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小知县 > 第132章 第 132 章
    太子大婚,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头等要事。


    代替太子前去迎亲,更是无上光荣。


    皇上没选平王,没选林大学士,也没选文学士,却选了纪炀。


    本就在汴京是风口浪尖的人,这下更是推到最高位,你要在汴京却不认识纪炀,都还以为你是不是好几年都没醒过来,否则会不知道他。


    现在又被封为太子的迎亲礼官,风头只会更盛。


    当未来国君的迎亲礼官,谁不高看一眼,就算以后有什么事,想着这一层关系,未来国君都会对你好一些。


    连文学士,国子监祭酒都想要的位置,能差吗。


    纪炀接到圣旨之后,笑着对林婉芸道:“好戏快开场了。”


    “至少要在太子大婚之后,他们不敢触皇上的霉头。”林婉芸整理着国子监的东西,顺手给纪炀看。


    林婉芸跟韩潇在国子监做事,两人明显跟国子监祭酒,主簿对立。


    凭借两人的能力跟声势,是有些竞争力的。


    纪炀看了看国子监如今的情况,有娘子跟韩潇在,那边不是铁桶一块。


    内里想要趁着改革分权力的人也不少。


    或者说,想站队纪炀的人不少。


    纪炀早就成为后起之秀,成为众多可以追随的势力之一,不怪有人投诚。


    可他娘子说得没错,现在那些人确实恨透自己,恨不得让他立刻下台。


    但所有的事,都会等到太子大婚之后。


    否则皇上不可能绕过他们。


    纪炀被命为迎亲礼官之后,又多了个差事,那就是跟着太子一起学迎亲的礼仪。


    对于这事,太子跟小云中都很高兴。


    他们可以在一起的时间又长了!


    太子大婚,必然隆重正式奢华,毕竟代表整个承平国的脸面。


    更意味着大婚之后,就会正式接管政务,完成承平国的权力交接。


    这也意味着,大婚之后,朝堂绝对不会一如往常。


    之前所有争斗,所有角逐,所有阴谋阳谋,都会在这时候落下尾声。


    到底谁会赢,谁会在这权力更迭的时候占得上风。


    就看太子大婚之后的一两个月了。


    算下来,应该能在年前落幕。


    越知道这场婚事的重要性,朝堂各处也就越上心。


    而纪炀跟国子监长达三四个月的争斗,在这个时候竟然安静下来,有些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新旧两个势力,怎么才能分出胜负,看戏的可不止一个人。


    朝中的甚至可以清晰明了划分阵营。


    出头的国子监背后有着文家为首的世家。


    纪炀背后,有着林家,以及零散的几个大家,再有武将。


    这两个势力谁才会成为太子真的左右手,就看大婚之后了。


    其中的金家,以及皇后娘家,更像是优先晋级,不用太过参与里面的争斗。


    六部各有选择,不再赘述。


    说到当朝皇后,纪炀学习礼官礼仪的时候见过几次,像个非常和善的长辈。


    她性子温和,不争不抢,跟皇上是少年时候的情谊。


    就连成婚多年未有生育,皇上也没有另纳妃子。


    皇后还笑:“许是没时间,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很忙的。”


    话是这样讲,但后宫只有一个皇后,已经足见感情。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皇后主动给皇上纳了两个妃子,其中一个妃子怀有身孕,被抬为四妃之一,却也是不怎么出宫门的。


    平日里吃喝待遇自然不错,可皇上不喜欢她凑上前,更不准她多看太子一眼。


    太子也知道有个生母在,但他从小养在温柔的母后身边,更有慈爱的父皇,自然不去多想,逢年过节的时候虽会多送些礼物。


    但为着体弱的母后,为着一出生身上就有的重担,他都不会再有杂念。


    这会太子行过一遍礼,皇后温和笑道:“很不错,吾儿长大了。”


