情的如「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刻薄的如「有没有打算借此机会润到国外」,八卦的如「有什么样的择偶观」。

    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罗列了整整八大张纸。

    但是,今天来自记者们的发问都算客客气气中规中矩,叫他狠狠松了口气。

    台下,计哲翻看相机里刚才拍的照片,一边在心里感叹。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他就拍过一次季知行。那时季知行荣获CUPT竞赛一等奖,面对价值十一万的奖品那叫一个波澜不惊啊。

    那时候他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有前途,但也没料到时隔一年就有此成就。

    季知行是没赶上好时候,往前十几年,他凭借这7篇顶刊论文就能直接获评院士!

    那个时候,每一年全国在数学四大顶刊发表的论文加起来用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不过,这些年,华夏学术界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各大期刊的发稿量节节攀升。然而,要上数学四大顶刊仍然是千难万难。

    而且,还没有人能做到像季知行这样几乎同一时间,一口气发1+7篇顶刊论文,选题还是千禧年难题NS方程!

    可以说,季知行即使从此躺平,凭着21岁这年的成就也可以混一辈子。

    如果他想进娱乐圈,凭着他的外表+学霸光环+网友好感度,也多的是资本捧着钱来请他出演。

    如果他继续深造,以后什么杰青、青千、万人、千人、百人等各类人才计划自不必说,获评长江学者甚至院士也是指日可待。

    可以说,人生从此一片坦途啊!

    他刚刚还想着会不会有哪个脑子有包的同行跳出来挑刺,没想到大家脑子都还挺清醒的。

    不过也是,能当上记者的一般不会太蠢,在采访工作中会问一些蠢问题往往是因为坏。

    而季知行如今明显是国家罩着的人——门岗那几个精壮的保安肱二头肌强壮得能把保安制服撑破。在每个记者进门的时候,都毫不掩饰地用带着杀气的眼神将他们从头到脚狠狠剐一遍。

    这些保安是什么来历,只看气势就不言自明。

    再加上如今广大网友对季知行的好感度几乎爆表,即使有谁想靠唱反调吸引眼球,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遭流量反噬。

    计哲把相机里的照片一一翻过,打算等记者会第二议程再多拍几张。以后报道大学生各类学术活动,或等季知行有了新的成就,这些旧照片还可以翻出来再用无数回。

    光是这回他就想好了,写一篇记者会报道,再来一篇回顾季知行在CUPT竞赛中的表现,两则素材合起来还可以再水一篇。好!这就有三篇了!

    季知行的论文是SCI,他的报道是KPI,打工人伤不起啊……

    第二议程开始后,在第一议程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外国记者开始提问了。

    “季先生,据我所知,你的八篇论文都是同一个选题,为什么不干脆合并成一篇论文发表呢?”

    言下之意就是暗暗诟病季知行有水论文之嫌。

    季知行挑眉,啊,尖锐的问题来了。

    “事实上,我一开始正是这么写的。”他轻轻一笑,“但是当我向某个享誉国际的国外期刊投稿后,却被以「缺乏新颖性」的评价快速退稿了。”

    “当时我不明白「缺乏新颖性」的评价从何而来,疑心是因为语言或者……别的什么因素,所以将这篇论文转投我祖国的《华夏科学》,顺利过稿。”

    季知行没有把当初可能遭遇学术歧视的事情说得太明白,毕竟在《数学新进展》遭遇的不愉快只是源自于一个学术编辑的傲慢与偏见。

    那个学术编辑后来被开除了,主编巴尔克先生也诚恳地道过歉了,实在没必要在公开场合再揪着这点继续给人下脸子。

    当然,底下坐着的都是咬文嚼字的专家,要是他们自己揣摩出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来,那可就不干他的事了——季知行觉得自己的心好像黑了一点点。

    他继续说道:“同时,基于一点年轻人的意气,也是为了快速验证我论文中的各种观点是否正确,我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将内容拆成了七篇分开投稿,交由不同期刊的编辑审查。”

    “我想,在以往的期刊中,NS方程的近似解都能单独发一篇论文,那么光滑性、解的存在性、精确解、通解等等主题应该更具有独立成篇的价值。”

    言下之意就是,你个门外汉少特么来指手画脚,要么你就把以往抓NS方程枝节的论文都拿来批一遍,不然你没资格说我水论文!

    “你是在哪家期刊被拒稿的呢?”外国记者继续问道,他实在是不能相信顶刊的编辑里会有这样的蠢货,怀疑这只是季知行的借口。

    季知行两手一摊:“不愉快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事实上我可能还得向拒绝我论文的那位编辑道谢,要不是他我也不能一下子成为论文暴发户。”

    台下此起彼伏地响起笑声,好些记者都为季知行的促狭鼓掌。

    比起苦大仇深地痛斥学术编辑的有眼无珠、控诉曾经遭遇的不公,这种带点蔑视的含笑以对其实是应对挑刺的最好办法。

    在欢乐的氛围中,那个外国记者悻悻地放下话筒,不甘心地坐下了,他再执着地揪着不放只会凸显自己的不怀好意。

    其他记者笑过之后,在心里各自思量。季知行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一听也都猜出来是哪家期刊了。

    四大数学顶刊偏偏三缺一,此前就有很多人表示有点小小的遗憾。一些科研党更是为季知行惋惜得捶胸顿足,明明投给《Science》的那篇完全可以投到《数学新进展》嘛!

    如今看来,这里头还藏着事啊。记者们纷纷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八一八其中不为人知的曲折,再凑一篇报道出来。

    外国记者区又站起来一个记者,他看起来比先前那个友善多了,提问的时候都是带着笑意的。

    “季先生,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制定的规则,你可以借NS方程的成就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请问你打算怎么使用这笔钱呢?”

