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央视是华夏最老牌最具权威性的媒体, 近年来各种新兴讯息渠道发展得如火如荼,央视也在探索传统之外更贴近年轻人的内容。
所以,记者会以及杨适在采访季知行的过程中相对轻松的片段, 当天就被截取出来放在微愽作为新闻节目的宣传片,很快就吸引了一波网友。
“哇擦!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财富啊!光是这一回季知行就有900万入账,两年后还有100万美元等着他!”
“羡慕啊!嫉妒啊!”
“别忘了之前他在他导师的实验室干活, 还分到了2500万呢!”
“再往前还有一笔, 就是地震预测软件那事,那时候各方的奖励加起来也有200多万了吧?”
“掐指一算, 仅仅一年的时间, 季知行净收入高达3600多万,外加100万美元预定。”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吗!终于感受到了,我的书呢!我的书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老子这就读书去!”
“从今天开始,谁敢拦我读书,就是挡我财路!”
这段视频激起了许多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而视频播放到图书馆片段时, 评论区便充满了笑声。
“哈哈哈, 人家记者能不知道那是太阳晒的嘛, 就是想煽情一下, 季知行都不晓得配合一点。”
“其实记者没有问出「你想爷爷吗」之类的问题就已经煽情得很克制了,结果季知行直到一点余地都不留。”
“文科生与理工男之间的思维代沟大概能有马里亚纳海沟那么宽。”
“记者:说人话!季知行:晒褪色了。哈哈哈!”
“我看记者前面一直在引导季知行多说点, 没想到季知行一开始健谈反而妨碍记者发挥,哈哈哈!”
“话说回来, 为啥人的皮肤被太阳一晒反而会变黑呢?”
“啊, 触碰到我的专业区域了。因为紫外线对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具有增殖活化的作用, 黑色素沉着过多皮肤就会变黑。不过,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皮肤变黑其实是人体对光损害的一种自我保护。”
“哦哦,原来如此。但是我希望我的黑色素不要这么拼尽全力地保护我啊!摔!”
“同感,我的黑色素可能觉得我柔弱到被太阳一晒即化,一点点阳光而已就奋不顾身地往皮肤表层冲啊,何苦来哉,呜呜呜——”
图书馆采访片段之后紧接着就是实验室片段,季知行薅免费黄金宣传机会的诡计得逞了,评论区有非常多人表现出对零重力座椅的兴趣。
“这个零重力座椅好神奇,真的能做到完全无感吗?”
“前段时间老是看见「零重力」这个词,还以为真是伪科学,原来其实是真科学。”
“什么时候能上市?超级需要啊!”
“我也要需要!才上班半年,屁股都坐塌了。”
“哪怕效果只有宣传的一半好,我也会买的,快上市快上市!”
许东阳潜伏在评论区,看着一众期待的声音,笑得合不拢嘴。赶紧发了条评论@宣传号,把事先做好的官网也贴在评论区。
央视渠道的宣传效果果然不同凡响,宣传号的关注量迅速上窜,私信提示音一直就没停过。许东阳最后不得不关闭通知权限,然后联系公司宣传部门,要求宣传工作趁着这股东风快点上马!
连着两三天,线上线下到处都可见这次记者会的新闻,网友的实时讨论度也非常高。
“给季知行的心理素质点个赞,面对三千记者都能泰然自若。”
“记者们问的问题都好规矩啊,是有人拿木仓抵着他们吗?哈哈哈!”
“太规矩了有点没意思,我想听点劲爆的边角料啊。”
“这不是娱乐圈新闻,谢谢。”
“我敢说那几个外国记者问的问题都不怀好意,幸好季知行应对得还不错。”
“劲爆的来了,原来竟然还被退过稿啊,哪家期刊那么有眼无珠?”
“我们群里都在讨论,大家都猜是《数学新进展》,不然没道理三缺一。”
“从「缺乏新颖性」这个评价可以看出,《数学新进展》的编辑可能根本没看论文就拒稿了,季知行当初大概是遇到学术歧视了。”
“靠!我还以为搞学术多纯粹的事啊,竟然也有歧视!”
华夏14亿人口,搞科研写论文的毕竟还是少数,「学术歧视」这个概念从此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在科研群体中,是否遭遇学术歧视往往很难界定。因为审稿权完全掌握在编辑手中,而绝大部分投稿者都没有机会去询问编辑的评价标准。
论文被拒稿究竟是因为确实没有足够的价值,还是因为学术歧视等间接因素,作为投稿人有时候难以分清。
不过,季知行的论文完全不存在「没有价值」一说,所以因学术歧视被拒稿的可能性简直约等于90%。
另外10%的可能就是编辑的学术水平实在太低了,以至于理解不了那篇论文的逻辑思路。
但顶刊的编辑并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做的,门槛相当之高,所以这10%的可能性还得打个骨折。
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论,《数学新进展》在华夏的声名每况愈下,普罗大众对这本期刊的印象跌到谷底,而科研群体也开始有意避开这本期刊。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血以荒谬的理由被否定。而且,没了张屠夫,也不意味着就得吃带毛猪了。避开《数学新进展》,不还有三家顶刊呢嘛。
同时,也有很多人意识到建立学术期刊体系的重要性,纷纷将视线投向《华夏科学》。虽然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不高,但仍然有一些纯粹而热忱的科研工作者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会之后紧接着就是国际数学家大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数学界水平最高的全球性学术会议,四年举行一次。首届大会于1897年在瑞士举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今年7月,第29届大会才刚开完,原本第30届大会应该于四年后才会举行。
但由于季知行破解NS方程的壮举,主办方国际数学联合会在无数数学家的提议与催促下决定破例增开一次数学大会。
以往的每一届大会都会邀请一批杰出的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邀请报告主要分为1小时的大会报告和45分钟的分组报告两种。
另外,出席大会的数学家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分组报告的组别所覆盖的数学分支有代数学、数学物理、数论、偏微分方程等20组。
但是,这次破例增开的第30届数学家大会只邀请了季知行一个人来做大会报告。
一是这回的大会本就是因季知行所破解的NS方程而增开的。二是半年前的那次大会才刚收割了一波数学家们四年来的成果,区区半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数学家们有新的突破。
因此,本次大会,国际数学联合会仅向季知行一个人发出了报告邀请。并且,尚还未有别的数学家申请作分组学术报告。
在得知这点后,季知行既觉得荣幸,又觉得紧张加倍。
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对于数学家来说是非常高的学术荣誉。
历届大会,来自华夏的1小时报告人仅有一位,而45分钟报告人也仅有13位。
而这回,国际数学联合会并没有限制他的报告时间,这一点更让季知行觉得压力山大。可以说记者会后,他就将全部时间全部精力都用来准备这次报告,连系统学习任务也顾不上了。
学校对这次大会也是高度重视,为此组织了几位对NS方程有所涉猎的教授们,将季知行写的论文翻来覆去地看,然后罗列了很多可能会被提问被质疑的地方。
朱仁还特地组织了一场模拟演练。
其实也不算模拟,这其实是季知行的毕业答辩,一个人的毕业答辩。
原本记者会后紧接着就是期末考,季知行忙于准备大会报告,本想申请免考的,后来一想干脆试着申请提前毕业,居然顺利地通过了。
那么,毕业论文自然就是NS方程的系列论文。
答辩委员有四位,第一位是阎安瑾教授,第二位原本是数院院长俞垣,但他被三位大佬挤没了位置。
这三位大佬一位是华夏科学院的柯学渊院士,一位是华夏工程院的龚承远院士,还有一位是华夏数学会的理事黎时院士。
三位大佬不请自来只为了给广陵大学的一个学生做答辩委员,校长和朱仁恨不得锣鼓喧天地昭告天下。
大佬们来得匆忙,季知行甚至是到了行政楼会议室才知道答辩委员临时换人了。
加上12月份获评院士的阎教授,总共有四位院士来参加他的毕业答辩,季知行颇觉不可思议。一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毕业答辩会是这个阵仗。
季知行怀着兴奋的心情站上讲台,他毕竟已经准备很久了,因此虽然有点紧张但也并不怯场。
一般的毕业答辩,答辩者用来自述论文的时间往往被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但是季知行情况特殊,他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介绍完自己的论文。
大佬们看着都很和蔼,但提的问题都很锐利。
柯学渊院士在季知行话音刚落就迫不及待地提问:“一个流子,可以移动可以旋转,然而力矩这个基本概念并不能真正成立,那么怎么解释剪切力与牛顿第三定律的矛盾?”
他自从看到季知行公开发表的8篇论文后,简直食不知味,满脑子除了NS方程还是NS方程,对于季知行的推导过程早就积累了很多问题。在得知季知行将要以NS方程的相关论文作毕业答辩时,他就匆匆忙忙地来了。
季知行对这个方向的问题早有准备:“因为流子数是守恒的,流子即使裂解也始终具有确定不变的物量。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矩定理。由于剪切力本身就是并不一定真实存在的一种近似力,所以我其实绕过了这个概念直接抓流子旋转的自转转速、中心移动速度……”
妙啊!柯学渊重重地一拍大腿!这样问题就简化成了分析单个流子的动能、势能与微观场。
在柯学渊之后,其他几位答辩委员也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季知行一一回答。
答辩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朱仁两次三番地犹豫着是不是该请几位大佬先停下来用个午餐。
直到中午14:00,这场特殊的毕业答辩才落下帷幕。
大佬们连一顿便饭都没时间用,急急忙忙地就要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他们的科研项目都是以NS方程为基本模型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如今有了新的体悟自然迫不及待地想回去一一验证。
校长和朱仁见留不住人也没有勉强,反正留下照片对广陵大学来说就足够了。
毕业答辩结束,朱仁直接将毕业仪式安排在当天下午。
教导过季知行的老师们都来了,微笑地看着阎安瑾给季知行颁发物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然后数院院长俞垣也上台,将数院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起交到季知行手里。
季知行其实一天数院课程都没上,甚至学籍还是在申请提前毕业后被俞垣按在教务处登记的,所以这份数院学历简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但俞垣一点都不怕受人指摘,这种破例是建立在绝对实绩之上的,谁敢有意见?谁好意思有意见?
作者有话说:
本章答辩的思路观点参考《NS方程有限体积法求解及墩柱》这本书。
本来今天应该至少写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半的,但换了几个写法都不太满意,所以今天就断在这里吧,我再思考一下怎么写比较合适。
第62章
季知行提前毕业的事, 当天广陵大学的所有学生就都知道了。
物院的学生们一拨一拨地到310宿舍敲门,前后不过半个小时,季知行从大一到大三的课本就都被要光了。
张标的宿舍跟310离得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到了大三较难的一门课《计算物理》的课本。他摸着卷了边的书,心里唏嘘不已。
以前读小学读中学,亲戚邻居家但凡有哪个成绩好的孩子毕业了,他爸妈总爱去要书来给他。
有时候要来的书写满了笔记, 他爸妈就指望他多受熏陶也能翻身做学霸。有时候要来的书干干净净一个字也没有, 纯粹就是当做吉祥物摆在书架上,好像这样就能借来一点读书运似的。
那时候他最讨厌这种做法了, 没想到如今也长到了会主动做这种事的年纪啊。
其实他跟季知行要大三的课本, 原本也是打算当做吉祥物保佑自己期末考顺利渡劫的。因为季知行大三基本都没上课,课本应该崭崭新一个字也没有,没想到几乎每一页都写满了笔记。
这些笔记一眼就能看出是季知行自己的思考。
张标把自己的那本《计算物理》拿出来, 两本书放在一起一比,自己都觉得羞愧。他还是正儿八经上了课的,课本看起来却比季知行的那本还新。
这一年多来,季知行简直可以说是原地飞升, 他们这些昔日同学别说难以望其项背, 连尾气都摸不着。他也羡慕过, 甚至还曾有过一点点嫉妒, 不过季知行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不打游戏、不玩手机、不交女朋友,甚至不曾为了休闲娱乐踏出校门一步, 这种苦行僧一般的学习毅力叫所有人都感佩不已、心服口服。
现在看到这本书,张标觉得季知行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努力。
季知行在书上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 他觉得要是不好好珍惜这本书的笔记, 会受到良心拷问的。
邱岚在篮球场给自己加练结束后, 听到消息赶紧冲到310宿舍:“知行,你的课本……”话还没说完就看见书架上一本书都没剩下。
林朗拍了拍他的肩膀:“手快有手慢无,没你的份了,跪安吧。”
邱岚踹了他一脚,两只眼睛仍然不甘心地四处搜罗,最后指着笔筒里仅剩的一只笔问道:“这支笔能送给我吗?”
“也不是不行,只是笔芯已经没墨了。”季知行哭笑不得地说道,其他的都被要走了。
邱岚大大咧咧地一笑:“那没事,我换根笔芯一样用。”
明天就要考量子力学,不搞点护身的东西他不能安心。季知行用过的笔怎么也比学校超市卖的那种文庙祈福笔更靠谱吧,毕竟孔夫子他老人家当年可是纯纯的文科生呢。
把那根笔攥在手里,邱岚诚挚地送给季知行一句祝福:“祝你大会之行一切顺利!”
虽然季知行不用参加期末考,但他一点儿也羡慕不起来。他面对的只是来自学院的考核,而季知行即将面对的全球学术界的考核啊!
国际数学家大会(ICM)的举办地并不是固定的,每一届都不一样,遍及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包括华夏首都。
第29届大会在结束时,已经宣布下一届ICM主席将由哈佛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的波顿教授担任。所以,虽然第30届ICM大会的时间临时提前,但还是按照惯例将会场设置在主席所在地,即哈佛大学。
广陵大学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表现在特批季知行可以提前毕业,并以毕业答辩的形式为大会提问环节做模拟演练。还表现在特派阎安瑾和朱仁给季知行保驾护航,陪同他一起到哈佛大学参加ICM大会。
季知行破解NS方程的论文虽然受到了各大顶刊学术编辑及外审专家的认可,但还要面对来自整个学术界的考验,才能受到真正广泛的认可。
这一战对季知行来说至关重要,成功闯过去那以后就连带广陵大学也能直上云霄。而失败了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以国内广大媒体的尿性,不把季知行挂在耻辱柱上□□个一百年才怪!而广陵大学也难逃奚落。
大会时间越近,校长就越发地忧心忡忡,所以特地做出这样的安排。
阎安瑾可以帮着辅助学术上的专业问题,朱仁可以帮着解决生活上包括办理护照、购买机票、吃喝住宿之类的琐事,可以说为季知行考虑得非常周到了。
季知行从来没出过国,看什么都觉得新鲜。阎安瑾和朱仁见他还有心思拍照片发给许东阳作为宣传素材,也都略略放心。
临考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若是心态不好,可能原本百分百掌握的知识只能发挥出一半不到。反过来说,心态好就可能超常发挥。
到了哈佛大学,主办方已经安排好了住宿,就在哈佛广场酒店。这里离ICM会场的直线距离才200米,走路也就几分钟。
受邀前来参加大会的数学家们也大都住在这里,而周围的查尔斯酒店、威力塔斯酒店等地也都住满了自发前来的数学家及记者。
季知行一办理入住,很快就有人上门拜访了——是本次大会的主席波顿教授。
波顿教授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在图论、可微映射、奇点理论、微分流形的拓扑学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早早就将数学界的顶级大奖如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等拿了个遍,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如果诺贝尔奖也有数学奖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肯定也能拿一回。
这样的学界泰斗亲自前来拜访,别说季知行,就连阎安瑾也很郑重地起身接待。
朱仁不是搞学术的人,所以并不认得波顿教授。不过他从阎安瑾的态度也看出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学者绝对是学界巨犇。要知道,此前在广陵大学召开的那次记者会上,阎安瑾见着□□一点反应都没有。
波顿教授身体圆圆的,白胡子长长的,季知行觉得他看起来就像圣诞老人一样。
不过波顿教授可不是来送礼的,而是来「兴师问罪」的,他笑眯眯地说道:“年轻人,你可让我、让整个学术界等得太久了!”
啊?季知行有点纳闷,他不是按时来参加ICM大会了吗?
阎安瑾摸了摸鼻子,朝朱仁的方向一瞥,这事叫他有点心虚。
其实按照学术界的惯例,季知行成功在学术顶刊发表NS方程的相关论文之后,应该主动开一个学术报告会,在报告会上更为详细地解析他的研究成果,与参加报告会的学者探讨、辩难。
当然,不是每篇论文都得标配一个学术报告会。虽然没有明确的门槛,但也不是谁都能开的。若是对自己的成果没有自知之明就广发邀请函,也就只能面对门可罗雀的尴尬场面。
但季知行的学术成果具有极大的突破性,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数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所以,他本来早就该开一次学术报告会了。
但是,季知行年轻没经验不知道这个惯例,而阎安瑾也没有告诉他。
波顿教授又继续说道:“或许你不知道,你发表在《美国数学会杂志》上的那篇论文其实是由我来做外审工作的。”
所以,如果季知行举办学术报告会,那么他以及《美国数学会杂志》的主编布鲁诺都应该在邀请之列。
可是他等啊等啊,天天翻邮箱都没等到来自华夏的任何邀请函。
后来,他从布鲁诺那里听说了关于《数学新进展》的事,猜测季知行或许是因为遭遇了学术歧视而深为不忿,因此连带对所有期刊都有了意见。
这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季知行是那么年轻,只有21岁。
波顿记得自己21岁的时候,因为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能连夜冲到老师家中,指着试卷一题一题地争辩,非叫老师承认评卷失误不可。
所以,在波顿看来,就算是上帝也得允许季知行有一点年轻人的意气,或天才式的桀骜。
但波顿自己是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的开创者,也极其看重能在数学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学者。所以他不能眼看着这么一个年轻的数学家从此自绝于学术界。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第30届ICM大会为季知行一个人提前举办了,这是递给季知行的一个台阶。
季知行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误会在里头。成年人的世界果然很复杂啊,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这位学界泰斗的心已经转了八百道弯了。
他刚要开口解释,不过转念一想,就这么误会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华夏人向来与人为善,但有时候其实露出点锋芒才不会叫人蹬鼻子上脸。
波顿教授自然是德高望重,但学术界也不乏看人下菜碟的肤浅之人。这么一位学界泰斗表现出对华夏学者的重视,自然会影响很多人的态度。
所以,季知行干脆就担了「意气」「桀骜」的猜测。不过,还是诚恳地向波顿教授表达了谢意。
朱仁到这会儿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初要是他知道还有这么个开报告会的讲究,还开什么记者会啊!直接开个学术报告会那立马就是世界级的!