    纪炀在一旁跟着做事,规规矩矩一丝礼仪都不差。


    上午忙完,皇后又留了纪炀吃午饭。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太子大婚当日。


    纪炀跟林婉芸当然都要参加,特别是纪炀,他要作为迎亲礼官,跟着太子在皇宫祭天地,祭太庙,再从皇宫出发。


    这个时候太子是不必去的,开口让纪炀以及几个近臣去迎,纪炀自然是主礼官,后面小云中也在其中。


    作为太子伴读,这个身份足够了,还能彰显太子对太子妃的重视。


    除了太子妃之外,还有两个侧妃,她们也有礼官迎接,但都是礼部跟宗正寺派人过去而且只走侧门。


    大婚的现场跟她们没有关系。


    不过场面也会非常隆重,等到明日大婚结束,两个侧妃再去太子正殿拜见太子跟太子妃。


    等她们拜会之后,太子携太子妃拜见皇上皇后,算是最终礼成。


    这期间纪炀基本要一直跟着,可见位置重要。


    也不怪文学士跟国子监祭酒都有些皱眉。


    纪炀倒是觉得急匆匆的,从早到晚,也只喝口水,连太子宴会都要跟着。


    中间还是他娘子塞了糕饼给他垫垫肚子。


    等到晚上睡在太子侧殿,纪炀也就知道,真正的血雨腥风便要来了。


    他这次风头正盛,又持续让世家放了几个月的血,那可是真金白银送给各地百姓,谁家田地多,送出去的好处就越多。


    这些人如何能不恨他。


    现在他又当了迎亲主礼官,帮着太子迎妃,可想知道支持他改革国子监的官员只会更多。


    如今他这鱼钩上已经下了重重的饵料。


    那些人若是不咬,就要看着他把国子监改革成功,顺手再把权势交到韩潇跟自己娘子手中。


    要么狠狠心,冲着鱼钩过去,试着把他拖下水。


    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很快便会见分晓。


    不过说起来。


    这是他回汴京之后,头一次跟娘子分开。


    今日她陪着皇后,估计也很累了。


    但看着人家成亲,纪炀不由得想到自己成婚时。


    他跟婉芸成亲匆忙,虽然场面盛大,可到底没那么细致。


    他们两个那会相处并不多,可那时纪炀就知道,他们两个总有一天会心意相通,互相喜欢。


    很难再找一个像林婉芸这样的女孩子。


    纪炀笑笑,等天蒙蒙亮,又被喊起来。


    人家成亲,他倒是比自己婚礼还累。


    好在终于要礼成了。


    太子大婚,全国放假三天。


    中午纪炀从皇宫回家,竟然得了难得的悠闲时刻。


    但所有人都知道。


    这是最后的时间了。


    等三天结束,早朝开始,新一轮的攻势就会正式开始。


    暴风雨前的宁静不过如此。


    纪炀一回家,便看到侧门处排着长队要来送礼的各家。


    他这礼官还真没白当呀。


    林婉芸已经在挨个招待,既然风头都这么盛了,不在乎再大些。


    等到晚上,韩潇也来到伯爵府里。


    现在伯爵府的主人只有纪炀跟林婉芸,这里里里外外早已换成自己人,韩潇秘密前来,也不会有人发觉。


    韩潇这次过来,自然是提文章的事。


    也到时候了。


    那些人不是说他没科举过,所以没资格做官。


    如今就看看,他到底没有资格。


    两日后,即将早朝的前一天晚上,韩潇主动进宫拜见皇上,更带去厚厚一沓文章。


    通过笔墨痕迹,可以看出跨时至少七年之久。


    再对比内容,从稚嫩到娴熟,完全可以从中看到成长痕迹。


    而每一份文章的落款,都是纪炀两个字。


    他的笔迹极为特殊,没人会认错他的字迹。


    韩潇做完这些,手头更整理出另外一份,等到明日早朝,便可带过去了。


    十月十五,太子大婚后第一次早朝,这次显然极为正式,在皇上侧边设立了单独的位置。


    太子便要坐在旁边听政。


    正式进入执政模式。


    十五岁的太子穿着几乎跟皇上一致的衣服,只是朝冠上的珠子少了些,龙袍上的龙爪纹路没那么细致,其他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皇上亲自吩咐的,即使跟礼制不符,旁人也说不得。


