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婶马兰香算是施菀的同族的堂婶,虽是爷爷那一辈的兄弟亲情,但三婶一直对她不错,当初去京城,就是三婶陪她一起去的。
痹症是很难治的病,更何况三婶还要做农活,施菀只能尽量替她缓解病症。
每次过来她都要从县城带些东西来,这次又带了须面、酥饼和几尺布。
“三叔要早起去干活,这须面直接放水煮一会儿就熟了,比煮粥快,可以让三叔吃碗须面再出门去。”施菀说。
马兰香没见过须面,见了这一根一根的干面,格外新奇,又不好意思道:“你每次过来,乘船就要钱,还要买这些东西,实在花销太大了,以后别买了。”
施菀笑道:“我又没有其他亲人,也就三叔和三婶亲一些,我不来看你们、给你们买东西,我去给谁买呢?也就是有你们,我才不是一个人。”
马兰香怜惜地说不出话来,施菀将那几尺布在马兰香身上比了比:“三婶看这个颜色,带点红,又不像桃红,胭脂红那么惹眼,叫薄柿,用柿子染的,很抬气色,三婶穿着正好。”
农妇们的着衣,大多是没染过色的麻布棉布,或染最便宜的蓝色,这样好看的没见过的颜色在村里几乎是独一份。
马兰香看着布料,虽是喜欢,却又不敢去摸,怕手上的老茧给它刮坏了。
施菀说道:“没关系的,这是细布,结实的很。”
马兰香抚着布料,脸上止不住欢喜的笑。
最后将布料放下,施菀替她扎针。
马兰香盯着施菀看,看了很久道:“你还记得你娘的样子吗?她说亲到咱们施家,第一次进村认亲,就让我惊呆了,长得是真好看,弯弯的柳叶眉,一双眼睛又圆又亮,小巧的嘴唇,小巧的脸,你爹见了都傻笑得合不拢嘴。”
施菀轻笑道:“我只是有点记得,时间太长,记得不清楚了。”
她爹娘都是很普通的人,甚至爷爷还说爹一股子傻劲,半点学医的天赋都没有,把个脉半个月都学不明白,还不乐意学;而娘呢,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做的酸萝卜、甜酒、煮的莲子粥,都是村里最好吃的,记得小时候许多怀了孕的年轻媳妇都找娘亲帮忙泡酸萝卜。
洪水来的那一日,爹原本已经跑上山坡了,发现娘的脚被石头卡了,没跑上来,便不顾旁边人的劝阻,蹚着已经没过腿的水冲下去救娘,等回头时,水已经没过了腰,两人都没能回来。
他们的尸体被发现时还是紧紧拉在一起的,不知道为什么,施菀只是难过、舍不得他们,却并不为他们悲哀,她觉得娘亲在被卷入洪水那一刻一定是安心的,因为爹爹陪着她。
爹娘的死,让她第一次看到爱情的样子,直到很多年后,她都觉得爱情是博大而美好的,也许比生命还让人敬佩,值得人为它奋不顾身,所以才会有……她傻气的那三年。
“你和你娘长得像,好看,而且是越来越好看,现在比没做大夫前、比十几岁时还好看。”马兰香说。
施菀笑道:“三娘真是会说话,我现在都二十多了,哪里比得上小姑娘。”
“不不,三婶可不骗你,是真好看。”马兰香说道:“要不然,我替你找找那做媒的赵二娘,看有没有哪家合适的,你再找个人家?”
施菀回道:“三婶,我不会找了,就这样挺好的。”
“可等老了呢?或是有个病痛的,你一个人怎么办?”
施菀问她:“再过段时间,是不是要插秧了?春天的水冷,三婶这腿受得了吗?”
“又有什么办法,秧肯定要插的,靠他们也插不完。”马兰香说。
“那等到了插秧的季节,我再过来一趟,给您施针,然后带些药来,您天天喝着,驱驱寒。”
马兰香回道:“又要你破费。”
“我就是干这个的,破费什么。”施菀说道。
马兰香抬眼看看她,轻轻叹了声气。
她知道施菀是故意岔开了话题,不要她提再嫁的事,她也知道城里有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喜欢侄女,是她不愿意。
就是在京城被伤透了心吧……四年前得知侄女回来,她特地去县城看她,问她碰到了什么事,她却不多说,只说陆家人虽对她客气,却并不喜欢她,陆公子又要娶喜欢的人做平妻了,她待着没脸,就回来了。
几句话,马兰香便知道侄女一定是过得不顺心,又怎么会顺心呢,当初她在陆家暂住时便看出来,那陆二公子就没正眼看过侄女。
给三婶施完针,做过推拿,施菀便去了一趟施家祖坟,祭拜爷爷和爹娘。
其实之前也来过,马上也快要到清明,自然又要来祭祖,她来得似乎过于频繁了。可她从前三年没来,连嫁人都没来告诉他们,再回来却已经和离了,总是心中有愧,想多来几趟。
祭拜过他们,日头开始偏西,她叫上严峻和枇杷,开始往渡口走。
船家还没来,她们便在湖边等着。
直到太阳要落山,船家从对岸来了,陆璘和长喜也往这边过来,除了他们,还有另一个村的一位大娘,带着小孙女儿,施菀见过她,觉得眼熟,但不知道名字。
那大娘走到她面前,却认识她,说道:“你是施老大夫的孙女儿吧,早听说你在县城里给人看病呢!你怕是不认识我了,我是张庄的,姓唐,以前找你爷爷看过病。”
施菀回道:“是唐大娘,我这么多年没在村里,长辈们都不认识了。”
正说着,马兰香从田梗上赶了过来,不顾腿上的疼痛急跑到她面前,斥责道:“你这孩子,让你走前同我说一声,你怎么又悄悄走了!”
说着将个包裹塞给她:“这是去年打的枣,你拿去吃,不是说这个温补吗,你身子不好,就要补。还有一双鞋,最后几针没上完,刚刚赶着给上完了,你做大夫没空做这些,就穿三婶做的。
“还想说给你抓只鸡的,可你又说自己不会杀,下次有空就杀好了给你送过去。”
施菀不由动容道:“我本来没拿什么东西来,倒又带了这些东西走,哪里好意思?我看诊能挣钱,您和三叔还有一家子要顾着……”
“那有什么,都是乡下不值钱的东西。”说着推她上船去:“快回去吧,下次过来别给带东西了,你一个姑娘家也不容易。”
说着话,却看着前面陆璘的身影愣住。
“那个人怎么……”
她送施菀去的陆家,见过陆璘,此时不敢置信会在这儿看见他,但眼前这人的确像。
可说话时,陆璘已经坐到船上,正好背对着这边,她又有些不确信,想上前去看。
施菀及时拉住她道:“那三婶快回去,我上船去了。”
“那个人怎么有点像……”
“那是新来的县太爷,怎么了?”枇杷问。
“县太爷啊?”马兰香更拿不准了。
施菀便趁这机会与她告别,上了船。
唐大娘和孙女坐在长喜旁边,闲不住,便和施菀说话,告诉她自己去县城找女儿,又问施菀回来做什么,得知她来见三婶,又夸她孝顺。
随后便凑近她道:“你知道么,那张大发遭报应了,他不是找了个外乡的女人回来么,那女人天天好吃懒做不说,还找了个相好,她生的那儿子就不是张大发的种,张大发知道了,和那相好打架,结果自个儿没站稳,从坡上滚下来,把腿给摔断了。”
施菀没回说,枇杷倒感兴趣道:“为什么说他遭报应呢?他是个坏人?”
唐大娘问:“你是……”
“这是我师父,我和师父学医。”枇杷说。
唐大娘意外:“你也想做女大夫啊?”
“对呀。”枇杷说,然后问她:“那个姓张的,他怎么了?”
唐大娘回道:“你竟连这也不知道,张大发是我们村的,为人最是恶毒,当初看上你师父漂亮,竟想让你师父给他做续弦,他那时都四十多了,你师父还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呢!”
“啊?”枇杷震惊道:“还有这事?”说着看向施菀:“师父,你怎么都没和我们说过,这人也太可恨了!”
“都是以前的事。”施菀说。
枇杷一脸求知欲看向唐大娘,严峻也看向唐大娘,一边想听,一边想说,唐大娘便说道:“当年施老大夫身体不好,带着你们师父,爷孙俩相依为命。那张大发的独生儿子被疯狗咬了,找施老大夫治,施老大夫说这有可能患上瘪咬病,若是患了这病,便是神仙也救不活,张大发说行,只求施老大夫尽力医治。
“结果施老大夫给治了几日,他儿子果真患上瘪咬病,没几天就吐,发烧,疯了一样乱叫,再过两天就死了。你猜怎么着,这张大发非说他儿子是施老大夫治死的,要施老大夫偿命,不偿命,就要把孙女送去他家做老婆,再给生个儿子。
“这施老大夫怎么会答应?张大发就把他儿子尸体放到施家门前,让他六十的老娘到人家门口哭,施老大夫本就病得严重,这么一弄,愣是被他逼死了,小丫头走投无路,才卖了田地和祖宅,连夜逃去京城了……
“因为这事,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张大发恶毒,谁还敢嫁给他,所以后面他没办法,才娶的外乡人,结果却是个不安分的,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枇杷与严峻恍然大悟,这才知这桩往事,唐大娘又看向施菀道:“当时听说你嫁到了京城大户人家,我们还道真是老天开眼,施老大夫做了一辈子好事,总算得了好报,没想到过了几年,你却又回来了……
“你看你,孤苦无依的,你那夫家竟也狠心让你回来。要我说,这富贵人家,就没有心善的,他要心善,他便升不了官,发不了财,也就我们这些老实人,一辈子老实,一辈子受穷。”
施菀没去看陆璘,只轻声道:“倒也怪不得别人,是我自己要回来的。”
“他们要对你好,你能回来?”唐大娘反问。
施菀不知能说什么。
严峻却道:“回来也没什么不好,若师父不回来,安陆便少了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大夫。”
施菀回道:“悬壶济世不是这么用的,你这是要折煞我。”
严峻认真道:“在我心里,师父就是悬壶济世的,我没用错。”
“对呀,师父做大夫多好,别人都称师父‘小医仙’,要嫁什么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枇杷立刻道。
严峻轻咳了一声:“虽然师父做大夫是好,但你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枇杷笑道:“好,那师弟除外,师弟是个好东西,可以嫁,没说你。”
说完,她才意识到对面还坐着两人男人,而且还是不能得罪的男人,于是连忙挤出一脸笑,朝着长喜讪讪补救道:“县太爷和这位大哥自然不用说了,那……那是官爷,不是普通人,也,也不算。”
长喜一本正经坐着,神色肃然,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并不领情。
其实不是他不领情,而是他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要露出怎样的态度。
虽然这小丫头是无意,但可以说,这这番话是很针对公子了……他不知道公子有没有发怒。
偷偷去看,只见公子看了一眼施大夫,然后看向湖面,不知在想什么。
枇杷见他们这神色,便断定县太爷是恼怒了,顿时低下头去再也不敢说话。
唐大娘感觉到船上不正常的气氛,又听说自己旁边坐着的是县太爷,也不敢说话了,船上顿时安静起来。
好在湖并不宽,船一会儿就靠了岸。
刘老二早在渡口等着,见船靠岸,就立刻过来扶陆璘。
陆璘在马车下站了一会儿,要上去时,转头看向身后的施菀。
她正从船上下来,一手拢着披风,一手让先下船的女徒弟牵着,扶她下来。
顿了顿,待她过来,他开口问道:“此去还有些路程,施大夫可愿上马车,让车夫捎带一程?”
施菀抬头轻笑道:“多谢大人,不必了,我有他们陪着,一同走走也好。”
说完,与两名徒弟一同离去。
陆璘上了马车,要进马车厢时,回过头,看见施菀的身影渐渐远去。
她当初为何进京,爷爷似乎同他说过,又似乎没有,但总之,他隐约记得是为了什么事,但又记不太清……当时他,并不在意。
他只知道,她找上门来了,要他履行一个他并不知道的婚约,至于她因何而来,如何过来,他并不想知道,甚至抗拒去知道。
如今才知,是走投无路,被逼去京城的。
那位他不曾见过的施家爷爷,若一早准备让孙女嫁入陆家,应该早就会寻去,而不是等到自己亡故,让她寻过去,那时他已经二十了,放在平常人家,早就成亲了,不会等到那时候。
他的确怪过她,但其实不该,其实她找去京城的原因,只要认真想想就能想明白,只是他不愿去想而已。
他对她,有一种迟来的愧疚,只是他们早已和离,各自过着各自的人生。
第32章
从渡口往县衙去,一路只有辚辚的车轮声,因为马车内的陆璘沉默,长喜也眉眼深沉,所以爱闲聊的刘老二也不敢开口说话。
原本他是个爱热闹、能说会道的人,给县太爷当了这半个月车夫,他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沉默寡言了。
长喜没说话,也是因为陆璘的沉默,因为他觉得公子心情可能不好。
他以前对少夫人知道并不多,因为他在外院,对少夫人见得少,而公子从不会在他面前提起少夫人。
当然,他知道公子不喜欢少夫人,甚至那时他还为公子惋惜,就像全陆府、全京城的人一样。
公子那样清贵的名门公子,俊朗非凡,又是京中第一才子,新科榜眼,这样的人,却要娶一个乡下姑娘,只因为一个信物。
他自小陪在公子身边,自然为公子鸣不平,替公子可惜,也会少不了的,有些不喜欢少夫人。
很久以来,少夫人在他心里就是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符号。
但到了今天,他发现少夫人是个很温柔的人,也知道她为什么去京城,为什么嫁给公子。
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失去了爷爷,受人欺凌,只能拿着信物,变卖家产,千里迢迢寻去京城,除了嫁给公子,她又能怎么样呢?
婚事是太老爷订下的,公子若要怪,只能怪太老爷,却不能怪少夫人,但他当然知道,当初公子对少夫人并不好。
至少……公子不住在少夫人房里,成婚三年,少夫人无所出,最后还和离了。
唐大娘说是因为陆家对少夫人不好,所以少夫人才会和离,其实京城也这样说,京城的人都说少夫人当然不是和离的,而是被休的,所谓和离,只是陆家替自己找的遮羞布,就是欺负这儿媳妇没娘家而已。
所有人都这样说,事实呢?长喜现在觉得,事实似乎也差不多。
公子今天几乎算是被当着面骂,心情不好也在所难免。但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四年都已过去,公子大概也不会在安陆这小县城待太久,以后能避就避着吧,长喜想。
连着几天,陆璘都乘马车出去辖下的乡镇探访查看,如此五六日,遇到放告日,须开堂审案,才在县衙办公。
一早,县丞杨钊给他送来一张请帖,说道:“三月十二,下官在家中替幼子办满月酒,还望陆大人赏光莅临寒舍,喝几杯薄酒。”
陆璘答应道:“杨大人喜得麟儿,子孙兴旺,我定会前去讨杯喜酒喝,也沾沾喜气。”
杨钊说道:“不知陆大人有儿女几个?”
陆璘浅笑道:“说来惭愧,我膝下还未有子嗣。”
杨钊不由怔住,在心里迅速回忆自己所知的陆璘的资料:二十岁中榜眼,为官七年,如今是二十七了?
这就算成亲晚,也该有个一男半女了吧?而且据他所知,陆大人肯定是成了亲的……所以这是,不能生?
