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27. 秦始皇焚书坑儒4 请大家把书藏在墙壁……
    【在刘向的《说苑·反质》之中,类似于秦始皇“坑杀方士”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流传于民间,而见于典籍。刘向整理了这些故事,将它们编入《说苑》《战国策》《新序》。】


    诸子百家听了,都沉默。


    敢情我们期待了这么久的“焚书坑儒”,不断地往前追溯,居然是来源于民间故事吗?


    孔子:“?”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期待??


    什么期待啊?你们在期待什么??


    虽然我们的思想主张不一致、甚至还可能有许多对立之处,但也不至于吧?!


    何至于此啊!!


    诸子百家:啊哈……


    没有啦……孔子你不要多心……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纷纷好奇,这些民间故事又是从哪里开始流传起来的??


    会不会真的是儒家的人。


    他们自己编造、散布出来的?


    【这些故事,从战国以来便广泛地流传,其源流十分古老。它们大多是游说之士的学习材料,又抑或,是练习游说的一种脚本。而故事的编撰者,通常便是这些游说之士他们自己。】


    嬴政在各个时空,看得胃疼。


    朕不在江湖。


    江湖上,却充满了朕的传说。


    他们看起来,是真的很喜欢编排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而且十分随意。


    不讲逻辑。


    光是刚才的《说苑·反质》那一段,侯生在临刑前一顿操作猛如虎,就那样噼里啪啦地——


    跟朕说了一通鬼话。


    什么“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台阁,连属增累”,“珠玉重宝,积袭成山”……


    “钟鼓之乐,流漫无穷”……


    “酒食珍味,盘错于前”……


    如此这般莫名其妙地数落了朕一顿,然后说朕“丽靡烂熳,不可胜极”。


    接着就说,朕要亡国。


    更加离谱的来了——


    在这一段侯生的“真言”大道理后面,秦始皇听完之后当即沉默良久,居然还对侯生说:


    “汝何不早言?”


    ——你怎么不早说!你怎么不早说!


    嬴政:“……”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jpg


    朕之所以打问号,不是说朕有问题,而是代表你有问题,而且这问题还很大。


    不止如此,在那之后。


    侯生又噼里啪啦地说了一通,好像自己能将世事看得十分透彻一样。


    说完之后,侯生表示:


    我今天肯定是要死的啦!所以我才把这些给你说出来!虽然不能让你们大秦不灭亡——


    但是我希望你自己能知道的呀!!!


    嬴政:“……”行吧,朕知道了。


    退下吧,来世做个好人。


    在故事里的秦始皇,十分神奇地将侯生的话听进去了,还问:“吾可以改变吗?”


    侯生则表示:不行!你改变不了!


    你坐着等死吧!


    ——不是。


    你坐着等秦朝灭亡吧!


    你想改变,你比得上尧和禹吗?!


    你没希望的!!!!


    在这样稀里糊涂说了一通之后,故事里的秦始皇喟然长叹,然后如同幡然醒悟一般——


    将侯生给放了。


    不杀他。


    嬴政:“……”


    尤其是《说苑·反质》里面,这一段故事的末尾之处,居然还凑不要脸地还补了一段:


    “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如此,联系前文。搞得侯生就像是一位窥破天机、不可多得的人才、高人一样。


    ——纯纯马后炮行为。


    这故事,显然是在秦始皇死去、秦二世即位、秦三年而亡,这些事情发生之后才编排出来的。


    嬴政:微笑.jpg


    也就是朕有点短命,没能活到那个时候。


    天幕的述说,也刚好提及了这一段故事的编排时间,与嬴政的思路同频。


    苍穹之上,那天音说道——


    【至于在《说苑·反质》里记载的秦始皇“坑杀方士”的故事,其诞生与传播,应当是在秦朝灭亡之后,至汉武帝求仙问药、大尊方士之间。而这一故事的编撰者,应当便是外出游说的方士们。】


    众:好家伙。以古喻今,自吹自擂。


    这一套被他们玩得明明白白的。


    而且,汉武帝???


    汉武帝又是哪位?


    汉武帝,你也求仙问药啊!


    【总而言之,《说苑·反质》当中的秦始皇“坑杀方士”的故事,以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传播开来的情况来说,应当便是后来所谓的、秦始皇“坑杀方士”之事的原版,或者至少是其原版之一。】


    【除了秦时的编年记事、奏事诏令、律文、石刻文字这些主要的史料之外,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时候,也从他在典籍上所见到的这些故事里,摘取了一部分的内容。】


    孔子:好嘞,看起来没我什么事了。


    所谓的“坑儒”应该是来源于“坑杀方士”,而“坑杀方士”似乎也是由民间故事而来的。


    可信度,也不好说。


    孔子:安心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好像漏掉了什么。


    是忽略了什么东西吗……


    【这些历史故事的内容,使得《史记》的叙事更加丰满。但同样地,历史故事里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没有年代,所以往往须鉴别其可信度,并且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年代上的排比。】


    嬴政:后世研究历史,还挺认真。


    而且都已经两千余年之后了,那么多史料都保存下来了吗?可以这般排比考证?