    季知行还没想过这个,他说道:“现在考虑这个还为时过早了。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制定的规则,任何一个千禧难题的解答,都必须经过两年的验证期才能受到真正的认可并获得奖金。”

    “哦?那你会不会为这个规则而觉得有些遗憾呢?”

    “当然不!”季知行总觉得这话有点绵里藏针,好像在暗示他的研究成果可能撑不过两年就会被挑出致命错误以至于失去获得奖金的可能,也好像在暗示他见钱眼开。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NS方程的通解与推导过程必然要经受来自整个学术界的质疑、辩难、诘问,才能受到广泛的认可,季知行此刻也不打算把话说得太满。

    他避重就轻地说:“说到奖金,我想向我的母校广陵大学表达诚挚的感谢。”

    前几天他从研究所回来后,主任拉着他说了好几件要紧事,第三件就是学校决定给他颁发奖金的事。

    各大高校对于科研成果、包括SCI论文的奖励方案都略有不同。

    有的学校以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为主要依据,有的以期刊分区为主要依据。奖金跨度也比较大,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

    在广陵大学,SCI论文的奖金分为五个梯度,第一梯度在50万上,第五梯度在1万以下。

    此前,季知行、颜久昇、赵毅、孙珥上稿《Science》和《Nature》,学校就为他们颁发了每人2万元的奖金。

    这其实不算少了,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独立科研立项做出成果的。

    但是,季知行这回发表的论文不适合以常规方案来计算,因为他的选题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

    学校为该给季知行颁发多少奖金特地开了一次会,从校长到各院院长都一致认为可以破例一回。

    大家围绕奖金的数额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考虑到季知行这回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决定向克雷数学研究所的奖金看齐。

    按照当下的汇率,100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675.22万元左右。

    校长一咬牙,抬到了800万元!

    “这样大气一点,不然有零有整听起来畏畏缩缩的一股小家子气。”

    学校之所以愿意掏出这么大一笔奖金,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季知行这回的成就实在是举世瞩目,广陵大学短期与长期都能因此获益良多。

    比如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群众认可度,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教育部的经费倾斜等等,有形无形的好处太多了。

    二是为了千金买骨,展示学校对人才的爱惜与支持。一所大学光靠一两个优秀学者是撑不起来的,要持续性地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能引来源源不断的人才。

    要吸引人才,别的都是虚的,钱最实在!安家落户、科研立项哪个不要钱?

    三是托阎安瑾的福,学校平白多了一亿能自主规划的经费。一亿里头拿出来800万作为奖金,大部分教授还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校长自己拍板定下800万的奖金额度,但在写单子给财务室的时候,还是口含速效救心丸才签下名字的。

    相对于一年几十亿的高校经费来说,800万是不多,但一口气掏出来也很肉痛啊!

    不过,当季知行当着全国记者和外国记者的面说出「八百万」这个数字时,全场喧哗闪光灯四起,校长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季知行表达了一通对学校的感谢之情,轻飘飘地把那个外国记者的问题给糊弄过去了。

    在记者会第三个议程,季知行又收获了一波惊喜,或者说一笔巨款。

    □□代表广陵市政府向他颁发了100万元的青年人才奖金!

    □□并没有长篇大论,简单地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支持,强调了科教兴国的基本方针,和季知行在台上拍了几张合照给新闻提供素材,然后就先行离开了。

    作为本市一把手,能抽出两个小时来听这个记者会已经很不容易了,市里还有一大堆政务等着他处理。

    第四个议程就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参加的了,朱仁安排工作人员将大部分记者请离学校,留下的只有央视一家。

    这个议程主要是由朱仁陪同记者到学校各处拍摄一下季知行学习活动的素材,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

    季知行觉得去实验室还能再宣传一波零重力座椅,所以也挺配合。

    要知道,央视的广告费可是以秒计价的,黄金时段甚至高达百万千万,这么一个薅羊毛的好机会怎么能放过!

    央视记者杨适带着人在教室略拍了一会儿就转移到图书馆。

    “季同学一般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图书馆呢?”

    季知行很坦诚地说道:“基本一有时间就来。”

    他不想塑造一个举重若轻的天才形象,因此并不吝于展示自己的勤奋。

    天才约等于普罗大众触碰不到的奇迹,宣传勤能补拙、功在不舍才能真正激发大部分学子的向学之心。

    研究所之行让季知行再一次深深地明白建设学术期刊体系的重要性,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他迫切地希望大家都卷起来,为华夏学术添砖加瓦。

    一交谈,杨适就知道季知行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于是一直闲聊一般舒缓采访氛围,引导他开口。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几张你在图书馆的照片,好像你对某个位置有所偏好,是吗?”

    “啊,是的,就在那。”

    杨适顺着季知行指的方向来到沿窗的桌前。

    图书馆里的桌椅都是实木的,颜色是统一的深棕。但是眼前的这张桌子有些不一样,靠窗的位置泛着浅浅的白色。

    杨适不由得回想起他以前去少林寺采访的一段经历。

    练功房里的地砖是破碎的,颜色是斑驳的,因为有无数的武僧在这里锲而不舍地锤炼筋骨挥洒汗水。

    而眼前这斑驳的桌面是否也昭示着季知行在广陵大学一千个日夜的勤勉?

    杨适极其煽情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那倒不是,这是太阳晒的。”季知行指着窗外解释道,“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能量比较高的光子,桌面颜料里有机分子的某些基团如共轭双键的离域π键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后,就会脱落成为自由基。失去自由基就意味着原本的颜料分子结构被破坏了,颜色就没了。”

    杨适:……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