他很意外,又很好奇,却偏偏是这种话题,不敢多问。
可惜,安陆县里的施大夫被称为“女科圣手”,对女子不孕、保胎接生都极擅长,却偏偏没有个“男科圣手”,要不然他还能找机会推荐给陆大人。
但眼下,怕惹得陆大人尴尬,杨钊立刻道:“陆大人如此年轻,自是不急,没有儿女牵挂,也好专心仕途。”
陆璘轻笑,没继续说话。
为了弥补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过错,杨钊很快另起话题:“说起来,咱们城里这施大夫还真有些脾气,我儿的满月酒,我也请了她,是我夫人一力要求的,说这孩子能平安生下,全靠她,结果我让人将请帖送过去,她竟推说没空,说那一日已经定好了要去许村义诊,我这满月酒,倒比不上她去一个穷村子义诊!”
杨钊想迅速换个话题,心里也的确为这事不悦,所以就在这当口说了出来。
陆璘在案牍中停了一会儿,抬头道:“她今日能为一个穷村子的平民百姓而拒绝杨大人,它日也能为替杨大人诊病而拒绝赵知府的宴请,这证明在她心里,病人比一切都重要,杨大人该感谢我们安陆县内有这样一位济世救人的好大夫。”
杨钊被他的话说动,立刻道:“陆大人说得对,倒是下官气量小了,下官不该怪罪施大夫,该钦佩她才是。”
陆璘不再多说,收好了文书,整了衣冠,前去公堂审案。
第一桩案,亲兄弟两人,却在分家时为一个柜子打起来,告到县衙,都觉得那柜子该是自己的。
第二桩案,一人偷了另一家的耕牛,却死活不承认,被判了归还耕牛,还十分理直气壮地要原告还他半个月的草料钱,说是自己喂了牛半个月。
陆璘按律判了被告十杖。
到第三桩案,陆璘却看到个熟悉的名字:张大发。
他知道乡人的名字多有重复,也许每个村都有个“大发”或是“富贵”,但再看诉状,却当真看到了施柏仁、施菀的名字。
这张大发,竟是那日在船上唐大娘说起的那个恶人,而他要告的,正是施菀。
他声称,七年前,大夫施柏仁因医死了自己的儿子,答应将孙女嫁给他,还立了婚书,结果施柏仁死了,他孙女施菀竟悄悄卖了房地田产逃去了京城,如今她已回来,所以他请求衙门主持公道,勒令施菀履行婚约,嫁给他。
与诉状一起递上来的,还有个装了八两银子的钱袋。
陆璘第一次在乡邻间鸡毛蒜皮的案子里生起那么大的怒气。
他将那钱袋举起来示众道:“公然贿赂官员,先打二十杖。”
衙役上前按住张大发,先将张大发打了二十杖,打得那张大发哭爹喊娘,等打完二十杖,陆璘才问:“你说这是施柏仁与你签定的婚书,可能证明这字真是施柏仁所写?又是否有证人?婚书可曾上过衙门登记盖印?”
“这确实是施柏仁的字迹,证人……证人我也有,是我侄子,他在德安府做捕快。”张大发一边疼得龇牙,一边说道。
陆璘冷哼:“侄子?此人与你为亲属关系,作不了证。另外据本府所知,你早在施菀离开安陆时就已经续娶,如今又有什么脸面再提出娶施菀?”
“草民是续娶了,可那施菀也另嫁了啊,她也在京城嫁人了,我们这是互相抵了!我都不说她,难不成她还要来怪我?”张大发立刻道:“再说,回头我马上把我续娶的婆娘休了,再娶施菀,不就成了!”
陆璘紧紧盯着他,半晌吐出两个字:“无耻!”
说完便直接宣判道:“施柏仁已去世,婚书死无对证,不能作数;男女双方早已各自婚嫁,互不相干,原告不可再寻衅滋事。”说完便吩咐衙役:“带下去!”
张大发不服地喊道:“怎么不能作数,白纸黑字,当然能作数!”
“我要去德安府找我侄子,让他来给我作证!”
“我是在施菀逃去京城后再娶的,就算有错也是她错!”
……
陆璘看着他,忍着怒意深深吸了口气。
待散衙,他回后院房中思虑片刻,没叫长喜陪同,也没叫马车,就自己出了县衙,往雨杉巷而去。
施菀的院子,就在雨杉巷。
天气晴好几日,她院前那几棵杏花都开了,正是日落时分,落日余辉洒在那白色微粉的花瓣上,让那□□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美得不可方物。
他久久站在那里,看得出神。
然后不知过了多久,施菀从药铺后门出来,往这边而来。
她的院子与馨济堂就隔一条巷子,从馨济堂后门出来便能看到。她走了几步,抬眼就看见他站在自己门前。
她在原地停留一会儿,似乎愣了一下,随后才继续往这边走,到他面前,说道:“陆大人。”
陆璘早已收敛神色,朝她道:“我有事同你说。”
施菀回答:“陆大人但说无妨。”
她的院子就在后面,但看她的样子,并不准备请他进去坐着说。
如今两人只能算没有任何关系的孤男寡女,确定不适合同处一室。
陆璘便站在她面前,正色道:“今日有人来衙门告状,名为张大发,告的是你和你爷爷,说你爷爷在过世前曾给他写过一封婚书,替你和他订好了婚事,如今你回来,他要你履行婚约。”
“这不可能,我爷爷不可能给他立什么婚书,他是诬告。”施菀很快道。
陆璘回答:“我已将他的状告驳回,逐出县衙,他后面若再来公堂纠缠此事,我也会将他打走,我来这里,只是要提醒你小心,平日留意着他,怕他起什么歹心,对你不利。”
施菀诚心道:“谢谢陆大人提醒,我会注意的,还有今日张大发告状之事,都感谢陆大人。”
“不必,这也是……”他顿了顿,似乎有些局促,说道:“这也是我该做的。”
末了,又认真道:“此人若为难你,你随时可来找我,或是遇到其他麻烦,也立刻同我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护你周全。”
施菀点点头。
陆璘又站了片刻,看她一眼,最终道:“那我先走了。”
施菀没说什么,但在他走出两步后,突然叫住了他。
“陆璘——”
陆璘回过头来。
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叫他,不是两人最初见面时称呼的“陆公子”,也不是夫妻三载称呼的“夫君”,更不是现在明明熟识去假装陌生的“陆大人”,她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
施菀上前两步,说道:“你不必……觉得有愧于我,不必想要补偿我、想要在安陆尽力维护我,其实我在这儿四年,已经可以自己生存下去,那张家有人在知府衙门做事,我也知道,而我自然也有认识的人,可以防他。
“我感激你这份关心,但其实你只须禀公执法就好,不必有心偏袒,那样的话,似乎把我当成……你的弃妇,而我不想这样。”
陆璘立刻解释:“我没有这样想,我只是觉得……以前确实我有许多不该之处……”
“嫁给你,是我自己选择的。”施菀说。
四目相对,她继续道:“我们并不算门当户对,你也不是心甘情愿,我做选择之时,就该想到后果不会如意,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确实不太好,谁你我都不好,所以我在还能改变时就改变了,愿赌服输而已。
“如今在这里,我一切都好,我也觉得,这才是我适合待着的地方,我知道许多人怜惜我没再嫁,不算是他们心里过得好的女子,可我其实并没有很可怜,也不需要别人来同情或补偿,你真的不必对我过于关怀。”
陆璘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她说中了他的心思,他就是觉得对她有亏欠。
但她明白告诉他,她不要这种亏欠,不要他的补偿,对她来说,过去的都过去了,也希望他能过去。
所以,他们就是陆知县和施大夫的关系,不必掺杂其他,甚至,这也许是一种委婉的对他的拒绝,让他以后不要提起以前、不用来找她,她不想和他牵扯不清。
他和她道:“我明白……以后我注意,那,你自己保重。”
施菀轻笑:“天色不早,陆大人早些回去。”说完,朝他点点头,往院门走去。
一阵晚风袭来,吹落满树杏花,花瓣如雨,纷纷洒落在她身上。
她已到门前,新绿色的衣裙映着青色的砖墙,更显得鲜绿,清丽的侧脸在夕阳照耀下柔和而温婉,为了开门,她将医箱往肩上移了移,脖子微扬,纤细修长,如同婀娜的雪柳枝。
安陆,他来了近一个月,只觉低迷沉闷而无趣,他的心如同阴雨连绵下的县衙后院,不见光亮,霉气丛生,可在此时,那霉气却陡然散去。
他立刻移开目光,转身往县衙而去。
第33章
太阳快升至中天时,馨济堂内终于轻松下来,施菀收了桌上的纸笔,问拔火罐的伙计:“城里谁家有多的狗?我想弄条来看家,若是要给钱也行。”
小县城里的狗,都是谁家的狗下了崽,养不过来,便看谁家要就抱去,不必出钱,除非是品相好又及少见的狗,主人才要收钱。
伙计听了,回想一番,说道:“街头陈家的狗似乎刚下了崽,但似乎还没断奶,怕是不好养。”
施菀说:“那你帮我留意着,最好是大一些的狗。”
“师父不是怕没时间喂么,怎么突然想要养狗了?”严峻问。
施菀没和他说张大发的事,只回道:“毕竟一个人住,有条狗护院总好一点。”
这时一人戴着垂了黑纱的帷帽,拄着拐,被家丁扶着,脚步不稳地走了进来,在施菀看诊的桌前坐下。
施菀问:“这位郎君可是看诊?哪里不舒服?”
拄拐之人身旁家丁说道:“大夫,我们家少爷他……”
说着他看了主人一眼,继续道:“他睡不着,然后吃不下,还总自言自语,还……”家丁似乎记不住症状了,低头看主人。
主人咳两声,以低沉的嗓音道:“有时有幻觉……就好像,她在我眼前……咳咳……”
施菀疑惑道:“并伴随有咳嗽?”
主人沉默一下,回道:“是……咳嗽是……这几天染了风寒,咳……”
“那你说的有幻觉,是看到谁在你眼前?”施菀问。
家丁替主人回答道:“是这样的,我家老爷是云梦人,在安陆做生意,老爷在云梦有个喜欢的姑娘,这因为出门做生意,已有两个多月未见了,老爷便犯了这病,我听别人说这是相思病?能死人的,这可怎么办?”
施菀看看那主人,伸出手来,主人立刻拿出胳膊,给她搭脉。
主人的手白皙而皮肤紧实,看着像年轻人,倒不像他说话走路时那样的老态。
施菀一边搭上脉,一边道:“郎君为何要戴着帷帽?可将帷帽拿下来让我看看面色么?”
这时在一旁整理药材的严峻盯着那主人看了许久,突然放下药,到药铺外面去看看,随后回头道:“师父,他是丰子奕,外面停着他们丰家的马车!”
施菀抬眼看向面前的人,面前丰子奕摘了帷帽,笑道:“别生气别生气,除了籍贯是假的,别的都是真的……菀菀,我这从江陵回来第一件事,就到咱这馨济堂看病来了。”
施菀将手拿开,无奈道:“回来便回来,这又是闹的哪出,竟还专门找了个眼生的家丁来。”
丰子奕手一挥,让家丁离开:“行了,你去铺子里吧。”说着又看向施菀道:“你别停啊,继续给我看看,我虽说戴了个帷帽,装忘记了,多装了个咳嗽,但其他症状可都有,去江陵府这几个月,我是茶不思饭不想,天天就想你,掰着指头数日子,总算赶回来了。”
严峻在一旁白了他一眼。
施菀说道:“茶不思饭不想,兴许是在江陵水土不服,要不然给你开些霍香正气散?”
丰子奕立刻摇头:“那自然不要,那个味道太难吃了,我吃不下,要不然晚上你陪我去吉庆楼,我们好好吃顿饭,兴许我的病就好了。”
施菀没搭他的话,只问道:“江陵的铺子怎么样?有挨你爹的骂么?”
“那自然是没有,我将安陆的铺子经营得这么好,我爹夸我还来不及。”丰子奕说完就问她:“我刚才听你说,要一条狗?想要什么样的?我在江陵府看见有人养一种小小的狗,叫猧子,腿短毛长,很是好看,你要想要,我让人去江陵府给你买来。”
施菀到一旁拿茶杯倒茶喝,一边回答:“我自然不要,我是想要一只大一些,机警一些的狗,但也不要太凶,放在院里看家。”
“那安陆倒是有,回头我帮你去问问,弄条聪明伶俐的黄犬来。说起来,你一个人住,太危险了,要不然我把我们家的护院给你弄两个来——”
说到一半,他自己倒摇了摇头:“那不行,万一那护院心术不正,反倒坏事,要是我能住在你隔壁就好了,要不我去看那霍大娘家肯不肯卖房,我去买来就和你做邻居。”
施菀回道:“你少琢磨些有的没的,反正暂且,我只要一条狗。”
丰子奕问:“你不总说没空,自己常在药铺吃饭,养东西会饿着它们么,怎么突然又想养狗了?城里最近有人家被偷?”
施菀想了想,还是将张大发的事说了出来,随后略有忧心道:“他竟还去县衙告我,我怕他真歹毒起来找我的麻烦,所以想着养条狗,总会好一些。”
丰子奕气得猛一拍桌子:“好你个姓张的老不死,脸还挺大,什么东西,就想娶我们家菀菀,回头我给他点颜色瞧瞧,看他还有没有这狗胆!”
施菀劝他道:“你行了,别这样吆喝,又不是什么好事。”
丰子奕道:“你放心,回头我捎个口信,让德安府的掌柜注意着,要是那张大发到了德安府找人,我让他立刻来告诉我。听说新来了个知县是不是?不知是什么胃口,回头我再找机会和他通通关节,不怕那姓张的。”
“那个……倒不用。”施菀有些支吾道:“新来的知县我们见过几次,倒还算清正,不会帮张大发的,昨日他去衙门上告,不是贿赂不成,反倒挨了板子么?”
丰子奕忍不住就笑了起来:“八两银子,他也不想想,这是京城来的官,会为了区区八两银子惹一身骚?这种人,至少也是百两银子起步。”
施菀再要劝,却忍住了,丰家是做生意的,丰子奕也见多识广,最擅与人打交道,就算见了陆璘,应该也不会弄巧成拙。
杨家办满月酒那一日,正下着雷雨。
安陆雨水本就多,又是春季,办喜事遇到雷雨天并不奇怪,只是苦了东家和客人,一方要冒着雨准备酒菜,一方要蹚着泥泞路过来。
马车在路上不好走,陆璘便乘了轿子到杨府来。原本他的常衣都是京城里带来的丝绸质地,但安陆县城里除了特别富贵的人,官民还是以穿布衣居多,穿丝绸毕竟有些招眼,所以他今日只是随意穿了身月白色布衣。
到杨府,杨钊一见他的轿子就连忙迎上来,一边替他撑伞,一边说道:“路上湿滑,劳烦陆大人一路颠簸到这里,实在惭愧。”
陆璘回说:“杨大人言重了,从县衙到府上并不远。”说着让长喜将贺礼交由理事先生,由杨钊迎着进了院中,之前早到的黄盛等人也迎了上来。
没往里走几步,长喜悄悄拉陆璘衣袖,示意他看后面,陆璘回过头,便见到一名身着孔雀蓝宝相花刻丝锦袍的年轻男子,正撑着把大大的油纸伞,而那伞下站的,却是施菀。
他替施菀撑着伞,或者说,他们同撑着一把伞。
她会来,大概是今日大雨,出去义诊实在不便,所以才改来杨府的喜宴。
而那撑伞的男子——
门口处,男子正同杨钊说话:“喜事遇喜雨,大吉又大利,恭喜杨大人,贺喜杨大人!”
