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小知县 > 第149章 第 149 章
    纪炀挥剑擒住最后一个刺客,手臂上鲜血直滴,跟着雨水一道混入泥土当中。


    林婉芸跳下马车,他还下意识接了下。


    纪炀笑:“没事了。”


    确实没事了。


    除了躺在地上的三四十刺客,已经被活捉的四五人。


    竟然派了五十高手,在他回京必经之路等着。


    若不是这次带的官员几乎各个佩剑,身边有灌江府带来的二十护卫,以及皇上让江云中带十个近卫保护,只怕损伤会更惨重。


    林婉芸手有些颤抖,但强行镇定下来。


    方才一出事,纪炀就让她们这些女医聚在一两个马车里,不准下来,此刻贼人已经被捉住,立刻吩咐女医们下来包扎伤口。


    纪炀握了握她手腕,语气镇定有力:“没事。”


    “咱们又不是头一次被行刺。”


    在灌江府有过一次,在巡查的路上更不止一次。


    不过却是他为数不多受伤的时候。


    此时雨还太大。


    女医们简单包扎之后,还是赶着马车去往附近庙宇暂避,又通知本地衙门过去收尸。


    当地知县急匆匆赶来,见纪学士小臂上两指长,半尺宽的刀痕,吓得腿都软了。


    那块皮肉几乎马上就要被削下来。


    可见行刺之人的狠辣,这是冲着纪炀的性命去的。


    纪炀并未多说,只让知县收拾好尸体,看看身上有没有什么证物,至于活捉的人,自然还是小云中看守。


    江云中武艺出众,这次若不是他,纪炀只会受伤更重。


    那庙宇也是乖巧,迅速腾出房间,还问纪炀他们需不需要熬药,有小沙弥们可供帮忙。


    这些庙宇算怕了纪炀。


    他这路上捣毁的邪神庙可不止一座。


    所以这会格外恭敬。


    纪炀看看这庙,见供奉的是观音如来,内里物件半旧不新,这才点头同意。


    等大家重新换了衣裳,再认真包扎好伤口,时间已经到晚上。


    这庙宇的和尚们,只见这群汴京来的巡查官吏各个手不离剑,办起差事风风火火,心里只觉得他们不同。


    他们确实不一样。


    从五月出来,如今六月底,手上办过的差事无数,得罪的人可以按吨计。


    但他们这一趟也是值得的。


    此时全都在纪炀房间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伤痕,但精神却还好。


    玉敬泉感觉自己又年轻起来一般,还是跟着大人的日子畅快啊。


    玉敬泉道:“刺客的身份,估计还要等到回汴京才能验查清楚。”


    “好在还有两日,咱们能看到汴京附近的田地了。”


    小吏岳文塞,鲁战等人点头。


    回了汴京,这些事也算了了。


    这次那些人能派出五十人过来行刺,更是知道,等他们回了汴京,就再也没有机会。


    再大胆的人,也不敢在汴京这般行刺。


    纪炀笑:“让你跟着我办差,头一件就这么辛苦。”


    玉敬泉跟纪炀关系好,两人自然是玩笑话。


    玉敬泉摇头:“能办实事,是比在户部赋闲好的。”


    其他跟着的官员齐齐点头。


    特别是中途加入的叶锡元,他查完田地的事,直接跟着纪炀的队伍。


    他们这队伍里,有昌盛四十二年的状元叶锡元。


    还有泰安二年的状元祁启明,就是那个哭着觉得他们太惨了,为什么一边做事一边被诽谤那位。


    再说其他官吏,都是数得上的。


    他们经过这次历练,许多人像脱胎换骨一般,眼神更加明亮坚定。


    不过这会,都有一个想法。


    回汴京之后,告死他们!


    揪出真凶!