    皇上的手腕他们要是还不懂,那就是傻子。


    现在还有人觉得,当初宗室的血腥味还在汴京内外。


    所以没人挑衅皇权,只会去找另一些人的麻烦。


    纪炀。


    纪炀感觉自己还没睡醒,因为国子监主簿出来弹劾的,并非自己。


    而一个户部官员,这个户部官员勾结吏部,让今科进士无法授职,等仔细查探才知道,他们竟然把官职卖了出去,收到银钱之后放到自己腰包。


    这种卖官鬻爵之事,实在不能容忍。


    “皇上,国子监有一学生,今年高中进士,原本在翰林院等待授官,但从四月到现在十月中旬一直没有合适位置。”


    “要知道他是二甲进士,不管外放官职还是六部之中,总会有他的去处。”


    “这学生苦闷,所以找国子监老师诉苦,等消息传到臣这,臣为着学生多方查探,这才知道内里原来有着天大的密事。”


    “原来并非没有空位给到今科进士,只因为户部一个官员勾结吏部,将官职卖出去!以此谋利!”


    “借孔方之力做官!这是何等风俗颓败之事!”


    “以捐班之名,行卖官之实!”


    孔方就是银子的意思。


    就是说这些人借着捐官,来卖官。


    这里也要说,捐官不就是买官吗。


    自然不是。


    捐官跟实际的买官还是有一定差距。


    捐官,本意是在朝廷动荡没钱的时候,让大户出银钱买名声的事。


    从秦代就已经有了。


    但大多时候都是虚职,根本做不了什么实际的差事,


    特别是战争,或者饥荒灾乱的时候,朝廷用好名头还换钱粮。


    可但凡条例,总有空子可钻。


    捐官之后,不代表自己就有实际职位,只是有个虚职而已。


    可是如果买了虚职之后,还可以再出些钱,当候补官员。


    当了候补官员之后,再给些银子,便能给实职。


    如果说捐官还算有名目,后面便是游走在灰色当中,全看当朝管不管。


    如今国子监主簿揭发的,便是户部官员于广平通过捐官运作,除了给到户部的钱之外,又跟买官之人收受贿赂。


    通过跟吏部官员勾结,从而让目不识丁的人当上真正官员,排挤科举出来的人才。


    这肯定是朝廷不允许的。


    此处也要说一下,官员任职升迁,不是吏部的事吗,怎么跟户部扯上关系。


    这还要从捐官的规则说起。


    上面说过这些捐官的钱,都会给到户部用来赈灾。


    户部收的钱,户部自然要递名单给吏部。


    这也是正统科举官员跟捐官的区别之一。


    前者直接吏部选拔,后者户部收钱给名册。


    前者吏部选拔都能有空子来钻。


    后者户部给钱买官,更是可以运作。


    国子监主簿揭发的户部官员于广平就是利用捐班给虚职,从而过渡到候补官员,再过渡到正式官员。


    中间看着是给了三次钱,但其实收贿赂的地方不止一处。


    但当年原身买官的时候,走的绝对不是这个路子。


    即使内里不是原身运作,但纪炀也明白,他这个官根本不用大费周章。


    他是武侯的孙儿,又有庶弟舅舅在户部任职,这位舅舅花钱送他出去外放都行,还用贿赂吗。


    可这里面到底怎么做的。


    人证物证在哪。


    不止纪炀不知道。


    原身也不知道啊。


    帮他运作此事的“好友”麻奋,早在六七年已经死了。


    原身怎么会懂这些事,不过是麻奋说给钱就能做官,他便给了。


    甚至麻奋在的话,估计也不知道详情,最了解这件事的,是前段时间已经死了的户部左侍郎。


    也就是现在不能骂人。


    纪炀听完这个户部于广平卖官鬻爵的案子,心里早就开始骂街了。


    不愧是国子监,不愧是世家。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于广平的案子,定然会牵连到自己。


    现在他什么证据都拿不出来,只能让人把贿赂的名头按在身上。


    此时他跟他的人还不能开口求情,求情便是官官相护,直接扯上他。


    而且,他也不想求情。


    井旭刚要开口,见纪炀微微摇头。


    一时间,这个案子处理的竟然极为顺畅。


    毕竟动机清晰,案件明了,这个叫于广平的官员也当场认罪,证据更是不少。


    一个买卖官帽的案件就这么定下。


    国子监主簿看看纪炀等人,他们怎么不维护。


    这会维护于广平,就等于维护纪炀。


    若真的定了罪,纪炀的事可就不好说了。


    他们就眼睁睁看着跟纪炀一样的人下狱吗。


    不止他们惊讶,皇上也是屡屡看向纪炀。


    他真的不辩解几句?