杨钊展颜道:“丰公子何时竟回来了,我还道你今日不能来。”
“就前些日子的事,知道杨大人公务繁忙,就没到府上来拜会。”丰子奕说道:“一回安陆,我就听闻杨大人又得一位小公子,杨大人可真是好福气,这要不是杨大人平日行善积德,勤政爱民,哪能有这好事?您看您和我爹同龄,我爹可只有盼孙子的份!”
杨钊一时眉开眼笑,喜不自胜,连连让他与施菀入内,说待会儿与他多喝几杯。
待进了门,施菀轻声朝丰子奕道:“你怎么那么能说,一套一套的。”
丰子奕低头道:“我这哪叫会说,这是真心实意恭贺杨大人,替他高兴呢!”
施菀拿他没办法,无奈地笑了笑。
陆璘回过头,与黄盛等人一同进宴厅。
男客在正厅,陆璘与其他官员是上座,桌子在正中心位置,而他们旁边一桌,便是安陆县城有身份的人,比如几位乡绅,几位富户,其中就有替施菀打伞的男子。
“还是你们家丰老爷子财大气粗啊,都将铺子开去江陵府了。”
“丰公子此去江陵府,倒是又贵气了不少。”
“听说江陵府有座揽星楼,金碧辉煌,歌舞不休,可是真事?”
……
某些言语,断断续续飘到这一桌来。
没一会儿,众人喝开了,便有人到这一桌来敬酒。
那位丰公子也来了,率先朝他道:“小人丰子奕,见过陆大人。”
陆璘道:“丰公子客气了。”
丰子奕倒是认真道:“早听闻新任知县貌比潘安,才高八斗,今日一见,实在是惊为天人,如陆大人这般俊杰能到我们安陆为官,实在是安陆百姓修了几辈子的福气,在此我替咱们安陆百姓向陆大人敬一杯!”
“丰公子客气了。”陆璘朝他点点头,喝下杯中的酒。
丰子奕随后又倒了杯酒,低声道:“之前菀菀告诉我,有人伪造婚书,企图用个假婚书强娶她,好在陆大人明察秋毫,慧眼如炬,又清正廉明,不为利益所动,驳回了那恶贼的状子,在下感激不尽,再敬大人一杯!”说着将酒一口喝下。
陆璘开口问:“你说的是馨济堂的施大夫,你与她是……”
丰子奕笑道:“不瞒陆大人,丰某此生非她不娶,她就是丰某未过门的妻子。”
陆璘沉默一下,低声道:“原来如此。”说着再次将酒喝下。
第34章
外面雨越下越大,酒宴上却是越喝越热闹。
陆璘寻到机会,一个人到了窗边,沉默着看着窗外的雨线。
就在此时,有人匆匆跑到宴厅,大喊道:“陆知县,陆知县?”
陆璘起身问:“何事?”
那人正是县衙的衙役,见了他,立刻道:“陆知县,县城北面太平山垮山了,压塌了好几户人家,还死了人!”
陆璘一听此事,立刻准备动身前往。杨钊也忙上前道:“陆大人,我与你一同前去。”
陆璘思虑片刻,回道:“今日你家中办喜事,你就在此,让黄大人带上人与我一同去就好。”
杨钊想着确实如此,自己这东家走了,这喜事也办不好,便只好命人备伞,送陆璘出去。
陆璘迅速吩咐场上另一名吏员道:“去着人备车,叫上有经验的匠工去查验山体,还有大夫——速去救人。”
随后又看向县尉黄盛:“将衙役带上,也许要掘石头救人。”
连日阴雨,今日的雨又特别大,垮山的确有可能,而太平山名为太平,因为这个名字,以往安陆百姓求雨、祈福,都在此地,现在它突然垮山,在舆论上非同小可,更何况还压倒民房砸死了人。
陆璘交待完才走到院中,便见施菀从偏厅那边执伞小跑而来,他还没说话,里面丰子奕就上前来拦住她:“你去哪里?”
施菀问:“刚才县衙有人过来说太平山垮山砸死了人,让我去看看。”
丰子奕不悦道:“这县衙,让他们找大夫怎么找到你了,那地方危险,还下着雨,万一再垮山呢?你别去了,让他们找别的大夫吧。”
“我怎么就不能去了。”施菀并不听他的,只交待道:“你让人去一趟馨济堂,叫上严峻和枇杷,让他们带上医箱和跌打损伤药。”
“你……”丰子奕无奈叹声:“就知道我拦不住你,那你注意着自己。”说着又看向陆璘,立刻上前道:“陆大人,施大夫就全全拜托您了,我去带上人,马上就到,这也是救治安陆百姓,我与施大夫都责无旁贷,后面若有用得着的地方,我丰氏绸缎也必定倾力相助。”
陆璘点点头,看一眼施菀,往院外而去,施菀跟在他身后。
到了门外,看着外面的马车,陆璘转身看向施菀道:“那施大夫……就坐我的马车前往?”
施菀看看丰家的车,她还委托了丰子奕帮她去叫人拿药,那也是紧急的事,便只好点点头。
两人一同上了马车,好在另一名胥吏也要过去,同样上了马车,倒不显得尴尬。
半路上,雨终于停了,胥吏是安陆县的老人,和陆璘说着太平山的情况:前几年太平山也垮过一回,但正好是旷野之地,没压倒房子,也没砸死人。
至于这一次被砸的房舍,是太平山脚下的农户,房子都是土坯,又年久失修,早在前几年垮山的那一回县衙就劝农户搬离,但农户不听,如今塌了也并不稀奇。
几人一同到太平山脚下,发现房屋似乎倒塌了三四间,但只有一间房屋外面有人在搬石块土块,胥吏上前问了问,才知其余几户家里见势不对,都在上午搬出去了,只有这一家没动,便砸在了里面,也不知还有没有人活着。
此时衙役还没到,救人的都是附近村民,旁边有个妇人,看着废墟痛哭哀嚎着,几乎昏厥。
陆璘上前问:“这是你家?”
妇人哭着点头。
陆璘又问:“你家里有人被埋在里面?”
妇人回道:“我家男人和孩子,都在堂屋里吃饭,我出门去找鸡了……”
陆璘回头去看,发现那几个村民正在掘堂屋的位置,可那地方砸得最严重,房梁石头聚集,极难搬开。
陆璘弯腰将衣袍撩了起来,用腰带一起扎住,又在地上捡了几截草绳去绑宽大的袖口,可自己却很难使力,施菀看在一旁,上前来朝他伸手。
他明白她的意思,将草绳递给她,她接过,将他袖口在胳膊上绕了几圈,然后绑起来。
绑完一只袖子,再去绑另一只时,手上那一截草绳却断了。
两人同时低头去地上找,却再没找到合适的。
“罢了,就这样吧。”陆璘说。
施菀叫住他,“等一等,这个可以用。”说着从身上拿出一副手帕来,打开,刚好能将袖子绑住。
陆璘静静看着她的手在他衣袖上将白色的手帕打结,待衣袖绑好,便轻声道:“多谢。”说完转身去帮村民一起搬石头与横梁。
陆璘是富贵公子出身,没做过重活,搬起石头来没旁人那么利落,一身整洁的长袍在石土堆里绊来绊去,一会儿就弄得污浊不堪,怕是再也不能穿。
施菀在一旁看了一会儿,然后去安慰哭着的妇人,怕她因五志过极,七情内伤而引起病症。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一批衙役跑过来了,开始一起救人。
妇人被施菀安慰着,总算顺下了气,哭诉道:“我说要搬去下面建个新房,他爹非不听,好不容易攒点家当,又要去喝酒,家里一日穷过一日……
“今日下雨,我男人在家吃饭,嫌菜少了让我去加个菜,我去捡鸡蛋,却发现家里的鸡少了一只,心想怕不是躲到别的地方去了,便让我家那死丫头再去炒个菜,我去外面找鸡,结果才出门,没走几步就听到后面‘轰’的一声……”
施菀打断她:“你说,你还有个女儿?”
妇人回道:“是啊,今年十三了,都能嫁人了。”
“那她在哪里?是同在堂屋,还是在厨房?”施菀没理她说的那些话,连忙问。
女人回答:“在厨房吧,我见她去厨房的,那灶里的火估计都快熄了,要重新生,菜没那么快炒好。”
施菀放开她,立刻往倒塌的房屋那边跑去,正好遇到从废墟里出来的陆璘。
堂屋那里,衙役发现了这家里的男人,正将他往外拉。
施菀朝陆璘道:“她还有个女儿,在厨房的位置!”
陆璘立刻看向废墟,之前厨房倒得并不严重,他过来还能看见烟囱,就在屋子西南角,但此时再去看,烟囱已经倒了,厨房的方向又堆过去许多石头和房梁。
因为最初人少,他们为了快速救出堂屋里的人,就近将石头就搬在了旁边的厨房废墟上,此时再要去挖,便没有之前那么简单了。
而一旁的妇人听说见到了男人,立刻就挣扎着起身,往废墟里去。
陆璘转身看向她道:“你女儿在厨房,你为什么不早说!”
他没有穿官服,但语气严肃,妇人被质问得怔了一下,好半晌才说道:“当然是……先救我男人和儿子……”
陆璘盯着她,紧抿着唇说不出话来。
妇人呆滞一会儿,立刻又往废墟里去。
“活着,还活着!”衙役们的声音传来,没一会儿,将男人从土堆里抬了起来。
妇人又在旁边嚎啕大哭,说道:“还有我儿子,我儿子……”说着去将男人接到空地上。
陆璘知道,此时只能先将堂屋里妇人的儿子救出来再说,便上前道:“注意,石头不要往西南角搬,厨房也有人。”
“是,大人。”
衙役听了话,走远几步,将一根房梁扔到了屋前。
陆璘提了从腰间散落的衣袍去西南角查看,试图辨别出灶台的位置,一个人慢慢搬动石头。
施菀也要去,却被妇人拉住:“你不是大夫吗,快救救我男人,快去救他呀!”
施菀无奈看看陆璘那方,转过身跑去看刚救出来的农汉。
农汉的伤看上去不算太重,只是胳膊被砸伤,头破了皮,但要看是不是伤到了头,还要等他醒过来再说。
两刻之后,衙役又将这一家的小儿子抬了出来,却伤得比他爹重,胳膊腿都受了伤,头也被砸破了。
施菀顾不上厨房那边了,急忙替他止头上的血。
好在没一会儿,丰子奕带着严峻、枇杷,还有大量的止血药过来了,而农汉也醒了过来,意识还清醒,竟是除了胳膊上的皮外伤便没什么。
衙役推着木板车,将包扎了伤口的父子二人往医馆拉去。
丰子奕看着废墟上,问施菀:“里面还有人?”
施菀点头道:“他们家的女儿。”
一旁的枇杷吃惊地看向已经远行的板车:“那是她娘?怎么她跟着板车去了呢?”
妇人早在儿子与丈夫被抬上车时,就一路跟着板车流着泪往医馆赶去,看着悲痛,却又心狠,女儿还在废墟下不知生死,她走得却一丝犹豫都没有。
施菀叹了口气。
直到一个时辰后,衙役才在厨房里找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抬出来时早已不省人事,腿上全是血。
施菀剪开她裤腿看了伤,便知道她腿上伤得极重,左腿已保不住,若要活命,则要看她的运气。
如今还是春天,气温终究是比夏季低一些,伤口溃烂也许也会好一点……
她替小姑娘缠住血脉上方,止住血,然后以金创药包扎了伤口,缝合两处撕裂伤,再要服药,便要等她醒过来。
陆璘命衙役再用板车将小姑娘拖去医馆。因为施菀在这里,所以前面那父子就被送去了馨济堂,此时小姑娘自然也是送去那里。
丰子奕招呼施菀道:“菀菀,上马车了,你看你,衣服都淋湿了,回头自己给病倒了。”
“没事,我回去就换衣服。”施菀说着,上了他的马车。
丰子奕见陆璘看着这边,上前道:“陆大人,我送施大夫去药铺了,大人呢?”
陆璘回答:“我在此留一会儿,稍后去药铺查看。”
“那,那我们便先行一步。”丰子奕说着向他告辞,上了马车,与施菀一同离去。
马车在泥路上渐渐远去,直到胥吏来同自己说话,陆璘才发觉自己看着那方看了很久,立刻收回目光。
两个时辰后,天已将黑,陆璘才得空从太平山下离开,到馨济堂来。
这也是他第一次到馨济堂。
一座三间的医馆,有药柜,问诊台,推拿拔火罐的床铺,还有躺着养伤的病房,算是极大的医馆。
但施菀却正在和一名中年男子争论着什么。
“若不是他们直接把人送过来,我都不会收。”男子说。
施菀回道:“可他们已经付了些钱,够这两天的药钱了。”
“他们付的是那男人和那小儿子的药钱,女儿他们没说,这么严重的伤,哪里还活得成。”
“也不是一定活不成,万一伤口愈合好,内伤不重,还是能活下来的。”
“活下来腿也废了,怎么嫁出去?你是没明白她娘的心思。再说,我可不想她死在药铺里。”
……
就在施菀沉默的当口,陆璘进了药铺。
见到他,那中年男子立刻上前道:“这位公子是……”
说着便看到了他身后的衙役,立刻道:“莫不是,陆知县?草民周继,拜见陆知县——”
陆璘说道:“不必多礼,你是馨济堂的东家?”
周继道:“回知县大人的话,东家是我爹,人称老神医,我是他儿子,继承着家学,也做着大夫。”
陆璘点头,看向不远处的施菀。
施菀出着神,显然还在想着刚才谈论的事。
陆璘问周继:“刚才我听你和施大夫在说药钱?”
周继连忙道:“只是说药铺的琐事,大人日理万机,不必为这等小事费心。”
施菀走上前来,问陆璘道:“如他们这样的事,县衙会有抚恤银吗?”
陆璘看看不远处另一间房内躺着的一家人,摇摇头:“除非是因公而伤残才有……县衙早两年提醒过他们搬离,他们并不听,所以,没有抚恤银。”
施菀沉默下来,却听陆璘继续道:“但县衙后院还有间空房,可让那姑娘住进去养伤,也有做饭的仆妇,平日能照顾她,至于大夫,就还是要劳烦施大夫看顾了。”
第35章
“我自然愿意替她诊治。”施菀说。
陆璘看一眼身后的长喜,长喜连忙拿出一锭银子来,陆璘说道:“医药费,先由我给周大夫。”
长喜已经将银子递向周继。
“这,这个……”周继有些为难,觉得不该收知县的钱,却又狠不下心自己亏医药费,毕竟那姑娘的伤太严重了,伤口要恢复,把脉还把出了内伤,要喝名贵药调理,这些加起来可都是无底洞。
他犹豫半晌,朝陆璘道:“知县大人,您有所不知,若是小钱我就不计较了,可这姑娘的伤少说也要十几两银子,还不一定能好,好了那腿也废了……”
“我知道,这一锭银子差不多便是二十两,你先拿着,后面若少了我再补。你这里是否有车,劳烦帮忙将她拖到县衙去。”陆璘说。
周继便不好再说什么,只点头道:“有车,有车。”
正说着,那里面房间的妇人冲出来,一下子跪倒在陆璘面前,哭诉道:“知县大人,求求您救救我儿子吧,他到现在还没醒,大夫说他治起来要上十两银子,我们家哪有那么多钱,求知县大人救救他吧。”
陆璘沉脸看着她,冷声道:“在我们去救你丈夫和儿子时,厨房的墙又倒了一次,若你早一些说你女儿在厨房,也许她不会伤这么重。”
“她是丫头啊,迟早也是别家的人,不先救我男人和儿子,难道要救她?”妇人不可置信道。
陆璘看了出来,自己和她没什么好说的,便不想再理睬,可妇人却给他磕头道:“知县大人,救救我儿子吧,求求您,救救我儿子吧……”
施菀知道,就算是知县,俸禄也没有多少,陆璘有钱来救那小姑娘,只是因为他家底丰厚而已,但这不代表,他能将钱发给每个穷苦百姓,更何况这一家先前就付了男人和儿子的药钱,如今见有人愿意出钱救女儿,又出来哭惨,实在是精明得让人厌恶。
她在一旁道:“知县大人说之前县衙劝过你们搬离,你们不听,这才遭难,今日衙役救你们的工钱,怕是还要核算了让你们交纳。”
那妇人一听这话,立刻就白了脸,战战兢兢看向陆璘。
陆璘回答:“今日一共出动十多名衙役,还有车马费,已交由吏员去核算,到时本府也会替你们减免一些。”
“这……这……”妇人一下惊恐地没了话。
陆璘恨她冷漠,却又怜她穷苦,不愿再吓她,只好道:“本府救你女儿,是看她可怜、被亲生父母抛弃,并不是手握金山,有钱没处使,你自回去照顾你丈夫和儿子吧,不要再来哭诉了,惹人厌烦。”
妇人嗫嚅着称“是”,这才回去。
陆璘看向施菀,问:“那我现在让人送那姑娘去县衙?”