八大顶刊的主编,再加上波顿教授级别的八位外审专家,光是这么16个人就足够叫这次学术报告会力压全国所有大学了。更别说肯定还有其他闻风而动的各级学者自主前来参加。
要是当初真在广陵大学开一次这样的学术报告会。他敢说,广陵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立刻就能窜到与燕大、水木大平起平坐!
悔啊!朱仁斜眼看阎安瑾。
好你个老阎!他不是学术界的人不晓得这回事,可老阎不可能不知道啊。瞒着不说,白白叫广陵大学错失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要不是波顿教授在,他得直接揪住老阎的领子大吼一顿。
阎安瑾看天看地就是不看朱仁,比起一校之失,他更看重季知行的长远未来。
他深深地明白NS方程的分量足够为季知行争取来一个更高等级的报告场合。
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会可以说是季知行正式闯荡学术界的起点。起点高,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华夏学术界就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待遇,带来更好的发展。
所以,他瞒下了这么个惯例报告会,等待国际学术界主动伸出橄榄枝。别的教授来问,他都推说已有计划。他毕竟是物院院长又是季知行的导师,别人也不会越过他擅自安排。
不过,他也没想到最后能等来这么个高规格的报告场合。
不会有比这更高的起点了,阎安瑾欣慰地看着季知行。他经历过无数风雨,自然希望季知行能一路坦途。
波顿教授也不是真的来声讨季知行的,开了个玩笑便开始提点他明天ICM大会的注意事项。
“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次提交参会申请的人数高达8000多人,你要面对的诘问恐怕会前所未有地激烈。”
8000这个数字叫季知行的心重重地一跳,他之前特地查过,出席ICM大会的数学家人数,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也就比记者会多1000左右,没想到这回人数竟然直接翻倍!
8000人啊,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提问,那也有80个。回答每个问题平均用时且算5分钟吧,那他的嗓子也得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
季知行瞄了主任一眼,不知道主任的行李箱里有没有胖大海。
其实,ICM大会以往的学术报告都是有限时间的,但这回情况特殊,季知行是唯一的报告人。报告时间不限,提问时间自然也不限。其实就算真的限制时间,到时候肯定也挡不住数学家们的穷追猛问。
波顿教授自己也有满腹的问题,但他还是很有风度地把休息时间留给季知行,让他为明天的大会养精蓄锐。
季知行得到的通知是大会九点整开始,他八点就提前独自从酒店出发,悠哉悠哉地步行到会场,想先观察一下情况。到了会场却被眼前的人山人海吓得赶紧掏出手机再看一遍时间。
站在他身边的是个年轻的金发小哥,季知行不安地跟他确认:“请问大会改时间了吗?”
“应该还是九点吧,至少我并没有收到更改通知。”金发小哥布莱克回答道。
他见季知行是个华人面孔,不禁好奇地问道:“你是华夏人吗?对季知行了解吗?”
呃……季知行觉得,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比他还了解季知行了。
布莱克是个热情非常的性子,不等人开口就自顾自地说下去:“我听说季知行跟我一样年轻,希望他至少不要比我帅,不然朱丽安从此不会再多看我一眼。”
季知行看了看他的脸,心想,对不住了,妈生脸就是这么帅我也没办法。
布莱克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拉着季知行叽里呱啦一通说,从朱丽安有多么聪明美丽,说到自己为了追求她是如何艰难卓绝地从学渣转变为学霸,然后话题又扯到他在普林斯顿炼狱一般的科研生活。
季知行是个好听众,布莱克语速很快,没有留给他任何插话的余地。但他现在也根本不想说话,只想借布莱克的滔滔不绝来适当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感。
哪怕他自觉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看着那么多人,看着最前排坐着那么多头发花白的学者,他还是忍不住心率加速。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前头挡着,但季知行能看到的就已经有十几位菲尔茨奖得主了。
菲尔茨奖是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坐在观众席等他上台,饶是季知行自认心理素质还可以,此时也不由得将进场时间一拖再拖。
眼看已经到了八点四十,季知行这才不得不准备进场。
这个会议厅建造年代较早,格局比较传统,只有两个离主席台较近的前门和一个大开半面墙的后门。季知行此时就站在前门处试着往里走。
布莱克一把拉住他:“嘿!里头没位置啦!”
这个会场已经是哈佛大学最大的会议厅了,席位有五千个。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只好在走廊、过道或犄角旮旯的地方找个位置或坐或站。
布莱克八点就到了,可那个时候会议厅已经到处都挤得满满当当的了。
“不是,我是……那个……”季知行指着台上一时有点不好意思表明自己的身份,
布莱克善解人意地说道:“你的导师在里面?”
然后他又注意到这个华夏人手里紧紧捏着优盘,瞬间恍然大悟:“你就是季知行?”
季知行匆匆忙忙点头,抬脚就要往里走,可哪里没有可下脚的地方。
“借过一下!”季知行换了好几个方位,都没能破开口子——大家都当他要插队呢。
还没等他抓狂地表明自己就是今天的报告人,布莱克已经窜到他身前,大声替他开路。
“劳驾!让一让,报告人要进场啦!”
“如果你想等到月亮出来都听不到报告,那么你倒是可以继续挡在这里,要不然就把你的啤酒肚收一收,让我身后的报告人过去。”
“嘿!伙计!抬抬你的屁股,至少让开一只脚的位置!”
有声音响、个头大的布莱克开道,季知行总算突破人群,得以顺利上台了。台上,波顿教授正在等着他。
布莱克趁机在主席台下缘占了个绝佳位置,一屁股坐在地上,掏出自己的纸笔,做好聆听的准备。
他真的没想到听他讲了那么多废话的人会正好就是季知行,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很肯定朱丽安不会喜欢季知行的,因为季知行帅得太斯文了。
九点整,波顿教授上前致辞,简单地感谢大家的到来,又介绍了一下季知行的身份。然后就把主席台留给季知行,自己走下台坐到第一排去。
季知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打开优盘里的PPT,开始详述自己的论文。
“基于流子数守恒流定律,所有流体只有扩散与聚集的差别……”
PPT的大纲自然是那份379的详细论文,经过毕业答辩后,季知行又适当补充了一些细节。
当然,PPT只能展示底层逻辑与推导思路,全面的过程还得靠讲。
台下,有的人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有的人拿出纸笔跟着PPT与季知行的讲述演算。
季知行清亮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入场内每个人的耳膜,没有人有闲心去挑剔他英语中的华夏口音,大家都全身心沉浸在NS方程的解密之旅中。
一个多小时过去,季知行的报告终于告一段落。但他没有放松,反而更打起精神来——报告之后的提问环节才是重中之重!
波顿教授第一个提问。
“我注意到你的PPT第39页所列的算式中,左侧是加速项,右侧第一项是压力梯度,第二项是粘性力,第三项是剪切力。但对于乱流来说,微元体只能算受到一个面力,请你对这种情况给出有效说明。”
这个问题与毕业答辩上柯学渊教授的第一个问题大同小异,季知行将当初的回答略略修改了一下就轻松过关。
坐在波顿教授身边的路易斯教授紧接着发问:“如果作用在研究流体单元表面的力和作用面积成正比……”
季知行略一思量也就有了答案:“可以分为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应力和眼沿作用面方向的切应力……”
一进入状态,季知行就顾不上紧张了。大家提问的问题有的是他事先想到的,有的角度比较刁钻,但他也还有招架之力。
时间很快又过去一个小时,季知行虽然嗓子受累,但心态越来越轻松。因为坐在最前面几排的顶尖数学家们已经都问完问题了,波顿教授、路易斯教授等担任他论文外审工作的学者们脸上已经有了轻松的笑容。
毕竟,季知行的论文是在他们手中通过的。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声望与学术的双重打击。如今从各自的角度确认了季知行破解NS方程思路的正确性,大家就都很放松地听后排数学家们各种有趣的提问。
提问的人座次越来越往后,季知行应对得越来越轻松。但这不代表他们的问题就没有价值了,事实上,多种多样的问题启发了季知行的思维,他觉得回去可以再完善一下自己的论文。
《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巴尔克坐在第五排,这一排是各大期刊编辑专席。
他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季知行,心里暗叹。NS方程的破解是学术界的盛事,但《数学新进展》却被排除在狂欢之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蠢货艾德蒙!
但正是因此,巴尔克就更得顶着同行揶揄的目光坚强地坐在这里,表明自己对季知行的支持态度。
虽然他心里其实想着,若是季知行的学术成果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数学新进展》才算真正得救了。可惜,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微小,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台下,阎安瑾越听越放松,而朱仁恰恰相反,越听越紧张。倒不是他听懂了多少,而是,怎么会有那么多问题啊?他那颗浸透了办公室厚黑学的心就开始滋滋冒泡了。
他靠近阎安瑾,小声问道:“会不会有人趁机为难知行啊?”
阎安瑾眼睛盯着台上,轻轻摇了摇头:“不至于有这样的蠢货。”
这种级别的学术报告会,问题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报告人语焉不详,听者不得不就疏漏的地方仔细提问。
二是主题过于深奥宏大,或应用范围非常广,以至于基于主题本身或各个应用领域就能产生很多问题。
季知行显然属于第二种,至于朱仁所担心的事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全世界最顶尖的数学家可以说都在这个会场里了,内行看门道,是不是故意为难,与会的数学家们谁能听不出来?即使有人居心否测,也得考虑考虑自己在学界的名声与形象。
越是成就高资历深的学者就越是爱惜羽毛,而水平尔尔的人提出的问题也难不倒季知行,更没什么好担心的。
朱仁这才松了口气,掏出手机时不时拍几张照片,这次学术报告会肯定是要写进广陵大学校史的。
而这次大会在ICM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下了几个历史之最。
举办时间最仓促,参加人数最多,报告人最少又最年轻,单次报告时间最长,提问问题最多,还有,最危险!
作者有话说:
本章学术观点参考《NS方程有限体积法求解及墩柱》及《无限分差解原理》
第63章
ICM大会是九点整开始的, 季知行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而提问环节从十点半开始,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
中途没有人离开,不论是最前排的老教授, 还是堵在门口几乎无立锥之地的年轻数学家,没有一个人愿意暂离会场填填肚子。
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无数灵感被激发,无数妙想被记下。从季知行这个报告人到听众, 所有人都沉浸在思维碰撞的狂欢之中。当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的时候, 饥饿感就被压制得微乎其微。
连最辛苦的季知行也不怎么觉得累,最鲜明的感受就是脑子非常亢奋。
不过, 思维是超脱的灵魂, 但嗓子仍还是肉体凡胎,季知行在提问环节的第4个小时就已经觉得声嘶了。
主办方提供了瓶装矿泉水,季知行每次只敢抿一小口润润喉, 怕喝多了跑厕所耽误时间。
桌上摆着一包胖大海,这仍然是朱仁从校长室薅来的,季知行离开酒店的时候就揣在兜里了。但是从未出过国的他没有想到,偌大一个会场竟然要不来热水。所以, 胖大海虽然带来了却泡不了, 只能摆在桌上「望梅止渴」。
一直到傍晚, 提问声渐歇, 季知行脸上才流露出一丝疲惫。
他觉得,他已经成功地为自己的学术成果作「无罪辩护」了。当然, 这种公开的「审判」与个人情感、道德品质无关,纯粹是思想与理念的碰撞。他也非常享受这种纯粹的交流。
主席台下的布莱克早就听得如痴如醉, 他问不出什么太有价值的问题, 但收获也记了满满一本笔记本。
心满意足地合上笔记本, 布莱克一抬头就看见离他不远的地上也坐着一个抱着笔记本的男人。他会心一笑,正打算跟这个人交流一下,却发现这个人的脸色阴郁得可怕。
再仔细一看,他抱着笔记本的手也颤抖个不停。
这是饿过头了?布莱克不怎么在意地想。
此时,季知行握住话筒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
“我还有问题!”一个男人高高举起左手。
布莱克在心里为他点了个赞,真是纯粹的数学家啊,饿到手都在发抖也要继续向真理迈进。
季知行却微微皱眉,他记得非常清楚,这个男人此前总共提了5个问题。
其他数学家们提的问题是基于对基础NS方程的接受,而这个男人每个问题都致力于证明NS方程从底层逻辑就具有无可挽救的错误。
当然,学术理念有差异有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先前也没有想太多,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就完事。
但是,这个男人实在太执着了,一而再再而三,现在已经是他第6次提问了,而且立场与之前那5个问题如出一辙。
“在大尺度上,如果整体的惯性平移被压力所包容,那么在此尺度下的局部小涡整体转动就被忽略了,而在方程中的忽略正是表明方程本身的局限性。这种表达方式更类似于以物理属性为标准的办法,而不是以实质性的微元流体来表征。对吗?”
季知行想了想,回答道:“在给定尺度下,整体平移的压力变化应与变形应力区别开来。所以,压力是作为以整体流速、涡度为自变量的二阶张量来表征……”
“不!”约瑟夫粗鲁地打断季知行的话,“这是魔鬼的谎言!”
季知行无奈地一摊手,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男人已经偏执到有些疯狂的地步,其实根本听不进他的解释。
他看向台下的波顿教授,波顿教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季知行才刚开口说了一句话,又被打断了。
这回约瑟夫没有说话,他只是掏出了藏在怀里的槍,然后将槍口对着台上的季知行。
季知行瞬间沉下脸,而台下离得近的学者们也率先看清了约瑟夫手里拿着的东西。
“嘿!你要干什么?”布莱克大声质问。
会场瞬间喧哗,很多人仓皇地想要立刻离开会场——白头鹰国习惯了槍击案的人们自然知道这种时候逃命最要紧。可会场的人太多了,两个前门一个大后门都立刻堵得水泄不通。
阎安瑾和朱仁逆着人流奋力想往主席台那里去,却被裹在人群中踉跄得几乎站不稳。
前几排很多数学家都没动,更有很多人出声训斥约瑟夫。
“闭嘴!”约瑟夫勃然大怒,将槍指来指去,“你们所有人都是魔鬼的帮凶!”
波顿教授从椅子上站起来,朝约瑟夫走过去:“孩子,或许我能听听你的想法吗?”
“站住!”约瑟夫调转槍头对准波顿教授,“就站在那里!所有人都受了魔鬼的蛊惑,NS方程不可能是正确的!”
他的人生——全部人生都用来证明这个观点,但写出的论文却被无数次地退稿,几乎已经快崩溃了。
不过没有关系,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年哥白尼创造性地提出了日心说,同样不被愚昧的世人接受。
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世人开悟的那天。
可是,季知行居然声称他证明了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他绝对是个魔鬼!
在得知第30届ICM大会将要为季知行一个人举办的时候,约瑟夫就更是嫉妒得噬心蚀骨。在他的想象中,这应该是独属于他的待遇。
当他的论文终于遇上慧眼识珠的编辑,当他的观点让全世界都为之震动,数学界应该给他最高等级的待遇,比如菲尔茨奖,比如ICM大会郑重地邀请他作不限时的大会报告。
然而,他的待遇被季知行偷走了。
所以,他不远千里前来参加这次大会,正是为了在所有数学家面前戳破季知行的谎言!
同时,他也做好了不顾一切的心理准备。魔鬼当然是善于蛊惑人心的,如果他无法粉碎魔鬼的狡辩,那么就用槍来捍卫自己的真理!
听着约瑟夫自陈心迹,季知行快无语死了。
搞学术的人确实需要一点坚持一点执拗,但这并不意味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约瑟夫陈述的那些观点他每一点都能驳回去,但约瑟夫显然已经偏执到闭耳塞听,完全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当中了。
波顿教授正在谆谆地引导约瑟夫的思路,可约瑟夫仍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甚至越来越疯狂。
季知行见他大吼大叫着拉开手槍保险,槍口对准正苦心劝说的波顿教授,忙举起话筒大喊。
“NS方程是错误的……”等到约瑟夫瞪大了眼睛看过来,季知行才补上后半句,“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季知行又一声大吼打断他的怒气,“如果你认为NS方程是错误的,为什么不上台来?我们当面辩论!”
约瑟夫沉默着,他犹豫了。
季知行见他的槍口游移着,放缓了声音:“你看,我身上什么武器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怕的呢?”
见约瑟夫仍然踌躇不前,又使出激将法:“或者说,你根本没有勇气到我面前来,为你的真理而斗争!”
约瑟夫果然被激怒:“你最好不要使什么小花招!”
他一边说一边往主席台走,左手抱着笔记本,右手持槍:“我听说华夏禁槍,或许我应该先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槍!”
他狞笑着扣动扳机往季知行的脚开了一槍。
季知行没动,他瞬间目测并计算出槍口的角度,判断自己是安全的。
约瑟夫开了一槍,只射中季知行身边的椅子,而自己被后坐力震得身体向后一晃,槍口冒出来的薄烟也叫他微微眯了眯眼。
然后下一瞬,手槍不知怎么就脱手了。约瑟夫忙伸手去捞,可手槍在落地的过程中又被什么撞了一下改变了下坠的轨迹,狠狠地飞到了约瑟夫身后。约瑟夫转身欲捡,膝弯却被什么弹了一下,腿一软跪倒在地。
布莱克眼疾手快地冲上台捡起手槍,而季知行也跑到约瑟夫身边狠狠开揍了!
他在系统空间也算久经锻炼,约瑟夫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嗷嗷叫,在地上蜷成一团。
季知行将约瑟夫按住,布莱克扯下话筒线把他的手脚都捆住,危机总算解除了。
这一切只在瞬息之间,主席台上的变故叫挤在门口的人们慢慢停住脚步。
阎安瑾和朱仁赶紧趁机拨开人群往主席台跑,很快就跑到季知行身边。
阎安瑾盯着他的脚问道:“怎么样?刚才那槍有伤到你吗?”
朱仁则是直接蹲下来薅起季知行的裤脚,见里头还有一层秋裤又往上一薅,不见任何血迹。
季知行赶紧说道:“我没事!一点事都没有!”