    这个于广平定罪了,以后遇到同类案件,或多或少都会定纪炀的罪。


    否则肯定说不过去。


    朝堂上一时有些骚乱。


    国子监的人不相信事情会这样顺利,纪炀的人为什么不阻拦。


    他看不出来这件买卖官帽的案子其实在针对他?


    纪炀的人也在皱眉,可纪炀不动如山,直接出来帮他说话,还会被他制止。


    买卖官帽的案子,堪称今年朝堂解决最快,最顺利的案件。


    国子监主簿心里虽然奇怪,可事情已经到这,按照设想的流程继续。


    主簿慷慨激昂道:“皇上,太子殿下,这里还有通过户部于广平买官之人的名册,臣看来痛心疾首,这些人已然在承平国各地任职,还请皇上,太子早日召回!以免让奸臣当道!谄佞盈朝!”


    手里不算厚的名册里,都是贿赂于广平做实官的名单。


    既然于广平落网,那这些买官的人自然也要被革去职位,甚至还要入狱。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大婚,正式听政,臣斗胆请太子殿下主审此案,以正国法!”


    纪炀轻笑。


    好个环环相扣的案子。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名册里,肯定有他纪炀的大名。


    这个案件已然没有翻案的可能,在大朝会上定下的罪名,首犯于广平落网认罪,供出吏部官员认罪。


    再有这名册作为罪证。


    所有名册上的人都是不可辨驳的犯人名单。


    此时再请大婚后头一次执政的太子审理此案,直接断了太子暗中帮纪炀脱罪的可能。


    执政头一件事,绝对不能出差错的,绝对不能徇私舞弊。


    否则以后处理其他政务又该如何自处。


    即使太子心善,拼上名声也要把纪炀捞出来,然后呢?世家是不是拿捏住这个把柄。


    皇上又岂会同意。


    世家,国子监。


    用一桩定下的案子,要把纪炀打入不能翻身的境地。


    所有流程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甚至文学士,国子监祭酒都没有站出来。


    美中不足的是,纪炀没有全力辩驳,没有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跟气人功底讲话。


    甚至带着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们,让他们给于广平定罪。


    纪炀到底知不知道,给于广平定罪,就是给他定罪?!


    一瞬间,文学士跟国子监祭酒都以为,他们是不是高看纪炀了,是不是找错对手了,太过高看纪炀。


    不过这会场面上,还是国子监祭酒在对太子说话。


    太子明显有些迟疑。


    到底是皇上教出来的太子,他自然知道纪炀的官怎么来的,更知道这段时间的明争暗斗。


    还知道纪炀不在意他们诋毁官声,更知道他们比着做个好官。


    所以这会计划针对纪炀,太子自然看了出来,他并未第一时间接国子监祭酒的话,大有推脱这件事的意思。


    只要不是他主审此案,那不管哪个官员审理,都会看在太子近臣的面子上网开一面。


    说白了。


    朝中谁都可以做户部官员买卖官帽案件的主审人,唯独太子不能做。


    他做了,就不能偏护纪炀了。


    太子缓缓道:“此事确实要紧,只是孤近来事多,还是另择主审吧。”