施菀点点头。
陆璘便吩咐着人,再用板车拉了小姑娘去县衙,自己则与施菀、枇杷一同乘马车。
陆璘坐在一侧,施菀和枇杷坐在另一侧。
枇杷之前还忍着没说话,后来憋不住了,在马车上和施菀说道:“师父,丰公子下午走时说明天再过来,给我们带一只他们家大厨做的蜜汁烤鸡。”
“谁同意的?你?”施菀问。
枇杷心虚道:“我……我没说什么,我只说我喜欢吃那个李记的烤鸡,可惜他们搬走了,丰公子就说他们家大厨做的蜜汁烤鸡好吃,明天给我们带一只来……”
“一只鸡也不少钱了,别总受人家恩惠,明天我把钱给你,你给他吧。”施菀说。
“丰公子肯定不会要的,而且是他自己说要拿来的,他家有钱,也不缺这点……”她说到一半,见施菀神色严厉,声音渐渐小起来。
施菀说:“那你可有见他去大街上每人发一只烤鸡?他们做生意的人虽有钱,却也是一点一点攒的,平日也多是毫厘必争。”
枇杷还想说什么,似乎是意识到车上还有外人,说话不方便,便住嘴了,轻轻回了个“好”。
陆璘静坐在马车内,不见任何反应。
等马车到县衙,几人便从车上下来,拉板车的人还没到,陆璘先带施菀去后面。
枇杷是第一次进县衙,也是第一次进县衙后院,非常新奇,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到后院一个房间前,陆璘说道:“就是这儿,小了些,但还算敞气。”
枇杷问陆璘:“这里还住了人吗?”她问的正是这房间侧边的一间房,窗子开着,能看见窗后的书桌。
陆璘回道:“我暂且也住在这里,那是我的房间。”
原来是知县大人自己的住处,枇杷又觉得自己多嘴了,连忙闭嘴不言。
施菀倒有些意外,不由看看那间房。
如果他也住这里,那她每日来看小姑娘的情况是不是就会遇到他……她又往四周看看,发现这后院似乎也没住别人的样子。
罢了,先前想要不见面,却也见了这么多面,同在这小小的县城,总会遇到,顾忌太多,反而显得在意,她便没说什么。
几人开了门进去,陆璘唤长喜去拿干净的被褥来。
长喜去拿了,东西自然是陆璘自己的,淡青色的竹纹绸缎被,垫在简陋的小床上,显得有些暴殄天物。
这边收拾好没多久,板车拉着小姑娘过来,衙役将小姑娘抬上小床。
施菀看看她的脉象与伤口,替她将被子盖好。
她将药放在县衙,告诉陆璘叫来的仆妇,若小姑娘醒了,便喂她喝药。
之后又在县衙待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就和枇杷一同离去。
陆璘回到自己房间,没一会儿,长喜过来了,去收他之前换下的衣服,一边收着,一边叹息道:“这上面的泥,不知还洗不洗得掉。”
陆璘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开口:“等一等。”说着过来,从衣服堆里捡出那条同样沾满泥的手帕。
当时换衣服换得急,手帕也和衣服堆在一起。
“这帕子别扔了,好好洗洗,看能不能洗干净。”他说。
长喜回答:“好,我去吩咐。”说着拿盆端了衣服往外走,走了两步,又回头道:“公子,我找刘老二打听了,你猜那丰公子和施大夫是什么关系?
“两年前,丰公子的姐姐因小产而落下病根,病倒在床,丰家从省城请来大夫也没治好,眼看就要去了,施大夫给她治好了,丰公子因此而认识施大夫,情根深种,说要娶她为妻。
“哪想到施大夫却拒绝了,他也不听,仍旧天天追着施大夫跑,他家里呢,肯定是不太愿意的,可一来管不住丰公子,二来施大夫也明确说了不会同意嫁他,这事便就这么搁着。丰公子还是天天往馨济堂跑,施大夫还是不同意,城里人都见怪不怪了。”
陆璘没回话。
长喜说完,才想起主子一直让他少议论他人事非来着,特别是前少夫人,这他刚才,好像又议论了……
只是这整个县城就他和公子知道陆家与施大夫的渊源,他除了可以和公子说,也不能和别人说,所以才动不动就忘形。
就在他等着挨批时,陆璘却只说道:“行了,知道了。”
竟没说他论人事非。
长喜觉得意外,端了衣服下去。
夜里,小姑娘醒了,仆妇给照看着,到二天下午,施菀忙完药铺的事,与枇杷一同来到县衙,她说了原由,衙役将她们领到后院去。
路经县廨办公之处,隐约听见里面有县衙官员的说话声,两人怕打扰到他们,噤声来到后院,一个人都没有,倒是厨房处传来药味。
衙役带着两人进了那间房。
床上的小姑娘醒着,施菀过去问:“你醒了?觉得疼么?”
小姑娘点点头,不说话,只是看着她,似乎是个腼腆的姑娘。
施菀说:“我是治你的大夫,姓施,你腿伤得很重,胸口似乎也被压了太久,别乱动,就算疼也要好好休息,会慢慢好的。”
小姑娘又点点头,然后问:“我爹娘和弟弟呢?我问刚才给我送饭的大娘,她说她也不知道。”
枇杷神色一动,想说什么却忍住了,转眼看向施菀。
施菀回答:“他们在我们药铺里,那里没地方供人休养了,你又是姑娘家,在那儿不方便,就把你送到了这里,这是县衙,正好有一间空房。”
“那他们还好么?有没有……”小姑娘也知道自家房子塌了,很可能家人就被砸死了。
施菀回答:“你放心,你爹娘都没事,你弟弟和你一样受了伤,在药铺里养着,等你好一些,就带你去见他们。”
小姑娘这才放下心来,还要问什么,施菀先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回答:“王来弟。”
施菀没再问了,给她把了脉,问她:“饭吃得下吗?”
小姑娘点头:“吃得下,有白米饭,还有豆干,有鱼汤,还有炒肉,大娘说是县太爷吃的饭,真好吃。”
施菀笑起来:“县太爷这儿还有鸡腿呢,你在这儿好好养着,天天有的吃。”
正说着,却听身后枇杷道:“知县大人。”
施菀回过头,便见穿一身绿袍官服的陆璘正从门外进来,站在了床边。
显然他听到了自己刚才的话。
她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转变话题道:“你看县太爷来了,便是他吩咐人给你送饭的。”
小姑娘躺在床上,不知该怎么办,半晌才小声道:“县……县太爷……”
陆璘温声道:“听见大夫来了,所以我来看看,你晚上想吃什么,可告诉我,我让人去做。”
小姑娘不好意思了,垂下眼,脸上一片通红。
施菀倒是问:“你要吃些清淡的,鸡丝粥怎么样?”
小姑娘红着脸点点头。
陆璘回答:“我稍后让人去做鸡丝粥。”
施菀回头道:“大人,我现在替她扎针。”
陆璘明了,退了出去。
没一会儿,施菀替小姑娘施针了出来,见陆璘还在院外。
见了她,陆璘示意她随他往前走,到离小姑娘远一些的走廊里,陆璘问:“她如今神智清楚,是不是证明除了腿伤就没有大碍了?”
施菀摇摇头:“腿上最怕伤口疮疡,但好在我时时看着,也有大人买的药可以防着,会好一些,只是我把脉看出她胸口被重物压过,怕受了内伤,这便可大可小,也许能养好,也许突然就发作……她的伤太重,我就算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最后也只能听天命。”
陆璘看出她神色忧心,安慰她道:“不必太过紧张,她从昨夜到今日一切都好,不会有事的。”
施菀点点头。
后院悄静,一只黄色蝴蝶飞了进来,在青石砖缝的野花周围飞着,倒是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
两人都不由看向那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施菀想起来,自己从未和他这样平静地谈话。
这时长喜从旁边厨房过来,见了陆璘,说道:“公子,快来看,咱这县衙后院也有条裂缝。”
“是么?”陆璘看着后院的房子,说道:“我怎没见到?”
说着跟着长喜往那方走,施菀也跟了过去。
走到一处角落,长喜指着墙避道:“你看,就这儿。”
那正是他所住的房间的一角,的确有一条细小的裂缝,长着青苔,但县衙的房子是砖块砌的,这样的细小裂缝,倒不算什么。
长喜说道:“公子,我们还是搬出去吧,这多危险,万一这房子也像太平山脚下那房……”
“那是因为垮山。”
“那也吓人啊,夫人要是知道大人住这样的房间,还不知怎么担心。而且这后院也湿气重,一下雨,墙都是湿的,还有虫,滑滑的那种,我今日早上就见公子浴房旁边有一只,给扫走了。”长喜说。
施菀听到这里,默默一声也没吭,却有些想笑。
她也知道陆璘一向爱干净,肯定受不了这个。
果然,陆璘的脸色僵硬了一会儿,最后道:“那你去找找吧,看是否有合适的。”
说完转过头来,正好瞥见施菀脸上最后的那抹笑意。
撞到他的目光,施菀及时恢复一脸正色,说道:“来弟情况还算稳定,我与枇杷就先回去了,若有什么事,大人可派人去馨济堂或是我家中叫我。”
陆璘点点头,问:“我叫马车送你回去?”
施菀摇头:“也没多远,马车反而巅,我们走走便到了。”
说完,回屋叫上枇杷,两人回去。
陆璘看着她背影离开后院、穿过走廊,再拐道弯就完全看不见了,才动身继续去前堂办公。
傍晚时,散衙后他回房间,长喜已经将前一日的衣服收好叠在了床上,旁边放着那方手帕。
陆璘过去拿起手帕,在窗边一看,发现手帕上有些黄黄的泥印,果然没洗掉。
那是一副素白的布帕,原来是干净平整的,现在染上了洗不掉的泥印,也因系袖口而变了形。
再将这手帕还给她似乎不妥,但他手上也没有女子能用的手帕。
他将手帕暂且收好,想着后面再想办法。
第二日,出门去检视粮仓,回来时正好经过一家绣坊。
陆璘让刘老二停下马车,自己独自进了绣坊,问掌柜:“可有女子的手帕?”
掌柜见他穿着富贵,连忙道:“有有有,说着就将的摞手帕拿了出来。”
“这个是丝绸的,这个是棉布的,这些是绣花的,都是上好的成色,公子您看看。”
丝绸的华贵,但陆璘下意识就觉得不合适,她不会接受,也不会喜欢。
棉布的,也整洁,和她那块有些像。
后来他在绣花那一摞里看到一副绣荷花的手帕。
浅绿的底,如湖水一般,角落里绣着一只荷花,一只荷花苞并两片荷叶,很好看,让他不由想起她曾撑着长篙,将竹筏在荷塘中穿行,采下莲蓬。
荷花似乎也如她的人,温和,沉静,清丽,秀美。
“我要这一副。”他说。
“这个,十文钱就好。”掌柜说。
陆璘付了钱,拿着手帕离开。
回到县衙,听闻施菀又来了,就在王来弟养病的房间内。
这时主薄拿了本册子过来,朝陆璘道:“大人看,这样盖印可行?”
他将那册子看了一眼,回道:“稍等,我先去房中换双布鞋。”说着进了后院,回房换好鞋,他便走到一旁小姑娘养病的房间,正好看见门关上,仆妇从里面端了空药碗出来。
见了他,仆妇说道:“施大夫在里面给来弟施针。”
陆璘点点头,待仆妇离开,他看着紧掩的房门,不由伸手摸了摸怀中的手帕。
可是,以他们现在的关系,送她一副手帕似乎过于暧昧了……他们并不是可以随意授受的关系。
他在门外站了很久,犹豫一番,最后放下手,转身又去了前面县廨中,没等她出来。
第36章
施菀走得静悄悄,并未让县廨内听到一丝声音,陆璘不知她是什么时候走的,只知道等他散衙后重回到后院,王来弟的房中只有她一人。
到房中坐了一会儿,长喜送来饭菜。陆璘见有道姜焖鸭,里面放了许多姜片,便问:“王姑娘的伤能吃这菜么?”
“这……不知道,应该能吃吧?”长喜道。
陆璘回道:“可我记得施大夫说她要吃清淡的,姜似乎也算辛辣料?”
他说着将那道姜焖鸭尝了一口,虽不算太辣,但也有重重的姜味。
“还是注意些,别吃了,把她那里的鸭端过来,将我这里的豆腐送过去。”他说。
“可……”
长喜有些犹豫,这县衙的伙食,也就三菜一汤,换一样,那就只剩两样菜了。但主子即已这样吩咐,他还是老实将豆腐端了过去。
没一会儿,端了那边的姜焖鸭回来,却说道:“王姑娘也说吃不下饭菜,只喝了几口汤便躺下了,她让我把菜全端过来,我还是把豆腐放她那里了。”
“只喝了几口汤?”陆璘有些意外。
“是啊。”长喜回。
陆璘起身:“我去看看。”
他知道这小姑娘是个很爽朗的人,喜欢吃县衙的饭菜,虽伤着,却每顿都不落下,如今竟没胃口了,实在不同寻常。
到了小姑娘房间,他一眼就看到小姑娘脸色不像之前那么苍白,泛着些许红泽。
“县太爷……”小姑娘见了他,还有些紧张,陆璘立刻道:“你别动。”说着,到床边看着她道:“王姑娘,得罪,让我探探你额头可好?”
小姑娘点点头,回道:“好。”
陆璘伸手用手背探向她额头,发觉果然有些烫。
这个时候发烧,实在非同寻常,施菀说过,她现在最怕疮疡,而发烧就是疮疡的症状。
“可有觉得不舒服?”陆璘立刻问她。
小姑娘摇头:“没有,还好,没有很不舒服。”
可陆璘分明觉得她说话有些无力,又问:“那是否有些头疼?”
“只有一点点……”
“没胃口?”
“有一点。”
“身上无力?”