阎安瑾铁青的脸色这才有所好转,朱仁则是跌坐在地捧着心口重重地拍了好几下,他去校长室的时候实在应该再薅点速效救心丸来的。
真是!谁能想到好好的一个学术报告会还能出这种事呢!国外果然不安全啊,数学家都能跟槍扯上关系。
波顿此时也走到季知行身边,表达了一番关心与歉意。然后以ICM大会主席的身份安抚场内与会者的情绪,宣布今天的大会到此结束。
数学家们惊魂甫定陆续离开了,可记者们却都留了下来,争先恐后地奔向主席台。
季知行瞬间被无数长槍短炮包围,又被一堆问题淹没。
“请问你刚才是怎么化解危机的呢?”
“那把槍是你打掉的吗?”
“你学过功夫吗?”
“能详细说一下刚才整个过程吗?”
……
刚才槍还在约瑟夫手里的时候,大家都慌着往外跑。那一声槍响就更叫他们慌不择路,恨不得踩在别人头顶上飞出去。
等到台上传来搏斗的动静,大家惊惶地一回头,才发现约瑟夫已经被按倒在地了。没几个人看到了整个过程,看到了过程的也没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
大家都既疑惑又好奇,记者们尤其亢奋,这是多好的新闻素材啊!
季知行面对持槍的约瑟夫能沉着以对,被记者的长槍短炮包围却很想夺门而出。
记者们将手里的话筒、录音笔等采访器材一个劲儿地往前塞,他怀疑自己一张嘴就会被直接戳到喉咙。
被围得密不透风,又不能动手,季知行徒然在包围圈里挣扎着。
在爆点新闻素材跟前,即使是波顿教授也不能叫记者们放季知行离开,他只好握着话筒大吼,请所有记者回到台下,短暂地开个记者会。
听到还有记者会,记者们连忙散开,回到台下占据有利位置。季知行这才觉得空气都轻松了。
“抱歉,只好请你再配合一会儿了。”波顿带着歉意看着季知行,以记者们追求新闻的疯狂,如果现在采访不到素材,待会就得直接冲到酒店去打扰季知行。
“您不用为难,我愿意配合的。”季知行说道,只要别像刚才那么混乱。
他并不觉得这事波顿教授能有多大的责任,而且波顿教授刚才一直尽力地想安抚约瑟夫的情绪,努力叫约瑟夫的槍口别一直对着台上的他。作为大会主席,波顿教授已经做得够可以了。
记者们都离开主席台后,这场仓促而又特殊的记者会就开始了。
记者们问的还是刚才那些问题。
季知行回想了一下过程,谨慎地措辞回答道:“约瑟夫的疯狂让我明白,不可能靠理智与他沟通了……”
反派的获胜感言总是很冗长的,约瑟夫也不例外。那时候季知行就一直在想怎么缴槍。近身缴槍风险太大,远距离缴槍得有趁手的工具。
他手边就三样东西:矿泉水瓶、胖大海、话筒。
矿泉水瓶太显眼,只怕他才刚举起来就得挨一槍。话筒连着线,也不好使。
只有胖大海,体积小不易引人注意,他能攥在手心里寻机出手。
经过系统空间的锻炼,季知行对自己的准头和臂力有信心,根据约瑟夫的位置也瞬间算出了角度与力度。
但是临出手时,他犹豫了。约瑟夫手槍的保险已经拉开,手指就按在扳机上,他如果失手,那么当时手槍对着的波顿教授就有生命危险。
这不像当初运动会上投篮,失败了无非就是输掉一场比赛。而这回如果失败了,输掉的是人命!
所以,季知行激着约瑟夫到主席台来,离其他人远一点,离他近一点。
虽然约瑟夫的疯狂出乎他的意料,才上台就朝他开了一槍。不过,正是那一瞬间的晃动与眯眼叫他抓住了机会。
投掷出的第一颗胖大海准确打落了手槍,连发的第二颗胖大海将手槍撞飞到约瑟夫一时够不着的地方。在约瑟夫转身时,他又连接掷出两颗胖大海打中他的膝弯。
约瑟夫被缴了槍又摔倒在地,在他跟前就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了。
整个过程,波顿教授等大佬和全体记者都越听越震惊,阎安瑾和朱仁也面露惊愕,毕竟季知行一直以斯文形象示人,从未展露这种武侠小说一般的暗器功夫。
哦,也不是。朱仁突然想起去年讨论了很久的那次运动会。当时,季知行在篮球场上的惊天一掷叫人叹为观止,他也刷到了好几次视频。但那时候他觉得应该是运气的成分多些,没想到今天,季知行再一次表现出惊人的手上功夫,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有记者也问出了这个问题。
“请问这是一种华夏功夫吗?”
“请问这种功夫一般人能练吗?”
“请问你用的暗器是什么?”
“请问你会飞吗?”
眼看问题越来越离谱,季知行不得不抬手打断记者们无序的提问。
“首先,我能命中目标是基于一系列运算的。”
季知行干脆打开多媒体电脑里的空白文档,敲键盘写下几组公式。
“Vcos(θ)=k/m⚹x……”
记者们看着投屏到大屏幕的字迹,举起各种拍摄设备疯狂地拍个不停。
“这些都是你在一瞬间计算出来的吗?”有记者问道。
“是的,如果你要接着问我为什么能瞬时计算,我只能回答你「因为我是数学很好的华夏人」。”季知行开了个玩笑。
其实单就瞬时计算,场内很多数学大佬们都能做到。但难点其实还在于计算前的数据采集,包括直线距离、高度差、约瑟夫的移动速度、胖大海的重量与破风系数,这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凭借肉眼瞬间判断出来的。
以前在篮球场上的那次投篮,篮筐、篮球、篮球场等主要数据都能直接凭借看过的体育课本采集到,所以计算起来就很容易。而这回没有任何可参考信息,全凭肉眼判断,季知行根本不知如何解释他是怎么训练出来这个眼力的,只好开个玩笑糊弄过去。
幸好「华夏人=数学好」的刻板印象还是很牢固的,毕竟奥数金牌现在基本就是华夏人与华裔的掌中之物,记者们都没有继续往计算方向追问。
“那么你是如何练出指哪打哪的能力的呢?”
有记者抓住了重点,能算出角度与力度并不意味着就能精确地按照这个结果实施,甚至这一点可能比计算还要难。就像很多人往纸篓扔纸团,即使知道应该怎么扔,可失手的几率仍然很大。
“举铁练出来的。”季知行避重就轻地说道。
其实若是换去年的他来应付刚才那个场合,那么有九成九的可能会失手。
但这一年来,他在系统虚拟空间闯过太多关卡了。动态的环境与难度越来越高的训练除了锻炼他的眼力、判断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外,还锻炼出了他更灵活的身手,更有力的手腕、手指。
但是,按照最初的契约,系统的存在是不能告知任何人的。所以,季知行又一次糊弄过去。
担心记者们继续追问这个问题,季知行忙举起桌上剩余的几枚胖大海展示道:“这就是我刚才用的「暗器」——胖大海。”
记者们忙调整镜头聚焦,闪光灯明明灭灭闪烁了好一会儿,季知行觉得自己的眼睛都快瞎了。
虽然记者们觉得「胖大海」这个名字很古怪,但并不妨碍他们打算在新闻稿中追捧这个小玩意儿。
最后,季知行再三强调自己不会飞,记者会勉强结束。
直至这个时候,姗姗来迟的白头鹰国警察才把捆在厕所隔间的约瑟夫带走。而波顿教授出面向警方提供了会议记录视频与监控视频,季知行就没被要求到警察局去做笔录,得以回到酒店休息。
过了各种意义上惊心动魄的一天,季知行从身到心都累得够呛,匆匆洗漱一番又胡乱填了肚子,他就沉沉睡去了。
而时差13个小时的华夏正是午休时分。工作党下班,学生党下课,大家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配饭。
广陵大学的很多学生都关注着季知行在大洋彼岸参加ICM大会的消息,时不时翻墙看看有没有最新新闻,然后就刷到了好几段视频,匆匆看完大吃一惊,忙翻回来贴在学校论坛里,很快就被盯着论坛的一些媒体转发到各大平台上,迅速引起热议。
“哇艹,这是学术会议该有的场面吗!窜频了吧?还是恶搞剪辑?”
“可那是季知行没错啊,总不至于还AI换脸吧?”
“我的天啊,虽然知道学术报告会肯定很惊心动魄,可没想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惊心动魄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学霸不仅能文也能武,居然还藏着这么一手暗器功夫!”
“有人记得去年广陵大学那段运动会视频吗,果然那时候的神进球也是算出来的吧!”
“这瞬时计算的能力,这指哪打哪的功夫,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季知行其实是机器人。”(狗头•jpg)
“啊哈!学霸果然跟我不是同一个物种的。”
“翻墙过去看了好几篇报道,华夏人数学好会功夫的刻板印象算是扳不过来了。”
“胖大海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还得漂洋过海去打人吧,哈哈哈!”
“我觉得季知行太鲁莽了,暂时低头承认自己是错的不行吗?非要刺激那个歹徒,要是在场哪个数学大师遭了殃,他都难辞其咎。”
“哇靠!什么逻辑啊!是他们请季知行去作报告的,季知行才应该挑剔安保工作做得跟狗屎一样,还「难辞其咎」个屁啊!”
“你眼睛是瞎的吗?季知行一直在吸引火力好不好!”
“呵,换层主来,恐怕就第一个跪下来求饶了,然而真正的学者是有自己的风骨的!”
“我可能做不到像季知行那样冷静地面对持槍歹徒,但我至少不会躲在屏幕后唧唧歪歪。”
“我也是,我跟学霸的唯一共同点大概就是都穿秋裤吧……”
“学霸害我!我好不容易争取到不穿秋裤的权力,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同病相怜,我妈已经订购学霸同款秋裤了,也不知道那些商家怎么那么会蹭热度!就那几秒的片段能看清是什么牌子的秋裤吗!”
“(图片),看!秋裤!胖大海!学霸周边get!”
作者有话说:
本章学术观点参考《流体动力学NS方程的哲学缺陷》。
第64章
《季知行重伤!》
午量新闻在微愽发布了一篇视频报道, 耸动的标题迅速吸引了一波流量。
一直关注网络动态的林朗见着这个标题也是悚然一惊,怎么会重伤?先前他还联系过季知行,确认过他并没有在前天的槍击案中受伤啊!难道又出了什么幺蛾子?白头鹰国的治安也太糟糕了吧?
他点开视频, 视频缓冲个没完。他掏出手机想联系季知行,可季知行如果真受重伤,他这个时候联系他只会妨害治疗。如果这其实是假新闻,那么看时间, 这会儿季知行可能已经在ICM大会会场了, 也不适合打扰他。
这时候视频终于缓冲好,开始播放了。
林朗紧盯着电脑屏幕, 视频报道先回顾了ICM大会第一天的惊险事件, 他很想拉进度条,却又怕错过细节。心里一边胡思乱想,该不会季知行前天其实受了伤, 却对他们报喜不报忧吧?
回顾ICM大会第一天的事件用了七八分钟,然后终于出现了扣题的内容——季知行声带重伤!
……林朗有半晌的无语,这特么也太标题党了吧!
季知行声带受损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他前天的发言时长加起来将近十个小时。这两天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就有很多人预料季知行今天开不了口说话。
林朗擦了擦鼻头沁出来的汗, 季知行没有真的受重伤是件好事, 不过他还是觉得好想揍人啊!
午量新闻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么蹭热度肯定要挨骂, 特地在最后两分钟加入一段对耳鼻喉科医生的采访视频, 也算表达一下对季知行的关心。
医生隔空下了医嘱,表示季知行在3-5天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大音量说话云云。
即使如此, 评论区也基本都是在大骂标题党的。
也因如此,午量新闻不久后发布第二篇报道《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时, 很多网友也视为引流标题党。
当然, 也有一部分人抱着希望点开报道, 可是报道里没有任何图片、视频资料证明季知行真的获得了菲尔茨奖。只有大段大段的文字介绍菲尔茨奖的地位、历史、历届获奖人之类的信息。而所谓「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在正文里连一个字都没提到。
被耍了两回的网友愤怒地留评。
“靠标题党吸引流量有意思吗!已举报,不用谢!”
“同举报,玩弄民众情感,明明知道大家都在盼着好消息。”
“唉,季知行到底有没有可能拿到菲尔茨奖啊?从第30届ICM大会的消息出来就一直悬着心。”
“我们群里也一直在讨论,两可之间吧,毕竟今年第29届正式的ICM大会才刚颁发了四枚菲尔茨奖章,第30届时间离得太近也太仓促了,跟往届大会都不一样。”
“应该没可能了,往届菲尔茨奖都是在开幕式上就颁发了,前天可一点动静都没有。”
“NS方程绝对值得一枚菲尔茨奖章,就看学术界认不认可季知行的成果了。”
“这两天的新闻重点都在槍击案,都没怎么提到报告会本身,有谁知道会议结果吗?”
“这种学术报告会又不是当堂考试,还打个分数。而且会上不挑毛病不代表会后就不挑毛病了,不然克雷数学研究所也不会定下两年的验证期。”
“其实也没事,季知行才21岁,离菲尔茨奖限制的40岁还远着呢,这届拿不到,下一届拿到的希望也很大。”
“下一届我也不看好,国内的数学教育太功利太死板,我对季知行破解NS方程的正确性存疑,说不定在下一届大会之前就被证伪了。”
“呵!好大的口气啊,还上升到教育体制了。华夏的数学教育这么糟糕,那为什么现在国际奥数金牌基本都是我们的?”
“我承认做题家确实很努力,但菲尔兹奖与奥数金牌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别碰瓷。”
“奥数金牌174块,菲尔兹奖0,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吧。”
“唯二获得菲尔茨奖的华裔丘成桐和陶哲轩可都是受国外教育长大的呢。”(微笑•jpg)
阴阳怪气的声音越来越多,针锋相对的评论也随之暴涨,午量新闻的小编萧弁一颗心分做两半,一半为完成KPI开心,一半为舆论趋势担心,主要是担心越线被夹。
萧弁掏出手机再一次给他在哈佛大学的朋友发信息:到底出结果了没啊!
他敢发《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这条报道正是因为收到了朋友的小道消息,大会主席波顿教授正在向国际数学联合会的人据理力争,要求给季知行颁发菲尔茨奖。所以,他为了抢时间,才先发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新闻。
如果季知行最后获奖,那么他的报道就是首发;如果季知行没获奖,那大不了就说消息有误,或者表示标题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毕竟他正文也没直接提到嘛。
哈佛广场酒店。
朱仁正拉着阎安瑾啰嗦个没完。
“你倒是给个准话啊!到底……啊?”朱仁都不敢直接把「菲尔茨奖」四个字说出口,他现在有点患得患失,就怕说出口就「不灵」了。
ICM大会之前,他满脑子都是季知行能不能顺利扛过全球顶尖数学家们的辩难。报告会结束后,他才想到还有获得菲尔茨奖的可能。
如果季知行真的获得菲尔茨奖,那就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人拿到的第一枚菲尔茨奖章,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阎安瑾当然也希望季知行能获奖,也觉得他极有可能获奖,但他又不是国际数学联合会的人,哪里能知道准确的消息?
朱仁不死心地又问道:“那你觉得如果没拿到这个奖的话,其他奖项有没有可能啊?”
他可是知道ICM大会设有4个奖项的,或大或小拿个奖回去才算不虚此行,也才能堵住一些无良媒体缺德的嘴。
阎安瑾摇了摇头:“其他三个奖项都是有特定条件的。”
高斯奖只颁发给在应用数学方面取得成果的人,奈望林纳奖主要面对计算机数学领域,而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季知行才21岁,现在谈终身成就还为时过早。
“不过,”阎安瑾见朱仁殷切得团团转,又说了一句话宽慰他,“最起码能被评为「最佳青年报告者」。”
“最佳青年报告者”每届只有一个,要获得这个荣誉也是不容易的。
“这不废话嘛!”朱仁一点都没有被宽慰到,他白了阎安瑾一眼:“就知行一个报告人,「最佳青年报告者」不是他还能是谁?”
虽然,往届也有华夏人被评为「最佳青年报告者」,并且也受到了媒体热烈的夸赞。但季知行这回情况特殊,如果真的只拿了个「最佳青年报告者」的荣誉称号回去,那没准还要被一些歪屁股的无良媒体大肆嘲笑。
朱仁忧心忡忡的时候,季知行正在收拾行李,今天开完闭幕式和晚宴,就可以回国了。
吃了两三天的牛排,季知行无比想念米饭,就是配榨菜也好啊!
往届ICM大会往往会持续6-9天,因为有20个数学分支的活动,被邀请作报告与自申请作报告的数学家也很多。
但这届大会只有季知行一个报告人,也并没有按惯例安排别的活动,所以本来既定的议程就只有两天。一天由季知行作学术报告,一天就是闭幕式与晚宴。
学术报告会已经是前天的事了,本来昨天就该举行闭幕式的,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槍击案,所以闭幕式被延后了一天。
收拾好行李后,季知行打开药盒,掰了几颗胶囊和药片扔到嘴里,用胖大海泡水送服。
昨天一早波顿教授就上门慰问,见他喉咙不适就请来他的家庭医生给他开药。吃了三四次的药,季知行今天已经可以简短地开口说话了。
闭幕式下午三点开始,季知行两点半就出门了,朱仁与阎安瑾也陪同前往。
一路上,朱仁一直欲言又止,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给季知行增添心理负担。
季知行一看主任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操心菲尔茨奖的事。当然,他心里也不是没有过期盼,但他心态很好,这届没拿到下一届肯定也能拿到,菲尔茨奖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他才21岁,有什么好着急的!
闭幕式仍在第一天那个会议厅举行,有所不同的是现场明显增加了很多安保人员。
“这还差不多!”朱仁嘟囔着。
生在新华夏长在红旗下,前天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直面槍声,以至于他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是什么音响灯光设备爆掉了。后来经验丰富的西方人开始逃离会场,他才注意到那个约瑟夫手里拿着槍。
他到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季知行要是在这里丢了性命或受了重伤,他一辈子都难以安心。
今天来参加闭幕式的人没有第一天的多,但也坐满了整个会议厅。
时针渐渐走到「3」,闭幕式开始了。
波顿教授作为大会主席,率先致辞。
他一开口先提到的还是前天的那次事故,主要代表大会组委会向身陷险境的季知行与饱受惊吓的各位与会者表示深切的歉意。
“快点吧!别整这些个虚头巴脑的!”朱仁腹诽着,他一直悬着心盼着颁奖的可能,此刻只想狠狠地按快进键。
与他心有灵犀的人不在少数,包括正在观看会场直播的许多华夏网友。
萧弁的朋友彭酉被他催着拿手机在会场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偷偷搞直播,这唯一的直播渠道自然吸引了很多关注季知行、关注NS方程、关注本届ICM大会的人。
直播间人数很快就攀升到了「亿」这个单位,因此直播卡顿得相当厉害,但大家还是一边痛骂这个简陋的平台一边不肯退出去。
萧弁掐着技术员的脖子逼他立刻扩容,午量新闻的主编祝必安也紧急将轮休的所有技术员、新闻编辑都召回来。
午量新闻能不能鲤鱼跃龙门飞升到一线新闻媒体的行列,在此一役!