    纪炀见太子推脱,心里约莫知道他的想法。


    这个跟小云中小白鹤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到底是心慈了些。


    但对这样的君主,纪炀倒是比对皇上要忠心那么一点点。


    人都是相互的。


    真心换真心,这很正常。


    估计太子还不知道,他这么护着自己人,会让自己人更加忠心。


    反而直接接下案子,然后秉公办理,做好执政第一件要案,难免心腹心寒。


    背后的人借着于广平的案子,既拉他下水,又想让太子跟身边人疏远,最后趁虚而入。


    可惜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天然克腹黑。


    再多的阴谋诡计,在朝中难得的良善跟真心面前,竟然显得有些苍白。


    这是不太属于朝廷的底色。


    也是太子不同于皇上的地方。


    国子监祭酒听到太子的推脱,下意识有些着急:“于广平贿赂公行,指方补价,利用户部捐官便利,私下卖了不知多少官职。”


    “如今捐班,却能做到实职,如此倒行逆施,早晚有一日会让国之不国,朝中皆是庸才为上。什么官都靠银子衡量,那百姓怎么办,江山怎么办,天下怎么办!”


    “如此要事,必然请未来国君定夺才是。”


    后面立刻有人附和:“这是殿下头一次执政,怎么好推脱。”


    “太子殿下主审,必然能明察秋毫。”


    “此事案情简单,不会麻烦太子殿下太多时间。”


    太子皱眉,看着这些人眼神有些不爽,他头一次高高在上看着朝堂下面的人,这才体会到父皇的视角是什么样子。


    如此胆大妄为,如此威逼利诱。


    怎么斟酌,怎么平衡,怎么让这个朝堂继续维持下去,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坐在高位,下面众人一举一动皆在掌握。


    目光扫到纪炀那里的时候,只见纪炀朝他微微点头,明显是让他接下案件的意思。


    接下案件,那纪炀怎么办。


    纪炀目光温和,依旧是鼓励他同意。


    太子眼神微垂,想到纪炀的心思,这才抬眼道:“既如此,孤便主审买卖官帽一案。”


    皇上老神在在,似乎没有注意到他们这些动作。


    自从太子大婚之后,他精力一日不如一日,像是心中大事放下,加速衰老一般。


    但他还没有老糊涂,依旧看得懂朝堂这些事。


    不过今日他却不打算管。


    既然让太子执政,那就是他执政。


    现在做错了,他还有指点的机会。


    以后做错,那就是真错了。


    再说,世家做的事并未触及他的底线,只是在他和太子面前争宠而已。


    争谁更得青眼而已。


    至于纪炀。


    皇上笑笑。


    好戏还没结束,下面那些人不至于高兴的。


    果然,就在国子监众人要弹冠相庆之时,纪炀主动站出来,开口道:“禀太子殿下,于广平供出的名单,可容微臣看一看。”


    朝堂上安静下来,怎么会有这种直接要翻名单的人?


    太子福至心灵,问道:“翻名单,为何。”


    纪炀拱手:“微臣当初也是捐官做最穷的扶江县知县,可当时并非微臣自己经办此事,所以不太清楚跟这位于广平有没有关系。”


    意思是。


    他确实是捐官,但绝对没有行贿。


    唯二可以证明这件事的人,一个麻奋,死了,另一个庶弟他舅,也死了。


    真真死无对证。


    背后的人定然知道这些事,所以才敢这样做。


    毕竟纪炀说自己不清楚,那就不清楚?


    国子监主簿立刻道:“真是天大的笑话,你纪炀何等聪颖,竟然还有糊涂的时候。”


    “莫不是早知道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故意逃脱罪责吧。”


    纪炀听此,故作惊讶:“看来这名册上还真有微臣的名字。”


    主簿嗤笑:“都到这个时候了,纪炀你就别装了!”