“这个……感觉不到,之前也不太有力,可能有一点点吧……县太爷,我真的没什么事,可能是一直躺着,睡太多了。”小姑娘说。
陆璘猜想,她并不是没感觉不舒服,只是现在烧得不厉害,还能忍,而她是不敢说自己难受、不敢惹麻烦的性子,所以习惯于说没事。
他转头朝长喜道:“赶快去叫施大夫过来,她此时应该已经歇诊了,去她家中找,就说王姑娘发烧了,让她若有急要用的药,也可一并从药铺带过来。”
长喜应着,连忙跑出去。
床上的小姑娘果然立刻劝阻道:“县太爷,我没事,施大夫下午才来看过我,才回去呢,现在天也不早了……”
“没事,稍候若是晚了,我让人送她回去。”陆璘温声道,然后和她解释:“施大夫关心你的病情,你现在有点发烧,得让她知道。”
小姑娘低声道:“我怕麻烦她……”
“她是大夫,希望自己诊治的病人快些好转,若是好得慢了,才是麻烦她,你不舒服不告诉她,那就会好得慢,才算麻烦她。”陆璘说。
小姑娘这才被说通,点点头。
随后又想起来什么,连忙道:“那……那县太爷您是不是还没用完饭,您赶紧去用饭吧,不用管我。”
陆璘却不放心她,回答:“我不饿,等施大夫来了我再用饭不迟,要不了多久。”
小姑娘不敢再驳斥他,只好带着不安,乖乖躺着。
没一会儿,她崇敬地看着他道:“县太爷,您就是别人说的青天大老爷吧,施大夫就跟说书人讲的仙女一样,您和施大夫真好。”
陆璘自知自己到安陆,其实什么都没做,他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不只如此,甚至把他和施菀放在一起都算抬举了他,因为他虽为官,却并没有做下多少实事,而施菀,却是实实在在在治病救人。
小姑娘说了几句话,就渐渐不再有气力了,她脸上也越来越红,陆璘再探她额头,明显感觉到了烫。
而且这与刚才并没有隔多久,证明她烧得极快。
陆璘有些担心起来,眼看小姑娘已经慢慢闭上眼睛去休息,一下一下沉重呼吸着,他不禁走到门边,看着施菀多久会过来。
没等多久,前面传来一阵跑动声,他便知道是长喜带着施菀过来了。
果然,很快施菀的身影就出现在视线中,她从走廊那边急步跑过来。
在京城,很少有贵女或夫人们这样跑,他更没见她这样跑过,因为要注意着仪态,这是他第一次见她这样跑。
这是不是证明,那小姑娘的情况很危急?
施菀匆匆穿过走廊,到了后院,问他:“现在怎么样了?”说着就往房内去。
陆璘说:“烧得很严重了。”
进去时,小姑娘已经睡着,因为在高烧之下头脑便是昏昏沉沉的,连睁眼也没力气,此时躺了这一会儿,已经睡着。
施菀摸了摸她额头,果然烫得厉害。
她下午就看过她伤口,的确有些溃烂化脓,但并不太严重,之前就给她用麻醉药后重新清理过伤口,本以为可以熬过去,没想到现在竟开始发烧了。
发烧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伤口。
“先将窗子门都打开通风,再端凉水来。”她说着,替小姑娘把了脉,然后将手中的两包药拿了一包递给陆璘:“先让人去将这包药煎好备着。”
陆璘将药递给长喜,长喜拿了药出去。
这时小姑娘慢慢睁开了眼,喊道:“施大夫。”
施菀低头和她道:“我要再看看你的伤口,也许有坏血脓液再需要弄出来,但你下午才用过麻醉药,这会儿再用恐怕不好,所以会很疼,你忍忍。”
小姑娘点点头:“好,我知道,我不怕疼……”
她向来就极乖巧懂事,丝毫不敢制造麻烦,却越发让人心疼怜惜。
施菀便揭开她被子,解开伤口上的棉纱,果然伤口再次化脓。
她一点点将脓液挤出,再清洗伤口后上药。小姑娘咬着被子,哪怕疼得浑身战栗发抖、泪流满面,也只是紧紧咬着被子,没哭出一声。
这一次,她加大了药粉的剂量。馨济堂的跌打损伤药有许多种,最便宜的便是普通的止血药,而最贵的,则是活血生肌散,里面有许多名贵药,譬如龙脑香、麝香,哪怕只是半钱也要大笔的银钱。
因为小姑娘的伤严重,她从第一天就用的最贵的活血生肌散,但终究是不习惯挥土如金,所以没有往死里加剂量,但从下午开始,她已经加剂量了。
清理了伤口,小姑娘已经没什么气力,又疼得厉害,所以再次闭上眼,一声不吭。
她亲自拿浸了冷水的帕子替她散热。
但小姑娘却是睡不着了,因为疼,又因为高烧,哪怕极力忍着,也会时不时发出两声难耐的呻吟,后来大概是烧得糊涂了,喊道:“娘……”
她在第一日第二日都问过她爹娘和弟弟的情况,却从不问没受伤的娘怎么没来看自己,大概觉得爹和弟弟也要照顾,大概是很明白,娘不会来看自己。
但这时候,还是忍不住喊娘。
施菀拉着她的手,说道:“我让人去找找你娘,但现在天快黑了,她又在药铺,不一定方便来。”
小姑娘整张脸烧得通红,喘着气,不知是意识模糊没听清,还是听清了无力回答。
施菀求助地看向陆璘,不知是不是去叫那妇人来。
陆璘轻声道:“晚上县衙有轮值衙役,我让他去找人。”
施菀点点头。
陆璘便出去,没一会儿回来,告诉她衙役已过去了。
此时长喜端了药过来,施菀扶小姑娘起来,让她把药服下。
服了药,施菀又让陆璘出去,自己就着烛火替小姑娘解下衣服,用酒擦了身子。
大概是舒服了一些,小姑娘睡着了。
她替她将被子盖好,从房内出来。
陆璘还守在门外,拿了张椅子坐着,旁边放着盏风灯,他拿了书在看。
施菀走到外面,他合上书,抬眼问她:“怎么样了?”
施菀摇摇头:“暂时睡着了,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等着,盼老天爷开恩。”说到这里,她苦笑道:“其实我也很没用,能治好的病,也就那么一些……”
“你先坐一坐。”陆璘说着朝后面长喜道:“再去拿张椅子来。”
施菀在里面待了这么久,也想透透气,待长喜拿了椅子,她便坐了下来,与陆璘只隔了一张椅子的距离。
“人越活,便越能认识自己的渺小,如你这般,已经算人中翘楚了。”陆璘说。
施菀想了想,和他道:“今日一天,就在馨济堂划了五两银子的药钱……我也和他们说了情,小周大夫不愿便宜,最后大周大夫,就是我师父吩咐,不算那两包退烧药剂的钱。”
陆璘轻笑:“知道了,不必替我省钱,这些钱我有。”
“我替王姑娘谢谢你。”施菀说完,不由连咳了好几声,下意识将胳膊抱住。
陆璘想起她在安陆似乎异常怕冷,便很快起身去自己房中拿来了自己冬日的斗篷,才要给她,才意识到将自己的衣服给她似乎过于亲近了,犹豫片刻,还是将斗篷递出去道:“要不然,你先披上?”
施菀也迟疑下来,半晌,接过了他的斗篷,笑道:“多谢陆大人。”
这一声“陆大人”,将他之前觉出的那分亲近打散得灰飞烟灭。
今夜晴朗,一轮弦月挂上天空。
施菀和他道:“陆大人明日还有公务在身,先去睡吧,我在这儿守着,稍后我就进房里去。”
“你对这里不熟悉,需要什么也不知去哪里拿,我在一旁好一些。”陆璘道:“再说,我虽不是大夫,却也算个一方父母官,我也担心她。”
这时一名衙役从前院过来,站在走廊上看见陆璘,喊道:“大人——”
陆璘朝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衙役便过来压低了声音道:“禀大人,小的去馨济堂了,那王家婆娘说她累了一天,才躺下,晚上还要照看儿子,明日再过来。”
从他独自过来,施菀便猜到他就是去叫王来弟她娘的衙役,大约是没叫到才会独自回来,现在一听,果然如此。
陆璘也并不意外,回道:“好了,你下去继续值守吧。”
衙役下去,他看向施菀道:“罢了,她不来便不来吧。我想过,就算王姑娘好了,她日后也不会管,我会想办法给王姑娘找个绣坊,让她学刺绣,她看着伶俐,应该能学会,到时候就靠这个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施菀没想到他已替那姑娘谋划好了以后的路,有他这个知县出面,也必然行得通,便诚心道:“我再代她多谢陆大人。”
陆璘回答:“举手之劳,也是我该做的。”
第37章
施菀打开手上的斗篷,披在了身上,又小心将下摆提起来,拢在自己腿上,以免掉在地上弄脏。
看见她纤瘦柔弱的身体,被包裹在自己的斗篷里,陆璘心中涌起一起奇异的感觉,似一股暖流,又有些莫名的心悸紧张。
他问:“这些日子,那张大发有去找过你吗?”
“没有,我平日都在药铺,那里人多,他不会去的,就算去了也不怕。”
“那家里呢?”
施菀回答:“也没去,左邻四舍都有人,而且我养了一条看家黄狗,很聪明伶俐,我想着,大概不会有什么事。”
陆璘点点头,他又想问有没有什么要他做的,却想起她曾说过那些话,便忍了下来。
施菀问他:“陆大人在安陆这些日子还习惯么?这里一切都与京城不同。”
“还算习惯。”陆璘回答。
其实,他并不习惯。
这里的雨太多了,县衙里总是阴冷潮湿,各种各样的小虫子;路太难走,许多地方马车都到不了,这里的人也好吃辛辣……当然,这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落寞而孤单。
这里的官员,大部分庸庸碌碌、混沌度日,有好嫖赌的,有好酒的,有好斗蛐蛐斗鸡的,就是没有一心一意要做事的。
按他们的想法,这个地方既不穷苦,也不富裕,好赖都是这么活,再折腾也升不了官,不如就这么熬着,不出事最好。
他与他们结交不上,也远离京城的亲人师友,每日入夜,便是被无边的清冷孤寂包围笼罩。
来了一个多月,他并不习惯。
这时他突然想,她当初去京城,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觉呢?也会觉得不习惯,觉得孤独吗?
她在京城有和谁相好吗?
想了很久,他发现自己当初就不清楚,此时更是回忆不起来。
这时施菀说:“云梦泽这一片都多水,待夏日六七月,便处处都是荷藕一片;到秋天,安陆的银杏叶黄了,便是漫山遍野的金黄,不知大人喜欢哪一种景色,到时可以四处看看。”
“那施大夫是喜欢夏日的荷,还是秋日的银杏?”陆璘问。
施菀笑道:“小的时候自然是喜欢夏天,和附近的小孩子们疯玩,捉泥鳅,钓虾蟆,摘莲蓬、菱角、鸡头米……总之是有做不完的事,我还记得我娘常说我过完一个夏天,脸上便有那锅底黑。
“秋天的银杏叶,小时候自然是没什么兴趣的,但现在这般年纪了,却更喜欢秋天,觉得那时候的天地真好看,静谧详和,我能看一整天。”
陆璘没想到她是个会捉泥鳅钓虾蟆的姑娘,因为他看到的她,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静的、小心的,除了她曾很自得地和他说她水性好,会撑船。
“我小的时候,什么都没做过,无论爷爷、父亲还是母亲,都让我好好念书,我自己也觉得念书比在外面玩闹更好,所以就这样读书读到了不再适合玩闹的年纪,我也不知道爬树掏鸟窝是什么感觉。”陆璘说。
施菀回答:“大人自小是神童,长大是才子,这些赞赏褒奖自然不是凭空来的,而是舍弃许多欢乐肆意之后才有的,相对来说,大人比旁人更不易。”
陆璘意外于,第一次有人说他不易。
所有的人,都会说他出身名门,自小聪慧,人生顺遂,好像他什么都不用做就能高中榜眼一样,可实则是,那些学业不如他的人早已睡了,他还在读书。
他的确出身好,有些天资,但更多的,也是一日复一日的孜孜不倦。
这时长喜过来道:“公子,您还没用饭呢,要不我现在去把饭菜热一下?”
陆璘回道:“夜里不太想吃饭菜。”说着他看向施菀:“这么晚了,要不然你也再吃一些?我让长喜去煮两碗须面来。”
施菀晚上的确吃到一半就被喊来了,犹豫一下,点点头。
陆璘便立刻朝长喜道:“去煮两碗须面吧。”
长喜应着,很快去了厨房,没一会儿端来两碗面条。
面端到了陆璘房中,两人进屋去,施菀目不斜视,在桌边坐了下来。
“我这面多了些,要不然……分出来一些?”她说。
“就分给我吧。”陆璘拿过她的筷子,将她碗里的面夹了一些出来,放到自己碗里,再将筷子给她。
如今的他,有些奇怪。许多时候他还记得他们现在没什么关系,还是疏离一些好,但更多的时候,他又会想,毕竟曾做过夫妻,这也没什么,比如刚才的斗篷,比如现在的面条。
施菀倒没说什么,只是拿过碗边的筷子,吃起面来。
陆璘尝了一口,带着几分歉疚道:“厨娘已经回去了,长喜厨艺一般,这面似乎寡淡了些。”
施菀笑道:“我小时候喜欢吃面,但安陆的面比米贵,大多数时候我娘都舍不得做给我吃,但我爹就好一些,他会趁娘不在,悄悄煮给我吃,他煮出来的面,倒和这碗有些像,我刚一看到面,就想起了他,我小的时候可是觉得这面比我娘做的饭菜好吃。”
“以前没听你说过这些。”陆璘说。
施菀回道:“以前觉得自己是穷丫头啊,哪里好意思说,现在在安陆,自己的家乡,便不怕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再说,以前也没机会不是么。
陆璘说道:“我在京城时倒更喜欢吃米饭,上次去驿亭,那对面有一家面馆,我在那儿吃了一碗面,觉得味道极好,鲜香爽滑,却不知是什么面。”
“是在安陆么?”
“是,在福兰街。”
施菀笑道:“那是油面,确实比普通的面爽滑一些,大人吃的应该是许记的面,也算油面里做得极好吃的,但更好的还是城东吴记的,大人下次可以去试试。”
“好。”陆璘问:“除了油面,还有别的值得一试的吃食么?”
“药铺里常有外地来的行商之人,他们多喜欢安陆的萝卜饼、银红茶,还有白玉泉酒,但我最喜欢我们安陆的甜酒,香气四溢,清甜润口,大人可以……”施菀说到一半,笑道:“我忘了大人不喜欢那么甜的,也许更喜欢白玉泉酒一些。”
“我下次,一并试试。”陆璘说。
施菀笑笑,没一会儿吃完了面,说道:“大人吃着,我去王姑娘那里看看。”
陆璘也吃完最后一口,立刻起身与她一起去。
长喜来收碗,意外发现主子今日胃口竟然奇好,吃了满满一大碗面,他不是向来嫌他厨艺差,每每只能吃下几口么,是今日饿狠了吧?