    这些官员里,也有些人户是没落已久的世家,此刻被重新提拔,举家都指望他们光耀门楣。


    想必巡查途中的几次刺杀,还有这次的五十人围攻,已经让他们家里怒火中烧。


    更别说现在汴京的局势跟他们出汴京的时候很有些不同。


    那些威逼太后,以致太后一病不起的人,全都被皇上处置。


    人人都知道,皇上心软,皇上孝顺。


    所以想拿着他生母做文章,刚开始的时候,皇上也确实不想处置生母,算是有些宽容。


    只可惜涉及太后,这些人的算盘就打空了。


    皇上头一次行事凌厉,也让朝中抖了抖。


    再加上金家在旁边辅助,这家可是唯皇命誓从的,朝中那些乌七八糟的谣言已经散了。


    就是因为汴京失利,汴京外面也失利。


    这才有全力刺杀纪炀的场面。


    小皇帝能那么硬气,不就是纪炀给他撑起来,不就是良种,火炮带来的威慑。


    弄死他。


    这些总会散的。


    金家确实难缠,但也不会像纪炀那样难缠。


    更别说小皇帝还信他,现在还信。


    他们本以为大事不成,离间两人也行,总会给世家带来喘息的空间。


    可没想到小皇帝小事犹豫,大事却算得准。


    不仅让纪炀放开手脚收拾下面世族,更还写信,请纪炀娘子林婉芸早日回京,给太后看诊。


    更说只要看好太后的病症,允准她们女医馆的大夫在汴京开堂坐诊,成为汴京真正的女大夫。


    这是在抬举纪炀娘子吗?


    不是,是在抬举纪炀。


    是纪炀那么多罪责里,一一帮他抽丝剥茧,帮他剔除那些名声。


    其中一条,不就是什么妇道,什么让娘子行医等等。


    现在皇上借着给太后看病的缘由,公开给了名头,以后谁还敢说纪炀的不是。


    可只有徐九祥自己知道。


    他能信的,可信的,纪炀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


    父皇说的没错,他不忠君没关系,忠百姓,忠社稷就行。


    徐家江山想要好,靠那些玩弄权术,动辄威逼他的世家,他早晚要死,徐家江山早晚要完。


    自己是能像父皇那样掌握好平衡之术,还能抽时间安抚百姓?


    他不行。


    但没关系,他有臣子。


    有很多,有能力的臣子。


    他这个皇帝,没有父皇的能力,却能继承父皇的遗志。


    这是纪炀说的。


    纪炀是个最让人看不透,但又最坦荡的人。


    皇上在勤政殿一夜一夜难眠,只要想到近半年的事,就知道要远离那些威逼胁迫的人。


    估计那些人也不知道,看似性子软和的小皇帝,其实对这些事十分敏感。


    他再怎么样,也是先皇教出来的。


    身边有林大学士,纪炀等人的耳濡目染,就不会真的屈服。


    纪炀不在汴京的时候,林大学士则频频被召进宫,更证明了这个看法。


    所以说如今汴京的局面,比他们出去的时候强多了。


    可所有人又都知道。


    等纪炀他们回去,汴京势必还要掀起血雨腥风。


    而皇上也准备好让那群人自食恶果。


    因着这些事,他们被刺杀之后,也没觉得害怕惊慌,反而有种畅快感。


    杀他们?


    那是做梦!


    说着说着,众人又下意识夸纪炀。


    “没想到纪学士的剑法也那样好,竟然不输侍卫。”


    “对啊,这是练了很多久吧?”


    “不愧是武侯后人。”


    纪炀虽然没说话,但却笑笑。


    他这么多年坚持练剑,肯定会用得到。


    他都得罪那么多人了,被人刺杀可太正常了。


    不过纪炀看看小云中,害怕他因为见了血腥不适,没想到他沉思许久竟然道:“若有朝一日,能上战场杀敌,是不是更痛快。”


    江云中还叫江小子的时候,就是因为皮小子得名。


    没想到还真如名字,想的竟然是上战场杀敌。


    小白鹤看看,认真道:“哥你要去打仗的话,我给你当军师。”


    小白鹤一向稳重,她可不是胡言。


    她觉得她哥冲锋陷阵可以,但谋略上,还是差点。


    需要她这个国子监第一名去帮忙。


    纪炀跟林婉芸看着笑。


    若有朝一日,说不定还真行?