    接下来听着国子监主簿,以及几个老臣子痛心疾首骂一个官员不孝,骂一个官员驱赶生父去庄子,骂他霸占伯爵府,更骂他悬秤买官,捐纳至通显。


    这些话以前都听过,今天又来了点新鲜的。


    说他想要把控国子监,让女子去内里当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把控朝堂,让更多像他一样买官的人跟国子监正统科举的学生平起平坐。


    纪炀你自己买官也就算了,是不是想利用国子监改革,把持更多权力。


    前面那么多事,终于骂到正题。


    纪炀并不恼怒,只是笑着听他们说完,甚至想让他们喝口水歇歇。


    见他们说的差不多了。


    纪炀才道:“其他杂论,暂且不说。”


    “捐官之事,纪炀确实做了。”


    “当时纪某不通文墨,不晓事理,才会托人做出此等糊涂之事。便是当了小知县之后潜心学习,也不能补过。”


    “既如此,还请太子殿下,革去纪某官职,以儆效尤,以示国法。”


    “这怎么行,你纪炀的本事,天下谁人不知。”太子下意识起身拒绝,等他说完,朝堂哗然。


    准确说,国子监等人哗然,可又不好反驳。


    太子刚说完,他们就反驳吗。


    当皇上闭上眼不说话,就真的听不到?


    纪炀跟太子一唱一和,先把这件事的底会托住了。


    纪炀要辞官,太子不肯,又因是太子第一次执政,下面人不好直接驳斥。


    毕竟他们的目的只是拉纪炀下水,并非真的跟太子为敌。


    好个纪炀。


    开口就让这件事有了底限。


    他算准太子不会同意辞官,算准国子监文学士等人不敢反驳。


    倒是宗室在的话,他们是不要脸的,估计会顶撞太子。


    但这些大臣却是不想的。


    以后的日子,还要依附这位好说话的君主,怎么会得罪他!


    纪炀。


    他到底长了多少玲珑心。


    这段时间的低调,难道让他们都忘记了纪炀的能力。


    自从来汴京之后从未主动出击,就以为他只有这点本事。


    纪炀又扬起许多人熟悉的笑。


    见过这个笑的人不少,潞州扶江县最初流窜过去的乡绅,灌江府太新县的三家,以及之后的雷温两家。


    再有古博城王室。


    要是里面仅存的裴家主在这,肯定下意识后退。


    纪炀是好惹的?


    纪炀是好惹的?


    语言贫瘠的裴家主只能发出这种感叹。


    纪炀一句话托了底,让事情不至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更说明了,不会按照你们的剧本走。


    接着纪炀认真道:“当初微臣年幼无知,不懂得做官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若真知道其中罪责,微臣怎么不求荫封,说明臣不可能知法犯法。”


    这是大实话。


    纪炀的祖父是武侯。


    武侯的后人,就算再不成器如纪伯爵,周围也是没人敢惹的。


    纪炀去求个荫封,凭借皇上的大度,必然能成。


    一个知法犯法故意贿赂,一个是打个招呼的事。


    谁会怎么选。


    纪炀会明知前者有罪,还会选吗。


    “如此简单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


    三岁小孩都懂,你们就别质疑了,再质疑就是连小孩都不如。


    不等旁人说话,纪炀叹口气:“说到底,就是那时候读书太少的缘故,若多读些书,自然不会犯这种错。”


    “那时候读书少,如今读书就多了?”


    不止国子监那边谁嘟囔一句。


    纪炀又笑。


    韩潇也笑,终于到他出场了。


    太不容易了。


    为了给纪炀洗名声,他都来汴京当了几个月的官。


    韩潇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太子殿下,微臣想替纪炀纪大人求情。”


    “当初他远赴潞州扶江县做个穷地方的小知县,那时还不到十六,被有心人蒙骗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背负如此罪名,却依旧能一心为民,做出令人侧目的政绩。”


    “更别说,纪大人为民做事的同时,私下刻苦钻研。以臣来看,纪大人的学识不亚于当朝任何一位进士。”


    “就跟臣私下说的一样,若纪炀去科考,必然能中。”


    纪炀去科考?


    必然能中?


    科考有那么简单吗。


    “当年韩家迁徙到纪炀所在的扶江县,从那开始私下便与纪炀来往,臣与韩家族老,都教导过纪炀读书。从八年前开始,从未间断。”


    “所以臣敢断言,朝中所说纪大人学识不够,不能为官,纯属缪言。”


    “若非今日之事直指纪炀,臣也不会站出说明此事。”


    “臣不能看着这样一位好官,因为被人嫉妒,受人红眼,所以就被拖下水。”


    韩潇说的都是大白话,但句句情真意切,言辞诚恳。


    最后还阴阳了一句,你们就是嫉妒纪炀,所以才这么做的。


    自己是看不下去了,所以过来澄清!