果然挑三拣四的,还是因为还没饿。
施菀摸了小姑娘的额头,发现那热度又起来些,便继续替她换额头上的巾帕,替她用酒擦拭身体。
陆璘又去外面坐着,就着风灯,拿着书,一边看书一边陪她。
如此到后半夜,施菀有些熬不住了,就趴在小姑娘床边睡了过去,陆璘自门外进来,将她拢在腿上的斗篷下摆放了下来,替她把腿也挡住,随后继续坐去门外。
没一会儿,小姑娘在床上发出动静来,他立刻进去,唯恐惊喜了施菀,低头朝小姑娘轻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小姑娘在睡梦中迷糊道:“水……”
他便去旁边拿了水杯,小心用被子裹了她扶她起来喝了几口水,再让她躺下。
再去看施菀,好在还没被惊醒。
他再出门去,只半掩着门,好让自己听着屋里的动静。
夜太漫长,到清晨天边见白时,陆璘也拿着书靠在外面的椅子上睡着了。
但闭眼没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将他惊醒,他睁开眼来,便见施菀脸上带着喜色,正从屋内跑出来。
“怎么了?”他问。
施菀眉眼一弯,开心道:“她退烧了!”
陆璘也高兴起来,轻笑道:“后面大约就顺利了,你不用担心了。”
施菀这才道:“我不知怎么就睡着了,大人在这儿坐了一夜吗?离天大亮还有一会儿,大人快去睡会儿吧。”
陆璘摇摇头:“我等她醒来吧,现在去睡也睡不着,你要不要回去睡?今日就不去药铺了。”
施菀回说:“我也睡不着。”
于是两人再一起等着,施菀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陆璘盯着她看,随后很快收回目光,和她说:“等一下你回去,就将这斗篷披着,早上冷,别冻着。”
施菀回答:“若等下太阳出来了,我便不用了。”
“你以前就这样怕冷么?我怎么不太记得。”他忍不住问。
施菀沉默一会儿,笑了笑,“是啊,以前就怕冷,大人忘了吧。”
陆璘却总记得,她之前没这么怕冷的。还想说什么,她却先他道:“我再进去看看她。”
陆璘只好将疑惑咽了下去。
没一会儿,他听见里面传来小姑娘的声音,便也挪步进去,果然发现小姑娘醒了过来。
“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么?”施菀问她。
小姑娘摇摇头:“不疼了。”
“那想吃东西么?”
小姑娘也摇头:“不太有胃口。”
施菀又问:“粥或汤呢,喝不喝得下?等下要喝药的,怕你肚子空着喝药难受。”
小姑娘便点头:“喝得下。”
施菀见陆璘进来,和小姑娘道:“我让县太爷给你准备鸡汤怎么样?”
“鸡汤啊……那不是过年才能喝么?”小姑娘说着,眼里却已发起亮来,显然早被鸡汤勾起了馋虫。
施菀说道:“别人家是过年才能喝,县太爷这儿却不一定。”说完抬眼问陆璘,“陆大人,可以么?”
陆璘被她弄得笑起来:“可以,我让人去炖,我大小也是个官,有钱。”
施菀也忍不住笑,朝小姑娘道:“听见了没,县太爷有钱。”
“好,那我喝鸡汤了再喝药,施大夫,我觉得我的腿都没之前那么疼了,是不是快……”她的话突然停了下来,随后“哇”地一声,吐出大口的鲜血来。
“来弟,来弟……”施菀一时有些慌神,急忙拿出自己身上的手帕来想要替她擦,可很快小姑娘又接着吐出一大口血,将她手帕、手、袖子染得一片红。
陆璘立刻脱了自己的外衫垫在小姑娘颈下,随后问施菀:“这该怎么办?”
施菀将小姑娘交给他,急忙去盆里洗手,然后开医箱,从里面拿出针灸袋来,随后点灯,烤针,正要去扎针时,陆璘开口道:“她是不是,已经去了?”
施菀回过头来,发现半张床都是血,被子、床铺、上面陆璘的外衫,全是殷红一片,小姑娘睁着眼,却已不再吐血,身体也不再动弹,只是目光直直看着前方。
她放下针灸包,走过来探了探小姑娘颈下的脉搏,许久,一片平静。
这姑娘终于是去了,如此突然,走之前,她还以为自己快好了,以为这个大夫真的医术精湛。
施菀松开了手,却久久站在床边,不说话,也不动,只是看着床上小姑娘的脸。
许久,她喃喃道:“我知道她脏器受损,知道她内伤很严重,可我觉得,会是腿上的伤紧急一些,她没办法承受那么多救治,我选择了先治她的腿伤,我怕她因疮疡而撑不下去,我以为内伤还能再等等……”
泪水从她眼底淌下,滴落到床上。
陆璘看看床上的小姑娘,安慰道:“这不怪你,她的伤太重。因为有你,她才能醒过来,才能度过这几天。”
施菀转过身来,无力地抱着腿,背靠着床坐在了小姑娘床边。
过一会儿,她回道:“我明白,我只是……只是以为不会这样……”
陆璘抬了抬手,迟疑一会儿,却又放了下来。
施菀抽泣了一会儿,伸手要去身上拿手帕,却想起手帕已经在床上染遍了血,随后理了理自己袖子上没沾血的地方,擦干脸上的泪水。
但很快她眼中的泪水又流了下来,陆璘想起什么,连忙拿出前一日在怀中放着的那方手幅,正要递给她,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后衙役的声音传来:“大人,丰氏绸缎的丰公子来了。”
才说着,丰子奕已经急步跑了进来,衙役回头道:“诶,你怎么自己就进来了?”
“你们家大人认识我,我在安陆向来就是按时按两纳税,遵纪守法的大好良民。”丰子奕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来,在门口道:“菀菀,你怎么坐在地上?”
陆璘及时将手上的手帕放回了怀中。
丰子奕进来,朝他行礼:“见过陆大人,一早听说施大夫在县衙,放心不下,便过来了,不知——”
说话间,他瞥见了床上的血和上面躺着一动不动的王来弟。
丰子奕看看施菀,又看看陆璘,陆璘说道:“昨日下午王姑娘病情有变,我便遣人去叫了施大夫过来,施大夫昨夜守了一夜,到今早,这姑娘因内腑之伤吐血而亡,施大夫有些难受。”
丰子奕急走到施菀身旁,蹲下身道:“这不怪你,你师父和小周大夫都觉得她死定了,也就你怜惜她,想试试,菀菀,你只是大夫,不是神仙,生死由命,这是她的命。”
施菀再次流起泪来。
丰子奕连忙拿出手帕去给她擦泪,施菀接过他手中的手帕,自己擦去泪水。
“别哭了,你知道我一早找你做什么吗,你不是想去云梦县找医书吗,我今日要去接货,和我一起去吧,我给你另外安排一辆马车,在那儿待一天,后天或大后天就回,正好是你想要的时间。”
施菀抽泣了一下,问他:“现在就走么?”
丰子奕说道:“可以晚一些。”
施菀回头看看床上的王来弟。
“晚一些吧,她家中想必不会管她,我想……去棺材铺买副棺材,将她安葬了。”
“行行,我这就让人去买,葬完了她我们再走。”丰子奕说。
施菀点点头,随后又道:“再给她买件衣服吧,那个张记绣坊有。”说完从身上拿出一粒碎银来。
丰子奕不高兴道:“什么张记绣坊,那卖的都是什么,我们丰氏绸缎的衣服不比他们好?”
“你们的衣服那么贵……”
“贵是因为它好啊!”丰子奕将她手上的钱推了回去:“我去我们铺子里拿一套就好了。”
施菀从地上站起身:“算了,我自己去买。”
丰子奕拦住她:“好好好,我找个伙计去张记买!”
施菀将钱给他。
丰子奕不要,“我们做生意的,也要积德的,你救她一场,就把这买衣服买棺材的机会给我吧,别再和我争了,我去叫人,你留在这里给她洗洗?”
施菀抬眼看向陆璘:“这县衙……”
“县衙本是正气之地,我也不惧鬼神,就在这里替她洗,无妨。”陆璘说。
施菀点头:“谢大人。”
丰子奕很快出门去吩咐人办事,施菀待在屋内,将床上的血衣血被拿下来,陆璘也着人去烧水。
待施菀给王来弟沐浴完,衣服也买来了,是一件粉色的短襦和长裙,穿在小姑娘身上很好看,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模样。
换完衣服,施菀出门问:“陆大人,能借大人的梳子一用么,我想替她梳梳头发。”
陆璘沉默着去自己房中拿来梳子。
施菀正要接,却发现那竟是把牛角梳。
“算了,来弟向来担心麻烦别人,大人这梳子贵重,她会不好意思的。”说着又回了屋。
陆璘拿着牛角梳的手收了回去,一时之前,竟不知心中是什么滋味。
为什么,他要将京城的梳子带过来呢?若是在安陆随意买的一把木梳就好了。
施菀最后就用手给王来弟盘了个髻,再由衙役将人抬出去,放进了棺木中。
天已大亮,其他官员陆续到县衙来办公,长喜提醒陆璘道:“公子,今日是放告日,好几个案子要审,要不要赶紧去沐浴更衣了上公堂?”
丰子奕也回过头道:“这几日劳烦陆大人了,安陆一县的重任还托付在陆大人身上,大人自去办公务吧,剩下的事我与施大夫会办好的,大人放心。”
施菀将身上的斗篷解了下来,想还给他,却发现上面一处染了点血,只好收在手中道:“这斗篷我回去洗洗,若能洗干净,再还给大人。”
“不急,我眼下也穿不上。”陆璘说。
施菀便拿着斗篷,走到了棺木旁边。
陆璘突然在身后道:“施大夫与丰公子……路上小心。”
两人同时回过头来,施菀朝他点点头,丰子奕作揖道:“多谢陆大人关心,说起来,大人应该知道云梦县梨山书院吧,这书院算是近几个县最大的书院,墨香书坊就在梨山书院旁边,里面书比江陵府的还全还新,陆大人若有需要,可说与我听,若是有,我与施大夫帮大人买了带回来,也是顺手的事。”
陆璘摇摇头:“多谢,暂且没有。”
“那我们先去安葬王姑娘了。”丰子奕说。
陆璘点点头,看着他们动身,看着拖着棺材的板车与他们二人越行越远。
早上的日光洒昭在安陆街道,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少,静谧中带着几分暖意。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不见,他回到县衙,经过前堂,去往后院,回到自己房中。
长喜正在给他备沐浴的水,说道:“公子先解衣服吧,水这会儿就好了,厨娘也在煮面,正好沐浴完用早饭。”
陆璘没回话,只是静静从怀中拿出那方绣着荷花的手帕来,看了一会儿,走几步,放回了装冬衣的服箱中。
这手帕,注定的不合时宜,也不知他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38章
几日后,春意融融,风和日丽,长喜与陆璘由牙人带着去看宅院。
之前长喜就已经看过,最后觉得这家不错,所以让陆璘来看。
一座三间正房的小院,带了东西厢房和厨房,里面家具也都有,院内用青石砖铺就,还有一口井,坐北朝南,阳光通透,街前街后也安静,算得上是上乘的房子。
“这房子的主人是个老秀才,以前都自己住,眼下不住了才刚租出来,最适合读书人了。”牙人不知陆璘的身份,只看出他定是读书人,给他介绍着。
“一个月只要半吊钱,押二两便成,老秀才厚道,这价钱很便宜了。”牙人又说。
陆璘问:“房契在老秀才手上么?签租契时须见到房契,且是房主本人。”
牙人一听便知道这是个爽快的主顾,这已然算答应了,连忙道:“在的在的,我能担保,公子什么时候能签租契,我马上就和房主说。”
陆璘回道:“大约三日后吧,若房主晚上有空,明日傍晚之后也可以。”
说着从院子边上的小径走过,来到后院。
后院不大,也没铺砖,倒并不妨事。
他走到后院的小门边,拉开了门栓,看向外面。
牙人说道:“后面就是大通街,这儿过去,是雨衫巷。”
陆璘意外地看向牙人:“雨衫巷?”
眼前的街道,几丈远后便是路口,牙人所指的雨衫巷就是拐弯之后。
陆璘踏出后院,走到路口处,往那条巷子看,果然离得不远,就见到那几棵正在春光下争妍的杏树。
“哎呀,那是谁家的梨花还是杏花,长得真好。”牙人道。
“是杏花。”陆璘回答。
牙人笑道:“安陆种杏花的不多呢,怎么样公子,就定这儿吧?”
陆璘本已确定下来,现在却有些犹豫。
他没想到这房子离她这么近。若没有之前那道关系还好,却偏偏有,他总觉得这样,似乎有纠缠她的嫌疑。
“公子?”牙人见他没反应,追问道。
陆璘回答:“我再看看吧。”
牙人没想到他这样回答,连忙问:“为什么呢?之前您家仆人可是跟着我看了很多地方,别处的院子要么太闹,要么太旧,要么就是太偏,这地方真的不错了,价格也不贵,错过了实在难再找到。”
陆璘回过头来,看看身后的房子,朝牙人道:“劳烦再找找,这里我考虑几天,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牙人无奈,只好道:“那行,我再替公子留意着,有好的去处再同公子说。”
陆璘本是乘马车过来,此时马车还在小院的大门外等着,他看着远处的杏花道:“我就往那边绕去前门,你去将门锁上吧。”
“诶,好,公子慢行。”牙人说着,回了后院。
待牙人走后,长喜问:“公子为什么不订这房子,是觉得哪里不喜欢?”
“地段有些不合适。”
“是离县衙有些远吗?小的也在县衙附近看了,没合适的,而且小的试过,乘马车来回并不慢。”长喜说。
陆璘没说话,一步一步往雨衫巷而行,直到那三棵杏花树下,停了下来。
杏花树后的院门关着,花开满枝的杏花在春光下白得耀眼,带着粉泽,别样秀丽。
长喜突然明白过来,那院子离施大夫太近了。
他之前不知道它和雨衫巷离这么近,刚刚知道了,只觉得惊讶,倒没想到这一层,的确,毕竟两人是和离的夫妻,住这么近着实不太合适。
可是公子心中计较着这个,此时又到这儿来做什么呢?显然施大夫此时还没歇诊,但万一她有事从药铺回来,不就正好看见了么?
就在此时,施菀家旁边的院门开了,从里面出来个大娘,见外面有人,抬眼瞄了一眼便往施菀这边来,拿钥匙开院门。
里面立刻传来一阵“汪汪”的犬呔声,大娘开了门,朝里面道:“别叫了别叫了,给你送吃的呢!”
说着进去,将碗里的吃食倒到狗盆中。
从院外,陆璘能看见一条黄色大狗被系在院中,正摇头摆尾吃狗盆里的东西。
“也不知你主人怎么被耽搁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娘说着,拿了碗从院中出来,再将院门锁好。
陆璘开口问她:“烦问大娘一声,施大夫还没回来么?”
他记得,离施菀与丰子奕一同出去,已经有五天了,之前明明说待一天就回的。
大娘问:“你是找施大夫看病的?”
陆璘沉默一会儿,回答:“是。”
大娘回:“我也不知道呢,说是和丰家公子一起去云梦买什么书,第三天就回,让我帮她喂两天狗,哪想到这么多天都没见人,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
陆璘没再说话,大娘拿着碗,进了自家院子。
长喜在一旁道:“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吧,那天那丰公子不是说去接货吗,我看他带着好几个伙计,这安陆附近几个县都太平着,也没听说有山匪什么的。”
陆璘认同长喜所说的。
安陆与附近县的情况他知道,大道安稳,小道也通畅,几乎不会碰到意外。
除非是丰子奕的货遇到了意外,所以施菀没自己回来,而等他一起回来。
所以他们这些天,一直待在云梦?