    纪炀等人被行刺的消息传回去,皇上更是沉默,看向朝中有些人,眼神似刀剑。


    就在纪炀进京前一天,四五个官员吊死在家中,家中账册书本无一保全。


    接下来对刺客的盘查也直指他们这些官员。


    可要说这几个,能召集五十高手,别说纪炀不信,皇上也不信,明显有人退出来做替罪羊。


    刺杀钦差这种事,放在哪都是死罪。


    七月初,朝中局势变动,老门户们左迁的左迁,赋闲的赋闲。


    连文学士几个左膀右臂也被贬到荒凉之地,做不出政绩是回不来了。


    静太妃身后的世家,更是消失得悄无声息。


    没有全死,但能留下的,也会远离汴京,再也回不来。


    国子监祭酒彻底下台,他身边的陇西李家也被牵连,层层关系从国子监剔除。


    而他们苦苦哀求的蝗灾也并未发生。


    这种看天的事,谁又能预料。


    不过把希望还寄托在天上,也是可笑。


    最后的翻身机会自然消失。


    新的国子监祭酒自然是潞州韩家家主韩潇来当,成了承平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子监祭酒。


    但他的学识世人皆知,没人有异议。


    还有金家有个书画大家等人也被安排进里面做了主事。


    等到八月份。


    翰林院原本五位学士,又多添了两个,都是这次巡查有功的。


    按理说添了学士,也该任命大学士。


    如今的林大学士更是不管事,如果按资排辈,该提文学士。


    但皇上提了书画两家的刘学士跟王学士。


    两人成了刘大学士,王大学士。


    当然,还是没什么实职,依旧带领承平国写字画画。


    不过这样的惊喜,让两人简直喜极而泣。


    大学士啊!


    谁不想当!


    他们背后的刘家,王家,对皇上更加忠心。


    朝中用新鲜血液替换不少老臣。


    替换的原因满朝皆知,这是一场不见血的新旧权力交替。


    更证明如今的皇帝,在执政两年半后,彻底掌握政权。


    朝中不少人算着,心里暗暗吃惊。


    两年半的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而促进这些事的纪炀,从六月底进京之后,便在家里养伤,风里雨里血里都不见他,却又暗暗传着他的名声。


    纪炀养伤是真,避风头也是真。


    他手臂上长长的刀疤还未完全愈合,隔几日就要换药,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在家休息。


    井旭看着,忍不住道:“这要是砍在你身上,只怕命都要丢半条。”


    “所以我挡了下啊。”纪炀不在意,“朝中已经平稳?”


    “平稳。”井旭叹气,“只是没想到,平日看着和善的人,背地里的手段会那样狠辣。”


    说着,纪炀也看看井旭。


    井旭立刻道:“我家可是自查许久,底下人虽有怨言,但看着良种的份上,自然闹不起来。”


    纪炀身边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若真有太大问题,他可就不带你玩了。


    众人计算得失,身边的自查可从未停止。


    纪炀笑笑:“对你们,肯定放心。”


    “不过田地这事,到底不是一时的事,并非一劳永逸,自家多注意。”


    “肯定。”


    如今全国田地都已经清查结束。


    泰安二年开始查,清查前七亿多土地。


    一年过去,连带新开耕的,跟被清查出的土地总数,一共是十亿一千二百万多。


    跟当初林启,叶锡元预估的差不多。


    想想,以前是七亿土地交税,现在是十亿。


    再加上粮食增产,便是减了一成田税,那能得到的总田税也比往年要多上很多。


    现在八月份,上半年的良种稻子收获,新一茬的已经种下。


    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再加上减田税的诱惑,全国大半地方已经种植高产稻,更因为全国各地农务司因地制宜的培育,估计这几年的粮食产量肯定大幅提升。