大冬天的,祝必安着急上火浑身冒汗,热得把羽绒外套、羊毛背心都给脱了。
他是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个新闻,毕竟普罗大众对学术界的事一向不是很在意,而涉及的奖项又不是诺贝尔奖这种华夏最知名的国际奖项。甚至,很多人可能此前都没听说过「菲尔茨奖」。
不过想到前段时间NS方程闹出的动静,再加上主人公又是在网上知名度很高的季知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祝必安盯着直播画面,台上的波顿教授还在慢吞吞地痛陈「学术绝不能、也绝不会向暴力屈服」的观点,台下很多数学家都听得连连点头。
不过他不是搞学术的,没那么多感同身受,转头催着其他小编们加速赶稿,把什么NS方程的意义、ICM大会的历史、菲尔茨奖的前世今生之类的先发一轮通稿,赚一波阅读量。
萧弁还催着彭酉到前排去拍一拍季知行的反应,彭酉才不去呢,前排就坐着他的导师,他才不敢让他的导师看见他这么不严肃的举动。
毕竟,ICM大会可是数学家们的盛会与圣会啊!
波顿教授针对槍击案的感言终于说完了,接着传达了国际数学联合会的决议,为季知行颁发「最佳青年报告者」的荣誉证书。
此时,已经有很多心思阴暗见不得人好的键盘侠迫不及待地开始发表高见了。
“往届宣布「最佳青年报告者」的环节就是压轴了吧?主席再说几句话大会就结束了。”
“唉,真为季知行不值,这么远渡重洋,差点把命丢在那里,就换回这么一个「安慰奖」。”
“好会装哦,还笑呢,说不定心里正在骂娘,哈哈哈!”
“前面那个老头子说了那么多就是没提到NS方程半句话,可见季知行所谓的破解其实有错吧?”
“我早就猜到了,大家还不信呢。华夏僵化的教育体制不改革,别想出什么真正的数学人才。”
“真是,哪里冒出来这么多幸灾乐祸的人,现实生活是有多不如意啊!”
“华夏教育体制是有很多弊端,但好歹是极力推行全民精英教育,总比西方那种按阶级直接分出「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好吧。”
“大会都还没结束呢,就急着下定论了,小心打脸哦。”
“NS方程我是不懂,但我知道8篇SCI论文就足以吊打大部分科研狗了。有误伤的见谅哈,我是特指上面那个老爱扯到体制问题的键盘侠。”
“其实有勇气叩问NS方程就很了不起了,我导师曾经给我安排这个选题相关,我当时一听简直是浑身哆嗦、灵魂出窍啊!”
“靠!又卡住了,谁能文字转播一下?”
“我这边也卡死了,谁暂时退出去吧,都2亿了怎么可能不卡!”
然而,就像电梯超重的时候,很多人都干站着等别人退出去一样,进了直播间的人生怕退出去就再也进不来,真正点×关闭直播窗口的只在少数。
会议厅里。
季知行已经捧着「最佳青年报告者」的荣誉证书回到台下了,这毕竟是他收获的第一个国际性荣誉,还是很看重很高兴的。他心想,回去一定要复印一份在爷爷墓前烧了。
波顿教授还在台上发言,声音慷慨激昂。
“两百多年前,欧拉为NS方程写下了序言,为这个数学故事奠定了基调;十九世纪,纳维书写了承前启后的篇章;而柯西又使得这个漫长的故事峰回路转……”
听到这里,底下的年轻数学家们不禁发出轻轻的笑声,季知行也笑了。
虽然波顿教授说得很浪漫,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柯西的「魔鬼」本质。
不同于纳维专注于流体粘性的研究,柯西在欧拉方程中引入流体微团的应力张量概念,使得原本还算简单的方程变得更精准但也更复杂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饱受折磨,此时听到「峰回路转」都深深地觉得滑稽。
而朱仁的心都揪紧了,听话听音,波顿教授开始回顾NS方程的历史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那还能是为了什么呢?!
波顿教授还在深情地讲述他的「白月光」的故事。
“终于!斯托克斯对这个故事做出了创造性的修改,他将牛顿粘性定律从一维扩展到三维,NS方程诞生了!”
“但是,”波顿教授的声音转为低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NS方程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所有求解流体的问道者面前,它是所有人求而不得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仰望!”
很多数学家听到这里都不禁红了眼睛,他们曾做出很多努力。但很多时候,也会为毫无寸进而深陷怀疑,他们究竟是离梦想越来越近,还是渐行渐远?
很多人看向第一排,看向坐在那里的季知行。
而波顿教授也将目光投注在季知行身上。
“而今天!”他的声音转为激昂,“梦想终成现实!来自华夏的季知行先生为这个长达两百多年的故事写下了精彩的结局!”
很多人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拍手,掌声越来越响。
波顿教授放任大家发泄了一会儿激动之情,好几分钟后才伸出双手往下按了按,掌声间歇。
“NS方程的破解意味着相关学科都将迎来十八世纪以降又一次飞速发展。「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这是菲尔茨先生镌刻在奖章上的话。毫无疑问,季知行先生理所当然应该拥有这样一枚奖章!”
“我正式宣布:第3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家是——来自华夏的季知行先生!”
全场掌声雷动,季知行也转身向大家致谢。然后,他登上讲台,按捺激动接过了那枚无数数学家梦寐以求的菲尔茨奖章。
与此同时,迟迟没有公布名单的年度华夏十大杰出青年终于官宣了,季知行的名字赫然在列!
无数国内媒体在收到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后,纷纷将早已准备好的新闻稿件上传到各个平台,微愽上很快就出现了两条相关词条。
“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
“华夏第一枚菲尔茨奖章!”
两条词条后都缀着鲜红的「爆」字,网络沸腾了!
聚集在午量新闻直播平台的网友们也迅速分流,卡得死死的直播画面这才开始动了。
祝必安懊悔得捶胸顿足,特么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完美错过颁奖的所有细节!
萧弁挖着鼻屎幸灾乐祸,哼!当初他申请到大会现场去采访还被祝必安拒绝了呢,说他其实是想蹭公费旅游的机会,现在看看,悔之莫及吧!
当天的晚宴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的,但同样乏善可陈,大部分数学家都已经在第一天的报告会上和季知行充分交流过了,晚宴基本都是在联络感情,交换联系方式。
布莱克也塞给季知行一张名片,季知行这才知道这就是那位被称为「数论鬼才」的布莱克。
两人相谈甚欢,在谈到那天的槍击案时,布莱克突然脸色一变,糟糕!先前他觉得季知行看起来太斯文,朱丽安绝对不会喜欢。可没想到季知行看起来单薄,武力值竟然还挺高,人生大敌啊!
季知行哭笑不得地表示自己倾心学术,至少一二十年内没有谈恋爱的想法,布莱克这才转嗔为喜。
回国后,季知行有一段时间简直疲于奔命,华夏十大杰出青年系列活动,省市政府表彰会,广陵大学期末表彰会,媒体各种采访,一个接着一个,他就像陀螺一样连轴转转个不停。
还有,他的高中母校也邀请他回去开个讲座,季知行原本就打算回去给爷爷扫墓,想到当年学校和老师对他的照顾就同意了,又顺便给母校捐了一笔钱修建图书馆。
回到广陵大学后,朱仁亲自上310宿舍,交给季知行好几封国际邮件。
“这是什么?”季知行问道。
朱仁摇摇头:“我没拆开看,也不太清楚。”
不过这些都是来自哈佛、剑桥、普林斯顿等国际名校的公函,他觉得应该都是来挖角的。
季知行一封封拆开来看,果然都是各大名校的offer,都承诺了巨额奖学金,邀请他去读研。
朱仁鼻头一酸,种了两年半的苗啊,才刚收获了一茬就要被连根挖走了。他虽然也为季知行高兴,但也为广陵大学叹息。
这种消息向来是流传得很快的,当天广陵大学所有学生就都知道了季知行即将出国留学的事。
以前零重力社、现在零重力公司的成员们商量后,决定一人出一点钱为季知行举办一个践行宴,还特正式地在文印店制作了一份请柬。
而参加过季知行补习班的物院学生们也有同样想法。
收到两封请柬的季知行莫名其妙:“我没打算出国留学啊!”
因为,学习系统又一次升级了!
作者有话说:
第65章
季知行在结束了一系列颁奖、表彰、采访活动后, 总算腾出时间把三级任务99%的进度条给拉满了。
完成三级任务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终于升到四级,季知行觉得自己高兴的程度几乎能与拿菲尔茨奖相当。
他点开任务面板, 想看看新阶段五个分支都各有什么任务,却见原本五列的表格缩减成了一栏,栏目名称写着「综合能力」。
季知行问道:“系统,以后提升学习能力的任务都综合到一起了吗?”
【是的, 经过三个阶段的学习, 宿主已经具备了均衡发展的基础学习能力,第四阶段学习能力的锻炼以综合性任务为主。】
“这样啊。”季知行说道。
这种综合性的趋势在第三阶段就已经有所体现了。相较于第一、第二阶段5个分支各有任务, 第三阶段已将记忆力、注意力、统合力综合到一起, 在第四阶段进一步综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季知行正想点开看看有什么样综合性的任务,却注意到最下面有一个横条,似乎还可以往左拉。季知行试着伸手拖动横条, 果然看见了一个新的栏目。
这是……
「综合课程」四个字叫季知行怦然心动,这……难道是来自未来的知识课程?
【是的,从第四阶段起,系统将向宿主开放综合性课程学习权限。但秉持着警惕「不劳而获」的原则, 「综合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对应宿主所处时代的等级调整, 所有知识皆符合当前的学术水平。】
哦, 季知行明白了, 这是玄孙们生怕他坐享未来的知识成果,疏于自己探究学习, 所以才设下这样的限制。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一百多年后已经能造出穿越时空的学习系统, 那么科技水平肯定已经发展到能吊打现代科学的地步了。如果直接把未来的知识开放给他, 那么他以后可能就光顾着被动接受知识, 而顾不上主动性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了。
他迫不及待地点开综合课程,「物理」「数学」「化学」等各学科分支映入眼帘,这正是他第一天接触系统时所想象的场景。
季知行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挺合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前三个阶段充分提升各种学习能力,在第四阶段才能更有效率地学习学科知识。
看到右上角还有「答疑」两字,季知行不由得问道:“这是表示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提问吗?”
【是的,本系统搭载答疑模块,可以针对宿主的问题给出启发性提示或一定范围的参考资料。但一切回答都限制在当前学术水平以内,超出时代的问题一律不予回答。】
原来如此,季知行觉得这种答疑模式设置得很好,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因直接得到答案而养成思维惰性。
看着这个页面,季知行觉得自己的心被知识填得满满的。
到这个阶段,学习系统才真正展现出它的价值。
当前学术水平以内的所有知识都在这里,就意味着这其实就是一所综合性高校,全球所有高等学府和研究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这里都有。
而答疑功能就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涵括所有学科的无所不能的导师!
并且,系统空间里还搭载了实验室。
当初他手一抖不慎将实验室等级调到最低,如今一年之期早就过了,他重新拥有了全球领先水平的超高级实验室!
随时可以学到任何学科知识,有问题随时能得到启发,又随时可以在实验室践行自己的想法。
有这样的学习条件,他有什么必要再远渡重洋出国留学呢!
这样一座知识的金矿等着他去挖掘,季知行兴奋得都顾不上别的了。还是系统提醒他,他才想起三级升四级还有奖励尚未领取呢。
季知行有点忐忑地等待系统宣布奖品,他心里祈祷着,拜托像之前发的四季服饰那样实用吧,别再走浮夸土豪风了……
【温馨提示:本期任务奖励为大产权房产。】
啊,房产啊!那还真是挺实用的,季知行想。
老家的房子卖了,他这些年都住在学校宿舍。高中寒暑假的时候,学校老师们都关照他,没叫他非得离校。升上大学后,他更是以宿舍为家。
有了积蓄后,事情一件接一件忙得连轴转,一直也没时间真正去考虑买房的事。如今有了自己的房产,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是哪里的房子呢?”季知行问道。
【四季云顶。】
季知行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他再孤陋寡闻也听说过本市一等一的豪宅,据说最小的户型面积也有366㎡。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物业费一年就得十几万!
要知道他这回拿到菲尔茨奖,奖金15000加元换算过来不到八万,还不够支付一年的物业费!哪怕他还有别的积蓄,可钱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季知行捂着心口痛心疾首,可又不能责怪他的玄孙们。毕竟他还只需出物业费,而他们可是掏了上亿的购房款啊!
可是想来想去还是很肉痛,当初零重力社因为实验需要,时不时拨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仪器,他都觉得物有所值。但物业费十几万……
哎,算了,他现在也不是掏不起这个钱,毕竟是玄孙的心意,也不值得为了省点物业费就将四季云顶的房子转卖掉。
系统见季知行为了十几万的物业费就唉声叹气,默默地将刚刚打出来的温馨提示删掉了,反正宿主去看过房子或等年底收到账单就知道具体怎么回事了。
季知行这会儿已经调试好心态,高高兴兴地接受这份房产了。他盘点过去的任务奖励,第一次是「衣」,第二次是「食」,如今第三次是「住」,那下一次该不会就是「行」吧?
一般来说,一个人衣食住行都有充分保障的话,那这辈子在物质上就没什么好发愁的了。季知行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玄孙们的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关怀。
他将意识从系统空间抽离,回到现实后才想到一件很现实的事,他还是得继续升学,才能为自己从系统空间内学到的知识找个幌子。
当季知行拒绝了所有国外名校offer,决定留在广陵大学攻读硕博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跌碎一地眼镜,包括一直希望他留校的校长和朱仁。
阎安瑾一个电话将季知行叫到办公室。
见季知行来了,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回函了吗?”
“您是说那些大学的公函吗?”季知行回答道,“那还没有。”
阎安瑾微微松了一口气,指着旁边的椅子示意季知行坐下:“来,咱俩聊聊。”
自季知行获得菲尔茨奖后,他就料到各大名校肯定会向季知行伸出橄榄枝,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季知行竟然会全部拒绝。
并非他崇洋媚外,只是当前国内高校与哈佛、剑桥、普林斯顿那样的头部学术中心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之外,还有很现实的因素。
阎安瑾生怕季知行是因为不通世事才会草率地下决定,想了半天给他举了个例子。
他问道:“你知道陶哲轩吗?”
“知道。”季知行点点头。很久以前就听说他智商高达230分,甚至超过了爱因斯坦的165分。这次ICM大会还见过,虽然只是略微交谈了一会儿,但也能看出这是一位很纯粹的数学家。
“他16岁获得学士学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年仅24岁就被加利福尼亚大学聘为正教授。”阎安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而现在,也有这么一条坦途等着你。”
单以普世价值来评判,陶哲轩获得菲尔茨奖是在31岁,而季知行比他提早整整十年就获得了这个奖项,并且创造了得奖时的最低年龄记录,可见季知行比起这位数学界的「莫扎特」也毫不逊色。
各大名校纷纷向季知行发出全奖offer,就代表他们对季知行学术水平、学术成就的认可。只要他在留学期间仍然继续努力,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有所突破,那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即使他无意定居国外,想回国谋取教职,那么燕大、水木大的正教授职位唾手可得,两院院士的称号也是指日可待。
“所以,你确定要拒绝这样顺遂的人生吗?”阎安瑾平和地看着他的学生,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顺遂」这两个字在他的前半生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真的非常希望季知行将来的人生之路能平坦一些。
季知行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道:“老师,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某高校砸了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您觉得那些博士确实有这个价值吗?”
阎安瑾嗤之以鼻:“自产自销的水博罢了!”
找个不入流的外国大学送出去两年,搞一些连论文都不必写的速成项目,这就算镀了一层金。再引进回来,既能提高师资的博士比例装点门面顺带提升排名,又能骗取国家补贴。
但是说到真正的科研能力,甚至教导学生的能力,这些水博恐怕连才刚本科毕业的季知行都不如。
季知行回想起他当初看到这则新闻时的心情,高校面临的发展焦虑不是他要考虑的,他关心的是另一点。
“为什么有海外留学经历就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呢?”季知行说道。
阎安瑾听明白了,这不是一句单纯的疑问句,他说道:“你是想整顿国内高校「捧高踩低」的风气?”
季知行摸了摸鼻子:“谈不上「整顿」,就是想略做一些努力。”
国内高校长期存在捧「洋博」踩「土博」的风气,所谓「洋博」就是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博士,而「土博」就是由本土大学和科研院所培养的博士。
这两个称号本身就带有妄自菲薄的意味,就好像国内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不如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国内外头部高校的平均教育质量确实客观上存在差距,季知行也可以理解用人单位的择优录。
但这个「优」字应该立足于个人能力而非留学经历,然而如今对洋博的重视已经走火入魔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步。在有些地方,国外三流大学留学回来的洋博也能轻轻松松压两院土博一头。
即使在具备同等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土博和洋博入职的待遇也完全是天差地别,安家费、职称、薪资待遇从一开始就能拉开好几个档次,更别说后续的晋升了。
就如国内公认的数学天才俞竹藜,他在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方面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为土博身份所限,入职燕大至今仅担任助理教授的职位,要晋升到正教授,最快也得十年。
而与他同期被招聘的一位洋博,入职直接就是副教授。
季知行多方比较过两人的学术成就,只能说各有千秋,甚至俞竹藜的论文水平还要略胜一筹。
这种就业歧视从教育部的人才引进制度,到各地区各高校的不同政策,都有所体现。因为不忿于这种差别待遇而干脆远渡重洋从此定居海外的人才也不在少数。
当然,虽然整体来说,以「留洋」与否论高低的不良风气还是普遍存在着。但随着国内学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偏见与不公,有一些高校在招聘人才时已经率先取消了海外经历要求。
季知行觉得自己能得到学习系统的帮助已经比绝大多数国内学者都要幸运了,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前程,他想为推动国内的高校聘任风气改革略尽绵薄之力。
作为国内首位菲尔茨奖得主,他是完全有可能叫国内高校为他的土博经历破例的。破开了不看留洋经历只看实力的口子,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破例,直至成为新常态。
在寻思如何合理化自己从系统空间学到的知识时,他也考虑过,拿国外名校当幌子更方便更容易掩人耳目。但正是考虑到这点,他最终才决定留在国内。
听完季知行的讲述,阎安瑾深深为之叹息,他自己也有意于推动高校科研利益分配模式的改革,自然理解季知行的动机与选择。
“如果你考虑好了,那我就不再废话了。”阎安瑾说道,“不过有一点,决定留在国内,也得谨慎选择高校。”
不谦虚地说,他的学术能力并不逊于如今在燕大的高霄与中科院的温正阳,但不同的环境能给学生提供的资源、人脉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正式读研也得等到九月份,还有整整一个学期呢。在此期间,你想不想到燕大、水木大游学?”