陆璘从雨衫巷绕出来,乘上了马车。
长喜坐在外面车板上,在车驶动前,突然想起什么来,转头撩开马车帘子问:“公子,施大夫一定和丰公子去云梦游山玩水去了,我听说云梦山水好,还有很多皮影戏师父,施大夫上次因为王姑娘的事心情不好,丰公子就带她散心去了。”
陆璘冷眼看他一会儿,回道:“少论人事非。”
“……是。”长喜讪讪应着,放下了车帘。
他很意外施大夫竟然和丰子奕出去这么久,自以为自己猜到了原由,却没想到公子又不让他议论事非了。
其实这也不算事非,毕竟是这么熟悉的人,顶多……算关心。
刘老二却好像也很关心的样子,低声问他:“施大夫和丰公子去游山玩水了?”
长喜不太敢再论事非,只是点点头。
刘老二笑道:“老话不是说了吗?‘烈女怕缠郎’,这丰公子哪里不好?有钱,长得也俊俏,天长日久这么磨着,神仙也要动心啊!”
长喜怕陆璘怪自己瞎传谣言,便朝刘老二“嘘”一声,示意他别再说。
回到县衙,县丞杨钊便过来问:“怎么样陆大人,院子看好了没?”
陆璘回道:“院子不错,但远了些。”
“远了?在哪里?”
陆璘回答:“大通街。”
“大通街啊,不算近,但也不远,那边路宽敞,乘马车倒挺快的。”杨钊说。
陆璘不再说话。
杨钊靠近他,低声道:“晚上吃饭的事,陆大人还记得吧?”
陆璘抬眼看他一会儿,似乎想了起来,点点头。
两天前,杨钊牵线,说县内的大户徐仕因祖上情谊,请陆璘共赴酒宴。
徐仕祖上是因战功而封县侯的开国将军,后来爵位降等,到徐仕这一代,只有个七品的恩骑尉,但徐家二爷还在京中为官,徐家又在此地世代经营,自然是富户与望族。不过是因为陆璘家世好,才能对徐家不搭理,换了别的知县,早就主动奉承结交了。
陆璘作为一县父母官,自然不会主动去奉承本地大户,但对方找上门来,又提起往日与爷爷曾有交情,他必定不能太傲气,所以当时就应允了今日的酒宴。
答应的事,哪怕此时并没有赴宴的闲情,也不得不去。
放衙后,陆璘与杨钊两人就去了吉庆楼。
今日的酒宴就三五个人,但徐仕还是准备了大桌的酒菜,又有数名唱曲陪酒的美人,对陆璘不可谓不热情敬重。
陆璘自小并不缺应对各种宴席的经验,今日却觉得尤其疲惫,脸上那一丝温和笑意几乎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酒过三巡,徐仕与杨钊都已面带微醺,一边点着小曲,一边劝陆璘再喝几杯。
陆璘并不好酒,说道:“这酒烈,我怕是再喝不了了。”
徐仕立刻道:“陆大人可尝过咱们安陆的白玉泉酒?那个清冽醇香,不烈,要不然我让人上两壶?”
陆璘静默一会儿,缓声道:“听说,安陆的甜酒也不错?”
“甜酒?”徐仕笑道:“陆大人说的是糯米甜酒,那个的确当属安陆酿的数一数二,这吉庆楼的甜酒更是安陆之最,我这便叫呈上来给大人尝尝。”
说着喊来小二道:“上两壶白玉泉酒,再上两壶甜酒。”
“好,小的这就去上酒。”小二说着出去,很快就将酒端来。
白玉泉酒是用瓷壶装的,甜酒是用小陶坛装的,徐仕问:“陆大人先尝哪个?”
陆璘说:“甜酒。”
徐仕便亲自给他盛上一碗糯米甜酒。
这甜酒汤清如琼浆,浮着的糯米细长白亮,一开坛,便是香气袭人。
陆璘拿勺喝了一口,确如施菀所说,清甜润口,沁人心脾。
这一晚,他喝了大半坛甜酒。
回到县衙,月已近中天。
临近十五,月亮圆了大半,明晃晃挂在半天,如仙镜,如玉盘。
长喜说道:“时候不早了,公子赶紧休息吧,我去给公子备水。”说着进屋将灯点好,又去厨房提水。
点灯时,陆璘站在房前抬眼看天边的月亮,水提好时,他还在看。
“公子?你看什么呢?这月亮它也没圆啊,时候不早了,该睡了。”长喜说。
陆璘低下头来,缓缓道:“长喜,我突然觉得,也许我以前,错了许多……”
长喜劝道:“公子你别这么想,你被贬官,不是你的错,是不愿同流合污而已,你看你离京之前老爷都只是叹息,也不怪你,说让你耐心再等等。”
陆璘许久没说话。
长喜问:“公子是说的被贬官那事么?”
陆璘没回答,只是说道:“安陆的甜酒好喝,京城的也比不了,你下次可以试试。”
第39章
接下来两天,因有新的赋税规定自朝廷下发,县衙内忙成一团。
长喜与那牙人新去看了两处宅院,让陆璘再去看,陆璘却也兴趣缺缺,继续忙着县衙的事,将看宅院的事挪后。
县廨内,陆璘往前推了推手上的卷册,不慎将桌边的纸张挤了下去。
杨钊就站在桌旁,忙替他捡起来,不由就看到了与纸张放在一起的从京城来的一封信。
“这不是与朝廷邸报一同到来的家书么,陆大人还没拆?”杨钊意外道。
陆璘看到那信,才想起有这事,解释道:“这两日忙起来,倒忘了。”
杨钊立刻将信放回桌上:“这一县的事务,哪有忙完的一天,陆大人孤身在外,家中亲人不知如何想念,还是早早回信过去好。”
“杨大人说的是。”陆璘轻笑道,说着正好将手中的卷册写完了,放下笔,看了看那家书,将它拿了起来。
杨钊已回到了自己的桌后,看着陆璘拆信,心里不由想,那信封上的字刚劲有力,似是男人的字,不会是副相陆尚书的字迹吧?
唉,那等高官摸过的信封、写的字,想想就让人景仰,他都恨不得去看上一眼。
杨钊说道:“这才一个多月,便有三封家书送过来了吧,实在叫人艳羡。”
陆璘回道:“只是我在外,母亲担心而已,所以总让兄长代笔寄信过来,倒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无非就是关照注意身体之类。”
“做母亲的,自然怜子。”杨钊说。他原先还以为是陆大人的夫人寄的信呢,现在想来,那信上是男人的字,若是夫人给丈夫说些思念体己的话,一定不好意思让别人代笔,定是自己写,所以陆大人还真没骗他。
那陆大人的夫人呢?
自从上次陆璘说他还没子女,杨钊就很奇怪是为什么,比如是陆璘身体有恙,还是陆夫人身体有恙,但陆璘很少和他们提起家中夫人是何家千金,房中又有妾室几人等等,让他猜也没处猜。
但看眼下情形,陆大人与家中夫人的感情定是有些疏离的,要不然也不会一封信都没写过来。
由此可见,姻缘是不是美满,伉俪情是不是深笃,和长相也没关系啊。
此时外面陡然传来一阵击鼓声,打断了杨钊的思绪,让他猛地一惊。
县衙中有定制,遇有诉讼之事,需在特定放告日来县衙中审理,但若遇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这种重案,就随时可来击鼓鸣冤,现在鼓声响起,证明有人有冤要诉。
陆璘立刻从桌后起身,往前堂而去。
还没上公堂,便有衙役过来道:“知县大人,不必去了,那人就是个盗窃案,非在此胡搅蛮缠,小的已让人把他带下去了。”
此时外面人喊道:“安陆县是个黑县,安陆人个个男盗女娼,没天理,没公道——”
陆璘问:“他是外地人?”
衙役回道:“他是潭州来的商人,说是在杨柳店被盗了全身家当,所以才来县衙闹事,回头给他几板子就老实了。”
“杨柳店?”陆璘重复道。
衙役回道:“是啊,他自己要跑那地方去,怪得了谁?”
陆璘吩咐道:“你去外面和他说,先写好状纸,稍后拿来我看看,若有冤情,我自会禀公处理,让他别再闹了。”
“是是是。”衙役领命而去。
陆璘回到县廨中,杨钊问:“外面是怎么了?”
陆璘说了外面的事,杨钊的反应也同衙役一样,不屑地笑了一声,回道:“那么多登记在册的青楼妓馆不去,要贪便宜去杨柳店,怪得了谁?”
陆璘回道:“上次也有个案子提到在杨柳店丢失钱财,这杨柳店是……”
“就是个污秽之地,外面那人骂安陆人男盗女娼我不认,但说杨柳店人男盗女娼,那倒是真的。”杨钊道。
“那地方鱼龙混杂,有行商的,有行巫术的,有小偷小摸的,也有过不下去日子,在杨柳店租间房子讨生活的,但更多的就是暗娼,一些不知廉耻的女人背着丈夫到杨柳店卖身。当然也有和丈夫一起的,所以就有女的卖身给不明就里的外地商人,卖完了,丈夫再将商人随身钱财洗劫一空,等商人从美梦中醒来,人去楼空,什么都没了。
“官府管也管不来,全抓进狱中,出去了她们还是要重操旧业,也不能硬把她们送去青楼吧,她们都聚集在杨柳店,所以那地方就成了老光棍、地痞流氓这些人最爱去的地方。”
“所以,那是个法外之地?”陆璘问。
杨钊被问得一阵心虚,讪讪道:“这个……似乎,也不算。比如这么久,一件大案都没出过,都是些小偷小摸、打架闹事什么的。”
“明日,我去那里看看。”陆璘说。
隔天,他作一身商人打扮,乘马车去往杨柳店。
长喜见赶车的刘老二每每动身都龇牙,还按按腰,便问:“你腰怎么了?”
刘老二回道:“没大事,家里屋顶有漏,前两天上房说去拣一拣瓦,没留神掉下来了,不动没事,动起来才有点疼。”
长喜问:“那大夫怎么说?”
刘老二摇头:“还没去看大夫呢。”
长喜吃惊:“怎么还没去看,这万一伤着骨头……”
“我自己留神着呢,没事,大概是骨头损了一些,等施大夫回来就去看。”刘老二说道。
长喜听他提到施大夫,想到陆璘在马车内也能听见,不知该不该多问,但刘老二自己却主动说道:“现在老神医不怎么看诊了,都是小周大夫和施大夫在看,别人不知道,我看得明白,施大夫是认真看病,认真开药,能用十文钱治好的,不要你十一文,但小周大夫就不同了,我这病过去,指定先来三天针灸,再开两个月的药,还顺便说我肩颈不好,得推拿、拔火罐,这一通下来,非得下去半吊钱,我不去。”
长喜评价道:“小周大夫先是药铺的东家,再是个大夫,那也算半个商人了。”
“谁说不是呢!”刘老二叹声:“这都多少天了,施大夫怎么还不回来,别是和那丰公子玩得不愿回来了吧?”
长喜没回话,刘老二不由道:“如果施大夫做了丰家的少奶奶,是不是就不会出来看病了?”
车上一片安静,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马车一路行驶,没一会儿,到了杨柳店前面。
杨柳店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还在街外,就闻见前面墙角处一股尿骚味,让人忍不住掩鼻。
长喜说道:“公子,你真要进去吗?这儿可真够臭的。”
陆璘半晌才回话,语气有些落寞:“臭不臭的,也要去看看,记住你现在的身份,待会儿少说话。”
长喜点点头,扶他从马车上下来。
马车就停在街外,陆璘与长喜一同进入杨柳店街道。
等进来,陆璘才想起来一件事:这条街既然是做暗娼生意,那自然是晚上人才出来,白日至此,竟是一片安静,像个普通街道似的。
走了一小段,才见到个三十左右、眉目算得上清秀,却浓妆艳抹的妇人。
那妇人坐在屋前,看向陆璘道:“郎君,找点乐子么?十文钱。”
长喜在旁边咋舌:“才十文钱!”
陆璘瞪了他一眼,走上前看了里面屋子一眼:就一个昏暗小屋,进去就是床,而那床旁边,却还有个两岁的孩童坐在地上玩。
陆璘忍不住问:“这,有个孩子?”
妇人从椅子上起身道:“没事没事,她不懂,也挺乖的,绝不吵闹。”
陆璘问:“你丈夫呢?”
妇人看他一眼,疑心道:“你这人是做什么?耍就耍,不耍就走,我丈夫做什么干你什么事!”说着进门去,将门“砰”一声关起来。
陆璘知道她已有疑心,便不再纠缠她,继续往前走去。
但心里,仍然因刚才那一幕而震惊:那是那孩子的娘么?那孩子看着是个女孩,小小的年纪,就看着母亲在自己旁边接客?
这孩子长大了该是如何自处?
长喜叹声道:“这世上还真是什么人都有,这女人就不怕她女儿长大了也跟她学?”
“你……”
陆璘才要开口,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你这是胃脘冷痛,要吃药的,我写个药方,你按这个去抓药,一剂药不超过三文钱,吃五剂就不痛了,但以后也许会复发,你便继续吃。记住以后要按时用饭,勿食生冷,最重要是少忧思烦恼,少动怒,这才是主因。”
“三文钱,那到比我想的便宜。”
他走到前面一间屋子门前,就见到施菀坐在屋内一张桌子后,一边写着药方,一边和面前的女人说着话,在她坐着的边上,围了足有十多个女人,看穿着打扮,倒都像是这杨柳店的暗娼。
这屋子破旧,一屋的女人也都是衣着艳俗、举止轻浮,而她穿一身湖绿色的襦裙,只插了只木钗,未施粉黛,放在这环境里如此异端,却又莫名和谐。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这几日他有多想见到她。
他每日在县衙里出出进进,他沉心于公务,他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可是他内心郁结愁苦,一股闷气久久团在胸中。
他想见她,他担心她在云梦和丰子奕日夜相伴,他不只一次回想与她重逢后的点滴。
原来他真的很在意她在云梦如何了,真的很在意她是不是会和丰子奕在一起,如今见到她,见到她在这儿给人看病,心中一切的担心和阴霾都散了,好似,他找到了他的症结,也找到了他的良药。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身后来人,竟是刚才那个带孩子的妇人,此时她将孩子抱在怀中,警惕地看着陆璘与长喜。
屋中人听见声音也回过头来,陆璘与施菀四目相对。
陆璘平静道:“我是来找施大夫的。”说完,以眼神示意她替自己遮掩。
施菀有些意外,便很快明白他的意思,回道:“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说着朝外面妇人道:“他是城中丰氏绸缎家的亲戚,我认识。”
妇人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这样。”说完抱着孩子进屋,朝施菀道:“施大夫,这孩子刚刚一直咳,该不是受了风寒吧?”
施菀将她怀中的孩子看了眼,说道:“看着精神还好,不像是很不舒服的,等一下我帮她们看了就给她看看。”
交待完,施菀就起身出来,到门外,和陆璘轻声道:“大人怎么到了这里?”
陆璘回答:“这几日都有人状告杨柳店,我来看看,却没想到她们都在你这里看病。”
“她们也是可怜人,生病了舍不得看大夫,总会拖成大病,我就不时来这里义诊,能看一个是一个。”施菀说。
陆璘看了她一会儿,说:“既然她们都在看病,那我随意逛一圈就回去了,只是稍后还想向你打听这里的情况,可以么?”
施菀点点头,“只是我这里还需要至少半个时辰,或许大人先回去,我看完诊去县衙找大人?”