    对百姓来说,粮食多了,税少了。


    对朝廷来说,农税减少,田地却多了,总量也在提升。


    清理全国上下的蛀虫,让举国风气一清。


    皇上更是看出那群人吃掉国家多少东西,心里自然偏向帮他富民强国的纪炀。


    到现在,纪炀他们忙了几年的差事,算是尘埃落定。


    不过也跟他说的一样。


    田地这事,必须时时清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但这就跟隐士大家说的,至少帮承平国续命了。


    皇上现在年富力强,纪炀等人也还年轻,时间还长。


    整个八月过去,纪炀这个休息近两个月的人终于上朝。


    他这一到朝堂,发现好多人都不认识。


    不过没关系,别人认识他就行!


    这可是纪炀,纪学士!


    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的纪炀!


    还有他娘子,在汴京城内开堂坐诊,更能做好肺病!


    一个悬壶,一个济世,厉害啊。


    纪炀已经懒得听这些夸奖。


    跟之前说的一样,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不搞点新东西,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经过这次旱灾,再经过他们实地勘察。


    有水利建设的地方,旱情能大大延缓。


    至少能渡过前几个月,人跟庄稼,至少不会立刻干枯。


    接下来全国兴修水利势在必行。


    而提到的边关各地官道,也要加紧进行。


    只有官道畅通,驿馆开设,才有利朝廷掌握天下局势。


    今年国库虽不充盈,因着旱灾的缘故,从各地调了不少米粮。


    但朝中惊喜发现,虽说中原旱情,很多地方没有收获,可其他地方有粮啊,良种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若放在之前,估计全国上下都要紧巴巴,今年竟然还行?


    这大概也是幅员辽阔的好处。


    他们有回转的余地,更有周旋的空间。


    各方帮着救济,很快就能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再加上皇上下令中原今年免田税,更让百姓松一大口气。


    此次灾情虽严重,但施救得当,后续处理也好,各地粮仓也充足,最后呈上来的结果不算难看。


    各处的情况上报。


    更证明纪炀冒死做的一件件事,都是有缘故的。


    就连别人不理解的迁徙,如今都多了几分理解。


    水利,良种,道路,在纪炀的主持下有条不紊进行。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事开始活动起来。


    益宁府那边更为夸张,他们竟然直接雇了关外的百姓给他们修道路。


    本地百姓如今忙着开荒种田育良种,再加上皇上主张轻徭役,所以都不愿意过去。


    益宁府指挥使干脆出了个损招,雇关外人来做。


    只是没想到,那些苦惯了的关外人竟然觉得这是好活计,被关内人嫌弃的事情,他们竟然争着抢着要来。


    几个国家之间竟然打起来,都要送人过来挣钱。


    纪炀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一时语塞,也行。


    劳动力在哪都是珍贵的。


    他其实不太介意。


    不过益宁府那边如此积极,自然那还是冲着火炮来的。


    西南边的益宁府跟东南海边的房桦府回自己地方之后,自然让手下研制这些东西。


    粗制的还行,像朝廷那样精细的火炮,他们怎么也做不出来。


    再说,就算能做出来,这些人肯定偷偷跑到汴京献好,谁会真的给边关指挥使们做。


    他们可不想造反。


    如今的承平国,国泰民安,皇上好,臣子也好。


    谁闲得没事干这事。


    如果去汴京献好,那能做大官!


    皇上是优待匠人跟农人的。


    还有个修石桥的,好像叫什么嵇巡的,更是被皇上任命,到各处修桥梁,谁不敬着!