    什么?


    问证据?


    证据在皇上那!


    皇上看过纪炀的文章!


    他昨天送过去的,你们傻眼了吧!


    说到底,今日提出买卖官帽的案子,就是跟之前说纪炀没有学识不配做官,不配指点国子监联系起来。


    其根源还是在纪炀到底有没有这个学问,有没有资格跟学富五车的同僚们相谈甚欢。


    这朝中没有科举的人不少。


    比如井旭就是一个。


    为什么不攻击他,因为他没有对国子监指指点点。


    纪炀插手什么不好,偏偏插手自己最弱项的一个。


    于是,国子监等人便拿学问,科举,买官这种事反击。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


    可现在纪炀先跟太子一唱一和,再算准他们不敢反驳太子,直接保住官职。


    韩潇,这位极有学问的韩家家主再出来说,纪炀有八斗之才,更是登高能赋之人?


    韩家名声承平国皆知。


    在韩潇到国子监之前,那也只是知道。


    可他到国子监三个多月,跟人辩经论道,跟人谈经论典,没有一次落于下风。


    说他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给纪炀做保?


    他都夸纪炀。


    还把文章拿给皇上看?


    有韩家鼎立支持纪炀,似乎让纪炀有些底气。


    井旭开口道:“韩先生都夸纪炀文章好,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对啊!你们有韩先生的学识吗。”


    “不行跟韩先生比比。”


    纪炀这边的人立刻找到话头,场上眼看要吵成一团。


    国子监主簿咬牙道:“纪炀,跟你学?莫不是在骗人吧。”


    韩潇认真道:“纪炀这么多年的文章,其中半数已经交给给皇上,你们若不信,我这还有几篇文章,若说他写得不好,那我可是不认的。”


    韩潇早有准备,直接从袖子中拿出纪炀所写的文章。


    今科状元叶锡元好奇接了一篇,看完之后,整个人呆若木鸡,喃喃道:“若,若纪大人去科举,哪有我什么事。”


    这个叶锡元本就机灵。


    此刻半分真半分假,倒是让人想笑。


    不过他敢这样讲,也就说明纪炀的文章绝对没有问题,甚至让人拍案叫绝。


    一个韩先生。


    一个今科状元。


    全都夸纪炀。


    剩下的人里。


    林大学士跟文学士也传阅两份。


    两人方才一言不发,但自然也有立场,这会往文章上扫了一眼,就能看出笔者功底深厚,文章文辞俱佳,言之有物。


    明显跟普通科举学子大不相同,既有理论还有实践,更能引经据典,其中还能看出笔者的凌云之志。


    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值得夸赞的好文章。


    其见解让文学士都暗暗称赞,甚至颇有些后悔,若当初真让女儿嫁给纪炀,他也用不着跟纪炀对立了。


    朝中一时间,竟然开始传阅起纪炀的小作文。


    满朝文官,基本都是满腹经纶,自然看得出文章好坏。


    纵然有些不服气的,也会被怼一句。


    “别说当年科考了,现在你能写出来这样的文章吗。”


    自是不能。


    纪炀的胸襟气势,纪炀的雄心壮志,在文章里也隐隐体现,这份气度就不是他们能有的。


    文章自然直接落了下成。


    这些人当中,纪炀下意识往武官那边站了站。


    别夸了。


    再夸人都要麻了。


    也就是许多武官看不懂。


    他可以清静一点。


    试想刚刚还在指责你,突然变脸夸你,你怕不怕。


    什么国尔忘家,什么涓滴归公,什么先公后私,什么非异人任。


    都能从他文章看出来?


    纪炀恨不得堵住耳朵。


    要不然咱们还是吵一架吧!


    你们夸的还怪尴尬的!