“无妨,我在街头路口等你。”陆璘说。
“那就劳烦大人了。”施菀说着,又回了屋子。
待她坐下,下一个妇人便说:“我最近那个不正常,迟迟不好,拖拖拉拉半个月了,生意都不好做。”
“是最近才开始,还是以前也有?我看看你脉象。”施菀轻声问着话,陆璘走远一些,到要离开这屋前了,又回头看了眼,才往前面而去。
一走远,长喜就问:“施大夫怎么在这里?这地方可实在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显然他觉得这不该是施菀能来的地方。
陆璘在见到她的那一刻是意外的、不解的,但转而又觉得,自己不该意外,来这里诊病,的确是她会做的事。
等他们转了一圈回来,刘老二正靠在马车上瞌睡,见他们回来,讶异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施大夫回来了,你等一会儿可以找她看病了。”
刘老二愣了很久,才意识到知县大人在和自己说话。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知县大人向来上了马车就沉默,一句闲话都不讲,让他每每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吵,这会儿竟然主动和自己说话。
直到陆璘上了马车,刘老二才后知后觉道:“真的?大人怎么知道她回来了?”
长喜在后面小声道:“在里面遇到了。”
“啊?”刘老二的眼睛瞪得有铜铃大。
马车上的陆璘解释道:“她在里面给人诊病。”
“诊病?给里面的……婊子吗?”
这里的暗娼,哪怕在刘老二这种赶车人眼里都是最上不得台面的,所以顺口就用了这个粗俗的词。
陆璘说道:“或许大夫眼里,病人便是病人,没有高低之分。”
第40章
刘老二半天没想明白陆璘的话,搁了半晌,朝长喜道:“看来施大夫没准备做丰家的少奶奶,要是准备做,就不会来这种地方了。”
里面陆璘没再说话,长喜朝他回道:“少论人事非。”
刘老二看他一眼,无奈闭上了嘴。
等了小半个时辰,施菀背着医箱,从街心往这边走来。
陆璘看见她身影便从马车上下来,静静看着她。
等施菀靠近来,后面一道声音响起:“施大夫,又来义诊呢,我前两天膀子伤了,给我看看成不成?”
陆璘往后看了眼,发现是个精瘦的年轻男人,旁边跟着个壮汉。
施菀斜睨那人一眼,没理他,他也不在意,吹着口哨笑着往前去了。
等她靠近,陆璘问:“他是什么人?”
在他印象中,她一向是和气的,无论对谁都温婉带着浅笑,刚才却一副不愿搭理的样子。
施菀回道:“他是个地痞,叫常虎,专门替黄三爷收租金的,里面那些女人辛苦赚的钱,大半都被他收走了。”
“那黄三爷是什么人?”陆璘问。
施菀摇摇头:“我知道得不多,只知这一条街的店面都是他的,若有人在此打架闹事,也是他派人管,所以他也将这个钱算在租金里,叫头钱。”
陆璘沉思一会儿,随后道:“关于这里面的事,我还要详细问你,要不然我们找个地方坐坐?”说着他试探道:“茶楼……或是酒馆?”
施菀往周围看了看,指向左侧的远方说道:“那边是杨柳河,要不然去那里说?”
陆璘往那边看过去,一条窄河,岸边杨柳随风招摇,倒是一处不错的好地方。
“好。”他回答,“你就将医箱留在这里?”
施菀点点头,将医箱取下,和刘老二道:“那劳烦刘大哥替我看管一下。”
“好好好,我等下还要找你给我看看腰呢,摔着了。”刘老二说。
“嗯,我稍后就回药铺去,你去药铺找我便好。”施菀说着,与陆璘一起往河边走去。
陆璘问她:“去云梦一切还顺利吗?听刘老二说你这两天才回来。”
“本来是要早几天回来的,结果在那里遇到一批上好的虎骨,馨济堂缺这药已经好久了,我就同丰公子说了,让他遣人回来告诉周大夫,周大夫马上回口信说全收了,我便留在云梦,托丰公子帮忙,收了这批虎骨,这才回来。”施菀回答。
陆璘明白了始末,稍稍心安了一些,然后问:“那王姑娘的爹娘和弟弟怎么样了?”
“差不多好了,已经回去休养了。”
两人一时无言,只是感叹有些时候,一个人的人生竟是那么可有可无。
施菀问:“王姑娘死在县衙内,她爹娘有去县衙说什么吗?”
陆璘回答:“他们明知王姑娘伤重,更何况县衙那种地方,他们不敢来。”
施菀点点头,放下心来。
两人已走到河边,这杨柳河远远看着秀美,离近了,却发现河水泛着绿,但还有人在河边提水、洗衣服。
与河水的脏污不同,河边的柳树却刚长了新绿的叶子,柳条迎风而动,如烟似雾。
两人沿河边走着,陆璘说道:“连续几桩案子都与这杨柳店有关系,苦主状告杨柳店人盗人钱财,杨大人也说这里鱼龙混杂,官府都管不了,所以我来看看,没想到会碰到你。”
施菀说:“我是有一次被人哭求让出诊救人才到这里的,但那病者已经快不行了,是那种……花柳病,其实那病并非不能治,若早些医治,是能好的,但她一来舍不得钱,二来怕丢人,便一直拖着,直到最后撑不住。
“我那时知道,这是这杨柳店女子的常态,她们将自己看得轻贱,一分一文都不舍,也不愿去外面遭人骂,所以有了病痛,都会忍着。我心中不忍,就偶尔会来义诊,她们只要听说是不要钱,就都会来看看,不管最后去不去抓药,总是多了一分希望。”
陆璘没说话,她解释道:“我知道许多人觉得她们是咎由自取,是活该,但其实很多时候她们也是无奈,比如那个带着女儿的,叫珍娘,她丈夫是佃农,脾气有些倔,和东家的家丁打架,把腿给打断了,做不了事,女儿刚出生,家里一粒米也没有,这才由人介绍了到这杨柳店来,对丈夫就说去娘家打秋风了,其实娘家知道她这情况,也不会管她。
“介绍她来的阿英,家中也是佃农,欠着东家的钱,母亲生了病没钱医治,实在没办法才自己到这杨柳店来的,她自己说,她那时才十五岁,刚来第一天,她赚了50文钱,哭了一整天,但这50文,被常虎收了30文。
“她们的确看着轻浮,有时也会拿客人钱财,但我就是心疼她们,原本她们也是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我也没有钱,只能花些时间替她们看病了,虽然杨柳店还是杨柳店,但我只能做一点是一点。”
陆璘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直想要的答案。
施菀做不了更多,因为她只是个大夫,可不管怎样,她也让那些女人少付了诊金,多了些尊严,她做了她能做的,真正要改变杨柳店,其实是官府的事、是他的事。
他读书,他考功名,是为治国平天下,所以当他觉得新政是利国利民,便全力支持老师推行新政,后来因为党争,因为阻力重重,新政失败,但他仍在集贤院,还升了官。他于是想入政事堂,想继续沿着老师的路走,最后却因反对太后与赵相混乱朝纲而被贬,来到安陆。
他就像个为了社稷,却被社稷所抛弃的失败者,孤单而茫然。
可他忘了,这小小的安陆县城,也是治国平天下的一部分,他仍然可以继续自己的信仰,既然他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那做知县和做宰相,又有什么区别?
施菀尚且能做自己能做的,他能做的理该更多才是。
他心中豁然开朗,看着施菀,似乎看到了一束光,看到了散发着光芒的一颗明珠,让他从心底欣赏赞叹,想靠近,想捧在手心好好珍藏。
压下心中的悸动,他正色问:“你刚才说的这两人家中都是佃农?而且还是认识的,莫非她们是同一个地主家的佃农?”
施菀愣了愣,这是她之前没想过的问题,回忆了一番才说道:“大约是吧,我并不清楚,只知道她们是同一个村的。”
“同一户地主的佃农,却都困苦到要卖身,这地主必然要好好查。”陆璘说。
施菀立刻道:“那大人会去查吗?万一是地主作恶才逼良为娼,她们是不是就能离开杨柳店?”
陆璘回答:“我不知道杨柳店最后会如何,但一定会去查,你再多和我说说这里的事情。”
“我知道她们都是往县城东边下去,罗平镇或金水镇那几个村的,前年水灾,镇上大部分农田颗粒无收,就是那时候卖地卖身,有的从自有田主变成了佃农,有的本就没田,活不下去,就到了杨柳店来。”施菀说。
陆璘眉头微微皱起,罗平镇他知道,前年的确有水灾,云梦泽湖水没堤,江陵府便掘了安陆县这儿的口子,淹了罗平镇。
也因此,江陵府、朝廷下发了大量的赈灾粮和钱款,照理说的确会对灾民有影响,但不至于沦落到失田、卖身的地步。
“我想找个机会询问她们详情,之前不知道这里还有常虎、黄三爷这样的人,如今看来倒不能冒进,所以我想找个杨柳店之外的地方见见她们,只是她们似乎戒心很重,轻易不肯见我。”陆璘说。
施菀立刻道:“我可以帮忙劝她们,我来了四五次了,她们多数是愿意相信我的。”
陆璘轻笑:“好,那我先回去查查那黄三爷的来历,然后找好地方,到时候就拜托你帮我联络她们。”
施菀也带着欣喜道:“只要大人愿意体察民情,替民作主,我自然乐意帮些小忙。”
陆璘温声道:“说来惭愧,这本是我这职责。”
施菀也朝他一笑,随后道:“那如此说好了,大人还有事么,没事的话,我就回药铺去了。”
陆璘看看远处的杨柳堤岸,问:“药铺还有事?”
施菀点头,随后带着几分不好意思道:“今日东家要给我发工钱,我也想早点拿到。”
陆璘莞尔:“那你快回去,要不然坐我的马车,我送你一趟?”
施菀回答:“不用了,也没多远。”说着往马车那头而去,陆璘缓步跟上。
拿了医箱,施菀便回头向他道别:“大人慢行,我先回药铺了。”
陆璘点头,朝她道:“再会。”
随后她离去,他站在马车下看着她远处,直到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拐弯进入另一条街,消失不见,自己才乘上马车。
长喜趁机道:“公子,要不然下午别回县衙了,和我去看房子吧,上次那牙人又挑了一处,我看了还不错,而且就和衙门隔一条街。”
“不必了,就上次那家吧,现在去牙人那里交定金,让他尽快安排签书契。”陆璘说。
“啊?”长喜愣了:“上次那个和施……”他看看旁边的刘老二,改口道:“上次大通街那个院子吗?”
“是。”
长喜一时无言。
可是他也觉得和前少夫人住近了不太好啊,多多少少,会让人多想?
长喜这样想着,但刘老二在旁边,他不能多说,再说公子向来就是打定了主意不会变的,如此决定,大概是有别的想法吧。
他将话忍住,朝刘老二道:“去找上次那牙人吧。”
刘老二应着,将马车往牙人的地方赶去。
牙人也是没料到这桩买卖来得这么快,前面还一副对那宅院不满意的贵气公子二话不说,都没去那院子重新看过,就直接扔给他一两银子作订金,并交待,尽快联系房主签租房书契。
牙人连忙答应,确定两日内敲定签书契的时间,陆璘这才离开。
回到县衙,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查杨柳店的铺面地契资料。
官府存档上显示,铺面与地产都在同一人手里,名黄正甫,让人意外的是,杨柳店这一片的里正也姓黄,名黄正鸿。
“这黄正鸿与黄正甫可有亲戚关系?”陆璘问杨钊。
杨钊回答:“此为兄弟二人,黄正鸿是哥哥,黄正甫是弟弟。”
陆璘没说话,杨钊继续道:“下官到安陆上任时,黄家就在杨柳店这一片有些名望了,后来没过几年,黄正鸿就做了里正,还是……黄知县在任上时。”
“黄知县也与他们有亲戚关系?”陆璘问。
杨钊连忙摆手道:“那倒没有,没有,只是碰巧,黄也是大姓嘛,而且下官与黄知县都是外地人,绝不会在此地有亲眷。”
陆璘点点头。
陆璘又翻看罗平镇户籍田亩册子,杨钊在旁边道:“但黄正鸿,是徐仕的连襟妹夫。”
“什么?”陆璘面露惊愕。
杨钊没回话,陆璘低头看一眼田亩册子,问:“徐仕在罗田镇、金水镇、八公镇共有田亩一万六百余亩,而这三镇共有田亩四万余亩,所以徐家一家,占了三镇里的一镇?”
杨钊笑道:“下官调任安陆以来,便是如此了,那徐家它是有爵位的,自有朝廷的封赏,而且徐家二爷还在京中任侍御史,所以……”他顿了顿,说道:“这田产,倒也算是朝廷体恤功臣仕人。”
陆璘明白过来,不管徐家的田产有没有问题,与黄家兄弟有没有勾连,是不是欺压百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家是功爵之家,徐家二爷在京城做御史。
陆璘并未与这位徐二爷打过交道,但对方作为御史,有纠察弹劾百官之责,就算是他还在做京官时也不能轻易得罪,如今远在天边做这七品芝麻官,有什么力量去查人家的老家?
“陆大人,我今日找人买了一条鲥鱼,这鱼贩的鲥鱼向来鲜活肥美,也特地备了安陆的甜酒,要不然去下官府上尝尝?”杨钊问。
将这安陆县一干权贵交错网实言相告,杨钊也是为这新来的知县好,话已说到这里,知县想必也明白了其中利害,不会再纠缠这些卷册,两人再一同喝几杯,这交情也便有了。
杨钊如此打算着,没想到陆璘却看向他,回道:“不了,我稍后再看看前年朝廷的赈灾册子,那时赈灾的细则还是我草拟的,我想看看罗平镇的赈灾款有没有下发到位。”
杨钊愕然,看着他良久说不出话来。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这位公子爷为什么做着京官,有着大好前程,还有尚书老爹庇佑,却被贬到了这弹丸之地做知县。
因为脑子有些轴。
入夜,杨钊靠坐在床上,枕着胳膊,直愣愣看着床顶发呆。
杨夫人在梳妆台前梳着头发,问他:“琢磨什么呢,一声不吭的。”
杨钊说道:“我想来想去,都觉得这陆知县要坏事。自打他来安陆,就一声不吭到处查卷宗册子,天天不见人四处暗访,我就该想到他不是个省事的,这罗平镇赈灾、杨柳店的黄家兄弟,他要是真去沾,那可就完了。”
杨夫人也知道些安陆县权贵的事,不由问:“你是说,他要查吞了赈灾款的徐家和□□上的黄家那两兄弟?”
“说不好,本来我觉得他大概不会,但一想他从四品京官贬到七品县令,我就觉得说不定他这官就是这么给贬的。”杨钊说。
杨夫人紧张起来:“这怎么办?他不会指使你去得罪人吧?”
“不管他指不指使我,这火说不定就烧到我身上,他倒是好,在京里还有个做尚书的爹,再不济官可以继续当,命可以保住,我就不同了,我这外地来的,一没后台二没家世,谁给我兜底?一个不好,到时候就拿我我的命来担责。”
杨夫人听他这样说,急得扔了梳子,坐到床边道:“那你赶紧想法子呀,就你这芝麻绿豆的官,他们斗起来随便溅个刀屑子都能把你削死了!”
杨钊缓缓道:“我先悄悄给徐仕那边透个风,好让他有个应对,这样陆知县这边多半就兴不起浪来,也就连累不到我了。”
杨夫人喜道:“这办法好,还是你有主意!”
杨钊叹了声气:“好什么好,我这寒窗十年读来的父母官,最后竟和鱼肉乡邻的恶霸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实在是愧对百姓和朝廷的恩德啊!”
杨夫人冷声道:“行了,人家良田万顷,你买条鱼还抠抠搜搜,愧对什么朝廷,你就愧对我和儿子!”
杨钊白她一眼,懒得开口,杨夫人也不屑理他,径自继续梳头去了。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