“游学?”季知行纳闷了,现行的教育制度还有这么个体系吗?
阎安瑾解释道:“不是正规的制度,差不多约等于「见习」的意思,也不存在什么学习证明或证书。”
季知行明白了,这其实就是阎教授通过他的人脉把他塞到别的学校去开阔一下眼界。
他知道阎教授虽然认可他留在国内的理由,但还是不赞成他留在广陵大学。让他去游学也是想让他多看看多体验一下,真正认识到2tops与一般985的差距。
季知行犹豫了,他之所以选择广陵大学,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相对单纯。他听说很多高校学阀、派系之风根深蒂固,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叫他甚为厌烦,并不想将自己的精力、时间都分散到这种穷极无聊的事情上。
而且,拜入阎教授门下,阎教授肯定愿意给他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在名校别的导师手下,他必然要受导师课题的约束,那么到时候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去学习系统里广袤的知识?
就像这一年多来,受零重力座椅项目的牵制,他不得不艰难地分配时间,以至于三级任务进度缓慢。当然,零重力座椅是他自主自愿为之付出努力的,但导师的项目可由不得他喜不喜欢。
不过,阎教授也是一番好意,就这么拒绝的话也太不识好歹了。反正只是游学又不是入学,有什么不妥的随时可以走人,季知行想,去见识一下也不错,那毕竟也是他中学时代的梦想。
阎安瑾见季知行并没有太执拗,也很高兴:“好,那你先回去,我联系一下看有哪些渠道,到时候由你自己来决定。”
作者有话说:
这章写得有点艰难,主角的人生来到第二个阶段,我犹豫了很久应该如何合理地转场,最后决定从这点入手——00后整顿职场啦!
第66章
从阎教授办公室离开后, 季知行将手头的事盘点了一下,觉得有一些事得在上京之前先处理一下。
首先是刚拿到手的房产奖励。
他是不打算去住的,不管以后留在广陵大学还是去其他高校, 都还是住学校更方便。不过,这也算是他的家了,少说也得去看一眼心里有个数。
“系统,四季云顶那边的手续办好了吗?”季知行问道。
他不知道系统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这份任务奖励的, 如果是在他完成任务那天才购入房产, 那可能都还没来得及把手续全都办好。
【您的玄孙指定购置的四季云顶三期尚未交房,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啊?原来是期房啊。”季知行说道, “那手续的事你多费心吧, 等交房了再通知我就行。”
自从系统升级后,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向他开放了学习权限,他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 因此十分不愿在一些琐事上分散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包括零重力公司的事务。
许东阳和林朗很体谅他这段时间的忙碌,公司的事他们能处理就自己处理了,但他这样担着名头却不做事, 长期游离于公司之外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 季知行决定在上京之前交割好零重力公司的事。
回到宿舍, 许东阳和林朗都不在。当然, 他俩这学期来一有时间就去公司,经常不在宿舍。
在许东阳的努力下, 零重力公司已经正式成立好几个月了,生产活动、宣传活动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掏出手机给许东阳打了个电话:“那个……公司地址在哪呢?”
电话那头的许东阳简直哭笑不得:“老大!我们公司成立几个月了, 你现在才想起来问地址啊!”
季知行摸摸鼻子, 在零重力座椅研发成功之后, 他一直忙于论文、记者会、学术报告会等一系列事情,对公司完全是甩手掌柜状态。
许东阳也没有真的责怪季知行的意思,毕竟当初他们商量好了,季知行主管研发,而经营活动都交由他来负责。
他把位置发送到季知行手机上,催促道:“速来!速来!今天可是开售的第一天!”
季知行这才想起来,前几天许东阳跟他说第一批零重力座椅已经下了生产线开始包装了,最近就要开售。原来就是今天,他都忘了。
零重力公司与工厂设在广陵市西部郊区,季知行打车到那里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他才体会到这段时间许东阳和林朗有多辛苦。
为了兼顾学校的学习和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他俩经常得这么两头来回跑,光是路上就得花掉三个小时。
因此,在见到许东阳和林朗的时候,季知行觉得心里特别过意不去。他这段时间是很忙也很累,可许东阳和林朗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他百感交集,干巴巴说了一句;“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林朗贫了一句,勾住季知行的脖子往里走。
许东阳跟着一边走一边说:“你要是不主动说要来,我们都不敢打扰你。”
在他看来,季知行这段时间忙活的各项事务,不管哪项都比零重力公司重要。因此,哪怕是开售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也仅仅是跟季知行提了一嘴,并没有强求他一定要来。
“是我失职了。”季知行说道,哪怕他只管研发,公司开创至今一步未曾踏足也确实太离谱了。
许东阳搭住他的肩膀:“别这么说,公司能选在这么好的地方,还是沾了你的光。”
“啊?这地方算好吗?”季知行不解。
广陵市西部这一片地区相当荒僻,他一路过来就没见到什么像样的公司与工厂,大路两旁不是农田就是村宅。他以为许东阳之所以挑在这个地方建厂是为了节约成本。
“真挺好的!”许东阳说道,“这一片已经规划为工业园了,你一路过来有没有感觉路面等级特别高?看那边,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早就在建设了。”
他当初满市乱跑,到处找地皮建厂。后来建设局的人大概听说了这事,主动联系他,给他介绍了这么一块地方。
市政府对这个新的工业园寄予厚望,预定向入驻的公司提供一系列低息贷款、免租减租、退税免税的优惠政策,还有各种扶持补贴条款。
因此相中工业园的公司不知凡几,但市政府有心往高科技方向建设,因此设下准入门槛相当之高,很多公司都在明里暗里各种使劲儿,想啃一口政策扶持的馅饼。而这块馅饼自己砸到零重力公司头上了。
许东阳那时候还略微有些不安,特地去向主任请教。主任表示建设局主动伸出橄榄枝是因为零重力公司科技含量高、生产污染少,又有一个名头十分响亮的创始人。
有这样一家公司打头站,建设局就方便给其他有意入驻的公司划线了。意思就是这个工业园可是梧桐枝,想来的都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跟零重力公司一样的凤凰,跟科技只沾了点边的「麻雀」就别费劲了。
许东阳明白这点后才放心咬住这块天降馅饼,在建设局的牵头下向银行贷款,开足马力建厂生产。
季知行这才知道还有这回事:“好是好,就是你们这样天天来回跑太辛苦了。”
“没事!”许东阳很有干劲地一挥手,“熬过这学期就好了,到大四就能以创业的名义申请免课,到时候就轻松了。”
许东阳领着季知行参观了实验室、生产车间,又把他带到顶楼的办公室。
在那里,销售部门的人忙忙碌碌的,见许东阳和林朗陪着个年轻人上来,瞥了一眼就都认出这就是公司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三位创始人之一。
好多人都停下手中的事务,犹豫着不知道能不能过去要个签名或合照啥的,毕竟这可是华夏首位菲尔茨奖得主啊!
季知行见自己的存在干扰了大家工作,立马躲进许东阳办公室去了。
“几点开售啊?”季知行问道。
许东阳答道:“12点整!”这个时间工作党下班,学生党下课,基本都有空闲。
季知行掏出手机一看,就在五分钟后。
林朗盯着后台点击浏览量,心高高提起。虽然数据很美,但不能肯定有多少是有购买意向,有多少只是来吃瓜的。
其实他们本来也想搞个预售,但又怕给季知行招黑。虽然预售的做法已经很普遍了,但一些恰流量的无良媒体如果抓着这点不放的话,也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12:00瞬间,上架的一万件零重力座椅瞬间清空。
季知行都愣住了,好像他就眨了一下眼睛,10000这个数字就归0了。
林朗紧张兮兮地查看后台,生怕其实是出了什么bug。
等到办公室外传来销售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三人这才反应过来,相互击掌庆祝。
林朗兴奋得开始狼嚎,许东阳也是眉开眼笑。
首售如此顺利,预示着零重力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暂时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也是时候告别了。
季知行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想退出董事会。”
林朗瞬间像是被掐住了喉咙,嚎不出来了。许东阳也傻眼了。
“咱们公司眼看就要做大做强了,你这个时候退出?”
若是季知行在研发阶段退出还算可以理解,但最困难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现在工厂生产步入正轨,销售成绩也十分喜人。如今到了摘果子的收获时节,选在这个时候退出?!
林朗抬手试了试季知行的额温:“没发烧啊,你怎么会有这么脑子错乱的想法?”
许东阳心里倒是略有猜测。
季知行解释道:“你们知道的,我以后还是想专注学术搞科研。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既然公司已经步入正轨了,那我……”
林朗匆忙打断他的话:“零重力座椅后续还得继续升级呢,留在公司一样可以搞科研啊!”
季知行摇摇头:“升级可以靠易戥、晏如他们,或者再聘请专业的研究员,但这不是我想研究的方向。”
曾经,他也很投入零重力座椅的研发过程。但是,自研究所三日行后,他就一直在想自己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科研之路。虽然还未明确想法,但他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于国有利的。
听完季知行的话,林朗和许东阳都沉默了。
跟季知行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半,他们对季知行也算了解。在不必为生活所困之后,季知行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学习上。从研究所回来后,他就开始关注国家科技方面的进展与需求。
所以,如今季知行下这样的决定,其实也不是没有征兆。
“可是,你不觉得太可惜了吗?”许东阳问道。
奋斗了那么久,他们终于成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而季知行却想换条赛道从新来过。
破解NS方程获得菲尔茨奖听起来是很风光,但并不意味着季知行就能靠这项学术成果吃一辈子老本,肯定还得继续突破才能真正在学术界站稳脚跟。
因为季知行太年轻了,十年二十年后,当人们习惯于NS方程的应用,当新一代学生轻轻松松地地就能从教科书上获得NS方程的解法,那时候,NS方程带来的光环就会无限衰弱。
其实现在网上说酸话的也有,只是不成气候罢了。如果季知行此后没有任何突破,非议他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多。与其背负这样的压力,留在零重力公司坐拥基本无风险的收益,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稳妥的。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季知行拍了拍许东阳的肩膀,感谢他的好意,但他心意已决。
见劝不动季知行,许东阳叹着气说道:“那你就留着股份做大股东吧,咱们公司眼看就要上市了,现在减持那你前期的投入都能算打了水漂了。”
大股东啊,季知行有点不好意思,那基本就是白拿钱不干活,还有权利对董事会唧唧歪歪。
林朗快刀斩乱麻:“就这么决定吧,别磨磨蹭蹭了。”
“也行吧。”季知行说道,许东阳和林朗都那么诚恳,他再推拒就虚伪了。
交割好零重力公司的事,季知行就打算离开。
许东阳递过去一把伞:“带上吧,天气预报说12:30-15:15会下雨。”
“天气预报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精确了?”季知行话一出口,才意识到既然描述流体的NS方程已经有了通解,那以NS方程为数值算法而建立的天气预报模型当然就更精确了。
网络上因此感谢季知行的不在少数,如今天气预报的精确度能覆盖未来一整周,说哪天下雨那就肯定会下雨,说几点下雨,那误差基本不会超过一刻钟。大家都不必因为防备临时下雨而特地带把伞在身上了。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通过天气预报预测的雨量也能很好地安排浇地的时机,也不需要再紧张兮兮地赶在可能出现的暴雨之前连夜收割,也不会再出现晾晒的麦子被急雨淹了的可悲情况。
除了雨情之外,如今对于极端天气的预测也十分准确,避免了一些侥幸心理,也避免了很多强降雨、强风带来的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总而言之,有了精确的天气预报,大家安排生活、出行、劳作等活动都更自如了。
很多人但凡有因精准的天气预报受益的情况,都习惯在微愽超话例行公事一般发一句“感谢学霸!”
是的,季知行虽然不是娱乐圈的人,也不算什么公众人物,但在微愽已经有超话了。这个超话是一个锦鲤一般的存在,大家聚在这里大都是为了祈祷各类考试顺利过关、祈祷论文顺利过稿,还有偶尔交流一些季知行的新消息。
在季知行带着伞打车回广陵大学的路上,超话就出现了一条新帖。
《季知行婉拒所有名校offer,打算留在国内升学》
“真的假的?这样的选择有点不理智吧?”
“消息属实,我有一个朋友在广陵大学,他说全校都传遍了。”
“理解不能,学霸怎么想的?这么好的机会说拒就拒?”
“学霸的心思你别猜,人家考虑的角度可能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像燕大的俞竹藜一样,当初多少人劝他出国,他都不为所动。”
“我倒是庆幸季知行留下来了,不然难保将来又是一个尹希。”
“做尹希也没什么不好,人家现在在哈佛当教授呢。同样是数理天才,俞竹藜才只是助理教授,何其可悲。”
“其实都是个人选择,外人没立场说什么,但是尹希说的那句「不会回国,即使国外再乱也不会回」让人很不舒服,我记得他是公费留学的吧?”
“所以我更敬佩愿意留下来的季知行和俞竹藜。”
“敬佩是敬佩,但……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好的发展吧。”
“我说,别好像季知行做出了什么很大的牺牲一样,说不定他是有自知之明,不敢到真正的学术人才面前献丑呢。”
“坐看井底之蛙。”(地铁老人•jpg)
“懒得对线。”(多看一眼都算我输•jpg)
“我记得这个号,之前也好几次跳出来阴阳怪气的,跟季知行是有什么仇什么恨啊?”
看到这条评论,简西恨恨地摔了鼠标。什么仇什么恨?毁人前程算不算!
季知行当初明明没有必要做得那么绝,非要害他临毕业了再背个处分。连学位证书都拿不到,毕业后求职屡屡受挫,只能回老家托关系找了个勉强能糊口的国企临时工的工作。没有编制,在相亲市场就不吃香,一直相不到合意的对象。
种种不如意都拜季知行所赐,简西但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总要把季知行拉出来咒骂一回。也经常潜伏在这个超话,伺机发泄自己的不满。
可一开始还有人反驳他,后来就几乎都视而不见了,这就更叫他窝火。
正要继续输出,却看见右边列表的热搜出现了一条新词条:零重力座椅开售,后面还缀着个「爆」字。
简西的心重重地一跳,他一直不愿认真去想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每每想到零重力座椅的事总要安慰自己:季知行搞自己的NS方程去了,零重力座椅未必能顺利研发出来。
可现在……
简西死死地盯着那个词条看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点开。
词条内有很多媒体发布了相关新闻,因为是国内首位菲尔茨奖得主参与研发的项目,并且季知行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明里暗里植入广告,所以媒体们还是很关注零重力座椅的销售首秀的,甚至很多都早已写好了通稿,只等零重力公司一开售,就抢时间发布新闻。
评论区也相当热闹。
“一秒清空!谁买到了快贴上来让我吸吸欧气!”
“我的手速可是久经618、双11考验的啊!居然没抢到。”
“下一波什么时候开售啊?我看他们网店空空的啥也没有。”
“靠,盼了好几个月了,第一波居然只有那么一点点!”
“怎么可以只上一万件,呜呜呜——”
“好像产能就只有这样了,就看零重力公司会不会扩大生产线吧。”
“加价收购,有意的私我。”
一时间,网络到处都是没抢到零重力座椅的惋惜与怨气。还有知情者八卦零重力社的始末,大家吃瓜吃得不亦乐乎,很多人对9位零重力社成员如今的待遇羡慕不已。
“唉,我当初怎么就不报广陵大学呢,要不然说不定也能拿到船票。”(丧•jpg)
“说真的,机遇和能力一样重要!”
“我记得以前好像看过创社的照片,除了三个创始人,还有12位社员啊,这是中途退了3个?”
“这是……到手的机遇又溜走了?”
“哈哈哈,有人比我倒霉,突然就不丧了。”
“说真的,我很想采访一下那三个人现在什么心情。”
什么心情?纪素安倒扣手机,颓然地倒在床上。懊悔莫及也不足以形容他心情的万分之一,他明明也登上过那艘船的,可偏偏在启航前就自己跳船了……
他知道这怪不得别人,全怨自己当初太轻率、太自信,还有……太傲慢。当初他心里其实对季知行并不很服气,即使季知行获得了CUPT一等奖,他也并不觉得自己哪里输他了。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看待零重力社就难免挑剔,最后……
纪素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任由懊悔的情绪啃噬着他的心。
而网络另一端的简西痛苦得如钻心蚀骨一般,当初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如果范传朔早一步被抓,他未必会露馅,那现在零重力公司的超高待遇就有他一份了!
简西恨恨地捶键盘,嫉妒与不甘叫他越发地憎恨季知行,操起键盘在网上疯狂输出。
然而评论区太热闹了,他几次留评都很快就沉到下面去,连怼他的人也没有。过了一会儿,才出现一个新号,这个新号显然跟他立场一致,于是简西与他一唱一和,阴阳怪气得不亦乐乎。甚至觉得相见恨晚,还发了私信加上好友。
两人私聊了半天都觉得英雄所见略同,恨不得拜把子。又聊了一会儿,渐渐觉得对方意外地熟悉。
“你是……薛桦?”
“你是……简西?”