    人心,可是在汴京那边的。


    那两位精明人见此,自然利落放弃,开始频频向汴京示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益宁府想要的火炮是没有的,制火炮的工部官员带着东西直接奔向海边的房桦府。


    那边才是需要火炮的地方。


    想要让当地渔民能安心捕鱼,不受外来倭寇侵扰,海上的力量必须发展。


    纪炀对这点当然有私心。


    有些苦难,真的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而益宁府这般示好,自然不会冷落他们。


    在跟皇上商议后,益宁府开放关市的事,便已经敲定。


    益宁府那边,兵力并不是问题,他们那边兵将自古勇猛。


    之前是因当地势力太乱。


    可经过全国田地大清查,以及益宁府指挥使,知府的治理,再加上他们最早开始重修官道驿馆。


    如今已经有了纪炀当初说的条件。


    再加上,周边几个小国全依靠着在承平国做苦力赚钱,他们互相制衡,承平国自然无事。


    皇上还在跟纪炀感慨:“国力强盛了,感觉做什么都易如反掌。”


    兵器发展,粮食发展,国内人口增长。


    让承平国无形之中有了底气。


    以前还敢叫嚣的人,看着对方高大的身影,瞬间闭嘴。


    这种感觉真的太爽了。


    是整个汴京,整个承平国百姓都能昂首挺胸的爽快。


    剩下北面屯青崖关外的异族,以及频频骚扰的海上贼匪,还需要时间慢慢清理。


    不过看样子,应该用不了多久了。


    汴京杜家在屯青崖练兵,纪炀派了工部去房桦府研究船上的火炮,相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


    等到十月份下半年的稻米收获,更没有灾情的缘故,全国的粮储更是到了咋舌的地步。


    跟着粮食大丰收传来消息的,还有四周小国的文书。


    四方小国,甚至海外小国都在请求一件事。


    他们都想到中原王朝的都城朝拜,想要成为承平国的附属国。


    以前他们也是,但联系到底不够紧密。


    这次纷纷上书,有些国王甚至主动以臣子之名上奏,可见态度。


    至于自称儿子那种,皇上撇撇嘴,他孩子还没在皇后肚子里呢,怎么就自称儿子了。


    纪炀哭笑不得。


    可这样的场景确实可以预见。


    因为这些人的文书里,全都有一件事。


    乞求圣人赐他们良种,他们知道中原王朝有神物,还请天上之国赏赐。


    其中不乏之前对承平国虎视眈眈的部落国家,他们审时度势,见过承平国的武器,见过承平国的丰收,更有除掉内部的贪腐。


    这种时候自然改变态度。


    再说了,他们真的很想要良种!


    在他们想要良种的时候,纪炀跟皇上已经在商议让屯青崖附近百姓种甜菜了。


    还有留下的工部官员想利用放大镜的原理,给枪械上装一个,那样就能打得更远更准。


    纪炀听到这话,放下手里的甜菜,朝这个工部官员看了看。


    小伙子,很有想法啊。


    这是想做出大狙吗。


    不过纪炀看看他,不对,自己好像记得,他是做农具,怎么突然玩起枪械了。


    纪炀刚一看,这个年轻工部官员立刻道:“纪大人,我也做出农具了,您看这个犁地的机器,能格外省力!”


    皇上跟纪炀齐齐看过去。


    可以,还是个全才。


    纪炀仔细看看他说的犁地工具,更惊讶这位的奇思妙想,甚至隐晦对他说了奇变偶不变,确定他是土生土长的承平国人士。


    约莫利用履带的摩擦,再有耕牛做动力,还有精良铁制品当材料。


    耕牛套上之后,果然十分省力。


    不过纪炀敲敲这个铁制品,给这位全才又提了个要求:“如此硬度的铁制品,怎么才能量产。”


    全才不解。


    过了会立刻保证:“皇上!纪大人!我一定会研究出来的!”


    啧啧,承平国有他们,何愁不兴盛啊。


    皇上跟纪炀看完甜菜,再看看请求良种的文书,数百小国请求朝贡,都是这个目的。


    看来自己家东西太好,也很愁人的。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