    他对未来感到更加好奇。


    后世,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嬴政望着天幕,有些出神。


    天幕的述说,则从未停歇——


    【显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时候,参考了《说苑》里的历史故事。其中“坑杀方士”的记叙,应当便是以《说苑·反质》的内容或其同类的故事,作为底本,而写出来的。】


    天幕上,依然显示着两个篇章的比对。


    孔子:确实,是真的很像。


    不过,他们这些人仔细看了又看。


    在左侧的《说苑·反质》的文本之中,却并没有《史记》那一段的,关于公子扶苏对秦始皇的劝谏。


    孔子:又疑惑了。


    之前所遗漏的,就是这里。为什么公子扶苏在那个时候会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


    这段话是哪里来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不是借鉴参考《说苑·反质》吗?但是后者里,并没有关于公子扶苏的记载。


    所以公子扶苏的劝谏,这一段是哪里来的?


    或许,除了《说苑·反质》之外,关于“秦始皇坑杀方士”的故事,还有其他版本?


    司马迁借鉴的,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恰好,天幕也提到了这一点——


    【在借鉴了《说苑》故事之后,《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还在末尾部分增加了一段“公子扶苏向秦始皇进谏”的事件。】


    还是那一段。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


    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结果便是。


    秦始皇让扶苏去上郡监军去了。


    【这一段的叙述,由于恰好增补在“坑杀犯禁者”之事的后面——】


    【便成为了秦始皇“坑杀儒生”。】


    【这一段的叙述,或许是与陈胜、吴广起义时“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有关。有可能是当时参与起义的儒生,所编造出来的故事。在经历过广泛的传播之后,被写进了《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们之前已经看过《大秦系列:秦二世而亡》的视频,因此,对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陈胜、吴广曾经“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公子扶苏,乃是楚国母系的秦国公子。而项燕则是在战国末年、带领楚军抗秦的大将。


    “张楚”视公子扶苏,为楚系的王子。


    他们尊崇扶苏。


    将扶苏视为是,反暴的仁者。


    天幕之上,还有一张示意图。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鲁国的儒生们,也纷纷持孔氏礼器,前去投奔。


    孔甲,孔子的八世孙。


    ——也在投奔之列。


    天幕的寥寥文字,拓展了孔甲的事迹: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丞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


    魏国人陈余告诉孔甲:“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


    他们要烧书!你很危险啊!


    孔甲表示:“吾为无用之学。”


    “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


    我在搞的,那都是没用的东西啊!


    我又有什么好危险的!


    庄子:无用之学?幸会幸会。


    孔甲一边说着“吾有啥好危险的”。


    一边将家里藏有的《论语》《尚书》《孝经》等书,塞进自己家老宅的墙壁里。


    随后,孔甲隐居嵩山,教弟子百余人。


    天幕上的这些文字,被位于春秋时期的孔子尽收眼底。孔子:“!!!!”


    好!不愧是我的后代!


    孔子现在终于放下心来,因为秦始皇烧书归烧书,他们儒家的东西,终究是保存下来了。


    与此同时,天幕还在分析、推测——


    《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公子扶苏向秦始皇进谏、不要重罚儒生,这一记载的来源。


    【以孔甲为首的这些儒生,他们在投奔“张楚”之后,继续制造公子扶苏的传说,将其塑造为“保护儒生”的仁者形象,便由此,形成了一段在秦末开始流传的历史故事。】


    【虽说这仅仅是一种推测,但我们依然可以肯定的是,公子扶苏劝谏秦始皇的记载,与《说苑·反质》所记载的“坑杀方士”,并无直接关系。】


    孔子:微笑.jpg


    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写在一起!!


    很吓人的!!


    还有为什么要跟焚书写在一起!


    在《史记》之后——


    一定还有更离谱的流传吧!!


    【除了增加一段“公子扶苏向秦始皇进谏”的记载之外,《史记》与《说苑》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前者在卢生的话语之中,增添了“对秦始皇贪权严刑、不听劝谏的谴责”,以及引用了一条秦律、以此来表示方士的苦境。】


    嬴政:朕还能说什么。


    朕累了。


    朕什么也不想说。


    【另外,《史记》还将“焚书”与文学之事牵连进来,混在“求药”与方士之事后面。并且在秦始皇的话里,增加了对各个有名方士的谴责——指名道姓的那种,韩众、徐市、卢生,逐个点名批评。】


    诸子百家:所以。


    就是这里,给后世造成了误解吗?


    传着、传着。


    就给传歪了?


    诚然,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乍一听见“焚书坑儒”,真的会以为是——


    烧儒家的书,坑儒家的弟子。


    诸子百家:没想到连“百家语”也焚呜呜呜呜。


    大家以后学着点,跟儒家的他们学一学,把书都藏在墙壁里吧!!!


    诸子百家:qaq


    【综上所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借鉴了《说苑·反质》故事。】


    【而司马迁所采用的,更是这段故事的前两部分,其中也存在着改造的成分。】


    【至于《说苑·反质》的故事,其第三个部分才是故事的主体与核心。《史记》所借鉴的前两个部分,在原版的故事里则是一种铺垫。】


    【这一段故事,是典型的游说之士所擅长的游说之辞,典型的编造出来的天方夜谭。】


    【它发生在虚构的“阿东之台”,而秦始皇亲自上场,“临四通之街”,要将侯生车裂。】


    【既而便是侯生的长篇宏论,说一些空洞的说教,然后写秦始皇听完之后,顿时感到十分悔恨、无奈感叹、最终将侯生释放——】


    【这些情节,如同俗套的民间故事一般。】


    【对于这样浮夸张扬的编造故事,司马迁并没有采用这一段的情节,而是仅采用了前面两个作为引子的部分。】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