靠!简西突然觉得刚才辱骂季知行的激情瞬间消失了,原来……看不惯季知行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个曾经退社的人罢了。
薛桦也是五味杂陈,他毕业后过得比简西好一些,但跟他想象中璀璨得意的创业人生完全不一样。看见曾跟自己打擂台的零重力社大获成功,更是忌恨不已。
纪素安也注意到这两个孜孜不倦地阴阳怪气的号,他毕竟是计算机学院的,很轻松就查到了两个号的IP,立刻判断出这两个号就是薛桦和简西。
呵,两个loser,在现实中翻不起浪来,只能在网上当键盘侠罢了。他可不能与这样的人为伍,顺手点了举报,纪素安振作起来,到图书馆去了。
作者有话说:
上京前交代一下零重力座椅的后续,那两个反派后面也不会有什么恶心人的戏份,大家不用担心哈——
第67章
过了几天, 阎安瑾再一次电召季知行去办公室,然后递给他一张纸。
“给,你看看。”
季知行接过一看, 纸上列着表格,写着他校一些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
季知行觉得,如果他是去正式读研的,那完全可以毫不客气地挑选。但他毕竟只是去见习的, 也说不准能待多久, 所以并不希望阎教授因此欠太多人情。
他问道:“老师,您和哪位教授私交比较好啊?”
阎安瑾明白季知行这么问不是怕没人关照, 而是怕他为难, 宽慰道:“你不用有心里负担,他们得知菲尔茨奖得主有游学的意愿,都很欢迎你去。”
季知行将最左列的人名扫了一遍, 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高霄。
他还记得当初在CUPT竞赛答辩会场上遇见过这位教授,言谈间跟阎教授很熟稔的样子。而且先前阎教授帮他规避论文投稿学术歧视的问题,好像也是委托这位高霄教授。可见,两人确实关系匪浅。
季知行也没多看其他人的科研方向就下了决定:“去高霄教授那里合适吗?”
“可以。”阎安瑾也没有啰嗦, 虽然明白季知行选择高霄不一定是因为对他的科研方向感兴趣, 但高霄的项目确实都不错, 实验室规格也高, 项目运作成熟,季知行在他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因为不是公对公, 纯粹是私人联系,所以事情安排得很快。季知行当天晚上收拾行李, 第二天就包袱款款去机场了。
两个小时后, 飞机在首都落地。
季知行走到出站口就开始左右张望, 高霄教授之前表示会派人来接他。然后,他就在航站楼大厅看到了一块……五光十色的LED灯牌。
那块灯牌呈长方形,中间是硕大的「季知行」三个字,每道笔画颜色都各不相同,胡里花俏的。周边一溜的小灯泡闪啊闪啊,比景区的射灯还要五彩缤纷。总而言之,视觉效果是季知行本人这辈子都不曾有过的活泼。
季知行原地愣住2秒,然后迅速闪避到一根大立柱后面。天啊!他以为校长的大红花品味已经够社死了,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
他小心谨慎地探头观察,那块灯牌太耀眼了,以至于他第一眼完全忽略了举灯牌的人。那个男人把大半张脸藏在灯牌后面,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珠子滴溜溜转,高频次扫视全场。
这块灯牌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来来去去的路人无不含笑而过。小孩子们被大人牵着往前走了很远还频频回头张望,连久别重逢的小情侣也顾不得流着泪深情相拥了,指着那块灯牌发自内心地露出笑容。
季知行躲在立柱后犹豫啊、踌躇啊,磨磨蹭蹭地还是无法鼓起勇气迎男而上。
不过,他这么一下一下地探头很快就被那双雷达眼抓到了痕迹。当那块灯牌狂奔而来时,季知行全靠顽强的毅力才能克制自己不当场转身就跑。
“快!送你的!”那人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万恶之源塞到季知行怀里,然后一把捞过旁边的行李箱,“行李我来拿吧,不用谢!”
……我真是谢谢你了。季知行把那块灯牌反过来靠着立柱,这才觉得聚焦到自己身上的吃瓜目光渐渐散开。
那人也松了口气,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才想起自我介绍:“大佬你好,我是高教授的研究生邓廹,他老人家特派我来接你,咱这就上路吧?”
季知行摆摆手:“大佬不敢当,叫我名字就好。那什么……这个灯牌怎么关?”总不能这么扛着一路走吧?
邓廹简直欲语泪先流:“我就是这么一路扛过来的!没开关!”
昨天,导师把他叫出实验室,说要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机场接新出炉的菲尔茨奖得主。
他欣然接受任务,接个人嘛那还不简单?不过导师后来的叮嘱叫他有不祥之感。
“一路上但凡有人问起,就说是隔壁水木大的!”
导师一击即退,迅速不见人影,都没留给他多问一句的机会。第二天一早就有广告店的人送来一块灯牌,他才知道原来接人还得带上这么个社死装备。
要是平常他就抱着导师的大腿痛哭流涕胡搅蛮缠把这任务拒了,可他刚被评为实验室摸鱼TOP1,最近都夹着尾巴卖乖呢,就没好意思太放飞自我。
他知道这其实是导师因为他摸鱼故意这么不痛不痒地罚他一下,也只好咬牙豁出去脸来接人了。
季知行简直哭笑不得,不过现在接到人,这块灯牌就完成任务可以下岗了。他弯下腰对着灯牌背板观察了一会儿,从边缝可以看见里头的电线。
他对邓廹说道:“能借用一下眼镜吗?”他身上没有别的工具,连把钥匙也没有。
“可以啊。”邓廹摘下眼镜递过去,世界瞬间模糊了,但还五彩斑斓着——那块灯牌即使面朝立柱也仍然倔强地光耀四方!
他模模糊糊地看季知行好像握着他的眼镜腿沿着灯牌挑来划去,过了一会儿,世界复归朴素。接过眼镜戴起一看,灯牌沿边缝隙被扯出来一根电线。这根线应该就是连接电池的,线断了灯牌也就不发亮了。
没了璀璨的灯光,那块灯牌也就不那么惹人注意了。季知行又反过来绑在行李箱上,社死危机完美解除。
两人双双松了口气,这才往外走。
上了出租车,邓廹一下子打开话匣子,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实验室的情况都告诉季知行,虽然侧重点是各位同门的八卦。
“你见着叶诗的时候千万离他远点,他这几天练叶问蹲已经走火入魔了,蹲厕屙屎也要争分夺秒地练,以他的水平怎么可能不摔进粪坑嘛……”
季知行边听边笑,以不速之客的身份来到一个新环境,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担心实验室的人不好相处。见着邓廹,听着他讲述的那些八卦,他才放下心来,高霄教授实验室里果然都是些有趣的人。
虽然在邓廹嘴里,好像这些同门包括他自己都很不靠谱的样子。但季知行事先了解过,知道高霄教授的实验室是相当受企业欢迎的,无数甲方捧着钱求着做项目,还得等高霄教授挑拣。可见不仅高霄教授牛,手下的硕博们也很牛。
邓廹讲八卦讲得眉飞色舞、声情并茂,话题又转到导师身上。
“你不知道,导师可狡猾啦!先前叫我们填什么□□表,我还以为单纯就是应付学校用的材料呢,没想到暗藏玄机!”
他说着打开手机,找出那份□□表给季知行看:“看得出什么来吗?”
季知行接过一看,手机屏幕显示着一份表格,就是很正常的选择打钩题。
左列是姓名,最上面一行是「最想和谁一起做实验」「最想和谁搭档分析数据」「最想和谁一起打游戏」之类的栏目。
啊!季知行明白了,这份表格统计出来,“最想和谁一起娱乐”栏目得分最高而其他项得分低的就是实验室里最先进的摸鱼分子!
“对咯!”邓廹一拍大腿,“导师靠这张表就摸清了实验室的地下摸鱼网!”
他力压众人拿到了全组第一名,成为实验室当之无愧的鱼王!虽然导师其实也没说什么,但他这几天见到导师还是很自觉地溜着边走,今天终于遭到报应了。
邓廹嘴了一句导师狡猾,就开始吹嘘他的丰功伟绩,又说道:“你知道实验室现在主要在做什么项目吗?”
季知行摇摇头,他只了解大概方向。
邓廹眉毛乱飞,得意地说道:“可有意思啦,是隔空取物!”
啊?季知行一时没反应过来,「隔空取物」这个词只能让他想到魔术或奇门遁甲之类的道家秘术。
邓廹伸手比划:“就是像飞碟光束那样把人吸上去的技术!”
出租车司机不禁扫了车内后视镜一眼,本来以为真是燕大高材生呢,没想到原来是神经病。
但是季知行明白了:“光镊?量子操纵?”
邓廹打了个响指:“没错!”
那确实挺有意思的,季知行想。就像《星际迷航》里的那种牵引光束一样,如果能实现「隔空取物」,那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
医生不用切开表层皮肤筋肉就能对病变的器官进行手术,宇航员不用出舱就可以远程采集样本,甚至军舰的点防御也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完成,相当于另类的能量护盾。
如果推广到日常生活中,那懒人不用下床就能拿到手机充电器……
季知行对这个项目挺感兴趣的,他问道:“现在实验做到什么阶段了?”
邓廹两手一摊:“一年多了也只能算刚起步,适用范围只在微米级别,而且只能利用贝塞尔光束、多普勒光束来实现。”
季知行沉思,微米啊?那比头发丝直径还小几十倍呢。
而且利用贝塞尔光束、多普勒光束只能是靠改变聚焦点来实现移动,那就肯定会产生加热效应。微米级别的加热可以忽略,但如果用这种技术来传输大尺度的物体,比如人,从动量守恒的角度估算一下,人被移动之前早就因高度聚集的光束而气化了。
聊着项目进度与技术,季知行觉得一路上没花多少时间就到燕大了。
一下车,邓廹就说道:“咱们现在先去行政楼办手续吧,住宿、门禁、餐卡什么的。导师刚刚给我发信息了,他也正好在行政楼办事,现在过去刚好能碰上他。”
季知行自然没意见,到了行政楼,第一站是办公室,高霄教授正在里头对着几份文件签名。
邓廹冲到导师面前敬了个礼:“报告,幸不辱命!”
高霄抬头,大发慈悲地一挥手:“行了,摸鱼之罪一笔勾销,他的手续你去代办吧。”
他又对季知行招手:“小季你过来。”
季知行上前问了个好。
高霄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想到年轻时候的老阎,不由笑了出来。
“哈哈哈,灯牌有意思吧。叫你小子先前推三阻四地不肯来,不整你一下难消我心头之恨!”说着又哈哈大笑。
季知行也笑了,虽然在机场很社死,但好歹没有社死太久,现在想想也算有趣,算是免费体验一次海底捞的生日服务吧。
燕大的办公室主任姓祝,他见高霄教授待这个年轻人很亲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越看越眼熟。
“哎呀,这不是季知行吗!”
季知行转头看向祝主任:“主任好。”
对于华夏首位菲尔茨奖得主,祝主任还是很客气的,他问道:“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协助吗?”
高霄抢答:“他来办转学手续的。”
“啊?真的?”祝主任大吃一惊,激动得窜到文件柜打算取相关表格。
“呃……教授、主任!”季知行伸出尔康手,“我只是来游学的。”
高霄笑哈哈地说道:“游学完你肯定就愿意留下来了,现在把手续一道办了,省得以后费事。”
“我跟阎教授说好了的。”季知行拿这样的老顽童没办法,只能祭出阎教授这面大旗。
祝主任这才知道被高霄耍了,他埋怨道:“叫我白高兴一场。”
他跟季知行寒暄了一会儿,邓廹就办了一圈手续回来了。
季知行谢过他,又问道:“教授,请问我什么时候去您那儿报道?”
“明天就去吧,待会叫邓廹带你到处认认地方。”高霄说道,他虽然很想问问老阎在广陵大学的近况,不过也不急于一时。
季知行见高霄教授手上还捏着几份文件,就跟他道别了。
邓廹先带他到宿舍放行李,又带他认食堂,然后是实验室。
实验室坐落在燕大东北角。
“看!”邓廹指着一栋五层的白色建筑,“那一整栋楼都是导师的实验室。咱们最主要的实验室在一楼,其他几层都是做各自的课题和商业项目的。”
临近中午,实验室已经没什么人了,邓廹领着他走马观花地随便看了看。
季知行直观感觉就是财大气粗,各种尖端仪器加起来起码好几个亿。
在燕大的第一天,季知行是在学习中度过的。量子物理方面的知识他涉猎得不多,别说参与实验,光是要看懂就得大量地填补知识短板。
作者有话说:
第68章
“科学是严谨的, 但不一定要严肃。我希望你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融入这个实验室,和我们一起玩儿。”
这是季知行进实验室的第一天, 高霄教授告诉他的话。
这个实验室的气氛确实很活泼,硕博们都在享受科研的乐趣。
以往在阎教授实验室和零重力实验室,工作时间往往只能听到实验操作声、机器运行声,搭档之间交流数据与方案也会控制音量。
但在高霄教授的实验室, 「控制音量」这四个字是不存在的, 谁做出什么精彩的实验反应、得出什么有效的实验数据恨不得呼唤所有人都来瞻仰他的杰作,然后跪下唱征服。
季知行一开始有点不适应这种吵吵嚷嚷的氛围, 他简直怀疑物理学生中最活蹦乱跳的那一拨都聚集在这里了。
不过后来他观察到, 大家并不是全然没有分寸地胡乱嬉闹,而是将「张弛有度」四个字融入实验节奏中。实验方案统筹规划清晰合理,实验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 把效率放在首位,而不是刻意突出苦干。
季知行欣赏这种效率至上、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他也将劳逸结合做得不错。
在第四阶段, 「综合能力」任务是在第三阶段「全息游戏」的基础上加入解题闯关的环节, 既能开动脑子又能充分锻炼身体——劳逸结合get!
而「综合课程」所提供的知识课程超级丰富, 并且是把知识的海洋全都抽干水分, 只留下海床的金矿等着他去淘金。所以,虽然汲取新知识确实很费脑, 但也令人感到愉悦——劳逸结合get!
但是,在邓廹等人看来, 季知行过得就像苦行僧一样, 在通往知识巅峰的漫漫征途上无休无尽地跋涉。
“太枯燥!太不人道了!”私下里, 在宿舍讨论起季知行的时候,邓廹这么说道,“叫我过这样的日子,我宁愿找根面条一头吊死!”
“但是他显然乐在其中。”叶诗一边练着叶问蹲一边说道,“就像我一样,虽然摔得浑身酸痛,但是……哎哟我艹!”
“哈哈哈!你那叫自讨苦吃,要么就是有什么特殊嗜好,少碰瓷季知行!”邓廹吐槽道。
叶诗一边龇牙咧嘴地爬起来一边说道:“说真的,我有点不知道怎么跟他相处。”
菲尔茨奖太高大上太遥远了,遥远得就像外星球上的事,在「外星人」面前他总觉得有点束手束脚的。
邓廹把下巴支在椅背上看叶诗继续蹲,大大咧咧地说道:“有啥为难的,人家多谦虚的。”季知行当然有拽上天的资本,但谦虚的人总是叫人心生好感。
他第一天进实验室就表示自己只是个本科生,虽然在流体力学方面略有些心得,但在量子力学的领域基本就是个门外汉。
叶诗捏起兰花指模仿林黛玉说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说完又继续蹲:“道理是不是一样的?人家谦虚一下你还当真啊。别的不说,本科阶段也有量子力学的课程啊。”
“他本科,你博士,在量子力学方面你有什么好怕的?”邓廹一向粗线条,对叶诗千回百转的心思理解不能。
“本科就拿菲尔茨奖更可怕好不好!”叶诗说着又摔了一回。
虽然本科生拿诺贝尔奖的也有一个,但那位田中耕一能发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基本只是因为一次操作失误,连他自己都压力山大不停地自我怀疑:为什么一个电子工学专业毕业的普通电气工程师能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季知行不一样,他获得的荣誉源自于对NS方程的破解。
NS方程有多难呢?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在临终前说过一句话:“当我见到上帝后,我一定要问他两个问题,什么是相对论?什么是湍流?我相信,上帝大概也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即使季知行拿哈利波特里的福灵剂当水灌也不可能因为失误而破解NS方程。
所以,季知行的实力确实很硬核。哪怕他如今在量子力学方面可能确实存在短板,但叶诗还是不敢在他面前充大瓣蒜。
实验室其他人多少也有这样的顾虑,不知道怎么拿捏跟季知行相处的分寸。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越是明白NS方程有多难就越是不敢托大,没谁好意思大言不惭地教导季知行。
只有邓廹一根肠子通到底,也可能是接机时一起社死的交情叫他觉得季知行并不遥远,经常跟季知行勾肩搭背的。
季知行在实验室待了一个月,秉持着多听多看少打扰的原则,基本就是在一旁默默地参观学习。然后晚上回到宿舍针对白天看到的实验细节自己复盘,补缺补漏。
高霄教授也并不急着叫季知行上手做实验,任由他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给了他充分的自主权。当然,为了叫季知行尽快跟大家打成一片,也给他在办公室安排了一个工位。
这个工位叫邓廹垂涎不已,因为他自己的工位就在门口,约等于中小学教室讲桌旁边的「左右护法」,能坐在那两个VIP专座的都是老师放在眼皮子底下以便随时镇压的学生。
当初,导师钦点他为实验室的门面担当,亲自在靠门口的地方画了一个圈,把他的工位安排在那里。从此他就过上了无险可守、提心吊胆的摸鱼(划掉)科研生活。
虽然他切老板键能切得跟触电一样快,但架不住导师以有心算无心,总是鸟悄儿进来,然后若无其事地从他身边经过,害他每每深陷于「被抓」和「没被抓」的叠加态——就像那只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的猫。
倒不是他一整天光想着摸鱼,但谁敢保证自己上班上课一整天都专心致志不摸手机不开小差的站出来我看看!
所以,这个位置确非常人可以驾驭啊!邓廹深以为苦,对季知行那个易守难攻的堡垒羡慕得口水与泪水俱下。
办公室最里面,季知行背靠着墙正对着电脑读文献做笔记。
科研圈有句玩笑话: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高霄教授也要求学生们实验和文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大家通常会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脑子还冷静的时候,在办公室里读文献或整理实验资料。
季知行虽然有学习系统里的知识宝库,但当然也需要及时补充阅读各大期刊的论文以掌握科研领域的发展脉络、追踪同类课题的研究动态。
在三级升四级时,季知行同样要求系统对他的大脑进行扫描,最突出的结论是他现在左右脑的连通性是常人的3倍,能高速交换信息,不断进行多线程多任务处理。所以他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效率相当之高。
文献篇目并不是高霄教授指定的,而是大家根据需要自己去搜索去分析。每周的组会上,高霄教授会随机点几个学生把上一周看的文献解析一遍。
每当遇到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季知行就会记下来,回去再补充阅读。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结合文献与系统里的课程,算是初步摸清了量子物理的大概脉络与实验室科研方向涉及到的基本知识。
季知行进实验室第二个月第一周的组会上,高霄教授终于点到他的名字。
“来!知行,叫他们见识见识!”