    等太子也看过这些文章之后,更是两眼放光。


    纪炀纪大人,你到底还有什么不会的。


    孤有你这样的能臣,真是三生有幸啊。


    太子的表情几乎写在脸上,这让国子监祭酒暗暗皱眉,摸了抹花白的胡子,轻咳上前。


    这位老大人德高望重,在朝中很有威望,不少大臣都算他半个学生。


    此刻他上前,众人自然收声。


    国子监祭酒拱手:“韩先生的学识,我等都明白,只是韩先生到底深居多年,又跟纪炀来往甚密,怕是不了解他的性格。韩先生,莫要一叶障目。”


    意思是,你们俩的关系来做保。


    能行吗。


    “纪大人学识如何,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当初他是否真的买官。”


    “卖官鬻爵,至赃官污吏,遍满天下时,我等又该如何自处。”


    “倘若因纪炀如今学识,放过当年买官之罪。”


    “那名册上其他犯人,是否也有话说。”


    “虽说可以功过相抵,但如今,还是要把过先论出来,这才能以示公正,以示太子英明。”


    这位一出手,便把事情拉回正题。


    他意识到,用学问攻击纪炀怕是不成,到底还是要回到官位不正上。


    只要这根上不正,那面上的枝叶再繁茂,也经不过风吹。


    这也是纪炀不让直接拿出文章的原因。


    纵然他文章再华丽,再好。


    终究不是问题的根源。


    国子监这些人,在乎的不是他有没有学问,在乎的是以此来让他名声受损,让他不再着实改革。


    否则朝堂上那么官位不正的人,怎么不去处置。


    难么多靠着荫封,靠着世族举荐当官的怎么不管。


    他们的公正从来都不是公正,是妨碍到他们了,所以去以“公正”的名义来铲除异己。


    好在纪炀是不怕的。


    纵然这会众人都担忧看向他。


    他也是不怕的。


    所有人都等着他的回应,看看巧舌如簧的他,又该如何应对国子监祭酒这句话。


    如何应对得当,如何争取到他想要的改革权。


    纪炀拱手:“臣确实有罪。”


    纪炀对皇上跟太子道:“臣自做知县以来,算是勤勤恳恳,不敢耽误一日。”


    “虽不敢以功请赏,但今日有一事,还请皇上,太子恩准。”


    皇上看向他,心里也拿不准纪炀有什么想法。


    其他臣子想做什么,他都能猜个七七八八,除了纪炀。


    可想到他的为人,皇上缓缓道:“爱卿有何事,说来听听。”


    国子监祭酒,文学士等人脸色微变。


    爱卿?


    皇上久久不说话,开口便是偏了纪炀。


    纪炀到底有什么好,让皇上跟太子都如此偏心。


    只听纪炀道:“臣斗胆,请皇上太子加开恩科,让天下所有靠捐官,举荐所做实职之人,全都参加一次科考。”


    “有能力者戴罪立功。”


    “无能者直接免职。”


    不管怎么样,捐官的做到实职确实不对。


    虽说朝中一向有捐官的特例,又处于灰色地带,所以勉强合乎道理。


    可纪炀还是认罚。


    今日虽因党同伐异,所以才把他揪出来。


    纪炀也要说一句揪得好,方才对户部于广平的审判时他并不吭声也是这个原因。


    既如此,不如趁此机会,把天底下所有捐官的人都揪出来,重新考核。


    哦。


    捐官的人揪出来了。


    你们世家互相举荐的人呢?


    靠着世家举荐做官的人,是不是也该出来重新考核?


    纪炀看看韩潇,韩潇立刻拱手:“臣便是靠韩家名声举荐做官,既如此,臣也该参加这次考核。”


    国子监祭酒脸色涨红。


    这么多年,他举荐出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五十。


    全都揪出来。


    全都出来科考。


    他们若是有科考的本事,也不用找举荐了!


    当下有人偷笑。


    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纪炀怕考核吗?


    韩潇怕考核吗?


    自然不怕!


    怕考核的人,该是朝中真正的蛀虫!


    你们想让纪炀身上按个官位不正的名头,早干嘛去了。


    还硬要安个贿赂公行的罪名。


    纪炀可不惯着你们。


    带着你的人一起,大家一起科考啊。


    看看到底时候有多少被举荐的官员刷下来!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