面对18双审视的眼睛,季知行也不怯场,走到前面将优盘插进多媒体设备里,然后几次双击,打开了一份PPT。
哇哦!邓廹在心里小小地尖叫了一声。季知行打开的那个文件夹里有精读和泛读两个子文件夹,点开的精读文件夹里就有17篇文献。而他刚才分明看见上层文件夹写着上一周的日期,也就是说季知行上周精读的文献就有17篇,而泛读的数量不清楚,但估计也不会比精读的少。
邓廹默默无语两行泪,他平均两三天一篇,叶诗这个博士一天最多也只能看一篇,而季知行这是什么离谱的阅读效率?!
邓廹能看到的,其他人当然也看到了,都在心里暗暗咋舌。这要是换成他们实验室里其他人,他们当场就要开始起哄说是面子工程。但站那上面的是季知行,大家对这种阅读效率就有三分相信七分怀疑。
在用大部分时间旁观实验之外,还能平均一天精读两三篇、泛读N篇,季知行是真的看明白那些论文了吗?要是NS方程相关的那他们肯定相信,可这是他亲口说过没什么基础的量子物理啊!
季知行解析的第一篇论文是《Photon squeezing coherent state manipulation of quantum states in anti bunching light field》,即《反聚束光场量子态的减光子压缩相干态操纵》。这是上个月发表在《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的论文。
“首先,本文的核心是通过操作光子湮灭算符构造了减光子压缩相干态,在反聚束效应的实验环境下利用HBT装置测量该制备光场的二阶关联函数……”
“实验引入非高斯性的方法,利用归一化诱导扣除一定数量的光子,数值模拟证实此态可以增强纠缠和隐形传态保真度……”
所有人的眼神由将信将疑渐渐变为震惊,从季知行的讲述与解析完全可以看出他对论文领悟之深。
最开始总结的论文核心也就罢了,毕竟即使是文科生,如果拿理科论文当阅读题做也能归纳出中心思想。但后面对实验的分析就很考验物理素质了。
举凡条件设置、变量设置以及工况设置都解析得仿佛历历在目,论文中反映试验结果的各种散点图、MAP图、拟合曲线图也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当季知行讲完一篇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高霄教授点点其他人又点点季知行,虽然没有直说,但那意思就是“看看别人家的学生吧啦吧啦……”
他好像还生怕大家不够服气,又对季知行说道:“你再具体讲讲实验方案。”
大家看季知行立马带着同情,从论文结果倒推实验方案,那相当于给人一瓶饮料,叫人喝完了倒推这瓶饮料的全部生产工艺。
如果论文里有描述还罢了,但这篇论文明显因篇幅所限仅保留研究方法而略去了实验方案。导师叫季知行讲实验方案真的不是在为难他吗?以前在组会上也没问过这么难的问题啊!
季知行倒不觉得有什么好为难的,这篇论文的内容并不算太深奥,他对自己的水平心里有数,超出他知识面太多的论文他只是浏览泛读,留待以后学得深了再精读。而现阶段挑出来精读的都是符合他当前理解能力的。
优秀的学习能力与长期培养出来的自学习惯使得他在读论文时总爱将每个概念吃透个三四层。所以实验方案部分虽然没有做成PPT,但他稍微回想了一下仍然能侃侃而谈。
“第一步,数值模拟得到二阶光子关联与其理论值,通过简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为χ2的晶体制备本文所要操纵的反超聚束光场;第二步,通过二阶关联函数定义计算与无损分束器可分辨压缩真空态光场最大理论压缩参数……”
季知行将他倒推的实验方案分六步讲完,然后总结道:“因为需要综合考虑作者实验室中压缩参数、背景光噪和探测系统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倒推的实验方案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仅供参考。”
邓廹觉得季知行实在太谦虚了,他甚至觉得即使叫原作者来讲,差不多也就这个程度了。其他人也有同感,于是又一次给季知行献上了热烈的掌声和膝盖。
因为时间关系,季知行讲完一篇论文后,组会就结束了。
目送高霄教授离开,邓廹立刻窜到季知行身边:“大佬,救救孩子吧!”
他说着把头顶亮给季知行看:“看见这道发缝了吗?我才芳龄24,不想做裘千尺啊!”
季知行哭笑不得地说道:“还好啦,不到半公分。”
邓廹看了看季知行乌黑茂密的头发,生怕他因无法感同身受而不能怜悯自己的苦处,奔回自己的工位捧来几缕青丝。
“看看!看看!这是一周的量,我都没舍得扔……”
呃……这落发量还真挺壮观的。季知行现在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想起自己狂薅头发的曾经,也担心过自己是不是将来也无法逃离地中海的魔咒,所以对邓廹还是很同情的。
邓廹说什么都要请季知行去学校外面撮一顿,季知行没拒绝,叶诗也跟去了。
菜端上来吃了几口,邓廹才开始大话曾经。
“很久以前,我是多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啊!”
从小学到高中,他上课睡觉下课打球,回家唯一的作业就是玩游戏,临考前翻翻课本就能考第一。那时候「天才」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他本来以为这个词会一辈子焊死在他脑袋上,可上了大学尤其还是读的物理专业,他就发觉过去的那套不那么灵光了。
本一还在中游,本二低空飘过,本三差点挂科,他毕竟还是有理想的,奋发了一年终于顺利上岸,拜入高霄教授门下。
要知道,高霄教授差不多可以算是燕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了。性格诙谐,经费宽裕,科研能力强,对学生也大方,差不多就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导师,想拜入他门下的不知凡几。可条件好自然标准高,高霄教授每年也就收两个博士、三四个硕士罢了。
邓廹那时候其实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没想到真的过了。他一度兴奋得恨不得为导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事实是残酷的。
十几年来,他基本都在靠自己的天赋解决问题。即使大四那一年还算努力,但他仍然没有培养出静下心阅读文献的好习惯。
所以,每每面对电脑读文献,读没读进去不知道,反正总能在屏幕前收获一箩筐的落发。
在硕博阶段,不读文献不读专业书籍是学不到什么的,导师可不会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喂到嘴巴里去。
他努力过,但很痛苦,以往对知识的轻慢终于叫他遭了报应。
“我真的,有时候看完了简直等于白看。”邓廹站起来开始模仿营销号讲废话,“读论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量子物理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读论文其实就是读量子物理的论文,大家可能会很惊讶为什么会读量子物理的论文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邓廹表演完废话文学就坐回去继续演绎苦情剧经典镜头之痛苦抱头:“所以,在我阳光明媚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焦虑而破碎的心……”
“呕!”叶诗忍不住干呕,“你叙述就叙述!别抒情!”
季知行明白邓廹的困境了,“坐不住,记不住,想不通”,这是很多人读文献时的痛点。他挺喜欢邓廹的性情的,而且这个月来邓廹也给了他很多帮助,于是主动说道:
“需要我帮什么呢?”其实他也猜到了,无非就是讲论文。
果然,邓廹双手合十,拜托季知行:“以后有空的话能带我看论文吗?”
“可以啊。”季知行欣然应允,他特别愿意看人努力学习。
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他不能与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们相提并论,但也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粒两粒的火种燃烧得更旺盛些。
经过商量,两人商定了论文讲解方案。邓廹每两天挑一份他需要的论文交给季知行,第一天他自己先读一遍,第二天再听季知行解析。
一开始是一对一授课,后来叶诗也加入旁听。
他虽然是博士,但读文献的能力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毕竟这世上没有哪个老师专门会开一堂课教导学生如何去读文献,硕导、博导们往往只起一个「师傅领进门」的作用,大家只能「修行在个人」。
况且季知行讲得真的很好,从论文的核心成果到研究方法,从理论基础到实验方案,都解析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叫人一听就脑门一亮,觉得眼前突然明朗了。
而且他除了解析论文本身,也会适当地旁征博引,分析参考文献,同时也不吝于分享自己钻研文献的方法。
这种能有效抓住关键、能层层深入的阅读方法是很宝贵的,很多人直到毕业也未必能学会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精读文献。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渐渐地,旁听的人越来越多,连其他导师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量子物理毕竟是物理学的前沿热点,学物理的硕博们主攻量子物理的不在少数,所以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定期聚集到办公室听季知行解析论文的就有二十几个人了。
高霄教授发话,让季知行不必拘泥于他们实验室的科研方向,举凡量子物理相关的文献都可以多看看,好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所以后来,来旁听的人就商量着轮流挑论文请季知行解析。
季知行并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反而觉得受益匪浅。给别人讲论文其实正是在践行「费曼学习法」。通过教会别人,高效倒逼自己主动学习,从而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入更透彻。
就如当初在期末补习班,他在讲题时突然得到打通三套算法的灵感。这段时间因为要定期解析各种论文,他不仅逼着自己迅速深耕量子物理,还得到了很多启发。
又过了一段时间,实验室的办公室已经挤不下那么多人了。
祝主任闻讯,特地给季知行安排了一间专用教室。一开始是三四十座的小型研讨室,后来又换成梯形教室,并在官网上线了「一起读文献」预约模块,方便季知行备课与管理课堂。
季知行站在讲台上指着论文配图解析道:“从这张图曲线的变化与散点的占比程度可以看出……”
他看着座无虚席的教室,突然反应过来,怎么好像莫名其妙地他就开始在燕大上课了?
作者有话说:
第69章
“所以, 就这篇论文的结论而言,《量子共振隧穿三极管的环形陈绝缘体器件研究》《Preparation of quantum materials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topology》这两篇论文,还有Annual Reviews本月发表的综述是比较合适的拓展阅读材料, 我已发送到公共邮箱,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下载。”
在季知行宣布下课后,像往常一样,立刻有学生在讲台前排队, 请季知行解疑答惑。
“季老师, 刚才讲到实现量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部分时,我有一点不明白, 如何在太赫兹量子器件上对量子态进行有效制备和操控呢?”
“这一点你可以参考上周《Nature》发布的那篇《Photoelectr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for terahertz quantum devices》, 里面有提到两种太赫兹量子器件的最新进展。简单来说,就是在亚波长尺度上实现多光子纠缠态……”
排在第二位的梁岑抱着笔记本暗暗咋舌,每次都是这样, 好像不管问什么问题,季知行都能旁征博引,立刻联系到合适的相关文献并给出答案。真想钻到他的电脑里看看,他到底看了多少文献, 以至于能够这么应对自如。
眼看前一个人已经问完了, 梁岑赶紧上前, 摊开笔记本问道:“季老师……”
这声「季老师」他叫得心甘情愿, 所有来听课的学生也是。
其实一开始大家多少有点别扭,他们都是燕大的硕博, 授课的却是广陵大学的本科生。季知行有破解NS方程的成就、有菲尔茨奖的荣誉加身,燕大的学生佩服归佩服, 仰望归仰望, 但也自有一股傲气。
以往来燕大演讲的名士, 若是徒有其名的草包,不管那人多有声望,燕大学生也敢于提出质疑或当场将他轰下台。
所以,季知行的名声与荣誉并不能为他赢得燕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真正叫所有来听课的人都心服口服地称一声「季老师」是因为他对论文学术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洞见。
花了半个小时解决了所有问题,季知行收拾笔记本走出教室,却见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口踌躇不前。他定睛一看,是俞竹藜。
“请问,是有什么事吗?”季知行主动搭话,一是因为他感佩于俞竹藜弃普林斯顿offer而留在国内的选择,二是他知道俞竹藜比他还社恐,站在这里徘徊就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
俞竹藜这才挪到季知行跟前,腼腆地开口:“就是……能麻烦你指导我的论文吗?”
季知行连连摆手:“看看还行,不敢当「指导」二字!”
俞竹藜25岁就博士毕业了,如今在燕大任教,他才是正儿八经的老师。而且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偏微分方程。在这个领域,除了NS方程,季知行哪敢在其他方面大放厥词?
俞竹藜也没多说,直接将手里打印出来的论文递过去。
季知行接过一看,原来真是NS方程。
年初他破解了NS方程,近来各大期刊上应用NS方程通解的论文已经接二连三地层出叠见了。而且因为审稿周期所限,肯定还有很多论文在各大期刊的编辑邮箱里排队,但这还是他亲眼看到的第一篇。
他略扫了一眼摘要,惊讶地抬头:“你解决了晴空湍流?”
俞竹藜还是这么腼腆地点头:“或许是。”
“我可以带回去看吗?”季知行问道,这一时半会儿肯定是看不完的。
俞竹藜点点头,张了张嘴憋出一个「谢谢」,然后转身就走。
季知行觉得比起俞竹藜,自己简直都能算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了。
他先前有机会的时候就到处蹭课,也去听过俞竹藜的课。俞竹藜的课含金量很高,授课方式是他最爱的那种没有半句废话的言简意赅。就是确实太社恐了,上课从头到尾都对着黑板滔滔不绝、下笔不休,绝不多给台下学生一个眼神。
回到宿舍,季知行没有像平常那样直接开始学习系统课程,而是打开俞竹藜的论文细读。
「晴空湍流」是航空业的梦魇,是飞机的「隐形杀手」。
所谓的「晴空湍流」就是天气晴朗时空中突然出现的湍流,成因通常是冷暖空气交汇或气流切变不稳定,湍流内部往往呈现海浪特征的垂直波动。
比海船遭遇风浪更糟糕的是,由于晴空湍流是气团相遇而造成,又多半没有云,所以肉眼无法直接观测,机载雷达也难以探测,因此对飞行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
比如,曾经有一架由悉尼飞往广州的CZ322航班,途径菲律宾上空突遇晴空湍流,飞机被突然急速上抛又遽降十几米,机上有20多名乘客及机组成员头部或颈部受伤。
但这已经算幸运的。
1966年,英国海外航空911航班从日本羽田国际机场起飞,途径富士山上空时飞机突然剧烈地颠簸,飞机尾舵、升降舵都瞬间断裂,机翼下的四个引擎也一个接一个地脱落,最后飞机坠毁,124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正是因为遭遇了晴空湍流。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在非致命的飞行事故中,晴空湍流是造成旅客和机组人员受伤的最大原因。但在NS方程被破解以前,人们只能在理想化的情况下对晴空湍流进行探测与分析,但无法实际辅助高空中的飞机及时规避。
所以,俞竹藜这篇论文的方法研究如果没有逻辑错误,那对飞行安全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
季知行读透论文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他再一次感叹,学习能力的提升真的能全面提高效率。若是在一级阶段,这篇论文他非得花一整天才能看完,然后还得花四五天才能理解。
第二天,他按照论文末页留下的号码加了俞竹藜,给他发了条信息。
“以我个人的浅见,论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无可挑剔,就是对流层曲线图有一处单位失误。(图片)”
不久,俞竹藜就回信息了,内容是相当简短的两个字:“谢谢。”
过了两分钟,这条信息被撤回,对话框里出现一条新信息:“谢谢你!”
季知行觉得俞竹藜在那两分钟内可能捏着手机一直纠结着怎么表达感谢,也就没有再回一句「不客气」,不然社恐人士肯定又会继续纠结要不要回复、怎么回复。
结束了跟俞竹藜的沟通,季知行就接到了主任的电话。
“知行啊,我听说你在燕大开始上课啦?”电话那头,朱仁的声音带着几分忧心。
季知行回答道:“也不算上课,就是讲讲论文。”
朱仁痛心疾首地说道:“你可千万不要上当啊!”
“上当?”季知行不明白,“上什么当?”
“我跟你说,近期燕大一定会跟你表示要破格聘用你,我估计顶了天也就是助理教授,你可千万不要答应!”朱仁说着狠狠地一拍大腿。
自从季知行上京后,他就一直很关注他在燕大的学习活动。但是最近广陵大学迎来了上级部门的检查,这关系着经费划拨,事关重大,所以他最近都在为迎检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对季知行那边的消息就疏忽了。
没想到顺利送走上级部门后,他就听说燕大官网上线了季知行的课程预约模块。
他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燕大对季知行菲尔茨奖得主的身份也眼馋得很,这样一位蜚声国际的学者对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拉高学校在世界大学中的综合排名相当地有好处。
可燕大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高校自然是心高气傲的,生怕直接聘用季知行显得太谄媚了,因为不管怎么说,季知行毕竟只有本科学历,而燕大外聘教授向来是非博士与博士后不要的。
所以,为了挽尊,他们促成了季知行在燕大上课的既成事实,接下来肯定就要表示因季知行的学识与课堂口碑而「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主任,您会不会……”季知行把「想太多了」吞回去,换了个委婉一点的词,“您是不是多虑了?我给大家讲论文其实完全只是出于偶然。”
朱仁又是重重地一拍大腿,急切地说道:“燕大就是抓住这个「偶然」顺水推小船啊!即使没有讲论文这回事,他们肯定也会制造别的「偶然」的!”
“知行啊!”朱仁放缓了语气,推心置腹地说道,“绝不是我或广陵大学要拦着你的青云路,只是以燕大的行事作风,碍于学历肯定不会直接给你教授职位,顶了天就是个助理教授。”
“俞竹藜你知道吧?人家还是博士呢,学术水平也高,就因为没有留学经历,在燕大起步才只是助理教授,这一级一级往上升得多少年才能到教授?”
“还记得咱们校长的承诺吗?硕博连读后你若愿意留校,直接出任教授!我估计燕大就是因为知道这事所以想抢时间先扣住你!”
最后,朱仁表达了对季知行游学生活的关心,也表达了对他早日回归母校的期盼,然后就表示不耽误季知行休息了。
挂掉电话后,季知行看着手机沉默半晌,其实他还是觉得主任想太多了。结果当天,祝主任就带着聘书到实验楼办公室来了。
祝主任对季知行表示这段时间辛苦他了,然后展开手上的聘书说道:“学校研究决定,破格聘用你为助理教授,不知你意下如何?”
主任真是料事如神啊,季知行心想,他开口婉拒:“抱歉,现阶段我还是想专心学业。”
“你可能有所误会,「助理教授」并不是「教授助理」的意思,职级仅仅比副教授低一级。”祝主任说着,又举了个例子,“比如,华夏在白头鹰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一般也只有3%的人能够在他国高校取得这个职位。”
这个例子反而叫季知行听得皱眉,他拒绝祝主任并非因为职位高低,只是对他来说,当前要务还是学习,他愿意花时间给大家讲论文是因为这对他深度掌握知识也很有好处,但正式出任教职肯定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的。
而且,他能给学生讲什么呢?文献解析?NS方程?
NS方程已经破解,他并不想停留在这个舒适区,希望能在新的领域突破自己的极限。比如,量子力学就挺有意思的。
祝主任又苦劝了一会儿,季知行仍然不为所动,继续讲论文可以,但教职就免了。
“实验快开始了,失陪。”说着,季知行就离开办公室往实验室去了。
祝主任看着季知行的背影叹气,然后找到高霄,请他做说客。
高霄凉凉地说道:“这缺德事老子才不干。”
“什么话嘛,礼聘他在燕大任教是缺德事?”
“呵呵。”高霄冷笑一声,拧开保温杯慢条斯理地说道,“以他的能力与努力,硕博连读绝对要不了5年,拿了博士学位后多的是好去处。现在把他留在燕大蹉跎个十几年才能升任教授,这难道不是缺德事?”
祝主任和学校哪里不明白这点,只是现在不先下手,以后主动权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他掐指一算:“也未必要十几年,咱们可以破格聘用就可以破格升职嘛。”
“得了吧,咱们学校的领导有这个眼界和魄力才叫见鬼了!”高霄嘲讽完领导层又说道,“何况樊继安能看着老阎的弟子在燕大平步青云?不横一脚才怪了。”
祝主任皱眉:“哎呀,如今他位高权重什么都有了,何至于对一个小年轻出手?”
“呵呵。”高霄翻着白眼说道,“等他进了棺材我才能放心。”
祝主任气呼呼:“那你促成他给大家讲论文干什么?我还以为你终于肯为学校着想了。”
“哼哼,我还要促成他给各大高校的物理硕博讲论文呢。”
“你这是……给他攒人脉?”
高霄端起保温杯吸溜一口才道:“老阎这个弟子啊跟他真是一脉相承地懒于社交,那干脆就走群众路线,叫大家都受他人情。”
当年老阎被樊继安使绊子,正是因为人缘太次,没几个人帮他讲话。不然何至于愤然出走燕大,移居广陵?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一二小人,季知行以后要在学术界走得远,除了他自己的实力,人脉也是很重要的——将来学术界还不是现在这些硕博的?
说起自己的安排,高霄得意地端起保温杯又吸溜了一口。
祝主任劝得口干舌燥都无法叫高霄为学校当说客,没好气地埋怨道:
“你还以为自己多会做人呢,我坐这儿这么久了,也不见你给口水喝!”说着伸手就要抢高霄的保温杯。
高霄握着保温杯的手躲了一下:“不给你喝。”
祝主任斜眼看他:“这小气劲儿,一口水都舍不得。”
“老子这是为你好,怕你喝了窜稀。”高霄说着又吸溜了一口。
“你这里头啥?”
“冰阔落——”
把祝主任气走,高霄端着保温杯走到实验室外,透过窗户往里看。
实验室里,梁梓指着量子重力梯度仪对季知行说道:“这个参数可以测量原子云落下时引力场拉力的变化……”
过了一会儿,叶诗又把季知行拉过去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刚出炉的数据。
自从季知行开始给大家讲论文后,他与实验室其他人之间隐隐约约的隔阂就慢慢消失了。
高霄吸溜着可乐,转身走了,深藏功与名。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私心,虽然面上对所有学生一碗水端平,但他心里其实最为邓廹担心。原因无他,邓廹的天赋与性情跟他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
他以前也是那么地游戏学海,是老阎拽着他踹着他一路往前走。他那时无良师但有益友,而邓廹却是有良师无益友。倒不是说实验室里其他学生不好,只是不是那种能督促引领他上进的那种益友。
所以,他当初安排邓廹去接机,正是存着叫他俩亲近的心。幸好这小子傻人有傻福,季知行果然乐于渡人,愿意伸手拉他一把。
……
相关微愽超话里出现了一条新的讨论帖。
“季知行最近在干嘛呢?好像都没消息了。”
“他已经本科毕业了,接下来要么就是升学要么就是就职。”
“前段时间恒泰科技不是在官网喊话了吗,高薪聘请季知行,说不定现在就在施言世的那个地震软件实验室上班。”
“不要啊!我们学校以前的校草也在里面,最近再见已经是三千青丝落尽容颜不再,可见在那里头工作有多辛苦了。”
“他不是有零重力公司吗?没必要去给人打工啊。”
“我知道他在哪,在燕大给硕博们上课去了。”
“!他不是本科学历吗?”
“本科怎么啦?就烦你这样重学历甚于学识的人。”
“(照片)看,在讲论文呢,现在是每周两次。”
“好奇,不知道讲得怎么样。”
于是就有人上传了自摄视频,很快就有真正的物理生发现了这个宝藏视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季知行解析论文的水平迅速吸引了一波研究量子物理的硕博。
“我很需要这种论文解析课啊!可以蹭课吗?”
“我也需要!文献一读就困,读了100篇只剩一脑壳凌乱。”
“燕大官网有一个可以预约的地方,不过座号有限,只有燕大的学生可以预约。”
“不公平!季知行又不是燕大的人,燕大凭啥独占!”
“强烈要求共享资源!读文献读得要死要活,写paragraph写得头昏眼花!”(苦涩•jpg)
“就是!中文读不进去,英文更读不进去,一读文献时我就像一个绝望的零国语言拥有者。”
“救救孩子吧!我得了一读文献就发癫怪叫摆烂的病!”(随风乱摆充气人•jpg)
量子物理本就深奥,而论文由于期刊篇幅限制,往往很凝练。虽说浓缩就是精华,但这精华叫很多人啃得头秃,消化不良。
文献阅读困难户们群情踊跃,针对中小学课程的教辅书教辅班遍地开花,而面向大学、尤其是硕博知识的辅导老师那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找不到,如今出现了这么一位金牌讲师,大家都疯狂地想报课。
第一个联系燕大的是水木大,想请季知行也过去给水木大的学生上课。
高霄按着季知行叫他不许答应,直至水木大的教务处主任亲自上门跟季知行协商,问上课时能否录播,高霄这才松口。
他对季知行说道:“不要依托燕大,咱们自己搭建一个独立的平台,这样上课的主动权与课程的知识产权就在你手里。”
“啊……”季知行没想到简简单单的讲论文还能搞得这么复杂,“谢谢教授,可是……会不会很麻烦?”
他并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学术以外的琐事上。
“不麻烦!”高霄潇洒地一挥手,“搭建平台的事我给你联系技术服务商,咱们又不要什么复杂的功能,有「课程视频」和「讨论区」两个模块就行,很快的。”
“另外,我叫邓廹给你当助理,录制视频上传视频之类的事叫他包圆了,你就还是讲你的论文就行。”
于是,在高霄的大力推动下,一个专门用以解析文献的专业平台很快就搭建好了。
季知行的论文分析课实在是有口皆碑,听过的都说好,每一期视频的点击量持续攀升,讨论区也很热闹,随处可见「旋量玻色」「多能级磁阱」等叫外行人看一眼就犯晕的专业名词。
来听课的不仅有文献阅读困难户,善于解析文献的硕博也愿意多听听同行的见解。这个平台成了所有物理方向的硕博心中NO.1的宝藏网站,几乎九成九的物理硕博都听过季知行的课。而其他专业的硕博也会来学习解析论文的方法。
平台还开放了权限,支持愿意分享的人上传自己的文献解析。渐渐地,这个论坛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拓展到物理以外的学科,成了科研党必看网站。
而季知行就这么在学术界积累了大量的隐形支持,也因此经常出现在群众视野中。
平台每上传一期新课,很多吃瓜群众就会去瞻仰一下季知行的风采,然后因为内容过于深奥精神错乱地回到微愽超话胡言乱语。
“本期解析的论文很有意义,学霸提到的波粒二重性就是基于土豆丝和姜丝不可共存的二维方程,建立了一个番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的叠加态,根据榴莲气味的两极化分歧,可推出香菜为万恶之源的自禀属性。”
“我觉得你的观点有失偏颇,为了确保鸡蛋都是鸡生的非局域混合态,北极熊的生存必须与每天一条鱼的量子安全协议耦合,然而葫芦娃已经救回了爷爷,这种超纠缠纯化模型可以准确地预示明天一定会下雨。”
“不敢苟同,无介质下传播的只能是奶茶里的椰果,诸如芒果为什么会有核、鱼为什么会有刺的多粒子系统并不能合理地阐释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量子化质量结构,更何况光头强的发型几乎具有完美的空间反对称性。”
……
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这段时间来, 季知行主要在做三件事:疯狂地读文献,见缝插针地学习系统课程,积极地观摩实验。
哦, 还有一周两次开课讲论文。
因为有优秀的资源、卓异的渠道、杰出的环境,季知行在量子物理领域进步神速,跟进京那时的他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也开始承担「隔空取物」项目组的任务。
「隔空取物」这个词语听起来实在很不严肃、很不科学、很科研欺诈。燕大校领导曾再三地要求高霄换个认真一点的名字, 高霄置若罔闻, 坚持把「隔空取物」四个字挂在实验室外、写在立项经费申报书上。
“那时候,领导们还想在经费上卡一卡老师, 逼他妥协改掉这个名字。”邓廹跟季知行讲起这段往事, “你猜咱们老师是怎么做的?”
季知行猜道:“据理力争?”
他知道高霄教授一直对学校的领导层挺有意见的,而学校这种计较细枝末节的做法也确实有点小家子气,以高霄教授疏狂的性子势必不可能如领导所愿。而且如今实验室外还挂着「隔空取物项目组」的牌子, 可见高霄教授是争赢了。
“老师才懒得跟他们啰嗦呢!”邓廹说得眉飞色舞,“他把整改意见书扔到校长脸上,转头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申请到了2亿科研经费,又和企业签了协议要到1.5亿的赞助。”
“哇哦!”季知行发自内心地惊叹。
他想起当初范传朔那个「新型铁基电体材料与磁电耦合物理研究」的项目, 前后申请了两笔经费加起来也就900万元,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吗!
“厉害吧!”邓廹继续说道, “后来, 财务处的蔡主任跑来跟老师说,其实学校早就同意划拨经费了, 只是因为财务室的工作报表没做好,所以经费划拨就迟了一步。”
季知行笑了, 连他也能看明白蔡主任就是个替罪羊:“那这笔经费教授接受了吗?”
“当然啦!不要白不要!”邓廹理笑道, “用老师的话来说, 就是「羊毛人人得而薅之」!”
果然,绝对的实力才能换来足够的尊重。季知行想,因为「隔空取物」项目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所以学校拐弯抹角地挽尊也要掺和进来。
“隔空取物”项目的本质是利用光摄技术进行量子操纵。
“光摄技术”是科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的发明,曾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谓的光镊就是利用光的力学效应,让光线能够像镊子一样夹取物体。但因为光力微小到只能以皮牛(PN)、飞牛(FN)这样的数量级来计量,所以只能操纵分子尺度的东西。
除此之外,传统光镊还有许多局限性,如很难捕获接近或者小于光波长的颗粒、不能捕获不透明的物体、需要高NA的物镜、光路设置复杂等等。
而高霄教授的项目目标就是要解决这些局限,简化光摄的应用条件,扩大光摄的应用范围。
如果光摄技术能克服传统局限,那么从微观尺度来说,通过灵活的微操控可以无菌无创地捕获人体内的病毒细菌或癌细胞,从纳米尺度实现治病救人的效果。
从宏观尺度来说,那应用范围就更加广泛了。
比如复仇者联盟里,灭霸团队枯木候第一次攻击地球时,在飞船上直接射出一束光就抓获了奇异博士,这就是光镊。
现实点来说,如果光摄技术足够成熟,那么消防员就不用为了救人而奋不顾身地冲入火场,边境军人也不用为了扫雷排爆而冒着生命危险踏上「死亡地带」。
当然,要升级光摄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在高霄教授的带领下,项目组的18位成员都雄心勃勃地想要突破传统局限。
季知行也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希望。
项目组分工明确,有好几个课题组。高霄教授安排他加入邓廹、叶诗、梁梓那一组,负责解决光摄的热效应问题。
传统光摄技术依赖于高度聚焦光束,当受控微粒被光镊捕获时,焦点即光束中心产生的光强会对微粒造成热损伤。并且,光强与被捕获颗粒的体积成正比。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如果用光摄技术捕获癌细胞,就可能会灼伤光路上的其他健康细胞;如果应用于火场救人,那受困人员在被光摄转移到安全地带之前,早就因激光的超高温度而直接气化了;如果应用在雷场,更是可能直接引爆潜伏在地下的地雷。
所以,季知行、邓廹、叶诗、梁梓四人的任务就是研发低温光镊技术。
“靠!又失败了。”邓廹摘下手套狠狠地一扔,脸皱成一团,倒在椅子上作葛优瘫。
叶诗和梁梓也是难掩失望。
季知行才刚加入这个课题组,不像他们那样经受过N次失败,所以不至于那么沮丧。他把刚才观测到的量子涡流和微粒群的复合结构数据记录在Matlab软件上,通过ChemDraw处理图像。
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往往只有亲自经手实验的人才能看得懂,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分析,可能时间长了也看不懂了。虽然刚才那组实验是失败的,但仍然要记录下来,因为原始数据对于阶段性的回顾分析与归纳总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那也可能是重大发现的开始。
邓廹见季知行忙个不停也不好意思继续瘫着,接手了图像分析任务。叶诗也着手处理材料,梁梓则清理仪器。
“简直崩溃!”邓廹一边制图一边说道,“能不能干脆引入冷却技术来实现环境低温啊!华科院去年不是才研制出-271℃的超流体氦吗?”
叶诗吐槽道:“冻死可能是比烧死强一点。”
季知行也觉得不可行,引入低温环境必须与光摄热效应持平,但光摄热效应又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这个方法局限性太大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从光束本身下手。
不过,他从邓廹的话受到了启发:“激光冷却怎么样?”
“激光冷却?”叶诗一时有点纳闷,“那不是用来测量各种原子参数的吗?”
邓廹却眼睛一亮:“好像可行啊!测量原理不就是用激光干涉原子运动使之减速冷却吗?”
“对!”季知行转念就有了想法,“测量原子参数用的是一对激光束,我们可以试试用三维激光束,看看能不能形成磁光阱。”
“我也觉得可行!”梁梓兴奋地补充道,“还可以试试其他激光冷却的方法,比如CPT冷却、拉曼冷却。”
找到新的思路,四个人都很振奋,但实验不可能说做就做,还得考虑各种条件、变量、材料先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不过现在下班时间已到,四人就着手收拾实验室,打算明日再战。
高霄教授一直要求他的学生们准时上班更要准时下班,回去好好休息,脑子冷却了第二日才好继续烧,什么996、007,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这点跟我们阎教授一样。”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季知行随口说道。
邓廹赶紧端起汤碗给自己灌了一口,叫嘴里的饭和着汤冲下肚,腾出舌头说道:“你知道为什么吗?”
“呃……因为休息时间不足,做实验容易走神,就容易出实验事故。”季知行说道,不过看邓廹一脸八卦就知道可能别有内情。
邓廹眯眼一笑:“我跟你说,这都是经验教训啊!”
这事儿导师跟他们讲过好多次了,每次发现有人为了做实验熬通宵,他都要把这段往事拖出来再讲一遍。
“是老师当年做学生时候的事,那时候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肯定不像现在这么完备,好像他们导师也比较不负责任,反正就挺乱的。当时他们实验室造了一台反应器,你知道压力多少吗?80MPa!”
“那么夸张!”季知行差点被汤呛到。
以前那种老式的黑乎乎像大炮一样的爆米花机,「嘭」的一声震天响,也就0.6MPa。当然,军工厂倒是有350MPa的,但那个等级一般高校实验室也用不上,现在实验室通用的反应器一般也就25.5MPa。
“当时据说你们阎教授坚持要加上安全阀、防爆片,可他们导师不肯再在这地方费钱了,就这么凑合着用,后来果然出事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老师熬夜守着反应器让它自动恒温。因为连着两三个通宵,实在太困了就在实验室睡着了。反应器的温度热电偶坏了都不知道,然后就开始自动加热。”
“老师说他后来估计当时内部的压力起码也有250MPa,反正最后就炸了,直接洞穿两层楼的天花板,把楼下一个存储叔丁基锂的原料桶也给撕开了一个口子!”
季知行瞪大了眼睛,叔丁基锂啊!据说高度易燃,甚至遇水或遇空气都可以自燃,而且燃起来了还不好灭,甚至能碎成小火球在空中飘来飘去。
“反正当时整栋楼很快就烧起来了,老师被困在四楼,又因为突然惊醒脑子反应不过来,很快就被熏晕在楼道。本来死定了,是你们阎教授在宿舍听见动静察觉不对,跑到实验楼冒着火冲上去把他扛出来的。”
“原来还有这事啊。”季知行回想了一下,好像阎教授的胳膊上确实有一些烧伤的旧疤痕。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两位教授都对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休息时间那么重视,那是用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啊!
回去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低温光镊」课题组四个人一起设计了方案,开始实验在光镊中引入激光冷却技术。
但是……
三维激光束,失败!
CPT冷却,失败!
拉曼冷却,失败!
一个月的时间里,举凡激光冷却的所有方法他们都一一试过了,全都失败!「低温光镊」课题组一时陷入僵局,四个人都一筹莫展。
这时候,高霄教授拿着一封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出现了。
他一向是叫学生们轮着参加这些活动的,这回轮到邓廹等人了。
“你们四个一起去吧。”高霄说道。
梁梓问道:“老师,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也没什么。”高霄随意地摆摆手,这次会议就是个面子工程,“不过,既然问了我就提点你们几句。”
四人作洗耳恭听状。
“首先,多听多看少开口,免得暴露自己的学术水平。万一暴露了,千万别把为师的名号供出去!”
“第二,即使听不懂也要频频顿首,时而皱眉作思考状,要是听见别人笑了也赶紧笑几声表示你也听懂了。”
“第三,别盯着茶歇吃到饱,那是点心,不是正餐!不过,要是没人注意,你想揣根香蕉在口袋里也不是不行。”
季知行:……
作者有话说:
本章对光镊技术的描述参考《光学与光子学丛书:光镊技术》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